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

第1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摘要】虽然高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很多问题。关于大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研究是高校要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管理科学高效运作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挑战 改革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管理相关概念

高等教育管理是指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自觉调整高等教育制度的关系和资源,以实现高等教育制度的目的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之前未见过的新生事物逐渐出现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例如学生辅导,学生资助,工作学习管理,研究生就业指导。“学生管理”逐渐具有更广泛的意义,除了“学生(人)的管理”之外,还包括“管理学生管理工作(事物)”。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管理是隶属于教育行政的“二级管理”的一个要素。它侧重于高校学生内部管理的规则和战略。这些法律和战略也是结果的主要经验,理解和反映。完善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能够使教学有一定的秩序,对教育的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最终实现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事业全面发展的道德,智力,身体等方面。学生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合21世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大学生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以往,学生的管理工作得到了教育机构格外的重视,高等教育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学校的管理干部也积极树立远大的目标,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胆实`探索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他们爱学生,照顾学生,爱护和尊重他们的工作,培养学生付出巨大的劳动和努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大量的合格专业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管理团队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讨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特点。世界新的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开始形成;国际政治和文化表现出多极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搅动和渗透培养物。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逐步完善。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进行新的转变,培养适应本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思路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原则

1、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管理本身的要求。遵循民主化原则,是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管理方式民主化。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工作本身就是推理工作。

2、程序化原则

这是现代民主制度下最重要的原则。任何学校,单位都可以有自己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行事,授予理由,证据。

3、科学化原则

学生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工作,融合经济管理,组织与管理,行政,党管理等内容的知识内容,只有各个学科能够实现互相的影响,知识进行互相渗透,学生管理工作,科学管理理论才能继续改善和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以体制创新作为推动新型工作体系科学工作的动力。根据新系统的要求,制定完善配套工作制度,检查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必须适应系统,还要激活系统,建立健全的系统,基于合理开发和使用激励措施,促进科学,规范,敏感,高效的学生管理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基本客观,也反映了特点,创新,方向。完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对他们的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以人为本,变被动为主动

管理人性的特点,无论在什么活动中,人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要求,动员人们的主动性,热情,创造力工作在第一位。这种人性反映了人们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即使人们在管理经理的地位,这种主观性仍然存在,大学生管理,自然也不例外。管理的本质,作为特殊管理对象的学生的特征和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控制的位置确定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学生当作经理,即一般管理对象,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和满足其主观性的要求,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

3、优化学生管理体制

使用系统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管理”是指系统运行的系统命令,协调,监督,控制和评估,即根据使用和维护实践,对系统进行实际评价,研究系统的完善。我们需要根据科学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系统。学生管理教育在人的工作,财务,物力,信息等方面的因素,各个层面,科学组织的各个方面的劳动,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系统,以确保学生管理教育的正常,协调,有效和最优的管理。

总之,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符合国际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也在变化。因此,我们今天改革学生管理工作,探索大学生中国特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模式,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思维培养人才,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顾思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2]张锦高.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3]国家教委学生司.大学生管理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1991.

第2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论文关键词:VB程序,系统设计,数据库

0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产品,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诸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等。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产品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商品库存的管理效率,也是企业库存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条件。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1系统功能分析、设计

系统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仓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帮助管理人员更好更高效的完成企业的仓储信息管理工作。本系统分为用户登录、商品管理、库存管理三大大模块。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模块图如图1所示[1,2]。

1.1商品管理模块

对商品信息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商品信息主要有商品编号、商品名、型号、生产厂家、厂址和生产日期等,还可以在备注栏中进一步说明该商品的其他信息。

1.2仓库管理模块

对商品进行入库、出库管理;对库存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及时了解商品的存货量,结合入库出库信息,准确的判断该商品的销售状况,不至于出现断货、或者严重压货的现象。其中商品的基本信息包括货物编号、货物名、型号、单价、货物数量、总价、入库时间和相关备注。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主要包含库存和商品信息2个数据表。

