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温室环境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 712100)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 712100,China)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不足,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1]、ZigBee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相结合,探索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温室监测系统,为降低温室监测系统的造价,为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支持。
Abstract: Aimed at the shortage of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at presen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ZigBee technology and embedded technology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with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which provides the necessary support for reducing the cost of the greenhous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关键词 : 无线传感器;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方法
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greenhous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method
中图分类号:TN9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42-03
作者简介:杜振宁(1976-),男,陕西咸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0 引言
目前,我国温室生产存在着结构简陋、综合环境调控能力差以及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等缺点。同时,由于我国温室农业种类多,分布地域广,测控设施安装和维护工作量大,采用有线通信方式传输信号存在诸多不便。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ZigBee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相结合, 设计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组网灵活、人机界面友好、可方便进行现场和远程管理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框架分析 本文设计框架基本分为三个部分相互连接而成。具备完整测量功能的测量点+具备多跳式路由的无线通讯网络+远程上位计算机组成。远程上位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获取测量点的温、湿度监测参数,并根据类别进行分析、统计、处理及报表、打印、输出。
1.2 测量点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 传感器节点是温室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需要具备环境因子采集、数据处理、无线通信等功能。
1.2.1 无线温湿度传感器 采用ST公司生产的单片机upsd3234A-40U6。该芯片是一个典型的SOC型的单芯片微处理器系统,片内包含构成单片机最大系统的一切必要的存储器(RAM、flash ROM)、译码器、锁存器、I/O扩展、定时器等。只要在外围硬件上提供电源和时钟源就可以执行程序,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由微处理器负责控制、读取温度、湿度传感器的采样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后,存储于SRAM存储区,这个过程处理时间相当短,作为全速运行的微处理器而言几乎无事情可干。所以在不采样时,微处理器设计为休眠状态。使用实时时钟芯片各一个固定时间进行唤醒工作,这样可以保证以后的采集器节约能源消耗,方便更改为电池供电。唤醒微处理器后,首先采样温、湿度值、然后将这个值通过自定义的协议打包,通过无线通讯模块(Zigbee)发送到网络中,此时,微处理器又主动进入休眠状态(试验系统目前采用直接供电方式,而上述设计保证了可以使用电池供电),采集器里的ZigBee模块发送数据的目的地址直接指向一个固定的地址,所以,这个协议包不论经过几个中间传递,最终传递到联接在计算机上的特定模块上,并输入到计算机。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每个DHT1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择。
1.2.2 无线通讯网络 网络结构采用MESH网状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系统采用多跳式路由通信;网络容量很大;可以跨越很大的物理空间,适合距离较远比较分散的结构[4]。网络的所有实体只要在通信范围之内,都可以互相通信,如果没有直接通路,还可以通过“多级跳”的方式来通信;该拓扑结构还可以组成极为复杂的网络;除此之外,网络还具备自组织、自愈功能。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中的测量点是独立设备,是用单片机为核心配以数字化温湿度传感器和实时时钟,通过程序控制采样,定时将采集的温湿度数据通过ZigBee信号构成的网络传递给计算机。该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利用温湿度传感器作为采集温、湿度数据的测量点、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将测量数据传递到远端上位机显示。从而构成组网灵活的纯粹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若是利用互联网络/2G/3G则可以无视距离的传递数据信息。
2 硬件设计与实现
2.1 ZigBee网络模块:XBee DigiMesh 2.4是可全球部署的嵌入式无线射频模块,可选低功耗的XBee和长通讯距离的Bee-PRO封装。它结合了快速的2.4 GHz收发器和创新的DigiMesh对等网状网网络协议。
XBee OEM RF模块是与ZigBee/IEEE 802.15.4 兼容的解决方案,满足低成本、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的特殊需求。该模块易于使用,功耗极低,并且可以提供设备间关键数据的可靠传输。而且它小巧的外形条件有效节省了板卡空间。建立简单的点-点、点-多点应用,该模块不需要任何配置,该模块的默认配置支持广泛的数据系统应用。但是作为Mesh网络拓扑关系,则需要重新配置。
首先是用于测量的所有节点模块,模块的DH、DL地址必须写入连接计算机的那一个模块的物理地址。而连接计算机的那个模块的DH、DL地址必须设置为广播方式,即DH设置为0x0000,DL设置为0xFFFF。其次,所有的模块都得使用同一个无线频道,同一个PAND编号。
2.2 DHT11传感器和单片机的硬件连接方式:第2引脚上拉后与微处理器的 I/O端口相连。该器件采用简化的单总线通信方式,控制中的数据交换、控制均由单总线完成。单片机应当通过一个标准I/O口线通过5.1K电阻上拉连接,当总线闲置时,其状态为高电平。如图3所示。
微处理器与DHT11之间的通信和同步的串行双向接口,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每次通信都是以高位先出的顺序传输40位数据。
数据格式为:8位湿度整数数据+8位湿度小数数据+8位温度整数数据+8位温度小数数据+8位校验和数据。数据传送正确时,校验和数据等于“8位湿度整数数据+8位湿度小数数据+8位温度整数数据+8位温度小数数据”所得结果的末8位。微处理器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位的测量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3 上位机监测
上位机监测属于被动接收采集点的无线网络传递过来的温湿度数据[5]。经过通讯协议校验后,将对应编号的采集点温、湿度数据显示到监视界面。切换采集点编号,可以监测到每一个采集点。软件监测运行结果如图4所示。
通讯相关的软件设计:
由于选用的MCU本身具有双路通讯接口,在硬件设计上衍生为一个RS485接口,一个ZigBee通讯接口。ZigBee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需要单片机进一步判断和执行。则需要相关的判断和执行程序来完成。下面一段是为实现ZigBee数据接收部分的源程序代码。
此段利用MCU中断方式接收、发送数据,RBUF_SIZE、tbuf_datasize1分别是接收、发送缓冲区大小。PACKET_HEADER0是通讯协议当中的帧头。以上3个常数均在头文件里定义。
远程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采用 LabV IEW9.0 ( Laboratory Virtual Eng- ineering Workbench)设计监控界面。它是一个使用图形符号来编写程序的编程环境,数据采集是 LabVIEW的核心技术之一。VISA是虚拟仪器软件体系结构的缩写。采用VISA函数库可以方便的开发基于各种数字接口的驱动程序而无需关心连接方式,例如USB、1394、串口、并口等。
