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

第1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应试教育是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只需要学生学习基础的体育知识以及和体育有关的基本技能。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不具有全面性以及科学性,不能促进时代的发展,也与新时代的体育教学趋势不相符合,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换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正是由于缺乏对学生这两方面的培养,才会被新课程标准所淘汰。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培养出拥有较强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还应该锻炼出健康的身体以及对自身的文化知识进行丰富。只有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以及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时代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强调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必须完成五个任务,分别是: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适应社会以及心理健康。

2以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健康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健康既是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健康。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将健康理念运用在其中,让学生通过日常的体育学习健康的成长,并且积极主动的接受、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体育教师也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出新颖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性,其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智力、体重、身高、运动神经以及运动经历等。因此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质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出包含选择性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进行选择,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特质的体育运动,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运动中充分的展示自己,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获得生理的,也可以使心理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提高。

3注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其个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其在运动方面的参与度以及适应力各不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体能以及运动技能方面具有差异性。当然先天遗传也会影响差异性的形成。生活氛围以及爱好的不同也可能影响学生的体育发展。新课程标准,除了对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及有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也研究出了一套新颖的评价体系,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也在其他方面作出了改革,例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其根本目的是让大部分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体育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将学生的个性培养作为目的,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创新心理得到满足,不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强调统一性,应该加强学生自身的发展。体育教师也应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创新性以及潜能。

4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其应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性,基本表现是让学生可以自觉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充分发掘创新精神,自主的选择有兴趣的体育运动,并且对这项运动进行学习,体育教师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以及点拨。在遇到的问题时,首先学生应该尝试自己动手解决,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教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合作解决。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对各种运动进行主动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

5开展特长教学

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教学范围,教师可以自主的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体育教学内容。此外,体育教学内容还应该和生活息息相关,将课内以及课外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合。在运动器材的选择方面学生也应该具有自主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选择的运动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材。

6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少讲、多练,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也使得体育教学的效率下降了很多。所以,在对体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讲与练的有效结合。适当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播放其他方面的视频来加深学生对体育这项运动的了解,例如健康知识、体育卫生保健以及动作技术分析等。

7运动技能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不能过分强调细节。除此之外,也不能过分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运动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这种规定既将运动技能的学习进行了扩展,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保证学习学习的基础上,也使得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很好的发展。身心的健康发展既是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开展其他方面的学习的主要基础。因此,其对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要求,其不再让学生掌握统一规范的运动技能,而是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技能的学习。

8结语

第2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游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50-02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各种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健康,愉悦身心。因此,幼儿体育游戏是以发展幼儿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具有一定活动情节、角色和规则的身体活动。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原则

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合理的体育游戏设计为幼儿的身体锻炼提供了科学的前提,是幼儿体育游戏能有效地锻炼幼儿身体、提高幼儿兴趣、培养良好情趣和体现教育价值的重要保证。要做到幼儿体育活动游戏设计的合理性,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1.目的性原则。目的性是设计幼儿体育游戏应首先考虑的原则,任何教育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在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实践中,每个游戏都必须设计一个或多个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并安排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在此基础上,注意游戏的隐性教育因素,促进幼儿意志品质、个性心理、想象力和协作力等方面的发展。如“小侦察兵”游戏,以发展幼儿的跑、跳、钻、爬及投掷基本动作和身体的灵活性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渗透着对幼儿进行吃苦耐劳和勇敢精神的教育。

2.趣味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出能引起幼儿兴趣、体现趣味特性的体育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最终达到发展动作、锻炼身体的目的。

(1)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各种需要,掌握他们对哪些动作、情节和游戏方式感兴趣,从设计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提供直观形象的道具及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入手,以满足幼儿的运动和心理需要,从而使幼儿产生要参加体育游戏的愿望。

(2)赋予游戏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使幼儿以一个逼真形象的角色,去理解动作、学习动作和掌握动作,使整个锻炼过程更具趣味性和目的性。

(3)在游戏中加入一些色彩艳丽、新颖独特的运动器械或道具,以增添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

