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门诊培训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导诊护理;服务质量;门诊;细节服务;门诊等待时间
门诊是医院与患者交流的重要窗口,患者突发疾病后都是到门诊挂号进行治疗,导诊护理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医院综合水准,可见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应该是医院的首要工作[1]。我国目前处于人口老龄化状态,基于社会环境,人们对医院门诊护理提出新要求,在紧急救治患者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具备热情的态度、过硬的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门诊导诊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加,护理人员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各种事故,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张。常规化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近年来该院在常规门诊服务管理基础上提出门诊细节化管理,通过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等方式约束医护人员,使其坚守工作岗位,不断优化自身护理服务方式[2]。经长期门诊护理实践,该院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验证此管理模式优势进行该次研究,对2017年9月—2019年1月的该院门诊患者200例实施管理工作并回顾分析,将常规门站管理办法与细节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凸显门诊细节管理服务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0例来该院门诊部进行治疗的门诊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15~83岁,平均(65.23±3.54)岁。观察组男44例,女56例;年龄18~85岁,平均(63.12±5.63)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晰,无精神疾病;该次研究事先争取患者、家属同意;患者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导诊护理中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管理办法,包括护理培训、分组护理等基本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门诊细节服务管理,管理要点分为护理人员及患者管理,护理人员管理措施包括:按需设岗。为保证导诊服务的优质性,必须明确门诊护理职责,按照职责设置岗位,如导诊岗、咨询岗、分诊岗及治疗岗。导诊岗位主要负责接待患者、家属,在岗人员必须微笑待人,引到入院患者有条不紊地完成挂号、检查及治疗等事宜。分诊岗负责对患者进行分类,将同一病种患者集中安排到一起等待检查。咨询岗负责解答患者问题,因此要求咨询岗护理人员反应速度快、思路清晰,能迅速给出咨询者精准答案。治疗岗负责检查患者病情,严格按照医院制度完成检查工作。弹性排班,按岗定人。人事部要整理出在医院任职护理人员的详细资料,包括护士专业、性格、护理能力等资料,实行医生打分、患者打分等制度对护士进行考核,能力强者任职相应岗位。制定严格的上班制度,护士不得擅自离岗,否则按照制度予以处罚,临时有事者必须有其他护士轮换方可离岗。为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实行“三班倒”制度,护士每天值班8h,交接班禁止迟到、早退现象,确保每班无缝衔接,若正在服务患者正值下班时间,务必将导诊护理服务完成再下班。完善细节服务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计划由护士长制定,培训2次/月,分别是西医、中医护理培训,无特殊情况不得耽误正常培训。尤其是刚上岗的实习护士,培训时从理论、护理技能、操作能力几方面齐抓共管,全面提升护士工作能力。将护士按照专业分组,实施专业化技能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所有护士都需要培训,急救技能、健康宣教、危重症患者转移等分开培训,培训后通过理论、实践技能考核打分评估护士工作情况,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工资制度约束护士不断提升自身护理能力。实行“医生好助手”评比活动。护理人员每天上班时间比医生早0.5h,与卫生员配合快速打扫诊室,打开电脑将自己工号登入,补充用完的药品,为医生准备好工作服,待医生上岗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分诊、导诊人员轮换在候诊区域巡查,维持候诊室秩序,保证候诊室安静。巡视时注意待诊患者状态,若患者出现突况,护士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医生开完药方后,护士及时告知患者取药地点、检查过程,全程为患者服务。到月底综合护士表现为其打分,分值最高者给予嘉奖,鼓励护理人员工作信心。在完善护理人员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门诊细节服务管理:①及时询问入院患者情况,行动不方便者为其提供轮椅,帮助患者挂号。按照患者症状将其安排到相应区域待诊,患者不得随意进入其它待诊区域,为保证医院就诊秩序,分诊人员在旁看护,发现患者有扰乱就诊秩序行为及时制止。②患者必须认真倾听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全面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内心有疑惑及时提出,让护理人员帮助解答,切忌将想法憋在心里,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③严格遵守排队制度,每位就诊患者都要抽号排队,禁止随意插队行为,若患者情况特殊可优先诊治。④为患者设立专门的生活服务处,提供热水、养生茶、糖果等,让患者等待就诊期间打发时间,避免患者过于无聊影响正常诊治。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不良情绪越不明显。②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统计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人数。③记录患者门诊等待时间,时间越短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选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评分
观察组SAS评分为(23.96±5.46)分;对照组评分为(55.46±3.65)分;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62,P=0.000<0.05)。
2.2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为:非常满意78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对照组:非常满意65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28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0.05)。
2.3门诊等待时间
对照组门诊等待时间为(35.23±5.45)min,观察组门诊等待时间为(10.52±4.36)min,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门诊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9,P=0.000<0.05)。
3讨论
