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的概念

第1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由于智能手机及微博的广泛应用,这次奥运也被称为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有学者认为,伴随社交媒体的崛起,电视的观看方式也渐渐发生转变,注重观众与观众及电视内容间互动的“社交电视”,或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电视的转型方向。①

所谓社交电视(Social TV),泛指能够在看电视(或电视内容)情境下支持传播及社交互动的任何技术,包括各种通过社交技术或平台支持用户进行与电视相关的社交活动。目前社交电视有两种形态:一是社会媒体运营电视,如美国的IntoNow、中国的“新浪看点”;二是电视在运营中嵌入社交媒体的手段,如CNN引入UGC(用户生产的内容)机制,开辟iReport频道等。国内的社会化电视平台始于2011年,除了“新浪看点”,还有“网易电视指南”、TV time等,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当前热播节目单,并实时分享观感。有研究者认为,社会化电视、电视社会化,或称“社交电视”是把消费者重新拉回到电视节目前,以及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电视的一种新举措。作者指出,我国国内的社交电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如缺少内容支撑与机制上的驱动力、功能设计和技术方面尚不完善、缺少“社会化民主”诉求的根基等等。②

也有研究者指出,就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社交电视尚处于市场形成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个性化不足,用户体验差,社交网络和电视尚未足够融合及盈利问题等,但作者认为,“社交电视未来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期的,一旦成熟,将给媒体行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对社交网络运营商和传统电视行业来说,这都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③

跨媒体叙事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分流”“公信力下降”等发展困境,有关电视新闻叙事形态革新的话题在2012年度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出现了“叙事转向”“跨媒体叙事”“叙事创新”等用于电视媒体的词汇。

有研究者对当下电视新闻的叙事形态所面临的多重挑战进行了归纳,认为大致有几点:其一,网络共时时空的搭建,使得电视新闻报道的延迟与观众期待的共时时空形成明显错位;其二,缺乏互动的媒体独白依然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叙事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媒体与受众的疏离;其三,网络叙事的开放性为网民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内在动力,而电视相对封闭的叙事结构正是电视新闻的现实困境之一。尽管电视新闻报道的叙事形态悄悄发生了转向,如电视媒体与电信、网络的广泛合作使得新闻事件的传播打破了单一的文本界限,电视媒体初步确立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等,但这种转变还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需要进一步确立现场直播的核心理念,加大与新兴媒体的合作力度,不断探索新闻节目叙事形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最新发展。”④

有学者提起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电视媒体的“跨媒体叙事”模式,认为电视的渠道优势逐渐消失,电视媒体的竞争者扩展到所有的内容生产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打破电视机的边框,将不同媒介平台传播的电视内容市场化、品牌化,让观众进入任何渠道都能够看到他们想要看的电视节目内容,同时有参与的机会。这正营造了适合的跨媒体叙事环境,即一个故事穿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展开,每一个平台都有新的内容为整个故事做出有差异的、有价值的贡献。在媒介全球化的今天,跨媒体叙事将成为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新趋势,强化媒介产品本土化传播能力的新策略。但作者也指出,究竟如何跨媒体叙事,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另外还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跨越媒体的故事都能被称为跨媒体叙事,如跨媒体品牌营销、媒介内容的数字化或再媒体化、不同媒介形态的故事改编等等,算不上真正的跨媒体叙事。⑤

全媒体

伴随全媒体概念的广泛应用,以及业界对它的强力推进,2012年有关这一话题的讨论多了一些质疑、保留和反思的声音。

针对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这一概念至今未被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提及,然而“在中国的业界、学界却广泛地流行着。因为其语出不详,所指不清,最终造成了一些媒体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偏向,反而影响着媒介融合的进程。”⑥还有研究指出:“现在业界和学界所说的‘全媒体’,是一个既涉及载体形式,又包括内容形式,还包括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如此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显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清晰的定义。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媒体’的概念并不科学。”⑦有研究者建议,全媒体最适合国内学者们给出定义的英文对应,应该是Digitization and Media Convergence,中文可直译为“数字化与媒介融合”。“事实上,也只有绕开全媒体的概念陷阱,才能将全媒体研究纳入国际视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中国特色,获得学术研究的合理性与学理性。”⑧

在实践层面,至今并没有一个技术平台可以同时适用于报纸、杂志、电台或电视台等所有媒体,最多可以同时处理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因而有研究者指出,“全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广而全”的整合应该建立在特定的媒介形态基础之上,“抛开特定的媒介形态去谈论全媒体运营,势必会成为无根之木”。就现阶段而言,全媒体的战略意义更大于其战术意义,并不是所有媒介都适合全媒体战略布局,全媒体转型与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⑨

新闻直播

第2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知识主导的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人类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业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大阶段:生存创业与生态创业。人类第一次创业是生存创业,第二次创业是生态创业。纸媒在完成了生存创业后,便需要进行生态创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通过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整合,使知识在生产系统中占主导。在微观层次上,二次创业就是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作为项目的知识运营,是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的能动的先导部分。①

以知识为主导,尤其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这里的“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员工,一个是外力。借力员工的创新动力,充分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要学会借助外力,组建媒体智库,既为媒体内容提供专业建议指导,又有利于形成主流意识,筑固媒体的公信强势。

已形成媒体矩阵的传媒集团,如何进行二次创业?

