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财务经营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经营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经营计划

第1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关键词:警务英语教学;国际化警务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110-02

一、警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英语教学,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平时忽略的说、听部分,通过学习能够对以后的工作和社交中有所帮助。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提高其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现代化大学生的要求,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趋势。但是对于司法教育中警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来说,是为了通过改革,加强警务人员对英语的学习,让学生具有针对警务方面的英语基础,从而保证一般的国际化警务活动中能够顺利进行,满足全球化的情况下对警务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警务英语教学注重警务的专业性,更深层次地优化课程,对人才的培养进行不断优化,建设专业性的教师队伍,结合普通院校英语课程,培养能够M足国际社会治安管理和刑事侦查能力要求的现代化警务人员。

二、对于警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要注重专业性

警务英语是普通大学英语与警务技能相结合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英语的基础,还要学习英语在警务专业上的知识。如果警务英语的教学对警务人员来说没有实践性,对日常的国际化任务没有多大帮助,那么这个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二)丰富教学教材

因为警务英语教学的改革还在初期阶段,所以在教材上还有些匮乏,因此更加要不断丰富课程教材,教材要及时更新,以符合现代化的要求。现在有许多院校也在对这方面的教材进行研究和编制,要注意的是,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关注最新的警务信息,有许国际化多警务专业术语都发生了更变,在编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一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注重提升综合能力

警务英语与普通大学英语所注重的不同,警务英语不仅要提升警务人员的口语和阅读,还要在翻译和写作上进行加强。因为国际化警务人员在工作中避免不了对文件进行翻译以及对案件总结,所以警务英语教学要根据国际化警务人员的实质性工作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改革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模式,针对性教学。警务人员所学的英语更注重实践性,教师要针对这一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新模式,让警务人员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实践,比如情景式教学等,并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率。

(五)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目前的警务英语教师一般是在英语专业方面有一定能力,但是在司法知识方面比较薄弱。但是对警务英语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有英语专业能力,还要有司法知识方面的储备,因为只有拥有这两方面的知识,才能结合警务英语的专业性,提出更适合警务的英语教学方案。

三、国际化警务人才的要求

(一)政治方面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国际化警务人才的首要基础条件,要听党指挥,遵守国家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思想上能够达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标准,愿意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严格遵守职业纪律,服从指挥和安排,自身要有奉献精神。

(二)执法方面

国际化警务人才应该熟悉国际化警务活动的方法、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际警务活动的相关规矩和法律,对一切警务活动做到秉公执法,具有崇高的道德思想,并在执法技巧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实战技能方面

国际化警务人员因为处理的国际事务较多,所以需要具有更高的实战技能,身体素质也要高于一般的警务人员。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在实战时要有无谓的精神,能够根据不同的局势变化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四)知识技能储备方面

因为国际的案例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国际化警务人才有多方面知识技能的储备。国际警务人才要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掌握当地的法律法规。在语言方面要加强听力、口语、翻译、写作等方面的训练,以便国际警务人员之间的交流顺畅。还要掌握一定的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案情。

四、国际警务人才培养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

全球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旧的教育理念无法培养出能够全面适应当代社会环境的国际警务人才,所以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更加注重实践性,司法教育高校应该多多与当地的司法机关合作,让学生提前适应职业范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

(二)各个学科相互融合

现代化的国际警务人才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及能力,所以,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以警务英语教学为基础,以各专业课程为中心进行综合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对国际相关事务有一定能力解决。还有,教师也要及时改进课程的教学模式,针对所教科目的特点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各科教师之间也要经常交流,对培养国际化警务人才进行探讨,整合多个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出一个科学的方案。

(三)搭建实践平台

国际化警务工作的实践性比较强,在知识内容的安排上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加强学生的实质性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适当安排些外教课程,让学生通过与外教的交流,慢慢适应外国人的交流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与国外人之间的交流能力。

五、结论

经济、信息、科技等方面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断加快步伐,在此前提下,培养现代化国际化警务人才是必要的,在警务英语的教学上,要明确警务英语教学的目的,通过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结合国际化警务人才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在警务英语上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培养国际化警务人才方面,要结合新的教育观念,融合各学科的特点,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能够处理相对复杂的国际事物的国际化警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冬妮.浅谈国际警务人才培养与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92-93.

[2]杜芳芳.ESP视域下警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1).

第2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地视角,分析了企业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构成,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从拓宽企业员工的商务英语知识视野;提高员工的商务英语交际技能;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企业员工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68-02

引言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进行全球贸易的企业来讲,商务英语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企业的商务洽谈、往来函电,以及合同签订等诸多方面为企业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语言工具。在企业中,企业员工的商务英语的能力高低更是对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核心竞争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企业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供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成为了当前企业立足于国际市场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所必须要重视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对企业加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所帮助。

一、企业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构成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职场生活和商务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和实现国际交流为主要目的专门用途英语,主要包括了商务背景知识、商务活动过程中所用的语言以及商务交际技能等等。由此,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是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这不仅包括了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的英语基本能力,还包括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谈判等能力。这些语言基本功是决定企业商务英语人员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是要具备较全面的商务活动组织技能。这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对与企业有关的各项商务知识有效掌握,还要对管理、金融、财会、外交,以及海关等多个领域有所设计,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来处理各类国际商务业务。

