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第1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20*年,我市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我委《关于我市体改工作的几点意见》,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攻坚破难,积极稳妥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继续稳步推进。

(一)企业改革继续推进。我市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初步建立,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国有、集体资产从一般竞争性企业中逐步退出。经济成份由单一的国有、集体所有制向多种经济成份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个体私营方向发展,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1、县属企业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截止目前,全市县属企业762家。其中,国有、集体资产全部退出企业565家,占74.15%;国有、集体资产部分退出的企业123家,占16.41%;国有、集体资产尚未退出的企业74家,占9.7%。全市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国有、集体资产已经在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2、以6家困难工业企业解困为重点的市属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市属74家企业(不含房地产、公益性等企业)中,国有、集体资产全部退出46家,占62.16%;国有、集体资产部分退出8家,占10.81%;国有、集体资产尚未退出的企业20家,占27.03%。市属工业企业(经委系统)23家,通过改革,国有(集体)资产全部退出,基本完成改制任务的14家,占60.9%;尚未改制和改制不到位的企业9家,占39.1%,其中国有独资企业6家(华鲁恒升、德棉集团、石油化工、德森集团、宏力集团、三棉),国有参、控股企业3家(*制药、*锅炉、泰康药业)。市属6家困难工业企业改革在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全力推进。轴承公司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解决遗留问题;锅炉公司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准备实施;宏力集团已经进入企业破产程序,正在进行职工安置的准备工作;三棉正在进行企业改革方案的准备工作。

3、粮食系统企业改革全面推开。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全市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和有关政策。市属粮食企业和各县市正在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因地因企制宜积极推进,争取按照确定的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4、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已在市燃气公司安排试点,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根据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省政府《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起草了《*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已经各部门会签,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核。

建委、林业、农业、交通、公路系统的企业改革正在逐步推开。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一是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我市进行了以“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税费改革后,全市农民负担由71464万元减为52382万元,减少19081万元,全市人均减负44元,减负率为26.7%。2004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特产税,“两工”使用数量由原来的20个降为10个,农业税税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今年农业税税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2个百分点,由原来的3%变为1%,农业税附加同步降低,有条件的地方全部免征了农业税。二是积极探索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两级管帐一级管钱”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市德城区、陵县、平原、夏津、武城、禹城、临邑、经济开发区8个县市区已全面推行了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实行了微机联网监控,提高了我市农村财务管理的水平。三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目前全市有耕地的8302个村,已有8068个村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占总村数的97.18%,全市已有110.75万户颁发了土地经营权证书到户率达98.41%。四是完善农村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了以林地、林木拍卖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把属于集体的沟渠路四荒地按20-30年承包期不变的形式一次性拍卖给愿意植树的个人,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规划植树。五是利用经济杠杆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拉动林业的发展。几年来我市禹城的贺友、陵县的中茂圣源木浆造纸、晨鸣人造板、小枣加工、葡萄酒生产、宁津、乐陵的家具生产等一批大企业的建设,带动了木材价格和果品价格的上扬,促进了林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从20*年起将乡镇中小学教师工资支出和乡镇离休人员“两费”统一上划到县管理,重新核定乡镇收支范围和基数,合理确定乡镇财政体制。二是全面推行以“村财乡管”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在保证村级资金所有权、支配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乡镇代管村级财务,实行专户管理,核算到村,明细到项,严禁截留、挪用或以任何形式改变用途。三是积极推行乡财县管试点改革。20*年进行了“乡财乡用县管”改革试点,努力做到“预算统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缴、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六个统管。四是开展国库管理制度试点改革。改革现行的财政性资金拨付方式,20*年成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五是深化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改革。通过事业单位改革,最终实现财政供给由按单位人员拨付经费的“以人拨款”转向“人事并举”的目标。

(四)事业单位改革正在进行试点和基础工作。省委、省政府2004年5月下发《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后,今年省政府又召开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方法都已经明确。我市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尽管没有进行部署,但是,已经进行了对改革方案进行了仔细研究,待条件成熟后就可以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五)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进展。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取得重要进展,加强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提高并举,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职业、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就市中医院改革工作进行了研究,根据市中医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在市中医院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

