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生态经济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经济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经济的重要性

第1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一门学科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与以往的景观设 计相比,现代景观设计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景观设计更加注重景观的生态性与环保性,而且现代景观设计的创作对象多数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强调艺术性,还要思考生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营造一个温馨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本文针对景观设计展开讨论,分析了景观设计中生 态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生态设计的含义

生态学家瑞恩( Sirn Van dcr Ry n) 和考恩( Cow an) 在1996 年提出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剥夺利用,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使设计师在塑造物质、能量时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而不是“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的( 预想的需要或欲望) 是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 minimumdesign)。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 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 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

二、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在改变着我们身边的环境,而这种改变又因工程的大小而对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景观设计师虽然不能完全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设计,但是设计师必须了解科学,了解生态,在景观设计中形式和视觉的美感固然重要,但是设计师也不能在景观设计中只讲究形式和视觉的美,也要考虑到这个设计方案会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破坏,一个对生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景观设计作品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考虑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为了追求形式和视觉的美而在北方地区的景观设计项目中,在植物配置的时候选用南方的常绿阔叶植物,这样的设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不科学的。

在景观设计中综合的进行环境和生态分析,努力把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改造成美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居住环境,设计师的作用是把那些不美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和存在缺陷环境,运用设计的各种手法,把它们改造成既生态又美丽和能够更加适合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长和生活的环境。

三、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

3.1尊重自然

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3.2最小干预最大促进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3.3 4R 原则

“4R”即Reduce、Reuse、Recycle 和Renew able。“Reduce”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谨慎使用可再生资源;“Reuse”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Recy- cl”建立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 “Renewable”利用可回收材料与保留下的资源,创造新的景观,服务于新功能。

3.4以科学技术为指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景观生态设计服务。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高科技材料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借助科技创造高技术的景观。

3.5艺术功能相结合

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

四、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手法

4.1对场地的处理——保留与再利用

充分尊重场地历史和现状特征,保留场地的原有元素,对原有材料再次利用。这种处理手法让场地诉说历史的同时,节省了材料,也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了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手法。

1972年,在主持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设计师理查德·哈格( Richard Haag ) 从公园的现有条件出发,保持原本地貌,并选择性保留了基地中的旧工业设备。一些气压、水压设备则被刷上了红、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有的覆盖在简单的坡屋顶之下,成为游戏室内的器械。工业设施和厂房被改建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这些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肮脏的工业设备,经过哈格的改造,重新获得了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 5] 。

4.2对材料的处理——循环利用与生态优先

以本地材料为主,倡导使用绿色材料。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材料的耐久性; 其次考虑的是材料使用中只需要少量维护或者维护中对环境影响较小。另外,应该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因此,设计师应该力求寻找一种耐久性长,本地生产的、低维护性、低能耗的材料。

材料内含能量( embodied energ y ) 与原料的开采、制造过程和方法、运输距离的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本地材料不仅可节省运输所需的时间及相关金钱的花费,还可大大减少对异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关运输路途中对环境的污染[ 6] 。生态透水材料的使用就是生态优先的体现。城市中大量的硬化材料有两大缺点: 不透水、吸收和储存热量能力强。这两大缺点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得不到补充,下雨时城市的雨水系统的压力巨大; 热岛效益增强,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透水材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难题。

4.3对生态资源的处理—— 经济高效与科技创新

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以不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而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降低能源需求,减少能量消耗,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使用可更新和高效的能源供应技术,是利用清洁能源及节能的根本原则。1983 年彼得·拉茨在卡塞尔市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是一处以太阳能为主的生态住宅,这一住宅也为他赢得了相关建筑奖。在其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水是循环利用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汇集了收集的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整治后的埃姆舍河段成为了一个长条形水池,干净的水被循环利用。

4.4对垃圾的处理——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彼得·拉茨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在这里场地上的工业废料被循环使用,如砖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 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和金属物用作一些植物生长的媒介或地面表层的材料;用铁路护轨整修成新的道路,用49块废置的铁板铺设了金属广场。拉茨将基地中的重新利用,即减少了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也减少了施工中的废弃物,体现了生态的设计理念。

五、结语

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应该遵循三大理念:

