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对体育教育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第1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06-01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 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 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 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

第2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激发兴趣,首当其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知道,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要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目的教育,并尝试实行柔性管理,营造宽松环境。首先是基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前教师是“为教而教”,现在要变成“为学而教”。还有,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个性较强,渴望被重视,也渴望成才,民主意识很强,故柔性管理要引入体育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对待不同素质和不同地区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及需求,给予不同的“待遇”。因为每个学生爱好不同,各个学校条件也不一样,各个地区的学生是不同的,而我们却用同样的课程来实施体育教育,当然会使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如果教学内容丰富,可供教学选择的教学项目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在此基础上,要多向学生介绍体育常识和一些体坛新闻,使体育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二、准备互动,靓丽风景

体育课开始前,准备活动必做。以往的准备活动,无非是跑步和徒手操,时间一长,教师懒惰,学生麻木。中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世界更是丰富多彩,所以我们的准备活动要改进。作为体育教师,要用多变的准备活动来增添体育课堂的色彩,比如增加有趣的游戏、健身操和街舞等活动内容,总之社会流行什么,我们就介绍什么,就做什么。教学实践证明,多变的准备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感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还能树立他们的信心。在设计准备活动时,老师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准备活动的设计中来,如设计游戏、制定规则、编各式各样的舞蹈等等。学生通过搜集准备活动的素材,学会了加工整理,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更加能够培养他们合作和探究的精神。自己设计的准备活动,大家做起来都非常珍惜,因为它融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聪明和兴趣。当然,在做准备活动方案时,老师要及时引导,使活动切合实际、积极向上,不应偏离教学内容和目的。

好的准备活动确实是体育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它能让学生动得安全、学得开心、玩得尽兴,能打通与教材内容之间的通道,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表扬批评,结合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和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且必不可少,同时也是对学生所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注意表扬和批评的合理性、艺术性。

教师表扬要当众表扬,批评不然,应尽量避免当众,尤其不可轻易点名批评。微笑的表扬能给人以和善的感觉,批评时要注意严肃性,忌讽刺和挖苦、侮辱人格,更不可随意批评。表扬和批评,要适时和符合实际。一般情况下,表扬应及时,教师对学生公正的评定,会使学生信任评定,从而会不断提高。对批评而言,教学秩序较紧凑时,可采用延时批评和个别批评。如果问题严重,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应该及时批评,但不能言过其实,否则学生心理会压抑,对教师反感和厌恶。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表扬和批评方式,视情况而定,对症下药,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分清是非,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使其产生荣辱感,进而使他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全面人才,发挥体育作用

第3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状况

一、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但由于诸多原因,部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还比较滞后,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2]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省略

第4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在课堂中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传授”的“机械者”,只是强调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接受,往往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我们多运用“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认识新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要配得恰当,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完满的效果。

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观念上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由原来教师的“讲堂”变为现在的学生自主活动的“学堂”;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结构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式教学结构。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中,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通过努力自己发现知识并学习知识。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最后获得成功。老师在此时只能当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以学生健康为本,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规则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手段等,包括教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这两者是有机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什么样的学法。体育教学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教师的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大多采用讲授法,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中,我们提倡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问是开路先锋,是深耕之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要支持学生大胆异想,即使是异想,只要有创新意义,也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教师应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思考,最终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建立以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

第5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 现状调查 结果分析 推进对策

人口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来看,体育已成为他们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健康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口现象,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高校教工队伍是学校的主体,也是一所高校长期生存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工队伍体育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教工身心健康,从而顺利协助和完成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一些研究显示,尽管高校教师加上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的体育人口比例高于2001年31.4%(含当然体育人口)的全国平均水平,但高校高级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中符合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中青年教工追求学历和晋升,再加上家庭问题,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其中中青年女性比例比男性还要低。教工队伍体育人口呈明显的“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这不能不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变。“完善身心、增强体质”是改善教工队伍健康状况的必由之路。针对半数以上教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文明病”趋于年轻化,尤其是教师参与体育的意识有待增强,体育人口和准体育人口的数量亟待提高等问题,研究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推进对策,对于促进教工队伍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高校的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以下简称教工队伍)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高校教工队伍年龄通常在20岁以上,但为了便于比较,笔者仍采用其他关于体育人口研究中将16岁以上(不包含16岁以下中小学生和武装力量等当然的体育人口)定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调查对象不包括离退休人员。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在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及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二、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1.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及准体育人口现状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年龄结构比例、职业分布、职称比例、学历分布、健康状况等范围广泛,分布合理。由于采用不记名、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的回收率较高,是一次成功的调查,反馈的信息能够准确反映出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的基本现状。依照通常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含3次);每次身体活动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到的一些基本数据,对2009年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进行初步的推断估计:满足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的教工比例为35.32%,低于北京(41.83%)、上海(42.8%)、广州(48.25%)等城市16岁以上的平均水平,且与其他城市和省市高校一样呈现明显的“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

