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场教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场教学 高职课程 果蔬加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85-02
果蔬加工技术是高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是该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单项专业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直接针对学生就业,指导学生掌握果蔬罐头加工、果蔬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等岗位的工作技能。对果蔬加工技术这门课程实行现场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认识果蔬结构、形状等加工原料的特点和实际加工操作过程,对果蔬加工工艺流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便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理论原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得到动手能力等实际操作的训练,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符合我国果蔬加工行业及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教学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不具备的优势。
一 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现场教学的特点
果蔬加工技术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讲解果蔬原料的特性和各种加工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以及加工工艺,对于具体的生产操作及质量检测内容却涉及较少,理论过多且抽象,难以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脱节;又由于学生缺乏对果蔬加工基础知识的理解,面对较深奥的理论知识不知所措,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即便教学过程中安排有实践教学课时,但多是学生被动接受,最终以学生的一知半解而告终。因此,当务之急是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
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具有体验性、开放性、多元化、参与性的特点。
二 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程教学的思路
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根据社会需求,主要针对果蔬加工企业的一线工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岗位的需求进行设置。绿色食品专业教师通过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分析,邀请果蔬加工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以及技术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和企业的要求,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修改,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课程整合,使知识结构和实践内容相一致。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已在2013级、2014级两个年级进行了具体实践。根据理论适度、突出技能的原则,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具体工作岗位,选取常用的、有代表性的7个具体任务进行设计。分别是:果蔬罐藏加工、果蔬汁加工、果蔬糖制品加工、蔬菜腌制品加工、果蔬速冻制品加工、果蔬干制品加工、果酒酿造。
2.课程现场教学的实施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以每一个具体任务为导向,进行现场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实物,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完成果酒的加工技术这一教学任务时,教师和学生一同到实训室,请学生观察和品尝摆放的杨梅酒、猕猴桃酒、葡萄酒等果酒及加工用的原料,引起学生的
好奇,请学生讲出各自的不同见解,进而引入果酒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工序,此后,请学生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艺以及加工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教师在学生加工的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将理论关键点引入教学讨论中,使得学生认识到重视操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课后教师将果蔬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产品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一起讨论和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邀请企业技术员对方案进行评判、指导学生进行方案实施。产品完成后,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析自己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工艺流程,重申操作要点,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观察―操作―发现―分析―证实”加工工艺探究过程,从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 课程现场教学的实施手段
1.课程内容的设置
果蔬加工技术课程内容设置前,对企业以及超市进行调研,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社会对产品的需求程度。通过调研设置了以果蔬生物学特点和加工特点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果蔬罐藏、干制、腌制、糖制、速冻、果汁饮料类、果酒加工技术七个任务。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将果蔬理化特性、果蔬加工基础知识、主料与辅料的处理等知识根据加工品形式的不同融合在各种加工工艺中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果蔬加工过程中原料、辅料的化学性质与加工的关系,掌握原料的预处理与产品品质的关系,使学生在操作中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2.现场教学实训室的建设
现场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切实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做、教结合的方式将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被学生逐渐接受。这样就需要建设配套的教学实训室,让实训室真正成为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凝聚力的模拟工作室。根据果蔬加工教学任务的需要,学校购置了相应的设备,例如:真空冷冻干燥机、罐头封口机、夹层锅等。学生2~3人一组,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分组进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兴趣。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接触,便于学生随时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弥补实践设备与实践教学场地的不足,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比如,将学生带到浙江丰岛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对柑橘罐头的生产过程、操作要点以及生产线的机械设备展开现场教学,加深学生的认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立完整的现场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训练
