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质量管理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培训方案

第1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血站;血液 ;质量管理;血液安全

【中国分类号】 R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9-01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医疗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社会对血液安全事故高度关注,也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证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

1 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血液质量的根本

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设立血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站长领导下,由业务副站长、质量管理科主管、各业务科室主管等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在血液质量管理上具有监督和决策权力,它负责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各个环节的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征求各单位意见,对各部门提出的有关血液质量问题及时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2)设立质量管理科。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质量监控权力,其组成在配备优秀技术人员的同时,还应配有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的先进仪器和设备。(3)聘请社会监督员。从主要用血单位中聘请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等人为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血液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对血液质量进行广泛地研究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及落实方案。

1.2坚持实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制度: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是实现质量方针的目的和手段。质量管理科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质量分析会讨论解决。质量管理委员会应每月召开1至2次质量分析会,对各科室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改进及跟踪改进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核,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3加强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培训是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培训。首先是质量意识的培训,质量是血站的核心和生命,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是病人生命的保障,质量是血站生命的意识。第二,是质量知识与管理的培训。通过培训员工都能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站内形成一种质量文化氛围。第三,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知识能够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血站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定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及岗位技术比赛,派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方法,大大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实现血液流程数字核查:网络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血站每个业务科室的微机应全都联网,包括质量管理科、检验科、成分科、血源管理科、供血科等模块,全站各种信息集中管理,能够全面了解采供血等情况,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2 加强血液质量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核心

2.1严把试剂质量关 :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试剂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按照规定采购由卫生部批准的定点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和"批批检"手续的酶免试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采购时应考虑该试剂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和在全国血站中的市场占有率等情况。根据自身血站使用量决定采购量,一般三个月使用量为最佳库存。试剂采购进站后,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否则坚决退货。对试剂的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检测记录及"批批检"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

2.2提高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认真做好初复检工作: 血液检测实验室是保证血液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应不惜成本建设好检测实验室,给实验室配备有责任心的、学历资质好的人员、国内血站使用中公认最好的设备,不同人员用不同产家试剂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标本严格检测。从环境方面来说,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孵育箱和水浴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3 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

3.1血液采集 :(1)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础,同时还应建立完整的献血者档案,各种采血记录应保存10年。(2)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意病史询问、体检及采血核对。(3)采血环境要符合清洁区标准,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检测。(4)采血前献血者应严格消毒采血部位,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少于10 cm×10 cm,一针穿刺率大于9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5)血袋使用前必须对血袋进行质控,包括热源、无菌试验和理化项目的检测。(6)血液采集前要认真核对献血者、采集中贴标签要再次核对,采集后留置血液标本时要再次确认,不能张冠李戴。

3.2在成分制备方面 :成分血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诸多因素,成分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分制备条件,建立无菌间,装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低温操作台、血液暂存冰箱等。另外,还要求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无菌用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溶液一般1周更换1次,梅雨季节1周更换2次,工作人员进入净化间均更换隔离衣,换工作鞋,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成分制品的安全。

第2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雅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四川 雅安 625000)

【摘 要】随着国家对在水资源管理的重视,实验室也随之被逐渐扩大,其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因此,在面对影响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因素上,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本文对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中找出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 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策略

0 前言

随着最严格的水管理制度的实施,为构建全国水资源保护监测体系,完善监测站网,增强监测能力,保障水资源保护监测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水环境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实验室有着提供准确检测结果的责任,因此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加强对实验室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以便维护人们获取准确结果的权利。本文针对维护这一权利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仍存在的几点问题。第一,实验室部分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致使实验结果可能出现误差,此现象要及时进行解决,培养实验室人员的相关综合能力,以便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二,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设备过于落后,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不注重仪器的检查与维修保护工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满足不了人们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要求;第三,实验室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因此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或操作不够规范等,导致实验失败[1]。

2 影响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因素分析

2.1 实验室人员情况分析

2.1.1 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在实验室中,人员的平均年龄较低,并且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实验室中缺乏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下降。同时由于专业对口的制约,导致缺乏具有全方位能力的人才。

2.1.2 人员缺乏培训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制度一直未落实,致使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准不高,无法保证实验的质量。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未经过相关培训,导致对实验结果的重视度不够,并且没有较高的责任心,从而给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带来了负面影响。

2.2 实验室设备问题分析

设备是实验检测的关键,近年来,由于设备未实现及时的更新,无法顺应科技的发展。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下降,给实验报告造成较大的影响。

2.2.1 设备管理意识薄弱,忽视故障预防

在实验人员进行完实验之后,只注重实验结果是否准确,而忽视了实验之后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忽视故障预防环节。此现象的持续发生,导致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致使设备使用年限大大缩短。

