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工业噪声防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噪声防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噪声防护

第1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关键词】水力发电;职业性噪声;危害

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早在十八世纪初就有研究者提出噪声能够导致耳聋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科技以及城市的工业化发展,噪声已经成为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它不仅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如听力损失,还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业场所中直接影响的是工作效率降低。对此,我们应该对职业性噪声引起积极的重视,本文以4家水电厂为调查对象,对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不同岗位的噪声作业人员发生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调查,为职业性噪声的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以华能有限责任公司所辖的4家水电厂:漫湾水电厂、小湾水电厂、徐村水电厂、功果桥电厂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4家水电厂的作业人员240人,其中运行区110人,检修区130人;年龄最大的作业人员为56岁,最小为18岁;工作年限最长为28年,最短的为8个月。

1.2方法2012年在以上4家水电厂随机抽取240名作业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的职业史、个人防护措施的具备及使用情况以及对噪声的防护意识状态等;同时现场调查了解作业人员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以《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1]为依据,采用国产HS6288B噪声频谱分析仪对现场作业场所的噪声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频谱分析;选用丹麦产DA65听力计对作业人员离开噪声环境24小时后的听力情况进行测定,如检测有疑为听力损失者,于离开噪声环境后的7天进行复诊,确诊是否为噪声性耳聋,以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2]为诊断依据。

2结果

2.1在4个水力发电厂中,运行值班室和发电运行区的作业人员分别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60.0-73.0分贝之间、72.0-84.0分贝之间,属于中低频环境;水车室内、室外的作业人员分别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95.0-106.0分贝之间、88.0-99.0分贝之间,以高频为主的噪声环境;检修现场作业人员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85.0-102.0分贝之间,属于中高频噪声环境;线路维护、检修值班室作业人员分别处于噪声声压级范围在67.0-83.0分贝之间、58.0-75.0分贝之间,属于中低频环境。以上发电运行区、水车室内、室外、水机运行区为运行人员工作区;检修现场、线路维护、检修值班室为检修人员工作区。

2.2不同工作岗位的作业人员的听力受损情况运行区110人中,高频噪声环境下致噪声耳聋首次检查发现为6人,经复诊后确定为19人;检修区130人,高频噪声环境下致噪声耳聋首次检查发现为7人,经复诊后确定为23人.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高频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作业人员噪声耳聋,应该加强对水力发电企业的噪声控制,提高噪声环境下的个人防护措施及意识。

3讨论

当噪声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音污染。噪声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长期暴露在不同程度的噪声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我国和许多国家一样,为了预防噪声对人体听力功能的伤害,按照噪声的强度及暴露时间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如《噪声卫生标准》、《听力保护标准》等。在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中规定:每个工人每日工作八小时,噪声强度不得超过85分贝,老企业不得超过90分贝[3]。噪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有研究资料显示,噪声易造成人们听力损失,但这种情况早期不容易被发现,等发现时听力已经严重受损,不易恢复,所以其危害性较大;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下的人群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噪声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会产生焦躁、激动的情绪,作业场所的高频率噪声容易发生意外[4]。

针对于职业性噪声对作业人员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力发电企业的噪声防噪管理,除对噪声的声压等级加以控制外,还应做好预防性的定期噪声监测工作,降低噪声的声压级、减少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作业时间,对从事噪声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等措施,以及早发现健康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职业噪声下的作业人员造成的伤害。对接触职业噪声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了解作业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个人防护的常识,加强自我防护。同时进一步加强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S].

[2]陈璐,赵淑岚,冯利红.工作场所现场采样的内部质量控制要求[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3):661-662.

第2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摘 要:对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和现场检测,并与技术改造前进行比较,分析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效果。

关键词:节能减排 职业病危害 危害程度 控制对策 防护效果

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主要包括锅炉房煤改气工程及荧光废水、阳极化废水、化铣废水处理站相关改造内容,采取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和安全环保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环保运行的目标,以保证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本项目进行锅炉房煤改气建设、新建荧光废水处理系统、阳极化废水处理站改造、新建化铣废水处理系统、更新5台变压器。项目自生产运行以来,未发生过职业中毒及其它职业危害事故。

1.2 方法

根据某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及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情况,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将其划分为锅炉房煤改气工程、荧光废水处理系统、阳极化废水处理站、化铣废水处理系统、变压器5个评价单元分进行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在企业满负荷生产情况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对其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进行现场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等职业卫生有关的法规、标准、规程和规范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经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结合原辅材料生产用量、生产工艺过程及特点、工人实际接触机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等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甲烷、非甲烷总烃、煤油、硫化氢、二氧化硫、氢氧化钠、铬酸盐、重铬酸盐、盐酸;噪声、高温、工频电场。

