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云平台;平面设计;混合教学;教学结构;线上线下
云平台就是把教师备课过程中,课内、课外教学的任务布置、作业指导、答疑演示和作业批改等几个环节集中在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平台上,把过去需要用纸和笔来完成的事情,转变成以手指,通过点触与书写就可完成无纸化学习任务,将课堂提问、举手应答变成了师生之间在个人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即时互动和信息反馈。0.2云教学特点伴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以及智能终端APP辅助教学平台的问世,使得当今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昔日“老师讲、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实时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形式彻底改变,学习潜在积极性被挖掘出来,原本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1],促进教学双方积极互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移动云平台的翻转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的云平台,通过资源搭建、任务配置,借助移动云平台的资源管理、教学功能、评价体系,为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内心深处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体意识[2]。对学习行为记录实施的过程考核,能够为教师提供客观真实的教学研究大数据,实现具有人工智能性质的个性助学、助教功能。平台具有优越、完善的教学辅助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非常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1.1课前准备。使用云平台时,教师在平台上创建班课,让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云平台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班课资源库,如教学视频、相关图片、PPT课件和自主测试题等,以方便课前学习。为掌握学生预习效果,通常在云平台设置3—5个测试题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测试,在云班课平台的答疑讨论区上,学生将自主学习遇到的疑问及时反馈到讨论区,教师或助教(指定的优秀学生)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通过答疑讨论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学生课前学习状况。课前学习,如图1所示。图1翻转课堂课前知识传1.2课中教学。(1)巧妙引题。在上课伊始,根据课前掌握的情况,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还存在的困惑或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借物喻题、巧借媒体、趣味游戏、动人故事、实验展示等方式顺势铺开引出主题,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探寻问题的大门,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2)初试牛刀。上课伊始,设计一个摸底小测验,可采用限时如1分钟测试来获知个体学习状况,旨在摸底、巩固课前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挑战困难。(3)课堂互动学习。通过基础知识的测试后,各学习小组领取教师针对课前预习状况而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老师则协助、指导各学习小组开展互动学习,通过巡视指导、适时点拨、释疑解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看云平台的各种学习资源,如知识文本、视频资料及数字资源,来解决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展示评价。小组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利用云平台中的随机摇号方式确定小组成果交流展示顺序,运用头脑风暴、问题抢答、效果投票等平台教学手段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评价活动,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内系列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实现合作探究、有效互动、深度体验、知识内化、创新学习、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知识内化过程,如图2所示。图2翻转课堂课中知识内化1.3任务拓展。操作实践完成后,老师可以在云平台上与本课知识内容关联的拓展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调研、查资料,将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与企业生产,学生用学得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锻炼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有效解决了知识与社会生产脱节的现象,培养了学生创新应用知识的能力。1.4过程考核。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优化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如何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可以将每一次的课堂练习内容生成一个任务或合作项目,在完成相关内容后,让学生及时将练习结果上传到平台,上传的内容可以是图片或视频、文档等,从而获取经验值。因为形成性评价相对公平,我们要求学生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或操作结果都以某种形式上传至生成的“作业/任务”中。教师则可以自己或指定助教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或点评作业,便于及时反馈学习问题。教学过程的各种活动均对应并不断增加活动参与者的经验值,通过经验值来衡量学习过程的活跃度、参与度,这是过程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教师人工监测如蓝墨云平台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墨”的分析提醒,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态,辅助教师教学决策。1.5大数据分析。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调取相关结果以便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分数分布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从而产生教学智慧;当期末来临,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出班课数据和教学报告,把学生在班课中查阅资源、参与活动和签到等汇总导出成数据或明细数据表格;还可以导出成班级的教学报告,如资源报告、活动报告与学情分析等数据,来自平台的数据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教学历程,为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归纳及总体把握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支撑。
2移动云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云平台不仅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还对目前非常流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下面是本人基于蓝黑云平台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2.1搭建“互联网”移动资源平台。基于混合教学理念,创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互动教学资源平台[4]。将平面设计学科素材,如微课、教学PPT、知识文档上传到云平台,打造数字教学网络资源库,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形成支持在线学习、面对面互动学习、泛在移动学习的全方位、立体化学习方式,有效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学习方式有别、理解进度不同的层次差别,极大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了资源利用、学习评价、互动交流等多功能生态学习环境。2.2构建线上线下交互模式。缘于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相融合,经过国内外教育学者实践验证,实现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对面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迅速普及。该模式不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还有效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智能云平台中视频、音频、图片、理论知识等教育资源,与线下课堂的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展示评价以及课前、课中、课后的系列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客观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师生角色,既解放了教师,又激活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学生。轻松实现了2500多年来教育家孔子的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愿望。在线教学视频为个性化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个性需要可以反复回放,直至理解。在课堂内也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容易实现分层教学,从而使得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不同小组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任务,进行以学习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老师、课本、环境、资源多维交互,形成O2O线上线下新型互动学习课堂。2.3线上线下任务设计。将平面设计教程以项目来组织任务模块,形成“线上—线下”即网络和面对面教学的有机结合。每个项目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设计成3—5个学习任务,将任务在线到线上云平台,形成云平台学习资源,提供课前在线学习和课后巩固。面对面学习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目标需求、学习进程、任务特点和环境资源,结合云平台资源选择和组织课内学习任务流程,并通过课内学习互动,开展学习活动,小组利用平板或计算机开展任务学习、研讨、互动、展示、评价,所有活动可全部在平台上进行,实现无纸化教学。以前为实现线下学习成果的多元评价耗时、费力,效果差强人意,现在利用线上线下互动轻松有趣,可轻松实现多元评价,还可引进企业高管在线点评,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2.4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自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明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5]。用形成性评价辅以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现对个体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在线测试和在线竞赛的综合判断来实现的;终结性评价是通过在线测试和在线(视听)竞赛结果与期末考试结果相结合而形成的;多元化的评价,使得教学过程规范、有序、高效,真正实现关注全体、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3移动云平台教学问题及对策
移动云平台并非十全十美,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访问信号不好及对策。信号不好会影响到访问平台延迟或者上传图片、视频卡顿,甚至当机,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提供WI-FI接口解决。(2)频繁使用移动端出现的速度问题的对策。随着移动端访问云平台次数的增加,以及下载数据、视频或图片会占用移动工具内存,导致速度下降,这时需要对内存进行及时清理,以保证运行畅通。(3)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学生自觉性影响,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教师构建班级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有效约束和规范。
4移动云平台教学反思
近两年,通过蓝墨云平台在平面绘图中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双方主动建构新型互动课堂。利用云平台的投票和头脑风暴功能,调查学生对云班课活动的满意度,约88%的同学给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觉得开展云平台教学活动,便于课前预习与课后温习,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对云平台教学未能很好地适应,因网络环境、移动终端局限,流量限制、错失活动机会等情况,从而不能跟随课堂活动开展,加之经验值偏少,也会影响到情感体验等。有鉴于此,在以后开展云平台移动教学前,应提前问卷学生的现状与心理愿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需求,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设计方案。移动混合教学是近来教学改革的热点,在课堂中将云平台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深度融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认清云平台在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研究问题的能力[6]。
5总结
通过云班课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先后开展了翻转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活动,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搭建了数字信息化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传统课堂向智慧型和创新型课堂转变。同时,新型的教学结构对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为师者不断地学习来提升信息素养,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单冰.应用型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69-70,73.
