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体育教育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育研究方向

第1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农村高中体育 选项教学地方特色体育

我国农村的体育教学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全面,例如: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玩,还不如多上文化课,将来考个好大学;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活动,锻炼身体,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发展等等;这种片面性的认识将会大大制约我国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重视农村体育教学是各界学者比较关注的事情。新课改要求课程的设置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高,因此,在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选项教学势在必行。农村高中体育的选项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更有助于地方体育特色的形成。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农村高中体育选项教育与地方特色体育的形成。

一、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陈旧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在观念上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严重,经过对家长和学生的走访调查,得出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依然保持“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走出农村,过上好日子”的陈旧观念。虽然高考中设置有专门的体育考试,但对农村的高中生来说,只要在高考前一个月,抽出下午活动课的时间到操场上练习体育达标测试那几项即可,平时的体育课对学生来说就是奢望。教师和家长都认为,体育课上不上都不要紧,多花点时间在文化课上,争取将来考个好大学,光宗耀祖,改写人生。农村高中生以及家长,甚至包括学校领导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是影响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观念单一。新课改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只注重教学的内容,在乎教学计划是否完成,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喜欢哪项体育运动等等;这些都导致农村高中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艰难进行。

(二)教学资金短缺

农村大多数都是公办学校,高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收取的学费和书本费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勉强能够维持学校的正常开销。而体育课程不仅需要特定的场地还需要更多的体育设施,而农村的高中无力承担高额的设施费用。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某所农村高中在给学生上排球课时,全校只有一个排球,每次上课学生都要分成八组,每组八人,轮流进行训练。没有轮到上场的同学就自由活动。这种条件严重影响了农村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在农村师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相对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师,体育教师的不足尤为严重,经常是一个年级四五百的学生只有一个体育教师。而专业的体育教师更少,大多数都是由其他课程老师兼职体育教师。某所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由学校挑选有一定运动“天赋”的男教师替代,一些通常的篮球、跑步等基本项目还可以应付,其他的例如:铅球、排球、健美操等具有专业性质的体育项目就直接取消,不在体育课程设置范围内。综上所述,目前亟待寻找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提高农村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二、农村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是针对学校和学生两者所创造的,是新课改下的产物,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学校而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学生的多寡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需求等多种条件来设置体育课程的训练项目。对学生而言,学生自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来选择体育项目,这样的形式不仅打破常规教学中一刀砍的教学现象,使学生的发展更加的多样化,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对农村的高中体育教育来说,既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不需要大量购买各种体育设施,根据学生的选择置办即可;又能够更好的培养具有体育“天分”的学生成才,来改变农村地区对高中体育教学片面的认识和落后的观念。

三、农村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有助于地方特色体育的形成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运动都是适应环境的开始,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因此,不同的地区将会形成不同的体育项目,例如:山区的人们喜欢攀岩、平原的人们喜欢跑步、草原上的人们擅长骑射等等,因此,农村高中的体育选项教育将有助于地方特色体育的形成。

(一)农村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为地方特色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

纵观古今可以看出,地方体育特色是永恒的存在。各种体育项目都会有文化的烙印和地域的色彩。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名人”效应比较明显,在某高中曾经有位女学生因为酷爱打篮球最终成为当地第一位被大学录取的特长生,毕业后在当地一所不错的高校任教,在她之后,当地的高中就逐渐重视篮球的培养,随之组建自己的篮球队到各地比赛,慢慢的演变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色体育文化。农村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并有学校的配合和支持更有助于其成长和成才,为地方特色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为地方特色体育的形成培养人才

第2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地方经济发展 问题 研究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联系非常密切,不但关乎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还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相吻合。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尤其是在体制上的改革,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伴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高等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互相制约,但又互相支持。从高等教育角度讲,一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许多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了许多能够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通过高等教育培育出的人才,某些就职于高校所在地成立的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二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近年来,地方企业的很多课题都由高校承担,研究得到很多新的科技成果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在新技术与科研成果的指导下,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明显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地方经济发展看,一是地方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高等教育是在高等院校中产生的,存在于地方中,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物质支撑。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经济水平好的地区财政收入就会比较高,可以在资金等方面给予高等教育更多的支持。同时,地方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从而影响高等教育。

