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学方案

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策略

《新课程体育标准》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一个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体育卫生知识和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及生命,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体育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

一、体育课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但又作为一种激烈、对抗性强、极具竞争色彩的竞技活动,难免会出现种种意外。体育课中发生伤害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1)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没有运用自我保护技能,且学生自身身体单薄,对抗能力不足的身体原因导致伤害事故。

(2)活动要求不规范,有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训练方法不科学,违反教学大纲要求,活动强度和难度都超过有关规定,导致训练中发生意外。

(3)体育活动设施不当,教师在课前和上课时没有仔细检查并妥善安排各项活动设施,从而因设施不当的原因造成意外伤害。

(4)纯属意外的原因。体育课有些事故的确很难追究是谁的责任,可以说谁都没有过错,完全是因为活动性质所定。

二、体育课中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规避风险比妥善处理事故意义更加重大。在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我们要重在事前的防范。

(一)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宣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课要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要长抓不懈,要加强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要安排专门时间给学生讲解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理论,营造安全气氛。如举行安全教育报告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黑板报,有计划、有针对性、季节性地进行安全知识和科学锻炼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在专题教育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理伤害事故,比如:服装要宽松、合适、不要携带危险物品进课堂、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放松、及一些自救的简单方法等常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要时时刻刻记住“安全第一”。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工作责任心。

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力再强,业务水平再高,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没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就不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安全事故就会频频地发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小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教师的品德、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

(三)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体育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能力薄弱,教学方法不科学等等,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体育教师还要以身做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体育教师要不断虚心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技术,善于积累教学技能的经验,用新课标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让学生享受安全、有效、有趣的体育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他们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和身体不适,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就能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紧抓体育教学环节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写好详案课前备课充分,提高预见能力认真备课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在课前应针对所学内容,针对学生情况、不同的特点等,设计本次课的教授内容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并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备写详细的课时计划,备课要把所授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本课安全保护措施”栏中,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同时,教师还对所授内容自己应熟悉,课前要对所授技术动作反复练习,确保课堂教学中示范动作规范、精练,减小学生的恐惧感,为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作好充分的准备。

(2)要遵循体育教学基本原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认真学习和钻研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擅自变更教学内容或增加教学难度。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如器械体操中的单杠、双杠和山羊等项目的教学中,不仅要讲解明确,示范标准,而且学生的练习也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要派责任心强、保护手法正确的学生做好学困生保护工作,对未能完成动作的学生给予帮助,避免因动作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

课堂中,根据本次课所授内容的特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以免在体育活动中产生肌肉拉伤。

(3)宣布课堂常规,从开学第一堂课就要讲明要求,对学生严格要求,上课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高跟鞋、皮鞋上课,以免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情况。良好的课堂常规,保障安全的前体。

课堂教学并不是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按照一定的组织安排和教学要求,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也可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过分的放纵学生,忽视纪律性的组织教学,很难达到我们的目标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保证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保障安全的前体,从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体育教学形式多样,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就难以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没有目的的放任,自由发展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自由、散漫的习惯,现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假如我们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越大,他们就会变的越散漫、自由。这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严格纪律教育,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对个别操作要领不清的可以向教师发问。学生的有关体育项目必须在与该体育活动相对后的场地内进行,不得在不宜进行该项活动的地方进行该项活动。学生在观摩体育活动时,必须做到文明、有序,不得超越规定范围观看,不得进行不文明的行为。学生打算进行一项没有规定的体育项目时,必须征得有关体育教师的同意方能进行,需要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向主管器材的教师提出借用要求,同意后方可使用,用后立即归还,需要续借的办妥续借手续。对于不按教师要求和学校规定,擅自进行某项体育活动,造成后果的,学生自负责任。活动中出现特殊情况,必须及时向教师报告。

(4)上课时,体育教师讲解要明确,示范要规范。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

比如,高难度的动作必须按照体育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如器械体操中的单杠、双杠、等项目不仅要讲解明确,示范标准,而且学生的练习也要由易到难,要派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好保护。对未能完成动作的学生给予帮助,使其建立自信心。

(5)体育教师上课组织要严密,特别是学生分组活动前,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减少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课准备活动是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来进行的,从实际出发,不玩花哨的架子,动作到位,幅度要大,使全身各部分关节、器官都得到动员,都能充分活动开,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对将要开始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这既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又能有效的避免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场地,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一种敬业、爱岗精神。