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采取卷面考试来进行的,这种方法较为死板,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够,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学得快也忘得快,很难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现场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果蔬加工技术现场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完成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的情况以及产品质量的综合性考核。同时教师还会关注每个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技术要领的掌握,因此是对学生在各个教学情境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考核,实现全面培养的目的。操作过程考核评价分为:(1)同组学生对学生个人操作过程规范性的相互评价,彼此间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2)小组之间根据完成的产品外观品质和产品风味进行互相评价;(3)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性建议;(4)现场综合测评,学生(组)上交产品学生(组)自评学生(组)成果展示学生(组)互评教师与企业专家评价。通过现场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增强了组内成员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 结束语
果蔬加工技术现场教学方法的实践表明,在实训室的现场教学中,通过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实践,以及教师和学生零距离地交谈沟通,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场教学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朱丹凤、姚海滨.现场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71~7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场作文 教学优势 教学要点
曾几何时,作文教学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非常头疼的一项内容,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互动性与实际学习效果却大打折扣。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初中语文现场作文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局限于教室的教学模式相比,现场作文教学具有更生动形象、更有利于激发兴趣等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可以创造更生动的教学环境。传统教学模式都局限于课堂范围,而现场作文则将作文教学搬出教室,可以在校园中,也可以在田园中,还可以在一些先进人物的工作单位、特殊的纪念场所等。没有了课堂束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升,为作文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可以加深学生直观的感知印象。从以往作前指导的口头说教到直接参观游览景色,面对面聆听优秀人物的讲解,学生对所要描写的景物、人物有更直观的印象,所写作的内容不再是脑中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内容,为作文写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可以提高技巧指导的有效程度。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指导非常重要,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这一方面的作用,必须摆脱直接进行口头说教的单一指导方式,教师更多时候应当通过现场作文指导,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还是分析描写人物的形象,现场开展指导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学生理解和把握的效果显著。
四是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的空间范围。现场作文要将作文教学活动搬到各种环境中,突破教室的限制,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和利用。在空间布置、场景设置、人员安排等方面,教师有了更大的自和机动权,作文教学的空间范围得到拓展。
二、紧扣要点难点,扎实有效开展现场作文教学
开展现场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细致考虑,不能有所遗忘,更不能有所忽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精心选定题材,周密设计教学方案。现场作文是一项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并非任何题材、任何内容的作文教学都适宜采取现场作文方式。教师在确定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时应当加以分析,写人写景或是对某一事件的探究,这些方面内容较适合运用现场作文。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既要充分发挥现场作文教学模式的优势,又要避免形而上学地机械运用这一教学方式,只有统筹安排,才能保证接下来的每个环节都得以顺利实施。
2.做好现场准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现场作文中的现场是指教室以外的场地,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要精心考虑每一个方面。例如,在描写人物的作文现场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和所要拜访的先进人物取得联系,选取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前往这位先进人物的单位进行走访。走访的具体场所可以安排在陈列室、荣誉室等能够直接体现这位先进人物工作业绩的地方。这样的现场准备可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与教学中需要学生感悟的方向保持一致。现场准备还要考虑各种因素,例如座椅的数量、场地的大小等。细致考虑各个方面,做好精心的现场准备,能够为接下来的现场写作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事先落实任务,发挥学生的示范效应。有的教师在现场作文指导教学中东一榔头西一棒,缺乏目标指引,也缺乏有序的环节,导致现场作文指导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杂乱无章。笔者在教学中注意避免这样的问题,事先落实明确的任务。一方面向学生讲清楚这次走访,目的是了解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仔细观察他的相貌,以体现人物的品质为中心搜集整理相关素材,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笔者安排部分学生事前进行准备,在大家发言时带头调动学习氛围。在他们的带动下,学生纷纷发言,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形成了集聚效应。
4.强化技巧点拨,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现场作文一个核心关键词是现场,在参观景物的现场,在拜访先进人物的现场,教师根据写作的需要进行面对面的技巧指导。如指导学生现场观察人物的外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在描写事迹时如何抓住最能突出其精神面貌的案例,选取哪些案例、详略怎样安排等。通过技巧指导,学生现场思考、现场交流、现场质疑,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自己有什么好的技巧经验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广泛交流。教师现场开展写作技巧点拨,对学生而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实践。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写作手法,研究怎样摆布文章的结构,如何蕴含情感思想,如何突出表现主题等。现场作文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增强学生掌握的生动效果,现场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也是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直接探讨的过程。