[2]单好民.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证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7:81-84
[3]张茵茵,牛彦敏.移动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3):23-24.
[4]李剑.基于蓝墨云班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7,(16):34.
[5]钱文娟.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评价在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8(6):69-72.
关键词:模式融合;创新;体育健康
在互联网时代的催生下,教育模式面临了新的变革,线上教育模式渐渐普及并且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教育完美结合,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育的目标。体育教育也关乎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教育更多需要体力劳动,如何在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完美构建需要我们重视。为了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教育模式上,开拓线上模式的新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1、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价值
1.1、拓宽知识面,拓展学习路径
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线上教育可以弥补不足,网络教育具有开发性,让资源达到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获取大量有用知识,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资源的整合,及时分析解惑,学生同时也完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出网络资源的优势。线上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会局限于单个的教师资源,学生可以以话题进行检索,获取更多优秀老师的教学课程,对体育与健康有整体认知,拓宽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与此同时展现出线上资源的优势,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就能拓展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学习之路。
1.2、促使课程高效的实施
互联网在课程中的应用,使信息资源变得丰富,学生开阔了眼界。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资源共享,师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不局限于课堂这个范围,可以从课堂放眼于外界的巨大空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自身了解远远不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程为起点,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进行深化了解,让课程实施从量化开始有质的提升。
1.3、学生学习资源的整体融合
近些年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改革,线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获取,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者,还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发表在网络上,供大家参考学习,这是一种交互式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使学习资源得到融合。线下的教师通过课堂将网络有效资源共享与学生,营造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2、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的作用
2.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下的线上教育,新颖且具有时间弹性,很大程度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和所传递的学习方法,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会安排学生要所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在自主性方面一直处于匮乏。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结合,学生结合自身进行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能动性,自己会根据课堂上没有跟进的学习进程,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查找相关内容知识,补缺学习中的短板。这样的方式更有利用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
2.2、实现个性化教育
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于老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外的线上教育层出不穷,但在校内线上教育还是不成形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在学校,校内的线上教育使教师可以直观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资源进行了解,并且做出正确的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如果可以利用线上资源分析配给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无疑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2.3、提升教学质量
混合教学模式没有模版,可以依照情况而定,最主要的是运用到网络资源的优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作为引导者、监督者,更多是引路人的身份,要发挥学生对学习、知识获取的积极性,要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利用网络资源使得课堂变得活跃,提升了教学质量。对于模式,不能执着于固守一种。模式没有标准,应该更多去创新变革。网络资源是一个平台,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实际的改革创新,使线上线下的教育完美融合,实现教育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
3、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3.1、线上线下资源的一体整合
体育与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强身健体的课程,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中小学必需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养好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在运动环境中感受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体育课程的线上教育,应整合教学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好能够提供个性化教育,从学生个体出发,分析学生基础代谢、体育基础能力、训练强度的接受进行合理制订目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把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体育技能,领悟到体育精神的精髓。线上资源的优势,我们应合理利用,为的是更好让学生在资源中得到有益发展的知识。
3.2、灵活教学,优化教学
通过体育教学,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灵活教学,进行及时沟通。比如,体操运动,对于动作的要领可以通过模拟动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课堂外通过线上去观摩学习,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同时也实现了教学任务。不断丰富体育活动,多开展趣味运动,花式足球、武术、新式健美操、袋鼠跳等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运动,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对体育课程始终保持新鲜感,积极锻炼身体,健康成长。在利用线上资源的优势下,让师生更好的互动,并且让学生不断学习了体育方面的知识,累积了经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整合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实现优化教学,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很大帮助,换言之,也让学生更了解了这门课程开展的意义。
3.3、精化内容,掌握时间分配
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教学,需要掌握时间配比,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参考教学资料,有宏观上的把控。对于细节上的问题、不能准确把握的问题上,教师应在课堂上精化内容。老师主要是作为引导者,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入了解,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掘,完成独立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针对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以及专业知识,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解释,帮助学生领会到要点,对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沟通,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与老师共同进步。
3.4、管理模式优化,反馈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大多都不主动与老师沟通,教师对此可以采取分组模式,每组的学生可以相互沟通,来完成动作要领,而老师是以指导者的身份观察每组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拨,这样针对性的教学,使课堂更加高效。在学生对课堂内容吸收后,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录制视频,就是将学生在课堂所学的体育动作进行录制,发送给教师,让教师观察反馈,优化整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的高效性。
3.5、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现今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来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于体育课程的考核机制,大多学校都过于重视期末考核,使学生不重视其中的学习经历、过程,选择集中在期末加紧学习锻炼。混合式线上线下教育模式作为创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发展。目前对于体育考核的方式单一,考核审核的主体也单一,应该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将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前准备、课堂平时表现加入在考核机制中,在每堂课后教师就应将当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录入电脑,之后进行综合评定。在评价机制方面,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评价方式可以多角度,评价方式可以多元。教师不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可以建立小组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评价更加客观,而评价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评价同时是对该生的综合能力、思维判断、分析理解能力的考量,重视评价的结果,也是为不断进步做出铺垫。总而言之,线上线下教育模式均有弊端,如何利用如何取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取舍。网络教学模式对目前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教学者和受教者都有有求,尤其在中小学群体中,教师应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更好指导学生在网络的大环境下获取有益指导值得我们进一步考究。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教学不可否认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但对互联网的把控力还不够,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监督。混合线下线上教学模式,目标还是在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体育教育中,更多是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磨练身体意志,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处于自然环境,利用体育知识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使学生从中受益终身。
4、结语
未来的教育趋势是在互联网驱动下的,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对新时代的教育发出挑战。互联网作为一个共享平台,资源信息丰富又具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有益的知识。对于时间的自由支配、课程的专门针对性、表达内容的相对精确、学生的积极性等都是线下老师无法比拟的。但回归传统,中小学自制力较差,对于判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面对互联网上的巨大信息量,虽然觉得新颖,但索取有益的知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关于六盘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线上教学和线下传统教学的相配合,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的合理,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了课程本身,丰富了理论知识。体育教育是关乎中小学身体素质的教育,有别于其他主修科目,在体育教学中的线上线下教学的资源配置中,需要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也应科学合理的随着时代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峰.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和实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
[2]邱向阳.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校本教研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
[3]杨伊,任杰.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70年———兼论人工智能对体育教育的影响[J].体育科学,2020,40(06).
[4]朱斌,毛振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惑与解决之策: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1).
