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

第1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陈旧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教育需要改革,而课程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改的春风已经吹来,教学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呼声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应该是英语教学。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的英语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英语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是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之幸,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

关键词:农村学校 小学英语 现状 新理念

英语教学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因为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求知欲渴的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下面我就以自己近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一、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小学英语各版新教材大都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它们注重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重视发展学生语言的流畅性。不少教师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有机地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也有些学校,尤其不少农村学校,部分教师仍沿袭旧的教学方法。他们常常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应付课堂内的一切,将精彩生动的语言材料支离破碎地加以分解,逐词、逐句象教“文言文”那样把它们译成汉语,接着是花费大量时间去演绎讲解所谓的“语法规则”和“原理”,甚至把功能项目也作为知识点来讲解,并不断地在黑板上加深拓宽。他们对语言点的分析深入细致,旁征博引,而完成这一系列程序教师所用的却是汉语而非英语。我们姑且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现象称为“文言文”教学现象。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个人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按照传统的“师本思想”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

那么,这种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也会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从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一定要认真了解学生,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三、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是:虽然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变来变去还是换汤不换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广大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上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填鸭式”教法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我们必须彻底改变目前耗时多、收效低的教学状况。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状况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更新观念。观念是先导,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勤奋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教师不改变观念,不从自身做起,改变现状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另外,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加上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音、计算机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有效强化其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2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

当前部分农村小学对新课改在认识上就存在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点花架子,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分数,看学习成绩,看升学率;还有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错误地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树立新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除了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需要认真阅读认真学习《体育新课标》,并努力学透《体育新课标》,对新课程标准有着正确的理解,认真把握,积极参与。

1、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开展教研活动能使教师间相互交流,彼此学习,共同提高。让教师多听课可以汲取他人之长,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多参与评课,让教师在不断成长。评课是教师收获较大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听取教育专家和资深教师的点评更是能让教师受益无穷,从中受益匪浅。

2、倡导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每个体育教师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大幅度提高群体水平。目前,“自下而上”的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战式”培训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旋律。

3、阅读教育报刊及专家著述,浏览教育网站,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

通过阅读体育教育类报刊、浏览教育网站、体育论坛,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和教改动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全新的培训,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总之,体育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宣传力度,为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社会大气候来营造体育氛围,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在同学关心和羡慕体育的同时,注意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各种体育竞赛等,使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气氛中产生强烈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学校必须重视教学改革思路,“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和谐发展,切勿“重智轻体”,严格执行“两课、两操、两活动”,不得无故排挤,不得上文化课,正常体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对农村小学配备具有体育专业人才,力争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三、充分发掘地方素材,改善场地、器材、设施。

作为农村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争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特色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增添一定的体育教学设施、器材等。例如:

1、巧用体育器材,发挥多种功能体育器材的缺乏,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根据器材特点发挥其多种用途,尽量做到一物多用,解决器材品种少的问题。例如,一根跳绳,既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和组织做绳操,又可以用与辅助立定跳远、行进间多级跳;既可以用来做拔河练习,又可以用来安排接力游戏、组字比赛等。

2、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利用价值学校的运动场要成为学生的运动乐园,就要打破竞技化的场地器材规格限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如利用毛竹自制成直径不一的竹圈,用长绳悬挂在篮架上,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升降篮圈高度进行分层教学。投准时,先分组投篮,再自由选择地点投篮。扣篮时,分组练习,可自由选择高度,也可加助跑跳板进行扣篮,还可以让学生自荐进行表演,由此拓宽了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面,并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尤其是激发胆小、个子小的学生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成人化的器材上无法完成而又最感兴趣的技术动作能够在改编的器材上得到尝试。这样,让不同条件的学生既学会技术,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3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改大潮,许多教师在将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刻意求新,为了课改而“课改”,完全抛弃了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好的教学方法,而一味追求课堂上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课改”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则不然。我认为,那样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学生的基本功也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也是没有认真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要,而只是徒具其表而已。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谈三点看法。