(1)保护性景观设计

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物种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护着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基地生态系统,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2)恢复与促进性景观生态设计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生态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的重大责任。面对满是创伤的场地,设计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即使面对未被破坏的场地,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3)补偿性景观生态设计

在设计中运用科学手段,探索更适宜在景观中应用而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有意识地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是一种以景观形式对自然进行补偿的设计过程。现在,设计师们已经通过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开始大量应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生态设计的目的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设计理论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而在我国逐渐步入节约型社会的同时,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对生态理念的理解,遵循生态原则,使得人居环境逐步走向生态化,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经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可持续性;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92-02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特别是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地球上一切生命中表现的统治者地位已无可非议。然而,人类、特别是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们已在表面上的物质优厚下面感觉到一种忧心忡忡的危机:地球人类,由于无节制的生育,由于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发展的各项产业,已将清纯高洁的地球弄得千疮百孔。物种灭绝,生态破坏已警钟急鸣。长此以往,人类及其他生物还能在地球上居住多久?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能持续几年几天?难道真如有人所说,科学顶峰的到来之时将是地球的毁灭之日吗?笔者经静心揣析后认为:目今地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才是伪装的科学、病态的科学,是科学的敌人;是人类整体上思维的愚蠢、管理的失误!真理的科学应当是将人类的发展引向高度文明发达的地球生态的原始平衡中去。

人类文明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统治者统治欲望的滋生,为名为利的争夺,一直在疆域地盘上争来夺去――这种竞争的结果无疑地引发了狭隘的沙文主义。因为一个国家的军力和经济力成了综合国力的主要特征,于是就有了盲目的军事工业的发展和旨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其他产业的发展竞赛。然而这种竞赛的结果必然导致向自然界的强力索取;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地壳的矿石寻找和垦荒而导致水土流失,废水废气废渣等源源不断的排泄;山江河海被破碎和污染,生态自然受致命败坏;多少物种频频永别地球!这是一种怎样的损失!这是一种怎样的悲惨!然而其罪魁祸首竟是自以为聪明自以为高于其他生命的人类!人类啊,这是你们的高明,还是你们的愚蠢和短见!

科学的发展应当是人类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为自己造福的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科学越向高深发展,生产力水平就越高,人类的文明程度必将越高。――然而,像氟里昂等氯氟烃的污染、核武器的潜在污染等等的本身并非科学的真正产物,它们是科学里的的罪犯,是伪科学,是科学的敌人。人们一旦发现,应当在胚胎或幼稚时期即给予囚禁、扼杀!不给它们以壮大的势力范围;只有不负责任的科学工作者和政治家才对它们加以培育和扶植。以至今日未来泛滥成灾。

工业文明的基本标志是大机器生产。然而大机器的生产必然需要大量能源。像人类及其他生物体本来是最优秀的原始劳动者,这种劳动者吸取了某种物质后消化利用而产生的体力应当是最优秀的能源――因为他们的排泄物所带来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即可以被自然界如植物等重新吸收利用,回归原始,循环发展。这种发展必然是永久的持续性。然而大机器生产(当前状况下)大部分能源几乎都是自然界的无偿索取。如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目前能源的主要成分。而燃烧所产生的废气随着森林的日益砍伐,重新利用率越来越低。平衡开始倾斜,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等产生。再如某些工业(如化工业、造纸业等)的盲目建设,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源。这些污染物质未及处理或处理不妥即排出了厂外。从长远角度看这是不负责任的盲目建设。只有当一种生产既能产生社会效用――即给人类带来某种物质利益或精神享受――又能尽可能少地污染环境时才能建设,才能发展和扩大生产。否则,宁可人类少一点享受,少一份暂时利益,也应该把这种工厂停产或炸掉!

