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培训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课 现代烟草农业 现代职业烟农 教育培训
现代职业烟农是指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在适度规模种植农户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以烟叶种植、生产服务或经营管理为职业,以劳动收入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守诚信的新型烟叶生产经营主体。
随着传统烟草农业小农生产加快向现代烟草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烟农不仅是烟叶生产的主力军,而且也是现代烟草农业科学技术、物质装备的使用者。因此,现代烟草农业需要现代科学知识的现代职业烟农。培育现代职业烟农的教育培训工作者,如何利用现代教育培训方式,使烟农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满足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需求,是当前培育现代职业烟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烟农集中培训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烟叶产区对烟农的培训多采用集中课堂培训,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很难满足培育现代职业烟农的需求。笔者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观察和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在传统烟农课堂培训中,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培训效果。
1.烟农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围绕一个专题,一般讲授2~3个小时,其授课时间是有限的,加之烟农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记忆能力较差,烟农课堂纪律涣散,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集中培训学习容易受农忙的影响
烟农以烟叶为生,经常忙碌于烟叶生产,听课时还想着大棚、大田、烘烤工场、农场里还有哪些农活没干完或没干好,培训效果不理想。
3.烟农不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问题出现的关联性
教师围绕一个专题全面系统讲解,而烟农则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当前烟叶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听起来乏味。
4.居住地域分散,集中授课困难
烟农居住地域分散,特别是居住在山区偏僻村庄的烟农,交通不便,不利于集中参加培训。
二、现代职业烟农培训引入微课教学的优势
从事现代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烟农自身的特点,不断创新培训教学方式。烟农培训引入微课教学,是现代职业烟农教育培训方式的一种创新,对有效解决传统烟农培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1.有利于烟农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烟农培训引入微课使培训方式适应烟农,而烟农不再被动地适应传统培训方式,烟农既可以根据农闲时间灵活安排学习,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学习。
2.有利于增强烟农学习的针对-[生
烟农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是烟农教育培训的难题,在传统培训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分层级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现代职业烟农教育培训引入微课教学,烟农可以根据自己在烟叶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择学习内容,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又实现了分层级培训的目的。
3.有利于现代职业烟农的培育
培育现代职业烟农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微课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有效解决了传统烟农培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处理了培训教学与烟农学习的各种矛盾,充分调动了烟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烟农培训学习的效果作用。
三、烟农微课设计的基本思路
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因此微视频的制作尤为重要。为烟农设计制作微课,不仅要考虑微课的类型,还要科学设计微课的内容、表现形式、微视频拍摄、文字脚本用语和配音解说等内容。
1.微课类型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按照教学方法划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共11大类型微课。其中,讲授型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讲授法为主,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演示与实验型是针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以真人操作影像为主,把实物展示给学生看,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知识。结合烟农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烟农微课应以讲授、演示与实验型优点相融合的案例式类型。
2.微课设计要求
微课内容设计以微视频作为表现形式,以操作演示为主,并通过融合配音、字幕和注释文字的方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促进其消化吸收,便于其学习记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烟农微课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针对性强。教学内容是当前和今后烟叶生产中烟农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以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单位,内容精炼,主题明确,目标单一,易于被烟农接受和理解,能解决实际问题。
(2)目的明确。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达到教学效果。
(3)生动有趣。微课设计应具有灵活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不枯燥乏味,吸引力强。一个微课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烟农学习花费时间和精力不多,不会感觉倦怠。
(4)多途径观看学习。微课文件格式要有通用性,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利用电脑在线或下载观看学习,利用智能手机微信和QQ平台观看学习。
3.微视频拍摄场地
为增强微课的现场感和生动感,根微课授课的内容不同,演示场景应设置在育苗大棚、烟田、分级工场、烘烤工场等实际劳作的环境下进行微视频拍摄,使烟农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
4.微课配音与解说
微课配音脚本语言要自然朴实,有时可以使用一些俗语,增强烟农的亲切感,促进理解记忆。视频字幕用词简洁,语义通俗易懂,减少或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降低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四、培训指导烟农观看微课的方法
目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给烟农学习实用技术、拓展烟农视野提供了平台,烟农可以通过固定或移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微信和QQ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信息交流工具,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微课的传输和观看学习提供了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将微课传输在微信或QQ平台上,具有灵活、快捷、方便、不受时空制约的特点。从事烟农教育培训工作者要深入烟区农村,指导烟农安装微信或QQ,建立微课群组,指导他们通过微信或QQ平台观看视频学习的操作使用方法。
五、小结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培训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8-),女,山东嘉祥人,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88-01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学校加强教职工培养的力度,探索培训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全方位推进教职工的教育培训。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快速提升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一、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学校把教职工培训工作纳入到事业发展规划中,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计划,建立了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长效培训机制。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和教辅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坚持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人事处负责学校教职工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开展,加强精细化管理,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确保了学校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国内培训