——以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为核心,进行产品差异化设计,防止内耗,优化资源配置;

——进行信息再设计,整合资源实现平台共享,有效节约成本和运营费用;

——快速进入全媒体和移动媒体领域,抢占下一代阅读高地。

回归信息生产的本质

除开体制内色彩,报纸从来就是一种产品,或者说,本质上是一种快速消费品,再进一步理解,有四个要点:

报纸是一种以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快速消费品;

新闻制作即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再造并传播;

信息加工过程中被赋予的附加值,是报纸的价值所在;

判断报纸内容好坏的标准,是信息是否正确有效传播、形成议题。

快速消费品的营销要点,一是卖相,即包装;二是质量,即内容;三是渠道,即发行(销售)。

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生产不同的信息产品。同时,应整合媒体矩阵的采、编、售资源,建立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反馈四个环节的共享平台,形成区域性覆盖绝大部分受众群体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体系。

读者对媒体信息传播的需求呈现两方面的变化趋势,一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的变化,一是观点的需求。报纸需要给读者提供包含附加值的信息,所谓的信息附加值,一是阅读附加值,二是提供整合化的信息服务。

从运营方面看,媒体信息内容多具备可开发性,尤其是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如娱乐、体育、商业、财经、健康、衣食住行等信息,都可以在维护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下进行商业开发。整合化的信息服务,是纸媒的一个重要的外延产业,比如呼叫中心的商业服务运营,娱乐体育产业的开发,图书出版、会展、培训行业,甚至包括整合形态下的媒体购买和公关(4A公司业务),都可以成为报纸开发的内容。

着眼“下一代阅读”的信息再设计

再设计(redesign)是源自设计行业的一个词汇。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产生陌生感,②这是从消费心理的角度作出的定义。适应市场变化的再设计,是快速消费品营销常用的手段。

现在的年轻人,将成为媒体未来的读者群,抓住他们,等于赢得了未来媒体战争的优先权,因此应着手打造“下一代阅读”的概念,提前占领传播高地。

纸媒在内容上的再设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信息再设计,一个是观点再设计。这两方面带来的,是信息生产和传播之流程、渠道的再设计。

信息再设计是优化卖相,观点再设计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流程再设计为前两者提供条件,渠道再设计包括渠道整合和渠道创新,整合是压缩成本,创新是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全媒体意味着生产方式的革新。以信息为核心的生产流程再造、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再设计,是打造全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关键。全媒体本身,是自有媒体资源整合的结果;移动媒体,则是面向未来“下一代阅读”市场的渠道占领。

打造区域门户资讯应用

移动(全)媒体应用产品的设计制作和生产,是媒体产品的前沿。现在的移动应用多数是整合式的,是新媒体利用渠道占有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这个事情将来如果由传统媒体来做,对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将是一个巨大的拓展。

打造区域性门户资讯应用产品集群,可以成为纸媒的下一个目标。我们将“门户资讯应用产品”定位为:用户可定制的,整合了传统媒体内容、图像、视频(流媒体)等媒体形式,具备新闻、生活资讯、商业信息、地点定位、用户评价、社交功能的产品。

此战略可分三期实现:短期内,完成整体构架和试商用,与传统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实现互动互通;中期,开展定期出版,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和使用习惯,探索和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远期目标,则是成为整合传媒集群后的主要产品,衍生细分的资讯产品线,随着终端设备的技术革新,成为未来阅读的主流渠道。

“下一代媒体”

早在数年前,西方传媒已经对未来媒体做过构想:一张类似纸张的阅读器从口袋里拿出来展开,读者定制好的媒体内容按照他喜欢的格式出现在这张“报纸”上,这些内容都是通过网络传递来的最新信息,有些是即时新闻,有些是他所感兴趣的资讯,甚至是像电影《哈利·波特》里面一样,新闻人物是会动的,采访内容是当事人在新闻现场直接说出来的……咖啡,阳光,微风,电话来了,“报纸”直接接通视频,挂掉电话,折好“报纸”放进口袋,赶赴与下一个客户的约会……

这些构想是否意味着对传统媒体的颠覆?答案是否定的。新媒体带来的,并不是传统媒体的消亡,而是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变革,是针对渠道特点的流程重新整合和优化。当然,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传播方式的彻底革命和普及,但这个时间跨度会很长,至少在30年、50年或者更久。就传统媒体而言,变革不是对自身的颠覆,而是面对未来市场的转型。

媒体平台不是变化的驱动力,读者才是变化的驱动力。当前时代,读者拥有更多对媒体的选择,必须跟进他们的需求,否则是死路一条。优秀的媒体总是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但前提是这些优秀品牌必须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读者所需要的形式提供给他们。③现在不是考虑要不要发展新媒体的时候,而是应如何行动,如何快速行动。

注释:

①陈世清著:《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②【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3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IPTV是何方神圣?

IPTV又叫做交互式网络电视,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高清晰视频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通俗的讲,就是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提供高清晰的视频服务;当然,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因此方便的视频点播就理所当然的成为这种业务的一个闪亮点。此外,还可以做很多别的同样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业务,才是IPTV的核心业务。不然,干嘛要冠以TV的名号呢?

