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产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 产业新城规划; 运用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产业新城是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其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压力,拓展城市空间而在城市建立起的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更加的方便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生产生活。随着现代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是每一个居民的梦想。因此在进行产业新城规划的过程中,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运用到产业新城的规划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我国城市良性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绿色环保理念概述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在进行着改造自然,破坏自然,与自然对抗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规划出了自己的领地,但是其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阻碍了人类继续在地球上的繁衍生息。鉴于此, 全世界各国开始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与自然对抗转变为,保护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转变,同时也是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开端。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的凸显出来,环境保护在各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思想层面而开始向实际生活靠拢。
1.1 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环保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还原地球的绿色资源, 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下去。绿色环保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颇具波折的历程,它是人类亡羊补牢的产物。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工业化生产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与浪费。就目前来看,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头号大敌,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落实到生活的实际中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具体来讲各个国家都应积极的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1 ) 宣传绿色环保理念, 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一直以来人类都在进行着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要想短时间内转变人民群众思想让其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去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鉴于此, 有关部门应积极的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尤其要从孩子抓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融入环保的知识,逐步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 2 ) 落实到生活的实处,重视行动的重要性
从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国家都存在着缺乏行动力的现象,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多重口号而轻行动,造成环境保护工作很难取得巨大的成效。因此在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关部门应注重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落实到生活的实处, 加大环境保护人员的行动力, 推进全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发展。
1.2 产业新城
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以主城区为依托,在城市郊区兴建了产业新城,其从城市规划到城市实际运行都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讲产业新城在兴建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 合理的进行产业新城的规划
规划工作是兴建产业新城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对产业新城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产业新城进行规划一般会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产业种类,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绿化面积, 城市交通等多个方面入手,合理的对产业新城进行细致周密的规划。
( 2 ) 提高产业外移效率, 保障产业顺利发展
产业新城建成后主城区内的一些产业将会进行外移,这种产业的外移既减轻了主城区的负担,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周围乡镇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因此有关管理人员应重视产业外移的效率,保障产业顺利发展。
( 3 ) 加强城市功能性建设,充分发挥城市的作用产业新城功能建设对于新城内部产业的发展,新城内部居民的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产业新城的建立与使用过程中, 有关管理人员应重视城市功能性的建设,建立起有效的基础设施, 优美的生活环境, 充分的发挥出城市的作用。
2.绿色环保理念在产业新城规划中的运用
为了避免重蹈过去城市建设的覆辙, 减少城市建设, 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产业新城的建设过程中, 有关部门应重视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产业新城的规划中去,从源头上提高城市的环保效能,保障产业新城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向着绿色环保, 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
2.1 绿色环保理念在产业新城规划中的运用方式
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应用到产业新城规划中,首先有关部门人员应当对绿色环保理念进行细致全面的解读,并应明确产业新城兴建的目的以及其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讲在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产业新城规划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 合理安排功能分区
随着人类发展的不断加速,空间资源越来越紧缺,有效的对空间进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绿色环保理念的要求。因此在对产业新城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的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将各功能分区的利弊考虑清楚,通过多种方案进行对比,选出最优的功能分区分布方案。
(2 ) 扩大城市绿化范围
城市中的绿化水平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是一个城市环环境评价的标准之一。鉴于此,在产业新城规划的过程中,有关设计人员应尽最大的可能扩大城市中绿化的范围,在城市内部建立长久性的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3 )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从长期看,必须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预计 2020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会重达到 15%左右;同时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第一投资国。
(4 ) 积极发展节能产业
节能, 低碳是绿色环保理念中的主要思想, 其对于产业新城的规划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节能型产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其主要是通过产业改革,技术创新等方式,对原有产业进行革新,减少产业在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产业新城的规划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应重视产业新城内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产业新城内各项产业向节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为建立绿色产业新城打好基础。
2.2 绿色环保理念在产业新城规划中的运用成效
在产业新城规划中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促进了产业新城工作生活环境的合理建设发展,对城市的多功能混合和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促进产城融合
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 为城市良好环境的创建打下基础, 促进了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以城市为基础,以环境为载体,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经济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建设良好环境,以达到产业、环境、居住、生活、人之间有活力、 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 2 ) 推动经济发展