5.独立开展创作,相互探讨点评提高。现场作文教学相关环节完成之后,最后需要学生独立创作。在独立创作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写作提纲,从题目的选择到框架的摆布、案例的确定、手法的运用,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作文的创作初步构思,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析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还可以在相互讨论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技巧经验。
三、结语
现场作文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作文教学搬出教室,搬进生活,让学生和所要描写的人事物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教师和学生之间围绕这些资源进行互动,传授写作技巧,激发学习兴趣,对有效破解作文难问题必将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
关键词: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现场工作的特点,突出人才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毕业生既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也必须以“实用”为主旨,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毕业设计内容既不能照搬原来中专的模式,也不能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压缩饼干式的处理,而应该是在原有中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方案的重新设计与改革,吸取中专教学中成功的经验,革除原有设计方法中的弊端,使其向实用性方向发展,向施工现场的实际靠拢。现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就高职高专教学中的毕业设计方案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传统毕业设计的不足
结构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定型的设计程序,形成了标准设计,被大家广泛选用。从设计目的和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应该朝着更美观、更大方,造价更低廉,结构更新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大量地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这些要求对于高职高专类的毕业生来说,限于其所学知识的程度,几乎没有推陈出新的可能,只能照搬前人的经验,这样在毕业设计中只能是照猫画虎,甚至是抄袭,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首先,从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职类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进行结构设计与当前土建类多数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不相适应的。他们分配到现场以后,主要是搞工程的施工,对正确识读图纸、测量操作技术、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而对结构设计的内容很少涉及。从实用的角度讲,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结构设计的意义不大。
其次,在现场施工中会经常搭建一些临时设施。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必须将临时结构设计得安全、合理、经济,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质量效益的目的。而这些工作依靠已经掌握的力学知识和有关规范基本上已经能够胜任。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应该在培养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的高职人才上下工夫,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从实用性和训练性出发,改原有的结构设计为施工设计,才合乎以应用为主旨的要求。
三、施工现场的特点及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现场施工的特点和施工设计的特点
施工现场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施工设计的复杂多变性。施工设计具有数量多、形式多、随机性大的特点,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转
施工设计的数量多是指施工中不可预计的临时工程很多。现场的地形地貌是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案、工艺必须合理地、因地制宜地选择才能保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费用最低、进度最快、施工最安全。施工设计的形式多是指现场临时设施的种类多,可供选用的材料多。例如,桥梁施工中用到的现浇膺架、模板、支墩、抱箍、导梁、便道、防洪设施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可用的材料种类不一,有木材、钢材、混凝土、万能杆件、式军用梁等,这些都必须做出合理的选择。施工设计的随机性大,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施工方案,合理地确定施工工艺。
(二)现场工作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基于以上特点,对于未曾在现场工作过的学生来说,进行临时结构的设计相对而言是较困难的。如果在毕业设计中将临时结构的设计原则、方法、检算项目加以练习,重点熟悉各种规范的套用和各类参数取值等内容,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如果再把毕业设计内容与毕业实习的内容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会更好。例如,在桥梁实习工地看到施工单位采用的是甲方案,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采用乙方案,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二者的优缺点,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能使其熟练掌握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当然若能扩大设计范围,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就会一改毕业生到现场后茫然无知的状况,使其能够很快地适应现场工作。
四、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方案的改革思路
1、设计对象以工程实际招投标的最小标段为设计对象。设计内容包括标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人员、材料、机械的供应和组织,多种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进场道路设计与施工,场地布置,质量安全措施等);个别小型临时设施的结构验算;施工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评价等。
2、设计所提交的资料根据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一般应包括标准格式投标书一套(含施工组织设计的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小型临时设施的结构设计计算书;工程量计算清单;该标段中个别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特殊工程施工方案等。
