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审计工作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工作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计工作调研方案

第1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 管理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或“公司”)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2011年,上汽集团整车年销量超过400万辆,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第七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151位,比2010年上升了72位。

上汽集团审计室职能上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并向其定期汇报工作,行政上接受公司管理层的日常领导。成立至今,上汽集团审计室一直致力于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研究。面对公司的高速发展以及外部的监管要求,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积极转变观念,对审计业务实施了重大调整,由以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为主的传统型内部审计,转变为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导的新型内部审计。

一、完善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即有效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的各类条件的总和,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保障,一般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导向、审计行业的发展和主管部门的支持等,企业一般无法实施控制;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内部资源配置、运行体制保障、审计职能赋予、质量控制手段和外部资源利用等,企业可以加以控制并不断完善。

上汽集团十分关注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2007年以来已两次对部分主要企业的审计环境开展调研工作,2012年初对下属全部60家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实施了一次全面调研,调研内容包括:(1)内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2)审计独立性;(3)审计业务开展;(4)审计工作质量控制;(5)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以及与外部审计的沟通。

调研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及整车(乘用车)板块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比较理想,目前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开展较为顺利,工作成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他板块企业受审计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总体相对薄弱,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较难满足既定要求,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为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当首先从完善内部审计环境入手,不断优化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工作流程、工作底稿以及内部督导三个方面。

1.完善工作流程。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是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近几年,上汽集团审计室吸收合作外方(如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菲亚特等)并消化其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及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与以往的工作流程相比,现有流程主要优化了初步调查、中期沟通、启动/结束会议、后续跟踪等环节,实践证明上述这几个环节对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有很大帮助。

(1)初步调查。在审计方案制定前,通过收集/查阅相关信息(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以往的内部审计报告等)、访谈、现场会议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拟审计领域的基本情况。在对收集信息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的优劣对审计活动的最终效果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充分、有效的初步调查是科学制定审计方案的前提。

以往我们对初步调查环节虽有关注但不够重视,也未将其固化为一个必要的审计流程。在与合作外方的几次联合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通用汽车等跨国企业非常重视初步调查,前期会安排很多访谈、现场会议等,有时候初步调查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要超过现场审计。而我们以往即使开展初步调查,也仅仅是收集、查阅一些基础资料,也正是因为工作不到位,致使我们忽略了其重要意义。通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充分、有效的初步调查和风险评估有助于优化现场审计程序,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2)中期沟通。即与被审计单位确认审计结论时发现,并由其反馈管理层行动计划的过程。良好的中期沟通将有利于保障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以往我们比较重视与企业负责人的沟通,但是与具体负责实施的相关管理层及员工的沟通比较少,一般都只是口头形式的,并不要求对方书面确认,而且也不要求书面反馈相应的行动计划。由于沟通方式的不恰当,导致时而出现在正式出具审计报告后被审计单位仍对审计发现提出异议的情况,进而影响审计发现的后续整改。同时,由于未事先确认相应的行动计划,后续整改的效果也缺乏保证(朱宪,2012)。通过不断优化、改进,现已建立了规范、有效的中期沟通流程,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每一项问题均单独出具统一的沟通单,明确问题性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增值建议),描述所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同时要求管理层(一般是部门负责人)书面确认审计发现。一旦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确认了审计发现,马上要求其补充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整改措施、责任人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等)。改变了以往在总体审计报告完成以后,再要求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行动计划的方法,提高了缺陷整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朱宪,2012)。通过优化中期沟通流程,加强后续整改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率显著提升,相关问题基本均能按期整改,由此可见中期沟通流程的重要性。

(3)启动/结束会议。即分别于现场审计开始前和结束后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是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沟通的有效手段。启动会议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内容、目的、程序、时间安排以及总体评价标准等;结束会议主要是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结果。启动、关闭会议均要求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管理层和所属各部门负责人参加,除了所有信息充分沟通交流外,启动会议要落实重点审计事项的被审计责任人的人力时间配合工作;结束会议要落实审计结果的整改计划,由于所有审计结果整改责任均需单位主要领导承担,所以,关闭会议需要由单位主要领导逐一审核所有缺陷的内容、原因,整改计划的内容、措施、时间、责任人,若整改计划需要诸部门协同实施时,更需要单位主要领导落实决定牵头责任人和协同人,避免产生可能的整改责任推诿、扯皮现象,以确保所有整改计划能有效实施。