(4)将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既有集体游戏,又有个别练习或结伴练习,使幼儿在反复练习中不觉枯燥乏味,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并全面地达到锻炼效果。

3.层次性原则。实施层次性原则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并充分了解每班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以下两方面。

(1)应通过学习《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掌握3~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他们的年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体育游戏的目的,以及与目的相适应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2)通过组织活动,观察并了解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即了解幼儿在动作发展水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观察结果设计出动作难易程度和运动负荷程度上都具有层次性的体育游戏内容,使游戏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

4.安全性原则。在设计和创编幼儿体育游戏时,为避免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严密组织游戏,对场地、队形、往返路线和配合方式等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以免发生碰撞。

(2)充分发挥游戏规则的约束作用,避免事故发生.例如追拍游戏中,不准推人、拽人或打人。在投掷或击中游戏中,不能击打对方的头部(或不允许用手推挡击打物),只能击打对方的腿部等。

二、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方法

1.确定游戏目的。每一个游戏都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创编幼儿体育游戏时首先应根据对象、教学要求和条件,明确游戏的发展性和教育性目的。根据目的确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如行走游戏“奥运小运动员入场”,其目的是使幼儿练习行走动作,提高步伐的节奏感、协调性,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使幼儿从小了解并热爱奥林匹克运动,激发爱国热情。

2.根据游戏的目的任务,选择或设计游戏内容。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主要以身体动作或走、跑、跳、投掷和钻、爬等基本活动技能为主。一个游戏一般以1~2个基本动作为主,再辅以其他动作。选择或设计幼儿体育游戏内容,首先必须依据各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特征选编和设计适宜的内容。因为各年龄段的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2~3岁幼儿的跑步动作发展还不完善,针对该年龄段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就必须选编和设计一些简单的跑、跳活动内容,避免出现超越幼儿动作能力的内容。4~6岁的幼儿无论是跑和跳跃的技能,还是动作的节奏感、身体稳定性的控制方位的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一般都选择模仿一些幼儿熟知的、活泼好跳的小动物,如“兔子”“青蛙”“袋鼠”等的跳跃动作,让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蹦跳练习,在欢快有序的情境中完成练习,最终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3.根据游戏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活动方式。幼儿体育游戏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内容及幼儿的兴趣爱好、参加的人数以及场地器材条件等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幼儿体育游戏常见的活动方式有接力、追拍、传递、射准、比远、报数等。

4.确定游戏的规则。游戏规则的制约性是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组织性和教育性的保障。为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须对游戏的内容、活动范围、活动形式等做出规定并提出要求。此外,在幼儿体育游戏竞赛活动中,规则还是评定双方胜负,体现公平、公正的依据和准则。

第3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1 主导思想的异同

1.1 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又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正确认识“三基”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为“三基”教学是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与“终身体育”相一致的;其次,以“整体教育”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1.2 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是通过运动训练实践对运动项目特征、运动队或运动员现实状态,以及拟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一种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一旦形成,就确定下来,不轻易更改,并通过语言文字定格或文件的形式储存,直到实现训练目标,这就为运动训练指明了方向并赋予了行动目标。然而,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现某一训练目标之后,教练员要根据项目的发展形势以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对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做相应的调整与修正,以形成可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训练的良性发展。

2 教学目标上的异同

体育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是同一个范畴,但教学任务是比较笼统的,分不出阶段和层次,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显的限定。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体育教学中师生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即预期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2.1 体育教学的目标。在我国,体育教学以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为主。因此,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2 运动训练的目标。在我国,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国争光。运动训练的目标还有:一是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改善身体形态,不断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二是使运动员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战术,达到纯熟的程度,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三是使运动员掌握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的组织和方法、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员独立进行自我训练的能力;四是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体育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2.3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目标异同分析。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运动训练从根本上讲,是要培养出类拔萃的、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所以说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机体能力和体育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但两者所培养的人在层次上有区别:一是两者所培养的对象不一样,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在校的全体学生,而运动训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运动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二是两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同,体育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三基”,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而运动训练则是以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动员不断创造出新的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潜力。而当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顶峰后,则要保持它,并尽最大的可能延缓机体机能的衰退和最好成绩的下降,使运动员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保持顶峰状态。