一、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学校党委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认真研究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坚持“四个注重”力求“四个确保”,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期间建成党性教育基地1处,改造升级党员活动室14处,xx党总支在全市主题党日竞赛活动中获得全市第一名。
二、办学条件全面升级
x校投资420余万、x校投资800余万元、x校投资70余万元粉刷校园楼体内外墙,更换教室、办公室门,更换多媒体黑板,建设高标准微机室,建设校园文化墙,种植榉树、桂花树、樱花树等绿植,美化了校园,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三、高考质量再创佳绩
2019年高考清北录取3人,本科线上1746人,其中自主招生线上801人,本科、自主招生线上人数均达到历史新高。
四、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xxx获得近十年来化学奥赛市唯一的国家级一等奖,xx获得数学奥赛国家级一等奖,另有17名同学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3名同学获得国家级三等奖。4人获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
五、艺体教育成果丰硕
积极推进艺体教学,全方位打造育人平台,各校区开展了体育文化艺术节,举行了文艺展演活动。北校蓝天合唱队获2019年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专项比赛一等奖;学校足球队获得市青少年足球比赛亚军,田径队获等市运动会第4名。
六、队伍建设成绩斐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干部工作项目化管理,完善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质量责任制,落实教师的“六个一”提高工程。1人获评正高级教师,1人荣获省级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荣获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2人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5人获省级“一师一优课”一等奖,11人获市级一等奖。
七、自主教育逐步完善
完善自主教育体系,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举行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运动会、“十八岁成人礼”、“20公里远足活动”等活动,提升德育效能,塑造“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新时代高中生。1人获得“市青少年演讲(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中学组一等奖,省级二等奖;xx获全区“唱响新时代 争做追梦人”演讲比赛一等奖。
八、庆祝国庆丰富多彩
以“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为主题,进行了主题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组织青年团员到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接受红色教育,重温革命历史,举办“唱响新时代 争做追梦人”演讲比赛,举行烈士纪念日升旗仪式,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
九、举行创新工作观摩
2019年12月11日下午,12月13日上午和12月16日下午,利用三个半天的时间,学校分别在xx和xx举行了创新工作现场观摩活动,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参加,区教体局教研室高中学段教研员莅临指导。活动中,参观了三个校区的创新工作现场,走进班级听课,听取了各分管校长交流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0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在企业营销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达38.7%。”在这个大环境下,企业需要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单纯依靠线下已没有出路,对于营销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很有必要对电子商务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模式做出探索。
1市场营销人才供需及培养现状
1.1市场营销人才供需结构失衡
在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的背景下,大部分行业的产品处于供过于求,在宏观经济层面国家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聚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着力于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在企业层面,企业通过高薪诚聘等手段吸纳英才,但营销人才的缺乏连续十年却没有改观。而从人才的供给方高校来看,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但供需缺口依然很大,究其原因,不是数量缺乏而是质量与结构与企业要求的不匹配。
1.2高职院校营销人才培养现状
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基本经济学知识,熟悉现行的国家经济法规、政策,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营销实务技能,取得国家认可的营销师从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好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职业型专门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大营销、宽口径”,没有与行业、产品结合,学生的竞争力不足,与企业要求匹配性不强。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部分高职院校以当地支柱产业为依托,结合本校强势专业,培养以×××方向的市场营销人才。这种模式很好结合了本校优势和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部分方向性课程,培养目标针对性较强。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增设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方向,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网店设计与运营、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使的专业发展方向模糊,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重合,没有很好体现出市场营销专业需培养的线下能力与素质。
2电子商务背景下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特征
2.1具备线上线下市场调查、运营、管理的能力
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者的主导性增强,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更加依赖公共来源去获取信息。购物过程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减少,选择空间大大增强,“人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增加线上传播,对营销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知识,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产品推广、互联网广告投放、客户关系管理等技能。
2.2既有相关行业知识,又熟悉互动营销、数据化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营销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诸如手机流媒体营销、大数据营销、搜索引擎营销、WAP广告营销等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需要的人才也趋于复合型,总体来说有三类:销售类、客服类、技术类。
3电子商务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线上线下贯通的课程体系构建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策划与运营、网络广告策划与推广、网上贸易平台应用、网络销售人员。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线上线下”贯通为总体指导思想,以线上品牌建设、市场推广、营销策划,线下市场销售、商务谈判、营销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体现线上与线下的独立与区别,另一方面又要展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与交叉。[5]传统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电子商务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笔者结合本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围绕“社会人、经济人、法律人、营销人”的素质要求,总结出了“线上线下贯通”的课程体系。
3.2校内实训(验)室和校外实训(习)基地有机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就重视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比重要占总学时50%,但和工科实践教学不同的是,市场营销工作与外部市场密切结合,很难用校内实训和软件模拟对抗来培养出学生真正的动手能力。学生对如何线上线下相结合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实践中是如何具体应用并没有深入认识。这就需要把校内的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虽然很多院校都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大多利用的不好,没有与校内实训(室)基地形成互补。
3.3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特色,教育部和财政部也共同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大多是“双证书”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同时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电商背景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实践中,我们发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却并不能很好胜任学生实践指导,很难做到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的无缝对接。因而,除了这种“双证书”,还应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从业人员,来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等短板。但由于专业教学计划比较固定,兼职教师授课时间不好控制等原因,兼职教师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建立合理保障机制,突破本位观念,探索灵活授课模式等,较好的保证了“专兼结合”师资队伍作用的发挥。
3.4营销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
建设强有力、多样化的营销行业协会,有效推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很不够,行业学校战略联盟的建设还处于探索期,很多高职院校都处于单打独斗状况,没有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等,这也是将来人才培养模式中需重点加强的方面。
4结论
本文从线上线下贯通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营销行业协会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如何有效落实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质量“双师”素质的提升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样化营销行业协会的建设是后期需要重点加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梁杰.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看涨[N].人才市场报,2015-7-15(A07).
[3]童江华.持续12年高薪为何难求营销人才?[N].重庆商报,2016-12-/4(A05).
[4]李宏畅.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研究[J].甘肃科技,2011(1).