2.2.2 管理手段落后,未能充分实现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为能采用电子登记等信息化管理。导致频繁的登记下很容易出现信息错误,并且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如今的实验室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以便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2]。

3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案

3.1.1 合理配置人员结构,实现人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根据实验要求,引进高技术水平人才,并根据岗位要求和实验人员自身的工作经历对人员进行相应的安排。同时建设人员档案的信息化,也可方便了解每个实验人员的各方面专业技能,通过此人员档案,可有效加强对人员潜力的挖掘。并且信息化的人员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更便于及时更新和维护管理。

3.1.2 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完善人员培训制度

对实验室人员实施专业的培训制度,在提高他们专业水平的同时,加强其素质的培养。并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激励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选出优秀的人员去外地进行深造,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

3.1.3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应在实验室内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以便当实验出现问题时,可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同时实验室可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3]。

3.2 改进设备问题的方案

3.2.1 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要想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那么对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很重要。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设备管理方案,对仪器的管理实行分类管理的方法,从而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并在使用设备,可以快速的找到设备。

3.2.2 明确设备管理责任,强化执行力度

明确设备的管理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保证人员都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进而增强对设备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实验室应定期召开会议,强化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并安排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设备管理培训,确保设备管理责任的执行力度[4]。

4 结论

综上可知,近年来,我国的实验室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仍存在着一些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高水平人才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相应的策略。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存在,可从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和改进设备管理方案等方面入手,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提高人员专业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方方.探讨质检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要素[J].奉化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2013,92(02):123-125.

[2]白志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4(12):240-242.

[3]刘莉.S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第3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质量管理是德国医院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在德国,医院的质量管理是由政府与法律来推动和保障的。在德国,医院补偿机制主要采用双重补偿的方法,即医院投人成本和运营成本各有其补偿来源。医院的投入成本来源于州政府财政,凡是列人州政府医院发展规划中的医院,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均有资格接受财政补助。医院的运营成本则由疾病基金会负责补偿。给予医院财政补偿的政府和疾病基金会均要求医院采取管理措施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德国的法律也要求医院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参与外部的质量认证项目,如ISO、KTQ,JCI等,如果医院不合作或达不到要求的话,医院的财政补偿就会减少与医院签订合同的医疗保险公司会定期派专员到医院检查病历。专员依据相关的标准,如DRGs(疾病相关诊断组)守则,核查病历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记录,如检查项目、治疗方法、住院日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保险公司会减少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一般情况下,医院的质量管理人员会对所有病历先进行内部自查和反馈,不断完善临床诊疗常规(临床路径),以控制医疗质量,确保通过保险公司专员的审核。

德国医院根据其规模的大小,设立行政院长、医疗院长院管理培训,医疗院长通常由资深医生担任,护理院长由经过护理专业培训或有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护士担任,并且都要求经过强化的医院管理培训。同时,医院管理培训经历也是各科室负责人的任职必要条件。行政院长为医院的最高领导者,与医疗院长和护理院长组成医院的领导决策层。

德国医院于1999年开始试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医院在内部设立质量管理专员,并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还主动邀请外部的质量管理部门来评估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绩效。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工作法。医院通过不断修改制定更高的工作标准和更好的管理流程,使医院的管理质量处在持续的改进中。

政府推动、法律保障、质量评审认证机构、医疗保险公司等社会监督体系\专业的领导决策层和科室管理人、专职的质量管理专员、质量管理委员会,这些构成了德国医院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德国医院质量管理新思维

2.1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BSC)最初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随着管理思维的改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BSC已不再仅仅是企业的绩效管理工具,很多政府机构和公共卫生组织也开始应用BSC来进行绩效管理、质量控制和战略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医院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后,会伴随产生海量的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对医院的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者没有精力,也不需要去关注所有的数据。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找到与医院目标的实现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有重大关联的数据信息,这是医院管理者们关心的问题。在德国汉堡的国防医院,质量控制部门就是采用BSC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根据每一年医院的目标和战略,医院的领导决策层和管理层会在一起进行讨论,选取关键数据指标纳入到BSC报表中,并制定相应的数据评价标准进行全年监控。关键数据指标主要包括4个方面:管理运行、财务情况、患者情况和人力资源。最近医院也在考虑纳人持续改进项目的数据指标。