4 结束语
本系统选用ZigBee技术作为监测系统通信方式,并利用Mesh网络拓扑结构,确保了可靠通信;数据采集和传输采用周期采集上报和基于中断的超限立即上报工作方式,降低了系统功耗;在实验室搭建了模拟运行环境,就网络拓扑建立、数据采集和传输进行了实际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ZigBee协议和Mesh网络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温室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可靠地完成温室环境温湿度监测。
参考文献:
[1]刘玉英,史旺旺.基于CC2430温湿度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0).
1、根据布点采样原则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水质一些常规测定项目的测定方法。
2、对我校流芳校区静思湖水体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二、静思湖相关资料
1、地质、地貌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西部,长江中游东南岸。面积约20xx平方千米。属于江汉平原向鄂西丘陵过渡地段,区内地形特征为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低地。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9%。静思湖位于江汉平原中部,江夏区北部,地形平坦。在湖的北侧有一由土堆成的小山,在湖的西侧北边是武工大图书馆,其余都被四周的岸边景观带环绕。湖底河床平坦,在湖的中心处略微较其他地方深但是不超过5米,其余大多数水深2米。河床主要由地底有机物淤泥,沙石贝类组成。
2、气候
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湿润,夏季炎热高温。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全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平原地区最高温在40℃以上。全市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鄂本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5-22之间。
3、降水量
武汉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但是全市年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丰水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9.2%,六七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雨带北上至江淮流域,与北方不断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地面上形成持久稳定的准静止锋面,在高空形成近东西向的切变线,故出现梅雨季节,降水量明显增多。并且由于武汉周边密布大大小小数百座大小湖泊水库湿地使得夏季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很高,在遇到炎热晴朗高温天气,当水蒸气急剧上升遇到相对较冷的上层大气时遇冷凝结,短时间的强对流天气也提供了大量的降水。
4、湖周边生物概况 水体中的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以及鱼虾等生物类群,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及生物生产力最重要的基本环节。水生浮游植物以绿藻类最多,蓝藻次之以及硅藻、黄藻等。浮游动物由轮虫、枝角、桡足和原生动物四大类组成以及数种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构成静思湖生态体系。
5、湖水水质概况
一下从感官上对湖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等在未接受实验,仅凭借感官出发对其做简单印象话描述:用一洗净的矿泉水瓶盛一瓶湖水水样,观察。湖水水质泛黄绿色,湖水较为澄清,水中仔细看或者放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其中有大量的悬浮物(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仔细闻可以闻到有泥土味,微臭。 6、水位流向以及湖基本信流芳校区地处洪山区与江夏区交界处,地处平原地带。静思湖呈东西走向,带状,左右两端较窄中端较宽,静思湖总面积约5700平方米,东西走向最宽处约206米,南北走向最宽处约54米,水深大致在2米左右,最深处不超过5米。在湖中部靠近西面的地方建有一座木桥长约20米,东侧有一内凹陷约10米长的石墩走道。在湖的东侧有两个出水口而西侧在图书馆区与湖畔景观区的交界处有一进水口。(如图所示为静思湖平面卫星图)
7、静思湖可能的污染源以及排污情况
通过对静思湖的观察静思湖的污染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天然污染源;二是人为污染源。其中天然污染源包括水生动植物生化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死亡或者
衰败后的自身组织,湖两岸植物等。如水生植物睡莲在其生殖过程中,其老叶的枯亡,腐烂销蚀败坏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腐殖质和有机悬浮物进入水体;人为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图书馆拐角处形似雨水、污水管,以及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如果壳纸屑,废弃的一次性餐具,洗漱等人为活动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间的行为对水质造成的影响
三、监测断面、布点及布点原则
1、监测断面
2、采样点
进水口湖心桥岸边区石墩桥出水口一 出水口二
3、布设理由
进水口 :在图书馆走廊的拐角处意外,拐角处有一从图书馆接下的雨水管道以及一些生活污水的排放,考虑到图书馆可能是一个对湖水产生影响的污染源,所以在此设置一个断面,监测其对水质的影响。
湖心桥 :位于跨木桥的中心处,主要对过往人员对水质的影响而设立的监测断面岸边区 :位于岸边南面距离中间岸边约2m,作为对岸边死水区水质监测的断面
石墩桥 :在石墩国道中心位置离过道2m处的垂直于岸边的断面上,主要是监测水体由大湖面经过小的葫芦口进入小湖面的水样水质的变化情况
出水口一 :位于湖的北岸一面中间离岸边约2m处,作为对出水口区域水质监测的断面,其主要划分的是岸边区水样水质对整体水样水质的影响
出水口二:在离出水口3m左右的斜向断面上,其主要划分的是岸边区水样水质对整体水样水质的影响
4、布点原则
设置监测断面后,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的采样垂线,在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根据以上的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根据断面大概的水深大致上没个断面设置一个采样垂线,垂线都位于断面的中心位置,并且为了之后水样的采集方面在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采样点在断面水深1/2处作为采样点:因为湖泊(水库)在水面宽≤50米时,静思湖南北方向最宽处在50米左右因此只设一条中泓垂线,并且静思湖水位较浅,不存在温度分层现象以及河床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并且近岸水深不超过1米,因此在水深1/2处最为采样点比较恰当。
四、水样类型的选择及采样时间
我们组选择瞬时水样,主要是更方便操作,在早上十点钟左右全体成员出动同时在各采样点采样。
五、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1、采样器
直接用康师傅的矿泉水瓶取水样。取回水样后,按一到六标号,然后各取100毫升配成混合水样七号,蒸馏水为八号。
【关键词】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由于受到高压生活的影响,也无暇顾及室内环境对自己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上对室内污染的认识不足,也造成他们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室内污染带来的破坏进行根治和解除。当前还存在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这也给民用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埋下了隐患,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当前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监测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同类的实践提供借鉴。
二、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监测要点
(1)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污染来说,其来源主要有建筑装修材料造成的污染、建筑自身造成的污染以及室外污染引起的并联污染等。具体来说,