2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企业改革进入攻坚破难的关键性阶段,一些老大难问题阻碍了企业改革的进展。市属困难工业企业的改革,虽然从上到下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多年积累的一些棘手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继续推进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等单位改革进展缓慢。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等单位的改革涉及单位利益调整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改革的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要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推进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等单位的改革。三是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发改委机构改革后,县(市、区)的机构改革工作没有到位,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市直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二、2006年工作初步意见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加强对各项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到改革方案周密稳妥、工作推进深入细致、风险防范及时有效,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化和完善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深化和完善企业改革。一是继续推进市属企业改革。做好市属困难工业企业改革和解困工作,尽快研究锅炉公司的改革方案并实施;积极稳妥地进行宏力集团破产工作,保持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三棉的改革准备工作,适时进行改革工作的实施;研究好泰康、德森的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德棉集团、石油化工总厂的改革准备工作。理顺已经改制企业的产权关系,对人均持股的改制企业,指导企业依法搞好股权结构调整。二是稳妥推进粮食企业改革。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搞好粮食企业改革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社会稳定,维护职工权益,按时完成改革任务。三是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引导市政、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搞好改革。要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经营限制,允许外商和民营企业进入公用事业领域参与改革和发展。四是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引导其摆脱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股权多元化,形成有力于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是搞好建委、林业、农业、交通、公路等系统的企业改革工作。六是大力推动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政府的强力推动作用,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推动社会资本和资源加快向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聚集,做优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

(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消农业税,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加强农村财务代管中心建设,加大农村财务审计和财务公开的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全部实现我市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提高我市的农村财务管理水平。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土地延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要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深化以林地、林木拍卖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等林业资源体系建设。

(三)继续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市级以下财政体制。按照公共财政改革方向,合理界定市、县、乡财政关系,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理顺县乡责权关系。二是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在财政重点扶持县全面推广“乡财乡用县管”改革试点,努力做到“预算统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缴、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六个统管。三是全面开展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今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将全部单位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县(市、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明年全面展开,将县(市、区)的所有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四)做好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落实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努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教育内部活力。坚持“凡上岗必竞争”、“精简淘汰与新进补充”并举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改革分配制度,按照绩效挂钩,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落实以“课时补助”为主要形式的绩效工资。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完善后,在人事管理制度、经济分配制度、人才建设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继续推进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在不断扩大省、市、县试点单位和参保农民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家庭帐户设立、基金封闭运行、统一用药目录、强化经办机构建设、推进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建立公示制度等工作。逐步推动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医疗单位布局,力争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

第2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今年是十七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亦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2008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在这次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就2008年深化国企、生产要素、农村、社会、涉外、现代市场等6个方面的改革做了部署。

其中包括,将择机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研究起草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等。

2008年六大重点改革

此次会议讨论的《关于深化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提出了今年6大改革重点,每一个都直指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经济发展。会议透露,由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牵头,加快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转移。

对于国企改革,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在会上指出,将重点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主要包括3个行业: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推动落实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组织开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其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规划、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管理体制。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省以下财政体制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各级财政支持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的体制机制。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意见稿》指出,将推进农行股改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制定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

在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将健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研究起草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第三,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垄断利润调节制度,完善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和使用制度;择机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

在社会体制改革中,还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科技、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杜鹰表示,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

此外,今年还将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内外平衡、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素市场改革难题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这是杜鹰在本次会议上反复提及的话题,亦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安排,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优质大型企业上市,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板市场,启动创业板市场;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要素市场发展的第二步,就是规范土地市场。出台规范和完善征地程序的指导性意见,完善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理顺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第3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2008年7月2日,北京市体制改革工作会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出席会议并强调指出,今年北京要一手抓举办奥运与援建什邡,一手抓发展改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会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宋宇介绍了2008年重点推进的“十大改革任务”。

一、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据中央精神,研究提出本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市和区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精简和规范市属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研究拟定本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文化领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提出教育、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积极推进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等。

二、深化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试点;推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政府投资向郊区县倾斜的政策机制;扩大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和后评价试点;开展社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等。

三、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型城市

探索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途径、人才支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改革试点,争取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建立海外学人中心,搭建海外高端人才的聚集和服务平台,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吸引机制和使用政策;进行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深入开展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完善本市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总结推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功经验,探索新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市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等。