[5]刘丽霞,嵇美华.O-O商务模式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
关键词:大学物理;传统教学;远程教学;混合教学
1概述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物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作为高校一些理工科院系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作用。大学物理课程具有概念性强、公式推导烦琐、内容抽象等特点,导致学生不容易掌握和理解其内容。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单一且流程化的“预习、课堂、复习、考试”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与PPT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由于大量的公式推导,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课堂成为了静态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教学成果没有明显的提升。科学和有效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改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发展迅猛,各行各业都突飞猛进,教育也不例外,学习资源也充满了整个网络,并且还不断更新。随着技术的更新,出现了一种远程教学的模式(线上教学模式),解决了师资分布不均的难题,同时也节省了学生奔波在路上的时间,但是线上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自控力强的同学。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管控学生,适合绝大多数同学。兼顾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各自的优点,结合现代化软件,演变出一种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讲授时,我们将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软件对大学课堂进行翻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1]。
2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是我校理工科专业的通识必修课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2.1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众所周知,新疆地域辽阔,地区的发展和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2]。同学们绝大部分是新疆本地的同学,但是新疆的南疆和北疆差别也很大,更不用与其他地方的同学相比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物理基础存在很大差异,授课时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同学,离因材施教这个目标还很远。由于同学们存在语言上的问题,听课时语言上存在一定的转换缓冲时间,所以每位同学的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中缺乏实时监测的手段去了解每位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听不懂知识点的同学可能就因此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会影响老师的上课节奏和课程进度,所以传统的大班授课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教师探索新的上课模式,解决这一局限性。
2.2学生学习资源匮乏
大学物理其实是一门相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门课,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相对比较紧密,但是与其他院校相比,我校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如相关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科普实验室中的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用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自由探索,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解决心中疑团,再去推导那些烦琐的物理公式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以前课堂的模式都是正向思维教学模式,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可能在听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就已经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了,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由于资源的匮乏、学生的基础薄弱、课程课时少等原因,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物理比较难并且枯燥,产生厌学的心理。
2.3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大学物理理论性强、概念较多,课堂陷入了一个类似静态课堂,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会感觉课程枯燥无味,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对以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产生不利的影响[3]。大学物理的考核方式还是采用单一的传统考试方式:平时成绩、验证实验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三部分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验证实验成绩占10%,期末试卷成绩占60%。期末成绩考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实验成绩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平时成绩主要是平时作业,去检验自己平时是否掌握理论知识,这种考核方式与中学阶段的考核方式基本一致,对培养高素质人才产生不利的影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大学物理课程中也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多数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只是将板书的内容搬到了课件中,从老师的角度上来看,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节奏;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增加了学生听课的负担,课程内容可能是稍纵即逝,来不及理解又进入了新的内容。这样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迈出了从无到有关键性的一步,拥抱了信息化时代,但是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教学模式,用混合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翻转课堂,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4]。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创建大学物理混合教学模式
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我们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也让教师有条件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混合教学模式在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采用“引导式预习、互动式课堂、主题式讨论、自主式复习、可视式答疑、课外式探究”这样的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以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3.1引导式预习
以往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预习,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进行预习,可是他们也只是简简单单地进行预览式的熟悉知识点,根本没有进一步思考,所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也就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自主预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将自主预习改为引导式预习,并计入平时的考核中。引导式预习是借助“雨课堂”软件将生活化的视频发送到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的手机上,结合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视频中的现象,并用“雨课堂”软件交作业,计入平时的考核中。用引导式预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预习,向自主预习进行过渡,形成预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2互动式课堂
我校的教师在授课时也会有很好的互动,但是并不能有效地去统计学生的互动情况形成数据型报告,没有形成数据型报告就不能进行报告分析,很难进行下一步系统化的改善互动的效果。我将采用“提—讲—测”的形式进行授课,每一块知识都会给大家提出问题,然后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听讲,最后进行当堂测试,测试题题目会通过“雨课堂”软件发给同学们,他们进行实时提交,“雨课堂”软件将回答的情况形成数据化报告,我根据报告实时复习上一板块讲解的知识点,进行交流,步步为营式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的信心,提升教学效果。
3.3主题式讨论
我将采用“雨课堂”软件将同学们随机分组,增加阶段性分组主题式讨论,基于学过的物理知识设置讨论的主题。在讨论主题时,不是简单地将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罗列,而是有理有据地讨论主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讨论的情况相结合,教师进行点评、解说与补充,将交流讨论课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3.4回放式复习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导致很难理解某个知识点,学生就可以在“雨课堂”软件上点击不懂的按钮,这样不懂的知识点就会被记录下来,同时在上课的数据报告中就会显示出有多少同学不懂。同学们下课后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然后针对不懂的知识点看回放,这样就能将漏掉的知识点进行加以深刻的理解。看回放的复习方式是学习的一种途径,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5可视式答疑
有些同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课堂上没有听明白,课下复习时又会遇到问题。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自己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分析原因,然后解决问题,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与我进行探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可视化的辅导答疑,如同教师在学生身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时间,老师也获得了一手的学情,为下一次学情分析奠定了基础,学生的进步也会可视化。
3.6课外式探究
针对实验部分,学生可以参与由教师指导的实验项目的研发或优化等,也可按照小组针对某个时间进行自我探索。教师可以将科研训练项目与学生的物理实验相结合,课题组的研究生可以带领本科生的学生进行学习,实现学生的分层发展。在探究课外实验时,教师会严格要求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检索相关的、专业的文献,然后进行研究其资料,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出来[5]。
4课程考核方式的讨论
混合教学模式是现代化软件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软件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重过程轻结果的教育方针,在考核过程的同时,就是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考核标准制定时需要优先考虑学习过程[6];混合教学模式也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的反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循序渐进地传授理论知识,遵循学生的认识新事物的规律,也要考虑理论知识的评价,考虑这两方面,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应用上初步确定了一个评分细则如表所示。虽然最终的评价结果是以分数的形式体现,但是这样的评价标准不是将学生进行趋同化的评价,而是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和真实学习环境之上的差异化、个体化的评价[7]。结语与传统模式中单独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的目标不同,混合教学模式愈加倾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将现代化软件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对课程展开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陆青山.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000(018):279-281.
[2]郭福强,马新泽,张保花.混合教学模式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昌吉学院学报,2021(2018-3):108-111.
[3]尹亚玲,王博文,柴志方,等.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实验,2017,037(003):41-47.
[4]杨琼,王家全.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农村教育中的实践[J].核农学报,2021,35(02):275-275.
[5]邓晓冉,杨帅.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物理实验,2009,22(1):111-113.