三是要熟悉企业各类商品的属性信息。商品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主要交易对象,因此,企业中商务英语方面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对企业所经营的各类商品的名称、品质、性能、生产方式、成本核算,以及包装形式等都要有清晰的了解,还要求能熟练地将各个商品信息翻译成英语并对外介绍。

四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在商业活动中更容易结交到商业伙伴,并是企业维系客户关系,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中的商务英语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一方面要勤奋干好本职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诚信宽厚地对待世界各国的客户。

五是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商务文化。这要求商务英语人才要对世界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所了解,不仅要熟悉如何与外籍客户打交道,促进企业开展对外商务合作,还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本土的文化民俗和语言背景等等,这样才能运用得体的语言方式进行商务交流,帮助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也逐年增加,经济总量也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了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中,企业活动是主角也是主题。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企业的员工素质,特别是企业中的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更是关系到了企业的未来前途。假如没有高素质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作为有力支撑,企业不仅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举步维艰,甚至会使企业经营活动步步受阻,最终失去市场份额。

可以说,不论是开展网上销售、进行跨国宣传活动,还是掌握国际市场动态、制定国际发展战略,企业都离不开商务英语的帮助。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要求要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于企业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然而,当前许多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科学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变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拓宽业务人员的商务英语知识视野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到了中外各国之间的不同文化,从这个角度讲,国际商务活动就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与语言背景之下所实施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由此,企业员工的文化知识视野对其所从事的国际经贸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不断拓宽企业员工,特别是拓宽企业业务人员的商务英语知识视野。具体来讲,一方面不断加强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不仅要使他们熟悉各国的法律法规,还要他们掌握各国商贸、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常识知识,从而使他们对国际贸易有一个宏观的掌握,形成立体认识。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在政治、文化、教育,以及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并掌握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表达方式,进而使他们通过合适的形式和适当的语言,入乡随俗地开展商务活动。

(二)提高员工的商务英语交际技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贸易模式和营销模式,也使市场竞争愈发地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在进行贸易洽谈和市场拓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包括了商务活动中谈判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等。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业务开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商务英语语言应用技巧,进而提高他们的商务交际技能。为此,一是要改变他们的商务英语表达方式,使他们掌握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融洽的氛围中使商务活动的双方做出理智的决策,实现共赢。二是要提高他们运用商务英语的灵活性和应变性。由于商务活动中常常会出现突况,所以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具备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合乎时宜地灵活运用英语来巧妙地摆脱窘境。三是要提高企业员工运用商务英语的语言幽默性。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幽默的语言就能帮助企业效地摆脱僵局,特别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让原本对立的场面变得和谐起来,为企业进行进一步沟通争取空间。因此,提高企业员工的语言幽默性,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维护客户关系起到稳定作用,还能有效地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

(三)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长足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优秀的人才来做支撑,而高校作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主渠道,必须要面向企业需求主体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养出更加适合当前企业需求的综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一是高校要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定期派商务英语、管理营销等专业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专题培训,将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理念输送到企业之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二是企业要为高校人才输出搭建实践平台。企业与学校应当实施多方位、多层次合作,在企业中搭建实习实训基地,为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展开实践学习提供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将他们的知识才干不断发挥出来。三是开展与高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企业应当与高校共同探讨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这样,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才能学有所专、学所有长,并且能够在毕业后对应的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发挥出专业特长,帮助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人才必将在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中发挥出愈来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要想不断开拓并巩固国际市场,必须要重视并不断加强企业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只有努力与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与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局面,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蔚.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实证调研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02).

[2] 项玲.创新型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J].中国人才, 2013(03).

[3] 王享.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四川职业

第3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一、多元化经营以及财务绩效的定义与分类

1.多元化经营的定义

任何企业经营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利润,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固定的空间局限性,就建筑企业来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逐渐加大,为了控制利润、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不得不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措施,以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其次,企业为了避免因行业瓶颈而给自身带来巨大的损失,很多企业采取的方式就是除了主页之外,还要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增长点,以起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开创更多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2.多元化经营分类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其多元化经营有很多类型,一些研究学者将其分为战略管理学派以及产业组织学派,实际上战略管理学派是目前我们研究较多的一种,它包括Ansoff分类、Wrigley与Rumenlt分类等。发展至今年,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测度多元化水平的方式分为行业或产品数目法、专业化比率法、赫芬达尔指数法、熵指标测度法四种。

3.财务绩效的定义

所谓绩效就是业绩和效果的总称,就理论上来说对于财务绩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大多数人认为财务绩效就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盈利、资产质量以及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而要将这四个因素进行某种程度上的量化后,用一定的财务数据体现出来。财务绩效的而评价内容主要有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几部分组成,尽管其侧重点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就我国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财政绩效评价方法来看,多使用的 是平衡积分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以及经济增加值、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等几种方法。因出发的角度不同,不同的企业对于财务绩效指标、考核以及评价的因素和方法也不同,因此可能结果不同的情况,但其目标和意义都是相同的。

二、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分析

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全球各个领域的企业都进行了很多宏观和围观调控来降低风险。此后,很多企业为了避免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开始进行除了主业意外的其他经营活动,这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实施上,就建筑企业来讲,除了自身铁路、公路、房屋等建筑外,很多企业都开始了一些水利、市政等业务,甚至还会涉及到建筑材料、施工器械的经营。总的来说,企业实施多元化的经营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增强盈利能力,并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具体来说,因建筑企业在城建工程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建筑周期也较长,这无疑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算是,企业有必要具备一些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和抗风险能力,如果在可控的范围内实施多元化的战略,就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或者分散风险,从而实现降低企业少损失的目的。其次,面对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要想提高其竞争力,就必须有较强的实力,而时间证明,多元化的经营者含量给企业带来更多盈利的同时,更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为提升市场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还是整合企业现有资源、优化资源和服务,从企业多方面入手,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得企业服务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三、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与财务绩效实施对策

