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

第1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镇、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研究市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并掌握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形成强大的动力,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培训好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精神文件和党的惠民政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为群众谋利,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

2.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和村委会日常事务,推进村务信息公开,贴近村民,打好群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村干部良好的形象,构建和谐的政民关系,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继续做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各项工程的建设,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切实提高农村群众整体生活质量。

3.要更好的融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们打成一片。下半年,将会有新的工作任务,要更多的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弱势群体、走进工作一线。要及时了解村里各项工作的动向,多向村干部和村民们学习,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村里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的解决。多走访群众,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并处理群众之间一些简单的矛盾纠纷,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同时,还可以多向村民们学习一些农业知识,参加一些农村的实践活动。

4.要促进村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项目支持,寻找适合村里发展的项目,向上争取,通过项目带动**村整体发展,如在**村五组种植核桃树的规划。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和规范养殖运作水平,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力争去外地参观学习较为规范的农民专业户,结合我村实际,努力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水平,切实降低农民的收益风险。

总之,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农村工作本领,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的期望和支持。

第2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乡、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3、坚持记录好个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收获、不足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

其次,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网络宣传、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做好村务电子化工作,协助村两委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退伍军人档案以及各种资料、文件录入电脑存档工作,促使村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关于村庄的故事、传说,要尽最大努力去和村里的老人探讨,认真记录并录入电脑,为*的旅游业提供文字性材料。

3、为国庆献礼工程大水系十月份的通水工作做好准备,包括河道清淤以及沿河农民生活用水排污口的治理等工作。

4、主动关心弱势群体,继续完善我村困难群众档案,通过个人努力给予他们帮助,并积极联系外部力量对困难群众予以帮助。另外,选定一户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5、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加大宣传规模,提高层次,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联系和合作。

第3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救济途径

当前,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难,尽管这只是众多社会问题的微小组成部分,但由于农村学生占了全国大学生的15%~17%,且他们属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广受社会关注。

一、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例如大学生村官制度、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以此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根本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现行的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是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从户籍制度来讲,由于户口的限制,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城市就业受到限制较多。当前,国家在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但是相当部分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编制考试,都对非本地生源学生进行了限制。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来看,由于这个制度的存在,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巨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薄弱,导致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基础没打好潜力就有限,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机构,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存在批量培养的弊端,即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与教育,导致农村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就业目标与城市学生合理区分。由于农村学生就业资源的缺乏,在求职竞争中又无法与城市学生抗衡,从而处于竞争劣势。从高校的就业指导来看,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但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针对农村特点开展的工作还不多,这也导致了他们回农村就业的意识不强,从而影响就业。

不可否认,有相当多的农村大学生素质非常突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骨干人员有相当部分是农村出身。但从整体而言,由于先天基础与后天学习环境不良,农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有弱化现象,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工作技能,与城市学生相比确实出现一定差距。从择业观来看,农村大学生相对来讲比较落后、陈旧。他们认为自己好不容易走出农门,即使不当国家干部,也要成为坐办公室的白领,普遍偏向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想留在城市发展而不愿意回到熟悉的农村。城市大学生的择业观相对比较新,对自身的分析比较透彻,职业目标比较明晰,因此就业前景也较好。择业观的差别,成为农村大学生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救济途径

国家与社会的救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个社会问题,在支付高额教育投入之后不能顺利实现就业,已经在农村地区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农村大学生比例日趋降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国家有义务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统筹解决物质资源、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不仅应该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而且应该针对其弱势地位给予适当照顾,引导他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促进顺利就业。从社会层面而言,新闻媒体要从舆论上营造对农村大学生有利的环境,加强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同时,对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进行舆论引导,使农村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难有更清晰的认识,逐渐增强宽容度,为农村大学生就业提供轻松的舆论氛围。社会公众也应该转变对农村大学生的看法,关心农村大学生的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与就业机会。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大学生,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是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