3 组织形式的异同

3.1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身体练习为主。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能力,促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体育课要实行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以个人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

3.2 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运动训练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主,讲课要细精结合,着重发掘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运动训练课都以专门性与专业性为主,有利于发展个人的专项能力,以巩固提高个人的专项运动成绩。

第4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关键词:体育舞蹈;身心作用;锻炼价值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20-01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内涵及发展慨况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除了体育的教育性、锻炼性、竞技性、舞蹈的自娱性及娱人性等特点外,还可以将任何几种特点进行组合,从而显示出体育舞蹈的多功能特性。

(二)体育舞蹈的基本内涵

体育舞蹈是以人自身的形体作为物质手段,通过身体充满活力而有韵律的运动,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身体活动,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时尚、热门的体育运动项目,故冠之于体育是很科学的。体育舞蹈绝非仅指“国标舞”,实际上体育舞蹈发达的国家,客观上也存在以健身、娱乐、消遣为目的的大众体育舞蹈。如各种舞会活动,跳的就是一般的交谊舞。只不过他们没有这样去认识而已。我们认为从体育舞蹈的功能来看,可将它分为两大类。凡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任务的应属于大众体育舞蹈,以体育竞技为主要任务的则是竞技体育舞蹈。总的说:体育舞蹈是一项集动作美、服装美、音乐美、舞蹈美于一身,具有健身、竞技性质和兼有文化内涵的运动。

(三)体育舞蹈发展慨况

体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复杂演变过程。早在14、15世纪体育舞蹈就在意大利产生了,16世纪末传到中国,如舞厅舞;古代社交舞或称宫廷舞。19世纪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会同各国舞蹈专家,首先对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的步划和舞姿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比赛规则。1950年世界舞蹈组织举办了世界性比赛,并形成了现代舞5项、拉丁舞5项,同时还改进和完善了比赛形式、评审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委资格、选手条件等有关内容,使比赛更加规范化。

二、体育舞蹈的作用和价值

(一)对身体的作用

1、心血管方面。跳体育舞蹈可令心跳每分钟由80次升到120次,有些人甚至更多,它的功效等同于任何体力训练或有氧运动,每支舞通常要跳2分钟左右,在间歇中进行,一般会持续进行90分钟(等同于一次体育课),这样不但可增强心脏的强度,同时也可增加耐力。根据运动负荷价值理论,具有健身效果的最佳心律在120―140次/分之间,长期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对健身、减脂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2、肌肉和关节方面。跳舞时肌肉等长收缩,肌肉因此而有弹性,不会练出女性害怕的大块肌肉。同时多数舞者会始终由衷地微笑,脸部表情甜美,线条柔顺。

3、脊椎和呼吸系统方面。学习体育舞蹈,需要拉直脊柱,近来脊椎治疗师使用体育舞蹈运动疗法治疗脊椎病,临床效果良好。研究显示,跳舞可以快速增加而后降低心律,能强壮肺脏,增加摄氧量,让心脏功能增强,使跳舞的乐趣更持久。

(二)对心理的作用

1、拥抱安全感。体育舞蹈中有很多拥抱姿势,也是体育舞蹈吸引力之一,舞伴间无须亲密关系,双方可以得到拥抱安全感。学习体育舞蹈可以使人具有良好姿态,举止优雅,身心愉快,外形更具吸引力。

2、增强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很多舞者都曾有过怯场的体验。在体育舞蹈中能克服恐惧,增强信心。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蹈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

(三)社会适应性价值

1、轻松社交。众所周知,舒适轻松的社交是个人需求之一。每周至少一次参与社交活动,恰当的社交礼仪、邀请舞伴、与人交淡,助于为人处事,能逐渐轻松改善人际关系。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种社交艺术,是人的原始本能。

