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运营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索福瑞调查数据,传统电视受众规模在逐年缩减。从到达率看,2009年平均每天有74.5%的观众收看电视,2013年每天只有66.5%的观众收看电视;从收视深度来看,2009年到2013年人均每日收视时长是176、171、166、169、165分钟,电视收视向中老年人倾斜,年轻人看电视的越来越少[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达到4.39亿,用户使用率为69.4%,广告市场规模128亿元,其中,手机视频的用户为2.94亿,增长率为19%,这些视听新媒体极大地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有线电视运营商
有线电视网络依靠“用户增长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并不长久。在视听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在IPTV、互联网电视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需要从专网向公网转变,从行业媒介向多行业服务媒介转变。同时,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运营需要有线电视从重点经营网络到重点经营平台和用户的转移。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29亿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2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近9500万户,开通双向用户超过2850万户,2013年有线电视网络收入755亿元,增长14%。另外,全国337个城市实现了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覆盖,其中310多个发射站完成了验收[2]。美国目前一共有宽带用户8590多万,其中有线运营商约占5070万,固定电话运营商有3520多万户。据市场研究公司LeichtmanRe-searchGroup的调查,2014年第二季度末,美国Com-cast、时代华纳有线、Cablevision等在内的有线电视公司互联网服务订阅用户达到4991.5万用户,刚好超过付费有线电视用户的总和4991万。有线电视网络带宽相对富裕,入户率高,运营成本较低,跨域发展方面应有更大作为。目前,有线电视主要依靠收视费、广告费、数据费、安装费等单一的收入来源,在激烈的三网融合市场竞争中,在纵向上,有线网络需拉长产业链,加入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与制作产业;在横向上,利用多屏、多网互动,抓紧大数据、云计算的机遇,大力发展融合业务与增值业务,发挥高清化、立体化、双向化、社交化的优势,将有线电视网打造成为全业务运营的综合性网络。
(2)固网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在视听新媒体业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视等视听新媒体业务都是基于电信网的互联网资源。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家基础网络运营商占据了90%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有线电视网络仅仅只有4%的宽带接入用户,手机电视基本依靠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3大基础网络。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宽带化、智能化的发展,实现从电信运营商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变。例如,中国电信获准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2014年1月底,中国IPTV用户近3000万。根据中国电信的最新运营数据,中国电信固网业务方面,2014年10月,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新增46万户,累计达1.06亿户;本地固话用户减少77万,累计为1.45亿户。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固网宽带业务累计用户6848万户,固网业务主营收入681亿元[3]。2013年12月,工信部取消了对中国移动固网业务经营的限制,允许其进入固定宽带网络市场,中国移动也成为全业务的电信运营商,这必将加剧固网宽带接入的竞争。
(3)移动电信运营商
3大电信运营商在移动视听新媒体的网络运营方面处于寡头垄断局面,而且积极介入视频内容生产领域。中国移动在上海建立手机视频创新产品基地,专注于移动视频产品的运营支撑,力图通过多样化、丰富的内容,向用户提供随时、随身、随心的个性化服务。中国移动还与中广传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用CMMB作为TD手机内置应用,通过广播方式的手机视频与流媒体手机视频的互补来增强手机用户体验,以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赛迪网消息称,截至2014年10月31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8.01亿户,其中3G用户总数2.43亿户,较上月下降157.1万户,4G用户累计达5445万户,较上月增长1350万户,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长状态。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移动用户2.9亿户,主营收入1213亿元,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45亿户,移动宽带主营业务收入819亿元。中国联通通过WCDMA网络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点播、下载、上传视频,可以实时收看多个电视直播频道。2008年中国电信接管中国联通1000多万CDMA用户,2009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基地,负责全国视讯业务的发展。目前,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电视业务已经与中央电视台等手机集成运营商合作,为受众提供直播、回看频道和点播节目服务。2014年10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数累计达1.83亿户,3G用户数新增210万,累计达1.15亿。3大电信运营商都十分重视手机电视的发展,不断优化手机电视网络技术环境,不断完善内容分发、门户推进及搜索、代收费管理等体系。
(4)电视直播卫星运营商
中国的直播卫星通信主要是基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依靠卫星通信加强对边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2013年底,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开通用户1309万户,覆盖31个省(区、市),其中,宁夏、内蒙古、甘肃等8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直播卫星播出平台集成49套广播、61套电视节目。美国的直播通信卫星处于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与有线电视构成了互补与竞争关系。美国DirecTV直播卫星运营商提供美国93%的本地频道节目服务,本地频道通过光纤网络传送到卫星广播中心,发射上行信号。美国DirecTV公司在美国已拥有2030万用户,在拉丁美洲也有200多万用户。美国第二大直播卫星运营商DishNetwork在美国有1400万用户,没有开展国际业务。2014年5月,美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宣布,将斥资485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是否最终通过还需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和司法部审批。
2视听新媒体时代电视终端竞争格局分析
随着视听终端逐渐向融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受众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个人电脑收看影视节目的不断增多,这些视听新媒体的终端具有直播、回看、点播、搜索等新功能,改变了影视节目的收视方式,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IPTV
IPTV是可控、可管理的有线IP网络,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服务。IPTV运营在城域网上,而互联网电视运行在广域网(互联网)上。IPTV具有视频点播、视频时移、双向互动、分众传播的特点,具有广告模式、包月收费、按次收费、游戏、线下活动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盈利模式。IPTV一般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其管理类似于传统电视,我国的IPTV由广电与电信合作开发,广电负责内容的集成与开发,电信负责网络运营。内容集成商承担内容选择、播控、把关的权利和义务,引入海量的内容版权与各种特色增值服务,形成规模化的核心竞争力,与电信运营商共同维护终端用户,实现利益共享。目前,我国IPTV的发展主要是“上海模式”与“杭州模式”,上海模式是“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运营模式,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开展IPTV业务,前者负责传输、用户计费和市场营销等业务,后者负责内容集成、管理、播控以及用户终端等环节,收益按照双方的投入和职责共享。杭州模式是杭州广电与杭州电信建立杭州华数传媒合资公司,同时运营数字电视和IPTV。IPTV总平台拥有各类标清直播频道、影视内容资源以及旅游、卡拉OK、在线购物等增值服务,能提供跨越娱乐、消费与服务的全方位业务。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采取IP协议、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以电脑为终端的视频传播业务。与IPTV相比,网络电视是基于互联网公网的传播,更具有互联网业务的特色,而IPTV是基于专网的传播,更具有传统电视的传播特色。网络电视有广告模式、活动营销、直接付费、版权分销以及业务托管等盈利模式。按照传播方式的不同,网络电视可分为网络视频、博客、视频分享网站、P2P视频服务等不同类型,一般由主流媒体、民营机构运营,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服务。按照运营主体的不同,网络电视分为商业门户网站类、商业垂直网站类、媒体网站类以及网络广播电视台,商业门户网站类包括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网站视频,商业垂直网站类是指专门经营网络音视频业务的网站,例如优酷网、乐视网、酷6网、六间房等,媒体网站类包括人民网、北青网、东方宽频、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等,网络广播电视台包括CNTV、湖南芒果台、浙江新蓝网等。在广告市场中,垂直视频网站占广告市场的首位,其次是门户视频网站,然后是媒体视频网站。近年来,网络视频领域并购重组加剧,例如,百度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全部股份,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苏宁、弘毅4.2亿美元收购PPTV,谷歌收购YouTube等。
