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科院实验范文

教科院实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科院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科院实验

第1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教师一旦退休,便告别讲台,离开学校,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再难看到他们的身影。其实,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在告别讲坛时,定会有诸多的不舍和牵挂。前不久在浏览教育博客时,看到一位老师的留言,她说,岁月不饶人,自己过几个月就退休了,还怎么往深里研究啊!像这样对教育一往情深的老教师,如果学校继续给予他们机会和平台,他们一定备感欣慰,用人生的余晖,为教育增添几抹亮色。

我校就有一位这样的教师,退休两年。他对教学颇有研究,课件制作也相当老道在行,一直是学校教研阵地的主将。他的退休无疑是学校的损失。老师们需要他,学校需要他。每次学校大型的教研活动,我们主动邀请他参加,他也十分高兴。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后评议整个过程中,他热情不减当年。一次,全县优质课评选,请他做一位年轻参赛老师的特别指导员。他毫不保留,悉心指导。最终,这节课荣获全县一等奖。学校要感谢他,他却说要感谢学校给予他这份参与的快乐。这里没有利益驱动,没有组织约束,有的只是退休教师与学校集体、与学校事业的真情互动。

教育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师生之间的传承自不必说,新老教师之间的传承,也不可忽视。诚然,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但是真正的教育精华是不会过时的。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上世纪上半叶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到今天不都灼灼其华,光芒闪烁吗?教师工作了一辈子,会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遗憾、自己的思考,甚至有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研究专长。如果因告别讲坛,而将这一切尘封于内心深处,不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吗?于漪老师已退休多年,仍然活跃在教学研究领域。他带徒弟、做讲座、搞研究,老当益壮,不遗余力。她的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则被一代年轻教师所学。我们每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何尝没有自己的“于老师”呢?他们在教育的园地摸爬滚打一辈子,对教育教学的成败利钝体会较深,或是学有专长,或是一技在身。虽然没有通行的名誉头衔,但是往往是公认的“乡土专家”,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本就人才资源缺乏的乡村学校大有裨益。

对于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教育生命的剥离是难受的事,并且这种影响还会前移。近年来,报章上屡屡反映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究其原因,恐怕与“一退万事休”有关。想到即将退休,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伤,工作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让有志于研究的退休教师,继续他们的思考、研究、实验,不再“一退万事休”,这对中老年教师也是很好的鼓舞和激励。

第2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1.1建筑材料实验课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实验教材原有的内容滞后于最新的企业生产。

1.2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缺乏独立性,学时少

建筑材料实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相比,处于附属地位,缺乏独立性。实验课授课学时只是理论学时的1/3,实验只能对理论教学的某个概念、原理进行验证,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只能实验结束后交一份实验报告,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3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师资薄弱,设备少

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匮乏,学科梯队断层,职称不合理,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师少。同时因为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实验室建设面临设备少,设备不全的客观条件。以上客观条件也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2.1修订新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设计性实验是指老师给出实验目的及条件,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综合性实验是设计课本多个知识点的整合,但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叠加。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锻炼了学生对于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分析运用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及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2根据大纲要求,编写新的实验指导书

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相关知识日新月异,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实际情况,定期查看相关新标准、新规范、新方法,定期更新实验项目,定期更新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做到与现实企业生产的同步性。

2.3合理分配实验时间,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根据修定的培养方案,教学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来完成,显然当前的教学时间是不能满足的,故我们进行实验室开放。通过合理分配实验时间,实验室开放,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杜绝部分同学眼高手低,激发了广大同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每一个同学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每一位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每一个同学都通过实验产生了成就感,提高了理论课的学习效率。

2.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师资薄弱,设备少的客观情况,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一是去高水平院校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二是与有建筑材料检测资质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实现了双方的共赢,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为企业的经营项目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参与科研,充实实践教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以企业承接的社会检测项目作为实践项目让学生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学习该门课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2.5改革建筑材料实验课的考核评价方式

原有实验教学的考核只要求完成一份实验报告,考核方式单一,存在互相抄袭实验数据,考核标准不一致等情况。为了配合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依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全面深层次地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思考、设计、分析以及创新能力,尤其重视实验操作、思考、创新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最终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包含纪律卫生、考勤、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各个方面,综合各方面给出每个实验的成绩,综合每次实验得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为操作和笔试两部分。

3结语

第3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1研究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相应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也进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个师范院校先后展开。这些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的高低,对西北师大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可作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校教师教育课程的参考。本调查研究旨在通过学生了解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影响教师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对象与方法选择

