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小学教育实验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实验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实验法

第1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他们思想是比较活跃的,对故事也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借助故事来吸引学生。通过挖掘出教材中的故事情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互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选择好故事,以此来作为课堂中的情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1.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故事教学法就要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如果所选择的故事与教学事实不符,就会造成学生出现质疑等心理,从而也就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坚持从真实性的基础上出发,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坚持趣味性的原则

在采用故事的过程中,就要保证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保证所选择的故事具有趣味性,情节也要具备生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目光。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就要保证所选择的故事与教学内容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与教学相契合。因此,只有有针对性的选择好故事,才能借助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从而也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先掌握好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思维上入手来培养好学生的学习意识,保证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故事教学法的措施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故事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加强语文知识与学生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找出故事中的中心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采用故事以前,就要先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在使用教材时也要组好知识的整合与教学的重组工作,这样才能正确的利用好课程教学资源,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学习中去。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表演能力与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材中的内容提炼出来,通过编制成为小剧本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这种角色扮演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示出故事中的任务,这样也就理解了文章中的思想与情感。

2.在课前导入中采用故事教学法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入的重要性,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就要认识到做好导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融入小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出兴趣,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学生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像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雷锋的事迹,这样也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雷锋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活跃的,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实现寓教于乐,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就要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运用好故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意识。如学生在学习《晏子使楚》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晏子这一人物的小故事,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晏子的人格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晏子的为人处世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故事教学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静.浅议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5,(01):89-90.

[2]孙娟.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5,(10):24.

第2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研究意识 创新意识 教育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学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已经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怎样的教师才属于研究型的教师?中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如何努力使得自己加入研究型教师的行列?本人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树立教育研究意识

1.在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中树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背景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意义,所持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时俱进。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不同。如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世纪之交的“建构主义”。而对于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都要扬长避短。如“新数运动”由于片面强调抽象分析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违背了基本的认识规律。而建构主义的产生正是对传统教学理论自觉反思,对学习活动本质重新认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诲:反思、批判和扬弃。如教学目的,先强调知识,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识与能力并重;进而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可见,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能力和情感的认识变化更大。[1]

2.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教学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往往就在于重视结果,特别是考试结果。但事实上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当年上学时学的很多知识可能会忘记,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试时得过100分的知识。然而,人们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会在他们一生中起作用,跟人相伴终身。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内化、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实施在个性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特别是数学中碰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教师更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鼓励同学之间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看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改进评价,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了创新教育精神,才能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2]

3.树立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素材的意识

教学研究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教学活动中来,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来。如一道题,用一种思路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多种解法。尤其是非常规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作为解题策略来记载,而且也是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案例;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灵感,学生的一些思想火花,这些内容的记载会是我们研究的财富;教研组活动中,群众的思想结晶;在批改作业时,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错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学研究动因之一;在阅读中,出现的思维的碰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会不期而至。关键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树立积累素材的习惯:我们可以写教学札记,记下每天的所思,所闻,所做;写课后反思,对一些重要课时作出评价;写作业批改记录,记下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等等。通过平时的积累,有了想法,有了问题,素材和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就可以调查,实验和研究,就可以借鉴,讨论和思考,进而构思谋篇,形成成果。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3]

二、学习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学合理的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选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选题范围不要太大,这样会使人无从下手。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呈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2)选题核心概念不要太多,这样会主攻目标不明。选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3)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选题要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真伪,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4]

2.根据课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一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2)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3)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5]

3.选择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活动照片、学生作品、视频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研究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一般说来,便于操作、与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成果表达形式,才是适于教师的。[6]

参考文献:

[1] 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

[2]陈国达.怎样进行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曾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2000(3) .