[6]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5)
关键词:SPOC;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25-05
一、引言
从MOOC到SPOC再到“微课”,全世界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对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和改进,目前产生的SPOC课程教学方式,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优点,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尤其适合我国高校集中式管理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现在对SPOC模式发展过程、SPOC与MOOC的区别分析、SPOC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SPOC课程教学设计方式以及SPOC与常规教学的优势对比等方面有不少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还运用了大量调查图表对比说明这种方式对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好处。但对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完整过程,对事先应当谋划解决哪些问题,实施中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等研究考虑的不是太多,当然这也与有些SPOC开课过程的不彻底有关。因此,本文着重从对具体实施中问题的解决的角度进行探讨,对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所带来积极效果没有作更多叙述。目的就是要放在应用落实上,希望能为后来实施者提供一些参考。
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率先打造出SPOC平台,推出《大学物理》等课程,配套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1]。
二、SPOC的概念与特点概述
本文重点主要探索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因此只对SPOC作简要介绍。
1.SPOC的概念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中文意思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SPOC是在高校范围课程教学的新发展,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而设置的在线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在这里,Small、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小众”(Small)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2]。
2.SPOC课程的特点
(1)模式自由。SPOC教学内容可以是MOOC的超集,通过线上的在线讨论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含翻转课堂)实现SPOC方式,因此SPOC = MOOC + 补充交流的模式。
(2)体现学习的全程关照。由于学生是受准入条件限制的,相对学生人数较少,老师可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由教师完成作业的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答疑和讨论,以及面对面的“补课”等[3]。
(3)出勤率会提高。SPOC中可以明确或隐含地给学生形成出勤,因为线上学习平台可比较容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而线下的课堂本身就有教师的考勤环节。
(4)保证进度一致。由于学生在参与线下课堂学习交流的时间点上有基本进度一致性的控制,从而促进了线上学习的基本同步。
(5)体现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建构主义原理。
(6)因材施教。通过洞悉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表现信息,比如前续课程成绩、以往表现、个性、优缺点等,主动要求部分学生再做一些特殊的内容训练。
(7)责任与荣誉感。一般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一组成员在学习、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会影响本小组荣誉,因此会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8)课程选择权。学生在选择某门课程的SPOC方式之后,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环节。确保该门课程教学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9)身份验证。因为是有准入条件的,因此SPOC能做到保证学生本人听课,也能做到线下考试。
(10)SPOC 与传统教学结合的课程资源应用模式,能够促进学校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进一步落地生根,有利于高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4]。
(11)SPOC 更加强调赋予学生个性化、完整、深度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更严格的认证和评估也使得课程证书更具效力,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和学习质量。
(12)SPOC 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小规模以及限制性准入的特点,有利于挖掘其潜在商业运营模式,更能保证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SPOC模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
SPOC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大家已经有更多的共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更多进入到真枪实弹的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并在实践过程对所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后面实施或许更有现实意义。所以笔者结合基于SPOC课程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
1.获得支持
SPOC课程是由线上和线下(课堂)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这一点与MOOC、远程教育等还是有区别的。因此要开展SPOC课程教学必须有线上与线下两个大环境的支持,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开课教师要想开展教学,就必须获得一定的外在支持,否则很难不走样地完成SPOC的教学过程。要获得的外在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SPOC的线上学习环境是以学习网站的方式作为支撑平台的,但这种网站与常规形式的学习网站有明显区别,比如它要具备对学生学习时间、内容、问题回答、即时测试、即时问题回答、学习能力结果分析以及线上综合成绩评定等功能。这些技术实现,对一个开课教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老师的主要精力以及注意力也不应当在此。我们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平台是由从事网络教育的软件开发公司来完成的。线下用到的相对固定的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等的支持,由学校、系院协调完成。
①获取学校层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资金的支持
我们开展的基于SPOC 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就是西安文理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支持经费为5万元。对于没有立项支持的可建议学校将SPOC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立项以获得支助。
②获得二级学院或系的支持
现在许多高校将类似教学改革费用分配到系院,由系院自己根据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支配,因此可申请系院的支持。
③获得社会从事教育资源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支持
在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以及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单位、公司,也急需与高校合作开展SPOC课程的网上平台开发与建设。一些公司为了在学校打开渠道,展现自己网上平台功能特点,或许会无偿或以较少费用来完成SPOC线上平台的开发。因为对一个SPOC线上平台来说,课程可以不一样,但平台往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对公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④租用已有的SPOC线上平台
现在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己的SPOC在线平台为大家提供服务,学校SPOC课程实施者可以租用已有平台,把自己课程各种类型资源放上到此平台上去,同样可以导出相应的线上学习信息。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同样要支付租用费用,并受到使用年限的限制,受制于人且不同课程所体现的个性化需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⑤获得线下环境的支持
线下环境由学校内部解决。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脱离线上,线下老师在课堂也会随时用到线上平台,所以线下环境除了教室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能方便连上学校的局域网或互联网等。对开课班来说,该课程每次上课必须保证在此相对固定的教室或环境中进行。一般在下学期开课前,要以系院形式在本学期末向学校教务处提交相关SPOC课程安排要求。以便教务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发生冲突,影响正常开课。
2.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
只有在线上和线下以及资源建设具备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开课。
(1)确定计算机网络SPOC线上平台建设问题
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首批5门课程以校级课程改革立项方式来建设的,学校非常重视,并给以资金支持。学校为了让课程主持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SPOC课程的设计、相关资源建设等能真正体现SPOC特质建设上面来,学校最终选择与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SPOC在线平台,并负责如课程录像、视频制作等任务,大大减轻了有关技术问题对教师的困扰,明确了教师在SPOC课程中的定位问题。
(2)选择计算机网络为SPOC课程的优势
由于我校的校园网还没有自己的SPOC在线承载平台,显然要实现学校多个课程的SPOC教学形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优先选择一些课程作为SPOC方式开展教学。要体现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选择特别适合线上形式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课本身就是讲计算机网络理论,而线上学习平台本身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的,在线学习可直接感受(如对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功能,如果在学习中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网络故障进行处理,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线上线下教学关系处理
SPOC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把握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关系,在SPOC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关系处理不当,教学过程就会走样,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线下关系。
①线上教学内容以“重、难点知识”为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网上先学习重难点内容,线下由教师对线上学习没有理解的内容再进行讲解、讨论,即紧紧围绕重、难点内容展开教学。但其缺点是,学生独自在线上直接学习难点内容时会有畏难心理、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悖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②线上课程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主。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初学者的心理,可消除畏惧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与认知过程,尤其适合本科生。把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留在线下课堂来讲解,发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即时交流的优势,让线下课堂更有吸引力,使线上与线下作用更加明显。
③兼顾①和②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不好把握,在SPOC课程建设实施初期最好不要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时不好拿捏,可在课程开设以后进行探索和完善。