(1)调查对象。2011年西北师范大学开设的教师教育类选修课中,以选修《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策略》《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案例)》课程的学生为对象。调查对象涉及10个专业的190名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主要包括33个测评项目,分4个基本维度,即学生选课动机、学习态度、效果回馈、意见和建议。围绕学生选课动机、学习态度、效果回馈和意见建议,对不同年级的10名同学进行访谈。为了提升研究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研究者还采取了课堂观察的方法,结合问卷与访谈中的问题,进行课堂“田野式”的考察,以帮助提升研究资料的信度。

3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非师范类学生选修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人数很少,只占到总数的2.2%,而师范类学生选修的状况比较普遍。从年级分布来看,这些学生分布在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其中一年级学生占全体学生的11%,二年级学生占70%,三年级学生占16%,四年级占学生3%。

3.1学生选课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促进学习的内部动力。内部动力必然影响人的行为方向和强度,内部动力也只有在行为中体现出来,才有其实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学生选课动机的关注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本研究而言,研究者重点从年级的视角予以关注。1)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课程的选修动机有较大的差异。本次调查表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在选课的动机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影响不同年级学生的选课原因主要为“修读学分”、“对课程感兴趣”和“教师讲课有吸引力”。不同年级之间的选课原因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选课原因中的修读学分因素在不同年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课程感兴趣因素在不同年级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大一学生选择对课程感兴趣的平均数最高,即M=0.7143。根据课堂观察和访谈可知,坐在教室前几排学生中,低年级的学生最多,高年级的学生几乎都坐在教室后面几排。2)不同年级学生选课目的存在明显差别。本次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选修教师教育课程的目的有明显的不同。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半的学生主要是想补充教师教育知识,只有很少的学生是为了“拿学分”、“没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各年级选择“补充教师教育知识目的”的学生最多。但是在课堂观察中可以发现,能认真上课的学生并不是各年级都很多。大一学生上课态度很认真;大二、大三学生混学分的多;选择这类课程的大四学生并不多,只有几位,通过交谈了解到,他们主要是因为学分没修够而选课。由此可见,动机因素对学习活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应促进学习行为与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3]

3.2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本身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在学习活动实践中,它却明显表现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消极的学习态度或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不正确的学习态度两种倾向,而学生学习态度则与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习投入等有着直接的关系。1)学生课外缺乏对教师教育知识的学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课外缺乏对教师教育知识的继续学习。每周没有在课外学习教师教育知识的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能在课外学习的学生不到调查总数的20%,并且课外学习时间越长学生越少。调查中还发现,在课外没有投入学习教师教育知识时间的学生大部分也没有课本。访谈中有学生说:“我在课外并不学习这类课程,这类课程的书籍十分枯燥,理论知识太多,不喜欢看,也看不进去。”2)不同年级的学生缺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不同年级缺课情况不同。大一学生的出勤率最好,大二学生次之,大三学生缺课比大二严重,大四学生都缺过课。结合访谈发现,大一学生对待教师教育选修课的态度是最认真的;大二学生逃课次数和现象已经开始上升,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大三能坚持上课的学生继续下降,学生都有各自的选择和目标;大四学生受找工作的影响,专业课出勤率通常都很低,更别说选修课了。有研究表明,学习态度与投入动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4]。由此可见,学习态度对学习活动有很大影响。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获得一定的经验而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它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4]。

3.3学习效果回馈调查

课堂教学效果的回馈是及时检测和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手段。通过回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教师讲课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对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反应进行了调查。1)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喜爱程度与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呈正相关。问卷分析发现,学生喜欢教师讲课的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掌握教学内容。学生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与喜欢听教师讲课程度在统计意义上相关显著,越喜欢教师讲课的学生越容易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越是容易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越喜欢听教师讲课,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喜爱程度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之间呈正相关。而且在访谈中也发现,喜欢听教师讲课的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课,教学内容容易掌握。2)影响课程学习效果各因素的重要性明显存在差异。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各种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在影响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中,课程吸引力和个人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最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上课态度对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的效果有一定影响。有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很枯燥,如果老师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且增加些互动,那么我就会喜欢上这类课。”由此可见,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是教师。3)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有待提高。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关键。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有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课程有必要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性学校的特色,而且教师教育课程对以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有学生认为,学校开设教师教育课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目前西北师大的教师教育课程对学生来说作用不大,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回馈对教学活动的进行有促进作用,回馈是检验教学活动有效程度的最佳手段。教师面对的是有头有脑的学生,对于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和知识获得只有通过回馈,教师才能更好的了解,以改进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扬长避短,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3.4学生意见调查