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加大国有资本重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一级企业战略重组,鼓励非公资本参与二、三级企业股份制改造;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加快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继续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设立市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研究建立促进企业上市联动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完善产权交易、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相关制度建设;优化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成长环境;研究提出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方案;研究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生活必需品综合保障机制;制定奥运会期间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控预案;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等。

五、加快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本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实施方案及办法;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和垃圾收费、排污收费等政策;积极探索水源保护区等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推进供热体制改革;研究探索“碳中和”机制和碳交易平台;研究建立与周边省市在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长效合作协调机制等。

六、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区县互助共赢、合作发展机制;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开展清理化解乡村两级公益性债务试点;研究制订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开展集体土地征地留用地安置、实物补偿等多元化补偿试点;完善绿隔地区科学发展的推进机制;研究建立设施农业的帮扶机制;加快新城、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金融支农联合工作机制;在昌平区东小口镇开展城乡结合部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研究完善石景山区整建制农转居的配套政策等。

七、进一步推进文化领域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研究探索整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单位改制;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探索创新体育场馆、赛事的运营机制;创新文化、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相关政策机制;完善“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等。

八、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研究制订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研究探索市属医院管理体制“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改革方案;开展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试点;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优惠政策;以海淀区为试点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形式和机制;实行无保障老年人和低保人群社区首诊制试点;扩大按病种收费试点等。

九、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

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推进“居家养老”,探索“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新途径;落实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模式和补偿政策;完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等。

第4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依此,具有改革任务的各部委将围绕《意见》中要求的改革重点和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

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意见》中的改革范围包含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农村、投资、社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多个领域。但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改革重点锁定在财税、电力、金融、收入分配和社会体制改革五个领域。

国家发改委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和以往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改革意见相比,*年《意见》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操作性规定,并在《意见》中明确规定,要督促改革任务的完成,改革牵头负责部门要定期汇报改革进展情况。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作为具有“改革”职能的国家发改委,每年都会受国务院委托制定该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年改革重点具有操作性、能够实质性推进的领域划定在5个领域。

首先,要正式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据了解,一份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研究机构制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出笼,目前正在征集学者和地方政府的意见。

“今年最大的改革动作就是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上述发改委人士透露,尽管《意见》中只提到“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没有更详细的说明,但高层推动财税改革的决心已定,今年将开启这一领域的改革。

事实上,启动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财税体制改革兹事体大,不仅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还涉及预算民主化、公共财政转移、人大审查和监督、统一国家财政和国库、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诸多因素,以上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改革面临着复杂的形势。

“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是大家一致的判断。”7月10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郑新业对记者分析。对此,专家们多数认为“下放财权”是改革方向。

据获悉,新一轮财税改革基本思路是,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省以下财政体制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各级财政支持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的体制机制。

在具体操作上,财政专家贾康认为,应该推进财政体制扁平化的系统性改造,主要是扩大推行“乡财县管”、“省管县”的试点范围。

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多数财政专家认为,应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上,逐步推进“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除财税体制改革外,今年还在电力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领域开展实质性改革推进。

“完善电价政策是今年重点。”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按“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目标,继续稳步推进各项电价改革,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对此,在今年4月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司长孔泾源也详细说明了改革思路:推动落实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组织开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意见》指出,将推进农行股改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制定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

启动收入分配、教育体制改革

除财税和金融,今年改革重点还有更令公众关注的话题——收入分配和教育体制改革将启动。

据了解,《意见》中要求,今年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出台收入分配指导性意见”。以此判断,各界所盼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将在今年迈开步伐。

作为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从年进入决策层视野后,一直成为公众热议和热盼的改革。而由国家发改委、原人事部等部门牵头制定的改革方案,至今尚未亮相。

据了解,学者们一直希望收入分配方案是个一揽子方案,既包括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也包括相应提高“低保”水平。更重要的是改革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

上述发改委人士分析,《意见》中提出“出台收入分配指导意见”意味着今年该方案要亮相公众。

在社会体制改革领域,除了近两年的“医改”,未来“教育改革”也将成为热点。

据悉,《意见》中显示,要研究起草教育体制改革规划,“这表示教育改革将启动”。上述发改委人士分析,“而教改是目前公共领域中改革最滞后的方面。”

“由于教育改革涉及文化传承、思想意识等多方面范围,比医改更难。”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医改专家顾昕分析,因此,教育改革相比医改,可能更是长期命题。

