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历史教案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教案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史教案设计

第1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幼儿每人自带一样自己最熟悉最喜欢吃的蔬菜;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排成圈的影子幻灯、实物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标、水彩笔。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范本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样样蔬菜都要吃,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2、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吃蔬菜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样蔬菜、蔬菜图片、带幼儿到食堂参观、幼儿教材

教学过程:

一、蔬菜大展览

(1)布置摆放蔬菜区角,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边摆放在柜子上,边介绍蔬菜名称。

(2)老师说蔬菜名称,幼儿找蔬菜。

(3)老师介绍几种蔬菜的营养。

二、参观食堂

组织幼儿参观食堂人员摘菜、洗菜、烧菜的过程。

三、老师制作各种蔬菜小模型或图片,开展“娃娃餐厅”活动,让幼儿亲自“炒菜”,培养吃蔬菜的兴趣。

四、老师在萝卜或大白菜等贴上五官,以“蔬菜宝宝”口吻和幼儿找招呼。

五、小结:蔬菜的种类多,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样样蔬菜都要吃,长身体需要这些营养,所以小朋友每天都要吃一两种蔬菜。

六、请幼儿翻开幼儿教材《香香的蔬菜我爱吃》,请小朋友将菜肴中的蔬菜找出来并连线。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了解蔬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南瓜,红辣椒,胡萝卜,白萝卜等等。

蔬菜面具数个

杯子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老师由变魔术引入。

1.“小朋友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想看吗?”

老师用水杯喝水,故意把喝完水的空水杯拿给幼儿看,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西红柿和菠菜悄悄放入杯中,请幼儿配合念魔法语“菠萝菠萝蜜”把西红柿和菠菜变出来。

2.老师:“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蔬菜,西红柿含有维生素,对皮肤好(可以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更年轻)。菠菜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小朋友的眼睛又大又明亮。”

引导幼儿参加讨论:“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幼儿念魔法语“菠萝菠萝蜜”把放在书包里的蔬菜变出来)

二、不用颜色的蔬菜养护我们身体里的不同器官:

1.绿颜色的蔬菜对肝脏好,可以减肥。

引导幼儿举出绿颜色的蔬菜。例如:菠菜,生菜,芹菜......

2.红颜色的蔬菜对心脏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最近有许多小朋友感冒了,请你找一找能预防感冒的红色蔬菜。

引导幼儿举出红颜色的蔬菜,例如:西红柿,红辣椒......

3.黄颜色的蔬菜对胃好,对骨头好,还能延缓衰老。

引导幼儿举出黄颜色的蔬菜,例如:南瓜,韭黄......

4.白颜色的蔬菜对肺好,告诉要抽烟的爸爸,爷爷要多吃。

引导幼儿举出白颜色的蔬菜,例如:花菜,冬瓜,藕......

三、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讨论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

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营养成分一样吗?(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小朋友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种营养,所以不挑食,不偏食的还在才会更健康。

五、游戏“蹲一蹲”

请3为幼儿扮演3种书擦,并站成一排。

玩法:分别说出自己蹲和别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蔬菜西红柿,茄子,南瓜。第一是西红柿说:西红柿蹲,西红柿蹲,西红柿蹲完了茄子蹲;茄子听到后立即接上说:茄子蹲,茄子蹲,茄子蹲完了南瓜蹲。然后接着说,说错了,就换了人接着游戏。等到幼儿完熟练了再增加蔬菜的品种接着玩。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三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能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

2.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并根据实物和图片上的线索,分辨出哪些是蔬菜。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4.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5.探索、发现生活中蔬菜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自然角投放几种常见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青瓜、黄瓜、青菜、菠菜、生菜)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自带一样自己最熟悉最喜欢吃的蔬菜;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排成圈的影子幻灯、实物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标、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

1.你带来什么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甲:我带来的蔬菜是白萝卜,它是白白长长的,下边尖尖的还有细细的根。摸上去很光滑。

幼乙:我带来的是青瓜,是绿色的.。它长得很有特色长长弯弯的像个月亮,摸上去刺刺的。

幼丙:我带来的是菠菜,是绿色的。它长得一叶一叶的下边还有根像胡须。

2.这些蔬菜是哪里来的?

幼:种出来的,种在土里。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和描述。

二、播放幻灯片,了解蔬菜是哪里来的。

1.出示蔬菜的整体与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

幼:边看边说,生菜、青菜、菠菜、南瓜、青瓜、黄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

2.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分析:本环节播放的幻灯片太多太杂,老师们建议选折具有代表性的(如:生菜、青瓜、胡萝卜再加上种在水里的茭白或藕即可)还有小结时没有稳定幼儿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语言不够简练。

三、观察图片 “猜影子”

1.王老师也带来一样蔬菜,瞧是什么蔬菜?

