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村官晋升途径范文

大学生村官晋升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晋升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村官晋升途径

第1篇:大学生村官晋升途径范文

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体为追求幸福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结果对最大快乐值影响的价值观念。同样,就业功利主义是毕业生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在求职过程中不考虑主观努力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工作提出的过高期许与要求。个体追求幸福本无可非议,但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否则就是功利的、盲目的、不可取的。

一是拜金思想盛行,将高薪酬看作求职的唯一标准。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过于看重眼前的薪酬待遇,将其看作评价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薪酬高的单位门庭若市,薪酬低的单位却无人问津。然而,薪酬高的单位一般招聘程序多,考核标准高,高薪的背后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严格要求和巨大的求职压力。相反,很多薪酬低的单位入职门槛相对较低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能够为毕业生们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和较大的晋升空间。

二是地域选择偏向前沿城市,追求生活的舒适与便捷。前沿城市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制,能够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很多毕业生将生活在前沿城市当做荣耀和奋斗目标,为了留在大城市、沿海城市宁愿放弃西部和基层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蜗居”一隅,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但是前沿城市具有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要立足非常困难。生活环境相对宽松的基层和边远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十分迫切,却无法吸引大学生前去发展,造成结构性失业和地区人才匹配不均等问题出现。

三是追求工作“稳定”、“体面”,择业类型单一。受传统思想和家庭环境影响,众多毕业生将目光聚集在社会地位高、工作环境稳定、社会评价好的职业类型上,而对其他类型的职业不予考虑。但是,这些职业类型对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少,而且一般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程序,结局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种思维定式会裹住众多毕业生求职的脚步,最终错过最佳就业时间而无法顺利就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产生就业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原因

就业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有来自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因素,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能为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寻找突破口。

1社会层面

一是社会问题凸显,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拉大,生活成本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滞后等诸多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势必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为赚取足够生存成本,争取顺利过渡,避免刚踏入社会便遭遇窘境,他们必将把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看得至关重要。

二是传统思维影响,职业评价观念落伍。受到“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将地位、薪酬、职业稳定性等作为评价就业质量的惟一标准,这种标准也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各类职业所进行的优劣排序。受不合理的职业评价观念驱使,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受功利主义思想支配,优先考虑社会评价高的职业,争做管理者而非劳动者,以期花更少的时间拿更多的酬劳,忽视社会需求与就业形势,最终与很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三是社会风气浮躁,服务奉献意识淡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时期,民众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谋取利益和物质享受上,而对于道德和文化素养的自我培育十分漠视。受这种风气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其次才是社会责任,对于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等美德更是避而远之。如今大学生已鲜有为祖国奉献青春的激昂热情和建设边陲的豪情壮志。相反,爱慕虚荣、喜欢攀比、以自我为中心等标签已贴在青年学生的身上。

2高校层面

一是招生数量多,就业关口造成人才拥堵。近年来招生数量的迅猛增长为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就业关口,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社会总体就业需求却基本固定,很多精英行业人才需求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无法满足大学生已有的就业期望。当很多学生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理性的眼光看待时代变迁时,功利主义就更加明显,就业难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

二是教育模式脱离社会需求,大学生难以形成准确定位。当前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轻德育,一味将大学生打造成高端学术型或者精英领导型人才,却将服务奉献、踏实勤奋、团结协作等用人单位看重的基本素养忽视。此外,学校的授课方式与内容也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学校一般偏重理论教学,容易忽视学生个人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对自身实际的实践和操作技能没有清醒认识。

三是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提供职业信息不全面。很多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就业指导只抓临时工作,没有形成持续不断的指导体系,导致学生缺少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目标;就业指导只重局部工作,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信息,使学生无法对社会需求情况、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透彻掌握,容易带有盲目性;就业指导只搞表面工作,缺乏就业价值观与求职理念的教育引导,很多学生在产生功利主义价值观时无法得到及时正确的纠正。

