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教学质量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质量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质量制度

第1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一)重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回归教育本质

高校工作的核心是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毋庸置疑,高校应该回归教育本质,重新认识教育,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要做到这一点,高校需要重新设置教师工作考核标准,切实把教学质量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重新确定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让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上,树立教学为先、教学为重的理念,建立相关机制,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

高校对教学要做出具体要求,建立规范标准及监督机制,同时,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加强教师的沟通交流,让教师形成合力,集思广益,鼓励教师对教学进行研究,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运行机制

高校要不断探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传统教育中,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就是要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研究最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考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在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会使用基本方法,基本提升专业素质。

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既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又要防止漫无计划、随心所欲的教学;要根据课程性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的能力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要求能够调动学生的不同能力,有的学生善于掌握书本知识,有的善于写课程论文,有的善于动手实践,因此,课程考核应设置多元化指标,全方位考查学生。

要使改革教学方法能够顺利进行,学校要变革现有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以切实保证并服务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把教学改革的成果作为科研成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对于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成效的教师,学校应给予表扬、鼓励,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以促进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开展教学改革。

第2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蚌埠医学院 教学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是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体现.本文对蚌埠医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充分肯定该项工作在构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宣传,提升思想认识;科学聘用,加强指导;创新现代化的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 :教学质量监控;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9-03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转向大众化,高校的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怎样提升教学质量便成为了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受益人,教学质量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产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队伍中起着监控、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蚌埠医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开始于2006年,历经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1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现状

1.1 学生教学信息员的选聘

蚌埠医学院于2006年实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至今共聘任了十届信息员,共有652名学生参与该项工作.现有信息员45名,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科负责信息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学信息员的选聘面向全院各专业,覆盖全校所有教学班,每班一名,每学年续聘一次,毕业时自动解聘.学生教学信息员必须具体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愿意参与教学管理活动,关注学校教学改革,有较强的集体观念,乐于为班级服务;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做事客观正直,勇于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习优良,深得教师与同学的信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善于沟通,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1.2 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

树立认真负责、实施求是的工作理念,全面收集教师的教学信息、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教学管理信息,客观反映学生意见和建议,并将学校处理信息反馈给学生,做好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做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工作.教师的教学信息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学习态度、学风考风等;教学管理信息则包括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漏洞,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等.

1.3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运作机制

建立多方位的信息反馈途径,确保反馈渠道的畅通.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在教务处网站开通教学质量监控栏目、设置专用电子邮箱、建立信息员工作QQ群[1].突发事件和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通过电话迅速反馈,其他信息则填写信息反馈表通过电子邮箱反映.信息反馈表包括具体问题和改进意见两部分内容.日常工作则通过QQ群部署.教务处定期统计、汇总各类信息,按内容分类整理,筛选出有效信息.与教学及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问题,通过双周教学工作例会与各系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和协调督办,督促相关科室以及各系部做好解释与整改工作;其他部门管辖的问题及时传达,建议其解决.必要时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处理结果通过每月信息员例会及时反馈,切实做到“反馈-处理-再反馈”,确保及时处理和反馈信息.

1.4 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激励机制

教务处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工作例会,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总结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开展工作.每届结束时,进行考核.按照工作内容的完成质量以及数量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合格以上的教学信息员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中,并给予加分.考核优秀的信息员授予“优秀信息员”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表现在有关考核及奖励制度中跟班级干部享受一样的待遇.

2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成效

2.1 构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更加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教学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加强教学信息采集,对有效掌握教学信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教学信息员主要来自学生,直接反映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信息员工作,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学习环境、日常生活、教学工作等方面的看法和想法[2].另一方面,教师能及时掌握教学情况,进而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通过教学信息员制度,构建起学生与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展了教学信息的搜集渠道,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学生信息员反映和提供的很多信息为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提供了重要参考,发挥了重要的参谋.

2.2 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信息员制度的落实改变了以往学生被管的被动地位,变成参与管理的主体,拓展了教学管理队伍,实现了监控主体的多元化,各个监控主体间形成联动互补,共同构成了严谨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学生教学信息员经常会反映一些有关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供意见与建议,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2.3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建言献策的途径,不仅可以对教学过程与结果实施监控,还能评价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环境条件、课程考试等.借助教学信息反馈,教师能及时掌握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不断改革与完善.而且学校管理部门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教学情况,进而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与调整,这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体系的深度优化都发挥了促进作用.

2.4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提升能力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愿.信息员可以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接触更多的人,观察更多的事,从而在观察问题、调查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言语表达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3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少数教师和职能部门对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在多年的学生信息员工作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非常支持教学信息员的工作,也能客观对待信息员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但是也有少数教师对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反馈信息是在打小报告,导致部分信息员产生心理负担,担心受到教师的为难或者报复,因此在提出意见时不敢说出实情.另外,部分职能部门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也不会对相关问题做出改进,或者相互推诿,不予解决,使问题不了了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少数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生教学信息员基本上是各系部所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他们大部分都很认真负责,热心本职工作,及时反映问题,起到了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客观、典型,有代表性,也能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有少数信息员缺乏端正的工作态度,提供的信息偏重个人色彩,不能客观、公平的评价教师,缺乏客观性,或者所反映的问题与教学活动并无实际联系,没有看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少数信息员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工作能力有限,撰写的稿件质量不高,文字表达、阐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3.3 一些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态度比较懒散,工作缺乏积极性

在我校制定并试行这一制度以后,大约每学年接收到信息员反馈的有效意见与建议有400条左右,反馈信息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教师教学方面、也有学生学习方面,还有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各方面,涵盖了各个教学单位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学校各级领导以及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并且尽量创造条件解决反馈的问题与困难.据统计,反馈回来的问题与困难有90%左右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也给学校及时处理教学问题以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与此同时,有些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合协商处理,而且处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个别信息员不能从学校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觉得学校处理反馈信息与问题太慢或是根本就不会解决,工作中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热情,敷衍了事.

