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1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教学改革;必要性;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88-01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改革需要的困境,教育部于2001年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试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迄今为止,我国中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仍然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深入,以顺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

一、中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口号被反复强调,有关专家、同仁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在教学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无论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课程设置,甚而教学效果的考评,在本质上都还是应试教育的一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主体个性、主动精神、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长久以来,我国中学教育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如此机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全个性的培养非常不利。中学教育要想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就必须确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现代社会各类信息内容广博、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现代中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科技以及学生家庭生活的有关方面。然而我国当前中学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基础学科教材内容陈旧,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为此,必须改变目前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状,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设置新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结构。

最后,教学考评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对教师考评的主要手段还是对升学率、达标率的考核,许多学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中,“升学率”、“达标率”所占比重最大。而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也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升学率”上。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学校、教师不得不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达标率”,以至于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只能沦为一句空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完善现行的教学考评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方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中学教学改革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展开。

二、中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学教育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中学教学改革和创新领域,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思路: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把传授应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用设计好的以中等生为主的僵化的框框去套每一个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以及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被动,综合素质低,实践能力差,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吸收、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建立注重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应当注重给学生以主动权,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变单向灌输为师生多向交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多引导学生联想、发散、创新,多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求者;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建立具有时代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我国目前中学教学的课程结构设置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众多而缺乏整合,基础学科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中学教学课程设置应该力求改变目前单一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为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注重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并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则应该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力争构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中学教学课程体系。

(三)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考评机制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社会对中学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升学率”的考评上,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达标率”,而放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中学教学改革完全背离了初衷。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应该全面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从宏观上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考察。主要应考察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情况;二是所教学生的素质达标情况;三是所教学生的升学情况;四是教师的师德修养状况。并且,其中的每一项考察都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方案。譬如,对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进行考察时,不仅要考察其研究的课题价值,看该课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还要考察其研究计划的可行性以及该课题研究有无指导意义,是否能形成完善的理论,也就是考察该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和结果报告。只有进行了这种全方位的考察,才能对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有一个完整、客观、科学的评价。

总之,只有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做到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革新体制,我国的中学教学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高素清.浅谈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J].教育现代化,2003,(11).

[2]刘贞花,王兆芹.高考和中学教学改革[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2,(4).

第2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杨焕宁指出,中国政府坚持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基本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13年“双下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是中国多年来安全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

他指出,中国已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省长、市长担任本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全社会大力弘扬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从根本上强化了我国的安全生产基础,推动了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

为促进交流,探讨安全生产新动向、新问题,分享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经验和实践,本届论坛举办了10余场学术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3个国际组织及欧盟的120多名境外嘉宾应邀出席,50名嘉宾应邀发表演讲。

第3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钉住汇率有管理浮动汇率汇率制度改革

自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异化为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虽然这一制度在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国内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下,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势在必行。

1人民币汇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的单一钉住汇率比较刻板,不能及时反映对外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

当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不尽一致,尤其是两种货币的利差较大时,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增加。一般地说,一国汇率制度或货币政策的安排是同它的经济周期相一致的。在钉住汇率下,钉住国的汇率必然随着被钉住国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当钉住国的经济周期同被钉住国不一致时,钉住国汇率变化的方向很可能对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这种情况必然带来其国内货币政策的扭曲,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2在世界经济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决定出口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名义汇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状况,加剧了国内外物价的脱节,不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的汇率大幅波动时,不利于发挥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下降。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不太大,但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钉住美元的,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通过贬值扩大出口时,就必然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钉住美元,我国不得不在贸易中做出较大的牺牲。

1.3不利于培育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汇率风险来自于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由于汇率的变化,使得在外汇交易和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作为外汇交易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并运用灵活的风险管理技巧,才能规避交易中的风险。然而,在单一钉住汇率条件下,汇率的变化被人为的因素所左右,从表面上看,汇率的风险降低了。但由于被钉住的汇率是浮动的,因此这种人为地控制汇率变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人们的风险意识,对于外汇交易的主体必然是不利的。