基于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必须保证二者之间协调发展,但不能要求二者做到同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可以超前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稍微落后一些,这完全不影响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但从高等教育近些年的实际的发展看,发展水平还是要超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滞后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2.高等教育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2.1人才培养结构缺乏科学指导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中,科学合理的本科与专科比例应该在1∶1~1.5。梯形或宝塔形人才结构是最合理的一种结构,纺锤形人才结构很容易导致地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失衡。在当前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中,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都是由一些中专或高等职业院校合并产生,随后进行资格升级,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较差,难以适应本科教学,甚至某些高校为增加生源,盲目开发社会上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或学科,不但抢占地方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且对原本高校中专业特色强、学科实力强的发展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

2.2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等院校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大多是围绕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这些较重大的课题,很少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考虑,也很少考虑地方企业的客观需要,导致高校科研投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一致;评价科研成果时,大多量化论文数量,很少考虑科研成果是否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地方企业发展。当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还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进一步验证,导致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难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3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地方经济水平是否发达,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有直接的关系。当前,很多东方企业拿出资金进行科研投入时,通常要与经济利益挂钩,因为科技研究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则会对参与科研的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成果的中试环节难以进行,就难以保证科研成果带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3.1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以保证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高等院校中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人才层次培养要呈现梯形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的各层次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协调。就地方而言,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以当前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规划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正确引导地方高等院校持续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专升本院校、专业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保证高等院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不断发挥特长优势,加强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要以地方产业的发展为战略目标,对当前设置的专业、学科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出改革与调整,保证地方高等院校中的专业结构、学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发展。

3.2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

地方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拓宽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发动社会上企业的力量,争取企业更多的专项补助资金,争取地方企业家、社会名流等各项资金资助补充科研经费,确保高校中的各项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促进科研成果的中试、转化,确保科研成果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高等院校在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方面,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需求实际,选择可以为地方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保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持续健康,地方大企业能够顺利转型,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3.3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院校与地方企业之间要加大合作力度,不断推进产学研更好地合作,在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方面,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校企人才交流机制,在高等院校内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聘为某个专业或学科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客观问题,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可以在高校中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对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管理、资金、技术等难题进行调研,然后提出针对性强的发展建议,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校企双方要以便捷沟通、提高办事效率为前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双方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会,一是让高校的科研团队及时掌握企业为何难以更好地发展,做好客观实际的调研工作,以便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同时企业可以进一步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对科研成果进行及时转化;在转化科研成果为企业生产力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评估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商业价值及利益分配,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3.4转变办学观念

高等院校不但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这就需要转变高校办学观念,将高校定位于创业型大学。在地方,创业型大学是地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使三方更好地合作;创业型高校必须保证高校的研究质量,为企业的创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3.5兴建科技园区

地方政府可以在高校相对密集的区域,兴建特色明显、优势集中的科技园区,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比例,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政府的财政收入。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以科技园区为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功能,促进地方其他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地方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

4.结语

高等教育是对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针对性强,具有全局的作用,要稍微超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促进地方经济更好发展,必须重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资金、教育改革、专业设置等方面支持高等教育,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桂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

[2]邓雪峰.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3]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国的实证分析及策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3(09).

[4]高江宁.地方高校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的实证分析――以南通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产业,2013(10).