在BSC报表中,每一项关键数据指标都有红、黄、绿3个数据标准区间。当实际数据落人红色区间,数据项单元格显示红色,表示出现问题,需要针对该指标进行调查,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迅速执行以解决问题;黄色表示一般情况,待观察;绿色表示运行良好。加人有颜色区分的标准,使BSC报表看起来一目了然,这样管理者易于掌握实际情况并发现问题。这比单纯的数据查看和比较更有助于管理,而且这些关键数据指标都是与当年医院的目标和战略密切相关的,因此对于关键数据指标的监控,实际上是对医院目标和战略的监控,使医院保持向目标前进,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汉堡国防医院,BSC报表每月生成一次。负责运营控制和医疗控制的两位副主管分别收集相关的各部门的具体数据,结合其他部门数据,如财务部上报的数据,汇总成全院的BSC数据报表。BSC报表是有层级的,从各个部门的关键数据,到医院整体的BSC报表,使大家保持队形,朝同一个方向前进。当数据项红色示警,发现问题时,质量控制部门的负责人会到出现问题的部门去调查实际情况和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与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沟通是极其重要的,部门负责人的配合也很重要。在沟通不畅或负责人不配合的情况下,需要医院的最高决策人进行协调。

汉堡国防医院质量控制部门的负责人Busche先生建议,根据他的实践经验,BSC报表最好以百人为单位,中国的综合性大医院由于规模大,可以以部门为单位(如内科、外科等)来进行BSC管理,最终汇总成全院的BSC报表,部门与医院的关键数据指标应该相同,即目标一致。

BSC于2000年被引人我国医院管理中,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和薪酬制度的设计等方面,成功的案例不多,没有充分发挥BSC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但很多医院的管理者还在不断地对BSC进行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和尝试。

2.2持续改进流程

持续改进流程(KontinuieriicherVerbesserungsprozess,KVP)是一个源于日本的管理概念,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稳定持续改进的流程,机构内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的员工都被包含在这个流程内。根据KVP的原理,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通过改革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对生产流程不断的持续性改进和完善才能达到的。

德国的KVP管理中心在5个国防医院中均设有专门的KVP管理专员,来负责KVP项目的管理和推广。KVP项目依托于医院的内部网站,隶属于医院任何机构的个人或团队以及在后备培训期间的候补人员,均可参加KVP项目,提出KVP建议。提交KVP建议时不使用个人姓名,而是使用个人代码,只有KVP管理专员知道个人代码背后的个人或团队,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后期审核的公平性。

(1) KVP的目标是:改进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改善现有资金和资源的投人和使用;减少医院内部和外部的薄弱环节;通过营造积极的气氛和共同进步的可能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2) KVP项目流程:个人或团队填写电子版或纸制的KVP表格;提交KVP建议给管理专员;管理专员初步判断是否属于KVP建议(KVP建议有严格的准人标准);如果不属于KVP建议,专员会将建议驳回;如果属于KVP建议,专员会到对应的部门进行调查,综合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的意见,判断KVP建议是否可行;如果可行,专员将KVP建议上报,经KVP管理中心审核认证后,给提出建议的个人或团队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或金钱奖励(最高奖励达25000欧元>;最后实施KVP建议。

(3) KVP建议的内容必须包括:现有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清晰明确的问题解决方案、建议执行后的期望改进的结果。KVP建议还应该包括建立在节约资源基础上的可实行的提议,提议中最好包含相关的成本预算,以便于对KVP建议进行判断和评价。KVP项目的实现主要基于网络平台和全员的参与,员工可以在医院内部的网站上査看所有的KVP建议信息,以及KVP建议的采纳或驳回状态。

2.3 关键事件报告系统

关键事件报告系统(CriticalIncidentReportingSystem,CIRS)是一种用于提高病人安全度的系统工具,最初应用于工程领域,如飞行安全,2004年德国开始将该系统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尽管医学在不断地发展,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地被发明,我们仍然很难避免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组织管理和流程上的失误以及个人的疏忽和无知给患者安全带来的威胁。然而惩罚事故责任人的方法并不能改善这种状况。更好的方式是抓住这些错误带来的机会,从错误中学习,提高病人的安全度。

CIHS是将“近似错误”(未造成实际损害的失误或错误性操作)当成真正的错误来看待,在经过cms标准进行评分和分析后,明确“近似错误”的潜在危险性,提前预防,避免对患者造成真正的损害。CIRS要想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一方面需要医院的全体职工对CIRS背后的意义和目标有所了解,并且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求一个不同寻常的文化环境。如果在医院里,犯错误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的失败和耻辱,就不会有人愿意谈论错误。CIRS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追究“谁”造成了错误,而是追究“什么”造成了错误。

CIRS的理论基础是瑞士奶酪原理。根据奶酪原理,每一片奶酪都代表一个防止损伤的安全屏障,奶酪上的空洞代表每一个操作环节可能产生的失误或技术上存在的缺陷。系统的安全屏障是由许多片奶酪叠加而成的,奶酪上的空洞纵横交错,防止损害事件的发生。但是当叠放在一起的若干片奶酪上的空洞形成完全串联的关系时,系统的安全屏障就会被完全渗透,表明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必将发生。