实际上,在IPTV大红大紫以前,我们记得广泛为人所知的是数字电视将要取代模拟电视的浪潮。中国广电总局出台的计划是到2015年,数字电视全面取代模拟电视,届时将停播模拟电视。

数字电视在功能上是对传统电视业务的升级,优点在于高清晰的画质、更富有冲击力的音响效果、更多的节目频道和更全面更实时的内容。换言之,数字电视提供给你更多的内容选择机会,让你有更好的视听享受。只是,其基本的模式依然是电视台播放什么,虽然也有一些采编、存储之类的功能,但作为观众,仍然只能是看或者不看。并且,在号称付费电视的数字电视时代,观众要为可以收看到的频道付费。

IPTV实际上做的,就是让想看电视的观众更主动些。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我们早已不再满足于电视这种播什么看什么的信息获得和娱乐途径;通过互联网获得消息,实时通信,观看流媒体网络视频等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IPTV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互联网的网络视频的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意味着分工和合作。传统的媒体有着强大的信息来源,它们提供各种内容服务;电信运营商则拥有强大的支撑网络,也就是传播内容的渠道。如果分工合理,合作得当,IPTV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市场。从用户的角度讲,既可以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又可以避免为不想看的内容付费。当然,用户的付费就由两部分组成:为想看的内容付费(这部分给内容提供商,通常是传统媒体)和为网络流量付费(这部分给网络运营商,通常是电信运营商)。

消灭拦路虎

不过,目前的互联网似乎并不能够满足IPTV的要求。相信差不多每一位互联网用户都有网速太慢、实时性差、视频清晰度低等这样或者那样的抱怨。更多的清晰视频则是通过网络下载来欣赏的。这受制于当前网络的接入瓶颈,就好比从水库引水的水渠,虽然水库够大,水够多,可是水渠小,就无法灌溉足够多的田地。目前的ADSL或者小区宽带都不能够提供足够深和足够宽的“水渠”。不过电信运营商的速度非常快,2005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已经在各自领地广建网络,开始试点。据悉,目前中国电信正在内部测试一种称为“超级ADSL”的网络接入升级方案,这种方案可以提供比目前快3倍的网络接入速度。可以预见,一旦IPTV开始正式运营,网络条件不会像当前一样成为发展的阻碍。

另一方面,虽然到目前为止,传统媒体和电信运营商似乎还没有能够就如何有效的合作达成一致,但是广电总局也在为IPTV的推广努力。除了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上海文广,目前还有另外三家媒体机构获得了IPTV的牌照,它们分别是:央视国际、南方广电传媒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另外据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很快也将获得牌照。这里牌照的作用大概与门口小饭馆的营业执照功能近似,就是允许获得牌照的单位经营相关的业务(目前大致是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这样,有了众多传统媒体的加入,并且随着竞争的展开,IPTV才真正从概念转变为现实。

亮点抢先报

不过,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并不关心IPTV所用的技术有多么先进,其内部是如何的运作,我们只在意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便捷。那么,来看看IPTV究竟有些什么新功能吧。

1.高清晰的视频服务

由于有充足的带宽支持,每个用户都可以确保大流量的畅通无阻。另外,目前已经有很多种视频压缩格式,传统的rm、wmv等流媒体格式自是不用说,高清晰的压缩格式也是层出不穷,诸如mpeg系列等。标准方面,H.264也已经相当的成熟。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IPTV看到高画质的影像节目。这与目前通过网络观看的流媒体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2.随时都可以看

更重要的是,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视频点播模式使观众可以主动的看想看的节目,而电视台或类似的单位只需要提供丰富的内容吸引用户即可。这样用户不会被大量的广告占用时间,也不会留守在电视机旁,这样可以自由的安排时间,比传统的电视模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电子菜单、节目预约、实时快进、快退、终端账号及计费管理、节目编排等多种功能。

3.用电视机上网

虽然说用个人电脑上网是理所当然的途径,可是几乎所有的研究员都在想还可以用什么上网。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大幕的徐徐拉开,用手机上网已经相当的普遍了;而比尔・盖茨1999年来中国推广的机顶盒(维纳斯计划)就是基于用电视机上网的概念。1999年正是IPTV概念被提出来的时候,那时候条件还不成熟:现在成熟了。

IPTV现在主要有两种接入方式:电视机+机顶盒和个人电脑。电视机的大屏幕是计算机做不到的,可以想象,配备必要上网设施的电视机具备更有冲击力的上网愉悦效果。这一点,对广大的网络游戏玩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前景。当然,互联网的其他业务同样也可以在这里实现。

4.获得相互关联的信息

目前上海文广正在上海全面放号,IPTV在上海将全面铺开。其提供的百视通将尝试关联电视的设想,就是在一个页面里,节目、资讯、广告都是互相关联的,比如节目是《大长今》,页面上就可以看到韩国美食的相关资讯,再有与之相关的广告。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正如文广百视通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川将IPTV的IP解读为Infinite Possibility(无限可能),随着网络的发展,IPTV的业务将会有无限的发展可能。

大潮将至兮

圈内人士对IPTV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市场研究机构Infonetics预测,2009年全球IPTV用户数将达到6890万,届时IPTV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收入将快速提升,预计IPTV设备市场的收入将从2005年的3.71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的68亿美元。

第4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NGN网络;软交换;IMS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软交换的应用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和技术,核心是一个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的开发体系结构,以便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和业务平台。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硬件软件化的思想来实现原来交换业务的控制连接和处理,可以同时在同一个网络上提供语音、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软交换体系结构分为业务管理层、网络控制层、核心交换层和边缘接入层。边缘接入层:负责将各种网络和终端设备介入软交换体系机构;核心交换层:对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媒体流提供公共的传送平台,多采用基于分组的传送方式,目前比较公认的核心传送网为IP网或ATM骨干网;网络控制层:其主要实体为软交换设备,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功能,并可向用户提供基本语音业务、移动业务、多媒体业务以及API接口;业务管理层;在呼叫控制的基础上向最终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