(6)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教学过程中有孩子因与家长或同学产生矛盾,或自己心情不好就发火,甚至与同学发生口角或动手。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也要积极的进行劝说,发现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闪光点,哪怕是就那么一点点,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还有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不善于表达,就算自己的身体不适他也不开口告诉老师,这时教师如果不注意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的现象,以便及时发现早做处理,从而避免这类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意外事故,一定要沉着、冷静做好救护工作,与家长的谈话要有礼貌、有理、有节,要慎思而后言。因为,任何一句不得体的话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官司”,给本人、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五)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建立学校卫生保健制度,为学生建立卫生档案卡,对患有心脏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1)针对特殊学生,要做到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有病史学生的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活动,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身体有病的学生想上体育课,要请医务室医生开证明,并请家长签字后再来上课,并安排适合该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以防止因体育课安排不当导致病症加重,引发事故。如果学生确实不能上体育课就让该学生申请免修体育课。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把握简单急救和简单处理方法,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我们的体育课中,经常出现由于因处理方法不得当或者没有采取急救的措施,致使伤害事故进一步恶化,给学生、老师、家长、学校等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做为体育教师应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骨折、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时,教师就能从容不迫、临危不乱,坦然处之,妥善的加以解决。并在第一时间里可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而后及时的与相关部门联系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因恐慌、无助而使得事故进一步的扩大,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心理障碍的消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落,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加强保护与帮助,并教会学生懂得一些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教学中,教师应该讲明、示范清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要求,使学生明确保护帮助的方法和技巧,激励学生互相精神。此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确保运动中的运动安全。

在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出现小腿抽筋、长跑时出现腹痛、呼吸困难等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处理;何谓“第二次呼吸”、为什么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空腹时为什么不宜进行体育锻炼、饭后为什么不能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不宜马上洗澡、剧烈运动后切忌暴饮等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指导学生如何在锻炼过程中的自我检查身体。使学生知道一些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避免一些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5)适宜的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发生。适宜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练习时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反映学生在练习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学生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比如:在一节体育课中,由于在课的准备活动时,学生又跑又跳致使运动量过大,结果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才刚进入重要内容的学习,就已经出现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的现象。由此来看,在一节课中生理负荷曲线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般在课的中间稍偏后才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的下降。所以在体育课上,课堂教学必须注意课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切不可无目的加大或减小运动负荷。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教法创新,吸引学生注意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不好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由于学生注意力不能长久的保持,因此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事物永远是向前发展的,以前的教学模式到了一定时期就需要更新,教师应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拓宽视野,多角度地去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原有方法手段到了一定时期会失去作用,甚至会成为阻力,只有突破和创新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以此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伤害事故。

总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的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摘 要 安全风险是小学体育课程的常见风险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文章立足于此,首先从环境、教师以及学生三个层面分析了常见的安全风险,然后就如何防范这些安全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安全风险 防范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我国小学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在体育教学尤其是室外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安全风险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每年在体育活动中猝死、受伤或致残的小学生不在少数,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体育课程的有序进行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立足于此,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风险的防范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尤为突出,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就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常见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环境层面的安全风险

教学环境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具体环境,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场地、器材之中。部分小学受经费限制或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学环境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首先,就教学场地而言,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许多项目,如篮球、足球、长跑、接力跑等都需要专业的活动场地,它不仅是体育训练的前提,也是确保学生安全的必要条件[1]。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学生由于篮板脱落、跑道凹凸不平而受伤的事例不胜枚举;其次,就体育教学器材而言,它是学生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要辅助工具,然而,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却存在着严重损坏、老化等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屡屡发生学生意外事件,如单杠不稳定造成学生摔伤等。

(二)教师层面的安全风险

教师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教学者,不仅承担着学生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培训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确保学生安全的教学职责,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责任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缺失,给学生的人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比如,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未能严格遵守教学流程,学生的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做,就是容易使得学生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恶心、韧带拉伤乃至昏厥等不良反应;又如,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略了课堂纪律的维持与强化,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着散乱、不听指挥的情形,在一些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教学中,如足球、铅球等,学生被撞伤、砸伤的案例屡见不鲜。

(三)学生层面的安全风险

小学生年龄幼小,对新事物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体育课程更是他们的至爱,这是学生体育学习中的有利因素。但小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技能不足则是他们体育学习中的不利因素。首先,就安全意识而言,不少学校生对安全缺乏明确清晰的概念,因而也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身的安全,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穿着牛仔裤等紧身裤或身上携带钥匙、小刀等危险物品,又如,一些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经常相互追逐乃至推推搡搡,因此而碰撞、摔伤的不在少数;其次,就自我保护技能而言,大部分小学生最为基本的安全常识,在面临安全风险时不知如何应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风险防范