(4)后续跟踪。即对审计发现问题后续整改情况的跟踪审计,只有完成后续跟踪,一个审计项目才能最终关闭。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一般每半年定期跟踪已实施的审计项目的后续整改情况,由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发现问题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并要求其将结果上报集团相关审计项目负责人复核。对于未按期整改事项,我们还通过发出正式整改通知书的形式,进一步督促企业完成整改(朱宪,2012)。后续跟踪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最终保障,缺乏有效的后续跟踪,将导致审计项目的失败。

2.优化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一方面是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提供证据,证明已经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审计工作手册的要求执行了审计工作。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载体,是实施内部督导的基础,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目的,设计并使用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底稿,以确保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

为确保工作质量,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标准工作底稿。上汽集团审计室针对不同审计类型逐步建立了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在内的各类标准工作底稿,其中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设计有审计报告文件夹索引、审计报告格式、审计报告意见征询记录、审计任务清单、审计计划、审计进度跟踪表、董事会议题清单、任职期间主要工作摘要、保值增值计算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前任审计调整事项明细表、历年指标完成情况表、内部控制检查记录表、缺陷等级认定表、问题沟通单、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说明以及廉政工作说明等一系列标准底稿。建立标准工作底稿,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具体的审计工作,以保证其所实施的审计程序能够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提高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工作的效率及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上汽集团通过创建审计作业系统,推进审计工作底稿的信息化。目前,审计作业系统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设置复核功能,强化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二是,通过设置底稿关闭功能,有效控制审计工作底稿的随意变更;三是,通过设置检索功能,方便工作底稿的查阅(朱宪,2012)。

3.强化内部督导。督导应当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近年来,集团审计室抓好审计计划制定、工作底稿复核等常规内部督导工作的同时,还运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以确保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达到既定要求。目前,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均要求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进度跟踪表(甘特图),定期向部门负责人汇报项目的实施进度及进展情况。通过对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踪,使督导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审计实施的重要问题,有效控制工作进度和方向,确保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朱宪,2012)。

三、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即由相关人员实施的、旨在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审计手册,以及审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是否达到既定要求的活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其中内部评估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实施,外部评估由公司外部独立第三方负责实施。

1.内部评估。上汽集团是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下属二三级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近一百家,需要在下属企业和总部两个层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

(1)下属企业。从2007年开始,上汽集团建立了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实时监控和考核机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审计工作月报,汇报各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对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跟踪情况(跟踪主要经济指标,目的是及时发现风险,以便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同时,上汽集团通过年度工作评价,建立了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考核制度。在实施考核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机构独立性、工作覆盖面、贡献度(审计建议等)、月报及时性/准确性等。通过上述措施,集团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及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充分重视。

通过与合作外方的业务交流,我们发现定期实施对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也是其加强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均建立了相应的质量评估手册。下一阶段,上汽集团审计室计划建立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定期评估机制。目前,我们正在学习、研究合作外方的质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质量评估手册,明确评估内容及方法。

(2)上汽集团总部。近年来,上汽集团通过不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加强审计项目督导,为后续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资产重组,2012年上汽集团对《内控手册》进行集中修订。同时,审计室也对《企业内部审计手册》进行了全面修订,建立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重点明确审计质量内部评估的程序及要求。上汽集团实施的质量评估活动主要是针对单个审计项目,计划分为两大类:一是项目评估,即每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由项目负责人对已实施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评估;二是周期性评估,即由审计人员不定期抽取部分已实施完毕的审计项目样本,进行交叉复查。

在实施项目评估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1)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2)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及时性;(3)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完整性;(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5)审计发现的客观性、恰当性及有效性;(6)审计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审计项目评估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结果直观反映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评估结果最终还将应用于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

2.外部评估。外部评估由组织外部的合格独立的检查人员或检查小组负责实施(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但目前在中国,外部评估还不是强制要求,而且定期实施外部评估的条件尚不完全成熟。鉴于此,现阶段企业首先应当致力于改善内部审计环境、优化内部审计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内部评估,在提高自身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适时引进外部评估机制,进一步检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近年来,上汽集团审计室通过自我探索,积极吸收并消化合作外方的先进理念及经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下一步在帮助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环境的同时,将进一步推进对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并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督促企业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S].中内协发〔2003〕20号,2003-04-12.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S].2005-05-01.

[3]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S].2012-04-17.

[4]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S].2012-04-17.