1.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
新教职工到岗之初,学校引导其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教职工形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目前,北京工商大学教职工参加的岗前培训主要有:北京市高师中心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大学教学技能;学校组织的新教职工岗前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涉及校史校情、规章制度、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要求,以及如何申报科研项目,行政事务办事流程,教学观摩等。为使新教师能够尽快融入学校,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的助教制度和导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予以指导。近几年,参加岗前培训的教职工数百人次,通过培训,对教职工尽快转变角色并适应新岗位,尽快融入学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他们深入理解教师职业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职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学校构建了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养培训制度。对于青年教师,近年来,学校组织了三期青年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大学教师,学校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进展以及对青年教师的要求,科研项目申报和教学观摩;对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通过系主任培训、国内访学、参加教师发展基地研修、参加北京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等方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参加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科研创新培训等各项培训,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其他培训一并纳入到师资培训工作当中,开展全员培训,发挥高校育人的整体合力,如科级管理干部培训班、学生工作人员培训班等,以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3.丰富多彩的师德培训
学校着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统筹部署,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师德先进人物评选、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师德论坛、师德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进取、耕耘奉献、情系学生、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师德建设的水平。其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组织创办的集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考察、社会认知、团队意识培养和沟通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品牌活动,以其立意深、形式新、规模大、效果好在广大青年教师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响。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以“服务灾区重建,感悟党的恩情”为主题的“四川行”、以“汲取优秀管理智慧,探索传统师者真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主题的“山东行”、以“重温革命历史,弘扬井冈精神,促进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江西行、以“察历史之鉴,立奉献之志”为主题的“延安行”等社会实践考察活动,250余名来自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文字、摄影、纪录片的形式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师德论坛也是学校定期举办的活动,围绕“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主题,畅谈了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分享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亲身感受,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责任与创新”,“以爱为根、以人为本”,“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宽严相济”等等,开展了以“和谐团队”为内容的拓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国外培训,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工程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举措,提升教师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增强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经过严格选拔,每年教会组织骨干教师赴爱尔兰考克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进修,以深入了解爱尔兰考克大学的学科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汲取和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境外短期培训项目,组织骨干教师赴英国牛津大学培训,系统学习牛津大学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等设置及优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师生教学互动方法以及培养优秀人才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科带头人赴加拿大和美国培训,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为基地,重点学习国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学科设置特色、西方国家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国际影响力的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设置及管理,以及现代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实践;组织管理干部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学校及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高校管理培训,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科技与创新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和高校教育与教学管理。
此外,每年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选拔考试,参加北京市的国外访学项目、双语教学培训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以提升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四、培训效果显著,教职工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近几年来,学校教职工队伍不断成长,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专任教师中,教授12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8%;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361人和3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9%。
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1部,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教学名师8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
[关键词] 沟通技巧;团体心理教育;精神科护士;影响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52-02