(一)构建体育教学安全环境

教学环境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构建体育教学安全环境也是杜绝教学安全事故的必然途径。对此,校方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强化体育课程的经费投入,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对场地建设、器材购置等投入足额的经费,确保在体育课程中能够做到“安全第一”[2];第二、构建专项的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小学体育器材中存在的老旧、损坏等情形,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看护保管体育器材,并定期检查,排除潜在安全风险。

(二)强化体育教师安全责任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安全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首先,教师需要严格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流程,做好充足的准备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形(是否具有心脏病等特殊情形)以及体育活动的安全程度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3];其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对体育室外课程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还要制定一套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为核心的课堂规章制度,确保课堂体育教学万无一失。

(三)提升学生体育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乃至成长与发展而言极为重要,针对当前体育课程中,学生意识淡薄、安全技能薄弱等情形,教师还要做好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工作。首先,在体育室内课教学中,教师要讲体育安全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其次,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活动的规范技能,并注意引导其降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提升体育课程的安全性。

三、结语

安全是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它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前提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校方以及教师要从教学环境、教师的安全责任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等多个层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全.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162.

第3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小学体育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41-02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教学一方面降低了体育教师日常课堂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学习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人一生中系统教学的起点,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趣味性教学体现出独特的先进性,该文就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小学体育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效果进行如下的分析。

1 趣味性教学的含义及作用

趣味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思维固定和循规蹈矩,趣味性教学将各种趣味性的内容融入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营造了积极向上、有趣健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养成了一种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法现如今多用于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本身的自制能力较差,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接收量十分有限,同时对学习的专注程度有所欠缺,将趣味性教学引入到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对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体,通过教师来指引课程的有序开展,学生只需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就可以。而采用趣味教学的方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小学的体育教学非常关键。

1.2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成为了现如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和思维定势。将趣味性教学引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活跃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新型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趣味性教学往往通过开设活动来实现,在进行活动时必然就会是涉及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配合。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合作意识,但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并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这对于指导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1.4 改善了学生身体的健康程度

现如今我国小学生肥胖问题严重,一方面是因为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很多小学生都缺乏锻炼。相比于过去,现在的各种儿童玩具和娱乐设施多种多样,这就使得小学生在放学后沉迷于这些玩具或是电脑中的游戏。此外,大多数的家长都开始注重自己孩子的全方面发展,为学生报名了各种辅导班、补习班、才艺班等,而这些课程都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的,大大地压缩了学生进行锻炼的时间。这些都是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运动量,导致肥胖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体育学科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和乏味,学生不愿与积极地进行参与,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式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个过程中既玩得高兴,又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2 趣味性教学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

2.1 开展活动竞赛

小学生本身自制能力较差,而且好动、贪玩,这就使得他们对于枯燥的学习很难有足够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活动接赛的环节。在设立竞赛环节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开展,通过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举行赛跑接力的竞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每一个小组的成绩进行统计,排出名次,对于第一名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佩戴小红花等。跑步本身就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接力,锻炼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领会了体育的精神,领悟到了体育的魅力,进而树立起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通过竞争和合作养成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对于成绩不好的小组,教师还要进行鼓励,为学生提供进步的动力。

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教师也可以举行2人三足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用布条将两个学生挨着的腿绑在一起,在跑道上进行游戏的开展,首先到达终点的小组作为胜利的一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安排其他的同学进行比赛的计时工作和监督工作。通过这种竞赛,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比赛中,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完成比赛,结识了友谊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2 模拟情境

小学生本身对于社会的认知十分有限,对一些知识的结构认识还不是十分完善,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在课堂中设立一些情景的模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设立情景模拟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保证了课堂的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教师可以模拟超市大减价,让学生进行货品的购买。具体设置可以在一个沙堆中埋设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让教师给每一个学生不只不同的任务,找寻不同颜色的小球,最先找全并且交到教师手中的就是获胜者。通过情境的模拟教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学生增设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十分有限,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通过情境的模拟,也让小学生变相地接触到社会的具体实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引入趣味教学的方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先进的教育发展趋势,对教育事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注重良好教学环境的建立。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 易娟.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语法趣味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生问卷调查报告分析[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9):4.

[2] 惠晓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64.