一、注重合作学习,但也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出来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几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激烈地辩论,老师也会参与其中讨论。有的时候,学生们还会离开座位去别的小组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合作教学演绎得栩栩如生,这样的合作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频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干脆就像做实验一般,直接将学生编成小组,为后面的合作作准备。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合作中让学生完成的。好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合作就称不上是一节课了。这其实是一个为了课改而课改的“作秀”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心理的成熟与发育离不开他所依赖的环境,每时每刻他们都要思索,只有不断地思索,才能有所获得。不错,儿童的许多能力都要在他们的独立思考中进行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固然很重要,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无关紧要了吗?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安排上,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合作,也应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不能由“学生围着老师转”变成了“学生围着小组转”。这样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在过多过滥的合作学习下,会造就一部学生的惰性。小组讨论不讨论,完全滥竽充数,依赖组内其他同学。那样,情况就更加不妙了

二、“阅读”和“写字”并重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一个过程,是“语”和“文”的综合体现。教育家斯霞老师在总结她的教学经验时,就反复提到过小学语文中“读”和“写”的重要性。她认为汉字输入法的书写、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电脑的普及,让汉字的书写已经弱化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现在对有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而言,别说书法艺术,就是让他们去工整、流利地去写汉字,也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他们“写字”基本功的不扎实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改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过分推崇阅读教学。课堂上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感情激荡。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的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可惜,我们很少看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写字的机会,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也忘了语文课堂要“写字”这个“本”。在课堂上很少去板书,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的展示或在黑板上贴上现成的字词、图片。也许他们是认为课堂板书太费时间,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上,会打乱教学步骤。实则谬之。老师的示范书写,可以很好地纠正学生书写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和不良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语文课堂教学继续这样不重视“写字”,还如何指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将汉字艺术发扬光大呢?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须谨慎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成了课改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以充分利用电脑资源为荣,在有的教学比赛上,是否利用多媒体还成了一项评分的依据。

第4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形式;教学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抽象学科,是研究数和形的变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由于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古代人们就知道了简单的计数,并由此而逐渐地演进为抽象的数学。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小学数学,也是由具体而逐渐达到抽象的过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上仍处于不成熟时期,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仅仅用形象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抽象特别是稍微复杂一些的数学问题,并且,由于其他学科,特别语言的理解障碍,使得他们在理解数学问题时更难以恰当到位。有时他们只依靠某些简单的关键词汇理解或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恰当地运用某些方法和工具如学具、教具与及适当的语言鼓励等都能比较好地引导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转变为抽象思维。

一、小学生生理特点与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遵守并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6岁至9岁生长发育逐渐平缓,体格维持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快速发展中,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高,特别应提到的是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神经进一步发展,心理活动日益成熟稳定,注意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等不断增强,智力进一步飞跃发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不断发展。

由于上述生理特点的限制,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特别是一些抽象内容的教学,应当尽可能地简短且重点突出,不可节外生枝,以节省讲授时间以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影响学生听课效果,必要时,应辅以适当的教学工具或学具。上述方法大体上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相适应,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运动规律,完全有利于小学生课堂上理解数学的基本要点和概念。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也应当考虑到这些问题,一般来说,作业的数量与难度均需要考虑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尽可能地精选一些与基本概念相当的题目,数量适当减少而质量相对较高。

二、学具与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学具与教具的基本要义是学生自作或老师演示操作,通过形象地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等形象的表达,直观地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儿童认识规律[1]。合理地应用学具与教具则与此规律完全相吻,这样可以使小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数学的基本概念,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具体而形象概念并向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从事物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方向协调发展。因此,学具与教具的应用,能加速数学抽象概念的形成,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理解数学算理。另一方面,学具恰好符合小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由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与创新欲望及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三、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

情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心情、兴趣与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充分地利用并调动小学生的情商因素,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业余学习效率。情商因素的发掘主要与下列因此相关。课堂内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那位老师有关,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能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激发学习兴趣,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和再努力这一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四、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与意义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充分地利用批改作业的过程,运用恰当的评语对学生学习进行恰当的学习指导,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或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通过批改作业,也可以比较完整地自我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