垄断行业改革还需等待

在上述5领域改革得到突围后,诸多公众关注的改革焦点可能还需要等待更长时间。

据了解,之前各界广泛呼吁的“垄断行业”改革在今年还得不到突破性进展。包括铁路体制改革。

“由于还存在争议,铁路体制改革障碍不小。”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据悉,铁路体制改革方案早在2006年就摆在了决策者案头,但由于利益各方意见不一,至今没有达成共识。因此,铁路体制改革近期展开的可能性不大。

“垄断行业改革难点在于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到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公共政策部主任余晖分析,其“半行政半市场化”的治理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严重障碍。

第5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重点抓好延长石油、煤业化工、有色金属、机床工具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对已进入政策性破产计划的企业,严格按政策逐户推进,没有进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规划的困难企业,要加快实施依法破产,到2008年末,全面完成100户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任务。继续推进省属企业属地化管理,妥善处理好下划企业的遗留问题,支持下划企业与省内外优势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研究制定我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尽快出台《陕西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职务消费行为,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配合国家稳步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十届人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加强研究并认真做好新一轮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加大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方式改革的研究力度。研究加快开发区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制定、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继续认真抓好15个经济强县(市)的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动“乡财乡用县监管”县乡联网试点工作,指导、督促30个试点县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鼓励和支持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在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发展较快的地区推进种养两业保险。

四、深化投资、财税、金融、价格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落实企业投资自,健全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加强核准、备案后监督管理。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探索建立与各级政府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分享体制,理顺市县财政管理体制,继续稳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地方商业银行和保险业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探索将各县级联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的有效途径。完善煤炭等资源价格和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和资源补偿收费政策。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电子、电力、冶金等行业的优势企业上市。推进土地有形市场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快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矿业权转让行为。加快技术市场建设,规范技术交易行为,鼓励和支持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五、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做好垄断行业的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管理、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参加“农转居”人员的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健全失业保险制度。探索开展农民工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建立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制度。

六、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民办教育管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健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材招投标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制院所产权制度改革。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放宽文化领域市场准入,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步伐。继续做好农村电影放映改革发展试点省工程。进一步整合出版资源,完成出版集团的组建工作,加快发行集团机制创新步伐,抓好陕西人民出版社作为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第6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一、以*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卫生工作方向

要切实贯彻党的*大精神。各级卫生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提高全省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积极研究制定“健康广东2020”战略。

要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保障和增进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要按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讲的“继续解放思想,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推动改革创新,让人民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要通过落实现有的政府补助政策,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降低服务价格,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规划和协作,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促进群众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要把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工作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政府的动员、领导、投入、服务和监管职能,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总量,增强服务提供能力,提高卫生资源的可得性和可及性,促进人人享有。要坚持依法行政,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卫生行政行为的监督。要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为重点,发挥中医药作用,从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健康需要入手,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公平享有。

二、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今后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各地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刻领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政策措施,做好充分准备。国家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要根据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卫生事业公益性经费保障、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经验。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三、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内涵建设水平

要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和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预防和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和联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预防控制工作。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和精神病综合防治工作。抓好地方病、寄生虫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要继续抓好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严密防控非典、人禽流感、鼠疫和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开展冬春季节突发急性传染病预测分析评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把工作重点进一步放在农村,以卫生创建为载体,推动除害防病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要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妇幼安康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完善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监护管理和应急抢救、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加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的内涵建设。

四、建设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

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落实农村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财政补助、人员编制等各项配套政策。加大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深化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机制,严格人员和技术准入,开展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卫生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和智力扶持山区计划,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进一步完善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完成“空白村”(镇卫生院所在地除外)卫生站设立。推进以乡镇、县为单位的农村初保评审认定工作。

要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制订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快网络建设,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创新,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药品政府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及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居民到社区就诊,提高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及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率。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社区临床服务能力、预防保健能力为重点,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珠三角各市要加快社区卫生机制创新步伐,其余各市要加强网络建设。规范和调整公共卫生检验监测等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及标准。