第3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开放式体系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城乡一体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建设城乡一体化需要职业素养高的技能型人才完成,这将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无法适应和满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一)儒家思想观念和西方价值观,造成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2000多年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和腐朽的西方价值观严重影响着人民的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吃喝玩乐”等理念深深地渗透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 重普教、轻职教”的文化传统,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封闭错位, 使得职业教育的社会作用未显现。

目前,职业教育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与普通教育专业教学区别不明显;教学过程与企业、社区结合不紧密; 职业培训不广泛;开放性办学不足;教学资源没有充分配置合理等缺陷,其社会作用尚未显现。

(三)条块分刻的封闭管理体制,使得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

目前,各类职业院校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尽管当前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基数太低,目前的投入犹如杯水车薪。即使有国家拨款,也存在教育经费分配不均的问题。由教委主管的学校可以得到国家的教育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学校很少或没有这种拨款。

二、建立面向城乡一体化的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教育的动力。

以市场为导向是专业设置的唯一原则,教学内容以岗位要求为前提。因此要强化职业教育的市场意识、社会意识、开放意识,广开办学渠道,不拘一格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种应用技术人才。要树立大职业教育的思想,红杏出墙,向社会要资源、要需求,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二)以行动为导向,强化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

所谓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行为”作为一种状态,只是“行动”的结果。所以,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就是“行动”。所以,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景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换;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针对串行排序的工作过程体系,对职业行动知识采取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开发转换;教学场所的作用半径,也应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转换。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

(三)以学分制为突破口,建立“学分银行”等制度。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要改革传统的、刚性的学年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以便于建立与终身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用相长。建立终身学习指导服务中心,为终身学习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服务。加快远程学习网络环境、资源建设和管理系统建设,初步形成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远程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实施“素质提高工程”,建成以“学习包”为核心的学习资源中心,建立“终身学习卡”和“学分银行”等制度。

(四)以政策引导为主,强化职业教育的融资渠道。

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逐年增加各级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40%。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学校的主办单位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政府和学校主办单位共同承担生均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修,以及设备配置的经费投入机制,依法保障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给予税费减免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资助和捐赠职业教育,并按规定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一方面靠政府支持,用优惠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和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服务关系,争取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由单纯的“输血”投入按市场运作的“输血、造血”相结合的战略性转变。

(五)以素质教育为基点,强化职业教育的人才观。

“双师”是职业教育保障,“双证”是职业教育成果。在突出职业特色上,要继续推行教师“双师”和学生“双证”制度,通过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进一步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真正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规范化。职业教育院校要充分发挥已有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作用,不仅面向学生,更要广泛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社会成员的就业能力。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其成为建立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的功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王炜波,孙志河.对构建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第4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基金项目】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专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kyzx20140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91-02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

1.1 传统媒体的概念

传统媒体② 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

就北京职业学院而言,传统媒体包括校报、简报、公告招贴栏、校园广播以及各系统编印的工作动态,个人认为,校园网已经运行了十余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传统媒体。

1.2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③ 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

就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而言,新媒体主要包括微博、qq群、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彩信报等。

1.3 媒体融合的概念

“媒体融合”④ (media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的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的融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

二、媒体融合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大方向。如上所述,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只有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发挥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赢。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宝贵的机遇,又是现实的挑战。

2.1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打破时空限制

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优点,利用新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传播。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终端随时随地为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新媒体时代除了运用文字、动画等进行教育工作外,还可以运用实时视频来进行教育工作,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契合了大学生的追求自我为中心或纯粹的个性解放的特点,这些形式多样的引导手段对于90后的大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

2.2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教育工作,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的舆论导向单纯凭借灌输的方式将难以为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心事等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2.3 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大

新媒体由于多元性、自发性等特点,一些低俗的信息也开始泛滥,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使得学校难以单方面控制舆论传播的扩散与渗透,非理性的声音也应运而生,且在很多时候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制造谣言,混淆视听,这些行为极可能成为关注焦点,进而产生传播加速度,最终形成网络的蝴蝶效应,使日常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不断增大。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往往良莠不辨,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被转发传播,从调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接近70%的学生对于自媒体的信息不会完全相信,并期望能够提高自媒体信息的真实度,说明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真实性需要提高,这也说明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2.4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提出新要求