首先,对于建筑装修材料造成的污染来说,其是目前民用建筑室内污染最为严重的一个来源。由于装修的差异,其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因素也非常多,主要有各种板材、油漆以及涂料等等。而且这些因素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健康损害是巨大的,甚至可以造成致癌现象的发生;
其次,建筑自身的污染是近些年才逐渐被人们发现并重视起来的污染来源。造成建筑自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建筑物施工中施加了各种不良添加剂而引起的。举例来说,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建筑施工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建筑物施工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添加一些添加剂。而殊不知,这些添加剂往往会对建筑物带来较大的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在一些建筑结构下层土质以及石材等基础材料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不达标的物质,它们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第三,对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来说,上文论述的都是针对室内的环境污染,而对于一些室外的污染来源也会对室内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当前随着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加等,大气污染现象变的严重,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从而进一步带来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污染。
(2)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监测要点分析
对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监测之前,要对相关的监测标准以及规范进行明确,在本文中,参考的主要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及《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监测的项目主要涉及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氡222、TVOC。而针对不同的监测物,采用的监测手段亦有所不同,比如对于甲醛的监测,往往采用的方法为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本文选取了新装修的完工25天左右的64间民用建筑的室内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监测的主要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甲醛等监测物的监测结果
从以上监测的结果来看,在新装修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中,甲醛超标间数占有比率为59.7%,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污染因素。甚至有一些房间的甲醛浓度甚至在国家标准的七倍以上,污染程度可见一斑。仅次于甲醛之后的为氨、苯系物、TVOC等几项指标,占有的比例也不小,也需要引起重视。而在本文进行的本次监测中,并没有发现氡222的超标,可以预见,在这些新装修的民用建筑施工中,很好地控制了装修所用的石材等原材料的质量。
当然,为了获取更为科学的监测结果,本文还对新装修后的5个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中的甲醛含量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了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甲醛含量监测结果
通过以上数据明显可以看出,在民用建筑刚装修完成之后,其甲醛含量是非常明显的,在一个月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内应该做好通风工作,以有利于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和稀释,然后再进行相关监测物的监测工作。
三、有效提升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上文中对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的监测现状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提升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的措施,以供相关单位在民用建筑施工中选用。
(1)努力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
为了根本性解决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来源,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一方面,要严格对建筑装修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将材料的环保性能作为评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不合格的材料出现在建筑施工现场。另一方面,加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投入,让材料的生产厂商都树立高度的环保意识,对他们的生产行为进行规范,以达到根本上解决室内环境污染的源头问题的目的。
(2)重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监测质量的验收工作
重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监测质量的验收工作也同样非常重要。在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监测质量验收过程中,要加大对材料进场时的环境监测,一定按照我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相关的规定,对所使用的材料做出严格的进场控制,并就室内空气环境进行监测,在监测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验收和交付。室内环境质量监测部门要根据室内环境监测的标准,准确、科学地进行室内环境的监测,并配合相关的部门,提升各项监测工作的质量。以此来为使用者使用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保障提条件。
(3)对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全过程进行干预
在当前采用的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监测中,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对室内环境因子以及其它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连续或者间断的定量监测。而这一监测过程完全可以分布在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等全过程中。可以建立完善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监测机制,并同时保证监测环境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保障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
(4)采用样板间监测方法
笔者认为,在民用建筑室内环境监测中,可以采用样板间监测的方法来做好事先监测工作。具体来说,在进行室内装修工程时,如何同一设计多次重复使用,可以先做好样板间,并在样板间施工完成达到监测时间时,应先对样板间进行严格地监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地变更设计方案,待监测合格以后再进行其他工程的施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极大,需要加强在建筑室内环境的监测手段来保证室内环境质量。而做好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在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管理若干意见》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相关政策、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工作;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多方努力提高包括施工单位在内的各方对室内环境污染意识的重视,以进一步改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为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子聪.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1:66.