[3] 焦玉萌,王雪梅,管俊昌,等.趣味性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5):451-452.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培育法制思维,推进法制教育普及,根据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活动主题

本次“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的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活动时间

11月28日—12月10日

活动内容与形式

1.11月28日邀请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我校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报告大厅为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

2.在12月3日周一升旗仪式上安排学生宣读宪法演讲稿,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内容,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周一班会课期间开展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主题班会。

3.12月4日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通过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收看“晨读宪法”直播视频,全体师生同步跟读,进一步加大宪法宣传力度。

4.12月6日前后组织“宪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试题竞赛,对我国宪法有更全面的认识;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点击普法网“宪法小卫士”活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宪法知识挑战。

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我校把“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作为“七五普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细化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2.注重实效。紧紧围绕宪法日活动主题,组织好学习宣传宪法活动,做好宪法知识竞赛,开展有针对性地法制宣传,使宣传学习接地气、有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3.认真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把握舆论导向,并留存活动图片等材料。

第5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一、受培训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很多教师参加了热热闹闹的各种培训,回到课堂教学中却感到十分困惑,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骨干教师进行大规模“国培计划”培训后。后续培训还继续采用“大课”式培训方式,培训学到的理念很难实施;培训结束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没有建立起来,平时的学习提高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教师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缓慢,没有达到培训工作设计的要求,培训工作还处在外驱动阶段。

二是培训专题的内容设置脱离了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主讲人大都是所谓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虽然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但却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一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优质名校中教师、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绝大多数一般学校差距较大,他们成功的经验不但很难运用到一般学校,而且还会引起一般学校教师的反感。他们需要解决的是自己职业生存状态中出现的问题。名师提供的培训内容很难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培训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三是培训教材既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满足不了教师自主学习的需求。现有教师培训教材注重理论阐述式的“知识本位”,没有形成课堂问题解决式的“教师本位”,理论学习内容重复,缺乏课堂教学需要的“行动学习”内容。结果导致学校配备了不少培训教材,也并不能调动教师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培训后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明显提高,甚至加重了一些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

五是局部地区的教育管理导向严重影响了教师水平的提高。甚至有教师认为,各种培训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没有真正解决一线教师现实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二、受培训教师感到困惑的原因简析

中小学教师在职参加培训学习是其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参加培训对提升自我,加速自我专业化发展,改善自我生存状态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在有的培训却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致使效果不明显。

一是培训方式和培训要求忽视了教师的现实状态。教师培训要解决教师素质问题,引导他们实现专业化发展。但我们在做培训工作的时候忘记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教师不能专心提高。而这就要考虑到教师的生存现状,实际上,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现状是:满负荷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高标准要求的教案与随时需要应付的各种检查。教师生活在一个紧张的状态中,没有更多时间关注自己的发展。

二是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的需求。一所学校中的教师群体是由新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名师等组成的,他们的年龄、教龄有较大差距,过去所受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积累、学校之间的生源与环境也各不相同。面对教师不一样的现状,如果用相同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那必然会得出不同的培训结果。培训内容只可能尽量贴近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才能让教师感到参加培训对教学工作确实有指导作用。因此,在完成大规模的通识培训后,要把培训内容落到如何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来,落到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上来,使他们直接感受到培训的有用、对他们生存需求的满足和改变,这样,培训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

三是培训工作无法解决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不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局限于学生成绩的高低,各级学校的升学结果作为捆绑在教师身上的粗大绳索,束缚了教师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想通过教师培训推动素质教育不太现实。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生活状态改变没有同高速发展的经济、上涨的物价同步,错位的社会价值观对部分教师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之间教师个人收入的不平衡也刺激了一般学校的部分教师,使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创收而不是去参加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机缺失是培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培训效果要采取的基本措施

要使培训工作达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全身心投入,除采用把培训提高与收入结合起来的办法外,还要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紧密贴近教师的现状。

一是培训工作要关心教师的课堂现状。新课程实施以来,“头脑风暴”式的培训并没有达到专家们想得到的结果。培训后的教师回到课堂面对的还是需要升学的学生。过去高中的学生高考难。现在初中的学生升优质高中难,进入好的初中又是小学教师的头等任务。家长的观念没有改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改革没有同步跟上,要想通过培训让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只能是一个梦想。教师夹在新课程理念新模式和学生要全力升入优质学校需求之间,感觉非常痛苦。所以,如何解决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转换问题,把教师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也是培训的内容之一。由于地区差异,各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但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相同的。我们应把培训下移到学校,以校本培训代替所谓的专家引领,培训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改进上,让生存状态相同的教师共同学习、相互研讨,一起不断尝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备课、评课、反思、改进,再辅助必要的校际交流,让教师的课堂发生不断的变化。