3家庭层面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培养一个大学生意味着投入整个家庭大部分金钱与精力,有的甚至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为回报父母,缓解家庭生活压力,大学生就会迫切希望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家长们也盼望子女工作后能够获得环境舒适安逸、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离家较近的工作。很多学生为满足父母的意愿,在选择行业、地点或待遇时会有严格的要求,使自己的择业范围缩小,最终限定求职步伐。

4个人层面

大学生较少接触社会,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全面,社会经验不足,无法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凭想象判断事物,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此外,很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仅仅把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生活和工作的目标。很多大学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缺乏有助于追求自身幸福和完美的就业指针,导致职业价值观念的模糊或偏差。

三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前途与命运,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为此,社会各方应携起手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的教育与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氛围,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切实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社会层面

一是提高就业保障,吸引毕业生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例如,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就业援助,发放就业补贴,并号召企事业单位积极向家庭贫困的学生倾斜;对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公益性项目的学生给予良好的薪酬待遇,发放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并完善后续就业政策,保证毕业生无后顾之忧;敦促基层企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福利待遇,完善休息休假制度,并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工作能力。

二是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大对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设立毕业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制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项政策,通过发放创业补贴,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减免行政事业性税费等形式减少毕业生创业风险,并通过提供创业信息与专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几率,让毕业生减少顾虑,放开手脚,在创业中锻炼能力,实现个人追求,同时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公平自主的就业氛围,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充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和成才观;积极倡导公民注重文化素养,提升道德品质,弘扬传统美德,转变陈旧落伍的思想观念和重利轻义、浮躁虚荣的社会风气;此外,社会还应规范就业市场,建立健全就业选拔机制与监督机制,消除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创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就业环境。

2学校层面

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功利主义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坚持以为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使大学生明确责任,坚定信念,务实肯干,勇敢面对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本领,历练品质;用民族精神鼓舞斗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号召大学生增强自身责任感,提高服务奉献意识,积极投身到祖国各项建设事业中去;还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高大学生服务人民、辛勤劳动、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意识,从思想观念入手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

二是就业指导工作提早入手,贯穿全程,全面到位。高校应切实贯彻落实四年不断线的就业指导方针,建立层次鲜明的分年级就业指导体系,正确引导,及时纠错,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大一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和专业认同教育,并引导学生了解就业方向及所需职业素养;大二进行专业基础教育与综合素养教育,并引导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三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同时明确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大四强化求职技巧与社会适应教育,加强求职技巧培训和实践演练,并引导学生关注职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确保专业学习和能力提升不断线,就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不断线,力求全方位、多角度,保证学生观念正确,眼光开阔,素质过硬。

三是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增强就业教育的吸引力与说服力。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进行就业指导时既要加强理论教育,深入分析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求职策略,又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增强教育效果。例如,邀请从基层和边远地区艰苦工作环境中成长起来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往届毕业生返校做就业经验交流,用亲身经历和体验来说明基层和边远地区在锻炼自身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中的优势,打消大学生心中的误解与忧虑,也可以从反面典型入手进行劝导,说明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于毕业生今后发展的阻碍。同时,还需要高校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对往届毕业生的求职过程和职场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与统计,建立毕业生就业典型资料库,以确保就业指导案例资源充足。

四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与社会需求匹配度。高校应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业务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建立严格的考核与管理制度,避免实习流于形式,使学生真正在亲身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了解未来职业性质,提前调整就业预期并掌握职业技能与素养。此外,还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到德育与智育并重,能力与成绩齐抓,尤其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分别与党员发展和评奖评优相挂钩,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学生品德高尚,能力全面,心理成熟,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家庭层面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中父母的思维容易影响孩子在成长中慢慢形成的价值观,因此父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父母应该多关注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及时调整自身心理预期,改变职业评价标准。在子女进行就业选择时,能够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与建议,并充分尊重子女的就业选择,避免对其施加压力。针对子女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功利主义倾向,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劝导,使子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其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满意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4个人层面

为改变或有效避免就业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大学生要调整心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目标。大学生应该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和各行业就业形势,为自己挑选合理的就业方向。也可以对理想岗位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社会实践或业务实习等形式了解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及时调整职业规划和心理预期。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对自我价值观进行调整与控制,主动陶冶情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承担,乐于奉献,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念,在发现问题后积极与老师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及时纠正错误观念,用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迎接挑战。

十上,总书记关于“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的论述阐述了当前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要求、新任务”。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功利主义价值观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与发展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为此,社会各方要合力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正确引导,大学生也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观念。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国家的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的政策,顺利完成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才能实现“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凯,叶正平.“90后”大学生功利主义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与研究[J].才智,2012(21).