课程的开设和进行都是面向学生,所以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也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调查中,针对学校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生根据选课的经历以及上课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性不强。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教师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教师培养应该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爬滚打”和“师徒相授”[5]。在开放性试题中,23.2%的学生提到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不强。被调查的学生在问卷中提到,“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和上台讲的感觉,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注重实践,避免空谈理论,上课听得很投入,实际操作中仍然不知所措,注重实用通俗的知识、技能,避免过于高深的理论”;“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实际参与,老师充当指导者,而非讲授者”。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有的教师教育课程本身实践性就比较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施得最好,这样的课程更应该贯彻它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来学习这类课程。2)课程开设少。调查研究发现,21.2%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太少。学生在意见中普遍提到“选课难”、“课时少”的问题,认为应该“多开设几门,供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对于全校的师范学生来说,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确实少,课程种类不多,广大学生选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课时少,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有限,有的学生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课,上课就不认真,纯粹是为了混学分,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而且浪费课程资源。学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选课需求,适当增加课程种类和课时。3)教师在讲课时应有适当的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书面的描述”[6]。一般认为,案例具有如下特征:真实性、典型性和问题性[7]。通过此次调查发现,15.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授此类课程时应增加教学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知识本来就枯燥,不容易理解,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课堂会死气沉沉,教师应在讲课的过程中多讲些案例分析,或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讲授,这样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良好学习效果的实现。4)学生期待课堂增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而使用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调查发现,有7%的学生期待增强互动,学生认为现在实施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师生互动太少。在大学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局限于课堂,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选修课程,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课时少,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将课讲完,还有的教师经常出差或者有事不能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课时。师生互动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学生对师生互动的呼唤,教师对师生互动的提倡连续不断,但是具体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4结语

第4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与传统高等教育相比,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在于: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以及上网的条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远程教学服务平台浏览网络视频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多数为在职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有利于因材施教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开办多年来,理工科教学一直存在瓶颈,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教学环节难以落实。

由于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师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量大、面广,再加上工学矛盾,将所有学生全部集中到高校本地实验室来完成实验不太可能,而很多校外学习中心因实验场所或实验仪器设备缺乏不能提供实验教学条件,导致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照搬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难以实施的困难,实验教学无疑成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避免开设实践要求强的理工科专业,其中开设有理工科专业的院校网站上,带有实验功能的远程教学平台极少,且开设的实验种类和实验深度都不及普通高校。总之,受时间、空间、成本等多方面的限制,如何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是困扰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二、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解决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实验教学遇到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借鉴传统实验教学及国外远程教育实验教学的经验。为此,可结合各高校、学习中心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实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实验教学。

1.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是指将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教学过程拍摄成录像,并制作成网络视频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课件掌握整个实验。对于某些验证型或演示型实验,可将其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际运用制作成视频课件挂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上网学习。这样的网络实验视频课件不仅有教师的讲解,还有实验的演示过程,效果直观形象,同学们通过在网上学习实验视频课件,读取实验中的数据,并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能使学生掌握整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以及实验操作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演示实验教学投入成本低、制作周期短,虽然无法达到和真实实验教学相同的效果,但学生还是能够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可以作为目前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目前,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已完成《土木工程实验》所有演示实验的网络视频课件制作,实施效果较好。

2.仿真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建立虚拟实验室环境,提供可操作的虚拟实验仪器,学生按实验要求在计算机软件仿真的实验环境中组装实验系统,通过改变实验模型的参数进行各种模拟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果。仿真实验教学环境形象生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个别化教育的学习环境,并且可以通过软件资源共享改善教学资源缺乏的教学现状。如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提供了非常完善的计算机组网仿真实验,学生可随意拖动仿真的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组配网络。仿真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仿真模型和仿真环境的创建,仿真实验必须从设备内在的本质关联、外在形式完全模拟真实实验,模型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的可靠性,因此要求开发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编程语言,还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现代远程教育院校直接独立开发仿真实验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成型的产品,直接利用这些商业化的仿真软件对于解决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实验问题无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远程控制实验教学