五、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

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点将转移到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上来。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争取省政府及各市县相应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并力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筹资标准提高后,住院补偿封顶线将达到3万元以上,补偿比例为乡镇医疗机构60%以上,县级医疗机构50%以上,县外医疗机构30%以上。资金节余率不超过当年筹资的15%。要加强资金监管,健全补偿制度和资金使用公示制度,严肃查处虚报、挪用及造假等行为。进一步健全费用控制机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统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年各县(市、区)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参合农民在县内住院基本实行即时补偿。

六、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科学制定各市区域卫生规划及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医疗卫生资源。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周期督查评价、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医院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综合评价与专科质量管理结合的长效机制建设。推行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严格控制成本,从严控制新上项目和建设规模。积极推动无偿献血,狠抓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需要与安全。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护士执业考试和准入管理制度,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做好赴港进修专科护士选派工作;完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按自愿互利和属地管理原则,推进医疗责任险。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作用,加强规范化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新技术和特殊医疗技术准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开展规范化药房建设,探索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完善抗菌药物监测网,推进处方评价工作,促进合理用药。要积极引导各级公立医院和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更加重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更多的廉价和济困医疗活动。出台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和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地域举办民营医疗机构。认真做好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立项论证审批工作。

七、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卫生监督执法

要以县及乡镇卫生监督机构改革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体系。继续抓好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继续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以餐饮业和集体食堂为重点,控制重大食物中毒的发生。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切实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秩序。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的监管,以及对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的检测评审,严肃查处违规配置行为。

八、加强卫生科教工作,大力推进卫生人才建设

积极实施科教兴医和卫生人才战略,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卫生科技研究体系,加强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增强医学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要认真做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组织实施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组织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申报。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推进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库管理,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和卫生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全面推进卫生科技进步。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工作,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农村和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长效机制。要深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行对欠发达地区县以下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政策倾斜。

九、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加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三名两进”工程。加强中医院标准化建设研究。做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路子。做好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促进中医药医、学、研、产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和在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中的优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和文化建设。

十、深化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

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和卫生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形势和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树立大局意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坚持服务宗旨、端正服务态度、改善服务质量上来。坚持典型引路,大力弘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核心价值理念,积极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卫生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回头查”。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规范医疗服务、医疗收费和医药采购行为,抓好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源头治理工作,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制度,推行医用耗材全省网上采购工作,建立医疗机构采购和工程项目等公开透明、集体决策的新机制。

第7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解决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为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体要求,牢牢抓住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这个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卫生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整改目标

通过落实整改,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推动本地本单位的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果。

一是提高解放思想能力。通过整改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

二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深入研究我省卫生事业带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三是提高体制创新能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责任,建立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

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逐步健全领导机制。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完善服务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切实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五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落实整改作为提升卫生行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上见到新成效,保持和发展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

三、整改原则

一是明确整改项目。要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归类和清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该废则废,该立则立,该完善则完善。

二是明确整改时限。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制约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清楚,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对涉及多个地区和单位的问题,要采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办法积极解决。

三是明确整改责任。整改工作由厅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处室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由厅主要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重新整改。

四是明确整改标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四、整改内容

针对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落实整改。

(一)实施加强党的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厅机关对科学发展的思想把握不够牢、作风不够实、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以及破解难题的信心不够足等突出问题。

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习,加强对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争当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党委办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党委办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3、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勤奋高效的工作作风,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党委办、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减少文山会海,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二)实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够高,不同地区、城乡居民间保障水平存在差距、新农合监管效能不够高等问题。

具体措施:

5、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2009年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110元以上,2010年提高到150元以上。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分阶段完成。2009年4月各级通过2009年度财政补助资金预算;2010年筹资方案在2009年2月提出初步测算意见,6月底前提交省政府。

6、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2009年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和县外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达到70%、60%和40%,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以上。推行门诊补偿制度。缩小与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保的差距。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09年1月启动

7、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效率和监管效能。2009年内实行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即时补偿,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8、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推进建设城

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借助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11年

(三)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公共卫生网底建设

不牢、公共卫生职能未能完全落实,地区、城乡、不同人群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大等问题。

具体措施:

9、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继续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抓好精神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口腔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疾控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0、推动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试点,健全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制度,创新应急培训和演练方式,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应急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创建活动,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创建工作试点。完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组织实施中央和省的农村改厕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爱卫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2、扎实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开展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和绩效评价,协调促进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落实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开发和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推进妇幼保健服务进社区、进农村。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城乡居民及流动人口的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提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5岁以上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促进城乡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3、深入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促进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移,推进卫生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全行业依法依规办事。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卫监处