第5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评价 方法

[作者简介]王发昌(1978- ),男,云南景东人,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 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83-01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体育教师工作职责与体育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资料,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不同类型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发生的时间先后,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第一,定位性评价。定位性评价也称安置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之前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初始水平,为教师明确个人专业发展起点,制定合适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采取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例如,每学年年初新任体育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评价就属于定位性评价。定位性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来进行。第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连续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用来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向教师反馈教学是否有效和成功的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和修正措施,进行补救性教学,最终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目标。例如,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就属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第三,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是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诊断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教师采用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和改换教学方法等多种措施进行补救。若教学效果仍然不佳,教学管理者就应该动用诊断性评价,进入课堂,调查诊断教师教学的深层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诊断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来进行。第四,终结性评价。也称后测,是指在体育教师某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工作结束时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业绩,证明教师具有某种能力或资格,或作为甄别和选拔的依据。例如,每学期或每学年度末的教学效果考评就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等方法。

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组成了一个评价链(如图所示)。目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定位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仍然不受重视;形成性评价很容易蜕化成终结性评价。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强化定位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改善形成性评价。

二、主要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指导、管理、效果、教学基本功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三、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要求评价者深入体育课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获得评价的第一手资料。课堂听课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听课前应明确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授课计划,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明确听课方式。课堂听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价者充当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坐于教室或场地一角,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另一种是评价者参与课堂教学,可在教室或场地里四处走动,观察或提问学生部分问题。三是必须完整听完一堂课,切忌中途进入或退出。听课过程中,评价者应力求融入班级群体,尽量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四是应将听课重点放在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的观察上,并尽可能对教学过程作完整的记录。

2.座谈法。座谈可以直接听取谈话对象的意见,通过交流,获取问卷调查得不到的信息。一次座谈会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以5~8人为宜。座谈有两种类型:(1)提纲谈话方式。调查者事先拟定谈话提纲,座谈时严格按照提纲上的问题顺序提问,不得随意对问题进行解释。被调查者对问题不清楚时,调查者只能重复问题或按统一的要求做出解释。提纲上的问题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提纲谈话方式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效率高,方便调查者记录。(2)自由谈话方式。自由谈话事先不列提纲,被调查者可对评价对象广泛发表看法,发挥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双方的主动性,从而得到提纲式谈话无法获得的丰富资料。但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也可能难以切中要害。

与问卷调查相比,谈话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谈话双方形成了社会互动关系。因而,谈话要求组织者有熟练的访谈技能,能很快与被调查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使调查对象畅所欲言,积极提供资料。

3.问卷调查法。与口头谈话比较,问卷法能够同时对多人进行调查,具有省时、省力、省费用的优点。编制问卷是运用问卷法的关键。问卷中的问题可以是问答性的,也可以是选择性和是非性问题。不论设计何种类型的问题,都要遵循下列要求:问题的表述要适合被调查对象,做到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时,一看就明白,无须附加任何说明;表述问题要避免引起不适当的联想,也不要给以暗示;防止被调查对象对问题作模棱两可的回答或理解;在问题的编排上应先易后难。

4.成绩分析法。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来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间接评价的方法。学生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是评价体育教学是否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赫兴无.教学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3]赫兴无.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4]胡英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可行性

0引言

拓展训练,也称外展训练,是当代一项较为流行的体验式培训。拓展训练并非属于简单的游戏或运动,它的目的在于让参与者从中有所感悟。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专业的室内游戏,考验学生自主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自行领悟道理。拓展训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初中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原因

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已经十分必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打击能力。②开展拓展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③拓展训练的开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对于他们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十分重要。许多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抗挫折打击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信心是学生以后应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的必备素质。所以,开展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2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可行性分析

2.1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拓展训练属于完全人性化设计,挖掘参训者的最大潜能。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还是具备可行性的。在华东地区某学校初中年级课堂上,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结合拓展训练的理念和形式,对体育课堂进行了创新。传统体育课堂上除了篮球之类需要合作的球类运动,学生基本没有得到团队合作意识训练,而拓展训练强调的就是团队合作意识。在拓展训练中一个“伦敦大桥”的游戏,这个游戏非常有趣,使这个游戏成功的诀窍就是默契的团队合作。于是,教师就将这个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基本热身活动结束之后,由学生围成一个圈,然后前一个人坐在后一个人的腿上,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只要一个人坚持不住,整个“桥”就会坍塌。以拓展训练的理念强化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2一致的教学目的