高校与家庭的救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与高校扩招有一定联系,饱受争议的高校扩招应当适可而止,将工作重点从量的扩大转到质的提升方面来。对于农村大学生,高校应当从各个方面给予特殊帮助。例如为他们提供各种勤工助学活动,培养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和各种比赛,培养特长爱好,锻炼社交能力;改进对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确定适当的就业目标,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加强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等等。相当部分农村大学生在城市里生活得并不容易,但仍然愿意在城市里待着,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庭。家庭的宽容是最大的救济,在子女选报专业时,家长应该将目光转向农村,选择适合在农村发展的专业。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工作,农村也迫切需要各种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农村的就业市场非常大。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60%,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与其在城市挣扎不如在农村驰骋。在子女毕业就业时,家长应合理降低对子女的要求,改变功利、短视的思想行为。应形成新的观念,即高等教育对子女综合素质提高起重要作用,即使毕业后回乡创业,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潜力,会带来更大的更长期的回报。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救济。就业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是社会问题,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学生个人。无论是政府、社会的救济还是高校、家庭的支持,其影响毕竟是缓慢的、有限的,只有个人的自我救济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救济之路。针对就业难,农村大学生应当加强自我反省,及时调适自己。

一是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注重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争取在大学期间培养一项文体技能,缩小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二是主动锻炼吃苦耐劳品质。农村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好、抗挫折能力较强等特征,是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所在,一些用人单位也欣赏农村大学生踏实认真的精神,愿意优先聘用农村毕业生。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赢得用人单位青睐。

第4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境对策大学生就业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学校的未来,而且还关系着国家的人才分布、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独立学院数量逐渐增多,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问题尤其关键,因此,研究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其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1.我国独立学院毕业生数目逐年递增

最近几年,国内大部分高校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地从精英式教育模式转换成大众化的教育模式。独立学院的数目逐年增多,目前已经达到322所,共180多万人,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相对于2007年的高校毕业生同比增长了11%,达到559万人,而2008年的毕业生中有超过三成的毕业生失业或者待就业,就业人数还没有达到400万人。而到了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占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达到610万人,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相比于普通的一本、二本的大学生来说,在就业竞争过程中不具优势,加之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其面临的就业压力远远大于普通大学生。

2.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

据统计,2011年很多企业给农民工的待遇都超过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而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觉得自身的文凭不够硬,缺乏自信,在就业的过程中会降低自身的优势;加之近年来很多企业和单位只看重重点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家庭和学生本身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都想一毕业就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这无形中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如此重的就业压力导致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自暴自弃、自我放弃,不去争取,导致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第一,我国目前关于学生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没有相应的规范,而毕业生的档案、户籍等方面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第二,大学生就业政策不完善,现阶段教育部主要负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并由人事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辅助,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很多工作的脱节,如就业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第三,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尽管国家对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有很多的政策措施,如大学生村官、大学生选调生等政策。

2.用人单位原因

部分用人单位管理不严,聘用员工走后门,不按照正常的选择标准和录用章程操作;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只看重文凭和名校学历,不注重人员能力和用人需求;还有很多用人单位不但要求毕业生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而且还要求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而这对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根本就是很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就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更大就业压力更重。

3.独立学院的原因

第一,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响应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原来高校的影响,制约了独立学院的改革创新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适应。第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独立学院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往往忽视自身学院的特点,一味追求教育方法及理念与母体院校的一致性,使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特色,难以在就业竞争的过程中崭露头角。第三,独立学院的专业不是依据社会的需求而设置的,过于随意,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导致一些专业人才过于饱和。

4.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一定的奉献精神。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稳定、体面、待遇好的工作,很少学生能够切实考虑到社会和国家的需求;第二,专业知识学得不牢固,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学习不努力,积极性不够,平常也没有积极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大学生心高气傲,对自己的价值过于高估,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很难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政府可以出台措施,引导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们到基层锻炼和创业实践

现阶段,最行之有效的改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的手段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去锻炼和自主创业实践。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和代偿助学贷款等方式鼓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走向基层,如最近出台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政府可以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毕业的资金支持、创业基地、创业指导、法律顾问等服务,切实对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扶持。

2.企业要改变用人观念

一方面,用人单位必须及时的摒弃经验论、学理论等传统的用人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人才观,要认识到选拔人才的关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不应该有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经验歧视、性别歧视,要给毕业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真正的做到用人唯贤。

3.独立学院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从而培育出与众不同的人才

第一,独立学院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第二,独立学院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德智体美能够全面发展;第三,独立学院应尽快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观念,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4.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把自己事业的成功与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第二,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交际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地对待工作和生活,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社会竞争,要面对现实,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李婉琦.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1(08):183-184.

