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管理三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控制三要素做了简单介绍。并就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要素;建议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素
1.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这二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完整体系。既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有效地保证工程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
工种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①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基础垫层、条基、柱基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基底表层处理不好,条基支模断面尺寸不够,构造柱位移等情况。框架结构建筑在主体施工时,混凝土梁、板、柱易出现支模歪斜。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和振捣密实,避免漏振和蜂窝麻面的出现;②装修及半成品安装阶段,在此阶段中,楼地面、墙柱面及天棚装修以及踏步粉抹室内外涂刷工程中,易出现施工人员懈怠而发生成品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情况;③设备安装阶段严格设备质量关“三无”产品坚决不允许进人施工现场是保证设备安装质量的首要工作,其次无论水、暖、电、卫等各工种都必须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按规范操作。
2.进度管理
施工企业都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出一份较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必须有设计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以作为施工进度的具体指导原则。但是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①企业内部不同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相互抄袭,严重考虑本工程特殊性程度不够,不能因地制宜的独立编制进度计划。②进度计划考虑不可预见情况出现的程度低。③进度计划中很少考虑到协调配合的时候,项目分包施工矛盾,以及等候阶段性检查验收的时间,往往达成进度计划同施工实际进度不能同步无法执行。
3.投资控制
每项建筑工程都需大量的资金,其中相当多的项目都是由政府出资或银行贷款的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则多数来自住户的集资。筹资这些资金的依据是业主所编制的资金预算,在施工中必须做好投资额的控制工作,而投资控制工作,主要应从设计及概算,工程变更和决算审核这三个方面入手
总之,在施工中,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我们应该从上面的三要素进行控制。
二、对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管理的重点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建筑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建筑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建筑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推行建筑管理责任制
实施工程建筑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建筑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建筑管理责任制和建筑成本核算制始终是建筑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建筑管理的效果与成败。建筑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建筑的协调有序实施。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建筑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建筑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一套建筑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明确建筑管理责任人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建筑管理行为,制定建筑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了建筑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3.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建筑管理的发展与应用在于它的方法。第一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建筑管理监督机制。
4.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成本管理是建筑管理的核心,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建筑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
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工质量好的单价和个人。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行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建筑进行严格的复核。
5.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因此,强化文明施工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何伟浩.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四要素[J]. 建材与装饰2008.4
[2]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对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本文就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出如下思考。
一、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费用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而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其本质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一次性”。因此,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从开工到竣工结束的一次性管理过程。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之基,效益之本。
抓好项目管理势在必行。只有明确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项目管理的其他方面才能发展。因此,项目
管理如何实现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当前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
二、项目管理模式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在借鉴别的企业好的管理办法的同时,要结合本企业的文化加以消化吸收,而不能照抄照搬。我们以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总体目标来制定项目管理办法,不管三级管理也好,二级管理也好,都是在总的目标前提下的一种管理形式。如果人的观念、人的行为、人的责任不转变,再合理的管理流程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再者,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环境、资源相对应,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
三、如何抓好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为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和完善以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以期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因此,项目管理的重点是:
(1)项目经理的责任制,也就是要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所完成任务的奖罚。
(2)组织好项目的资源配置,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手段。
(3)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
(4)要把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强化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
(5)要把二次经营作为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
(6)要把项目的分配、考核、过程评价和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7)要把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作为防范项目经济风险的主要手段。
项目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目标管理”上。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各种指标和评价应该用数字说话,定量考核比定性考核要更加有说服力。如果责任到位了,每个人都会明确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责任和位置;奖罚到位了,每个人都会知道自己在项目管理中的利害关系,他的思想观念就不能不改,其行为不能不转变,否则就要被淘汰。
项目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其重点就是各项目标确定后据此进行各种资源的配置以实现目标。而许多项目部不是以合同和业主的目标去配备资源,而是以自己的资源去安排施工,最终的结果就是工期滞后,成本加大。项目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实现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奖罚、监管体系的到位和有效。
四、成本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对项目部的定义、定位应该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企业法人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的前提下的一次性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经理授权的管理范围、项目规划、项目组织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等诸多内容。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
因此,作为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应采取“事前测算决策,事中预算控制,事后分析结算”的管理方式,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要贯穿从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其具体做法是:项目中标后,公司同项目部采取联合施工调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研究比较,在总的工期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对项目制定成本计划。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测定生产费用;(2)合同测定责任成本;(3)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4)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规划和措施;(5)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根据评估结果将成本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期(3个月)对项目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
