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材。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有“材”可用,可以更加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但是仅仅围绕教材、教参、练习册而开展的语文课堂,显得非常的沉闷、呆板和枯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要有针对性地扩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提高使用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资源,提倡个性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唯“教材”而教,语文教学必将呆板无味,缺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把握教材,吃准教材,让教材成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把教材“研厚”一些,把教材“研深”一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不再是见“材”用“材”,而是见“材”巧用“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行教材所选课文经典名篇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语文读本包含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语文读本,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倡个性阅读。
二、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资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实践,一种是通过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生的经验教训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开设新的课程,必将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改生字作业本时,总能发现易错字,而且主要错在字形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抽出时间集体纠错,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三、灵活运用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资源价值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也是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之间要像老班长一样相互照顾,以实际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认知。
教师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能教好学生教材知识外,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如具有广州番禺特色的校本课程《番禺古牌坊现存状况的研究》,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写作的能力。
四、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课时资源是师生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时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课时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保证。没有课时资源,谈不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足够的课时资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课时资源。为了保证用好有限的课时资源,教师必须规划好教学课时安排,而不是盲目、毫无计划地开展教学。倘若教师不懂得利用课时资源,学校也应以科组为模块做好整体规划,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课时资源。教师做好计划以后,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不能使教学计划和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使浪费课时资源成为常态。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可原谅的。
关键词 朝鲜语 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Korean Course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UI Xiuyu
(Yanb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anji, Jilin 133000)
Abstract Current portion of China's universities mostly emphasis on grammar teaching in Korean, while ignoring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so the primary problem current Kore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need to address is to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Korean teaching model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Korean; teaching; effective strategy
1 朝鲜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朝鲜语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
尽管教材的编制汇集了许多教育专家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是朝鲜语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朝鲜语教材并不能与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学校环境相适应,教材只是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万能书。很多高校的教师在备案和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教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1.2 教学模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过分注重语法而忽视了听说读写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机会去表达实践。我们不能否认语法对学生学习朝鲜语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朝鲜语的授课过程中过分偏重于语法的讲解。这种以讲解分析语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占用了学生锻炼语言能力的时间,使语言的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1.3 考核形式单一
很久以来的中国朝鲜语教学都是将考试作为考核标准,考核的模式以笔试、评价、试卷评分等传统模式为主,这也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的标准。
2 提高朝鲜语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结合学校定位选择适合本校的朝鲜语教材
当前的朝鲜语教材种类繁多,适用于高校教学的却非常之少。绝大部分教材的来源都是韩国人在当地学习的资料和教材,并不适用于中国人学习朝鲜语的情况。各高校在定制朝鲜语教材时要充分结合自己院校的具体情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不可过分依赖教材,在尊重和参考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灵活施教,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这个教学过程给了学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从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从而学到新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仿真的语言环境中,把书本上的知识点真正消化吸收。
2.2 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如今,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深刻理解教材、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如此才能做到言传身教。像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余,通过网站等途径学习和了解朝鲜与韩国历史、人文、环境等本土信息,多浏览朝鲜语教学知识,多沟通相关教学方法,分析研究最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在体验中获取的新知识能够加深学习者的印象,促进学习者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体验学习主要有情景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一种情景,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使学生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得到一种心理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使之融入到自己的信息库后再传授给学生。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推动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兴趣,所以要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孜孜不倦,并且以学习为乐趣。这就要求日常教学中的老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案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氛围活跃,从而使朝鲜语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例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对课程中的某一个人物、事件、神话传说等做出讲解,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而且可以根据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朝鲜的人文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教师指定或者由组员推举一位组长。师生通过商量,根据学生需要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学习内容。组长主持学习的过程,可以轮流主讲,大家发言;也可以一人主讲,大家提问,主讲人答辩。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选定学习内容、自读教材内容、组员讲解、大家讨论、教师答疑。这个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向教师学习以及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因为学生们对教材的理解不一样,有的学生在某个知识点存在疑惑,但别的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理解得比较透彻,这种学习方式从向教师学习的单边模式走向大家互相学习的多边模式,有助于学生快速吸取别人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
2.4 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曾经用粉笔写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方便、高效、快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所代替,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图文兼茂等,这可以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做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真正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传统教学中去,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方式,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的朝鲜语课程大多数采取平时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和课后作业以及期中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课程的传统模式是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形式题型单一,对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反映不全面。以月考和期末考相结合的方式从听、写、读、说、译等方面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听、写、读、说、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小结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学习中起引导的作用,教师对朝鲜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主。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创造交流为主的模式,改革考核制度。从而使朝鲜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梅.浅议大学朝鲜语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信息,2008(6):23-24.