(3)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网传输、通过手机终端观看视频业务的电视服务。手机电视牌照由广电行政部门颁发,具有可管可控的特点。手机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移动运营商负责网络运营;在iPad等终端平台化的经营模式中,内容提供商与终端提供商是一种合作分成关系,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手机电视的传送与接收主要是2种形式,一是公网模式,即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或者浏览视听网站上的视频内容;二是专网模式,即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和流媒体技术,以集成播控平台为中心,按照生产制作、内容包装、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的流程向手机用户提供视听内容的下载和在线观看,这是手机电视的主要方式。手机电视存在免费、点播、包月等消费方式,具有便携性、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填补了受众碎片化的时间,拓展了电视的服务空间。广电机构负责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与播出控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相继开展了基于3G网络的手机电视内容集成播控服务,例如,央视影音(Cbox)移动客户端集纳中央电视台、全国卫视、城市电视台共140多个频道,可以直播、时移、预约、回看,同时拥有海量点播内容。
(4)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简称OTTTV,是以绑定特定编号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有上网功能的电视机顶盒为终端,以公共互联网作为传输介质,以虚拟专网为传输通道,为观众提供具有直播、点播、回放及其他互动应用功能的视音频以及增值服务的IP电视媒介[4]。互联网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用户终端管理,家电企业提供互联网电视终端,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互联网电视与IPTV的区别是,前者运行在公网的虚拟专网上,后者运行在城域网性质的专网上,互联网电视由国家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集成播控平台提供[5]。互联网电视是传统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有线电视和IPTV采用的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用户捆绑的运营方式,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和吸引力,将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技术主导商加入互联网电视阵营。互联网电视的终端包括互联网电视一体机、连接OTTTV机顶盒的普通电视机、PC、i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过去一年,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均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始大举推广互联网电视,国内的联想推出互联网概念电视,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接近2000万。
(5)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指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向手机、MP4、笔记本电脑等7英寸以下的小屏幕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的广播电视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通过广电自主研发的CMMB技术,向移动终端提供电视服务。与手机电视相比,拥有图像清晰度高、流畅度与用户数量无关、整体运营成本更低等传播优势,终端广泛,业务多样,但是互动性没有手机电视强。2009年,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建,负责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项目的投资,同时,中广传播集团与中国移动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CMMB功能的手机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它由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计费、结算、营业、账务和客户服务等部分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目前,移动多媒体(CMMB)发展迅速,覆盖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覆盖人口超过5亿人。中广传播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等联手搭建渠道、内容、运营为一体的CMMB全产业链,增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吸引力。
(6)公共视听媒体
【关键词】网络建设 网络规划 网络优化 双网运营
TD-SCDMA是由我国自行提出并主导完成、被国际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发展TD-SCDMA对于提高我国通信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3G时代的到来,我国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运营商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创新的工作模式,开展工程网络建设、网络规划优化、网络运营,做好网络支撑,充分发挥TD-SCDMA的技术优势,提高客户感知,保持公司持续的竞争力,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 TD-SCDMA网络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大、周期长。如何通过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保障网络的快速建设与部署,构建精品移动通信网络,成为运营企业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TD商用网建设和运营刚刚开始,在TD建设与组网方面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性能优良,业务丰富,质量上乘的通信网络是决定其生存和后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以考虑从GSM系统建设中汲取和借鉴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结合TD-SCDMA本身的技术特点和网络建设的要求,从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资源配置、建网思路等方面深入思考,探索出适合TD-SCDMA网络初期建设的思路。
1.1 工程项目管理
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快速建设高品质TD-SCDMA网络的保障。立足于2G网络建设、优化和运营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从概念、原理上与GSM系统区别开来,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建设TD精品网络。TD-SCDMA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包括:
(1)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
以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以工程质量管理、服务外包管理、文档信息管理、维修备件管理为依托的管理体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现场联动机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将优秀经验及时总结,及时分享,充分吸取及借鉴2G网络建设经验和优化经验,极大地推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网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专职支撑工程项目组,成立TD网络建设办公室。
分阶段工作目标管理。针对TD网络建设的新特点,结合各地区的建设现状,项目组形成“以簇顺序为核心,安排整体建设、统筹资源”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工作目标。
合理的资源配置管理。TD建设规模大、工期紧,需要调配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统筹资源是TD项目建设的有力保障。支撑项目组应在充分预估风险的前提下,对每道工序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精准分析。
专业的技术工作团队。专业的队伍,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障项目完成的关键。网络规划组、工程实施组、网络维护组、测试优化组和设备物流组建设项目经理。
精细有效的项目控制。以里程碑为纲,逐层分解落实;制定总体预警与风险应对计划;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及时解决问题。
(2)因地制宜的建网思路
在TD-SCDMA建网的思路上,应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具体的场景。由于TD技术特点,基站需要成片开通、优化。为确保项目的进度和网络质量,项目组应制定以“簇”为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部署的“片区簇”模式和“网中网”的建网思路,在保证总体进度的前提下,对具备开通条件的基站做到建好一个开通一个,边建设边优化,以保障建设完毕的网络经过短时间全网优化即可商用,大幅度缩短工期。
(3)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TD网络建设过程中,针对普遍场景提出了不同的组网方案,同时开展广泛的课题合作,针对各类特殊场景提出独到的解决方案,涵盖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场景。
(4)快速的工程实施