[2]王菲,赵会哲.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检测问题及防范措施[J]. 价值工程,2014,09:86-87.
[3]陈静.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探讨[J]. 建筑设计管理,2014,04:93-95.
[4]崔岷,贾红霞.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及控制方法[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2,02:35-36.
【关键词】同步相量温度测量装置;动态检测电力信息;安全
1 电力安全系统
1.1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互联网稳定控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如互联系统的低频振荡问题及紧急控制等。我国华中系统的低频振荡衰减时间较长,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华中系统的较长的动态过程势必会通过联络线影响到华东系统。传统的基于事件的就地控制不能够充分观察系统的动态过程,因而不能够较好观察系统的各种状态,比如某些系统目前无法较快地抑制低频振荡问题。基于响应的广域稳定控制增强了互联网稳定控制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广域测量系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观察性,通过各种分析手段,进行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如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实时计算出系统的振荡模式、系统状态量的变化趋势等:从而提供给广域控制充分的动态信息。
1.2 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另外,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2 电力系统稳定器
2.1 稳定控制系统
互联网稳定控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互联系统的低频振荡问题及紧急控制等问题。如我国华中系统的低频振荡衰减时间较长,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华中系统的较长的动态过程势必会通过联络线影响到华东系统。目前的稳定控制系统,比如电气制动、发电机快速励磁、发电机组切除、自适应负荷减载及新兴的灵活交流输电等,发展到广域控制都应该是基于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原来使用就地信息不能够满足控制对电力系统充分观察的要求。广域测量系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观察性,通过各种分析手段,进行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如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实时计算出系统的振荡模式、系统状态量的变化趋势等:从而提供给广域控制充分的动态信息。
2.2 电力系统稳定器
稳定器(pss)就是为抑制低频振荡而研究的一种附加励磁控制技术。它在励磁电压调节器中,引入领先于轴速度的附加信号,产生一个正阻尼转矩,去克服原励磁电压调节器中产生的负阻尼转矩作用。用于提高电力系统阻尼、解决低频振荡问题,是提高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抽取与此振荡有关的信号,如发电机有功功率、转速或频率,加以处理,产生的附加信号加到励磁调节器中,使发电机产生阻尼低频振荡的附加力矩。
2.3 预测结果
重要问题是若干预测结果为系统失稳,那么该如何给出适当的控制量以避免系统失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暂态稳定预测的研究还较薄弱。它涉及电力系统稳定量化分析和稳定量化指标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即使在离线环境下这也是一个难点,实时环境下要求快速给出适当的控制量将更加困难。有些研究以WAMS 得到的故障后一小段时间内的实测量为输入向量,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直接将这些实测量映射到控制向量(如切机、切负荷量等)空间,这种方法相当于将暂态稳定预测和求解控制量都隐含在神经网络之中。但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需要大量样本,如何保证这些样本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和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是一个难题。WAMS 得到的实测信息也可用作稳定控制后备的失步解列装置的触发信号,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系统通常被等值成两机系统。
3 动态检测系统与安全
3.1 电力系统的信息
信息安全指的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保密性、完雅性、可用性、真实性、可靠性、责任性等几个方面,信息安全涉及的因素有,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作为全方位的、整体的信息安全体系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反映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应该实行分层保护措施,有以下五个方面:1)物理层面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2)网络层面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传输安全,网络边界安全;3)系统层面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4)应用层面安全,办公系统安全,业务系统安全,服务系统安全;5)管理层面安全,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与人员的组织规则。
3.2 慢速电压稳定控制检测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人们可以开发较为慢速的广域控制,比如电压稳定控制。美国BPA公司正在开发"先进电压稳定控制"项目。该项目基于广域测量系统和SCADA系统提供的系统电压、电流相量、有功、无功及频率等综合信息开发以下控制:基于响应的快速控制,该控制措施包括发电机跳闸及无功补偿调节。该控制主要需要提供电压相量、频率、有功及无功的测量;利用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电压控制,基于广域测量系统提供的电压幅值及功角,无功补偿设备使用模糊逻辑控制来调节电压幅度;变压器自动调压避免变电站之间并联变压器的环流现象,提高电压稳定性;发电厂的电压调度在电压紧急的状态下,有较多无功储备的电厂可以提高电压,从而减少系统的无功损耗,并提高电容器组的无功输出。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功平衡,从而加强电压的稳定。
3.3 VLAN安全技术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包含1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而不是物理划分,所以同一个LAN内的各工作站无须放置在同一物理空间里,既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有助于控制流量、控制广播风暴、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3.4 安全策略与制度
电力企业应该从企业发展角度对整体的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方针性指导,制定一套指导性的、统一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没有标准,无法衡量信息的安全,没有法规,无从遵循信息安全的制度,没有策略,无法形成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策略和制度管理是法律管理的形式化、具体化,是法规与管理的接口和信息安全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4 结束语