3、具体设计安排。因一个标段包含内容较多较杂,若由一人完成困难较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量将若干人员编为一组,分工合作,各有侧重,最后形成完整的毕业设计。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43-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正经历着从等级、技术到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却面临着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每年电网建设及运行维护企业招收的输配电专业人才,大部分由相近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替代,电网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作为专门培养电力职业技术人才的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为了办好输配电专业,无论是授课计划、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做相应的改进才能满足这一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其他院校调研并结合我院情况,提出了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改进的一些方法。
二、输配电线路专业的特点和对教学的要求
输配电线路按其建设运营规律,大致分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几大环节,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输配电线路专业毕业生,其主要的从事的工作是电网基建和运营企业,前者负责输配电线路施工,如送变电公司;后者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比如: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等。总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1.现场实践性很强
与输配电线路有关的实训、实习项目在学校里很多无法完成,比如线路施工中的杆塔组立与放线、基础开挖与浇制等;线路运行与检修中的各种缺陷、故障及检修的方法,都须在输电线路现场进行。
2.工作中要求团队配合作业
输配电线路现场作业,不管是施工或者检修,都要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下进行,需要有团结协作精神,一个班组的多个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作业,班组长指挥,班组成员分工明确且协作团结,每项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3.作业条件复杂
输配电线路施工中,开挖杆塔基础需要大型的挖掘设备,杆塔组立和放线需要大型张力机及牵引机等,人员多、设备杂;输配电线路运检中巡线时范围广,一次巡视的线路长度可达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
4.工作环境艰苦
输配电线路工作环境艰苦,都在野外作业,劳动强度大且生活单调,还会面临恶劣的天气。这就需要具有强健体魄、意志力和勇气。
高职输配电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电力建设和运维企业,培养专门的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技能型人才[1]。教学安排上在突出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既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强调工程能力的培养。从输配电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可以看出该专业与现场的紧密联系,这要求输配电专业的教学有别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其他方向。
三、改进输配电线路课程教学的途径
以往的输配电线路的教学只停留在课本上,教师在备课时的依据只有教材,就造成了“书上有什么就讲什么”的照本宣科式教学,由于课本知识的更新换代远远跟不上现今输配电专业的发展,另外输配电线路是个现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的新方法、新技术都是在现场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而教师长期处在学校封闭的环境中,与现场鲜有接触,并不了解现场的情况,这就会使学生们学到的是现场早已不使用的旧方法和技术,或者纯粹是出自课本的知识,完全是理论层面的,实践性不强,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没有多大用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需要用人单位重新对其进行培训,这不仅给用人单位增加了负担,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因此,作为高职的输配电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学的重点,了解学生在未来就业以及用人单位对其综合能力的要求[2]。把以往注重课本理论的教学,逐步转变到教学结合现场实际上来,课程突出应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建立以“实践任务为主,突出项目开发”的新的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主要是通过用人单位或现场对学生的要求和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以专题模块的形式给出。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任务,通过开发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开发自己的思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每个项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能力,然后根据要求将每个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一个项目包含多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整合了生产现场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通过工作过程来学习知识、技能,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过程中,可安排课堂讨论、网上学习、输配电仿真实训、输配电线路实训、输配电现场认知等环节,实际教学中还可围绕输配电线路工技能鉴定,利用校内外实训设施、多媒体、虚拟软件、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课程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该工种提供坚实的能力保障。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健康与疾病是现代医学最为重要的两大概念,从生态学来看,所谓健康就是人同周围环境两者保持着正常动态平衡的过程,一旦这个正常动态平衡过程被打破,这就是所谓的疾病。如何防止这个平衡过程被打破?以及如何修复这个失衡的过程,使人同周围环境的正常平衡过程得以恢复,正是预防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按照人体所处的健康、临床前期与疾病三种状态,即未病、欲病、已病分别采取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办法,防止疾病发生,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如降温对中暑的预防、预防接种对传染病的预防等都属于防患于未然这一类;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措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如定期健康体检、普查、筛检等都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三级预防又称之为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病痛,延长寿命,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预防肿瘤转移等。现代医学的专业越分越细,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以三级预防为核心的预防为主的思想,不论其将来走上何种医学相关工作岗位,在工作中面对健康人或病人都能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工作。