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小学教育实验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实验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实验法

第1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他们思想是比较活跃的,对故事也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借助故事来吸引学生。通过挖掘出教材中的故事情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互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选择好故事,以此来作为课堂中的情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1.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故事教学法就要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如果所选择的故事与教学事实不符,就会造成学生出现质疑等心理,从而也就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坚持从真实性的基础上出发,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坚持趣味性的原则

在采用故事的过程中,就要保证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保证所选择的故事具有趣味性,情节也要具备生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目光。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就要保证所选择的故事与教学内容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与教学相契合。因此,只有有针对性的选择好故事,才能借助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从而也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先掌握好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思维上入手来培养好学生的学习意识,保证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故事教学法的措施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故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加强语文知识与学生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找出故事中的中心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采用故事以前,就要先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在使用教材时也要组好知识的整合与教学的重组工作,这样才能正确的利用好课程教学资源,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学习中去。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表演能力与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材中的内容提炼出来,通过编制成为小剧本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这种角色扮演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示出故事中的任务,这样也就理解了文章中的思想与情感。

2.在课前导入中采用故事教学法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就要认识到做好导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融入小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出兴趣,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学生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像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雷锋的事迹,这样也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雷锋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活跃的,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寓教于乐,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就要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运用好故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意识。如学生在学习《晏子使楚》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晏子这一人物的小故事,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晏子的人格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晏子的为人处世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静.浅议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5,(01):89-90.

[2]孙娟.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5,(10):24.

第2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研究意识 创新意识 教育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学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已经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怎样的教师才属于研究型的教师?中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如何努力使得自己加入研究型教师的行列?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树立教育研究意识

1.在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中树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背景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意义,所持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时俱进。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不同。如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世纪之交的“建构主义”。而对于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都要扬长避短。如“新数运动”由于片面强调抽象分析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违背了基本的认识规律。而建构主义的产生正是对传统教学理论自觉反思,对学习活动本质重新认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诲:反思、批判和扬弃。如教学目的,先强调知识,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识与能力并重;进而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可见,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能力和情感的认识变化更大。[1]

2.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教学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往往就在于重视结果,特别是考试结果。但事实上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当年上学时学的很多知识可能会忘记,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试时得过100分的知识。然而,人们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会在他们一生中起作用,跟人相伴终身。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内化、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实施在个性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特别是数学中碰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教师更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鼓励同学之间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看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改进评价,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了创新教育精神,才能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2]

3.树立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素材的意识

教学研究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教学活动中来,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来。如一道题,用一种思路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多种解法。尤其是非常规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作为解题策略来记载,而且也是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案例;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灵感,学生的一些思想火花,这些内容的记载会是我们研究的财富;教研组活动中,群众的思想结晶;在批改作业时,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错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学研究动因之一;在阅读中,出现的思维的碰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会不期而至。关键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树立积累素材的习惯:我们可以写教学札记,记下每天的所思,所闻,所做;写课后反思,对一些重要课时作出评价;写作业批改记录,记下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等等。通过平时的积累,有了想法,有了问题,素材和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就可以调查,实验和研究,就可以借鉴,讨论和思考,进而构思谋篇,形成成果。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3]

二、学习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学合理的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选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选题范围不要太大,这样会使人无从下手。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呈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2)选题核心概念不要太多,这样会主攻目标不明。选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3)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选题要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真伪,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4]

2.根据课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一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2)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3)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5]

3.选择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活动照片、学生作品、视频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研究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一般说来,便于操作、与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成果表达形式,才是适于教师的。[6]

参考文献:

[1] 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

[2]陈国达.怎样进行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曾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2000(3) .

[4]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

第3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关键词:校本教研;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28-02

1.绪论

为充分调动教研室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加大学校特色办学的研究,促使校本教研与集中教研有机衔接,教育部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背景,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和潮流,结合新课程深入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树立了校本教研关注学校发展、突显教师主体、回归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明确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核心要素,倡导要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加大校本教研建设,开展配合性研究活动,推动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通知》的下发,激发了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研究的内动力,规范了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尤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校本教研内在的校本性、科研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以及实施的价值意义日益突显。具体至小学教育教学领域,虽然校本教研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内促功能,但在末端落实上,却存在着校本教研作用异化、重视程度不够、性质功能定位错移、偏离学校为本、侧重校外为本、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显性影响着校本教研活动的良性开展,制约着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阻碍着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和小学生的综合进步与成长。为此,加强对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对于提升校本教研应用价值,加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讲,显得极其重要而迫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安徽省阜南县第七小学校本教研现状