1.4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完善,对国内企业实行的强制结售汇使得中央银行承担了每天外汇供求差额的责任

强制性的结售汇不仅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且强制性的结汇还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4000亿美元,但当外汇储备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如果在国内企业外汇需求不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还要继续买入市场多余的外汇。而买入外汇的同时需要支付人民币,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5加剧了资本外逃

资本外逃是一种不正常的资本流动,随着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出现资本外逃的现象。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较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然而,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却不同于墨西哥、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一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不是因为投资者出于恐慌或怀疑而导致短期资本流动;二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也不是对政治或经济危机、税负加重、恶性通货膨胀等因素所作出的反映。实际上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除了在于来自压抑的金融环境、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以及不完善的法律监管外,还在于对外汇风险的规避。虽然政府承诺保持不贬值,但是在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情况下,周边国家货币的贬值却加剧了人们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资本外逃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促进因素

2.1.1国内金融市场的更加开放

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从目前的改革来看,利率市场化正在逐步推进,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基础产生影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后,将对国内金融交易服务提出全新的要求;服务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心,也将受到来自国外金融中介机构激烈竞争的挑战。

2.1.2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多变

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一是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二是金融市场的电子化极大地提高着市场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三是市场创新层出不穷,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使市场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1.3亚洲货币合作的进程加快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过分依赖美元的汇率安排威胁到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亚洲国家要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依赖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必须积极开展亚洲货币合作。其模式有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三种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加强亚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的合作,已成为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普遍要求。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角度,我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推进亚洲的货币合作。通过货币合作促进成员间贸易的进一步增长、稳定成员间汇率和促进区域的金融稳定。

2.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根据我国实际,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汇率水平;二是确定汇率调整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绝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同时应综合考虑多方利益,把汇率制度改革同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汇率制度的新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近、中、长期目标。

(1)近期目标是逐步由单一钉住过渡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以适应贸易与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像一些小国那样只对美元作出反映。当前,欧元诞生后的国际货币市场已呈现美、欧、日三分天下的态势。由于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进行贸易与资本往来,一旦国际贸易形势与世界货币市场发生变化,与美元的单线联系将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动。因此,恰当的选择应该是钉住一篮子货币,通过篮子货币及其权重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进行合理反映。事实上我国货币当局近年来一直采用一篮子货币来监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及其合理性。尤其是美国、日本、香港、欧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和台湾十大经济体与国内的贸易占对世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可以将上述十个经济体作为一篮子货币。基本思路是设计一个多种货币所构成的虚拟货币,人民币汇率在进行调控时不再钉住美元,而是钉住人民币与该虚拟货币的汇率。同时,该虚拟货币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包含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币种,二是该虚拟货币的汇率能够反映中国产品在所有境外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三是该虚拟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反映出短期国际资金流出(入)中国市场的可能变化方向。

(2)中期目标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人民币弹性目标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弹性汇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限弹性制,包括对单一货币的有限弹性和合作安排下的有限弹性;另一类是较大弹性制,包括按照一套目标调节汇率、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有限弹性难以实行,因为我国不能像亚洲和拉美洲的一些小国那样长时期地只对美元做出弹性安排,也不能像欧元区那样对外实行共同浮动。另外,我国也不能实行独立浮动,因为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也不能实行管理浮动,因为我国当前的汇率调控手段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先进。因此,我国只能按照一套指标调节汇率即实行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计划给定的目标,确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目标范围或变动幅度,一旦汇率超过了这一范围,政府就进行干预,使其恢复到目标水平;或者根据经济情况变化而修改目标范围,使汇率真正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当然人民币汇率区间大小的确立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交易余额;季度国际收支余额的变化;国际储备的充足性与变化趋势;人民币利息水平。就目前形势而言,扩大人民币浮动幅度应分步骤实施。