因此,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以三级预防为核心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为了说明某种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而在教室内或在实训室内借助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因为,预防医学主要涉及“五大卫生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实践性与现实性,单纯进行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充实并加强实践性教学在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亲临环境现场,通常采用的是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法充实并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除了“儿童少年卫生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室内可以完成实践性教学之外,其余内容的预防医学教学实践,必须进入各自的环境现场,通过现场调查法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而切忌照本宣科作案例分析,否则很难取得成效。环境卫生学中家庭环境卫生实践内容,可以进入社区并走进家庭,进行现场调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参观饭店、餐馆、食品厂,可以通过体检、化验与膳食调查反映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参观工厂、矿山工人现实的劳动生产环境,感受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到职业病防治院(所)去见习,见识各种常见的职业病,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病的认识,尤其是可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鉴别职业病的能力,以减少误诊。
三、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阶段,即开场白作为开始阶段、以新课进行为中阶段、以结束语为结束阶段。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能否吸引住学生,关键是看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导入新课、引人入胜的作用。通过开场白导入新课常见的有旧课导入式、事例引入式、问题导入式、情境导入式几种常见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只有学生关注了教师,倾听教师的讲课,才有可能真正具备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否则,就是无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即主体内容设计,包括教学时间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处理、案例的应用,以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课堂教学结束语是课堂教学环节与形式上完整性的体现。一次授课内容结束之前,进行结束语的设计,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直到最终掌握并应用该知识,以及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都需要通过课堂结束语的设计来完成。前苏联教育家尼洛夫•叶希波说: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堂课是很有好处的。教师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认识本学科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结束语的常见形式有解惑式结束语、归纳总结式结束语、传道式结束语、留置悬念式结束语等。
四、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本科英语;口译教学;问题;改进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84-02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及各国际组织在政治、经济、商务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往的日益增多,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口译课已成为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的必修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而目前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英语口译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制约着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实训机会,课程安排不合理。根据口译教学以技能实践训练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时效性,现场性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得到更有效的技能训练,班级人数越少,班级规模越小,效果越明显。而现今高校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基本都在30人以上,以口译笔记训练为例,除去演示和讲解的时间以外,学生平均得到的训练时间达不到两分钟,从而会造成学生普遍笔记熟练程度不高,而在实战口译过程中,笔记技能是帮助译员对原语信息进行记忆和加工的一个关键环节。另外,课堂的口译训练对于培养学生语言因素的能力能起到很好的巩固和强化的作用,但对于一些非语言因素的能力,如观察捕捉说话者的手势姿态,情绪变化等,只有在真实的口译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而这类的机会也是多数高校本科英语口译教学所缺乏的一个环节。
此外,口译的过程是一个能在瞬间完成的有机整体:听解,记忆,转换,表达。因此对于译员来说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如:即席应变能力和流利的现时表达能力,母语表达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以及双语速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从基础强化到实践训练的过程,国内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一般都安排在高年级阶段,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毫无准备或缺乏某项能力的情况下,接触这方面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会感觉到压力很大,缺乏信心。从而达不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2.口译教学条件的局限性。一般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师资、教材、教学设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来说,这几个方面的条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事口译教学的老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以外,还应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口译实践训练的能力,而这其中有许多老师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口译实践训练,因此在口译教学实际操作中,口译课变成了一般形式的口语翻译课,老师会在课堂上朗读一些口译材料或播放录音,让学生快速记录下来,逐句翻译,之后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修改翻译中出现的错误并做出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口译课和一般的笔译课差别不大,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的口译技能同样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其次,现今各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材的版本众多,选择也很广泛,比如:根据语言的双向性的特点,有英汉,汉英口译教程;根据专业性的特点,有商务英语口译,科技英语口译等,这些教材大多是根据口译实践的不同主题,来归类编排口译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不同主题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不同题型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口译技能训练的部分却相对较少。另外,由于时化日新月异,口译的词汇及教学材料也在不断更新,而口译教材的更新似乎总是跟不上节拍,因此造成了高校本科口译教学的诸多局限。