在软交换系统中,IP承载使网络调整更为灵活,同时也使媒体能力增强,进而带来一些新的业务,增强运营商网络的网络价值。另一方面,软交换分离的架构使得网络部署更灵活,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商网络的建网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

二、IMS的应用

IMS(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在3GPP Release 5版本中提出,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IMS体系结构从上向下分为四层:应用层、控制层、承载层和接入层。应用层主要实现传统的电话业务、智能网的接入以及提供基于SIP的非传统电信业务等;控制层主要完成基本会话的控制、SIP会话路由控制等功能;承载层采用具有QoS保证的IP网进行承载;接入层主要完成各类SIP会话的发起、终结,完成与传统PSTN/PLMN间的互联互通。

三、软交换与IMS的差异化应用

软交换和IMS子系统都可以作为NGN呼叫控制的体系结构,以IP为承载网络,实现业务和承载分离,但是软交换和IMS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软交换重点解决PSTN的IP化,需要完全继承PSTN的业务之上提供一些新的业务。IMS重点考虑IP多媒体业务,包括流媒体、视频以及文本综合业务,源自对移动网络的研究。

IMS和软交换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软交换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IMS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

2.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因此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并增加了外置数据库——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用于用户鉴权和保护用户业务触发规则。

3.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而在软交换中,SIP只是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种协议的一种,更多的使用媒体网关协议(MGCP)和H.248 协议。IMS体系结构终端和核心侧都采用基于IP承载的SIP协议,从而使IMS支持各类接入方式,可以为移动运营商提供丰富的网络业务,也可以应用于固网运营商网络演化和增值,因此也是固网移动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四、软交换的瓶颈

软交换技术以“分离交换和控制”为核心思想,利用现有电信网络基础设施,打破传统电信网络结构,为数据和话音的融合并催生大量新业务做好了充分准备。然而以话音业务为主的传统电信网络带宽有限,不能满足大量媒体信息传输的要求,注定其不能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网络。与此同时,由于软交换是建立在多固网智能化改造的基础之上,因此其体系结构只是针对固网而言,不能很好支持移动接入性和漫游性,这和未来FMC(固网移动融合)的趋势背道而驰,所以软交换终究不是下一代网络的终极技术,它只是一种过渡技术,最终要被IMS而取代。

五、IMS和电信网络融合问题

基于IMS的融合网络在快速灵活提供丰富业务的同时,给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挑战。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语音服务和其庞大的网络设施和用户群,而对于内容信息服务没有太多经验。目前用户习惯于Internet的免费服务,大部分IMS都有互联网的影子,如何挑战运营模式和收费是电信运营商遇到的困难。传统的Internet是一个完全开发、不可运营管理的网络,未来的IMS提供端到端的IP连接,对于网络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3GPP的IMS标准中对于安全、Qos、计费进行了定义,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第5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网络营销的概念剖析

网络营销,百度百科给的定义如下: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

更简单的说,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个人网络营销包含:网络营销策略规划、网站平台建设、网络推广、客服销售、数据分析、团队组建、运营管理这几大模块。其中其核心是:一、不断持续提升网站或网店的转化率,二、不断持续向目标客户传播设计的信息。

从项目管理运营角度来看,网络营销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运营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的关系

网络推广其实更应该理解为网络传播,即利用互联网向目标受众传递有效信息。

从过程来说,网络推广要经过三个步骤:要首先确定目标受众,即向谁说?再次,要策划传播内容信息,即说什么?第三,采取什么方式推广,即怎么说?只有经过这三个有机组合的策划,才能构成一个成功的传播案,达到传播的目的。

从方式来说,网络传播推广可分为:活动创意(这方式可细分太多了)、话题事件病毒、信息、互动游戏、创意软文、图片视频多媒体等等。

从传播管道来说,网络推广可分为:SEM、SEO、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微博推广、新闻软文推广、B2B平台推广、QQ(IM)推广、电子书推广、邮件推广、广告投放、广告联盟等等各种各样的传播管道形式。

在信息爆炸时代,眼球成为第一要素,网络成功的核心:不仅要明确说什么、怎么说,更需要创造性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这样才能穿透各种信息干扰,将网络推广的信息成功传递到达目标受众心中。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能理解,网络推广侧重的是信息传递传播。而网络营销不仅仅是推广,更重要的是要让客户实现行动,从知道、信任、喜欢再到购买,其重点是激起客户行动,也就是提升转化率。菜根谭网络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核心也在于此,而不是简单的信息。

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电子(主要还是网络)为手段从事的商业商务活动都是电子商务。这是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而大家通常所指的电子商务,是狭义的网络销售和网络购物的概念,即通过网络完成支付和下单的商业过程。

电子商务是一种商业模式,是从业态形式来定义的,他是和传统的商务形式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从商业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包含所谓的B2C、B2B,现在出现了B2B2C、O2O等更多的电子商务新模式。一个商业模式的项目,一般都包括营销、财务结算、仓储物流、人力资源行政等模块。

第6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封神》() ,是一款以中国古代经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为背景的2D回合制游戏。游戏中, 那墨染丹青、诗意东方的美术风格,将中国经典动画的艺术格调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绎出一个奇幻绚丽的神话修真世界。

6月24日,封神首次内测起航!