4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优化策略

4.1 强化宣传,全面提升师生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为了有效提升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建议学校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编进教师工作手册和学生手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增加该内容的学习,让每位师生通过学习了解学生信息员制度.每学年的新一届信息员选聘大会和上一届信息员表彰大会均聘请主管院长,教学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突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高度认可此项工作的作用与意义,有效提升学生教学信息员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与此同时,借助网站、广播、宣传橱窗等方式在全校进行宣传,让师生都认识到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而让教师从根本上理解信息员的工作.同时,引导广大学生正确理解信息员的工作职责,要认识到他们是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而非学生对学校教师发泄不满的场所,学生应当站在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大局上来客观公正的反映相关问题,尽可能的支持信息员的工作.此外,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意见,积极改进工作.

4.2 科学聘用,加强指导,提高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能力

学生信息员制度的推行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较好的思想素质做基础,所以在聘用学生信息员时就要秉承科学、严谨的原则,选聘一些各方面表现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投入到学生信息员队伍中来.信息员应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责任心以及文字表述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有效综合、分析并处理有关问题.聘用的学生信息员要及时进行素质和能力的指导和培训,强化工作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鼓励他们敢于讲实话、讲真话,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更好的投身工作.另外,要定期组织信息员学习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学生信息员全面认识并掌握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基本理论以及自身的学习权益,引导他们有针对性的收集信息,让其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给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和挑战自我的平台与机会,进一步发挥其在学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纽带作用,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4.3 创新现代化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反馈与处理的时效性

数字化校园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及办公系统,畅通质量监控网站,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工作人员能及时核对、整理信息,并反馈到有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接收信息后,要及时处理,确保反馈信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形成一条“反馈-处理-再反馈”的通畅渠道,保障信息反馈与处理的时效性.这样做,一方面让信息员知道自己提供信息的落实情况,能够充分感受到自身工作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识到教学信息员在维护教学工作稳定、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工作,从而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袁澜,李勇,等.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完善策略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

第3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从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出发,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剖析了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本质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大众化高等教育给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得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如:教学质量保障主体单一,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最终可归结为缺乏科学的质量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管理改革滞后…。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地方高等院校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教育生态学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教育生态是指教育应按生态学原理,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本体自然”、“体外自然”以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通过两者的调适和超越,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良性循环,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现代生态哲学的广泛影响,必将导致大学教育的思想变革。教育生态化是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形成的一种教育新理念,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系统自身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J。早在1966年,英国教育学家阿什比(Ashby,E.)就已经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ecologyofhighereducation)”概念,他运用生物学“遗传”的内涵通过对中世纪大学的世界主义的理想、19世纪欧洲大学的主要区别以及欧洲大学向外早期移植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构造必须继续使它们自身适应变化的大学环境”L3J,并得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的著名论断,为高等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使得高等学校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师资紧缺,生师比迅速提高;二是教学资源日益紧张,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生均设备值达不到办学要求。这使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负载加大,同时引发与教育质量的冲突。高等教育大幅度超常规的扩展,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还未来得及提供足够的容纳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从外界输入,使发展规模与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不协调,最后必然导致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失衡。因此,从生态角度来探讨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现状的生态分析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生态学分析,其核心就是着眼于高教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高校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分析可以开拓管理的新空间,挖掘形成新的活力,推动管理选择最适宜本校改革发展的办学思路,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并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档次及服务社会的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内有凝聚力、外有竞争力、发展有潜力的优势和特色。

(一)生态管理问题分析

生态管理问题分析就是用生态管理方法对地方高校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如:把地方高校质量管理对象模拟为生命体和生态系统,然后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地方高校质量管理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动态演进、协同进化等。目前,教学质量标准的单一性与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间矛盾凸显,表现为人才质量的多样化、异质化需求与人才培养单一化模式之间的冲突与挑战。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还呈现出自身突出特点,重视行政管理而忽视学术管理,全员参与管理的机制不畅、积极性不高,管理的刚性太强、柔性不足,从而导致教师教学自由空间少,教学创新积极性不高,教学任务重,知识更新与科技创新时间不足;学生弹性学习选择范围不大,不利于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而且,教学管理队伍尚存在着数量过于庞大,结构不够合理,总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地方高校领导者仅凭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管理学校显然已经远远不够,他们在学校的管理和领导方面的“有限能力”和“有限理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机械管理观的体现。生态管理观则强调把高校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科学生态世界观要求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时,必须树立“大管理”的管理观,彻底抛弃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机械论世界观。就是要抛弃只见个别现象,不见质量管理各个要素之间联系的、僵化的、机械的管理观。现在,以还原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思维方式已经让位于整体性的生态思维方式。生态方法既给出了从整体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新模式,从而实现从机械论的还原性世界现向有机论的整体性世界现的转变。