第2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强化审计质量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审计人员经济理论、审计业务、政策法规培训,加强宏观经济、法律制度以及现代科技、计算机、写作等相关知识学习,全力打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结合实际,大力整合审计资源。目前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审计工作不可能坐等复合型人才的出现。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大力整合审计人才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审计机关来讲,要自觉地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增强配置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每年审计计划下达后,要根据每个项目特点均匀调配审计力量。从审计项目来讲,要根据项目要求注意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打破行业界限合适的挑选审计人员,组成最能满足项目审计要求的审计组。

实行审计人员回避,定期轮岗制度,以确保审计的独立、公正原则。

二、完善制度,严格管理,为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为保证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付诸实施:

1.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

――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要细化分解审计质量各项要求和责任,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审计组织负责制。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为,计划编制的目的、原则、重点内容、组织方式及要求等。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其目的是促进审计人员正确履职,加强监督,保证质量。

――审计复核制度。规范审计复核行为,促进三级把关。

――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主要是追究审计人员因主观故意过失而出现的审计质量问题应承担的责任。

2.严格审计过程管理。要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取证、编制底稿和报告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三、抓住关键,把好关口,确保审计质量控制上水平

通过对各控制环节的有效管理,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是控制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搞好审计质量控制。具体应抓住六个环节,把好四道关口。

抓好六个环节:

1.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环节。这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编制项目计划时必须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

2.拟制审计实施方案环节。要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调查方式(实地、试审、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相关部门等),安排好时间和人员,明确审前调查的内容,做好审前调查记录。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要细化。一般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环节)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明确审计步骤与方法。要突出审计重点,紧扣影响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组组成及其分工要合理。

严格审计方案的审批和调整。审计方案要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重要审计事项可由机关业务会审定。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内控测评后,认为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的,要及时做出调整,并按程序报批。

3.收集审计证据环节。凡是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以及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必须取得证据。取证时必须严格按照取证的范围和合法有效的方式进行。

4.编制审计日记和底稿环节。编写审计日记时,要以进场实施现场审计开始时间到现场审计结束日为止逐人逐日编写,真实反映审计人员审计实施的全过程(无论有无问题都应在审计日记中反映),简明扼要地记载审计事项、审计方法、查阅资料和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及查证结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首先要明确是在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情况下,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其次是要明确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工作底稿应当附有相应的审计证据,并以此进行专业判断,再下结论。同时还要注意其八要素不能缺失。

5.撰写审计报告环节。一个项目审计完成后,应该有征求意见稿、审计组代拟稿和稿三个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具体要求是在把握其基本要素和格式的基础上,审计定性要准确,事实要清楚,评价要恰当,过程反映要全面、符合方案,审计意见要具体并具可操作性。

6.建档立卷环节。审计组主审要及时将验收的审计资料,及时办理立卷工作,资料要齐全,排列要有序,按时上交归档。

把住“四道关口”:

第一,依法审计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和程序开展审计。一是要严格按照审计法第十六条至第三十条规定确定审计范围。二是规范行使权限。资料取得权、审计查证权、审计处理处罚权、审计结果公布权等运用得当。三是要按程序开展审计。尤其要注意通知书、调查时必备的证件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限告知被审计单位法律救济途径要按审计法规定严格操作。

第二,审计实施关。一是要按照方案实施。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到该履行的程序一定要履行,该查的一定要查。如现金盘点、银行对账、账户审计、实物盘点、跟踪问效、往来函证等;二是突出重点找线索。一般来说,到一个单位要先从面上开始审计,查阅面上资料,如年度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社会中介组织审计报告。找相关人员座谈,如班子成员、财务科、总账会计、要害岗负责人等,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带着信息、疑点查询、核实,做到“深究细查”,查“死”账与“活”账情况相结合;三是严格做好取证调查,一定要充分、严谨,特别是对审计确定问题的证据更要重视,该复印的一定要复印。所有证据都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防止被审计单位随意;四是要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如内部控制测试、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评估、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等。