擎天柱《封神》自3月首次封测以来,被业界称为自主研发的奇迹。在短短一年的研发时间内做出一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玩法系统上完全创新的回合产品,得力于资深游戏制作人魏剑鸿(萝卜)带领下的主创团队。萝卜坦言,创立擎天柱及开发《封神》,源自这支团队追求自我突破、超越创新的游戏梦想。执着于中国文化,致力于提供更好玩的游戏体验,是擎天柱团队的开发运营理念。因此,萝卜笑称,《封神》本次不删档内测,并非在线人数和营收上的追求,“更大的意义是意味着擎天柱这艘船正式起航,可以承载更多游戏宅男们的游戏梦想”。

创新超越,1080P高清引领新回合网游标准

会上,擎天柱《封神》首次正式了1080P高清回合网游的概念。基于擎天柱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pree”引擎,《封神》不但真正实现1080P的大屏高清标准以及自由拉伸、定义屏幕大小,给予玩家全新的高清大视界享受,同时在此标准上,实现了全景飞行空战、宏战斗系统、回合机关杀劫、框计算系统和装备集系统等共计6大首创回合玩法,真正在全新玩法体验上重新定义了新回合游戏的标准。自《封神》起,新回合网游不再停留在概念包装和炒作上,而是告别以往的传统回合游戏体系。

正式启动5000万回收旧点卡助力零门槛体验游戏

擎天柱《封神》本次会的另一亮点是5000万回收旧点卡大型玩家回馈活动的首发。据介绍,本次活动的理念源于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概念。擎天柱希望,通过运营商真金实银回收各种旧点卡,鼓励和帮助更多的玩家零门槛进入和体验《封神》游戏。

第7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网络社会

在今年的展会中,爱立信将展示车联网中的三个应用场景,包括路面冰滑预警、路障预警以及车辆限速。

爱立信创新的全球首款“安全互联的可穿戴设备”概念原型也将亮相展会现场,这是全球首个汽车与可穿戴设备的安全互联解决方案,由一辆配备联网功能的汽车和一个具有数字反馈功能的自行车安全头盔产品原型组成,在汽车驾驶员和自行车骑行者之间建立双向通信。该系统实时准确地察觉汽车和自行车相互间的位置和距离,当预测即将发生碰撞时,会对双方发出预警,从而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智能互联汽车沃尔沃XC90也将在爱立信展台展示。2012年12月,沃尔沃与爱立信签署了为期7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合作研发智能车联网平台。2014年7月,沃尔沃对外正式创新科技子品牌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爱立信携手沃尔沃率先实现互联智能化汽车交通新生态。

网络社会中的航运系统也将彻底改变依赖手动更新交通、货物、港口、天气和安全信息,缺乏实时数据访问的现状。爱立信海事ICT云平台可以帮助船只与岸上作业、维修服务提供商、客户支持中心等实现连接。

5G

继爱立信5G无线测试床率先实现业内最高5Gbps吞吐量之后,又相继迎来两个全新的技术里程碑:5G-LTE双连接技术(5G-LTE Dual Connectivity)和5G多点连接技术(5G Multipoint Connectivity)。爱立信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5G测试网上成功演示了全新5G空口的能力,包括可靠性、性能和频谱利用率等,以及4G/5G双连接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多点连接技术。

爱立信将在本次展会上,通过实时连线的方式,展现斯德哥尔摩外场5G路测演示,把中国的观众带到千里之外的世界另一端去感受5G网络的巨大潜力。

5G网络切片对于支持5G时代新业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G网络切片基于虚拟化演进分组核心网(vEPC),是5G技术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运营商带来能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进行调整并快速满足新型应用需求的新服务。

爱立信将带大家体验智能巴士驾驶虚拟现实(Smart Bus AR Driving),它是爱立信5G智能交通系统概念原型演示,该概念原型在移动网络辅助下,逼真地还原了公交司机驾驶巴士的体验。后续的概念原型将继续深化5G智能巴士及智能交通系统,还将逐步支持远程控制车辆,半自动驾驶(例如自动停车),全自动驾驶等功能,探索在人车互联,车车互联,车与基础设施互联的基础上,实现未来更加安全,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智能交通体系。

移动宽带

LAA(Licensed Assisted Access)技术作为4G到5G演进路径上的关键的技术,爱立信已率先提出LAA预商用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在2015年年底实现商用。

LTE FDD的覆盖性能更好,TD-LTE流量配比效率更高,载波聚合则使这两种技术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大幅提升了运营商的应用覆盖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爱立信将展示在同一基带和两个创新的爱立信点系统上实现LTE FDD 20MHz频谱及TD-LTE 20MHz频谱的载波聚合。爱立信创新的TD-LTE 下行3载波聚合结合256QAM调制解调技术是业界首个结合了256QAM调制解调技术的TD-LTE下行三载波技术,展示采用预商用产品,可达到TDD下行理论峰值426Mbps。

IP&云

爱立信云系统是一个全栈的解决方案,可以处理跨多个行业的所涉及的各类应用。其中行业领先的爱立信HDS 8000下一代大规模数据中心系统,采用Intel机架式可扩展架构(RSA)分解硬件的方法,极大地提高效率、利用率、自动化程度并改善总体拥有成本。