同样,应要求在每一个单独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劳力组织、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进行预估。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对项目部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分析,先列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这样在可变费用不能降低的条件下,减少不变费用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费用编制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二,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第四,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预测和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所以说项目“靠管理求效益”,应重点从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方案、不变成本和二次开发中求得最大效益。
同时,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要杜绝浪费;二要杜绝返工;三要管好材料;四要抓好包外;五要抓好设备有效利用;六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七要降低管理成本;八要抓好周转材料的利用。
五、创新原则
(一)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地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短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将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劳动工具,采用的是技术含量高、产量大的新设备、器具,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促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结合,充分发挥并适应其发展。
(二)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三)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需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经理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经理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转贴于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L372+.2文献标识码:A
1 为何要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
1.1 符合现代化企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招标承包制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被推向了市场,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营意识、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逐步形成。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项目的施工能否顺利、全面地进行,关键是解决好企业与项目之间的关系,若企业与项目间存在着关系不明、责任模糊、约束不严、激励不足等问题,势必会对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让高水平的施工管理满足现代化企业建设提出的要求。
1.2 符合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实际需求
创新带动进步,这一真理已经经过了无数历史事实的反复证明,改革开放之后,创新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实现改革、发展、创新的有机结合就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所必须要面对和承担的艰巨任务。在项目施工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将对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作为中心点和落脚点,将优化企业与项目的关系作为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足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实际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符合先进管理理论的指导方向
科学的管理理论认为,应该将相应的原理、工具和方法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此形成辅助管理决策的数学与统计模型,从而减少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所投入资源的积极作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创新要求相关人员要及时将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使其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在提升施工质量的同时,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 符合市场发展的整体趋势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过程充斥着恶意压价等不正当竞争问题,除国有企业和私企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外,地方保护主义也盛行一时,这些行业内部和地区之间的人为壁垒极大地阻碍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虽然建筑施工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但国内市场的不健全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市场的完善与成熟也是一个无法阻挡的潮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不断地创新来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2 管理工作创新所应遵循的原则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对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需求,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实现劳动对象、工具以及劳动者(即生产力的三要素)的有效结合,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对象的争取需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若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就无法获得劳动对象,进而无法整合生产力的三要素,导致潜在的生产力无法得到转化和发挥,企业最终被市场淘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占据着核心位置,是劳动对象获取、劳动工具使用的主体,所以在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这一观念,并将其作为各项工作开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最大程度发挥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3 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分析
3.1 观念创新与体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能否得到不断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是否能够持续地投入必需经费,能否培养、招收并凝聚创新人才,以及能否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企业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创新放在企业管理的战略高度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不一定是某种固定的形式,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加以改良和完善,使其始终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创新模式也要满足企业在项目施工管理方面的内在需求,实现机构与体制创新的同步进行。虽然合同履约期决定着项目的生命周期,但是企业不应将项目部简单地视为派出机构,而是要将其看作是分公司,并形成企业化的管理制度,这里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制和法人财产制两个方面。
3.2 组织创新与机构创新
建筑项目施工的规模一般较大,单项工程和分项工程众多,合同管理与施工管理任务繁琐,因此在对主体进行精简的同时,建筑企业还必须缩减管理层次,简化生产关系,实现由过去的金字塔式管理向扁平式管理方向的转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诸多管理要素在共同发挥作用,而不同的项目施工则有着各自的管理重点,但无论是什么项目,成本核算制与管理责任制始终都是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合同的正式签订,项目经理开始确认并最终随着合同的终止而撤销。虽然项目部是施工企业的代表,但它自身并不算是企业,也无法承担企业的责任,因此在很多时候,项目部所考虑的都是局部利益和自身利益,没有将管理运作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到一起,非常容易留下隐患。另外,项目经理经常握有项目的决策权和指挥权,企业与其虽然有责任约定,但是却经常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约。由此可见,建筑施工企业应对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主体延伸和空间延伸,从市场调查、参与投标、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获得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全程出发,建立并进一步健全项目部的机构组织,将其视为企业的分公司加以设立和定位。
3.3 施工技术创新
所谓施工技术创新,就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积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同时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进而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使企业能够通过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占领市场,最终实现自身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技术创新首先应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企业的产品,再根据产品的技术需求确定工艺,最后根据工艺的技术需求选择技术引进、合作开发或自主研发的形式。只有掌握先进技术,才能通过这些技术占领市场,随后围绕技术的实际需求开展制度创新与体制创新,为施工的高水平进行提供管理保障。
4 结语
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且相对复杂,想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分析企业自身的特点,在做到扬长避短的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提升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可以说,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管理工作与施工技术兼顾的复合型命题,在强调管理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管理的艺术性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为企业赢得市场,为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J].江西建材,2012(1):270-271.
[2] 王仁友.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9):97-98.