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清洁能源的建设和节能产业的发展符合社会现阶段及将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必将积极吸引优质的开发企业进驻投资,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开发成本, 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政府打造产业新城的经济压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 产业新城是现在城市发展的热点,其将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拉近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产业新城的规划中去,是对产业新城建设的一次有益完善,其将有效的推进我国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市共有环保企业612家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各种发展环保产业的机遇,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技术研发及政策措施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将环保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全市共有环保企业612家,涵盖了环境服务业,环保产品、环境友好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全市环保产业产值近35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品销售产值达411亿元,具有东莞特色的环保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东莞市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东莞市环保产业(2010-2025年)发展规划》,明确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重要举措,重点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环境服务体系、环境友好产品生产体系及环保产品生产体系,引导环保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力争至2020年实现全市环保产业产值12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0%,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全面提升。
东莞全面开放环保市场
内容摘要: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发展环保产业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一个途径,社会普遍认为西部地区不具备发展环保产业的优势。本文通过构建环保产业显性发展优势指标对处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前沿省份的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陕西省环保产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并提出了提高环保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陕西 环保产业 显性发展优势
为了防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迫切需要培育起能够遏制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滑的环保产业,然而社会普遍认为西部发展环保产业不具有竞争力。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的门户省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目前对于陕西省环保产业是否具有潜在发展优势颇有争议,以往对于环保产业发展优势的研究都是基于定性的角度,没有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陕西省环保产业的研究基本是空白,因此本文从研究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潜力对于制定陕西省产业发展规划,及指导其他西部省份的产业规划都具有很强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环保产业定义与分类
目前国际上对于环保产业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环保产业是指为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主要是相对于环境的“末端治理”而言。用于“末端治理”的产品和服务,其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一致。广义的环保产业既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与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还包括能够使污染排放和原材料消耗最小量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我国《关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和物质技术基础。对于环保产业的分类,各个国家分类标准不一。由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环境技术生产者与消费者,其对于环保产业的分类对于我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其环保产业分类如表1所示。
陕西省环保产业显性发展优势
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是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标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九五”时期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保产业得以较快发展。环保产业不是微利产业,我国未来10-20年或更长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环境污染治理,随着国家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支持以及对市场的有效监管,环保产业将是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增长点。陕西省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目前,陕西省环保企业已达到1200多家,拥有国家重点实用技术推广项目20项,中国环境标志产品34种。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总体上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而且各个部门开始严格环境立法,对环保产业进行政策扶持。资金的投入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陕西省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明显增加,特别是自2000年来增长幅度比较明显,在2001年环比增长达到809%,具有很明显的政策导向性。自2001年后环境治理支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这说明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在2000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利用绝对数值来测算环保产业的潜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分析本文借用国际贸易学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的思维 。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 如果RCA指数大于1,则说明某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即具有出口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等于1,则说明没有“显示”比较优势,也就是该商品没有出口竞争力。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本文用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的代表,因为环保产品具有支出性,环保市场需求具有被动性,特别是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环境投资的巨大经济效益是以间接的、长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个体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且如果私人提供这种商品,由于不能控制“免费搭车”而无法收回成本,因此,个体投资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环保产业基本都是政府主导下发展的产业,政府仍然是消费环保产品的主体,而且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政府政策依赖性,一般而言政府偏好于消费本省产品,所以以该省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的替代指标比较贴切。本文借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思想,设计环保产业的显性竞争力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简称RCAEI指数)为:
其中RCAEIi指i省的环保产业相对发展优势指数。
EIit指i省t年的环境治理投资总额。
GDPit指i省t年的国内生产总额。
GDPt指中国t年的环境治理投资总额。
EIt指中国t年的国内生产总额
RCAEIi大于1说明该省在环保产业发展上具有显性发展优势,如果小于或者等于1说明不具有显性竞争力优势。本文通过1997-2007年陕西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额数据计算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从计算的结果看,相对于我国整体平均水平而言,陕西省环保产业显性发展优势指数在2000年以前处于落后水平,自2001年开始有所提升,自2006年开始超过2,说明陕西省环保产业显性竞争力开始凸现,在全国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这和中央政府大力倡导绿色环保政策以及陕西省本省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在政府的主导下环保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且产品科技含量低,规模效益不明显
由于国家环境标准的愈加严格以及国内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快速渗入环保产业。世界上环保产业企业只有引进高新技术,增强环保效果和降低成本,才能保持竞争优势。目前电子及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保产业的各个领域。但是陕西省环保企业由于资本实力有限,对于高新技术的引进还有所局限,环保产业技术多以常规技术为主,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使得产品的科技含量整体偏低,规模效益不明显。
根据陕西省各市环保产业协会和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对省内从事环保产品和洁净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利用等的101个环保企业进行的走访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事业仅有8家,只占总数的7.2%,生产总值在1000万元-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有25家,占23%;而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78家,占70%。并且企业人员数都较少,约有69%的单位人员数少于50人,约90%的单位人数少于100人,缺少大型或特大型的环保产业骨干单位。
(二)环保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约束企业发展
资金量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陕西环保企业的一个问题。尤其是一些持有高新技术的企业,由于无资金,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银行贷款又困难,资金周转不灵,迫使有的企业面临破产,与外省来陕企业相比,缺少竞争力,严重影响了陕西省不少环保企业的发展。
