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第1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去实践、去探索,在实践和探索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

一、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尽到环境保护的义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和,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认知目标

1、在小组合作中开展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共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照片、数据、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语

主持人: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回忆前一段时间,我们对校园扔垃圾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大家说说你们小组采取了怎样的调查方法?

(一)各小组成员在班上相互交流。

(二)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同学们分小组采取了多种方式,有的在书海中尽情遨游;有的到网上尽情冲浪;有的到校园里实地拍照、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发放调查问卷,到同学老师们中收集数据.........这些方法都被同学们所利用起来。这节课,我们就请各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小组汇报

(一)摄影小组汇报

侦察员向大家展示并交流:

(1)展示在学校老师办公室垃圾箱内拍到的大量饮料瓶,及在校园垃圾箱边分时间段拍摄的残存食物的照片,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展示在学校垃圾箱里发现的大量废纸(即作业本纸)及自己的感想。

(3)展示班级垃圾箱里拍到的大量零食包装袋及学生饮用奶盒,并谈自己的感受。

(二)演艺小组汇报

(1)情景再现:"残存食物的形成"。

(2)情景再现:"废纸山的形成"。

(3)情景再现:"垃圾箱在哭泣"。

(4)师随机采访:小品中虽然演的有些夸张,但是在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呢?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调查员小组汇报

(1)调查A汇报作业本纸用纸调查情况。然后请同学结合实际谈谈感想。

(2)调查员B汇报同学乱扔饮料瓶和零食包装袋的调查情况,并随机进行现场采访,向同学发放调查问卷,验证调查数字的可信度。

(3)调查员C汇报同学食物残存调查情况,从而谨请同学"爱惜粮食,不要浪费"。

(4)调查员D汇报各班产生垃圾的调查情况,就调查报告里提到的"净化校园,从我做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四)网络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以下相关资料(结合多媒体展示资料及图片)

(1)有关垃圾对地球危害的相关资料。

(2)有关垃圾回收的相关资料。

(3)有关如何处理垃圾的相关资料。

三、学生自由展示

(一)提供机会:据我了解,在前一阶段的活动中取得成果的,不止以上四个小组,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收获与体会。下面,就请你们来说说吧。

(二)学生自由展示:说说自己还调查到了哪些资料,以及是怎样获取的。

(学生在课下不但在小组内交流,而且也打破了小组的限制,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所以,在自由展示中从校内说到了校外,由现象说到实质;展示形式也十分丰富:有绘制的宣传画,有在课下自己制作的课件,还有手工制作及科学小实验等。)

四、小结延伸

(一)谈感受:听了大家汇总的资料及调查结果,不知同学们有何感想?

1、学生谈。

2、教师谈。

师生们都感受到了校园产生垃圾情况的严重性,而且,都意识到了垃圾对地球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并且纷纷为减少校园垃圾情况献计献策。

(二)献计策:

第2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拼摆七巧板并观察七巧板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并设计七巧板的制作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发更多的思考。

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内七巧板的设计与制作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相互尊重、理解他人,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七巧板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七巧板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制作七巧板。

教学策略:

恰当地运用实践——发现——交流——探秘——质疑——验证——制作——再验证——反思 ,使课堂真正成为开放、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体验中形成正确认识,设计不同的制作方案,碰撞出更多问题及深层思索,这样后面做出来的七巧板才方法多样,并经得起验证,块块规范。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拼图,了解中国传统智力游戏

师:同学们,大家玩过七巧板吗?看老师都拼出了什么?(电脑展示各种图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拼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玩“七巧板”。

师:我们拼图时,边拼边想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同桌两人可一起创意拼一幅,拼好就请安静举手等老师看。

(生合作拼图。)

师:你知道为什么叫做七巧板吗?是哪7块呢?

(生交流7块名称,教师贴图。)

二、寻找七块间的秘密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能用其中几小块拼出这里有的一块吗?而且要形状、大小都相同。

师:还有更多的秘密吗?你还能发现几条秘密?请大家在小纸板上试一试吧!