2.2 检测结果

本项目化学危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各作业工种接触噪声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限值要求。经现场调查,本项目各车间主要采取巡检方式,减少了劳动者的接触时间。根据改造前后检测结果的对比,改造后化学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较改造前均有所降低。

2.3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3.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改造后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包括防毒设施、防噪设施等。

2.3.2 应急救援设置

改造后各评价单元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损伤及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见表1。

2.3.3 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公司目前为作业人员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取得出厂合格证、LA、QS等标志。配置的数量、型号、参数能够满足要求。本项目化学毒物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H1005584、1015790的防尘毒口罩,7506 N95过滤棉最低过滤率95%,适用于本项目污水处理操作工佩戴;本项目噪声强度最高的作业点为89.8dB(A),使用者佩戴护听器后实际接触噪声值取理想值75dB(A),保护率取0.6,计算本项目所需护听器的最小SNR值,护听器最小SNR值=[ LAeq,8-75]/0.6=24.6dB(A),为接触噪声的职工配置的1010421防噪声耳塞降噪值为29dB(A),可以本项目满足操作工进入高噪声区域的降噪需要。

3 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1)本项目3个污水处理站使用酸碱等强腐蚀物质,但未设置冲洗设施;未设置冲洗喷淋设备等应急救援设施。

(2)废水处理站酸碱储罐未O置泄险沟(堰)。

(3)荧光废水处理站为改造休息室,休息室上方设有风机,风机开启时,休息室内噪声强度较高。

3.2 防治对策

本项目职业危害控制的重点主要是对化学毒物和噪声的控制。针对本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工程技术措施。

(1)加强设备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定期的性能检测,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维修,正确使用通风设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通风设施正常开启,降低现场有害物质浓度。

第3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1项目选址和各种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要详细了解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确保开发地块的用地性质和开发使用保持一致,建设项目规划与周围环境规划相协调,并考虑建设项目选址的适宜性,着重分析与城市交通、能源、通信、市政、防灾、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内容的相符性[3]。特别是涉及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功能区的项目,还应符合相应功能区规划,并提供规划审批部门的意见[4]。

2考虑周边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范围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房地产项目正逐渐向城市扩展,极有可能向城市边缘的工业企业周边不断靠近。故在进行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环评时需了解项目选址周边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要详细核实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因为房地产项目不允许在该距离范围内开发。即使位于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外的建设项目,也要特别注意其他工业企业可能给项目带来影响的各种污染源情况,评价、分析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治理措施[5]。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房地产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以施工噪声、扬尘为主,其次还包括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生态景观破坏等影响。拆迁、基础土石方的挖填及平整土地、建筑材料装卸堆放、运输车辆等均会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项目建设的土石方、结构、装修等阶段,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不容忽视,需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选用低噪、性能好的设备来防范。项目运营期(服务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炊事油烟、车库排气、各公辅设备的噪声等。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通常由市政统一收集管理;油烟为各户的净化系统自行处理;车库设排气筒;水泵及换热站设备等设独立的设备室,并采取隔声减震等措施。

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外环境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噪声、废气、电磁和光污染等。噪声污染有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和商业噪声污染3种类型。周边环境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周边工业企业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燃煤(油)锅炉废气、无组织排放的工业粉尘等。电磁和光污染不可忽视,房地产项目周围的振动污染源、微波发射塔、高压输送线、放射性污染源等污染源对项目范围内的人群都会产生较大影响[6],需予以关注。

房地产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

房地产项目目前未有明确的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可供参考,作为非生产性项目,环评中可从建筑节能、能源使用、废水回收利用等角度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比如,可从设备选型的节能性、建筑结构的保温性、水电暖燃气的分别分户计量、中水回用、燃用清洁能源、区域绿化等方面进行评价。

房地产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第4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关键词】职业卫生调查;台资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7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310-02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鞋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周口市某台资鞋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周口市某县台资鞋厂生产场所。

1.2 方法调查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主要为皮毛)、毒物(丙酮、甲苯等)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丙酮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55-200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甲苯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42-200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依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进行评价。

1.3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1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毒物(丙酮、甲苯等)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某鞋厂座落于某县城关镇女娲大道南端工业园区,是一家大型台资企业。是某县政府二00八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公司以生产女鞋为主,产品销往欧美等国家。规模用工300-3500人,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有6条成型生产线,25个针车组,裁断机30台等其它全套制鞋设备。具有独立的厂区和生活区。拥有现代生产设备与办公设施,厂内环境幽雅,整洁卫生;宿舍内有单独冲凉房、洗手间;公司倡导人本观念,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各工种实行一班一运转制度,平均每班工作8小时(长白班),上班时间,上午:7:30~12:00,下午2:30~6:00。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毒物等。