2.1教师方面。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分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程较慢、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研究意识树立不牢固,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及时请教和交流,而是各自为政,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学习、实践范围,从而导致自身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专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加之对教育教学研究的习惯还未形成,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以上主观问题及原因的存在,影响着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制约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阻碍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2.2学校方面。该小学还未形成浓厚的校本教研活动氛围,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应试教学的思想意识潜性存在,片面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自身能力素质的工具,特别是在评选优质课中,一些教师虽然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但往往含有作秀的成分。为此,在校本教研活动氛围不浓厚、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校本教研活动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知,目前该小学在听课评课、讨论改进、听理论讨论、读文献资料方面占69%,反映出该小学缺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在教学研究方面,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另外,停留在常规工作上,以应付考试或检查为中心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种现象的存在,使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中打了折扣。

2.3外在支持方面。对于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其外在支持方面,主要指上级部门在网络信息、图书资料、专业指导人员等情况。当前该小学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主要靠自己探讨,并且专业人员帮助的较少,希望得到面对面的辅助,并加强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进而提升校本教研活动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3.基于校本教研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解决对策

3.1教师方面

3.1.1注重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研究性教学转变的主要手段。为此,每名教师无论处于生存关注、任务关注阶段,还是能力关注、自我关注阶段,都要将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审视和分析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敢于在校本教研中亮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同事、上级或专门指导人员的帮助。同时,要增强校本教研的问题意识,以解决校本教研质量不高、专业发展进程较慢为重点,关于剖析自己,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力,进而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行为,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审慎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到不断更新与反思,健全学习模式与发展方式,切实发挥自我反思的内促功能与作用。

3.1.2提高自身研究能力。针对当前一些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经验不足、在年级组内开展较多,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教师合作较少等问题,该小学要着眼于教师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引导教师认清目前小学生复杂化、个性化成长的特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拓展研究路径,使校本教研紧密结合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实际,同时,教师要主动融入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针对研究的内容,收集、探讨相关理论,进一步优化认知结构,提升专业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强化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报刊、杂志等方式,丰富理论视野,充实校本教研内容,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

3.2学校方面

3.2.1健全多元的校本教研模式。当前,该小学在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忽略了教师专业成长,片面将听课评课、讨论改进作为主要内容,这些现象充分说明该小学在校本教研模式上,仍然存在着研究氛围不浓厚、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学校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同阶段的规律、特点和任务,以务实的作风,灵活的形式,健全多元的校本教研模式,大力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克服传统校本教研单一模式的局限。比如,在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上,可采取一人同课、多人同课的方法,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路径,并围绕上好一节课,将校本教研融入其中,使教学的备课、设计、实施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上,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利用该小学的教学资源,加大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反思的研究,培育研究型人才,进而推进专业化发展。在开展学习教研活动上,要采取请进来与走出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校本教研专家学者到学校授课辅导,传授经验。制定培训计划,将一些骨干教师列入专业院校培养范畴,大力营造学习环境,提供人力与物质支持,促使校本教研模式运行多样化,适应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3.2.2搭建教师合作教研的平台。针对当前该小学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以应付检查或考试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活动的针对性较差等问题,要着眼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拓展同伴互助的路径,搭建教师合作教研的平台,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的主动性,推进校本教研向深层次发展。比如,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科特点,成立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针对每学期每门课讲授的重点内容,细化为课题合作组、全校性课题组、年级合作教研组,将各组的对话、协作、互助作为重点,完善运行方式,加大课题研究的反思下实践,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与能力。另外,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教师发展的特点,利用其差异优势,积极开展评比竞赛、心得交流等活动,切实将校本教研工作突出的教师推向前台,发挥榜样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对以上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多渠道、多样化合作力度,并将教师合作凝聚成校本教研的共同体,进而提升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拓展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空间。

3.3外在支持方面

3.3.1加强专业引领。针对当前该小学教师迫切需要专业指导人员的帮助、希望拥有较多的教学书刊(资料)等现实需求,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增强指导人员、实施实地帮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发展实际状况。同时,针对教育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从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入手,深入教师中间,倾听一线教师的呼声,找出存在问题原因,与教师一起分析问题,研究实施方案,提出专业发展的具体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与办法,并以独到的视角和能力,搞好专业引领,使教师在寻找差距、自我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另外,上级教育部门要加大校本教研经费的倾斜力度,购置配发各学科教师所需的教学书刊,使一线小学教师不缺资料,学好资料,进而增强校本教研的理论性与丰富性。