幼儿集体答:南瓜

2.(南瓜爷爷又带来许多影子朋友,)观察幻灯片,猜猜这些影子可能是谁?(第几个是谁?)引导幼儿给它们标上数字。

幼甲:(第一个方形的)毛巾。

幼乙:床垫

幼丙:被子

3.验证幼儿猜测结果。

分析:本环节幼儿猜测时,跑题太远了,我一紧张,没能把幼儿拉回来,教师应提出问题(如:毛巾、被子、床垫是菜吗?是吃的食物吗?)我没能及时提出有效性的指导语,这就需要我平时的积累,更多的经验,勤学勤问来造就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睿智的幼儿教师。

四、辨认各种菜,学习从菜中分辨出蔬菜。

1.南瓜爷爷带来了几位朋友?它们分别是什么菜?(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1-7和7种菜图卡)

幼集体答:7位朋友,1是豆干、2是鸭子、3是萝卜、4是白菜、5是鸡蛋、6是马铃薯、7是青瓜。

2.(南瓜爷爷要蔬菜朋友做邻居?请你们帮它找找哪些是蔬菜?)引导幼儿猜测并说说哪些是蔬菜,并在操作图表对应的格子上画圈。

3.共同讨论:豆干是蔬菜吗?为什么?(豆制品,是经过加工的,不是直接长在地里的)

4.幼儿验证操作图表上的猜测结果。共有几样蔬菜?(用数字4表示)

分析:本环节个别提问较少,没有讨论的基础点。且幼儿操作练习完应让幼儿分享交流,验证结果。 由于我环节交代不具体,想请幼儿上来说说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板,但发现孩子们好几个要蜂拥而上,于是怕乱又取消了本环节。这就是本活动最大的败笔。

五、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蔬菜的房子。

1.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栋房子?(用数字3表示)

幼儿:有3栋房子。

师:你们帮南瓜爷爷找了几样蔬菜朋友?

幼儿:有4样蔬菜。

2.这么多蔬菜怎么办?(房子只有3栋,蔬菜有4样,怎么办?)

幼甲:可以两个人一起住。

3.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形状差不多,颜色差不多)

幼甲:胡萝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甲:因为它们都是长长的。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幼乙:青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乙: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4.土豆和黄瓜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回去想想。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的想法。但引导提升幼儿从形状、颜色、吃的部位、刨皮等进行分析分类,教师的引导语不够简练,有的没能提到点子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蔬菜入手,活动前我们利用家长的人力资源请家长经常带孩子去菜场买菜,帮助认识和了解蔬菜,在家中多让孩子帮忙摘菜,洗菜,做一些简单的凉拌菜,激发孩子对蔬菜的兴趣。并通过自然角让幼儿进一步对常见蔬菜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自带最感兴趣的蔬菜从它们的外形,名称和特征有声有色地介绍给同伴认识,让同伴们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孩子们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效应,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又接受了新的知识。教学中,我采用了幻灯片,让幼儿观察蔬菜是种出来的,接着抛出问题什么是蔬菜?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答案后,老师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然后,通过操作板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找出蔬菜。最后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对蔬菜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析分类,从而得到经验的启发。

第一、在材料的丰富上和第一环节幼儿自带蔬菜介绍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等做得较好。教案设计也较理想,但我在实施教学中活动流程不流畅,引导语不明确简练。

第二、教师的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我们有时候过于焦急,希望幼儿达成活动的目标,当他没有达成时就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把幼儿动脑的机会给剥夺了。其实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要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

活动点评:

第2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本学期美术共20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1、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2、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3、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4、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5、全册重难点: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一)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

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二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课。这学期要对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表现力作进一步加强,训练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所以要培养他们作画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色彩:涂色练习《五彩的烟花》_渗色练习(《水彩游戏》)—平涂。形色结合(《缤纷花布》)—在复杂形内填色(《热带鱼乐园》)——尝试色彩搭配(《彩旗飘飘》)—。造型(设计):用线造型(《五彩的烟花》)——自然形(《水彩游戏》)—几何形(《缤纷花布》〈彩旗飘飘〉——适合图形《美丽的盘子》、《东西南北》、《纸拎袋——动物造型〈粘贴小动物〉、〈信封纸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植物造型〈“蘑菇”家园〉、,各种各样的树》—实用品造型〈船儿出航〉、〈纸拎袋〉、〈剪拉花〉、〈彩旗飘飘〉、〈面具〉—人物造型〈画画亲近的人〉〈夏日〉。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容涉及社会、自然、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例如,社会节日庆典:《五彩的烟花》〈彩旗飘飘〉、〈面具〉。美化环境:〈“蘑菇”家园〉。亲近自然:《热带鱼乐园》〈神气的大公鸡〉〈夏日〉。美术游戏:《水彩游戏》、〈信封纸偶〉、《东西南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使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感到兴趣。