汉堡国防医院的CIRS系统将“关键事件”分为10个不同的等级,从轻度失误,未造成任何不良后果,到重度失误,不可避免的造成损害。医院的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网络上的CIRS,匿名上报“关键事件”。专家组会根据cms评分标准对每一个“关键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且在医院内部网站公布“关键事件”的相关信息,供全体员工学习。通过CIRS上报“关键事件”没有任何奖励,也没有任何惩罚,由于是匿名上报,员工更愿意参与其中。

2.4 PDCA质量改进环

PDCA(Plan-Do-Check-Act),即计划一执行一检查评估_实施改进。PDCA质量改进环是一个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工作流程不断改进的循环,贯穿着持续改进的理念,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与KVP不同的是,KVP只是一个具体的质量管理项目,而PDCA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准则,融人到医院的每一项管理行为当中。

德国医院的管理者在做一件事或一个项目时,基本都是按照PDCA的模式来进行的:P,事先一定要做一份细致的计划,要明确做事的目的(为什么要做)和目标(究竟要实现什么);D,在执行时,进行严格的时间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明确每一个时间段内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及如何完成这些任务;C,针对目标,要有可测量的关键业绩指标或行为指标,要确保任务或项目的成果是可评估的,通过对关键指标的测量,管理者可以知道任务或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效果;A,根据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和不足,找出解决方案,持续改进。

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CooperationforTransparencyandQualityinHealthcare,KTQ)是德国目前最权威的医院评审机构。KTQ的认证标准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PDCA改进环为基本模式设置的。我国在医院评审中也引人了PDCA改进环的理念。2011年,当时卫生部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转向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在评审思路方面强调PDCA循环和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在随后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更是几乎每一个章节都灌输了持续改进的理念。

第4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 采掘作业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D23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64-01

前言

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保证采掘作业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采掘工作效率,还能促进采掘作业安全进行,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

一、煤矿采掘作业安全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1、提前预防原则

提前预防就是通过对采掘作业现场的仔细检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早消除。这一原则不但可以很好地防止采掘作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

2、重点控制原则

采掘作业过程中有些安全问题经常出现,或者发生的概率非常大,因此,要对这种类型的安全问题采取重点控制的措施。对那些易于出现安全问题的作业区或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严格确认,以保证这些安全问题在有效的作业时间和空间中不会发生。

3、以人为本原则

这一原则源于科学发展观,是煤矿企业人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以员工生命安全为第一要义,决不允许以员工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较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煤矿采掘作业中的违规施工现象将会有效减少,从而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

4、激励原则

这一原则不但可以促进采掘作业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而且还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可及时发现采掘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一原则具体实施办法为“奖惩结合”,所谓奖赏是指对业绩优秀的员工或单位,给予适当的奖赏;而对于违规作业或因此而造成事故的,要依规依章依法,给出相应的处罚。

二、当前煤矿采掘作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

随着煤矿生产的逐步深入,采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但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为某些采掘单位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缺失,如没有建立安全考核制度。此外,还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即某个环节的制度体系的规定不能满足采掘作业的发展情况。

2、采掘作业存在不文明问题

由于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不完善,井下采掘作业存在严重的不文明问题。采掘作业过分追求进度,以致于某些具体的施工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主要是由作业不文明造成的,具体表现在随意堆放采掘作业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没有分类放置,这极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此外,作业场所不能定期清理,呈现较乱、不干净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采掘作业条件,进而影响了采掘作业的安全。

3、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井下采掘作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合同工,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和生产意识较差。再者,煤矿企业没有对采掘作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一来没有组织采掘作业员工定期参加安全管理培训,或虽然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二来员工接受安全管理培训的内容不全面。这些因素均使得采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从而使得采掘作业中安全隐患重重。

4、安全监督不到位

采掘作业安全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监督体系。目前,煤矿采掘作业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从而造成采掘作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违规作业,这也是引起采掘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完善煤矿采掘作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需要建立和完善的采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采掘队伍的职责;第二,采掘作业各环节的流程与管理工作;第三,安全监督制度;第四,安全考核制度。要将采掘作业中的分工具体到某位员工、领导或组织上去,这样可有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采掘作业的各环节的流程需要优化,以保证采掘作业的安全和减少成本。结合现场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监督制度,保证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不断完善安全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考核程序。

2、 加强安全文明生产

加强安全文明生产对于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掘作业既要保证进度,又要保证质量,因此,应确保采掘作业的安全文明。采掘作业面的各环节的设备、所需材料等必须放到合理的位置,并保证其分类合理、明确。作业场所也应保证干净、卫生,巷道内的杂物要及时清理。此外,还应合理操作各机电设备,并标明相关注意事项。