关键词:合约管理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合约管理是成本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载体,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实施都是围绕合同总体目标来运行的,是融合了财务、招标、工程、法律等多个部门对生产过程综合管理的体现。是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显现效果的项目核心经营管理工作之一。因此,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是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实现的。
合约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项目工程建设的工作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两个环节:一是签订合同环节,二是执行合同环节。这两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继续,缺一不可。项目的一线工程管理人员对现场的质量、进度等管理还是很强有力的,但忽略了合同的管理。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对合同条款不够熟悉,这就要求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培训让全体一线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得到提高。
1建设单位工程合约管理的现实意义
1.1加强合约管理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发挥要靠契约和法律。施工合同作为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中,其中合约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其对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作用不言而喻。
1.2加强合约管理是规范建设各方行为的需要
目前,从建筑市场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来看,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发包双方合约自律行为较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约的管理,对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十分必要。
2我国建设单位合约部的管理目标
2.1提高全员的合约管理意识
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必须对整个项目、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项目的所有工程活动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合同意识,则工程项目整体目标不明;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难以有高效率,并使效益丧失殆尽。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则不可能有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当然就不可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
合约部将通过台帐、会议、培训、检查等手段提高生产管理人员的合约意识、法律意识。促使生产过程中的各部门、各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保证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使生产过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2.2强化合同交底工作
在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只是注重“图纸交底”工作,忽略“合同交底”工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合同交底更为重要,只有“按合同施工”才能在执行合同时不出偏差。项目在开工前必须首先进作合同交底,分解合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在总承包合同签订后,具体的执行者是项目部人员。项目部从项目经理、项目班子成员、项目中层到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合同各条款,对合同进行分析、分解。项目总、生产主管经理要向项目各成员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风险作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及要求、管理程序,了解作为业主的合同责任、工作范围、工作半径以及法律责任。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扯皮、争议等不利于顺利生产的现象。
2.3最大限度的实现合同范本化
采用范本合同是为了对参投单位体现公开、公平的原则。是为了避免在招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使招标投标活动具有透明度,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不歧视任何一方。采用范本合同也是为了让甲方管理人员尽早熟悉管理体系,使各项目的现场管理动作都是标准动作,是集团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2.4规范及完善现有的现场沟通机制
业主和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分包商之间的沟通都应该以书面形式进行,或以书面形式为最终依据。这既是合同的要求,也是经济法律的要求,更是工程管理的需要。这些内容包括:定期的工程实施报告,如每月的工作量报表;在工程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及其处理的书面文件,如工程环境的突然变化、不可预测的地质条件以及其他情况等等,这些都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及总承包方的签署和认可。对在工程中合同双方的任何协商、意见、请示、指示都应落实在纸上。使工程活动有依有据。
2.5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资料的归档
工程的原始资料都是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业主、施工单位提供的。对各种合同资料和相关的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是非常繁复的,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纸质资料的保存并不容易,查找起来也费时费力。所以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把除需保存原件外的绝大部分资料变成电子文件,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料存档系统及查询系统,来减少资料的流失及减轻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为日后工程的索赔与反索赔奠定坚实的基础。
2.6合同的统筹化管理
为了将“集团决策,地区、项目执行的管理思路”进行落地。就要把涉及到决策的环节统筹到集团统一管理。统筹合同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只有通过固化范本、制订标准化的流程、明确各层级的权限等统筹手段,才能将各项目合同管理的步调统一,对整个集团的统一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只有将合同管理进行统筹,才能把一线的生产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招标事务上解放出来,去从事质量管理、跟踪落实生产计划等保证项目生产的一线管理。
3建设单位合约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体现
3.1 工程管理合约决定着工程项目的目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约其实也就是项目管理目的在工程管理中的目标和依据。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一般都必须明确提出要求施工达到的质量等级;工程进度的目标是在何时完工等;工程中标价多少万元,因而工程合同管理控制着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目标。
3.2 合约规定是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合约一经签订,只要有效,双方的经济关系就限制在合约范围内。由于双方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所以合约双方都只能利用合约, 保护各自利益,限制和制约对方。合约不但决定双方在工程过程中的经济地位,而且合约地位受法律保护,在当事人之间,合约是至高无上的,如果不履行合约或违反合约规定,就必将受到经济甚至法律的制裁。
