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前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2.17%,成长显著;
2、起家于江浙,成功开拓全国市场,启动城市公共安全智能化改革;
3、行业专业性强,资质壁垒多,公司资质齐全方便业务开展。
汉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汉鼎股份,300300)已于3月7日开始申购,正式启动登陆A股市场。公司是以建筑、公共安全管理为核心领域的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链涵盖智能化工程的前期咨询、方案设计、软件开发、工程施工、集成调试及升级维护等各个环节,目前,汉鼎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内智能化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
复合增长率高达92.17%
智能化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范围很广。汉鼎信息紧握行业发展契机,期间取得了卓越的业绩。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09年到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73亿元、3.33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418.08万元、3333.69万元、5236.63万元。营业收入2010年同比增长70%,2011年同比增长93%;净利润2010年同比增131%,2011年同比增56%。2009-2011年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92.17%,成长性显著。根据预测,2012年汉鼎股份将实现营业收入超5亿,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确保50%以上的增长速度。
深挖全国市场机遇
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浙江省的区域经济优势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加快发展速度并进一步提高建筑智能化市场覆盖率及占有率,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省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并在四川、福建、江西和江苏等地区取得了一定成绩,公司来自于浙江省的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已从2009年的95.44%降至2011年的52.37%。
汉鼎信息拟通过建设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长沙等五个区域中心,使公司形成以公司总部和五个区域中心为主体架构的全国性业务拓展网络,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各大区域中心的发展情况看,四川地区仍将受益于灾后重建及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福建智能建筑发展起步相对较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将推动整个福建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其他地区如江苏则将在城郊发展的过程中将建筑智能化引进。可以看到,五大区域中心的覆盖,公司将致力于引领全国建筑智能化改革。
技术领先资质齐全
智能化行业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国内多数下游应用领域针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制定了相关的资质体系要求,完备的资质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必要前提条件。汉鼎信息现有业务已经取得所需业务资质及强制性认证。
【关键字】:弱电、项目管理、弱电智能化系统、有效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U855
智能化弱电系统管理项目的应用,是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对其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施工时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这就需要有效对项目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工作,以此来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质量。以下就为您分析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特点,提出有效地管理弱电能化系统项目的方法。
1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内容
在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实施中,弱电智能化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系统测试和验收的管理等,下面就详细介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
1.1弱电智能化施工管理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中,应该包括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就是需要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的进度进行管理;还要对施工中的弱电系统的机电设备进行界面的管理,也就是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很多接口也需要专人做好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也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要严格执行弱电项目的安全施工准则,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下面是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的流程图:
施工管理流程图
1.2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技术管理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对于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要始终贯穿,对于设备、线材规格以及安装需求和调试工艺进行有效地管理。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中,要对技术标准规范进行管理,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涉及的每个安装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整个系统的工程进度;还要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进行深化设计,就是要在设计图中做详细的标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技术方面,还要做好对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因为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技术文件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不仅有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纸,还有设备说明、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等,而且还包括集成的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验收标准等,这些都是以后可以有效管理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重要文件,对整个工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1.3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的管理
弱电系统涵盖建筑中的装饰、排水、以及用电、照明等工程,因此弱电智能化系统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也是重点,就是要在弱电系统施工的范围中对子系统的布线、穿线、线槽等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确认。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有效管理中要做好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仅有施工记录的管理,还有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进行调试和检测,按计划的规范进行弱电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管理中不合规格的子系统,要向上级报告,并及时对其作出处理建议和修复,以保证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有效运行,做好建筑工程中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有效管理工作。
2弱电智能化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弱电智能化系统安装接口界面易混淆
由于现在的建筑工程中开始引入智能化的弱电项目管理系统,因此土建能够对于强电安装、弱电安装以及弱电系统子系统的安装接口界面易产生混淆,不管是施工或者是在智能化系统功能实现方面,其都将产生较高的耦合程度和较大的关联性,这都不利于对弱电智能化系统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操作。以上原因多与我国对智能化弱电系统没有健全的规范化体系有关,这就导致弱电系统的接口界面处出现了混淆的状况,这必将会影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工程的实施。
2.2缺乏对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管理
由于在建筑对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中,智能化系统还是比较占空间和时间资源的,因此施工中对其忽视必将影响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有效管理。弱电工程的资源极易受到施工方的压迫,致使弱电系统项目的管理比较混乱,使得弱电系统的安装、土建以及装饰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更加紧迫。因此,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中要做好对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
2.3对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监管不够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中,由于弱电工程的施工人员你素质低下,造成对弱电施工的监管不严,缺乏对弱电智能化系统设备及新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造成弱电系统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使得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工作非常不到位。
3 有效的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策略
3.1有效地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
在建筑中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一定要有合理的实施方案,并且还要针对方案作出合理的探讨论证,对降低造价、节约资源以及合理的布局和工程预算都要将其包含到施工方案中。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对建筑中弱电工程的安全施工以及以后使用有安全保障,要对弱电智能化项目图纸进行审查,确定施工图中对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以及技术设备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将施工图纸做多方面的检查,以及弱电系统中各子系统技术交接以及管线设计是否到位。全面审核弱电施工图纸,最后由建设、设计以及施工方共同签字作为施工方案有力的技术文档。
3.2管理好弱电智能化项目中的施工质量
弱电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关系到系统好坏的指标,弱电项目在施工中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才行。严格的按照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还要重视系统中各个弱电子系统的施工质量,对于弱电井的控制箱中的接线一定要整齐,子系统在信息面板上也要整齐的排列并且做上标记;在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中,还要保证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比如PVC广应使用中型以上的阻燃型材料,对于标识不清且质量问题的施工材料应进行抽检,确定其是否符合施工质量的需求,并且还要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进行调试,检测其是否存在系统故障,保证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正常操作运行,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达到工程需求。
3.3做好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监理工作
项目管理可以是对工程总体的管理方案,用到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中,就是要做好弱电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加强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施工中的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对施工中各子系统的衔接配合,确保弱电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施工治理以及验收的准确率,做好人员间相应工种的配合工作。还要对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竣工后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调试工作,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和检查,对系统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处理维修,确保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在以后使用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质量水平。
结论