3.3.2建立教研机构。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是基于校本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针对当前安徽省阜南县第七小学外在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阜南县建立专门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该机构要主动适应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形势,整合小学校本教研力量,将一些专家学者、一线各科小学优秀教师融入机构队伍建设,并着眼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健全开放流动的研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对校本教研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鼓励各小学利用本校教育教学资源,突出研究重点,努力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教学行为问题,切实发挥较好的组织、引领与推动作用。同时,要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健全推广与应用机制,切实好教研机构人员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和编制问题。

4.结论

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以校本教研为平台,研究推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办法,旨在坚持以校为本理念,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开发小学教师创造潜能,促使校本教研在实践层面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明礼.聚焦校本研修推动内涵发展.《教书育人》.2016,22.P64

[2]宰月明.务实校本教研着力内涵发展.《华人时刊(校长)》.2016,6.P6

第4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发挥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及优势

1.1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教师过多的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进行互换,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2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2.1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而尝试教学法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能够更好地融入教材内容,为美术课堂增添一些趣味性。

1.2.2 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原因在于小学美术教学注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尝试教学法能够在满足这个教学要求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1.2.3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尝试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逐渐掌握美术知识和技巧,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殿堂。

2.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先尝试后指导。先尝试后指导是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布置的教学任务自主学习和尝试,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尝试过程加以指导。小学美术教学强调以练习为主,尝试教学法更能满足这一要求,并且能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如何绘画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先不讲授绘画方式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对正方体进行观察并尝试着开始绘画,教师只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笔法进行适当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

2.2 先练习后讲解。先练习后讲解是指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布置的教学任务先自己练习和认识,然后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最后再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学生的依赖心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脑筋,对美术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3 先自学后教授。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尝试教学法中的先自学后教授,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等到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了解度时,再由教师进行教授,这种形式既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学的形式,也能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出自己想要的美术作品。

2.4 先理论后实践。尝试教学法中的先理论后实践,其实就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及技巧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初步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技巧实际绘画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完色彩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以及自己平时对色彩的了解,画出一副合理的、与学校操场有关的图画,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还能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新知识。

第5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一、激发兴趣,点燃学生乐学火把

歌谣教学法是导入英语学习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歌谣的特点就是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非常适合用来调动学生们的热情,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的开始就沉浸在愉快期待的享受当中,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轻松简单的歌谣简单易学,让人一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巨大成就感,特别适合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比如,小学三年级刚刚学习英语没多久的时候,小学生对英语的基本问候语进行学习时可以使用这样的英语歌谣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old are you?)同时,课前不要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要上课了,而是先让大家齐唱这样的英语歌谣,可以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们上课的热情,激发他们对于英语歌谣的学习,然后,也就间接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丰富课堂实践讲授

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时间大多都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和自己在课堂的体验。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所达到的教学质量,绝对是会远远超过一个枯燥单调的课堂练习的,尤其是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英语学习,首先是英语语音的学习和发音的练习,英语教师的发音受到过大量专业的训练,也许可以保证发音的准确,但小学生对于发音的单调的练习是不喜欢的,他们也不能够进行大量的专业训练。英语歌谣包含有优美的旋律,对于发音的练习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要求掌握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发音,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听一下最简单、最普及、最朗朗上口的英文字母歌:A B C D E F G//H I J K L M N//O P Q//R S T//U V W//X Y Z.并教会他们唱,每天上课前带着他们唱这首歌谣,不但学习了发音,还有效地记忆了这些英文字母,加深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优化了课堂教学。其次,是英语学习的词汇记忆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词汇的记忆是一个难题,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较佳,但长时记忆却不强,不易在脑中长时地保持词汇。

教师可以通过创编英语歌谣来帮助学生们记忆词汇,英语歌谣包含旋律和押韵,即使学生以后忘记了学习过的词汇,但是,唱起学习过的英语歌谣时就会很容易地回忆起来。比如,学习英语的数字词汇时,创编歌谣One finger,two fingers,three fingers,four fingers,let’s count some more. Five fingers,six fingers,seven fingers,eight Nine fingers,ten fingers,numbers are great.有效地帮助了学生们对这些词汇的记忆,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们摆脱了单纯的读写复述记忆。最后,是英语学习中的句型学习,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对英语句型的理解较浅,学习时会显得很麻烦,只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小学生学习的英语句型比较简单,教师完全可以在句型上加入歌谣的旋律,利用歌谣中歌词句型的重复性特点,来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比如,学习I am very happy today.这样的句型时,创编Good-bye.(Good-bye.) I’m so sad to say. Good-bye.(Good-bye.) Have a happy day. Good-bye.(Good-bye.)See you soon. Good-bye.(Good-bye.)I hope to see you too.这样的英语歌谣帮助学生们学习理解记忆。歌谣富有旋律,而且句型重复,意思简单,适合小学生的学习。

