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培训制度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制度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训制度建设

第1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5年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知识更新培训的人数近20万人次,参加公共科目培训的人数达4,89万人次,参加专业科目培训的人数达12,09万人次,取得较好的培训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今后思路:

一、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一)大力开展公共课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相继开设了“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信息网络安全知识”、“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等公共课,组织专家编写全省统一的公共课培训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开发考试题库,举办公共课师资培训班等,省继续教育协会负责做好培训服务工作,开展公共课网络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素质。

(二)制定专业培训科目计划

2008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省编制下达了30门专业培训科目计划,认真组织指导各领域业务主管部门开展专业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了培训质量。

(三)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

围绕我省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重要理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修活动。

“十一五”期间,我省举办省级高级研修班679个,其中高研示范班190个、高研普通班489个;举办全国高研示范班6期,有力地推动了知识更新工程的全面实施。

(四)积极开展出国出境培训

借助闽港人才培训合作平台,“十一五”期间,我省组织举办了人力资源开发、高校教育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旅游经营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物流管理等赴港培训班,以及继续教育制度化与社会化赴美培训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赴美培训班等出国出境培训班共37期,培训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近900人,促进参训人员学习借鉴国外、境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升服务水平

(一)加强对知识更新工程的组织领导

“十一五”期间,我省制定了福建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在国家确定的5个领域的基础上,增加旅游产业、海洋经济和文化事业产业等3个领域,共8个重点领域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活动。

我局会同各部门、行业制定出台了分领域实施办法,成立了知识更新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及实施工作协调小组,开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的指导和评估工作,为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十一五”期间,相继制定出台了培训办班登记公示、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继续教育证书管理、继续教育与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挂钩、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培训质量评估、统计分析与检查监督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文件,并认真做好《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修订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构筑起了继续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三)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督促各地各部门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积极争取同级财政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支持。

对重要培训项目,给予重点保证,对按规定举办的全省高研示范班和赴港培训班,我局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民营资金和力量,采取联合办学和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培训。

(四)扎实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我省已审核确认省级继续教育基地84个,指导各地建立了一批市、县级继续教育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施教机构网络;整合师资资源,从高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人员当兼职教师,着手筹建师资库,实现师资共享;完善教材体系建设,集中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组织编写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时代特征、符合继续教育特点的统编教材。

三、明确培训思路,推进培训发展

(一)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开放式教育

加快福建省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推进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二)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项经费制度,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根据发展需要,自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强化用人单位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起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经费投入机制。

第2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我局反腐倡廉建设、效能建设的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胸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基础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促进机关效能的提升和作风的优化,着力构建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为加快我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活动,我局将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一)制度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总结几年来机关效能建设中制度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格局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加强对制度建设和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二)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已建立的效能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多发易发领域和环节,强化以制约权力为核心,以科级以上干部为重点,以规范执法行为和转变工作作风为基本要求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

(三)制度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充分运用宣传培训、投诉受理、监督检查、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手段,不断加大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制度落实保障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四)反腐倡廉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机关效能明显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工作重点

我局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中,将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制度清理。对照《市机关工作质量管理标准》,结合我局机关效能制度建设和旅游工作的实际,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认真清理,查找薄弱环节,特别是容易产生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制度漏洞,按照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审查,分别以“坚持、充实、完善、废止”进行分类。

(二)抓好制度完善。在全面清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反腐倡廉建设和效能建设的要求,对缺乏有效性、不便操作的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全面建立符合机关工作质量标准的市旅游局制度体系。

(三)抓好制度创新。研究反腐倡廉建设和效能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把握以边缘的、间接的、隐蔽的方式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标准,强化过程评价,引入监督机制,制定一批新的管理制度。

(四)抓好制度落实。抓好制度的学习培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为制度的执行奠定思想基础。抓好制度的宣传,增强制度的公开性,为监督制度执行奠定群众基础。抓好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盯住不落实的人,追究不落实的事,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五)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针对我局情况,将重点抓好涉权、涉人、涉事、涉财、涉物等方面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突出抓好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监督制约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转变作风等方面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四、方法步骤

我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从三月份开始,用10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这项工作,具体分为:动员部署、制度建设、总结考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3月份)。主要任务是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对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

1.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召开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学习市纪委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有关要求,使全局机关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各项工作中去。