整改期限:2009年12月底前完成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及各项业务工作。

(四)实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薄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后劲不足,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难度大等问题。

具体措施:

14、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提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力争3年内全省县级医院在管理水平、学科结构、医疗质量等方面均可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加快薄弱卫生院改造的进程,继续落实好村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补贴政策。继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相关管理制度。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规财处、医政处、科教处、中医药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5、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做好服务,完善监管,争取在准入和审批、经营性质选择、金融和税收、设备配置、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取得突破,充分挖掘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潜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争取省政府半年内出台《关于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争取到2O15年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门诊服务量分别达到总量的2O%和25%以上。

16、落实“CEPA补充协议五”医疗服务部分有关工作。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接受符合条件的港澳服务提供者投资门诊部的申请。专人负责,优化流程,公平公开,为申办人士开通“一站式"服务,吸纳港澳优质办医资源,使粤港澳三地民众受惠。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申办条件、申办程序、申办指南等近期编制上网,并进行媒体宣传。2009年上半年设置10-30个港澳人士申办的门诊部(含诊所)。

17、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争取到201O年,实现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出台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分解、细化和考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服务内容、工作量和绩效核定补偿额度。省按照均等化的原则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部分补助。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8、探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按照国家的总体改革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公益性,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三年内,逐步探索施行改革措施,积极配合发改委、劳动保障、物价等部门同步实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探索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单病种收费、门诊统筹等方式方法,建设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根据国家改革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政策。

19、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到2010年,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结合“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开展全省督导检查。探索新形势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实行医院等级动态管理。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设立医院监管机构,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大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化解和处理医疗纠纷。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2009年第2季度启动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组织检查组进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

(五)实施药品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尚未建立、药品购销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措施:

20、尽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发

布我省基本药物目录,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按照国家确立的基本药物制度,制定我省的实施意见,编制基本药物目录。

21、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质量优先与价格合理,简化操作流程,切实做好2009年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工作。加强与技术提供方的沟通和协调,改善药品竞价议价系统、药品交易系统、药品交易监管系统、医用耗材采购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全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制定《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计划分三批启动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第一批拟对价值高、用量大的类别实行全省统一挂网。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规财处、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2、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制订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按照国家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2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对监测网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相关法规及业务技能培训。初步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六)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

具体措施:

24、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形式,加快人才成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科教处、人事处

整改期限:3年至5年

25、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工作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积极引导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争取在3~5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有2~3名以上本科毕业生。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人事处

整改期限:3~5年

26、研究公开招募执业医师和3000名医学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人事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七)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具体措施:

27、加快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的步伐。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8、加强名院、名科、名医的培育,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9、探索医、教、研、产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自主创新与竞争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0、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八)实施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行风建设、民主监督、行业管理、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措施:

31、加强反腐倡廉和医德医风教育,大力推行卫生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党委办、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2、进一步抓好行业作风工作,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和制度落实,巩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成果。深入推进政务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3、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对执业行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4、重视接待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创造良好的执业条件和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5、进一步完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卫生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金和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和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

责任领导:*

第8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记者:您好,隋厅长。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卫生工作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无疑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回顾“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卫生改革和发展积淀了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能否总结一下经验?

隋厅长:的确,“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卫生指标看,到2010年末,吉林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05年的73岁提高到73.9岁,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末的8.62‰下降到6.78‰,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末的34.62/10万下降到28.5/10万,这三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值,保持了较低水平。

“十一五”期末,吉林省医疗卫生机构达到9526个,拥有床位115037张,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70120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9人、拥有医生2.21人、拥有护士1.62人、拥有床位4.06张。位居全国较好水平。

5年来,吉林省把卫生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建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科学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和预警预测系统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重点疾病防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爱国卫生工作蓬勃开展;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和卫生监督网络更加完善,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持续强化;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和城市社区服务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探索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农合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职业道德与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完善了质量控制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和教育、监督、惩处并重的行业纠风体系;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为主的各类人才培养项目陆续实施,医疗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可喜进展;中医药事业和食品药品监管及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此外,卫生法制建设、卫生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工作也取得了可喜进展。