三、渗透知识,了解英语文化发展

第6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行政手段强力推进的。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在师范生培养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以大学为主导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无法满足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首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互脱节,致使教师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高校教科研机构做培训项目,教育行政部门管制度、经费,学校管人员。中小学教师在被动状态下参训,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参训教师有较重的教学工作,甚至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心挂两头,无法静心学习,导致培训效能不高。其次,中小学教师已厌倦那种满堂灌的专家讲座,希望能有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摩教学活动等培训内容。中小学教师对由大学教育学者所扮演的“专家”角色,表面上尊敬有加,实际上心里不服。

历经十年课改,中小学教师在理念与行为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优质学校,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研究能力的教师日渐增多。他们不满足于专家居高临下的单向式理论灌输,不满足于学者蜻蜓点水式的课堂评价,而是希望教授们重视鲜活课堂与“实践智慧”的研究,希望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双方的合作共生中解决中小学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兴起大学与中小学结为伙伴合作探索教育发展的热潮。这种共生的院校协作,简称U-S合作,即University-School合作。在我国,课改为大学与中小学开展教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1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北京市教委合作共建,率先在内地尝试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方式。

2009年12月,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永康中学成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双方建立责任共担、权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12月,双方再签深化合作协议。2013年12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永康中学签署开展合作教研协议,标志着U-S合作教研的日臻完善。2014年1月,浙江师范大学开始在杭州、衢州等地复制永康中学的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10余所以开展合作教研为主要形式的附属学校,并组建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盟。

二、U-S合作教研的特点

U-S合作教研是指大学与中小学为改进教师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全体学生学习与发展而合作进行的“团队式”教学研究活动。教育学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通过专业对话、沟通、合作,实现共同分享经验,共促专业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目标明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U-S合作教研最基本的内涵与目标。合作教研一方面在实践中让大学教育学者有机地融入中小学传统的教研活动之中,在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学教育学者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大学教育学者的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与师范生的培养。

(二)关系明确

双方是在平等、互利、自愿等前提下所建立起来的以协议形式表述的合作关系。关系一旦确定,双方均受各自承诺的约束,承担和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协议明确规定大学及具体指导者、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角色分工,使其各尽其职、各就其位。

(三)载体明确

搭建合作平台,以课堂学习研究为主要载体开展教研活动。在课堂学习研究情境中,由中小学教师选定某节课,由大学教育学者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和教师们一起备课,采用同课异构等形式施教,共同观课、集体评课,通过系统反思,达到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U-S合作教研的形式

合作教研的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是内容的载体。其主要形式有:

(一)教师发展学校与教师差异化培训模式

面向中小学的教师教育要解决学校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建立教师差异化培训模式。大学在中小学设立教师发展学校,派遣教育学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辅导培训工作。

1.学科教师轮训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在本校讲座培训、课堂诊断,外出观摩、互动学习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并鼓励教师撰写“经验+反思”式的教改论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2.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培养

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养工作。在学校建立青年教师协会,组织年龄在35岁以下、教龄在8年以下的教师参与读书、论坛、备课磨课等活动;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担任师范生的实习指导老师;选派学科骨干参加由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国培、省培项目培训。

3.管理能力培训

对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进行实务培训,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学生健康发展。

(二)课改工作室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永康中学设立由浙江师范大学派遣的教育学者郑逸农教授领衔的“非指示性”课改工作室,以传帮带的形式在各学科推行“先生后师,面向全体,三多三少”等课堂教学理念。

1.开展课堂教学诊断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者、研究生和各学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共同商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以“非指示性”教学理念为指导,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语文与数学的两个课堂教学模式名列金华市教育局公布的50个经典课堂教学模式之中。

(三)学校共同体与区域教育发展模式

以永康中学建设为样板,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在永康中学教育共同体的框架下,与所属五所农村初中一起开展合作教研活动。

1.聚焦课堂,专题研究

在农村学校开展“一日教研”“半日教研”活动。“半日教研”,一般由永康中学教师与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大学教育学者、市教研室教研员、学科教师一起进行评课,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日教研”,在“半日教研”的基础上增加一小时的专家讲座和一小时的互动交流。一次活动,有针对地探讨某个具体的教学问题。