初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并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强健学生的体魄;而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参训者最大的潜力,帮助参训者克服心理恐惧与惰性,不断增强参训者的自信心,促使参训者具备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参训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训练中的团队训练则用于培养参与者的团队合作意识。从目的上来看,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又因为拓展训练有规划、有过程,相较于体育课堂而言,其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拓展训练内容的针对性,海、陆、空各个方面均有所涉及,这对挖掘学生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拓展训练的内容并不适用于课堂教学,但将适用于体育课堂的内容提炼并呈现出来,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3重叠的教学内容

拓展训练课程与体育课堂的活动内容存在很多的重叠,拓展训练的水上课程有游泳项目,我国部分初中学校也开设了游泳课程,而拓展训练场地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重叠,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在活动内容上存在很多的重叠,为在体育课堂上融入拓展训练奠定了基础。以华东地区某学校初中年级体育游泳教学为例,初中生可以进行游泳的形式不外乎为蛙泳和自由泳,竞技性比较弱,主要目的就是放松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具备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教师根据拓展训练的形式,对游泳课的形式进行了创新,对学生要求也不再是“水中嬉戏打闹”,设计的形式为自由泳往返比赛,比赛形式借鉴了拓展训练的个人训练模式,以个人赛决定比赛成绩。第一轮比赛为个人赛,以学生的往返时间决定冠亚军,第二轮比赛是以随机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队,然后以两支队伍结束时间决定输赢。以竞技性体育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使得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了开设游泳课的真正目标。

3结语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开展拓展训练,是一项可行的教学措施,能够有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磨炼他们的意志。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在充分考虑所有负面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展拓展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兰. 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

第7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后现代主义”——乃是西方哲学新生发展出来的几个思潮和倾向的总称,其主要是指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里所展现出来的哲学思潮,对于现代哲学思维以及近代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思和超越,有很多学者在学术领域里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重新审视和反思众多学术领域,并且研究出新时代的理论和观点。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这一大的背景之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对于校园课程理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随之产生。传统的课程理论观念被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所批判,尤其是被课程典范“泰勒原理”进行了系统化的批判与反思,用以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阐述了课程的实质,有利于建构新的体育课程理论新体系,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于西方教育界有着非同一般的触动和冲击,并且在体育课程建设的将来发展上面卓有成效。我们可以结合中学实际的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联系当下的问题来寻找借鉴点,从而得到新的启示。

2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初中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其主要目的就围绕着体育中考项目进行课堂教学与训练,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养成出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应采用统一的方式和标准来真正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学习,太过重视体育的分数,片面的发展身体素质,严重地压抑了中学生对于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心理需要。长此以往,青少年的个性受到压制、失去了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翻阅传统的教材发现,其中主要是以教授竞技运动技术,以技术动作的合格为目的,从而忽略了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忽视了体育专业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再学习以及对于终身健身意识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培养。如果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21世纪高要求、高素质的人才素质要求下,我们需要走得路还有很长。