2. 2 主要原料、辅料及产品:原料:牛皮、人造皮。辅料:车缝线,胶水。

2.3 主要工艺流程:

裁断下料帮片制作钳帮外底.帮片处理合掌压合整理清理包装入库

2.4 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运行正常,裁断机:167台,电脑车:40台,削皮机:63台,喷胶机:95台,高周波:36台。

2.5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打粗、打磨等岗位存在粉尘的危害,贴合、裁断、针车、成型等岗位存在毒物(丙酮、苯等)的危害,贴合、裁断、针车、底加存在噪声的危害。

2.6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1

2.7 丙酮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丙酮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2。

检测结果显示:作业工人接触丙酮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2.8 甲苯检测结果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16个工段,15个岗位或工种共检测甲苯40个点。最大浓度为38.0mg/m3,最小浓度为13.6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要求。

2.9 噪声检测结果 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7个工段,2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8.0dB(A),最小声强72.0dB(A),平均82.2 dB(A),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25.0%。不合格场所主要是贴合工段、裁断工段、针车工段、底加工段和成型工段。

3 讨论

根据该鞋厂工作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调查检测结果,对生产性粉尘、毒物和噪声的控制,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如打磨机、吹灰机等关键控制点尽量避免人工操作,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或革新工艺,及时检修设备,尽量减少粉尘飞扬。

3.2 打磨机、打粗机等产生粉尘的设备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3染尘的工作场所设密闭防尘的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4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打磨工、打粗工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5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6 其它非噪声作业场所如行政区和生活区应尽量远离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

3.7 公司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制定毒物如丙酮、甲苯等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具体的处置措施,完善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并对救援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8 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岗位,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3.9 完善防护设施和安装防护设备,保证工人正确并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2] GBZ/T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3]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5]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

作者单位: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5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现状; 调查; 评价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73

采油是石油行业的基础,主要工艺包括原油开采、集输和污水处理及回注,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通过调查某集输站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调查内容与评价方法

1.1 调查内容

包括调查集输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设施、职业健康监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的现状[1]。

1.2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依据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及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等法规、标准以及集输站提供的基础资料。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2];粉尘浓度检测采用滤膜称重法[3],硫化氢采用硝酸银比色法[4],非甲烷总烃采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4],二氧化硫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二氧化氮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4],氢氧化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噪声采用仪器直读法[5]。

2 调查结果

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正常生产状态下集输站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煤尘、矽尘)、毒物(硫化洹⒎羌淄樽芴、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非正常状态下集输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为:⑴进入沉降罐等密闭空间作业,可能导致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⑵检维修使用电焊、电钻时可能产生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电焊烟尘、紫外辐射、噪声、手传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调查结果

粉尘、毒物防护措施:⑴锅炉上煤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出渣采用湿式作业,降低粉尘扩散;⑵卸油区露天布置,利于有害气体扩散;⑶各泵房、沉降车间、过滤车间、操作间等均设有侧窗及强制排风扇,通过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降低房间内有害气体浓度;⑷油品管网严格密封、预防泄漏扩散;⑸各泵房、沉降车间、过滤车间、操作间、灌区等均设有可燃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伴生气、石油气超限可自动报警。

噪声防护措施:⑴设备订货时提出设备噪声限制要求,对于长期连续运行生产高噪声的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震措施;⑵值班室采用隔音性能好的门窗及有较好吸声性能的墙面材料;⑶对产生高噪声的各类泵安装有隔声罩,并且布置在单独的建筑物内;⑷管道敷设顺畅,外覆保温层,可以减少和吸收动力性噪声;⑸站区绿化良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消声降噪作用。

高温防护措施:⑴各控制室、值班室、油泵房采用集中供暖,采暖方式为热水上供下回;⑵各类储罐及管道外表均覆有保温层;⑶工艺要求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

2.3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

3M1201型尘毒呼吸防护套装 (内含1200半面罩、3001CN有机蒸汽滤毒盒、385CN滤棉盖各1个,3N11CN预过滤棉2片),护目镜,防酸碱手套,耳塞(型号:3M 8100),防尘口罩( 型号:3M N95)。

2.4 急性职业危害及应急救援设施调查结果

2.5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结果

集输站成立了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宣传与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职业病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查阅相关资料,集输站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2.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7 职业健康检查