(二)生态环境分析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社会生态系统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当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循环断裂时,为了重新建立平衡,一方面,需要引进能量和资源,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内部的环境改造和组织变革,以此进行自我调节,建立新的平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模的快速扩张,造成了优质资源的稀缺,加之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不长,所处地域、经费来源、生源和就业面向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其师资、教学条件等均呈弱势。主要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需求与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冲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输出结构与社会就业岗位和产业结构冲突、高等教育的人才输出流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高等教育的传统文化观与社会文化观念的更新及文化导向的冲突、高等教育的功利主义与理性精神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将导致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平衡的失调。地方高校只有根据社会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及时调节和完善自身内部结构,才可能与社会形成和谐共生关系。

(三)生态发展分析

地方高校作为高教发展的急先锋,其突出表现为教育质量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表现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条件与不断发展的办学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随着招生数量的膨胀而成为关注的焦点。短时间内,地方高校在规模上急剧发展,教育投人明显不足,可能会使自身的教育系统超越其生态承载力而破坏系统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教育危机的发生。目前有调查表明,地方高校发展所需的生态承载力已接近甚至部分超出系统生态承载力的阈值,这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地方高校只有在进行校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寻找和开拓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确定高校管理的生存策略和发展策略,使得人一教育一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更加合理、高效地运行。

三、创新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新思维

地方高校立足于自己的生态环境,着眼于生态适应与生态改造,创新管理思维,实现高校管理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

(一)从统一到分类指导,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追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主要决定于系统成分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因此,多样而异质有利于高教管理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具有发展生机和潜力,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基础。为此,必须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统一”观念,鼓励分类指导,追求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共生与竞争的生态环境中,由重统一管理向重多样化管理转变,在管理中努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鼓励共生基础上的错位竞争、特色竞争。

(二)从盲从到理性,在开放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平衡是高教管理生态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在动态平衡下,该系统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功能上的整合性,生态环境的层次性、相互影响性要求高等教育教管理必须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思维,形成一种开放的、整体的、更具哲学涵盖性的全方位观照,注意分析环境因素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不同环境因素的关联性,营造和谐的生态文化,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高等教育生存发展与竞争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合而不同,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探寻大学理念,回归大学本然,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适应与超越学术和市场力量的上升,形成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市场、学术之问的三角力关系,如何平衡这三种力量,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文化是一个重大问题。高校其任务来自社会需求,所需条件与资源来自社会供给,高校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充分在政府行为,以及市场力量的背景下界定和捍卫学术自主,彰显大学内在逻辑,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四、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生态方法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生态教育环境,这是由高等教育的职能——担负着培养人才、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以及人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决定的。人既是高教管理的主体,也是高教管理的客体,大学教学管理是通过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进行的。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高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各级管理人员模范执行,广大教师也要认真履行。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以育人为本,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体现在办学上,就是要以人才为本,坚持学校工作的学术本位,充分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等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促使教师在管理他人和接受被管理这二者上实现内化为自主行为的双赢。

在教育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汲取生态学的运行法则,利用有限的资源,协调好内部各方面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有序和谐地运转,使各子系统与诸因素互利共生,不仅要有竞争而且要有合作、互相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育与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新晨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生态价值链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首先,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及时收集、加工、处理、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了解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其作好相应的服务;根据教学管理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并及时处理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要善于利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指导实践,强调对人的激励和引导来实现管理目标和效果,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开发教师及学生的聪明才智,实行制度管理与人心管理相结合,谋求量化管理与模糊管理相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之应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去,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益。高校教学管理是全员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懈努力。

(三)构建生态管理工作运行体系

在管理机制上,加强学术管理、层次管理与制度管理,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引导型服务,如:政策引导、信息引导等。在管理程序上,公开透明,职能部门的责任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制度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在管理功能上,寓管理于服务中,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竞争环境,为学生、教师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全方位实现为一线教学服务的职能。在管理技术手段上,建设好教学网络管理平台;通过管理信息化,不仅建立职能部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咨询与决策机制;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教师提供更广泛、便捷的信息和服务,减少滋生腐败现象产生的温床,提高管理效率。

(四)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在制度上要切实保障服务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权力运作的全过程,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监管、弱审批,并明确界定各级管理的职责范围,进一步下放权力。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一方面积极推进学分制,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制度的创新,树立多元质量观,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成长与发展,由运用统一标准过渡到多元的质量评价。还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绩效评估制度,如:设立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考评、建立绩效诱因机制等,扬长避短,激发教学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绩效的提高。

第4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

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1273-5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9日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虽然出现时间较短,但其发展迅速,它的诞生对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化、人才培养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医学独立学院作为医药类本科教育的一部分,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得到长远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社会声誉十分必要。

一、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国家、社会、学校对教育目的完成情况的一种考核,除了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等客观因素外,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均是影响因素。教学质量的监控是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的监控,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质量管理。独立学院现存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多方面组成,主要包括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两大方面。

1、外部监控主要由独立学院之外的部门、组织或个人对独立学院的总体办学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其中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及母体高校等。政府的政策因素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乃至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督导来自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进行的教学检查和年度考核。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其中包括家长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

2、内部监控是独立学院实施的自我监控,是对教学全过程、各要素进行的监控,是一个既包括教学过程监控也包括教学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系统。教学督导组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督导工作,包括由学院领导、各系(专业)主任、教授、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的院系听评课督导组,由学生组成的学评教督导组和由教师组成的师评学督导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是独立学院的生存基础,是强化自我约束能力的保障,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适合医学独立学院发展的教学督导体系能够促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且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对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尚缺乏针对性,评估方案基本雷同于母体高校。此外医学独立学院构建以自我监控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必须处理好与母体学校的关系,原因有二:第一,医学独立学院本身缺乏学科建设基础,面对市场需求,如何开设专业并保障其培养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二,医药类独立学院在师资方面更加依赖母体学校,对母体学校师资的依赖及培养方案的照搬,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独具特色的人才也难以培养出来。