1.选择科学的发展经营模式

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不是说要盲目的进行多项经营活动,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因紧抓建筑企业的实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立足在自身现状和发展上选择经营模式。因我国建筑行业处于基于发展的阶段,这也给多元化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很多企业甚至放弃了专业化的脚步,纷纷效仿相关企业走向多元化经营的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切企业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而另一些企业则面临破产。所以,在实际的多元化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建筑企业自身的情况,立足在自身的发展现状上,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方案,以充分发挥多元化经营的优势。而考虑到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发展的好坏也影响到民生经济,因此,在选择经营模式是,一定要根据实际出发,切记盲目的跟风。

2.以主业为依托促进相关多元化发展

众所周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促进企业盈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要实施多元化的经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以核心竞争力为依托,做好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通过共享企业管理经验、经营模式以及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等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成本,从而达到提升竞争力,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另外,因市场的开拓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也无疑为建筑企业的投资形成了一定的风险,要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必须首先在建筑主导实力上站稳脚步,才能在相关多元化领域中取得一定的进步。

3.重视多元化经营的整合

因优势和资源的限制,建筑企业的经营产业数目也是有限的,就传统的多元化经营来看,如果多元化的经营领域过多,建筑企业可能造成无法符合反而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在选择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实施的程度。除此之外,要想是的多元化的经营取得成功,就要做好实施全过程的工作。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过程的资源整合问题,也就是说,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前,应进行详细的计划。但建筑市场的不确定使得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往往会有很多变化,所以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必须侧重于各个业务模块之间的整合管理。

4.坚持专业化的道路,以增强竞争力

前面说到,建筑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属于经营模式,只要不脱离实际,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模式,就能开展起来。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专业性较强,如果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则需要将精力放在加强主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这也是推动多元化经营,为经营战略打下基础的首要条件。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的市场发展,是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坚持专业化的道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产业优势,更能巩固企业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使得利润了逐渐变高,更要重视起对人才的培养,以打造出更优秀的研发和管理团队。另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能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全面促进多元化的经营顺利开展。

第4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一、对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的简单评价

客观地讲,各国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基于同一理论依据,即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并不关心法定资产所有权最终是否真正转移,也就是“全部风险和报酬实质转移观”。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实现了对传统会计处理的突破,发展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促进了人们对资产和负债概念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也为当今最棘手的金融工具会计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然而,“全部风险和报酬实质转移观”必然会导致“非此即彼”的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二分法模式。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的问题就源于这个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模式。因为它还保留了类似于传统典型租赁合同进行会计处理的经营租赁,实际上造成了对相似性质的租赁合同进行分类时人为的割裂。这样,一方面,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的租赁二分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为分类目的对租赁合同的构造行为,使得某些重要的租赁合同作为经营租赁处理。另一方面,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并未能完全消除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歪曲现象,可能对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和决策产生不利影响。根据1988年IASC就各国适用IAS的情况向各会员国进行的问卷调查,IASl7被认为是与各国国内准则差异较多的6项IAS之一;2000年12月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关于2000年度世界公认会计准则研究报告显示,尽管IAS17进行了修订,仍难以被各国所接受。我们以为,原因不外乎实务界和理论界两方面的不满意,即实务界对租赁资本化可能会影响租赁业的发展表达了不满,而理论界则可能认为现有租赁资本化方案在理论上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仍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现行租赁会计准则协调程度不高,势必会对国际融资租赁交易的开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的财务效应

在“全部风险和报酬实质转移观”下,如果两个租赁交易被分别归类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即使在经济交易上非常类似,二者在财务报表中也被作不同的会计处理。对承租人来说,现代租赁具有三大财务效应:①能够促进有效率的且经济的资产管理;避免较大金额的资产固化,增加可用于营运的流动资产;使其充分发挥生产增殖的功能;以及增进费用预算和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即资产管理和现金流效应);②具有“税收利益转移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投资鼓励优惠政策(即税收效应);③能够在不增加资产负债表内资产和负债金额的情况下增加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生产能力(即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效应)。这三大财务效应是推动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根本动力。很明显,前两者不仅对企业的运营有利,而且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也有利无害。但是“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效应”却不能取得“双赢”的结果,相反,由于在承租人的财务报表中不确认租赁资产和负债,会增加对资产回报的计量,而财务报表使用者不能从报表数据中得到充分完整的资产和负债数额,对其经济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样公司财务报表数据的相关性就会严重削弱。

三、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的经济后果

(一)对财务信息编制者的影响:促进公司为分类目的构造租赁合同

为分类目的构造租赁合同是现行租赁资本化方案的一个必然产物。G4+1(由IASC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成的四加一小集团)认为,对特定融资安排形成的权利和债务不要求确认为资产和负债的准则已经成为选择融资安排的推动因素,并列举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实证研究成果表明,要求融资租赁资本化的租赁会计准则之后,许多公司以经营租赁替代融资租赁,以避免财务报表比率的资本化效应。而且,在现有租赁会计准则下完成资产负债表外处理的能力损害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有用性。