依据集输站连续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析:集输站每年对生产人员按照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进行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3 评价与建议

3.1 评价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规定,集输站属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采矿业-石油开采,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

集输站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健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基本满足实际防护需要。

3.2 建议

(1)建议集输站应严格执行设备日常使用、维护、检修、检测制度,职能部门加强检查力度,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建议集输站加强计量间、提升泵房日常通风设施管理,防止因通风不良导致硫化氢浓度升高,产生安全事故。

(3)建议集输站加强检维修时的职业病危害预防,特别是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检测有害气体浓度和氧含量[6]。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T24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第6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关键词】职业卫生;纺织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9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312-02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纺织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周口市某纺织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一般情况调查指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1.2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1.3 检测方法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1]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1.4分析评价依据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4],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5]。

1.5采样检测仪器DFC-3BT型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个体粉尘采样器,HS6288噪声分析仪,HS5633数字声级计,AE240型分析天平,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均经计量部门校准。

1.6 采样频次及时间:粉尘个体采样:每日一次(一个工作班),每次采样应为8个小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过高时,可更换滤膜、进行1次以上采样,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粉尘定点采样:即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粉尘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为15min,连续采样三个工作日。

噪声检测: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每个区域,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应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测量。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情况某纺织厂位于周口市某县境内,1986年建成投产,分清花、梳棉、精梳、粗条、成品等5个工段。年产棉纱3000余吨。该厂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生产人员100余人。主要分布在精梳、并条、梳棉、细沙、精纺等工作岗位,每岗位实行三班三运转制度,每班工作8小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等。

2.2 主要工艺流程:清花粗条精梳并条细沙入库。

2.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精梳、并条、粗纱、梳棉、细沙、精纺、粗纺等工段存在粉尘的危害,皮辊、清花、粗纱、梳棉、细沙等工段存在噪声的危害。

2.4 粉尘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检测结果见附表。

从附表看出,精梳、并条、粗纱、梳棉、细沙、精纺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粗纺岗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2.5 噪声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 。本次在该厂工作场所内8个工段,21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最大声强93.0dB(A),最小声强82.4dB(A),平均85.7dB(A),其中17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19.05%。不合格场所主要是精梳工段A201E、精梳工段A701E、精梳工段FA311、并条工段FA423、皮辊BS516、清花A0761、精梳工段107号A201E、精梳工段207号A201E、精梳工段301号A201E、精梳工段2号FA311F、并条悬定粗纱机FA423A7号、并条悬定粗纱机FA423A5号、皮辊旁201号BS516、皮辊旁303号BS516、皮辊旁305号BS516和清花岗位A0761。

3 讨论

某纺织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生产性粉尘和噪声为主,应予以重点治理。

3.1 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加强对设备跑、冒、漏尘的地方管理及维修。

3.2 产生粉尘的设备应每班清扫,事故性粉尘散落应及时清理,减少二次扬尘。

3.3 染尘的工作场所应当设置密闭的防尘工人值班室。每班打扫卫生,保持值班室干净整洁。

3.4配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粉尘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尘口罩等)并确保工人经常、正确佩戴。特别要重视不合格岗位或工种的个人防护,防尘口罩滤膜必须定期更换。

3.5工厂车间外空地上应安装自动喷水控制器并要经常使用,保证水源通畅,避免工厂内粉尘随风飞扬。

3.6 对本次噪声超标岗位,应进行噪声治理,治理措施可采取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布局,合理选择材料,尽可能降低噪声发生。也可采取吸声、隔声、减振、消声等技术措施控制噪声传播。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后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防噪耳塞、耳罩等有效个人防护用品。

3.7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督促职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严格贯彻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等。

3.8 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9 加强职工职业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

3.10 车间内各工段应分隔隔离,以减少不同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2] GBZ/T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3]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5]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

作者单位: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7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关键词:硫酸生产;硫酸装置;生产工艺;危险因素;防范

中图分类号:TQ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硫酸在我国的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是作为一种危险化学品,硫酸的生产过程中有着很多的注意事项,其中生产装置中就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如不能进行相关的防范,将对生产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用,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防范对策。

一、生产工艺流程

硫磺制酸以固体硫磺为原料,采用快速熔硫、液硫过滤、液体硫磺燃烧、余热回收以及“3+2”两转两吸生产工艺。为尽量利用液体硫磺焚烧产生的高温位热能和二氧化硫转化产生的中温位热能,在焚硫炉后设置中压火管废热锅炉,在转化工序一段触媒层后设置高温过热器,二段设置换热器,三段设置换热器和省煤器,四段设置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系统产生中压过热蒸汽并入蒸汽管网,可送至发电装置;大型装置空气风机多用蒸汽透平驱动。

