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质量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生产实习作为学校开展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要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学生生产实习质量问题,首先要解决学校各方面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问题。我们的学校已办了几十年了,每年都要进行生产实习,但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教师和领导都有模糊观念。有些学生认为生产实习可以轻松一下,调剂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教师则认为教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实习的任务则是实习教师的责任。有些领导认为生产实习浪费经费,希望缩短时间。因此学校对生产实习质量无严格的考核标准,很难保证生产实习的质量。这种思想认识的存在,有其种种复杂的原因,本文不在这方面展开。但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达到生产实习的教育和教学目的。
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配合学校共同搞好学生生产实习工作
1.建立专业对口的企业与学校稳固的生产实习关系。从现在的生产实习情况看,多数企业接受生产实习任务的积极性不高,基本上都是以完成上级交办任务为目标。因此建立专业对口的生产企业与学校的有关专业之间的稳固的生产实习关系是完全必要的。几年来,有许多学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如对重点专业与有关厂以协议形式明确在生产实习中双方的职责、应尽的义务及互惠条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产实习关系。
2.聘请称职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工作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老师傅为生产实习指导老师或学校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从实习课程内容、要求,帮助学校充实完善实纲,对学生来厂实习从生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操作上手把手教,使学生的实习效果有了提高。
3.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鼓励培养学生开展“四小”(小考、小革、小建议、小科技)活动,把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应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为企业作贡献,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企业把实习学生看作为企业的一员,同时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热爱企业,同时也提高了带教师傅的责任心,调动企业接受生产实习任务的积极性。
三、建立生产实习质量考核制度,针对不同类型学校制定不同的实习质量考核标准
学校应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学生实习考核体系,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实施都应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定量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实习质量。通过多年的摸索这一点是可以做的,如在中专教育中对一些试点专业实行等级工考核制度,这样使学生实习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干起来有劲。对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应该着手建立考核体系,象理论教学一样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
四、教育规律与生产规律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教育促生产,生产促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以利润为目标,以市场为中心。因此企业生产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包括产品品种规格、质量要求、生产任务等等,不能象计划经济条件下一成不变,而教育规律是有序进行的,理论教育与实习教育要相互衔接的。因此教学计划安排的稳定性与生产安排变化性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市场疲软了,企业产品没销路造成部门车间停产或全厂停产现象,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都在家待商或在外促销,而学生还要按照教学计划来厂实习,这就出现了矛盾,因此要努力寻找教育规律与生产规律的结合点。努力做到教育促生产,生产促教育。
五、要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从下面二个方面来实践。
1.推行产教合作教育方式推进生产实习基地建设。
产学合作教育应该是产、教溶为一体,互相渗透的教育,企业应利用位居经济建设最前沿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学校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确定学校人才的培养规格,优化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实习场所。学校则利用基本理论、应用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强大实力,为产业部门的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科学管理和人材培养作贡献。我们目前所进行的产学合作教育,就是在企业建立生产实习基地,企业全方位的加入学校教学改革,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教育的研究和改革。
2.以资产为纽带建立生产实习基地
学习生产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在学校进行,因此学校应该从二个方面来努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一是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如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还可以以本校校办工厂为基点加强基本功训练,并以校办工厂产品为目标进行有的放矢的实习,既能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又能降低实习成本,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还可发放些学生工作津贴,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应该大力提倡。二是在一定经费的支持下,通过市场,以资产为纽带共建生产实习基地,这样能保证生产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性,不受企业生产波动的影响。有实力的学校还可以兼并某些小厂作为自己学校的实习基地。
六、合理使用好实习经费
对实习经费的投入笔者最近作了一次不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为不同类型的学校每年对学生实习经费拨入额度不一,基本数额在40元一100元之间,而国家拨给每个学生的培养费为4000一6000元之间(是指高等院校)。学生生产实习计划的总时数占整个教学计划总时数的1/3~1/4左右,因此学校对生产实习投入的费用与政府拨给的费用相差甚远,与国家教委规定的实习经费数占教育经费的百分数也有一大段距离。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由于行政干予,生产实习的很多经费支出都转嫁给企业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中,企业不可能也不愿意再把学生实习费用打进产品成本,因此学校必须正确把握生产实习经费的投入和支出的幅度,必须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来执行,以缓解这方面的矛盾。
七、加强对生产实习教师的管理、培养和考核
教师是学生的带领人,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素质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也应该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有职有权有责任心,同时学校对带教老师在职称评定、教学工作量计算上应与理论课教师同等待遇,甚至采取些更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积极重视这一工作,同时要建立一套实习带教老师的考核制度。
八、有效地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组织协调好生产实习工作
关键词:产品科研;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67-02