2.组织开展查摆活动。以科室为单位,围绕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围绕单位、个人在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查摆。

第二阶段:制度建设(4月-10月)。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反腐倡廉、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从旅游工作的实际出发,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查和清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的修订、完善,针对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贯彻执行制度的有效措施。

1.深入调查研究。市旅游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开设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服务对象、机关干部意见、建议,找准单位内部容易发生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这些领域和环节腐败产生的形式、特点、规律,查找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2.抓好制度清理。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和审查,重点是单位内部管理、业务工作、评价考核、监督检查制度等,特别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并按照“坚持、充实、完善、废止”的要求,做好分类登记。

3.切实完善制度。在全面清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反腐倡廉建设和效能建设的要求,修订完善制度,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机关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度体系。

4.做好制度公开。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采取制度上墙、组织人员学习、网上公开、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做好制度公开工作,接受内外监督。

5.严格制度落实。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采取明察暗访、监督检查等形式,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认真总结制度建设和执行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受理办理投诉,及时曝光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严格执行责任追究规定,不断增强制度的刚性。

6.加强监督检查。市旅游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工作进度安排组织督查调研。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11月-12月)。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有关要求进行自查小结,做好迎接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的验收工作。总结经验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第3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建设措施

在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乡镇卫生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大推动力量。现阶段,在一些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因此,乡镇卫生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乡镇卫生院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乡镇卫生院是重要的医疗保障机构之一,现阶段,公民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化,人们明确提出了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的要求。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确保服务流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软硬件方面对服务条件予以完善,确保医务人员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致力于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借助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将医院管理水平提升上来。加强岗位的合理设置,将流程责任予以明确化,在绩效考核的帮助下,实现奖惩分明,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出现[1],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问题。此外,在培训教育的带动之下,可以将人员的思想认知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上来,彰显出员工的主体性地位,进而提高对内部管理工作的参与热情。

二、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较不完善在公共医疗机构中,乡镇卫生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乡镇医院院长应将自身的管理职能发挥出来,为乡镇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其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院长集中制管理的影响下,极容易过度集中其权利,这对相关管理人员参与决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一些乡镇卫生院也没有对内部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提高医疗水平,造成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不足,进而无法使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得以保证。在现实上,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中[2],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点和空白点,高层管理者尚未按照制度办事,执行力度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的结构形同虚设,高效管理和决策流程严重缺失,所以无法将单位经营水平提升上来。

(二)监督评价力度不足现阶段,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不足,制度标准的统一性不足,各个地区的卫生院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差异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管理的难度性。一些卫生院内部社设有监督评价系统,但是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如果部门管理者出现不良行为时,监督人员的工作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出现了虚职现象。

(三)预算管理功能尚未发挥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乡镇卫生院的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存在着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心理误区,所以其他部门尚未保持紧密的配合,进而不利于预算管理的进行。各级负责人在审核过程中,过于注重单据的完整性,并没有对项目支出情况予以分析,进而造成预算安排的不合理,影响着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将管理力度提升上来,给予内部控制体系发展动力。一般来说,乡镇卫生院与市中心的距离并不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不平衡,参与培训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同时,一些乡镇卫生院也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工作热情较为薄弱化,工作效率始终停滞不前,从而对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成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尚未结合员工能力出发,以此来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分配,也尚未结合乡镇卫生院的经营业绩和个人能力,不利于绩效管理的实施,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无法将员工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热情发挥出来。

三、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给予计划和预算工作强有力的制度性保证,同时,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相关管理活动在整个工作环节中体现出来,并将监督效力发挥出来。合理使用和调配内部资源,逐步向发展战略的方向迈进。其次,加强决策议事体系的构建,借助岗位责任制,明确规范乡镇卫生院各个岗位的职能,将各个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化,使高层管理者的权力实现相互制约和平衡。最后,加强奖惩机制的构建,将卫生院员工与绩效管理结合在一起,发挥出约束力作用。

(二)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在基层很大一部分乡镇卫生院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乡镇卫生院大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严格监督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情况,及时反馈和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构建[4]。同时,卫生院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应树立完善的监督意识,提高监督工作的参与热情,结合内部控制目标,加强乡镇卫生院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将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的拓展范围予以增大,具体涉及到各个部门,而且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全方面、多角度领域地监督审查目标管理的员工,对其工作绩效进行深入分析,实现奖惩分明。此外,不断优化和改进乡镇卫生院财会核算方法,尝试选用试点,再进行进一步推广,县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大内部控制外部监督力度,深入分析乡镇卫生院反馈审查结果,并不断予以改进和优化。