2.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准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在体育人口和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或没有参加体育活动意识的人群之间还存在一个具有逐次递变转换关系的较大群体,他们或每周1―2次或无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或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但没有付诸行动,这一群体是我国体育人口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在2001年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和发展研究课题报告里,这部分人群被称为“准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人群,一个是参与体育活动但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人群;另一层面是没有参加体育活动,但是有强烈意向去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体。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有72.32%的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体育活动,其中男性为57.84%,女性为44.16%;有10.23%的教工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固定,有2.51%的人每月平均参加至少一次体育活动。有3.31%的人每两周平均参加至少一次体育活动,有25.84%的教工每周平均参加至少一次体育活动,他们都可被称为准体育人口的参与层面,这其中有42.91%的人达到了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3.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

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1)主观因素。高校教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较为广泛,其中为了“保持体力和健康”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动因,占参加体育活动者的31.12%;为了“缓解精神紧张”、“散心解闷、消遣娱乐”等心理方面的原因次之,分别占13.35%和12.95%;还有一部分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保持体型美”、“喜欢运动”和为了“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分别占6.43%、8.13%和5.12%;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将体育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他们是为了“与朋友、同伴交流”、“陪伴子女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能有健康的身体”,分别占11.85%和2.61%。

由此可以表明,高校教工不仅对体育的需求和自身的健康都表现出相当积极的态度,而且随着体育和健康观念深入人心的宣传,对体育在调节个人心理、缓解压力、增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效有了更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教工认识到体育对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认识到体育在健身、健心和健美等方面的价值。

(2)外在动因。高校教工队伍作为现代知识的传播者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除有主观因素外,还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在众多外在因素中,在学校期间培养起对体育的爱好对现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居首位(占28.21%),在对“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体育活动,有助于将来积极从事体育健身活动”这段话的回答上,大多数人持肯定意见。其次是受各种大众传媒的影响(其中电视、广播占18.17%,体育读物占8.24%);第三是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占16.56%)或受周围人群的影响(其中同事或朋友占10.64%,家人占8.34%)。体育明星或体育名人对教工参与体育的影响相对较小。从以上调查可知,群众体育的基础在学校,学校阶段的体育教育不仅培养了拥有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且养成了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4.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形态特征

(1)文化结构。由调查结果可知,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的文化程度属于非常高的水平,工勤人员虽然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高等教育环境的影响;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体育人口为34.22%(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教工为75.30%),大大地超出人口结构学规定的高水平教育标准(15.00%),这与高校自身对学历需求和特点有关。

(2)职业结构。人口的职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各职业中分布的状况和比例关系。从教工体育人口的职业结构分布和比例来看,呈现轻微的“脑体倒挂”现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稍低于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究其原因:其一是虽然对体育锻炼认识较高,但缺乏参与体育的主动性,不能合理安排和调整锻炼时间;其二是虽然不坐班,但教学任务多,科研任务重,确实没有多少锻炼时间。

(3)年龄结构。在年龄结构上,26―35岁、36―45岁两个年龄组的体育人口比例相对较低,他们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学历、职称压力相对较大,家庭多为三口之家,孩子需要照顾、辅导,还有升学、就业方面的压力,而且夫妻双方的父母也需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矛盾较为突出,很少顾及体育锻炼乃至自身的健康状况。20―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或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或是刚刚成家立业,有较高的体育人口率是在情理之中的。46―55岁这一年龄段,由于工作、事业较有成就,学历、职称问题基本解决,工作压力相对减小,体育人口的比率开始逐渐攀升,尤其是56岁以上群体体育人口的比例最高,这与他们职称较高、工作量和教学任务相对较少,临近退休,注意保健,休闲时间较多有关。

(4)性别结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男性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是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性别结构。总人口性别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体人口中男女人数比例的反映。从本次问卷调查看,男女体育人口的性别比为112.17,与我国现阶段总人口性别比103.34相比,高出8.83,这说明在教工队伍中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女性,从一个侧面反映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要强于女性,男性天生好动,女性则相对安静,在26―35岁的女性中,体育人口的比例最低为12.40%,这反映出该年龄段的女教工除要与男性获得同样的成绩,还要有更多的付出,特别在40岁之前,她们在培育儿女、奉养老人、管理家庭、操劳家务等方面要比男性付出得更多,多数无暇顾及和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和自我保健。但女性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对体育的参与表现得更加稳定,体育人口的比例高于男性。