数学作业的批改不一定完全应用“√”“×”评判正误,小学生面对“×”特别是“?”时,或多或少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抑制心理,同时也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也不够全面。适当地使用激励性或表扬性评语可充分地满足小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感彩的评语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小学生充分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对练习更感兴趣。一定程度上,评语能拓宽学生思路,促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与练习的习惯,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改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其发散性思维,逐渐形成创新意识。良好的作业评语沟通了师生间情感的交融,接近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小学生在心情愉快中成长,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简单地说,数学的思维是由具体或形象思维过程逐渐形成抽象思维的过程,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其思维能力也日渐提高。因此,密切地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小学生能经常接触到的具体数学事例,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在生活的形象具体肯真实事件中,逐渐理解抽象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或抽象思维能力。

第5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联系现在高校学生素质下降提出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想法,应尽量增加或保持的课时,同时改变专业课理论教学偏多的做法,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 

 从高校扩招以来,人们经常提到的是高等教育水平的全面下降,学生和毕业生素质的普遍下降,人们都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来改变以上的状况。 

 首先,学生素质的降低是高校扩招不可避免的后果之一。从三个只能考上一个,到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的高考生都能上大学,上大学变成不再是需要下苦功才能完成的任务,学生入学时的状态跟以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另外,现在的科技发展快,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习的内容比以前多得多,同样是四年时间, 只能尽可能地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尽可能知识面宽一点,但学的知识掌握程度比以前要差。需要减少课时的课程大都是基础课,包括英语、数学、力学等等。随着基础课课时的大量减少,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的基础并不好,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想建大楼,却不愿打地基,直接在地面盖楼房,这种违背常理的事情却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比较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从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工作能力,以前的大学生都比现在的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前的大学生基础打得好,基本素质好,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都比现在的大学生强。 

 对于高职学院,学习就是以工作为目的,教学的目标跟一般高校不一样,应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理论教学为辅导。而对于一般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如果还是保持现在的教学模式,学生素质如何能提高?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应尽量满足基础课的课时需要,给绝大部分的学生打好基础,对于专业课改变以往偏重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尽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课的作业偏重于给学生提出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而且要学生自学并钻研相关知识之后才能完成的。这样也许能改变现在学生作业抄袭严重的现象。同时把评分标准也适当改变,提高平时的作业或完成任务的分值比例,例如考勤20%、平时成绩 40%、期末考试40%,使学生平时也要学习,而不仅仅是考试前复习几天就能通过考试。同时也使学生在相对较少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上课的时间少,但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多才能完成课程的任务,让学生回归学习而不是在网吧度过他们的大部分空闲时间。 

 

参考文献: 

第6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发展,为今后英语学习和运用奠定基础。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能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率;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1 融洽关系,激发兴趣

学生进入初中时,已经形成对英语的初步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教师之间教学方式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不一。我们教师总要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我们的学生。最简单方式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口头自我介绍,通过观察聆听学生发言, 直观的发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发言有困难时,多点耐心引导、鼓励他们,也许就在不经意间,能重新燃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不会轻易放弃英语的学习,让他们肯定能感受到我们有多在乎他们。还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内容不限,可以是详细的自我介绍,可以是需要解决的困惑,能让他们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 调整情绪,传递热情

作为一名好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有了这些基本的教师素质,无论学生怎么样,教师总是面带微笑上课,相应的教学效果也非常好。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等情绪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学生喜欢和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生活和思想的老师。一旦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会愿意学习我们这一科。

3 精心准备,优化设计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正如宾塞曾说的那样:“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应到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感受,多体会,多总结,效果会事半功倍。

首先,教师要加强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营造英语氛围,设计生活语境。如购物、借学习用品、就餐、问路、上学等,教师和学生可以扮演其中的角色,人人参与,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英语,加快节奏,增加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可以运用知识,把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形成教学。老师不仅要刻意营造英语情景,而且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英语情景,见缝插针。教师组织者,学生是课堂中心,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出“戏”,让学生进入角色,自觉地发挥能动作用,把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提高教学广度。

