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26-01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类世界再次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却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公共卫生安全当前已成为了许多国家所面临着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非常薄弱,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关系着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时期农村这一时代背景,结合农村工作经验,围绕如何构建当前有效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谈一点看法。
1 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意识极其淡薄,许多农村甚至都没有制定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条款。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让世界瞩目的非典肆虐着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农村,迫使我国不得不采取对外来人员或外地回归人员的隔离措施;2005年,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2008年后期,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食品安全问题,从“三聚氰胺”到“问题奶粉”,从“毒生姜”到“假羊肉”……问题食品频频曝光;2012年的“地沟油”,“问题豆芽”……等等。据统计,上世纪末中国受食品安全隐患威胁的地方占全国所有城乡的80%以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并未爆发更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然而其安全隐患却始终存在。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受天灾人祸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①流行性疾病;②食品安全;③环境污染;④事故灾难。
2 公共卫生管理概念的论述
事实上,所谓公共卫生管理其实包括多项内容,且也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因此,严格来说公共卫生并非一个单独的概念。公共卫生体系主要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而本文所探析的公共卫生则仅针对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准确的说,是基于农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所开展的论述,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做好农村预防接种、消杀、从业人员体检、卫生宣教、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并监控农村人群健康信息,指导并治疗患者,监测并报告相关信息;研究和预测农村人群健康态势,制修订并实施防治规划,调整防治方案等。
3 当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自非典和“毒奶粉”事件后,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分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单独个体――卫生监督机构要认真在上述事件中吸取教训,并重置组织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3.1 构建农村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农村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国家级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核心,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在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工作的重心,设计面广,基础薄弱,难度较大。
3.2 公共卫生管理职业化。如何建立一个健全、敏锐、充满活力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呢?不少公共卫生专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有专家认为,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就必须要进行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其中,硬件包括:要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设备、经费、人员和政策保证等;软件包括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政府下属部门的通力合作意识。笔者认为,制度完善是从容应对、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3.3 加强定期演习。如何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病、险情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捷径只有一条,就是更多的开展演习训练。
【关键词】卫生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指标;监测体系
【Abstract】Muchhasbeensaidandwritteninrecentyearsabout“Healthresearch&development(R&D)funding’sallocativeefficiency”.Trackingfinancialflowsintohealthresearchisakeypointtoimprovetheallocativeefficiency.Yet,theinformationonhealthresearchfinancingislackandfragmented.ThedevelopmentofasystematicmonitoringofglobalinvestmentsinhealthR&Disalongtermgoal.ThisstudyaimstoprovideasummeryaboutresearchonresourceflowsforhealthR&Dintheworldwideanddefinitions,classificationindicatorsabouttheresearch.Inaddition,weanalyzethestatusofhealthR&DfundinginvestigationinChina,andelicithowtodevelopamonitoringsystemfortrackinghealthR&Dfundingflows.
【Keywords】HealthResearchandDevelopment;Funding;Index;Monitoringsystem
1为什么要掌握卫生研发活动经费流向情况
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在卫生领域,研究卫生研发经费总量与流向情况,对衡量卫生研发活动的投入强度以及指导合理投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研发活动经费投入是否合理关键要看投入是否有助于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了解投入是否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卫生研发活动经费流向情况研究可以作为对卫生研发活动资源配置进行调控的手段,找到以往卫生研究中被忽视的重要领域,依靠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将资金投入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
2国内外研究背景
对卫生研发活动经费流向情况的关注是由于卫生研发活动经费使用缺乏公平性与效率低下所引发的。1998年,全球各个国家政府和私有机构对卫生研发活动的投入达到了735亿美元,然而据统计对于占全世界90%疾病负担的卫生问题只投入了占总量不到10%的研究经费,这种巨大的配置失衡就是所谓的“10:90问题”(10/90gap)。例如,肺炎、腹泻、肺结核、疟疾这四类疾病总共占了超过20%的全球疾病负担,然而对它们进行研究的投入的经费还占不到总经费的1%。
为缓解、控制“10:90问题”,许多国际组织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提出建议着手解决。1990年,世界性的卫生研究与发展活动管理组织—WHO下属的“卫生研发委员会”(theCommissiononHealthResearchforDevelopment,CHRD)在题为《卫生研究:公平发展的基本链接》的报告[3]中提出应该注重投资水平和疾病负担程度的相互关系。并首次指出必须确定全球卫生研发重点,以及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统计机制来监测卫生研发活动经费流向情况。
1994年成立的WHO下属“关于未来干预选择的卫生研究特别委员会”(theAdHocCommitteeonHealthResearchRelatingtoFutureInterventionOptions),在WHO支持下于1996年9月出版了报告《投资于卫生研究》[4]。报告重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追踪卫生研发活动经费机制的重要性,重点提出了建立这个机制的任务是获得经费配置信息和进行卫生研究重点设置。
1997年6月,WHO第一届卫生研究全球论坛(theFirstGlobalForumforHealthResearch)提出需要在中低收入国家开展卫生资源流向情况的收集、分析和公布,并发现这些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1998年,卫生研究全球论坛组织的“资源流向计划(TheResourceFlowsProjest)启动,旨在通过建立、收集全球卫生研究经费流向情况的资料来改善卫生研发活动重点的设置。
我国从1981年开始较为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但直到2000年,才开始通过研究机构的《科技统计年报表》统计研发活动经费。
3卫生研究与发展活动相关定义及分类
3.1卫生研究与发展活动定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研究与发展活动采用以下定义:“为了增加知识的总量所进行的、包含创造性工作的、系统性的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这些知识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设计新的应用”[6]。该定义已被卫生研究发展委员会(theCommissiononHealthResearchforDevelopment,CHRD)等国际卫生研究管理组织广泛认同并采用。
3.2卫生研究与发展活动主要分类方法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对卫生研发活动进行分类。
3.2.1按活动(Activity)类型分类。根据研发活动的类型,OECD将研发活动分为基础研究(basicresearch)、应用研究(appliedresearch)、试验发展(experimentaldevelopment)。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有关各种现象的和能够观察到的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不以任何专门或具体的应用和使用为目的,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的工作;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或目标;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本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3.2.2按学科(discipline)分类。卫生研发活动所包含的学科领域在过去10年已经逐步扩展到卫生(health)科学、社会(social)科学、管理(management)科学。