3、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煤矿企业应组织采掘作业人员定期参加安全管理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安全技术知识;第二,安全管理知识。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培训,不仅可增加采掘作业操作的规范性,也可对井下采掘作业中的异常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定,并即时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从而可避免井下事故的发生。此外,积极落实领导责任负责制,将工作具体到个人,可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进而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4、加强采掘作业安全监督力度

为保证采掘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其次应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这两个工作必须结合采掘作业实际。其中,监督机构和制度应随着采掘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以适应采掘作业新形势的需要。

5、推进安全预警评价

建立安全预警评价系统将对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排除工作提供正确指导,采取相应的防护。可以将掘进环境和开采技术等主要因素作为掘进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基点,然后相应的对掘进顺序、掘进整体的安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警评估,如果出现达不到相关标准或者存在某些缺陷,要就行修正。加强安全评估预警可以对掘进工作的工艺流程,以及掘进方案进行调控,确保掘进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煤矿采掘作业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大程度上是由安全管理不力造成的。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采掘作业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这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及提升煤矿整体生产效益水平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宝库.谈煤矿采掘安全检查与评价[J].科技风,2011,13:253.

[2] 徐游.浅谈煤矿井下采掘安全管理的改进[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297.

第5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1培训目标对仓库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是

通过仓库管理基础知识的系统培训,使管库员掌握仓库管理的基础理论,了解日常工作中需要做什么,明白应该怎么做及应达到的标准。主要有:①熟悉仓库管理流程与仓库作业重点环节。②明确仓库管理的基本任务与仓库作业标准。③知道仓库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④掌握物资入库验收、存储保养、发料出库。⑤熟练掌控铁路物资目录及物资信息系统的使用。通过培训使管库员理论基础知识得到丰富,业务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增强,单位仓库标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培训内容

2.1基础理论部分

仓库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掌握物资的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出库发料工作依据、标准及程序。

2.2实际操作部分

针对仓库作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物资验收、保管、发料实例,结合仓库管理信息系统,演示介绍物资目录及物资信息系统的操作应用。其重点内容:①物资质量证件的查验。实物列举物资入库验收应查验的证件;产品合格证、说明书、产品技术证件和“CCC”标识、“CRCC”认证,以及铁路机车车辆产品验收合格证等常见的标识和认证。说明这些标识和认证常规粘贴位置以及对他们真伪的鉴别技巧。②铁路物资目录及物资信息系统的使用。铁路物资目录在铁路物资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铁路物资目录能方便查找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有助于物资计划、收发保管、司账及统计工作。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物资目录的截屏演示,明确铁路物资目录的分类结构及铁路物资目录在物资信息系统中的便捷查询。熟练掌握物资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基本熟悉物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简单了解物资信息系统的构架特征。通过培训管库员对物资信息系统的登陆、查询、签认、单据处理、各种报表及系统数据的提取等能熟练掌握,精确操控,确保物资信息系统使用安全。

二培训课件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应考虑管库员结构的实际状况

目前,年轻人是各单位仓库管理人员的主力阵容,这些年轻管库员的优势是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头脑灵活,对新颖活泼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共鸣,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薄弱环节是这部分管库员基本都是非物资管理专业毕业,对物资仓储科学管理缺乏系统的了解。

2应结合年轻人特点因材施教

针对学员特点,课件制作应该直观明了,方便记忆。应把培训资料归纳、梳理、编辑成文本条目或图表,结合各单位的存储设备(库房、料架)、搬运装卸设备、计量验收器具(度量衡器)、安全消防设施等实物图片,将文本条目、关联图表、实物图片插入融合,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理解记忆。

3应借助办公软件增强

课件吸引力制作课件应考虑课件的新颖性与奇特性,借助科技手段,挖掘学员的学习潜力,利用PowerPoint技术,把文本条目、相关图表及实物图片制作成N幅幻灯片模板及多幅外挂超链接图案等内容。对不同条目或内容幻灯片,应该考虑采用不同设计模板,选用差异的配色方案,在视角上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并对幻灯片的文字、图片应逐条设计成动画方案,让课件整体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培训内容避免呆板理论讲解,增强趣味性观赏,既迎合了年轻学员的口味,又激发了大家学习热情,让学员在愉悦欣赏中掌握仓库管理基础知识。

三结束语

第6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1)有利于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工程建设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此外,现代工程建设对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行业内各个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有利于全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所以良好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助于工程建设各方顺利完成复杂的建设任务。建筑行业门类众多,每个细分行业都有各自的专业要求和标准,加之施工过程受自然、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大型的建设工程需要工程参建各方接驳的方面越来越多,所以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对全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建设中。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和推广使用,使工程建设领域充满了现代气息,这也要求建筑企业需要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技术工艺作为发展支撑。