由上可知,在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管理中,要有一个系统的工程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种弱电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中合理的利用,将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放在首位,保证建设项目的成功。因此要了解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的具体特点,在设计施工环节中有效的管理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提高建筑中弱电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新智.建筑弱电工程系统管理[J].知识经济. 2011,(11)
[2]孙亚宁.陈新峰.浅谈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模式[J].民营科技. 2011,(02)
[3]吴昊.王懿君.探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才智. 2011,(26)
关键词:渡口 智能化 CCTV AIS
1.概述
近几年来,渡口、渡船特别是乡镇渡船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屡屡发生,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也给渡口渡船的管理敲响了警钟。
中山市地处珠江水系下游的水网地带,河流面积占全境的8%,辖区有容桂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门东水道、横门西水道、磨刀门水道、洪奇沥水道等干流航道16条,支流航道283条,总通航里程1541千米。中山市现有渡口35道,其中本市批设渡口26道,外市批设渡口9道,全市渡口年均客运量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年渡运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渡口有3道。
渡运作为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渡运安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中山市已建设并投入使用渡口渡船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各渡口安装视频监控观测点,装备了单向语音播报系统,基本实现“看得见、听得清、指挥得动”的效果,确保了辖区渡口渡船有效监管,防范了渡运安全隐患。但在渡口渡船安全渡运的背后,我们也看到,安全监管手段单一、管理手段落后、超载渡运屡禁不止仍是我们渡口渡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突破旧的管理框架,以信息化引领管理,走创新管理思路,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渡口智能化建设的原则
渡口智能化是充分利用CCTV、AIS、人流统计系统、广播系统、视频显示系统等功能,实现渡口管理科技化、信息化,其应能实现以下全部或部分的功能:
2.1防船舶超载运输
从近几年全国发生的渡船水上交通事故来看,超载运输是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渡船是水网地区人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受经济利益、安全意识、人情意识等的影响,超载运输的风险性较高,因此在考虑智能化渡口的建设标准时,将控制超载放在首位,从源头上遏制超载运输行为的发生。
2.2 人员登船、船舶装载、渡口通航环境的可视性
考虑到渡船登船设施相对较为简陋,人货、人车混装情况也较为普遍,这也是造成渡船不安全因素之一;同时,渡船主要是横江行驶,与顺江行驶的船舶形成“十字”交叉,发生碰撞事故的几率较大,因此,需充分考虑在相关指挥平台上能随时可看到人员登船、船舶装载情况、渡口周边通航环境的情况,发生不安全因素时可随时提醒渡工或相关管理人员注意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3接收相关信息的音、视频设备
渡口人流量较为集中,当遇到恶劣天气不能正常渡运时,容易造成滞留乘客的过激反应,通过在渡口区域安装视频、音频等设备并告知,可及时消除群众的疑虑或不理解,同时,通过此设备,可及时将相关信息进行,提醒乘客注意安全,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及渡工渡运的安全性。
2.4乘客人像拍摄及流量统计、分析功能
乘客进入渡口通道时,摄像机会抓拍人像,并将图像资料保存至本地硬盘中,同时自动感应统计每一航次的乘客人数等资料,并运用统计计算法,对渡口的渡运量、客流规律等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为不断强化渡口渡船管理、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同时对社会治安管理等也具有较大帮助。
2.5自动识别系统(AIS)
通过在渡船上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在指挥平台上即可实时掌握渡船的基本资料、航行状况,包括航向、航速等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2.6 具有碰撞危险时渡船开航短信提醒功能
利用船讯网及手机短信平台,当顺航道行驶的船舶与即将开航的渡船存在有碰撞危险时,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渡工及渡口管理人员的手机中,提醒渡工及管理人员控制渡船开航时间或采取有效的避碰行动,避免紧迫局面的产生,从源头上杜绝碰撞事故的发生。
3.渡口智能化建设标准
结合中山市批设管理渡口及渡船的特点,在原有已建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渡运量的情况,将渡口智能化按照Ⅰ、Ⅱ、Ⅲ、Ⅳ进行建设。
3.1Ⅰ类渡口智能化建设标准
Ⅰ类渡口是指渡运量100万人次/年以上的渡口。该类渡口日均流量在2740人次以上,主要存在有以下的不安全因素:一是客流量较大,渡船极易出现超载运输;二是渡运频繁,横江行驶与顺江行驶的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几率较大;三是渡船上乘客较多,发生意外事故导致人员落水的可能性较高;四是由于人流集中,在乘客进港和出港的狭窄区域内,容易出现拥挤、踩踏等不安全隐患的存在。
符合此类渡口的情况如表1。3.1.1应具备的功能
结合Ⅰ类渡口的情况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情况,Ⅰ类渡口智能化建设应具备以下功能:
①人员限流,预防渡船超载渡运。②远程控制,防止渡船冒险渡运。③人像拍摄,数据分析。④信息,提供安全预警。⑤渡口水域实时监控。⑥广播系统。及时通过该系统向乘客相关安全信息,提醒旅客注意上下船安全。⑦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实时掌握船舶航行状况,包括船速、航向、航速等资料。⑧短信提醒。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渡工手机中。
3.1.2 总体布局
①进出通道系统由双通道闸门、工控器、监视器、电子显示屏、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在渡口码头上设置出入通道,单向通行,通道宽度达到1.6米,可满足载货摩托车、挑担赶集等乘客通行。
②渡口水域实时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由可调节高清可夜视摄像头、喇叭组成,安装在渡口水域附近开阔处,信号传输使用线路并入进出通道系统中。
③船舶驾驶台区域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④渡工和渡口管理人员持有与船讯网、手机短信平台相联网的可接收短信息的普通手机。
3.1.3系统组网方案图
①通道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如图2。
②水域监控、广播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如图3。
3.2 Ⅱ类渡口智能化建设标准
Ⅱ类渡口是指渡运量50万-100万人次/年的渡口。该类渡口日均流量在1370-2740人次,主要有以下的不安全因素:客流量大,渡船极易超载;渡运频繁,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几率大;乘客较多,意外事故可能性高;人流集中的时间段,狭窄区域内拥挤、踩踏等不安全隐患存在。
Ⅱ类渡口建设所具备的功能、管理系统组网方案图、总体布局与Ⅱ类渡口建设一致,该类型渡口相对第一类渡口的人流量相对少一些,故在渡口码头上设置的出入通道为同一个通道,即乘客进出均使用同一通道。
3.3 Ⅲ类渡口智能化建设标准
Ⅲ类渡口是指渡运量10万-50万人次/年的渡口。该类渡口日均流量在274-1370人次,主要存在有以下的不安全因素:在某个时间节点渡船人流量集中,渡船相对较小,容易出现超载运输。
符合此类渡口的情况,如表2。
3.3.1 应具备的功能
结合Ⅲ类渡口的情况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情况,Ⅲ类渡口智能化建设应具有以下功能:
①人像拍摄,数据分析。②信息,安全预警。③船舶装载情况实时监控。④渡口水域实时监控。⑤广播系统。提醒旅客注意安全。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实时掌握船舶航行状况,包括船速、航向、航速等资料。⑦短信提醒。当渡船与顺航道航行的船舶存在碰撞危险时,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渡工手机中,防止渡工冒险开航,或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避碰措施。
3.3.2 总体布局
①进出通道系统由工控器、监视器、电子显示屏、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②渡船上实时监控系统由可调节可夜视摄像头组成,实时信号通过WIFI系统无线接入岸上服务器并并入控制中心。③渡口水域实时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信号传输使用线路并入进出通道系统中。④渡工和渡口管理人员持有与船讯网、手机短信平台相联网的可接收短信息的普通手机。
3.3.3 系统组网方案图
①通道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如图4。
②水域监控、广播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如图5。
3.4 Ⅳ类渡口智能化建设标准
Ⅳ类渡口是指渡运量10万人次/年以下的渡口。 该类渡口日均流量在274人次以下,主要存在有以下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客流量较小,渡船也相对较小,在管理上容易忽视,因此渡工在安全意识相对较弱,为了经济利益,往往会纵容超载情况的发生。
符合此类渡口的情况,如表3。
3.4.1 具备的功能
结合Ⅳ类渡口所处的地理位置情况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情况,Ⅳ类渡口智能化建设应具有以下功能:
①信息,提供安全预警。②渡口水域实时监控。③渡口乘客登船情况实时监控。④广播系统。向乘客相关安全信息,提醒旅客注意安全。⑤船载自动识别系统。实时掌握船舶航行状况,包括船速、航向、航速等。⑥短信提醒。当渡船与顺航道航行的船舶存在碰撞危险时,及时将信息发送到渡工手机中,及时采取有效的避碰措施。
3.4.2 总体布局
①进出渡口水域由电子显示屏、控制中心等部分组成。②乘客登船、渡口水域情况实时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由可调节高清可夜视摄像头、喇叭组成,摄像头分别安装在可纵观乘客登船情况的开阔处及渡口水域附近开阔处,信号传输使用线路并入进出通道系统中。③船舶驾驶台区域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④渡工和渡口管理人员持有与船讯网、手机短信平台相联网的可接收短信息的普通手机。
3.4.3. 水域监控、广播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如图6。
4.智能化渡口的安全管理模式
智能化变电站是一种具备计量、控制、保护、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和测量等基本功能的高功能变电站。它采用集成、环保、可靠的智能设备,通过对通信平台的网络化、信息的数字化和共享的标准化等基本要求,对国家电网进行自动实时控制和在线分析,进而达到对电网的协同互动和智能调节。智能化变电站不但改善了常规电站系统协调性不好、施工过程繁杂、数据难以共享、安全系数低等主要问题,而且对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数据共享也变得更简单。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智能化变电站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能够有效预防变电站出现故障,并且能及时对故障进行排查处理,保障了电力的顺利运行。其次不仅可以做到对信息的采集、测量和分析,而且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数据的共享,做到和网内高级复杂系统的良好互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2智能化变电站的验收
2.1验收要求
智能化变电站的验收工作很重要。首先要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文件,按照具体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进行资料的审查,主要包括设备说明书、出厂报告和合格证、检验报告和调试记录等。其次,考虑智能变电站在不同电压下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工作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验收方案。再次要对现场位置和光缆、图纸、生产设备一一校对,并做出详细检查,比如智能装置的编号和光缆的备用光芯的检查,光纤通道衰耗程度的测试并要记录下来。最后,必须进行智能化变电站的竣工验收,这是确保其安全可靠地投入运行所必须的前提。
2.2验收项目
智能变电站的验收项目主要分为设备和智能化的验收。设备验收也称作常规验收,其主要项目包括主体设备和附属的零件验收、现场的交接试验验收等。在进行主体设备和附属零件验收时须以观察验收为主要方法,同时辅以操作检查。具体要求如下:主体设备必须做到外观平整、无形变和渗水问题、表面要干净;开关等必须和图纸标示相符合,确保操作灵活;套管要密封,无污染杂质,备有接地措施,二次引线要连接好,保证畅通无阻;净油的装置要保证清洁,不漏油,阀门要控制灵活,安装准确;储油柜要良好密封且能反映实际用量;吸湿器要性能良好,压力释放装置也要严格按照标准验收。现场的交接验收主要包括电压比的试验、绝缘油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等。在验收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对相关数据进行试验、记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查验,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就是对智能化部分进行验收工作,主要包括油色谱在线监测的验收,变压器中性点电流的验收,局部在线监测系统的验收,检测与验收容性电流和铁芯接地电流,验收和检测智能组件、智能组件柜等几个方面。智能化变电站的验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对各个项目严格检查和监测,确保验收项目达到标准,保障智能化变电站的顺利运行。此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验收体系,确保验收工作能够按照相关标准,科学合理地展开。
3智能化变电站生产管理
3.1生产准备的管理