其次,教师必须在具备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在课内运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得心应手地进行快节奏教学。所以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目的、要求,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前要认真备课、备内容、备学生等一一完备,上课时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就能多而不乱,井然有序,快速衔接,环环紧扣。初中学生易兴奋、好动,不能长时间地感知某一事物。为顺应学生心理,教学环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力求每个环节紧凑,不拖沓,不出现间隙,不让学生分心走神,不浪费一分一秒,保证课堂气氛始终活跃,学生热情始终高涨。在教学中,慢条斯理、有板有眼的语速已不能适应快节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速度,学生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提高了教学效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他们点滴进步及时肯定、鼓励,采用“一帮一”的办法,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不掉队。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教师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作业合理,总有进步

第7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网络建设中,网络是基础,资源是核心。教学资源库已经成为校园信息环境的重心,成为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环境的根基。本文以德化一中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为例,论述了一个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的方案构想和初步的系统设计。  

 

1 建设思考 

1.1 由谁来用 

首先,资源库的建设最终是要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我们在建设初期就要明确资源库的使用者是广大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普遍不是很高,所以我们思考资源库并不一定要功能非常强大,但一定要操作容易,库内的资源并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实用、好用,这样一个操作容易、功能够用、资源实用的资源库系统才是广大实际使用者最需要的资源库系统。 

1.2 由谁来做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已经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质量,那我们是购买一个大型现成的资源库还是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建设一个自己的资源库呢?大型现成的资源库系统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研发人员,所以现成的资源库系统大都功能非常强大,却存在着操作比较烦琐,很多功能不实用;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却也并不是都很实用,而且会造成有用资源的搜索困难。所以我们思考如果自己来建设一个相对简单实用的资源库系统,因为我们广大的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课件、大量的教学素材;学生有深刻的心得体会、不断完善的电子作业集还有个人课余收集的学习资料以及个人网站,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然后设计一个有效的资源管理组织系统,这样建设起来的资源库就更适合我们学校使用。 

1.3 设计原则 

(1)可靠性原则:教学资源的可用性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上教学资源的庞大数量,系统必须采用可靠的商业数据库系统,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而且随着数据库的增大和操作扩展到一天 24 小时、一周 7 天,能够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 

(2)灵活性原则:资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可以将资源按类型或学科划分开来,单独进行管理。系统还应提供接口,可以把多种渠道收集的教学资源纳入系统的管理之中。 

(3)开放性:管理平台不能只是支持某些文件格式。系统要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能管理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课程内容与文件格式,不对教学资源作限定要求。 

1.4 系统要素 

通过上述思考,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就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高质量、有特色、丰富的教育教学内涵、能够形成教学功能的专业资源。(2)全面的、能使资源有效集成的资源组织管理平台。(3)具有使用这些教学资源的工具和浏览平台。(4)提供健全有序的资源实时更新机制。 

1.5 怎么做 

(1)提高决策层的认识,是搞好共享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问题。校园网发展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与其领导决策层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凡决策层重视的事情,几乎没有办不好的。在校园网共享信息资源建设中,决策层重视与否,对信息资源建设影响甚大。 

(2)制定明确的建设规划,是共享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依据。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资源内容有长有短,针对教育资源的这个特点,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前,应对所要建立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明确的分(下转第205页)(上接第164页)类,并在资源的建设中对分类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修正。 

(3)大力培养人才队伍,是搞好共享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力量。校园网信息资源的来源,主要是从互联网上共享、从教育出版部门购置、学校之间交流和本校自制的信息。就中小学校园网的性质和需求而言,校园网上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当以自制的和购置交流来的信息资源为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本校的实际需要。要获得大量的自制信息资源,必须拥有一支能够进行网上信息资源创作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主要来源就是本校的师资队伍。把师资队伍适时转化为信息资源建设的人才队伍,是学校加强共享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力量。 

2 实践建设 

结合上述的一些思考,我们于今年开始动手设计制作了德化一中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并在学校网站下开通了平台的专用网址(zy.dhyz.com),采用asp语言进行编程设计,后台数据库使用access,所有资源上传至服务器进行保存,并利用刻录机进行定期的备份。平台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功能: 