二、当前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因素

1)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仍需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固有体制上通过逐步改革、调整形成的,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还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混乱等状况。由此形成的管理模式,难以实行公平、公开和公正的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不利于规范和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容易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执法不力和地方保护主义等情况,使建设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建筑行业市场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然而由于行业固有的相关法制不够健全,导致建筑市场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的形成。

3)工程参建各方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行业规范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工程参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参建各方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质量监督中的具体要求和指导规范。但一些企业、部门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羸弱,在施工活动中违规操作,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4)工程参建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仍有不足。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在某些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和施工企业由于部分领导者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导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无法正常展开;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农村,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按相关规范和规程操作;相关的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日常技术服务质量和生产生活服务质量不高,间接地导致了工程质量水平下滑。

5)建筑材料的质量无法充分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如果建筑工程材料达不到工程规定的使用标准和要求,其相对应的工程质量也就无法保证。比如民用建筑中砖混结构占到了总比例的85%左右,粘土砖是主要的墙面材料,但却有50%是不合规格的产品。

6)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监督水平相对落后。由于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前期成本投入,造成相当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无法及时跟进,导致专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普遍不高,无形中影响了工程质量管理的精细化和严谨化。

7)建设现场监理方的管理缺位。监理管理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工程建设现场部分监理人员的缺位,成为导致最终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监理企业的现场监理人员很多都不具备执业资格,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养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需要,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三、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最终质量成形的影响

由于工程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必然会对后续的质量管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形成。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紧密衔接且相互关联制约,每一个阶段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1)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合同质量指标和设计要求指标、实现工程建设质量科学管控的根本保证。工程建设内涵丰富,系统中包含了多种彼此协调、承包和管理关系。

2)全面提升建设过程中各类参与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工程建设参与人员涉及管理决策层、管理监督层、管理落实层和施工作业层四个层面。这就要求工程建设相关人员应该具备管理决策能力、管理监督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管理控制能力、施工操作能力以及专业道德品质操守等多方面素质。

3)不断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在日常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相关企业、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可以在积极吸收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和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并建立健全适用于自主管理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4)不断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可以通过积极推行样板管理来超前布控工序质量监督;不断加大现场巡检力度,将第一手资料掌握翔实,使各类工程质量问题,及时掌握、及时处理、及时控制,有效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因重大质量事故造成的返工损失;不断加大工程建设现场质量管理监督执行力度,从而有效确保各类工序活动在平稳、有序、健康的条件下进行,严格杜绝各类质量失控情况发生的可能;不断改进施工工艺,科学谋划施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施工机械和设备,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切实提高工程生产效率,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5)全面加强工程材料质量管理。对各类工程建材进行严格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工程材料采购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大材料采购的质量审查力度;积极采用最优比选等方式,从审查产品合格证书、材质证明及使用说明书等入手,全方位、多渠道的进行产品选择和购置;建材进入施工现场时,材料员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积极会同施工负责人及监理、建设方相关人员对进场材料质量进行取样试验。

6)全面提升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从每项工程的各个分项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方案抓起,积极落实质量目标分级审批制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随时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情况,迅速、及时地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从技术管理、施工工艺、组织计划、操作流程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统筹分析、全盘考虑,力求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案科学、成本合理、利于施工。

7)持续加大工程监理的管理力度。工程建设是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关联的实施过程,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情况都对工程最终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科学优化监理目标责任机制,不断加大工程监理方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有效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五、结语

第7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一、重视护士培训,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三严”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及“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

1——11月份共组织全院性护理业务学习15次,共培训500多人次。组织对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试13次,考试人次312人次,平均xx分,合格率100%。

2、对两年内护士进行素质提高规范化训练。

年初护理部根据xx市《关于实施xx市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以“提高护士素质、改进护理服务”为主题的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护理部对16名年轻护士安排了轮转计划表,制定了《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轮训手册》,2月18日召开了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动员大会,调动广大年轻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各科室指定一名总带教师,负责对轮转护士的带教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录在轮训手册上。护理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2月25日举行了对2年内年轻护士“单独值班资格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技能、理论、核心制度、部分危重病人急救流程等,全院只有1人考核不合格,考核合格者安排单独值班;

(2)2月28日举行了一次2年内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竞赛。

(3)与医教科联合举行了一次医患沟通情景演示。

(4)组织年轻护士开展读书沙龙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活动成效,提高年轻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同时,4月份护理部召开了带教护师座谈会,总结、交流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带教水平。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

4月28日邀请上海东方航空公司高级培训师来院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礼仪培训。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更好的发展我院的专科特色,护理部有计划的选送护士外出至苏州、南京进修、学习培训共40余人次,以不断提高专科护理学术水平。