TD与2G共站址,解决站址困难,快速建网,以节约投资成本与运营成本。
(5)创新的工程改进和工程管理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工程机械设备改进,便于工程实施,有效加快了建网进程。在工程施工方面积累经验,为合理统筹安排建设资源,合理安排工序,项目组根据TD工程特点,提出创新的“平行流水”的工程建设方式。
1.2 TD-SCDMA网络规划
TD-SCDMA规划包括网络规划和业务规划,网络规划又包括覆盖规划、容量规划、承载规划、局房规划等,其中覆盖、容量、业务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于移动公司而言,TD网络不是孤立的,是依托于现有2G大网上的一个局部网络,应该将2G/3G统一规划、建设、维护和运营。
TD-SCDMA网络规划与GSM遵循着基本相同的流程。通过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各个环节的比较,在分析GSM网络规划特点的同时,不难发现许多可供TD-SCDMA吸收和学习的经验。TD二期网络建设遵循的总体原则为:2G/3G协同发展,室内外相互兼顾,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认真实施。
(1)总体规划原则
应该根据市场预测、设备状况、投资能力和盈利前景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建设策略。总体规划原则为:
统一规划:在规划中从全局的角度来着眼,把满足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作为系统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网络架构和基站布局尽量呈现相对稳定的格局;
分布实施: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分期、分阶段、分区域地部署网络;
快速部署: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抢得先机谁就占主动;
规模发展:在局部区域形成竞争能力,网络覆盖效果较好,网络持续扩容能力较强。
许多网络问题在网络规划阶段造成的,高水平的无线网络规划为后期网络优化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无线网络规划的主要思路为:建立全程全网的规划体系,确保网络质量;充分利用2G现有站址资源,加快建网进程;室内外协同规划,综合考虑;促进产品与周边环境和谐,注重环境保护;对特殊场景进行重点研究,提升现网性能;高性能的网优工具,助力精品网络建设。
(2)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TD-SCDMA网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程度,采用分步实施的规划和建设方式。网络规划遵从先覆盖后容量、先重点后连续、网络容量及质量先重点地区后一般地区的原则,分期规划和建设。在服从无线网络规划的总体原则情况下,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结合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六个阶段:网络发展规划、网络调研、网络规模估算、预仿真、站址勘查和详细规划。根据具体场景考虑实施室内特殊覆盖,应该采用合适的比例,体现出室内外平衡设计的思路。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过程如图1所示。
TD-SCDMA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的影响,还受到产业链、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网络现状等多方面的影响。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考虑到TD-SCDMA网络规划灵活的特点,在建网初期可以重点考虑覆盖因素,后期可通过增加频点和补盲站点的方法增加系统容量。
1.3 TD-SCDMA网络的工程建设
TD-SCDMA网络建设应遵循网络规划的原则下,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和设施,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站址、机房、铁塔、天馈线系统、防护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等,以便节省网络投资,加快建设进度。
(1)GSM/TD共站址,提高共站比例
充分利用现有的2G站址、室内分布等资源,尽最大可能共站址建设,努力提高共站比,解决站址选择难题,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建议在对2G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时,兼顾WLAN的需求,建设三网合一的融合网络。
借助TD网络建设时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原先GSM网无法进入的区域新建TD基站,在后期GSM网络扩容时也会使用到新建设的TD基站站址资源,即所谓“反向共站”。
(2)施工经验的积累
根据TD设备、天馈线部分等施工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TD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经验的积累,包括天馈安装,GPS安装,天面和机房资源,电源和传输资源,重新评估铁塔负荷和风荷,采用美化天线等。
2 TD-SCDMA网络优化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是网络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在实际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2.1 借鉴GSM优化经验
与网络规划相似,在网络优化的原则和流程上,许多宝贵的GSM优化经验是可资TD-SCDMA网优工作参考和学习的。同时必须看到,运用不同的无线技术,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很多具体问题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优化策略,可以对2G/3G协同规划、总体优化的策略进行探索。
2.2 规范化的网优管理
实施TD-SCDMA网络优化维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优维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网络资源运行效率和质量,加强对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TD网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网络优化工作的日常管理;细化网优日常考核指标,提升优化工作效果;加强管理,细化对第三方优化服务公司考核。
2.3 TD-SCDMA网络优化步骤和流程
建网初期一般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分为几个阶段:
单站验证:对新开基站进行单站验证,检查基站发射功率,覆盖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基站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单站问题带入簇优化中;
分簇优化:进行分簇方式进行有效优化,及时跟踪;
片区优化:在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将几个簇联合在一起优化,重点考核簇边界切换等情况;
全网优化:全网优化在片区优化基础上完成,考核各个片区间的切换及参数的统一性。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如图2所示。
2.4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
TD-SCDMA网络优化内容主要包括:天线调整,通过调整天线控制基站覆盖范围,减少干扰和导频污染;修改基站邻集,使切换合理,减少切换掉话;修改基站扰码,减少码字干扰;对覆盖盲区就规划方面提供建议;解决室内覆盖基站和室外基站邻区问题;参数优化,让接入、切换等参数最优化;采用“线-点-线”的优化实施办法,有效保证了建网进度和网络质量。
3 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对中移动而言是新网络、新思路、新挑战,其中涉及双网运营策略、融合组网问题。针对TD-SCDMA与GSM双网运营,移动公司提出“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解决方案。旨在将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纳入到全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2G/3G协同运营、共同发展,系统性考虑和探索发展路线,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3.1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
TD-SCDMA与GSM双模组网原则为:
(1)利用TD-SCDMA与GSM进行双模组网,充分发挥TD-SCDMA在数据业务方面的优势;
(2)在热点地区采用HSDPA进行覆盖,进一步增强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引导高端用户使用数据卡,提升高端用户忠诚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粘性;
(3)定制推广双模手机;
(4)2G与3G共组核心网、业务网和支撑系统等,实现2G业务向3G业务平滑迁移,提升用户体验。2G/3G互操作问题重点应该放在终端侧解决问题,包括各种切换、重选优化算法的制定。网络侧则重点考虑在以互通信令支撑系统、同步系统、计费、网管系统一体化问题。
3.2 2G/3G互操作策略
在现有2G网络上建设TD-SCDMA需要考虑的问题:
(1)影响最小。尽量减少对目前已经成熟稳定的2G系统的影响,避免2G升级工作。
(2)质量最好。为3G用户获得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提供良好保障,同时利用2G网络拓展3G覆盖,保持3G用户的语音业务连续性。
(3)切换最少。减少切换次数,降低系统处理负担,保持业务的稳定性系统间的互操作策略。
(4)针对语音业务。TD-SCDMA覆盖边缘,支持TD-SCDMA到GSM的切换,不必支持反向切换。
(5)针对数据业务。通过支持TD-SCDMA到GSM小区重选,实现TD-SCDMA到GSM/GPRS间的数据业务切换;话务热点地区利用TD-HSDPA组网,提高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4 TD-SCDMA软课题研究
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对运营商而言是新生事物,无经验可以借鉴。移动公司只有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投入,在3G时代保持持续领先的优势,摸索和创新运营理念和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全业务运营的形势。目前TD-SCDMA面临很多机会和挑战,许多问题对运营商、厂商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
(1)成立TD无线研究小组