目前世界范畴的计划生育的无序管理或人口生长的自由无规,已给地球带来越来越繁重的负担。每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要消费掉地球多少植物、动物和矿物?这是导致地球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人口的增长应当在目前超负荷时停滞不前或保持一定时期的负增长。譬如每个国家应当立法或如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应当制定全球法律:每个妇女或每对夫妇可以也只能生育两胎孩子!――即对父母亲的生命继承下去;多胞胎者可对不正当夭亡者和无能生育者以弥补。对两胎以上的生育应法律禁止;对违法者囚禁数年和于劳改工场创造劳动价值若干后方可重获自由。

综上所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盲目地发展某种生产是人类的错误行为;科学应当发展;而环境污染的产生并非科学的正统,乃是畸形的歪曲的病态的伪装的科学,应当在胚胎或摇篮之中扼杀之;明智的人们――特别是有影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应当正视和治理计划生育问题、环境问题,以把地球装点的更加美好:高度文明发达的可持续永久发展的生态的原始状态的平衡的绿色的地球!

参考文献:

第3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农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文明型态,生态文明产生的重要现实背景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但同时也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是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从而减少各类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二)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的关系,而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经济的发展壮大,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行不通,没有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必然会严重受阻。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二者并不存在所谓的冲突,这是实现二者和谐发展的基础所在。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问题颇多,这些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之间存在冲突与相悖,对于未来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巨大威胁。

(一)发展理念落后

我国县域经济在发展理念方面比较落后,长期以来,在政绩考核重心为GDP的情况下,各县级政府都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提升,忽视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质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举例而言,一些县级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往往不顾本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一味引进三高一低的产业,给地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二)生态经济滞缓

生态经济发展滞缓是很多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态经济本身属于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广义层面的生态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高度统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经济。县域经济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重视不足、基础薄弱,生态农业、生态观光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缺少新的增长极。

(三)发展模式粗放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粗放,只重视经济总量,忽视经济质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相悖,容易导致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粗放还表现在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科技水平整体偏低、生产设备落后等方面,这些经济问题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更多的环境污染,会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更大的阻力。

(四)人力资本不足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本不足,尤其是一些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发展更是严重依赖于人力资本。当前我国县域在人力资本方面储备不足,不仅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流入,同时本地区一些优秀的人才资源也不断流失,给地区经济发展转型、产业升级、生态产业发展等带来危害,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重点从多个方面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更新发展理念

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大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要更新发展理念,树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金山银行”,更要“绿水青山”。在政绩考核模式方面,政府要将绿色GDP纳入到政绩考核中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坚决不能突破的底线,在生态保护方面进一步发力,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二)发展生态经济

县域经济发展要将生态经济作为一个重点,将生态经济打造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高科技新兴产业等,壮大生态经济规模,发展生态经济的带动及辐射作用。在生态经济发展中,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经济发展环境,从财税、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生态经济更好地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三)转变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摒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集约经济模式。经济模式的转变要从产业布局、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面着手,从产业布局方面来看,要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引入高附加值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要依托技术创新来提升生产效益,减少污染;在设备更新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发展模式转变。

(四)加强人才引进

第4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料是矿产资源,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矿产资源。以前,在开发矿产资源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限制了矿产企业和矿产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矿产企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内涵

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绝不仅仅是种几棵树,栽几棵草这样简单。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矿山企业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源效能,实现生态环境与矿山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1.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是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之前,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时消耗大量的能源的同时,没有对矿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将无法满足后代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所以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有效促进矿山企业经济发展

矿山企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前,矿山企业“靠山吃山”,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枯竭,没有了矿产资源,企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倒闭,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这样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限制了矿山企业的经济的循环发展。

3.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存在于自然界,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自然界的变化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如果破坏环境,造成自然界的失衡,自然就会惩罚人类,例如水土流失、土地塌陷等。如果在开发利用时保护环境,就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矿产资源开利用发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有限、开发矿产资源有偿、生态环境的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资料,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企业应该尊重自然、了解自然、维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矿山企业要把绿色理念发展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并根植于企业员工心中,使企业在任何工作中都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方式。

2.加强对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引导

矿山企业的区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调控,与此同时,要监督矿山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落后工艺,及时引进先进的低耗能、高利用率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以使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充分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