(三)强化预算管理控制机制要深入分析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等,将可行性和科学性与全面预算编制结合在一起,将预算执行管理力度提升上来,将预算执行审批的权限要求体现出来,更好地进行资金收付业务[5],此外,如果出现超预算现象,要加大管理和审批力度,并严格审核资产购置等内容,确保项目与预算要求相符。针对重大预算项目,也要予以高度重视,将制度控制力度提升上来,各个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应注重考核,确保奖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预算编制方面,应加强岗位不相容机制的构建,将各个岗位部门之间情况和预算执行的申请,将审批流程和程序落实到位,确保各个业务部门的报销等事项办理成功。在支付资金时,要在审批后,为办理资金支付提供依据。

(四)注重内部控制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本单位盈利情况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所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培训教育的高度重视[6],将其综合素质提升上来,在人才聘用和培训方面,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管理人员应适度放权,将员工的话语权彰显出来,维护好员工的整体利益。对关键要素予以控制,按照制度进行办事,如果出现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惩处,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效力。

第4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学校进步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只有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课程实施方案,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促进学校规范管理更上一层楼。

学校制度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我们认为:

一、走进一线,躬身调研

作为校长应紧紧依靠教职工办学,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广大教职工有几大关注问题:评优问题、评职问题、生源问题、子女上学就业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直接动力。由于学校在前两项工作中名额限制,僧多粥少,推荐工作争夺异常激烈,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质量较高的学校符合资格的中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学校在此项工作上一定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评制度,关心教职工的生活,调动各种力量协调解决教师生活上的疑难问题,让老师轻装上阵。

作为校长,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质量作保证,质量的提高必须靠教学制度有效实施,全校上下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要对不适应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发动群众,参与建设

建设制度不能只是摆形式,举手走过场,要让教职工有认同感:学校发展与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密切相连。为了能使制度建设取得成功,学校必须依靠教职工,让广大教职工直接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建设中来。

三、顺从民意,完善提升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如果制度得不到他们的赞同,制定的制度是注定无法实施的。实践证明,发动群众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就会减少怨言,减少工作中的阻力,有力地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转贴于

四、细化工作,重在引领

校长要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引领师生重视培训、重视安全,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遵循教师个体和学校的发展规律,引领广大教职工确定建立哪些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起到细化作用,通过制度告诉师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如《教学工作制度》、《工作奖惩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等等。

学校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我校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1、学校发展,教师第一——培训学习是教师最大的福利

我校始终把教师参加培训当做了最大的福利,只要有机会,绝不放弃和耽误。近年来,学校特别注重校本培训,制定了《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校本培训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请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重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学校发展,教师第一”是班子的管理理论,也是全体教师的共识。本届领导班子,全是由教师提拔上来的,有杏坛名师、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人大代表,在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创新之路、抓好学校管理的同时,不忘三尺讲台,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坚持担任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为全校师生做出了表率。

2、“素质教育,安全第一”——唱响平安和谐校园主旋律

学校领导坚信 “素质教育,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形成了健康高效运转的安全工作机制,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发展观、安全第一的工作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核心是学生。学校根据安全工作制度,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学校关键部位和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安装了电子眼,安排了老师,及时对学生观察和看护,使学生上学有人护、课间有人管、放学有人送,真正做到了安全无死角。我们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制度不仅上墙,更要入心。

3、教育工作,学生第一——公布电话号码

第5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第一,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比如政府部门,检察院等机关部门,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经济建设等;第二,具有一定管理职权的事业单位,比如卫生防疫、档案局等机关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建设对提升工作效率和解决质量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减少管理风险与国家政策的具体实施上也有重大作用,所以对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和定义好像有点出入?能否再查证?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内控制度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整个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存在很大缺陷。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建设上的偏差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失去本身的重要意义,同时会计核算工作和内控制度建设之间的重要联系被忽略,最终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和管理问题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1]。所以由此可见,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控制度建设不足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员工,导致整个单位的主观认识都出现偏差,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就会失去有效的作用,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应有的管理水平。