建议省移动公司成立专门的TD无线研究小组,集中技术骨干,形成强大有效的合力,针对TD网络、规划、优化、关键技术、演进方向和2G/3G互操作方面等专题展开研究,承担软课题方面的研究,提升支撑网络和业务开展的能力和水平。
(2)软课题研究方向
在TD网络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行相关软课题的研究,涉及2G/3G互操作、TD组网方案、工程实施、HSDPA技术测试、MBMS业务部署等多个领域。课题研究和现网测试可为网络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对未来TD网络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作者简介】
李 军:工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网络管理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已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中兴通讯独家承建乌克兰WiMAX项目
近日,中兴通讯宣布与俄罗斯著名投资公司IconpePE(以下简称Icon)旗下乌克兰运营商Ukrainian High Technologies (简称UHT)合作,独家承建其在乌克兰的3.5GHz WiMAX项目,首期网络建设将覆盖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及其周边区域。据悉,该网络总共分为三期进行,目前首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已经完成全部核心网及部分基站的部署。未来将由乌克兰首都基辅迪纳摩向外延伸和扩展,逐步发展成覆盖乌克兰全境的WiMAX网络,也是乌克兰最大的WiMAX网络。UHT公司CEO Evgueni Lissitsin表示:“中兴通讯是WiMAX行业的领先者,也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来建设好这张WiMAX网络,为乌克兰人民提供稳定、高速的WiMAX无线宽带和VoIP语音业务。”
【关键词】IMS应用使能应用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Web2.0
1 前言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电信网与互联网行业进入不断转型的时代,宽带化、移动化、IP化成为网络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这个趋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真正的商业收益。运营商为应对不断攀升的带宽需求而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却并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对于互联网的内容提供商而言,由于无法获得或利用那些能够真正增强业务体验的网络能力,互联网的业务体验提升受到极大限制。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运营商和应用内容提供商之间缺乏基于长期利益考虑的“沟通”,它们无法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网络运营商只是提供连接服务的“比特管道”,而应用内容提供商则只能基于这种“尽力而为”的连接。
随着Web2.0的应用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对业务体验和带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由于网络一直只是通过提供连接获得收益,带宽增长和业务收入增长之间的“剪刀差”日趋明显,现有的网络经济模式日趋不稳定。就如同图1中左侧的三角形,由于只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连接服务),因此是不稳定的。为了增加业务收入和留住用户,网络运营商和应用内容提供商必须进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经济的战略转型。
图1 带宽增长和业务收入增长之间的“剪刀差”
本文所提的应用使能战略,就是针对当前的网络经济模式,致力于改善网络提供商和应用内容提供商之间竞争合作关系的转型战略,其目的就是让最终用户获得无处不在的、可信的、丰富的互联网业务体验。应用使能机制允许网络提供商以一种可管理可控制的方式有选择地开放网络能力(计费、上下文/场景、安全、服务质量、存储、用户数据)。根据网络提供商的策略,那些开放出来的能力或应用引擎可以为网络提供商自身的业务创新团队所用,也可以为产业链中可信任的开发者所用,或者为大量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所用。在应用使能的机制中,IMS作为一个重要的使能层,可以通过其强大的集中、统一控制能力为应用内容提供商提供高效、可控、可管理的接口,丰富内容提供商提供业务的能力和提升业务质量,从而最终增强用户的业务体验,为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带来价值。
2 IMS作为应用使能的关键特征
作为固定、移动的融合控制核心,从3GPP R5引入开始,IMS架构就考虑了与接入无关的需求,而且在软交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业务层和控制层分离,并引入开放的标准API,使得业务的开发和部署更加快捷。IMS统一的业务应用、会话控制和传输构成的水平结构也比传统上垂直结构的网络(一个业务一个网络)更加高效,能够真正实现未来网络发展时固定与移动的融合,快速部署各种个性化的多媒体业务。从网络架构上看,IMS是叠加在分组域之上的会话控制系统,通过分组域实现信令和用户数据的承载,并可以实现和原有电路域业务的互通。从业务和应用的角度来说,IMS提供了一个多媒体业务应用的控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多种媒体资源可以相互组合生成丰富多彩的应用,这个平台可以满足运营商对计费、网络管理和配置的要求,使得在此平台上开发的IMS应用是真正可运营可管理的。通过IMS,多种接入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PoC、Presence、即时消息、多媒体会议等多媒体业务。
基于此,IMS本身就具备了实现应用使能的几个关键特征:
支持多接入模式和融合业务的统一架构;
具备和底层承载相联的QoS控制接口,提供高效的QoS控制机制,保证网络提供服务的质量;
灵活的业务触发机制,可以快速实现各类新业务的引入和实施;
统一的用户数据库,实现全网数据的集中化、一致化和统一认证;
强大的计费能力;
统一、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
3 IMS应用使能架构
图2给出了IMS应用使能的三个关键能力,即控制能力、通信能力和情景能力。
图2 IMS应用使能的三个关键能力
下面就各个能力做简单的介绍:
(1)控制能力
该能力提供IMS网络对各个层面的网络控制能力,主要包括:策略管理、业务识别和签约、动态QoS、语音、视频等内容的传送。基于IMS的控制能力,可以为应用内容提供商提供控制网络和内容发放的能力,在已有的宽带管道上实现可控的业务体验。
(2)通信能力
该能力提供IMS网络对于最终用户的通信体验,主要包括:呼叫路由、媒体编解码控制、会议资源、多终端的媒体共享。IMS网络提供商拥有的网络能力可以用“能力即服务”的方式开放给Web应用开发者,以使其快速开发出全新的应用。
(3)情景能力
该能力是关于个性化、用户标识等多个围绕用户和网络提供商之间可信任关系而建立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客户交互、呈现能力、位置能力、计费能力等。情景能力的目的是拓展网络提供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如成为最终用户可信任的、成为应用内容提供商获得大量有价值用户的渠道等。
此外,在应用内容提供商的范畴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能力是内容能力,提供内容的分发和存储,这部分在IMS的体系中尚未非常完善,本文不予涉及。
由于大部分应用内容提供商对最终用户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很难获得用户的一些有用信息。而网络提供商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信息,如拥有多个网络和使用各种业务的用户,因此对最终用户广泛了解,对网络接入具有控制权。网络提供商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和每个用户的计费关系,它和最终用户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可信和安全的关系。当然,得益于严格的监管,网络提供商在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服从相关的管制方面值得最终用户信任。IMS应用使能机制能够提炼现有的网络能力,帮助网络提供商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从而能够从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中获得更多回报。
4 IMS应用使能架构的呈现
IMS应用使能架构的呈现主要有几种形式,包括Web客户端、Widget和API等。
在网络部署的初期,可以更多地采用Web客户端或者Widget的形式实现网络能力和应用业务提供的快速结合。图3提供了Web2.0架构下Web客户端或者Widget的实现模式。
在这个架构中,Web IMS客户端可以通过HTTP的请求和IMS AS例如呈现服务器、群组服务器进行交互,得到IMS终端用户相应的呈现和状态信息,同样Web2.0客户端也可以发起呼叫。在实现Widget时,Web2.0架构主要是通过REST接口开放给应用内容提供商实现Widget的网元嵌入。
采用Web2.0的架构,应用内容提供商可以直接在网页中嵌入Web2.0客户端或者Web2.0的Widget,而无需进行额外的开发。这种模式可以很快地应用于某些行业如酒店、培训机构、旅游顾问等,实现在线咨询、点击拨号等功能,如图4所示的实例。
图4 在AAA宾馆网页中嵌入点击拨号功能
在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运营商可以将IMS的能力以API的形式提供给应用内容提供商,实现更多能力的抽象。如QoS能力的抽象,运营商可以把QoS能力抽象为QoS套件,在终端用户和应用内容提供商之间需要高速下载通道时,利用QoS套件实现具备高可靠性、高带宽的快速下载。图5给出了一种通过IMS应用使能机制实现的QoS可控下载流程:
在图5中,高速下载软件内置IMS客户端,访问应用内容提供商的网页。如果高速下载软件发起下载请求,内容提供商的服务器侧将这类下载请求转换为下载专用的REST API发起呼叫请求。此时IMS侧接受呼叫情况,并将呼叫路由到下载软件内置的IMS客户端;软件内置的IMS客户端自动接受呼叫后,QoS可控的媒体通道建立。
基于这个流程,可以看到IMS网络的能力能够与内容提供商的业务实现紧密的结合,提供最终用户的业务体验。类似地,IMS网络的其他能力如控制能力、通信能力、情景能力都可以实现抽象并结合内容提供商的应用实现网络和业务价值的提升。
5 结束语
随着运营商网络的IP转型,IMS已经成为运营商网络部署的主流架构。结合应用内容提供商对业务质量提升的要求,IMS应用使能架构可以很好地实现网络运营商和应用内容提供商的合作:网络运营商利用高效的网络能力,为应用内容提供商提供更有价值的网络服务,以避免成为纯粹的带宽管道,实现带宽和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应用内容提供商通过IMS应用使能架构,可以丰富内容提供的能力和改善业务质量,实现业务价值的提升和最终用户体验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3GPP TS 23.228. IP Multimedia Subsystem[S].
