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第1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要避免教学设计“目中无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理念问题,特别是“教学活动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现代主义指出,“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对话性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归根到底,就是组织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三种对话,即同客观世界进行对话,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同他人进行对话,从而形成社会性实践;同自我对话,从而形成道德性实践。所谓‘学习’,就是三种对话实践的统一。”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这一教学观(有专家将此称为“对话哲学”教学观)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的教学理念高度一致。基于“对话哲学”教学观,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由教师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教学任务)进入一种多元对话系统,并在教师的不断刺激、适时指导和正确评价中,使预设问题不断解决。为此,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情境(问题)呈现、对话交流、科学指导、全面评价四个方面,且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教学目标引导下,将四个基本要素按特定的逻辑关系交替展开的(如图1)。四个基本要素中,“情景(问题)呈现”对后三者起着定向、导引、制约和监控等作用,因而一定程度上“情景(问题)呈现”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先从情景与问题的设计着手,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并提出具有各种功能(如复习导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发展思维、巩固知识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继续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以及如何指导,如何评价反馈等相关教与学活动做出整体规划。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如何操作从而建立起基于问题情景(问题)的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呢?第一,目标分解教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问题的呈现总是围绕课堂教学总目标和子目标(阶段目标)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并进行分解。由于许多教学用书对教学目标作了规定,因而目标分解便成为教学设计第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所谓目标分解,就是在认真分析课时教学目标系统和学生学习知能情况、教材内容内在逻辑线索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起始目标(教学的起点)、次级目标(为实现从起始目标出发将学生引向终极目标而设置的阶梯式目标)和终极目标(本课时教学目标)。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教学目标(这里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进行分解(如图2)。具体操作为: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达成本课时规定的教学目标,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知能水平?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知能水平(次级目标),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知能水平?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级的知能水平(起始目标,即学生学习前已具备的知能水平)。

目标分解时,在遵循“可实现”原则(即各层级知能水平的跨度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分解。目标分解后,再将课时目标和各层级知能水平按低级向高级加以规划与排列,并以最低一级的知能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或切入点。以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为例,其知识技能教学目标层级分析过程如下(图3)。本课教学需要实现的终极知识技能目标是“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次一级的知识技能为知道“①燃烧的条件”和理解“②灭火的原理”;要知道“燃烧的条件”,就必须知道“③可燃物”、建立“④着火点”的概念和知道“⑤燃烧需要氧气”的事实……依次分解下去,最后为“⑧空气的成分”和“⑨燃烧现象”。⑧和⑨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的知能水平。教学过程实施规划则从学生已有的初始知识经验入手,最后实现终态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且其顺序由低级到高级知识技能目标单向进行。因此,对“燃烧与灭火”教学顺序的设计,应遵从⑨③⑦④⑧⑥⑤①②的顺序进行,最终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第二,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交流与沟通等活动,总是在一定情境下开展并深入的,而且只有在实际情景或者接近实际情景中开展对话、交流与沟通等活动,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才能更加的顺利。因此,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关键工作之一。具体操作为:在目标分解基础上,根据不同层级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并确定与之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中心内容。教学设计时,可通过揭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或联系、新知识与学生生活或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或者通过指明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方法方式等途径来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明确问题的存在、明确教学所要实现的认知目标和达标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新学习的期待。情景创设时,教师尽可能提供包含不同情景的应用实例和客观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信息素材,便于学生去主动发现、探索、应用和感悟。

此外,对于各层级目标对应的问题情景,应注意适宜性、递进性及全面性(即问题应包含对应教学目标所应包含的全部内容,否则影响教学全面实施)。如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为引导学生感悟定量研究在化学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探究兴趣、为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猜想提供证据,在导入新课时,可设置如下的问题情景:氧气发现之前,人们认为可燃物燃烧时,释放了燃素,余下了灰烬(可燃物———燃素+灰烬)。如木材、煤炭燃烧,释放了“燃素”,留下比木材、煤炭轻的“灰烬”。这一观点被称为燃素说,并主宰了百余年。直到1673年,波义尔称量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得到的金属灰,发现金属灰质量比金属的大。按燃素说观点,燃素的质量可以小于0。这引发学者对燃素说的质疑。1774年,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重做加热金属实验,并称量加热前后容器(含金属、金属灰)的总质量,发现加热前后容器的总质量相等。拉瓦锡还用磷、硫等替代金属进行实验,得到相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提出氧化燃烧学说———燃烧是一定条件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问题:1.和现代燃烧理论相比较,燃素说有何不科学的地方?2.导致波义尔和拉瓦锡在金属转化为金属灰质量关系研究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何在?3.你认为拉瓦锡将会怎样分析波义尔的实验结果(即金属灰质量大于金属的质量)?4.燃烧探索过程也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关系的探索过程。请你猜想: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活动设计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习内容(任务)做好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规划。因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必须主动参与才能有效建构;不同学习任务的功能目的不同,往往要求学生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第2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一、以兴趣为先导,提高教学质量

1.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中学生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那些艳丽色彩的变换,那些美妙图形的转换,像潘多拉的魔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正好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所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确能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

2. 灵活运用提问方式、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同,课堂提问要想激发兴趣,应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比喻式”可以利用学生思维的迁移,达到最佳的理解效果,“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熟虑,意味深长。