在智能化变电站通过验收以后,就要加强其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准备计划以及完成的时间表,通过这些来分解投运的工作,确保站内设备和器具等重要设施都能顺利工作。第二,重视对智能化变电站运行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可以通过单位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增进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对具体资料的查询来做到对信息的汇总和分类,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第三,要做好对智能化变电站的维护工作,完成站内一、二次设备以及警示标牌的张贴工作。第四,验收正式定值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核对定值,确认无误才能执行。第五,做好对前两次回路启动前的检查工作,主要有尾纤和硬接线的检查以确保投产前能够恢复正常使用;由相关测控人员对电缆芯等进行检测,调试人员接入运行设备最后由专业维护人员来完成最后的接火工作。此外还要做好相量的测试工作,以保证相量无误。
3.2生产中的安全运行管理和技术管理
变电站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运行和安全生产两个方面,在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上要做到对电力运行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保障变电站的顺利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运行管理体制,这对于规范变电站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变电站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和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技术人员要做好日常的检修并记录、整理好设备台账以及重要数据资料的整理工作,要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检修,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乃至排除,从而保障智能化变电站的顺利安全运行。
4结束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芜湖市制造业特点和技术装备状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每年认定一次。
第三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认定和撤销等管理工作由市经信局负责;各县(市)、区经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的推荐申报、指导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认定
第四条 认定条件
(一) 凡在芜湖注册并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业企业,具有较好经营业绩。
(二) 企业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建立了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拥有稳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了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逐年上升。针对企业员工,制定具体信息化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
(三) 企业信息系统以应用为导向,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在本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示范和推广效应。
第五条 认定标准
依据智能制造“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的关键要素综合评定。评分细则参考附件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六条 组织申报。由县(市)、区经信部门组织辖区内企业申报,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出具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汇总上报市经信局,推荐文件一份,企业申报材料提交电子版和光盘一份。
第七条 评审认定。市经信局受理并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的单位进行评审,提出预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市经信局根据专家意见和公示收集的反馈意见审批认定,由市经信局发文公布。
驻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程监督。
第四章 管理措施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
(一)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二)弄虚作假、违反相关规定或有其它违法行为的。
第九条 因第八条第(二)项原因被撤销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称号的,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十条 芜湖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经县(市)区经信部门报市经信局申请更名。
第五章 奖惩
第十一条 主管部门应对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加强指导,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诊断,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第十二条 上报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原则上从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中推荐;对每年新认定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按当年市级新型工业化政策给予奖补。鼓励各县(市)区对新认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给予支持。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 1、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2、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3、芜湖市数字化化车间申报书
4、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及评分细则
项目总得分由基本要素分、附加功能要素分和绩效分三部分构成,即
总分=基本要素分(≤60分)+附加功能要素分(≤30分)+绩效分(≤10分)。
根据项目的技术特征,从“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模式中选择一种,将各分项得分填入附表1,评定项目总分。
其中,基本要素属于单选项,即只能从多个基本要素选项中选择一项;附加功能要素属于多选项,附加功能要素得分为多个选项得分之和;绩效分参照附表1下方的评分细则。
1.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M1)
1.1 基本要素(单选项)
(1) 智能单元(M1-A.1)。制造单元配备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装备等数字化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制造单元内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等功能。【30分】
(2) 智能生产线(M1-A.2)。在智能单元基础上,建立了物料自动输送系统;通过网络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保存和分析功能。智能生产线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40分】
(3) 智能车间(M1-A.3)。在智能生产线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全过程闭环管理。【50分】
(4) 智能工厂(M1-A.4)。在智能车间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和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60分】
1.2 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工艺)管理(M1-B.1)。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开发产品,建立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图纸文件电子化,以及图纸文件集成管理;或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工艺,建立了工艺集成管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和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10分】
(2) 可视化管理(M1-B.2)。建立了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水平。【10分】
(3) 信息安全(M1-B.3)。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2.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M2)
2.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实时数据库(M2-A.1)。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实时数据库平台,并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40分】
(2) 生产流程模型化(M2-A.2)。在先进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工艺流程建立了数字化模型,具备模拟仿真和工艺优化功能,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50分】
(3) 决策智能化(M2-A.3)。在生产流程模型化和可视化基础上,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60分】
2.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运行过程动态优化(M2-B.1)。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采率达到90%以上,物流、能流、物性和资产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制造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运行过程动态优化。【10分】
(2) 风险自动监控(M2-B.2)。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10分】
(3) 信息安全(M2-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3.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M3)
3.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协同平台(M3-A.1)。建立了网络化协同开发或云制造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运行规则。【40分】
(2) 协同制造(M3-A.2)。借助协同平台,面向制造需求和社会制造资源,在企业内实现制造资源弹性配置,以及网络化协同制造。【50分】
(3) 企业间协同(M3-A.3)。借助协同平台,围绕重点产品,采用并行工程,实现异地设计、研发、测试、人力资源统筹与协同;【60分】
3.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产品溯源(M3-B.1)。利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建立了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10分】
(2) 管理框架动态重组(M3-B.2)。信息、资源高效统筹、异地共享,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跨区域协同,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架构实现敏捷响应、动态重组。【10分】
(3) 信息安全(M3-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4.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M4)
4.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差异化定制(M4-A.1)。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差异化产品数据库,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40分】
(2) 个性化定制(M4-A.2)。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建立了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实现个性化产品开发和销售。【50分】
(3) 定制服务平台(M4-A.3)。建立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60分】
4.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数据驱动(M4-B.1)。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速和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10分】
(2) 资源协同(M4-B.2)。建立了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管理系统(CRM)和供应商管理系统(SRM),网络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4-B.3)。建立了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0分】
5.远程运维服务模式(M5)
5.1基本要素(单选项)
(1) 云服务平台(M5-A.1)。建立了云服务平台,具有多通道并行接入能力,对装备(产品)运行数据和用户数据远程自动采集,并建模分析。【40分】
(2) 数据处理(M5-A.2)。借助云服务平台,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装备(产品)上传的数据,采取数据挖掘等技术,自动生成装备(产品)运行状态报告,并推送至用户端。【50分】
(3) 增值服务(M5-A.3)。建立了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提供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以及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和远程升级等服务,为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诊断和运行维护提供决策支持。【60分】
5.2附加功能要素(多选项)
(1) 远程操控(M5-B.1)。借助云服务平台,远程监控设备状态、作业操作和环境状况,远程下达操作指令,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具备接管用户端大部分现场操作的功能。【10分】