按照OECD的分类,医学科学是科技领域所包含的六个主要领域(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医学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学)之一。医学科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科学。
EUROSTAT将人类健康保护与促进的研究分为10类,即一般研究,医学研究、医院医疗、外科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内科学,职业医学,营养和食品卫生,药物滥用和成瘾性,社会医学,医院组织结构和医疗保健组织,以及其他医学研究。
WHO卫生研发委员会的表述是:“卫生研究跨越许多学科,包括医学、生物学、社会和管理科学。”依据相似的框架,WHO卫生研究特别委员会将卫生研发活动分为“生物医学(Biomedicalsciences)、人口学(Populationsciences)、卫生政策科学(Healthpolicysciences)”三类。生物医学包括所有战略性的、生物学的、医学的、临床方面的研究,以及生物医学产品的开发;人口学包括流行病学、统计学和行为医学;卫生政策学包括卫生政策研究、卫生体制研究和卫生服务研究。
3.2.3按研究实施者和受益者分类。OECD把研究实施者分成国家和经济部门两类,经济部门再分为公有、私有、国外三部分;卫生研发委员会提出基本的国家卫生研究(EssentialNationalHealthResearch,ENHR)的概念是从实施者、受益者两方面考虑研究情况。基本的国家卫生研究包括特定国家的研究和全球性的研究。特定国家研究(本国实施者、本国受益者)指每个国家的研究者确定特定国家的卫生问题并且设计、评估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行动项目。全球研究(本国实施者、全世界受益)指全球研究者合作为解决未解决的卫生问题而发展新的技术[9]。
3.2.4按发展产出(developmentoutcome)分类。WHO卫生研究特别委员会对发展产出进行了分类:产品(products)、干预(interventions)、政府政策工具(instrumentsofgovernmentpolicy)。产品指药物、疫苗、装备(包括用于公共卫生、手术、诊断的工具);干预指能够减少不利健康环境的危险、持续时间或严重程度的信息或者措施的结合,分为公共卫生干预和个人卫生服务干预;政府政策工具指鼓励或者阻碍特定卫生干预,例如烟草的价格和税收政策、卫生服务价格政策、基本药物目录、根据卫生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类型和范围支付报酬的政策。
4关于建立我国卫生研究与发展经费监测体系的建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和以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并存的新时期。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所面临的卫生问题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如何提高卫生研发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重视弱势群体的健康需求,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我们必需根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设置我国卫生研发重点,提高卫生研发资源的配置效率。建立卫生研发活动经费流向的经常性监测机制对于促进卫生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经常性的监测机制,才能适时调整卫生研发资源的配置失衡,从而避免重复投资,避免忽视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卫生问题。
关键词:管理者;知识获取;学习行为;沟通能力;MBA;管理能力;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3-0056-06
引言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由此造成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笔者认为我国管理水平落后的原因:一是建设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二是缺乏掌握先进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主要有:一是依靠自身摸索,逐步积累经验;二是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提高现有管理者的能力。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崛起阶段,提高管理水平依靠前者是比较慢的,往往采用第二种途径。然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管理人才缺口很大,高端管理人才引进无法满足需要,主要依靠现有管理者的能力提升。管理者能力提升也有两种方式:一是靠自身经验积累;二是靠知识获取。笔者在此重点分析第二种情况:管理者知识获取的方式如何?获取的知识对实际工作是否有帮助?管理者是否能够学以致用?这些因素对管理者能力提升有影响吗?为了使分析更接近实际,笔者以MBA学员为样本进行分析。
之所以选择MBA学员,是因为MBA学员虽然来源广泛,但主要是来自处于领导岗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同时,MBA传授的是面对实践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MBA又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并重点培养管理的能力。可见,MBA学员既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知识素养,又有一定实际经验和管理能力,选择MBA学员进行调查,得到的数据会更接近于实际。为了使研究更精准,本次调查只选择来自工商企业的学员,剔除非工商企业的学员。笔者选择华东区的同济大学、华北区的北京工商大学、西南区的四川大学、华南区的海南大学的MBA学员进行了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知识获取、学习行为对管理者能力提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知识获取是指知识接受者获得与知识转移者类似认识的知识,其包括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前者主要是指内部知识的创造与积累,后者就是通过培训获取知识(胡小龙,2011),从一般意义上讲,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更重要。Yli-Renko(2001)认为外部知识获取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外部知识获取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Tsai,2001)。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窦红宾(2011)研究发现知识资源的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有利于知识资源获取企业的内部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知识资源的获取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Nonaka(1994)认为知识获取是企业通过合作或互动活动获得的过程。
知识获取的外部途径主要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就是学习态度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综合,是最可贵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通过获得新行为新思想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过程(Senge,2002)。正确的学习行为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学习行为是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进行的活动总和(杨开城,2002)。
那么,对管理者而言,知识获取、学习行为对管理能力是否产生影响呢?笔者认为,管理者通过正式的学校教育获取知识,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并通过学习行为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已的知识系统,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经验不断积累更新,两者共同作用必然会影响管理者能力变化。
管理者的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笔者认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是管理沟通能力,因为按照最新的管理理论,管理就是沟通,每一件管理工作都属于沟通,高效的管理过程就是有效的沟通过程。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主导者。其管理沟通能力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企业沟通能力高低。因此,笔者对管理者能力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管理者的沟通能力。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笔者研究样本分别来源于同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四川大学、海南大学的MBA学员的调查问卷,调查时间是2014年12月,调查问卷采取随堂发放随堂回收的方式,问卷投放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和非工商企业学员的问卷,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66%。样本数据涵盖华东、华北、西南、华南四所高校的192位MBA学员,其人口变量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显示,调查对象中,男性占80%以上,说明当前工商企业的管理者以男性为主,区域分布也大体均衡。从年龄分布看,近80%的管理者在30~39岁年龄段,说明当前工商企业的管理者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处于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最佳年龄段。从任职年限分布看,任职6~15年的管理者占65%以上,说明当前的工商企业管理者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从学历分布看,调查对象以专科以上学历为主,说明管理者有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从学科背景分布看,调查对象以人文社科背景和经济管理背景为主,理工科背景比例较低。从职称分布看,调查对象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80%以上,说明当前的工商企业管理者以专家型为主,可见,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根据前文的假定,管理者的能力与知识获取、学习行为有因果关系,为此,可建立如下模型:
Y=β0+βiX+βjZ+ε
上式中:Y为管理者沟通能力一组变量,X为管理者知识获取学习行为的一组变量特征值,β0为常数项,βi、βj为参数,ε为扰动项。
(二)变量测量与描述
