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师对学生书写重要性、奠基性的认识要到位
别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作为学生启蒙的一年级语文教师,交在自己手里的学生就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对这张纸的认识是最重要的!这张纸你是精心呵护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呢?还是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这两种态度决定的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生书写结果,也可能是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二、方法要到位
关于学生的汉字书写有严格规范的方法,从一开始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按规范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学生:身要坐正、腰要伸直、脚要平放、一尺、一拳、一寸等等规范大家都知道。可是老是否真正把这些规范严格地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是能否取得好效果的关键。
三、把手书写要到位
过去,私塾先生要手把手教学生书写,从坐姿到执笔到落笔都一一悉心教导。现代也应该如此,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教师能手把手教学生书写,既能增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又能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感,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感、被信任感,从一开始就得到正规正确的指导,从而对书写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今后学生的书写发展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也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因为字迹是人性格的第二表现!
四、语文教师自己书写素质要到位
不光是前面讲的教师的认识要到位,教师自己的书写素质也应该要到位。首先教师书写要以身作则,一笔一画,规范书写;其次对每个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形断意连、首尾呼应应该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理解;再次,教师的书写不管是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还是其他软笔字都应该美观大方,要对学生起表率作用,对学生有一种征服感、佩服感、可模仿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碗水!
五、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要到位
一年级启蒙培养兴趣,正确姿势,初打基础;二年级继续纠正与指导;以后长期坚持,严格要求,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社会家庭学校配合要到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思想教育 渗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处。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目的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恰当进行,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知识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学习目的性教育。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结合数学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在学生学习每一种新知识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同实际的问题。教小数、分数、百分数时,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学测量和几何图形计算时,使学生认识测量和几何图形在修铁路和桥梁、建造楼房时的应用。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更有深刻的认识。
2.挖掘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我国数学对人类的贡献及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具体准确的数据反映生产的发展、民族的兴旺、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用数量表达更具体准确、生动真实,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它的独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健儿奋勇拼搏,夺得183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亚洲第一,开创了中国体育史上的新纪录,使学生感到东方巨龙在腾飞。教学“百分数认识”时,引用“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5%,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两个简单的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
3.结合课型特点渗透。数学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计划还是应用题,只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握关键,抓住时机,都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如10以内数的认识,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守纪律等教育。根据计算特点,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计算我国每人每餐节约一粒米,可供440人吃一年,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再如在教学小数除法应用题中,设计一道练习题:在前不到70年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总计赔款19.53亿两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6倍,清政府190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多少亿两银元?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旧社会由于历届腐败,经济落后,被外国列强侵略和剥削,从而教育了学生不忘国耻,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4.开展活动,渗透思想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例如收集常用数据,建立数学兴趣小组等。”选择当地有教育意义的统计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结合教材,讲祖国古今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为“四化”建设而勤奋学习。在教学圆周长时,给学生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通过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的先进性。讲祖国的重大发明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教算盘的认识时,教师向学生讲述算盘是中国首先发明的,用算盘计算又快又方便。通过讲述,让学生为之感到自豪,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具体数字,讲祖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而学习的信心。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讲祖国文化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如教学统计图表知识后,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取得的成就,绘制成统计图表,从而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为家乡的工农业各方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5.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多彩的数学现象,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内容的数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又如在学法、分数、比的联系时,根据数学知识的变化发展,要注意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只要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注意积累资料,采用多种形式,数学课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会使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成为一个和谐完善的整体。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教育作用,坚持做到为人师表。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情操。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带头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处处给学生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乐于助人的模范,做文明礼貌的模范。另外,教师还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教学要精益求精,讲解、板书和作业批改要力求做到一丝不苟,言行举止也要力求体现严谨认真,只要教师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以身作则,学生就不会不受到耳濡目染。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渗透更为重要,其作用和效果不可低估。
二、结合数学的抽象性特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抽象反应,抽象性是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特点,众多的数学概念和丰富的数学现象中,处处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据此,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能使学生逐步地得到一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逐步地掌握一些科学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推导“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首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沿着直径把圆柱切成两半,沿着高把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物体。让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通过观察比较:(1)已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2)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3)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最后归纳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乘以高这个公式来计算。这样学生在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应用题的思想内涵,渗透道德情感教育。教材中的应用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师在讲解分析数学知识时,应把它所含有的思想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这样,就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如在教学“2006年末,一个城市储蓄存款余额达347亿元,2007末年比2006年末增加62亿元,增长百分之几?”这道题时,我在学生解答之后问道“说明什么问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年比一年高,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同时歌颂祖国改革开放的优越性。针对现在多数小学生乱吃零食,穿名牌,讲攀比等思想严重的情况,我让学生自己编题算一算所花钱占家长辛勤劳动的比例,算一算一个学生、一个班级、全校同学每日的零花钱积累起来,可以办多少事等。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又使学生受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
四、渗透环境教育知识。
【关键词】辨证唯物主义 小学 数学教学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从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出发,对学生有机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那么,如何寓辨证唯物主义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呢?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数学的许多内容中都有反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数学知识中客观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要善于挖掘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倘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巧妙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数学知识中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获得直观印象,然后在抽象出数和形的概念,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如教学“6”的认识,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先数出六支粉笔、六本作业本、六张课桌,再由这些实物过渡到书上的图画,然后再由图画过渡到计算器上的珠子,电子图、方块图,最后抽象出数“6”,使学生认识到数“6”来源于生产实践。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用实践第一的观点来向学生说明数与计算的产生和扩充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二、数学知识中联系的观点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施教,渗透这一观点。