(2) 协同与集成(M5-B.2)。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云服务平台与产品研发管理系统高度协同与集成。【10分】
(3) 信息安全(M5-B.3)。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10分】
表1 智能制造新模式评分表
单位
名称
项目
名称
模式类别
编号
模式
得分
离散型
M1
流程型
M2
网络协同
M3
大规模定制
M4
远程运维服务
M5
基本
要素
得分
(单选)
附加功能要素
得分
(多选)
绩效
得分
总分
绩效评分参考细则:
(1) 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5分】;生产效率提高不到20%,酌情给分。
(2) 运营成本降低10%以上【5分】;运营成本降低不到10%,酌情给分。
(3) 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0%以上【5分】;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不到30%,酌情给分。
(4) 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以上【5分】;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5) 单位产值能耗降低5%以上【5分】;单位产值能耗降低不到5%,酌情给分。
(6) 替代恶劣或危险环境下的人工操作【5分】。
绩效分等于(1)至(6)分项得分之和;总分超过10分,按10分计。
附件2
芜湖市智能工厂申报书
申报单位( 盖 章 )
智 能 工 厂 名 称
智 能 工 厂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一、企业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单位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企业负责人
姓名
职务和职称
电话
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
20 年
20 年
20 年
总资产(万元)
总负债(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税金(万元)
企
业
简
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特点,400字左右)
(二)智能工厂基本信息
智能制造模式
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远程运维服务模式
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起止日期
项目投资(万元)
项
目
简
述
(对项目的智能化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400字左右。)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诺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经信局初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二、智能工厂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实施的先进性(与项目实施前的效果比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实施现状(此部分具体编写要点见附4,如申报多个模式试点示范,需分别描述。)
四、示范作用(突出对典型行业和区域内开展同类业务的可复制性和示范价值。)
五、相关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3、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的清单及品牌、供应商和发票复印件;
4、企业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专利;
5、能够证明满足智能工厂的基本条件的其他文件资料。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智能工厂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3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报书
申 报 单 位(盖章)
数 字 化 车 间 名 称
数 字 化 车 间 地 址
申 报 日 期
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
芜湖市数字化车间申请表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所属行业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具体到中类,如: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所属地区
填写格式: xx县(市、区)
组织机构代码
成立时间
详细地址
联系人
姓名
电话
职务
手机
传真
上年末总资产(万元)
上年末资产负债率(%)
上年末信用等级
上年销售(万元)
上年税金(万元)
上年利润(万元)
企业简介
(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市场销售等方面基本情况,限4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车间名称
车间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万元)
车间建设开始时间
xx年xx月
车间建设完成时间
xx年xx月
车间生产产品及产量
车间上年度产出(万元)
车间内全部设备台套(产线)数
其中工业机器人数量
车间总体描述
(从车间智能装备应用及联网、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物料配送自动化、产品信息可追溯、环境与资源能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与生产联动协同、售后服务智能化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的智能化情况进行简要描述,不超过500字。)
车间
基本
信息
智能装备广泛应用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台套(产线)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占全部设备比重(%)
车间设备实现联网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
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联网数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总数的比重(%)
生产过程实现实时调度
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关键设备自动调试修复的情况)
生产数据采集分析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采集、传送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制造过程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实时调整的情况)
物料配送实现自动化
自动识别技术设施、自动物流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生产过程采用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车间物流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情况)
产品信息实现可追溯
关键工序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使用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质量自动诊断分析和处理情况)
产品信息管理情况
(请简要说明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的情况)
(请简要说明产品采用批号/批次/序列号管理的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社会效益情况总体描述
(从产出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制造、安全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方面,对拟申报示范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目前在行业内所处水平)
数字化车间建设前后经济效益情况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销售(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利润(万元)
建设完成前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建设完成后的企业年税金(万元)
车间人数情况
建设完成前车间人数
建设完成后车间人数
生产效率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建设完成后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元/人/天)
产品质量提升情况
建设完成前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后产品合格率(%)
建设完成前优良品率(%)
建设完成后优良品率(%)
申报
单位
真实
性承
诺
我单位申报的所有材料,均真实、完整,如有不实,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公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
经信局初
审及推荐
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一、企业情况概述
(一)申报单位概况:成立时间、发展历程、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二)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
(三)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区域以及智能制造方面已具备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已有的智能制造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车间情况概述
(一)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的和意义
(二)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目标和任务
(三)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情况
(四)车间智能化改造实施前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比,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着重介绍,尽可能列出数据、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数字化车间对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点、创新点;
三、数字化车间具体情况介绍
(一)智能装备应用情况。车间内应用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情况,包括台套(产线)数、占车间设备台套(产线)数比例以及设备的具体功能及性能指标等。
(二)车间设备联网情况。车间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级工业互联网的情况,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量的比例。请提供车间信息通信系统与网络结构图,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详细描述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情况。
(三)生产过程实时调度情况。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生产任务指挥调度、车间作业计划生成情况。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的架构,描述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的技术方案。
(四)物料配送自动化情况。生产过程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识别技术设施的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图;物流设施及设备的清单;描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特征。请描述电子单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请提供物流信息链软硬件系统架构图、信息集成图;描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方式及效果;提供物流过程可视化、可追溯管理的实施方案;描述定制化增值服务的类别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五)产品信息可追溯情况。产品质量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情况;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情况。
四、相关附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上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原件复印件,包括审计报告正文(含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和注册会计师签字)、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
(三)车间内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发票清单及发票复印件;
(四)其他相关文件。另附能够突出反映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成效的视频资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时长5分钟左右,并配以说明性旁白)或电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万,张数不少于10张,并附照片说明性文字)。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4号仿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4: 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模式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先进设计技术应用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建设情况
请描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情况;提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整体架构图,描述其主要功能。
3、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请提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与集成情况。