远程控制实验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将异地实验室内真实的实验设备及控制系统转换成图像、声音、状态等,通过多种媒介方式传输到学生计算机中,参加实验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按规则操作远程控制实验室中实验设备,而实验设备执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又实时地回传给学生,使参加实验的学生取得与亲自到实验室现场做实验相同的效果。如大连理工大学电工教研室与麻省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远程网上实验基地。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内设置服务器与麻省理工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相连。每位学生可以在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登陆校内服务器,访问麻省实验室。同学们可以在终端设置实验参数,通过网络远程控制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的真实仪器。实验室完成操作后会在短时间内将实验结果及数据返回至该学生所使用的终端。但由于远程控制实验对传感器、执行机构和网络环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目前远程控制实验主要应用于控制学科领域,在远程高等教育领域暂时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远程控制实验将会出现在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实验教学中。

4.真实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仿真实验、远程控制实验等都属于网上虚拟实验,网上虚拟实验教学形式虽然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方面实现了最大程度地开放,符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不能直接动手操作真实的实验设备而达不到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真实实验是指在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设备、实验对象、实验环境都是以实物形态出现的,其优势在于能直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网上虚拟实验的不足所在。如果当地学习中心或当地普通高校实验室实验条件具备(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符合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资格,并能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开设实验),则可组织远程教育学生在当地学习中心实验室或当地普通高校实验室集中进行真实实验教学,从而实现普通高校和远程教育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普通高校实验设备的功效,弥补虚拟实验的不足,这是我国现阶段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建有网络工程实验室与电气工程实验室,可对大连本地学生进行真实实验教学。此外,对可移动、安装精度要求不高的实验仪器,考虑到各地学习中心办学的实际(个别学习中心学生数较少或办学经费有困难),可借鉴国外的做法,采用流动的真实实验形式,即将实验装置小型化,做成车载式或手提式,送实验上门,把实验教学安排到学生的家门口,满足学生学习实验的需要,同时还能为学生减少费用。例如,为了解决科学技术课程远程教学实验问题,英国开放大学曾专门设计了家庭实验箱,编写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并将它们一起寄给学生使用,用毕再寄还。

三、结束语

第5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课程;教学实施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论以来,创业教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高校已经广泛开展。近年来,它也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与工具,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培养具有创业素质人才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较晚,课程的开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尚有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期冀能为对高职创业教育加深理解、为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创业课程、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职创业课程定位

创业课程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创业启蒙教育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不应单纯追求创业成功的数量,而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开设,能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创业课程教学带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因此,课程应侧重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激发投身创新创业兴趣为着眼点。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全方位的训练,学生应了解创新的基本规律,掌握创业知识,从而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创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力图突出实操性、实务性环节和内容以及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二、高职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以创业活动的任务实施过程为导向,按照“集中理论学习——个体自主学习——团队模拟学习——自主实践学习”顺序逐级递进学习创业知识。具体而言,可将课程划分为“创业理论、创业设计、创业模拟和创业计划与实践”这样一个由理论到实践逐层推进的四大教学模块,并可进一步细化为十三项教学任务,详见表1。

根据创业教育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层次的定位,制定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突出任务与创业活动所需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三、高职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创业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仅仅通过课堂教授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且较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根据每个教学模块内容的不同,建议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创业理论教学模块采取课堂集中教学

创业理论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了创新与创业概念、创业者素质能力要求、创业机会识别与项目选择、筹集资源、项目营销推广与风险控制等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课堂的集中讲解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创业设计模块采用网络教学

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了创业环境分析、企业申办登记手续、企业管理制度与新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创业计划书格式要求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固定格式(或参考模版),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因此,此模块可通过将相关内容放入课程网上,要求学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单元学习任务,自主访问网站、学习网络课件。此模块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定期进行网络讨论答疑即可。

3.创业模拟采用软件模拟教学的方式

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建立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软件的模拟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关模拟软件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过程,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在校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通过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在模拟实践中开展创业,在对抗实战中提升技能。相关模拟软件的引入,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纳知识,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4.创业计划与创业实践模块采取实操学习的方式

该模块以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建议可采取“普遍要求+可选替代”的方式。普遍要求,即要求所有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一份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论证严谨、具有可实施性的创业计划书。在此基础上,部分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性完成更高难度的实践活动(如作为核心成员参加院级以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能实际开展自主创业且取得一定成效等)来替代编制创业计划书这一初级的实践方式。