二、硫酸生产装置存在的危险以及防范措施

1.硫磺粉尘(硫蒸汽)爆炸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粉状硫磺装卸车、倒推、运输时,细粉飞扬,在空气中逐渐增多,硫磺蒸汽抽排状况不好,硫蒸汽在空间积聚。若仓库、熔硫厂房等通风不良,硫磺粉尘和硫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如摩擦、静电、电器动作、工作点火等)会发生爆炸(爆炸下限为2.3mg/m3),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防范措施:粉状硫磺装卸车、倒推、运输要小心,尽量防止其过多飞扬。仓库、熔硫厂房要保持良好通风,不得关闭自然通风口或强制通风设备。硫磺区域为禁火区,电器和照明设备要用防爆保险式,动火要办理动火证。

2. 液体硫磺烫伤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熔硫槽、精硫槽等顶盖处,采样或清理浮渣时不慎被液硫烫伤。液硫过滤机排渣处,排渣时对渣流的流速未掌握好而被烫伤。焚硫炉前检查磺枪排时,被喷射的液硫烫伤。高压液硫泵输送的管道、法兰垫片、阀门填料函材料损坏,引起泄漏,操作人员不慎,导致烫伤。液硫装卸船、车时,管接头未装牢,液硫突然喷出烫伤人。

防范措施:熔硫槽、精硫槽等顶盖处要完善安全设置,过滤机排渣时要排入容器内,不要落地自流,经常卸装的接头、螺栓、经常操作的阀门要改用合金的。采用质量好的垫片,定期更换。干液硫活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帽等)。完善安全措施,努力减少或杜绝液硫伤人的可能性

3.二氧化硫气体呛伤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转化鼓风机轴颈处、压力表处、采样管处等SO2气体经过的正压设备的焊缝处,突然泄露,漏出无色的SO2未被事先发觉,人到此处就会被呛着。干吸岗位的循环槽顶盖处,抽气装置有故障不及时修理,不知情的人上去就会被呛着。进入转化器工作,防护用品穿戴不正确或损坏失效,人会被呛着。管道、法兰、阀门填料处,突然冲出SO2气体呛人。

防范措施:硫酸装置各主要岗位要配置有过滤式口罩、防毒面具、氧气面具、长管式面具、防护服、消炎眼药膏、消炎喉片等物,明确专人管理。干吸岗位的循环槽、转化鼓风机的轴颈处等,要加抽气装置把漏溢处的SO2气体抽到干燥塔进口。改进材质、提高设备质量,时刻注意消除车间内“跑、冒、滴、漏”,做到人进入车间闻不到SO2气体味。

4.三氧化硫气体呛伤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自转化器一段出口至二吸塔之间各设备內都有较高浓度的SO3气体,溢漏出来都会伤人,但因呈白雾状易看见,故很少伤到人。压力表、取样管、阀门、焊缝、循环槽等部位,容易溢出SO3。

防范措施:提高设备和用材质量,加强焊接质量,着重解决取样管、压力表的小阀门和软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不泄露或少出现泄露。上班期间要穿戴好防护用品,有SO3气体处要戴长管式面具或氧气面具等,人要站在上风处。

5.浓硫酸烧伤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硫酸取样器处、循环槽顶盖,偶尔喷酸伤人。硫酸管线突然出现砂眼、开裂、垫子坏掉等,喷射出硫酸伤人。开关硫酸阀门,阀门壳体或填料突然损坏,喷出硫酸伤人。检查干吸、转化岗位的取样器、压力表等,冷凝积酸喷出伤人。人在硫酸储罐顶盖作业时,不慎掉入罐内,此时会有生命危险。在干吸塔内作业,防护用品穿戴不符合要求或仰头向上观望,会被上部滴酸烧伤。尾气烟囱的酸沫、酸泥,飘落在人颈部和脸部,使人痛痒,落在衣服上会烧成小孔。

防范措施:建立巡回检查制度,把设备喷酸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减少突发喷酸的可能性。提高设备和用材质量,减少与硫酸设备接触,减少或消灭设备突然喷酸的可能性。做好安全设施,保持安全设施的长效性。取样口加安全防护罩。干吸岗位和成品酸岗位等设置冲洗水头,放置酸烧伤药膏、消毒棉。要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取酸样时,要戴防酸手套、眼镜或面罩;入塔检查时,要穿耐酸衣、耐酸鞋、要戴长管式面具要戴防酸手套等。