4、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还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三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3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现有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安培力有两方面的实验:一是如何确定安培力的方向,二是研究安培力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1.安培力的方向

传统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通过电流I的导体ef在水平轨道ab ,cd上运动显示它在磁场B中受到了安培力。在此特定条件下,导体运动v的方向恰好与安培力F的方向一致,在初中讨论安培力的方向,如此即可。但在高中,若将磁场B改为非竖直方向(如图2所示),或使导体ef不与轨道垂直(如图3所示),会看到ef仍然沿轨道水平运动。这表明在这种条件下,由v的方向并不足以判定安培力F的方向。原因是其运动受到了轨道的约束。再者,对于I与B不垂直的情况(如图4所示),更没有合适的实验来正确显示F的方向。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直接、正确地显示F的方向总是垂直于I与B所决定的平面。

2.安培力的大小

定量验证公式:。

传统的仪器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电流天平”,能够相当精确地验证F与B,I,L的关系。不足之处是:不能验证F与I跟B的夹角θ的关系,使用杠杆平衡测力不便于操作,需要配备大电流(3~5A)直流电源。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采用钕铁硼强磁体形成较大空间的磁场,灵敏的数字电子秤测力解决了上述问题,适于做定量测量和全面验证。

二、仪器设计要点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设计新颖,改变了过去常规仪器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采用钕铁硼强磁体作为磁场源,磁性极强。采用超级电容作为电源,可以产生一般电源不能供给的大电流。加之设计中采用了特殊技术,使金属棒可以跳起明显可见的高度,克服了金属棒在通电的一刹那,作用时间过短,合力的冲量太小,金属棒的动量变化不大的状况。还可以用微小力传感器测量安培力的大小。

安培力公式为,使用数字电子秤(量程2N,感量0.001 N)测量安培力F与电流I大小的数量关系;改变线圈在磁场中的长度L,可以研究安培力F与L的关系;改变磁感应强度B,可以研究安培力F与B的关系;改变磁场与电流方向的夹角,可以研究安培力F与夹角的正弦值sinθ的关系。用电子表格描绘图像。也可以使用力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测量安培力和电流,用软件描绘图像。仪器实物图如图5所示。

三、仪器设计原理

(1)水平磁场B向左,金属棒中电流I 水平向里,金属棒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 竖直向下,安培力F竖直向上,金属棒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上,当合冲量达到一定大小时,金属棒向上跳起(如图6所示)。

(2)如图7a所示,P1,P2为钕铁硼强磁体,a,b为电极,c为空心铜管,其质量约为2.2 g。a,b与超级电容器(120 F,2.7 V)连接,该电容器充电后作为电源,放电时电流很大,能够满足安培力的需要。在铜管与磁感应强度B成某一夹角(小于90°)的情况如图7b所示,当铜管中通以电流时,则受到钕铁硼强磁体磁场的安培力,铜管向上跳起。图7b中的铜管c与磁场方向B成某一夹角的情况,铜管仍然能够向上跳起,说明安培力F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B以及电流I所决定的平面垂直,不一定要将铜管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来说明安培力的方向。此外,该仪器附带有给超级电容器充电的专用直流电源。

四、实验原理和数据

1.安培力与长度的关系

测量原理如图8所示,长5 cm、50匝、3.0 Ω的长方形线圈,其下边与磁场方向垂直,下边通电方向使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线圈用线悬挂在电子秤(量程2 N,感量0.001 N)上,线圈电路串联安培表测量通过线圈的电流。设线圈的单匝中电流为I,则50匝的总电流为50 I,这样可以用较小的电流获得较大的安培力。边长5 cm线圈实测数据见表1,安培力与电流的关系如图9所示,说明安培力与电流大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换用长10 cm、宽10 cm的正方形线圈,长10 cm、宽8 cm的长方形线圈,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线圈在测量电流相同情况下的安培力与长10 cm、宽4 cm的长方形线圈的安培力进行比较,如图10所示,可知安培力大小与磁场中通电导线的长度有关,长度越大,安培力也越大。图11是4个不同长度线圈,取电流=0.08A时,安培力与载流导线长度关系图像,数据见表2,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培力与载流导线长度有接近正比的线性关系。