再次,教学的硬件设备条件在口译教学中,特别是在实际的交替传译中尤为必要。传统的口译教学,不论是在一般的语音室还是在多媒体教室,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坐着,老师放录音,学生听指令,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看似在这样一种固定的模式下学习,学生得到了口译技能的训练,但这与实际的现场口译情境相差甚远,因为现场口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话者的肢体语言、现场气氛、双方关系等,而这样的环境是很难在传统的教学场所得到实现。
3.口译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口译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口译技能的培养。而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口译工作,不同的译员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方式进行口译,这一个体性特点表现明显,因此口译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发掘潜能,但在实际口译教学中,所运用的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普遍运用在笔译、精读等课程的教学中。这些方法过于依赖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的能动性低,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不能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创造真实互动性的口译氛围,口译技能训练效果不佳。
二、改进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办法
1.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必要的实训机会。高校英语专业设置口译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适用市场需求的口译实践型人才,参照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外语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但结合国内高校外语口译教学的实际现状,本人认为教学对象不仅是本科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确切地说还应包括某些高校英语专业将来打算选择翻译方向的本科低年级学生。因此,可以从英语专业低年级开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口译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译基本技能,高年级阶段设置口译实践课程,重点进行口译的实战训练。这样分阶段的课程设置,使口译教学贯穿于整个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体系当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适应性。
另外,口译能力的培养,光说不练,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安排课堂训练活动外,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的口译任务,如给学生一段口译录音材料,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口译,并自行做好录音,并带到课堂,集体进行评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还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校内外的大型口译活动中,如组织学生观摩中外国际交流会议,中外合作办学谈判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现场口译的氛围。
2.建立专业的口译教学团队,灵活选材,改善教学设备。针对口译课程教学的老师,专业实践训练缺乏,不利于口译课程教学的问题,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建立一支专业口译教学团队,定期对口译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并定期安排团队教师成员担任校内外各种类型的外宾接待,商务会谈,大型国际会议的口译任务,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对口译教学效果起到辅助润色的作用,使学生受益。
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材的选择,应选用以主题为基础编排的教材为主,教材内容包含:背景知识,词汇扩充,记忆和笔记训练,篇章口译,技巧强化等,并配备相应的音频或视频材料,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资源,适时增加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鲜活素材,如时事动态等,作为口译课程教学的辅助教材,从而来解决口译教材与时代不同步的问题,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口译教学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条件,将口译课堂搬到多功能会议室,或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布置模拟的口译现场,如小型会议场景、商务谈判场景等。让口译教学不再局限于一般的教室或语音室。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潜能。口译课程的教学,除了对口译基础理论和技能讲解、演示外,还应该结合口译工作本身的特点,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口译课堂设计成氛围紧张,让学生感到压力的一种情境,在老师的协助下,通过各种主题的贯穿,让学生作为口译训练的主体,在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自身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潜力,意识到自身的特点,不断积累翻译实践经验,逐渐达到熟练传译的效果。在一定的熟练程度基础上,还可以给出几个主题,让学生自行选择,并设计口译主题教学的内容,如:“旅游产业的规范和发展”、“医疗与健康”、“国际教育合作”等。
三、结语
通过结合各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口译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上述问题及对应的改进办法,其成效性还需在口译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尝试。口译课程教学作为国家口译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应以实践为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和整合有利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使口译教学课程体系得到不断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优秀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柯克尔.从口译实践到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2).
[2]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3]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
[4]吴丽萍,王岩.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
[5]陈晓春.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5).
[6]卢信朝.中国口译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6,(3):10.