3探寻后现代课程观视阈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新路

3.1基础+选修——聚焦在全人发展上的体育课程模式

在校园体育教育的领域当中,“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教育观念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即体育教学手段论和目的论。在体育教学手段论价值观中,其运动的主要目的在运动健身的本身之外,为实现社会目标他们把运动作为一种手段,这种价值观念体现出“社会本位”的思想。然而在体育目的论的价值观念中则认为,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运动的本身,所谓的运动本身是把目的定位于运动自身和人的自身,强调人的个体在参加运动过程体会到自身满足的目的,该种价值观体现出“个体本位”的思想。在后现代课程目的当中其主张的是“全人”发展,并不是“完人”发展。将学习作为手段,且是生活目的的原始,科学与人文两种思想相结合,让体育教学课程成为学生的生活、成长、发展的过程。然而“全人”的发展不等同于“完人”的教育,并不主张特定人格的标准,是要求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全面化、完整地发展。全人的发展也不是主体性的教育观念,其主要观点是主张个体发展的主体性,也发展个体的客体性和主体间性。不仅要发展个人的反思能力和理性判断的能力,也需要展现个体的非理性因素。由此,体育教学课程的目标要向“全人”方向发展。从3个维度(生理、心理、和社会)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的主体功能,让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与体育息息相关,让体育融入生活,形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达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基于“全人”发展后现代体育课程观,我们提出了“基础+选修”的初中体育课程模式,在每星期三节体育课中,将其中两节定为“基础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等为教学内容,贯彻实施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勇敢、顽强等的优质品质。另一部分的课时定为“选修课程”,在选修课的选择权利中完全遵循学生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分班级,进行专项教学,开设项目有:健美操、跆拳道、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种类达数十种。这主要就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特长,促使中学时期就能够根据自我的选择一项至多项的特长爱好,这样也就能够与高中的体育教学相接轨。培养运动习惯、科学有效地锻炼,就能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发展全人观念,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全面的发展自己。

3.2“合班分项”走班教学——体育课程实施注重创造性和重建性

在中国的传统时期的体育课程的实践进程中,过于强调统一化、标准化,紧扣大纲内容、计划、教材,这样子的条条框框限定住了体育教学工作者,让他们失去了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的开发能力低下,在思想上就得到了禁锢。当体育教师拿到《体育课程标准》时,顿感不知所措、也不知体育课该如何上。因《新课标》与教学大纲有着本质的区别,既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限定考试的方法和标准等,这就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有利于新课程的开发与创新,也激发了教师的创造能力。“合班分项”走班教学:是在体育教学中,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以运动项目为核心将一个年级的若干个班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节课,由几位老师同时分多个项目开展体育教学,组成新的运动项目专项教学班,学生进行走班学习。在选修课中采用“合班分项”走班教学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组织方式的重大改革,具有挑战性,也很有难度。重新定位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往的初中体育以共性教育为根本,我们提出了在完成共性教育基础上的差异化教育,即允许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进行运动项目爱好的发展,并且形成运动特长,并借助运动特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必修与选修部分的划分,重新架设了初中体育课程的结构体系。以往的初中体育课程只有必修内容,没有选修内容,课程内容体系成单一化状态,不太受学生的欢迎,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程的目标。建立必修加选修课程架构后,能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的针对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引发初中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重建。由于实施必修加选修,两类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肯定会有所不同,必修的基础教学内容采用什么组织方式效果最好?选修的运动项目以什么教学组织方式来进行效果最佳?这些都是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予以创新性解决的,研究必然形成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水平将会更深入。以往初中教学注重的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发展,对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水平更多强调肌肉记忆,但对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与社会化意义突出较少。而实施“基础+选修”课程以后,由于运动项目选修教学的细致、深入让初中学生接受的教育会更生动与精细,对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将有更多的教育效能。对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化会有较大推动作用。初中体育课程实施“基础+选修”后,对体育教师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定带来他们专业化的反思与改变。只有改变只会教基础,不懂运动项目专项化教学的现状,初中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4结语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立场被后现代主义课程所秉承,从而对于传统的课程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思想和观点的碰撞,让更多的学者对重新审视体育教学课程论的建构有了更多的新思路和研究突破,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基于后现代的课程观提出的“合班分项”走班教学即“基础+选修”课程模式旨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课改受惠于学生。敢于质疑、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理应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恪守的基本准则,这一课程模式必将成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路径选择。

作者:荣建 单位: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

第8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体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抓智育没有载体不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载体也不行。因此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是离不开体育的,任何忽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完全的教育。

高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抓住高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高中学生与初中以下的学生不同,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学生的体育与成年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单纯的娱乐体育也不相同,他们仍然需要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体现。

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不仅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不同,而且与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不相同。高中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础性?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普通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更具有其现实性。因为体育课程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标的内涵具有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主要的关系。不论学生将来的去向如何,都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通过体育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关素质。即使有少数高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体育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即使是运动技术的提高,也必须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提高。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体育是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它所确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等,都反映了它的基础性和高层次性,既要与义务教育相衔接,又要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要求。