1 概述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重要过程,研发和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产品能否及时投放市场,并取得积极效益。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要想提高研发和生产的有效性,就要对质量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实际来看,产品科研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应确定明确的管理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明确产品科研和生产的概念,认真分析产品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满足质量管理需要,为产品科研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和技术支持。
2 产品技术研发等科研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思路分析
“技术开发”是指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而不是直接研究某种具体的产品。其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故可用于本专业内产品的多个品种、型号,甚至还可跨越专业运用到其他专业的产品中去。比如,“激光技术”的研究开发,可用于机械工业(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打孔等激光工艺设备),也可用于电子工业的工艺设备、电子产品(如激光检测、激光显微加工、激光音像产品)。所以,“技术开发”是产品设计、工艺规范的技术基础,有多高水平的技术开发,才可能有多高水平的产品问世。
产品的研制和推广是将“技术开发”的成果,物化为具体的产品,并不断使之品种系列化。比如,将“燃烧新技术”运用到某型内燃机上去(可使油耗降低、减少污染和噪音)就是一种新型内燃机的诞生。显然,前者属技术开发,其成果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而后者当然就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的新产品了,属产品的研制成果;前者是一门新技术,而后者却是一种新产品。仅一种新产品,对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其发展为“多品种、多型号”,这就是产品系列化“推广发展”的任务,其本质还是“研制”性质的工作。
从产品技术研发的科研过程来看,要想做好产品科研质量管理,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 根据产品科研实际,树立明确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科研过程中,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就要根据产品科研实际,从产品科研的开展入手,树立明确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并保证质量管理目标能够贴合实际,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满足产品科研质量管理的实际需要。
2.2 按照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分解整个科研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科研过程中,除了要制定整体质量管理目标之外,为了保证产品科研质量管理取得预期效果,应对整个科研质量管理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按照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和不同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质量管理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效果。
2.3 认真分析产品科研过程,制定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
除了制定具体的科研质量管理目标之外,要想保证科研质量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施,还要制定具体的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并保证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使产品科研质量管理措施能够实现满足产品科研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3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思路分析
从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来看,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就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3.1 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想取得质量管理的积极效果,就要和产品研发过程一样,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保证质量管理能够具有明确的方向指导。其次,要在质量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制定相对具体的工序质量管理目标,保证工序质量管理目标的针对性。最后,要围绕着各级质量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保证质量管理措施能够服务于质量管理目标,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全面控制。
3.2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仅仅制度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产品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为产品生产过程服务。首先,应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将其作为核心,并配备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做好产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其次,应按照生产工序要求,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使质量管理制度成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依据。再次,应按照ISO9000体系,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3.3 完善现有产品工艺流程及规范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工艺是保证产品整体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完整的工艺流程,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才能保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满足实际需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完善现有产品工艺流程及规范,并优化工艺管理制度,使产品生产过程工艺均在质量体系的管理和控制之下,发挥工艺管理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产品工艺流程是关系到产品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做好产品工艺流程的优化工作,才能实现质量管理目标,保证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3.4 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应重点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明确产品生产过程的重点工序,并设立相应的检验点。对重点工序和重点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检验,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其次,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体系,配备相应的检验人员。依托完整的质量检验体系,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效果。再次,健全质量检验制度,发挥质量检验制度的有效性。使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成为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满足质量检验需求。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产品科研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是保证产品科研生产过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只有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发挥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产品科研生产的有效管理。所以,我们应建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思路,保证产品科研生产的质量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微,陈虹.对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几个重要条款的理解[J].铁道技术监督,2010,(1).
[2] 纪华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如何构建质量管理体系[J].铁道技术监督,2010,(1).