(三)环保产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环境服务业相对落后
环保产品的生产、洁净产品的生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相对比较落后,生态环境保护也相对比较弱。据有关数据统计,环境保护服务业占环保产业年产值的8.78%,利润为5842.7万元,仅占总利润的6.62%;而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年产值仅为57955万元,占环保产业年产值的8.05%,利润为198.7万元,仅占总利润的0.23%。
提升陕西环保产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政府要加强对环保产业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力度以及出台相关产业优惠政策,整合优化现有环保产业的要素资源和产业资源,通过培育发展一批拥有技术特色优势的为大型企业以及进行专业化配套服务的中小型环保企业,实现环保产业企业结构优化,取得企业规模效益。
积极发挥陕西省特色产业结构优势。目前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地,陕北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陕南利用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此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能源化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化工能源产业以及装备制造虽然带来了GDP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就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引导环保产业与化工能源产业以及装备制造协同发展,构建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环保产业资金瓶颈。通过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保产业,逐步建立环保产业多元化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体系,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运营的市场化运作。政府建立针对环保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由陕西省政府每年规划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基金注入,为环保企业提供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运营经费不足等问题,保障已建的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营,达到污染治理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进程中的机制。
积极培养环保产业相关人才。陕西省作为一个教育大省,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具有丰富的科研人才资源。陕西省要发挥本省科研教育资源优势,需要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企业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联合培养环保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技术熟练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道明,黄贤金.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甄别与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5)
2.曾贤刚.环保产业运营机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付信明.我国粮食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12)
关键词:环保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81-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环保产业定义。一般意义上讲,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目前,各个国家、地区或部门行业对环保产业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甚至没有统一的称谓,如美国称之为“环境产业”(Environmental Industry,日本称之为“生态产业”(Eco-Industry),有的国家称之为“绿色产业,” (Green-Industry)。概念的不同,反映了各个国家、地区或部门行业对环保产业理解的差异。总体来说,对于环保产业内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环保产业是指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治理以及废弃物处理处置等方面提供设备、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是相对于环境“末端治理”而言的;广义的环保产业既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和提供有关产品、服务的企业,又包括能够使污染排放和原材料消耗最小化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产品,从“生命周期”来看,这涉及到产品的生产、使用、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或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涵盖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全过程。
2.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的环保产业从总体上来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但是近些年也在慢慢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是从总量上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环保产业产值单在2014年的数值是3.98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数字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我国环保产业的数量和规模,根据估算,目前我国专门的环保产业企业大约有过万家,从事环保产业的工作人员过百万,但是环保产业的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小,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二是从环保产业增长速度看。我国的环保产业增长率要高于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基数大,因此增长率小,但是在和国内其它a业相比的时候可以发现,我国环保产业的增长是和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的,具有较好的增长势头。三是从政府投资分析看。根据以往发达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投资比重可以看出,按照国际经验,环保投资只有当在占据了GDP的3.0%以上才能有效的控制污染,但是到了2014年,我国对于环保产业的投入在GDP中的比重只有1.59%,远远不足用来治理环境污染,而仅仅是能够起到控制环境不再恶化的作用。四是从环保产业科技水平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环保产业科技成果,自从2001年之后,开始进入到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而且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收缩趋势,这是因为环保产业的科技研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之后,已有的资金、科技投入情况下产出已接近饱和,在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就会进入到一个较为沉寂的发展阶段。五是从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情况看。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而且不论是哪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好环保产业,就必须要明确好环保产业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一般来说环保产业的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主要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基础是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撑;市场经济政策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社会需求法律法规引导拉动环保产业发展;环保产业政策对环保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规制与监督。四部分体系共同引导、规划环保产业,组成环保产业政策体系。根据相关数据指标表明,我国政府对于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是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鼓励态度的。
3.环保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环保产业通过投资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结构的改善,提高了生产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有效供给,促进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环保产业增加投资,使得市场需求发生前后连锁性的增加,带动了前向、后向产业的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又引起了这些行业的发展,收入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就业,从而提高了就业水平。二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三是环保产业投资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四是环保产业投资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
二、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一是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靠进口。除尘器、脱硫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大部分环保装备的国产化程度有了提高,其中,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产业还实现了一定量的出口。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掌握经济、有效的污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燃煤氮氧化物控制、水华监控、去除以及改善底泥等方面的技术,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控制芯片、袋式除尘器的耐高温滤料和脉冲阀、脱硝催化剂、高强度抗污染的垃圾渗滤液膜材料还依赖进口,大机组脱硫装置、脱硝装置、垃圾焚烧成套设备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二是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支撑体系不完善。首先表现在环保技术的开发研究人员数量和开发经费不足。其次是产学研结合不够,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设备产品的设计手段、试验测试方法和平台建设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较长。再次,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企业的创新,同时也影响了国外技术转让。