(5)体育消费及消费趋向。教工队伍体育人口体育消费的用途包括校内和社会收费场馆、体育旅游、购买服装鞋帽、购报定刊、购买体育彩票和体育欣赏等。从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体育人口的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水平比较来看,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的消费支出相对较低。在体育消费的用途选择上,主要用于购买体育服装等的实物消费,用于校内健身培训班和社会健身房消费的体育人口呈上升趋势,分列第2、3位,分列后几位的是购买体育彩票、购报订刊、体育欣赏。

三、结论与建议

1.北京市高校教工队伍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比例为35.32%,体育人口比例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合理;教职工体育参与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主要有主观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2.在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上,呈明显的“两头热、中间冷”的“马鞍型”分布,35岁左右体育人口比例最低,56岁以上在职教工的体育人口比例最高;在性别结构中,男性体育人口的比例高于女性;在文化结构上,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教工体育人口大大地超出人口结构学规定的高水平教育标准,呈现非常高水平的结构;在职业结构上,表现出轻微的“脑体倒挂”现象;在体育消费方面,消费水平较低,且多为实物消费。

3.建立、健全高校师生员工体质监测体系;改善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增加教工免费使用的时间,为教工进行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充分调动社会、集体、个人的积极性,推动教工队伍体育活动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4.加强校、院两级工会组织建设,合理安排教工体育活动时间,举办更多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充分发挥两级工会和教工体育社团、协会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教工队伍业余体育活动体系,吸引更多的教工加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增加体育人口的数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志荣.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3.

[3]张建雄.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参与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

第6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收集过程,然后是对收集在大脑皮层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接受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孩子们收集信息量的多少,在于孩子是否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儿童才愿意去参与活动。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和创造。如在《美化校园》的游戏中,老师发给同学花草、树木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挥,使他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改变以往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的主题应该是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帮助、尊重儿童。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体育游戏更应该创造一个和谐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学生一同参与。这样教师便无形中把自己的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

二、改进游戏的组织教法

1、教材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一个游戏有多重作用,具体到一节课上,应当有所侧重。例如:“打龙尾”“投沙包”,既要训练学生投掷和躲闪(沙包)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假如“投沙包”这个游戏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就要把全班四五十个人分成四个或五个组同时进行游戏,学生投掷(沙包)的机会就比全班一起投增加四五倍以上;如果这个游戏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躲闪能力,那么在圈内学生就要经常轮换,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多次锻炼。因此,加强游戏教学的针对性,是教好游戏的关键。

2、掌握游戏的关键性动作。任何一个游戏,都有一个关键性的主要环节或技术动作,如“迎面接力”“十字接力”“穿梭接力”的传棒、接棒、换物、放物等动作。小学生对这些动作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游戏的效果。在教学中应先组织学生熟悉动作,练习关键环节或技术,待动作比较熟悉后再组织他们进行比赛,这样才会使比赛连贯、顺利,不会中断多次。比赛时先个人比赛,再集体比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学生掉棒和换物犯规的现象少了,增强了课的流畅程度,游戏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学生们就会始终处在换了的气氛中。

3、学生参加游戏的广度。首先,使学生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竞争,这样不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不会因同学之间的争吵,二干扰教学。另外,凡能轮流做的,坚持一次轮流做,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担任角色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适当的强制要求参加,能转变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和内敛的性格,发展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4、适当控制运动量。有些游戏活动量较大,学生本身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对活动量很难控制。例如“大渔网”游戏,一些学生在场地上尽情奔跑,累得汗流浃背,“渔网”随着游戏的逐步发展也越来越大,由于跑动的距离加长,不发移动的速度会慢下来,显得不如开始灵活。如果不能迅速把“鱼”捕光,而是双方较长时间的对阵,会出现疲劳过度的现象,或者由于“网”破而使“鱼”逃走,最后游戏扫兴收场。为了防止发生上述现象,应把场地缩小并改为圆形。这样,鱼儿的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捕鱼的成功率便大大提高,并在无形之中控制了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学生在游戏中还会兴高采烈,心情愉快而不知疲倦。

5、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在“通过战壕”“冲过火力网”游戏中,敢带头冲锋的学生,会很快遭到淘汰,过早的出局使学生感到扫兴,他们面子上不好看,自尊心受到伤害,积极主动精神也受到挫伤。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应当改变游戏规则,规定:第一次因带头冲锋被拍到或被击中者,再给一次冲锋的机会。这样规定对学生起到鼓舞作用,使他们振作起来,增强信心和勇气,激发敢于冲锋的品质,大家争先恐后地闯关,打破了迟迟不敢闯关的僵局。这种做法也为怯弱的同学创造了过关的条件,他们的勇气足了,胆量大了,一般也会有机会安全通过。这就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团结互助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7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 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