2.示范引领,发展共赢

在永康中学举办开放式的教学研讨周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品牌教师前来讲学、讲课。这样,当地教师在家门口就能听到一流的报告,观摩到一流的示范课;大学的教育学者能在课堂和教师身上汲取素材充实自己的研究;师范生也能在合作教研中获得更多的指导与体验的机会。

四、U-S合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教研将教学研究下移到基层,贴近学校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发展。

(一)改善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合作教研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问题,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三多三少”(归纳法用得多,演绎法用得少;方法引导多,知识堆砌少;学生学得多,教师教得少),落实了学生的“两单”(预习单、评价单),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二)提升了教师的听课、评课能力

合作教研实现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在磋商与互动中提升了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过去,教师虽有课题研究,但层次低、创新少,在与教育学者的互动中,教师们学会了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明显增强,专业底气增强,课题立项的级别与成果档次明显增强。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U-S合作教研中,中小学校长的作用非常重要

校长一方面要授权给大学所派遣的指导教师,让其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并与之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使其了解学校的整个运作与状况,确保其对学校组织发展产生最优影响;另一方面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到共同活动中,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大学的教育学者要与教师做好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的缺失”是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最主要的障碍。由于大学教育学者与中小学教师在现实中的目标、观念系统和社会结构的位置不同,大学教师只是“理论专家”,长时间地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有时所提的建议可操作性不强。他们如果单独地在中小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不免让中小学教师有“越俎代庖”的感觉。所以要通过交流,消除教师的思想偏差,并达成这样的共识:合作教研不是拿中小学做试验的小白鼠,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发展的共同体。

第7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讲也具有“生产力”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过程中,教育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亟持通过科学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教育的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的观念,并落实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学校的教育科研是由教研室来组织完成的,因而有必要确立教研室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为教科研工作,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

一、确立教研室地位

学校教研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属学校的中层机构。中学设置教研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需要;是解决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中学技教育规律办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学校工作中努力去确立其地位。

1.争取领导支持,明确地位。“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情况作为评模选优、职评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争取让学校在重视教学这个中心的同时又不忽视科研这个重点。争取让学校行政定期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确定研究重点,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恭请校长亲自参加教育科研,并监督和指导科研与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教育科研进行明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通过领导强调学校各个环节的科研工作,达到明确教研室地位的目的。

2.力争实现“五子”,落实地位。学校教研室应有“牌子”(单独立室)、有“庙子”(配备办公桌、文件柜、资料箱、专用微机等)、有“位子”(配备专职或兼职主任、科员、资料员)、有“票子”(有一定科研经费)、初步走出“路子”(以区级以上课题为依托,以校级课题为基础.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为契机,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模式)。实现“五子”,就搭好了教研室工作的“戏台子”,落实了教研室的地位。

3.通过自身建设,赢得地位。教研室成员应具有主人翁精神,树立科研意识.突出一个“爱”字,落实一个“勤”字,发扬“敬业、奉献、团结、务实、创造”的校园精神,群策群力,走出一条教育科研的新路子。

(1)明确科研的指导思想:树立科研为教育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解决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具有正确的科研态度:尊重教师,听从他们的意见,尊重教师的劳动,维护他们的利益,民主制定和实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指导、鉴定、推广措施。

(4)遵循基本的科研原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传播教改信息,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积极倡导,大胆实践,在求实的基础上,以开拓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追求既定的科研目标:在科研工作中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讲求实效、多出成果。

同时,加强教研室的组织建设和教研室人员的修养。通过自身建设,和教师一道参与教改实验的全过程,让教研室成为教师们心目中的教研室,从而赢得教研室在学校中的地位。

4.主动参与管理,体现地位。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学校行政会,研究学校的全面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教研室负责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设计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行政值周,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研室人员应该积极指导教师们的科研实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教科室的地位。

5.壮大科研队伍、巩固地位。教研室要让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积极性,重视发展和培养教育科研队伍,努力为优秀科研人员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教研室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基础培训,派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各种课题论证会、阶段评价会、鉴定会。通过讲座、示范、编发资料,宣传教育科研理论,让教师们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教育科研素质。要求全体青年教师人人选题立项,投人教育科研实践。由此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巩固自己的地位。

6.体现科研特色,提高地位。教研室的工作只有通过大胆创新,注重实效,争创特色。才能提高其地位。

7.接受监督检查,牢固地位。教研室的地位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经受起领导的检查和教师们的监督,得到大家的认可才算是真正的稳固了。