2.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我国环保企业以小型化、分散化为主,存在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多等问题,尚未形成一批大的环保产业集团,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不正当市场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如有些地方设置具有排他性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在环保工程建设中回避招标和招投标中弄虚作假、不规范竞争;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当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产品要在当地生产,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市场混乱的结果阻碍了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挫伤了经营者积极性。
3.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由于没有制定专门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对环保产业的发展疏于指导,再加上环保产品技术标准的数量及结构不合理,进入门槛低,因此我国环保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多,企业竞争力不强。环保设备制造业当中,大型企业的数量不足企业总数的5%,而固定资产在1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量约85%。
4.投融资渠道不顺畅,环保产业融资难。从国外环保产业的发展来看,财政资金以外的融资渠道往往包括发行市政债券、排污权交易、特许经营、信贷、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产业基金和IPO等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环境交易市场并不发达,直接通过上市、发债、排污权交易、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私募等渠道筹集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满足环保设施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并分担前期投入的巨大风险。因此,环保企业或服务设施的融资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特许经营和银行贷款。但环保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大、收益低、周期长,加上银行对以特许经营权作为抵押并不太认可和目前担保体系不健全,不少环保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很大。
三、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1.实施环保技术促进战略,提高技术水平。尽快组织各方力量,制定系统的环保产业技术促进战略,建立环保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保障机制。一要加强政府引导力度,突出企业在研发、应用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同时,鼓励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环保建设的重大专项课题,充分发挥产学研的协同优势,加速优秀环保科技项目的转化和产业化。扶持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采用“先期贷款、后期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环保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二要完善环保技术规范体系的建设。建立环保行业的技术验证平台和产品测试平台,确保环保技术和装备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品质。对环保工程和设备实行监理制度,将潜在的技术风险和质量风险消火在建设过程当中。三要建立环保技术贸易的促进机制。设立专门的环保装备和服务贸易促进机构,消除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体制、资金和信息障碍。
2.制定环保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协调。结合现有的各项环保政策和产业基础,制定环保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路线图,明确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强现有政策的整合和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尽快制定环保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贸易的促进政策,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步伐。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带动环保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机制。促进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运行机制应包括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制度,权威高效的执行机构,以及完备的实施手段。第一,明晰环保事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事权分配应该是:政府承担组织实施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地区的污染综合治理与监督;企业承担投资经营风险。所以应当制定措施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市场,并制定相关的投资回报政策,按照市场操作模式,由投资者竞投建造,筛选专业管理公司管理,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第二,改革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制定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颁布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落实工作。
4.加大增加h保投入,拓展环保企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一些经营性的环保设施,如收费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等,只要收费合理,可以以授权经营的方式交由企业投资和运营。二是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减免税。三是构建环保投融资中心,放宽融资主体限制,鼓励企业债券、项目融资(BOT、股票等)、企业上市、信托投资、融资担保等多种融资方式。四是利用外资,制定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环保市场的特别政策。五是继续发展环境保护基金,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基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磊.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
[2] 贾宁,丁士能.日本、韩国环保产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环境管理,2014,(06):49-52
摘 要 伴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的不断演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甚至其危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环保产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经济中最具有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一、环保产业的定义
国外环保产业的定义联合国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2003》(简称SEEA)手册中定义,所谓环保产业,即环境货物和服务产业,“由所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用于水、空气和土壤环境损害以及与废弃物、噪音和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的测量、预防、限制,使之最小化或得到修正。它包括降低环境风险,使污染和资源使用达到最小的清洁技术、货物和服务,同时也包括那些与资源管理、资源开采和自然灾害有关的活动”。该定义涵盖了目前研究涉及的所有环境保护活动,可以视为截至目前覆盖面最为完整、产业类别列示最为详细的环保产业定义。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将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定义为“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它不仅包括为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品与技术服务的狭义内涵,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环境相关的服务等。
二、环保产业特征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较新兴产业,与其他经济产业相比较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很多自身的特征。表现在非生产性,逆生产性,特殊驱动性,技术密集型,较强产业相关性等方面。
1.环保产业的非生产性特征
环保产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会公益性特征,有的人称之为福利性特征或非生产性本质。这重要是因为环保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即环保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无论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公共服务,一般不为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群体服务。它所涵盖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对它的消费是一种非排他性的公共消费。
2.环保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性特征
不论是对于环境的改造,还是对于环境的控制与改善,首先依赖于对环境系统的认识,其次才是把这种认识转变为改造环境的技术,从而满足人的主体和自然环境内在演化的要求。因此,环保产品从生产过程到产品功能都对科学技术有强烈的依赖性。
3.环保产业具有较强产业相关性特征