3.3 合约是解决双方争执的依据。在工程施工中争执经常发生。合约对争执的解决有两个重要的作用:①争执的判定以合约作为法律依据。即以合约条文判定争执的性质,谁对争执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等。②争执的解决方案和程序由合同规定。
关键词:220kV项目管理重点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项目,对于这种项目的建设,国家是非常重视的,从投资目标确定到工程的进度管理,从质量控制到成本优化的均衡发展,都是现代变电站项目的管理技术内容之一,对于相关项目的建设国内外专家已经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量增多,建设规模扩大,随着建设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建设方与施工方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使该项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资源分配,
做到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按照质量要求,确保如期完成项目的建设,使变电站建设项目尽快实现投资的好处。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管理的主要途径,有专注于项目管理技术的,有专注于该项目的临时组织的,还有重视合同的演变的,应该指出的是,项目管理控制点的主要焦点还是集中于项目参与各方利益的关系。通过矩阵式组织结构,以公司的创新作为基于项目的研究重点,从一个单一的项目拓展到多个项目组织网络的联系、业务环境的联系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变电站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行业在我国属于公用事业,是直接归属国家统一管理的清洁能源行业,也是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基础产业。正是因为电力行业具有的重要性,变电站作为电力行业输送电的基层单位,对安全可靠运行有着特殊的要求,变电站建设项目管理的重点和控制相比于其他项目的三要素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变电站的建设具有工期紧、任务重、安全性能标准高等特点,在建设中工期提前一天,就能使变电站早一天对用户进行安全供电。在变电站的工程建设中,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高水平的工程质量也是实现变电站项目安全的可靠保障。在工程建设三要素中,变电站的进度控制是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根本,而投资控制则是项目实现的基础保障。在变电站的建设中,往往项目投资额都比较大,涉及到的技术也比较复杂,建设周期长,只有通过对变电站项目的建设分析,才能做好变电站的项目管理,才能解决实际建设中的很多主观和客观的问题。
二、变电站工程建设的重点
按照工程建设的步骤,变电站项目建设的重点大致可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组织策划阶段,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合同管理阶段,项目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阶段等。
1、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行性研究规定了项目的主要内容、投资标准,并对所要建设的项目的技术性、经济性、合理性进行论证,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对项目的投资在理论上进行决策,并根据出具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项目的投资是否进行。可行性报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该项目是好还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它是整个项目的灵魂。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要做到细致、准确、详细,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和结构。由于项目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整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个项目团队进行充分的合作,集思广益,充分论证,最终编制出来。
2、项目组织策划阶段
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的组织策划。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认真制定项目的计划,在计划中要项目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的作流程。因为项目的总体规划,很难反映出具体的工作细节,所以制定项目计划要先有一个大的提纲,在里面一般不包含所有内容的详细信息,但要有详细的计划步骤。在明确制定计划之后,要按照计划的内容进行施工程序的细致化。在计划中,要有施工的具体步骤以及人员的细致分工,体现出项目团队的组织结构,要做好把劳动分工,职责分配。
3、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合同管理阶段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质量检查,对施工前的原料质量,施工中的工程质量,施工后的维修质量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不合格原料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的施工方式要进行及时纠正,不合格的施工位置要重新建设或者进行及时的维修处理;对各种施工质量文件做好存档,以备最终工程验收时作为依据进行使用。
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要有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中的安全进行约束管理;其次建设单位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一旦出现事故,按照责任状的具体要求处理;第三是在现场的安全检查中,发现有不按规程操作的行为,坚决给予制止,如相关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屡次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有权取消该施工单位施工资格;第四是做好所有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项目合同必须具有一致性,内容必须包括施工的具体要求以及结算的具体方式,通过合同约束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行为。项目合同是反映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方式。为切实维护招投标制,为了确保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确保招标过程的质量,应认真落实招投标的方式,对项目的招投标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选取一家具有资质、出价合理、企业信誉好的单位进行施工建设。
4、项目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阶段
做好项目的成本控制就要做好项目的造价,对原料的价格、劳动力的市场情况等进行充分的掌握,认真制定材料的采购计划,做到科学、合理、准确,把握好各种费用的支出情况,对项目资金做到合理支配,合理使用。
必须严格执行工程计划,做好项目的进度控制。只有认真的履行项目的施工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的进度正常进行。只有按照项目计划预定的时间、预定的进度、预定的程序,才能避免出现耽误项目进度的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必须重新制定施工计划。
三、变电站工程建设的关键控制点
变电站工程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程,在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工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两个点进行管理,一是质量成本,二是工期成本。
1、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采用科学、先进、合理、实用的技术措施,正确处理好质量成本管理中几个方面的关系,以确保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在施工质量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成本,以防止出现过度的质量控制,造成工程全面被动的局面。变电站工程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确保了安全,才能有效促进施工质量,良好的施工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
2、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