第5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一、广泛学习调研,努力了解镇情村况。

在到村工作之前,我已在民权县组织部参加了岗前培训,对农村工作有了一些了解,但我深知要迅速融入角色,干好工作,还必须熟悉乡和付庄村的情况。为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认真查阅资料。我先后查阅了有关乡的各个报道,大体上了解了乡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发展目标、发展措施等,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是积极实地走访。在查阅有关软件资料的同时,我主动跟相关领导到集镇、到单位了解情况,特别是到我所分工的付庄村实地走访,通与与干部、党员和群众交流,付庄村不少党员群众都认识了我,并且我还交了几个农民朋友,这使我对乡的认识更加充实、对付庄村的情况更加熟悉。

(三)是主动虚心请教。在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对一些不懂的问题,我虚心地向乡领导、村干部请教,通过他们的热情帮助,使我解除了一个又一个疑问,而且也增强了我扎根基层、做好工作的信心。

半个多月虽短,但通过我的努力,乡以及付庄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风土人情等已有了初步了解,为我继续深入学习、开展工作打下了初步基础。

二、全面投身实践,逐步积累工作经验。

通过组织的教育使我懂得:工作实践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最佳平台和最佳捷径。我始终把干好工作作为个人成长进步的主要途径,通过努力工作,不断了解农村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近半个月来,我主要参与了下列工作:

(一)是全力参与乡村公路建设及美化。为了庆祝建县八十周年,我乡为了使乡容乡貌整洁漂亮,更为了对公路上的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做好定期检杳与整改。实施过程中,我多次随村干部往来于郭庄寨、高庄、付庄等村庄协调矛盾;同时,为做好路两旁摆摊晒粮的监督,我虚心向领导请教并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一些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和村干部一同抓好管理。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二)是努力做好远程教育工作。说实在的,我感觉远程教育的安装、测试和使用都不难,但我们村的其他干部都说特别难,这也许是农村干部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缘故。因此我在做好村里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和节目收放的同时,积极帮助村干部从最基本的电脑操作开始,让他们从认识到熟练地去操作电脑。

除了上述两项主要工作外,我还积极参与了村里的计划生育评估和村办企业调查等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我更加感受到农村的不易、农民的不易,感受到了基层干部是最能帮助农民反映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团队,同时也更加培养了我和村干部之间的默契、协调,增强了我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严格自我要求,加快自身角色转换。

我到乡之前,乡已将我们的宿舍安排在乡政府。到乡后,除住在乡政府外,早中晚三餐也正常在乡政府食堂和乡机关干部一同就餐。前一段时间,市委组织部又给我们安装了电话宽带。说实话,各方面的条件超过了我们的期望。近两个月来,我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思想上由学生向干部转变。以前作为学生,我们首要任务是“学”。现在作为干部,我的首要任务是“干”。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事无小事,一切从零开始,一点一滴积累,“工作无小事,干好就成功”。同时,要强化自身责任感,村官就是要对村内负责、村民负责,所以我们说话做事都要经得住考验。