由于环保产业全方位的渗透性及边界的模糊性,因此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特性。环保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产业,广泛渗透在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施工、设施运营等等。
4.环保产业特殊驱动性特征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环保产品的使用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在市场经济中,根据公共物品理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每个消费者都有“免费搭车”的倾向,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环境友好型产品一般来说价格都要高于普通商品,因此,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消费的外部性存在而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对于企业来说,环保投入是一种抵御性投资,出于对自身成本――收益方面的考虑,企业没有主动增加环保投入的激励。
三、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国民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和改善劳动者周围的环境质量,使劳动者通过适宜的环境来陶冶精神、娱乐身心、学习技能、教育后代,既是保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和劳动素质提高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能够形成多经济增长点
环保产业作为投资热点,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环保产业的潜在市场巨大,是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对国内外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客观上需要对城市进行开发和改造,使投资者不仅能够获得便于投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而且能在生活上获得舒适优美的环境,通过环保产业,提高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3.可以形成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的数量增长,在经济、社会和环境诸多品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其本质特征是鼓励经济的数量平稳增长;经济的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以先进技术的应用、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为基础;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内容,消除贫困,体现社会的进步。
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成果
1.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2.资金投入比重持续加大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投入行为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五、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1.环保产业结构存的不合理
我国的环保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侧:首先,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对环保产业缺乏宏观政策引导和管理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效应,因此环保产业对政府的环境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一项政策引导型产业。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慢,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指导,处于相对盲目的发展状态。
3.资金投入不足,环保产业的投资渠道狭窄
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民间资金投资环保产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全球化的今天,解决环保产业的投资问题,建立适合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经成为我国在发展环保产业市场经济过程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4.环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从而造成许多环境设施运转效率较低。我国的信息咨询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大差距,信息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5.环保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环保科技人才
我国的环保产业由于缺乏高科技环保人才,从而导致环保产业的研发能力不强多的是依靠模仿和学习参与市场竞争。环保产业技术研发的主要部门集中于大专院科研院所,而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所以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由于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环保产业的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含量相对较低。
六、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环保产业即将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这也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是拉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环境污染治理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环保产业中服务于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环保工业和环境工程业发展强劲,是现阶段中国环保产业的主体。
3.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将广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再生利用业在我国的兴起,更多的成分是经济水平落后和资源市场的利益驱动,这与工业发达国家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不同。
4.环境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力量。由于环境保护及其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进作用,环保产业也必须做到结构合理,其各行各业应协调发展。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显示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迪克逊JA,斯摩拉LF,何雪炀译.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解振华.树立新的发展观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环境经济2004(1).
【关键词】产业集群 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集群
一、引言
产业集群主要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存在,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产业集群模式发展环保产业,就形成了环保产业集群(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并连接和协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新兴产业)。环保产业集群是环保产业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的极化现象,依托人才、技术、管理、资本、市场和生产六大要素的互动、集成,是提高环保产业群体的集聚和产品规模化、高集化程度的专业化协作网络。目前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对环保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如芬兰奥卢大学的Kari Poikela, Eva Pongracz(2006)等在《奥卢环保产业集群中的商业潜力》中分析了奥卢地区环保产业子行业―废物开发与利用集群的现状,经过分析发现:集群所具有的促进区域内企业合作与竞争、提升企业创新等特征都得到体现,但同时也发现相关的环保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滞后性,特别是环境立法在集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黄静晗(2005)在《福建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中,分析了福建省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集群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加快培育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环保产业园区等。王伟林(2005)在《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增强龙岩经济竞争力》中,分析龙岩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和资源,并提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优势支柱产业。国内外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深入揭示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理论与环保产业发展建设规划的关键问题。
二、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市场集中度低
根据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环保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收入总额占全国环保收入总额的39.9%,而在2000年仅为30.6%。从浙江省的发展情况看,1993年当时浙江从事环保产业的单位926家,产值43.5亿元;到2000年,浙江的环保相关产业产值已达290.1亿元,列全国第一。在最近的调查中,2006年浙江环保产值高达645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平均增幅已超过30%。江苏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同样迅速,该省“十五”期间环保产业收入年均递增率达46.01%,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全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速度。