变电站项目的时效性非常强,通常建设工程都要求在一年之内完成,而如何有效的去协调工期成本和项目成本之间的关系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是将工期压缩到越短就能做到工期成本的最小化,而应该是在满足降低成本的要求下,选择做好的时间,做到最低的成本控制。
总之,在220V变电站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问题,利用科学规划进行项目的合理设计,通过全面的项目管理,实现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廖有现.浅析22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重点与控制点[J]科技风,2009,21()
[2]田庚.浅谈220kv变电站电力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财务管理 控制
1、财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管理
开发商应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品德素质,增强技术素质的提高,运用“优胜劣汰”原理强化管理。开发商与购房者关系危机的风险控制同样是管理的问题。首先开发商应真正树立“顾客是上帝,信誉是生命”诚信经营的思想。建立IOS9000系列体系,严格按照IOS9000系列的指导思想进行规范经营。开发商控制与购房者关系风险重点应注意“购房协议书”“认购协议书”等条款的措词上。对协议条款应仔细斟酌,应避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协议条款出现。要慎重处理如收取商品房预订(定)金、保证金等极易引起纠纷的活动。要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公关人员、销售人员的素质培养特别是要彻底改变销售人员只会售房,不会看图、不会解释顾客提出的疑问。销售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恰当地解释和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是楼宇成功销售制胜的法宝,也是开发商规避公共风险最佳途径。
开发商与公共媒体关系危机的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开发商要善于和媒体交朋友,要真诚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开发商要懂得运用公共媒体这个平台,充分进行社会沟通、展示企业的风彩。开发商运用这个平台一方面展示了自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认可,同时也为企业锁定自己的目标顾客,寻找到发展商机,为准确市场定位奠定了基础。许多成功的开发商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为此,开发商应十分重视与公共媒体的关系。有条件的开发商可以定期与媒体举办一些公众研讨活动,研讨内容可以涉及如:房地产发展趋势、建立绿色环保社区、住宅产业革命、住宅需求与发展等社会公众关心的主题,还可以与媒体举办专题的征文比赛、房地产知识竞赛等。开发商与公共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开发商规避与公共媒体关系风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开发商展示自我宣传企业形象最好选择,这种企业形象宣传效果是任何广告宣传无法比拟的。
2、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风险控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要规避投资成本管理的风险开发商首先应明确投资成本的构成,要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特别是要制订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对各成本细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投资成本的确定来源于项目可研报告中“投资总成本表”。单项投资成本是限额成本,是指导各单项资金流出的极限标竿。在预测各单项资金流出将突破极限标竿时企业应及时进行分析评估,
建安工程成本控制与对策:建安工程成本是许多开发商在实际操作中最难以有效控制的科目。建安成本之所以难控制根本原因有两点:其一开发商未真正建立起成本管理体系,相应成本管理制度不建全。其二实施成本管理阻力巨大,强大的阻力来自于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质量、工期、成本三要素中质量和工期目标是为大家所认可的,唯独成本目标在执行中有抗,性究其原因是未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旧国企吃“大锅饭”思想依然严重,本位思想严重或有私心作祟,总认为实行成本管理限制了其管理权限,“无权”或“权少”了,说话不算数无威信。于是就以工作效率底、影响工程进度为由绕开或变相绕开甚至不执行成本管理制度,岂不知这样后果的代价是巨大的,“管理出效益”成为空谈。成本管理提倡全员管理,提倡团队精神,提倡严格按照成本管理制度规范化的活动。为此,工程成本管理应引起开发商的高度重视。提倡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工程项目建立起“限额设计、倒逼成本”的指导思想。对频繁变更工程应重视“价值工程”的应用,应重视与建筑承包商的谈判技巧,对建筑承包商“低中标、勤签证、高结算”技巧应有充分对策准备。这其中包括“施工合同”条款的研究和预防产生纠纷的措词。合同管理是许多开发商进行风险管理的“真空”地带。开发商要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要改变合同一人洽谈、一人签约的危险现象,技术经济人员、法律顾问应在合同洽谈初期介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非工程成本中的销售费用控制,开发商应重点对广告成本费用和售楼部装饰费用进行监控。售楼部装饰内部招标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广告费用使用的管理,就目前社会情况广告界存在着巨大“黑洞”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开发商同样应着眼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将销售费用控制纳入成本管理体制中,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才是决定管理成败于否的关键所在。
非工程成本中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控制重点目标应是财务融资计划的管理,合理的融资计划应根据项目施工进度进行安排。为此,开发商应高度重视投资资金需求计划的安排,正确编制项目现金流量表决定了融资计划是否合理,同时亦体现出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性。成本管理成败主要是人的因素,只要开发商牢固树立成本管理思想,义无反顾推行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在投资管理中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3、结论建议
通过对上述风险控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并且风险的来源大多数是人为的原因。为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重视风险控制的同时应注重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系;建立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发展预测、预警机制;建立良好的协调和制约监督机制同时提高企业营销策划、规划设计、技术创新、工程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工程;监理现状;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大跨越发展,国家为改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入,特别是利用政府拨款,地方自筹资金和外资引入等多种融资渠道,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相应的,公路工程监理制应运而生,并已普遍得到了社会认可。我国公路建设自1985年开始试行工程监理制度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对监理工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对工程监理越来越认可,同时对监理人员的条件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就我国目前公路工程的监理现状进行分析。
一、我国现行公路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在如今的工程领域中,从事监理行业的人员应当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能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1、施工阶段
①建立监理检测体系