第三,审计复核关。一是严格实行三级复核。要按照6号令要求,层层落实审计组长、科室负责人、专职复核机构的复核责任。审计组长把第一道关口;科室负责人对审计目标偏差及审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责成审计组补充完善;专职复核机构进一步增强复核意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发现主要材料不完整、基本格式错误的,应当通知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补正。发现3个以上涉及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定量不准等问题的要退回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整改;二是提高复核意见质量。要求三级复核人员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的工作态度,提出实事清楚、定性准确、依据充分、措施可行的复核意见,确保审计质量;要通过对审计业务、审计方案、审计程序、日记底稿、定性处理、法规应用等审计报告相互间的一致性的监督,修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审计质量缺陷;专职复核机构或专职人员要建立动态管理的审计复核平台,及时记录复核意见及采纳情况,并将复核意见作为年度优秀审计项目考核依据。对未经专职机构复核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一律不予核稿,不予签发,项目一律不得进行定案处理;三是实行审计复审制。对审计查证不深不透,反映问题严重失真,远远未达到审计方案目标要求的审计项目,经审计业务会议决定,可安排其他科室人员进行复审。

第四,审计处理处罚关。在审计处理处罚前,审计机关应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查清被审单位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如果被审单位对审计组的报告认定的事实提出异议,审计组应进行核实,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处理处罚有意见,应做好沟通和说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运用好审计处理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四、科学考评,奖优罚劣,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取得实效

积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促进审计项目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省、市审计机关已经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对促进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是一项促进审计质量全面提高的良好措施,应该长期坚持。

结合调研,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检查、指导。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应该把审计质量控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重要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审计质量宏观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时时向大家提醒,敲警钟,时刻不忘审计质量生命线。

开展评选审计能手活动。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高超的审计技术技能和方法起着提升审计质量的决定作用。开展评选审计能手活动,能调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业务、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使广大审计人员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组织好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审计质量是体现审计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应该将审计质量纳入考评内容,并应该占有较重的份量。在综合考评的同时,还可对重要审计项目或单项审计工作进行个别评比,评出单项审计工作优胜单位,以激励大家始终把审计质量控制放在突出位置,将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第3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企业管理人员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与制约形成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顺畅。内部控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管理改革形成的新型管理制度,通过董事会、管理者、基层员工统一实施的内部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报告可靠性,使经营效果与效率必须满足法律要求,通过合理的控制措施,可以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负责提高内部管理效果,为企业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经济效益,评价与监督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通过审计活动,可以有效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盈亏情况,通过准确的审计数据,可以使企业快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资产所有者的权益,为企业树立廉政建设提供帮助,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战略目标提供帮助。

3.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最终的工作目标相同,但是两者的工作方法却存在一些变化。内部控制工作更加重视组织运营效率,而内部审计工作则是辅助管理层制定运营决策的工作方法,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作用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由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基础,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内控制度,就无法使审计工作正常开展。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十分重要,没有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工作也就只能停留在某个阶段无法继续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偏差,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受到局限,甚至给不法人员创造漏洞,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效果。

二、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发展现状

1.缺少完善的法人结构

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法人治理体系,缺少内部监督制度。虽然许多企业已经完成了公司管理模式,但是管理体系并没有达到安全、稳定、高效的标准,而一些企业成立了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三大部门,但是部门人员完全由上级人员委派,共同服务同一利益群体,无法起到良好的制约效果。另有一部分公司并没有建立管理部门,或者管理部门刚刚建成,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

2.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目前,多数企业拥有一套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工作无法执行的现象,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一些企业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也就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甚至有部分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随机合并相互制约的部门,减少负责监督的专职部门与人员数量。

3.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管理者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并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许多管理成为了降低成本,并没有正常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由于思想上的偏差,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为困难,而且也无法发挥出审计工作的全部效用。4.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属于同一套管理系统,董事长直接指挥总经理,如果没有按照董事长的指令形式,就会更换总经理。董事会负责日常管理与战略发展两大方面,这种情况下,管理精力会比较分散,影响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导致内部控制核心机构功能下降。

三、完善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方案

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的组成结构,开展制度化、科学化的审计工作,通过定期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理论实践水平,鼓励审计人员参与理论研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所有企业都应该为控制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代表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也代表了内部控制的执行与进步,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关键方法。采取多层次管理模式,可以分割所有权与经营权,由管理岗位负责经营管理与人才选拔,而董事会与经理层全权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设。

2.加强事前审计职能

在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配合审计调研工作,重点加强审计监督与企业健康发展的理念培养,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多层次机制。通过全面的审计规范,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并且可以建立高效的会计系统,实现企业会计控制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了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需要建立有效的标准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快速的推广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坚持以会计准则为工作核心,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计出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应该包括账户、账簿、报表等标准内容,还需要包括企业不同部门的经营活动细则,通过会计系统的处理,可以将抽象的内部控制工作,完全融入企业会计制度之中,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良好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内部控制效果更加完美。