1. 因变量。管理者沟通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笔者主要调查管理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危机控制能力、上行沟通能力、自我沟通能力,其通过相应的基于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来衡量,可以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测量。笔者采用5分值李克特量表法通过相关题项测量,基本题项是:你认为你的沟通能力如何,五种能力答案选项均设置为5分值,1表示很低,2表示比较低,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高,5表示很高,随着取值的上升,管理者的沟通能力提高,调查样本回答情况见表2。
表2显示,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自我沟通能力较高,倾听能力较弱,管理者的管理沟通能力显示了较高的集中度(标准差较小),这说明管理者的沟通能力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中等水平者相对较多。
2. 自变量。作为自变量的知识获取和学习行为也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赋值。反映知识获取的题项是:你是否经常看经济类和管理类书籍,这些书籍对于你的工作是否有帮助;反映学习行为的题项是:你在日常管理中是否运用书中的知识。调查样本的答案选择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知识获取和学习行为的态度(见表3);二是自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4)。
表3最后两列显示超过55%的管理者偶尔或经常看经济类管理类书籍,说明一半以上的管理者知识获取通过外部途径,只有不到一半的管理者认为专业书籍对日常工作有帮助,只有1/3的调查对象经常运用书中的知识。
表4显示,管理知识获取、学习行为处于中等稍偏下水平,多数人处于中立状态,与表3的态度相吻合,调查对象对知识获取与学习行为显示较高的分散程度(标准差超过了1)。
3. 中介变量。本文将人口统计特征值作为中介变量(见表5)。
四、估计结果
笔者使用Eviews6.0软件,采取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采取怀特检验方式矫正异方差,估计结果见表6。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模型通过了似然比显著性检验,模型与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知识获取和学习行为对管理沟通能力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语言沟通能力。语言是成功沟通的关键,语言沟通能力是管理者重要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提升,外部获取是一个重要渠道,经常看书学习可以积累个人人力资本,从书中学习专业语言,积累语言词汇,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调查数据显示,引入控制变量后,经常看书学习可以提高管理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5%显著性检验(β1=0.078,P0.05),如果管理者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更加明显,通过1%显著性检验(β1=0.212,P0.01)。从个人禀赋来看,性别对语言表达能力有正向影响,并通过1%显著性检验(β1=0.255,P0.1),女性更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倾听能力。倾听是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有了倾听能力,处理问题才能胸有成竹,当机立断。倾听能力的提高与知识获取和学习行为密不可分,调查结果表明,运用书本知识对提高倾听能力有正向影响,并通过1%显著性检验(β1=0.132,P0.01)。引入控制变量后,影响程度增大,显著性增强(β1=0.229 8,P0.01)。这说明,倾听能力的提升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将书本转化为自已的知识系统并灵活运用,对提升倾听能力意义重大。从控制变量看,性别对倾听能力有正向影响,通过1%显著性检验(β1=0.268,P0.01),说明女性更有利于提升倾听能力;年龄对倾听能力有正常影响,通过5%显著性检验(β1=0.069,P0.05),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倾听能力不断增强;学科背景对倾听能力有负面影响,通过5%显著性检验(β1=-0.099,P0.05),说明人文学科经济管理学科背景的管理者认为自己人文和经管专业功底深厚,不愿意倾听。
3.危机控制能力。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企业遇到危机是难免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危机控制能力,而危机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模式可循,也不能完全凭经验处理,只有不断获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才行。调查数据显示,经常看书学习对提高管理者危机控制能力有正向影响,并通过10%显著性检验(β1=0.114,P0.1),引入控制变量后,影响程度增大,显著性增强(β1=0.164,P0.05)。从控制变量看,性别对危机控制有正向影响,通过1%显著检验(β1=0.173,P0.01),说明女性处理危机的能力强;年龄对危机控制有正向影响,通过5%显著性检验(β1=0.057,P0.05),说明管理者年龄越大越有危机处理经验,危机处理能力越强;学科背景对危机控制有正向影响,通过10%显著性检验(B1β1=0.08,P0.1),说明经济管理知识越丰富,危机处理能力越强。
4.上行沟通能力。管理者与上司良好沟通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缩短成功的时间,但与上司沟通同样离不开知识获取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估计结果显示,经常看书学习,对于提高与上司沟通能力有正向影响,并通过10%显著性检验(β1=0.058,P0.1);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也有正向影响,通过5%显著性检验(β1=0.144,P0.05),引入控制变量后,书本运用影响程度增大,显著性未变(β1=0.172,P0.05)。在控制变量中,任职年限有正向影响,通过5%显著性检验(β1=0.102,P0.05),说明管理者任职年限越长,越懂得如何与上司打交道,与上司沟通的经验越丰富,能力越强。
5.自我沟通。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成功的沟通者,要想说服他人,必须首先说服自已,只有认同自身价值,才能激励下属,管理者自我沟通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调查数据显示,管理者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对自我沟通能力提升有正向影响,通过5%显著性检验(β1=0.143,P0.05),引入控制变量后,经常看书学习,对自我沟通能力提升有正向影响(β1=0.057,P0.1),书本运用的影响程度加大,显著性增强(β1=0.189,P0.01)。从控制变量看,性别对自我沟通能力提升有正向影响,通过1%显著性检验(β1=0.152,P0.01),说明女性更有利于提高自我沟通能力。年龄对自我沟通能力有正向影响,通过10%显著性检验(β1=0.045,P0.1),说明年龄越大,问题越能看得开,自我沟通能力越强。学科背景对自我沟通能力有正向影响,通过1%显著性检验(β1=0.174,P0.01),说明拥有经济管理知识越多,自我沟通能力越强。
模型估计结果还显示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西方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书籍对我国工商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的影响均不显著,而经常看此类书籍和在工作中运用该书籍对管理者沟通能力则有显著影响。这似乎是矛盾的,而之所以产生这一矛盾可能也印证了我国一些经济学家的判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是不科学的,不适合我国国情,但其个别概念与方法由于对市场经济理论作出相当成熟的理论解释,是可以借鉴的(陈岱孙,1995;高鸿业,1991;吴易风,1999)。中国的工商企业管理者在学习西方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时,摒弃了意识形态因素,本着“为我所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学习借鉴其有用的概念和方法,搞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笔者通过构建知识获取、学习行为、能力提升的分析框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估计了知识获取、学习行为管理能力提升的具体影响程度。根据笔者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管理者知识获取方式对语言表达能力、危机控制能力、自我沟通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管理者的学习行为不仅对以上三种能力,而且对倾听能力、与上司沟通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西方所推崇的引以为傲的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对管理者能力提升没有显著影响。第四,管理者的性别、年龄、学科背景在一定情况下对管理能力提升也产生正向影响。
根据笔者的研究结论,为了打造一支与世界接轨懂中国国情的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提高工商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采取全方位的媒介方式和培养培训方式拓宽管理者知识获取的外部渠道,在此前提下,做到两方面:一是丰富理论知识内容,适时更新教科书和教材内容,增加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新信息,走在时代前列;二是强化运用性知识传授,增加考察的份量,增强感性认识。第二,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在坚持实践教学多样化的前提下不断探讨实践教学的新形式,一是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充实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提高管理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三,编写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材和培训资料,并力求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用中国话语哲学解释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第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五,组建管理团队,要重视团队成员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Peter.M.Senge.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胡小龙.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在孵化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1,(11):130-133.
[3]H.Yli-Renko,E.Autio, HJ.Sapienza.Social Capital,Knowledge Acquisition,and Knowledge Exploitation in Young Technology-based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6):587-613.