3.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

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秩序混乱,出现了很多无证开发和越界开发的现象,还有就是很多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企业不进行技术更新,仍然肆意破坏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对落后企业监督其技术更新,对于拒不更新技术的企业,强制关闭;对于合法的企业引导其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等,这样一来,我国矿山企业就会全面实现科学化、规模化、节约化生产,促进矿山企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4.加强培养矿山开采专业人员,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其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有了专业人才,矿山企业才会科学合理的对矿山资源进行开发,只有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矿山开发技术才会不断得到提升,以实现资源更加科学合理的被开发和被利用,所以专业人才培养对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很重要。为了培养专业人才,矿山企业可以与专业院校合作,进行委托培养,同时为专业人才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和平台,例如,邀请行业资深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提供专项资金启动科研项目等。

结语

第5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论内涵 ;外部性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物质文明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人们醉心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酝酿对人类的报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自然资源枯竭、全球变暖、水资源危机、土壤流失和退化,都迅速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2013年初,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反思“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工业模式,迫使人们用“绿色”的思维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经济”一词应运而生。

二、绿色经济的哲学内涵

绿色经济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是人类中心主义,即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按照人类价值观来考察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人类中心主义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认为大自然就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创造了所有的动物:“植物就是为了动物的缘故而存在,而其他动物又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存在。”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伴随着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而发展,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逐渐摆脱了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时代对大自然的依赖与敬畏,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中心主义也逐渐发展到了顶峰。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正是“人类中心主义”。该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人与自然界对立起来,割裂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统一性和本质联系。其目光短浅,只看到人类改造自然那短暂的、表面上的胜利,未能认清那所谓“胜利”的实质。中国多个地区近期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环境污染的后果,PM2.5造成损失难以估计,而且治理的花费更是天文数字。

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和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物质生产的先决条件。恩格斯认为,“劳动其实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这就是从人类通过劳动生产财富的角度,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有力地驳斥了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看作人类附庸的思想。在对待自然的方式上,恩格斯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在于我们比其他的一切动物都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句话有如下几层涵义,第一,人与自然有本质联系,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这种联系,表面上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实质上造成了人类与自身的对立;第二,虽然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但是人与自然都由自然规律所支配,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若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遭到惩罚。所以,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是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中只有人类,所以其根本无法意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工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环境问题的最终受害者正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核心——人类。

综上所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伦理观深刻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这正是绿色经济的哲学理论内涵。

三、绿色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内涵

绿色经济的涵盖范围很广,其理论来源主要有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绿色经济的研究现状可以归纳如下:

刘思华认为,绿色经济就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是环境保护盒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张兵生认为“绿色经济学则是一门以天人合一、共生共享和系统哲学理念为基础,在以人为本和生态伦理指导下,从研究生态资本和物质资本、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优化配置与整体增值人手,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鲁明中、张象枢认为,“绿色经济是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以实现经济生态化为目标,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

以上对绿色经济不同的定义,均强调了生态规律的重要性,基本符合绿色经济的基本思想,但仍有不足。

刘思华在定义中强调知识经济与生态经济,但基本将其等同于绿色经济,没有提出相对独立的理论。绿色经济不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可持续发展理论简单讲包括三点,分别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其理论重点在于对发展目标的认识和确立,即我们努力发展所要达到的效果。绿色经济的涵义不仅限于此,它的理论重点应当是通过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张兵生的定义利用了“生态资本”这一创新概念,初步解释了“绿色经济”。该理论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仍有很大不足之处:首先,生态环境的价值还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不同学者用不同方法测算出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无法将生态价值资本化并且合理定价。其次,能否将生态价值资本化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一旦将其资本化,就相当程度上割裂了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很容易令我们重新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最后,假若我们将生态环境资本化并给予合理定价,逐利者也很难保证自己的行为都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如果逐利者破坏环境的成本小于这种行为带来的收益,那么他也会为了短期利益做出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总之,“生态资本”理论有理想化、操作困难等缺陷。

鲁明中、张象枢的定义同时突出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一定缺憾。首先,其未明确主体,没有指出谁来遵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其次,它未能说明当某行为无法同时满足两个规律时,行为人该如何选择;最后,定义中“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所指不甚明确。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绿色经济”的定义都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这里,笔者尝试在改进传统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来定义“绿色经济学”。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就是一种“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者有限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这些物品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显然,传统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它有最基本的“理性人”假设。虽然很多学者研究绿色经济时批判该假设,并对此提出了“生态人”假设,认为“生态人”就是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其他经济社会效益,但是这种假设实际上没有多少现实性。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实践中,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对于普通的市场经济参与者,一般都缺乏足够的生态学理论知识,他们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承担了最为直接的市场风险,在市场中生存是第一目的,所以他们没有动力更无能力确保生态效益。