(生实践多种拼法。)

师:现在同学们公布发现的秘密,请大家仔细听。

(生汇报秘密,实物展示不重复,教师板书。)

师小结。

师:这里哪个图形用得最多?(小三角形。)

三、利用七块间的秘密,设计制作七巧板

师:我们能用发现的秘密自己做一套完整的七巧板吗?从哪块开始做比较容易呢?

师:首先要做两个一样的图形。我们的材料包中有几个这样的图形可以利用?怎样分工合作呢?

(生每两人为一组做7块中的两块或3块。)

师:请各组商量确定:1.从哪块开始做。2.留下你们小组需要的一种图形所有的块,其余的装袋(如:用小三角可都留下)。3.合理利用需要的几块,商量你们小组这七块板的制作顺序、方法、分工。一会来介绍你们组的分工和方法。

师:汇报顺序:想从哪块开始做,共有几块可利用,分几小组,每组用几块,要做出哪几块?

师: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了,各小组需要多长时间能完成?看哪组能大家齐动手,团结默契配合完成7块的制作。

(生尝试实践,展示,未完成的说说做了几块。)

师生:共同检验是否是7块,检验7块间的大小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做得快的一组或慢的一组因素。交流还没做完的问题在哪。

四、完善七巧板,体验它的神奇,布置下节拼图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制作的七巧板颜色上有什么缺陷?要变色有什么办法?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玩让大家有了今天的制作创新,玩也让我们充分体验了中国传统智力游戏的神奇文化内涵。七巧板的制作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不断地尝试和发现,下节课你们想和我接着玩吗?我们就用自制的七巧板玩拼图游戏吧。

评析:

1. 视角独特,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

刘颖老师完全打破常规,没有按照习惯性思维,而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以独特的教学视角,开门见山引导学生交流、交往,起点不落俗套。她从探秘七块板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板与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课堂如行云流水。刘老师在40分教学中达到拼摆技巧的梯度提升,成功完成由原来设计照样拼摆到照影拼再到创意拼。有梯度引导学生从一块板切割作为切入点,从其中的任何一块来做出所有的7块,从大的分解到小的集成,视角独特,为学生自制七巧板做了很好铺垫。

第3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资讯

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五次研讨会纪实

日本的学校教育改革的动向:课题与综合学习时间

从教育经营学的视点探讨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与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

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关于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开展系统研究,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长沙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与常态实施策略探讨

“长沙方言电视节目红火原因探究”汇报交流课

沪滇携手,共建边疆教育

西部发展教育先行

沪滇携手,共建边疆教育

面对贫困山区学生的教学策略

大山里的第一节多媒体英语课

爱心捐助托起明日希望

一名边疆教师的进步成长

山沟沟里的教师成长

因为有你

云南印象

刘电芝:让学习策略教学成为新课改的助推剂

系统思想与跨学科课程、通识教育、研究性学习——访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定一

《崔相录论学》之十一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实施探究教学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策略

敢立潮头唱大风——上海市大同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创新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

东莞“城市牛皮癣”问题调查研究

竹文化主题探究学习设计

“魂——走进鲁迅”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生态系统的成分

让思维如花绽放——发生在数学课上的几个小故事

《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之教学设计、反思

《夜半歌声》电影音乐之教学设计、反思

电影《桃李劫》之《毕业歌》教学设计、反思

对高中“电影音乐鉴赏”三篇教学设计的评析

高三了,作文的构思立意怎么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案例初探

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下)

“研究性学习”活动纸笔测试设计示例(二)

对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分析与思考

《宠物:需要关爱与照顾》案例介绍与启示

组织一个有素质的讨论——学习社群在语文课中的应用

确立科研兴教观念加强学校科研工作——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初级中学办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现状之我见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在研学中思考在研学中前进

热点讨论之网友观点

以人为本,立足可持续发展——福州高级中学近年实施素质教育策略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四川富顺二中素质教育略谈

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研究性学习——山东省寿光一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还给我们一个蓝天碧水——对秀溪河的调查

八巧板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探讨

应用博客平台开展的“读《三字经》”活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反思之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反思之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反思之三