3. 编写歌诀强化记忆、激发兴趣。化学方程式配平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快速熟练掌握,采用歌诀记忆法是行之有效的。歌诀是这样的:

先观察、找两多,求倍数、2封锁;

原子团、要优先、2不行、则配3;

首次配、若不平、扩倍数、准能行:

后单质、先化合、勤为首、准没错。

由于歌诀易懂易记,朗朗上口,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像故事引入法、现象观察法、动手实践法和联系生活法等。

二、以优化教学设计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成绩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的优化,我想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即要实用于个人教学风格、又实用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实用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综上,优化教学设计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 加大备课力度,优化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备不好课就坚决不去上课是我的一贯做法。备课过程至少要考虑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上课?解决教学目标这个问题。要想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就要了解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甚至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需要阅读资料,包括阅读教材,阅读教参,阅读教辅,阅读名家教案,汲取百家之长进行精心锤炼。二是考虑怎么上课,解决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需要有个次序,每个环节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算基本优化了教学准备。

2. 加大上课力度,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像故事引入法、创设悬念法、质疑问难法、以旧引新法等,都是很好的导入方法。在新知传授过程中,力图采用研究性、探索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强化提问技能的灵活运用,既要突出提问的启发性,又要突出提问的指向性,以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其次,要恰当运用过渡语言,以使教学过程自然、紧凑。

3. 加大训练力度,优化知识巩固。习题设计要典型、新颖、多样且具有梯度,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给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同时做到共性问题强化练,热点问题反复练,重点、难点分层练,课上课下及时练,以优带差帮扶练。

4. 加大补差力度,优化学困辅导。只有学困生的成绩提高了,学科、班级的成绩才能整体升位。具体做法是:以爱心唤起差生自尊,以热心培树差生自信,以诚心激励差生自强。

三、以规范学习行为为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充分解决好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一是严格要求学生作业的及时性和正确率;二是严格要求课堂纪律,用含蓄幽默的语言给违纪生以甜蜜的打击。

第3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探讨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和根据我听老师们的课及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我打算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入手来探讨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1.课前

1.1 在增强新课改的意识的同时,要课前设计要体现课标精神

当前,大多数教师积极实施新课标,进行新课改,热情高涨,而且做的也很好。但教案没有创新,教案设计还是老一套。按“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的教学思路来备课,还是教师讲,学生听。与其说这是教学技巧、方法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所以改革备课思想和更新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要把课标的理念容在教学设计之中,从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等各方面体现课标精神,新课程才会得以实施。所以增强新课改的意识,备课时想着新课标,才能让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2 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现在教师备课大部分自己的课自己备,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我们要知道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八、九年级的化学科的备课组成员如果集体备课,集中说说议议,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理念,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集体备课就是把能把各个老师的智慧汇集在一起。如果老师们再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研活动,以老带新,骨干教师跟踪指导新教师,取长补短,就可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1.3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内容集体备课,集体设计课堂教学。

(1) 把教师让学生“专心听讲”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多动多讲多问”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课堂状态以学生为主。

(2)尽可能地多设计些实验,以实验引导,克服说教。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探究活动就是化学实验。在我多年的观察中,我发现学生对做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也可以从学生反馈的小问卷得到证实,学生们愿意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做实验。因此,教师要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任何学习方法都代替不了的首选方法,教师有实验意识,才能带动学生的实验。所以尽可能地多设计些实验:a增加演示实验,挖掘教材中能够做而未做安排的实验。如:在溶液一节补充溶液有颜色的实验,学生能很快地得出溶液不都是无色的结论。b尽量地把无危险的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演示或与老师并进的学生实验。如:酸碱盐这部分知识几乎都是试管实验,大多数可以交给学生做实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细心观察、挑错、指正,比教师演示效果好。c增加一些微型实验。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准备些实验用具。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和一节中,可以让学生准备一瓶水、半截饮料瓶(当烧杯用)、食盐或白糖、吸管(当玻璃棒用)等。自己亲自做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它们间的转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通过动口讲解、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思考等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我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听老师讲十遍实验,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学生看十遍实验,又不如他自己做一遍。

(3)教学设计时让化学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有趣,才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事实上,教师把新知识置于问题的情景中,针对学生的实际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或已有的知识入手,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讨论、评价,再加上动手实验等,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学会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这些教学设计有以下注意事项: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教案写好了,走进课堂之前,还应备思维教案,象放电影似的在脑海中过一遍,在想象课堂上课,做到胸有成竹。

课中:

2.课堂教学进行之中,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体现新课改精神

2.1 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

研究表明:能使人心脑清醒的是愉快轻松的心境,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能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的是压抑的心情,它使学习效率大减。所以如果教师上课能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的心情就会愉悦,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2.2 尽量做到“三让”

让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让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让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讲;学生实验了,让学生总结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样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2.3 做到“三鼓励”

课堂中,要适当设疑导思,设疑导思,这样教师的导向作用就能发挥出来了。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就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不仅要地引导学生提问题,更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一鼓励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鼓励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2.4 适时评价

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还是好好好,鼓动学生鼓掌,而且,一节课这种掌声不断,这不行。老师对该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这种精神要激励表扬外,更主要应该评价他哪错了,为什么错,怎么改。