四、高职创业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

创业课程作为一个新兴课程,鉴于其普及性的要求,需要专门的教职人员构成创业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课程主讲教师应具备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懂得一定的金融融资、营销知识,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最好能有一定的创业工作经历。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更重要的是要与不同的专业背景相结合。因此,组建一支规模加大、跨多专业的校内外兼职教师队伍来担任课程顾问,指导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建议高职学院一方面应鼓励现有师资就创业法律、创业风险、创业心理、专业与创业等不同专题开展教学或讲座,从不同维度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结合专业由校内各院系分别聘请本行业中相关的创业成功人士(最好是本院系创业成功学生)担任校外兼职教师,通过举办创业经验分享讲座的方式,摆脱纯理论的说教,让学生看到鲜活的成功榜样。

五、总 结

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创业成功的数量,而在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该课程的教学建议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方式展开,通过课堂授课、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参加创业比赛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第6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档案袋“三元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一种十分新颖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模式由三元评价要素构成,即形成要素、诊断要素和总结要素,注重对有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评价过程以充裕与详实的能力证据为评价依据。在展开档案袋三元评价时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水平的诊断评判,收集储存有效信息,积累的资料将会让教师的评价内容更理性客观、依据充足可信。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档案袋三元评价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起始教学诊断性测试评价

档案袋评价不是依据于一个点,而是基于一个面。换句话说,档案袋评价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展开的。整个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就是学期初,教师应当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诊断性测试。这不仅能够让教师客观了解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诊断测试的结果也能够作为后续评价的参考依据。学生如果在已有基础上英语能力有显著提升,这是应当被肯定与认可的。学生如果英语成绩有所下滑,在已有水平上慢慢形成明显落差,教师也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提醒,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更用心。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完学期初的诊断性测试后,教师要评阅学生的试卷外,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际英语水平做出分析。这些都能够给后续的评价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1.He is without _____ (怀疑)the cleverest student I’ve ever taught.

2.China has _____ (表现)as a responsible power in this crisis.

3.My publisher tells me there are already three thousand books _____ (发行)every day.

4.He ____ (积累)a lot of experience in finance while working abroad..

5.After hard work of almost a year, he_____(实现)his goal of running his personal studio.

6.Don’t_____(犹豫)over those nice opportunities, you got to make up your mind and choose one, or you will lose all of them.

这是学期初诊断性测试的部分试题,这些试题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大家不仅要找到正确的词汇,在词汇的拼写以及词汇的时态上也要有很好的把握。这类试题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的测试过程也能够很好的为教师们积累有效的评价依据。

二、日常教学形成性测试评价

档案袋评价法也应当渗透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教学,给予学生们更多形成性评价,这不仅是“档案袋”的一个积累过程,也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日常学习的展开。

He had never spent a_______ day.

A. more worry B. most worrying

C. more worrying D. most worried

解析:C. a most worrying day 相当于 a very worrying day,与句意不符。此题考查的是用比较级来表示最高级的含义。此句意为:他从没度过比这更令人忧虑的一天。言外之意这一天是最令人忧虑的一天。

这道题学生错的特别多,选A、B、D的都有。在给予学生形成性评价时,我会有针对性的展开。我会首先让学生提供他们选这个选项的依据,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想法,也认识到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漏洞。随后,我会客观指出这个想法的不正确之处,及时更正学生的思想观念,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整个评价过程都非常理性,学生们从教师的生成性评价中并没有感觉到批评,反倒是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三、期末教学总结性测试评价

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是档案袋评价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来很好地了解学生到目前为止的学习情况。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能力依据都已经非常丰富,教师可以以这些依据为参考,来评定学生在这个学期中取得的成果。这不仅对学生一个学期来学习情况的有效回顾,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制定更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期末的考卷中作文试题如下:

如今世界粮食短缺,价格飞涨,给部分地区造成社会动荡。假设在你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你们小组以“World Food Crisis”为题进行研究,现在请你代表你们小组向全体同学简要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造成的原因:

1.气候变化,造成粮食减产;

2.工业发展,城市化加速,耕地减少;

3.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

应对的措施:

1.注重环保,改善生态;

2.严格保护耕地;

3.富国支持穷国,促进世界和谐。

另:你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作文题客观来说是具备一定难度的,不仅涵盖面广,需要表达的信息很多,如何有效的将这些信息组织起来,并且有序的进行表达,这都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试题能够很好的测试出学生的英语水平,让档案袋评价得以完善。

第7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课堂意外 生成资源

化学学科注重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意外”不可避免,我们不应只为完成某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拒绝这类“意外”,而应该有效利用这些“意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课堂“意外”的看法。