高中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篇教学设计评析要点

自由的考试

谨防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方式学科化——从“民间游戏”主题活动谈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第4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通过教研讨论,使我们有了以下认识:(1)开题指导课的教学目标要突出三维性,即在认知上让学生明确制订课题计划的一般步骤,掌握一般的操作技能;在过程与方法上着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历和体验课题计划制订的全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能得到综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增强。(2)教学设计突出实践性。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在实践中活动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每一步均要学生亲自经历,每一步都要学生亲自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在“想”“说”“做”的过程中经历制订课题计划的全过程,从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在教学设计时,要有让每个学生发言的环节,让每个学生有承担的任务和明确职责的内容,摒弃那种在上课题指导课时,教师只与个别优秀学生一问一答,让其余学生做陪客的谈话式教学方式。因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组内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相互讨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共同任务,又有各自职责。大家一齐参与,认真制订好小组子课题的研究计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综合实践

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结题课形式日趋多样灵活,内容日趋丰富。开题教学模式也日益完美,由过去的师生问答式逐渐形成为生生、师生多向参与式。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

第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整合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4-0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教育部明确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列为相互整合,相互渗透的课程,这是对现在基础教育的及时补充和拓展。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前发展的需要,亦是将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实际的发展需求。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学会”的目的是为了“会学”,即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

二、整合运用的方法与作用

1.整合教学形式,变“接受学”为“合作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合作小组。无论是活动方案的设计、分工,还是活动的实施,活动收获交流,都离不开生生、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学生运用电脑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以组的名义展示、交流,突破传统“师讲生学”的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新型学习方式。

2.整合教学方式,变“单一型”为“多样型”

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它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能为孩子展示更多的资料,进行更多适宜的引导。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为例:在开题课上,老师运用一个经典的老歌MV《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导入,那深情的朗诵和美妙的歌声,把学生带进优美而凄惨的境界,用心聆听那个小女孩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牺牲的感人故事!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激发、引导孩子们用心关爱、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在这次活动的第一节阶段性汇报课上,老师还特意准备了一段藏羚羊迁徙的视频播放,然后配合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藏羚羊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激发对孩子们研究动物,研究保护动物的方法的兴趣。

3.整合学习工具,变“接受学”为“主动学”

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

(1)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网络的资料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很多时候,孩子们能知道的甚至比我们多得多。

例:我们曾经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端午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学生从网上不仅查找到了端午节的习俗、起源,还找到了不同地区的习惯与传统。

(2)运用音像设备,捕捉身边的资料

搜集、积累和保存资料对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录音、录像、照相等信息技术都是值得我们鼓励孩子们使用的方法。

例: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书香伴我们成长》的时候,学生连着两个周末蹲点市图书馆,拍摄同学在图书馆看书的照片,进行采访,并录下采访过程。

(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研究

在综合实践课上,无论是制作问卷调查表,统计图,表格,电子手抄报,电子组牌,还是最终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报告》,样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4.整合教学设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可以给予老师、孩子更多灵感,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网上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中任意地学习、研究,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进行对话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如:《我们身边的饮料》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会做自制饮料”的这一子课题就是由孩子们在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主提出的。于是,第一节的阶段汇报课,我还为他们分了一个新的小组。孩子们自己取名“饮料制作能手集中营”。最后,这个小组的同学们,通过网络上的图片和制作方法介绍,自己买材料,自己研究制作,还偷偷跑到甜品店“偷师”。终于,这几个学生在期末的总汇报课上展示了自己在家制作各种饮料的照片,还现场为老师、同学们端上了美味健康的蜂蜜红枣茶。

5.整合教学内容,变“综合课”为“信息课”

综合实践需要用到的技术,信息技术课上已经教学;信息技术课上的内容,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已涉及。

6.整合评价体制,变“老师评”成“大家评”

网络平台是学生表现自我,展现活动成果的有效手段。将学生的活动日记、作品等成果利用拍照、资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上传到班级博客,可以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课后,我将阶段性成果拍照,上传博客,让电脑前的同学、老师、家长随意在回复栏提出疑问与小队的同学交流,真正落实了评价的过程化。

三、整合运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适当整合,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合理运用。不是让现代教育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而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很好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推动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辟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第6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一线教师如是说——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活动课,让学生自己玩的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课内上,也可以课内外结合上。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真是不会上,真不好设计,我就让学生自学算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需要准备大量材料来上的,有时候有点像科学课,有时候又像美术课或音乐课。