(四)重视岗前培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

11月份护理部制定了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计划,联合医教科,对xx、xx年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规范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文化、服务宗旨、护士行为规范及要求、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安全意识及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消毒隔离知识等,进一步提高新进护理人员敬业精神,增强护患沟通能力,让其对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环节有所了解,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2、加强护理技能培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

由护士长、护理操作能手组成护理技能培训小组,对新进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进行逐项培训,统一、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培训结束逐项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使新毕业的护士能快速适应临床,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减少临床带教时间。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

一是护理部多次组织护士长参加省级、市级护理管理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队伍素质和我院的护理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是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月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四是培养护理管理新力量,11月份组织了一次全院护师资格以上人员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培养护理人员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同时为医院向二级医院发展培养、储备管理人员。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制定了《护理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并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第8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步伐,不断提升管理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质量工作水平,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质量提升”的总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管理理念,重点引导和推动我市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名牌和规模以上企业以卓越绩效为导向,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和管理创新,力争通过3年(2010年至2012年)的努力,全市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确保管理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2010年工作任务:加强引导,年内全市4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10%(750家)以上;重点在电动自行车、现代物流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5家。

2011年工作任务:强化指导,年内全市6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20%(1500家)以上;重点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7家。

2012年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年内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30%(2250家)以上;重点在集成电路、机光电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10家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CQO)制度

首席质量官是企业质量战略的首席成员。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更高层面上推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广大企业要把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把优秀的质量管理人才推到质量管理的前沿,真正建立起企业的质量文化体系,要把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质量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培训计划。职能部门要大力引导企业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积极传播先进的质量理念,倡导企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质量管理人从质量经理人员向首席质量官拓展,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二)深化卓越绩效管理孵化载体建设

目前,我市拥有1个省级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和2个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为全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下一阶段,要积极探索和重点加强在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以及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扩大产业、行业覆盖面。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企业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传授先进企业的典型事例,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全市的普及和推广步伐。

(三)全力推进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培训辅导工作,全力推进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制定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要加强与大专院校、中介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建立完善卓越绩效管理培训师资队伍,积极实施“123”贯标工程,即: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3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同时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举办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扩大培训面。

(四)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的引领作用

要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对组织管理创新的引领、推动和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全社会参与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要有计划地将评奖范围从工商企业向对公共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医疗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管理部门扩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探索行业应用模式,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业。要深化国内外交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创新机构,促进技术、管理和组织创新,提高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水平,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发展道路。

(五)广泛开展“标杆对比”活动

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质量提升”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自身情况分析,包括企业主要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情况、产品出口情况、企业及产品在同行业中的排名和地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优秀企业、知名企业为标杆,开展“标杆对比”活动,帮助企业在质量管理、产品和标准水平、计量手段、自主创新等方面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从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9篇:质量管理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在环保工作中,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就是环境监测,很多污染治理等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都是围绕环境监测进行的,而且,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制定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明确部门职责,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具备严谨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对怎样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问题分析

在环保工作中,实行环境监测,对各项环境指标的掌握是通过科学分析监测数据进行的,其最终目的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环保措施。结合在四川广安市的调查发现,从整体上看,环境监测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开展,但是在质量管理的部分工作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人员配置存在问题

在四川广安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总数是较少的,没有较为明确的职责分工。从整体上看,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显现很大的不足,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缺乏技能培训,工作效率不高。第一,在编制上,四川广安环境监测站没有足够的在编人员,虽然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编制中,但是实际上却从事着其他部门的环保工作,出现部门与职责不符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工作中,为了满足资质认定需求,化验员由其他部门工作者兼任,既加重了化验员的工作负担,也不利于日常的工作分工。第二,虽然最近几年,广安环境监测站为了补充工作人手,也招聘了非在编工作人员,但是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主要表现新来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并掌握环境监测工作,再加上监测站财力不足的原因,导致了很多新来人员的流失。第三,从人员素质来看,广安环境监测站没有适时组织人员培训,对于质量管理等专业知识和相关工作技能也做不到及时的更新,加上财力限制,工作人员也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整个监测站中,只有极少数的工作人员受过专业化的、正规性的省级质量管理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广安环境监测站尤其缺乏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极不利于提升工作质量。

1.2缺乏思想重视

在管理工作上,广安环境监测站的部分领导者和职工没有树立较为强烈的管理意识。再加上本身素质水平的限制,很多工作者在管理思想上还很传统,认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是为了检查需要,在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是流于表面的重视,其目的是为了应付资质认定,缺乏较为主动的工作热情。更有甚者,在监测站中还存在着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委托他人编订质量手册等相关文件的情况。没有自己的亲身参与,又无法做到对相关文件的全面学习贯彻,不能深切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如此就无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1.3采样工作不到位