一、关注实验教学“意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化学实验课上,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是多元的,除了常有的“异常现象”、稍纵即逝的“短暂现象”之外,有些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比较高。如在做“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学生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没有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学生很吃惊,重复实验还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由于上课前没有考虑到这一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准备不足,实验课只好草草收场,我只好提出了为什么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问题结束了这节实验课,课后我觉得石灰水放置时间太长了,就新配制了石灰水,第二天的化学实验课上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澄清的石灰水仍没有变浑浊,学生的实验又一次失败了。这时我发现学生做实验的锥形瓶中还在不断地冒气泡,而且盐酸不断地随气泡冲出瓶外,我觉得可能是盐酸“搞的鬼”,于是让学生重新实验,提醒学生对药品的用量要求,学生终于实验成功,于是我趋势提出问题“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时,影响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从装置的选择、药品的用量、药品的浓度、产生气体的纯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就是课堂生成资源,也是极有价值的新问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利用实验教学“意外”,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学生按照书本的要求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看到浸没在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认为装置不漏气,但还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在实验过程中,等到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花的时间很长,瓶内压强变化很大,总会有少量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学生知道原因后,讨论如何让装置更密封,从瓶塞与瓶口、橡皮管与玻璃管的连接处考虑,提出在瓶塞与瓶口的连接处涂上凡士林,橡皮管与玻璃管的连接处用细铁丝绕紧,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由于测量的精度不是很高,学生发现倒吸到集气瓶内的水达不到集气瓶容积的1/5,实验时,细心的学生发现一部分水停留在导管中,没有进入集气瓶。于是学生改进实验,在实验时预先在导管注满水,学生分析得出的原因得到了验证。实验时,有的学生性子急,还没有等到白烟完全消失就打开了止水夹,有的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打开止水夹,实验中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现象,难道书本上说的不对?或者老师讲错了?学生产生了疑惑。其实没有等到瓶内白烟完全消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对瓶内的温度起到了冷却作用;等到白烟完全消失打开止水夹让烧杯中的水进入瓶中,有少量空气从漏气部位进入到了瓶内,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为了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液面,学生提出用红墨水代替水。通过仔细分析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学生对两点印象深刻:一是对任何实验课题进行探究时,都必须严格注意实验的科学严密性,不存在随随便便成功,二是平常看书时,一些看似平常的知识结论、实验操作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值得仔细探究。问题的探究,无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提炼实验教学“意外”,注重资源生成

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在“选择”中要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生活实际进行优选。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单独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以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可以在课外想办法解决;对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作为一种悬念,鼓励学生今后继续探究。

第8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高校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GH140688。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指教师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充分结合并得以运用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三个层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以学术型、应用型、职业技术型三类高校生态形式为主。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重点,故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专业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这就要求此类高校一方面应不断创新实践教学课程,研究和推广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培养和建立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由于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能为教师队伍进行素质教育带来契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日后工作的锻炼平台,所以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内部的实践教学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学生规模的扩大等问题的出现,各类高校纷纷吸纳人才增加师资力量,尤其是扩充了一批学历高却零经验的青年教师,但这些教师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比例较低,与企业合作效果不理想,所以急剧扩大的师资队伍带来了教师岗位管理、后续培训等一系列问题。据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整体发展中还存在着“双师型”教师人数过少、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实训实验教师短缺、实践教学能力意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将阻碍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总体还比较欠缺,如何使其得以提升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的原因

1.教师岗位管理缺乏科学性

科学有效的岗位分类管理主要应体现为“人尽其才”。如今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不同岗位需求设置了理论课教师岗与实验课教师岗。原则上考核理论课教师时应主要关注其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关注其理论科研及学术水平等方面,实验课教师则应从学生实验实习成果、实践项目研发、实验技术提高等层次去衡量。但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院校对此并没有分门别类的管理,用同一套标准去考核,岗位分类欠缺科学性、针对性,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师发扬专项技能。