1)库存数据表包括货物编号、货物名称、货物型号、货物数量、货物单价、货物总价、入库/出库时间和备注等字段。如表1所示。

2)商品信息数据表包括编号、商品名、货物型号、货物生产厂家、货物生产厂址、日期和备注等字段。如表2所示。

3开发环境

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是用VB+Access数据库实现。VB是一种可视化的、采用事件驱动机制的编程工具,与其它程序设计语言相比有易学易用的特点[3];Access的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Excel的电子表格,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另外,Access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Access也提供了数据存储库,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库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4]。

4结束语

系统操作界面简单大方,用户使用方便。系统开发采用了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本着实用性的原则,对各种实际情况进行了考虑。系统为企业管理商品管理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和高效的操作平台,实现企业仓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帮助管理人员更好更高效的完成企业的仓储信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宫平.基于VB工程财务管理系统问题的探究[J].现代商业,2014(06).

[2]郭博,王诗兵,牛磊.企业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第3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笔者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主旨思想,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组织学理论、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将教育行政与教育管理等同看待。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研究的意义

管理机制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谈发展是一句空话。管理机制需要人性化。所谓人性化,是说机制在运行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机制也需要有约束性,所谓约束性,是说在运行中要对违反制度的现象给予明确的态度,或沟通,或批评教育;机制也要有强制性,因为惰性是人的普遍心理特征,所以要落实“要么履行职责,要么取消权利”。对专业音乐教育管理具有与一般管理学或一般音乐教育学不同的独特性, 无论教育界还是管理界,目前几乎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与管理学及音乐教育学各有什么不同与相同等诸多问题,却没有得到更多的讨论与探究。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视既是当前教育学科由综合到细化以及学科自身逻辑演进的结果,同时又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研究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是文化艺术事业人才支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高水平、高度发展、高质量的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就不会有持续高度发展、高度繁荣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因此,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战略意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依然有与普通教育管理共通的地方,因此,音乐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之间有一些共同或交叉的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则,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如何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音乐教育管理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这是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我们坚持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尊重音乐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音乐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管理领域有了一定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中,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已逐渐成为共识,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地不断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许多高校的各个音乐专业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培养目标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此外,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还形成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但与此同时,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也呈现出不少弊病。过去30多年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但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战略中,经济领域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即把经济领域的绩效管理模式化地、片面地应用于艺术教育管理之中。此外,调查发现,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等艺术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统一要求轻学生个性多样发展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但知识基础的厚度亟待增强;二是学生素质水平差异增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三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此外,不能合理地把握对学生管理尺度,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等问题依然是艺术教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4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说明了,其实就是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的管理是少不了的。有了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学校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也才能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我认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从以下几点抓起。

【关键词】

学校;管理;方法;有效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学校校风不好,所以孩子划片本来应该在某某学校里学习、生活,可是家长还是要拖关系,走后门,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他们认为理想的,口碑比较好的学校里去。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要想让学校管理在新时代下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就要坚持,“校有校规”的管理原则,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的一些方针,严遵《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一些对学校规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管理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为发展助力。其次,为了一个良好的学理管理制度,和谐的管理环境,我就根据本校的特色和文化建立适合本校管理工作的一些规章制度,并让这些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发挥它应有的监督作用,让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二、关注细节,精细化管理

为了让学校的管理落到实处,达到真正的有效管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把国家的一些学校管理政策传达下去还不行,还要让这些规章、政策发挥它在管理中起到有章可循、检查督导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分层管理,把每一项工作,都层层包管下去,落到实处,起到作用。首先,精细化的学校管理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细化到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健立健全管理网络,责任到人。其次,精细化管理校园,要不分大小事务,当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来管。有一位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可见,无论对学校管理的大小事务,认认真真,长期坚持,都能使学校的管理,切切实实为学生服务,让社会、家长放心、安心。