[2] 李钟善.朝鲜语教学改革的初探[J].海外英语,2010(12:41-42.
关键词:奖励;惩罚;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71-1一、学生分层,奖惩办法因人而异
1.肯定优生,督其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很好的学生,奖励不宜太多太频,否则会导致其骄傲自满,不仅使本人觉得自己凌驾班级其他学生之上,而且会使其他学生不服,失去意义。对这些学生鼓励要尽量具体化,比如一名学生英语成绩一直很好,有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竞赛得了一等奖,老师可以这样表扬:“Keep up the good work.继续努力!”“你在竞赛中表现的很沉着冷静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对心态的肯定)!”从这个学生的成长角度看,这样说既肯定了他的优点,又委婉地指出了他的不足,并提醒他注意集体的力量。
2.稳住中间,促其提高。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学生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让每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占班级人数大部分的中等生往往被忽略,而这类学生却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培养价值。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既要达到巩固已有的成绩或优点的目的,也要使本人达到新的高度。对于这些“平庸”的学生,教师可以细心发现他们各自不同的优点,然后在课堂提问中适时进行口头表扬。如在课堂小组活动中找出这类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这答案你写得比以前认真,进步不小啊!”“说得很准确!”等。也可以进行恰当的鼓励“One more time and youll have it!再试试你就成功了!”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并及时地发现并表扬这些学生的进步因素,就有可能促使他们迅速地跃升为班级的娇娇者。
3.关注后进,建立自信。在课堂中,总有一些觉得自己跟不上大家或者干脆放弃的孩子。他们往往不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甚至由于自卑不愿意“抬头”。其实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懂得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也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不易觉察的进步因素,更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握时机,通过表扬来对他们细小的进步加以肯定,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自信。当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时,教师要适时说出激励的话语,比如“Im proud of the way you worked today! (我为你今天能这样做而自豪)”。如果他发言好,教师可以激励“Good thinking!(想得好)”,“I knew you could do it!(我知道你能行)”。在课堂中通过点出其积极因素,使之得到改变,用正能量以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赏识教育”并非忌讳惩罚
学生做得不好或者做错了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地“惩罚”。惩罚不等于体罚,如同奖励鼓励一样,惩罚也是教育教学的手段之一,只是我们教师要学会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在既不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惩罚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并掌握知识。要想合理、公平地利用好惩罚这一魔棒,教师还要反思以下几点: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是英语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要使学生听话,就要从情感上和学生做朋友,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个教师,也会心甘情愿接受这个教师的惩罚,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实施惩罚的前提。然而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绝非易事。大多数人认为,惩罚和心悦诚服本身是矛盾的,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课后经常和其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关爱的眼神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多些微笑,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
【论文摘要】随着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扩展,一种融电、光、图像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已经以一种锐不可挡的势头进入了学校,已全面运用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并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段得到大力的开发和应用,这就是一多媒体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应该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更好的开发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信息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出如此相适应的人才,开展多媒体教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人们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作用于“教”和“学”的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如以帮助和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复习、交互练习为主的一类软件,即所谓“学件”或“CAL"(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又如,依托于网络的教学平台(如:局域网的校园网教学系统、广域网的远程辅助教学系统平台),和基于积件思想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编辑平台、以及把计算机技术整合到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的一些技术和方法等,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都可以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而以往传统的板书口授的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来比较一下:比如给同学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口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甚理想的。首先,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讲解的感觉,让学生不易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让学生完全接受。反之,我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地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容易出现的易犯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我运用画面展现各种错误动作的演示,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维。然后,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同时,我还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录像剪接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插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局限,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往往较短,不到半节课就开始东张西望,开小差了,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位学生的动作时,学生听起来也比较模糊,精神也不集中。