[关键词] 疼痛门诊;护患关系;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27-02
疼痛门诊的患者与其他科室门诊患者略有不同,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我院对疼痛门诊护士进行培训,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分析疼痛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1.1疼痛患者在饱受长期慢性病痛的折磨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抑郁、急躁、多疑、恐惧或是忧虑等精神症状,尤其是面对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会使上述症状加重,极不利于诊治工作的开展。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的,护患关系从病人入院时就建立起来了。好的护患关系不但使护士给患者留下很好的印象,提升科室及医院的整体形象,同时还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就诊压力。同时,护士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可以减轻在操作期间患者的不良感受,从而进一步建立患者的自信心和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对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训练、培养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1.1.2疼痛门诊设立一名高年资的护士作为管理、培训人员,其余护士均为低年资轮转护士及护生,虽然学历均在护理专业专科以上,但工作经验欠缺,难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护理工作面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引用,加大了护理风险,扩大了专业的内涵。以上情况提示,加快护士的培养工作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
1.2开展全方位规范化培训
涉及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的培训知识点,使护理人员在培训活动中有共同的关注点。培训中要能够交流切磋,培训后有所受益,在工作中能切实运用,有效地提高护理水平。
1.2.1基本技术训练实施护理操作规范化三级管理制度。
1.2.1.1一级质控由疼痛专科带教老师与手术室护士长按达标项目的内容每天检查疼痛科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情况,及时督导。
1.2.1.2二级质控由教育小组成员与手术室护士长每周1~2次抽查护理护士工作的技术操作质量,对照标准给予评分,对未达标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操作技能规范训练至达标为止。
1.2.1.3三级质控由护理部选派技术过硬的护士长组成的护理操作考核小组进行每月1~2次的抽查,以《护士必读》、《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中的护理技术操作评分为衡量标准,进行抽查。
1.2.2 社交常规礼仪和医务人员专业礼仪培训重视患者的首诊与接待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运用文明语言。善于理解和同情病人,将“换位理念”运用到日常的实际工作中。
1.3业务学习与技能培训
组织护士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指导、训练护士制订适合疼痛门诊患者的专科宣传材料。接触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在科主任、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科研是一个学科在学术界地位的标示。积极参与科研,不但可以促进护士的多学科、全方面、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开拓护士的眼界,拓展护士的思维,而且还可以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形象与社会地位,增强护士的自信心和工作成就、自豪感。对减少社会护士岗位严重流失也有一定的作用。护士还应学习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office系统办公软件的操作等。
2 结果
患者满意度从2005年的83.5%升至2007年的97.7%。护理差错发生率平均0.53%。技能考核通过率100%。协助、确保了临床科研工作顺利进行。门诊管理实现电脑化、制度化、预约化、合理化,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讨论
3.1护士过硬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搞好护患关系的一个方面
每一个患者都把安全感视为重要的一条,这也是病人求医行为的最终目的。患者期待着可信赖的医务人员为其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所以护理人员要刻苦钻研技术,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在治疗和护理时,态度要严肃、认真、慎重,动作要迅速、及时、准确、无误。让患者及家属放心、安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2重视患者的接待是搞好护患关系的第一个环节
如何消除患者的复杂心情,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是首诊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要求护士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平等待患,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求护士思想集中,目光注视着患者,让患者在交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与患者之间建立一种安全及信任感,为今后的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3医护人员应具有严谨持重的行为风度和整洁端庄的体格外貌
医护人员应有饱满的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明干练的作风,给患者信任和安全感。同时还要注意礼貌用语。语言是一门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护士在临床中要善用安慰性语言,避免言语上的直、粗、快、硬,从而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护士的语言修养是时代的要求,是护理科学进步的需要,也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合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3.4根据疼痛门诊患者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
前来疼痛门诊就诊的患者,病情各异,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易产生许多不良的心理变化,加之个人修养的参差不齐,往往因一丁点儿小事就对护士的工作产生不满情绪。此时就要求护士宽容大度,理解、体谅患者,通过良好的言语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愿望,因人施教,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护患双方在感情上、心理上相互沟通,促进彼此的了解,使患者对护士心悦诚服,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健康之目的。