[2](芬)Poikselka M,等编著. 赵鹏,周胜,望玉梅,译. IMS移动领域的IP多媒体概念和服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芬)Gonzalo Camarillo, Miguel A.Garcia-Martin,著. 张同须,译. 3G IP多媒体子系统IMS――融合移动网与因特网[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购买推荐
该书从网络营销理论、建设信息平台、搜索引擎营销、平台推广与宣传、网络营销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及网络营销技术人才要求等7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图书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对网络营销有系统的介绍,适合营销人员阅读。
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当当网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友情推荐]“EC沙龙”上海专场将于11月17日在茂名汇举办,此次邀请了数十家业界顶尖的风投机构,旨在帮助有潜力的成长型电商企业与VC精准对接。详情访问b2b.toocle.com/detail--6008536.html,报名致电182 5815 3198周翔。
目 录
第1章 网络营销理论
1.1 什么是网络营销
1.2 网络营销的发展历程
1.3 网络营销的核心标准
1.4 网络营销的职能
1.5 网络营销的分类
1.6 网络营销的重要性
1.7 如何进行网络营销
附作业一:网络市场调查
第2章 建设信息平台
2.1 网站及网站的重要性
2.2 网站的类型
2.3 网络营销赚钱的几种模式
2.4 营销型企业网站系统
2.5 企业建设网站的4大前提和10个步骤
2.6 营销型网站内容设置
2.7 关键词的选择和设置
2.8 提供用户体验
2.9 构建用户黏性内容
2.10 结合用户行为
2.11 品牌为目的,优化为手段
附作业二:网站建设、改善与优化
第3章 搜索引擎营销
3.1 搜索引擎定义
3.2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3.3 主要搜索引擎介绍
3.4 搜索引擎营销的定义
3.5 搜索引擎营销的价值
3.6 搜索引擎营销的形式
3.7 域名的选择
3.8 空间策略
3.9 网站结构规划
3.10 站点导航设计
3.11 URL设计
3.12 面向搜索引擎的文案写作
3.13 用户友好性
3.14 关键词
3.15 内容为王
3.16 链接为后
第4章 平台推广与宣传
4.1 软文营销
4.2 博客营销
4.3 竞价排名全攻略
4.4 病毒营销
4.5 电子邮件营销
4.6 资源合作营销
4.7 线下营销
4.8 其他网络营销
附作业三:网络推广
第5章 网络营销运营和管理
5.1 网络运营的本质
5.2 网络运营的4个关键
5.3 网站运营成功的6个核心因素
5.4 网络营销中最常忽略的几个细节
5.5 企业网络营销到底需要投入多少
5.6 企业网络营销的诉求
5.7 认清网络营销环境
5.8 企业网络营销方法大比拼
5.9 企业网站相关流量
附作业四:营销运营与网络成交
第6章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
6.1 从 到 看网站运营的几个问题
6.2 决定网站能否生存的三点定位
6.3 网站运营放心准确才是硬道理
6.4 网站流量及网站流量统计分析
6.5 网站流量统计衡量指标
6.6 国内最常见的流量统计工具
6.7 网站流量统计具体操作分析
6.8 行业热点跟踪
6.9 留住网民的几个重要时刻
第7章 网络营销技术人才要求
7.1 网络人才基本要求
7.2 电子商务细分好才会更加稳定地发展
附录A:网络自动化营销系统思维导图
随着宽带网的普及上网人数逐渐增多和流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新媒体时代,许多企业、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并向业务上网的方向发展,电台、电视台等广电系统,作为主流音视频媒体内容采集、制作、的主力军,如何把自己有特色的、新颖的节目搬上互联网,扩大自己宣传的范围及平台,树立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形象品牌已成为广电系统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一、建设有广电特色的网络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通常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等为终端的新媒体机构。在过去的一年里,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新媒体显得异常活跃IPTV、web2.0、P2P、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电子杂志等等粉墨登场,新媒体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在一番热闹之后,新生的新媒体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思考认识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在市场逐渐接受新媒体的同时,也对新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电领域来说,新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报社等平面媒体纷纷打造网络新媒体平台,向视频互联网宣传阵地转移,有的甚至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视频采编播部门;电信等宽带运营商也不满足于仅仅提供网络带宽服务,也在向媒体信息服务提供商和宽频内容提供商转型。这些竞争环境给广电网站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广电系统网站必须以前瞻行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思维,改造传统媒体网站、整合广电集团资源,结合当地地方政府、ISP、旅游部门等社会资源,构建支持多业务运营的可盈利网络新媒体平台。
二、整合广电特色优势,建设网络新媒体平台
广电机构包括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广电报业、影视集团等下属单位,具有资源丰富、影响力强、业务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等特点。相应的需要大型的运营系统,能够提供强大的业务系统来支持其复杂的业务。作为广电传统媒体品牌的延伸、以自由节目内容为基础,整合当地社会资源,与当地ISP合作进行,建设地方综合试听网络媒体门户网站、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互动业务提高盈利。
电台网站利用自身已有的采编经验和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平台,可以积极的投入建设网络互动电台,电台DJ变身网络电台的NJ,网络电台自办节目,新鲜多样的视频、音频播客,以及在线实时互动访谈节目,可以弥补传统实体电台媒体“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不足。
嘉宾访谈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互动为核心的活动。传统媒体在互动上有些不足,但却是新媒体的最基本功能,通过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嘉宾访谈,即可以成为吸引用户的精品服务,也可以作为传统媒体互动的有力补充。音视频互动是完全建立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上的,最大的特点是让关注同一内容的用户间进行无缝的交流。这正是传统媒体和宽频新媒体各自特点的结合,灵活运用好新媒体的各种互动服务,并与海量的内容相配套,将会为广电新媒体运营聚集更多的动力。
三、构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一些设想
电台、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建设宽带网络新媒体业务平台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电台强调网络互动、强化网络视频应用、推广特色网络增值业务(网络书场、网络点歌、视频访谈等);电视台则主要侧重是电视业务宣传,与传统广告相结合推出广告套餐,推动广告业务全方位发展,实现网络和实体节目的在线互动;广电网络公司凭借宽带网络用户接入,扩大广电网络用户增值服务收入、捆绑广电网络增值服务(如vod、网络教育等节目);广电报业则可以使用网络平台大伸拳脚,稿件、音频、手机报、视频综合应用立体出击赢得更多的网络用户。
1.广电网络新媒体平台应有的主要功能