第4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计划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任何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计划。计划通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务分解给组织的每一个部门、环节和个人,从而不仅为这些部门、环节和个人在该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而且为解决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围绕联校学期工作重点,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严把教学质量观,全面推进课改进程。

二、工作思路:

1、规范教学管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深入开展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讨与实践;

2、使学校教学工作科研化、教学研讨经常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全面育人个性化。

3、真正更新教师观念,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4、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挖掘教师个人潜能,发挥群体优势,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加强教研凝聚力。

2、教师要按时参加各级教研、进修活动,做好记录。

骨干教师参加进修活动后,要及时进行精神传达。

(二)实施校本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素质。

1.切实搞好每周二的教研工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2.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6节。由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利用专用时间进行业务学习。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组织收看优秀教师的录像课;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笔记,进行业务交流(教师的学习笔记、论文等)。加强校本培训与教研,加快提升教师素质。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各种教学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

1.修改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点推进,逐项贯彻落实。

强化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与检查,加强常态课堂教学管理。

2.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常规管理力度,辅导、检查、评优相结合,备课:普查、抽查与复查结合。

(四)强化质量意识,进行严谨、科学、循序渐进的质量监控,切实保证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1.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严格各种检测考试、考务管理以保证措施得力、贯彻落实到位。

以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促进师生协调发展。

3.继续做好单元检测把关,单元练习随教学进度,统一时间进行检测。

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分析、学生错误订正。科学使用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补救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教学不足。

4.加强对学生语、数、英三科知识与能力的单项训练与同步验收。

语文:字词、朗读、查字典等;数学:口算、计算、应用题等;英语:以单词、背诵为主。

5.继续抓好“周周清学生跟踪记录”工作。

6.教导处及时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状况,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五)结合课改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1.推门课: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2.复习课:认真上好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3.示范课:进行本校优秀教师或请联校教师献课活动。

4.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

5.研究课:适时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学方式的变革,强力推行高效课堂的实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针对学校实际,抓好工作重点,秉承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教学质量能在同类学校中领先,完成研培中心下达的教学要求。

2、加强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3、落实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力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规范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课程,制止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违规行为。

杜绝挤占、挪用课程现象,特别是写字、、音体美等学科,利用好地方教材学习培训活动,加强学生生活生命安全意识。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力度,重点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重点放在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上。明确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加强教师六认真的督查力度,进一步推行日常巡课、随堂听课等学校规章制度。其次明确教师岗位责任意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认真上课是教师的基本要求,须加强各级管理,做到层层把关,处处落实、环环相扣,即“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

3、进一步落实校本教研工作。

协助教导处抓好教师竞赛课,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学习教改前沿理念,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在课前提供上课教案,每一堂课围绕一个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解决,并在教学中体现学科思想方法,采用一系列教师、学生活动加以落实体现。并在评课前提供说课方案,围绕教材解读、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师生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设计意图开展说课。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青年教师的竞赛课畅所欲言,最好能打开情面,求真务实,在研讨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甚至激烈的争论。切实让校本教研成为传递教育理念、展示教学方法,人人研有所获、个个有所进步的学习交流平台。

4、突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二)以有效教学为主题,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方式。

1、开展有效教学,落实三个重点环节。

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倡导教师以学科文化习得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科思想方法的课题开展研究,努力建构“学科思想方法+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本期教学管理重点主要落实“三个重点环节”:①、突出有效备课研究。改革以往教师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表格式备课。要求年级组长组织全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事先将单元分解成若干个小板块交给教师钻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后在集体备课时进行交流。让全组教师对本单元课程内容、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先择等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个性设计教案,杜绝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使教师备课进一步规范。在抓好教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变“教案为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师备课中主要突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预设以及这样预设的意图。突出教学设计理念,强化思维过程、创新设计和教后反思教务处随时检查备课及交流研讨情况,反馈意见。②、突出有效课堂研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除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的教师集中研讨外,更为重要的是年级组内的教师要经常性地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开展研讨,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以更为有效地利用教师中的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外界信息收集,对省市开展的学科研讨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学习外校有益的研究做法,以提高本校教师的研究水平。③、突出有效训练研究。加强对学生作业与测试有效性的研究,根据市局要求,对学生作业与测试的批改、反馈和评价。

2、优化“六认真”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各年级组各学科认真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年级组内开展相关比赛活动。如:写字比赛、作业评比、朗读比赛、英语口语比赛。加强教学工作巡查力度,促进课堂教学的正常化。为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教导处将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抽查、每周不定时巡课。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堂,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放羊式教学,课堂秩序等情况,并进行反馈,要求整改,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三)、重点工作

(1)、14级毕业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时与毕业班同学进行交流,深入搞好学习,理想,前途的教育,使学生认清形势,坚定信念,稳定思想,奋发向上;有计划召开14级教师及学生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各方面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组织好毕业班学生的体训、实验操作训练,科学有效指导教师安排好后期教学复习,严密组织学生参加中考;协同校长,与14级教师商讨制定出教学管理目标任务,落实责任,确定目标奖励机制(包括升学奖和质量考核奖);协调学校各部门做好毕业班管理工作,加强对15、16级各班管理上的指导,力争使15、16级学生尽快养成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协同德育处,做好学生的巩固工作和控制因学生分化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工作.