[4]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

第3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关键词:校本教研;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28-02

1.绪论

为充分调动教研室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加大学校特色办学的研究,促使校本教研与集中教研有机衔接,教育部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背景,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和潮流,结合新课程深入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树立了校本教研关注学校发展、突显教师主体、回归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明确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核心要素,倡导要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加大校本教研建设,开展配合性研究活动,推动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通知》的下发,激发了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研究的内动力,规范了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尤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校本教研内在的校本性、科研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以及实施的价值意义日益突显。具体至小学教育教学领域,虽然校本教研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内促功能,但在末端落实上,却存在着校本教研作用异化、重视程度不够、性质功能定位错移、偏离学校为本、侧重校外为本、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显性影响着校本教研活动的良性开展,制约着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阻碍着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和小学生的综合进步与成长。为此,加强对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对于提升校本教研应用价值,加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讲,显得极其重要而迫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安徽省阜南县第七小学校本教研现状

2.1教师方面。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分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程较慢、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研究意识树立不牢固,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及时请教和交流,而是各自为政,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学习、实践范围,从而导致自身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专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加之对教育教学研究的习惯还未形成,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以上主观问题及原因的存在,影响着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制约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阻碍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2.2学校方面。该小学还未形成浓厚的校本教研活动氛围,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应试教学的思想意识潜性存在,片面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自身能力素质的工具,特别是在评选优质课中,一些教师虽然运用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但往往含有作秀的成分。为此,在校本教研活动氛围不浓厚、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校本教研活动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知,目前该小学在听课评课、讨论改进、听理论讨论、读文献资料方面占69%,反映出该小学缺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在教学研究方面,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另外,停留在常规工作上,以应付考试或检查为中心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种现象的存在,使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中打了折扣。

2.3外在支持方面。对于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其外在支持方面,主要指上级部门在网络信息、图书资料、专业指导人员等情况。当前该小学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主要靠自己探讨,并且专业人员帮助的较少,希望得到面对面的辅助,并加强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进而提升校本教研活动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3.基于校本教研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解决对策

3.1教师方面

3.1.1注重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研究性教学转变的主要手段。为此,每名教师无论处于生存关注、任务关注阶段,还是能力关注、自我关注阶段,都要将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审视和分析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敢于在校本教研中亮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同事、上级或专门指导人员的帮助。同时,要增强校本教研的问题意识,以解决校本教研质量不高、专业发展进程较慢为重点,关于剖析自己,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新力,进而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行为,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审慎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到不断更新与反思,健全学习模式与发展方式,切实发挥自我反思的内促功能与作用。

3.1.2提高自身研究能力。针对当前一些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经验不足、在年级组内开展较多,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教师合作较少等问题,该小学要着眼于教师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引导教师认清目前小学生复杂化、个性化成长的特点,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拓展研究路径,使校本教研紧密结合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实际,同时,教师要主动融入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针对研究的内容,收集、探讨相关理论,进一步优化认知结构,提升专业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强化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报刊、杂志等方式,丰富理论视野,充实校本教研内容,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

3.2学校方面

3.2.1健全多元的校本教研模式。当前,该小学在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忽略了教师专业成长,片面将听课评课、讨论改进作为主要内容,这些现象充分说明该小学在校本教研模式上,仍然存在着研究氛围不浓厚、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学校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同阶段的规律、特点和任务,以务实的作风,灵活的形式,健全多元的校本教研模式,大力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克服传统校本教研单一模式的局限。比如,在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上,可采取一人同课、多人同课的方法,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路径,并围绕上好一节课,将校本教研融入其中,使教学的备课、设计、实施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在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上,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利用该小学的教学资源,加大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反思的研究,培育研究型人才,进而推进专业化发展。在开展学习教研活动上,要采取请进来与走出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校本教研专家学者到学校授课辅导,传授经验。制定培训计划,将一些骨干教师列入专业院校培养范畴,大力营造学习环境,提供人力与物质支持,促使校本教研模式运行多样化,适应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3.2.2搭建教师合作教研的平台。针对当前该小学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以应付检查或考试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活动的针对性较差等问题,要着眼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拓展同伴互助的路径,搭建教师合作教研的平台,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的主动性,推进校本教研向深层次发展。比如,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科特点,成立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针对每学期每门课讲授的重点内容,细化为课题合作组、全校性课题组、年级合作教研组,将各组的对话、协作、互助作为重点,完善运行方式,加大课题研究的反思下实践,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与能力。另外,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教师发展的特点,利用其差异优势,积极开展评比竞赛、心得交流等活动,切实将校本教研工作突出的教师推向前台,发挥榜样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对以上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多渠道、多样化合作力度,并将教师合作凝聚成校本教研的共同体,进而提升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拓展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运行空间。