当前95后的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很快,多数已经习惯于通过手机等自媒体终端接收信息、传递信息,相比之下,由于受历史原因,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年龄偏大,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为例,该系共有5名辅导员,负责600名学生,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30岁,相比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年龄代沟,他们尚未完全适应新媒体环境,对新事物敏锐性差,对新媒体的组成、特点及操作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难以进行高水平的运作,新媒体的巨大优势也难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来。其次,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有些学生工作领导使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心理上尚未完全适应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对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有疑惑和顾虑。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现有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媒体融合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迪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无论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责任,我们也针对媒体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重点以应用法律系“应法微青年”为例说明媒体融合的途径。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现有在校生586人,3个年级,年龄从18岁―21岁,“应法微青年”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于2014年5月20日,现有关注人数521人,基本上涵盖了本系所有学生(除少数不使用微信的学生),截止9月30日,开通5个月来共推送各类信息34条,平均每周推送1.7条,内容涵盖了就业、课堂学习、学生活动、迎新、军训等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信息等方面,确实在学生中起到了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学生也很快习惯于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了解学校和系里的重要事项。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我们感觉以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单一通过校报、橱窗等传统媒体或者网站、校园BBS等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引导,往往只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体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主要是手机自媒体)相互融合,进而发挥各自优势的关系,二者不是彼此替代,而是优势互补,传统媒体在信息来源的权威性,采编队伍的专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上具有优势,二者真正融合必然会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引申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亦是如此,它开辟了教育的新方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启迪。在工作中,可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把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导向性发挥到新媒体上来,以便对大学生的不良风气进行有效地引导,还可以把新媒体的及时与互动性融到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内广播上来,使老师采用与大学生更加贴近的教育方式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通过新媒体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时时互动,及时对学生进行舆论导向作用。

注释:

① 市属政法类高职院校,现有5个系,2个校区,各类在校生4400人

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17079.htm?fr=aladdin

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39017/5403053

.htm

第5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笔者在阅读了人教A版教材《数学2》和《选修2-1》中的《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三章内容后,受到的最大的启发是“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阅读“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这节时,首先遇到了如下问题:三个大小都为2000N的力F1,F2,F3提一块重为500kg的正三角形面钢板,钢板将会怎样运动?这三个力至少为多大时,才能提起这块钢板?(详见教材).

阅读完“综合方法以逻辑推理为工具解决问题,…,应根据它的具体条件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段话后,一种共鸣之感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 教材在处理这三种方法时采取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在阅读教材和做题目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三法并举的态度.之后的练习题、复习参考题等,笔者都尽可能地利用三种方法去解答.通过尝试,收获颇丰.

2阅读期刊带来的思考

笔者曾阅读过文[1][2],觉得学到了知识、方法,同时佩服作者的独到见地.现在再阅读,笔者对文[1][2]中的观点有所保留.文[1]中例1的解答是用向量方法,对综合方法、坐标方法的评价是不易解决. 文[2]中例3的解答是用向量方法,对坐标方法的评价是不易建系.以上对综合方法和坐标方法的评价中肯吗?值得商讨.

笔者尝试用综合方法、坐标方法去解决文[1]中例1,用坐标方法去解决文[2]中例3,发现这些方法并不亚于向量方法.

以上利用综合方法、坐标方法解决问题也显得简洁明快,三种方法真可谓互有特点,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断定哪种方法更好.那么文[1][2]中对综合方法和坐标方法的评价有些偏颇就不言而喻了.

3向量方法的应用举例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表明,有了加法运算和数乘向量运算,空间内任一向量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某三个不共面的向量的线性组合,由此,空间内的点就成为可“操纵”的对象,从而通过向量数量积运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思想也就得以实现[3].在空间中,选取基底{a,b,c}后,任一向量p就可唯一地表示为p=xa+yb+zc,若a・b,a・c,b・c已知或易求,那么直线就求其方向向量,平面就求其法向量,方向向量就“代表”直线、法向量就“代表”平面去进行数量积运算,解决度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等问题.以上过程就是实现具体操作的方法和步骤了.今后向量方法的教学,要始终抓好向量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的训练,特别是对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运用和“回路”的优化选择产生向量等式这一过程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谢全苗.向量的“回路”与“回路法”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1-2),43-45.