[3] 陆永丽.A质检所电器产品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4] 张莉莉.PS公司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关键词:模具生产;质量控制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已发展到小批量多种商品与大批量的规模经济共同发展的时代,多种生产产品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虽然不同商品对模具的需求存在差异,但从质量控制、产品依赖性等方面来看,商品对模具的需求是大同小异的。但在现阶段的生产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模具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难以进一步提升,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模具生产过程的控制与质量管理进行讨论。
一、某模具生产企业生产现状分析
1.模具生产过程的现状
该企业以民用商品为主的大型生产企业,其模具生产主要由生产技术准备、辅助生产过程、基本生产过程三方面组成。在生产中,设计人员先根据各科要求,设计模具生产工艺与模具的基本模型。该企业设计过程重要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即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使用相关设备检查设计的标准性,一般模具的设计周期为(10±2),再加上晒图、发图等环节,整个设计过程的时间约在15天左右。图纸设计结束之后,交由生产部门进行生产,一般模具的制造周期约为30天。
2.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生产中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1)标准化工作落后,生产效率低;(2)装配工艺相对落后,影响模具生产质量;(3)部分设备老化,导致模具精细化处理容易出现偏差;(4)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该企业的生产,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模具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方法
该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模具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
该企业通过管理模具生产过程,将各个生产环节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行为,通过统一生产,最终达到生产目标。在生产中,该企业重视模具设计、凸凹模制造、非标零件制造等环节,其管理内容主要为:
(1)严控模具设计管理环节。由于模具设计主要受产品零部件大小的影响,且凸、凹模结构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因此,该企业进一步扩大模具CAD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模具设计的严谨性。同时,应用成熟的模具设计软件,如PRO/E、UG等,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模具设计过程的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模具设计的风险因素。
(2)重点控制凸凹模制造过程。凸凹模是产品成型的关键,该企业在控制凸凹模生产过程中,采用工艺组合法,根据零件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成型条件,设计工艺生产系统以保证凸凹模精度。
(3)科学设计凸凹模工艺流程。该企业在生产中,强调凸凹模生产的粗加工与深加工,保证加工中的抛、磨工序可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依靠CAD/CAM系统,以二维、三维的角度控制凸凹模加工,提高生产质量。
2.控制模具生产周期与费用
由于模具生产的实质是单件生产,在签订合同时会严格的控制模具的价格与交付时间,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应该控制模具生产周期与费用。
(1)严格控制生产周期
控制生产周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管理方法,即根据每幅模具的作业计划,制定严格的生产计划,其操作要点为:①遵守准时制度,以合同中最后交付日期为标准,合理分配不同阶段的生产工序;②制定大型生产计划时,可遵循成组工作原理,按照模具的类型、大小、功能等进行分类,再分组投入生产;③在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计算机监控等内容,保证各个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保证工时利用率大于75%。
(2)模具生产费用管理
获得效益是企业生产的目的,因此应进行科学的生产(成本)费用管理。该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横纵,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制定机床加工的定额工时标准,要求各个生产单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工作量;②采取常用标准控制,指导模具设计、模具生产等环节;③明确模具生产过程中外加工所需的费用,并在总成本中显示这部分费用的比例。
3.模具生产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服务质量、生产质量、生产过程质量等多种内容,该企业在模具生产质量控制工作中,结合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推行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为:
(1)明确领导职责
该企业在质量控制中,以明确领导职责入手,对生产进行指导。该企业认为,领导应负有以下职责:①能够确定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并对相关标准的执行进行监督;②能有效划分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权限,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③能在检修人员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对出现故障或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④能建立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评价手册、质量空盒子程序、质量记录评比等。该企业始终根据上述标准确定领导的工作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2)做好生产工艺准备工作
生产工艺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讲材料、生产工具、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该企业在生产工艺准备中,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与要求,严格控制原有生产计划,保证各项生产工艺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要求所有生产部门严格按照既定的生产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并统一监控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②以生产车间为单位,建立相互独立的控制文件,并保证控制文件内部能包含流程图、工艺图等资料。
该企业经过上述方法的综合管理,有效提高了模具生产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三、结束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模具生产过程的控制与质量管理方法,并以实际案例入手,对生产控制、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讨论。从该企业的改革效果来看,上诉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总体而言,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特点与要求,不断优化管理办法,并发挥多种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参考文献:
[1] 柳劲华.提升模具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进程[J].现代计算机(实践与经验),2014(09):46-49.