(1)目录管理:采用树型结构的目录管理,对资源按其所属学科,所属章节进行分类,使上传后的资源具有相对完整性,维护方便、实现效率高的特点。(2)高级搜索:搜索功能是本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用户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到的教学资源即可浏览使用或下载所需插件后进行浏览使用。(3)平台统计:可能实时统计出平台内所有课件、论文、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源的数量,便于分析统计。(4)教师注册登陆:为了保证平台的安全性,所有要上传资源的教师必须先注册,经管理员审核通过后登陆平台,方可在平台内上传资源、管理资源。(5)多级管理:系统支持多级管理员制度,可以为不同级别的管理员分配权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的类别进行增加和删除。 

3 应用效果 

我们对资源库建设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构建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平台,该平台目前已经在我校实际运行,我们对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广大教师使用后反映普遍较好。当然,该平台还存在着一些小bug,这主要是技术上可能还不够完善,我们根据教师反馈的情况,对平台进行了修改和功能的增强,现在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资源库的建设不可以一蹴而就。要借助新的技术,也要参考别人成功的做法,在领导、管理员的协调下,把本校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把认为好的资源上传上来,然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教学实践中完成资源的筛选,促进我校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最终建设具有我校特色、实用好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z].2000. 

第8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创新;思考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1)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场馆设施严重不足。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给高校带来了规模效益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严重考验。由于体育课班级人数多,体育教师顾此失彼,学生锻炼密度减小,体育教学管理难度增大,教学效果下降。扩招后各高校通过多渠道积极筹措经费,对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但与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学大楼等教学基本建设相比,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的更新、添置远远落后于其他教学设施的投资,学生人数的增加使体育场地更加拥挤,部分体育设施破旧老化,消耗磨损严重,器材、场地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2)后勤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使得高校学生的生活空间扩大,缩短了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距离,这就使我们传统的工作方式不再适用,增加了学生工作管理的难度。同时,由于学校采取按功能分区,使“教学区”与“生活区”分离,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院系班”概念松散,年级、专业的概念淡化,原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机构发生了变化,甚至是相当程度的削弱,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出现了管理和育人的盲区。

(3)经过了紧张的中学阶段而进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只需要经过短暂的观察和交谈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难以安心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体育成绩很好而文化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一反中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不良习气也有所增长,表现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文明言行的养成教育差,不注重在公共场所时的形象;心理品质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不求上进,训练不求提高,对理论学习打不起精神,对当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漠然处之等。

二、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思考

(1)合理安排,改进学生体育管理工作。当前,高校一方面面对扩招后急剧增大的学生群体,一方面又面临加强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这些都给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针对目前体育人多,器械、场地少,练习机会少的现状,体育教师应该改进传统的管理组织方法,如仅仅是把一大群学生安置得井井有条,把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游戏、练习在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安排的滴水不漏,同时还得考虑运动量等等问题,这样的管理方法是不算成功的。扩招后的体育教学在管理中,应以体育教师引导为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的权利和需要,与学生在人格上保持平等,教学要以健身育人为中心,引导学生求知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课堂组织管理中进行学习锻炼,发展个性,愉悦身心,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要完善细化、明确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中就包括制度文化,因此,规章制度是体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为落实“健康校园”建设,各学校的相关部门除要认真贯彻国家下发的体育规定之外还应当切实健全本学校具体各方面的细化制度,对学生成绩资料、教师教案都要编档入存,制定好组织各种体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对象及活动主题、口号等;对于体育场馆的管理、教学活动、体育竞赛等都应制订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给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切实的制度保证。

(3)管理与服务相统一 。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是并列共存的。管理中包含了服务,服务中包含了管理。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以服务的方式面对学生,这样,在情感上无疑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为工作打下基础,并在实施服务过程中能够形成对等交流的气氛,容易了解学生的要求,产生双向互动的效果。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和服务是统一的,其中更突出和强调了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服务功能。

在现实工作中,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大多采用的是刚性的制度化管理方式,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因此,在高校体育学生工作管理中,要树立管理和服务相统一更突出服务的思想,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工作者应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做到管理者和服务者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工作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4)完善体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是影响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加强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应从学校的条件、教学秩序、教学过程、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评议。