[4]Wenpin Tsai.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 Network: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5):996-1004.
[5]窦红宾.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预测,2011,(3):48-52.
[6]隋树杰,等.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与医患纠纷关系认知的对比分析[J].护理研究,2014,(33):4148-4149.
[7]余雅风.合作创新中企业知识学习行为制度变化研究[J].科研管理,2002,(9).
[8]Nonaka.A Dynamic Theory Organization Knowledge Cre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1):14-37.
[9]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2):12-18.
[10]郭文臣.管理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卫生系统;财务管理
一、卫生系统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持该系统资金流通的枢纽中心,负责对卫生系统的资金根据决策用于各专项活动支持,通过对资金的控制达到对系统工作的引导和监管的作用。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对公共医院的改革势在必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要求医院这种性质特殊的单位也要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正确实施,保证医院各个环节的流畅运行。财务管理通过实现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其他财产管理,对医院的资金活动进行控制和协调。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医院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助于对医院的财务系统进行梳理,科学重复利用资金。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改善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减少患者负担,缓和医患关系。对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和社会效益的扩大都有很大的裨益。
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对医院的内在约束和管理上。实际上,在医院这种兼具公共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实现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对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改革和更好的应对来自行业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都有积极作用。这是外部环境对医院实现科学高效财务管理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实现现代经营理念的必然趋势。
二、现行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意识模糊是症结
医院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最大区别就是医院兼具了社会公益性和市场经济性,而企业的市场性是独一无二的。医院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人道主义责任,必须救死扶伤,对市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同时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也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支持。政府因此对卫生系统的政策有所不同。医院在财务管理的目标性上表现出意识模糊的现象。
如果医院选择单方面的追求市场的经济效益。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对病房、病床、药品、医疗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所变化,采取手段来追求高额的利润。这种恶劣的影响会直接反应到对患者治疗的影响上。对医患关系、社会安全感都会产生连续的后续连锁反应。不过如果过于强调医院的公益性,强调其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会造成医院就是福利院的假象。对医院维持自身的协调运营和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免会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财务管理在目标性上因为这二者相互纠缠的矛盾使医院模糊化处理和出现选择性失误。对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整个医疗体制的财务管理这一部分的运行。
2.实际操作中往往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管理在此财务管理工作当中起到分配资金、按需分配和引导流通的作用。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对本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历史数据的总结和推算,进而对一定时间内的计划做出合理预算仅仅是预算管理最基础的部分。实际上,预算并不仅仅是一种分配的形式,预算的控制管理功能远远大于对资金的支配情况。预算管理意识的形成是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效的表现方式。领导层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审核对医院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为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实现通过资金控制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
预算管理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财务部门的内在工作。实际上在实现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采用何种方式?预算资金的总额和各专项用款的金额如何?财务工作的标准量化考核如何?这些都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一个单独部门就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财务部门没有这种工作能力,另外一方面有些内容也不仅仅由财务部门就能决定。实际上预算管理应该被放在整个医院活动中心的规划中,并且利用预算管理这一线索对各专项活动实现控制和引导。财务部门必须和其他部门联合,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完成预算管理这一复杂的工作。
3.风险意识淡薄
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国家对医院实行全额拨款的政策支持。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营环境下,医院经营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大。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私人医院的增多,使人们对医院的选择有所增加。医院普遍存在财务风险意识不强的状况。一方面是受政策扶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医院主动求变的思想较淡薄。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医院出现负债化经营的现象较多。医院负债经营,必然影响医院本身的健康运转和服务水平的降低。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迫于市场生存的压力,许多医院不结合实际情况,盲目扩大自身规模,引进没有承担能力的项目,接受各种扩大化条件。其自身能够承担的经营责任被资产结构的重组和变化加重,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其本身的偿债能力严重不足,更有甚者会有破产的风险。风险意识淡薄,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资金利用的认识不足,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卫生系统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对策
医院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随着新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逐渐的得到了重视和改善。
1.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医院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深入推行并不仅仅是对医院工作内容的简单归类和总结。医院的理财观念必须转变,对财务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实现财务管理统领医院工作专项事务的目标。科学健康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医院的工作转变,专业的财务管理结果有助于管理层做出健康的决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和培训。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团队有助于集思广益,提出各种有助于改善医院财务系统的建议。财务反映业务,财务水映业务水平。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具体量化标准的考核。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
2.强化预算管理的作用
强调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勾稽关系,将预算管理内容渗入到日常会计核算当中。会计科目的设置根据预算管理的分项支出设立。明细项目更加详细,方便预算管理对于细节的观察和处理。强化预算管理的约束力,真正实现通过预算管理和财务活动对整个医院的工作活动进行控制和监测。在将预算管理功能和会计制度结合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医院专项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这一控制过程能够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完成。
医院的各项活动主要包括对药品的控制、医务人员的管理、医疗设施的管理、科研项目的进行、承担的行政任务等等。财务管理部门通过这些项目批复的预算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预算的约束功能。对其中的病种成本核算这一类的大项实现现金流量表的生成,完完全全的实现预算管理和会计制度的结合,强化预算管理的作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
3.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医院作为兼具市场性和公益性的单位,为了兼顾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对本身的财政收入能力状况不了解。医院必须找准自己的合理定位,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在激烈市场经济中生存的主体,必须拥有充分的财政创收能力。认识到医院本身的不合理经营、负债化经营给医院本身带来的恶劣影响和后续后果。财务风险始终存在于医院的经营当中,财务风险意识的养成是对财务工作负责的具体表现。财务管理具有监管的作用,通过财务管理的预算和控制,能够对医院的盲目投资、盲目扩大规模、盲目接收项目的资金控制。实现合理推进医院前进的工作。实现各专项的重点监督和平常工作的一般监督,对不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项目进行缩减和叫停。风险防控意识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医院管理层上,对于医院工作人员也要强化其风险意识。医疗水平是医院工作人员量化考核的标准之一,不能放松服务意识。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参考文献:
1 以人为本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系完善与否,与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密不可分。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大大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保证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1.1 倡导学生本位,以学生为主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一直被视作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一方面,这体现了我国作为文明古国,长久以来积淀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教育历来侧重“教师本位”,而非“学生本位”。前者强调教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容易束缚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倡导?W生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需要。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系,正与学生本位的观念相匹配。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摒弃了惩罚性的管理方法,比如当有学生迟到早退、违反课堂纪律时,以人为本的管理者不会简单粗暴地施行记过、通报甚至强制退学等处分。当然,以人为本不意味着放宽管理,而是管理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管理中处罚得当,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总之,以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