(二)内控制度结构不完善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使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而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其自身的特性,并没有直接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体制改革的速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内部控制的内容与结构上,以及对工作任务的适应程度上都没有较强的适应性。另外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虽然进行了建设,但是并非真正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一项“产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结构上的缺失使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是人为的、还是其本身的问题,都在不同方面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内控制度建设意识的不足与缺失,包括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与使用不当,都与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就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从而可以将重要性灌输到单位的每一位员工,保证整个单位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一定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举办关于内控制度建设的讲座和培训班来教育培训单位的员工,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落实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达到保障资金使用高效率、规避风险和保护财政安全的目的。

(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需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我国国家机关或者其下属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所以为了保证财政预算和工作执行能够得到制约与控制,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更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2]。为了适应内控制度建设,还要建设完善的检查机制,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对需要优化的内控体制进行及时调整,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

(三)改进会计工作

对于改进会计工作,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加强授权控制建设,首先要对各个部门授权批准的具体权限范围、责任、程序流程等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具体工作有相应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其次要将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手段,在对待经济事项时要通过事前决策审批才能决定;最后,个级别的管理层领导要在自己所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而具体事项的办理人也要在单位授权的具体范围内办理相关业务,禁止出现各种越权行为。

第二,要加强对实物资产的控制,这主要是因为实物资产是整个单位固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对实物资产控制的手段包括:首先要对实物财产进行合理科学分配,在实物财产的采购、入库、使用、检测、维修等方面建立具体责任制,保证实物财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负责人;其次要对实物财产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主要是对财产进行清查处理,保证财产清查的具体范围、组织流程等方面的正规,对财产清查制度的完善就是为了完善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清查应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对财产的具体盈亏、报废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具体原因,然后根据统计的结果按照固定流程来处理。

第三,要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对关键物件进行保管,比如银行票据、购买物品的发票等[3];其次要对单位的关键部位进行把握,比如资金调度、审批流程、交接手续等;最后要对单位的关键工作岗位进行控制,比如凭证的核批、银行出纳、现金、实物负责人等。

(四)加强审计部门工作力度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机关或者其下属机构,所以需要一定的监督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这样就需要建立以监督为职责的审计部门。

首先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对组织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在选用审计人员时要挑选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诚信可靠的人员担任,同时还要加强审计培训工作和健全激励措施,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要彻底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不被审计单位控制,而是直接属于预算委员会负责,保证审计部门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全面审计,向事业单位反映真实的内控情况;再次可以加强内部审计技术的创新,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适应科技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4];最后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可以借鉴美国的督察长制度,对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且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评,对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不足、内控制度结构不完善、会计内控的失误等,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加强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改进会计工作、加强审计部门工作力度等方面进行着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第6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一是抓好制度清理。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把实际情况摸清楚,把存在问题研究透,找出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和审查,并按照“坚持、完善、废止”的要求分类登记,做好制度清理工作。

二是抓好制度完善。在全面清理、审查的基础上,对那些与反腐倡廉实践相脱节、与党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法规制度相违背的规定,及时予以废除;对那些不适应反腐倡廉现实需要特别是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制度,抓紧修订、完善;对过于原则、不便操作的制度进一步细化,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建立一批好的制度,要特别注重制度的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度要多一些确指,少一些泛指,减少弹性。力求制度具体化、刚性化、持久化,防止朝令夕改,今立明废,要确保修订和完善的制度可用、适用、管用,真正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

三是抓好制度创新。力求创新,就必须做到“规定动作不能少,自选动作有特色”。我们的特色,要注重在制度建设上体现“两个延伸”。一是对内要向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制度上延伸,因为任何业务和行政管理制度都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在这方面,省局机关要高度重视,起表率作用;二是对下要向系统延伸,因为反腐倡廉工作要上下联动,抓制度要互相支持和配合,方能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约束力。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从源头上加大预防腐败力度。要集思广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腐败行为常常采用边缘的、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实际和特点,以规范权力正确行使、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空间为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健全完善局直机关反腐倡廉制度。