[2]吴正龙,李冬.当代大学生功利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0).

[3]任献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3).

[4]张晓芳.我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研究[J].科技导刊,2010(6).

[5]张萍.当前大学生就业地域取向及其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6]六根成.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9(11).

[7]何丽君.大学生毕业待业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8]包春飞.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第2篇:大学生村官晋升途径范文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97-02

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居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为此,2009-2011年,笔者针对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卫生人才培养问题展开了系列调查,旨在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在江苏省内的南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13个地级市间展开,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786份,有效问卷736份。问卷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调查对象的年龄16~84岁,家庭人口数1~8人,学历从文盲到大学本科以上。其中居住地为自然村304人(41.3%)、乡镇210人(28.5%)、城市社区222人(30.2%),居住当地时间在15年以上506人(68.8%),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下612人(83.2%)。

本次调查针对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医疗现状、医疗选择、去或者不去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的原因而展开,并征求居民对农村和社区医院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2 结果

2.1 医疗现状

2.1.1 年医疗费用支出 针对“您家庭一年之内用于医疗的费用约多少”这一问题,在736份问卷中,选择“1000元以下”302人(41.0%),“1001~2000元”226人(30.7%),“2001~3000元”135人(18.3%),“3001元以上”只有73人(9.9%)。

2.1.2 医疗模式 针对“您的医疗模式是哪种”这个问题,“公费医疗”41人(5.6%),“医疗保险”274人(37.2%),“合作医疗”124人(16.8%),仍然有297人(40.4%)需要“自费医疗”。

2.2 医疗选择情况

2.2.1 中西医的选择 面对“您家庭看病一般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这一问题时,选择“西医”387人(52.6%),选择“中医”只有88人(11.9%),选择“无所谓”261人(35.5%)。这表明在农村和社区居民中,中医的医疗市场只有11.9%,如果

我们努力争取,可以达到47.4%(选择“中医”和“无所谓”两项之和)。

2.2.2 医院的选择 当问到“您平时有小病需要看医生时会选择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吗”,选择“总是首先到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去”179人(24.3%),“大部分时候都选择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312人(42.4%),“偶尔会选择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186人(25.3%),“从来没去过所在社区/农村的医院”59人(8.0%)。也就是说,92.0%的家庭都会有在农村或社区医院就诊的经历。

2.2.3 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 关于“您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选择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方便”621人(84.4%),“便宜”237人(32.2%),“服务好”137人(18.6%),“医疗水平高”53人(7.2%),“医疗设备先进”22人(3.0%)。在“其他原因请列出原因”有“熟悉医护人员,好讲话”、“可以赊账”、“晚上或急诊时方便,离家近便于家庭护理”等。

2.2.4 不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 关于“您不选择去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看病的原因”,选择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社区/农村医院有水平的医生太少”288人(39.1%),“社区/农村医院的就诊环境差”236人(32.1%),“不相信社区/农村医院的诊疗水平”223人(30.3%),“社区/农村医院的医疗费不能报销”79人(10.7%),“社区/农村医院并不比大医院价格便宜”89人(12.1%)。在“其他原因请列出原因”有“担心大病被耽误了”、“医疗设备差,技术和器具都不到位,不适合对潜在病因的诊疗”、“医生水平低,药品种类少”、“服务态度差,医生素质差”等。