④把常规课堂教学内容不加区分地搬到线上去。显然这种方式有悖SPOC课程教学本质特点,比如,一些大学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即把课堂教学以录像的方式放在网上,对SPOC模式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这种线上方式。
在我校5门课程中,以选择第①种和第②种方式为主,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选择了第②种。通过与我们开课老师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比较欢迎第二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线下课堂还要讲重难点知识,因此,线上学习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4)重视构建线下讨论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线下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重新排置。根据SPOC课堂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环境不同的要求,课堂除了老师精讲重难点内容以外,更多时间用来创设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为了提高讨论互动的效果,对常规课堂的桌椅排放进行重新摆放,让每个学生尽量“暴露”在教师视野之下,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或被迫发言的机会。为开展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学校专门提供了易于布置的教室。
(5)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在实践计算机网络SPOC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决。
综合考虑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整体设计。这也是SPOC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握好两者的侧重与平衡关系。
①线上教学设计把握。把握好线上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显著特点,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好。我们选择了前面讲的第二种方式。在设置网上作业题、思考题、扩展发挥题、测验内容、主题讨论等方面以学生经过稍作努力就能完成为标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融理论与技术、产业为一体,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许多有名的IT软、硬件企业进行友情链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与产品。
②线下教学设计的把握。把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区分开来,设计讲授的难点、重点内容要明晰凝练,同时要把线下课堂的讨论主题、讨论内容作为不可缺少部分进行精心设计。
四、评价问题
评价在SPOC模式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教学考核中,评价对学生来说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SPOC课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因此与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明显不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对课程教师的考核
教师是课程的引领者和具体实施者,对实现SPOC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1)考核是否执行了SPOC课程的教学规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大的方向不走样的关键。学校教务处对此专门制定了细则,并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负责检查评价,且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过程,体现形成性结果的评价。
(2)突出对线上各种资源更新建设的评价检查。由于线上教学是SPOC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线上资源的完善、更新有明确数量比例与时间节点要求,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严格执行了这一要求。
(3)制定适合于SPOC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教学和实验大纲。对以前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表进行修改,对课时数进行调整,根据SPOC课程要求重新撰写了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脚本和教学内容。完成了线上和线下两个大纲。
2.对学生评价与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败。怎样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考核形式征得学校教务处的同意。对于一门课程考核一般有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大多数学校规定考试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两者按一定比例组成,如果SPOC课程的考核也采用这种方式,就显得不够全面。为此,我们提前与校教务处沟通在征得同意后向学生作了说明,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否则在课程结束形成成绩时有可能出现麻烦。
(2)学生成绩组成要达到最佳比例。我校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线上学习综合成绩。主要由线上平台所具有的考核分析功能给出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或成绩;二是线下课堂讨论、互动表现评价成绩,含有考勤等;三是试卷考试成绩。由于课程的SPOC教学方式仍处于实践发展阶段,为引起学生对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同等重视,规定考试试卷卷面占50%,线下课堂讨论表现占20%,线上学习评价占30%的分配比例。经过上学期实施来看效果比较好。
(3)SPOC课程考核教师作用重大。对学生的线上评价考核,由线上平台功能基本可以给出,但对线下课堂学生总体表现,尤其是学生在主题讨论、互动等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安排由分组讨论中小组长对学生的表现作记录,记录表是有条目且已印好的制式表格,本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签名,以强化学生对自己本堂课表现的认识,以便后续坚持或改进。
(4)阶段性测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阶段性测试目的要明确,形式内容要灵活。不要仅仅局限于常规的笔试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撰写个人学习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比如在学习网络层知识概念时,让学生写一份该层所对应的路由器产品商家及其路由器产品性能水平的报告,以加强学生从知识原理到技术最后到对产品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等。
(5)对学生表现进行阶段性总结。这是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要专门抽出时间与全班学生进行面对面总结交流,以提示或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行为。比如,我们采用先让小组长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陈述,紧接着个人自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等。
总之,SP0C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体现了建构主义认知原理,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
五、长效机制的建立
经过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的实践,要真真正正在某一门课的教学中不打折扣落实SPOC教学模式,看起来简单,但在实施中会遇到这样或者哪样的问题。为了保证不走样,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考虑。
1.学校层面
(1)将学校开展基于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纳入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之中。比如可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十三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之中,从学校顶层重视起来。
(2)校教务处尽快建立健全实施SPOC课程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职能部门,校教务处应对实施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同时也要有校财务、资产管理处等协调支持。
(3)调整SPOC课程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机制。计算机网络SPOC课的实施,显然要比目前常规方式教学要付出更大的脑力和精力。如果在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恐怕没有教师愿意主动承担参与SPOC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反映情况,我校现在采用给以SPOC方式上课教师在原本常规课时基础上再增加50%工作量(课时)的方式。
2.教师层面
教师是SPOC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认同SPOC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有奉献的思想准备。我们在开始实施计算机网络SPOC课时,先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并达成一致,以避免在实施中出现不同的想法。
(2)不断学习提高SPOC课程教学能力。显然,在SPOC课程教学中,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等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团队专门制定了适应SPOC教学的提高方案。
(3)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要不断感受理解SPOC课程教学模式真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修正,定期集中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
(4)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外在问题,及时进行反映沟通。课程在进行中,时间不等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问题,比如向教学主任、院长反映等。我们对一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沟通就能解决的事情,要主动出击。
在计算机网络课实施中,我们感到运用SPOC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造,而不是使教师这个角色消失,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转变,即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教会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推动者。
六、结束语
SPOC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大家普遍赞同和认可的,其线上与线下不可分割的统一性特征,非常契合我国高校“围墙”式管理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因为当下完全脱离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但又要考虑以学生为主的自我知识构建,SPOC可谓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尽快行动起来,应更多重视关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研究,因为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样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关键词 微信 微沙龙 高校学报
沙龙为法语Salon 的音译,意为房间里的客厅。沙龙文化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17、18 世纪盛行于法国巴黎,至19 世纪末期走向衰落。①沙龙作为一种社交文化,在19 世纪上半叶传入我国。当时有影响的沙龙探讨的话题广泛,有的沙龙在当时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术沙龙组织形式灵活,氛围宽松,讨论活跃,为科研人员的交流提供了机会,为学术思想的碰撞提供了平台。本文中的微沙龙是以微信软件为工具,发起与组织的一种学术交流与组织形式。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微信用户的数量超过了6 亿②。调查显示,微信用户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多集中在19 至35 岁之间。③在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中,中青年比例较高,其中不少人经常使用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微信聊天软件。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的微沙龙已举办了1000 多场,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院系,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沙龙是跨学科学术交流。④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是高校学报重要的作者与读者群体,而高校学报编辑与这一群体所处环境相同,联系紧密,微沙龙在高校学报中应用前景好,可行性强。本文结合微信与高校学报的特点,对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的形式进行探讨,分析微沙龙对高校学报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举办微沙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学报编辑举办微沙龙的形式