爱立信云系统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提供高效的网络快速地部署新业务的能力,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为运营商提供一个灵活、高效、易于扩展的新平台。

爱立信云系统中的云管理系统对云资源进行协同,激活和管理,以实现虚拟的功能和应用。这一系统将监控业务链的性能,保证稳定的业务质量。爱立信的云管理系统可以管理来自第三方数据中心的云资源。

数字化运营

运营商正在寻求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推出符合用户期望的数字信息、娱乐、金融及健康等服务,并利用这些服务创造收益。爱立信创新的NetEQ――网络“情商”系统,通过从用户的角度看待整个网络状况,利用客服支撑、VIP主动运维和业务质量监控等功能,为运维人员提供一个创新平台,让运营人员了解用户所经历的端到端的业务感知全过程,从而为智能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爱立信LTE业务与客户感知实时分析平台是行业内唯一具备采集海量信令事件并实时分析用户感知指标,是帮助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实现从“以网络为中心”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转型的智能分析平台。

电信运营商通过爱立信业务创新框架(ESIF)通过整合并增强电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能力,形成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业务快速构想、创建、、上线和持续运营的平台,旨在为运营商构建依托其核心CT和IT资源之上的数字化业务运营能力。

第8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价值链;核心竞争力

一、数字电视困局

中国数字家电产业凸现的商机有多大?据专家保守的估计,仅就数字电视的接收产品———机顶盒而言,中国的市场规模就达每年2000万~3000万台,这意味着有400亿~600亿的产值,更遑论价格更昂贵的显示终端和数字电视孕育的巨大市场。数字电视已被中国发改委列入产值千亿元的产业之一。如此大的预产值令产业各界和广电激动和神往。

几年时间,数字电视概念在中国掀起数次浪潮。2003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有关主管官员明确提出“两年内将推30个付费电视频道,今年要发展100万个数字电视用户“的发展目标。但是产业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突破,6月份在资本市场上与数字电视概念沾边的股票出现整体性上扬,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清华同方等,不论是有线电视运营商还是卖标准的软件提供商,都受到了投资者的一轮追捧,但可怜的数字用户数令广电上下无不尴尬。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众多巨头参与进来,更多的人只是在表示一种试探的态度———等待。

二、产业瓶颈

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在分析制约这个巨大市场发展的因素时,观点是:“上有机顶盒厂商供不上,下有节目制作商没有丰富的内容提供。”显然,在有线网络运营商眼中,设备制造商和节目制造商是这场麻烦的根源。

理想的产业运行的价值链是:内容(节目)———生产———集成/包装———流通(发行)———展示

涵盖媒体运营业、内容制作业、网络运营业、广告业和娱乐业等。

近几年,激荡的广电行业内部变革措施频频推出,网台分离、有线无线合并、频道专业化、制播分离、资本运作、对等落地、集团化、网络安全等等。对于广电媒介发展而言,制定战略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问题在于战略的执行。在执行中首要的问题在于寻找突破口。我们面对着一个复杂多元的市场。广电网络运营主体的唯一性与非对称进入的政策背景,决定了这是一个比当年的电信业还要垄断的市场。媒体产业链尚未成型,造成节目内容的贫乏。因为没有完全市场意义上的竟争主体,所以也就没有了纯市场意义上的发展中国数字电视的“第一推动力”。

广电“上数字电视”与电信“上3G“一样,都处于新旧产业的变革时期,都将带来产业链的重新打造和巨大的采购商机,都将对以往的市场格局进行重新划分,影响到相关厂商的实力对比和业绩报告上的每一个数字。但是,回到源头上看,中国原有的移动运营商们对上3G并不“兴奋”,鼓噪的往往是那些现在并没有移动牌照的后进入者。大力推广数字电视,最高兴的可能是对国内市场垂涎三尺,手头拥有大量的节目资源,却被政策拒之门外的国外节目制造商。

与3G相比,数字电视的运营商们只有一个———国家广电总局下属的电视网络运营机构以及各地拥有广电网络的有线电视运营机构。之所以称其为机构,是因为这些运营者虽然有些已是上市公司(如歌华有线、电广传媒),但绝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大多是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事业单位。更为重要的是,各地广电网络的拥有者和运营者目前仍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全国性广电网络的运营主体仍然模糊不清。

三、数字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电视打破了公共广播电视赖以存在的基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的传统信条,将极大地拓展广播电视的服务范围,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机会。当我们开始启动数字电视的商业运营时,我们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在目前普通有线模拟用户都能看到几十套免费电视节目的现实条件下,数字电视作为付费电视,它的主要卖点是什么?图象更清晰,节目更多?

投资行业有一个4倍定律:在纯粹市场经济环境下,一项新事物必须在质量上2倍好于旧事物,在价格上2倍便宜于旧事物,否则就不值得投资。显然,现在各地运营商所推出的数字电视,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缺乏竞争力。在国家政策支持推动的大背景下,那么数字电视的卖点究竟在哪里?现在的运营商又能怎么推动数字电视业务呢?