护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以照顾患者为主要内容的支持性工作。通过与患者沟通,护士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感受、需求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关怀。精神科护士作为护士中的一份子,需要承担更多的职业压力。一项对精神科护士与精神疾病患者沟通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对患者的理解能力和与患者恰当的沟通对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团队心理教育是一种可以使医疗机构获益并能增加参与培训人员的满意度的方法。团队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培训人员提高知识和技能,这项教育方法在全世界内都被广泛使用,技能不足的培训人员可以从训练中获益[1]。目前,国内对精神科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工作相关研究甚少,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在重庆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进行,研究对象为精神科病房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完成时、培训完成后1个月三个阶段采集。第一步,将精神科病房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纳入研究,向其解释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第二步,如果原意参与研究,参照Holms和Rahe压力量表对其过去12个月内的主要职业压力进行询问,然后得分低于150分,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入团队心理教育培训。有57名护士工作于重庆市精神病院精神科病房,其中有3名拒绝参与研究,有2名Holms和Rahe压力量表评分超过150分,最终有52名护士参与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6名,实验组男性12名(46%),女性14名(54%);对照组男性11名(42%),女性15名(58%)。
1.2 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职业心理压力测定采用问卷研究方法进行,问卷依据塔夫特-安德森问卷和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量表(PNOSS)制定。问卷包括34项问题,每个问题包括0~3分4个不同的级别,0为无压力,1为轻度压力,2为中度压力,3为高度压力。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102分。问卷涵盖6个领域,9个项目为应对受威胁事件,4个项目为资源缺乏,9个项目为个人冲突,5个项目为工作规划,4个项目为工作负担,3个项目为对精神科病房职业压力的准备不足。得分少于40分被定义为低压力,得分在40~62分为中度压力,得分超过63分为高度压力。
在分组之后,实验组在3周内分6次进行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团队心理教育培训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集中提高护士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建立关系的沟通技能,教育方式包括讲座教育、问题解决方法讨论、成员间经验分享和讨论。在培训开始前、培训完成时及培训完成后1个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职业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问卷结果数据被提取并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方法,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名(实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参与研究的对象中,44%为男性,56%为女性,大部分年龄为25~35岁(88%)。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及年龄因素方面无统计差异。结果显示在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职业压力评分分别为(63.3±12.1)分和(63.2±11.5)分,属于高度压力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训完成时实验组平均职业压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9±10.7) vs (63.9±11.9)](P = 0.04)。在培训完成后1个月,实验组平均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4.8±9.8) vs (64.3±11.2)](P = 0.03)。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成员在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较培训开始前显著降低(P < 0.001),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8)。而对照组在培训完成时和培训完成后1个月职业压力评分与培训开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7)。具体见表1。
3 讨论
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是对护士工作的一项专业要求之一,并且沟通技巧是一名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部分[2]。护士与患者恰当的沟通是对患者精神健康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精神科护士对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所必需的手段。与患者的沟通和关系被认为是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虽然所有的护士都接受来自与患者沟通所带来的职业压力,但是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及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要求,导致精神科护士容易受到更高的职业压力影响[3]。在精神科病房工作常伴随着更高水平的职业压力。精神科护士所护理的患者经常出现特殊情况或紧急情况,如逃逸、自杀、攻击等,给护士工作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因为患者的攻击、妄想等导致护士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可能致使护士离开精神科护理工作。有研究显示,低水平专业能力和缺少足够知识与患者建立恰当关系的护士更容易受到精神疾病患者带来的人身伤害[4]。不能建立恰当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护士因为相关教育不足而导致缺少足够的沟通技巧。尽管沟通技巧的训练是护理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实际情况显示理论性的沟通技巧不能被完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工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教育仍很重要[5]。
团队心理教育最常用的方式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必要信息,讨论怎样解决问题[6]。它是对需要改进技能的护士最恰当的教育方法。通过团队心理教育,可以帮助精神科护士对问题有更广泛的认识并提高其识别问题和采取应对策略的技能。
本研究使用问卷方法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水平进行研究。有研究报道,精神科护士需要面对高水平的压力,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环境也带来很强的压力,精神科病房的不良环境也是导致护士与患者沟通建立适当关系的障碍。在很多情况下,缺少与他人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导致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有时候,不恰当的沟通还可能导致误解和额外的压力。研究显示,沟通技能是一项重要的适应能力,可以改善职业压力[7]。Mullan BA和Kothe EJ[8]对护理学生第一年学习沟通技能培训对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在培训结束后学生对护理学习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有明显提高。Delvaux N等[9]评估了沟通技能团队心理教育培训对肿瘤科病房护士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心理压力没有显著的差别,然而在教育培训后3~6个月试验组的参与者压力水平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压力水平没有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团队心理教育对精神科护士进行沟通技能培训能够在培训完成时及培训完成后1个月均显著降低其职业压力水平,由此,笔者认为改善精神科病房护士的沟通技能对护士的工作压力有明显的帮助,而团队心理教育是一种良好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 Rimondini M,Del Piccolo L,Goss C,et 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psychiatry residents-- how do they handle patient concerns? An application of sequence analysis to interviews with simulated patients[J]. Psychother Psychosom,2006,75(3):161-169.