第6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关于自身前景,多数学生对于对就业期望值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毕业后选择:考研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毕业后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考研”、“直接就业”、“一边求职,一边考研”,它们分别为67%、18%、15%。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只有少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考研”,选择这项的学生占67%,表示有将近三分之二学生希望继续深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2)是否有优势:将近半数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没有优势。根据调查问卷显示:43%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没有优势持,仅有27%的学生认为有优势,另外的3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有优势,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3)性别倾向:39%的学生认为就业单位在录取中回存在倾向于录取男性的倾向,4%的学生认为就业单位倾向于录取女性,大部分61%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性别倾向。认为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工作的性质”、“女性由于生理原因和家务等影响导致劳动时间少于男性”、“男女存在劳动效率的差异”分别占49%、40%、11%.调查结果表明,在医学生心里还是存在就业单位在录取过程中的性别倾向,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以及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4)在校期间是否做过自己的就业和人生规划:有高达63%的学生表示只是想过,但不是很明确,只有19%的学生表示做过自身的就业和人生规划,另外的18%则表示没有做过该类规划。此项调查表明:学校应将学生自身就业规划作为课程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加强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是推动医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途径。高校要根据职业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以帮助医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促进他们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愿望,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以及超越障碍、化解困惑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劣势。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薪酬与福利”、“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 %、26%。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关于自身能力的欠缺的调查结果显示,“外语能力”、“人际交往、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三项为自身最为欠缺的能力,分别占29% 、27%、25% .而“环境适应能力”则各占1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而“外语能力”可能与当前的考研形势关系密切,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医学生每天早上必做工作就是背英语!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

三、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近年一些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的计划等举措的态度时,几乎全部的学生都持赞成态度

仅有3%的学生表示不赞成,而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中有近一半表示愿意去,另外一半则表示不愿意去。表示不愿意去的主要原因有“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对于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地方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待遇比较差”,分别占36%、33%、13%、10%。从以上的分析和理解可以看到大学生对服务西部计划的认识面试比较广的,但认识和理解程度需要加强。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学生对国家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和理解却很不到位,这也许是当代大学生的缺陷:确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根西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政府应该继续贯彻和加强国家政策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要促使民众对国家的政策真正的理解和支持。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批评声音之一便是大部分大学生的“专业不对口”,难于发挥作用,因此认为该项计划常流于形式。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时,学生们有54%选择“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而“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也分别占据一定的分量:26%、18%。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五、对国家和政府的前景的期望和看法较多。

(1)学生对“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能够有效改变当前就业难的现状”时,基本上给的选项全都选了,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改善就业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增加就业机会”,此后依次为“做好就业帮扶,提供就业信息,为应届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提供便利”、“强化监督管理,逐步消除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就业人员合法权益”、“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经济整体局势”。

(2)学生对“政府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时,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整顿行业不良风气,解决医患纠纷”,占56%。这与医生的职业有很密切的联系。其他的还有“增加卫生医疗的财政投入”、“大力推进医疗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分别占到22%和16%。

(3)学生对“应如何全面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问题”、“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注打工子弟、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的教育问题”,分别占到36%、33%、29%。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二:对于医学生自身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的重要规划。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个人职业发展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如果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就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就业过程中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只有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自我认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气质、知识水平了解得越全面、客观、深刻,越能为自己准确定位,目前许多医学生在求职时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时无法清晰表明自己的能力和应聘职位的匹配关系。医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测评、心理测试、系统测试等方法,对自己进行身心特点分析、自我优势分析、局限性判断,从而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素质,包括思想、心理、知识以及协调、组织管理、活动能力等,以达到对自我及其适应职业的判断。此外,社会也是影响职业的重要因素。在规划时要根据社会需求来设计,我们强调医学生求职时社会与个人利益统一,社会需求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因为社会的需求是动态的,所以医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因素,更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第7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设计;水利水电专业;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08-02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水利水电专业学生由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和过渡。因此,毕业设计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无论从占用的教学时间,还是所占学分的比例来看,都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比拟的。省属农业院校在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其特殊性。

一、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以农科为优势学科的省属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工科类专业毕业学生,尤其以工程类为主的专业,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基础实验条件、学术氛围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明显不足,如何提升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

(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

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

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2.毕业设计完成效果。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措施的系统实施,毕业设计取得了以下较好的成效:(1)实现了“三年不重题”、“真题真做”,缓解了毕业学生数量多与教师资源有限的矛盾;(2)毕业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评分科学、合理;(3)毕业生的CAD绘图和文字处理水平显著提高;(4)毕业论文题目与导师科研项目结合,解决了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5)“就业与毕业”得到了较好兼顾,实现了“毕业设计质量不下降,就业不落后”的局面。

第8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63-02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背景