2.3 医疗卫生人才状况

问及“您觉得自己所在社区/农村医院的医疗卫生人才如何”时,认为“非常缺乏”157人(21.3%),“比较缺乏”456人(62.0%),“正好”110人(14.9%),“数量充足”只有13人(1.8%)。

2.4 对农村和社区医院的建议和意见

问及“您觉得现有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机制应在那些方面加以改进”时,选择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经济待遇的政策保障”401人(54.5%),“培养方向定向化”322人(43.8%),“相关政策的长效化、法律化”285人(38.7%),“招生就业政策的调整”281人(38.2%),“个人发展的政策保障”257人(34.9%),“家庭安居的政策保障”254人(34.5%)。在“其他原因请列出原因”有“建议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医院去”、“改进社区/农村医院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提高待遇,吸引毕业生到社区/农村落户”、“对社区/农村医院医生待遇应有政策保障,国家政策应给予倾斜”等。

3 对培养面向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卫生人才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①大部分人都有在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的经历,但明确表示会选择中医看病的人只有11.9%;②虽然大部分人都有在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经历,但究其原因都是出于方便、便宜等“被迫无奈”之举,出于相信农村/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等主动方面原因的人数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居民尽管到农村/社区医院看病,但对农村/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设备心存疑虑。其中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不相信农村/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卫生人才

在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预防、保健、养生显得尤其重要。而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其重视整体、防重于治等健康观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又是提供家庭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内容的主要机构。由此可见,大力培养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卫生人才不仅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农村/社区医院的要求,更是我国建立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但本次调查结果却显示,在农村/社区医院就诊的居民中明确表示选择“中医”看病的人群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居民对中医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在于中医的专科门诊在农村/社区医院的设置有限。

为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考虑,如何让中医药在农村/社区的医疗保健中发挥作用?如何培养适应农村和社区需要的中医药人才?笔者以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应该从农村和社区的实际出发,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3.1.1 结合区域特色,大力发展区域中医药教育模式 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从各区域、郊县医疗卫生实际出发,结合中医药特色和学校的优势,设置中医保健、中医养生、社区护理、社区助产、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卫农卫[2010]7号)指出:“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1]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在提供社区学历教育时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在为农村/社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同时,为已在农村/社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形成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色。

3.1.2 “产教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高等院校可与各区域、郊县卫生院合作办学,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课

程设置、教学大纲等,发挥各自优势创造办学条件,共同培养农村/社区医疗所需要的人才。如此,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服务、实践实训条件等优势条件,农村/社区医院可提供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指导教师等便利,农村/社区医院与高等院校优势结合,按照农村/社区医院的岗位要求培养人才。

3.2 结合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实际,改革中医药教育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临床技术和适应能力都很强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对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设立与基层需求相符的专业和配套课程,如强化妇幼保健学、预防医学、养生康复等知识,提供多样化的、适合农村/社区医疗实际的选修课程等。

3.3 通过政策保证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

3.3.1 实行“大学生中医官计划” 参照“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进实行“大学生中医官计划”。通过政策优惠和保障个人长期发展规划,鼓励优秀的中医药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医院去,既可以很好地完成农村/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康复治疗、预防保健等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社区医院人才缺乏、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

3.3.2 继续做好“免费定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免费定向”医学生是解决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医药高等院校也参与了“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工作。但由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招生都是单列的,放低门槛,适当降低分数线[2]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保证“免费定向”医学生能“留得住”。

3.3.3 农村社区人才培养政策应当法律化、长效化 在笔者之前进行的医学生服务社区农村意向的调查中,“经济待遇”和“个人专业成长”是医学生服务社区农村的最大阻碍因素[3]。本次调查显示,农村/社区居民也有54.5%的人认为“经济待遇的政策保障”是当前农村/社区医疗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虽然目前政府对到农村/社区工作的医学生有适当补助和个人发展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的长久性和持续性是广大农村/社区医务工作者所担心的问题,因此,农村/社区医学生的经济补助政策、继续教育职称晋升政策、相关奖励、社保、退休、家属照顾等政策应当法律化和长效化,这是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卫农卫[2010]7号) [EB/OL].[2010-03-31].http:///gb/jsswst/index. html.