……

《数学课程标准》如是说——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及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

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

我们如是说——

“综合与实践”以数学问题为载体,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绝好途径。然而,由于概念不够明确、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一些所谓的新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与实践课不那么受老师们的重视,如同鸡肋,至于有特色和水平的课,更是不多见。

第7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一、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

如一年级下册中“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优秀售货员”现场购物活动。我预先和小卖部老板联系好,地点是学校小卖部,售货员是学生若干名,顾客是全班学生,裁判是老师和同学。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②现场购物:练习认钱、算钱、找钱;③全班交流:当售货员的体会;④全班评比:优秀售货员若干名。“小小商店”实践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亲身体验和展示的机会,他们将是多么高兴和激动,这样更加增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小小商店”实践活动在实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售货和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大胆体验生活,尽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评上了“优秀售货员”的同学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课程。

如四年级上册中“你寄过贺卡吗”实践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①投影出示:造纸、寄贺卡和砍树的关系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谈谈看法;②小组合作探究统计:小组里个人与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③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④全班交流:寄贺卡与砍树有什么关系;⑤发散活动:我为环保出主意。这样设计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一,将数学科内部的很多知识综合应用在一起。“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其中“统计小组里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的设计,就将数学里面的加法、乘法、除法计算,求总数和平均数,推算与估算,统计等一系列知识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和融会贯通。其二,“你寄过贺卡吗”活动设计,将数学、语文、品德和社会、环保等各科知识联系了起来,有力地增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了学科间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三“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把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等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理解题目,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第8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68-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它独特的课程价值和目标追求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然而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该门课程的实施者在高师专业设置中没有相对的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至今为止没有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大部分的学校该门课程教师由兼职教师担任,这不能不说是新课程改革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笔者想通过对近15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做一分析,期望能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有所启示,从师资培养的源头开始,为培养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提供建议。

一 近十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综述

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控制条件中将期刊年限定为2001年1月~2015年1月,内容检索条件采用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得到检索文献5359篇。其次,确定研究对象。在这5359篇文献中,除去重复发表文献、会议通知等无效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1500篇。

首先确定关键词。采用Bicomb软件对1500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抽取出关键词频大于20的44个关键词作为主要关键词。其次,建立高频关键词共词频矩阵。对于确定的44个关键词,利用Bicomb软件中的共词分析功能。产生出共词矩阵。再次,进行聚类分析,将共词矩阵导入SPSS13.0中,采用样本聚类,得出44个关键词的聚类树图。第四,结合聚类结果对共词矩阵运用SPSS13.0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最后,结合聚类和知识图谱内容进行解释和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我国近十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一条主线和四大领域展开研究。一条主线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四大领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认识和本质问题厘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评价研究。通过对多维尺度图和聚类分析图的进一步归纳分析,还可以归纳出我国近十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总趋势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者多,对于课程的评价研究者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多,课程实施的实证研究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描述的研究比较多,具体教学指导研究较少;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较多,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较少;宏观常态化的研究较多,对于综合实践课程中本地特色的微观研究较少;对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教师层面的问题质疑者多,能给予操作性的建议较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较多,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从知识图谱中反映出的问题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出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资源相对贫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就是基于实践的学习,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开发各种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于依赖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还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许多教师面对教学资源感到十分困惑,很多教师对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缺乏科学的调查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

(2)课程意识不够成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由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育人功能,更注重参与,重过程。在这个非常开放的实施空间中,没有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准答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要转变学习方式成为一名自主的学习者,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自身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指导力,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局限于停留在活动的表层,缺乏对该门课程的系统开发和建设。

(3)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从知识图谱中看到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养问题在整体研究中处于边缘状态,目前学校的师资配备较为单一。有些学校任教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不是单纯由班主任担任,就是单纯由某一门学科教师担任,任教的教师资源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活动教学的基本需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教师又缺乏综合的专业训练,对应于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教师在短期内仍难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对口”的专业引领,加之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又缺乏课程资源的生成能力,致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知识”,学生的能力发挥也受到限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整体不足且不稳定;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不足[1]。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定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