(2)、根据市教科所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科研的要求,并结合高效课堂变化特点,定期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的实施,积极开展自培自学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高效课堂教学培训与研讨活动,使教师能尽快把握高效课堂特点,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市教科所安排组织好本期的广汉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校内初赛和区片决赛,力争在我校承办一次全市规模的学科教研活动。

(3)定期召开毕业班学生家长会、教师会。加强毕业班听课指导,发现问题,寻求措施,及时弥补。毕业班要加强教学研讨。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加强针对性研讨。

4、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力度,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四、学月工作安排:

八月份:8.24—9.2

1、学生报名注册。

2、教师课务安排。

3、做好新生分班、插班学生安排工作

4、教师备课,各功能室作好工作准备。

5、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工作会。

九月份:

第一周:9.2—9.8

1、制定各种教学教研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3、开始听推门课。

4、开始普九工作。

第二周:9.9—9.15

1、教坛新秀评比活动。

2、校本教研。

3、上报各种表册。

4、课堂常规教育。

第三周:9.16—9.22

1、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初赛。

2、布置校本教研。

3、听推门课。

第四周 :9.23—9.29

1、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

2、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初赛

3.开展教坛新秀评比活动

十月份:

第一周:9.30—10.6

“十一”长假

第二周:10.7—10.13

1、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初赛

2、参加市说课比赛活动

3、九年级学科质量调研

4、开展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

第三周:10.14—10.15

1、市级课改论文征集

2、开展教师校本培训。

3、七、八年级竞赛活动。

4、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初赛

第四周:10.21—10.22

1、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初赛

十一月份:

第一周:10.28—11.3

1、组织第二次教学常规集中检查.

2、组织检查教师学习笔记

第二周:11.4—11.10

1、期中考试。

第三周:11.11—11.17

1、段考总结、试卷分析。

2、初三教学质量调研。

第四周:11.18—11.24

1、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初赛

2、教学常规管理月活动。

第五周:11.25—12.1

1、语文组组织古诗文背默比赛。

2、教学反思征文。

3.集中检查备课、批改作业等情况。

十二月份:

第一周:12.2—12.8

1、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决赛

第二周:12.9—12.15

1、学科对抗赛

第三周:12.16—12.22

1、评教活动。

2、我最成功的一堂课教学设计。

第四周:12.23—12.29

3、教学常规检查落实。

一月份:

第一周:12.30—元.5

1、教研组活动资料整理、归档。

第二周:元.6—1.12

2、教师业务档案上交并归档。

3、校先进教研组评比。

4、教学常规期终检查。

5、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第三周:1.13—1.19

5、组织各年级各学科复习迎考。

第四周:1.20—1.26

期末考试。

二月份 :1.27—2.1

1、分析汇总各科成绩。

2、学期工作总结。

按月安排如下

9月份

1、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审查各学科教学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议。

3、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4、检查初一年级全面执行高效课堂情况。

4月常驻规检查

10月份

1、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

2、教学常规检查。

11月份

1、期中考试

2、学生运动会

3.月常驻规检查

12月份

1、“作业设计与批改”经验交流会。

2、教学常规检查。

3教师校本培训自学笔记检查。

4、期末复习。

1月

准备期末迎考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学管理和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多层面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

4、为师生创设广泛的发展空间,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个性发展,为师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抓好常规管理。

本学期让全体教师明确我校教学常规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要求实行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的常规检查制度。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设置,开满学科,开足课时。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

2、加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的管理。

(1)、备课:以“精心”为核心,贯彻“强化意识、深化改革、依托标准、质量为本、实事求是、便教利学”方针,详案、简案相结合,各类形式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传统型备课与创新型备课相结合。衡量备课的优劣主要看“三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教后反思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备课的落脚点是上好课。同时要在备课上有创意,教学设计要有特色。

( 2)、上课:有比较充分的教学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有比较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始终体现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循循善诱的魅力和鲜活的教学氛围;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形象的教学媒体;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宽松的学习舞台;有互动共享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明显的实效和积极的学习兴趣。

( 3)、作业: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批改及时正确,反馈纠错即时显效。严格控制教辅用书的使用。教师加强班级作业本的管理,整洁齐备。严格控制了学生家庭书面作业量。作业要在书写和质量上下功夫。

( 4)、辅导:大力加强培优补差,确保优秀率,提高合格率。本学期大力加强了关于辅导的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计划、有记录、有成效。考核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提高评价的实效。提高教师的试卷命题能力,以标准为本,以合格为尺,在积极倡导勤奋学习的同时积极宣传学习的健康心理,不能让学生有过重的学习心理负担。

( 5 )、检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的质量抽查,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1、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场所。

全体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行镇里面安排的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阵地,以发展为目标,以探索过程为主线,以质疑问答为标志,以教学民主为保证。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协调发展。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改革活动。尤其是中高年级,在合作交流、探索的教学方法方向要有深入的研究。

2、学期中进行“三优”评比活动,以推动我校的教学。

(三)、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

1、加大教科研的指导和领导力度,实行分类实施,点面结合,推进教改工作的进程,在学校内部,教师间结成了对子,共同研究,共同提高,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2、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定骨干教师,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及各类教研、议论、研讨等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己的理念。

3、教师继续写以反思为核心的自主研学笔记。

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实践、自主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了学科教学、教研活动过程。

4、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边反思,真正建立起以教师自主学习和集体组织学习为主的体系。