实证研究发现,租赁会计规则改变时租赁行为会改变。Burton(1973)认为,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5号意见书所制定的租赁会计规则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建立有效资本市场的目标相悖,使某些资本提供者处于不公平的地位。这样,其他资本提供者一旦获知这一不公平地位就会急于利用这一会计漏洞在无出租人的地方创造出租人,在无租赁合约的地方创造租赁合约,以便在融资市场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地位。有学者发现,SFAS13最普遍的影响是将融资租赁替换为经营租赁,大概是为了避免负债确认。他们还发现了公司将租赁替换为权益融资的证据。另外,借款契约、管理补偿和税收也将影响承租人对SFAS13租赁类型的选择。有学者经过对美国一系列行业进行实证研究之后认为,现行租赁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本来只是会计反映对象的经济交易活动,客观上鼓励租赁双方采取一定的合同构造行为来规避会计准则,使某些具有融资性质的租赁合同作为经营租赁在资产负债表外进行会计处理。实际上,一些租赁公司巧妙地草拟了规避现有规则中租赁资本化要求的租赁合同并大力推销以应对SFAS13。大量的研究结果都支持这种规避行为的有用性。它们表明某些公司会采取一些措施减轻租赁资本化对其报告的权益负债率的影响。合成租赁的近期发展提供了租赁行为受会计规则影响的另一个例子。合成租赁利用了SFAS13中融资租赁标准与IRS税收规则的差异,从而使其为财务报表目的作为经营租赁处理,为税收目的作为融资租赁处理。

(二)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1、租赁资本化会使某些财务比率受到影响,以致影响投资者对承租人证券的权益评估和风险评价与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信贷决策。租赁资本化对承租人举债能力的影响可谓众说纷纭。公司管理层和财务分析师经常使用资本化技术以提高关键财务比率的有用性。有人认为,租赁资本化将导致公司权益负债率明显恶化,这种财务比率的恶化将影响信贷经理的信用评估和决策,因为绝大多数财务分析师和信贷经理对不进行租赁资本化的公司的评估会更加乐观。

第5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财务管理;财务决策;运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税制改革以及税收政策日趋透明化、规范化,企业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的革新及企业决策权力的扩大及理财环境的改善,企业税收筹划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税收筹划正由过去的“暗箱操作”逐渐变为“阳光作业”,正式走上经济的前台,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我国的企业税收筹划仅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试从企业税收筹划的含义、特点等方面和偷税的区别及在现实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含义及特点

1.企业税收筹划(taxplanning)的含义,是指企业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在不违反现行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事项如组织结构、内部核算、投资、交易、筹资、产权重组等的事先筹划,在众多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纳税支出最小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综合方案的纳税优化选择,是对税收负担的低位选择行为。企业税收筹划及其后果与税法的内在要求一致,它不会影响和削弱税收的法律地位及各种职能和功能。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是一个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企业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企业税收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税收筹划最基本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税收筹划运用的手段是符合现行法律规范,与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不冲突,纳税人为规避和减轻税负而置法律于不顾的偷税漏税行为必须受到法律制裁。

(2)前瞻性原则。前瞻性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特征。即在纳税前,甚至在经营行为前就进行的规划、设计和安排。

(3)目的性原则。企业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即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为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一是选择税收成本较低的方案。二是滞延纳税时间。在税收筹划中,一切都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为中心。

(4)风险防范原则,由于难以充分把握税收政策的整体性和变化,企业在系统性的税收筹划过程中极易形成税收筹划风险,所以税收筹划必须及时预测并密切关注税收动态,及时做好相应调整。

(5)综合性原则。指企业税收筹划应着眼于自身资本总收益的长期稳定,而不是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这是因为,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多缴,对企业而言整体税负不一定减轻。综合性还指企业税收筹划时,除考虑税收这一主要因素外,还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其他因素,以达到总体收益最大的目的。

二 、企业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与偷税的本质区别在于企业税收筹划是合法的,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政策法规做文章,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既不属于违法行为,更不是犯罪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企业正常的一种理财手段,其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漏税是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构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故意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明显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其行为的后果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非法行为。

1.从法律角度看,偷税是违法的,这种行为本是税法希望加以规范、约束的,但因法律的漏洞和滞后性而使该目的落空;税收筹划则是税法所允许的,甚至鼓励的,是一种合理合法行为。它是对国家征税权利和企业自主选择最佳纳税方案权利的维护。

2.从时间和手段上讲,偷税是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后进行的,是对已确立的纳税义务予以隐瞒、造假、遗漏和故意延误,纳税人通过缩小税基、降低税率适用档次等欺骗隐瞒手段,来减轻应纳税额,具有明显的事后性和欺诈性特征。税收筹划则是在纳税义务尚未发生时进行的,是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选择、安排实现的,具有事前筹划性特征.。

3.从行为目标上看,偷税的目标是为了少缴税。而税收筹划是以应纳税义务人的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税收利益只是其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

综上所述,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三、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在仔细研究税法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选择经营项目和规模,最大限度利用税法中各种优惠政策,无疑有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2.避免企业落入税法陷阱。税法陷阱是税法漏洞的对称,税法漏洞的存在,虽然给纳税企业提供了避税的机会,但是又给纳税企业提出了纳税风险。

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有资金、成本、利润,税收筹划就是为了实现三要素组合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的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经济互动效应、各国复杂的税制,税制改革又在不断进行,税收筹划思想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越来越重要。