1、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质量的保障始于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监控也必须围绕合适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缺失或不健全会导致无法评判教学质量,最终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独立学院一般定位为“立足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发展方向、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都要定位准确,教学质量指标与教学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定位的需要,监控体系也要满足这一要求。

2、师资队伍结构。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脊梁,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的师资一般由专任教师、母体学校委派教师和社会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独立学院的专任师资录用一般为人事形式,教师的社会保障与企业员工一样,使得教师们存在后顾之忧,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学不稳定等,由此对独立学院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医学类独立学院的专业课师资更加依赖母体学校委派和社会外聘,由于母体学校教师和相关附属医院的教师们日常工作繁重,如果缺乏相应的监控和激励措施,很容易导致教学质量滑坡甚至引发教学事故。

3、教学管理队伍。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大多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学和教育学课程的培训。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一上来就要处理极其繁重的教学管理事务,缺乏有效的“传帮带”,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工作中走弯路。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许多独立学院对教学管理队伍没有相应的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平凡、繁琐、无味,且工作压力大,业绩不明显,容易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情绪,造成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思想波动大。

4、教学方法。独立学院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师聘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不能照搬母体学校。医学院校的基础知识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实践能力教学是教学质量的补充和保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体系,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教学中展现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实践教学中体现理论教学的需要。同时,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拓展充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为新形势下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础。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才能够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质量医药人才。

5、教学硬件设施水平。独立学院依附母体学校建立,办学时间短,其硬件教学设施往往达不到教学需求,为了保证办学条件和质量,独立学院应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独立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以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逐年增加,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选择高质量的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对提高医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关键。

6、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是监督教学系部的教学工作,还涉及教学辅助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由于当前独立学院办学思想观念上缺乏全面监控的质量观,导致涉及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从而割裂了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环节应有的密切关系,使得信息反馈和处理结果不衔接,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实践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加以实践,能够更好地解决独立学院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从而保障独立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三、构建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时,要准确把握教学质量的概念,按照实际发展需要,正确反映教学质量的客观实际,为医药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

1、坚持特色办学,紧贴客观实际。医学独立学院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既有别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一般的独立学院。教育部明确规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凭借母体高校的办学优势,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是医学独立学院努力的方向。特色反映了质量,特色体现着水平,特色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2、注重以人为本,深化教育创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之本,强化人的特征,抓住医学独立学院的师资和学生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与教师的需求与人格,并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来鼓励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发挥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作用。关于深化教育创新,国家教育部提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用新机制和模式、切实加强管理、不断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

3、引入现念,规范全面管理。医学独立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大胆吸取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实行现代管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进一步确立高校主体地位,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全员民主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并接受教学质量监控,形成教学质量保障团队,通力合作、相互联系、相互配合。

4、强调以评促建,重在自身发展。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保障。监控和评价是手段,建设和完善是目的。监控体系的设定,不仅要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教学修正和改革提供优质的情报及意见。教学督导工作,“督”是发现问题,“导”是解决问题,“督”是手段,“导”是目的,以“导”为主,以“督”为辅。

5、秉承优势理念,提高社会声誉。医学独立学院在构建监控机制时应充分借鉴母体学校或合作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成功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同时挖掘并扩大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管理资源。独立学院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把握社会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自我是提高其社会声誉的必要手段。

四、结语

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是强化管理的初衷。通过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及时获取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工作状态的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准确客观的监控、评估和调整,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实现医学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并有效地进入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凌,邢淑华,高殿帅等.关于加强和完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3.

第5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关键词: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督与控制

收稿日期:2006―10―16

作者简介:王智星(1971―),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成人)教育学院硕士学位,招办主任,教务科长,2002年获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职称,主要从事高校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工作。

一、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的范围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涉及的范围较广泛,包括教育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组织方式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课外辅导,自学的组织,作业的评定、批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育教学管理的建章立制和落实,函授站管理等。

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建立及评价体系的构成

(一)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建立的依据及原则

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必须对制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依据、原则等进行必要的探讨。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建立的依据与其他教育类型一样,有其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及政策依据。唯物辩证法及全面发展学说、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是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而现实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现实状态、特点是建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重要现实依据;同时,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是制定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政策依据。

建立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除应遵循上述理论依据外,还应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其中主要应把握好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适应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指成人学历教育要牢牢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业务方向,政治方向简而言之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业务方向则是看学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是否得到了加强,动手操作的职业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即要用该职业的基本要求去衡量其质量;整体性原则指确立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必须具有系统的眼光,把握整体性的特点,全面完整地看问题,充分考虑影响教育质量的各方面因素,立足于从整体的角度来构筑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针对性原则指成人学历教育标准必须根据成人教育本身的特点制定,在基本质量规格大体相当的前提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上各有侧重。普通高教主要偏重于理论与研究的理论型、学术型高等教育,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偏重于技术与操作的应用型、职业型教育;适应性原则指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标准的确立,必须充分考虑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反映这些变化。