三、以人为本,人文化管理

学校的严格管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固然是好事,但是为了教师、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愉快学习,教师愉快地工作,学校的管理要刚柔结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要概让管理不失效,还要让教师、学生能自由发挥,张扬个性。首先,学校管理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工作的需要,精神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职工能轻松愉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学校的管理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之外,还要在工作中,信任、尊重教职工,创造条件,并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让在校的教职工觉得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当然为了学校管理,学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体贴教师,提倡奉献精神,并要对那些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吸收到党内来。最后,为了让学校管理工作和谐有序的进行,学生也是一个主要的一份子,毕竟这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时时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热爱同学,并让他们保护校园里的公共设施,不去恶意破坏。这样,学校在满足了教师自尊心、荣誉感的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并要让教师、学生觉得在这样一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生活是多么愉快事。

第5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68-02

谈到小学综合实践课,对于海岛农村地区来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孩子们能活动的场所以及能运用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同时学生能进行综合实践的次数是有限的,在短短的综合实践课程想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因此我将综合实践课与学生平时的校园卫生打扫联系在一起,将综合实践课程融于学生在校生活中。从每天的校园卫生打扫中让孩子进行综合实践,时涓涓细流慢慢汇聚成江河,以每天琐碎的小事达成量变到实践能力提升的质变。

选择校园卫生打扫作为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土壤是十分有利的。整洁优美的卫生面貌,不仅可为师生提供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干净整洁的环境必然让上课者和授课者均能心旷神怡。包干区和班级卫生同时也对班级成员的品格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班级,教室的环境卫生如何,是这个班级整体风貌的一面镜子,它与班集体的建设紧密相连。通过校园卫生打扫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树立孩子合作意识和班级荣誉感,同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爱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校园卫生打扫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一个途径。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做事情缺乏条理,但是他们非常有活力,做事情非常积极,因此如何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管理道路上去,这需要咱们老师这位“掌舵”人好好领航,但仍需要记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才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孩子积极自主并且能够“全员性”地参与到校园卫生这一综合实践中来呢?原先一般的班级卫生是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或者小队,每个队设置一个队长,然后将教室卫生和包干区卫生分为若干板块以小组或小队“包干”的形式每周进行轮换,虽然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合作精神,也能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劳动能力,但是任务是老师定的,小队也是老师分的,孩子这个班级的“主人翁”地位无法体现,孩子可以说是较为被动的参与到班级卫生的管理中来。而且在我们农村学校有些学生因父母要去上工,很早就被送来到学校,有时候7点左右就有小部分学生在校门口等待;也有部分学生晚上要自己坐车回家,但是公交车班次少因此晚上一放学就得赶去车站坐车;有些学生家长下班较晚一般要16:30左右才能来接孩子,这离放学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就成了孩子们的“空窗期”,无心学习却不知道干什么;还有小部分学生家住的远,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来回至少一个半小时,因此早上他们不能提早到校,晚上放学也不能留太晚。根据这样的情况,显然原来那套班级卫生打扫的策略是不太可行的,那为何不将被动化为主动,于其老师绞尽脑汁对学生进行“分配”,何不如让孩子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主动来“招聘”?要能“招聘”到位,使综合实践能有序开展以下几点可缺少不了。

一、明细岗位,明确制度

班级管理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班级管理科学化从而让育人工作达到高效化。有管理就必须配给相应的制度,尤其是小学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制定新规则的时候必须简单明了,清晰清楚,要做到“一切有依据,事事能执行。”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卫生招聘之前必须明确哪些是需要孩子来完成的任务,换句话说哪些岗位是适合孩子的。例如“擦窗户”这个工作,低段的孩子显然不能完成,因此在低段学生的岗位中“擦窗户”就不能出现。又例如“拔杂草”这项工作可不好做,拔之前需要知道什么是要拔的杂草?怎么拔?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拔完以后的草应该扔到哪里……等等,因此班主任必须对应聘这个岗位的孩子进行“上岗培训”。岗位明确好以后还得出台相应的制度以及配套的奖惩制度,人都有惰性,要让孩子一直处于积极上岗的状态这是不可能的,因此适当的奖惩能让卫生管理策略更好的实施。教师掌舵,保驾护航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身为一个班级里的“大家长”,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策略能正常有序地进行必须得加以干预。尤其小学阶段的孩子独立性以及能力较为薄弱,孩子无法自动有序地进行班级卫生管理,因此更需要班主任保驾护航,但班级还是孩子们的,在保驾护航的过程中,班主任扮演是引导者和监督调控者,该策略的主体还是学生。在干预的过程中,版主任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树立发现观,班级卫生管理不仅仅只是把教室以及包干区打扫干净就好,更要“放长线钓大鱼”,从卫生入手,从打扫卫生这个角度切入,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责任心,同时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应聘,委员管理