5、开展实效性,可行性强的活动。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共同商讨,共同提高。

6、加强对教学实施,教学用具的投入力度,配齐短缺电教器材,改善办学条件。

(四)、搞好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工作,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争创意识。

加强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建立学习型的校园。

本学期校本培训要做到①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②学习与观看视频相结合。③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④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同时要注重自我学习,争创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学校。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并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

4、继续开展全校性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5、鼓励大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

(五)积极配合镇责任教育课题,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1、利用学校、班级充分反映责任教育的内容,达到宣传入脑、环境育人的目的。

2、启动责任教育实验班,围绕实验课题的总目标及具体目标去操作,引导学生设计确立个人责任目标。

3、教师之间多探究切实可行的责任教育方法,并将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中。

第5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加强自己对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自己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新学期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学期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到21世纪教育主体,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团队、权利、义务”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负责的作出正确选择,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书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中学”,要学生认识一个人的“新的起点”,把握学习新节奏,引导学生适应初中学习新的特点,珍惜学习机会。

第二单元“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法,认识和理解进入初中后面临的压力和竞争。

第三单元在“成长中的我”,学习这单元是要引导学生从认识心理的角度认识自我,从了解青春的角度认识自我,从发展新自我的角度鼓励学生创造新自我。使学生养成坚韧、果敢、自制、独立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忍耐力。

第四单元“人与人之间”,使学生通过了解、体验与自己生活中最贴近的人交往,来理解、领会与人相处的道理,学习、掌握在不断拓展的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艺术。

第五单元“在分数的背后”,本单元意帮助学生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理解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尊重规则,追求公正。认识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能负责的作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珍惜初中生活和学习机会,感悟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学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初步确立“尊重、关爱、团队、权利、义务”的价值目标。

四、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的主人。

五、学情分析:

本期所教七_、七_两个班级,其中_班48人,_班46人。这届学生刚进入新的学校,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据了解学生的基础不一,但只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要做好他们的工作。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第四、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七、教学进度:

第 1 周 课前教育及写本期学习计划

第 2 至 4 周 第一单元 走进中学

第 5 至 7 周 第二单元 学会学习

第 8 至 9 周 第三单元 成长中的我

第 10 周 期中考试

第11至13周 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第14至16周 第五单元 在分数的背后

第 17 周 时事教育

第18至20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

新学期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深化初中思品课堂改革,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我组政治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我组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政治教学教研活动。

二、具体工作如下:

(一)、教学工作计划:

1、做好常规工作。每位教师应进一步强化教学的规范意识,备好课,上好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教书,又育人,管好每堂课。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点,根据中等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教学,抓两头促中间,落实有效教学。必须按课程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不提前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在备课、上课环节上下功夫。备课要精心,上课要精要。杜绝无教案上课现象发生,且教龄在5年下的青年教师要有详细教案。课堂教学结束后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进行反思,进行二次备课,以提高教学质量。

2、精心备课。由于我组廖泽芳和唐荣年轻教师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注重课前的各种准备,包括例子以及安排学生自主预习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可以考虑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进行新闻播报,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做到每节课都有反思。

3、集体备课。每个年级每周至少要有一次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争取每次教研和备课都做好记录。

4、各备课组的教学工作。

(1)、七年级备课组(备课组长袁孝玉),因为初一学生,教师要了解本年级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要逐步寻找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吸收各兄弟学校的经验,逐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逐渐适应初中生活。

(2)、八年级备课组(备课组长廖泽芳),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落实,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把握学生个性差异。初二时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特别注意发挥政治课的优势,落实课标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3)、九年级备课组(备课组长郎廷明),要做好教学计划,抓好教学进度,争取在本学期4月份完成全册的内容,留更多的时间用于系统的复习。在抓好进度的同时,要广泛收集201_年的考试信息,并培养学生各种考试的能力,包括审题、规范、速度等。使备课更具有目的性和时效性。

5、多听课。根据教务处要求,老教师每周至少1节,年轻教师老师每周至少听2节课。本校为开放式课堂,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积极听课,而老教师要热心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青年教师更要抽时间多听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三、教师竞赛:

(二)、教研工作计划:

1、每位教师要多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2、4月份参加校内第三届精品课大赛

3、本学期上公开课的安排:___。

4、其他常规工作按要求认真完成。

新学期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政治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 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践的偏向。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 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新学期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政治教研组将根据学校的教学指导方针,在教导处的具体领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反思课改、推进课改,落实教学常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工作有效地稳定发展,增强我组的整体的教学实力。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质。钻研学科课程的标准,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2、开展课型研究,对政治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时政课如何开展教学加以研究,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相关主题开设校级和市级研究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听评课和课后反思,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提高教学效益。

4、以电子稿形式整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实现办公信息化。

5、发挥整组力量,加强集备,做好期中和期末复习工作,备战中考。

6、做好市基本功竞赛的准备。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科素养

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反思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工作,推广先进的经验,改革思想政治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常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质量分析等常规形式,拓展组内教师的学习渠道,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并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的研究,体会新课程下的新理念,新方法,探讨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备课组为单位,整和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日常教研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在上课、备课、听课、评课、专题教研活动、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注重实效性,不流于形式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做好毕业班复习工作

毕业班老师做好初三毕业班政治学科的复习工作。首先,毕业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不要有政治学科开卷考就易考的盲目乐观的想法。其次,毕业班教师要深钻教材,狠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认真督促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洞察学生在学习中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争取出好成绩。