(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及评价体系构成

在对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建立的依据、原则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笔者认为,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应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成人学习的优势,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充分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体现培养目标需要,反映成人教育特点,贯彻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统一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的选择和采用上,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符合成人学习的需要;在教学基本环节上,函授和夜大各专业面授时数,各课程的面授次数和时数符合规定,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计划要求,面授辅导安排合理,取得应有效果,作业的收发、批改、登录等有严格的制度,并有相应的资料,考试过程管理严格,考场纪律严明,监考记录清楚,成绩真实,教学档案健全、齐备,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符合规定要求;建立健全成人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应具有完备性、可行性、可测性,使成人学历教育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对函授站的管理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函授辅导站暂行规程》的规定,设站符合建立函授站的原则和条件,建站的协议和手续完备,学校与函授站分工明确,对函授站管理制度严格,对函授站辅导教师的聘任制度健全,传达国家有关成人教育尤其是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等。

根据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及其自身发展规律,结合上述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成人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针对这五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评价子项(见《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评价表》),对成人学历教育过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估。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评价表

项目具体内容备注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而具体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学生清楚学习目的2.符合我国成人学历教育定位,体现成人教育的目的补充学科领域前沿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3.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业务方向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和实践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充分体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宗旨是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1.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反映社会需求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2.符合成教学生自身特点并尽可能满足其学习需求根据成人“年龄大”、“记忆力差”,“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自学为主”等特点设计教学内容3.随社会发展变化动态灵活地设置教学课程根据社会变化适当增减相应课程4.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和选择适应成人学习需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酌减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实用性、技巧性、应用性知识)编写和选择教材及教学大纲教学方法1.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能满足不同成人群体的需要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取脱产、函授、业余、电大、夜大、周末班等方式组织教学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成教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启发型、案例分析型、讲座型、讨论型等多种方法教学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彰显课程特色,增强教学效果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教学4.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安排合理的时间保证学生实习、见习,并对实习、见习的情况严格考核、鉴定;理论联系实际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管理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注意规定的可操作性将管理规定、制度等汇编成《学生手册》、《管理手册》下发相关人员学习并遵照执行2.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监控有力,管理到位每个教学环节均有相应的完善的管理规定,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3.加强函授站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函授管理工作规定等;管理用表,如《教师面授情况表》、《函授生注册情况统计表》、《函授辅导教师登记表》等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效果班主任、学生干部严格考勤,填写《教学日志》,领导、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随堂听课或查课等5.加强课外作业及自学管理制定学生作业管理规定及《学生作业收交登记表》、《学生自学进度表》等管理用表6.加强考试管理,力求公平、公正、严格设置标准考场,实行考试资格审查,教考分离,函授站巡考,密封阅卷,阅卷登分分离等制度教学评价1.同行教师评估2.学生评估3.管理人员评估4.社会反馈信息评估通过同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填写《课堂教学工作质量调查表》、组织学生座谈、收集毕业生追踪调查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通过以上方式改进教学上的不足,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我校成人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我校成人学历教育自1981年复办招生迄今25年来,为西南四省市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公、检、法机关、律师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31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为推进我国法制化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近年来我校成人教育质量有显著提高,据统计,近三年,我校全日制成教毕业生有20余人考上研究生,还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而且,多数函授毕业生已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成教生源质量日益下降(近年普教连续扩招带来的必然趋势)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值得引以为豪。

(一)明确成人学历教育目标,围绕该目标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

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我校成人教育定位为:在稳定成人教育现有各类本专科学生规模的同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才兼备的实务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以逐步构建学校终身教育体系。

(二)编写、选用符合成人学历教育的教材及教学大纲等

我校成教院组织具有丰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29种教材并已投入使用,选用了13种适合成人学历教育的非自编教材,并对法学专业22门主干课程编写了22种教学大纲,现已印发到授课教师及学生手中,以指导教师教学及学生自学。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督与管理

1.查课制度。为加强对成教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出勤情况的监督,成人教育学院规定了查课制度,并设计了相关表格,要求查课人员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如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上课情况。

2.领导及教务管理人员听课制度。为了直观地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听课情况,学校规定主管成教教学的院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学时,其他院领导和教务部门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并将听课情况与任课教师及时进行沟通,促进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3.函授站工作人员听课制度。为加强对函授教学的管理,学校规定面授期间函授站工作人员必须随堂听课,全面了解和监督教师教学行为,以保障函授教学质量。

4.教学日志制度。我校成人教育学院长期推行该制度,要求学生干部对每天上课情况做详细记载,并定期交教务管理部门存档,以便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总结。

(四)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督促和管理

由于成教学生文化基础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尤其是函授生由于面授时间较少,主要靠自学,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督促和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作业和思考题,而且要求教师全面细致地为学生批阅作业,写出确切的评语,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并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及到课情况评定出成绩,其成绩计入该课程期末考试总成绩(校内脱产生按20%折算,校外函授生按30%折算)。

(五)加强对考试各个环节的管理,坚持标准化考试并实行考试资格审查制度、巡考制度(包括到各个函授站巡考)、教考分离制度、密封阅卷制度、阅卷登分分离制度。

(六)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我校成教院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成教院本科学生专业实习意见》、《实习意见反馈表》等相关规定和管理措施,并专门安排人员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为了加强对学生论文各个环节的管理,我校成教院对学生从选题、撰写提纲、初稿、定稿以及论文的评阅、答辩等环节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制定了《论文写作管理办法》及《论文答辩办法》等。保证了成教本科学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

(七)注重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并将之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此促进教学