(3)远期目标是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有管理浮动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国际经验表明,资本管制只能起到短暂的隔离作用,而不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仍受到严格管制,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与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入WTO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我国金融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在中国放开资本项目的呼声日渐升温并提上议事日程。为防止我国经济遭受激烈的冲击,应该逐步地取消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从而为人民币将来的完全自由浮动与国际化提供一个市场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彪如.迈向全球化经济的思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戴相龙.对中国金融改革主要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

3张学友,刘本.人民币汇率的选择.西部论丛,2002(8)

4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J].世界经济,2002(3)

第4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全员动员,全面贯彻,积极参与:在研究之前进行全面动员,上到各级领导,下到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中,全面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在研究结束,所有参与人员均进行总结。

(二)以课程改革作为抓手,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广泛进行社会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的临床特点和实际岗位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将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的主线。

(三)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环境改造:对于实践教学,从软件方面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训项目,制定实训项目训练计划,编制实训指导;同时加大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着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造,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使该专业教师成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五)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施的过程

(一)强化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2006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强调“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这些理念的转变,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学方法中。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岗位需求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情境建设为支撑”的高职教学理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1]“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2]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又一重要任务。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到大型康复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引进康复专家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提高教师产学研的能力;高年资教师帮带低年资教师;安排专职教师进入康复机构,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形成竞争机制;近年来该专业教师先后在国内期刊22篇,公开出版发行教材11本,由该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先后获得宝鸡市职工创新成果奖,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完成技术服务12项。

(三)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为了配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先后建成了PT实训室、OT实训室、ST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康复实训中心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成为陕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先后和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等20余家康复医疗机构签约,成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加强课程开发的力度,开发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课程:2012年8月,课程开发组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着手有关项目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先后走访和宝鸡地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33家,采用发放调查表、走访、邀请康复专家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康复岗位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确定了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岗位需求的能力结构,构建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并分析对照课程内容,制定出课程标准。先后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方案,制定了5门项目课程标准,完成了2门项目课程的网络课程,编写了5本工学结合的规划教材。

(五)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以后,实行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任务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同时强化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分阶段教学检查,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的评教评学体系。建立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基于行动教学的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是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增强了教师的改革意识,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完成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在教学体系研究和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教学的实施环境的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校企合作的深入问题等,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第5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 改革创新

一、改革创新的历史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始终是中职学校和每个德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和探索的大课题。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矛盾 。

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环境对德育工作有较大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其次,当今社会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利,言论自由。第三,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影响。

2.“问题”学生增多。

德育一直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但一段时期以来,受社会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盲目追“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忙功课,忙升学就业,而另一部分则不思进取,自我放弃。

3.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中职学校德育的冲击。

网络对学生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可以学习世界上许多先进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带来不良影响。

4.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些中职学生入学成绩差,存在厌学情绪;有些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们有些自卑、不合群等等。据调查显示,许多中职学生都存在着心理健康的问题。

三、改革创新的基本内容

1.建立适合中职学校行之有效的德育目标。

中职学校要实施德育目标管理,培养的学生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以创新活动为载体来承载新思想、新理念。

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德育活动课》授课、结合每天清晨颂读《弟子规》、《新时代刘三姐评选活动》等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优良传统及民族团结教育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3.树立大德育观 。

大德育观也即德育的社会观。即: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观察探索各种德育现象,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中去。

4.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5.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

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宽容谦逊、积极进取、意志坚强等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耐挫能力。

6.重视德育管理者基本素质的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每个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功效。

7.建立和完善德育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学校要以德育目标和学生行为准则为依据,建立和完善德育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按照思想、政治、品德的分项内容及其标准进行考核。

四、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办学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1、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与升学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为首位,以技能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实训与比赛为手段,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为重点。

2、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或劳动者。

3、 确立我们的办学远景

努力创建规模较大、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的全国重点和示范性职业学校,适时申报创建为高等职业院校。