在现场监测环节,由于广安市监测站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加上管理意识欠缺,导致采样工作不到位。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提高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做好实验室内的管理。因此,忽视了实验外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采样工作,并没有安排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担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进行采样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采样理解不全面,更无从谈起如何控制采样质量。而有些工作人员认为采样就是装水,至于在哪里装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由此就无法做到有效控制采样质量。再加上在整个采样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工作环境,在复杂的环境中对质量控制的不利因素又多,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疏忽,根本无法有效保证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1.4监测能力不足

在四川广安市的少数县区,存在着相应的监测能力不足,仪器设备缺乏,监测人员的不足。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对监测的深度等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环境监测工作量越来越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家重点监控范围内的污染企业是9000家,到2013年就增加到了14279家,增长了58.7%,全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点有117.2%的增长率,由“十一五”的661个增长到“十二五”的1436个。而从四川广安来看,监测指标在2008年到2014年就有33项的扩展。监测站日常工作中需要承担的工作量显著增大,远远超出了承担范围,由此也导致了监测能力不足。

2优化建议

针对四川省广安市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关于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为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2.1人员队伍素质提升

对环境监测部门而言,尽快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现阶段的环境质量监测中,加强监测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从四川广安的监测站来看,各个监测站的监测手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针对广安目前监测项目多、监测手段差异大等现状,应充分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技术能力。为了更好的进行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教育,可以通过再教育机制的设立来有效提升技术人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按照部门的未来发展规划,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培训计划,设计符合实际发展需要的培训内容,以便能够在进行具体的监测工作中有较强的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在监测仪器的使用上,为了更好的适应监测技术的发展需求,有必要普及工作人员对仪器的实践操作。通过开放实验室的办法,实现互动式的技能培训。或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逐步使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适应发展需要。同时,为了在整体范围内提升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可以通过考核机制的完善实现。在科学考察现有考核制度的前提下,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根据环境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继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其技术水平的提升。

2.2加强体系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能够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基础。随着监测技术的日益进步,对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需要继续加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优化考核机制。在规范工作人员日常监测行为上,可以实施持证上岗的考核办法。考核形式不必拘泥于一种,通过变换考核方式,扩大招考范围,实现跨地区的招考,为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其互相学习沟通,减少技术水平的地区差距。同时,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还需要根据时展变化不断调整,扩充考核范围。例如,在考核科目上,可以增加生态监测项目来应对监测项目日益增多的发展需求。在人才选用上,为了更好的保证每一个监测岗位都能够充分贯彻持证上岗制度,必须及时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满足监测技术日益提升的标准。同时,针对当前监测任务逐年增加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监测任务格局的办法实现。例如对于污染源的监测,可以通过科学调整监测指标实现,在确保数据准确度的情况下通过在企业中开展自测自报的办法完成监督性监测工作。实际上,监测质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在不断发展中持续完善并落实监测质量体系的工作。为此,就环境监测部门来讲,有必要根据相关的文件标准以及部门发展需要,建立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落实每一个中间环节。对于最初管理方案的制定不可忽视,重视样品采集以及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做好数据处理工作,最后认真编写报告。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明确并掌握技术文件的细节部分并加以落实,及时提交研究成果以供部门审核,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

2.3加强监督管理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数据质量的提升与质量监督员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监督员是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基础保证[8]。因此,一定要指派综合素质强的监督员任职监督工作。在人才选拔时,不仅要对技术能力加以要求,也要考察其工作态度,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质量监督员。而且,在监督员数量上,为了更加全面的监察日常监测工作,有必要以现有技术人员总人数为依据决定监督员人数。对质量监督员而言,在工作中应该充分明确职责所在,了解自己的权利,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监督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客观评判其工作情况,落实对检测数据的分析,保证准确度。同时,对于处于实习阶段的监测人员,有必要给予技术上的工作指导,促使其尽快掌握工作技能。另外,监督员还要在监督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进检查发现的问题,并跟踪问题纠正情况,做好日常工作中的监测计划,尤其是针对采样的准备、样品处理及分析工作更要做好全过程的现场监督管理,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作为基础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必要予以重视。各级环保部门要在解决现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推动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邹敏.论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与对策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6):128-129.

[2]董铮,王琳,田芳.加强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08):122-124.

[3]亓学红,朱颜苹.现阶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209.

[4]陈丽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环境与生活,2014,(10):18-19.

[5]刘洋.六安市县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绿色视野,2011,(12):43-46.

[6]李冠男,孙丽东,郭晓娜.环境监测全过程中多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12,(10):163-164.

[7]李晓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经验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3,(0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