第6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筛查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为幼儿教师完善其教育实践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沧州第二幼儿园100名教师和230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幼儿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教师素质中的情绪因子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方式与幼儿的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合理化方式与幼儿的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进入21世纪以来,提高新世纪幼儿教育工作质量,是当前幼教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紧迫实践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家庭因素,关于教师对幼Jbt~,理健康影响的定量研究则很少。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幼儿问题行为与教师素质和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的筛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沧州市第二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幼儿教师1130名,对他们自身素质、应对方式和所教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调查在园幼儿230名,男女各半,年龄范围2岁半一6岁,(均以有效回收问卷为准)。

1.2应用的测量工具

(1)Conners儿童问题行为问卷(教师用量表):1978年修改版,共2:B个条目,归纳为四个因子:品行问题、多动、不注意、多动指数,包括了儿童在学校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已通过检验。

(2)自编教师素质问卷:共2:8题,包括三个因子,因子1:教育观,共7个项目,主要反映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因子2:教育方式,共14个项目,主要反映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学方式;因子3:情绪,共7个项目,主要反映教师的情绪稳定性。整个问卷采用3个等级记分,得分越高素质越好。

问卷各项目的分半信度是0.513,根据斯皮尔曼——布郎公式,计算出整个测验的信度为r:0.84(p

(3)肖计划等编写的《教师应对方式问卷》:共62个条目,归纳为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六个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62;0.69;0.72;0.67;0.72。

1.3统计分析

对问卷调查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2 结论

2.1幼儿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T检验结果显示,幼儿问题行为的四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问题行为显著地比女生严重。(见表1)

2.2幼儿问题行为的年龄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幼儿的问题行为的四个因子都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表现为:年龄越小问题行为越严重。(见表2)2.3教师的情绪和应对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见表3)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幼儿的品行问题和教师素质中的情绪因子存在很显著的负相关;多动症状与教师的情绪有很显著的负相关、与教师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方式有显著的负相关、与合理化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其他的因子相关不显著。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

(1)幼儿的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问题行为比女孩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性格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教育的性别差异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男孩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另一方面在传统观念中男孩应该具有男子汉气概;女孩应该乖巧听话。这种观念反映到家庭教育中,导致男孩和女孩问题行为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多关注男孩问题行为的矫正。

第7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

(1)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建,同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先生曾经提出:“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术,其主要在于对学生进行鼓舞和激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鼓舞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多媒体教学模式恰恰是其中最为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解《保护智力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山寨”商标现象进行展示,例如“雕牌”和“周佳牌”“小天鹅”和“小夭鹅”“康师傅”和“康帅博”等,由此引入课题,之后向学生介绍智力成果权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进入分析阶段。由于学生对上述名牌产品十分熟悉,容易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本课时的学习中来。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重点的强调与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充分利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运用充足的网络信息资源,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积累量有所增加,这样一来可以更有力地强调教学重点,并能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与引导。

例如在讲解《上网的利与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上网利与弊的漫画与信息,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图片的观看来加深对网络利弊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明白过度地沉迷于网络,不但会直接导致学业荒废,还十分容易误导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充分地理解网络人际交往和现实交往的不同,避免了学生因上网交友受到身心上的伤害,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来做一些有利的事。

(3)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所理解。由于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且该学科中的知识点有很多带有抽象性,如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无法理解其中抽象知识点的基本含义,同时还会直接导致知识点显得更加枯燥无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抽象的知识理论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与听觉上的感观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标志性事物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能够充分感觉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较为抽象的“文化”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利用方法