4、 明确我们的工作方针

适扩规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重抓质量、铸造品牌、创建特色、提高效益、构建和谐、确保安全、保持稳定。

(二)、改进与加强德育工作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1、坚持和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先教师生学会做人后教师生学会做事”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2、抓好班主任、学生干部、宿管员等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选任、培训、使用、考评与奖罚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充分调动三大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坚持“寓教于乐、以乐促教”原则,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引进企业文化理念,结合学校及区域特点,营造特色浓厚的校园文化,设制校标、校旗、校本笔记,建造有特色的建筑、景点和雕像,创作校歌,并坚持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同时升校旗唱校歌。

第6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关键词】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6-0388-01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外科护理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教学是学生由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习及工作的桥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更有效合理的改革,培养护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护理专业起步较晚,其中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更是难度大,发展慢,因此我们应加强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主要从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1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硬件条件不足,实验场地设置不合理

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室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物品。由于护理专业在很多学校都属于新办专业,所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没有专门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室,很多外科护理学实验一般都是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或外科手术学实验室进行,这样有碍于学生对外科护理学实验的全面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脱离临床工作实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比国外的护理教育晚50多年[1],所以护理专业的师资相对其他专业薄弱。目前国内担任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师除了少数院校学历结构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0%以上、本科生达到100%外,大部分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偏低,达不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还存在医教护、专教本的现象[2]。大多数高职护理教师是专职教学,没有临床经验,不能把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引进到实验教学中。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而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实验技术人员,有些甚至由技工来承担实验课准备工作。这必然会严重影响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正常开展。

1.3实验课学时有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欠缺

由于许多院校护理专业学制是四年,学生在三年之内要完成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一年),这必然影响到部分课程的实验学时。包括外科护理学,由于实验课时是很有限的,更谈不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这样限制了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实验课学时有限,无法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考核体系,教师只能结合学生在平时训练课中的总体表现给出一个实验课考核成绩,很难做到实验成绩的公平准确性,容易形成泛教学原则模式,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高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布局

外科护理学实验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实验课程,它应该有自己的实验场所和完善的实验设备。为缩小实验教学与临床护理的距离,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外科护理学实验室应接近于临床外科的布局,应设多媒体教室、物品准备室、模拟手术室、模拟换药室、模拟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实验室,让学生进入外科护理学实验室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在学生进入临床后就不会感到陌生,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

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情景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应改革过去单一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模式,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定期的开放实验室能使学生更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练习各种临床护理技能,例如可以在模型人身上练习换药、包扎、缝合、打结、术后拆线等多种外科护理操作。

2.3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验课学时,将临床见习穿插于实验教学中针对目前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何平先等对17所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实验比例逐渐增大,其中外科护理学的平均总学时是184学时,实验课时达到80学时。如果将《外科护理学实验》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来修,同时减少学生小组人数,如3~4人一组,这样就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由有临床经验的教师带教,使学生尽早接触患者,用更直接的直观印象和感受性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的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2.4改革实验课的考核方法

第7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1.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而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仍然较为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即便运用到多媒体设施,教师也只是运用WORD或是PPT文档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课堂缺乏更加丰富的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方式。这样就是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并且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国家贸易的流程、业务方式以及法律社会环境等也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如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无纸化交易的进程,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等都应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事实上,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少将新的变化以及形式发展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跟不上时展的变化。

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缺乏

在高等教育当中,为培养符合社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专业技术。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中这类“双师”型的教师较为缺乏,大多数教师都是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因此不能在授课当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需要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

1.确定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是以合同为核心,企业进出口流程作为主线,要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首先就要确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思路。所以,根据实际进出口流程我们将国际贸易实务整合为四个一级项目,具体如下:

(1)交易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在进出口前,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国际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编制规划进出口方案和具体操作思路。