4、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描述。
5、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工厂内部工业通信网络结构图,并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及运行情况;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并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描述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情况。
3、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先进控制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情况;描述关键环节实现自动控制与在线优化的总体情况。
4、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及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5、健康安全环境监控情况
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请提供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情况,安全生产的监控情况,描述在线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功能及运行情况。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情况
请提供项目的信息通信与网络系统的架构,并对架构进行描述;描述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三: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 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建设情况
请提供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运行规则;说明各协同企业的信息系统与该平台对接方式。
2. 开展协同开发的情况
请描述跨企业、跨部门开展协同开发的业务流程,以及异地资源的统筹和协同情况。
3. 开展协同制造的情况
请描述基于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所提供的制造服务和资源,企业间、部门间的典型应用场景。
4. 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情况
请提品溯源体系的建设情况,描述主要环节信息溯源服务开展情况。
5. 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情况
请描述企业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实现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功能。
6. 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模式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项目
1. 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情况
请提供可定制产品的品类、各品类可定制的参数、定制服务模式、用户定制流程、企业个性化制造流程。
2. 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描述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等功能。
3. 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描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情况。
4. 个性化定制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协同与集成情况。
模式五: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1. 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
请描述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数据接口格式。
2.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详细功能;描述基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提供的具体增值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的业务流程和实施方案。
3. 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
4. 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建设情况
请描述专家库、专家咨询系统的系统架构、主要功能、运行情况。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智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智能系统工程概述
建筑智能系统主要有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管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共用电视无线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而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在计算机的有机结合下,实现了系统集成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在中央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条地工作,实现智能建筑的各种功能。
建筑智能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应用领域,而且由于用途、规模不同,所需要的功能系统也不同,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业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总承包以及总价合同的形式,在很多招标和合同签订中存在缺少对技术方案以及工程量清单的详细描述,概念化内容较多,技术清单部分也只是一个粗框内容的总价。例如:在设备清单中的数量、型号、预算单价许多不准确,甚至不标明或者遗漏。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设计到施工一家承包商,他们在设备选型、设备价格的制定、设备进场时间、工程量的测算往往偏重于自己的利益,主动权无形地转移到承包商手中,加大了业主的风险,智能化施工图纸质量不高,图纸会审不完善,也产生许多不利因素,作为监理人员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必须熟悉掌握大量的相关技资料,了解智能化工程及各种设备的市场情况,同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比较,推荐给业主。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管理科学、施工管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上,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表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
3、监理工作实施要点
3.1图纸会审
智能建筑分部工程设计是完成工程项目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设计的正确和合理与否,都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实施。设计既要符合业主要求,又要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而在监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智能建筑的设计不完善,等级不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设计等级要求、甚至无设计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的业主在设计任务书中没有明确的设计要求,对智能建筑的了解太少;有的业主为了节约资金,对智能建筑方面的投资过分压缩;有的业主过分依赖施工承包单位,承包单位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造成投资上的浪费,却没有交出满意的工程。
监理人员必须做好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充分的研究,达到设计完善、业主理解。
首先,要所选用的产品及设计图是否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每个弱电子系统是否具有合理性、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及可靠性。
其次,强电、弱电、给排水、风管、消防等专业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现象;其预留孔洞(套管)是否有合理的布置图;尺寸、标高是否标注清楚;线管、管道的位置及标高是否合理:能否保证符合规范要求的最小间距;路由是否合理等。
再次,每个信息点与配线架之间的长度是否满足最大距离要求。
3.2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审核系统承包的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做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的合同条款。
3.3原材料进场检查
对用于智能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的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影响时,应补作检验。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的材料,必须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质检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未经检验或复检不合格的材料不得投入工程使用。对主要依赖进口的产品,还要验证其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检查进场的材料、器件外观是否包装完整,品牌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还应对综合布线类产品进行抽样测试,检查其端头封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断芯现象。
3.4施工安装阶段监理细则
(1)施工安装前的交接工作
弱电专业施工单位进场后,应通知其对前期施工的预埋线管再进行一次检查,看是否存在漏埋、错位、堵塞等现象。
(2)消防控制箱、配线架的就位安装及接线
消防控制箱、配线架就位安装时应注意其安装的垂直度、水平度、接地连接是否符合要求,外观是否清洁,是否存在脱漆、起泡现象。罩面端子排、模块应接线整齐,标签清晰,无线端接触不良现象。消防控制箱还应注意其继电器吸合是否正常。
(3)摄像头、电视插座面板,信息插座的安装
摄像头的安装应保证其标高、角度合适,防雨、防尘措施得当,云台远距离控制转动自由。电视插座面板与线缆连接时,铜网屏蔽层不允许有任何一根铜丝与同轴电缆的线芯接触。防止信号受损。信息插座安装应保证其接线接触良好,接线有适当的预留长度。面板安装应标高一致,紧贴墙面,外观清洁。
3.5安装及工序验收
(1)严格要求施工方加强自身的检验程序,自检合格后时进行工序报验,隐蔽工程必须由监理人员全数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如电话、电视、综合布线,水、电、煤气的三抄系统,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中的音响,烟温感探头,手动报警按钮,消防警按钮,有的还有户内煤气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三防报警等等的线路,因此我们监理人员要细化自己的工作,做好隐蔽记录报验的验收;
(2)检查施工方的技术交底工作,杜绝粗心,随意及野蛮施工,做好这个工作,会减少很多现场工作量。如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双绞线比起电源线要娇气的多,在敷设过程中,如果现场施工人员不了解双绞线的内部结构而生拉硬址,就必然破坏双绞线中线对较松散的缠绕方式,破坏线缆的电气特性,后期测试将无法通过;
(3)由于智能建筑的子分部工程多,点多、面广,监理人员要及时与业主、各工种之间进行多沟通,多协调;
(4)不能忽视智能建筑工程的接地系统,必须进行点到面的联通测试。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6调试及验收工作
(1)测试以及调试是对前面工作的全面检验,同样要求施工方先对局部线路或单系统进行测试及调试并记录,合格后报请监理人员进行抽查,合格后组织联动。如综合布线的信息点测试工作量大,有些工程达两千多个点,甚至更多,而且每个点都要有数据,监理人员应主动配备并监督完成测试资料;
(2)监理人员要及时签署、整理工程资料,并提醒业主、施工方及时收、发整理并归档。
4、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注意事项
国家规范要求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前,应认真“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的完备性”。这一要求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实施同样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电气专业图纸会设计出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经过公安部门的审核通过才能实施),其他系统若无设计会在设计总说明中注明:“安防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和电信系统都由专业部门设计安装”。这些专业部门涉及到消防、电信、公安、广播电视等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设计上往往出现了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的局面,而且可能存在设计深度不够、设备选型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监理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必须关注:(1)对照公安部门出具的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检查设计图的修改回复情况,收集齐全相关资料,作为监理的依据。(2)消防自控、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线一般都应暗敷设,施工前应有完备的图纸。要协助业主组织专业安装公司做好开工前的安装图纸会审工作,明确各单位的施工界面,安排好需相互配合和协调的事情,为以后工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3)审查电气专业图纸对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前端电源配置是否齐全,同时应了解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业主的使用需求,应有扩展余量。
5、安全管理工作