一、任职教育特点
(一)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
任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指向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需要。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对承担的各层各类教学对象的岗位需求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明确不同的任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不同班次特点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以能力为本位。
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即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培训对象具备胜任某一特定岗位职务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任职教育必须在“用”字上下工夫,培训对象回到工作岗位后就要能做、会干、顶用。学员能力培养的结果是检验任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根据各类培训对象的岗位任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在加强实践性教学上下工夫。
(三)周期短,层次多。
任职教育是培训周期短、层次类型多、流转节奏快的动态教育,这一特点要求院校的教学科研必须突出“新”字,始终密切关注部队建设的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理论前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动态更新,不断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时效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及工作方法必须突出“实”字,注重效率,讲求效益,教学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的运转必须务实、敏捷、快速、高效。
二、教学方法初探
在组织实施任职教育时,必须着眼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实现,善于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广泛运用课堂教学、现地教学、模拟演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一)结合经典教学内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历教育的基本形式,任职教育同样要组织课堂教学,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不同于学历教育那么系统,由于任职教育短期培训,时间安排紧,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授课前要进行摸底,采取调研、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培训对象岗位需求、普遍要求和“短板”进行选题,使授课内容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传经验、教方法,力争每一堂课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受制于教育的价值取向。任职教育是以获取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的价值取向直接指向解决任职能力。这就决定了士官任职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选择要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以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经验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所选的内容必须是实用的,有针对性的,而且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学了之后就能用得上,直接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利用基地教学条件,灵活组织现场教学。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相联系。通过现场教学,使学员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直接观察,获取特定的感性认识和真实、生动的直观影像,从而深化思考,升华理论。选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战例或案例,让学员参与现场研究分析,找出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引导学员运用理论创造性地思维。在有现场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组织现场教学,增强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并直接提高适应岗位需求的任职能力。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模拟演练教学。
为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应当引导学员在“演”与“练”中进行“抗”与“研”,通过实践检验,发现问题并逐步修正。主要是模拟部队实际工作情况和执勤处突实际进行模拟式教学。通过模拟实践,学员能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收到近似实战或实际的效果。组织实践性教学,要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比如,可以采用动画形式,较为生动地展现所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营造逼真的情境,使学员充分感受到岗位任职面临的实际问题,进入特定事件的角色,自主分析案例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比较、争辩,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从而促进学员实现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能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拓宽学员的视野,为学员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
这部分的学习,也可能通过讨论,让学员提出自己在岗位工作中实际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现场提出解决方案,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夙恒.根据任职教育特点创建信息化教学手段模式[J].现代教育,2010.
【关键词】工厂供电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85-01
工厂供电课程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工厂变配电所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综合能力强。为了更好地结合中职生的教学现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从本课程的实际出发,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与实践,将课堂、多媒体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综合在一起,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增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
工厂供电是多门课程的综合,选择合理的教材能使课堂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应适应中职生的培养目标,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以后的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特点,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的二项式系数法时,可以引出提问: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怎么计算?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短路电流的计算时,可以提出:同一电阻或电抗值在计算低压侧的短路电流和计算高压侧的短路电流时不相同,需要进行等效换算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授低压电器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各种开关电器的应用举例,重点讲解低压一次设备的应用,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少,教师应联系实际的生产加以适当补充。例如低压熔断器式的刀开关安装在低压配电屏上,不带灭弧罩的刀开关一般只能在无负荷情况下操作,作隔离开关使用。教学中应力争理论结合实际,减少复杂公式的计算,突出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为今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 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厂供电是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在教学中如果只局限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就会有许多问题难以表述清楚,不但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理解遇到困难。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过电压与防雷一节课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避雷针保护的区域标出来,通过动画的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低压断路器过电流脱扣的动态原理分析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很难表达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出现困难,而多媒体教学恰恰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讲授雷电过电压这部分知识时,雷电波侵入变电所,运用多媒体课件表达就非常形象生动,可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这既加大了教学容量,同时还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断路器脱扣问题的教学分析,如果通过多媒体来解决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不但可以演示低压断路器如何脱扣、触电如何断开的动态过程,而且还能很好地表达电磁系统的变化和热元件变形的情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结合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53—02