(一)打造功能

数字电视到底是什么,与模拟电视有什么不同。必须对数字电视进行功能性打造。只有功能显在,才方便被选择,找出功能点,才能创新,才能找出新的盈利模式。

(二)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数字电视来说,内容为王,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基本法则。数字电视要卖的,其实就是比免费电视更好、更多、更个性、更方便的节目。美国传媒大王默多克曾说:“宽带的核心是内容。”对于数字电视来说,新技术并不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市场的重点同样是“内容为王”。数字电视平全可以继续承载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营体系、政府管理体系的功能,但数字电视的未来主要收入应该来源于收费电视。数字电视的发展并不会减弱广电的社会功能,相反由于渠道的大量增加,可以承载更多的政府和公共服务信息。

(三)数字电视应具有魅力质量

世界上有两件难事,一是让人掏钱买东西,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头脑里。要想吸引用户为频道付费,就必须有优质的,不同于免费频道的内容。现在国内数字电视运营由于节目源的匮乏,各卫星频道节目内容单一、形式雷同。电视节目的一元质量特征并不明显,用户对现在数字电视的质量并不满意。数字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区别,不在于节目“量”上,而是在“质”上。不仅表现在运营形式上,而且表现在商业模式上。数字电视将促进收费电视频道、信息资讯、家庭商务、娱乐甚至语音电话等多元化收入模式的形成。屏幕向平台转变,节目向内容转变,观众向用户转变。在当今这个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用户需求更是难以把握,数字电视应具有魅力质量,做市场的引导者,争夺眼球,引导消费。四、网络运营商的角色和策略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负责搭建有线电视网络平台,在模拟电视时代扮演的角色是网络接入商ISP,为大众提供基本有线电视网络服务,一种大众服务产品,收取网络维护费。具有更多的是服务功能和社会功能。进入数字电视时代,从物理网络上来看,除前端设备和终端接收设备外,基础网络并没发生改变,但可以提供的服务却可以大大增加了,这意味着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必须转型。

数字电视运营商可能更象一个节目分销商,通过向用户卖出节目,收取节目收视费。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往往认为网络公司就是ICP(网络内容提供商)。当然还包括数字电视平台可以提供的其他有偿信息服务,那么网络公司又成为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数字电视不是卖一项技术,而是卖信息产品,这个产品的最主要内容还是电视节目。并不是在原有市场上发展新技术,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新技术引领新市场。观点认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是机顶盒的推广,不能坐等产业链的完善,坐等用户消费意识的形成。数字化可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模拟、数字两套并存的过渡阶段也许需要更多的运营成本,而数字化带来的现实好处及对付费电视业务的推动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广播电视比中国发达的国家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英国BBC开办的数字频道因订户太少而入不敷出,在今年年初已经获准改由模拟播出。

数字电视是适位受众的产物,正是人们对个性消费的需求,原来传统的模拟电视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个人需要。所以关键不在节目量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能满足个性化的收视需求。

适位受众,适位营销。电视至今仍是大众媒体,受众难以划分。这也是近年广告市场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市场饱和,而是没有细分市场,并把市场做到极致。数字电视正应该将这种市场细分的需求做到极致。明确的目标群体,才能建立明确的营销策略。

在这个媒介过剩,内容短缺的时代。数字电视的发展应该从哪里突破呢?调查显示用户并不是不愿意买数字电视,真正的原因是数字电视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中国社会阶层不分明的情况下,先把数字电视从高端消费开始,突出精品概念,引导时尚消费。

五、寻求战术突破

数字电视将发展为一项全新的数字视听服务,现有的数字电视服务模式与模拟电视尚无明显的提高,仍是考虑用户的明显需求来制定产品,在这一特殊阶段,考虑信息产业的特殊性,运营商应掌握主动,用全新的信息技术和服务方式激发消费者的隐性消费需求。节目源的匮乏,政策还不允许直接向国外直接购买节目。把握发展数字电视的先机,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先机转换为商机。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探索新的运营方式。把现有手头的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由于资源和市场规模的限制,也许先期很难盈利,但可以争取创造出一个运营雏形,制造出一个概念,甚至一个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下一步运营奠定基础。

信源是决定数字电视产品设计的一个要素,信源不足,可以想办法把能得到的信源充分利用,做模拟电视做不到的东西。根据不同节目的不同收看特点来发挥技术功能设计产品是有效配置节目资源的关键。

而数字电视可以拥有大量的频道版面,借鉴“厚报薄读”的概念,可以在数字电视平台上加载大量的分类信息,电视人不屑的豆腐块广告给报业集团创造了数以亿计的广告费,关键是观念的创新。甚至只是一个加上标版广告的天气预报画面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分析下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方式来研究市场:1.翻报纸;2.上网;3.等着看电视天气预报。我们让用户在数字电视里可以随时找到。引导是经营问题,有资源不利用也是增加成本。展开思路,还能有许多方式可以尝试,如电视调查、公共信息等可以低成本运作的方式。用媒体特征的知、情、趣、魅力为引导,要么做到极致,要么根据资源调整为普视化。把商务运营的成功模式拿来使用,用艺术家的手段做一个外衣,不断探寻新的运营方式。对于具体产品的设置,需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信源和技术功能这三大要素,才能推出资源配置最优的产品,可以通过做概念的方式推出,慢慢培育市场并接受市场的检验。

时刻关注媒体格局的变化,以务实的态度分析形势,详细地分析市场,满足顾客的需要,并争取超越顾客的需要。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把握手中的机会,把握数字电视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升民.黄升民自选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尹鸿.尹鸿自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冯禹丁.投资与合作[EB/OL].新桂网,2004-12.