企业在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有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义务;在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计缴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行为相对于经营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这在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纳税前做出事先筹划的机会。

四、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决策中的实际运用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决策中的实际运用有很多方面,如投资的税收筹划、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税收筹划、应税收入的税收筹划、股利分配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等。

1.投资的税收筹划。投资过程中的企业税收筹划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税负轻重,将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在投资决策中的企业税收筹划,主要从投资方向、投资地点、投资形式及投资伙伴的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优化选择。本文将从企业投资地点的选择和投资方式两方面对投资的税收筹划进行分析。

(1)投资地点的选择。从国际范围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国际避税地进行注册,此地区投资的企业可以享受不纳税或少纳税的特征;从国内范围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老、少、边、穷”地区和保税区比其他非开发区享有更多的优惠。应选择税负较轻的地区,以谋求今后的税收利益。

(2)投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间接投资是指对股票或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税法规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免交企业所得税,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入需缴纳所得税,购买股票取得的股利为税后收入不交税,但风险较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权衡。直接投资需面临各种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当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时,还要在货币资金和非货币资金等投资方式上进行比较,尽可能选择设备和无形资产投资而少选择货币资金投资方式,争取分期投资等,原因在于设备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费都在税前扣除,缩小所得税税基,节约现金流出;同时,设备投资计价及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于产权变动时,须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增值,既可节省投资成本,又可缩小税基而节税。

而设立分支机构是企业另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企业在设立初期一般需要大量投入,处于亏损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企业可以扭亏为盈,因此在设立分支机构初期宜采用分公司形式,分公司不是独立的纳税人,一般流转税在注册地交,所得税同总公司汇总缴纳,而在分支机构赢利以后宜采用子公司的形式。这样就能享受独立公司的许多优惠,在优惠期内减轻税负,从而实现整体经济利益的最佳。

2.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纳税筹划。降低税负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资产中占有相当比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负,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出现不同的利润结果,因而应纳税额会有差异。而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选择好折旧方法和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选择,以达到节税或缓缴税款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初期企业生产折旧成本较高,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起到了缓缴税的作用。但由于税法对补亏期作了严格限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以后年度的获利水平做出合理估计,使同样的生产经营收益获得更大的实际收益。特别对一些风险大、收益率高且不稳定的高科技企业更要合理筹划,避免加速折旧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采用平均年限法,每年均衡地计提折旧、均衡地计提应纳税所得额。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在计算折旧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其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尤为重要,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这样企业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计提折旧,以此达到节税及企业的其他理财目的。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得节税的好处。而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企业要做好税收筹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定要确保企业税收筹划的合法化,要掌握企业税收筹划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坚持学习税法及相关法律,弄清节税与偷税的界限,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方案,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操作上行得通,用发展的眼光权衡得失,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尽可能地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不能只盯住单个税种、单个项目或单个环节,因为有时一种税少缴,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缴。因此决策时要系统筹划,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和成本,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轻重,从中税收优惠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第6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80-0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对生产经营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运筹。其中,税收筹划作为企业实现成本、资金、利润最大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本质在于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如何在遵守税法且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税收政策,使企业获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有关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

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税收的无偿性就决定了其税款的支付为企业资产的净流出,并没有与之相应的收入项目。如果能减少税收的支付,那么也就相当于是增加了企业的纯经济收益。因此,很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举措来减少税款的支出,有的甚至铤而走险,逃税、漏税。而这样无疑是无视税法的,不仅会面临较高的惩处成本,而且还会损害到企业的形象,对企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税收筹划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以谨遵税法为前提,恰当的使用相关技巧与手段,对自己所生产、经营的活动做出合理、科学安排,以此来实现相对较少、缓缴税款这一目的的财务管理活动。广义税收筹划强调的是遵守税法,税务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少缴或者是缓缴税款。另外,采用的手段也是合法的,比如说使用价格手段来做税负转嫁筹划,或者是利用合法手段来做避税筹划等。

狭义税收筹划是指,前提为税法,纳税人在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借助于法中提供的税收优惠或者是选择机会,对其自身所经营的、分配的财务活动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通过这样的财务管理活动来实现节税目的。在狭义税收中强调的是,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是节税,而且应以法律允许、适应于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根本前提。

二、关于税收筹划的形式分析

一般来说,税收筹划形式分为节税、转税两种,指在依据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基础上,纳税人通过采取合法手段,实现最大限度地享用优惠条款,以此来实现减轻税收负担的这一目的。

(一)节税

相区别于避税,节税是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法律意图相符的,是值得鼓励的税收行为。节税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税法中的优惠政策、减免税政策对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进行一定的减轻,以避税作为对比,总结节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避税是使用“非违法”的手段来少缴或者是不缴税,而节税则是使用“合法”手段来少缴或是不缴税,通过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政策来进行节税是标志其合法性的关键一点,优惠政策并不是属于税法中的漏洞,它只是立法者的一种政策行为。

2.道义。避税是钻立法的漏洞来少缴税,于道义上来看是不正当的。节税则是正当的行为,是利用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来少缴税。

3.趋同。避税钻的是税法的漏洞,利用的是征管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与漏洞则是税务工作在今后应当加以完善的。而节税是立法者与征收者希望纳税人去做的,是符合他们的期望的。

4.调整。节税的重点在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相应的,纳税人应以敏锐的洞察力来调整经营决策,以期满足税收优惠条件。