体育课程的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巧,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智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在新课改的冲击下,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的探究,分析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以进一步推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观念的落后影响教学

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在学习上他们要求孩子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文化课上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循“分数第一”的理念,因此在他们看来,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是没有出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有的家长甚至肤浅的认为体育课堂的教学就是让孩子玩乐,而不会深入的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在他们的课程教学无法按计划完成时,首先想到的是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来进行文化类学科的教学。教师和家长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这些认识大大的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从一定的程度上抵制了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都是按照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接受,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渐渐失去了兴趣。很多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中国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等都不能带到体育课堂中来。教师没有合理安排教学,不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于体育的教学还停留在照抄照搬的模式里。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使得体育教学停留在老师机械的教,学生单纯的学的教学阶段。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需求,约束了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

(三)体育器材不足、师资缺乏及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完善

我国的很多学校由于财力上的不足,导致体育器材严重缺乏,也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导致有的学校即使有足够的钱也不会去买器材。我国的体育教师的素质普遍低下,再加上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体育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我国的体育教师在城市和大部分的乡村学校的分布不均云,导致某些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另外,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得到完善,缺乏宏观的管理目标,以及微观的管理意识,以及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还不科学,而课外的体育活动是作为辅助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二、针对现况提出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体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体育观念必须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于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增进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让家长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家长能从根本上支持学生的体育锻炼。第二,对于社会,应该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使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深刻的了解到初中体育教学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体育意识。第三,对于学生,要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认识到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最后,更重要的是对于学校的教师,必须加大教育力度,使教师制定好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几个方面的综合,改变落后的体育的观念,推动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的进程。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要求,科学的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在提高学生的对于体育科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从而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适当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如:瑜伽、跆拳道、中国武术、健美操等等,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控制好体育项目的难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由的学习。

(三)加强器材设备及师资力量的建设

要加强器材设备及师资力量的建设,必须在学校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当的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从几个方面同时出发:向上级申请适当的拨款,学生再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的捐款筹钱,再借助社会的力量,争取社会的赞助,通过这几个方面解决器材的设备问题。此外,学校领导必须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还应该加强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把有用的科学的知识投入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让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并鼓励他们将体育与文艺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认真思考和总结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使体育教学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体育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必须受到社会的重视。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制定出适合学生的系统而又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行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宇艳. 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4)

[2] 李 亚. 沟通互动交流 合作优化提升———谈如何优化武术课堂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0)

[3] 张经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结合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7)

第8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教学,一部分是实验教学。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也是高校全面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内容。另外,实验教学还能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1.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被边缘化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认为实验教学只是作为辅的教学,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立的,对于实验管理体系、实验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内容的选择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另外,实验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在理论课,使得课程实验教学相互孤立,原本联系紧密的运动人体科学各课程实验教学被分割开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还会使得实验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不能发挥,实际教学中存在实验开课不足的情况。实验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最终使得实验教学被边缘化。

2.实验教学内容出现重复设置

实验课的设置往往只考虑到与相应的理论挂钩,但是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均自成体系,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但其内容又有交叉,然而各自有强调自身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因此,使得有些课程实验内容会出现重复,学生很难形成“生物统一体”的科学整体性概念,导致实验室配置分散、功能单一。

3.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

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目标的游离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体育知识运用到社会体育中。高校体育教学中实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对于当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以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等认识不到位,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得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忽略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高举社会体育专业的旗帜,但是实际上却局限于体育专业的范畴。

4.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不完善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没有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综合测试指标体系。实验考核指标及其标准具有随意性,在不同的教师之间,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则可能不相同,有的考核甚至完全依赖于看实验报告,这种混乱、不统一、不具有科学性的考核方法不能做到在“生物统一体”概念下全面地统筹安排,使得考核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导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考核结果不能将实验教学的真实效果和真实的水平表现出来。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的地位,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摈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体系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地独立开展。通过课程的设置,精选教学的内容,转变成为实验教学的模式。

2.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运动人体科学构成的理论课程结构中,以往的课程体系虽然能够形成一个简单的理论体系,但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性不足,制约了该课程的教学发展。因此,总结分析以往的理论课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完善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重新设计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势在必行。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可以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思路,充分发掘学生的科研能力。