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通过市场调节这些要素的分配和利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不会使人主动重视生态环境效益,所以生态环境在这种市场规律下很难不被损害。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逐步深入,研究者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内提出“外部性理论”,即单个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带来影响,但他个人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者给与他人补偿。显然,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者征收“环境税”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指出政府只要选择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性问题。这些学者的研究都说明,政府才是唯一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主题。可惜的是,这些思想早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可以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下保留“理性人”假设,将“外部性理论”提升至同劳动、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劳动、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的配置,让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来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问题。之所以强调政府的作用,理由如下:

第一,只有政府有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能有足够的认识。环境的破坏往往跟人们缺乏足够的环境知识。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个显著特点,其全面爆发前的潜伏期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十年,然而一旦爆发,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性的。也许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正处于潜伏期,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正因如此,若想避免环境问题带来的损失,必须长期不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生态环境进行基础性研究,以获取足够的认知。显然,只有政府动用国家力量才能使这些研究长期进行下去。

第二,只有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如前文所述,单个行为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能主动成为“生态人”。而政府如果采取适当的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措施,是有能力将普通的“理性人”规范成为“生态人”的。只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相关制度建设,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总之,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而政府正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所以,政府是生态问题的最终责任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当然应强调政府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8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鲁明中,张象枢.中国绿色经济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5.刘思华.绿色经济导论[M]. 同心出版社,2004.

第6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林业发展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将林业发展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并且将林业市场化当做推进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林业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突出林业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林业经济;市场化;经济效益

林业经济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复合体,随着林业体制的不断改革,林业市场化进程有了很大的提升,市场化对林业经济的增长效应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林业的发展,不仅是植树造林,提供生产所需的木材,更多的是要结合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生态发展目标,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重发展,并且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利用森林的固碳减排和调节气候的作用,为人们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更加注重林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将林业当做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

一、林业市场进程化的必要性

林业指的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培育森林以取得所需的木材,并且利用林木进行生产的过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很长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为主要的经营对象,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育林、护林、造林、森林的采伐、木材加工等,都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经济对应的是低碳经济,即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通过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对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开发,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林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林业市场化是林业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途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方面的需要

林业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多种需要,比如能源、住房、健康等,都与森林有直接联系,比如木材作为房屋的基础结构、一些可食用的非木质林产品可以给大家带来较高的营养功效。

(二)社会方面的需要

从工业时代到现在,纵观全世界可以发现,工业革命带动经济的快速崛起,但带来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林业市场化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该要注重林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林业产业化和规模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进步。

(三)保护生态的需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与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减排方法相比,林业本身就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森林资源能够调节全球气候变化,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蓄积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措施,加强林业发展,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间接地促进作用。

二、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策略

(一)加强对各种林业经济要素的投入

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外界的投资、劳动力的投入、土地资源、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等,同时也离不开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高,占据很大面积,尤其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森林资源广阔,但是开发不够及时,很多专业人员也不愿前往偏远地区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对此,应该要积极培养更多的林业技术人才,提高对林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从而能够加强对各种林业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另外,土地资源也是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给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则可以实行退耕还林,加大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使得更多百姓能够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做好林业经营。

(二)科学技术和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劳动强度的重要保障,对于林业经济而言,也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利用高新技术培养更多耐受性更好的植物,在植物栽培过程中积极加强管理,从而促进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比如在森林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智能化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防火监测是森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森林面积广阔,因此单纯地依靠人力进行监测和管理,很有可能会出现疏忽,导致很多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解决,对此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智能监测等手段,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森林系统进行监控,不仅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林业与能源产业的结合

林业资源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能源,以缓解能源危机,这也是当前能源危机背景下发展林业经济的一个契机。比如林业“三剩物”和灌木可以用以发电,油料能源林可以生产生物柴油,林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林业与能源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林业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

(四)拓展林业经济效益范围

森林的可观赏性较强,在森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加强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开发更多的林业资源、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其用于旅游观赏,可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这种经济形式是一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林业资源的效益不仅有体现在生态效益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林业市场化是实现林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林业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视,做好林业规划,从多方面挖掘林业资源的价值,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芳.探究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8).