6.噪声损伤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转化工段的SO2鼓风机和电动机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和点磁性噪声,噪声级约115—130dB。其它硫酸装置所用的酸泵、水泵、电动机、电器设备等,所产生的噪声一般为<90dB。

防范措施:设计时选用噪声低的空气鼓风机,将空气鼓风机隔离,单独布置,并在室内装设吸音材料减低噪声,在空气鼓风机的进出口装设消声装置以降低噪声。空气鼓风机安装时要采取防振措施,减少振动产生的噪声。操作间要远离噪声源或隔音封闭,使操作间噪声≤50dB。在噪声区工作1小时左右或以上时,要进行个人防护,如佩戴耳塞、耳罩、防声头罩等。

7. 废热锅炉系统爆炸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火管锅炉的火管内部腐蚀致使强度降低而爆炸;火管焊接质量有严重问题,甚至有裂纹,发生爆炸;结构不合理,热应力集中造成泄漏;火管材质差,强度不能满足安全运行的压力要求。当废热锅炉负荷变化时,给水自动调整不及时或失灵,报警装置没有发出报警,造成汽泡缺水或满水;水位计指示虚假,造成误判、误调所致;安全阀失灵,压力继续升高,引起超压爆炸。

防范措施:在锅炉安装使用过程中,要了解安装和制造质量的情况,加强对所购设备的质量验收;在制造、安装、检修中要加强焊接工艺,质量管理应符合有关规定,严格持证上岗制度。锅炉汽泡应正确安装至少2 个彼此独立的水位计、安全阀;按规范要求对汽泡水位校验,安全阀要经有资质单位校验,鉴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按要求试跳,做好记录,对测量系统进行严格检查和维护,新炉验收时应提出汽泡水位计安装调试及试运转专项报告。建立锅炉汽泡水位测量维修和设备档案。

8.转化器中毒事故原因和防范

钒触媒有毒,装卸时,作业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避免工人接触或吸入带粉尘的气体;作业完毕,及时洗澡、漱口等。

9.焚硫炉柴油点火系统爆炸事故原因和防范

原因:开炉前柴油点火系统漏油,致使炉膛内油气浓度达到爆炸界限,点火时发生意外喷火或爆炸;炉膛灭火后,油枪喷嘴未关闭,并继续向炉膛喷油料,引起炉膛爆炸;炉膛燃油喷枪的喷油量变化太大或突然中断,易引发燃爆。

防范措施:要选择质量可靠的柴油点火系统的油泵、阀门及喷油枪;点火前要做好检查,检查油泵是否漏油、阀门是否损坏、炉膛喷枪是否完好;要及时处理炉膛灭火;停火时要关好喷枪阀门、柴油泵进出口阀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硫酸行业也在不断地壮大,硫酸生产装置也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硫酸生产装置的使用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对于生产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对于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防范,保证硫酸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防范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7)

[2]陆艺.大新桂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万t/a硫酸装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R].南宁:广西安生安全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1,1:75 -78.

第8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关键词:电镀厂;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防治

1 背景

电镀行业属于表面处理行业,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功能性,通用性强,应用面广。故某公司在某电镀工业园区建设金属表面处理的项目。

2 主要危害因素

2.1 生产工艺与所用原辅料

该企业为吊镀铜镍铬生产线,镀件经过电镀前处理(除油与酸洗工序),经过电镀处理(预镀氰铜、镀酸铜、镀镍及镀铬等工序),再经过电镀后处理(干燥工序)后为成品。经过一个镀槽后,均经过几个水洗槽进行水洗。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片碱、盐酸、氰化钠、硫酸铜、硫酸镍与铬酸酐。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

2.2.1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经过现场调查与相关资料分析,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氢氧化钠、氯化氢及盐酸、氰化氢、氰化物、硫酸、可溶性镍化合物、三氧化铬、高温、噪声等。

2.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为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吸入氢氧化钠的粉尘或烟雾时,可引起化学性上呼吸道炎。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后,口腔、食管、胃部烧灼痛,腹绞痛、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氢氧化钠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结膜和角膜坏死。严重者可致失明。

氯化氢及盐酸:氯化氢无色,有窒息性气味,比重大于空气,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雾,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吸入高浓度烟雾可引起肺水肿,高浓度吸入时,有时尚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很快死亡,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水泡;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