3.3外在支持方面

3.3.1加强专业引领。针对当前该小学教师迫切需要专业指导人员的帮助、希望拥有较多的教学书刊(资料)等现实需求,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增强指导人员、实施实地帮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发展实际状况。同时,针对教育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从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入手,深入教师中间,倾听一线教师的呼声,找出存在问题原因,与教师一起分析问题,研究实施方案,提出专业发展的具体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与办法,并以独到的视角和能力,搞好专业引领,使教师在寻找差距、自我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另外,上级教育部门要加大校本教研经费的倾斜力度,购置配发各学科教师所需的教学书刊,使一线小学教师不缺资料,学好资料,进而增强校本教研的理论性与丰富性。

3.3.2建立教研机构。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是基于校本教研,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针对当前安徽省阜南县第七小学外在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阜南县建立专门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该机构要主动适应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形势,整合小学校本教研力量,将一些专家学者、一线各科小学优秀教师融入机构队伍建设,并着眼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健全开放流动的研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对校本教研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鼓励各小学利用本校教育教学资源,突出研究重点,努力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和教学行为问题,切实发挥较好的组织、引领与推动作用。同时,要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健全推广与应用机制,切实好教研机构人员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和编制问题。

4.结论

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以校本教研为平台,研究推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办法,旨在坚持以校为本理念,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开发小学教师创造潜能,促使校本教研在实践层面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明礼.聚焦校本研修推动内涵发展.《教书育人》.2016,22.P64

[2]宰月明.务实校本教研着力内涵发展.《华人时刊(校长)》.2016,6.P6

第4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发挥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及优势

1.1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教师过多的将自己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进行互换,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2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2.1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而尝试教学法是由教师作为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能够更好地融入教材内容,为美术课堂增添一些趣味性。

1.2.2 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原因在于小学美术教学注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尝试教学法能够在满足这个教学要求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1.2.3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尝试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逐渐掌握美术知识和技巧,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殿堂。

2.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先尝试后指导。先尝试后指导是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布置的教学任务自主学习和尝试,而教师只作为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尝试过程加以指导。小学美术教学强调以练习为主,尝试教学法更能满足这一要求,并且能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如何绘画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先不讲授绘画方式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对正方体进行观察并尝试着开始绘画,教师只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笔法进行适当指导,这样一来,就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

2.2 先练习后讲解。先练习后讲解是指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布置的教学任务先自己练习和认识,然后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最后再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学生的依赖心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脑筋,对美术知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3 先自学后教授。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尝试教学法中的先自学后教授,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学,等到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了解度时,再由教师进行教授,这种形式既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学的形式,也能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出自己想要的美术作品。

2.4 先理论后实践。尝试教学法中的先理论后实践,其实就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及技巧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初步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技巧实际绘画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完色彩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以及自己平时对色彩的了解,画出一副合理的、与学校操场有关的图画,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还能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新知识。

第5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一、激发兴趣,点燃学生乐学火把

歌谣教学法是导入英语学习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歌谣的特点就是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非常适合用来调动学生们的热情,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的开始就沉浸在愉快期待的享受当中,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轻松简单的歌谣简单易学,让人一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巨大成就感,特别适合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比如,小学三年级刚刚学习英语没多久的时候,小学生对英语的基本问候语进行学习时可以使用这样的英语歌谣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old are you?)同时,课前不要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要上课了,而是先让大家齐唱这样的英语歌谣,可以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们上课的热情,激发他们对于英语歌谣的学习,然后,也就间接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丰富课堂实践讲授

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时间大多都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和自己在课堂的体验。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所达到的教学质量,绝对是会远远超过一个枯燥单调的课堂练习的,尤其是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英语学习,首先是英语语音的学习和发音的练习,英语教师的发音受到过大量专业的训练,也许可以保证发音的准确,但小学生对于发音的单调的练习是不喜欢的,他们也不能够进行大量的专业训练。英语歌谣包含有优美的旋律,对于发音的练习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要求掌握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发音,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听一下最简单、最普及、最朗朗上口的英文字母歌:A B C D E F G//H I J K L M N//O P Q//R S T//U V W//X Y Z.并教会他们唱,每天上课前带着他们唱这首歌谣,不但学习了发音,还有效地记忆了这些英文字母,加深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优化了课堂教学。其次,是英语学习的词汇记忆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词汇的记忆是一个难题,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较佳,但长时记忆却不强,不易在脑中长时地保持词汇。