我校成教院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及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收集他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促进相关教师对教学的改进,对个别反映突出、意见较大实在无法继续承担教学的教师及时更换。同时,注重收集社会反馈信息并加以吸收和利用。成教院设计制作了毕业生各种追踪调查表,广泛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以促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我校成人教育的发展。

(八)注重教学评价,以此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成教院专门设计了教师教学情况测评表,组织学生、同行教师、管理人员如实填写,对成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量化管理,以此促进教师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反映,而教育工作的质量则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体现出来的。建立科学合理的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并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对于保障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第6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一、机构健全,管理有效

教学工作要正常运转,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构,确立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我校为了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确立了抽屉式的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各部门的管理规程、岗位职责,不断完善和加强各职能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调节手段。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学校领导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为教学服务。教导处、各教研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全方位地、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首先,根据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师资、生源、教学条件等拟定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合理搭配好各年级及教研组的教学力量,按《课程计划》、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编排好课程表,安排好各项课程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其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的质量标准,将教学的检查指导、督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如每学期进行两次全面性的常规大检查,并加以量化评分,平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学生及自身特点制定教改实施方案、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师教学联谊活动,制定具体措施。隔周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活动,以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三,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学习教学理论,学纲,举行各种讲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就这一年教师派出去学习近30人次。先后分别邀请特级教师钱正权和贺诚来校讲学指导。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至少做两张读书卡片。

二、课堂教学,求实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校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

(一)抓教学目标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掌握教学要求。要求各学科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体现时代特点。学校各个科室和每个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要求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二)抓教学结构优化

一是抓驾驭课堂,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课堂练习,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所以我校对教师备课的检查是抓得非常严的,每学期都进行创新教案设计评比);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教学诸因素的相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抓加强主体意识,要求课堂面向全体,强化因材施教。

(三)抓把课堂教学推向社会

近年来,我校大胆尝试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参与指导教育教学,把课堂推向社会,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科研,常抓不懈

教育科研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手段,完善教学教研管理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我校采用各种方法和必要的制度,调动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激情,增强教研意识。为了使教学教研有目的性、针对性、实用性,我们采用纵向深入管理,横向突破的方法。

(一)完善管理网络

我校推进了学校教导处、教研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奖》《综合效益奖》等奖励办法,每学期各教研组拟定教研计划,制定专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切实地开展规范教研组(备课组)评估达标活动。现在我校有一个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有2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已出成果并将推广的有省、市级课题15个。

(二)听课评课促教学

说课、听课、评课是进行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方式,能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我校主要抓了五种课型:(1)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市教坛新秀、省、市、县级名师培养对象及学校教学骨干上这类课,起了“传帮带”的作用;(2)表演课。外出学习的教师返回讲课,以传播教研教改信息,吸取新经验;(3)汇报课。新调进的教师和新任学科的教师上这类课,目的在于了解他们课堂教学情况;(4)研讨课。全体老师参与,围绕专题发挥各自教学特点,目的在于促进课堂结构优化;(5)随堂课。开放周学校内所有课堂向所有老师开放。坚持讲评结合,教研结合。要求老师每人至少要有一个校级课题,这样以教研促课题,课题促教研,基本实现了教师有特点,课堂有特色。

(三)竞赛总结相结合

竞赛是教研管理的一种方法,研究总结是教研活动的深入。我校制定了《学生素质评价细则》《优质课评定细则》《教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这样教学上各项工作有了标准,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就有了督查的依据。

首先抓好教师竞赛。优质课从校级入手,再到县、市参赛,这学年我校派出老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均获奖。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并给予奖励,作为评先评优条件。这一年我校教师撰写课题报告、论文、案例等在省、市、县各级评比中获奖的有70多篇,部分作品刊登在教育刊物上。

第7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维度之一:教研目标

教研要有清晰的目标,教研目标要能告诉人们,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美国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教研目标不明确,活动流于形式,必然导致教研低效、无效。我们提出,教研活动设计要从教学问题出发,教师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指导,教研活动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手段效果最好?最终预期的结果是什么?等等。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才会有热情。

教研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平等和参与思想。我们提出,要通过群体共同商议、学习交流,培养“共同语言”,建立共同愿景和目标。我区教研员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坊的实践活动”[1],工作坊采用“四自主”的运作方式,其核心是有共同愿景与目标。实施二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在多次参加“工作坊”活动后,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教师在工作坊中有较强的目标性和归属感,突显了教师在研究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是教研工作的创新。

考察教研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明确清晰,可以考量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热情,了解教师对一学期乃至更长时间的教研目标的知晓程度,考察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我区教育局通过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对教师进行电话访问,获取了大量真实信息,这些数据对调整教研行为,提高教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度之二:主体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2]。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教学研究的理想境界就是要唤醒和激发教师这种内在需求。建构主义理论也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师主体作用发挥如何,是考量教研水平的重要维度之一。

教学研究应该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研究的目的不是欣赏,而是共振。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是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教研活动必须充分重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研员与教师的关系则是平等、对话、交流、合作与互动的关系,而非主导与服从的关系。

在区教研活动中,听评课教研活动是一种主要的形式,但长期以来听评课丧失了其本真的价值。一些教师听课前没准备,听课中无任务,评课时由教研员或“专家”把持。这种教研活动,剥夺了教师研究的主动权,教师根本谈不上享受研究的乐趣,因而视教研为额外的、枯燥而无意义的“负担”。为此,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式”听评课,每位教师在听评课中,有明确的任务,是研究的主体。“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目标、课堂文化”4个维度、20个观察点,分解到每位听课教师,评课时,他们掌控着话语权,这样的活动,教师积极性高,印象深刻。