2.安培力与角度正弦的关系

当电流为定值、磁感应强度为定值时,安培力的大小与电流和磁场的夹角θ有关,用边长为5 cm的线圈,单匝电流为0.30 A时,总电流为15 A,安培力的大小与转角大小见表3。安培力与转角正弦值关系见表4,图像如图12所示。

3.安培力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在研究改变磁感应强度B时采用短路磁场的方法,以达到减弱磁场的目的。磁感应强度用高斯计测量,本实验中采用增强磁场和短路磁场的方法改变磁感应强度。短路磁场的方法:用相同长度的粗铁丝若干根组成一组,共用两组。用边长为5 cm线圈,电流为I=0.2 A时的数据见表5,图像如图13所示。

4.从实验数据验证安培力公式:

以表6(图10)中数据为例说明。取单匝电流为0.24A,0.40A,0.44A时,各个线圈的安培力实测值与BIL(θ=90°)时的计算值对比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证明了公式的数量关系。但磁场中电流长度越大,电流越强,则BIL的乘积和测力计示数的误差就越小。测量结果的误差见表7。

五、实验说明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的创新性体现在:

(1)技术上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元件:钕铁硼强磁体和超级电容器使仪器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实验效果极其明显;使用数字测力计(量程2 N,感量0.001 N),解决了微小的安培力测量问题;使用数字电流表测量电流,可见度明显。

(2)磁感应强度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磁感应强度测量仪(即高斯计)测量电流线圈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磁感应强度值,取5个以上点的平均值。

第4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视频案例;基本技能;教学目标;交流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决策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教师分析复杂教学情境,快速做出明智决定的能力,教学决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视频案例作为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师范技能的培养中。如何将视频案例应用于师范技能的培养中,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视频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手段记录师范生技能的成长;二是作为榜样使学生进行效仿。本研究中将视频案例用于为学习者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得学习者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1.言语信息。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同学进行沟通时应使用的语言,了解怎样的语言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什么样的语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帮助教师在复杂的课堂情境中快速分析事情的复杂性、严重性、紧迫性以及快速做出决策。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案例了解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应采取哪种决策,能够分析出不同决策的优缺点。

3.认知策略。学习者在观看视频案例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多维度地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通过研讨与交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日后的实际教学当中。

4.动作技能。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学习者掌握了不同教学决策下产生的不同后果,并以此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将案例中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将其运用到日后的实际教学当中。

5.态度。与实际生活情况相近的视频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能够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视频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职业道德。

三、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教学并不是在学习前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理论性知识,而是教学者先使用案例提供相关的信息,引导学习者在探究案例的活动中,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撰写案例等方式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协助解决学习者在探索案例中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以及引导学习者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呈现为基础、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或互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构建教师、学生、案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案例呈现、交流讨论、案例分析、反思交流、模拟训练五个部分。

1.案例呈现观看。案例教学法并非先给出理论知识,而是先呈现视频案例,视频案例中包含若干个有争议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通过视频案例的观看,学习者以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对视频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根据纽威尔和西蒙的观点,“问题”存在于情境之中,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的求知欲与所需知识之间建立起一种供求关系,把学生较快地引入存在问题的真实情境中。视频案例内容要贴近真实生活,其拍摄场景也要与真实的场景有一定的契合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其化身为“任课教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讨论以及解决。更重要的是,视频案例创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层交流与反思,促进隐性知识的迁移。

2.交流讨论。在观看案例之后,学生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并不是只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能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其他问题从而引发新一轮的讨论,学生的思路也在互相的辩驳中变得更加清晰,学生讨论的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围绕主题讨论―引发深层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备选方案―选择最佳策略。教学决策与其他知识不同,教学决策并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其正确性,也没有一定的理论去指导怎样进行决策,因为教学决策是由教师的经验、信念决定的。因此,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并非是学习怎样制定某种决策,而是学习一种制定决策的方法,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决策的不同因素。

3.案例分析。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由教师对整个视频案例进行分析。教学目标包括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均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教师在对整个视频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讨论的结果,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促使学生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决策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4.反思交流。反思交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内化制定教学决策的过程,促进隐形知识的迁移,提高其在复杂的课堂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反思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决策制定过程的认识和反思,本研究在教师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在视频案例中增加了专家、教师以及视频中的学生对整个视频案例的评价。视频案例中学生的评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目标决策的反思,使其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同行教师的评价扩展了师范生制定教学目标决策应考虑的因素范围;专家点评从理论的角度对教学目标决策进行指导。

5.模拟训练。视频案例的播放、交流讨论环节均容易导致课堂杂乱无章,学生不知所云,模拟训练基于上述四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及时的联系也有助于知识内化,可以趁热打铁,帮助学生及时练习在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对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在后续研究中会对实证研究方面进行补充。