一、引言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的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交通工程学既是一门社会科学(交通系统中的人和环境是社会的),同时它又是一门自然科学(交通工程学的发展要依赖于物理学和数学的手段)。交通工程学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于交通管理实践,使行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是学习交通工程学的根本目的。《交通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传播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综合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提供了一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形式化的知识向内在化的能力的转变,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以便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学以致用。因此,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是《交通工程》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温州大学城镇设施建设与管理专业三年制专科课程设置的具体安排,该专业开设交通工程课程为54课时,其中理论45课时,实践9课时。
二、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突出合作性,加强集体观念
进行课程实践是在事先选择好的典型路口进行的(如进行交叉通延误调查),一般为十字型平交路口,每一入口需要4—6名同学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实验数据,如果有其中1名同学配合不协调,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交通现状,惟有共同合作,分工到人,认真对待才能圆满完成调查任务。数据汇总与处理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课程实践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对今后进行交通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训练。
(二)巩固基础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课程实践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所学基础知识准确掌握,如果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就无法正确进行交通调查。通过实际操作与现场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当场进行指导。通过现场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学生在收集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环节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独立完成课程实践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社会需求及教学要求来看,都应该重视并提高这种能力。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懂技术、懂理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合格人才。从历年课程实践的成果来看,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学生能够根据整理的数据及实际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步骤
(一)实践内容
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掌握路段、路通量调查;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行车延误、交叉口延误调查等项目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包括调查方案的制定、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表格的制定以及现场实际观测,使学生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二)实践基本要求
1、必须认真制定实践指导书、实践任务书;2、要求保证有9课时;3、要求准备必要的观测仪器;4、要求教师具有讲师或以上的职称,且从事本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经历;5、要求学生温习交通工程学中相关内容,同时认真阅读实践指导书、任务书,做到实践内容真正理解、融会贯通,掌握所用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践时,为保证实践数据的准确性及理论的正确性,要求同学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随意编造数据;6、要求每一组同学按比例绘制调查路口平面几何尺寸图,字迹清楚,图形规整。
(三)实践步骤
1、实践准备工作
在课程实践动员大会上,指导教师要具体讲解课程实践的实施安排,包括课程实践进行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步骤、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及学生分组和组长。另外介绍仪器配备与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则要认真阅读实践指导书、任务书,熟悉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仪器的使用方法,绘制现场调查数据记录表。
2、现场收集交通数据
交通数据包括路段、交叉通量观测数据;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观测数据;行车延误与交叉口延误观测数据;车流密度等数据。
3、调查数据统计、编写实践报告
对数据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分别统计,画表整理。同时阅读有关参考书,收集相关资料,编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中可以体现实践后的一些心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尝试用调查数据分析实际存在的交通问题,为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提出若干建议和改善措施。
四、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体会
为了更好地完成《交通工程》课程的实践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精心设计实习项目,预先开展实习动员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教师的科研以及城镇设施建设与管理专业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实习项目。同时预先开展动员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秉承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现场指导的原则,所以实习动员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明确实习的任务要求。
(二)加强实习现场管理,严格实习考评制度
应考虑安排课程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教师作为现场指导教师,同时指导教师应加强现场巡视,及时指导,为学生引导和解决实际遇到的难题。对实习的考评应根据学生实习的态度、实习任务的多少、难易程度、实习日记及报告、实习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三)将优秀实习成果转化为科研或教研成果
对于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所取得的成果,若实习内容有代表性、实习数据真实可靠且有实用价值,可将其整理为科研成果,加以理论的支撑与创新,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师亦可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心得加以整理,形成教研论文或申报教改课题,最终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工程》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五、结语
交通工程课程实践是学习《交通工程》课程的一个必需环节,它不但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温州大学02—06级城镇设施建设与管理专业历届学生的课程实践来看,课程实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手段,是一个有效的、重要的教学环节。若教学课时充裕,可在实践结束后对实践报告在全班进行讲评,对报告的深度、层次、逻辑性、结论的正确性等等进行详细的剖析,一方面找出了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总结了进行课程实践的经验,为今后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孙耀东,冯建栋,赵晓晴.交通工程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