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动画视频,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几小时他们都兴致勃勃的,这是因为动画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看完后印象特别深。因此,我们在多媒体电脑教学中可以借鉴动画结合录像的特性,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我在给同学上短跑课时,我可以把学生练习短跑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大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哪个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跑的技术好最快。经过同学们的比较和分析,结论一目了然,将这动画与录像制成课件画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加上音乐。这样,对学生来说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产生兴趣,以后练习更加努力,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提高。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得到充分发展。针对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的特点,在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生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例如同样为健身既可以打篮球也可以打排球),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此外,现在的学生把知名的体育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具有意识地收集某些明星的资料、图片。如果在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制作中,将一些国际上的较优秀的运动员的图片扫描进去,再将运动员的简历输人到软件里。这样,再向同学们介绍某位体育明星时,既有图片资料,又有文字资料就显得直观、生动。同时,抓住机会鼓励同学们要积极锻炼身体,争取以后也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形式的多样化,追求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但是我们还看
到一些体育课开始从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跑",一些教师误认为这样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
就是"好课"。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已清晰地呈现出三大趋势: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
向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有效教学"成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强调评价标准
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
一、教学案例反观
案例一:形散而神不散
《篮球球感及行进间运球练习》(初中案例):设置情境:我们是一群侦察兵,挑选精兵——侦察间谍—
—上阵打仗——欢庆胜利。相应练习模块:球感练习:指拨球、双手拨球、腰间球绕环——原地接行进间
运球,寻找背后贴相同号码的队员,在运球过程中把对方的号码撕下——组间行进间运球比赛——球类放
松练习,要求:大声喊出口号。整体队形采用散点站立,学生热情高涨,教师语言诙谐有趣,具有感召力
。
案例二:行云流水
《接力跑练习》:整体以一跟跳绳为主线。准备活动:长龙接力:以小组为单位,手举跳绳,中间队员持
前队员绳稍和自己绳柄,组成长龙,最后面队员依次从队员中间穿过,组间竞赛。掌握技术阶段:单人跳
绳接力,双人跳绳接力,规定跳绳个数后接力;调节身心阶段:播放录象:竹竿舞,音乐伴奏下用跳绳作
为竹竿跳起竹竿舞。
二、反思:课堂的评价标准
案例一最具特色的就是是一堂常态下的平实的课,在宽松的氛围中有所学,有所得,并且整体以情境串联
,贯彻始终;而案例二的"线"是工具:竹竿,应用一物多用的教学方法。
无论新课程标准还是传统的教学改革,都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而相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在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它确立了以"功能"为纲的结构体系。即设置了运动参与、运
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具体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从而更加重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学生个性与兴趣
体育需要学生通过的自己的身体运动向别人表现自己的能力。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所有的体育世界冠
军里,他们的性格99%是外向型的,只有在进攻中才能获胜。因此在体育课上,外向型性格学生表现得活
跃,他们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对自己的弱项
、平时很少接触的项目缺少热情和兴趣,在上课练习时表现出冷漠、不积极的态度,有的甚至逃避。
2、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
体育运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几个方面的要求,而有的学生由于身材矮小、过于肥
胖、身体单薄,造成身体运动条件比较差,难以完成一定的动作。这样,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对难度要求较
高的项目就会出现畏难的情绪,他们害怕大运动量及高强度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不能克服身体惰性
,挑战生理极限。
3、教师的组织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个人技能、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
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因,就象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导演,绝对不会拍摄出一部优秀精彩的电影作
品。
4、学校场地器械的优良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如果没有基本的体育场馆,教学器械,就会大大制约体育
项目的开展,从容制约了学生的活动项目和学习兴趣。拥有综合的体育场馆和完善的体育设施更有利于运
动项目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反,如果场地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对运动项目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
势必造成影响。
(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1、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
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
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
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
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
前提。
2、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如上述的案例一、二、三,初中的篮球复习
课,采用情境式教学法,生动活泼,兴趣昂然 。而田径教学比较枯燥,采用绳子为辅助器械,不仅能达
到教学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因地制宜的实施体育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和学校的场地设施情况,设计开展适合本校的运动项目。
(1)、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如春季可以开展登山、越
野跑,利用森林或山地进行定向运动、登山运动等等,以增加学生了解自然、接触自然的机会,培养学生
适应自然的能力。
(2)、针对场地狭小,可多开展占用空间小,以小组、团队为主要活动形式的项目。如游戏、球类接力
、田径、跳绳、体操、健美操、街舞等,力求形式多样化,从而取代场地器械的局限性。
(3)自制器械和发展民族传统项目。把在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物品设计成学生活动的器械,不仅能够废物
利用,保护环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活动兴趣。
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受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掌握教学