(1)利用投影方法,使情境的创设更具有真实性。初中生更热衷于观看直观画面,而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投影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感官参与以及相应的认知活动,实施有效的调动。例如在《感受社会变化》一课中,讲解到我国快速的社会发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举例,向学生展示一些家庭在不同时期的条件,可以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感受我国社会的发展。

第8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这个方向主要对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进行研究,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省市从政策角度对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索,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管理和实践中的探索等。

 

1.一线城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2.三线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编制和执行研究

3.国外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的历史、现状和对策研究

4.公立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观察、分类、运用时空、确立关系、数量化、测量、实验、解释数据、下定义等)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2.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研究

3.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4.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0-3岁幼儿的健康教育研究

5.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西部地区农村学前一年混龄教育课程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六)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学前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研究,关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协调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效配合的途径与方法。

 

1.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2.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3.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4.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

 

 

(七)教师专业教育和教师行业发展

该方向涉及教师资格培训、教师培训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成长和标准研究;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教学研究;国内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等方向。

 

1.学前教育教师维权方式和效果研究

2.学前教育老师的工作待遇和成长环境研究

第9篇: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3-02

辽东学院地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毗邻。通过对丹东地区外贸公司的调查,丹东从事对韩、对朝贸易企业占全部贸易企业的2/3,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作为辽东学院的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朝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所培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从事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所需要较好专业英语和初步朝鲜语应用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反映了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同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了错位竞争。

一、实践教学研究的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特有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征,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人才实践能力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双外语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双外语”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背景,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交流、谈判等,二是具备基本的朝鲜语听说能力,用朝鲜语完成一般的商务接待工作;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应用能力,主要是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各种单证的使用能力、市场营销及开拓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观察国际市场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它无法通过某门或几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获得,只能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需要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提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按照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的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强调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完整,强调连续性和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利用课内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我们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高效仿真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采取“学员操作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网络通讯为途径”的全方位开放实习模式,培养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我们还与丹东太华电热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不定期到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短期见习,感受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国际经贸人才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是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出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时间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在获取这些证书的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条件。

(二)语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适用,能有效提高“双外语”应用能力

1.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1)针对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及内容。除了开设基础朝鲜语外,设置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如听力、会话、口语交际等多种实训课程,并设置了朝鲜语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中采取与外教面对面、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2)利用校内校外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是在校内外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校内的朝鲜――韩国文化苑集语言学习和体验韩朝文化功能为一体,利用各种先进的视听设备,为学生语言训练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校外建立了三个朝鲜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实地感受朝鲜的风俗文化,锻炼交流能力。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建立了朝鲜语(韩国语)俱乐部。定期开展韩语角、影视时间、韩文写作大赛、韩语系列技能大赛(演讲、打字、情景会话)、 “疯狂韩语课堂”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首先,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采访、辩论、短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其次,利用课外活动,创造语言训练环境。定期举办英语角,锻炼学生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英语讲座、演讲大赛等,采取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打造“双师“型和中外融合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1.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外贸企业,使专业教师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锻炼业务能力,提高授课的说服力,现我系有两名教师长期在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及管理,有四名教师有双师资格证书;同时不定期从社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员到校兼职授课或与老师座谈,形成一支熟悉社会需求、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2.充分利用韩朝学院资源优势,打造中、朝、韩融合的语言实践师资团队。一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深造,现有五位教师都已从韩国攻读完硕士学位;二是利用现有的韩国、朝鲜外教,开设大量的口语交际课程,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不同区域的语言使用技巧;三是利用我校留学生资源,开展课外交流活动,创造语言学习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1.人才应用能力日渐明显。通过近几年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施,人才培养特色日渐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英语和朝鲜语的交流沟通能力有所增强。在英语方面表现为函电往来和商务谈判的能力不断提升,很多外贸公司负责人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英文函电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一些学生已成为公司谈判的主力。而朝鲜语的听力和会话水平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