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每日的就诊业务量难以估计,加之疼痛门诊实施的是“当日治疗”的制度,容易造成就诊患者的长时间等待。因此,要求护士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建立患者就诊信息数据库,同时实行电话预约就诊,从而大大缩短患者就诊等候的时间,有效减少各种医患纠纷发生的诱因。由此可见,门诊管理电脑化、制度化、预约化、合理化十分必要。
门诊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认知程度有限,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指导、训练护士制订适合疼痛门诊患者的专科宣传材料,不但丰富了宣教方式,加强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锻炼了护士的沟通技巧,而且还使其掌握了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了原有的被动局面。
4 结论
疼痛门诊护士全方位、规范化培训明显降低了医患矛盾,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护士的职业自豪感,为社会培养了具有高度知识素养,掌握现代科学和护理学的护理人才,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严相默,潘耀东,宋文阁.临床疼痛学[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128.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有217例手足口病患儿到我院门诊就诊、治疗,其中男123例,女94例;年龄5个月至6岁;重症6例,轻症211例,重症患儿及时按要求转三甲医院治疗,轻症患儿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2.1.1 对预检分诊人员、手足口病门诊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的重点放在手足口病的特点(如对酒精不敏感)、消毒隔离措施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症状不典型患者的识别、重症患者的识别上。对清洁工的培训重点放在如何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上。并在培训后进行培训效果测试,强化培训效果。为做好手足口病诊断、医院感染控制和防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设立专门的预检分诊处和手足口病隔离门诊
2.2.1 预检分诊
在普通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处正确分诊,严格把关,将疑似手足口病患儿转到手足口病门诊进行诊治。
2.2.2 手足口病隔离门诊
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门诊,包括:独立的候诊室、诊断室、治疗室、输液室和观察室,以及专用的厕所和便器。诊疗场所设有脚踏水龙头、洗手液及自动感应干手机等洗手设施,整个治疗观察过程可以全部在手足口病门诊完成。
2.3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3.1 环境消毒
手足口病门诊各间所有物体表面和地面定时使用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擦拭4次/d,其他时间发现污染及时清洁消毒;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2次/d,每次60 min;便器使用1 000~2 000 mg/L的有效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4次/d;厕所地面及墙面用浓度1 000 mg/L的有效含氯消毒剂擦拭4次/d。
2.3.2 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手消毒用有效快速手消毒剂揉搓消毒。
2.3.3 医疗用物的消毒
所有诊疗用物严格遵循“一人一用”制度。听诊器、体温表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止血带、输液固定板、备皮刀及刀片等切实做到“一用一换一消毒”;小儿头皮穿刺台是每穿刺一名患儿后即使用浓度为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抹布彻底擦拭消毒,待干后再进行下一名患儿的穿刺。
2.2.4 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将使用后的压舌板、输液器、注射器及针头等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规范分类放置,由专职人员统一回收进行焚烧处理。
2.3 做好监督检测工作
消毒隔离工作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记录。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手足口病日常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空气、物体表面定期采样监测,保证消毒隔离工作的有效性。
2.4 注重健康教育的开展
在门诊的显眼处张贴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版报,对陪诊的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使家长掌握手足口病居家隔离的要点,避免疫情的扩散。
3 结果
在门诊就诊、治疗的患儿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
4 体会
要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就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环境的清洁消毒、医疗废弃物的规范管理、医疗用具管理和手的消毒、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检测工作等,预防手足口病的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促进患儿的康复。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及护理部主任的各方面的支持和教导下,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结合科室的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合理安排时间,并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并实行淡妆上岗、微笑服务。
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
3、对体检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对满意度调查中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如加强导诊服务等。
4、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质、规章制度、护士行为礼仪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合格者给予上岗。
二、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门诊部导医人员按三基三严内容进行培训,每周两次学习及晨会提问,每月护士培训及考试。对护理制度、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培训,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
三、加强了院内感染学习及相关传染病知识学习:
门诊大厅不单单实施导诊工作,还面临传染病的初期分诊工作,带领大家学习相关的传染病诊断预防知识,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落实优质护理,勇于创新,提升护理服务
实施“服务在细处,帮人在急处”的服务信条,落实优质护理,护理人员从细微处入手,点点滴滴为病人着想。协助年老体弱病人挂号,取药,帮助行动不便病人办理住院手续等,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涵,加强安全管理等举措的落实,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五、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针对今年医院的评审工作,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细则”规范了各项工作,使日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经过专家初评发现了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整改。每月依照PDCA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门诊部导医质量考核方案,月月考核、评价、分析、改进,以求导医质量的持续改进。
一、总体情况
此次受检的医疗单位,各单位领导均较重视,成立了专门的传染病与死亡报告管理组织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能切实按照有关要求配备用于网络直报的设备,并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与死亡报告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死亡)病例后能认真、完整地填写传染病(死亡)报告卡并及时进行报告;多数医院检验登记比较完整,并加强了对传染病相关检验阳性化验单的管理。此次检查共查阅了9家医疗单位的病案室、门诊日志、化验室、急诊科等处年1月1日至检查时登记的约40万例病例,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361例、报告341例,报告率94.5%;漏报20例、漏报率5.5%;及时报告325例、及时报告率95.3%。发现死亡病例69例,报告69例,报告率100%,准确率71%。详见附表。
多数医疗单位能够按区卫生局印发的《年区霍乱防制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霍乱病原检验准备工作和班外就诊腹泻病例的登记工作。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报告管理方面:
1、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漏报。此次受检的9家医疗单位中,仍有4家单位存在传染病漏报现象,分别是省级机关医院、市皮肤病院、省煤矿中心医院和市儿童医院,漏报率分别为25%、13.3%、5.9%和4.3%。详见附表。
2、传染病病例报告不及时。省级机关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省妇幼保健院、省立医院和市儿童医院,报告及时率分别为83.3%、93.2%、93.7%、94.5和98.5%。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完整。省煤矿中心医院存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不全现象(如病人属于、病例分类和发病日期等),填写完整率仅43.8%。
4、死亡病例漏报和死因链填写不规范。此次受检的9家医疗单位虽未发现死亡病例漏报现象,但大部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填写不规范。
5、大部分医疗单位门诊日志、化验室和放射科登记本仍存在项目不全和登记不规范的现象。其中市皮肤病院门诊日志存在空白诊断及诊断不规范现象。
(二)肠道门诊工作方面:
1、部分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不够落实,肠道门诊开诊后腹泻病人仍混在其他科室就诊,如省级机关医院和省立医院。
2、省煤矿中心医院未设肠道门诊,省级机关医院存在如消毒液过期,业务培训、宣教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三、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1、各医院应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网络组织,健全疫情报告管理有关制度。
2、各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新上岗者)对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它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疫情报告责任意识,及时报告发现的传染病和死亡病例,防止疫情迟报、漏报;规范医学死亡证明书的填写、根本死因的确定以及ICD-10编码等内容,提高死亡病例报告质量。
3、疫情报告负责人应经常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人员更换后新上岗者应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
4、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制度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各有关科室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并对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常规月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和惩罚以规范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护理安全既反映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又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在当前的医院运行模式下,门诊输液已成为医师和患者选择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导致医院门诊输液室患者相对较多,患者年龄跨越大,病种复杂多样,用药面广,空间较拥挤,患者之间交互影响,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我院门诊儿科病人较多所以门诊输液护士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现将输液室面临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1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医嘱因素: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门诊注射单书写潦草。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剂量不清楚,导致护士配错药。
1.2 穿刺因素:门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人员众多,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大且较被动,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有意见,护士要是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对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纠纷。