[2]毛宝居.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J].学理论,2013(35).

第7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吉林西部;脆弱性;生态环保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吉林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一些表现

如果从地理位置上进行分析,吉林西部地区是位于松嫩平原上,但是却并不不是一片沃土,这是因为,这部分正好是位于世界上三大苏打盐碱土的分布地区,同时也是北方生态脆弱的地带,因此吉林西部的生态环境是一直需要关注和治理的。吉林西部可是算得上是吉林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同时也是被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可以表明,吉林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对于西部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理,会对整个松辽平原都会产生极大的制约。而吉林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土地的沙化、碱化、草原退化的现象在吉林西部非常严重

在吉林西部土地的盐碱化的情况非常的严重,每一年都以非常大的面积在向外扩展。而在2011年的时候,经过研究表明,吉林西部的土地盐碱化已经以114%的速度在向外扩展,而我们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吉林西部地区的盐碱地达到了916hm2,在90年代的时候这个数据就增加到了1111万hm2,而这也就是表明,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内,吉林西部的盐碱地已经增加了差不多4万hm2。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这些盐碱地的不断扩展将原来可以加以的土地都逐渐侵蚀,极大的减少可开发耕地的面积。而其中重度盐碱地的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所占到的2619百分之的比例也上升到了4317百分之,这不仅损害了有效耕地,并且这种情况也表明了这种地质灾害的情况将会愈加严重,并且如果还不加以治理的话就会将盐碱地的面积继续扩大。

而与此同时,草原的面积也在以非常之快的速度在减少,并且草地的质量也在逐步的下降。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吉林西部的草原面积差不多能够达到200多万 hm2,但当到了98年的时候,就降到了11818万hm2。在这几十年的时间之内,草原面积也减少了差不多500多万 hm2。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草场已经不能再加以利用,在此地已经很难见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

除了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土地沙化的现象严重。而这些生态问题显而易见都是具有连带性的。这几年对于土地沙化的问题得到了一些重视,因此有一些地区的沙化现象还是得到了控制,可是还是有一些地区的沙化现象还是在持续恶化。而目前来看,沙化的面积达到了68.6万hm2。如果加以治理,能够及时的进行森林植被绿化率的增加,进行防风固沙的工程,这个数据是可以缩小的,可是若是还是不及时治理,则会后患无穷。

(二)农田水利的设施的数量比较少,同时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在吉林西部虽然兴建了很多防洪、抗涝、防旱的工程,可是这些工程普遍都表现出标准比较低,控制骨干工程也比较少。碰到一些小的情况还能坚持过去,可是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出现,这些工程就难免会出现漏洞。因此,旱涝灾害对于吉林西部的农作物生产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农业的发展情况还要极大的依赖于天气,这也必然会导致农作物产量的降低。

吉林西部地区发展生态环境环保型经济的重要性

(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脆弱的问题,走一条生态环保型经济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

以上所说的情况都会极大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面对这种现状,就需要我们以全局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及时行动,对吉林西部的生态环境未来的发展做出行动。而我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既要保证经济发展,又要保持好生态环境,那么建立一个生态环保型的效益经济是当前一个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策是因为,如果我们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脆弱问

题,就要解决环保型效益经济之路。首先,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因素,再加上长期以来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没有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因此,从这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放在一起进行综合的考量,并且要将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当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的时候,所影响不仅仅是生态,更可以影响经济实力和产出实力。在吉林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上必须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 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要建立一个高效农业生产系统,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而想要创造出一个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走一条生态环保型经济的道路势在必行。

(二)、建设生态环保型经济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生态型的社会,只有当人、社会、环境达到和谐发展的时候才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我们只顾着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总有一天会给人类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21世纪,是一个呼唤生态保护,呼唤绿色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将提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产品走上一条国际化的道路,才能与国际上的先进水品进行接轨。而农业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大力的发展名优特的绿色产品,这才是我们现在以及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