教师可以通过创编英语歌谣来帮助学生们记忆词汇,英语歌谣包含旋律和押韵,即使学生以后忘记了学习过的词汇,但是,唱起学习过的英语歌谣时就会很容易地回忆起来。比如,学习英语的数字词汇时,创编歌谣One finger,two fingers,three fingers,four fingers,let’s count some more. Five fingers,six fingers,seven fingers,eight Nine fingers,ten fingers,numbers are great.有效地帮助了学生们对这些词汇的记忆,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们摆脱了单纯的读写复述记忆。最后,是英语学习中的句型学习,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对英语句型的理解较浅,学习时会显得很麻烦,只是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小学生学习的英语句型比较简单,教师完全可以在句型上加入歌谣的旋律,利用歌谣中歌词句型的重复性特点,来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比如,学习I am very happy today.这样的句型时,创编Good-bye.(Good-bye.) I’m so sad to say. Good-bye.(Good-bye.) Have a happy day. Good-bye.(Good-bye.)See you soon. Good-bye.(Good-bye.)I hope to see you too.这样的英语歌谣帮助学生们学习理解记忆。歌谣富有旋律,而且句型重复,意思简单,适合小学生的学习。

三、渗透知识,了解英语文化发展

第6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行政手段强力推进的。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在师范生培养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以大学为主导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无法满足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首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互脱节,致使教师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高校教科研机构做培训项目,教育行政部门管制度、经费,学校管人员。中小学教师在被动状态下参训,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参训教师有较重的教学工作,甚至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心挂两头,无法静心学习,导致培训效能不高。其次,中小学教师已厌倦那种满堂灌的专家讲座,希望能有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摩教学活动等培训内容。中小学教师对由大学教育学者所扮演的“专家”角色,表面上尊敬有加,实际上心里不服。

历经十年课改,中小学教师在理念与行为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优质学校,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研究能力的教师日渐增多。他们不满足于专家居高临下的单向式理论灌输,不满足于学者蜻蜓点水式的课堂评价,而是希望教授们重视鲜活课堂与“实践智慧”的研究,希望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双方的合作共生中解决中小学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兴起大学与中小学结为伙伴合作探索教育发展的热潮。这种共生的院校协作,简称U-S合作,即University-School合作。在我国,课改为大学与中小学开展教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1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北京市教委合作共建,率先在内地尝试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方式。

2009年12月,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永康中学成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双方建立责任共担、权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12月,双方再签深化合作协议。2013年12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永康中学签署开展合作教研协议,标志着U-S合作教研的日臻完善。2014年1月,浙江师范大学开始在杭州、衢州等地复制永康中学的经验,目前已经形成了10余所以开展合作教研为主要形式的附属学校,并组建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盟。

二、U-S合作教研的特点

U-S合作教研是指大学与中小学为改进教师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全体学生学习与发展而合作进行的“团队式”教学研究活动。教育学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通过专业对话、沟通、合作,实现共同分享经验,共促专业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目标明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U-S合作教研最基本的内涵与目标。合作教研一方面在实践中让大学教育学者有机地融入中小学传统的教研活动之中,在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学教育学者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大学教育学者的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与师范生的培养。

(二)关系明确

双方是在平等、互利、自愿等前提下所建立起来的以协议形式表述的合作关系。关系一旦确定,双方均受各自承诺的约束,承担和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协议明确规定大学及具体指导者、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角色分工,使其各尽其职、各就其位。

(三)载体明确

搭建合作平台,以课堂学习研究为主要载体开展教研活动。在课堂学习研究情境中,由中小学教师选定某节课,由大学教育学者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和教师们一起备课,采用同课异构等形式施教,共同观课、集体评课,通过系统反思,达到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U-S合作教研的形式

合作教研的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形式为内容服务,是内容的载体。其主要形式有:

(一)教师发展学校与教师差异化培训模式

面向中小学的教师教育要解决学校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建立教师差异化培训模式。大学在中小学设立教师发展学校,派遣教育学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辅导培训工作。

1.学科教师轮训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在本校讲座培训、课堂诊断,外出观摩、互动学习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并鼓励教师撰写“经验+反思”式的教改论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2.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培养