[2] 梁忆非,姚庆梅,高春英.对我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755-757.

第3篇:大学生村官晋升途径范文

科普工作总结1   科学技术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示范内涵,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基地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下面就基地科普工作汇报总结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员参与

  基地领导层高度重视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主任室潘卫成主任亲自任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潘主任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基地工作要为科普工作开绿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大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力度。

  基地全体员工能将科普工作渗透到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广泛开展科普类实践活动,有专职教师对科普类实践活动做指导,每组实践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基地、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证了基地的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普工作,基地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基地每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做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并对每学年的科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工作的开展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二、加大投入、营造氛围基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室、宣传橱窗、班级板报、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基地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基地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馆、环保馆等的教育资源,基地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馆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基本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基地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学生实践活动,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活动科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三、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

  一流的基地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基地的灵魂”,是基地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勤于动手”的榜样。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国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基地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普教育思想的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普教育,争当科普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二)专家引路,培养骨干。

  基地积极与县内外教育专家取得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或邀请他们来校作学术报告,如20XX年下半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来基地把脉会诊,指导培养教师开展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有了这样一批科普教育的领头雁,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科普工作。

  (三)科研导航,开发科普资源

  为了丰富基地内涵,整体推进科普工作,倡导研究之风,以研促教,基地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科普思想,围绕科普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科普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普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目前,一大批教师在科普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普型的教师队伍。以他们为主体,不断开发新的社会实践课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每年约有4万中小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科普课程,有《生态调查》、《急救自护》、《航模》等十余门实践项目。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开放科普教室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各科技活动室的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各类科技活动室包括对学生免费开放,每天有人值班,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并做好接待和讲解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0XX年9月14日,基地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了为期7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在这七天里,教师开展案例设计、模拟课堂、环保演讲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南黄海一日行、海鸟观察、儿童科普画创作等竞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科普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普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科普工作。组织对科普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提高教师从事科普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科普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基地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科普工作总结2   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

  在农村工作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逐渐转变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起初的我带有几分忐忑、几分憧憬。但是此时的我是满怀着建设我国新农村的热情。这样的一年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各位导师的辛勤指导教育中,自己不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学到了新知识,而且我很快的适应了农村环境,熟悉了基层工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科普宣传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一、利用科技宣传基地,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以人才兴国。这样就要求我们结合科普工作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这样,科技长廊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就是我的科普宣传工作的基地,充分运用这一有利优势,积极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并通过组织活动等形式来带动科普知识的宣传。开展科普知识普及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每个月在宣传栏中更换相应科学宣传画,补充宣传单以作发放之用。使农民兄弟月月有新技术学、有新知识看、有新信息知。

  二、依托农村科普学校开展农民培训。

  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依托农村科普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培训工作:XX年3月,我的农业技术辅导老师、县动监局鲍杰老师来我村为养殖户进行培训,鲍老师解说了科学化的饲养。其中介绍了: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等。详细的讲解了各种养殖项目的投入和收益,简单明了。同时将种养殖业结合起来,让农户看到发展的前景。并发放相关材料:《绒山羊人工受精技术手册》(附光盘)、《养猪实用技术》、《种草养畜禽生产技术手册》等。通过组织这样的培训,我深深认识到,农民渴求致富,希望致富,他们需要的是好项目,好方向,好环境,我要积极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为农民兄弟开拓眼界,树立致富信心。同时,我将向鲍老师学习相关农业技术,使自己也有一技之长,更好的为农民兄弟办实事。

  三、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做好实用技术和党员培训工作。

  科技兴国,同样的科技兴农。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前进,也带动着农业的发展。当代的农民要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原有陈旧的观念,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使自己看清致富的方向。远程教育在这里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党员的定期集中学习时,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对党员进行转变思想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以党员带动,扩大到村民范围中去。实用科学技术也是在科技示范户带动下集中进行学习,学习远程教育中播放的内容。