(二)转税

转税是指在纳税人不愿意或者是不能承担税负时,通过提高或是降低价格等手段,将税收转移给供应商、消费者的行为,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属纯经济行为。就节税、避税的性质来说是属于法律行为,只是存在有合法或者是非违法的不同,而转税是纳税人通过价格自由变动的一种纯经济行为。

2.价格的决定性。只有存在价格的自由浮动,才有转税。也就是说,想要实现转税的前提条件便是价格自由变动。商品不同的供求弹性带来的价格区别而影响到厂商的供应量、消费者的消费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转税的程度与方向。

3.与国家税收收入无关。节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税收收入,而避税则只是税款的归宿不同,并不会影响到税收收入。

三、税收筹划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无论是税收筹划还是财务管理,都是实现对资金的充分管理,而且也都是属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管控工作,对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税收筹划是企业对资金做出的事前筹划,属于财务管理成本工作中的一个关键关节,税收筹划工作是从属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一样,税收筹划的目标也是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尽量保证企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两者在该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另外,财务管理对象职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包括财务的预算、决策等,这些都对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造成重大影响。

四、当前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分析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社会经济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着自身独立的经济利息,而且享有法定的利益与权利,并担负着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在国家法律规范的前提之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更是对企业的改革放开手,使企业向着现代化的制度迈进。基于此,税收筹划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与企业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存在关联。但是,虽然税收筹划对企业的经济利息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还是有一些企业缺乏对收税筹划的了解,对什么是税收筹划,企业的管理者并说不清楚,而对于如何节税、如何减少企业资金的净流出,他们不乏会采用一些非法行为。就当前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法制也在不断地完善,企业更应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采用一定的手段达到节税的目的,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五、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税收筹划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一,对筹资成本的影响。筹资成本也就是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是指使用一些合法的手段,尽可能地将企业在筹资中所负担的税收数额降低到最小,这样一来便可以使企业尽可能地获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筹资成本,包括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汇兑净损失等,使用税收筹划,通过对筹资方式的优化,可起到合理、合法降低赋税的作用。一般企业筹资的渠道包括企业自我积累、股票发行、内部筹资等,由于这些方式对企业税收筹划造成的影响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做好考察工作,再确定合适的税收筹划方案。

第二,对投资成本的影响。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在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款项,包括手续费、税金等相关费用。借助于税收筹划的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可对投资成本带来直接影响。这是由于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投资,而进行投资活动必须要掌握全方面的信息,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税收筹划在实际进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资信息,企业采取的税收规划方式不同,其所达到的税收支出削减情况也不同。由于税收优惠政策与税制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情况。

第三,对资金运营的影响。资金运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资金运营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在各项资金运营的过程中,需做好相应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而税收筹划则是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税收筹划会影响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营,尤其是对于上市企业的资金运营来说,影响更为显著。对上市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做相应的考察与分析,可见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呈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必须要着重加强税收筹划的盈余管理工作。以某上市企业为例,分析其税收筹划情况,对该企业的自身可利用、可流动资金有一定的影响,该企业积极地进行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有效的_保了生产经营活动中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税收筹划工作是针对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进行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未来的投资。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的运营情况,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

第四,对利润分配的影响。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所进行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想要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就必须要针对自身已有的各项利润做好分配活动,确保企业在良性运转的情况下,得到利益的最大化。税收筹划工作对企业自身利润分配政策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合理、科学地利润分配政策,可以提高企业资本的积累,对企业扩大、再生产带来积极影响。如果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规划、落实税收筹划工作,则会阻碍企业日后的发展。

六、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许志平.试论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应用[J].财经界,2013,(24):257.

[2] 段超.基于现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对策的分析[J].商,2014,(25):143.

[3] 赵蕊萍.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经贸,2012,(16):252-253.

[4] 林凯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问题[J].中国商贸,2013,(19):105-106.

第7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一、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初步建立了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密切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清楚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辨证关系,不是把计划当作预算,就是把预算当作计划,有时还出现计划与预算相互矛盾、两张皮的现象。在出台XX年编制办法时,我们反复强调要弄清楚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明白经营计划是对来年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事先安排,而预算是完成各项经营计划工作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和取得的各项经营成果的货币表现,只有先制订周详的经营计划,才能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分解为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以年度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控制书的形式下达各单位,作为各成员企业年度经营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2、提出了“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以市场预测为导向,积极发展,留有余地”的预算编制原则。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搜集和整理公司经营的历史数据,从中找出各主要经营指标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制订年度预算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搜集利用市场信息对相关指标进行预测,作为制订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展、不断向上也是我们制订预算的一个基本要求,反映在预算指标上,就是销售收入、经营利润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要不断增长,不能下降;但是增长也有一定的幅度,不能盲目制订高不可攀的经营指标。XX年,集团公司按照上述原则审批下达了大多数成员企业的年度预算指标,从上半年的执行情况来看,既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先进合理的。

3、重新修订了以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为基础的工效挂钩考核办法。

由于原工效挂钩考核办法以销售收入作为计提各单位工资的基础,当销售收入增加、毛利和利润下降时,计提的工资反而增加,不利于保护公司和股东利益。因此XX年集团公司对原工效挂钩考核办法作了全面修订,将计提工资的基础由销售收入改为边际贡献额,促使各单位从关心自身利益出发千方百计降低直接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毛利和利润。同时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增加了综合管理考核内容,用综合管理系数调整各单位的应发工资总额,使工效挂钩考核办法更趋于完善。