同时,“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卫生系统经历了汶川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救援、黑水县援建,甲型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及多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严峻的考验。实践证明,吉林省卫生系统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冲的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

记者:“十二五”期间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间,也是卫生事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更是各种矛盾凸显期,卫生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在此期间,面对机遇和挑战,卫生厅对于发展规划的制定原则和终级目标是什么,将如何推动吉林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隋厅长:“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政府职责,加大卫生投入,落实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重点以推动卫生发展方式转变为着力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预防”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缩小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努力满足全省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

未来5年,吉林省各项卫生发展指标的完成,将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发展指标中,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提高到9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继续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继续加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力度;计划免疫规划工作更加深入,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慢性病控制、重性精神疾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农村改水改厕、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卫生资源发展、卫生投入和中医药发展指标更加科学。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则,建立健全以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各级医疗机构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妇幼保健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组织管理、指挥决策系统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和调动、科技支撑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加强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四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县级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区域医疗救治中心、重点专科和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继续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三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精神卫生、卫生应急等重点任务和能力建设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服务和监管,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积极探索运行机制转换。五是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提高新农合制度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使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5%以上,新农合的补偿封顶线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最终实现全省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扩大大额门诊特殊病种补偿的病种范围,在全省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基础上,适当扩大病种范围,提高对重大疾病报销的保障水平;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确保省内各县(市、区)的村卫生室实行人事、业务、药械、财务等一体化管理率达80%以上。六是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全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为基础的基本药物评价标准和工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七是严格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完善药品监管机构,提升监管能力,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实行新一轮国家药品(含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加强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执法,提高基层快速检测能力。八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卫生管理等五大领域的重点业务和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资源。九是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完善中医药领导协调机制、行政管理机制、投入补偿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提高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实施“真中医”人才培养工程,推进中医药理论、技术、产品创新和传承进步。

到2015年末,吉林省卫生资源指标、健康指标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就医条件将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卫生指标将进一步改善,预计人均期望寿命值达到75岁以上、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和9‰、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2/10万。

记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改”日渐成为摆在决策层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将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隋厅长:应该说吉林省卫生系统医改工作是成效显著的。在省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要求,吉林省卫生系统扎实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成效持续显现,为实现全省医改三年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2月底,全省新农合参合1302.05万人,占实际在乡农业人口的99.07%,补助标准从人均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支付限额提高到6万元,可达到我省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全省基本药物招标和配送企业选定工作。2010年12月1日,我省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根据基层需求,筹备开展基本药物品种增补遴选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工作。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展较好。2010年以来,吉林省已按计划实施了33个县级医院、9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90个村卫生室和1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同时,继续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项目,2010年,为全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招聘、培训执业医师3300余人,轮训村级卫生人员13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四是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2010年,吉林省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53.9万人次,13.3万农村适龄妇女接受了宫颈癌、乳腺癌检查,9.18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得到补助,8.7万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8000名白内障患者接受了免费复明手术,共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5.25万座,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1062万份,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92万人次,开展健康教育135万人次。吉林省探索建立的均等化资金监管机制先后在卫生部、财政部专题会议上向全国介绍了经验。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吉林省确定了长春、辽源、通化等3个重点联系城市和舒兰市、蛟河市、公主岭市、镇赉县、乾安县、靖宇县等6个重点联系县(市)。吉林省结合自身实际,在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推进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卫生部陈竺部长在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对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和均等化服务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的建立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1年是全面完成医改三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全省医改工作将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方针,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发展新农合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体系”建设4个重点。

(一)大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重点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现全省基本药物招投标、采购、配送、结算、监管“一体化”常态运行。

一是建立省级基本药物采购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招投标、采购、配送、结算、监管五项功能,满足国家提出的“基本药物货款省级统一结算”的需求,这项工作省财政已经列支专项预算经费。二是建立省、市、县三级基本药物服务机构和队伍,调整现有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职能,增加基本药物服务功能和人员编制。在全省10个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和42个县(市)建立基本药物管理办公室,确定全额事业单位性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日常使用管理、统计数据上报、回款资金审核等项工作。三是建立全省基本药物品种增补遴选机制,以需求为导向,计划增补基本药物省内执行品种240种,同步将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及中药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管理。四是开展全省基本药物制度(临床使用)培训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五是试点探索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

(二)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主要完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核定工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和全口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