第5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师;体验式培训;培训游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3―0061―04

一 引言

体验式培训虽是近年来培训市场上崛起的新面孔,却因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外的很多大学,都将体验式培训列为MBA教学的必修课程,更多的院校,则将体验式培训作为整合校园文化、激发教师潜能的必要培训。通常一个教师体验式培训项目会包含多个培训游戏项目。因此,对体验式培训中的游戏项目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对实现培训目标以及提高培训绩效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 体验式培训概述

1 体验式培训的含义

所谓体验式培训,就是通过个人在培训游戏(又称体验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1]。

2 体验式培训的特点

(1) 强调培训的主体性。培训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出发,以提升学习者能力为目标,关注学习者的感受、学习者的领悟和体验。

(2) 在培训内容上,体验式培训主要内容有:自我挑战、团队合作训练、和谐沟通等。

(3) 体验式培训项目通常会包括多个培训游戏项目,培训游戏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回味体验、经验共享。

3 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培训作为一种深受关注和欢迎的培训方式,有着极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理论基础包括:

(1) 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培训主要的理论来源的是Kolb(1984)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该模型非常重视亲身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2]。Kolb认为,学习、转变及成长可以用一个整合过程来表示,在这过程中每个人置身于活动之中,每个人得以亲身体验、探索内心世界、了解自我并且通过思考得出具有突破性的因应之道。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需要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从解决实际的问题出发,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还鼓励教学信息的多方向流动,而不只是从老师到学习者的单向流动。可见,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3]。反观体验式培训,无论是学习情境的设置、学习者以主体身份通过活动获得体验,还是培训的指导、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最终成果的形成,都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学习主体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3) 杜威的课程哲学理论。

杜威认为经验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循环过程。由体验反思得到观念,是由行到知;依据观念进行实验,验证还处于假设阶段的观念,是由知到行;通过观察并体验自身和外界的变化进一步反思并修正原有观点,是对前一循环的总结和提升[4]。目前大多数培训师采用的体验式培训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知行一致”的思想而形成的。

三 教师体验式培训中游戏的教学设计

一个体验式培训项目通常是由多个根据需求分析而设置的培训游戏子项目构成。因此,为了保证每个培训游戏子目标的达成进而实现体验式培训的总目标,对所选择的培训游戏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结合迪克(Dick)与凯里(Carey)[5]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和教师培训,认为体验式培训中对游戏的教学设计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过程进行。

1 需求分析确定项目总目标

在培训之前,培训机构必须从学校、任务、老师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绩效分析等方法了解老师参加培训的需求和目的是什么?他们目前在培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目的在于确立培训目标,同时也为最后评估阶段制定标准铺路。

2 目标分解确定每个游戏的目标

游戏的选择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如果选择没有明确目的性,游戏往往不能够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从而导致活动的体验结果与培训的目标之间形成巨大的偏差[6]。在培训项目总目标确定后,我们通过询问如果要实现总目标,必须通过哪些步骤来实现?如果要实现每步目标,需要选择哪些培训游戏?选择的游戏是否有助于达到培训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层层询问来确定将要选择的游戏。

3 受训老师分析

受训老师分析主要是对受训教师的社会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期望和学习风格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的分析。此外,游戏中还应注重分析受训老师的心理空间,掌握其心理状态的变化。

4 游戏的环境设计

合理的设计、控制游戏环境,才能使游戏环境为培训工作服务,培训才能最终取得理想效果。培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外显的,较容易设计;软环境是内隐的,较难以把握,良好的游戏环境除了取决于物质条件外,还取决于合理的组织形式、科学的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调控等。

5 媒体设计

媒体设计旨在提供足够的与活动任务相关的道具、器械、角色和任务说明书、人员等,供受训老师解决问题。

6 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的目的是本质上消除任何不安全隐患,做到培训过程中受训老师的绝对安全。

7 游戏的过程设计

培训老师把所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游戏中,使受训老师参与游戏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培训游戏可按图2进行组织。

8 游戏的评估

游戏的评估主要是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可以分成游戏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两个阶段,培训实施前主要针对培训实施前的游戏选择和计划过程,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培训无效的问题。过程评估以确定的方案为基础,结合实施的跟踪记录和受训老师的反馈,将和实际实施情况计划相比较,找出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效果评估我们可以应用唐•柯克帕屈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次上来判断培训的有效性[7]。评估结果将反馈到分析过程之中,从而形成新的循环过程。

四 教师体验式培训的案例:

这里以我院辅导员心理健康与素质体验式培训为例说明体验式培训中的游戏的具体设计方法。

1 需求分析确定项目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绩效分析等方法确定本次培训的目标为:以团队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借助参与性、互及挑战性强的项目为载体,培养受训教师个人作战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突破心理障碍;并通过团队的生成、整合、提升和实战模拟,培养受训教师创新意识,加强学员间的理解和沟通,创建卓越团队。

2 目标分解确定每个游戏的目标

在确定了培训项目总目标之后,还需要根据培训主题选择具体的游戏项目。目前培训市场上培训游戏众多,为我们进行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但是要将这些活动运用到本次培训中.仍然需要从游戏的关联性、适用性、趣味性等方面来仔细地筛选,即首先判断该游戏的内容是否符合本次训练主题的需要;再次,该游戏是否适合本次培训的对象,完成该游戏的时间、地点、游戏工具的选择是否适当。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被选择的游戏趣味性,即培训的趣味性和学习性能否取得平衡?通过以上的选择,再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对游戏加以改进、设计,以使其更好地适合培训对象,同时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最终本次培训选择了如下游戏项目(部分):(1)破冰游戏―“解人链”,由于参训的学员有很多新聘的老师,以这个游戏做开场来消除学员陌生感,为同小组的学员提供交流的机会。同时,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教练技术”,游戏目的:用于说明班主任在指导班干部或交代任务时所需掌握的技巧。(3)“瞎子摸号”,活动目的:让受训教师体会到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当环境及条件受到限制时,你是怎样去改变自己,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4)“迷失从林”,该游戏通过具体活动来向学员说明,团队的智慧高于个人智慧的平均组合,只要学会运用团队工作方法,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受训老师分析

参加本次辅导员心理健康与素质体验式培训的老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既有刚刚毕业年轻老师,也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在感知事物方面, 综合性、 目的性、 选择性、 理解性都较强,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情绪较稳定。

4 游戏的环境设计

要事先明确教学的地点和场所,同时要按照培训教学的要求对教学的地点和场所进行整理和布置,以保证游戏能顺利进行。如“迷失丛林”游戏的场地环境要求既能便于受训者从任何角度进行观看,又能便于受训者从倾听讲座转向分组实践;还需便于教室里受训者相互交流,因此座位安排上我们采用了扇形座位。同时准备了与游戏的气氛相协调的音乐、灯光和视频。

对于涉及的游戏项目,我们根据每个游戏的特点,结合学员分析和场地实际,选择合理的组织形式,例如前面提到的“高空飞弹”游戏先以个人形式,之后再以5人的小组形式完成。游戏的过程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调控也都做了详尽的设计。 例如“经纪人”游戏一开始就竞争激烈,这时培训师不必插手,游戏一直按计划进行下去;但有时效果不很理想,各公司进入状况较慢,培训师就得及时介入,通过把利润翻倍,加大刺激力度,给了许多原来亏损的公司翻身的机会,往往使现场气氛陡然升温,效果非常好。

5 媒体设计

游戏中的媒体选择要适合培训任务的要求、能够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在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的同时还应兼顾一定的艺术性和实时性;比如“高空飞弹”游戏中,我们采用的气球、鸡蛋、竹签等等多为成本较低、但又能充分调动学员创造力的道具,在“飞弹”设计环节,由于运用摄像机将制作过程和实物通过大屏幕进行实时展示,学员的参与意识得到充分激发,竞争气氛更为浓厚,也更容易达成预设的游戏目标。

由于培训游戏中涉及的器具、道具众多,为了保证游戏有序进行,培训游戏中所用到道具、器械及辅助人员等都需充分准备和预案。如“高空飞弹”游戏中比较容易损坏的气球、鸡蛋等就需备足,避免小组设计中出现气球和鸡蛋破裂而造成游戏无法正常进行。

6 安全设计

除了需要在游戏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外,游戏前和游戏中必须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并控制环境因素。如“高空飞蛋”对安全要求较高,因此安全锁、保护绳就需高度重视。在趣味跳绳游戏中,场地宜选择户外草地进行,以免受伤,合组运动时应注意其他老师的位置及距离,以免踏伤伙伴或互相碰撞,同时应提醒膝盖或脚部有伤者,视情况决定是否参与。

7 游戏的过程设计

(1) 创设情景:这一步培训师设计出层层切合实际和真实生动的游戏情境并说明游戏规则、奖惩措施,积极调动学员的兴趣和热情。以游戏“迷失丛林”为例,培训师把“迷失丛林”工作表发给每一位学员,然后讲下面一段故事:你是一名飞行员,但你驾驶的飞机在飞越非洲丛林上空时飞机突然失事,这时你必须跳伞。与你们一起落在非洲丛林中有14样物品,这时你们必须为生存做出一些决定。