4、预算分析工作制度化,深圳国祯环保公司预算分析深入、细致,很有指导意义。

为了监督检查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月度、季度分析工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深圳国祯环保公司,在环保公司总部的指导下创立了一套详细的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分析模式,每个月都对所属各运营厂和深圳国祯总部的生产量、销售收入、市场拓展、经营成本、经营利润、人员变动、制度建设、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投融资活动等工作情况进行详细地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很好地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了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顺利完成。

5、不少成员企业开始重视市场开发工作,阜阳能源公司大胆创新,市场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房地产公司可供销售的住房销售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

市场营销工作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龙头,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今年上半年,大多数成员企业开始重视市场营销工作,销售形势有了可喜的变化。表现较好的有阜阳能源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天然气公司从阜阳能源公司分离出去后,阜阳能源公司就剩下一个加油站和液化气经营两项业务,按照以往的经营实际,年销售收入达到6000万元已经很不错了。但能源公司不满足现状,在液化气业务的外购外销上大做文章,想方设法把液化气批发业务做到了六安、淮南、淮北及河南的周口、商丘等地,在经营方法和经营业绩上都有了明显突破,提前4-5个月完成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已成定局。房地产公司一直把为客户创造价值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在项目规划、设计、建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注意为用户所想,满足用户的需求,突出了“蓝色雅典”小区的自然、园林、舒适、安全、方便、现代等特色,成为阜阳市首屈一指、家喻户晓的高尚住宅小区。特别是及时成立的售后服务中心,为用户解决了很多本应该由物业管理公司解决的问题,在用户中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良好口碑,为“蓝色雅典”项目创造并保持了90%以上销售率的销售奇迹。

6、集团公司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集团公司在房地产公司和天然气公司工程建设上推行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其基本做法是:“优化设计、科学预算、依制招标、规范签证、严格验收、三级决算”。 【1】

以下内容与本文上半年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返回 栏目列表】

二、计划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细则。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至少应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纲要、经营计划编制细则、财务预算编制细则、计划和预算分析指南、计划和预算奖惩制度等内容。我们由于缺乏经验,学习得也不够,集团公司至今尚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纲要,对于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编制、检查分析、考核兑现等还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去年底出台的“XX年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控制书编制办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对经营计划的编制要求不够具体、全面,预算表格也有不适应管理要求的地方,缺乏切合实际的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细则等。

2、对全面预算管理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够、执行不力的现象。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全面预算管理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中的基础作用,但仍有少部分成员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集团公司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少部分成员企业总经理不关心预算管理工作;(2)计划和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仍然局限在公司财务部等个别部门;(3)在编制阶段仍然存在着用计划代替预算、或用预算代替计划的现象;(4)有的不按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编制计划和预算,不注意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够,缺乏市场趋势分析,造成预算执行中实际与预算严重背离,预算差异巨大;(5)部分成员企业不重视预算指标的分解,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分解制订月度、季度计划指标,而是把年度指标简单除以12作为月度计划指标,使指标反映的经济活动失去了客观性;(6)少数成员企业预算口径与财务口径不一致,形成财务指标与预算指标相脱节的不正常现象,预算考核失去基准;(7)部分成员企业不能按时上报经营月报,或上报的数据不准确。

3、计划的引导作用和预算的促进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年度经营计划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但有些成员企业年度经营计划批准之后便束之高阁,忽视计划的存在,不按计划安排工作,对计划执行情况不检查、不分析。有的只看到了预算的控制作用,没看到预算还有促进工作的一面,如片面强调节约支出,而对预算安排的市场推广费、产品促销费、研究开发费也严格控制,该花的不花,看似节约了开支,实质上却限制了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工作,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4、预算分析和计划相脱节,缺乏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分析模式。

今年以来,虽然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计划和预算分析工作,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一般仅停留在预算数字的分析上,缺少对年度经营计划的检查、分析,在分析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计划与预算相脱节的现象;集团公司和多数成员企业都缺乏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分析模式,不利于各单位及时、全面地编写分析报告,开展分析工作。

5、预算奖惩制度不健全,考核的敏感度不强。

部分成员企业缺乏明确的预算奖惩制度,计划、预算执行的好坏与员工的薪酬待遇没有联系,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公司计划和预算漠不关心;预算考核和奖惩的及时性不够,上半年几乎没有开展考核和奖惩兑现工作,预算完成情况的好坏对员工待遇影响的敏感度不强,员工既不能及时享受到企业经营好时的喜悦,也不能及时感受到企业经营差时的切肤之疼,没有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6、集团公司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未能覆盖所有成员企业。

由于各种原因,集团公司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未能覆盖所有成员企业,集团公司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改进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1、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要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订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纲要、经营计划编制细则、财务预算编制细则、计划和预算分析工作指南等制度,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为科学编制XX年年及以后年度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控制书、改进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做好制度准备。

2、提高认识,加强执行力度。为此要做好如下工作:(1)再次重申各成员企业总经理一定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充分重视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要亲自领导编制、执行、分析检查、考核奖惩等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2)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要组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和管理制度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3)要注意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建立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市场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计划和预算打好基础;(4)要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到计划和预算管理中来,预算的分解要与