的艺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等等方面,都充分体现
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尤其像数学这样要求学生思维活跃、能够跟上教学节奏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也频频发生。因为我们无法要求所有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也无法要求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保持集中。所以,传统的静态式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而动态生成教学是相对于静态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形态。如果把静态教学比作"木乃伊"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动态生成教学则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它强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个性成长,运用互动、开放、多元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知世界。[1]
可见,动态生成课堂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动"起来。[2]但怎样让平静的教学内容跌宕起伏,让学生的思维切实活跃起来,还需要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力",让它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感官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3页第6题为例,原本作为一道普通的课堂练习题,没想到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却提出了大胆的要求,如果不是教师早有准备,并且具备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也不会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教室为最大范围,估算能否在教室内画出一个半径为5m的圆。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则引导两名学生进行现场体验,经过度量教室的宽度为6.5m,并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在教室中是不可能完成这道习题练习的。于是有学生突发其想,要求到户外操场上画一个更大的圆,以完成这道习题。这是学生一次主动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主动提出用生活实践来解决理论问题的做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契机。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以充分的实践机会,紧紧抓住这个课堂生成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1.紧抓生成,因题设题
当学生提出到户外去完成这道题目时,实际上一道新题目已经提了出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紧紧抓住这个生成的时机,把解题的主角留给学生。有的学生提议到球场上去画圆,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教师应从小学生的角度尝试理解学生的观点,因题设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去球场上试验一下如何画出一个半径为5m的圆。
2.引导体验,自主探究
为加强学生由被动思考向主动思考转变,可通过增加学生感官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课后在球场上实践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而言是一场富有挑战和乐趣的游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宜提供过多的意见,以免造成"一言堂"情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可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拿了木棍、大三角尺、长绳、粉笔等用具到球场上自行操作。虽然教师没有指定学生的角色,也没有给出标准的测量办法,但学生们在相互合作中自主完成了角色分工:有的学生负责用绳子测量,有的学生负责画圆心,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最后经过核实,学生们自行绘制的圆误差仅为0.06m。
整个教学活动到这并没有结束,教师再鼓励其他学生到球场上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当然,测量方法还是由学生自行选择。有的学生则选择了运用粉笔线轨迹测量的方法,然后与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的数值作对比,进行双向论证。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并且印象深刻,同时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3.思考留白,提炼总结
最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由学生在测量和解题过程中自由组成的小组再进行讨论,对解题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心得进行一一总结归纳。当然,考虑到小学生的总结提炼能力,教师可适当列出总结大纲,由学生根据大纲内容逐一总结。如本案中,可提示学生总结圆的测量方法,圆的组成要素中哪些要素可作为变量、哪些应作为常量,或在黑板上出示三个圆:r=5cm、d=10cm、r=10dm,提示学生分别计算其直径(半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从而构建理论联系实践的课堂生成氛围。
通过以上对"课堂生成三步"的分析,可以看出,课堂生成是教学活动的"意外事件",却是学生动脑思考的有力佐证。它是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闪现的想法,是学生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是教师预设以外、教学内容以内的临时教学活动。
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抓住"课堂生成",其原因是各种各样的。绝大多数教师不是没有发现学生的"生成",而是不愿去"抓"学生灵光闪现的瞬间。一是怕延误预设教学计划的实施;二是从思想意识上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嫌麻烦,怕搞课堂生成不好收尾,使教学内容跑题,也怕学生的思维过于活跃,不好控制课堂教学氛围和节奏;三是不会"抓",此类教师基本上采取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传统且保守,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敢?u矩。长此以往,很容易滋生学生的厌学心理,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自然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兴趣。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抓住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及时修改预设的教学环节,以保持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当然,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较为隐蔽,且思维运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具有偶发性、随机性和即时性等特点,[3]是考验教师教学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的关键点。可以说,课堂生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摆正自身角色,将课堂的主角交给学生,自己则"退居幕后"。如本文案例中,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去"画圆"时也是各显其能,运用了各种办法,而教师始终保持了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没有过多干预学生所采取的度量方法,为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空间和体验机会,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其次要准备几套预案,尤其是在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往往出其不意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如没有提前准备,思维跟不上学生的变化,容易出现冷场,使课堂互动交流出现中断,导致学生的思维跳出课堂。如本文案例中,学生突然提出"画圆"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提前做好预案,就不能确保第一时间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要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意见。有些学生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学生灵光闪现的时候,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平台,可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帮助学生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 教学改革 经验 不足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即《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持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计量与计价实践应用技能。