(四)积极参与市教研活动,包括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在平时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注重规范教学,发挥师徒结队实效性,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认真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围绕着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做好公民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积极参加相关比赛,争取教有所获。

各年级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主题教育的内容,如七年级“诚信做人”八年级“尊纪守法”九年级“理想教育”等等。

(六)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利用论文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鼓励组内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多思多写多投稿,围绕组内课题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和写作,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新学期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五

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思想品德教学应结合本省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本科目教学要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能用知识解答学习上的课论问题,又能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般现象,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学生情况简析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刚从小学六年级升上来,面对新的环境与成长还不甚明了,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从所知信息了解,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之间相互不熟悉。面对新的环境与新的问题,学生适应新的生活不会太顺利。

这一学期最重要的任务是:扭转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观念,培养学习思想品德科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面对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念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知识目标: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学生要明白书中所讲的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点解答简单的问题,能运用知识点分析自身的情况。并在学习后使自己的思想意识有所转变,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四、目标达成与教学进度

本学年的教材是新教材,尤其是对老师来说,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内容,要对新教材学习一遍,要边学习边摸索。老师与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合格率100% 优秀率50%

教学以学生的发挥为主,教师设计与学生参与为方式,完成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增长、思维的开拓。

五、教材总体分析

新教材晚侧重学生的表达与探究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较多。能过展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有帮助。本册书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多审查自己,反思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把握好新的自己。

六、教学注意

1.自学时的落实检查:同桌互助、组长查、老师巡堂指导、收齐书本检查

2.课堂上以问题形式呈现多一点,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每节课必有10名以上同学发言。

3.作业批改详细,有错误点标记,有错误及时叫学生当面纠正,有面批,有共性问题课前讲解。作业要注意书写与格式要求。

4、每节课必用多媒体展示案例

5、每节课必有不少于5分钟时间完成作业

6、要检查听课笔记

7、每节课表扬人数不少于5人

第6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电离理论;化学史;电解质;教学难点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4C0039C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应结合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也就是说,立足化学史构建的化学课堂,重现了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思维历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学科素养。

1 追溯化学史,探寻教学迷思

1.1 电离理论的历史变革

19世纪中叶,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打开了微观化学之门,使越来越多的化学家渴望探寻化学反应的本质,电离理论也呼之欲出。

电离理论的建立与电化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早在19世纪初期,尼科尔森和卡里斯尔已经成功完成了水的电解实验,法拉第等许多科学家也已经通过实验认识到酸、碱、盐溶液的导电作用。但当时的科学界普遍认为,电解质只有在电流的作用下才能够解离。正是由于科学家们无法正确区别原子和离子,也不能合理分析溶液导电的原理,使得电离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被科学界所接受。

1882至1887年间,阿伦尼乌斯致力于研究电离理论。基于对酸、碱、盐稀溶液在渗透压、沸点、蒸气压方面出现偏差情况的分析和对这些溶液电导率的测定,阿伦尼乌斯创造性地提出了溶液的电离理论。他认为,酸、碱、盐在溶于水的过程中,自动地离解成为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电离与电流的作用无关。这一理论的出现,虽然遭受了各国科学家的反对,但也解释了很多当时无法解释的问题。随着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的问世,不仅使希托夫的电解溶液导电时的离子迁移数和科尔劳施的离子导电的加合性得到了解释,而且也很好地解释了范霍夫观测到的渗透异常现象。因此,阿伦尼乌斯的电离理论得到了奥斯特瓦尔德和范霍夫的认可,在这两位科学家的推广下,1890年,电离理论终于得到科学界广泛认可。

1.2 电离理论的教学迷思

通过分析电离理论的争论,不难看出困扰科学家的问题有二:一是无法正确区分原子与离子,从而无法正确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原因;二是无法正确判断使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发电离的能量的来源。

科学家们对于电离理论的争论与探索不仅体现了科学历史的发展规律,也揭示了中学化学课堂学生学习新理论的思维发展过程。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主题出自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笔者试图着眼于电离理论发展史,联系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分析教学难点。

人教版化学教材对电解质进行了如下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2]。此定义只从导电性角度规定了电解质的属性,属于表层概念。在此概念中,没有指明电解质的本质,即自发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追溯化学史,法拉第等化学家即是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直接得出“电离是电流作用的结果”这一错误结论的。在教学中,若教师未从本质上解释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将会对学生正确获取电解质概念产生强大阻力。因此,使学生学会从微观角度理解电解质的本质属性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教学难点。

对比许多教案和教学实录,对于电解质概念的教学有两种策略。其一,通过例举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等不同种类的物质,让学生判断其能否导电,从而从导电性角度引出电解质的表层概念;另一种方法则是先给出电解质的定义,强调定义中的关键词,再给出以上物质,让学生自主判断哪几种物质是电解质。这两种教学策略均未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概念本质的一般方法。因此,使学生掌握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是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难点。

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这一内容,就是透过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的表层现象来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离解的实质。纵观历史,从格罗图斯到阿伦尼乌斯,科学家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到物质的本质属性。因此,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难点。

纵观上述分析,学生无法理解电解质的本质属性,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电离的自发性以及电离过程中能量的来源。也正如此,学生无法获得通过分析核心问题形成概念的基本方法,o法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所以,解决好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自发性问题和酸、碱、盐发生电离时能量的来源问题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