[2] Nikendei C,Bosse HM,Hoffmann K,et al. Outcome of par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pediatric residents[J]. Patient Educ Couns,2011,82(1):94-99.
[3] McGrath A,Reid N,Boore J. Occupational stress in nurs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1989,26(4):359-368.
[4] Edwards N,Peterson WE,Davies BL. Evaluation of a multiple component intervention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s’ best practice guideline on nurses′ communication skills[J]. Patient Educ Couns,2006,63(1-2):3-11.
[5] Heaven C,Clegg J,Maguire P. Transfer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rom workshop to workplace:the impact of clinical supervision[J]. Patient Educ Couns,2006,60(3):313-325.
[6] Bethany J,Phoenix RN. Psychoeducation for Survivors of Trauma[J]. 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2007,43(3):123-131.
[7] Farber BA. Introduction: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burnout in a changing culture[J]. J Clin Psychol,2000,56(5):589-594.
[8] Mullan BA,Kothe EJ. Evaluating a nur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cours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rated ability,satisfaction,and actual performance[J]. Nurse Educ Pract,2010,10(6):374-378.
关键词: 魔灯(Moodle)平台 教师培训 角色划分 结构功能
21世纪,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应用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其中,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整个e-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教师的技术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有关研究指出[1]:教师培训方面的不足是实现信息技术整合到学校课程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教师通常缺乏把技术整合到标准化课程中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策略。针对信息化时代教师培训发展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依托网络环境,寻求和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培训的新思路。
一、魔灯(Moodle)平台简介
计算机技术和学习理论的逐渐演变推动了学习管理系统的蓬勃发展。学习管理系统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课件设计、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设与开发等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学习环境。Moodle(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全球化的共享开源学习管理系统[2],经过研究、比较、分析和使用,比较适用于中国广大的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也适用于教育培训和校本研修。它在世界各地普及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6月,已有185个国家,27502个网站使用,并支持75种语言。
1.Moodle的交互性。
迈克・穆尔(M.Moore,1983)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中谈到[3],如果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可以缩短远程学习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距离”。当然这种距离不是指物理距离,而是指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在远程学习中,如果师生之间交互频繁,学生的请求和询问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学生就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提高。他认为交互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学习者―内容交互,学习者―教师交互,学习者―学习者交互。
由于魔灯平台自身的低技术门槛[4],教师和学生很容易掌握使用该平台。平台可以建构一个人际互动环境,教师可以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化指导,或学习者向教师进行咨询,也可以实现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讨论交流,同时还支持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
这种人际交流互动是一种思维的流动,平台将思想互联,互动中各种想法聚集,产生碰撞,较易产生创新的观点。同时,人际间的充分互动促成情感交流,它对于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加快归属感的形成都很重要,能鼓励学习者维持学习动机,关心每一个学生,可以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团体。
2.Moodle的功能性。
可以从Moodle的三大主要用户来论述Moodle所具备的功能[5],这三大类主要用户分别是平台管理员、教师、学生。
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中,同其它任何一个系统一样,管理员负责整个Moodle平台的管理工作,因此拥有最高的编辑、管理权限。管理员可以添加将要开设的课程,添加用户,分配与取消用户权限,备份与恢复站点资源,查看登录Moodle平台的各类用户所参与的活动,进行Moodle站点各类参数的修改,负责Moodle站点的升级等。