在明确岗位和制度以后,就开始进行招募。根据公告栏出示的岗位,孩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到劳动委员处进行“应聘”,由劳动委员进行登记,当全班登记完毕以后,由班主任协同劳动委员进行岗位分配,每个岗位根据班级卫生情况分配人员,在配岗的过程中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岗位人满为患,而一些岗位无人问津,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出面协调。当每个岗位分配好后就是各个成员按照分配的来执行卫生打扫,期间根据学生的表现让该岗位上的孩子自己选一个组长,组长配合班主任和劳动委员进行卫生打扫的奖惩和管理。该应聘先可以是一个月一次,当孩子熟悉后可以半个月一次或者一个星期招聘一次。

第6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可以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而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则是推动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为此,健全和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富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提高留管干部素质,建立完整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一个规模适度、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发展模式,才能保证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分析

所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视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相结合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将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置于世界背景中,在借鉴国外教学理论和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本国科技和文化的对外交流,提高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出具有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观念和行动。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学生层次有较大提升,接收院校大幅增加。特别在近十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截至2008年,已累计接受来华国际学生146万余人次。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政府奖学金生达14000名”。

我国《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继续大力发展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为贯彻落实《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各高校高度重视留学生的发展与管理,均把发展留学生教育纳入各高校的“十二五”规划中,来华留学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生教育培养层次、专业学科和留学生多样化,使留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1.结构层次不合理。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来看,大多数高校留学生主要为本科生和语言培训生,学历生较少,高层次(研究生层次)比例较小,总体规模依然偏低。尤其,教育国际化层次和规范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生源过于集中。大多数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我周边国家,如蒙古、韩国、新加坡、印尼等,而欧洲、美洲则较少;

3.专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各高校所开留学生学科专业特色尚不够突出,缺乏竞争力。有的则尚未完全建立起全英文课程体系,课程基本采用中文授课,对外国留学生难度较大;

4.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管理流程不畅,缺乏符合留学生特点的培养计划、考评、管理体系。

二、对加强和改进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性思考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系。建立留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留学生招生制度、费用规定、教学培养、学籍制度、宿舍制度、考勤制度等。每年应对新来留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为新生宣讲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留学生从开始申请学校时就了解并熟悉上述制度,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奠定基础。应强调为留学生服务化整为零,集中办理:接受申请、发送录取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政策法规学习、选课、体检、签证办理、年度审查等,均应采取提前统筹,统一办理的方法,以提高办事效率。应对留学生实行严格的学习、考试制度、请假制度,对那些学习不努力、经常旷课的学生,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理。

2.丰富课余生活,传播中国文化。为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中国社会,各高校应重视对留学生进行中国先进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系统地为留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中国文化课程、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每学期都应组织留学生参观旅游,使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社会;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开设武术、太极拳、京剧等选修课;应安排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组织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留学生文化节;每逢重大的节日,组织留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以满足留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多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3.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以情管理”。应树立国际化的留学生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情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以人为本”,即应为留学生提供较好的人性化服务。包括为留学生提供舒适、方便的食宿环境和良好的生活设施,尽可能做到随时为留学生的合理需要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业。例如,针对一些留学生汉语能力较低、刚到中国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等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对留学生日常行为进行专门的要求和监督。“以情管理”,包含了留学生工作者对留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应尊重、理解留学生的文化习惯、思想方法、帮助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获得留学生的信任,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

4.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学科吸引力。扩大留学生学历教育,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应集中制定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海外宣传、策划和推介活动,组织高校赴海外举办教育展。如制作反映各高校教学成果的对外宣传资料、适时更新学校网页,以方便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了解最新信息。同时,各高校应整合优势学科、师资等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国际教育课程体系,以彰显各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吸引各国留学生前来学习。