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建立了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逐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具体工作包括:
(1)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对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
(2)检查项目施工安全目标的要求配置的资源是否满足需要。
(3)要求承包人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专业性强的项目和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4)定期组织安全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并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整改防范措施。
(5)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观察、实地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检测结果。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行为应进行纠正。
(6)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部位,确定危险程度。
(7)对检查出的隐患立即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受检单位应对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和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8)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进行跟踪检查,保存验证记录。
结束语
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在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雷兰,李银香,张继昕. 浅析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09) .
[2]王怀栋. 试论监理质量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J]. 建设监理,2006,(02).
[3]李杰,周华杰. 浅谈智能建筑工程监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7).
[4]刘宜梅.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工程建设管理[J].建设监理,2007年3期
[5]谢玉君.浅议智能建筑监理的工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9期
[6]赵中.智能建筑与工程监理的实践[J].四川建材,2 00 8年l期
关键词: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业的工程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配套施工技术以及装备的智能化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和推进我国工程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与它相对应的输变电施工技术和装备必须要朝着交互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更好的保障电网的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的运行。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施工装备的自动化、技能化,本文将对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1 施工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控制器、通讯设备以及传感器、控制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而且还即将开发出能够实时判断作业情况以及进行调整的智能化施工系统,更好的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全面实现智能化是现代工程机械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工程机械公司,已经在平地机、装载机、挖土机、压路机以及摊铺机上应用了GPS定位系统以及无线通讯系统,将工程的工作进程和工作参数等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进行监控,达到统一、科学管理的目的。我国众多的科研单位以及机械生产厂家也对智能化工程机械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完成了材料拌和机、装载机以及自卸车等单台工程机械的改造,同时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对于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来说,现在国内外在张力架线设备以及铁塔组立设备方面也进行了智能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开发了单台牵引以及张力架线设备的智能功能,并且还实现了通过几台设备联网或者集控装置方面的群控功能;而且在组塔设备方面,也研制出了组铁专用的塔式起重机,实现了铁塔组立的单机智能化吊装,并且正在努力进行多台起重机联合作业的智能化施工研究。
2 智能化系统在电网建设中的运用
从上述电网施工技术智能发展来看,现代的电网工程项目建设逐渐走向了系统化和大型化,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设备、人员、材料以及层级等内容,这增加了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输变电工程建设早电力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电力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跨大区联网、智能化电网以及特高压电网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建设的好坏对于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直接的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安全投入运行,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变电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与它相适应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更好的适应电网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加强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节约工程的成本,提升建设的质量,保证建设的安全,电力企业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缩短项目管理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大力开发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好的达到全面提升电力水平的目的。
(1)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弊端
输变电工程建设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复杂,涉及范围较广,它涉及到人员、质量、安全、进度、文档以及合同等环节的内容。由于我国的输变电工程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在广域以及分级管理项目系统中,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存着一些问题。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电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力工程数量也日益增多,而且规模也逐步提高,一些目标控制如质量、安全、标准、经费、设备资源以及人力等难度加大。第二,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要涉及到众多的单位和部门,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业务交叉作业,给工程的协调带来了困难。第三,电网工程前期的工程量准备工作比较繁重,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且各个工作之间的依赖性和关联性较强。第四,在工程管理中,缺少必要的标准化流程控制;第五,由于输变电工程项目较多,而且工程建设文档不断的更新,存档和查阅的难度较大,历史数据不易保存,这就增加了决策的难度。第六,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与安全保障措施、调用和控制环节的内容特别的薄弱。
(2)智能化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智能化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思想,更好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型式和等级具有多样性,而且输电线路以及变电工程中的导线、铁塔等规格、型式与种类较为复杂,再加上对应的的一些施工设备的用量大,种类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上述工程管理信息进行高效的分配和处理,这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和偏差,容易造成一些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输变电建设施工中,其数据量较大,计算较为复杂,再加上环境多变,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器具的选择,这就很容易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更有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人员分散等原因,使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损失,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以其计算准确、运行速度快以及信息储备量大的优点,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电网建设施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大力提升工程施工方面的管理,要把工程量的计算、工程节点控制、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工程配套施工设备等方面和施工管理密切的配合,逐步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高效协调,更好的提高电网建设的施工管理水平。
智能化施工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保存、维护以及使用,并且运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工程以及专家系统等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包括基本施工的计算,又包括了现场施工管理中所需要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施工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对于输变电项目中最薄弱、最底层的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不仅能够实现施工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统一化、实时化和智能化,而且还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有助于输变电施工的科学、高效化管理,更好的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
3 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用电量的增加,其电压等级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对于电网施工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交直流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大型的牵、张设备配套施工共同完成。于此同时,对于一些快节奏的建设项目,工期越来越短,但是施工的质量却越来越多,在安全环保的情况下,对于牵、张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力研究和开发智能化的牵、张设备,对于提升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单台设备智能化
单台牵、张设备的智能化,要在整机方面集成控制中心运用微处理,使微处理器完成对放线数据的采集和监视,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数据的采集运用的是配置的测定张力的拉力传感器和测定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并经过总线传输通道,把牵力和张力的数据传送给主机控制中心。而主机控制中心要事先设定好程序,并且对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及时有效的调节总张力或者是分张力,更好的达到牵、张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目的,真正实现电网工程的智能化施工。
(2)机群设备智能化
机群设备的智能化主要从两部分组成,即单机智能系统和管理中心系统,单机智能系统能够对牵张设备及时有效的实施多种功能,例如,状态测量、运行显示、通讯和调节等,通过智能系统的通讯单元模块,把施工中各个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传送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并建立起一个集成化的施工作业模型。这一模型不仅能够对施工系统内部的任何一个智能分支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还能够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有效对的对于各个智能分支单机进行分析和调整,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更好的进行施工。机群设备智能化能够使操作人员实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使用参数的透明度,能够有效的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
结语
总之,要加强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增强施工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的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缪谦,温超.特高压工程张力防线同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华东电力,2009(12).