四是抓好工作重点。概括起来说,要以“五管”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为重点。主要是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组织人事、国企监管、财务管理、公务接待、政府投资以及管权、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教育培训收费、粮食食品安全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粮食流通领域政策性收购、大宗粮食购销、粮食储存运输、储备粮管理、政策性粮食供应、粮食财务管理、粮食仓储物品采购、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和工程建设、粮食行政执法、国有粮食企业监管等重点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监督制约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转变作风等方面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第7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目标要求,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目标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2010年我村的发展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主导产业形成,经济发展基础夯实,集体经济状况好转,农民收入增加;村庄规划合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大提高,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完善“”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落实“四项制度”,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有计划地培养发展新党员,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加强村班子建设,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村干部;抓好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树立对外良好形象。努力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定期会议、学习制度;党建工作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规则;完善村规民约;设置无职党员示范岗;建立“新风户”、“文明户”、“科技示范户”评比制度;党员结对帮带制度;新农村建设理事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巩固综合整治成果。以“三治”(治脏、治乱、治差),“三化”(美化、绿化、净化),“三改”(改水、改厕、改圈),“三建”(建公路、建沼气、建垃圾场)为突破口,极大地改善人居环境,初步达到村容整洁的要求。

4.通过“阳光工程”及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有组织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发挥城镇近郊型村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到驻镇企业就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条件。超级秘书网

5.广泛收集信息,充分利用我村区位优势,挖掘潜在资源,创造条件,争取引进两户企业落户Xx。

6.做好年度村财务预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村两委各项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争取走在全镇各村前列。

第8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我们认为,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电信企业已经实现政企分开,独家经营的局面已经被多主体的市场竞争所取代,不仅如此,随着电信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际间的竞争也将展开,这使电信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些特点,决定了电信企业需要尽快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制度文化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建设,从中反映出我们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反映出我们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通过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我们能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弱化,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

其三,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规范,就要正确认识理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懂得运用制度文化来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把电信服务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不难看出,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做好经营服务工作。

其四,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完善、合事宜的企业制度文化,能规范员工行为,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之现状

我们看到,目前电信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已初显成效:通过推进五项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大力实施预算管理,强调了企业的科学决策、投入产出经营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BPR业务流程重组,逐步形成了“以前台服务为标志,以后台服务为支撑,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服务链,解决了过去对市场反应慢、业务流程不畅、员工职责不清等问题,使市场响应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电信企业还缺乏对内在的制度文化自律与软性的制度文化引导;缺乏强调心理认同、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缺乏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支撑制度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动因认识不到位。一些制度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立足于需要之上的,认为制度是越多越好,为严格而严格。

二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将制度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表现形式,甚至迷信于制度建设,而忘记其他部分。

三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将制度看成是管理者的文化,或者是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注重外在的约束,而不探讨制度内涵是否被员工心理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使制度没有成为一种共有的文化。

四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执行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虽然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实施,很快就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仅仅是表象,其后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内涵,不重视制度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制度的有效性不长。

三、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制度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规范、标准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对制度的接受度、认同感、认知率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其中,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制度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制度文化管理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把握企业制度文化的“无形”、“柔性”,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审视制度是否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制度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同时,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网络运行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

(二)从审视制度的内容是否以“以人为本”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活力点。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从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四)从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折射点。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五)从审视制度的责任是否明确落实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是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四、常州电信企业制度建设概要

如前所述,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文化的反作用力更为明显。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和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文化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因此,文化理念的落实最终要靠制度去推进,形成固化模式,否则文化就没有土壤,制度也没有持久生命力。在企业转型中,制度的再造与文化的再造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今年以来,常州电信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分公司明确提出,企业制度重建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纲要》宣贯工作,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宣传、贯彻落实相结合,必须与流程重组、架构再造工作相结合,必须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是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的。以执行层的精细化为途径,以管理层的精确化为目标,逐步固化各种事务处理模式,为企业运行疏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描述清晰的操作和管理规范。

二是确定了制度建设的理念。即,制度建设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现有机制下的改良;制度建设要做好“针线工夫”,一针一线地缝出企业品牌;制度建设要为精确化决策提供保障;淡化个人色彩,实行职业化管理;效率与规范相结合。

三是把握好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制度的描述不够清晰、细致,缺乏可操作性,留有一定的个人意志空间;部门职责的制定只解决了分工问题,没有解决执行质量问题,一些职责仍缺乏与之配套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各种制度仍缺乏相应文化理念、价值观的贯穿和支撑。