二、发挥教研室职能

学校教研室是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本校存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承担评选、鉴定和推广本校科研成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起好咨询作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具体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1.发挥导向职能,体现中介性。既然教研室是学校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对学校的决策提供咨询。那么,对学校的工作就有着导向的功能;教研室既要对学校教育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起到了中介作用。

(l)管理导向。教研室应配合学校行政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方位育人”的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契机,以艺体科技促发展,以务实为根本”,完善学校管理,强化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实践性、示范性、花园、乐园’学校、力争一流质量。

教研室应配合学校狠抓“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三让一树”深入人心,把“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还应要求教师不放弃每一个落后学生,每个教师必须和两个落后学生交朋友。开展“同学,让老师与你同行”的个案教育研究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从而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德育导向。学校办学应以德育为先导,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明确,做到全方位实施、多渠道拓展。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整体构思,分层要求,分段实施,分类推进”,德育工作要做到学期有计划,学月有主题,每周有安排,检查评比落实。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行“五爱”、“五自”、“三会”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锻炼意志和品格,增长智慧、体力,立看今天,着眼未来。”

(3)评价导向。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变单一的分数评价目标体系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评价目标体系、变结果评价为以过程评价为主;变“揉差”学生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铸造师魂,培养师德,提高师能。对学生的评价应逐步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坚持每年评选学校优秀论文,编辑优秀论文集,鼓励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

(4)科研导向。教研室要发挥科研主力军作用,捕捉信息、紧踉形势、抓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系列研究活动。

2.发挥构建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的职能,体现研究性。研究工作是教研室的基本任务。教研室既要研究现状、找出问题、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又要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探索其规律,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学校的科研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共同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展开研究,形成校长室一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段——教师一条龙的教育科研格局。

(1)突出“龙头”课题。学校应把区级以上课题作为龙头课题,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加大科研力度和经费投入,从而带动其它课题的研究。

(2)落实校级课题。对本校有重要价值意义,研究方案合理并具有相应的研究条件的课题应审定为校级课题,它包括各办公室、教研组、年段和个人研究课题。

(3)扎根个体实验。科研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要由个体来实施,个体实验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科研的效度。因此,应着力于实验的跟踪研究。

教研室要指导教师选题立项,先由各教研组确定研究总课题,

再由教研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情况和自己的特长选定研究的子课题。

3.发挥教育科研的管理职能,体现领导性。教研室除了自身的研究业务外,还要组织领导全校职工进行教育科研,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教研室应制定本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内容包括项目的申报及审批办法、成果的鉴定与评价方法、项目的经费管理与奖励办法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得以实施的保证,目标明确是教育科研富有实效的前提,内容丰富是教育科研具有活力的关键,体现特色是教育科研适应发展的核心。所以,对课题研究应坚持计划落实(每期教研室都要对课题研究拟出具体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目标落实(教研室分别确定出课题研究的工作目标、育人目标、家长学校目标、成果目标)、组织落实(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年级、班级,责任到人,精心组织,精心辅导,认真开展活动,为目标的实施创造条件。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讨论研究情况,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落实(根据研究课题,拟定出具体的内容及其操作的系列和序列,让活动丰富,注重实效,以利于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时间落实(包括学科教学和各类活动)、资料落实(耍求教师认真做好活动记载,并收集好学生、家长、教师的作品、图片、表格、总结等资料。教研室要按期收集整理资料,为提炼成果提供事实依据,学校图书室要定期向教师开放,并提出学习进修的要求,发挥好各类资料的作用)、总结落实(每学期结束后,都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写出该期的课题研究总结,教研室要写出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和阶段报告)、评价落实(根据教师的研究情况和总结,评价教师的研究工作,以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从而保证教育科研有序、有效、生动活泼地发展下去。

4.发挥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职能,体现服务性。教研室是学校教育科学的研究机构,通过教育科研能推进教育实验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素质。

(1)教育科研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本身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形成科研成果的过程。

(2)教育科研是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有效载体。教育实验研究与成果推广的过程,是普及先进教育思想的一个有效途径。

(3)教育科研是办好学校的动力之一。“实验”两字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改革、创新、进取的代名词。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又是一种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4)教育科研还是许多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竞争能力的方法之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下,一所学校在本区域的声誉和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将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几乎成了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

(5)教育科研还是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研究,对提高师资质量具有特定的魅力。

①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把科研同教育教学和管理密切结合,是学校摆脱困境,求生存、求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关键之举。