5.建立科学考评制度,发挥奖学金激励作用。每年各高校应进行优秀留学生评选工作,对品学兼优的优秀留学生予以表彰并发给优秀留学生奖学金。特别是应对获得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行严格的年度审核考评,以决定下一年度是否发给其奖学金,以发挥政府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第7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一、产权、教育产权和高校的学生管理

有关产权理论,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探究。《牛津法律大辞典》认为摘要:“产权也称财产所有权,是指存在于人和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租借权、用尽权、消费权以及其他和财产有关的权利。”在此基础上,产权探究的视角延伸至各个领域,于是出现了有关教育产权的定义和理论。以往学者在明确教育产权的归属和其定义域的同时,也对其权利束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探究。学者崔玉平认为摘要:“教育领域内的产权都可以成为教育产权。它既包括教育机构的产权,也包括教育的主权和学生的人权等”[1。而在近几年的学术探究中,几乎没有学者将产权的思想延伸至学生的人权方面,尤其是学生的人权等权益保护方面。

二、高校学生的价值实体新问题

在我国,学生起码具备除自身以外的两个价值实体,即公民和消费者。现实中,很少有观点认为学生是消费者,而认为学生是学校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这就为学生的权益保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学生本身的权益和作为消费者的权益都没有受到合理合法的保护,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从受教育者或者公民的角度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根据《教育法》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包括听课权、活动权、建议权、考试权、学位权、择业权等。近几年,全国许多高校管理者不恰当行使教育权和惩戒权,在学籍处理、学位授子、后勤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

2.侵犯学生的名誉权。很多高校都在学生违纪处理条例中规定,对在校学习期间发生不正当性行为或结婚者给予退学处理或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这种禁止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结婚的规定和社会发展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某种背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值得关注和探索。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和其他公民一样,学生依法享有财产权和人身权。但有些高校为了谋取利益擅自动用或者克扣学生财产,如奖学金、助学金等?鸦还有些高校没有经过物价局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向学生“乱收费”或私自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用品价格等。

(二)从消费者的角度

以往学者探究的消费者涉及到了读者、妇女、农民等,但却很少将学生列入其中。从消费者角度看,学校向学生收取学费并提供教育服务,学生缴纳学费、接受教育服务并享有各项权利,事实上就是在承担消费者的角色,学校则是作为固定的消费场所和产品、服务的提供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有九大权利摘要:平安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习惯受尊重权和监督权等。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高校侵犯了学生的平安权。在有些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尤其是宿舍的管理存在很多隐患,学生的人身平安或者财产平安受到侵犯。既然高校录取了学生,并收取学费,就应该对其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对学生的平安有一些保障。

2.学生不具备知情权。高校的很多决议,尤其是一些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条例条文的规定,很少征求过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管理过程缺乏民主机制。学生拥有的只是事后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学生作为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往往被强制剥夺。例如,苏州某高校在探究生的住宿管理中,强制学生必须统一住宿在校内,学校在贯彻统一管理的“政策”时,其实牺牲的是学生的利益。

作为消费者,学生的很多权益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对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若要做到高校的后勤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如何协调学校和学生权益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值得思索的新问题。 三、理顺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

(一)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有关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摘要:第一,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学校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制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向学生收取学费并提供教育服务,学生缴纳学费、接受教育服务并享有各项权利,因而两者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平等的民事关系。第二,两者之间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学位条例通过法律授权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学校对学生具有管理权(包括处分权),从而使高等院校成为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于是,高等院校在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方面和学生之间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管理和被管理、命令和服从的关系,从法律上讲即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第三,两者之间是一种准行政关系。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虽然受到国家法律的授权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管理(诸如学籍、学位等),但学校和学生之间仍然不属于纯粹的行政管理关系。同时,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又不能简单从平等民事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究竟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法律授权管理的职能。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属于一种社会责任,类似于行政管理,即准行政关系[2。