广电宽频网站门户建设,门户网站是网络新媒体面向互联网络的活动舞台,因此,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来管理门户网站。一方面,需要支持网站建设的全部功能,包括网站的内容的审编播流程、网站改版等,系统需要简单易用;另一方面,需要流媒体业务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方便网络新媒体业务运作。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佳通、制作等完整的网站信息制作过程,用户通过系统后台web应用界面,就可以灵活制作模板,完成稿件选用、编辑、传送、收发等一系列网站信息与维护工作。
宽频门户流媒体业务平台,由多媒体内容、视频直播录播、虚拟直播、视频点播、轮播、用户管理、认证计费、节目数字版权保护、负载均衡、内容分发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在实现流媒体节目的采编、、音视频直播点播、后台管理,认证计费的基础上,通过用户访问收费节目和丰富的广告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通过流加密技术进行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
宽频互动平台。目前大部分广电机构都已经非常关注于互联网新媒体形式,并在致力于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渗透;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跨媒体整合互动,也被多数广电机构所看好。传统媒体信息从新媒体通道中推介给网络用户,而网络用户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参与到新媒体当中,这些信息通过导播、主持人等网络终端反馈回传统媒体,参与到传统媒体当中,这些参与同步经由传统媒体、新媒体,传递到传统媒体用户和新媒体用户面前。这样的互动更好的实现了媒体融合,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使媒体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价值体现。
2.广电网络新媒体平台应有的特点
除点播、直播等基本流媒体应用外,还包括视音频互动,播客等全业务系统,全面吸收web2.0的理念,同时通过开放的系统平台,吸纳各种不断涌现的新的业务模式。
跨网络分布,由于目前国内宽带市场被几大运营商瓜分,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相对较小,宽带用户访问其他运营商的网络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具备强大的内容分发功能,广电媒体可以被镜像、分发到不同的网络中,方便不同服务商接入的用户。
跨地域,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区域的用户,的内容、营销的策略都可能不同。广电系统网络平台有能力将业务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因此,需要新媒体平台有跨地域的差异化支撑能力,将丰富各异的内容分发至不同的地域。
多渠道媒体内容。通过电信、广电、移动等运营商的宽带用户资源,加以配合,可使广电网络平台提高用户分享能力,和宽带运营商共同获益。
IPTV是固网运营商解决固话流失等问题的希望。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运营商不能将希望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4月3日~4日召开的2007年全球NGN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固网运营商成了绝对的主角。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直言不讳地呼吁,使一股危机意识在会场中悄悄弥漫开。
韦乐平表示,前不久,Telco 2.0大会了对IP世界中电信业是否可以保持可持续增长的调研结果,“令人惊讶的是,几乎95%的人对此缺乏信心,真正有信心的只占5%”。韦乐平说:“我无法回答我是属于这5%还是95%,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是对电信业有深深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的人。”
固网运营商的三大忧虑
韦乐平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中国电信正面临困境。在会议上以及相关采访中,中国网通副总工程师陈赤航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固网运营商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移动对固话的进一步分流。随着移动话费不断下降,固话业务
下降是大势所趋。
其二是互联网P2P技术给运营商网络带来了挑战。P2P流量成为运营商骨干网的流量主体,大量消耗了运营商的资源。韦乐平说,目前中国电信长途网上有50%的流量是P2P;在城域网上,白天有60%~70%的流量是P2P,到了晚上,这一数字是90%。如此巨大的消耗,中国电信却不能多赚一分钱,因为用户交的是包月费用,使用的是无限量的流量。
其三是在发展IPTV上的阻碍。“IPTV是中国电信的战略性业务,我们很重视。但现在它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我们的决心。”韦乐平说。中国电信的IPTV业务在二次落地时遇到很大阻碍。陈赤航表示:“网通在这方面面临和中国电信一样的局面。”
突破融合困境要靠政策
正是因为遭遇固话流失、宽带成为管道的困境,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才特别重视IPTV的发展。IPTV现在也遇到了困难,这不能不让运营商们忧心。
IPTV业务从发展之初就受到了地方广电的强烈抵制。据韦乐平介绍,中国电信在进行试商用的上海、台州、福州、厦门、西安和汉中6个地区获得了IPTV落地许可,但相对于中国电信300多个本地网来说,还有95%的IPTV业务没有落地。2006年7月,中国网通又被批准在5个城市运营IPTV业务,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宣布商用的仍只有哈尔滨和上海两个城市。
事实上,IPTV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三网融合。中国移动原总工程师、现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李默芳认为,三网融合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而是商务模式和政策法规。韦乐平提出,应该将现有运营商重组为3家电信运营商和1家广电运营商,实现电信和广电双向准入。“3+1”模式只是他的个人设想,但这充分表达了运营商们对IPTV政策突破的愿望。
IPTV亟需完善
目前我国的IPTV建设还不完善,还需要运营商大力提升其技术实力。
爱迪德中国区总经理周智迅表示,巴基斯坦电信有限公司在建设IPTV之初就确定好要进行内容保护,反观国内的IPTV运营商,无论是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网通,目前所建设的IPTV项目中都没有提供内容保护机制。“因为缺乏值得保护的内容。”周智迅说。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没有内容保护机制,运营商也无法和有独家内容的提供商去谈判。
此外,爱立信大中国区战略市场部副总经理卢勇说,当前很多固网运营商部署IPTV时使用的是ADSL宽带接入方案,但ADSL并不足以真正支持IP电视。一路高清电视需要8 M带宽,未来一个家庭需要两到三路高清信号,就需要20M到30M的接入带宽。运营商想提供能与未来广电高清电视媲美的IPTV业务,还需要做大量的技术准备与提升。
在这次论坛上,爱立信提出了“全业务宽带网络”的概念,“未来的IPTV不仅能呈现在电视上,还要能在电视、手机和电脑屏幕上无缝连接。IPTV需要的网络不仅是移动和固定网宽带接入,还要有GPON(千兆无源光网络),让每个家庭达到20M~30M的接入带宽。”卢勇描绘了对IPTV的期望。
IPTV不是唯一指望
面对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在IPTV上的困惑,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固网运营商不能把解决固话流失问题的希望都放在IPTV上。
关键词:市场营销管理;网络运营商;市场营销观念;消费者需求;有线数字电视;市场观念;
Abstract: Marketing refers to an enterprise to adapt to and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ers, from product development, pricing, promotion to the product from producer service consumers, the consumer feedback to the overall enterprise business activities. Can say, marketing is the basic survival activities of any enterprise.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the current television cable network operators, nature can not be excluded.