  2  

第8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18-01

1 概 述

综合型大型公司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在现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规模逐步扩大,公司业务范围也不断增加,由于不同业务间的关联性较为复杂,也为公司的管理与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在公司现有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整体协调,确保公司管理的整体最优化是公司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综合经营计划是一种能够协调平衡公司中不同计划,对于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公司长远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不仅仅是针对企业中的某项工作制定的,而是和企业整体的战略计划紧密相连的,其时间跨度虽然比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短(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小于五年),但是其内容却更加详细具体,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的协调、约束。

2 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开展有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工作,然而由于一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并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全面预算以及绩效考核等因素,不能够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协调,无法承担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的任务。

电力企业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多是企业中各个部门单独编制的,如图1所示,而综合计划管理就是将这些计划汇集起来,由于各计划的编制时间杂乱、信息交流不协调,导致了企业计划管理存在混乱、不全面、平衡性不强等问题的出现。此外,由于各单位单独编制的计划管理多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且与公司的整体目标关联性不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统性,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3 关于改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探讨

在明确企业传统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要了解实施目的和管理流程。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的实施目的是将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财务预算有效结合起来,为公司的经济决策与技术决策提供参考。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若要顺利实施,需要首先解决以下问题:①综合经营计划应当明确指出企业中各部门间的重复部分与对接部分,确保综合经营计划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②综合经营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体现生产及经营指标间联动关系,同时注重相关指标通过对标确立合理水平;③综合经营计划的数据需要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指标的分专业管理。改进后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图,如图2所示。

通过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公司各类计划可以在一个共享的平台上进行编制、完善善、互相反馈,最终形成平衡后的统一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并进行再平衡,从而真正形成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计划管理体系,形成企业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良好衔接。

4 对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几点思考

以上提出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综合计划的协调平衡作用,使综合计划成为良好的企业技术经济决策平台,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4.1 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与预算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的预算是针对工作计划而进行的资金使用需求预测,预算并不能凭空设定。企业的年度全面预算,需要与年度综合计划相结合,初步确定企业的收益及相应确定合理的资金使用需求。

同时,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也需要与财务指标反映的一些内外部资源约束条件进行互相反馈协调平衡后制定,两者相辅相成;其次,综合计划反映的是指标的物质量而企业预算反映的是指标的价值量,两者间需要确定内在的转换关系。

4.2 做好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计划管 理平台

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和专业计划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应人为将其割裂开来,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编制流程和具体数据上,而是体现在分析方式、分析内容和目标以及有针对性地指标评价模型上。

综合计划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除了专业技术方面,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协调的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平台,有利于贯彻数据分层、分级管理的思路,为综合经营计划提供集中信息平台、高效工作平台和辅助决策平台。

同时,企业系统内的计划数据内容可以便利地在信息系统内流通,指标实行分专业管理,落实数据准确性的岗位责任,这样可以将综合经营计划十分复杂的管理内容分解到各个具体管理层上面,实现管理分层分级,各负其责。

5 结 语

创新永无止境,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样,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探索合理高效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有利于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开展计划工作,并为最终搭建现代企业技术决策和经济决策相互协调的统一决策支持平台奠定必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丽英.最优计划模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 企业,2007,(5).

[2] 盛芹世,李金传,冯丽.现代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制定方法研究[J].

第9篇:财务经营计划范文

岗位名称:总经理

岗位编号:

所属部门:总经办

岗位定员:1人

直接上级:董事会

所辖人员:4人

直接下级:

财务总监、常务副总、行政副总、行政人事经理、综合管理部经理、财务部经理

【本职概述】

负责公司整体经营计划的制订、执行和监督工作,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处理公司重大突发事件。

【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一

职责表述:组织制定公司年度经营实施计划,经董事长办公会议和董事会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工作任务

1、负责公司整体经营计划和公司总目标的确定

2、负责向董事会进行汇报,请示批准公司整体经营计划和公司总目标

3、负责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公司总目标在各个部门内的展开工作,并进行审核

职责二

职责表述:主持公司日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工作任务

1、负责全面执行和检查落实董事长办公会议所作出的各项工作决定

2、负责召集和主持总经办公会议,检查、督促和协调各线业务工作进展

3、负责代表经营班子向董事长办公会议建议并任命经营机构各有关部门和下属公司正副经理

4、负责签署日常行政、业务文件

职责三

职责表述:负责公司营销和工程方面的全局工作

工作任务

1、负责公司项目策划和营销方面的各项工作

2、负责公司项目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各项工作

3、负责审核项目阶段性策划方案和活动推广预算

4、负责制订工程材料采购阶段性方案及预算

职责四

职责表述: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突发事件

工作任务

1、根据授权,处理特殊事项或重大突发事件

2、向董事会汇报特殊事件解决方案,并请求授权

3、事后对解决过程进行总结,向董事会进行汇报

职责五

职责表述:由董事长授权处理的其他重要事项

权限范围:

1、对总体经营计划制订的建议和实施权

2、对解决特殊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的临时授权

3、对具体工作开展的决策权

4、对部门计划执行结果考核奖惩有决策权

5、对阶段性策划活动方案和费用预算有决策权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调关系:公司内所有部门

外部协调关系:市建委、市计委、区委、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

【任职资格】

1、教育背景

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专业

经济管理专业、房地产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

培训经历

市场策划培训、项目策划培训、财务培训、房地产业务培训及其他

2、经验与专业资格

经验:

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专业资格

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房地产专业知识、市场策划学知识、财务知识

【能力与素质要求】

1、熟练使用microsoftoffice专业办公软件

2、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影响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工作条件:

办公设备:计算机、一般办公设备、网络

工作环境:办公室

职业安全: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