如数的整除知识中,整除、约数、倍数是互相联系,三者缺一不可。12能被6整除,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约数,如果离开整除,约数和倍数就不存在了,反之亦然。再如面积计算知识中,虽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经过分析,它们的面积计算均可以归结为底乘高。
三、数学知识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唯物辨证法指出:事物之间,事物自身内部都存在着矛盾。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中充满着矛盾,也渗透着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中要渗透这一观点,向学生阐明数学知识。
如加和减是一对矛盾,他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没有加就没有减,相反,没有减也就不存在加。再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10÷3、50.4÷11等,当学生发现除不尽,并且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也重复出现,这就很自然地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和有关知识的教学。由于除法计算这一事物内部出现了矛盾,产生了斗争,从而产生了新事物――循环小数。
四、数学知识中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也是如此,它需要不断改革,不断丰富,不断前进。我们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观点来讲授知识,应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数学知识,进而阐明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59-01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的需要更加的高质量和高要求,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积极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得到了本质上的改革和转变,更加要求各学校加强课堂建设。尤其是针对小学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小学教育不仅对养成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高效发散的学习思维至关重要,更加影响到了学生未来整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就数学这一学科来说,数学教育在幼儿园小学时期是启蒙阶段,这一时期接触的数学知识内容简单,属于入门级别,这一时期的培养重点在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的学习方法,为日后系统的学习复杂困难的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到了初中阶段,则开始进行关于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逐步巩固和丰富已经形成的数学思考模式,并加强数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优化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最后,到高中时期,个体的数学思维基本已经形成。所以说,小学是个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优质课堂的建立更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就目前我国小学的数学课堂的建设情况而言,虽然现阶段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小学数学课堂建设,可是仍有很多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即使主导又是主体,始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一味的知识传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失去了低年级学生应有的思维活力。建设小学数学优质课堂首先就要从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的转变,积极响应国家现阶段实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的束缚,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的教学和探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只有注重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能够真正起到建设优质数学课堂的作用,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具体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思维
在加强小学教学教育方面,教师无疑起着最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尊重学生在课堂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正确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的拓展和丰富,对每一个学习个体都能够予以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并加之正确的引导。针对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具体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具体的、更加充分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都是给学生划分出不同的题型,并要求学生同一题型使用同一种解题方法,再不断用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往往只教给学生最快捷、最省时的解题方法,反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数学教育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对于知识的选择,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选择。
2、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小学生涯是一个爱跳爱闹的阶段,对什么都感兴趣,唯独对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育不感兴趣,这势必要求我们老师不能教条式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我们更应该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将轻松的互动融入枯燥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养成自学、爱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上去了,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接受新知识也就特别迅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更为小学生在后续的中学及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打良好的自学习惯和铺垫。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积极性
当代社会的科技高速发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工具也开始更多的普及到了小学的教学当中,多媒体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建设离不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目前,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数字技术在课堂教育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图形、声音以及视频,从而大大的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用最直观、最明了的方式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进行充分的展示,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真正建立起了小学的优质课堂,才能够把小学的优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得到最充分的锻炼,为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打下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鹤.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03)
[2] 傅国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6)
一、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各学科的知识可以相互沟通并紧密联系起来,数学知识更是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也会渗透到科学技术中。所以,数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延伸,而不仅仅限于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或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仅要依靠逻辑思维,还要结合形象分析以及直觉思维等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与数学逻辑思维。
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注重启蒙教育
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将知识融入生活,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可以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到问题当中,亲身感受遇到问题的情况,然后通过数学知识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等,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年龄小,但这个阶段正是求知欲望很强的时期,他们的思维不受限制,还没有形成定性思维,是启蒙的最佳时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理,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产生探索的欲望。同时,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会慢慢转化为学习动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与发展相结合
我国在1992年实行的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划中规定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并在2001年的《新课程标准中》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增加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结构的改变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课程也在不断的变革中;人们对于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和理解也在发生变化。而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小学数学的教育,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技术和统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四、提高课堂练习环节的效率
对于课堂教学,最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加强练习过程,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将老师讲授的零散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整理到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框架,综合各个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课堂练习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采取鼓励的政策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五、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设计课后作业
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留的作业量大,且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并且要求结构的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作业会扼杀学生的童趣,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所教授的东西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才能促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情境;课堂效率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和永恒的创造性,在启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然而,由于数学学科存在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等特点,导致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数数学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小数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而设置的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认知需要的教学氛围。小学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认知能力尚处于萌芽状态,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为薄弱。而数学又是一门运用计数、计算、量度等多种数学元素所形成的概念和公理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应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进而加强对知识点和吸收,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今年王大妈家的玉米取得了好的收成,丰收了整整500斤。可现在王大妈正在为这玉米的事犯愁。同学们想知道王大妈在愁什么吗?