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养工作。在学校建立青年教师协会,组织年龄在35岁以下、教龄在8年以下的教师参与读书、论坛、备课磨课等活动;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担任师范生的实习指导老师;选派学科骨干参加由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国培、省培项目培训。

3.管理能力培训

对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进行实务培训,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学生健康发展。

(二)课改工作室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永康中学设立由浙江师范大学派遣的教育学者郑逸农教授领衔的“非指示性”课改工作室,以传帮带的形式在各学科推行“先生后师,面向全体,三多三少”等课堂教学理念。

1.开展课堂教学诊断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者、研究生和各学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共同商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以“非指示性”教学理念为指导,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语文与数学的两个课堂教学模式名列金华市教育局公布的50个经典课堂教学模式之中。

(三)学校共同体与区域教育发展模式

以永康中学建设为样板,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在永康中学教育共同体的框架下,与所属五所农村初中一起开展合作教研活动。

1.聚焦课堂,专题研究

在农村学校开展“一日教研”“半日教研”活动。“半日教研”,一般由永康中学教师与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大学教育学者、市教研室教研员、学科教师一起进行评课,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日教研”,在“半日教研”的基础上增加一小时的专家讲座和一小时的互动交流。一次活动,有针对地探讨某个具体的教学问题。

2.示范引领,发展共赢

在永康中学举办开放式的教学研讨周活动,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品牌教师前来讲学、讲课。这样,当地教师在家门口就能听到一流的报告,观摩到一流的示范课;大学的教育学者能在课堂和教师身上汲取素材充实自己的研究;师范生也能在合作教研中获得更多的指导与体验的机会。

四、U-S合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教研将教学研究下移到基层,贴近学校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发展。

(一)改善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合作教研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问题,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三多三少”(归纳法用得多,演绎法用得少;方法引导多,知识堆砌少;学生学得多,教师教得少),落实了学生的“两单”(预习单、评价单),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二)提升了教师的听课、评课能力

合作教研实现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在磋商与互动中提升了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过去,教师虽有课题研究,但层次低、创新少,在与教育学者的互动中,教师们学会了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明显增强,专业底气增强,课题立项的级别与成果档次明显增强。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U-S合作教研中,中小学校长的作用非常重要

校长一方面要授权给大学所派遣的指导教师,让其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并与之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使其了解学校的整个运作与状况,确保其对学校组织发展产生最优影响;另一方面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到共同活动中,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大学的教育学者要与教师做好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的缺失”是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最主要的障碍。由于大学教育学者与中小学教师在现实中的目标、观念系统和社会结构的位置不同,大学教师只是“理论专家”,长时间地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有时所提的建议可操作性不强。他们如果单独地在中小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不免让中小学教师有“越俎代庖”的感觉。所以要通过交流,消除教师的思想偏差,并达成这样的共识:合作教研不是拿中小学做试验的小白鼠,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发展的共同体。

第7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实践性、综合性是高等院校影视艺术课程的显著日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影视属于工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创作到制作包含众多程序、职业、艺术门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将实践环节放在核心位置,优化利用各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方式、手段的总称,是多种教学方式组合下的操作对策,可以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师生间的关键性纽带,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增进师生间的友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整体性、双向性、实践性。

(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不同于教学方法,是指课堂教学中,传递一系列教学数据信息,吸引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准确、客观地理解新的知识点。语言、教学工具是其关键性载体,前者由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组成,后者包含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教育手段和人类文明演绎历程大致相同,由最初的粉笔、黑板、教科书等到现代化的录音、技术投影、录像等,“开放型、超时空”是其显著特征,标志着教学手段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而传统与现代化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属于教育教学服务状态。总的来说,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表现力、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确保影视艺术教学目的顺利实现。