在电气设备中,变压器和交流异步电动机等都属于感性负载,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不仅消耗有功功率,而且还消耗无功功率。因此,无功电源与有功电源一样,是保证电能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当电力网或电气设备无功容量不足时,应增装无功补偿设备,提高设备功率因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化;思考
目前,我国保护自然环境的主要方式就是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同时这一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关注。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引入了市场化机制之后,通过市场的力量有效的提升了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发展属于初级阶段,在市场体制建设及整体体系方面都还不完善,相比国外的国家来讲,是比较落后的。
1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内涵
传统的环境监测实施和主题是政府部门,环境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部分环境监测职能的市场化,有效的弥补了政府在环境监测能力上的不足。环境监测市场化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同时,在资源配置和区域分配方面,市场定位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也会受到一些政府体制的制约。环境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引入市场机制在公共环境监测中,以往公共属性的环境监测职能都是政府的相关部门来完成,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在公共环境检测,同时加强了环境监测力度和效果,有效的改变了政府环境监测效果不佳的情况;第二,扩大非公共性市场环境监测,由市场作为环境监测的责任和实施的主体,以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2环境监测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特殊性,执行难度较大
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比较复杂,同时也是一个长时间需要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这就需要对影响环境的原因进行长时间的监测。环境监测市场化属于非公益性的,对环境监测内容很难做到长时间的进行监测,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制定的时间内,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保护环境工作来讲,短时间内很难完成对环境监测的效果。
2.2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缺少资金的投入
环境监测工作对技术及相关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结构具有科学性,就要对环境监测工作者配有专业的监测设备,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监测技术,对于我国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对环境的监测质量受到了影响。环境监测设备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资金的投入,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在使用传统的监测装置,工作人员所使员工的监测方式也比较传统,这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数据。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都需要对我国环境的现象进行了解,这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进行提升,为了解我国环境现状提供相应的数据。
3环境监测市场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3.1完善环境监测市场化工作规范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不断规范,需要相应的机构按照实际的情况对环境监测规范不断的改善,进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同时还要对质量监督体系及考核制度进行创新,这样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及时的监督,采用合理的考核制度进行相应的激励,从而提高市场化环境监测质量。
3.2培养开放性监测市场
我国要不断培育和开放环境监测市场,这样有利于环境监测在市场机制和法律责任要求下,对其质量进行提升。目前,我国在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这就需要将环境监测市场化融入到其中,进一步的对服务购买及商品交易等活动进行规范,同时还要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化在服务内容及交易机制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合法性。除此之外,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按照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和环境监测数据市场的潜力,来确定监测市场的开放水平,这样因地制宜地的采用多种开放形式,更好的推进了环境监测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3.3对政府部门职能进行转换
在环境监测市场化不断深入时代背景,政府部门需要对环境监测中的职能进行转换和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对环境监测市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环境工作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造成了监测资源的标准无法实现,只有借助市场监测的方式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近年来,随着环境监测市场的队伍逐渐强大,对于环境监测如何在市场中找出位置,怎样促进较快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市场监测机制的引入会给政府在环境监测中的主导地位所动摇,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减少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政府部门要对此进行重视。但是政府部门将环境监测职能放入市场,并不代表着他们失去了职能,只是对自身的技术监督进行加强,和市场监测形成良好的竞争。政府是环境监测的主要机构,要对相应的监测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创造出新的制度,有效的推动了环境监测的不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现代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力转变为经济的发展形势,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需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基础。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努力的工作,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还要不断的更新环境监测的设备和技术。现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还是以政府作为主导,为了可以充分的发挥环境工作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国刚,赵晨,陈传忠.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03).