生:想!
师:一位客商看中了王大妈家的玉米,要将这500斤玉米买走。这500斤玉米分别要用袋子装好,每袋可装20斤。王大妈和客商商量后,同意以每袋40元的价格将玉米卖给客商。现在客商答应一共付给王大妈1000元,可是王大妈不知道这1000元的价钱正不正确?所以,王大妈犯愁了。同学们能不能帮王大妈算算呢?”
这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帮忙算玉米的价钱,并动起手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热情。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具有美感的事物,人们通常都会赏心悦目。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不乏爱美之心。即使他们尚不能完全感受到数学学科所具备的内涵美,但他们也有朦胧的数学美感意识。而数学教材中,每一个运算技巧、数理推理都蕴含着较强的规律性,从而形成对称、和谐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美。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如:化简运算技巧的简洁美和奇异美;数理公式推理的抽象美和逻辑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美和结构美以及运算符号的统一美和规则美等等,让学生在美学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美,从而转变了对“数学枯燥”的认识,增强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产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渴求,更好地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一个轻松、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正是营造轻松、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的关键。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成长特点,开展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游戏表演、分组竞赛、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演讲答辩等等,促进课堂教学活力的增强,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愉快、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立壮.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J].神州:上旬刊,2012(8).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六年级在教学“利率”时,可以介绍“利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可以介绍它在农业和农业实验方面的重要作用等,从而渗透热爱祖国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严谨求实的良好习惯。三年级教学中,估算的份量大大提高了,在介绍估算方法时,强调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在我们生活中遇到有些数的问题时,许多时候都只需估算结果,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随时随地伴随在我们身边,通过对估算的认识,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得活泼、生动了,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明确学习目的。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抓住涉及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主题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主题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十五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统计图,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借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一年级下册教“元、角、分”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l元=10角,1角=10分,还要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时针、分针、秒针,还要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不仅让学生懂得株距和行距,还要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气、粮食增产等许多具体事例中的数据资料,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启蒙教育;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随即介绍祖冲之是如何研究圆周率的等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等,这些教育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和培养勤思考、善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沟通知识联系,进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样一个科学规律;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初步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渗透德育
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同样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更新陈旧的数据信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我们不仅通过利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搜集最新的信息,还可教给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庞大的搜索引擎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91-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老旧,这些都会对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进,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加强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认识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要定期对教职人员进行相应的宣传,宣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管理。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小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得小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到的各种数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的领导以及具体教职人员对小学数学教育意识进行改观,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从而加强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二、加强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育,一种简单枯燥的模式,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小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对实践教育的理念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小学的教育目标为导向,让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加强课堂情境教学
小学生的个性是好动、好奇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践教育中来。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分组教学、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等,通过在数学课堂上设置一些相应的环节,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对知识的领悟。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以日常生活为原型的情景,让小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从而可以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一种角色互换的教育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对小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互换,有助于突出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主体地位,开展以小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注重启发式、引导式的交流,为小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在角色互换过程中,要加强小学生与教师对话,应该要加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力度,深入挖掘小学生本身创造力和潜能,注意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的独特理解,以更好地启发小学生学习数学,提升学习积极性,可以将课堂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可以对其讲解的过程进行补充,使得小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最终不断提高对各种知识的掌握能力。
2、加强小学教育数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理论型教育,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丧失兴趣,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沉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需要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可以对小学生的潜力进行激发,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在“图形的认识”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一些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等图形,都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使得小学生对图形有更多的认知,而且这样课程充满了趣味性,使得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度更高,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对数学教学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丰富该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要结合小学的发展目标、教育要求等,对数学教学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从而可以使得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对评价的内容范围进行拓展,使得小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评价,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评价,从而帮助小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进行高效地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对传统的评价方式也要进行改革,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评价工具的模式。加强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根据重新制定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对小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进行改进,尤其是注重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要主动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小学生能够爱上数学课程。对此,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更有趣。
参考文献:
[1] 许远丽.浅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