一、管理机构的确立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质量管理机构,笔者认为这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纵观各企业单位质量管理机构,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由生产部门兼职,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必定不能保证,产品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也就没有做成品牌的可能性;有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归生产经理管属,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风险,有损品牌形象;有些企业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而且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不受生产部门管制,我认为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最小,具体到下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要实现全面监控,从原料采购,过程生产,贮存环节,产品出厂,产品上市均须有专门的班组或人员进行质量管控,同时质量管理部门应该被授予权利,在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及流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全部人员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
二、管理体系的运用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学习起来枯燥难懂,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即使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其质量管理的真正实行也剥离于质量管理体系之外,或者在运用上比较肤浅。实际上真实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会使质量管理得以全面实施,循环实施,消除质量管理的盲目性与差缺性,质量管理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行中,首先将现有的组织机构与体系要求的组织进行整合,建议每个部门有至少一名体系专员(可以兼职),保证体系组织的全面及顺畅运行;其次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目标,每个部门都需要按体系的要求执行工作;接下来就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实施,定期验收现场成果及实施过程产生的记录,以督促体系运行及形成既定流程与模式。在质量管理的运行中,经常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体系的理念及内容是必须的,不断解读,不断掌握体系要求的精髓,将每一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落脚点,与实际工作对照对应,才能落到实处,起到既定作用。
三、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任务要求、实施方案等,那么是否实施,实施效果如何,这些需要靠有力的管理制度去维持进行与维护其有效性。建立源头质量管理细则、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细则、成品控制质量管理细则、市场投诉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制度制定若不执行,形同虚设,因此还需要设置考核人员、考核责任,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承担考核的职责,考核既要有随机性的考核,也要有全面性的考核。随机性考核起到激励监督作用,全面性考核起到公平和评价的作用。
四、过程控制的实施
生产过程出问题,必定会产生不良的成品。过程的监控至关重要,规范正确的过程操作产生优良的结果并避免无谓的返工,控制不合品的产生又降低成本,所以过程控制应该加大力度。生产过程的现场监控是保证成品结果的必经环节。过程控制要在每个工段设置质检人员,监督过程实施的有效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操作程序和操作关键点,为保证前一过程结果的质量,最好采用过程检验,检验合格后转入下一程序。如果前一环节已经不合格,那么后一环节的投入是毫无意义的,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延误交货期,这更说明过程监控及检验的重要性。过程管理可以誉为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员的管理、设备设施的管理、能源的管理、材料的管理、现场管理这些全部容纳在过程管理中,过程管理做好了,一个企业的管理就是成功的,效益也会随之提升。
五、检测
检测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先进的检测技术、严格的管理水平为质量管理提供准确严密的数据。如何实现检测的准确性,笔者认为关键有以下方面。(1)人员方面,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必须有宁为真话负罪不为假话开脱的正义精神。选择具有资质,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2)管理机构设置方面严格避免任何干扰检测人员检测判断的组织划分。管理人员承诺不多检验结果进行干扰。(3)检测仪器,采买著名厂家、国际领先技术的检测仪器,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与准确性。(4)学习先进权威的检测技术,避免使用老办法、土办法、遗留办法。(5)实验室的管理运行尽量采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ISO/IEC17025管理运行,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分析、预防和提高
在国内的企业中,往往出现产品质量经常上下波动,同一质量瑕疵反复出现,使得PDCA循环总是在原地打转。因此,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总认为是老面孔。在日本企业中,第一次出现的质量问题是不允许第二次发生的。他们发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然后分析总结成为制度,用以预防同一问题、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重复出现同一瑕疵只能说明措施不力,或者是一种失职。使用分析、预防的手段,产品应当是不断提高的。无论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外观以及服务,均应该得到不断改进提高,逐步升级换代,赶超同行产品,而使自己成为品牌。
七、以人为本,双向激励
以为制定了好的管理制度就可以实现优异的管理绩效,实际上再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都是人建立的,铁的制度是要靠人来制定,也要靠人执行,更要考人来监督。一个企业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性。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职工,让大家产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关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认真听取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应该是双轨的,不仅有负向激励,还应该有正向激励,正负平衡,保持工作集体这辆火车永远在轨道上正常高速行驶。
作者:杜美丽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康清.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0,(19):116-117.
[2]罗国英.论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01,(12):35-40.