②教育科研可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规定科研任务,可以促使教师读书学习,研究理论,留心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研究成果又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所以,科研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③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有的教师的工作是超负荷的,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超负荷劳动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水平低,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采用加时间这种笨办法。如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不仅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教师也会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教育科研中,通过教师大胆创造探索、总结提高,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形成科研促发展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室组织好了全校的教育科研,也就等于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5.发挥办好校报校刊,起好信息交流和咨询职能,体现传递性。办好校刊。广泛收集、整理、储存各种信息,并用多种形式向教师传播;坚持反映校园动态、交流校园教学教改信息、报道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编印专题论文集,推广“土生土长”的经验。办好校报,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水平,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教研室还应该根据教育理论,解答教师在实际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使其研究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第8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一、明确教学目标,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是实施目标式教学法的关键。实施目标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还是丰富学生的认知或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明确教学目的,而且能够增强教学组织的系统性。同时,在推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尽量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障碍跑”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障碍跑,这是这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障碍跑的技巧,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栏架、跳绳以及实心球等器材。教师可以将这次教学内容设计为“鸡毛信”的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障碍跑的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游戏活动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这样系统地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体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当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篮球方面的技巧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简单的示范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现在的心理状态,将训练活动转变为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目标式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根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开展目标式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方向,这样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操内容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的目标,而此类目标大致就是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体操运动员比赛画面,通过观看,学生会受到运动员优美姿势以及娴熟动作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学习体操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此外,也要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并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体育基本性的学习目标;而体育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定较高的体育学习目标,从而能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发展范围内快速健康成长。

三、实事求是评价体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会对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做出相应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完成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最后进行合理总结,有利于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在问题中不断总结,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验等方式来评价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反馈,准确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有利于增强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育课程中的“往返跑”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往返跑训练,在训练中让他们转身时的速度,从而提高体育成绩。在课后,教师根据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并总结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评价这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在这堂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身高、步伐的大小等有关因素而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下次体育教学时的改进方向可以从这里入手。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以及发展,当前不仅我国在重视小学体育,全球也在关注、重视着小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可见小学体育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体育活动中,更加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大家好,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 因为孩子,我们有幸相识;因为孩子,我们将携手走过六年的时光;围绕着孩子,我们将会从陌生到熟悉,或许再到知心好友。我们今后共同的目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今天,对于还不太熟悉的彼此,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都是满怀期待。

我们一三班里有38个孩子,17个男孩,21个女孩。现在的他们:顽皮可爱,懵懂无知,天真无邪,六年后,我希望男孩子个个身体强健,勇敢独立,宽容大度,意志坚强。女孩子个个善良宽容,热爱生活,气质高雅,兴趣广泛。我想,我的希望一定也是在座各位家长的希望。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们的梦想一定会成真。

下面我和大家谈一谈关于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的想法和要求。

一、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让童年弥漫书香

语文教学的目标,从知识能力这方面来说,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能读会写;从情感态度方面来说,通过语文学习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孩子考试的分数,而是孩子对待读书的态度。一个酷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孩子,是真正有潜力有发展的孩子。我在教学中会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在你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人:“阅读经典!”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可以想到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你看,同样是长大,那将会多么不一样!

无论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也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有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时读到它们,不曾在童年时代为它们动过真情、流过眼泪,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和他整个的精神成长,就可能有所欠缺;有一些书,有一些故事,童年时没有听过、读过,错过了、省略了,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缺失和遗憾。

我从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引导他们读书,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读儿歌,读绘本,读童话,读小说,读的形式会很多样,自由阅读,师生共读等。我还会把读书与写作、绘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定在每周五跟孩子分享一个故事,双休日回家孩子首先把故事复述给父母听。孩子给您讲故事时,要倾心去聆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听,哪怕孩子讲得不够通顺,不够吸引人,作为家长也要有一个全神贯注的表情,并且多鼓励孩子:“真好听,下次讲得再好一点,好吗?”“真不错,我的孩子会讲故事了。”“真了不起,下次再努力讲得更好。”千万别说:“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去去去,难听极了。”“没有时间,忙着呢,自己讲一讲。”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个敢说的环境,锻炼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毕竟在学校里时间有限,班额较大,每个学生讲一遍故事,一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家长配合我们,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然后孩子做一份图文并茂的作业,孩子可以根据老师讲的故事,画一幅画,可以是续编故事,也可以画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刚开始可以由孩子口述,家长帮他写字。有心的家长可以每次用统一的纸,给孩子的作品装订成册,带到班里来让大家翻阅,使孩子拥有展示的平台。

家长朋友在家里尽量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提倡亲子共读。一家三口在灯下阅读的画面,想一想都是非常温馨,非常美好的。您对书的喜爱,您的以身示范就是对孩子读书热情的最大激发和培养。建议您每天读书给孩子听。有几句诗是这样说的: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如果家长能经常为孩子朗读,不仅仅能使孩子在语言、智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能使孩子在情感和心理上得到健全发展。因为朗读可以使孩子增强自信心,促进他们在表达、交际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期我们的共读书目是《》,选读书目是《 》。我希望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除了语文书之外,一定要有一本他喜欢阅读的课外书。我想在这里我们制定一个重要的班规,教师、家长、孩子共同遵守:不管多忙,每天晚上至少阅读半小时。以后,我见到家长和孩子,经常会问的话是:昨天你读了吗?读的是什么?喜欢吗?能介绍给我听吗?