以“影视艺术教育”为例,影视欣赏室、影视欣赏课件都属于有效的教学手段。一是:影视欣赏室。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影视欣赏室具有多样化的功能,电视机、投影仪、电脑等都是其重要组成元素。影视欣赏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理解、掌握影视艺术作品的内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减少这方面的运营成本。二是:影视欣赏课件。就影视欣赏课件而言,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分析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明确影视艺术教学目标,客观分析影视艺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向、教学活动环节等,合理制作课程软件。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网络影视欣赏课件是特别常见的影视欣赏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制作软件,在电脑演示过程中配上一些动画、图像等,便会使所呈现的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刺激学生感官,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教师也不需要过多的板书与讲解某知识点,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比较高。对于网络影视欣赏课件来说,是一种作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借助网络客观呈现的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的影视艺术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强化,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观摩法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课堂讲授法是最基础的方法,属于学校教育中的“大众法”,要以教师为中心,优化利用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师生、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课堂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注重反思与总结,不断完善讲授法。就观摩法而言,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影视制作机构长期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影视艺术章节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影视制作基地观摩,组织他们观看一些纪录片,比如,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逐渐提高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更好地胜任对应工作岗位。

2.实验实践法、拉片法

就实验实践法而言,需要转变师生角色,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辅助者等角色,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方位分析影视艺术章节内容,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一些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素材,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层次性的题目。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拍摄不同类型的DV剧,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影视摄影基地,以小组为单位参观、考察,更好地了解影视摄影基地各方面情况,更好地学习影视艺术课程内容。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查阅关于影视艺术方面的信息资料,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写影视鉴赏文章。在此过程中,可以极大地为提高学生查阅信息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写作等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

就拉片法来说,是指在多次观看影片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分析影片的整体与局部细节,准确理解影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动画课、导演课、摄影课等都可以采用拉片法。教师需要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制作不同类型的影片,而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和影片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拉片。它是学好电影课程的基础性方法,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二)综合教学方法

1.话题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

就话题教学法而言,“话题”才是关键所在,是影视艺术课程的难点、重点。教师在讲解完影视艺术章节内容后,巧设问题情境,并以某话题为中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根据已学的知识谈一谈自己对此的理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看法,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更加全面地理解新的知识点。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港台和大陆影视之间的差异,制作影像的特殊技巧,多引导学生探讨一些新时期影视界的热门话题,更好地了解新时期影视艺术动态发展情况,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就问题式教学法而言,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影视艺术教学内容,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目的,结合题型与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通过不同途径适当点拨学生,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简单、清晰”地讲解相关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掌握理解新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术研究法

就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说,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在自主学习、协作环境下,学习影视艺术知识,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作用下,合理提出“任务”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就学术研究法而言,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影视艺术课外兴趣课题活动,比如,欣赏并写作影视剧,进行DV拍摄,甚至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申报校、院级课题等,逐渐提高他们的影视艺术实践能力。

第8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识字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08-01

识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进一步进行语文知识学习,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倘若学生识字能力差,便无法进行独立阅读,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因此,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但很多教师在教学思路上停留在传统范式化教学,采用灌输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较差。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应积极融入多种教学方法,来构建新型语文识字教学课堂。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职能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是进行其他科目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质量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其他科目教学质量,所以识字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育关键内容[1]。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识字能力,学习文字后才能进行阅读及写作。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记忆、运用文字,能够将具象化的事物在脑中与抽象化的文字联系起来。

2 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识字能力,才能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阅读课文、认识文字。然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基本上停留在老的教学思路当中,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单调反复,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所以学习过程依靠死记硬背,学习压力大,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识字学习痛苦,体验不到乐趣,甚至存在厌学心理,往往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益,造成学生识字能力差,整体语文成绩低下。因此,为转变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构建新型课堂形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很多小学在识字教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诸多方面有待改革创新。因此,在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融入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3.1 兴趣教学法

著名科学家Thomas Alva Edison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后,便会自主进行探索,付出更大的努力学习。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可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丰富课堂内容,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具体。而且多媒体画面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兴趣后,便能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效率将有所提升,识字效率也会更高。因此,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2 游戏教学法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游戏兴趣浓重,所以教师完全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将一些文字游戏引入到课堂中来,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识字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灵活设计一些文字游戏,例如:猜字谜、顺口溜等等。例如“雨”字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指的是什么?另如:“告”字教学,教师可打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是什么字。这种灵活教学方式,能弥补传统教学不足,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

3.3 看图识字教学法

小学生对画面比较敏感,看图识字教学法非常适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入一些绘本,利用绘本帮助学生进行识字学习。绘本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绘画精美,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将识字与实物相对应,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有着很大帮助。而且在看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觉得无聊,积极性更高。但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追求识字量,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使学生识字的过程科学合理,不能为了教认字而识字,让学生学习过后懂得运用,真正理解文字内涵,记忆更牢靠。

4 结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开展写作教学、阅读教学的基础,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便无法进行独立阅读,可见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很多小学在识字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停留在老的教学思路当中,教学有效性差。为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保障识字教学质量,应加强对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楼琦君. 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09:21-25.