2.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是教师对教学的认知观念存在不足,思想保守,太过依赖教材,认为传授完课本知识即可,不能紧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步调,加之部分教师不接受深入企业实践学习的观念,使得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同感比较欠缺。二是部分教师主观上并不愿意花费大量成本研究实践课程。因为实践课程相对而言教学难度较大,内容与过程相对复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此外,理论教学测试学生掌握情况比较方便和直观,而实践教学成果需要在实际工作活动中慢慢显现,测试周期长,很多教师出于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也会降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3.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教师实践经验欠缺主要体现在各大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要师资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校的发展。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直接引进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例如陕西某高校仅2013年便新引入博士生9位、硕士生31位,这些青年教师虽具有高学历,专业理论知识也十分扎实,但社会实践经验几乎为零。有的教师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却不会实务做账,无法承担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有的具备报关员资格证书却不熟悉外贸交易实务,也有的获取经济师资质却从未参与过任何经济管理事务。

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准入环节薄弱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多数只要具备高学历便可从事相关教学工作,在准入制度中对教师实践经验并没有作出明确要求,而且在教师职业生涯晋升过程中也没有要求实践能力,只是主要从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理论研究方面作了明文规定,这更强化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从制度上削弱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地位。

5.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力度不足

我国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大多是封闭式管理。实践培训需要的时间较长,收效也较为缓慢,所以即使参加培训,考虑较多的也是如何进修提高学历、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发表更多学术论文。青年教师的课程任务量大、资深教师的培训意识差,教师自身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实践培训,学校也没有制度约束及激励政策,校企合作力度也不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环境较差、机制欠缺、力度不足的局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1.建立科学岗位管理体系

(1)分类管理教师队伍。虽要求所有教师都应具备实践教学能力,但毕竟很难既专心投入教学工作,完成实验实训内容,又必须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全力争取科研项目,所以实际安排工作时还应该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的岗位分类管理。例如,安排一部分教师主要从事课堂教学工作,一部分教师主要承担实验实训内容,一部分教师主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这种分类管理能够充分整合和发挥各类教师的特长,使整体教师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利用。由于工作重心的偏差,也应合理制定差异性的考评标准和奖励政策,使各部分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都可得到与投入相匹配的收益。

(2)实施校内教师轮岗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校内广泛实施轮岗制。例如,安排教师可到行政岗位、辅导员岗位进行兼职锻炼,这有利于学校内部工作的展开和合作。在我国,高校教师岗位人员较多,可安排部分教师转入行政岗位进行锻炼,尤其是对一些有意晋升系部、学院负责人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成本低收益高的实践机会。

2.提升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水平

从学校角度而言,应该大力引导教师学习并讨论学校的发展方案,帮助其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等层面树立正确的认知观。教师本身则更应更新观念,意识到实践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明确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加强个人发展的危机意识。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参加专业对应的实践技能竞赛,参与对口企业的员工培训,兼评相应的职业技术职称等,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并有效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

3.完善教师准入及晋升制度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引进教师时,要求具有工程师资格的同时必须具备5年工作经验。美国应用型院校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对所教课程有1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德国则规定聘用博士生为应用型大学教师时必须在企业工作5年。加拿大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则要求上岗前必须接受技能培训。澳大利亚在对教师进行选聘时则宁可高薪任用一些学历并不高但具有丰富经验和实践技能的专家。可见各个国家都在为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对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制定相关准入制度。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学校也应根据自身需求规定教师准入和晋升时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任职资格的一项条件。例如:(1)规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受聘时必须获得实践技能或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不能只盯着博士生、硕士生,在面向社会选聘时,也不能仅关注等级证书,还要考察实际操作能力。(2)教师晋升时应考核其在考评期内的实践活动。(3)逐步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津贴、奖金、工作量计算挂钩,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4.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

首先,政府应该统筹协调,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例如,可举办实践培训项目,选派出国访问学者,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相关企业为教师培训提供技术和场地支持。早在2001年,英国就设立高校教师发展局,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资助,所有的应用型院校教师皆可申请接受专业进修和培训。

其次,学校方面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外,还应努力探索各类培训活动。例如,(1)校本培训。在学校内部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后期职中培训,改进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内容。岗前培训可加入专业对应的背景认知实践。职中培训可定期举办行业意识、专项技能、科研互动等活动。(2)建立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例如,在校内建立用友软件会计实训基地,开设“校内学生实验田市”等实践基地,教师全程指导,学生自主经营。这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造了机会,也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方便,更能成就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3)继续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实现校企合作。学校可根据需要与企业或政府建立合作关系,鼓励、组织教师进企业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到政府进行挂职、调研、决策。也欢迎企业或政府的高管和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学校兼职,实现互利双赢。

最后,教师本人应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深入企业锻炼,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早日实现“双师型”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牧乾:《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商情》2014年第6期。