1、基于高校学报运转的微沙龙
高校学报运转过程,主要包括选题组稿、审稿与编辑校对、出版发行。有数据显示,我国学术数量居世界第二,其中有80%的论文来自高校。高校学报的审稿人有一部分来自本校,同时,部分稿件作者是本校教师或科研人员。高校学报编辑可以根据选题组稿的重点方向,关注校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专家、教授等,通过微沙龙的形式了解该方向的科研新动态和他们的研究现状,并通过他们了解该领域与这些专家有联系的学者,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丰富稿源,拓展信息来源。高校学报一部分稿件属于交叉学科,这部分稿件的质量往往又较高。学报编辑以微沙龙的形式和本校审稿人或作者进行交流,对稿件需要修改与完善之处进行多领域、多角度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学报的编校质量。在出版发行阶段,学报编辑将出版的学报在微沙龙活动中交给作者或审稿人,可以进一步体现编辑的服务功能,加强与作者的联系,使作者或审稿人对学报形成良好印象,同时也方便他们就学报印刷装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微沙龙
很多高校专业门类齐全,但由于规模大,教职员工数量多,彼此间的交流并不多。高校学报编辑以微沙龙为平台,促成来自不同院系或部门的教职员工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可以活跃学术思想,打开研究思路,推进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当今科学研究跨越不同学科向多领域渗透发展是大趋势。高校学报编辑可以以当前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或社会科学领域的新鲜话题,比如每年的诺贝尔奖项或我国科技进步奖,或“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等为主题,组织发起微沙龙活动,还可以就高校学术活动,比如国家级或市级科研项目申报为主题发起微沙龙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推动高校教学与科研发展,而这正是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发挥自身特长,以学术论文写作技巧为专题发起微沙龙活动。笔者曾以这种形式与毕业生进行微沙龙聚会,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良好评价。高校学报编辑可以通过微沙龙形式发挥学术交流推动与培育人才的作用。
3、以聚会交友为特征的微沙龙
科研活动要能带给科研主体愉悦的感受:曾被誉为“当代毕昇”的已故科学家王选曾说,从事科研要失去一些常人都能得到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不可能得到的快乐。笔者认为,学术研究主体价值观的中心从以勤劳、繁荣、进步,朝着自由、自然、可持续方向转变是必然趋势。高校学报编辑以聚会、交友为目的发起的微沙龙,可以增进高校不同专业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友谊,为他们在科研方面的自由结合创造机会。高校学报编辑与审稿人或作者建立友谊也非常重要。笔者与本校部分审稿人、作者建立了友谊,催审或催稿都是直接要求什么时间以前必须完成,实现了在笑声中促使其配合学报工作的目标,合作过程愉快,合作效率高。微沙龙形式可以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与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友谊,起到推动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催化剂”作用。
二、高校学报编辑举办微沙龙的注意事项
以微信为平台发起沙龙活动既快捷又经济,但在举办前要精心策划,举办中要精确控制,举办后要认真总结。
1、举办前准备
高校学报编辑要尽量作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为微沙龙活动的开展营造融洽、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但不能以主人身份自居,以免给其它参与者以被人管理的感觉。高校微沙龙参与者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他们精彩的发言与画龙点睛的评论是微沙龙的生命力所在。高校学报编辑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比如选在周末、假期等。地点选择可以根据参与者身体而定:以专家、学者为主,可以选在本部门或学校的学术报告厅;以普通同事为主,可以选在家庭或高校周边的餐馆、公园;以学生为主,则可以选在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咖啡室等。高校学报编辑要预先估计参与者行走路线、所用时间,对举办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现场布置。
2、中期控制与后期总结
中期控制主要包括微沙龙活动中时间与经济成本的控制。高校学报编辑要使微沙龙发言人尽量围绕同一个主题发言,并提醒发言人注意控制发言时间。主持人对发言的点评用语要简明扼要并掌握分寸。点评要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以点评实现对后续发言人的引导。微沙龙活动以微信为平台发起,联络成本低。但是,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活动时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并注意活动风气与方向的引导,以避免造成微沙龙的高成本、庸俗化。
后期总结包括资料的整理、存储与发送,以及参与者对活动的意见与评价。活动举办后,高校学报编辑可以整理微沙龙发言与点评的文字,以及参与者的微信留言、图片、音视频等,并将这些文件打包存储,发送给参与者分享。成果共享与发展创新是微沙龙活力的源泉。此外,高校学报编辑还可以整理活动的通讯录,并建议参与者推荐下一次微沙龙的主题与参与者,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储备信息、储存能量。
三、学报编辑举办微沙龙对高校学报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讨论主题的吸引力是微沙龙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而参与者决定了微沙龙的品质。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活动并获得成效,必然可以提高高校学报在本校师生与科研人员中的影响力。目前一部分高校学报办得很好,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但在本校内的影响反而较小,出现“灯下黑”、“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高校学报编辑对自身学报的推介力度不够、方法不当有关系。其次,高校学报编辑举办微沙龙活动,对学报的组稿、编辑校对等关系到学报综合质量与引证指标的环节都有很好的改善与提升作用,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作者与审稿人,提升高校学报的办刊层次。再次,现在不少高校学报为了提高期刊引证指标大量采用外稿,减少刊发来自本校的稿件。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活动有利于收集本校内优质稿件,体现高校学报搭建高校学术交流平台、展示本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办刊宗旨。最后,有些高校学报人才队伍较不稳定,编辑的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报质量提高很重要,而微沙龙的举办可以锻炼编辑的社交能力,使编辑在与高层次的专家、学者的近距离交往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笔者在微沙龙的举办过程中,向中文、数学、外语等方面的专家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比如SPSS 软件、日语基础知识等并运用于编辑实践,使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受益匪浅。
结语
微信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信息沟通的即时性且交流成本低。微信朋友圈可以增进圈内成员的了解,借助语音、视频、文字等虚拟交往变得更生动形象。高校学报编辑发起微沙龙,是根据高校学报的特点与微信用户的年龄、知识特征,使虚拟交往转化为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的一种社交活动。微沙龙在本质上是从线上到线下的沟通方式。微沙龙的参与人数最好在3~10人,这样可以保证微沙龙的质量,便于发起人对整个活动的掌控。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完善,居住在较大范围与相近地域的市民在交通方面实现了同城化,交通效率也大大提高。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新闻资讯的提供者,新闻工作者也可以借鉴这种社交方式,搭建本市、区范围内的微沙龙交流平台,在推进自己所从事的新闻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开辟获取新闻素材的新渠道。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Y2013KJ67)】
参考文献
①曹丹丹,《法国沙龙文化在中国的引入与融合》[J].《法国研究》,2013(2):90-93
②詹恂、严星,《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及使用与满足研究》[J]《. 现代传播》,2014(5):130-134
③徐斐斐,《大学生微信用户人际交往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山东大学,2014
④赵婀娜、张文潇,《清华大学通过微信搭建跨学科学术讨论平台“微沙龙”,每小时一场》[N]《. 人民日报》,2014-12-29
[关键词]互联网+;实习改革;信息化;开放性;合作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42
1“互联网+”背景简述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因而“互联网+”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战略,被社会各界学术专家不断研究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由上述文件内容看出,“互联网+”的思维和行动将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并展现其价值,而互联网将作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发展成果,它体现着科技创新思维的前沿,并将其运用在社会其他发展领域,发挥其巨大的社会功能。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创新型的经济形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产业的联合。[2]这种创新性的时代思维模式同样可以在高校实习教育中体现,在当今高校的实习教学改革工作中可以引入“互联网+”的新型思维,利用先进的科技打破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禁锢,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优势资源的最大化,促进当今高校实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开放与合作性的互联网思维嵌入实习教学改革
当今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实习教育的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片面性和保守性,将互联网的开放性、合作性思维嵌入当今高校实习教育改革,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以开放与合作性的互联网思维为基本的指导,促进实习改革的三大主体的相互配合,促进高校引进互联网科技支持的先进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和支持平台;培养和更新实习指导老师的教育观念,大指导教学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彼此之间实时的交流和反馈;利用先进设备对实习学生进行全方面多领域的培养和指导,为其参加社会性的实习之前奠定良好的技能和思想基础,同时培养高校实习学生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互补互惠的意识。
高校主体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社会真实场景进行模拟和还原,引进先进企业和公司的经典案例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在实习中所能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训练,并培养其基本良好的职场心理素质和能力素养,使得学生主体能够在一个信息较为全面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尽量社会化的真实场景,为这位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有意义的演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各方面的知识,并能让实习学生主体学习和体会到团队合作互惠共赢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在充分真实还原的氛围中培养的开放性和合作性的意识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其在未来的社会职场中体现出潜移默化的视野开放性和人格上的包容性,以及团队中的合作意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当今时代的实习教学的质量,促进实习教学改革的充分发展。