(二)把握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高校是一种教育机构,大学生是受教育者,因而高校和大学生之间是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于学校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利义务都分别作出了规定,为高校和大学生享有其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高校是组织管理系统,学生是该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也就是说,高校是组织者,学生是被组织者,因而高校和学生又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高校作为履行特定职能的特定主体,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职能范围内自定规章、自主管理的非凡权利,《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教育部《规定》对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的具体内容作了细化。法律也规定大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承担和服从学校管束的义务,否则高校将有权依据自定规则限制甚至剥夺学生的某种法定权利。这样的公法规定和私法约定并存的状态决定了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既有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又有不平等的行政管理关系。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给予处分、进行学籍管理就属于行政关系,双方之间不存在自愿、平等协商等新问题;而此外的诸如收取学费、提供教学和生活服务、给予人身财产平安保障等就属民事关系。

高校不是纯粹的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管理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和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而是在承担一个组织机构和职能行驶机构的角色,这个机构在行驶职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定、修订自己的管理制度,还是具体行使管理权和处分权,都应当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范围之内进行。无论是从产权的角度还是消费者的角度,都应该重视学生的权益保护,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力争使学校的管理井然有序,并且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四、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权益保护的策略

首先,从产权理论出发,确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3。遵循产权理论中有关人权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权,维护学生的利益。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高校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其次,完善学校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相协调、相衔接,不能和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要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必须从健全制度规范入手,必须以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权益、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规章制度。

最后,强化学生管理,建立布满生气和活力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管理,实际上就是要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根据消费者理论的有关规定,学生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而是拥有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既然学生是消费者,所以,学校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还是生活都要力争做到“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建立高校和学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处理高校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在维护学生权益的过程中,无疑高校起到了决定性的功能。高校在统一管理和非凡新问题的处理上,要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在“法”的范围内更好地行使高校的职能,促进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摘要:

[1 崔玉平.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0.

第8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中职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14-01

1 成本控制日常具体作法

首件检查。实训教师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

监督设备。按工艺流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实训。

限额发料。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料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发料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投料,监督标准的执行。

耗材账目。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管理员要及时填好耗材账目,做到心里有账,财务有账。

统筹分配。资源共享可节省成本开支。一些实训可以跨专业进行时,尽量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分配,避免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和积压,节省设备购置经费,节约管理人员费用。

2 成本控制应作好长远规划

在进行专业实训的成本核算时,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做好各专业实训设备投入的长远规划,在制定三年中职实训教学计划时,穿插安排教学见习、校内实训、企业培训和产品初加工等措施,以此来减少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提高实训效益。

本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先安排到企业见习,使学生通过企业的教学见习,稳定专业思想,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状况、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对应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校内实训通常可安排在入学的第二至第四学期进行,理论与实训轮流交替,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

企业职工培训及学生顶岗就业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承接产品初加工任务,减低实习成本。采用的宣传方法通常有:在网上可承接的项目;委托经纪人;发动学生;主动外联等。

实训人数多时,可在材料的重复利用上做文章,可考虑专业实训耗材的多次重复使用。我校在实训中的实际做法是:采用记名编号,按人发放。用完上交,分批使用等手段。例如:课题组成员在组织学生“室内照明线路”实训中,采取按人发放长导线(8m),连接电路,电路拆除后的导线(8cm以上),截除接头部分,继续作为学生练习导线连接的耗材,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

3 实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就是在实训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实训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它有4项内容:成本定额控制,监督成本形成,及时纠正偏差,制定奖惩制度。

4 提高效益的其他对策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投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与效益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课题组,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训基地绩效评估标准,包括实训基地的培训学生数、考证合格率、设备保养情况、年产值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按照这一标准,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对达到标准的实训基地,给予资质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大资金投入,对一些不合格的实训基地,要求整改,直至停办等措施。

(2)实习实训宜小班化。

目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很多中职学校,上实训课时以班级为单位,由于班级人数太多(40~100人),很难做到每一位学生或每两位学生使用一个实验台,影响实训效果。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人均担当有具体的实训教学任务,根据多年的实训教学经验,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原则,我们一致认为:校内实习、实训一定要注意小班化,每次实训时,可将原班级拆散重新编班和分组,选出临时小组长,最好男女生搭配,人数控制在15~30人以内,以保证实训内容指导的有效性。