一、背景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建设发展欣欣向荣,带动了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计量计价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样对相关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从2003年起全国开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了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使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江苏省于2004年4月开始推行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由于全国各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区的定额计价表内容不同,这就导致该课程的教材编写存在局限性。比如黑龙江的编者编写的工程计量计价教材以黑龙江省的定额计价表为基础进行编制。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讲授课程时就应注意此问题。
江苏省对省内造价咨询人员进行编审资格管理,取得这个资格必须参加两年一次的全省工程造价编审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与传统教材的内容又有很大区别。这使得学生学习完教材以后,还要参加考试培训才能掌握全省工程造价编审资格考试的内容。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化考试严重脱节。
二、教学试点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拟对目前教学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效果。
2007年秋,笔者承担工民建专业052班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如下:
1.确定教学内容,挑选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的选择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目前,市场上的预算教材以江苏省计价表为基础的很少,适合将来参加造价编审资格考试的教材几乎没有。笔者在授课时,针对造价编审资格考试的内容和题型,选择了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估价》和2007年造价编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工程造价基本理论》这两本作为教材,并补充了近几年编审资格考试中重复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计算,将这些内容重新加以整理和组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2.引入工作页,改变传统教学主体。
学期初,笔者听了关于德国职业教育中工作页的介绍,深有感触。目前,国内大量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仍然是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为主,很少真正实现以学生充当教学主体。笔者尝试将工作页引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在设计各章节工作页时,适当增加学生自我学习部分。学生在找寻知识和信息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记住了部分知识和信息,在授课过程中,能跟上教学进度,与教师进行互动。
3.案例教学为主,与实际工作结合。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案例教学内容比较多,引起其计算工作量较多。但其案例部分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准备计算器,勤于计算。由于教学试点班级为中职班,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笔者花了很多时间反复强调《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重要性,才调动起部分学生主动计算的积极性。教学中,笔者以工程实例出发,选用实际工作所用表格分析讲解,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4.分组教学,培养团队意识。
工民建052班共29人,笔者将其分为5个学习小组。每组挑选一位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组长,要求这位组长在自己掌握所授知识后,带动组员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特别是带动后进同学,这增加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团队意识。
5.改革考核形式。
课程授课伊始,首先讲授本课程的理论部分知识,配合各种题型的习题。该部分知识点讲述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马上进行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后阶段讲述江苏省计价表及其案例应用部分,对于学生的评价,结合平时案例作业时的表现和课堂答辩表现,综合给出。这样,避免了“一次考试失利,导致最终成绩落后”的局面。况且,单凭一次闭卷考试无法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试点结论
通过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师生之间的交谈,笔者总结出如下一些经验:1.培养了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2.学生熟悉了造价编审资格考试内容和形式,对造价编审资格考试不再“惧怕”,提高了考证热情。3.学生分组学习,互帮互助,增加了同学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4.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内容知识,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渐完善:1.缺乏适用教材,急需开发新的校本教材。2.试点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知识和建筑工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给《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效果打了折扣。3.工作页设计不甚合理,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尽量使学生有兴趣地完成工作页,并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完成前期工作。4.分组教学时,要选择既好学又擅组织的学生,真正发挥团队的作用,尽量使团队中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所授知识。5.加强师资建设,鼓励更多的教师参加江苏省造价编审资格考试和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计价模式的深入改革,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强调工程造价理论的系统性和工程造价计价办法的应用性,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认真组织落实好教学工作,并且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力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工程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德红.搞好《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的思考[J].基建优化,2005年8月,第26卷第4期,第82-84页.