二、诵读经典诗文,积淀文化素养

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我想,我们共同坚持下去,日有所诵,日月积累,一学期后,一年后,六年后,孩子积累内化的优秀的经典的文化是相当惊人的,这不仅对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他今后实现美好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因为这些经典的文化通过诵读留在他的记忆里,刻在他的心灵里,也流通在他的血液里,融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让他谈吐不凡,自信优雅。

三、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古人有诗云: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世间万物,日月星辰、花草树木……数不尽的美景,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好好欣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风雨雷电,日出日落,道不完的自然现象,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好好感受,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世界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情怀,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我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能利用双休的时间,每周哪怕抽出半天的时间带孩子到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同时,关注社会生活,文化活动,让孩子尽可能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去进一步认识社会,提高能力。

四、好习惯终身受益,耐心辅导孩子学习

1、关于拼音学习

北师大版本把拼音学习放在第8——12单元,拼音成为孩子识字的一种工具。在上学期,拼音学习的重点是认字母,拼音节。有的孩子可能一个拼音字母都没学,有的可能在幼儿园基本都学会了。不会拼音的家长担心孩子会跟不上,都会了的家长怕孩子再学习时没兴趣了。请家长从今天就开始引导孩子读一些注音读物,学过拼音的孩子不会认的字让他自己拼读,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家长帮扶着他拼读,这样,孩子用拼音来识字,通过认字来巩固拼音,真正发挥了拼音的工具作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的快、记得牢,还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2、关于识字

低年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识字,因为只有认识一定数量的字,孩子才可能进入真正的自由阅读阶段。现在的孩子识字的途径非常多,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更多的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走到街上,路边的标牌店名,来到超市,食品包装袋,看电视,下面的字幕等等,可以说,无处不是识字之处,无时不是识字之时。这也需要我们家长有这个意识。另外我们在班上也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识字环境,比如38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百多个字,让孩子每天课间交流,询问,自然而然会记住小朋友的名字。我们还可以定期让孩子粘贴识字小报,把报纸上,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贴在a4纸上,然后在教室里张贴出来,学生课间浏览,互相介绍,也可以认不少字。最重要的识字途径还是阅读,每天一定让孩子养成阅读半小时的习惯,看得多了,读得多了,识字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另外对于课本中学生已学过的要求会认的生字,家长可以每天晚上让学生认读,并在认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组词,积累词语。还可以在组词的基础上说一句话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当您指着“草”字时,他能组词“草原”,并能说出一句或一段话,如“小羊在草原上快乐地吃草。”这需要家长您有足够的耐心和占用您一定的时间,只要您每天努力与坚持,您的孩子就会有不断的提高。

3、关于书写

写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电脑时代仍需要写好字,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同时还能培养孩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等良好习惯。我们重在培养学生以下的书写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硬笔书法讲究的是“五指握笔法”。即:笔管倒在右手的虎口上,拇指与食指在笔杆上方紧挨,中指放于笔杆下方,无名指和小指紧挨中指,起辅助作用,手心空廓,可容一只小鸡蛋。坐时,要做到身正、头直、臂宽、足安。写字时,要做到眼离纸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俗称“三个一”)。下笔、运笔用力勿大,手腕和手指要能控制好笔杆。长期坚持,孩子必能握笔正确、坐姿美、书写漂亮、书写速度快,有利于身体健康发育。中指第一关节处也不会因握笔方法误操作、用力不当而长出难看的肉垫。

2、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好习惯。 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家长要给孩子买一本与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课本相配套的字帖,作为我们写字课上的练写作业本。

3、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就应该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我们共同督促孩子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最后几点具体说明:

语文作业:

1、书写的作业基本在校内完成。双休日例外。

2、家长在家每天与学生共读半小时。

3、家长每天与学生交流十分钟在校园学习生活情况。

4、家长每天检查孩子背诵积累情况,我会把背诵的内容发到您的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