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报送的施工测量放线结果进行复验和确认。审核承包商,进入工地拟用于本工程的原材料、成套设备的品质以及工艺试验,和标准试验,见证取样。审查承包商用于本工程的机械装备的性能与数量,实施工程的施工方案。检查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混合料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的配合比要求。要求承包商按照合同条件、国家有关的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及监理程序进行施工;通过旁站、巡视、检测、试验和对每道工序完工后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整体验收,合格后才能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等手段。
②审核
审核承包商申报的年、季、月施工计划是否适应工程项目和实际情况,是否满足业主提出的施工进度要求,监督工程进度,定期检查承包商的工程进度计划,审查承包商的月、季报所报工程量完成情况,对工程进度偏离总体施工计划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并向业主汇报。
③召开例会
监理部每月主持召开监理例会、进度检查会,分别就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分析评述;并根据承包商提出了的施工活动计划,安排监理人员进行监督、工序检查、抽样试验、测量验收、计量测算、缺陷处理等施工监理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按时上报真实可靠的监控量测资料,并随时进行检查。处理索赔和合理争议的调解。根据合同规定处理违约事件。
④检查监督
对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进行检查督促,对发现的施工安全隐患、施工扰民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彻底整改。及明向施工单位发出有关工程施工的监理通知,并要求施工单位回复对监理通知内容要求事项的落实情况。督促承包商按业主要求整理合同文件、技术资料、档案材料,及时做好竣工文件。资料整理归档,最后移交业主。编制监理工作月报、季报和年报,建立单位工程项目监理日志,按标准要求检查落实。
2、竣工责任期阶段
监理机构应要求承包人完成在移交证书中指明的当时尚未完毕的工程、完成在移交证书中指明的已完工程中存在的某些缺陷的修补、进行修补或重建因承包人原因出现的工程缺陷、应继续完成不合格需重建、修补缺陷的工程,直到监理工程师和业主验收合格。定期检查承包商剩余工程计划的实施,并视工程具体情况,建议承包商对剩余工程计划进行调整。 二、目前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1、监理企业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许多公路监理机构人员建设不够健全,人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监理人员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监理和独立第三方,专业性不强。工程监理企业大多是建设管理部门成立的国有企业,导致管理产权不明晰,方式不科学,实行变向保护存在不正当竞争方式,严重制约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2、监理人员素质较低
各个监理企业管理体制不同,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客观上导致了公路工程监理队伍的能力差异。同时,由于监理企业薪资普遍较低,管理成本过大,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难以留住,进入监理队伍,这使得监理人员素质较低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理的社会评价。�
3、政策和制度尚需完善
监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和制度加以约束和指导,我国已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国情的监理制度,但在监理费用、人才培养、人员流动、市场规范等方面应继续加以改进和完善。
4、监理收费标准过低
监理收费标准过低使我国部分公路工程监理公司的发展陷入资金困难。此外,监理工程师的薪资普遍偏低,使得我国的公路监理事业难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一现象必然导致工程监理人员的数量不足,素质低下,从而影响到工程监理的质量。
三、有效协调公路工程监理三要素
质量、进度、费用为工程监理的三要素,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整体。质量是监理的核心,进度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费用为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1、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首先作为监理工作的执行者,监理工程师应熟练掌握公路工程技术的各种规范以及合同文件,融会贯通,对工程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和管理。根据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特别是路基土石方、桥涵构造物、路面各结构层等关键要害部位。对每道工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是对原材料和施工过程的控制。根据质量控制的依据和要求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在监理过程中,对每道工序都要细致检查和全方位旁站,及时发现施工中的缺陷,并迅速排除掉,对独立的公路工程或构造物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检测和检查,避免工程隐患的出现。
2、工程进度的监控
根据合同严格控制施工工期。控制施工工期办法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可行的施工计划来完成的,同时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身能力、现场施工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监理在控制进度计划时应考虑到承包商的机械设备在位情况以及技术准备等情况,分析客观情况,真正有效地控制好施工工期。利用高科技,采用网络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网络计划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能科学系统的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随时检查工程进度进展情况,掌握关键线路改变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优化、指导施工计划。
3、关于工程费用的监理
公路工程费用的管理与工程质量和进度相辅相成,是工程监理的基本手段和环节。费用的控制是通过计量支付来实现的,合理的计量支付有助于公路工程的监理。在进行合理计量支付时,必须防止超前支付和滞后支付的发生,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为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就特别重要。公路工程监理机制在我国全面推行以来,有效的提高了投资效益并保证了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为我国公路工程监理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监理机构应积极应对形势,改进监理手段,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际工程;合同;索赔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工程是我国在俄罗斯的第一个管道建设工程项目,中石油管道局承建3个标段的施工任务。工程项目中的部分工程如伐木、爆破、无损检测分包给当地俄罗斯公司,同时还同一家公司签订合同由他们办理清关和当地各种施工许可。因此关系错综复杂,由此带来多种多样的施工索赔。
1国际工程项目索赔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整个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索赔,下面针对俄罗斯管道建设项目汇总导致索赔的主要原因和索赔的特点进行分析。
1)合同违约。
项目施工合同是经承发包双方依法签订,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业主未按规定为承包商施工提供条件,未按规定时限向承包商支付工程款,未按规定时间提供施工图纸等情况给承包商造成了损失的情况下,承包商有向业主进行索赔的权利。 在我们这个项目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条目的索赔项目属于此范畴:
.根据合同堆货场钢管装车一项工作应由sc公司完成,但事实上是由cpp完成,因此我们提出1737万卢布索赔(包括钢管清雪及堆货场扫雪),我们将费用分解提交给对方,sc公司审核后同意支付。
.根据合同条款,承包商只负责由指定堆管场到施工沿线的钢管运输距离,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了900万卢布的超运距费用。