(2)交易磋商,即指交易磋商的具体程序内容以及洽谈的方法和技巧等。

(3)合同签订,主要包括了解合同的种类,相关法律效应,以及合同编写的内容和方法,合同条款等

(4)合同履行,其中包括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以及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两个方面。出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舱、报验、报关、投保、制单、交单结汇以及出口核销和出口退税等过程;而进口商履行合同的程序有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装运、办理保险、审核付汇、接货报关、检验及核销等过程,这些都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根据上面的四个一级项目的指导,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不同的二级项目,并与实际操作模拟实验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国际贸易的具体内容,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师生双向评价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大多都是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目的不相符合,即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实施操作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进行课程项目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双向评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另一重点是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与时俱进。在提高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并对其进行培养深造的同时,还要引进新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双具备的优秀教师,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三、结语

第8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一、指导思想: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和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 。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我校地处农村,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很好的条件。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基本思路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功能的转变。教材的内容易于学生接受,篇幅少而精。小栏目的设计,题目、教材语言的表达都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并图、文并茂。封面设计等都不超越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现有知识。原教材来自城市内容的比较多,来自农村的比较少,新教材兼顾了农村、农业、农民、粮食问题和环保问题。教学措施:

四、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第9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

关键词:“3210”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94-02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1]。“3210”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我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重要成果之一。“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专业内涵,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本文主要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为例,应用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一体化课程,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项目、课程考核和教学实施等六个方面阐述一体化课程的设计过程。

一、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制造工作过程产品为载体,注重过程学习,结合我校“校企联动,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总模式,并遵循知识成长规律,分阶段逐步加深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力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双素质团队、实习实训运行保障条件,全方位、多因素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新的“3210”人才培养模式。“3210”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阶段划分

1.“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2]。“3210”人才培养模式,即“三阶段、两情景、一环节、零距离”,该模式的主要阐述:①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指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外“实验实训室”和“机械制造工程中心”两个情景中学、做融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指第二学年的四个(小)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中厂”、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站)两个情景中工学交替学习专业核心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第三阶段是指第三学年的三个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工作站两个情景中学习专业拓展知识,完成综合工艺设计和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②两情景。包含校内一体化教学情景和校内实习实训工作情景与校企合作工作站“1=1”(一半工作、一半学习)的工和学的两情景,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③一环节。一环节是指在校外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一环节(也包含两情景即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可以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为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④零距离。通过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使工作过程知识借助校外真实的企业场景得到升华,同时借助国防企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防精神,使毕业生从心理和技能上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2.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阶段划分。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目标产品为主线承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包括一体化教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工作站等教学条件,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阶段划分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领域、两情景状态描述和一环节的实质内容。

三、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是与生产实践内容紧密相连,主要面向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等技术岗位。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是在《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工艺规程编制与加工实施为主线,以典型零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有机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形成基于“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能力,能够根据零件图正确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确定毛坯、拟定工艺路线和设计工序,掌握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独自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编制,为今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3.课程内容设计。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结合工作情景设计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4.教学项目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本课程的教学项目以机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减速器为依托,以组成减速器的输出轴、滑动轴承套、箱体、齿轮、轴承盖和拨叉等零件为载体,构建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六大类零件项目[3],分别为:项目一: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二:套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三: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四:齿轮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五:盘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六:叉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可以学会此类零件工艺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类似零件的工艺编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课程考核方案。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点及分值百分比分别为:知识目标15%、技能目标20%、操作实施25%、项目总结报告20%和公共考核20%。考核方式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四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四、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需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6人左右,并选优秀且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后续课堂讨论环节中非常关键,主导整个小组的讨论进程,决定课堂讨论和汇报能否顺利完成[4]。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为:教师下发任务书布置课堂任务要求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和资讯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组长分配实施方案任务并汇总小组分别展示和汇报组间互评和自评教师点评与讲解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并填写作业单。

五、结论

本课程在我校经过两轮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得到了学校肯定和学生好评,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更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平台和帮助。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细化课堂考核项目,这是本课程继续完善的内容和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

[2]任青剑.校企合作工作站是“3210”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证[J].才智,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