关键词:环境监测;市场机制;问题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检测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经拥有了非常高广泛的关注度。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虽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在引入市场化的机制之后,通过市场这种无形的力量来提高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我国环境监测趋于市场化发展才刚刚起步,在政府职能明确、市场体制建设、整体体系完善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可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相较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环境监测的市场化不仅可以解决目前由政府大包大揽所造成的一些问题,还可以促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个市场当中,这样不仅加快了市场的建设,更是推动环境监测趋于市场化的一种新力量。
1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内涵
我国所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所建设的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虽然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政府完全失去了对资源配置的权利,同样也不能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放大到决定全部公共资源的配置,这两点是环境监测走向市场化的前提。
1.1市场化不等于社会化
从最基本的概念来讲,市场化的含义是将市场作为一个主要手段,来处理社会、政治和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市场机制可以说是一支非常有力量的手,在它的推动下可以实现市场资源充分合理配置和效率最大化的目标。社会化的概念则更加的宽泛,广义上的社会化包括各种运用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市场化也涵盖在内;而在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利用社会志愿机制,引导和调动社区、第三部门、自治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市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规则,例如价格杠杆、供需关系、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就是以市场中的规则来对资源检测进行配置。
1.2市场化不等于政府责任市场化
虽然环境监测正在趋向市场化,但是这并不代表政府的责任也趋向市场化,他们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环境监测具有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双重属性的,环境监测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延伸品,他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向人们展示我们走位生活环境的状态,以此来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群众利益的必然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范畴。公共服务的本质是为所有公众提供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需要遵守公平、共正的原则,这样就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责任态度来为公众提供这些服务和需求。
1.3市场机制不等于第三方机制
第三方机制是指两个相互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的主体外的另一个客体,这第三个客体既可以和两个主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客体。一般情况下,引入第三方是为了防止因利益关系带来的对关联主体的不公正现象。而在市场当中第三方机制的存在可以体现出市场经济的公平和公正。在环境监测的范畴内,第三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特指在独立于环境监测行政管理部门和其直属环境监测机构的、从事环境监测相关事务的第三方机构、公司或组织,即从事环境监测的市场力量。第二个方面,是指在生态补偿、损害赔偿、纠纷仲裁、司法鉴定等行为发生时,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从事相关监测、鉴定工作的第三方机构,既可以是行政管理部门直属的环境监测技术机构,也可以是市场监测力量。
2引入市场机制与培育监测市场方面需要研究的若干问题
2.1培育并逐步开放监测市场
市场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体系,而市场中的责任制度都是非常明确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就可以逐步的开放监测市场。研究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规范商品交易、服务购买等市场行为的责任主体、服务内容、实施程序、交易机制及资金保障、绩效管理等,努力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2.2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与政策
环境监测市场的建立要有完善、健全的市场规则作为基础,这样才能避免市场出现混乱,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首先实在市场管理体制方面,所指定的管理规则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并且将法律作为准绳和依据,建立起法治化的市场环境,每一个市场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外的领域。其次是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研究的重点是在于环境监测市场化的预算管理、环境监测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机制、税收费用等,而且要将政府放在主导地位建立起环境监测市场化建设的投资机制,通过信贷、基金、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环境监测基础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在环境监测的技术管理方面,要将市场的检测机制作为研究的重点,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查与动态认证制度、监测商品与服务的标准规范、市场化监测业务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技术监督制度等,并逐步与国际标准规范接轨,为参与国际竞争打好基础。
2.3促进政府机构角色转换
想要向市场化的趋势进行发展,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势必要进行改变。与快速发展的环境检测技术和客户服务质量相比,政府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政府只重视单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全面均衡的重要性,而且目前政府极度缺少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这种背景下,这就使得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监测服务供给能力成为必然选择。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政府的管辖只能和管辖范围,政府并不能对任何事都进行干预,非公共服务领域、盈利性职能正在被逐渐地削弱。而政府监测机构提高自己在公益性和技术监督方面的职能,并且要在这个市场当中体现出自己的竞争与绩效意识,只有这样做才能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在这个市场当中站稳脚跟,并以市场化为推手,研究解决制约环境监测科学发展和监测数据发挥效力的体制性积弊,创新环境监测体制机制,促进整个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
结束语
我国的环境检测市场化的发展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环境监测市场化的意义是是非重大的,这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另一种形式的保障,虽然我国环境监测市场依然存在着若干问题,但是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政府角色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办法,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梁敏.环境监测业务服务外包可行性依据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7):7-9.
[2]左平凡.论第三方环境监测的适用限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258-263.