(2) 游戏体验:这是整个游戏的关键,这一步直接决定了以后的工作。亲历或行动就是说受训教师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些模拟的场景,去完成一项任务,这些都必须是受训教师亲自完成。在丛林脱险游戏中,要求受训教师先以个人形式把14样物品以重要顺序排列出来(如图3所示),把答案写在第一栏,当大家都完成之后,培训师把全班学员分为5人一组,让他们开始进行讨论,以小组形式把14样物品重新按重要顺序再排列把答案写在工作表的第二栏,讨论时间为20分钟。当小组完成之后,培训师把专家意见表发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将把专家意见转入第三栏;用第三栏的数据减第一栏,取绝对值得出第四栏,用第三栏的数据减第二栏得出第五栏,把第四栏累加起来得出一个个人得分,第五栏累计起来得出小组得分。培训师把每个小组的分数情况记录在白板上,用于分析。

(3) 回味体验:受训老师通过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活动性很强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回想和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他们开始产生一些观点。找出团队得分低于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分析,说明团队工作的效果(1+1大于2);找出个人得分最接近团队得分的小组及个人,说明该个人的意见对小组的影响力。

(4) 反思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鼓励受训老师发言,避免局限于游戏本身,不能够与受训老师现实生活相联系,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如通过讨论:你对团队工作方法是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你的小组是否有出现意见垄断的现象,为什么?你所在的小组是以什么方法达成共识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受训教师建构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5) 归纳总结:当大家都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肯定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凌乱的信息,这时培训师将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把受训老师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自己思维和价值观,改变原有的认识。游戏“迷失丛林”告诉我们团队的智慧高于个人智慧的平均组合,在辅导员工作中只要学会运用团队工作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6) 游戏的评估:培训评估表明,培训形式得到受训教师的欢迎和肯定。教师普遍反映训练形式生动新颖, 互动性强, 既能在思维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启发, 同时又能从作风、意志等方面得到训练, 体验式培训在教师培训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但是,培训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所选游戏项目一般比较适用于企业员工的需要, 很少有针对教师教育的特定培训项目、个别培训师在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方面经验不够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绩效。

五 结论

教师体验式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为传统的师资培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发挥体验式培训在培训中的优势和作用,使受训老师既感受到有趣的体验,又能联系现实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受训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培训实施前必须从游戏选择、受训老师、实施环境、媒体、安全、游戏过程、评估等方面对训练中的培训游戏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 Beard, C., Wilson, J.P., The Power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A Handbook for Trainers and Educators[M]. London: Kogan 2002:11-12.

[2] Kelly,C.,David Kolb,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and ESL[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1997,3(9):21.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7,(8):22-27.

[4] 于翠玲.游戏教学法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5,(10):23.

[5] David Kitchen,Dougtas Mcdougali,University of Toron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J].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1998,27(3):245-248.

[6] 郭京生,潘立 著.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6-19.

[7] 雷蒙德•A•诺伊 著,徐芳 译.雇员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9-81.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Game in the Experiential Training for Teachers

CAI Li-lu1 DIAO Yong-feng2

(1.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Anhui Finance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601,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 ,Xi 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637002,China)

第6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要有一定的准确度

数学“学案”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所以确定学习目标时,应根据学情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的内容应明确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可检测性。

如《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的学案确定了如下三个目标:①理解直线与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②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数量关系”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③在观察与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使用“分类”与“归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能力。

这个学案学习目标的定位采用了“理解”、“掌握”、“培养”等模糊语言,这些词很难明确表达学生应有的具体行为和应有的达成的程度,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做到什么程度,导学效果欠佳。

二、学习内容的预设要有一定的效度

学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预设问题的效度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性、层次性,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

如在设计《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内容:请自主学习课本P58-P59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举例:说明满足怎样条件的代数式叫二次根式。②思考:当a<0时, a有意义吗?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实例说说你的依据。根据这一问题你认为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③探索: a(a≥0)与0的大小关系。由此你发现 a(a≥0)具有什么特性? 请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④猜想、验证:当a≥0时,( a)2= ?和同学们交流你是如何验证其正确性的。

上述案例中4个问题的设计,笔者力求知识点的导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而没采用单一的填空方式,大量使用了“举例”、“思考”、“探索”、“猜想”、“验证”等引导性极强的用语,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该学到什么程度,因此导学性极强,层次特别分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极大地提高了学案预设的效度。

三、自学检测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梯度

《自学检测》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反馈、进行自我肯定的最直接的形式。选题时应注意控制梯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反馈自主学习成效,暴露自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交流的素材、质疑的资料,同时也为教师的精讲点拨提供着力点。因而题量要适中,紧扣学习目标,注重基础性,体现反馈功能。

如在《3.1二次根式(第一课时)》学案的《自学检测》部分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1、说一说,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 32

(2)6

(3) -12

(4) -m(m≤0)

(5)  5

(6) a2+1

(7) 4

(8) xy(x、y异号)

2、自主学习例1后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1。此题是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检测,共6小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3题,注意参照例1的解题格式哟!