3.提高内部控制力度

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责任,对管理职能、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并且分析具体原因,制定出可靠的风险防范意识。将效益审计与管理、经济、风险审计相互结合,形成覆盖企业宏观发展与微观管理的综合审计制度。通过全面的评估监督方案,可以保证企业维持健康的发展,而企业发展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必须采取适当的监督,才能使企业管理权力更加均衡。

4.优化组织结构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逐渐复杂,面对不同方向的风险,需要正确评估风险问题,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经营环境,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生产、销售方案。建立内审机构,由监事会、审计部门、委员会共同开展监督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完成企业所有的监督评价工作,并且其他部门需要向审计部门提供审计报告,由审计部门通过后方可开展相关工作。

四、结语

第4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业务管理的核心,是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年初,围绕重点、难点、热点,局领导开展了广泛调研,县审计局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确定了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扩大投资审计,做好专项审计,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总体要求,2012年共确定审计项目28个,其中:预算执行审计9个,投资审计9个,专项审计2个,经济责任审计8个。在程序上,严格审计计划批准程序,根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纪委以及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在综合考虑审计力量、行业专项审计情况后,制定出宜君县审计局审计项目计划,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严格执行。2012年,全县保障房竣工决算审计项目、农村人畜饮水项目、校舍安全竣工决算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公”经费治理、“双签”制度落实等审计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二、细化操作规则,规范审计程序

(一)做到审前调查充分,审计方案编制、重大审计事项重点明确,应对措施切实可行。实行审前调查责任制,在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编制上,实行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审批、重大项目要提交局领导班子审定制度。重点对方案编写内容是否完整、与审计内容是否相符、操作性和针对性如何进行调查。使审计方案内容完备、重点突出、应对措施可行,切实发挥审计方案对审计人员的规范作用。

(二)实施阶段,首先开好审计进点会,为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进点后,一是由审计机关带队领导主持召开。进点会,由被审计单位及相关财务、工程管理人员介绍情况。经济责任审计还要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召开会议,告知审计方式、工作要求。二是宣读张贴审计公示,接受监督。三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对现场的审计人员、审计行为、审计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和检查。审计局不定时派出人员对审计组审计实施方案和落实审计准则执行情况、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开展巡查。重点对审计取证行为和审计取证过程进行监管。

(三)坚持“三级复核”制度。在审计复核工作中,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审计工作底稿先由审计组长复核,提出复核意见,再由审计组长所在股室负责人复核,复核无意见后,呈请主管领导对审计文书进行把关,最后由局长阅签。复核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把好征求意见关。在每个项目结束后,都召开被审计单位座谈会征求意见,认真听取审计对象对有关问题的陈述和说明,确保审计报告反映的违纪违规问题事实清楚,数据准确。二是严把审计复核关。即:审计方案实施关、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关、审计报告复核关、审计程序复核关。三是严把定性处理关。对于审计结论要做到审计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宽严适度,确保审计结论的落实。

(四)重点抓好审计决定落实。跟踪落实审计决定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及时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落实专人限期办结。每年全县财政审计工作会议上,对审计决定落实检查情况以县政府办名义进行通报,并纳入政府考核内容。政府主要领导就上年审计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落实责任,使审计决定及时较好地得到落实,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规范体系,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把建设“规范型”机关作为建设目标。近年来,我局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制定或修订了审计业务规范、审计方案管理、复核审理、业务会议审定、审计结论落实、审计限时制、综合业务考核、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十几项业务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和规程,内容涵盖了审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全局已基本形成了“工作讲规范、办事讲程序、管理讲制度”的良好机制。提高了工作规范化程度,减少工作随意性。

四、强化执法责任,抓好制度规范的执行和落实

(一)实行审计质量负责制和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负责把关,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充分性负责。审计组长及审计业务股室负责人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复核人员对其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局领导对审计处理处罚负责,凡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建议书等必须由分管领导签字把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实行过错追纠制。

(二)实行审计质量检查考核制。对审计项目实行季度考核和年终总评相结合,季度重点考核项目审计的进度和审计决定的落实,考核项目审计进度限时制,审计决定落实终结制执行情况,审计信息、审计综合报告报送、批转情况,营造人人打造优秀项目的氛围。把出优秀项目与年终考核、先进评比相结合,引导审计人员力争把每个项目都做成精品项目。