关键词:质量管理;安全生产
2011年3月,锦湖轮胎因大量使用返炼胶生产轮胎被央视曝光。而据不完全统计,46%的交通事故由轮胎引起,近几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时见报道,充分说明了质量与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从质量的角度来认识安全问题,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来解决安全问题,将有利于防范安全事故,解决安全问题。
一、质量与安全的关系
(一)安全问题也是质量问题
纵观我国的安全事故,大多数都是相关组织在生产服务过程中造成的。不管是交通运输还是工厂生产、餐饮娱乐,可以说,质量问题都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或直接原因。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使用的产品(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就是有关人员的工作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违反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近年来呈现频发状态,如丰田汽车刹车门事件。
违规操作也是造成安全事故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操作规程说明组织的质量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有了规程不严格执行,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正常。这两种情况都说明组织质量管理存在重大问题,进而形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从质量管理角度来考察,几乎所有安全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质量问题上来,不是产品质量问题就是工作质量问题。如果我们从安全问题就是质量问题的角度去考虑,无疑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二)质量和安全没有矛盾
“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是组织的两个基本口号,但是大多数组织的质量和安全工作都是脱节的,表现为两个部门各自独立甚至发生一些冲突。其实,二者之间没有矛盾且关系很紧密。
首先,质量包含安全的内容。安全性是现代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所指的产品质量,首先就是安全性。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中,安全性甚至被当作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要素来规范。安全性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安全需要质量来保证。一方面,安全需要产品质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存在缺陷,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安全还需要工作质量(包括管理质量)来保证,严格按标准办事,是防止安全事故的保障措施。
再次,安全是确保质量的前提。在不安全的条件下,操作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加重,必然影响其操作,危及产品质量。因此,在ISO9004:2000中,规定管理者应当“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考虑“安全规则和指南”、“人类工效”、“热度、湿度、光线”等等。
二、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共同点
第一,意识问题。要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职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二,都具有全员性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全员性,也就是人人关心产品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安全工作的全员性也是一样。所谓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每个职工都存在安全问题,只有全员参与,安全才有保障。由于某个人的失误引发一场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
第三,都需要领导重视。ISO9000:2000规定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二项就是“领导作用”。安全也一样,领导不重视,不抓落实,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第四,对组织都具有生死兴衰的作用。质量是组织的生命,对组织的作用和意义很明白。但相当多的组织却没有将安全当作组织的生命。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成本,违规生产,违规操作,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由于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企业停产、破产和被政府强行关闭的并不少。
第五,都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下功夫。在一个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组织,质量上不去,安全出问题,正如一台年久失修的机器一样,既不能保证质量,也不能保证安全,可以说是必然的事。
第六,都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不仅可能引发质量问题,而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都必须用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与安全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是一个道理。
第七,都面临着事故处理问题。不管是质量还是安全问题,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处理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都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不管是质量事故还是安全事故,严重的都可能触犯刑律,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研究质量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共同点,一方面可以加强质量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又为双方互相借鉴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质量与安全的协同管理
质量和安全关系紧密,又有很多共同点,二者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协同管理。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质量与安全的协作形式可以有所不同,下面提出的一些方法仅供参考。
第一,统一机构设置。在相当多的组织里,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各自为政。在强调质量的组织中,质量管理机构一般都比较健全;而在强调安全的组织,安全监督机构一般比较健全。由于机构设置的偏重点不一样,工作往往互相脱节,两个部门缺乏沟通和交流。而实际工作中,双方又存在一些交叉点,如果能将二者统一起来,整合管理资源,可以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优势,有利于工作的互相促进。
第二,对质量安全隐患要联合采取行动。在组织中,总会出现一些影响甚至危及质量和安全的现象。特别是个别组织领导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以牺牲质量和安全为代价,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面对这些现象,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部门要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组织应当赋予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部门必要的权限,如考核权、处罚处以及在质量得不到保证或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他们应当有下令暂停生产的权力。
第三,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实践,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质量管理,从现场管理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TQC到TQM,从ISO9000到质量管理奖评选,其理论和方法都得到相当充分的发展。近几年国内部分单位开展的QSHE管理体系认证就是“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一体化的结果。
鉴于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多共性,笔者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借鉴质量管理的方法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安全管理。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相当多的组织里已经扎根,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也越来越多。这些组织如果能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推广到安全管理工作中,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柴邦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根据原料药的种类不同,区分杂质分布图的类别原料药生产中杂质分布图是与原料药相对应的,为了实现对原料药杂质分布图的有效检查,就要根据原料药的种类,区分杂质分布图的类别,做到正确分析。
2、对杂质分布图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进行重点检查在原料药杂质分布图中,包含了各项杂质的指标和数据,这些指标和数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应对杂质分布图中的指标和数据进行重点检查,保证杂质分布图的准确性。
3、检查杂质分布图对原料药生产的影响由于杂质分布图里包含了原料药杂质的指标和数据,因此对杂质分布图进行检查和研究有助于提高原料药的生产质量。
二、原料药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应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查