第9篇:新媒体运营的概念范文

广告产生的三种模式:

①内容吸引消费者,形成受众群覆盖。杂志、电视等媒体属于此类典型。

②强制性覆盖,形成受众群覆盖。地铁、公交等媒体属于此类典型。

③消费者主动搜寻内容,形成受众群覆盖。网络关键字竞价搜索等属于此类典型。

广告行业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媒体大多数是以内容吸引受众,再以覆盖的人群数量、分类、城市等模式,向广告主或者广告公司推销其广告时段,这个广告时段的载体可以是动态视频、静态平面,可以是报纸,也可以是网络。媒体运营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一方面得去建设更多的屏幕,以覆盖更多的消费者,一方面还需要去拓展广告公司或寻找直接购买广告时段的广告主。这种商业模式属于典型的C2B2B,最终的销售是以B2B为导向的,即使做出更细分的人群细分等,消费者也是被动的在接受广告,由于非主动的原因导致这种模式最终的广告效果越来越差。

网络广告的兴起,如典型的关键字竞价广告,为什么得以迅速的崛起?本质上是因为其已经将消费者放在了广告的中心,由消费者来主动的搜索,然后兜售给广告主或广告公司,由于其能更为精准的覆盖消费者,这样最终的广告效果明显要优于消费者单纯的被动接受。

从媒体的属性来说,其最大的功能是传播,这种传播不仅可以是广告传播,也可以做出一些其他的品牌传播等形式。从传播的功能看,关键字的竞价广告有着先天的劣势,它无法做出更多的传播行为,但可以做出更精准的营销推广,广告模式的差异与消费者的主被动性结合在一起,即使商业模式完全趋同但也完全影响了后续的发展差异。

2、周期性:

毫无疑问,作为经济发展周期必然会影响到广告运营,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经济低迷,都会让为数不少的企业降低广告投放预算,这种减少广告投放的行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媒体。对于企业来说,广告投放虽然降低,但是一些精准的营销投放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关键字竞价广告的效果优势就日显突出。而摆在企业面前的,就是减少一些不能带来更多广告效果的广告投放。虽然一些行业衰落降低了整体的广告投放,但一些与时俱进崛起的行业又会带来新的广告投放机会,这种随着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周期性不可避免的会让广告行业受到影响,这其中形成最大的影响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被誉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从中可以看出其受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影响。

以分众传媒为例,团购行业的兴起到衰落就给分众传媒带来收入上的明显变化。在2010年初,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广告收入几乎为零;到了2011年二季度,该数字则一跃达到了分众传媒总收入的11%,其中电子商务贡献力颇大,尤当时如火如荼争相“烧钱”的团购网站,更成为分众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团购行业的整体衰落,2012年一季度,分众的团购行业的投放贡献占比明显下降,从2011年四季度的1%降至当季的0.6%。从团购行业对分众传媒造成的收入波动影响看,不管是作为经济发展的周期,还是行业发展的周期,都会造成广告行业发展的周期性。

3、产业链:

虽然广告运营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其广告时段的销售价格,但由于需要向资源拥有方购买运营权,由此导致了其广告时段的销售价格严重受到上游的制约,没多大的议价权,并会受到竞争对手的竞争冲击。如华视传媒的地铁广告运营权需要向地铁运营公司采购,航美传媒需要向各大航空公司和机场采购,这决定了其在最终的定价和运营中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4、竞争对手比较:

从以上比较看,华视传媒与分众传媒和航美传媒分属不同的细分市场,如华视传媒主打地铁和公交,分众传媒主打楼宇、卖场、公寓、电影院线,航美传媒主打航空、机场、加油站媒体。这些不同的媒体竞争都演化到其媒体的数量,以数量带动起覆盖的人群,再以覆盖的人群数量和城市覆盖数量吸引广告主或广告公司,这种人群数量的覆盖虽然能够吸引广告主,但对于其人群的细分显然达不到广告主的要求。

5、广告形式:

无论是常规的硬性广告还是软性的广告植入,都是以动态视频广告与静态广告为主的,所有的广告形式,都离不开对于受众的覆盖,这种广告覆盖的优点是覆盖人群多,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强制性的接受型广告对于最终的广告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华视传媒、分众传媒、航美传媒在产品上极具雷同的时候,作为分众传媒的产品Q卡,主打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销功能,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卖点,从传统的受众强制接受,到受众与广告的互动,可以说这个互动营销的概念能够绝对性的提高广告的效果。正是这个概念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投资者,也使分众传媒的股价一直能够持续坚挺。

6、消费者转变:

广告要想做的好,首先要明白广告做了是给谁看?是消费者?还是广告主?广告要覆盖的的受众又是谁?是让受众主动的接受广告信息,还是毫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去进行广告覆盖?传统的广告传播相对简单,无非是以企业的思维进行,或以企业的促销或广告传播为中心,只是从企业的角度去进行广告内容的传达,忽略了消费者对于广告传播的内容能否产生利益点?消费者是否会主动接受广告的信息内容?有些广告的内容美轮美奂,有些广告的内容文字优美,但消费者看到是引起兴趣进而深度关注?还是屏蔽?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势下这种围绕企业为中心的广告显然已经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要想将广告做的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关注,才能收到更好的广告效果。新媒体的新旧更迭造成新旧媒体处在时代转换的边缘,加上多元化的媒体爆炸背景,以及大量过剩的广告传播和消费者消费转型等综合因素,造成消费者对于不能引起其兴趣的广告形成一种自然拒绝屏蔽本能,这些多重要素集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广告主最终广告效果的无效,也就使得媒体损失了巨大的广告投放收益。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