教师是Moodle站点中很重要的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负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Moodle站点为开设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功能。Moodle上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申请、开设课程、组织教学活动、上传学习资源、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开展讨论、在线答疑、拥有自己的博客、WIKI、组织课程考试(Moodle为用户提供了很多种考试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将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进行Moodle模块的不同搭配,修改所开设课程的各项参数,以适合课程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Moodle的使用很简单。学生选课后,可以参与教师组织的课程活动,查看、学习、下载课程资源,浏览最近的活动通知、新闻,参与课程讨论,向教师提问,参加学科考试等。参与Moodle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在站点上修改个人信息。学生登录后,可以看到开设课程的是哪位教师,都有哪些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等信息,学生可以上传教师要求完成的作业,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各类学习资源到学习平台。
二、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角色划分
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教师培训系统突破了“培训者―受训教师”的传统培训模式,采取了一套“网络课程创设者―互助教师―受训教师”的在线教师培训模式。所以互助教师环节成为培训系统的关键所在,肩负着拓展网络规模,将掌握的培训知识惠及受训教师的重任,充分挖掘了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
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方案是,将平台使用者的角色划分为平台管理员、网络课程创设者、互助教师、受训教师4种角色。
1.平台管理员。
IT专业人员,在线教师培训平台的创设者,负责整个平台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平台定期更新和升级。
2.网络课程创设者。
主要由中小学课程教学专家、教育学专家和教育技术学专家组成,具备设计、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的能力,是网络课程的搭建者和维护者。
网络课程创设者,其主要的权限是创建、修改和管理网络课程,其所创建的网络课程用于培训互助教师,使其具备为受训教师辅导备课、辅导授课、辅导改进的教学能力,尤其是针对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3.互助教师。
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IT应用技能和网络知识,在培训中已经完全掌握了平台的各种功能应用,可以独立完成平台网络课程的学习和学习任务。接受网络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平台指导,自主地建立自己的互助教师工作室,在工作室中添加、修改和管理对受训教师的教学辅导,评价受训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
互助教师在整个培训实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以网络课程为载体,通过学习,互助教师掌握为其受训教师提供教学指导的基本能力,包括辅导备课、授课及通过听课与评课辅导教学的改进,以及在指导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动机激发能力等。
4.受训教师。
中小学普通在校教师,具备一定的IT应用能力和网络知识,可以独立浏览和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受训教师根据自己教授课程的年级、学科和自身的兴趣,选择进入由互助教师开设的相应的互助工作室,在互助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受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来积累教学经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受训教师是系统的第三个用户角色,同时也是平台的最庞大的用户群,其基本的权限包括两部分,一是进入互助工作室浏览互助信息,参与主题讨论,上传教案资源和求助信息;二是在平台上创建自己的博客和点评他人的博客。
三、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功能结构
根据以上的教师培训平台角色划分和教师培训需求,可大致建立平台的基本功能结构(如图1)。
1.网络课程创设者新建课程。
(1)网络课程创建者在平台上新建网络课程,包括添加课程资源和添加课程活动。
(2)添加课程资源中的上传、新建和修改资源主要是辅导骨干教师的相关教学案例。
(3)课程活动中的添加主题讨论是按照年级、学科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讨论组。
(4)课程活动中的添加上传作品,是依照网络课程的要求,在骨干教师结束网络课程的学习后,将自己的相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案例上传。
(5)添加互助工作室是将权限交予互助教师,使其可以建立自己的互助工作室,并对可添加到互助工作室中的活动、资源进行配置。
(6)添加WIKI功能主要是为骨干教师开设共笔平台,由互助教师来合写相关记录或文档。
(7)添加投票功能目的是在线收集骨干教师的在线学习反馈。
2.网络课程创设者修改、管理课程。
网络课程创建者进入课程后,对课程进行修改和管理,修改和管理课程的资源和活动。
3.互助教师参与培训课程。
(1)互助教师参与网络课程的学习,可以浏览课程内容和平台上的课程资源。
(2)互助教师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上传自己的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案例,由平台的专家组来给与评价与改进,同时可以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
(3)WIKI共笔模块中,受训教师可以浏览WIKI内容、添加内容和点评内容。
(4)互助工作室是互助教师的主要工作区,互助教师在互助工作室中为普通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在培训过程中,互助教师需要创建其互助工作室,包括在互助工作室添加互助资源、修改互助资源和添加互助活动。
(5)添加互助资源是由互助教师在工作室添加培训内容。
(6)修改互助资源涉及添加主题讨论、添加文件共享、添加在线会议、添加离线通知。
(7)添加助教活动是组织受训教师开展交流活动,比如上传学习后的学习心得,还有由受训教师设计的教学文案。
4.互助教师管理互助工作室。
(1)互助教师需要在互助工作室中添加预加受训教师成为工作室的成员,为工作室的成员提供辅导和帮助。
(2)互助教师还需要对添加的成员进行分组,以小组活动的方式组织教研活动。
(3)互助教师为互助工作室配置助教工具。
5.受训教师进入互助工作室。
受训教师进入互助工作室,登陆互助教师的工作室接受指导与培训,可以浏览互助教师上传的助教资源、参与主题讨论、上传自己的教案资源和求助信息。在主题讨论中,互助教师扮演着指挥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受训教师上传的教案资源,互助教师会给予分析与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应受训教师的求助信息,提供帮助。
四、Moodle教师培训平台的发展前景
良好的学习管理系统,是由合适的支持平台与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构成。由于Moodle平台适合于多种教学学习环境,并具有完备的功能性、交互性和易操作性,因此在教师在线培训系统中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黎加厚.Moodle课件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詹青龙,顾小清.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3]张秀梅,丁新.迈克・穆尔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4]骆莎,黎加厚.以魔灯(Moodle)为媒连接课内外学习――基于魔灯的学习管理系统交互设计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7.2.