1.3 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护士因为忙就直接注射。还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如地塞米松被当成病毒唑,头孢噻肟钠被当成头孢他啶等。二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因新药配伍禁忌对照表目前尚未公布,无法核查,可因两种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
1.4 环境、人员因素:门诊输液室患者及陪患人员集中,秩序较乱,空间有限,空气质量差,输液高峰期更为严重,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我院门诊儿科病人较多,护士较少,特别是中午护理人员短缺,门诊值班医生又不是儿科医生时,遇到突况(如小儿突然高热)而护士沟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易发生误解和冲突。有时候对患者的询问和疑问答复不够耐心,不能认真对待,引起误会。
1.5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医院因为护理人员少,儿科病人多。为方便集中治疗,中午由病人家属自己提吊桶到治疗窗口加药。如果遇到一个家属的情况下,病人家属不肯而我们护士未及时做好解释工作,易发生矛盾。有时候对患者的询问和疑问答复不够耐心,不能认真对待,引起误会。
1.6 患者方面 : 输液高峰时,有些患者等候时间稍长,易产生烦躁不满情绪,引发与护士间的冲突;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又不听清楚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如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擅自离开观察区,超过皮试时间又重做皮试,导致患者不满。或擅自调节药物滴速,易引起不良反应[1]。而当发生输液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时将责任归咎于护士。
1.7 不重视健康宣教:孩子天生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间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便会顺从孩子带其到室外走动。还有些家长因为照顾方法不对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肿胀,家属就会把责任归咎护士,容易激发矛盾。还有一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由此可能引起药液污染或其他意外。还有部分家长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因此擅自加快输液速度容易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导致医疗纠纷。[2]
2 安全隐患相应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制度:对新来的护士先进行岗前培训,科室护士采取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位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
2.2 规范输液流程:护士收取输液治疗单后,必须核对清楚患者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是否有误,发现有疑问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执行。然后护士根据医生医嘱做好先可以执行的医嘱。如皮试、退烧针等。皮试后交代好病人的皮试时间和注意事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2.3 实行输液编号制度:对门诊输液病人在原来查对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门诊输液编号。护士不仅对其姓名、药名、剂量、用法进行核对,还要对门诊输液的编号。护士根据编号顺序依次注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护士在加药时也要核对其姓名和编号,防止错用药物。我院自实行门诊输液编号制度以来,没有再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2.4 改进输液室的设置:为营造和谐、温馨的治疗氛围,在输液室配备了电视机、空调、舒适的病床及输液椅等。责任班护士除了为病人加药外,还负责观察病人病情,输液情况。及时为病人解决问题。
2.5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随着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新药的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要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常见疾病的观察及急救处理方法,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并创造机会让护士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班的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3]。
2.6 强化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进一步实施,人们运用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静脉穿刺时,患儿家长都希望能“一针准”。因此,护士就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进行沟通[4]。同时,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要敢于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在压力大、工作繁忙的门诊儿科输液岗位上,如果能够正确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 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宣教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注射前应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及其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护士巡视时,要帮助家长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它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等。
3 体会
综合上述,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5]。根据我院门诊输液的特点,制定了改进输液室的设置与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做好输液患儿的巡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做好护患沟通和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有效保证输液的顺利完成,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霜霞.对输液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5,27(4);519.
[2] 孙楠强化服务意识,防范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纠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98-99.
[3]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2:360.