3.把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明确教学目标,对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充分认识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的社会体育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实验教学要求将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社会体育对学生的特殊要求,全面把握教学的内容和方案,重视实验教学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教学目标与高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4.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评估受到评估方法或评估内容的不科学性影响。传统教学中,学生仅考虑实验的考试水平,忽视了整个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考核。加之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认识,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略实验本身,违背了实验课教学的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结合有效的考核指标,包括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全面把握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思维,为评估学生自我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提供客观的参考。

总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改革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方法、实验教学的模式,适应时展的需求,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全面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2+2”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65-001

一、引言

学校体育中包括了多层面的教学目标,有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学年、学期、单元目标等。这些目标存在差异性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体育目标的多元化特征也引发了对教学目标设置的思考,因此经过三年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学习效果比对,提出对,认知、技能、兴趣、竞赛这四个点课程教学目标。良好的课程教学目标设立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论述

1.课程教学的认识方面

体育课程教学的认识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运动项目的特有文化知识与赏析。比如学生选修了跆拳道课程后,通过教学至少让学生知道它是起源韩国的还是日本的?为什么竞赛前要相互行礼?考级时基本技术完成后为什么要加入太极八章?赏析比赛时知道什么是有效得分,什么是犯规,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二)掌握相关运动生理知识。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要加入一定的运动生理知识,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有正确的认识;确保在运动中不受伤害的同时,能做出简单合理的基本治疗。让学生知道身体主要肌肉群的分布与职能;三是拥有制定运动处方的知识。能够在需要锻炼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在力量练习时知道运用何种练习方法,知道基础的营养膳食的搭配。

2.课堂教学的技能方面

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开展体育活动和竞赛的根本。但也要将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分类整理出来,找出每个环节的核心技能,也就是该项运动能够进行活动与比赛的基本技能,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投入到竞赛活动中来,在竞赛中熟练并强化运动技能。以篮球教学为例,传统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步法、运球、投篮和上篮、突破、防守、战术、比赛等环节。其中各项又细分为多个运动技能,以步法和运球为例,包含了基本站位、侧滑步、交叉步、后退跑等等;运球分为左右手运球、高低运球、运球转身、双手体前运球等等。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多为普通学生(特招学生训练除外),而体育课的性质也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锻炼学生身体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课程,而非培养专业的运动员。如按照传统内容教学,学生经过4周篮球课,前两周没摸到篮球,后两周就在那运球,且不说效果怎么样,学生的兴趣到是降低了不少。不妨教学中挑一些核心技能来教授,让学生能快速投入到简单的比赛当中,学生在比赛中发现为什么突破不了?为什么防守不住?那么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再进行技能教学效果会有一定提高。

3.课堂教学的兴趣方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引导、推动、维持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力量。学生有兴趣就会有积极学习的心态和行动,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反之亦然。兴趣度是有迁移性的,那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优化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等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要避免为了追求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偏离原本体育课程教育意义的一些教学活动。

4.课堂教学的竞赛方面

成立运动项目赛事小组,进行整体的赛事策划、组织、执裁记录、庆典等环节,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融入进去、根据自己特点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进行展示。同时让竞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多次尝试多种角色,也是对其多元化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也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下树立起团队合作能力,加强自主练习度,提高技能的掌握程度。以篮球教学为例,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加入团队运球大赛、投篮环节加入投篮大赛、以及后期的三对三、五对五比赛等。整个比赛都将学生划分竞赛小组,每次比赛都是以团队成绩来进行团队横向评比。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技能练习与学习热情焉能不高?

三、关于教师在认知、技能、兴趣、竞赛四点素质要求

毛振明教授提出,“一个好教师既要具有运动技能,还要拥有教学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也需要综合素质的养成。(一)认知方面:教师要掌握有关体育学科知识及运动生理学、训练学、预防与救治等专业知识;要掌握学校体育的教学规律。(二)在技能方面: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知道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况、教学个体怎么去教、怎么去分规划、怎么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等。(三)兴趣方面:教师自身先要对运动项目有热情有兴趣。准确掌握运动项目的兴趣点,把教学和兴趣结合起来。可改变项目规则,降低竞赛难度等,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四)竞赛环节:教师自身一定要熟悉运动项目的组织策划流程、竞赛裁判法、赛事评比等。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在3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性教学的过程后,通过与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学习效果评价对比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对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顺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效率;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运动素质的养成,团队行为能力的提升;教师完善的教学素养四个方面均有了一定提高。推理得出课程目标的改革要符合不同时期、不同客体对体育课程的要求。课程目标的改革是有一定目的性和时代性的。

项目来源: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编号:YETP1969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