长三角地区的环保产业虽然在国内所占比重较大,但目前大型的环保企业仍然不多,依然以中小企业为主,属于小规模生产经营,开发新产品能力弱,低档产品居多,利润薄,发展后劲不足。此外,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比重仍然不大。据统计,2004年整个长三角地区从事环保的企业单位数为3415个,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0.75%,环保收入总额为1826.3亿元,占总收入的2.83%。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离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环保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比其他产业更需要技术的支持。长三角环保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科研开发的加大投入等形式,环保技术已从无公害农产品等低技术发展转向开发新型清洁生产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环保材料、利用城市垃圾发电等高端的环保产业发展,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由于环保小型企业比重大,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相对落后,许多高科技环保产品依然需要进口,产品科技含量和制造质量、运行成本等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市场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例如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大中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领域还不具备高科技含量设备的设计能力,难以与国外设备抗衡。
3、产业分布分散,集聚程度较低
长三角的环保产业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和绍兴等地区。2004年苏州、无锡、南京三市的环保产业收入占江苏省的70.4%,比2000年高11个百分点;而浙江省的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杭州、绍兴、温州和台州这四个城市,2004年四城市的环保设备(产品)产值为32.8亿元,占全省环保设备(产品)的产值的87.6%。从环保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分布情况看,也比较分散,不利于各城市间的环保技术交流,同时也很难形成聚集效应,形成较大的品牌。
此外,融资渠道少。环保产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无论是技术的提高,先进设备的引进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由于环保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较小、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不得不借助于利息高的民间资金,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资金来源不足成为困扰长三角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三、发展环保产业集群是未来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连接和协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特殊产业,环保产业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第一,具有高科技性,且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通过集群方式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在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容易地在集群内扩散;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科技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第二,具有全方位渗透性,一方面环保产业渗透到各行各业,横向边界较宽;另一方面环保产业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是从末端治理产品、单项环境服务向清洁工艺过程相关产品与一体化服务转变,因此纵向边界较深。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产品不断出口到区域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而整个环保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而其集群扩散效应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三,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政策依赖性。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制的法律法规约束工业界的污染排放行为;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环保设施为市民和工商业界服务。可以说政府参与特性直接影响了环保产业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公司结构,同时政府的参与特性也直接受制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以产业集群模式来发展环保产业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可以有效地增强环保产业的集中度;第二,可以有效促进环保产业的创新;第三,提高政策的有效性。环保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式,把环保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速形成。浙江国家环保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环保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环保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产业新格局。江苏宜兴素有“环保设备之乡”的美称,目前全市共有环保工业企业1000余家,现已初步形成含环保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安装、售后服务等综合性系列化的环保工业体系。常州国家环保产业园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上海经济圈内,依托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具有一流的投资软、硬件环境。目前已有三立环保、维尔利环境工程、高化环保等20多家国内外企业入驻。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全方位、多功能、高起点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由环保工业区、环保生态区、环保科研区、环保产业展销咨询服务中心等部分组成,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将资源和废物充分利用、打造一条资源再生循环产业链,营造一个生产、汇展、科研、信息化为一体的和谐融洽新经济发展模式,是环保产业集群的典范。
四、长江三角洲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集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为集群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的创新,为集群的正确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加强集群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公共产品的建设。环保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如在产业发展前期需要市场分析、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中期需要制定、测试的市场检验,后期需要推广销售、技术服务等。这也就要求政府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培养各类中介服务人才。公共产品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需要将电力、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好,这样才便于利用各项资源。三是建立促进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文化氛围。区域文化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集群所在区域的区域文化,二是集群内的集群文化或是企业文化。区域文化是由这个地域长期的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等影响下形成的,一般不易更改。而集群文化则是在这个集群的形成初期就形成的,是由初始进入该集群的个别企业风格所决定的。因此,集群的最初形成过程非常重要,它几乎就决定了该集群以后的文化氛围。创新能力强、人才创新意识高并已形成良好文化的企业应优先考虑。四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在环保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以人才战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另外在注重现有人才的开发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部人才的引进。五是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合作和结网。促使广大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强合作,在企业间、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机构间建立网络,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琼、王小明: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研究[J].湖南农机,2006(11).
[2] Antero Honkasalo:Environmental Cluster Research Programme[J].Workshop on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2000(6).
[3] 黄静晗:福建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5(8).
[4] 王伟林: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增强龙岩经济竞争力[J].开放潮,2005(1).
[5] 方蕴捷:浙江环保产业蛋糕诱人[N].浙江日报,2007-2-13.
[6] 江苏省环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R].江苏省环保厅,2006.
关键词: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障碍;战略路径
一、引言