一是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编定员工作。我省已原则确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照服务人口的1.5‰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按照服务人口的1.0‰核定,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目前我省确定的编制核定标准在全国属最高(其他省份均在1.0‰―1.5‰之间),此项工作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完成。二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口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我省“收支两条线”这种补偿机制确定以后,各级财政将按照科目和标准,全额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支出和业务支出,这既能够更加充分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办”的宗旨,又能够避免过度医疗等趋利经营行为,更加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以药养医问题,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变,符合当前我国不断强化社会管理、不断倾斜公共财政投入的核心理念。北京市、安徽省、江西省和甘肃省已在全国率先采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经过了实践检验,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三是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估办法。制定基层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强调根据承担和完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满意度实行奖补,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充满活力、效果明显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杜绝全额补偿机制建立后,出现大锅饭、平均主义、养懒人等弊端现象。四是制定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乡村医生补助经费。逐步落实村卫生室所能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绩效考核,按劳取酬,不断增加村医收入,扶持村卫生室的生存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发挥村卫生室医疗预防保健网底作用。

(三)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综合改革经验。重点强化县医院建设,初步建立起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一体化”服务模式。

一是继续在长春、辽源、通化3个试点地区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胆探索 “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上的综合改革,力争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形成经验,逐步推广。二是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加大对县医院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提高县医院看大病的能力,充分发挥县医院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2011年底前,实现省内30万人口以上的县要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长期合作帮扶机制,100%县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起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并开展三级医院远程医疗会诊试点。三是建立省、市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和各级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评审组织,深入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四是完成各级卫生发展“十二五”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五是出台《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启动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并根据国家即将出台实施的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开展试点。六是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奖补项目,鼓励各地公立医院大胆探索,总结经验,促进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健康发展。

(四)积极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六大体系" 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十二五”期间,省卫生厅将着力推进医疗急救体系、卫生应急体系、大病救治体系、传染病及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六大体系建设将按照今年起步、明年全面实施、三年基本完成、最后一年收尾的总体安排进行,计划五年总资金305亿元。

第9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卫生工会;医改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094-01

一、强化职工思想教育,加快推进医改步伐

加快推进医改、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卫生保障系统是党和国家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充分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会组织在这次改革中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体要求,积极协调党政,保持统一步调,充分发挥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工作,为稳步推进改革创造良好的群众性基础。

(一)教育职工以实现“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去充分认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职工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根据这次医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型的转变,以使更多的百姓能够享受更加方便、安全、实惠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必将触及医疗机构的局部利益和医务人员的个人利益,工会应教育职工树立全局意识,自觉地服从改革的大局。

(二)切实做好稳定工作。稳定是任何改革成功的保证,随着医改工作不断推进,各种问题矛盾的出现以及职工思想的波动都将再所难免,工会组织应发挥“稳定器”作用,做广大职工的贴心人,及时了解并化解各种矛盾,全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三)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广大医务人员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一个群体,应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改革,组织动员他们为改革献计出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四)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医务人员回归自豪感、荣誉感。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由于功能设计上存在偏差,造成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逐利行为和严重的医德医风问题,客观上为各种医疗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工会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使广大医务人员能够始终秉持“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等中国传统医德规范,始终牢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服务宗旨,自觉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重塑“白衣天使”形象,使医务人员回归自豪感、荣誉感,使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中取得实效。

二、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

在医改过程中,广大医务人员在劳动关系调整上处于被动地位,其合法权益容易受到影响,维权工作尤为重要。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表达者,应责无旁贷地依法履行职责。工会组织应抓住改革机遇,积极进取,将改革中维权具体工作与维权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源头参与,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同时,要将《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职工的各项权利全面、明确地注入劳动合同之中,从根本上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工参与改革,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一是坚持将改革方案中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监督改革民主程序切实得到执行。二是要通过改革,促进职代会在组织机构、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从而保证职代会决议的合法有效性。

三、加快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职工工资共决机制

应在改革中全面推进以“三方协调与工资共决”为基本方式,以“平等协商与签订、履行集体合同”为基本内容的新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当前积极倡导的这一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经过实践检验,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职工个体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问题,以整体维护提高了维权工作的力度,体现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同时也能够充分表达职工的利益诉求,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和履约监督权,使广大职工通过平等协商享有正当的劳动经济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