重点检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QA的职责,内部质量审计(自检),产品质量审计(年度质量报告),用户抱怨和产品收回、质量标准和检测规程的制定和管理程序,各种仪器的校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验证文件和检验原始记录,水质检测、微生物检测和环境检测的情况,留样和稳定性研究的方案和结果,杂质档案,取样办法、样品管理和取样记录等。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要想保证产品质量能够达到所需标准,就要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使质量保证体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来看,在原料药生产质量管理中应对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具体应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是否全面由于质量保证体系是为原料药生产过程服务的,因此在质量检查中需要对其构建的全面性进行检查,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检查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具有可行性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之后,需要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进行验证,验证质量保证体系的可行性也是质量保证体系检查的重要工作。
3、检查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记录是否得到可靠执行在质量保证体系中,包含各种生产相关的记录,只有生产记录得到可靠执行,才能保证原料药的生产质量得到保证。
三、原料药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应对无菌原料药进行检查
从原料药的生产过程来看,保证原料药的无菌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药的无菌性进行重点检查:
1、效价测定室与微生物限度室是否严格分开,微生物限度室和阳性对照室是否全排;效价测定室与微生物限度室只有全面分开,才能保证原料药在生产中达到无菌条件,进而保证原料不被细菌所侵袭。所以,在生产中应对效价测定室与微生物限度室进行重点检查。
2、培养剂的配制、灭菌、和使用记录是否完整和可追;无菌培养记录的时间和温度是否完整和可追;已灭菌培养剂是否做无菌检查和灵敏度检查;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无菌性,需要进行全面的灭菌操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灭菌记录进行检查,确保灭菌操作都按照实际需要进行。
3、阳性菌的传代记录是否完整和可追;对于原料药生产来讲,阳性菌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追踪和记录,确保掌握阳性菌的动态。因此,在质量检查中对阳性菌的传代记录进行记录并保证可追溯性是十分重要的。
4、无菌取样是否符合药典规定;无菌取样如何避免污染;在原料药生产中,无菌取样是生产中的必要环节,为了保证这一过程不被细菌污染,需要对无菌取样过程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无菌取样过程质量控制满足实际要求。
四、结论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特点;质量管理;措施
前言:近年来,商品混凝土的出现和使用,促使我国的建筑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混凝土不仅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更主要的是加快了施工的进度,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保护了环境。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思想麻痹等,致使商品混凝土在生产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和分析,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适应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商品混凝土及其生产的特点
(一)商品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其实就是平常我们所说预拌混凝土,就是有水泥、水和所需的骨料以及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将其组分按一定的比例,在搅拌站经过计算、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搅拌混合物。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特点
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过程中重要的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有一下几个特点:
1.商品混凝土必须随伴随用。商品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对其性能的要求,并不能够提前预制和储存,只能根据使用客户的需求,随伴随用。
2.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易受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时间的影响,降低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工作强度,再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
2.商品混凝土对材料要求严格。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与其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不仅受到原材料的影响,掺加剂的使用量也直接决定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客户要求,合理配比材料,生产出合格的商品混凝土。
4.商品混凝土仅是半成品。从建筑对商品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还经常受到施工技术和质量以及后期养护等的影响。因此,商品混凝土再生产过程中也仅仅是一种半成品。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商品混凝土再生产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对其研究和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对其质量重视程度不够
混凝土生产过程都非常重视其生产质量,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怀有商品混凝土不会出现问题的心态,导致对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控制不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控制不全面,往往会造成重视耐久性忽略强度或者工作性等;加上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众多,生成过程中原材料的性质不易控制,而且没有完善的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预测体系,最终导致商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管理不严
由上所述可知,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对其质量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泥、骨料和掺加剂等直接决定着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但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要么忽视对其所用材料的检测,要么在检测过程中只是一些表面工作,仅仅检查某种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并没有对其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造成水泥与掺加剂等不相容的问题,影响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另一方面,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的堆放场地的选择、管理不严,容易造成沙、石料等混杂,造成水泥或者其他掺加剂等再生产之前已经变质,最终影响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三)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其材料的配比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不仅受到其生产所用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材料配比更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心态或者生产设备及其他原因,极易造成材料在配比过程中的称量不准确等,最终影响生产出来的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商品混凝土的认识以及生产技术普遍有所提高,导致在商品混凝土实际生产过程中,忽视混凝土的试配工作,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混凝土往往会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四)忽略商品混凝土生产后期的管理工作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包括选料、配料搅拌和运输,还包括对其浇筑和养护等工作,无论是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关系着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然而,对于商品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质量的控制难度更大。因此,对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一定要有全新的认识,生产人员必须配合施工人员做好浇筑和养护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对其施工单位进行监督,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影响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三、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对于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必须建立健全其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监管,不断提高其生产技术并做好对使用客户的服务等,确保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一)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