第9篇: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范文

【关键词】大学女生 体育课堂 细化教学

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体育是一门运动学科,从一定的层面来讲,实践运动教学要多于理论的教学,但是理论知识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当今很多院校里,体育课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室之外进行教学,诚然,这是一种教学的新体验,但是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忽视易导致学生体育理论的缺失。

体育课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高校体育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中,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对体育的基本认识需要理论知识。

在大学一些院校里,女生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高的,对于女生这一群体的体育教学,首先,要在心里上引发他们学习体育的热情。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不只是田径运动。足球,篮球,等等,还有就是心理生理健康。新的体育改革中,已将生理健康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大学这个学习阶段来说,女生是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他们是在结束了紧张和懵懂的中学学习以后,开始逐渐走向社会的一个时期,对自身的认识是尤为期待也是尤为重要的,因此,这个时期的生理健康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女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各方面的细节。而这类课程往往需要室内的课堂来完成,这样将显得更加严肃。

对女生进行体育教学,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其主要教学任务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智、体的辩证关系,加强其素质教育,充分认识体育在大学阶段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体育方面的素养,培养独立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并养成习惯,终身受益;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专业特点,加强体育锻炼,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激发兴趣,发展个性,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拼搏精神。努力提高运动水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和精神文明教育,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这些任务的如实完成,是需要很好的体育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的。一定的理论知识将为之后的实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体教学

形体是展现女性的最直观的表征。大学阶段,是女生身体成型塑造的最佳时期,因此,大学形体课是体育课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内容。

形体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提高肢体灵活性和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改善气质为主要目的,它包涵了芭蕾基本功训练和艺术体操的身体波浪、手臂波浪等练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融合一些拉伸运动为主要练习手段的形体训练,如芭蕾形体、舞蹈形体等;此外,还包括了健身形体训练,以健身、塑形为主要目的训练,如器械形体、健美操形体(瑜伽形体、形体梳理、合宾形体塑造)等。在形体教学中,具体内容包括形体基础理论知识,手位、脚位基本动作与组合-脚的基本动作与组合,基本步法与组合,驱赶基本动作与组合,原地双脚转体、身体移动重心,身体姿态练习等。这些内容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形体的艺术美对自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坚持训练的恒心与毅力。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锻炼意志的目的。

作为形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激发女生学习形体,坚持形体训练的意志。正所谓最好的老师是用行动感染学生,而非用语言去指导学生,道理便在于此。例如,在形体课上,如果是一位自身形体训练不到位的老师前来讲课,即使她的理论知识非常地了得,但是也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形体的兴趣和决心。而如果是一位形体标准的老师授课,学生会不自觉的从老师的气质中体会到形体的魅力。这就要求在形体教学中。老师的专业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爱好,使其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高。例如,在形体课中,学生应从手、脚,躯干以及面部表情等各方面细微训练,达到“细致入微”地训练,这才是完整的形体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健美操教学

健美操是形体的晋升阶段,相对于形体而言,健美操较为动态与活跃。我国的一些健美操专家认为,健美操是人体自身为对象,以健美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体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这种体育项目在大学体育课堂的推出,它成为了大学女生首选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健美操的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学生在形体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表现。首先,健美操可以增加学生的节奏感,懂得音乐美的欣赏。在健美操的音乐选择中,要注意节奏的快慢。选择合适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同时又没有让学生感觉到负重感。其次,健美操可以提高素质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完成高难动作的有力保障,但是身体素质训练往往比较单调,且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采用趣味性练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柔韧素质练习的时候,让学生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配台下跟着节拍进行练习,用音乐代替口令一拍一拍地去控制学生,要求一拍上,一拍下进行压腿练习。通过这种趣味性素质训练,既增加了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再次,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健美操的表演,是建立在一支队伍之上的,只有一支富于变化的健美操队伍才能使人感觉到健美操的真正活力所在,因此在体育课中,老师应该考虑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