(4)教师科研能力薄弱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研究或者案例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活动设计,这就对教师活动设计和整体安排的教育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中小学教师繁忙的教学工作使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教师需要课题或任务出发,设计出较为灵活的活动方案,而且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关键性问题都需要有多种可行的措施,而不能仅停留在方案设计的层面。

(5)课程评价形式单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一直以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关键点,课程的评价理念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如何参与、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和进步这些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努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何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将是研究者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 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中小学的师资水平,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全面体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考,必须从开设课程的种类到课程实施中教育科研意识与方法进行调整, 才能真正做到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

1 增设活动类课程,加大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生综合教育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主要是由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加上教育实习组成。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综合教育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看也是需要教师具备综合多样的能力,如课程设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通过传统的学科学习,而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慢慢培养并形成。高师教育类课程应聚焦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增设活动类课程,活动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各种学术活动、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课改理念,强化课程理论,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论素养

课程政策的变化表现尤为明显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必须在国家统一规定之下,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开发设计课程,这对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提出了要求。作为职前培训的源头,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中强化相关课程理论,增强学生的课程理论素养,使学生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开发学习中对课程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内化的课程观和课程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学会关注身边的现实,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3 重视教育科研课程,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题研究要求高师课程设置重视教育科研课程,强化教育科研类培养与训练;意识的培养和科研方法的学习;教育调研活动的开展;教育类论文的撰写与指导。这就需要高师教育在培养师范生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利用课内外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和方法,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对教育科研的兴趣;利用各种实习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调研活动,在调研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活动将实践活动和理性的思考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未来教学中做好铺垫。

4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高师教育类课程需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学生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在问题解决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框架体系。新课程背景下各科的教学都强调开放性,要求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多渠道主动运用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获得新的知识。这对高师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师,要打破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对话教学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能够落实到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愈来愈高,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现状考量教师职前教育的需求,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改革应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课程的设置、课程观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着手,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参考文献

第9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性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经过一定的观察、分析、验证等活动就可以掌握的内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在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己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研究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更是对学生沟通能力、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成为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阐述如下。

一、确定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如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明确这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当然目标的达成不应以教师的主观臆断为主,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考虑到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效率,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定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保证教学在完成最低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完成最高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引导

小学生都有好动、好玩的特征,在活动课上他们很容易偏离教学内容或者思考方向不对,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是我们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学习的灵魂。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很容易漫无目的地胡乱思考。在给予学生较大自主性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并且在学生思考和活动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学生的动向,对于那些出现差错的学生及时纠正。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序进行,有效保证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虽然在新的数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教师提前准备了很多丰富的素材。但是在教学时,我们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更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生活情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当教材预设的内容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我们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将活动课延伸到课外。例如,在教学“千米、公顷等较大的单位”时,在课内学生就无法有直观的认知。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通过测量操场让学生感受“千米”。首先我们要从小开始,让学生测量1米,然后测量100米,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测量出操场一圈是多少米。学生对这种实际操作的教学形式都非常感兴趣。当他们知道偌大的操场都达不到千米的级别时都感到非常好奇,他们都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小问题,操场一圈是300米,那么我们跑几圈就可以跑到1千米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让学生对这些单位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了解。在以后的单位换算题中定能信手拈来。其次,我们还可以在课外教学生认识方向,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为我们的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学方向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各个建筑物,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到的学校布局,画出学校的草图,看谁画得又好又准确。这样的实践活动课,涉及的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学习起来都会很有兴趣,也很有积极性。在让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生活、对学校、对社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课外的实践活动课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多么的贴近生活,从而对数学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四、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评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学生创新思维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学生学习个性化程度很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地应变,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及集体性评价。如:“你的这种想法与数学家的想法相同”“你的发现很有研究价值”“把你的设想继续探究下去会有新的发现的”“这个小组的分工很科学,研究很深入”等。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拨动学生内心情感,启发学生相互借鉴,体现教师教学机智。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方向。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在教学中,根据自己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J].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启航.小学教学设计[J].山西学刊,2004.

[3]金成梁.中小学数学教学艺术与教材建设[M].山东教育出版社.

[4]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M].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