3“互联W+”时代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多数高校却依然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授课为主,而缺少相对时长的课外实践训练,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还无法利用实践机会对知识进行自我的消化分解,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方面的实践型人才。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毕业即失业”的悲剧也在不断地上演,当年的“天之骄子”为何会演变成如今这般境况?这不得不从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方法思考,大学生每年毕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的压力也在“学生匠”,更需要的则是有着专业知识素养和核心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大学实习教育改革的存在是必需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引入“互联网+”的合作性和开放性思维,为高校的实习教育改革注入新的创新血液,更新旧体制旧观念,挣开传统思维的牢笼,促进教育实习改革的有力发展。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带来的最显著的变革便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在当今教育理念多元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时代,缺乏数据支撑的教育教学就好比无数个瞄准祖国花朵们的“炮弹”,不顾思考的某些教师和家长只顾盲目地“狂轰乱炸”,并不在乎数据背后所显示的真正意义,也不重视互联网数据时代为教育带来的全面分析。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分析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所谓“因材施教”,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在此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就相当于制造出瞄准不用目标有着不同功能的有着精确制导系统的“导弹”,这样的“导弹”发射出的威力和效果才能对目标各个击破,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源于互联网时代大信息交错为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变革,我们必须开始重视教育数据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教育方式方法和途径进行不同方式的变革。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课堂、远程教育也在以前不用的平台不断地发展壮大,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首先,线上教育使偏远地区的人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项目成为可能。其次,学生们有更广的范围选择老师和课程,因为他们可以听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讲的最好的课程。最后,可以节省线下课堂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能增加安全性。当然这也是一把明显的“双刃剑”,有优点就有缺点,如缺少课堂氛围、缺乏纪律管制以及无法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缺少对孩子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等,都是线上教育目前无法避免的缺点,但是如慕课、翻转课堂、各种技能考试课程、考研学习网课甚至各大网校等新教育模式诞生且不断发展壮大,这开启了课程变革的新时代,也带来了一大批产业链似的新型产业和就业机会,更多的人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更多的课程,抓住机遇创新理念,进行教育形式改变的深化,同时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线下教育即学校教育教学也提供了各种创新型的教学服务。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云端做认知工具,也可以用新媒介来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支持“探索性学习、一对一专业精英式”培育、“寓教于乐”式的游戏化学习,进行多种多样的“娱乐式”增加学生兴趣的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多样化、兴趣化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强调融合共享,运用在当今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领域中,必将有力促进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教育信息化,为推进实习教学改革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提供可能。[3]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的高校要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高质量实习经验的大学生群体,就需要构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创新运用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形态,改革和完善实习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积累实习经验,构建有效的线上线下教与学互动机制,真正实现以实用和真练为中心的高质量实习,促进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最终全面提升当今高校大学生人才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EB/OL].[2015-07-05 ].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随着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和全球信息一体化趋势,英语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也变得更为重要。西部边远地区的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占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把英语学好,更是困难重重。
1.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贵州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在广大农村,父母与子女之间基本上不说汉语。汉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而之后接触的英语,则实际上是第三语言了。表达同一个意义,汉语和苗语的读音是不一样的。如汉语的“好”,苗语为“汝”或“玛汝”,英语为“Good”。英语与汉语、苗语等的声母、韵母(包括音素、音节、音位)均不相同。而在我国,在英语的学习中基本上是通过汉语作为中介语言,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在本族语(母语)——汉语——英语的思维通路中就会产生信息损失、信息歧义、反应时间延长,导致思维转换困难。事实证明: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不经过中介语的过程效果就会明显好的多,这就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限制着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
2.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的心理
由于长期居住在大山之中,地处偏僻,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在自己民族语言的熏陶下,思想比较封闭和狭隘。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方面相对来说要弱于汉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在课堂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当老师提问时,由于自卑心和缺乏自信,为了避免被其他同学嘲笑,往往他们采取的就是自我封闭,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导致了成就感的缺失。这种成就感缺失使他们产生了消极情绪。长期下去,这一心理成为少数民族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阻碍。
3.学校教学资源的匮乏和不适时的教学模式。
贵州民族地区由于条件艰苦,不但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而且存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以及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原本不是学英语专业,由于缺乏师资才改学英语,一边自学一边教授,因此他们强于语法精讲,却弱于口语表达交际和对西方文化的贯通。课堂形式为典型的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性不足。
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构想
1.重视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对少数民族学生应给予理解和尊重
情感教育应贯彻在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而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实施情感教育尤其显得重要。因为少数民族学生有极强的民族观念,如果老师在和苗族学生交流时向他们学习和了解苗语,满足苗族学生乐于传播苗族文化的心理,从而为尊重学生、尊重苗族文化与目的语学习找到了连接点。如:“谢谢”,苗语为“ uat cous”,英语为 “Thank you”,这样可以找到其中的语言差异性,进而理解语言学习目的性。
同时,教师必须消除偏见,转变教育观念。来自于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智力上并不比其他民族的学生低(有的甚至还很高),他们只是起跑线上略输一筹,教师应该摒弃偏见,认为他们不是学英语的“材料”,而更应该认识到他们是多么的急切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建立一种和谐和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外语课的关键。
2.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拓展少数民族学生视野
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宽的知识面,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英语教学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改变单一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学科渗透强,许多城里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外资料、网络等许多渠道进行自主学习,而苗族学生则大多数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获得这些途径进行学习,因此如果老师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图像,调动和吸引苗族学生的兴趣,这不仅有利于英语学科的学习,更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英语课外知识。
3. 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合理设置课程,增加英语基础课教学课时。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工作,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 ,对学生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学习上充满成就感。其次,强化激励手段,增强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激化内在学习动力。激化过程主要是利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物质手段主要采取奖学金、助学金,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精神手段主要是通过唤起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因素,如个人的爱好、兴趣、愿望、自觉性、意志等。再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和学术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结束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封闭的希望,英语专业的学习对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参与社会竞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各高校配套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跨越语言和基础知识障碍,更快适应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该从不断的学习中摆脱自身的束缚,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焦瑶光.高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验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5,(1).
[2] 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4).
[3] 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12).
[4] 徐虹.贵州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障碍及其对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66-169.
[5]覃玉荣.论大学英语教学的障碍因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