2 立足化学史,突破教学难点

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都是曲折向前的。从对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偏颇认识,到电离理论的初步提出,再到利用电离理论解释科学现象,然后通过他人的不断修正、补充,最后才得到完善的理论。也就是说,理论的建立其实是科学家反复实验、突破思维障碍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新概念也经过类似的历程。首先,在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而后,通过理性分析修正感性认识中的错误,探究概念本质属性;再次,尝试迁移应用新概念,最终完成新概念的学习。

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节中,学生需要突破的思维障碍,即教师突破教学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两个。一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自发性。二是酸、碱、盐发生电离时能量的来源。

2.1 探究电离的自发性――理解电离概念的本质

在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学生已经知道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展开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来引入电解质的概念,而对于电解质概念本质的解读,却缺乏事实佐证,因此学生常常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加上“通电”条件。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初中的实验(稀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不同的酸溶液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3]”为切入点进行提问:稀强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来自哪里?学生思考并猜测:可能来自酸,也可能来自水。此时,我们引入化学史中关于溶液中离子来源的内容:在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和卡里斯尔完成电解水实验后,科学家们推测水溶液中是存在离子的。格罗特斯和法拉第将水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归结于电流的作用。而拉乌尔由“盐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比相同摩尔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高”这一实验事实提出“盐分子解离不需要电流作用”,但这并未撼动法拉第的权威。真正向旧观念提出挑战的是阿伦尼乌斯,他在完成了大量的实验后,写了“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一文,提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发解离为正负离子,并用电离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实验现象。在奥斯特瓦尔德和范霍夫的支持和帮助下,阿伦尼乌斯终于结束了电离理论的争端,并在1903年因提出电离学说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全世界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

本环节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在此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强酸依旧可以自动解离出氢离子,获得了电解质溶液电离的感性认识,避免了由于通电而引起的认识误区。同时也可以类推出,碱、盐在水溶液中也可以自发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然后通过解读化学史,经过理性分析修正感性认识中的错误,获得概念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使酸或水解离出氢离子的能量来自哪里,进入第二个障碍点的学习。

2.2 探究电离的能量来源――理解电解质的两重属性,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时能量的来源是解读电解质概念本质的关键。在学生猜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来自酸分子或水分子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科学家们在创建电离学说时所构建的电离理论相关图示(图2 [4]、图3 [5]、图4 [6]),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构建的HCl分子电离的微观示意图(图5)和NaCl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图6 [7]),分析不同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能量来源。

1个氯化氢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水分子与氢原子、氯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比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作用力更强,使得氢原子与氯原子分离,氯原子夺走了氢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氯离子与水合氢离子。氯化氢在水中发生了电离。氯化氢在水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也是氯化氢水溶液可以导电的根本原因。

氯化氢水溶液中有很小一部分氢离子来源于水。在水中,也存在水分子对氢原子和氢氧原子团的作用,形成自由移动的水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水也发生了电离,但电离的程度很小。

类似氯化钠那样的物质,又是什么能量使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呢?如图6所示,在溶于水前,氯离子与钠离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有序地紧密排列,将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水分子强烈吸引着氯离子和钠离子,克服了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存在的静电引力,形成自由移动的水合氯离子和水合钠离子。氯化钠在水中发生了电离。氯化钠溶液导电的根本原因即存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那么,在熔融的氯化钠中,又是什么能量使之电离的呢?在加热至熔融状态过程中,加热所提供的能量使钠离子和氯离子克服了相互的静电作用,变成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钠发生了电离。

本环节教学流程如图7所示。

通过以上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能量来源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原因,落实了对电解质概念本质的认识;再以课上练习与课后习题作为工具,使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完成概念的迁移应用。

这样一来,在电解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突破了知识维度的教学难点,还突破了方法维度的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了形成概念的方法:观察现象,形成表象概念;理性分析,获得概念本质;迁移应用,掌握概念内涵。

2.3 回顾化学发展历程――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化学不仅仅是精彩纷呈的实验现象、高深W妙的科学原理,还有发人深省的科学献身精神。因此,将化学史素材引入课堂,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不二法宝。

在电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阿伦尼乌斯敢于直面著名科学家们的质疑与挑战,捍卫真理的精神令人动容;奥斯特瓦尔德、范霍夫为传播真理创办《物理化学杂志》的精神也令人敬佩。在中学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求真,善于求证,不随波逐流,盲目跟从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养成比知识技能的获得更需要智慧和耐心,化学史的引入恰是当下化学课堂的良好补给。

除了培养科学精神,化学史还有助于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和人,辩证地看待化学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和相对性。因为任何知识都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境下才成立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人类信服科学理论,是因为实践证实了这些理论的正确性。但是科学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它还需要后人的修正与补充。例如,在电离理论形成以前,科学家们将“只有外加电解电压时电解质才会分解成正负离子[7]”当做真理,电离理论则被视为无稽之谈。在电离理论被实践所检验后,许多科学家也还在不断研究电离理论,并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可见,即使教科书中的知识经过了重重检验,但仍有需要探索的空间,学生不应成为教科书的奴隶,而应成为教科书的主人。