Key words: marketing management; network operators; marketing concept; consumer demand; the cable digital TV market concept;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广电有线网络运营的市场营销管理概况
然而,众所周知,由于行业的垄断性,政策的保护性,传统电视媒介网台不分的经营状况,以及广电系统的体制问题,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几乎没有遭受过任何外界的风雨,他们没有也不需要进行真正的市场营销。这也造成了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基础具有先天不足的特性。综观广电行业,不难发现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具有两个特点:
(1) 市场观念薄弱
根据市场营销管理学的总结,企业的市场观念从低级到高级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对照这几个阶段的特点,广电有线网络运营的市场观念还处在低层次的产品阶段。产品观念的落后性集中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基本忽视消费者——观众的需求。实际上,忽视了消费者,就是忽视了市场。
这种观念适用于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市场竞争不完全的时代。但在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则肯定是不适宜的。因为:现代市场需要是变化很快的,并且是多层次的,如果不适合市场需要,再好的产品也不会畅销;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不同于小商品生产时代,如果没有适当的营销活动,再好的产品也不可能持久地占领市场。
(2) 市场营销管理落后
市场营销管理落后是市场观念薄弱的产物,也是广电有线网络所处的行业体制的产物。广电有线网络一直享有事业单位的待遇,近几年才因媒介产业化改革走向企业化运作,企业化程度不高,应用的管理手段还存留了大量行政性质的国企行为特征。
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落后集中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管理上。一方面,在产品设计方面,广电有线网络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不注意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也不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广电有线网络运营的价格体系并不以市场为标准,不考虑竞争,不考虑发展,多数还停留在成本+利润的模式上。以上种种表现都暴露了广电有线网络运营与市场脱节的危险。一旦产业化打破垄断、进入竞争环境,一旦独立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种种弊端暴露无遗。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推广的过程中,机顶盒购买、维护费提价等行为纷纷遭遇滑铁卢,充分体现了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在市场运作方面的缺陷。在消费者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以企业自我为中心、毫不考虑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管理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不及时引进现代市场观念和营销管理手段,任何企业都会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毫不留情地淘汰。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客观环境的发展也对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管理提出了紧迫的需求。
随着媒介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和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随着信息网络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这种落后的市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需求。在这一项项的重大变革面前,究竟是挑战变机遇,还是机遇变厄运,与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的运营思路、市场观念和管理手段有直接的联系。
2 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如何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管理
(1) 首先要改变市场观念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采取正确的手段。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需要做一次根本性的转变,是企业经营思想上—次深刻的变革——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取代传统观念。新旧观念的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表1)。
(2) 抓好市场营销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
正确的市场观念要贯彻在市场营销的每个环节。而市场营销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也即我们常常提到的4Ps:产品管理(PRODUCT):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应该明确自己要向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产品。作为网络运营商,广电有线网络运营不仅要向内容或服务提供商提供优质
的网络渠道,更要向终端消费者——网络用户提供符合它们需求的内容和服务。有人说,这是内容或服务提供商应该考虑的问题,其实不然。一方面,广电有线网络运营的初级阶段,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差,网络运营商不得不同时兼任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另一方面,内容或服务提供商的进入也要依赖于网络平台的客观技术条件,这就意味着广电有线网络在规划和建设网络时要比内容或服务提供商更加了解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更何况,广电有线网络还要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基于网络本身的核心业务,决不是提供网络渠道这么简单。
数字电视整转是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导入市场营销的最佳契机。很多网络运营商在数字化整转的过程中犯了以技术为导向的失误,对将来增值服务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有线网络运营商应尽快转变观念,具有可拓展性。
价格管理(PRICE):广电有线网络运营的未来价格体系可以化分为几种类型——网络使用费(对增值服务提供商收取,包括电视台),网络维护费(对终端用户收取)。收费模式可能包括包月、按次消费、按比例分成等多种模式。在管理价格体系时,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应该充分考虑到消费者成本,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深圳为例,收视费从每月16元调整为每月28元,是符合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应深圳市民的消费水平的,因此能被消费者接受,但其原计划的每月34 元,则遭到大多数市民的反对,无法实施下去。
渠道管理(PLACE):渠道是指产品到达消费者的载体。渠道管理的原则是以方便消费者为首要目标。在这一方面,广电有线网络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该网络在城镇的入户率非常之高,加上终端普及率也远远超过了互联网。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应该加强与终端设备生产商的联系,充分挖掘和发扬这一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信息网络市场占据更高的领地。
推广管理(PROMOTION):高入户率不代表广电有线网络就不再需要向终端消费者进行推广了,因为在开放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其他网络运营商随时可能会取代你。推广也不是广电行业传统使用的以广播为主要方式的单向推广。随着消费者地位的提高,推广应该由单向传播转为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型的平等沟通。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过程中,很多网络运营商在推广方面呈现出了很多问题。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没有消除消费者心中“有线数字电视=付费电视”的错误概念,给整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 不断引进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
关键词 三网融合 网络视频 商业模式 IPTV
1 引言
我国网络视频自2005年开始,经过5年的高速发展,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日趋成熟,已形成众多优秀的市场力量:一类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等视频点播网站,一类是酷6、优酷、土豆网等视频分享网站,一类是PPlive、PPstream、QQLIVE、迅雷等P2P流媒体网站。易观国际最新公布的调研数据称,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网络视频总收入为3.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2.2%。另据中国市场情报中心的数据,2010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量达到3.88亿。ABI Research则预计,全球在线视频市场在2012年可达到161亿美元规模。
但是,随着国家对视频内容监管政策的逐步收紧、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上下游强势竞争者的进入,网络视频网站的生存环境愈发严峻,逐步面临生存危机。三网融合时代视频网站如何从IPTV、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业务中杀出重围,如何在广电行业、电信行业和家电行业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2 网络视频网站发展面临危机
2.1广电、电信以及家电行业蚕食市场空间
先是广电行业高调进入网络视频市场。2009年12月28日上线的中国网络电视(CNTV)正式吹响了广电进军网络视频行业的“集结号”,主导运营CNTV的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已被列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企业。央视在网络视频布防重兵的同时,其他地方广电媒体也纷纷发力,湖南广电的芒果TV、浙江广电的新蓝网、深圳广电的漾TV、上海文广的东方宽屏等相继开通,很明显,广电行业要效仿美国的“Hulu”模式,抢夺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广电行业垄断着大部分优势资源,新进入的“国家队”在内容方面的优势难以被撼动。例如CNTV独家享有在中国内地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转播权利,包括实时转播、延时转播和点播,而国内其他视频网站要转播必须交纳1500万元的转购费,新浪、搜狐、腾讯、土豆、优酷和酷6等网站争相竞购,CNTV仅通过向6家网站出售点播权就实现了预期收入1亿元。