1.2 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只着眼于学生的违纪行为,还应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通过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创造一堂有价值的课程;在课余生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用于组织有意义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锻炼,而非流于形式;在学校的各项考核制度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应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提取学生代表的意见,让制度充分反映学生的想法,在学生中更具有影响力。此外,学校的各项制度、活动等,还需要综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只有人性化的考量机制和决策,才能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管理体系的构建存在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但管理人员作为这一体系的主要实施者,尚未拥有强大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比如在理论学习方面,管理人员对“以人为本”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机械地执行学校布置的任务;在执行能力方面,管理人员队伍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将学校的管理理念有效地进行,存在拖沓、敷衍等问题。例如,许多高职院校规定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定期与各个学生谈话,交流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反馈,关心学生的生活等。但是谈话的频率和深度有时仍有欠缺,难以达到真正理解学生的目的。
2.2 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依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在实际的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做到结合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管理。其实,失去时代性、忽略个体差异的人本管理,已经不能称之为“以人为本”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能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会让学生的自我发展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
3 以人为本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
3.1 强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随着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不断增强,管理人员队伍的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学生管理人才,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制定、有效实施、高效执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对学生心理了解的能力等,聚集既懂得管理、又了解学生的管理人员;其次,完善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方法的学习与培训,各个高职院校之间能够经常交流心得,借鉴有益经验;最后,赏罚并重,时刻注重考察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能力,对于既能管理好学生、又能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人员,应将其工作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其他管理人员。
关键词: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800(2016)04-0209-04
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是检验政府治理完善与否的关键,提高公众满意度已经成为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并成为政府绩效评估所要促进的重要目标[1]。一方面,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测评结果可为卫生监督部门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另一方面,开展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评价有利于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是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基础[2]。因此本研究通过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浙江省杭州市、台州市和衢州市3地市进行综合评价,来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构建1套科学、全面、实用的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评价工具,为日后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效能外部评价、检验工作成效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差异,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抽取了杭州、台州和衢州三地市作为现场调研地区管理相对人为调查对象,分别发放160份、150份和115份问卷。
1.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包括两部分内容:①根据指标体系自制的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调查问卷;②被调查管理相对人单位基本资料特征情况。满意度的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较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用Cronbach'sα系数和因子分析法来检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用综合评分法、TOPSIS法、综合指数法等3种综合评价方法对3地市的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验证指标体系的稳定性。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42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5份,有效回收率为92.9%。395份有效问卷中,杭州市149份,台州市139份,衢州市107份;单位类型:公共场所被监督单位256家(64.8%),医疗卫生被监督单位95家(24.1%);单位成立年限5年以下有55家(13.9%),5~20年有252家(63.8%),20年以上88家(22.3%)。
2.2信度分析
目前,主要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来测量问卷的信度,一般认为Cronbach'sα系数大于0.7则问卷信度较高[3]。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问卷各条目的信度分别为0.757、0.899、-0.894、-4.344、0.809,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问卷的总体信度达到0.936,证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很好,见表1。
2.3效度分析
2.3.1内容效度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前期参考大量相关文献与两轮专家咨询基础上构建的,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2.3.2结构效度通过因子分析来验证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KMO值为0.918,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按照公因子尽可能少,特征值要≥1,累计比例要大于70%的标准[4],最后共提取7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9.597%,经过均方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二级指标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显示,因子1、因子5和因子6在对卫生监督员风纪风貌、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廉洁自律的评价,对卫生监督管理的质量感知评价,对案件查处的质量感知评价和对卫生监督行政许可的质量评价等七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命名为质量因子。因子2在从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中的受益程度较5年前是否有所提高的评价,对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的认可程度较5年前是否有所提高的评价,对卫生监督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较5年前是否有所提高的评价等三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命名为满意度因子。因子3在是否信任卫生监督机构,是否愿意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参与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是否会向他人传递卫生监督工作的正面信息以及卫生监督工作对贵单位发展的有益程度评价等四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命名为信任和价值因子。因子4在对卫生监督机构主动提供卫生监督信息的评价,对获得卫生监督信息渠道是否广泛和畅通的评价,对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组织培训的评价等三个指标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命名为信息因子。因子7在卫生监督举报和投诉渠道的了解和畅通程度,卫生监督举报投诉受理、调查、查处和回复的评价两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可以命名为抱怨因子。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与指标体系设计时确定的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评价的各维度有密切的逻辑关系,提取出的7个公因子与预设的6个一级指标基本相符,说明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4综合评价结果
运用综合评分法、TOPSIS法、综合指数法等三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杭州、台州、衢州三地市的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其结果如下。2.4.1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是将每项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对应的权重,然后将其所有指标的加权得分相加作为最后的得分,见表3。2.4.2TOPSIS法TOPSIS法即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之间的距离进行排序[5]。目前已用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决策等多个领域,研究结果见表4。2.4.3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综合评价方法,它是用单一的统计指标定量地反映多个指标综合变动水平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不同性质、不同单位的各种实测指标值通过指数变换,加权得出综合指数,对综合指数进行分析,比较其优劣[5]。本研究的各项指标以3地市实际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标准化值则是将实际指标值同标准值相除所得,见表5。2.4.43种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汇总通过3种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比较,3地市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与定性访谈的结果也大致相同,证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说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合测量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见表6。
3讨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得知,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3种综合评价方法测评出的满意度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按照李克特5级评分法,浙江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得分为3.74分,换算为百分制得分为74.8分。与公众满意度相比,管理相对人满意度更高,说明管理相对人对卫生监督部门工作成效的认可与肯定。当然,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3.1建立动态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修改机制
本研究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尚未对卫生监督工作不同的专业内容设计具体的指标,此外,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卫生监督部门部分职能的划转,也需要对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
3.2扩大实证研究范围,提高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对管理相对人调研难度较大、调研成本高等原因,本次实证研究仅在浙江省内按照经济水平与地理位置的差异选取了三个城市进行实证研究,该指标体系是否能够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使用,还有待检验。此外,样本选择的代表性也需继续完善,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公共场所与医疗机构的管理相对人。因此,还需扩大实证研究范围,对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郭政,陈征洪.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在政府部门的实践与启示[J].标准科学,2015,(5):73-78.
[2]滕菲,关丽征,王亚东,等.基于欧洲满意度调查量表的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2844-2847.
[3]孙树学,范翠萍,龚勋,等.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2(11):20-21.