第5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专项审计调查 财务收支审计 关系探究

审计调查工作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为规范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行为作了有力的协调。审计调查工作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作为两种不同的审计形式,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政府部门的监督工作。

一、专项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基本理论概述

专项审计调查是指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采用特定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对象在经济、行政、司法等领域的特定事项实施专门审计的审计工作,是审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工作。财务收支审计则是常规性地对被审计单位(一般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侧重于收入支出、基建项目、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工作,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收支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财政制度的规定,以及国有资产是否保全等的合法性、合规性的问题。

二、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优势

(一)专项审计调查是科学审计的内涵

专项审计调查具有中国特色。一方面,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借助个别单位和部门的调查解剖,能够及时发现某事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及时了解和掌握事项的总体概况并及时处理,避免审计滞后。另一方面,经济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能一概以对错评论,常规的审计方法有时难以适应,定性处理也不好掌握。

(二)专项审计调查有利于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专项审计调查具有温和、无偏见的天然内涵,容易得到被审计方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材料。由于审计调查通过分析、总结并与各有关调查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协调,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帮助被审计单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困难,而不仅仅是处理、处罚;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单位的欢迎和接受,更有利于发挥审计的服务建设。

与一般审计项目相比,专项审计调查更多的是从政策、体制、机制上找原因、找问题、提建议,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这种为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高水准的管理信息的审计活动,服务建设更强,远比一般的审计能产生更大的审计影响力。

三、有关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探讨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调查分析,查阅大量有关审计调查工作和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将二者的关系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之间的区别

根据上文对审计调查和财务收支审计的分别概述,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概述:

第一,覆盖范围不同。覆盖范围不同是审计调查和财务收支审计之间首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区别。对于审计调查来说,其是一种政府性质的行为,是针对某一经济问题而进行审核和调查的行为,覆盖范围更为广泛,除了经济方面外,还涉及政治和法律范畴。对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来说,其主要针对的是在某一会计就职期间企事业单位内部相关财务活动的审核工作,只能局限在经济领域之内进行。

第二,目标不同。τ谏蠹频鞑槔此担主要是相关政府审计部门为了保证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而对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审核工作,目的性较为宏观,能够进一步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合理的对策进行解决。对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来说,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经济问题,使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目的性相对来说比较微观。

第三,方法不同。对于审计调查工作来说,其运行方式多种多样,涉及法律、经济以及统计技术等方面。对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来说,其运行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专业审计技术,运用统一的模式进行运作。

(二)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之间的相同点

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虽然在工作方法、涵盖范围及目的性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最终归宿点都是为了确保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其内在具有相应的一致性。首先,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在法律程序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在运行过程中所依循的法律法规都是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其次,审计调查和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之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审计工作。

四、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调查方案

针对审计调查事项,要认真学习研究与审计调查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走访、座谈、调查表等形式,掌握审计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要围绕调查目标、范围、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制定审计调查方案,其中调查步骤和调查方法应详细制定,从而使调查方案真正做到切实可行,真正作为专项审计调查的工作指南。

(二)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技术

要做好审计调查,必须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和手段,既可以通过检查、监盘、观察、查询、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取得有关的审计调查证据,也可以运用座谈、调查问卷、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手段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审计调查所需要的资料。在审计调查过程中要强调重点调查与延伸调查相结合、全面调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相结合,以保证审计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多方位做好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参考

综合分析是做好专项审计调查的关键,是专项审计调查的本质要求,也是专项审计调查区别于一般审计项目的重要特征。审计人员要在把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角度对所获取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取舍、归纳和提炼,从主客观、内外部、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提供全面、客观、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和决策部门当好参谋。

总之,专项审计调查能够对财务收支审计进行有效补充,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可比性的具体的问题总结和经济数据、行政管理数据等信息。财务收支审计能够对专项审计调查提出的问题的改进效果加以监督审核。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政府的财务管理和施政绩效水平。

(作者单位为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山东分所)

参考文献

[1] 陈晖.专项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85-86.