我们每个月会有8个学时的“校本培训”,之前是利用周末,现在则安排在4个工作日的下午。开学的前两周我们学校也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虽然从时间上来看,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得很不错,但培训的形式比较死板,感觉流于形式,学不到东西。而且在培训时一般是学习上级下发的学习材料,这样的文件学习很难提高教师们应对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培训之后学校还会要求教师写字数可观的学习心得,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因为缺乏新课改的具体实践,写不出什么深刻体会,只能疲于应付。
农村师资队伍的老龄化现状是深化新课改的现实无奈
农村学校教师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学习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是难事,更勿论新课改这样要求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系统工程,因此,学校为响应新课改提出的那些教学改革要求对于农村学校的老教师而言是完全不起作用的。
我们这里有一半是老教师,有40多岁的,也有50多岁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形式,如果要真刀实枪地干起来,他们会感到疲劳、无力应对。因此,学校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虽然对于课堂教学会有一些新的规定,如导入不能超过3分钟,最好1分钟就要解决,一节课45分钟,教师讲课的时间一般只能是15到20分钟,剩下的时间要跟学生互动等等,但这些规定只能用来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老教师基本可以不执行。主要是他们执行不下来,很多老教师都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正的,他们的学历水平、认知水平、技能都基本定型了,让他们猛地一下转变确实很难,所以他们只能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去教书。而学校也必须要顾及老教师们的感受,因为如果批评提醒多了还会让老教师们彻底失去信心,就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这对于农村本就薄弱的师资现状而言,无疑就是雪上加霜了。
新课改在分数面前只能让步
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完全按照新课改要求的那一套来,也许并不能大规模地直接提高学生们的分数,因此,在考试制度没有大幅度调整之前,新课改还是很难完全实行的。
现在社会上认同的还是分数,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基本上可以说是“以分数定终生”。中考的分数决定你是否能上重点高中,而能否上重点高中又影响着你是否能上重点大学,因此初高中的教学必然还是很重视分数的。虽说小学没有升学压力,本应能够贯彻素质教育,但很多家长会觉得如果小学的基础没打好,那么以后即使再补也很难跟上,所以还是会很看重成绩。新课改本身所倡导的理念都是很好的,但它对于学生的素质有着基本的假设和要求,农村学生很少具有能配合新课改的学习素质,可能目前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是比较适宜的,但如果要大量开展那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一点还很难做到。
希望与建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是深化新课改的关键
七天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短暂而又漫长。成为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这次公司集体举行的培训,总体包括两部分:三天的军事化管理培训和四天的拓展训练。每一个经历甚至细节都历历在目。下面我从个人·公司以及友谊三个方面谈谈本人此次的体会。
对自己来说,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经历而且是一次历练甚至是个人思想和素质的一次升华。三天的军训中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令必行,禁必止”。这让我彻底体会到了军人严明的纪律,自律的作风。让我意识到自己自由散漫的行事风格应该得到彻底的改变。军训不仅从心理上更能从身体上提升自己。还记得那晚十点和两点的两次紧急拉练。我是一瘸一拐跑完10公里的。这让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吃苦根本不算什么,应该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经过七天的训练我微妙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素质产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好。
我认为,对于整个公司来说,这七天的培训不仅让大家获得了许多营销方面的知识,更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生死电网”.“信任背摔”.“雷区取水”.“毕业墙”这几个项目都是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集体参与献智献策协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项目。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相互信任,团结互助。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公司凝聚力的形成。为2012年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问题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研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基于TPACK框架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 信息化背景下基于VR技术的教师远程培训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 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和模式研究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探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校信息化流程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2-29.