[4]于勇,陶立坚,杨土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9(5):511-516.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一根据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有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业务素质,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体制,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一)目的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有序的新机制。
(二)意义
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是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巩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有利于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乡村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保证农民看病和用药安全。
二、组织领导
县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卫生局,具体负责全县乡村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落实乡村一体化相关工作。
三、工作步骤和目标
(一)第一阶段(20XX.8.120XX.8..31)
1、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乡村一体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卫生院院长担任主任,明确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日常工作管理。
2、20XX年实施第一批乡村一体化试点工作的乡镇卫生院为高塘镇、大明镇、赤水镇、莲花寺镇、下庙镇、辛庄乡、柳枝镇等7个乡镇,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力争在20XX年6月前全面实施。
3、按照五统一、两独立(行政、业务、财务、药品、工资统一管理和法律责任、财务核算独立)的要求,完成本辖区内乡村一体化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县乡村一体化办公室反馈。
4、村卫生室统一布局,确保村卫生室内外卫生清洁,室内办公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统一摆放,村医生着装整洁,配戴上岗证,按甲级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完成医疗器械配置。
5、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对乡村一体化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乡村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第二阶段(20XX.9.120XX.9.31)
1、试点乡镇组织实施乡村一体化五统一和两独立的管理,对各种资料整理归档,资料整齐、统一有序。
2、试点乡镇卫生院根据工作情况,查漏补缺,分析统计各类报表,进一步完善乡村一体化各项工作。
(三)第三阶段(20XX.10.120XX.10.30)
县乡村一体化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并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签订责任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建设
严格按照我县村卫生室设置规划,以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原则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一所村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可酌情在较大的偏远自然村设置卫生室。县卫生局对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重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制作机构标识牌、印章。村卫生室要求做到三室一房(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使用面积不得少于60平方米。
五、加强对农村医疗市场的监管,取缔非法行医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家鼓励多种形式办医的政策,凡符合法规规定准入条件者,均应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到农村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对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和取缔,以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
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工作目标管理
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医疗卫生工作的规范要求,加强对所辖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工作目标管理,抓住乡村一体化中的财务、药品和工资统一管理这三个核心和关键内容,使乡村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
(一)行政统一管理
县乡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乡村一体化工作。乡镇乡村一体化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乡村一体化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准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药品及材料集中采购供应、统一考核;协助县卫生局进行监督管理,制止和取缔非法行医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医疗机构。
(二)统一业务管理
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安排,实行目标管理,统一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业务技术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制定,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统一门诊登记、医疗文书,做到八有一上墙即:①看病有登记;②用药有处方;③收费有凭据;④收支有账证;⑤工作有制度;⑥岗位有职责;⑦疫情有报告;⑧业务有考核;⑨主要工作制度、岗位职责、防保数据、图表、服务价格公示等上墙。
(三)统一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统一会计科目、统一账号,设立总账与分账,村卫生室同时设立账簿。村卫生室收费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实行相对统一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诊疗收入必须统一使用贵州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收费专用票据。乡镇卫生院对各个村卫生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业务收支账册。各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所有财务收支必须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村卫生室从业务收入中统一提取卫生事业发展统筹基金,用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由县卫生局设立专户进行专账管理。
(四)统一药品管理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药品,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全省统一网上招标采购,药品由配送中心配送到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到卫生院领取,实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药品按统一价格销售。乡镇卫生院根据各村卫生室用药计划负责药品的调拨,做好药品的进出库管理(卫生院要建立健全药品进库单和出库单),保证医疗用药需要。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一经发现,由县卫生局报物价管理部门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罚;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进购药品,一经发现,由县卫生局报药监、工商等部门按相关法规严肃查处外,同时取消其乡村医生聘用资格。
(五)统一工资发放
乡村医生收入由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含村医补助)和诊疗活动的利润两部分组成,其中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部分由县合医办审核后逐级拨付到乡镇卫生院,不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部分的收入交乡镇卫生院统一核算。
公共卫生服务性收入,根据安排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个人的工作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兼顾绩效考核,由县卫生局按规定进行核算发放。
诊疗活动的利润,按比例提取作为乡村医生的工资,其余部分作为村卫生室的积累,用于村卫生室的发展等支出。村卫生室取得的月利润低于300元的不参加统筹。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二为加快我镇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充分发挥村级卫生组织在基层医疗预防保健中的作用,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多方位服务,切实保障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就医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主要是把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人、财、物等卫生资源,按照新时期农村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合理规划配置。改革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对村卫生室实行院办院管,促使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队伍优化,工作规范,功能齐全,方便群众,服务经济的农村卫生办医格局。
二、机构设置与建设
(一)机构设置
机构统一设置。根据现有行政村数,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则,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撤并的办法,每个村只设立一个卫生室,卫生院所在行政村不设卫生室,对未设置卫生室的行政村,其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由卫生院或相邻卫生室提供。
(二)机构建设
1、房屋:卫生室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卫生室的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新建必须严格按照全市统一设计的图纸进行建设。至少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且各室必须分开,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预防保健室和中医室。
缸、有盖方盘、污物桶、紫外线消毒灯、高压消毒锅、接种包、出诊箱、冷藏包、一次性各种规格注射器、清创缝合器械、药品柜、资料柜、健康宣传栏、公示栏等基本设备,观察床不少于2张。必须
配有现行的注射药品配伍禁忌表,并悬挂上墙。
3、药品:配备旗卫生局定点招标的药厂所规定的药品、镇卫生院的药品和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中草药。
三、人员配备
(一)一体化卫生室的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二)人员统一选配。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卫生室实行定编、定岗。
(三)乡镇卫生院在配备卫生室执业人员时,应充分考虑女村医和擅长中医药技术村医的搭配比例。
四、管理方式
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是三制四有五统一
(一)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按劳取酬和养老保险制
(二)规范村卫生室服务行为,做到四有
1、看病有登记(门诊日志)。
2、用药有处方。
3、收费有依据。
4、公共卫生服务有台账。
(三)对村卫生室管理,做到五统一
1、统一行政管理。
2、统一业务管理。
3、统一财务管理。
4、统一药品和器械管理。
5、人员统一聘用。
五、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六个目标
(一)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农村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三)乡村医生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
(四)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技能进一步提高;