关键词:包装机械;包装工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13-03
包装机械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包装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科基础。作为工科背景的大学本科生来说,包装机械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直接反映在学生对所学包装机械的理解程度及其在毕业设计中所设计相关机械的整体方案的选择、确定和具体执行机构、传动机构的设计上。笔者在这几年的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和指导设计题目与包装机械相关的本科毕业生过程中发现,包装机械的教学效果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很大关系,由于包装机械课程内容繁杂、涉及机械相关课程较多等特点和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差异,目前包装机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包装机械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从事包装机械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对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包装机械课程特点
包装机械课程主要讲授用于完成全部或部分包装工序的包装机械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和主要结构。综合来讲包装机械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包装机械种类繁多,各种不同包装机械的结构差别很大。根据2010年国标对包装机械的分类,常见包装机械有12种,在目前高校使用的包装机械教材中大多数是每一章讲述一种包装机械,各章节大多相互独立,使课程内容繁多。但是由于课时有限(32学时,去掉6学时实验,讲课学时只有26学时),很难把每一种包装机械的功能、结构和原理等都讲述的非常详细。且有些机械如灌装机械、封口机械等,完成同一功能的机械由于包装物料的不同使其结构和原理相差很大,这些章节内容相对更多,难度更大,而使讲授这些章节所用学时更多。
2.包装机械课程偏重于机械类,内容涉及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自动控制、包装材料、包装工艺等多方面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包装基础知识。对于具体包装机械来说,由于涉及机械结构动作、配合等相对抽象问题,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在包装机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知识面广,而上课学时有限,且学生基础相差较大,使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内容太多,学生对机械工作过程和结构理解困难。由于学时限制,几乎每一次课都要讲一章的内容。包装机械具体结构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复杂,但是一台包装机械基本上都包括不同执行机构、传动机构和支撑结构,一个包装工序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机构的协同工作,强调机械结构间的相互配合,同时要求尽量用最简单可行的机构完成预期功能。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知识,可能考试的时候成绩很高,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理解具体机构的原理和结构,参照教材和找到的机械示意图或结构图,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讲机械的具体结构,包括机械执行结构、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使教师课上增加了教学量,同时影响了课程主要内容的讲解,使实际的教学效果一般。曾经有同学跟笔者反映,“老师你这么用力讲课,机械结构讲的那么深,可是我们有一些还是一知半解,很多机械结构你讲的我们就明白,不讲的我们还是不懂。另外,感觉一堂课的内容太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将包装机械的主要内容生动、易懂地讲述出来,并且使学生理解进而掌握,是包装机械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
2.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参与性差,积极性不高。由于包装机械教学量的限制,一般讲课时为了将内容讲授全面,经常造成课上讲的内容太多,几乎是“满堂灌”的状态,很容易使学生疲惫,且理解、接受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讲课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不会主动参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包装机械课程主要讲的是机械结构和原理,需要用到很多机械示意图和结构图。由于机械图一般很复杂,用多媒体显示的时候,如果学生事先没有预习,单纯依靠教师课上讲解,学生很难短时间内把机械图的机构和原理弄清楚。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是包装机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3.课程考核方式。包装机械课程考核一般从期末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评定。考试时基本上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主要内容,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且学生会根据任课教师考前所划的考试重点进行复习,不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地学习和复习,很容易造成考试成绩与实际水平出入较大,不能准确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任课教师本身的局限性也会致使考试试题的题型比较单调,题量较少。此外,为了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很多基础知识的考核,个别题目在几年的考试中可能会重复出现,使试卷的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各方面难以控制。考试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使教师对讲课过程中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包装机械讲课过程中的改进设想
通过几年的包装机械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教学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应该以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所讲述课程。杨印生老师曾说过“做不好科研的教师肯定讲不好课”,这里的科研应该是跟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也就是教师对所讲述的内容从科研角度进行的详细研究。教师的讲课不能单纯的照本宣科,只是把书上的东西讲出来,教师讲课应该是在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相关机械设计经历、研究经历,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角度讲述出来,指出相关重点和难点,对所讲述机械结构、原理进行过详细研究,不只是单纯讲述课本内容,才能使讲课内容丰富、充实,学生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
2.课程内容的选择。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讲述机械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东西讲清楚并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包装机械讲课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可以每一章即每一种机械,找出一个典型机械,对这个典型机械的原理、结构和设计进行详细讲授,此类机械的其他机械由学生自学,通过作业或讨论课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灌装机械,先讲不同物料的灌装原理,然后针对一种物料的灌装机械进行其结构和原理的重点讲述,其他类型灌装机械由学生自学,并通过课后作业、课上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这种方法重点突出,内容完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课后自学部分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3.调动学生积极性。通常机械课程都是逻辑性很强的、很固定的内容,使课程生动起来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多媒体电子课件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模式把包装机械结构和原理涉及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直观体验机械运动过程,充分理解机械结构和原理,这是语言描述很难达到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使用电子课件,讲课语言的丰富、幽默、通俗易懂,以及学生容易理解的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例子的使用,都可以使课程内容生动起来。
对于机械的学习来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程里,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也就是使学生从上课的被动听讲,到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一台机械的讲课过程中,可以先由生活需要引入机械,找出机械要完成的功能,即机械执行机构都有哪些,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功能可以用学过的哪些机构来实现,如何实现,最后和学生一起完成机械的整体布局和工作过程,力求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