在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期间,环保产业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而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地区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针对集群企业的合作与竞争、集聚绩效,以及集群选址与扶持政策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芬兰奥卢大学Kari Poikela,Eva Pongracz(2006)分析奥卢地区环保产业子行业――废物开发与利用集群的现状,认为集群化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内企业合作与竞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汪秋明(2011)通过集聚企业内部能力、集聚网络特征、产业环境等变量,解释环保产业集聚绩效,认为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对环保产业集聚绩效的影响远大于吸收创新能力的影响。张宁(2014)从“集群化”视角,研究环保行业投资选址影响因素,认为集群化发展能帮助企业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有学者从政府角度对具体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黄静晗(2005)分析福建龙岩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提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环保产业园区建议。王玺(2008)研究江苏宜兴环保产业集群技术模式与集群模式,提出加快建设信息技术交流等平台,完善创新投入体系等建议。
综上,国内外学者关于环保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集群发展分析,集群比较研究成果较为少见。本文分析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维度,开展盐城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剖析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二、环保产业集群及其发展维度
(一)关于环保产业集群
根据迈克尔・波特(1998)的集群理论,环保产业集群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进行技术产品开发、生产、流通、信息服务等经济活动的众多企业、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及其他相关机构,在邻近地域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进行分工和协作,所形成的空间集聚体。
(二)关于集群发展维度
环保产业集群的形成,经历了由点到面过程。集群形成初期,生产关键产品,对其他企业具有引领作用的核心企业,作为集群内的关键节点,将自身条件与外界环境进行动态匹配,与集群企业和组织的密切合作,发挥其优势技术和市场能力的规模效应,进而吸引其他处于价值链上相近位置企业(跟随者),以及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购买方与供应商),推动产业集群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拓展。在集群成长期,互补产品、类似产品生产企业或提供环保服务的企业,也被吸引到集群中来,由此形成一种分工和协作网络。同时,随着集群硬环境(如基础设施、辅助机构等)、软环境(如政策引导机制,文化氛围等)的建设和完善,集群发展生态环境逐步形成。由此,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涉及横向、纵向、网状、生态环境四个维度(见图1)。
三、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一)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现状
盐城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均是环保部批准的国家级环保产业集群,但是其集群规划、发展模式以及集群成熟度不完全相同(见表1)。
(二)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相同之处
盐城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作为江苏省环保产业两大主要聚集地,都汇聚了环保产业优秀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在各自核心领域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两个集群具有四个共同之处。一是两者在形成初期均得到地方政府的有力推动;二是两者的主要产品均属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环保服务类产品占比较小;三是两者的核心产品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四是两者均十分注重人才引进和自主创新,特别注重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已经形成产学研合作路径。
(三)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不同之处
1. 集聚主导力度不同。由于环保产业具有半公益性质,各地环保产业集群的往往先由政府主导,推动集群的形成,再随着集群的发展逐步演变为市场主导(见图2)。相比而言,盐城环保产业集群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力度较弱,而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已由政府推动演变成市场和政府双重主导。
2. 集聚程度和产品配套率不同。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地处亭湖区,集聚了86家环保领军企业和41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产品配套率不足70%,环保产业总收入达442亿元。宜兴环保产业集群聚集了1500多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3000多家配套企业,其中高滕镇水处理设备的零部件配套高达98%。目前年产值超过500亿元,水处理设备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3. 产品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完善程度不同。环保产品种类较多,各门类之间关联性不强,难以规模化量产。在市政服务领域,可以产生一定的规模化产品;而在工业服务领域,产品需定制设计、生产和施工,产品难以标准化,并且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由此,环保企业之间以及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研发成为企业技术协作的主要路径。目前,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已与国内近50多家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梯级研发中心,并在政府支持下建成环保产品检测平台,销售服务平台,创业投资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基地等四大支撑服务平台。
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技术创新支撑体系,除与全国3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外,还与国外公司成立了相关研发中心,例如江华集团与以色列耶达研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同时集群内成立了中德、中芬等8个清洁技术对接中心,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4. 软环境建设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如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集群的发展同样存在“环境层次理论”(见图3)。当基础设施,辅助机构等硬环境不断完善后,将引发政策、政务等软环境,以及集群整体生态环境的需求。在生态环境发展方面,宜兴环保产业集群与盐城环保产业集群在硬环境方面发展都较为完善,而前者在软环境方面发展较为领先。
四、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建议
(一)增强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针对环保产业的特殊性,政府主导对环保产业集群初期发展能够发挥巨大的推动力,由于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对于中小型环保企业创办成立,厂址迁移具有明显帮助,然而,在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期,在保留半公益性的环保企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尽量让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提高发展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
(二)培育核心企业,增强聚集和产品配套
环保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数量和能力直接影响集群发展模式、集群竞争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进而影响着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和质量。由此集群必须与区外主体、全球网络互动,克服发展锁定。建议鼓励核心企业将自身区域特点和优势,与群内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区外互动,获取外部资源,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性环节”,进行创造、捕捉附加价值,改变集群的组织方式和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集群产品的质量,进行产品的转型升级。
(三)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创新是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建议由政府部门引导构建行业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地推动行业的技术和知识创新,如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环保领域的战略性、创新性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四)优化软环境,推动集群文化建设
一方面开展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政策的评估工作,调查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和调整建议,引导集群管理、服务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管理人员的困惑和需求,为其提供便捷、可靠、全面的信息通道,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提供地方已经建立的各类机构信息,如企业管理与融资机构、市场开发机构、财税申报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源保护与利用机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工程技术文献机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机构,整合地方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力量,提升管理效率,增强集群企业与地方组织的联系,较早地在地方“植根”,实现“产业孵化”。
参考文献:
[1]Poikela K.Busi-ness potential from waste in the oulu environmental cluster[M].Oulu University Press,2006.
[2]汪秋明,等.环保产业集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8).
[3]张宁.环保产业集群的规划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4(03).
[4]黄静晗,谭文华.福建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5]王玺,等.宜兴市环保产业的技术模式与集群模式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8 (07).