(五)乡村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水平逐步提高,队伍更加稳定;
(六)农民基本健康需求得到进一步保障,为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六、组织领导
为确保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加强该项工作实施的组织领导,成立六家子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领导小组。
组 长:郭志尧 卫生院院长
副 组 长: 林守义 防保组组长
成 员:唐军 卫生院副院长
刘明国 防保组成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领导、协调、督促工作的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卫生院防保组组长林守义兼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实施的日常工作。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三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工作改革,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根据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合理配置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广大农民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规范化村卫生室,在全区建立起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以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硬件设施标准化,运营管理规范化,指导监督体系化,服务质量优质化为主要目标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卫生服务功能,规范农村卫生服务行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振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预期达到五个具体目标:
1.健全三级防保网,促进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规划目标落实,保障农民基本健康需求。
2.理顺卫生资源配置,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村卫生所的关系,确保二者协调发展,有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
3.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乡村医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水平逐步提高,队伍更加稳定。
4.规范基本医疗服务行为,遏制乱收费、乱用药行为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使农民就医用药安全有效。
5.提高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整体服务功能,实现在农村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目标,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
三、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所实行两制、四有、五统一、两独立的规范化管理。
1.两制:人员聘任制、浮动工资制。
(1)人员聘任制:根据既定编制名额,结合本村人口状况、卫生所规模大小、经营情况,确定招聘人员职数。以注册登记的乡村医生为基础,对全体乡村医生重新考核聘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取,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拟聘任的乡村医生必须获得《乡村医生》,对原在岗未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的人员允许考核过渡,加强对现有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村卫生所不得擅自招聘人员。聘用的乡村医生应当在其执业的村卫生所执业,不得从事个体执业活动,一经发现乡村医生在规定的执业地点以外诊治病人(常规出诊和应急救援除外),将根据《乡村医生执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以非法行医处理,并注销其执业资格。对不服从管理的,或出现重大医疗、防保责任事故的,以及主动退出的,予以解聘,并报请卫生局注销执业资格。
(2)浮动工资制:乡村医生实行定岗位、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其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情况,统一核算和分配,实行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个人收入与任务考核、单位效益挂钩的绩效工资制。村卫生所制定工资分配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②根据乡村医生出勤天数,将可分配收入的50%平均发放,作为保底工资;③根据乡村医生的处方量、医疗质量、服务态度、防保工作完成的质量确定乡村医生的绩效工资,将可分配收入的50%作为绩效工资再分配;④村卫生所主任享受岗位补助,金额为50100元,在绩效工资中支取。村卫生所工资分配方案须经全体乡村医生讨论,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批准后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可根据情况对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2、五有
村卫生所是农民群众看病就医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首诊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是加强村卫生所管理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指导村卫生所做到看病有登记(门诊日志)、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公共卫生服务有台帐、收费有票据。其门诊日志、处方和记录本和票据统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印制。
----看病有登记(门诊日志):乡村医生对看病就医者应认真填写疾病情况,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尤其要认真填写传染性疾病情况,及时掌握疾病流行动态。
----用药有处方:乡村医生为群众看病就医时必须开具处方,以备上级检查其诊断、治疗、用药是否合理规范和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供诊治依据。对难以处理的病人要及时转诊,并填写详细的转诊记录。
----收费有票据:乡村医生向群众收取医药费必须出具收据,让群众明白消费,这也是实行财务统一管理的基础。
----公共卫生服务有台帐: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乡村医生的重要职责,建立疾病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台帐,是检查考核乡村医生开展工作和兑现公共服务财政补助的依据。
3.五统一
(1)统一机构建制:
标准化村卫生所实行五统一、两独立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村卫生所的设置遵循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每个村委会原则上只设置一个卫生所,卫生所名称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拟定不得随意更改。达到治疗室、观察室、诊断室、资料室、值班室和药房6室分开。
(2)统一业务管理:
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标准化村卫生所人、财、物统一管理;对医疗卫生业务进行统一指导,督促标准化村卫生所积极承担辖区内居民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安全的综合卫生服务。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和后备力量储备。
(3)财务统一管理:
被聘任的乡村医生上岗前每人缴纳风险集资款10000-20xx0元(具体数额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村卫生所业务开展情况确定)作为村卫生所流动资金。村卫生所财务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按劳分配、自负盈亏的办法,收支结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财务收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分别建账,建立固定资产专帐和收支、药品调拨明细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总账,设立专户,专款专用,账目健全,帐钱分管,统一监督管理。村卫生室建立分账,村卫生所兼职会计、出纳各1人,村卫生所每月25日截账,30日前必须把当月收入报表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钱帐相符后,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批准方能发放乡村医生工资。
(4)统一药械管理:
标准化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需药品、器械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心药库,坚持国营主渠道药品质量好、价格合理、就近购药、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统一采购药品、器械和卫生材料、统一配送、实行统一管理,按批发价调拨,不允许乡村医生私自制售和外购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药库必须设置辅助帐加强管理,定期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药品,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内的药品,按《基本用药目录》由卫生局组织实行集中竞价、统一配送,由中标单位对卫生院直接配送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实际用药情况合理进药,定期结帐。村卫生所根据本村实际用药情况按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用药计划,保持一定数量的药品,但不能造成积压浪费。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药品过期霉坏的,按照谁进药谁负责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5)统一人员准入:
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村卫生所工作人员,从具备乡村医生资格或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的人员中聘用。标准化规范化村卫生室的从业人员可以相互调配。
4.两独立
(1)责任独立承担
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标准化、规范化村卫生室作为独立法人机构,独立承担开展业务发生的民事及相关责任。
(2)财务独立核算 标准化、规范化村卫生室按照政策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开展业务活动形成的债权债务由经营人员承担。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主要任务是抓好组织发动,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气氛。召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动员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关键词:管理;优化考核;成果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一、以管理提升为中心优化考核体系与实施的背景
经过对现状的认真分析与论证,分公司认为以优化考核办法为抓手,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在调研、实践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去除形式复杂,实效不高的考核方式,优化出台新方法,合理制定奖励分配政策,正确的发挥考核的引导功能,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再上新台阶。
(一)保持分配公平、激活员工潜能的需要:钻井公司以钻井生产经营为中心,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激活他们的创效潜能,通过切实可行的考核政策把分公司集体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有效统一起来,做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高度统一,对分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强化管理创新,夯实发展基础,是公司强基固本,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的现实需要,抓提升使公司管理上水平,提升品位形象,是企业充满活力又快又好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以管理提升为中心优化考核体系与实施的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
(一)当量米进尺概念的介入优化实施钻井队单井考核:在钻井队单井奖金分配考核中,引入当量米进尺概念,成功的解决了不同区块、不同井型、不同井深对进尺工作量考核的尺度问题,加入人性化因素解决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奖金分配问题,对以往单纯考核成本结余方式做了补充和完善,使得考核更加接近公平合理。