随着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因此,首先必须以客户为核心,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全员参与、全过程、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使每个层次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各尽其责,把好关键环节的质量关,但是不能忽视次要的环节,做到统筹兼顾;其次,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实现最终以专业化、系统化管理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二)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控制
优质的原材料是商品混凝土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首先,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之前,就要根据使用者的要求,选择优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所需的水泥、骨料以及掺加剂等材料,同时要保证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合理配比,从本质上解决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其次,一定要根据所选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存放地点,分类别存放,并要加强日常工作中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保证选用的材料在存放过程中不会丧失其基本的性能。总之,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选择优质的材料并加强管理和检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三)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和监督
如上所述,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除了选料,搅拌等,还包括其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工作。因此,首先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之前,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做好商品混凝土生产的施工方案,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等;其次,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应专门设立服务部门,并保证服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甚至熟悉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过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做好对其浇筑、养护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切实保证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对于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有一定得提高,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加强管理,落实生产责任制度,不断引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保证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从而在本质上确保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当今的产品生产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必须尽最大努力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选择。所谓小批量,根据行业的不同,很难用具体的数量来定义,一般是指一次投料的批量,远低于一台生产设备一天的生产能力,或低于工艺线路上多数工序生产设备一天的生产能力,使企业不得不频繁的改变生产的产品型号。从经营角度来讲,小批量产品,属于“订货”产品,这种产品不能作为估销产品,原因在于产品是客户订制,除此之外无其它服务对象。多数情况下,产品属于企业已生产过的同系列产品,但仅仅是结构形式相同,却往往在局部或其它方面如尺寸、外形、材料、颜色等有不同之处,无法用以住的产品相代替。同时,这种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又无“新”可言。
过去在生产批量小、品种多的条件下,常采用通用加工机床,生产效率低,质量也难以保证。近些年来,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运用,自动或半自动机床或采用柔性程度高的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得到较快发展,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在生产方式的组织上,采用成组生产技术和精益生产模式的现代制造模式,也可以从管理上进一步控制成本。
1 当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有如下特点
①产品种类多样化,生产周期短,换型频繁。②生产设备的复杂化;与大批量生产的专用设备相比,小批量生产所采用的柔性加工设备的调整更要复杂,这就要求工人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工艺参数。③投料计划的精准:小批量生产由于是客户订制,生产完成后,多余的成品将成为库存品,期待客户的下一次订货,或者考虑到产品用量极少而直接报废处理。为减少这样的损失,这就要求投料时,做到精准投料。
2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在质量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2.1 调试阶段的废品率高 由于产品要不断换型,要经常进行产品换型和生产调试工作,在换型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参数进行修改,刀具、夹具的更换、数控程序的编制或调用等,稍有不慎就会错误或遗漏。有时工人刚结束上一种产品,对新换的产品尚未完全掌握或记起有关的操作要领,仍“沉浸”在上一产品操作方式中,从而产出不合格品,造成产品报废。事实上,在小批量生产中,大多数的废品都是在产品换型调试设备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来说,减少调试过程中的报废尤为重要。少数几个零件的报废,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精确投料的小批量来说,可能就要迫使企业为补足合同数量而再次投料组织生产,或者预先超合同数量生产,造成比例较高的经济损失。
2.2 事后检验把关的质量控制模式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讲的是全员参加,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在我国“生产制造型”中小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既没有做到全员参加,又没有做到全过程控制。在公司范围内,产品质量只当做是生产车间的事,各部门却排除在外,在工序控制方面,虽然许多企业都有工艺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岗位职责,但由于可操作性差和过于繁琐,加上没有监控手段,其实施的程度不高。对于操作记录,许多企业均未进行统计,又未养成每天查阅操作记录的习惯,所以,许多原始记录也不过是一堆废纸。虽然有许多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却依然是实行工序专检制,停留在依靠质检员把关的阶段,而不是从过程控制和管理上去找原因。
2.3 统计过程控制实施困难 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PC)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种质量管理技术。传统意义上来说,统计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而控制图又是统计过程控制的关键技术,但由于传统的控制图产生于大批量、刚性生产环境中,难以应用于小批量生产环境中。由于加工件的数量很少,收集的数据达不到利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要求,即控制图还没做出来生产已经结束。控制图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失去了运用统计方法控制质量的意义。
3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的质量控制措施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使产品的质量控制难度增加,为了保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需要建立详尽的作业指导书、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还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3.1 建立详尽的作业指导书和调试阶段的标准作业程序 不要因为生产数量少,价值低,而在思想上忽视和放松。作业指导书应包括所需的数控程序、夹具编号、检测手段以及所有要调整的参数。事先准备好作业指导书,可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编制和校对,集合多人的智慧和经验,提高准确率和可行性。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在线的换型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标准作业程序(SOP)应确定调试工作的每一执行步骤。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每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做。如:数控机床的换型,可按更换卡爪-调用程序-按程序所用刀号逐一核对-对刀-定位工件-设定零点-分步执行程序的顺序将一系列散乱的工作统一按某一顺序执行,避免遗漏。同时,对于每一步骤,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也做出规定。如,更换卡爪后,如何检测卡爪是否偏心等。