关键词:智能化;绿色化;自动控制技术
某矿山企业的冶炼厂原料以铜、镍为主成分,伴生有金、银、铂、钴等贵金属和硒、硫等非金属,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极为复杂。为解决小批量冶炼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矛盾[1],该企业需要以现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冶炼生产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冶炼装备、生产物料、风水电火能源等的智能化管控,最终将冶炼厂建成自动化生产线扁平化管理、生产设备集成化控制、能源精细化管控的智能化工厂。
1智能冶炼厂架构
在智能冶炼厂建设过程中,该矿山企业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核心架构,建立“平台协同运营、工厂智能生产”的业务管理控制系统。一是对冶炼厂现有生产线进行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改造,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最终实现生产及配套设施的智能化控制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将冶炼厂已建信息化系统和新建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融汇统一,实现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进而为冶炼厂边缘侧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决策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对冶炼厂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开发、服务等功能进行企业云化处理,实现异构数据汇聚与分析、工业生产经验系统化等功能[2]。
2智能冶炼厂资源数字化体系
智能冶炼厂建设期间,可采用三维环境感知系统和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构建资源数字化体系。
2.1三维环境感知系统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非接触、高密度、高精度、数字化、自动化、实时化等特点,全方位扫描破碎筛分设备、精矿库、熔炼炉、空压机房、高压风机房、锅炉房、化水站、制酸站、成品库、供配电设备等生产及配套设施,形成三维点云数据,进而支撑冶炼厂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数字孪生系统建设。
2.2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依托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将冶炼厂原始数据转换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进而实现冶炼厂资源的可视化管理、生产作业的扁平化管理、生产技能等的虚拟培训。空压机房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图1空压机房三维模型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具有3个主要功能。一是生产的精细化建模与动态更新功能。生产及配套设施的精细化建模与动态更新是智能冶炼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是智能冶炼厂实现生产作业智能组织与生产任务智能分配的前提。二是生产任务智能分配与计划编制功能。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采用自顶向下(由生产任务至生产排产)的方式实现生产计划的编制与生产任务的分配,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并可根据资源市场条件实现生产任务的快速调整与优化。三是虚拟仿真培训功能。针对冶炼厂实际业务场景,开发面向冶炼厂的虚拟仿真系统,对建设范围的厂区场景进行三维建模,使用者能够便捷地对冶炼厂进行三维浏览、漫游等操作,同时借助虚拟现实(VR)设备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3智能冶炼厂管理体系
3.1三维生产管控平台
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业务模块如图2所示。通过三维生产管控平台对冶炼厂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机集成,根据冶炼厂的整体生产工艺流程特点,结合冶炼厂实际管理需求,形成整体生产经营的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在平台上协调一致作业,达到数据共享、全流程协作、规范化精细运营管理的目标。系统建成以后,横向打通生产管理(块料破碎筛分、配料、熔炼、电炉贫化、吹炼、高冰镍水碎)、生产计划、安防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培训考试等环节的数据流,进而实现冶炼厂生产作业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纵向实现各管理层级实时、按需、动态调用各类数据,协同办公,高效支撑经营管理。
3.2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以三维管控平台为基础,对冶炼厂破碎筛选、熔炼、吹炼等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信息反映的安全状态进行整理和归集,对安全隐患、违章的处理流程及结果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安全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3.3智能安防系统
如图4所示,冶炼厂的智能安防系统由5G网络、综合管理分析、智能监控等模块构成。该系统具有架构稳定、安全分级管控、实时报警等特性,能够实现视频监控信息实时查看、回溯等功能,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AI)平台实现危重区域侵入监测、车辆管理、人员行为监测和人员防疫管理等功能。
3.4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如图5所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以整个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结合多平台应用体系,以落实化执行、预见化修护、可控化流程、高效化办公为重点,以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根本原则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在生产及配套设施中易损的关键设备(破碎机、筛分器、熔炼炉、空压机、高压风机、锅炉、变配电设备等)上安装振动、温度、转速、电流、电压等传感检测设备,对这些设备产生的振动、温度、转速、电流、电压等重要参数进行全天候监测,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历史趋势以及安全阈值集中展示在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上。同时,将采集的数据融入企业数据库,利用神经网络等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信息,对生产及配套设施的状态、故障诊断、预维护等进行深入管理,进而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生产及配套设施的台账、备品备件、报废等的超前管理,进而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简化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程序[3]。
3.5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用能量、能源价格、用能形式等)、数据分析、能源监控和数据(利用图表形式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各种报表和预测报告等,提供给管理层,以便做出决策)等能力,以实现能源数据系统化、透明化、格网化[4]。同时,建立能源三级管控体系,即按照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配置水、电、油、气等能源,实现能源设备在线过程全天候监控、能源调度、高能耗设备报警等功能,从而辅助冶炼厂实现降本增效,完成双碳指标任务。能源管理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3.6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以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为基础,结合冶炼厂各生产工艺实际情况,实现破碎筛选、熔炼、吹炼等工艺过程中质量数据的整理和归集,实现进出场原料或产成品的规范化化验管理,实现质量检验、生产技术、信息中心等环节的数据流转,实现质检数据的高效共享[5]。质量管理系统具有4项功能。一是接样制样。质检部门接收样品后,根据不同的制样规则及化验规程进行制样,然后在系统内建立化验任务,任务通过系统流转给化验人员并通过消息待办的方式提醒化验人员。二是化验任务。不同的化验人员根据化验任务领取样品,根据任务要求开始化验并向系统提交化验单据。三是允差预警。关键环节的化验结果可以设置允差阈值,对于超出允差的录入值,系统给予提示,防止录入过程中出现错误。四是资源管理。根据管理需求,建立实验室相关用品的台账和领用制度及配套管理流程,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全面管理。
4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绿色智能矿山生产体系的智能冶炼厂建设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AI识别、5G网络等先进技术实现冶炼厂的智能化管理。该方案以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为核心,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形成了一套高可靠性、高及时性、高度扁平化的冶炼厂管理体系,对冶炼厂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冶金自动化系统中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3):306.
2赵奕,朱玲.数字化工厂:会泽冶炼厂自动化应用[C]//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暨全国第十八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2013.
3刘俊峰.矿山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探讨[J].数码设计,2019(11):330-331.