(3)完善实训管理制度。

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实训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校要建立实训中心岗位责任制,上至实训中心负责人、实训教研组长、实训教师,下至各类管理人员,都要通过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以利于实训中心的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针对实训教学,建立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实训教学教研组活动制度、学生实训管理条例等,确保实训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针对实训设备,建立各种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工具、量具使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规定等,提高设备使用率和降低成本消耗;针对生产安全,建立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环境事故报告制度等,保证安全生产;针对对外开放加工产品,建立产学研激励办法、对外开放管理制度等,促进产教结合;针对实训中心人员,建立工作与实训教育教学记录本、实训中心巡视检查制度,实施实训中心企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罗世民.略论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成本控制[J].素质教育论坛,2009(17).

[2] 邢向荣.从成本和效益角度谈专业实训教学改革[J].湘潮(理论版),2009(7).

第9篇:学生管理科学化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

一、目前学生工作新形势下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在表面上非常重视体制改革,但对新形势、新体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却研究不力,尤其是学生工作更是如此。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和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在新体制运行过程中,学生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体制改革不到位,上下职能划分不尽合理。由于受原有管理模式和所谓稳定需要的影响,现在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没有摆脱“大统领”的格局,在学生工作的运行上仍采取学院党委一党委学生工作部一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一各系学工办主任一辅导员一各班级这样一个系统,院系在职能划分上,既不够清晰也不太合理,限制了新体制功能的发挥。如果从学生工作网络来看,这一系统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但是如果在系级以下再设名义上不是管理机构的管理机构,并赋予其管理职能,那显然有违体制改革初衷,不符合简洁、精干、高效的体制原则和要求。

2.管理观念陈旧,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学生工作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必然会引起学生管理观念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现实状况下,许多学生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体制下管理观念的束缚,在教育、管理与服务,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上,仍然还是处于“我管你听”,行政管理模式,即管理者凭自己的经验,行使校方赋予的权力的命令型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压制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和学生被“驯化”的程度,过分强调行政本位或制度本位,强调权力意识,凸现管理权力、地位的重要性,这样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缺乏决定、选择权,不利于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因此,目前在学生管理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把握上等方面还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原有工作体制的特点,在如何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的要求,打破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消除工作中的各种困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

3.院系两级的工作职责不够明晰,不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要求。目前学生工作由各校学生处(学生工作部)统领,在职责上院学生处的职责过大,往往将相当部分的过程管理仍留往学院,集中在职能部门,管理重心并末真正下移,以致造成“会议多、下达任务多、学院请示多”的现象。对系部学生工作职责,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学院难以实际操作,责大权小,责、权、利并未得到相应统一,结果是系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学生工作的要求。

4.缺乏规范的学生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普遍重视对教职员工岗位的业绩考核,但是缺乏对职能部门和学院工作的考核评估,缺乏对已有的目标考核制度,即使有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性,普遍存在奖罚不明、责任追究不力的问题,结果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现象出现,缺乏激励竞争机制,从制度上没有打破以往的管理定势,从而影响了学院整体的学生工作水平。

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做好学生工作基本原则

1.确立“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责、权、利”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应辩证地认识和理解“责、权、利”的关系。随着院系两级管理逐步推进和责权利重新划分,作为学院既要规范管理行为,又要进行有效监督,更要进一步明晰学院、职能部门、系部的管理及工作职责,作为系部要充分调动系部和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系部办学自,简化办事程序;学院职能部门要切实将日常工作管理重心下移,做到“职能、责任、权利”相一致。同时,要加强院系两级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建设,要把下放的责任权限规定在这些制度中,并具体落实到位,以利于规范和操作。