[3]边归国.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政府行为”的关系[J].中国环境监测,1998,14(2):2-5.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67-01
1 环境监测的研究概况
中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关于环境监测管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成果涌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有:1972 年,曲格平就开始致力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中国的环境管理》等书中为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建议;赵英民认为颁布《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使环境监测工作有法可依,理顺了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使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李春田等在比较世界各国环境管理模式的差别后,根据中国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和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应该加强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审核来加强环境监测;刘卫先分析了我国现行监测体制的优势和不足,在借鉴国外环境监测机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议我国采取中央垂直统一领导的方式来减少地方政府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干预,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独立性;徐光华、陈静等提出环境监测站的建设要实行统一的标准,以决环境监测存在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郑晓红提出要通过改进监测分析方法的来促进解决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刘建林则特别强调要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环境监测中一切事务应以监测质量为基准。
2 中国环境监测管理面临的问题
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面临不少问题和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基层环境监测站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
我国现行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政府下属的机构承担,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行政化居多,因此现行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市场化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随着环境质量的快速恶化,环境管理目标要求越来越高,监测任务和监测质量要求提高,而现有的环境监测站建设很难满足新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①现有的一些基层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②部分基层监测站的仪器设备落后,严重影响环境监测工作; ③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由于环境监测机构多从属于政府部门,环境监测机构没有自主的人事权,因此在环境质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很难根据监测任务来调整监测人员的数量,提高监测队伍质量,以至于适应不了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
2.2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手段也得到快速更新。但与快速变化的环境质量相比, 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精度有限,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①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落后,环境监测部门在前期通过相关的实验室资质认可评审后,对于后续的实际监测工作管理较为松懈,同时环境监测机构往往监测任务较重,为了完成任务,实际监测中无法切实有效地管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②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各不一样。而在实际中,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当前环境监测的最新技术、方法、设备及各种环境因子的达标标准,并且要熟悉质量管理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监测质量管理者个人的科学素质和工作能力较高。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能力,因此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2.3 监测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制约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立体监测网络。但也应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监测人员状况已经成为制约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障碍。这些表现为: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快速深化不适应。环境监测机构都是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人员编制有限,而监测机构没有人事主动权。同时监测部门在用人方面没有竞争激励机制,人才进入较难,淘汰也较难,市场化因素缺失,因此这种用人机制根本留不住人才;②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随着环监测工作任务不断加重,而一个合格的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多年的培训和实践。而目前由于环境监测机构的人员编制变动较少,再加上行政管理部门借调人员,使得监测单位的实际监测工作人数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的目标。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随着环境质量快速恶化,环境监测任务数量级的增加,监测频次也成倍增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数量制约环境监测的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对策
从上面分析得知,目前环境监测管理突出的问题是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不够、监测数据的管理不善和监测工作人员队伍体系建设有待提高的问题。随着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环境保护目标越来越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3.1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十分重视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目前,环境因子成份复杂,环境监测对象不易准确测量,这要求我国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控制程序。首先,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层应该将保证数据质量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这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其次,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或体系的建设,使质量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然后,要强化现场监测质量管理,通过优选优用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严格实验条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2 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部门的能力建设究其根本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的效果,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制定各自的长远目标,并建立相应的人才发展机制。第一,在严格控制环境监测人员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环境监测人员的队伍。为了促进环境监测机构长期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的引进计划, 分批有序引进人才。通过引进人才,既能扩充环境监测人员的队伍,提高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又能降低监测工作人员的年龄层次,使监测队伍成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第二,要设立人才培训的机制,人才培养可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结合, 在培养人才上,要突出博而专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2] 赵英民.顺应时展要求强化环境监测管理[J].环境保护,2007(21).
[3] 李春田.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内部审核[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4] 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3).
[5] 徐广华,陈静.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9(5).
[关键词]环境监测 数据质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处置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46-0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压力凸现,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势在必行、极其重要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基本前提,更是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时间的关键所在。环境的保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相关的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为了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保障环境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时、有效的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状况,准确测定污染环境危害成分和程度,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突发环境事件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事件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正确地进行应急处置、减轻事件危害和制定恢复措施的根本依据,其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事件现场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定性监测,及时判明污染物与污染类型,为现场应急救援和疏散工作提供快速的科学依据;二是对事件现场及周边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定量监测,确定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三是对受污染事件持续影响的区域进行环境状况跟踪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提出环境恢复或生态修复的建议措施,确保事发地环境状况恢复原状和长久稳定。因此,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环境安全准绳作用。
3、环境应急监测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
近年来环境监测部门重视到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性,成立了响应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组,但是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组织训练,使得环境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快速准确的处理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突发事件出现前,环境应急监测部门就应该时刻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准备,并在环境事件发生后及时制定详细、周密的应急数据监测方案,以此来提高环境应急数据监测。
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准备不充分,设备和仪器日常维护和检查不到位,使得监测设备仪器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致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准备不充分。
3.2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主要是体现在环境质量监测和工业污染源监测两方面,使用这两方面的监测技术来规范环境应急监测有一定的偏差。在实际应急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只能根据技术人员本身的工作经验和已有的监测规范来进行监测分析,由此得出的监测数据和实际应急监测数据有偏差,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准确性。
3.3 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集技术和体力于一体的工作,与此同时,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突发环境应急监测中对该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致使很多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对安全设备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预防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环境监测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4、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措施
4.1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完善的应急监测预案是成功完成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保障,能有力地增强环境监测站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完善应急监测机制。在污染事故发生时,启动完善的“应急监测预案”才能迅速召集所有组成人员,各司其责,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测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容赶赴现场,快速有效地监测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查询和判断其理化特性、毒性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为及时、正确处理制定处置措施和环境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2 根据污染事件类型合理确定监测的频次
为有效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需要实时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应急监测全过程应在事发、事中和事后等不同阶段予以体现,但各个阶段的监测频次需要依据突发污染事件的类型而定。
4.3 优化环境监测储备
4.3.1监测人员技术储备
监测人员除掌握一般监测技术外,还应熟知应急监测知识,各类潜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特性知识,掌握崇州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和已有的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并掌握必备的人身防护知识。
4.3.2监测物资储备
监测物资储备包括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器皿、防护装备,以及存放应急专用物资的场所。对于低质易耗品要设立专用储备柜保存备用,并贴上应急监测专用封条和定期清洗、更换。
4.3.3资料储备
建立应急监测资料库,包括文字资料和计算机库,储备应急监测时需要的标准、方法、应急监测预案、作业指导书,以及历年应急监测的资料汇总,供应急监测时备查,同时建立市潜在事故污染源分布数据库。
4.3.4专家库的建立
建立和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专家库,以备不时之需。专家库应由在化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地球化学、生物科学、大气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给排水工程、应急管理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员组成。专家库的专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参与研究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以此将危害减至最小。
4.4 加强环境监测中的分析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的分析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把监测分析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环境监测数据合理、可靠。
4.5 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督检查
建立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和危险源、危险区域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督检查。
4.6 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监测体系
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环境事件监测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监测制度,规范信息的获取、报送、分析、格式和程序;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明确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4.7 加强环境监测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监测能力
以建设“学习型监测站”为向导,全站(每个岗位)、全程(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全员(所有人员)终身自觉主动学习,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强化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数据质量,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是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强化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措施,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
[2] 连兵,崔永峰.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研究[J].北京:中国环境监测,2010,4.