二是培训工作要循序渐进。新课改要求的多维目标、多门课程,事实上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各校对校外课程资源的运用,比课改前反而倒退了,这是因为基于学生安全高于一切的考虑,很多学校不敢让学生去校外学习。要实事求是地推进课程改革,培训的主战场应放在课堂。培训人应该鼓励接受培训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探索出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让教师愉快、学生轻松,真正达到培训目的。学校发展不平衡,要求目标又相同,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就参差不齐。所以,忽视教师的基础和他们自身的需求,想通过安排任务实现课改目标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三是培训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评价一个教师的主要指标,学校教育的千针万线都要在课堂汇集。培训一定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过去,为了教师参加培训,学校把学生的课停下来,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导致很多家长怨声载道,这是一种很不恰当的做法。师资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认真推进素质教育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重视课堂,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让教师学了再多教育理论,也无法解决好千奇百态的教育教学问题。把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到教师的课堂效果上,培训内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改进安排,充分发挥学校、学区的作用,发挥同区域、同学校教师的作用,建立交流平台,鼓励教师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相扶前进,不断改进教和学的状态,教师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应有成绩。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精彩人生,与法同行

活动中队:四(1)班 辅导员:徐洁洁

活动时间:11月28日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能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活动准备:

1、网上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

2、排练文艺节目活动过程:

1、出旗敬礼

2、主持人宣布《精彩人生,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3、向学生讲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

4、小品表演《我与小偷》。

5、诗歌朗诵《法在我心中》。

6、歌曲《欢乐中国年》。

7、相声《闹着玩》

8、宣布《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结束。 退旗敬礼

【小学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方案二】活动主题:“爱我许昌,争做文明守法小公民”

活动时间:20xx年3月3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目的:

1、通过读民警讲座,学生签名等形式向同学们宣传法律知识。

2、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养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行为,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3、进一步深化我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做文明小市民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

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少年违法乱纪、少年自我保护及尊长爱幼的美德少年的新闻。

2、学生签名用布幕,笔。

3、联系好媒体,并选好回答记者提问学生。

4、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日常生活中美德。

5、了解一些常见自我保护措施及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小公民。

活动过程:

1、学校领导主持会议,介绍到校讲座的法制副校长。

(东城区公安局方梦舒警官讲话)

2、给法制副校长佩戴红领巾。

3、法制副校长讲话。

4、由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学生宣誓。

(宣誓词: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我要做到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不进网吧,不进游戏厅,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小公民,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增光添彩。)

5、学生进行签名活动

第7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以创建“和谐校园”为载体,切实加强对学生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避险自救能力,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1年3月7日至3月31日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营造“安全教育月”环境氛围。在校门口悬挂醒目的以“安全教育月”为主题的宣传横幅标语,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教育专栏,各班出一期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学校发放一份安全告家长书,营造“安全教育月”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1、组织开展一次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演练活动要做到事前有计划、有预案,事后有评估、有总结,通过演练活动使学生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

2、进行一次专门安全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安全知识征文比赛、观看安全教育片、举办安全主题班会、出版班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组织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应急避险能力。

3、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其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学生思想行动之中。对学生提交的安全隐患排查结果进行认真核查并及时加以整改。

4、组织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活动。对排查出的各种隐患,立即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开展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活动。要通过“安全教育月”活动,在教职员工中间,组织开展以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防范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活动,并将培训情况记入档案。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务求实效。要把“安全教育月”活动,作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必要措施,认真抓好,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要围绕活动主题,开足上好安全教育课,认真组织好应急疏散演练;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有效整治安全隐患。

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开展“世界清洁地球日”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和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结合我校实际,重点组织实施保护环境的宣传行动。。

二、活动目的

提醒师生重视保护地球的环境,制止生态恶化,是每一位学生都为捍卫地球环境、改善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三、活动主题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老师讲解让学生认识地球,老师向学生介绍“世界清洁地球日”的来历,教育学生珍惜地球资源。进行废物的再利用活动。

活动二、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

(1)参与对象:六年级学生

(2)时间: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

(3)地点:六年级教室

活动三、主题大队活动

(1)参与对象:四至五年级部分学生

(2)活动形式: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

开展“世界清洁地球日”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9月18日是世界清洁地球日,为培养师生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XX小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