四是勾划了常州电信企业制度的总纲及框架。总纲包括序言及八章内容,阐述了常州电信的沿革、企业性质、议事规则、企业精神及企业愿景,规定了员工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规范了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关系,明确了员工守则。企业制度的框架分为三大块,即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行政管理、法律事务、人力资源、财务审计、运行维护、市场营销、服务监督、信息化等。同时,将沟通反馈制度、监察检查制度和文化监督制度贯穿各个部门。

五是制定了制度建设的实施计划。企业制度建设工作分实施准备、分析梳理、制度编制、审核、组织实施、优化反馈等六个阶段实施。实施准备阶段(4-5月):建立课题组,开展现场访谈,征求意见,宣传企业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共识;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向专家学者咨询。分析梳理阶段(6-8月):各专业组组织本专业内各部门密切结合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所有制度进行全方位收集梳理、分类,汇总各部门制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编制阶段(8-11月):由制度建设办公室根据分公司管理的现状、企业文化价值观,确定分公司制度建设的设计总体框架,在论证框架基础上,制定制度编制办法与流程,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主要制度。审核阶段(11-12月):制度建设办公室会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初步会审、审核,并完善修改。由领导小组审定各项制度,并颁布实施。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3月):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宣贯企业新制度,弘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倡导职业价值观。组织各部门学习贯彻,并做好制度的培训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各项新制度的实施。优化反馈阶段(2006年4-6月):密切跟踪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各部门要定期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发展规划部,组织相关人员对现行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优化。

第9篇:培训制度建设范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师德建设,机制

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主要因素,是关系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中提升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更是高职院校良好学风、师风、校风形成的灵魂所在,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师德的含义

师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包含了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荣誉等内容。

二、师德建设的现状

1.教育教学观念急需更新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时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式下的和谐教育的理念、教育发展观、教学质量观还需要更好地贯彻到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中。部分老师的观念仍局限在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育特点理解不深不透。

2.教风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大多数教师能安心教学工作,自觉遵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纪律,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但个别教师功利心强,奉献精神缺乏,整天忙于非教学事务;个别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存在上课迟到或早退的现象;部分教师创业创新激情不足,存在自满、守摊思想,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不高。

3.品德言行不规范误导学生

表现为:管理方法单一,管理能力不强,在学生面前自傲、言行不当,具有偏见、不公正现象;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上课来下课走、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缺乏责任感和育人意识;上课迟到、早退、接听手机、抽烟等;仪容不整、举止粗俗、言论过激、观点偏激,过于渲染社会的阴暗面,用片面认识误导学生,给学生带来消极的舆论影响。

三、师德建设的对策

1.创新师德保障制度,创建师德建设大格局

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建设列入党委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体制,优化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队伍建设,设立师德建设的专项经费,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努力使各项旨在强化师德建设的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2.创新师德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

要加强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新教师除了参加主管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之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全员轮训。学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把师德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之中,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档案,将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培训要适应形势的变化,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群体,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创新学习载体,积极开展时事政策、师德规范、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师心理健康、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有条件的,要安排骨干教师到学校有关职能部处短期“挂职”锻炼、参与学校师德建设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

3.创新师德评优机制,培育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师德评优表彰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典型示范教育。要准确界定评比标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高评比办法的操作性、可比性;要高度重视评比程序的民主性、广泛性,把评比过程作为宣传发动、典型示范、营造舆论、展示形象、进行教育的过程。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教师身边发生的生动、鲜活、可信、可学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同时,还要有效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将评比结果与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4.创新师德考评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办法

要加强师德考评制度建设,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师德评价办法。加强师德行为规范系统与识别规则的研究。在指标体系的建构中,必须把比较原则、抽象的师德规范,按指标评价范式要求对考评目标进行具体化的处理,增强师德考评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考评结果的处理上,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评价的结果要与一定的奖惩激励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考评模式的选择中,既要体现目标管理的要求,也要重视过程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5.创新师德监督机制,优化师德建设监督评估体系

要加强师德工作评估制度建设,建构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师德督查巡视组,把学校各级组织开展师德建设的工作纳入规范管理,建立和健全师德工作领导问责制,把开展师德工作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职、业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把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要鼓励教师注重自我道德修养,自我反省自律,以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参开文献:

【1】张珍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8(3).

【2】宝坤兰.论新时期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J】.中国教师,2008(1).

【3】张瑶.人文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师德建设【J】.学理论.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