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独立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带有公办民助的性质。目前全国共有322所独立学院,180多万人,在校人数占到了高校人数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独立学院健康稳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有利于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独立学院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整体素质的原因。根据教育招生政策,独立学院招生批次为本科第二批,招生分数线一般要低于二本五十分左右,和一本的招生分数比起来差距更大。因此,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独立学院学生从小就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要求实际动手操作的事情,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这就不可避免使他们动手能力较差。

第二、就业观念的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大多生活条件较好,对于工作单位所能带来的地位、权利、收入等的要求也就较高。没有好的工作和岗位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去工作,从而导致了这些毕业生待业率较高。

第三、就业心理的原因。一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从进大学时就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在就业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就业中常感觉自己文化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竞争的勇气。二是依赖心理严重。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依赖学校和家长,导致就业面过窄,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三是从众心理严重。不少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在众多矛盾中不知所措,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

(二)用人单位的原因

第一,是部分单位自身定位误区。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当今就业市场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他们可以挑选层次更高的毕业生。

第二,攀比现象严重。一些公司、企业大搞形象工程,在对外宣传时也会用这些高学历人才来装点门面,以满足虚荣心等。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这种情况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选才公平性缺失。部分单位在招人时却有失公平,设置了很多招聘条件,有的甚至是量身打造的招聘条件。

(三)独立学院教育体制的原因

第一,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教育理念都受到母体高校传统思想的约束,难以取得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不能灵活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发展。

第二,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很多独立学院的任课老师的授课内容、方法和要求都和对母体学校学生教学一样,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这种认识使得学生的培养没有自身特点,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没有优势。

第三,专业设置的问题。独立学院因为没有相应的条件也没有权利设置专业,使其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社会上同类学校过于重复。由于专业的重复,造成同一阶段相同专业的毕业生增多,造成人才结构失衡,使得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四)政策法规与就业制度的原因

第一,法律的原因。一是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规范上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二是促进就业的法律不完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户籍管理、人事等就业市场管理上缺少法律依据。

第二,政策的原因。一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主要由教育部负责,人事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助。容易在政策理解、就业信息的、就业市场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问题上出现脱节。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户籍准入和管理严格,加大了毕业生到省外工作的难度。三是就业政策的制定缺乏全面、长远的规划,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操作,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

第三,执行的原因。当前大学就业政策的执行不到位,而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国家为了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但政府对这些政策的宣传力度有限,很多学生知道有这些政策,可是具体怎么操作就不太清楚。政策的落实不到位阻碍了毕业生参与国家鼓励政策项目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三、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来自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政府政策等方方面面,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难题。在此我提出改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建议。

第一,学生自身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要对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树立职业意识,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树立自己求职的信心,提高自己搜集和分析就业信息的能力,掌握好面试技巧,抓紧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注意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第二,用人单位要保证公平选才机制,杜绝关系户,杜绝以学历论能力的观念。只有保证了公平选才,才能招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确保企业良好的发展。要坚持德才并重的选才标准,注重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树立科学选才的观念。要科学的管理和规划人才资源的使用,做到各司其职,人尽其用。

第三,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明确独立学院是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大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要与学生就业实际相结合。就业指导要根据不同专业,配备不同学术背景的老师进行指导。根据自身开设的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和校友,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向单位介绍学生的情况,积极推荐毕业生,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努力开发就业资源,建立自己的就业市场。

第四,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对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控,以此来扩大就业区域和就业总量。完善法律的具体内容,增加可操作性,为学生实现公平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要完善政策引导,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简化相关手续,促进政策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要逐步取消户籍限制,打破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保护主义,是人才得到合理的流通,强化人才竞争,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统一的就业市场管理规定,规范就业市场行为,强化就业市场监管,加强就业市场服务,积极培育有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持续发展。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学生诚信就业的监督。加强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增大就业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人学出版社,2007,6.