第9篇:教科院实验范文

(1)教学语言是独白与与会话语的结合。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口语表意丰富、灵活,表达自然、亲切,使用起来简捷、经济,但同时口语表达也较随意,不那么规范。书面语表达严密、细致、准确、规范,但书面语往往较为呆板,缺少情景性,不利于学生听解。一般来说,教学语言是有提纲、或者有讲稿,有些内容和措辞是经过反复斟酌、推敲的,也就是有准备的语言,如用来下定义、做结论的语言。因而它具有书面语的特点。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变化,教师不可能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在纸上。这就决定了教学语言很大程度上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2)教学语言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独白语一般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好的连贯性,句子完整,修辞恰当。没有语病,也没有太长的停顿。这种语言在词法、句法上表现为零碎句、问句、省略句,重复、插入、停顿较多,语速也比较慢。独白式言语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会话式言语信息传递是双向或多向的。教师应当能自如地转换这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准确、生动地传达教学信息。(3)教学语言是预设语言和应变语言的结合。教学语言是教材语言、教案语言的顺向转化。教师备课时应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教材语言、教案语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准备的预设性语言。然而课堂教学又动态的,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是难以预知的,教师就需要随机应变,掌握应变语的技巧,得体的运用应变语化解课堂上的尴尬、险情。

二、教学语言的原则要求

(1)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教学语言的首要之点,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必须准确无误、明明白白,表达定义要准确、说明问题要透彻。一般来说,陈述性的教学语言必须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让学生能思能记,有效地获取知识信息;分析性的教学语言必须紧扣中心,突出重点,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巩固性的教学语言必须抓住纲要、举一反三,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语言应干净利落。(2)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不能只限于知识的传授性,而应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性上大做文章,因而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教学语言不能平铺直叙,一腔唱到底,而应有高峰低谷、潮涌静流。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使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3)教学语言要善于诱导。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讲学时常常使用反诘法来引导学生去一步步地得出知识的结论。为此,教师的教育语言应多用启发性的谈话,通过给学生制造悬念和设置情景,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意在言中,神余其外,意近旨远,欲露未露,既增大了语言耐人咀嚼的密度和弹力。又因点拨式语言的启发暗示力,让学生展开联想,去体会老师语言中深长的意味。

三、提高教学语言质量的实践方法

(1)加强课堂教学语言课前设计。设计课堂语言首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讲之前要用导入语,正式授课要用讲解语。活动或讲课束要用结束语,各种活动之中要了解学生情况、提请学生意等要用到提问语。解答学生疑问要用释疑语。总之,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打造教学语言的质量至少可以进行以下三种设计:一是使导人语简洁明了有吸引力。任何课的开头都应该有一个简明的导入语。仿佛写文章要有个引言一样。导入语不仅要简洁明了,而且要有吸引力,不能罗嗦拖沓,切忌无奇。二是使讲解语形象生动。讲解语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以简明、准确、条理清要。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活化教学内容,使之变得有有色,栩栩如生。三是使提语激发思维有鼓动力。课堂提同有重要意义、课堂提问当然应该随机应变,但也不是不能提前有所考虑。设计提问处,应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记忆的目的。(2)用肢体语言与面部语言增加语言表现力。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仅体现在讲授语言和板书上,也通过教员的面部和身姿言语表现出来。首先,在教员讲课中,其内心的一切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于多变的眼神中,学员通过体察教学的内心语言,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不仅如此,眼睛还能说话。教员讲课言语如流,不容中断,如果中途出现学员私语,或做出有碍于听课的举动,教员无须高喊一声“注意听讲”,而只要透过一线眼光,通过察言观色,随时掌握学员的情绪、心理变化及听讲的兴趣。教员在用眼神准确表情达意时,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有鲜明感。眼睛所表达的情感,不仅要准确,而且要明朗,要能使喜怒哀乐反映出来,不能老是一本正经、无动于衷。第二,要有示意性。教员的眼神要能给学员以示意,使学员从教员的目光中感到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反映。第三,要适时适度。丰富的表情固然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使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其次,身姿体态的把握和运用。教员站态要稳重自然、落落大方、优雅得体,要做到挺胸、收腹、梗颈,整个身体重心要自然均衡地落在双腿上,双手下垂,神态自然,两脚稍呈八字形,身体稍微前倾。切忌含胸驼背、收肩缩颈、左右摇晃、站立不稳,或呆板僵硬,一动不动。

参考文献

[1]刘伯奎.教师口语――表述与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