考量教研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可考察教研活动是否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作用,可以观察教师在教研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研究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等等。

维度之三:问题质量

一切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有质量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的教研员常常苦恼:在教研中该说的也说了,但不良的教学行为还是会反复出现,老师悟性为什么如此“差”呢?出现这样情形,其根子是教研活动缺少问题或问题没有质量。因此,把考量问题的质量作为评价教研的第三个维度。

教学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理论解答问题归因,教研活动才有质量、有品位。我们提出,“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教研行动——反思提升”是教研工作的四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求,教研员在活动前要明确活动主题、活动目标、问题设计等等,并在活动前一周将上述内容在教研网上。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时,常常遇到下列问题:“什么样的分组比较科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等等,这些问题看似“小”问题,但它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时,将“学生学习”作为“课堂观察”第一个维度,引导教师重点加以关注。这种基于问题、基于实践,研以致用的做法,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研活动应从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理解和内化教育理论。教师非常欢迎“基于问题、基于实践、基于个性”的“草根式”研究。因此,考量教研质量高低就要看是否植根于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如果做到这些,这样的教研活动就是有效的,这样的教研活动一定被教师认同。

维度之四:分层实施

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也不例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些需要唤醒,有些需要激励,有些需要手把手指导。分层教研可以帮助教师缩小差距,并使每一层面的教师得到提高和发展。教研活动不分层,针对性就不强,效率就必然低下。因此,教研活动是不是分层,也是衡量教研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杆。

在分层设计中,可按教师的需求分层,可依据学校生源差异类型分层,可根据年龄分层,可根据教师专业水平分层等等。如根据教师从教的时间,按“适应期、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进行分层教研,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校生源差异,必将引发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变化。因此,教研员要重视并引导校际联合体研究活动,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资源共享。近几年来,我区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坊”的教研活动,全区十多个“工作坊”的教师自由组合,层次分明,目标清晰,形成一批有效的合作研究团队,区教研员在活动中是平等中的首席。在分层教研中,我们还充分利用层次的差异为研究服务,在“任务驱动”听评课中,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混合编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同研究,发挥各自特长,给出定性与定量分析,效果就很好。

分层教研,虽然使教研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但能换来教研效益的最优化。因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更强,解决的问题更具体,也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节约了时间成本,因而教师对教研员的工作更加认可与支持。

维度之五:研究方法与手段

研究方法与手段是为研究效果服务的,有了好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研究方法与手段十分重要,它被列为考量教学研究效果的第五个维度。

我们已进入了“云”时代,网络发展正日益促进研究手段的改变。我们通过学科QQ群、学科公共邮箱、学科博客等高效便捷的方式,开展覆盖全区的专题研究,扩大了研究视野和参与范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教研员是全程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引领者。

开始,我们进行“课堂观察”听评课时,将“观察点”印成表格,教师听课时在纸上作记录。现在,我们建设了专门网站,教师在观察时通过移动媒体将观察记录发送到网上。评课时,自动汇总数据,生成图表,活动后教师也可随时调阅,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自主学习效能对比研究”[3]时,我们充分运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利用“数据分析”统计功能,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工具”、“单因素方差分析工具”等处理实验数据,对比考查学生学习效能,发现数据背后的共性问题,教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教研员工作满意度考核中,广大教师对教研员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用数据说话,创新教研方式的做法,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维度之六:反思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研工作持续高效的原动力,而评价具有导向、激励作用。没有反思与评价,是不完整的教研,教研的高效就不会持续。因此,教研反思与评价是考量教研质量的又一项重要的指标。

我们在制度层面上促使教研员自我反思。我区《教研活动备课本》有“活动反思”的专项要求。《教研员专业成长手册》则系统记录整理教研员个人培训、讲座、听课、科研指导、论文、论著发表获奖以及课题研究、成长收获与反思等信息。这些举措推动了教研员及时反思与总结,从而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我区的《有效研训21案例》已被南京市教研室在全市推广。

我们提出,对教研活动的评价关键要看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教师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要看教师的收获大小,活动是否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设计了相关量表,从“教研目标、教师主体作用、问题的针对性、活动的频数、教师的满意度”等方面,面向学校、教师开展了问卷调研,教研员将本学科调研数据与全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反思工作得失。通过调研数据,教研员了解了教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的需求,找准后续工作的路径与方向。每学期结束前,我们举办“信息技术工作坊”成果汇报会,教师是评判的主人,评比促进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德海.区域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坊的实践与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13(6).

第8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督导;作用

Abstract: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upervision as a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ts status and role cannot be neglect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in our teaching supervision experience and resul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in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in the role.