②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③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9):64-69.
[3] 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关键词】数学教学;建模意识;培训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眼界,科技的进步也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生人生的成长,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高等教学中也意义重大,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提高其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改进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使用与数学相关的能力和知识,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建立。
二、数学建模内涵
高等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主要是通过假设、分析、研究和探讨等过程,利用数学的相关符号系统,把研究对象转变成一定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将一些别人建构的数学模型和关于建模的方法与思想等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拥有使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基本流程如下:首先需要把面临的问题抽象化,简化成相关的数学模型;然后找出其数学解并利用检验和释义等手段求得现实解;最后利用现实解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这就是其完整的过程。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数学建模思想也对高等教育中的数学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培养大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意义
1.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数学教育普遍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兴致不高,加强对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魅力。还能够使高等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脱离实践问题得到解决,使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经常是教师教给学生大量枯燥的公式、定理等理论性的知识,课堂无趣乏味。数学建模则可以使课堂教育变得生动、活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水平。
2.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使用相关数学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计算和分析,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而且,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与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自如的运用已有的科研成果,促进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此外,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还可以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关于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使之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高其综合水平。传统数学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忽视其主体地位。所以数学建模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四、对大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培养的方法
1.数学教师要树立相关的数学建模理念。要想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建模意识,首先教师要拥有建模理念。目前我国高等教学中,数学专业的学生基础普遍较低,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把相关建模方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促进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时,要注意少使用逻辑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语言,学生对这些难以理解或理解错误都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根据现实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把一些现实问题引入教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比喻等手段,直观的对现实问题进行推演,把数学内的一些公式或定理摘出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主要内容,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后,再使用理论性较强的语言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住这类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对这些数学问题建模方法的学习,如果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自主选择有用的数据信息,从而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解决。老师在讲解和演示时,需要使学生有效的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和深奥,数学可以和多种其他领域相结合,产生巨大的能量,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建模过程体验到数学之美,引导学生规范数学用语,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我国数学教学的发展。
2.教师在进行学生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合适的例题,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我国的高等数学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从而为我国的发展做贡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使用恰当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选用一些贴近生活的、紧跟时代潮流的例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学生进行演示和推理,提高学生使用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选择例题时要遵循现代性、应用性的宗旨,可以对教材中的部分例子进行合理的取舍,加入一些更生动、活泼、与学生的生活更接近的例子,这样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真正的使学生印象深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高等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其相关的定理、定义都是独立的数学模型,所以教师在数学建模时要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选择容易接受且趣味性更强的数学模型,在使用这些模型时,要注意讲清哪些模型可以解决哪些现实中的问题,以便学生实际应用。教师要设计一些新奇、符合时展的例题,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还要注意例题不能过多,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五、结论
高等教育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质量,大学的数学教育必须与教学改革目标相适应,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哈申.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J].高教视野,2012,(1).