(二)强化管理提升,成功出台两级干部管理考核体系:为合理解决部分科室与钻井队联系不紧密,有脱节的现象,充分发挥科职干部联系挂点的紧密性、帮促性、实效性,又能使两级干部兑现奖励分配达到公平、合理,全面促进管理的再次提升,分公司制定了两级干部管理考核办法。
1、考核内容和比例:钻井队领导班子兑现考核分为:管理考核达标(40%); 项目部进尺(15%)、收入指标达标(5%);本队进尺(30%)、包队收入指标达标(10%)。
室科职人员兑现考核分为:管理考核达标(40%);分公司进尺(30%)、收入指标达标(10%);包队进尺(15%)、包队收入指标达标(5%)。
(三)增加创标指标考核办法:考核分配方式和指标:科室包队正科与井队正职所获奖金相同,副科奖金为正科的80%;项目部科职领导包队所获奖金与井队正职相同;科职干部创标奖励全年不超过2万元;对创指标作出贡献的对口科室或相关人员按不高于创标奖的20%附加奖励。
(四)技术服务人员、安全监督动态升降级管理考核: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安全监督是分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速、创新、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多年来分公司始终在绩效分配系数上,同公司全员平均系数比较,给予一定的提高。
1、加强现场技术人员管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作用,加快技术推广应用,促进钻井提速。
2、安全管理历来是分公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规范安全监督人员考核管理,打破干好干赖一个样的老模式,更好地调动安全监督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了分公司安全监督分级考核管理办法。
(五)推进考核结果的应用
1、建立实施考核结果与督导推进机制:每月每季度考核结束后,各单位在分公司OA系统以文件形式考核结果和排名,并进行点评给出下一步建议。所属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建议,及时分析自身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实施,促进所属单位持续改进。
2、优化考核体系指标,确保考核持续升级:根据分公司年度工作重点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不同时期,侧重点的动态变化,市场的动态变化,对考核方式、指标,按照科学量化、目标提升等要求,定期对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滚动调整。
三、以管理提升为中心优化考核体系与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促进了分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攀升:2012年-2013年,分公司累计完成钻井进尺1232531米,实现营业收入27.97亿元,比前2年增加45.0%。2013年实现经营收入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8.03%。2012年-2013年,分公司固定资产净值年均42000万元,比前2年平均值增加8600万元。成果实施前分公司利润-601.49万元。成果实施后,2012-2013年,分公司累计承担管理费10179.59万元.2012-2013年两年累计利润2806.80万元。
(二)促进了钻井成本有效控制:2013年钻井综合单位成本为2065元/米,比2011年的2114.66元/米下降了2.40%,而收入增加了36.76%。2013年节约柴油2100吨,成果实施两年年均创收139860万元。
(三)提速创标层出不穷:促使基层钻井队及员工提速创标的热情空前高涨。2012年创标45项,2013年创标69项,增长率为53%;公司级获奖29项,集团公司级创新指标2项。
摘 要: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对乡镇卫生院的关注与投入也明显增大,希望为乡镇居民酝酿较好的卫生医疗环境,促使乡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财务管理作为乡镇卫生院提高管理水平与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资源整合的前提。所以,乡镇卫生院总体环境的优化,与有效的财务管理密不可分。现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策略
最近啄辏伴随医改的深入,国家对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多,对相关工作的标准与要求也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是卫生院工作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对卫生院相关工作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卫生院的长远发展也有决定作用[1]。目前,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存在的问题
1.1领导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具体情况下,所述乡镇卫生院的领导为了使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主要对医疗业务工作较重视,对财政的重要价值与作用没有充分关注。因为部分领导对财务管理意识较薄弱,所以,很难在源头制定一套科学的机制对单位资产与收入进行管理,引发债务增多,对卫生院的资金正常流通造成阻碍,进而对整个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2]。
1.2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目前,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较低,部分会计与出纳工作人员都是由外专业人员一同负责,部分工作人员甚至没有从业证,对会计的基本知识也不懂,不可以规范记账,极易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也有部分财务人员,尽管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但对新技能的要求不能适应,还有部分人员不具备法制观念,对领导的安排较重视,对有关规章制度没有规范执行[3]。
1.3财务管理规范不到位
目前,一些乡镇卫生院均未形成一条完善且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也严重欠缺,或者仅停留在表面,涉及部分费用等方面也均不具备可操作的意见与制度。部分财务人员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记账体系。此外,因为专业的财务人员不足,引发财务管理漏洞常常出现,具体数据与信息不够真实,引发管理较混乱。
1.4监控机制不充分
一些乡镇卫生院不具备内部控制与约束机制,监督检查也严重缺失,甚至出纳以及会计等岗位均有同一人兼职,致使财务监督不能有效执行。此外,内部审计部门兼职情况也比较多,工作量较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能将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对专业技能与监督手段有一定限制,不能有效发挥日常监督作用。另外,部分有关尾声部分没有有效执行财务监督制度,对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情况不够重视。
2解决策略
2.1工作人员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强化
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未来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会具有知识管理的特点,工作人员本身的文化与职业苏王对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决定作用。尤其是对乡镇卫生院而言,规模不大,因此,财务人员的结构不科学,针对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仅仅是对单据上数字的掌握。因此,在医改的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具有综合性、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特点,财务人员本身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获得领导的充分支持与重视。只有领导在思想上对其充分重视,在行动上才会给予较大的支持,财务管理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才可以由简单的核算,逐步向控制、管控转变,从而促使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4]。
2.2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财务管理有一个系统且全面的认识,对财务管理充分重视,对先进财务管理经验充分借鉴,有效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把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并予以严格监督,产生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此外,地方政府也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此促使卫生院财务管理切实落实[5]。
2.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2.3.1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
完善的收入管理制度,能够为财务收入明细提供有利保障,可以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发现与解决,防止出现错账与乱账的情况。首先需要确保收费体系能够协调运行,财务管理人员在办理收入业务的过程中,应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确保及时入账,确保不会产生漏记与错记的情况,保证掌握的清晰与准确,并且需要保证其具有真实性与合法性。严格根据国家规定开展工作,禁止私自与经销商联手出现抬高物价的行为,不仅需要将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设置物价管理部门,确保收入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使居民看病贵的情况明显缓解。并且针对国家、上级以及预算的拨款,需要予以准确、规范的记录,将资金数额准确确定,做好资金用途分析。在根本上禁止挪用公款以及假账等情况的出现。为了使预算收入可以实现要求,还需定时进行预算收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确保预算收入在原有计划上[6]。
2.3.2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完善的支出管理制度在要求上与收入管理制度相同,主要表现为对支出管理工作予以有效核算与落实,建立健全的支出核算制度,防止工作人员与经销商私下联系,从中获得利益。针对财务支出的凭证与原始记录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凭证管理系统,确保支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针对医疗服务支出以及相关专项资金的支出,必须严格审批,做到支出明细,防止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预算支出需要按照卫生院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支出预算,确保支出具有科学性与合法性的特点。
2.4使服务范畴不断扩展
乡镇卫生院的医药费用需要根据政府制定的费用标准与有关物价标准予以执行。基于此,对市场潜力不断挖掘,使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将资产与人力资源使用中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将医术潜能有效挖掘,并按照具体需求引进顶尖的医疗设备。并且需要对诊疗成本严格控制,使相关报账流程有效简化,把有关的消费数据等资金的流转均纳入考评体系中,借助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针对乡镇卫生院而言,需要确保药物库房积压比例有效减少,各个乡镇卫生均需要按照自身具体情况,合理的建立满足自身特点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控制,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盘查,防止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
3总结
乡镇卫生的建设依然处在持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关问题,因此,需要以管理人员着手,使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使卫生院实施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的阻碍明显减小,为财务管理提供有利的支持。并且需要使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显著提高,将卫生院的医疗资源有效节约,并且合理利用,将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使卫生院运营成本明显减小,把资金落实到实处,使其为人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琴.医改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4Z):248-249.
[2]李志行.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J].山西农经,2015(9):118-119.
[3]关英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7):239-240.
[4]张玲.探讨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6(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