Key words: the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Teaching supervision; rol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当前在高校办学自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如何改革高校内部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是高教界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强化和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高校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务实之举;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质量评估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各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教育质量。在这一体系中,学院各级教学管理机构成员是当然的执行者,而教学督导办犹如教学质量监控的“千里眼”、“防火墙”,这种主体作用是其他职能部门无法取代的。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职能与运行机制

教学督导是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对教学工作的督导活动。督导即监督和指导。那么,高校的教学督导就是高校通过对其教学活动全过程及其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保证其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②教学督导的基本职责是监督和指导;③教学督导的基本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管理,即“督教”、“督学”和“督管”;④教学督导的核心本质是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督导不仅具有巡视、检查、监督、评价的职能,而且具有反馈、指导、咨询、服务的职能。它不只在于监督、检查、了解教学现状,更要着眼于通过对教学的切磋、指导、服务的改进,调动教师改革教学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发挥教师的潜能,激励和引导教师自我成长。督导的作用是通过履行督导的职能来实现的。教学督导至少可以发挥如下六方面的作用:参谋作用、信息反馈作用、桥梁作用、督促作用、指导作用、诊断评价作用。

教学督导的实践表明,建立运转灵活的教学督导运行机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是教学督导工作更加快捷、高效的前提。我院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教学督导运行机制,该运行机制以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反馈为主线,包含了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职能、运行方式、工作程序,以及与其它部门的关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有当教学督导运行机制运转灵活,学生、教师、管理者这三方形成良性互动时,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图1 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图

二、教学督导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管理极其重视督导的作用,督导在教育管理系统中占有独立的、无法替代的作用:总结我院近几年的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督管、督教和督学三个方面。督管:教学系(部)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督教:青年教师的导师;督学: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后所面临的教学质量问题,教学督导是高校为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院院领导直接领导的督导机构,是相对独立于其他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组织,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具有权威性的监督机构,对全校的教学及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客观地向学校领导、教务处、有关教学管理机构反馈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等教学信息,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学院通过督导工作,可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表彰先进,激发教学双方――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强化质量意识。教学督导办通过各种督导措施调动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隐患。实践证明教学督导办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监控部门,而且还是一个参谋部门。督导办在日常督导工作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处理,将成为学校进行教学及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教学督导发挥好参谋作用,可使学校教学和管理决策进一步科学化,也能保证学校的各项考核,尤其是教师工作考核和系部工作考核更为客观、公正。

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只有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院对教学督导工作也只进行了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而教学督导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切实加强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还需要各方面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的不断努力,适时调整管理制度与措施。如此,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方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北群,张新厂.新时期高校开展创新型教学督导工作的探析唧.辽宁教育研究.2007(3):48-50.

[2]杨海鹰,郭志涛.高校院级教学督导的角色与责任[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30-32.

[3]张富安,赵玉林.构建以督导为主体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国教育报,2006,2-17.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GZYLX2011099);

第9篇:教学质量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 督导 思路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具备的目标和任务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与指导,为高职院校决策部门提供改进教学及其管理的依据建议,不断提高高校内部教学质量。

(1)督导教学。督导教学是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是教学督导工作的核内容,主要内容为:教师在课堂理论、实践技能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督和指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学督导的重点。

(2)教学管理的督导。督导教学管理是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材选编等有关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以从管理角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各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3)学生学习督导。督导学生学习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监督和指导,通过对学生课堂纪律、课堂学习有效性以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督导,完成学生学习诉求分析并反馈入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和教学管理改进的及时性。

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层次多,生源素质差异性大,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督教环节多,实践教学的督导所占比例高一般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占总学时的50%以上。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校内实践教学、校外顶岗实训和毕业论文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素质的高低,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作为重点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主要特点之一。

(2)督教对象多层次,多内容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多,除普高生外,还有中专、技校、社会企业订单等来源的学生,学习动机、态度、习惯和能力差异性大。

(3)外聘教师多样化,督教更困难。高职院校教师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辅助实践教学的教师、校内教学的外聘教师以及顶岗实训岗位的外聘教师。这些教师多数来自非师范院校,对教学内容熟悉,但对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认知不足,因此督导措施更加多样化,督导任务更繁重,特别是青年教师和新聘教师的督导成为督导工作的重点。

督导工作要主动适应市场要求,建立开放的督导管理平台。目前,各高校督导平台只针对校内课程进行督导,是封闭的,抽查式的工作方式。很难避免在督导工作中受到各种干扰,以及自身结构性问题,如督导员年龄偏大,个体差异,对教育教学的认知不同等困扰。

二、高职教学质量督导监控重点应突出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活动特点

(一)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应注重课程课程改革与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为了针对课程的实效性、典型的职业活动的课程模式的有效评估,同时进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和形式。这就要求督导监控应注重课程的开发设计,能针对教师在不同任务阶段上的监督和指导。

(二)教学质量督察与监控应在整体基础上强化对课程细节的督导

贯穿于高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伦理,初步形成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在每个教学单元的训练中完成的。督导工作要注重在职业道德教育、校企业文化融合、实习、实训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三)教学质量监控重点应向课程、教师、学生等复合主体的督导

教师个体差异、从业年限,课程性质差异等客观条件,单一从部分课程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显然有失偏颇,应该从课程、教师和学生整体表现对教育教学进行评估。

(四)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由封闭向开放转移,多方位督导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时间及参与教学的主体。所以我们必须将行业、企业、政府、社会等更多利益相关方纳入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中来,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全员参与、开放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高职院校督导工作在质量监控方面的其他思路

(一)大力开展二级教学督导工作

系部二级教学督导员设置将有效突破专业知识上的障碍,了解更多被评价教师的教学信息、对专业教学改革更熟悉,更深度地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及课程任务的完成。

(二)构建多种监控主体和监控渠道并存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如学生评价,实践教师评价。其次,评价方式要综合化,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内容要全面,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实验教学、课外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学生考风考纪、学习状态乃至教学管理状态均须纳入到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从而真正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范莉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困境及其破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

[2]于慧.我国教育督导工作专业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