(三)、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也是化解经济危机的需求

在改革开放以来,吉林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稳定的发展态势,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吉林西部的综合生产能力也逐步提高。但是,在很多地区还是存在着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的情况。如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要开发利用好国土资源, 建立人工复合高效生态经济系统, 向生态经济系统要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

对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循环利用、精深加工, 促进农业资源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8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86-01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化城市的意义

面对着进人工业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由于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带来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锐减、资源枯竭、污染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并且生态被严重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造成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必须重新思考和反省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导因于人类文化;因此,必须创新民族生态文化来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达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 加强宣传教育和考核,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生活同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获取理想的生活资料回报,还可以形成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攫取和破坏,则必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甚至影响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稳固。于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成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改善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资源忧患、环境保护和节约意识。要鼓励企业和广大市民群众使用绿色产品,自觉遵守节能、节水、节材等各项制度规定,抵制过度包装、过度消费一次性物品等行为。树立一批实现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三 制定循环经济专项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模仿生物圈的物质生产,创造“生态工艺”,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生产和生活,其实质就是用生态的观点对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进行生态设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 “生态化”。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循环经济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人与自然双赢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将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人良性循环。

四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结合产业布局调整,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重点推进产业生态园区建设。认真搞好全市生态产业园区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以经济技术、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高陵泾河、户县沣京等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现有产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聚集一批关联企业入园,实现区域层面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产业园区成为我市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区。同时,建议将阎良区作为循环经济生态城区试点,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五 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肖费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O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9篇:生态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经济;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发展林业经济是实现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背景条件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林业作为一种绿色的环保产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生态文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现阶段我国要想实现生态文明体系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把林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促进生态文明体系的真正建立。林业在生态文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某些特殊地区更是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林业可以实现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能,还能保证当地生态稳定性,实现生态的稳定运转,在生态文明体系的正常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实现生态安全的维护,保证整个生态环境的有序运行,防止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等等一系列破坏生态平衡的不良现象[1]。②现阶段我国林业的发展总体上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还存在着众多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从资源匮乏的现状,再到总体上呈现的减少趋势。这种趋势对林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使得林业难以发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系统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大量的资源投入,都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给其他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及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层面上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重要性的认识和产业联系的了解程度,最终实现林业经济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保证经济发展效果的最大化。③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生态文明体系的最终构建,因而对国家整体重视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国家在总体发展环境上满足林业经济的总体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经济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变革性进步,实现自身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也体现了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发展目标。

2生态文明视域下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林业经济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形势。在生态文明视域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发展的要求上也出现了与时俱进的重要特点,为了实现林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实现相关发展措施的优化调整。

2.1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森林资源较为匮乏,这种状况难以满足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同时加大现有资源的保护力度,对滥砍滥伐的行为和现象进行及时的制止并采取惩罚的措施,进一步保证森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培养,必须注意因地制宜,对于林业资源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自身林业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强培育的力度,实施重点改进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增加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数量,从而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证,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促进生态文明体系的最终构建。

2.2实现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不断加大林业资源培育的力度之外,还应该从整体入手,实现林业经济总体结构的优化。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指数目的增多这一方面,还应该包括林业经济的具体发展和应用,只有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林业资源的价值,使得可持续发展得到真正的实现,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就是采取科学的办法,尽力保证林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效益的真正受益人就是广大农民,效益的增加会使得农民更加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热情,从而保证整体效益的持续性[2]。

2.3建立和完善林地资源保护制度

要想解决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从制度入手,建立和健全林地资源保护制度。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林业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这种保护措施只有真正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并得以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生态文明体系的真正建立。现阶段滥砍滥伐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在监管和打击方面加大力度,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查处。林地资源保护制度就是执法人员的执法标准,该制度必须要对林业资源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做出具体的规定,真正实现全方位的监管,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现象的发生[3]。

2.4促进林业发展稳定性的实现

为了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并进一步满足时代提出的具体要求,林业作为一个产业还必须要实现自身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生态文明视域提出的要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还要从各方面入手提高林地区域自身的气候变化适应力,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生态功能。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的大背景情况下,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索研究,不仅能在数量上满足增加的需求,还要实现结构的优化,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彪,于立云,李健毅,等.生态文明视域下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5):18-23.

[2]高为民.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2014(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