关键词:质量;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86-01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企业管理中关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还为市场经济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充实,质量管理的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质量管理活动的中心已经发展到了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环保、销售服务全过程的系统方法,不再是过去那种仅限于控制工序质量。现代的产品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的改进。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在实行全面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已经延伸到企业成本,利润和竞争力上,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上。实行产品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以最有效的方法、最合理的经济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现代生产方式中,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TQM理论就已经传入我国,经过30多年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企业通过实践也不断增进了对TQM的认识,提高了TQM的应用水平,但是应该看到,就目前来讲,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应用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还不到位。
就目前来讲,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我国的企业质量管理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以检验控制为主的阶段。很多所谓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也只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硬套与企业之上,往往为追求及时效益,囫囵吞枣。很多的企业仍然沉迷于理念,只是口头上追求,而不注意创造成果。所以报告的典型成果根本不是质量和表现方面的实际改进、以及收入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结果花费昂贵代价,技能因为用不上而荒废;员工的参与热情破灭;在真正的收获到来之前,工作重点被转移了,结果收不到实际的管理效果。
2.我国当前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对于市场的重视还不够。
当前我国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中,对于市场的重视不够,我国部分企业在企业内部充分运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企业内部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过程都严格按照TQM的要求来做,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失败告终。因为企业只是充分遵循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操作层面要求,对于市场和用户需求层面却关注不够,只是集中注意力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改进过程上,对于顾客满意程度重视不够,而在现代市场环境下,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赢得顾客的支持,才能真正做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3.当前很多企业不能充分领会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我国的很多企业还不能充分认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形到而神未到,虽然有的企业能够独立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而且企业也能够按照其原则其要求,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关键问题就在于只懂得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原理,却不能对全面质量管理有精神理念的领会。我们说全面管理原则本身没有任何错误,关键问题是我国大多数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不够恰当而造成的。可以说这些企业虽然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技艺,但是没有吸收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4.很多的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对于全面质量管理做不到位。
很多的企业出现了下行而上不效的现象。实际上,全面质量管理需要的是全体员工的一致努力,全员参与。但是实际上,由于受到许多官僚习气的影响,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往往出现管理层积极忙碌而高层却盲目不知情。高层管理者以为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与其无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正常实施。当问题出现时,责任便全推至质量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一身轻松。
二、我国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
1.我国企业要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我国企业应该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我们知道,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切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从而实施的管理方式。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顾客满意以达到长远成功。企业采取措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质量体系。为社会提品或者服务,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企业要充分利用ISO9000系列标准,这样可以为企业有效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保证。我们知道,这项标准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依据,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管理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有两种质量在企业中不易被协调,一种是企业的目标质量,另一种是标准质量,所以企业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质量标准会尽量向目标标准靠拢。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目标标准,企业带动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最终提高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
2.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企业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首先就是要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企业领导者的质量管理意识更要加强。我们知道,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认识程度对于企业全面质量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领导者的质量意识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带动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鼓舞士气,重视企业质量管理,保证自己在质量管理中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是指挥者,决不能是个旁观者或指导者,而且应该做好具体工作,决不应该只在口头上支持。一切实体质量的形成、改进和创新都要由人来完成。质量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企业一定要调动好全员的力量。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全面质量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企业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改进质量、开发智慧、提高素质,才能真正做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3.企业要强化信息和营销工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息是思路的基础,思路就是财富。所以企业要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关注企业和市场的信息资源。企业的用户信息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和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市场更是变化莫测,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用户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是不断变化提高的,因地区、国家风俗习惯的不同用户信息也不同,所以企业要想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就要坚持高质量,不断地、持之以恒地以多种方式追踪市场,围着用户转。这样的形势下就为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服务质量已上升为竟争的又一个战场。企业之间的服务竟争也是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的竟争,所以现代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促销观念,强化经销队伍,加强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提高经销人员的素质,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做好宣传工作,扩大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从服务质量方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利静,阎铁建.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4( 3).
[2]杨志敏.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管理.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