2)工程量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增减新的工作、改换材料、暂停或加速施工等变更引起新的施工费用,或需要延长工期等,所有这些情况,承包商都可提出索赔要求。在俄罗斯管道建设项目中由于水源的限制,在进行水压试验、智能测径和排水的时候,将临近段落由俄罗斯“东方公司”负责施工的30公里管线纳入我们的系统一同完成,这部分属于增加的合同外工作量。
3)设计错误和设计变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文件设计专业多,数量大,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变化,或者是设计错误。而我们的投标报价是以原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为基础计算的,在合同签订之后发生的任何施工图纸中改变,包括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的改变或者时施工材料的替换,都将导致额外的费用发生。在俄罗斯管道建设项目中设计河流穿越原来设计是使用60×60×100聚酰胺塑料板条,外边再安装环形铸铁压重块。实际安装过程中发现,管道外捆绑了该尺寸的聚酰胺塑料板条后,由于管道外直径大于铸铁压重块内径导致无法施工,因此设计后来将板条尺寸改成30×60×100。由于我们早已经采购了全部的聚酰胺板条,最后这部分材料全款转给了总包接收。
4)施工条件变化
土建工程施工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比如在管沟开挖时发现设计标明土方的地段实际为石方段,需要采用爆破或凿岩机来完成管沟开挖,这是由于业主和设计咨询单位在设计阶段对施工地点的勘探工作深度不够,没有正确反映真实的地质状况和施工条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经验的承包商也无法事前预料的。而施工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加大设备和人力投入导致施工索赔。
5)额外工程
额外工程是指承包商的设备或者人员用于合同外新增工程量,超出了合同文件指定的工程范围,需要双方重新定价计量部分的工程。这在国际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一个项目通常由多方承包商完成,在有些特殊时候共享设备和人力资源大家共同受益。在此项目中,另外一个承包商就租用我们的空压机和操作人员,另外还有运输车辆等设备,这些都需要对方重新报价,并签订协议。
6)其他原因
其他引起索赔的原因还有非承包商原因造成的停工,或业主要求工期延长或缩短、甲供料存在缺陷、意外风险及不可预见因素等。
2俄罗斯项目主要施工索赔条目
我们通过列表来说明俄罗斯管道建设项目中我们提出的主要索赔条目,这里我们讨论的都是费用索赔,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的索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合同文件引起的索赔,另一方面是工程施工索赔。
3俄罗斯管道建设项目中采用的施工索赔的策略
1)积极主动、超前思维
首先,在工程项目前期,即应该树立起索赔意识。在投标前对合同文件条款充分研究,俄罗斯项目前期的时候项目部就像主合同和与公司的合同文本发各个部门学习研究,为以后的索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全盘规划、统筹把握
索赔工作的安排要有一个总的时间安排。每个工程项目可能有很多具体的索赔事项,它们发生的时间有先有后,但应随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合理安排索赔事件发现、申报、论证、讨论及解决的时间。抓住紧要的方面来解决,避免合理的索赔被无限期地拖下去,对于某些索赔条目可以做适当让步,但目的是为了在其他方面争取更大的利益。
3)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一个管道建设项目上发生的索赔项肯定不止一个,这时就需要我们对已经掌握的所有索赔项按照其费用总额和预计的索赔成功率分别排序分析,确定主要项目,重点对待,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时刻注意关键线路的发展,确保最后胜利。
4)实事求是、不卑不亢
在提出索赔要求时,不能一味地默认和服从一些不合理要求,要采用巧妙的方法,充分利用合同条款,用事实说话,有理有据,保护好自己的利益。谈判时要保持冷静,以理服人,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谈判留有余地;谈判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有明确的目标;善于采纳对方意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做出适当的让步,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等。
5)自我约束,防止对方索赔
我们在向合同中各方进行索赔工作的同时,还要对自己的合同履行行为进行约束,防止对方对我们进行索赔。也就是说严格按照合同普性自己的职责,使对方找不到索赔的理由和依据。俄罗斯项目中还出现俄方分包商伪造中方人员签字要求我们支付16万方4000多万卢布的细图拉运费用,经过我们核实实际发生的只有4万方,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
4解决索赔问题的具体方法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索赔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具体特点决定了索赔问题的复杂性,在整个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索赔问题。而如何根据工程索赔的具体特点,找出一些进行成功索赔的具体方法,对于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们为了成功地进行项目索赔在俄罗斯项目中所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法,总结起来最主要的就三点,合同、意识和证据。
1)合同:熟练掌握合同文件、一切以合同为依据
认真学习合同文件、国际工程施工条款以及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文本,做到心中有数,一旦索赔问题发生,就可以找到合理的依据来进行索赔,从而使索赔获得成功。
2)意识: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
在做好合同管理和日常文件、记录等资料管理的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和索赔工作人员还要认真学习合同技术规范、往来信件等资料,找出可供索赔的机会和充分的索赔依据,从而使索赔获得成功。
3)证据:注意资料的积累,完善有序的文档管理
由于工程与建设环境的复杂性,索赔的原因也极为复杂,但不论是何种原因形成的索赔事件,如果要想使之最终实现,索赔的依据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决定索赔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索赔证据的积累正是与平日的文档管理分不开的,完善有序的文档管理是实现成功索赔的关键。除合同外,承包商进行索赔的主要依据包括:补充协议、会议纪要、来往信件、材料采购凭据、现场施工记录、影像资料和气象资料等。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俄罗斯并不遵循fdic条款 53.1条的规定“如果承包商决定根据合同某一个条款要求业主支付额外费用(即向业主提出索赔),承包商应在这个事件最初发生之日起的 28天内,通知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将提出索赔要求,并将该通知抄送业主。”因此,在此项目部中只要及时做好书面记录,并收集好相关证据,什么时候进行索赔都可以。如果是其他国家施工项目,就一定要注意及时主张,声明将保留根据合同条款进行索赔的合法权利。
关键词:物流投标风险 分析决策树 分析法 加权平均法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42-03
前言
当前,我国关于物流投标决策风险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很多企业存在着缺乏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决策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物流投标决策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以及缺少资金、风险管理技术等问题。同时,一些企业还存在着缺乏物流投标决策风险策略,没有积极的投标风险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地防范重大物流项目投标风险。因而难以控制风险和把握事后的转危为机的最佳时机。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研究了物流项目投标风险的相关内容,对物流投标风险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并依据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对物流投标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做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有效地防范风险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本文之所以研究物流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因。
一、本文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物流投标决策的理论概述