第6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对策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主要表现为: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依附于其他部门或者合署办公,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无法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二是领导不重视,审计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普遍存在审计人员配备远达不到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部门成为“老弱病差”人员的安置处;业务培训和交流得不到保障,人员素质难以提高;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时间滞后等,使审计人员主观上独立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存在一定难度。

(二)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内部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是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明显地偏重于内部审计法律、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而忽视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结果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各单位内部审计运行各行其是,质量状况参差不齐。

(三)缺乏适时有效的审计过程控制

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致使部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未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导致个别项目出现了重大“漏审”现象,给审计形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此外,审计过程中重要环节控制不严,沟通不畅,处理不及时,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重大风险,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四)缺乏真正的复核控制

内部审计复核控制不仅包括内部审计报告的复核,更应包括对整个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复核。但在实际工作中,复核控制往往只是内部审计报告的复核, 且只停留在审计组长及部门负责人对问题的定性方面的审核,缺乏在对重要的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进行重点抽查复核的基础上,全面复核结论性的工作底稿的环节,使复核控制的作用大打折扣。

(五)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加上,知识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少,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组织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难以胜任审计工作要求。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确定由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内部审计工作,配备与审计业务开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保证业务培训和交流,从组织机制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标准

明确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三个层次的标准。第一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二个层次的标准是内部审计章程,它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宗旨、目标和范围、职责和权限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第三个层次的标准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规范,包括组织内部审计手册、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的政策和程序、适用的审计技术和工具、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发展计划等。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过程控制

严格的审计过程控制有利于提高控制效率,是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应贯穿于审计准备、审计施实、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在审计准备阶段,要制定科学的审计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必要时可以进行试审,所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应当明确, 重点突出,组织分工合理,各项工作措施和要求恰当。审计施实阶段,要加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是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客观、公正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报告阶段,在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编制反映审计过程、成果的工作底稿的基础上,出具真实、合理、恰当的审计报告。在揭示问题本质的同时,客观、公正进行审计评价,提出有建设性和操作性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四)建立建全项目复核制度

随着内部审计范围、内容的不断拓宽,审计对象日趋复杂,审计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建立建全项目复核制度就更显重要。在确保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的必要复核外,还应设置专人的或专门的复核机构,对整个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复核。

(五) 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其质量控制政策及相应程序的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制定明确的审计业务监督和考核程序及方法,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并逐步健全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控制程序。同时,建立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审计人员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二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 ,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不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实施项目审计、不注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将造在严重后果。三是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知识结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不同专业人员,并通过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经常性的进行业务交流和合作,改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四是提高内审人员业务技能,通过实践操作,业务考核等方法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和审计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要求。

总之,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特有范围和环境,不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7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1 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化体系架构布置应用状况论述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着,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 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 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 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 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 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第8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一、 细致抓好审前调查工作

通过调研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审前调查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审计档案资料;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和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同时,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到的相关材料,总结分析审计的侧重点和注意事项,形成审前调查报告,依此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为开展行之有效的审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抓好方案制定

审计工作方案应当具有指导性。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工作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组织与分工以及工作要求。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组办理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工作目标的具体化。审计范围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确定审计内容就是要为实现审计工作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操作事项。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组应当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关注资料间的关系和变动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以此来确定审计重点。

三、认真抓好两个座谈工作

审前座谈和审后座谈。审前座谈主要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内部控制及执行情况;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以往接受审计情况;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审后座谈就是征求意见。该环节应注意: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行核实,并作出书面说明。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人员予以注明。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应予保留。

四、全力抓好审计查账工作

这是审计过程的重要环节,要突出抓好以下内容:应当有针对性地查找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后附有审计证据。其他审计事项以审计日记记载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必要时可以附有审计证据或者相关资料。可以查找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不能或者不宜取得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的,也可以采取文字记录、摘录、复印、拍照、转储、下载等方式取得审计证据。查找实物证据时,应当注明实物的所有权人、数量、存放地点、存放方式和实物证据提供者等情况;收集视听资料或者电子数据资料时,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电子数据资料的运行环境、系统以及存放地点、存放方式等情况。必要时,电子数据资料能够转换成书面材料的,可以将其转换成书面材料;在收集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时,应当注明鉴定或者勘验的事项、向鉴定人或者勘验人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人或者勘验人资格等。取得审计证据,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不能取得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取得的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可以编制汇总的审计证据,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五、扎实抓好审计取证工作