4.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讲课时不能教师一直讲,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给学生内省的时间,教师讲课时适当安静一到两分钟,让学生思考、回忆。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讲课不一定要有声音,有些时候,安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段安静时间在引导走神学生回到课堂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5.考核方式的调整。首先应增加作业、课堂表现等在成绩中的比重,硬性提高学生的上课主动性。作业题目尽量脱离课本,布置一些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和分析后,须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的设计性题目,提高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其次是考试前不划重点,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全面认真地学习和复习。在期末考试内容中,增加主观性题目的比重,编制试题前,应根据大纲要求,认真分析课程各章节考核的重点、难点,使考试题目重点和难点突出,题目类型合理、丰富,主观题和客观题比例适当,题量适中,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又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试题间应该彼此独立,不相互牵连,一个题目中考察的内容,其他题目中不会重复考查。
四、结论
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如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从教师讲课态度、课程内容选择、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考核方式的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改进,是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备课,需要教师课上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将抽象、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总之,教师用心备课,多种讲课方法交叉运用,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效果的很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光.包装机械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段青山,李叻加,廖婷淑,等.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2,(11).
[3]王芳,赵美宁,袁艳,曹乐.包装机械设计试题库的建设与探索[J].包装世界,2011,(1).
[4]李晓刚.“包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2).
[5]蔡和平.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
[6]褚晓珂,王为波.浅谈包装机械课程改革[J].科技教育,2010,(10).
关键词:矿井通风与安全 教学要求 效果
“安全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煤炭行业所设的专业,其设置符合我国煤尘、煤矿瓦斯、水灾治理及开发利用对矿业人才的需求。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是在采矿专业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个新专业,是一个专门化方向。怎样让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产生兴趣,怎样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以“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探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及措施。
一、井下瓦斯抽采课程特点
“矿井通风与安全”通过系统介绍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管理手段,使学生得到全面学习和系统训练,初步具备运用基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完成培养安全工程专业高级管理人才所需矿井通风开发、利用等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了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行业区域工作过程特点和职业教育认识规律的针对性。一是针对通风技术员、矿井通风工、矿井测风工等技术岗位,按照“一通三防”系统组成教学课程模块;二是充分考虑我省区域内的煤矿生产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大小不一、瓦斯涌出量大、通风风量大、通风系统区域复杂的特点,具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三是遵循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思路,以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实行项目导向,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2.教学内容体现实践性
教学安排分为校内和校外教学两部分。校内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通风技术单项测定、通风安全技术措施编制、通风设计优化等学习型工作任务,校外教学主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通风安全综合实训和通风设施的施工等技能性训练任务。以学生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通风测定报告、通风安全技术设计、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及通风设施等成果为载体,使学习过程具体化,任务明确化,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要求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较为抽象,但矿井通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又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具体实用,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以下特色培育。
1.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本课程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所有理论描述、技术操作、技术措施均强调实践运用,借助视频、动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保证学生专业感性认识的建立,明晰所学知识与现场应用的对应。
2.强化实践环节
为实现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学校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通风实习一周,安排通风课程设计一周,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达到1:1。
3.夯实基础知识
为了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学校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保证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继续深造夯实基础。
三、提高井下瓦斯抽采教学效果的措施
第一,课程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为煤炭企业通风安全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坚持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课程在煤矿通风安全专家指导下以“一通三防”岗位技能要求将矿井通风与安全划分为七大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知识、能力、素质组成,按照相应岗位的应知、应会归纳细化很多学习型工作任务,构成了面向工作岗位的内容结构体系。
第三,充分利用专业教学优质资源,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课程实习和专业社会实践学期等机会,以煤矿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先后完成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矿井通风机性能测定、通风系统改造及优化等80多个技术服务项目,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四、结论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应立足专业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为基础,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的兴趣,不但要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井下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管理手段和基础知识,学会矿井瓦斯、煤尘、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进行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并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