1.物流项目运作的模式(见图1)。物流项目运作的模式有中介咨询公司发起、客户发起、物流供应商发这三种。
2.图2是公开招标下的物流项目投标工作的一般程序与内容。
(二)风险三要素
风险是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要素的结合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
(三)风险的分类
风险的分类方法比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和范畴采取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区分。主要有以下几种(见图4)。
二、物流项目投标决策风险分析
(一)物流项目投标决策风险的阶段划分
1.投标决策的前期阶段。前期阶段必须对是否投标做出论证,并且需要在购买投标人资格相关资料之前完成。进行投标决策的依据主要是招标公告抑或是对招标单位的具体信息掌握的程度以及所开展的调研情况。
2.投标决策的后期阶段,一但决定参加投标,就要“箭在弦上”,全力以赴进入投标决策的后期阶段,从申请资格预审――投标报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举一反三,进行细化,研究各种相关问题,特别是对所要采取的策略、方案、技巧等问题,要做到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二)物流项目决策的主客观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指技术方面的实力及企业经济方面的实力和物流企业信誉和管理方面的实力。客观因素主要是指物流项目的风险分析和物流供应商要和项目纲领一致以及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三)物流项目投标决策的分析方法
投标决策方法很多限于篇幅本论文仅对加权评分法和决策树法予以简要介绍。
1.加权评分法。案例分析:某物流招标项目评价因素、加权数、专家打分等如表所示,假设物流供应商根据经验统计确定可投标的最低总分为650分,由于各项因素加权总分为745分超过可投标的最低分,故物流供应商可以参加该物流项目的投标。
分析步骤如下:(1)选择出评价因素、加权数和可以投标的最低总分;(2)根据具体物流项目评定各项因素的得分;(3)将各项因素加权总分与可投标的最低总分比较,据以作为投标决策的依据。
2.决策树法。本文通过案例来展示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案例分析:某物流公司,由于公司的各方面原因,只能在某甲抑或是某乙中进行二选一。根据以往的经验,选择高标的中标率为0.3,而选择低标率的中标率为0.5。采取如表2所示的方案,如果不能中标将会损失5万元。因此,采取决策树的方法进行选择投标对象与最好的投标方案,见图5。
决策树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制决策树。本例两个物流项目选择都存在投高标和投低标,加上不参加投标共有五个方案可供选择,故决策树如图5。
(2)计算期望利润值。
设A=估计成本,B=报价,P=中标概率,I=即期利润,E(I)=预期贡献,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I=B-A;E(I)=P×I=P×(B-A)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期望利润值。决策树计算时应由后向前推进,先计算节点(9)~(12)的期望利润值,然后再计算节点(5)~(8),具体见表3。
(3)分析比较各决策者的预期贡献,选择最优秀的方案。参加投标竞争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好的报价保证投标在竞争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一举夺标,同时还要能使自己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因此,选择投标项目的条件就是保证最大的预期贡献。
分析比较时应由后向前推,依次保留预期贡献最大的方案。此例中,决策点2比较高标和低标两种情况的预期贡献,可知高标情况下利润较高,故留此分支,舍弃低标分支,即,决策点2的预期贡献为50.4万元。同理决策点4的预期贡献为112.5万元。最后决策点1比较三个方案的预期贡献,可以确定投B项目的低标。因此,在A、B两个物流项目中,应选择B作为投标对象,其最佳报价方案应是投低标,可获得最大预期贡献为112.5万元。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本论文认为决策树法进行物流项目的投标分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物流项目投标报价风险分析
(一)物流项目投标报价应考虑的因素
当投标人在准备投标书时一定要谨慎定价,不能高估了申请项目的价格,否则客户将会选择其他定价低的投标人。因此,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招标人因素,了解招标人的预算和查明招标人确定的评标方法。二是竞争对手因素,和投标人因素主要包括投标人的目的和策略投标人的优势和劣势成本估算的可信度。
(二)物流项目投标报价的流程
报价是投标环节的重要工作,根据自身条件、招标者的要求、竞争对手以及市场的条件,确定最终的报价。报价的基本程序如图6。
(三)物流项目投标报价的战略规划
1.报价策略采用了不同报价法和不平衡报价法、区别报价法以及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报价法、突然降价、法低价投标夺标法、优惠取胜法、以人为本法、扩联合保标法。
2.投标技巧法:主要是指多方案报价与增加备选方案报价技巧法和用构成与盈利水平调整技巧,以及信誉制胜与优势制胜技巧法等。
四、物流项目投标过程风险分析
(一)风险概述
导致物流项目投标过程发生风险很多,笔者由于篇幅有限只是从类别来说明具体如下:
(1)公共关系风险;(2)工程量风险;(3)投标报价风险;(4)投标费用风险;(5)废标风险;(6)违规风险。
(二)物流项目投标过程风险决策分析
一是通过对招标形式的区分避免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评估招标人的信誉;四是付款办法;五是加强合同管理;六是预留必要的风险费。
此外,还应重视以下几类条款:(1)程序性条款;(2)有关工程计量条款;(3)有关价款的条款;(4)双方职责条款;(5)索赔条款:(6)有关通用条款与专用条款。
结束语
本文通过物流项目投标风险基本理论进行阐述,阐明了物流项目投标的相关问题,同时建立了物流项目投标风险决策的分析方法,主要运用加权平均法和决策树法对物流项目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给物流项目的投标以科学的理论作保障。这样有利于决策者对评价结论的有效把握,对物流行业对项目进行投标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物流项目投标风险分析是物流行业运作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对物流项目投标风险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的科学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虽然对物流项目投标风险进行了论述,但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学习、补充。同时,笔者殷切期望业内人士共同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推动我国物流投标决策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广大物流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瀛寰(导师:孙家庆).内陆港选址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0.6
[2] 王永(导师:刘源张).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战略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11.6
[3] 刘文清(导师:陈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及在Z公司的实践.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0.10
[4] 李开宜,廖树中,罗林,覃家是.创新监督机制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监督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大众科技,2010(8)
[5] 孙家庆等.航运与物流市场营销.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6] 孙家庆等.国际物流运作流程与单证实务.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
[7] 孙家庆.国际物流操作风险防范――技巧・案例分析.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
[8] 孙家庆.国际货运风险规避与案例分析.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
[9] 靳涛.安全、健康和环境――基于风险的嵌入式HSE.管理系统探讨,2010(12)
[10] 谢旭.客户管理与账款回收.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1] 王伟,王铁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价值工程,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