后是TCL、长虹、创维、海信、康佳、海尔等彩电厂商大力推广互联网电视,效仿国外的Google TV与Apple TV,依托彩电行业在国内电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利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的东风,以彩电行业转型升级为突破点,试图与电信的IPTV和广电的数字互动电视分庭抗礼。彩电厂商近年来也纷纷投入巨资打造内容,创维2007年就和朗科投资1000万元打造了“尽享高清之美”的酷开网,堪称家电企业进军内容领域的第一步,四川长虹在2009年更斥资1.5亿元,打造网络内容平台“乐教网站”。
上游电信运营商的介入更使得我国视频网站发展面临更大挑战。网络视频市场的繁荣,无疑让电信运营商看到了难得的商机,电信运营商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资源,强大的网络能力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将给整个网络视频行业带来重大的变革。2008年4月中国网通宣布正式启动“视网计划”,即推出一个模式创新的网络视频平台,进军互联网视频领域。中国电信更是成立了独立互联网公司运作互联网增值业务。重组后至今三家运营商均建立了自己的视讯业务基地。
2.2版权问题提高运营成本,不断挤压利润空间
视频网站运营的成本主要包括带宽成本和内容成本两方面:带宽成本是指网络电视提供信息服务所消耗的带宽,内容成本主要指购买视频版权的费用。视频网站自建立以来,就一直受到版权问题的困扰,版权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挥之不去的“原罪”。经过2009年网络视频行业“版权大战”的洗礼。以及国家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大视频网站逐步认识到合法的版权内容是网站发展的前提,因此纷纷投入巨资购买正版内容。
2010年初,酷6宣布2010年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策略就是正版化和高清化,将全力投入超过2亿元购买正版内容,打造独家的正版高清影视剧场。土豆网也于2010年起全面执行3年的“全土豆计划”,内容建设投入将超过1亿元。2010年优酷电视剧购买率达到85%,签约了1500部4万集160万分钟的国产电视剧和热播剧,仅在韩剧方面,优酷就耗资数千万元,签下未来3年中约600集全部新剧。其他一些主流视频网站也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加大正版内容的建设力度。
2.3国家收紧视频内容监管,市场活力被削弱
2007年12月29日,广电总局颁发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要求新办视频网站必须具有“国资”背景,从而收紧了对视频网站的监管尺度,优酷网等主要视频网站没有获得许可证,需要进一步审查;土豆网等32家视频网站则因内容违规遭到警告处罚;而迅雷中国、猫扑视频等25家网站更是被责令停止视频服务。2009年8月11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互联网电视实施牌照化管理,要求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视机或机顶盒等电子产品,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当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下称华数传媒)、上海文广旗下百视通公司(BestTV)(下称百事通)三家广电系企业首先获得牌照,家电行业进入互联网电视的努力几乎付之东流。2010年4月28日,广电总局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有关互联网电视的座谈会上,低调宣布广电总局将对互联网电视采取“集成服务+内容服务”的牌照管理制度,对产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虽然互联网电视产业算是真正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但一系列政策却牢牢束缚住了家电厂家发展互联网电视的手脚。
3 网络视频网站的生存发展之道
3.1创新广告费为主的后向收费商业模式仍是生存发展根本
当前,国内外网络视频主要盈利模式仍是后向收取视频广告费,而且网络视频广告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IDC公司预测,到2012年,全球网络视频广告将达到33亿美元;艾瑞咨询预测2010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规模达29亿元,未来几年视频行业广告收入市场规模将保持超过100%的超高速增长,至2013年,其广告收入将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1亿元。
国外网络视频网站正是通过不断创新广告模式而获得丰厚收入和利润回报。美国视频网络Hulu推出“广告体验”(Ad Experience)的理念,提供用户可选择的广告投放策略,控制广告时长并在下方明确标注,使 投放在Hulu的广告比投放在传统渠道的广告效果提升55%,Hulu新的广告模式使其2010年的广告收入达到2.4亿美元,较2009年1.08亿元翻一番。Youtube也推出了新的广告模式,不再删除用户上传的盗版视频内容,而是在播放视频时增加显示广告功能,所产生的显示广告收入与版权实际拥有者分成。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让Youtube首度实现扭亏为赢,2010年Youtube营收将超过4.5亿美元,截止2011年2月16日,YouTube网站上带有广告的视频每周浏览量(衡量公司广告收入和财务健康的关键指标)达到30亿次,较2009年翻两番。
3.2个人视频和中小企业应用视频是未来拓展方向
目前,视频网站“烧钱”最严重的一块是花费巨资高价购买正版内容,却无法带来可观的广告收入。笔者不赞同“正版内容是视频网站的核心竞争力”的提法,因为视频网站在与广电企业、电信企业和家电企业争抢高质量正版内容中不占任何优势,视频网站未来的内容拓展方向应该是个人视频和中小企业应用视频市场,并在这两块市场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WEB2.0时代,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直接参与视频生产。个人视频和中小企业应用视频将在未来的视频内容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长尾理论告诉我们这两块视频市场的内容长尾中隐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且这两块视频内容购买成本低,个性化程度高,非常适合市场机制灵活的视频网站运营,视频分享网站目前无法盈利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挖掘出个人视频和中小企业应用视频中蕴藏的巨大广告收入市场。网络视频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应该是:建立个人视频内容制作者和中小专业视频制作公司能分享到部分广告收入的分配机制,保证内容创新投入,推动个人视频和中小企业应用视频市场的繁荣发展。前文提到的Youtube将个人视频产生的广告收入与版权实际拥有者分成的新广告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视频网站的未来商业模式指明了方向。
我国在中小企业应用视频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是2009年淘宝联合了全国四大视频网站,启动了一项全新的商业模式――视频购物,将视频技术与淘宝的网购平台相结合,共同提升淘宝用户网络购物的真实体验,视频网站获得广告收益,视频分享网站与电子商务联手产生了双赢效果;未来5年内将有近千家基于淘宝架构的零售网站与淘宝网等老牌购物网站共同支持起万亿规模的网络零售市场,隐藏着巨大的视频广告收入市场。
3.3宜定位内容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共赢
万根网络自主研发的“CDN加速软件版本2.0”网络加速技术,已获得国家级认可,为用户的后台自主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可视化界面。
随着公司技术实力及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2007年美国华登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与万根网络签定融资协议,为公司在未来的发展经营道路上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
万根网络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共建绿色CDN网络,普及CDN应用,节约骨干带宽”的经营理念,运用自主研发的系统及独有的全局负载均衡技术和CDN监控网络,致力于利用闲置的网络资源构建成“绿色CDN网络”,实现CDN服务的共享,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解决方案
Acer是全球领先的个人电脑品牌,其官方网站上大量的产品介绍信息以及各项服务支持内容需要在线的实时更新,并且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更新。
万根网络为Acer提供的官网下载CDN服务,给Acer最终用户全新的感受和优质服务的新体验。
万根网络下载加速服务是基于自身的CDN网络,利用万根网络在全球各地G口带宽以上的带宽资源,将客户大量的文件数据,通过高速的传输链路分发至万根网络核心网络中,核心网络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CDN内容分发系统将内容数据分发至万根网络边缘节点,为用户端提供稳定、高质量的下载应用。
万根网络 的CDN网络传输优化技术原理是:在用户和ICP源站之间建立专用高速通道,以绕过Internet上存在的拥塞节点,并且可以将请求通过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的线路发往源服务器,源服务器响应后,再通过这条优化的链路将下载内容返回给最终用户。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下载应用的延迟,并解决了跨地域、跨运营商拥塞访问的问题。
下载加速产品的优势包括:
1.节点分布广: 提供全国超过400个节点,尽可能拉近网站与用户的距离。
2.分发:用户完全自主管理分发文件;自助对分发文件的MD5检查;自助分发文件管理(删除、复制、改名);自助压缩;自助解压功能;自助下载测试功能;采用P2P技术分发大文件,GB级容量的文件几分钟即可完成。
3.监控:在全国各地各ISP设有速度监控点,针对下载的URL监控,速度达不到标准时会实时报警。
4.管理:完全Web分发化管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方便管理。
5.吞吐量:支持10Gbps以上突发带宽流量。
6.防盗链策略:Referrer 基于网站来源的防盗链策略,Cookie 基于HTTP HEAD的COOKIE防盗链策略,URL MD5 基于URL和时间MD5变化的URL。
万根网络提供了完善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得到各种网络运行数据,比如流量、节点分布、日志查看、日志分析、详细统计表等。另外,Web界面的后台管理系统操作非常简单。
用户后台管理系统可以为使用CDN的用户提供包括站点管理、服务器管理、流量管理、内容刷新、日志下载等服务,在使用万根网络服务后,用户可以使用专有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并使用相应的CDN服务。
客户服务
万根网络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出一系列有效及适用的解决方案,竭尽全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故障报告和修复
万根网络全天候的网络运营中心(NOC)对故障报告做出迅速反应,并于15分钟内向客户做出回复。
在故障期间,万根网络网络运营中心全权负责故障监控直至修复工作完成。网络运营中心的职责包括:开具故障清单、对故障的解决情况进行全程跟进、监督和控制修复过程、定时为客户提供进展更新、故障修复后实时通知客户、故障报告的处理。
万根网络网络运营中心会记录并监测故障,定时告知客户进展情况,直至故障完全修复。
7x24小时监控服务
万根网络将监控用户所有网页内容加速服务的节点的健康状态、链路情况,并且实时监控源站点的健康状态、链路情况,如果发现服务节点故障,会自动切换到健康状况良好的CDN节点,且会立即通知用户,方便用户及时解决源站问题。
详细的流量查询、统计后台服务
提供实时总流量(按每小时、日、周、月)查询、流量分析统计(按国家和地区、ISP、访问用户数量、主机和搜索引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