一、老师的讲解学生认识地球,了解从小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老师向学生介绍“世界清洁地球日”的来历,教育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三、进行废物的再利用活动。用回收的废物进行手工制作,美化生活环境。四、倡议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号召同学们从我做起,捡起一张废纸,节约一滴水,不用一次性筷子,树立节约的绿色风尚,不乱扔杂物,减少能源污染,共同维护地球的清洁,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9篇:小学体育教学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教学;个体差异

[DOI]10.13939/ki.zgsc.2017.15.100

在教育理论研究里面分层教育一直深受课题研究者高度重视。它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着重强调,补充了传统课堂的教学体系不足,一种与学校管理改革紧密联系的方式。对比国外教育,国内高等教育远远落后其诸多重要原因因对理解存在误解或对学校服务速度缓慢的分层,或谈论与教育博览会不同的分层,致使分层高中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目前分层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领域。因材施教是一种很重要、很常见的教学理念,但是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去。然而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成为了许多老师在教学工作当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大多数时候接受的是统一化的教学,统一进度,统一难度,这样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可能会觉得学得太慢、太浅,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又会觉得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在初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1 分层教学内涵及必要性

分层教学为教师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将其分为多个层次,进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对其各自适合的方法教学。经常也叫“能力教学”或“小组教学”。但是也要防止学生觉得老师在分“好赖生”。在对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许多注意的地方,如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和钻研的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如何解决数学上的问题。那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一定层面上能解决高年级数学老师面临的这些问题。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歧视差生的教W手段,不应该提倡。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分层教学,是将各个学习进度上的同学分开,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存在任何歧视,反而是为了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取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他它的目的是让所有同学都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推广分层教学。通过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确实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我们主张对待学生的待遇平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很难做到。由于每个学生的天赋,基础,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分为很多的等级。对于有才华的学生来说,课程的内容并不难,对于稍微蠢的学生来说,很多问题都不是很容易理解,老师需要及时找到并放慢教课速度。

2 组织学生编组分层

对学生进行编组分层意思是,对原来班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状况、对先前知识结构以及学习能力及兴趣的差别,进行不同层次间的划分。可以使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的优缺点正确、全面地认识。实现了不同层次间学生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对学生进行编组分层是,需要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先前知识结构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实行把全部学生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次学生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很高的学习悟性;中层次学生拥有中等的学习成绩、一般的学习能力、较为刻苦的学习精神;低层次学生拥有较差的、较弱的学习能力弱以及极为厌学的学生态度。通过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一定比例编排分层,方式多种,可选择将高低层次的学生结合编排或每个层次学生一起编排,让他们自己决定去哪个组,为了能够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在进行编组分层前,可老师自己决定不告诉学生本人,也可提前告知学生及家求其意见、建议。在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结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分组适当调整,要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流动,实行竞争的机制模式。还可以采取“一一帮扶”等手段,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主动改善其情况,为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提供好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手段,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得到真正的改变,提升学习成绩。

3 分层次提出教学要求

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学生提统一的要求,因为这个统一的要求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能怎么也达不到,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又太容易。教师在提出教学要求时,既不能按照最高要求来,也不适宜使用最低要求,而是应该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差异来进行分层教学,给予学生适合其自身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讲一些题,在使其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增强其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戒骄戒躁,保持成绩;对于成绩差的同学则可以安排多回答问题或者一些可以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快提升信心,找到方法,明白自身的缺点和劣势,尽早把成绩提上去。在作业和检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同样一张试卷,我们可以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完成整张试卷的全部内容,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是否完成最后的附加题则不作要求。

4 评估测试分层

在具体实际实施教学时,保证其可以大幅度地发挥其作用,教师作为教学主导,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水平,尽可能地做到。目前的教学模式结构图,教学目的和内容的确定依据是学生对教学作出的评价反馈。但是,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极其困难的问题,因此,通过简略、实用的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大致可以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C层次学生:该层次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所以,老师要懂得使用各种情感因素来选择恰当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指导教学中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老师要让学生渐渐懂得如何理解所学内容,怎样将其和一些外在知识紧密结合;以及实践中不但要采取“双基”规范演练进行增强,而且给出更稍稍变化的场景,对学习思路以及方法的引导继续提升,让学生视、听、说结合的方式学习。进行教学模式过程中,在情、导以及实践3个环节上,处于此层次学生的表现,9字概括: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