  四、做好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为农民服务。

  我作为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就是要将相应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对应的农户手中,并将农户的有关问题传递给农业项目的专家。起到一个纽带与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真真切切的了解农民兄弟的问题和困难,将这些实际的问题系统地总结起来及时的向农业项目专家反应。对于我来说这更是一个深入了解、认识农村和农民的锻炼机会。在此,我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工作流程:

  (1)按月定期收集广大村民在进行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应记录,及时反馈农业专家的回应信息。

  (2)根据需要,定期收集广大农民对致富项目、新型科技成果、突发病害等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3)协助农业专家做好农户调查、实际成果反馈等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

  (4)参加农业专家的培训,积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时至今日,在农村工作的又一个年头,这是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于我是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一年。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做好自己的“六员”本职工作,即科普知识宣传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便民服务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为农民兄弟办实事、办好事。

  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县、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大学生村官各项管理制度》来进行自我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导师对我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将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我的实际工作来报答你们。

  谢谢大家!

科普工作总结3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科协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校园资源优势,坚持把科普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校科普教育特色,成效显著。现将一年来我校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校重视,组织机构和组织队伍健全,校园科普氛围浓厚

  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普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普意识,把科普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把科普工作提到作为检验新课改工作成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为了加大科普的力度,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制定当月的科普工作计划,规划创建市科普特色学校的方案。成立了各项兴趣小组,并配备专任辅导老师,形成学校三级科普教育网络:校长、分管领导——科普工作小组成员——科普工作科技辅导员,下设各科普兴趣小组、各学科竞赛小组等,各机构分工明确,制定科普活动方案,对全校学生进行科普推广、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学校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调动了辅导老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非常重视对科普教育的资金投入,设立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专业资源,组建了校园局域网,开设了校园网站、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还建立了完善的科普活动档案,除了活动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定期对学校科技成果活动进行展示,为全校师生创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动平台,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

  二、科普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配有与科普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活动设施:科技活动室、科普展览室、电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各个学科功能室都已配上电脑多媒体电教设备;全校有学生电脑100余台,教师办公电脑,学校还有学生电脑室1间,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并设有科学探究室,科普宣传栏。学校的网站建设完善,设有专门的科普教育网站,实现科普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三、健全科普活动运行机制,打造科学创新型科普教师队伍

  1、建立科学的科普评价体系,保证科普教育落到实处。

  科学的科普评价机制是科普活动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校把科普活动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科普活动实效和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

  2、“走出去,请进来”,培养科普教师骨干队伍

  学校非常重视科技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从考评制度方面、对科技骨干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外,还多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学习,学习他校的科普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每年派出辅导教师先后到省、市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校园科普教育骨干,使我校的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内外科普活动。

  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创新精神。

  1、组织各项科普活动兴趣小组

  我校采用选拔和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挑选了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科技苗子,组建了各类科普兴趣小组,占全校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一半以上,参加学生达300余人,。如:科技创新小组、小记者团、环保小组、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等。

  2、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先后开展了以“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健康伴你行”、“防震减灾”、“我与合肥”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上开展征文、演讲、绘画、知识竞赛,到科普活动基地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举行科普讲座,组建科普志愿队参加社会科普服务。在神七发射之际,我校组织学生收看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现场直播。然后我们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神七飞天的介绍给广大学生,把航天知识普及开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和学习热情。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我校地理小组的老师们录下了整个过程,开学后学校通过观看视频,广播讲座,从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向学生阐释了日食这一天文奇观产生的奥秘,及观测日全食的科学意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天文地理知识。

  3、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科普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展示学校科普教育成果,让学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机会。我校李清容同学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吴文海、张庭赫两位同学科学小电影《挂包器的秘密》获得全国二等奖,张钰同学获得市科幻画比赛一等奖,陈天泽同学的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太地区二等奖,多名同学的电脑制作和科技动手做作品获得上级表彰,张慧芳老师获得最佳辅导奖,我校也荣获最佳组织奖。

  4、校园科技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