关键词:中小学;继续教育;粤台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23-02
随着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中小学专业人才培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有着一流的国际接轨人才,通过跨区域继续教育培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拓展国际化教育的新动向。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有着相同的民族背景,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相互学习与合作会更加便利,因此与台湾高校建立中小学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两岸师资培训本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理念,与其他区域培训机构共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交流经验,可在台湾高校或大陆高校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利用已有的资源共同进行教师培训。本文从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大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几个合作模式。
一、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特点
1.师资培养制度的规范性。台湾地区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颁布了许多法律,使继续教育培训有法可循,通过台湾《终身学习法》、《国民教育法》、《高等中学法》、《师范教育法》、《教师法》、《师资培育法》、《中小学教师进修研究办法》、《高级中学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在职进修方法》、《教师出国讲学研究或进修办法》对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相关要求。台湾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观点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同样也是义务。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不及时补充就会落后于其他教师。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必要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培训活动,如研习、考察、学术研究、观摩学习等。
2.师资培训费用的补偿性。台湾颁布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享有带薪或留职停薪的权益,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方式,如,晋级加薪、学费补助、获得资金、公共休假等,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1]。台湾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一般不需要缴费,相关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并且对培训内容非常重视,比较看重培训的实用性[2]。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其自有特点。
3.师资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围绕这一主题,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和项目来看,教师在职培训之课程与教材,应就各级学校教师进修教学与研究有关知能之需要,作有系统并具发展性的计划与安排[3]。通过构建终身教育理论,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内的学习与培训,获得优秀的自学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含了价值观、职业操守、人文知识更新等;学科专业类知识培训,补充与完善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4.师资培训方式的区别性。台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两种方式,一般来说短期培训为7~30天左右,长期培训分为几个学期中实施[4]。主要为两种类型:第一,初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包含中小学教育研究会研究与小学教育辅导团及师专辅导区的研究辅导两种,长期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师专暑期及夜间培训。第二,中等继续教育培训。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由师范大学设立的中等学校教师研究中心承担,长期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夜间培训、研究所40个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研究所硕士学位继续教育培训及出国学习等。
二、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许多院校成了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部门。但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与管理机制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空泛[6],很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未能及时地改革培训内容、教学任务与培训方式。
1.创新培训模式与方式。在当前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适应教学与学习的多样化。付建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分析指出,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喜爱方式依次为:出国学习、国内访问学者、骨干教师进修、高级研讨班、短期研讨班及学术讲座等方式。同时培训中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互连贯通;改进培训方式与方法,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师工作实地结合,同时加大校本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培训法规。台湾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法制建设上比较完善,大陆政府与教育部门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理念。首先,完善五年一周期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记录五年周期内,修满的学时学分的培训课程等;其次,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订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再次,加强培训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开展培训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最后,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奖惩制度。
3.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实,要求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资金分配规定,构建政府、社会、个人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并建立教师培训与研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业务研究和指导工作。
借鉴台湾继续教育成功的范例,结合大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通过与台湾高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满足教师培训心理需求,消除时间限制;与台湾高校共同培训模式,改变培训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的现状,调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性;与台湾高校合作,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减少经费短缺的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开展两岸培训教育可行性合作模式,以供参考与探讨。
三、两岸中小学教师合作培训模式
通过我国这几年中外合作教学与培训,形成了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1.融合培训模式。融合模式即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可将大陆的培训模式与台湾高校的培训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引进台湾中小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方法与方式;其次,聘请台湾高校培训机构来大陆讲学,派遣大陆中小学教师到台湾观摩学习,该模式以优秀教师、骨干教授,学者、课改人员等组成专家团,通识培训与教学培训结合;再次,相互探讨各方的培训方法,如观摩学习、研讨学习、案例探讨等;最后,培养出适合两岸的专业化教师,进一步推动两地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术的提高。融合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相互共享,信息开放,优势互补,教师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将充分发挥高校培训机构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保证教师的知识领先与更新。
2.嫁接培训模式。与上述模式相比较,嫁接模式具有自有特点。嫁接模式通过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训模式,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计划进行评估,达到相互认同的方式,然后双方派驻各方教师到对方学校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结合了大陆与台湾的培训优势,能让教师直接进入对方区域接受培训,对双方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教育观念等有较深刻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人文观念,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培训模式花费较高。
3.顾问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聘请双方优秀教师相互讲学,双方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双方的培训经验。也是当前各个培训模式的尝试。顾问式培训模式对两岸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顾问式培训模式主要包括获准进入、调查分析、提出培训方案、引进培训人员、指导培训实施、总结等几个步骤。该模型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管理解决方案,聘请专家讲学有利于引起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视,专业的培训专家与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资源的选择;通过不同渠道吸取双方先进的教学与培训经验,利用各自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与培训质量。
4.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是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培训技术,网络培训是传统培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衍生,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网络培训让双方院校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网络培训可以在任何地方实施,教师完全可以在本校通过网络进行系统培训。其次,时间更具有弹性,网络培训增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灵活性。教师不必中断工作进行脱产培训,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最后,网络教师培训节约成本,培训使用的教材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教师可依据自身需求定制培训内容与进度,并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讨论。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海峡两岸的合作模式,从知识体系到培训模式上都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探讨,从而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京伟.台湾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概况[J].课程・教材・教法,1998,(12):47-51.
[2]廖圣河,吴永军.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39-45.
[3]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77-78.
[4]郑少君.台湾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之特色[J].教育评论,2008,(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