关键词:新形势;环保产业;投资趋势;价值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炭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大,环保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BOT、TOT、BT、BOO等投资模式的出现,环保产业投资模式日趋多样、投资价值日益高涨,环保产业的投资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新形势下环保产业投资趋势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研发产品、提供信息、物流运输、爱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活动,以达到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一)环保产业投资模式向国际性商业投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民众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加深,环保产业指令控制投资模式逐渐被企业市场调控投资模式取代。企业市场调控投资模式形成之后,国际跨国公司寻找到此间商业讯号,将积极投资环保产业并促进环境产业的集约化,如西欧、美国及日、韩公司为了在竞争化程度增强的环保产业中获得生存,积极投资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环保产业,谋求发展机会。同时,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所在国家的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较深,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政府监控和民众监督加大,只有借助国际性商业投资来进行融资,才能顺应环保政策和民众监督,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做大做强。
(二)环保产业投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目前,发达国家国内环保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市场逐渐开放,由于发展中国家环保市场广阔、需求旺盛,世界环保投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06~2012年间,APEC和OECD国家向中国、墨西哥、巴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输出的环保投资占整个投资支出的90%。放眼中国,国内环保市场增长迅速,德国凯萨咨询公司在2012年全球环保市场的调查研究中指出这种趋势。
(三)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投资前景广阔
在环保产业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最具投资价值,具体来说,制造环保设备位于环保产业链上游,建造环保基础设施位于环保产业中游,经营环保设备是环保产业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环保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行业,城市污水处理投资机会处在产业链上游,尤其是污水处理BOT项目更是如火如荼的开展,垃圾处理固废处理在整个产业链上游,尤其是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投资潜力巨大。
三、新形势下环保产业价值分析
国家“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表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环保产业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关联作用。环保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污染治理能力,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带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机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对于我国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中国当前环境代价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环保产业的边际效益高,市场空间大; 2)环保产业技术安全可靠,易于实现,对环境没有副作用,边际成本低;3)环保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由于环保产业同时能为使用者创造经济效益,不易受到使用者抵触,推广容易。4)环保产业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节能能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并对于碳减排的潜在贡献非常大,同时很多环保措施自身具有很好的经济回报。(如到2020年,单纯提高能源效率就可以减少20%~24%的能源需求,减少79亿当量的排放.麦肯锡);5)传统产业的环保改造是我国经济转型和拉动内需的重要突破口,市场空间广阔:中国现有的粗放式、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资源约束等的挑战,必须转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节能改造需要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拉动内需,且不会产生产能过剩,如根据中国水网的数据统计,污水处理BOT项目极具应用和商业价值,全国建成并运营的污水处理厂中,BOT模式占到了31.8%。同时,近几年来,许多城市采用BOT方式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推动电力产业发展的同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
四、结语
部分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到现在的环保产业情况,已经说明了环保是世界所有国家无法回避的发展过程,这对我们国家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是生产大国,过去几十年,我国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当前遭遇的可持续性发展压力,必须强化环保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只有准确判断了环保产业的价值所在,全面了解环保产业投资发展趋势,环保产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仁.环保产业投资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谈环保产业的发展[J].上海科技教育,1999(1).
问:本次环保产业调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启动的?
答:环保产业是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1993年、2000年和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分别开展过3次全国环保产业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了不同时期我国环保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为开展产业研究和制订产业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保及相关产业发展。“十一五”以来,环保产业迅速发展,年增长率达到15%~20%。当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就我省而言,我省是环保产业大省,也是环保产业强省。“十一五”期间全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环保产业收入总额年均增长率超过20%。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省环保产业多个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还是国际领先,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在2010年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评选中,我省有11家企业成为全国的环保骨干企业。
根据去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到2015年,全社会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3%以上”,3%的环保投入将达到2010亿,全省环保产值预计达到5000亿元。为此,省政府今年初印发了加快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10家以上环保企业上市,建立20家省级以上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形成1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骨干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了全面了解我省环保产业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科学制订和实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厅早在2010年就开始筹划全省环保产业调查工作,并纳入省环保专项资金计划,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统计表格。由于恰逢环保部组织开展2011年全国环保产业及相关产业调查统计工作,因此,原定去年启动的全省环保产业调查工作延迟至今与全国的产业调查工作一并进行。
问:本次调查的时点和时期是如何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和内容都包括哪些?
答: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本次调查的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
从调查范围上讲,此次调查并非普查,而是在突出重点基础上的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指除传统意义上的污染防治产品外,还涉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环境友好产品以及环境服务业的内容,在实施方案中对上述几种调查范围都做了明确的界定。所谓突出重点,一是指本次调查以污染防治产品制造业及环境服务业为重点;二是指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部分环保及相关产业的从业单位,即独立核算的所有国有法人单位和环保及相关产业年销售(经营)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法人单位。
问:如何保障次调查时顺利完成?
答:为确保顺利完成本次调查,各有关单位必须牢记四个时间节点,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一是2012年11月30日前,向国家调查办公室上报备案省级清查初始名录;二是2013年1月31日前,报送环境服务业调查数据;三是2013年2月28日前,报送全省产业调查数据;四是2013年5月15日前,报送省级调查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从11月30日前向国家调查办公室上报备案省级清查初始名录到明年2月28日上报全部调查数据,包括春节假期,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这么短时间要完成组织开展培训、发表、填报、审核、录入等工作,时间非常紧。
其次,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工程,涉及两大领域共50多项中类,几百项小类的范围,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另一方面,从2003年至今,近10年间全省没有开展系统的产业调查工作,无论从机构、人员、技术还是工作积累方面都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要在短时间内满足调查工作的需要,难度很大。
问:如何有效保障本次调查质量?
答:质量保证是环保产业统计调查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保障本次调查质量,我们建立了调查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数据逐级审核上报机制、调查进展动态跟踪管理机制、检查与评估机制等。各地要把质量控制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所有调查都需要人去做。因此各地要安排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把好每一关,这是最重要的。虽然建立了数据逐级审核上报机制,但县一级调查机构,直接接触第一手数据,因此县级把关十分关键。
问:结合本次环保产业调查,下一步我省将如何推动环保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