2017年2月至5月,共出动车辆30台次、人员120人次对3家县级医疗机构、12家乡镇卫生院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监督检查情况:
(一)、传达上级文件及开展培训情况
3家县级医疗机构及12家乡镇卫生院都对本院医务人员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二)、成立领导小组、治疗(技术)小组情况
3家县级医疗机构及1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领导小组、治疗(技术)小组。
(三)、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启动、规范情况
在所检查的15家医疗机构中, 设置的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较规范其余13家医疗机构均欠规范,主要是没有规范使用专用发热病人登记表、预检、分诊点无专人负责、发热门诊未独立及发热门诊设置位置不够合理等。
(四)、疫情报告制度、实际报告执行情况
在所检查的15家医疗机构中,均制定了疫情报告制度,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电话(网络)通畅。
(五)、防控物质贮备情况
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其防控物质贮备较充足。
二、今后监督工作重点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评价。由于门诊护理服务既要面向门诊患者,为患者就医提供综合护理服务,有要面向各临床科室,为临床科室出门诊提供人力、物资和后勤保障综合服务,在门诊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可以为医院门诊服务提供不断优化的服务环境。对于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如下:
1、制定门诊护理管理组工作计划、职责及管理制度。
门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要求,建立护理质量监督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防范制度。鉴于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特点,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的教育。
2、完善门诊护理质量检查及技能考核小组,建立质量督查管理体系。
为确保门诊医疗护理质量,给病人提供安全、快捷、有效、优质一流的服务,成立了由门诊护士长为组长、护理骨干为组员的护理质量检查小组,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医疗法规和安全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每月进行2次综合护理质量督查。护士长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巡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及追踪,要求门诊每位护士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明确建立护理质量督查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理解病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病人要求并争取超越病人期望,更好地塑造医院窗口形象,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最大限质地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3、明确任务,转变护理服务观念。
护理观念的转变将影响我国21世纪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事业的发展[1]
3.1 修订预检分诊服务流程,规范护士的行为,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在每一个服务环节上让患者满意。如患者在候诊时往往心情比较急,导诊护士不但要耐心的安慰,还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乐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2]
3.2 端正护士仪表 在护士的仪表上统一按护理部的要求:随时督查仪表,长发一律盘起,淡妆上岗,给人一种精神、大方的气质。并佩戴导医绶带,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导诊服务,让步入门诊大厅的患者即有温馨、热情、安全的感觉,另外针对门诊人流量大的特点,重点加强了门诊清洁卫生的管理,保证就医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3.3 护士的语言交流 作为导诊护士,热情、仔细询问病情,通过语言的交流来了解病情,组织学习门诊常用敬语及忌语等。
4、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
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是约束护士行为的准则,每个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并自觉遵守和执行。
4.1 制定规章制度:根据门诊各专科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各科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不定期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4.2 门诊护理管理小组每月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如仪表、语言、服务行为等)、科室管理(如工作场所的整洁、诊室清洁整齐、各类物品的放置及保管等)、专科管理(如就诊秩序、一医一患、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物品准备、安全管理等)、消毒隔离(各种物品的消毒处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及处理等),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管理组汇总后提出整改措施,运用业务学习及时进行分析,经监测落实效果后向护理部质控科汇报。
5、提高门诊整体护士素质,更好树立窗口形象。
5.1 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5.1.1 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三基”知识培训、门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知识等。
5.1.2 组织技能培训:如:徒手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机的使用、七步洗手法、含氯消毒液的配制、手推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血压测量法等。
5.1.3规范门诊病人在就诊、检查、治疗及处置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抢救流程并上墙。
我院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工作重心,由过去的注重终末质量管理,改变为现在更加偏重于护理过程中的环节质量管理。从表面上看,好像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由于对小事抓得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因此,对预防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年来,在门诊这样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地方,门诊护理人员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医疗投诉和差错事故,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工作行为上也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杜绝了粗枝大叶、草率马虎和“习惯了”、“差不多就行了”现象,形成一种追求精细、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小结
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为了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严格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从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环节、小节上去保证质量,从而提高门诊的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霞:245名护士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的调整分析。护理字杂志,2004.19(7):75,
【关键词】分诊护士;培训教育