[3] 宋献光,杜惠文.环境应急监测的案例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5(1) :11~ 13.
[4] 朱易春,张光明,李爽,刘芳.水库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分析[J].人民长江,2010,(10)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最为普及的建筑模式,其作用和规模已经日趋具有代表性。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地在施工中暴露的越来越多,由于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较差,对因施工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工程施工的基础管理。
据统计,目前国内61.7%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耗费的现象;其中75.4%的建筑垃圾因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和再利用,83%的建筑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数量迅速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为打造绿色施工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实施绿色施工技术和促进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工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体验,作者认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污染形式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下面本人就这几方常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第一,施工过程的水污染。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水,很多施工环节离开水是进行不了的,如:混凝土搅拌、砂浆搅拌、水磨石地面等等。施工产生的污水或工人生活用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或河流,就会污染水质,严重影响附近居民正常健康饮水,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施工中产生的扬尘飘入河流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因素;第二,施工中灰尘造成的空气污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材料(涂料、油漆等)会产生废气,尽管这个过程不会产生大量废气,但是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与废气直接接触,如果通风条件不好,不能及时快速地排除废气,就会严重危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另外,建筑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土方回填造成的扬尘、土方挖掘产生的扬尘、水泥的运输存放等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灰尘,扬尘也会对空气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第三,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随着建筑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施工各个环节都已离不开大型及大功率机械设备,施工阶段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等。其中,场地平整和土石方施工阶段噪声源主要由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各种土石方机械及运辅车辆产生,大部分为移动式噪声源;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各种打桩机,打井机、风镐、移动式空压机等, 基本为固定噪声源;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包括各种运输设备、吊车、施工电梯、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器、电锯等,其中多数工地噪声源为振动器和混凝土搅拌机;装修阶段噪声源主要有电锯、电钻、电梯、吊车、切割机等;第四,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是生活垃圾、废弃包装、废弃的建筑材料。另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废弃的土方以及钻孔灌桩的废弃泥浆液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现场一些有毒的废弃物还是比较常见,有毒的废弃物主要有:油手套、废旧测温计、废玻璃丝布、漆刷、废铝箔纸、工业棉布、废弃化工材料以及试验室各种有毒清洗液或试验容器,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氢氧化钾、强酸、重铬酸钾、氢氧化钠的化学物质,对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如果不能进行认真地科学合理处理,一定会对空气、水等造成一定的污染。
3、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3.1、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人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方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第二,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足期掏油,防止污染;第三,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第四,施工现场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的处理后排放。
3.2、空气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
首先,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高层或多层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造成扬尘。同时,对场地容易起尘的原材料进行遮盖。经过采取措施后,可以有效地减少70%的起尘量,从而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次,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档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最后,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 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足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另外,还应首选商品混凝土,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3.3、噪声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
为降低噪音污染,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声源处降低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如选用低噪声的振捣器、风胡、电锯;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油压、喷注式打桩机,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等;第二,对于施工现场强噪声机械,如搅拌、电锯、电刨、砂轮胡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第三,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尖叫、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第四,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日寸间,球暴声进行限制, 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3.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首先,尽量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例如尽量采用预制构件, 减少施工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尽可能准确地计算材料用量,以减少施工废料产生;其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少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最后,建筑企业应该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建筑施工和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该及时的运出施工和生活区域,对有用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建筑的材料成本。对于生活垃圾还应该进行匪类收集,并运往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防治造成白色污染等。
4、结尾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并就提出了减少施工中常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范措施。环境保护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因此,为了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必须采取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竹隰生,王冰松.重庆建筑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