就是搜取详实资料和审计有效证据。审计人员应当按照下列方法收集审计证据:通过检查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会计资料、被审计单位承诺书、会议记录、文件、合同等资料,以及审计人员编制的汇总表、调节表、分析表等材料;通过监盘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实物资产盘点清单和现金、有价证券盘点表等材料,并由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签名;通过观察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观察记录,注明观察的事项、内容和结果等情况;通过查询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被查询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答复材料或者口头答复记录,并注明查询事项、内容、方式和查询结果等情况;通过函证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被函证单位或者个人的回函,编制函证记录,注明函证事项、范围和回函结果等情况;通过计算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计算表或者计算工作记录,注明计算的事项,所根据的相关数据,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等;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对比分析表、比率分析表和趋势变动表,分析和说明异常变动项目、重要比率或者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情况。

取证结束后,由审计组根据查找的数据等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后,草拟审计报告。

六、全面总结好审计报告

这是总结审计结果的主要表达形式。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意见。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七、精心抓好审计复核工作

复核使审计结果更真实、公正、有效。审计组应当将以下材料报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八、有力抓好审计整改工作

审计查出问题后,如果不及时纠正、不迅速整改,就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审计的预期效果,更不能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应在审计文书生效后,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向审计机关报送整改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措施及审计建议采纳情况,有关责任部门、人员的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处理)到位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整改(处理)措施等。

九、细心抓好审计跟踪工作

重点内容有:对资金的跟踪审计,要以实现资金的安全有效、防范资金运行的风险为目标;对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要以实现投资项目的有力、有序、有效为目标;对政策的跟踪审计,要以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对政策的改进完善为目标。

十、耐心抓好审计归档工作

第9篇:审计工作调研方案范文

一、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全处人员围绕制定、贯彻整改落实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注重可操作性,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明确责任、明确措施。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和要求,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在统一认识、深入调研、分析检查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内审工作发展以及搞好学校审计工作的各项措施,把创新内审工作,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作为整改落实的一个重要内容。

整改方案制定后,采取会议和网上公示的方式向拟参加满意度测评人员通报,接受大家的监督。及时召开整改阶段动员会,安排部署整改工作。“整改提高显成效”是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做好整改提高工作的动员部署,是搞好整改的基础。

二、解决整改方案中的突出问题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处坚持边整边改,主要的做法及成效是:

1、继续抓好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

组织大家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大家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全处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2、更加明确了内审工作的目标定位。

长期以来,学校内审工作一直扮演着“经济警察”的角色,而忽视了内审工作“免疫预防”的功能。通过这次学习,大家结合学校内审工作的实际,主动将内审工作和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认为:学校内审工作的灵魂就是要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健康安全的科学发展,保证学校经济的规范运行。为此,必须在工作中将审计的关口前移,不仅要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更要发挥审计“预防、诊断、治疗”的“免疫”功能,将审计监督职能贯穿在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

3、对内审工作的重点工作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校内审工作什么是重点,如何突出内审工作的重点进行审计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本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认为:学校内审工作的重点,应该与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内审的监督服务职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我校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把我校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这一目标中,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但重点工作就是要把学校的教学、科研搞上去,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为社会经济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内审工作必须围绕这一重点,对教学科研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设备采购、“211工程”建设等重点项目经费实施重点审计,确保经费的安全,确保各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4、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内审工作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必须要转变审计理念,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要在学校各项经济工作中,主动发挥服务与监督并重的保障作用,在审计过程中要为被审计部门、被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咨询,通过开展“参与式”的内部审计,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内审工作“免疫”功能的作用,促进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内审工作规定的独立、客观、公正的要求,重视审计结果的落实,并通过后续审计的方式,督促他们尽快改正,使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三、今后内审工作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

正确的理论是指导一切工作的明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重要理论,也是指导各项工作的理论武器。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刻地领会其深奥的科学内涵,进一步解放思想,并且做到贯彻落实的方法措施得力,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审计工作,把我校的审计工作做得更扎实。

2、强化咨询服务职能,坚持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不放松

学校内审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不放松,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在发挥“预防、诊断、治疗”相结合的“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发挥服务与监督并重的保障作用,强调在审计过程中要为被审计部门、被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以便确保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确保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障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学校资金的安全完整。

3、构建内审工作新模式,坚持改革创新不放松

任何一项工作必须随着其环境、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学校内审工作也不例外。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审计模式必须要改革创新,审计人员必须要改变观念,审计手段和方法必须要现代化。今后我们将通过建立审计监督常规机制,科学配置审计人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切实把握“突出重点”的方针等途径,构建内审工作新模式,以便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学校内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内审工作做得更好,才能真正发挥学校内审工作服务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