3 教学效果分析

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中,首先结合化学史“电离理论的争端”确定本节课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稀强酸与锌反应)以及关于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的化学史实,揭示酸、碱溶液中本身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证明电离的自发性,破解电离理论的第一个迷思。再由问题“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来自哪里”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微观示意图,结合图像分析电解质溶液自发电离的能量来源,突破电离理论的第二个迷思,并在解疑过程中,获得电解质的双重概念。最后对比科学家确立电离理论的过程,教会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实验班采取上述方法教学,对比班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先通过复习化学反应的分类引入新课;再以常见物质是否导电引出电解质溶液是否可以导电这一问题,教师演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通过习题巩固电解质概念后,以教材中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为依据,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得出电离概念,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课后以相同测试题检验,正确率如下:

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在电解质溶液导电原理、电解质表层概念与本质概念的关系等方面,实验班成绩高于对比班。证明此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电离的概念,在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表层概念与本质概念的转换关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在学习方法层面,基于上述研究及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实验班学生对于其他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更善于从微观结构或能量变化角度挖掘概念实质。而在核心素养方面,实验班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和微观探析能力相对之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因此,立足化学史,有助于教师厘清知识本质,提升化学教师的理解能力;同时借助史料,追寻学科知识演变历程,遵循学生思维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综上所述,立足化学史的教学设计,对突破“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n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0.

[3]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7.

[4]林承志编著.化学之路:新编化学发展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0.

[5]凌永乐编著.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80.

第7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意识 ;责任心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practice of a gleam of PE teachers on how good a PE class, on the foot of a PE class, play the role of a PE lesson, reflect the effective value of a PE lesson, achieve the best benefit a PE lesson, som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 physical educatio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当前一些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重智育、轻体育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保障力度不够。(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造就了“分数第一” 的理念家长:应试教育下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是个个心急如焚,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的头等大事。孩子学习需要费用也已经列入家长重要经济支出的计划,如家教方面:孩子成绩好,家长皆大欢喜,反之,拳打脚踢,甚至家庭暴力,这些都是与应试教育关系密切。是的,升学压力导致家长锻炼意识缺乏,有些甚至没有这个意识,觉得体育课会妨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孩子)也有意识地排斥体育课及其有关体育活动。

考试得高分理所当然好,但是,只为高分而教育成了应试教育下的现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如何、修养如何、生存能力大小、自立能力强弱等这些关系着孩子生命的宝贵知识都被打入“冷宫”,“缺腿”的教育思想必然造就“缺腿”的孩子。

学生家长被应试教育所束缚着,学校老师也是一样。应试教育造就了靠学生分数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教育管理者。所以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学校老师也比较排斥体育活动课。虽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也了一系列有关开展体育活动的文件,但是实施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还是因为陈旧的教育理念。

二)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工作量。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有关体育的所有项目。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同,也影响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导致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其次,学校体育老师都比较缺乏,体育老师除了做好学校常规的体育事项外,还要担负起各项竞赛的训练指导。课务量大,直接打击着一线体育教师对训练竞赛的积极性,同时也必然降低上课质量的有效性。

三)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同时也考验着每一个学校。对于城市学校来说,普遍存在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就如我们学校是一所初中部,小学部,及其蓝天部(民工子弟学校)综合学校,对体育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高。每个学生每周的体育课外活动完全不能满足。据《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文中直接显示有41.7%的学生因为“没有喜欢的项目”,23.7%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不想参加体育锻炼。

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而生长速度、性成熟程度、学习能力、劳动效率都与体育锻炼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生长,体育锻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搬开所谓的“绊脚石”,上好上足每一节体育课,使学生在最基本的课堂中能够有意识地去上好课,在最基本的体育课中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着手。

改变陈旧的观念,培养提高学生、家长及其教师的锻炼意识。

首先从学校层面开始,向家长及其老师推荐有关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文件,认真阅读并贯彻实施落实方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领导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提高认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情况,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办学思想,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体育设施,营造良好的体育气氛。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身体锻炼的陈旧观念。

制定一系列有关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学校规章制度及有关条例,如上课的规章制度,学生期末体育成绩的考核制度,甚至九年级毕业生的体育考核制度等措施,如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下午第四节课必须下来进行活动。这些原本就应该落实的,如今却已抛到九霄云外。要求我们学校有关处室部门认真落实执行管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安排适当而合理的课务量,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上好每一堂课。

在适当而合理的课务量情况下,这个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责任心。刚参加工作时候,一直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现在由于在各种“绊脚石”的压力下,自己有时候不得不改变这一想法。但对于“责任心”从来没有质疑过,态度决定一切,你有了责任心,我觉得好多事情都能够迎刃而解,有了责任心,会要求教师从多方面要求自己,特别是教师的自身素质。你有责任上好每一堂课,有责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体育教师有了责任心,就要要求自我端正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确立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不仅要上好课,而且努力正确地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从思想上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反之,在不合理的课务量情况下,我觉得自己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做好每一项有关体育的活动,但人毕竟精力有限。

所以我觉得适当而合理的课务量,不仅会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更能够束缚制约体育教师的上课态度。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布置,体育老师执行,定期组织开展体育比赛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感知体育,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如校运会,排球赛,篮球赛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宣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

总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如何改变世俗理念为突破口,就不是一节体育课的问题,而是一系列有关体育活动开展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生内在精神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从现在走向未来。也正是基础教育到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