第9篇:小学教育实验法范文

一、小学体育教学引导的创新

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会给学生看体育图片示范,或者教师会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他们认为小学生看了这些示范动作,就应该了解如何做好体育动作。然而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可能对这些体育示范动作没有兴趣,或者说这些示范的方法让学生缺少学习的激情。为了让小学生积极地开展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应创新体育引导环节的教学。

比如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打篮球的时候,学生不喜欢练习运球的动作,他们觉得练习运球的动作很枯燥。这名体育教师就引导学生看NBA的运球动作集锦。教师引导学生看胯下运球的动作,转身运球的动作、身球分离的运球动作……学生看这套NBA集锦的时候,觉得篮球明星运球时就像变魔法一样,一转眼就把球运走了,这些动作炫极了。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篮球明星能做出这么帅的动作,是因为他们练习了几十万、几百万次运球的动作,他们已经有了一种球感,这些篮球明星运球就和走路一样自然。学生听到还有这样的运球技术,内心就会感觉非常向往。教师此时就可结合学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引导学生学习匀速运球动作、变速运球动作、换手运球动作等。

学生在体育课中,不愿意接受体育教师的引导,是由于他们感受不到体育运动魅力的缘故,体育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创新体育的引导环节,把体育锻炼和时尚体育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目的的创新

部分体育教师因为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身体达标,所以他们在教学的时候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重复地练习达标项目上,这使学生觉得上体育课既累又无趣,学生觉得每次一上体育课就得绕圈跑步,或者参加立定跳远、掷铅球。这些重复单调的运动项目消磨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教师要意识到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心,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以学生看过电影《叶问》后对武术很感兴趣为例,此时学生想多了解一点武术的知识。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只顾引导学生达标,学生就会以应付式的态度开展体育锻炼。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契机。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最有特色的几门武术:八段锦看起来动作很简单,但是它全面地舒展了人的身体,这是一套老少皆益的武术;太极拳是一套刚柔并济的武术,如果放慢太极拳的动作,人们可用太极拳来锻炼身心,如果加快太极拳的动作,它又具有一定的杀伤力,由于太极拳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它特别适合老年人锻炼;空手道就是一门搏击性很强的武术,空手道竞技的目的是瞬间把人打倒在地;柔道是一种传统的武术项目,它的开展要领是把人制伏而非把人打倒……学生看到这些武术以后,会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资质教授适合他们练习的武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给学生讲述“武德”的精神,让学生理解到学习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好勇斗狠、去欺负他人,而是为了强身健体、主持正义。教师如果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学生将能得到人格的教育。

教师如果能够创新体育教学的目的,就能以新的视角看待体育教学,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锻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受到锻炼,视野变得开宽。

三、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

谈到体育教学目的的创新,部分体育教师提出异议,这些体育教师认为,就算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体育训练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可是学生还是必须完成体育达标,自己如果不开展体育达标的训练,又怎么能够让学生的身体达标?实际上能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用创新体育活动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身体。

比如立定跳远是小学生必须要达标的一个体育项目,如果教师经常让学生练习立定跳远,学生会觉得开展体育锻炼很枯燥,于是教师可以以立定跳远的特点为核心设计体育游戏。有一名教师曾经设计过《捉人》的游戏。这个游戏以5名学生为一组,两组学生一起开展游戏。一组学生扮“匪”,另一组学生扮“警”。游戏的场地为长度一千米的操场。游戏初开始时,匪跳两步,警比匪少跳一步。警如果伸手能够触摸到匪,即意味着匪被捉到了,被捉到的匪出局。接下来,警和匪跳同样的步数。匪的目的是用跳的方法和警拉开距离,一直跳到一千米处的老巢;警的目的是要用跳的方法拉近和匪的距离,在一千米内抓到匪。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可计算警队抓到了多少匪。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成绩最好的警与匪跳跃的动作特征,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立定跳远的要点,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将能找到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教师把体育游戏和体育达标融合在一起,既能让学生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又能完成体育达标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