(5)奖惩兼顾,注意方法。学生工作管理的核心是学生,学生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管理中要刚柔相济,奖惩兼顾,讲求一定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6)开放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开放管理是提供宽松的管理环境,注重环境育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的自我培养和自我塑造,但有可能造成学生放任自流,无拘无束我行我素。另外,细节管理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只是抓住学生工作管理中几个环节,并要求做细做透,但有可能有些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细节管理必须和开放管理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孙桂荣,刘嘉津.高校21世纪体育教学管理探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

[3]教材编写组.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4]吴卫东.新世纪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研究[J].哈尔滨学报,2009(2)

第9篇:浅谈小学教育的思考范文

1.学校体育的滞后已经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多数家长们思想上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在体育上的发展。学生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也逐渐减少。我国青少年基本身体发展情况堪忧,近视发病率为初中50%,高中57%,大学75%。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同日本学生的身体状况比较,除了城市15岁女生身体状况指数高于日本外,其他都比日本低。城市男生胸围比日本少6.4公斤,体重轻8.9公斤,反映心血管系统能力的耐力素质逐年下降,心脏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学生的体型中两种异常体型肥胖儿和豆芽菜增多。由于身体状况问题,也造成了某些心理问题,北京15个学生里面有一个心理疾患,学生自杀达20万,未遂达250万人。缺少体育运动的熏陶,现在的学生哭的次数增加,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男生女性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2.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2.1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第一”方针的基本途径,通过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锻炼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肺功能、运动系统的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学校体育中的体育竞赛与体育游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性与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竞技体育讲求人人平等,人们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越过同一个终点,在同样的规则中把球送入同样尺寸的大门。平等使竞争变得更加合理,也使竞争变得更有魅力。体育竞赛没有特权只有实力。只要你有实力就能第一个跑过终点;只要你有实力就能成为飞人乔丹。而且,体育竞赛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在竞赛的同时把结果一点点地展现给你看,竞赛一结束,结果也就出来。让竞赛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状态,知道努力的方向。这种竞争过程的透明性使竞争更加刺激,再加上竞赛当时的竞争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激发向上的激情。而比赛结果的预先不确定性,这种体育文化特有的品格,又使竞争充满了悬念,从而也使竞争变得更有意义。有比赛就有输赢,特别是那些实力相近的比赛,也许你改变一下策略,调整一下战术胜利就向你招手,但是这当中就要承担风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手,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经常参加体育竞赛与体育游戏的人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就比较多,以后面对困难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2.3学校体育可以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一定组织的体育锻炼,都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和娱乐性的特点。这种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其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即智力的五要素)都处于一种较高的活动水平,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认知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样,由于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娱乐性,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对所接触的事物、现象、关系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更加鲜明,所表现出的意志水平也较高。由此可见,知、情、意这三种心理过程不但在体育锻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而且能够得到不断地优化和发展。

2.4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看,参加体育锻炼,对于满足生理和心理的运动需求,形成和强化正确的学习及锻炼动机,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行为习惯,以及发展一般和特殊的能力,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在瞬息万变的运动环境中,迅速选择应变措施的决断力,有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有遵守比赛规则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等。所以,在体育运动中,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勇敢、果断、自制、坚韧等意志品质。这些品质如果迁移到工作和学习中,就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

2.5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够完善人格。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中传播和宣传的精神、原则、体育道德等,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体育运动中树立的公正、守法、民主、竞争、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于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2.6参加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体育社会学家们的分析和见解。社会学家认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人的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的过程。而体育运动通过给学生分配“社会角色”,提供尝试社会角色的机会和场所,来发挥其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功能。在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集体的或小组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有可能主动(或被动)地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决策者或服从者、组织者或被组织者、指导者或被指导者、优秀者和落后者等等。而各种不同的角色恰好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角色的“模拟”,如教练——教师;队长——领导;队员——公民;对手——现实社会中的竞争对手;拉拉队——朋友。学生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将会逐渐地体会、认识和理解各种角色的地位、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权利、职责和义务,逐渐地认识、理解并掌握一定团体和领域内的行为规范。这种“预演式”的角色承担,对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性的作用,是确切而又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