氰化氢:氰化氢,化学式HCN,标准状态下为液体,剧毒且致命,无色而苦,并有杏仁气味。主要引起机体组织内窒息。急性中毒病情进展迅速,无明显潜伏期。一般病情危重。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或口服多量氢氰酸后立即昏迷、呼吸停止,于数分钟内死亡(猝死)。皮肤或眼接触氢氰酸可引起灼伤。亦可吸收致中毒。

氰化物:氰化物特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人在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几乎可立即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硫酸:硫酸(化学式:H2SO4),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发生反应。吸入酸雾后可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而致窒息。伴有结膜炎和咽炎。可引起消化道灼伤。皮肤接触浓硫酸后局部刺痛,可发生溃疡。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溃疡以至穿孔。

可溶性镍化合物:镍盐大量口服时可产生剧烈的胃肠道刺激现象,出现呕吐、腹泻。在镀镍或电解镍时,常因其粉尘或蒸气的刺激而发生皮炎,主要表现为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湿疹。

三氧化铬:暗红色或暗紫色斜方结晶,易潮解。用于生产铬的化合物,氧化剂,催化剂,此外还用于木材防腐,电镀等。吸入六价铬化合物的粉尘、烟雾,口服铬盐等可引起急性中毒。吸入中毒表现为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鼻腔烧灼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鼻衄、气急、呼吸困难等。口服中毒表现为服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吞咽困难、腹泻、血便、烦躁,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皮肤接触六价铬后,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高温:从事高温作业时因体内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职业性中暑,严重时可发生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噪声: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鸣、耳痛、头晕、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位移、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失,严重者出现噪声聋。

3 检测结果及分析

3.1 检测结果:经检测,化学危害因素氢氧化钠、氯化氢、氰化氢、氰化物、硫酸、可溶性镍化合物、三氧化铬检测结果均合格。高温及噪声检测结果部分岗位不合格。

3.2 检测结果分析:因物件在搬运、上下挂等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撞击以及部分镀件需用气枪吹扫表面水分,故部分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不合格。因电镀需要一定温度,部分镀件需要烘箱进行烘干,故部分岗位高温检测结果不合格。

4 采取措施

4.1 选址及布局:该企业位于某电镀工业园区,周围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企业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分开,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车间设备按有无危害及危害的类型分开。

4.2 工艺先进性:为自动吊镀线,淘汰手工电镀,减小了工人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机会。

4.3 工程防护措施:车间设有气楼进行通风,各镀槽边均设有侧吸式排风罩连接废气处理装置;墙壁设有冷风机进行防暑降温。

4.4 个人防护用品:为工人配发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4.5 辅助用室:厂区设有浴室(内有简易更衣室)、休息室及厕所。

4.6 职业卫生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4.7 应急:编制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在车间设有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及张贴应急救援路线图及应急电话等。

4.8 职业健康检查:进行了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禁忌及疑似职业病病人。

5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加强除油槽、酸洗槽、预镀氰铜槽、镀酸铜槽、镀镍槽、镀铬槽原料的取料、运输、加料、清槽以及检维修过程的管理;完善操作规程,使工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加强工程防护设施的检维修,确保工作时能正常运行并提早生产运行以及延后生产关闭;监督工人正确使用、存放及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职业卫生检测及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等措施,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钱均琪,吕敏,盛红艳.电镀企业在职业卫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省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

[2]丁小平,杨湘琴,顾大庆,等.太仓市电镀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检查结果分析[J].太仓市卫生监督所,2004.

[3]GB Z 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S].

[4]GB Z T 189.7-200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噪声[S].

[5]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6]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7]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8]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9]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S].

[10]AQ 5202-2008.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程[S].

第9篇:工业噪声防护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环境噪声首先是噪声的一部分。从物理学意义上来讲,噪声是一种不同声源的无规律混合的振动,其频率和振幅具有复合性和无规律性的特点;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妨碍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活动产生了过多的声音,包括正常的工业生产噪音、生活噪音和建筑噪音,也包括不良好的商业活动经营方式,使得城市充满了各种机器噪音、鸣笛声、音乐声、卖声等生源。城市环境噪声已然成为城市环境中的普遍问题,成了噪声污染。噪声污染同时具有污染范围广、影响时间长、对居民影响直接的特点,为居民反映最直接的一类环境污染,有关噪声的环境投诉事件占到环境投诉的50%以上,居环境投诉事件的首位[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并称为城市环境的三大公害[2]。

一、噪声来源及危害

(一)噪声来源

城市环境噪声即城市噪声污染,污染源可分类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生活噪声和施工噪声,城市声环境也可以分类为城市区域声环境、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等。