第9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民;信息素质;现状;提升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农业的信息化则是农业现代的基础。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网、云计算等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大数据革命也正悄然地展开。信息技术在智慧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信息是市场的血液,缺少了信息市场就无法引导资源的最优配置。信息又是市场活动的纽带,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然而农民的信息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一、农民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信息素质的概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信息素质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而我国学者王吉庆在《信息素养论》中提出信息素质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社会共同的评价。”[1]

当前,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市场也纳入世界农产品市场体系,从而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最根本就是农民人才的竞争,是农民信息素质的竞争。科学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力,也提高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农民的信息素质高低,如何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需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这对于农业实现现代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农民的信息素质就是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几个方面内容,是农民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农民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检索信息,对信息做出准确地判断,并能够筛选出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去,这是农民信息素质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农民信息素质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比2012年增加2101万人,农村地区成为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2]。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在农村得到广泛地普及和运用。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信设施建设、家电下乡以及政策优惠等,使得农村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然而农民的信息素质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不相匹配,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简言之就是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思想意识传统保守,导致农村信息意识不够强烈。农民一直保守着传统的生产发展思想,凭借经验进行农业生产,重视农作物存贮而轻视农产品交易。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与外界交流日益增多,这就对农村传统思想造成巨大冲击。并且随着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民的信息意识逐渐觉醒。许多农民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是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电视以及与人沟通为主要方式。当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还存在这大批文盲,农民对于需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哪些信息有用以及怎么获取信息的意识还不够强。

2.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就是人们在获取、评价、处理信息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它是保证农民信息行为健康发展的风向标[3]。目前,农民一方面能够认识到文明上网的重要性,不能够触犯法律法规,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必要的信息法律知识,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触犯某些法律道德规范。并且许多家庭不接入互联网,主要原因就是对互联网不信任,但是其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虽然农民主观上能够认识到遵守信息道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知识,影响了其对信息道德的遵守。

3.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就是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基础知识、信息理论、信息技术等信息相关的知识。由于农民收教育程度、民俗习惯、交通落后、居住分散等原因,造成了农民获取信息渠道窄小,而虚假信息在农村大肆传播。大多数农民信息知识薄弱,对于最为常见的信息搜索工具都不甚了解,对于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等知识非常匮乏。当然,目前许多青年人由于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接受信息知识的能力快,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知识依旧相对匮乏。

4.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就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衡量信息素质高低的最核心指标。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检索能力、信息的鉴别能力、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信息的运用能力等。当前,农民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信息能力还存在严重不足。首先,农民对于信息的检索能力薄弱。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知识,对于信息的检索能力比较弱,无法切实有效地搜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其次,农民缺乏必要的数据分析能力。一方面,农民对于数据的筛选能力较弱,对于互联网时代下浩繁的真假信息缺乏鉴别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农民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只能够做相对简单的信息处理,农民的信息能力还有很大程度地提高空间。第三,信息的运用能力较弱。虽然各地政府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知识培训和教育,许多地区农民能够运用一些信息来生产和生活,但是总体上农民信息的运用信息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还比较低。

三、提升农民信息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

提升农民的信息素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当前,农民信息素质低直接阻碍了农村的进步和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因此,针对目前农民信息素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方面对策:

首先,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民信息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民信息意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由于农村的基础信息设施落后,农民可利用的信息渠道少,从而接触到的信息资源也就比较稀缺,而且互联网、有线电视等资费较贵,直接导致农民没有机会也没有财力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国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建设状况,向农村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拓宽农村地区信息渠道,丰富农民的信息资源。

其次,要构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针对农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起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各部门要针对农民的各种信息需求,创新信息服务理念和手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信息服务。各部门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深入到农村中去,加强对农民的信息知识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综合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农民,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

第三,要加强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教育是发展之根本,农民信息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平是提高农民信息素质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民对信息知识知之甚少,从而他么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运用信息解决自身的困难。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要齐头并进,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要鼓励大学生下乡,为农村发展提高人才支持。提升农民的信息素质必须要有信息化人才的支持。政府要利用各种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去担任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素质人才,他们信息意识敏感、信息知识丰富、信息实践能力强,他们到农村工作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农村的基础教育,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农村信息化发展思路,引领农村向信息化建设方向快速发展。

总之,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提高农民信息素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务。我国要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事业入手,引进人才到农村创业,逐步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缩短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5-19].http://.cn/hlwfzyj/hlwx

zbg/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8595979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