4佘建煌.基于WinCCOA的矿山能源管理系统[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4(8):80-84.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安防系统;应用分析;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安防技术的内涵与广泛应用
智能安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安防工作中以实现其智能化技术,在今天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以楼宇建筑应用,其应用原理主要有相关内容和服务的信息化、图像的传输和存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等。一般情况下,智能安防技术主要包括门禁、监控、报警三部分,这三部分通过数据图像的传输联系起来,构成了完备的安防系统,其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范围内的安全系数,也节约了人力物力,且获取信息更加综合。但是站在产品的角度来看,完整的智能化安防系统应该有防盗报警系统、保安人员巡更报警系统、GSP车辆报警管理系统以及出入口控制报警系统等多个系统。其中,防盗报警系统又可以分为单位企业内实物设备器材、单位企业空旷区域内防卫、周界防卫以及建筑物区域内防卫等。而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则更多地应用于建筑物内的主要公共场所以及重要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录像和报警时的图像复核。出入口控制报警系统借助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对人的进、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一种自动化系统。除此之外,完整的智能化视频监控安全防范系统,往往还包括访客报警系统、安保人员巡更系统以及其他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这些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绝大部分都是按照人们的特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要求来设定的。就拿GPS车辆报警管理系统来说,该系统还必须对车库内的车辆通行道路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以及行车信号指示等综合管理。
二、我国智能化建筑以及安防系统应用与发展情况
1、当前情形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结合计算机信息工程、远程红外线监控技术、微波技术、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等方面,来最终体现建筑的智能化功能。现代的安防系统,究其实质就是电子信息网络监控在建筑安防方面的应用而建立的,己经从原有人防与物防的结合模式转变为现在以技术防范为重点的人防、物防、技防有机整合模式。这就体现出,当前建筑物、构筑物等建筑设施离不开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完善的安防系统。建筑工程与安防技术手段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智能化建筑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在我国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发展,在应用范围、技术层面、资金投入等均有很大程度地提升。相关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智能化建筑与安防系统建设规章,用来指导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建筑建设。根据当今的社会形势,城市居民小区、学校教育机构、医院、政府机构等建筑物的构建都离不开智能化系统和安防系统。
2、存在问题
首先,智能化建筑安防系统投入力度不足,建设程度较小,设计质量达不到有关现代建筑随规定的标准,一些设计方案经常经不起仔细推敲,在施工过程中改动次数较多,改动幅度较大,这样不但延长了施工工期,而且又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其次,对一些建筑内部重要设施安全级别以及风险程度的认识不足,导致安防系统整体布局的不合理,削弱了防范效果。再次,存在建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制问题,设计机构设定的各项指标与国家规定的内容之间具有不一致的特点。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及安防系统在布置时会设计到多个学科方面的技术知识理论,其具备的综合性并不能被设计机构完全消化,相应的设计资质较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安防系统的应用力度和发展规模,需要相关研究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经过反复论证、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严格规定智能化建筑安防系统的技术规章、性能指标、评定依据等内容,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创建综合性数据库,便于数据资料的检索、查询、应用,促使智能化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三、现代智能化建筑与安防系统的应用特点
1、应用特点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安防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技术手段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为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出了巨大的防范作用,其有以下多个方面的体现:
1.1建立先进的自动化系统来体现现代建筑物的智能化功能
如安防SAS、消防FAS等等,可随时对一些不利用建筑安全因素做出防范,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就可以采取预先安全防范措施来有效遏制事态如起火、设施质量问题等发展,并消解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后果,降低建筑物内部各项资源的损耗。因此,SAS和FAS在现代建筑智能化安防系统中地位不可动摇,能够有效控制多个不利安全因素。
1.2利用远程红外线发射接收装置
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电子眼系统、综合布线技术等来布置建筑物安防位置,尤其对一些重要位置要强化监控力度,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定期进行收集、接收、处理,强化薄弱环节的安防设施,确保智能化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如果建筑物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门禁系统、关键位置监控系统、良好的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等,那么建筑物所具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再高也没有相应的实际意义。
1.3数字化、规范化、自动化发展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安防系统正在朝着数字化、规范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进而提高了现代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取得了良好安防控制效果,促使安防系统建设投入资金的增加,从而加大安防技术的研发力度,便于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建筑物的设计,这样就形成一个智能化建筑安防系统应用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者安防系统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注意事项
一方面,在规划智能化建筑安防系统的时候,所采用的报警装置、危险物品金属探测器、灭火器等一定要经过国家的3C认证后才能投入使用,确保系统设备能够正常地运行。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进行智能化建筑标准工作,应该严格执行WTO/TBT所规定的内容,设置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和安防系统的技术机制,借以控制一些安防工作的进程、范围、调查人员等: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建筑安防工作有法可依,并且应该鼓励安防服务行业的兴起;强化安防工作的管理力度,对建筑工程进行严格验收并对其安全性能进行合理评估。
四、建筑中智能安防技术数字监控防范措施
数字监控系统是由前端视频采集、网络通讯、中心控制三部分组成。是由前端监控所采集的视频数字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平台,让监控平台人员能及时了解到监控点的一切动态并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危害。
前端视频监控是在小区需要监控的部位安装前端监控设备,以便实现视频采集。除了在小区重要场所如出入口、地下停车场、小区周围等设置监控点外,还要在其他比较偏远、用户比较少出现的死角设置监控点,确保做到对小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利于小区物业管理。前端监控设备中的摄像装置是收集监控点的光信号,并转换为电视信号。摄像装置是前端监控设备及整个系统的核心,其由镜头、摄像机、防护罩及支撑等设备构成。前端监控设备的视频服务器主要是用于监视视频信号的数字采集、影像压缩、数据处理、报警信号采集、网络Web等等。其将前端监控采集到的信号处理成清晰的数字信号,即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模/数转换,然后发送到网络,实现对监控现场的实时监控。同时,视频服务器选择I/O接口,连接门铃、烟雾探测器、声音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灯、交换器和报警电器等报警设备。当报警情况发生,就能及时的将报警信号传输到监控平台,以期第一时间内了解到现场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危害。前端视频编解码的应用能使系统连续运行无故障。
网络通讯是将从前端视频中采集到数字信号传输到监控平台的远程传输。视频监控系统,在传输方式上主要分有线通讯传输和无线通讯传输两种,其传输系统主要分模拟传输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两种。为了保证传输信号能稳定可靠安全的进行传输,避免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信息丢失或者被窃取,选取了无线数字传输系统进行网络传输。无线数字传输布线成本低,简便快捷,维护方便,灵活可靠,扩展性强,这使得无线数字传输系统成为整个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中心控制既是指挥室、控制室,也是设备室。主要是由光端机、视频监控工作站、音视频解码卡、视频分频器、画面切换器、视频矩阵、大屏幕液晶监视器及监控报警等设备构成。在中心控制室内,能清晰的看到现场的一切动态,自动监控报警,保存录制视频,控制指令,及时查看现场的抢救情况及进度。
结束语
安防系统是现代智能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和企业机构的安全管理息息相关。建筑在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己经表现出相应的安防意识,如防范风雨、防阳光暴晒、抵御野兽进攻等等。随着建筑工程和现代艺术的有机整合和不断应用,人们便渐渐忽视建筑物所具有的安防功能,更追求其外观的华美与使用的舒适,这样就有可能引发抢劫、盗窃等恶性案件,给人们或者机构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以及损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就必须加强现代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力度,完善其安防系统,从而保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学光.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