据文献报道,我国城市噪声源中,(1)30%以上来自交通噪声(国外统计资料交通噪声占70%)[4],噪声源是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由于机动车辆数目一直在急速增加,道路交通噪声成为影响最广泛的污染。(2)在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约占我国城市噪声源的27%,主要来自生产过程和市政施工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4]。(3)社区生活噪声在城市噪声中约占40%左右,包括流动叫卖、商业经营活动、户外儿童喧哗、汽车的启动、家用电器等。

(二)噪声危害

城市声环境是人居物理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物理污染,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公害之一。噪声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主要是听力损伤,包括暂时性听阈偏移(听觉疲劳)、永久性听阈偏移(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的危害包括:噪声会使人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胃病和溃疡病等生理疾病;同时也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研究表明[3]噪声超过85dB(A),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工作。噪声也会对动物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内脏系统造成病理性病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噪声还会影响到仪器设备和建筑物,当超过150分贝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超过140分贝,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5]。

二、噪声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要预防和控制噪声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构成噪声污染有声源、传播途径与接受器三个要素,控制噪声污染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处抑制噪声,降低声源噪声级,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对噪声传播途径加以控制,这是噪声控制中的普遍技术,包括隔声、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等措施;对接收器的保护,对于人,可佩戴耳塞、耳罩、有源消声头盔等,对于精密仪器设备,可将其安置在隔声间或隔振台上。

(一)法律法规标准

1.要积极的制定和完善强制性的城市噪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彻底的落实,这是改善城市噪声污染的关键性措施。制定了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2523-2011)、《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完善的、分工合理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城市区域具有良好声环境的前提。

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噪声污染行为。(1)强化车辆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不满足城区行驶噪声要求的车辆,必须禁止使用和销售,并且还应当加强城区报废和清理执行力度。及时对破旧机动车和高噪声机动车进行清理,使噪声能够在根源上得到控制。(2)对城区商场以及娱乐中心等噪声根源进行强化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商场和娱乐中心进行检查,对违规情况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地区进行重点监管,甚至还应当通过强烈手段控制音响大声叫卖等情况,并鼓励他们尽可能通过文字、媒体等方式来进行广告宣传。(3)针对交通噪声污染,则可通过实施限时、限行以及限速等方法来缓解交通噪声污染。(4)工业噪声则必须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执行噪声排放标准,对超标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及时整顿处理、整改,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污染。

(二)技术手段

1.源头控制噪声源,提高建设标准。(1)对道路交通进行优化和调整,使道路交通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利用率,减少拥堵带来的噪音量。加强对原有道路的路面使用新材料扩展和改良,降低机动车的摩擦噪音,有效控制机动车启动频率噪声。加强绿色防护栏或隔音挡板的建设,在原有的敏感建筑物以及道路之间,加注绿色防护栏或隔音挡板,使城市污染能够得到控制或者有效隔离。(2)对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进行有效管理,从施工时间、施工过程中降低噪声源的产生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传播途径:增加传播距离、增加吸能屏障。(1)声屏障技术在降噪应用中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了避免和减少交通噪声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声屏障、障壁建筑物和优化的土地使用规划来达到降噪的效果。控制噪声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声、吸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6]。(2)这就要求采取合理的方案对噪声进行控制,包括声屏障、隔声窗、绿化林带及功能置换等,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以达到降噪的要求。

3.从接受端降低和隔离噪声,保护受体正常功能。(1)单体建筑设计和技术措施,从声环境质量考虑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乃至建筑物护结构材料和构造,都可以防止或减弱噪声干扰。(2)合理规划、布局。针对容易造成城市噪污染的企业,应当采取“退二进三”“出城入园”的方式来进行整体规划,同时分层次、分时段、有重点、分区域的进行改造、搬迁或停产、关闭,同时各规划部门还需对交通干线以及建筑物之间设置合理的防噪声距离[7]。

三、结语

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污染源,其对城市环境、居民健康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根据城市噪声污染特点的分析,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最初阶段将城市声环境纳入城市计划,确定好噪音的控制方式,同时配合防治策略,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度,缓解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危害,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力度,加强城市化发展中的经济控制,以免影响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鹏涛,赵广田.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大众科技,2011(10):35-38.

[2]耿桦.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J].山西建筑,2007,33(28):339-340.

[3]樵地英.中国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04:)81-82+83.

[4]邹飞.我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控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21):150+163

[5]陈安,汪爱元,肖萌芳,彭艺.城市噪声污染控制实例[J].环境技术,2015(04):23-25.

[6]张艳红,韩少军.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特征与防治对策[J].环境,2014(07):92-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