现代医学迅速发展,医院临床分科越来越细,突出了其专科性、专业性及先进性。门诊人流量大,病种复杂。医院对患者进行就医指导(导诊)及各专科实行护士分诊制度,便于患者简单迅速地了解就医流程,及时准确地选择就诊科别。这就要求门诊分诊护士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广泛的医学知识及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等。然而分诊护士又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不上夜班,工作较临床科室轻松。因此,一些老弱病护士往往被照顾安排到门诊工作[1]。她们来自不同的临床科室,由于受职业分工及经验所限的影响,加上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对学习更新知识欠热情,相对来说,难以保证发挥正确的分诊指导作用,不能完全胜任岗位要求。因此,结合实际抓好分诊护士的培训教育,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适应其岗位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对分诊护士的培训项目标准,各医院均无规定[2]。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于2010年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实施对分诊护士的培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导诊分诊人员19人,其中导诊岗位6人(非医学专业,主要负责目标指引,就诊卡办理指导,预约门诊热线登记等工作。不属此培训教育对象之列)。各专科分诊护士13人,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中医科、感染科等门诊。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9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3人,平均年龄48岁。在门诊工作时间最长13年,最短3个月。
1.2 方法
1.2.1 问卷及现场工作调查分诊护士 内容包括病例分析、如何分诊、如何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就诊工作、本院最近推出哪些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等。通过上述方面的调查进而了解对内、外、妇、儿、皮肤、中医、五官、感染病科等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掌握情况。
1.2.2 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分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知识薄弱点 (1)缺乏全面整体的专业知识,缺乏发散性思维。分诊护士专业知识较扎实能从多方面评估就诊患者作综合判断的占42%,58%尤其是门诊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往往只是凭经验、现有知识及主观认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指导。(2)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在配合医生患者就诊方面,50%的护士能做到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病情作轻重缓急的安排,提供安全运送,联系相关科室等。而半数护士只是维持秩序,按号叫诊。患者提出要求就处理,不要求就让患者自理,未能做到多观察多询问主动服务。(3)缺乏主动学习医学新知识的意识。比较了解医院最新的的信息动态、关心本院信息公布及阅报、订杂志、上网学习者只占30%,普遍对此不太关心,有的因年龄及身体等因素,抱着干几年就退休的思想,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3]。
1.2.3 制定培训计划 门诊部组织成立由门诊护理骨干组成的岗位培训小组及质量监督小组。根据分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岗位要求确定培训教育内容、培训时间等,课堂理论教育与岗位训练相结合。质量监督小组评估培训教育效果。
1.2.4 实施培训教育
1.2.4.1 小课堂学习,每月1~2次。(1)学习医学基础知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及体征,相关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等。请各专科分诊护士轮流主讲,人人参与。涉及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中医、皮肤、五官口腔、感染病科等,小组长点评。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评估、分析能力,以达到正确分诊[4]。(2)沟通技巧。学习本院制定的《医务人员服务规范》,《门诊工作手册》,解读《医患沟通学》[5],护士长重点分析工作中出现沟通欠缺导致患者不满甚至投诉的案例,总结经验。同时设计场景,提出问题,探讨学习,交流心得,以提高沟通能力。(3)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每月一期的院报《通讯》资讯以及浏览医院网站,及时了解各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引进的新设备等,了解专科建设、特色治疗、名医推介、医学动态、养生保健、科普教育等。(4)门诊部定期邀请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科室负责人给导诊分诊人员进行信息推介学习。(5)应急能力的培养。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熟悉紧急抢救患者的流程,心肺复苏技术的演练等。(6)参加院内各种业务学习、培训。每季度科护士长检查读书笔记一次。
1.2.4.2 岗位培训 (1)基本要求。如仪表、礼仪、语言、行为、服务态度等。(2)专科管理。熟悉各专科医生出诊时间,正确分诊指导就诊秩序、安全管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物品准备等。(3)轮岗工作。分诊护士每半年轮岗一次,更好地熟悉各专科疾病,诊疗常规,病情观察等以及该专科名医、专家,特色治疗等。
1.2.5 考评考查 科护士长及科室质量监督员专门设计一套门诊分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及评分标准,评估分诊护士工作质量,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内容包括分诊护士对全院环境、医疗信息等的熟悉程度、各专科医生出诊时间的了解程度、门诊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急慢性疾病的分诊要点掌握程度、诊室管理、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服务礼仪等8个小项目,共100分。≥80分为合格。同时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士分诊指引、信息沟通、就诊秩序、环境管理、疾病知识及用药知识的宣教等共6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未接触进行评价,以满意与很满意计算为满意,不满意和一般均为不满意。
1.2.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理论培训及岗位教育,提高了分诊护士的综合素质,2010年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合格率达96%;患者满意度达98.9%,与实施培训教育前(2009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分诊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及各专科分诊岗位轮岗工作,分诊护士对门诊各专科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就诊常规比较熟悉,能较全面评估患者,分诊能力明显提高。
3.2 形成良性氛围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对分诊护士的培训与考核,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方法,老师在身边,经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同事乐于接受,形成一个良性氛围。分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把医院的各项服务承诺以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大大方便了患者就诊,得到领导和患者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1] 侯春梅,郭春艳,潘春光.转岗老护士如何做好分诊工作.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5).
[2] 何晓俐,谭明英,解蓉.门诊分诊护士的规范管理.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
[3] 褚加静,刘钰.急诊分诊护士准入制度对比及借鉴.中华现代护理,2010,16(9):110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