3、尝试完成书59页练习2。此题是对性质当a≥0时,( a)2=a的应用,共4题,学生可根据自主学习情况选做2题,注意参照例2的解题格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指导学生尝试解答课本习题,一则巩固消化学习的知识,二则检验自学的效果,三则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培养迁移能力的目的。

四、自学反思的感悟要有一定的高度

反思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思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二是反思所学内容与其它知识和本身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三是反思某些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某些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引申与拓展,把学习内容和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后,提高感悟的高度。

第7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实验活动,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研究,合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掌握其方法与程序,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在探索中经历各种困苦和磨练,感受探究的兴奋震撼与愉悦,使他们的才智、品行、情趣与意志方面都得到锻炼、丰富,与提高。

二、案例描述

催化剂的概念的教学

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则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具体实验方案可参考如下:

1.取等质量的氯酸钾两份,其中一份不加二氧化锰,另一份加入二氧化锰(要测出质量);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氧气的放出情况。

2.将生成物溶解、过滤、蒸发,回收二氧化锰,与原来的质量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催化剂的概念。

3.还可以用此次回收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继续制取氧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4.进一步延伸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上述反应用过的提取出来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后将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与加入前所称量的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5.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当然对学生概括得出的催化剂的概念不能要求非常精确,只要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三、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化学课,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热爱自然科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要求教师不断设置疑问,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8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为大家推荐的精彩与糟糕小学教师设计案例素材,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精彩与糟糕小学教师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 、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 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 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

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3.师小结。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都是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板书:爱

4.对于父母的爱,作者在文中也有文字可见,找出来读一读。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5.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师: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四、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五、深度开掘,提升主题。

1.我们的成功还应该感谢谁:(自己 自己的谨慎)

2.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

3.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谨慎

成功

精彩与糟糕小学教师设计案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了解说明文。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3.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谁来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太阳、松鼠的什么特点?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明事物的特点

太阳------远 大 热

松鼠------漂亮 乖巧 驯良

作者为了把说明对象交代清楚,就使用了说明文这种体裁。(出示课件2)

二、整体感知。

师: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交流。(出示课件3)

师总结: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

师:为了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会采取哪些方法?

生讨论,并回答。(出示课件4)

师总结:

板书: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

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师: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生总结并回答:(出示课件5)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出示课件6)

《太阳》一文就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三、比较鉴别

师:同样是说明文,《太阳》和《松鼠》相比较,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生总结并发言(出示课件7)

同样是说明文,和《太阳》相比,《 松鼠》一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出示课件8)

师: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性的,《太阳》一文语言较为平实,《松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描述更细致。

板书: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四、初试身手

我们明白了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也知道了怎样写说明文。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吧。

要求:选择身边的事物,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生自由选择,组织语言

师请同学在全班交流,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提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9)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把《白鹭》这篇散文的2-5自然段改成说明文。要改成说明文,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白鹭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熟悉的课文引入说明文这一体裁,明白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方法。同时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这样学生们会对说明文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作业的设置,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2.在教学过程中,我用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层层深入地了解说明文。这样既环环相扣,又非常紧凑。

第9篇: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教案背景:正比例与反比例都是特殊的函数关系,函数思想是指导本单元学习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问题,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研究数学问题的自觉性,明确研究的方向。

教材简析:

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对数据进行观察,初步认识到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再通过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使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两种量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在此基础上,教材对正比例的意义进行了抽象,即用字母公式表示为YX=k(一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1.1按问题列出数量关系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1.2列式计算

(1)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240千米,问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明用15元钱买了5支同样的钢笔,问这种钢笔的单价是多少元?

(3)甲乙俩人一起做同一种零件,甲4小时做了28个零件,乙7小时做了49个零件,问:甲乙谁做的快一些,为什么?

1.3教师:小结学生练习情况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探讨研究

2.1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2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2.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

3.应用实践

3.1练习

3.1.1完成第63页的"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3.1.2判断。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3.1.3做练习十三第1~3题。

4.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5.拓展开放

教学反思:

(1)运用对比,强化重点知识,拓宽知识面。在这一课中,设计了一些列的相关联的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在上述的几种关系中,有和、差、比值不变,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抓住概念中最本质的东西,使正比例关系中的比值一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像,同时又了解了其他的关系,拓宽了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