2.明确目标、分级管理原则。高校中的学生工作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既要符合管理科学的原则,又要符合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在高校具体的学生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其次要明晰分级管理层次,实行学院目标管理、系部过程管理。学院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章制度、履行服务职责、加强目标检查、监督和调查研究上来,逐步实现学院的管理模式由过程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学生处(学工部)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对系部学生工作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系部学生工作要根据学院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作出决策,同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具体计划,做好具体工作。在机构上,学院的学生管理部门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成立相关职能科室,负责督导系部学生工作的落实;系部为便于做好学生工作,成立学生工作办公室,与系部团总支合署办公,以集中力量开展工作。

3.突出绩效考核、强化目标管理的原则。高校学生工作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旨在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办学活力,调动教职员工尤其是系部办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要重新调整其静态组织机构和动态运行功能,建立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出重点,强化考核,实施目标管理。高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应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确立年度学生工作总体目标、计划,加强对全局的宏观管理和科学调控,如制定院、系两级管理办法,界定职责范围,确立总体框架,对系部的职能、机构、决策机制和权限、责任予以明确;制定院、系两级学生工作实施办法,并建立起对系部学生工作的监督、制约、保障和奖惩机制及相关体系。学院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围绕工作总体目标、计划要制定目标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在年度中期和末期对系部学生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能科学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不能科学量化的,则要有具体的定性分析,以体现公平公正,并且做到将考核结果与晋级、评优、奖金分配等挂钩。

4.建立配套制度、保证管理到位原则。学生工作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要重视改革的配套性和系统性。凡属于学院一级部门的职能不能强加于系部,同时系部的职能也不能随意上推。应全面梳理办事程序,明确工作规程,并落实职责部门责任,负责解释和协调两级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上制度执行力度和工作督导力度,逐步建立规范、科学的两级管理体系,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

三、学生工作实施院系两级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手段

1.更新理念,建立全方位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学生工作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对于长期习惯于“大统领”管理的院级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习惯服从领导的系部来说,如何用所赋予的权力妥善进行平面的管理,充分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如何明确目标,充分认识分级管理的实质,逐步确立独立管理的意识等,都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需要重新确立新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校内学生工作的组织机构,形成以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和各系部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推进”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格局,应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如学生会、自律委、社团组织、班委会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一致,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工作新机制,对于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明确职责,理顺院系两级管理的关系。学生工作在院―系管理模式下,学院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措施确定方法等各方面更强调统一管理;系部学生工作主要是如何贯彻落实学院的决策部署,担负着执行的任务。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上,院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要体现各系部的工作特点,院系之间的管理关系就不能简单沿袭老体制下的院、系关系,应该在保证学院实现宏观控制的前提下,让系部拥有一定自,保持相对独立性。在职责上,作为学院一级的学生工作,第一要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学生工作规划、计划和政策;第二要协调好学院与社会、学院与学院、学院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要组织好必要的检查和督查工作。同时应根据各系部和广大同学的共同需要建立一系列直接面向全体学生的服务和指导机构,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系部学生工作则要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系部学生的特点、专业的特色和学生工作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系部实际的学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院应尊重基层,依靠和相信基层,在加强宏观指导的同时,充分下放各种审批权和决定权,切不可事无巨细,干预太多,否则既会影响宏观控制,又会影响学院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理顺院系两级管理的关系,凡属于学院一级部门的职能不能强加于系部,同时系部的职能也不能随意上推,明确每一级的工作职能、职责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首要前提。

3.重视配套改革,强化系部管理职能。目前的学生工作面非常宽泛,从招生、奖、贷、助学到就业指导,从日常教育到全面思想工作,从校园文化建设到学风、校风建设,从就餐管理、宿舍管理到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处理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学生工作人员要在编制上减少,这样有限的人力和精力不可能涉及所有层面,这就要求在体制改革中,学院要重视改革的配套性和系统性,同时促使系部学生工作能在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氛围中正常开展。强化系部级学生工作管理重点是强化系部在学生工作开展中的决策作用及其操作功能。

4.建立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规范的学生工作评价机制,是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提高学生工作绩效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院系两级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学生工作进行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实际上是对学院年度学生工作进行全而的分析、判断和认识,是评定优劣并以此作为奖惩的必要手段和依据。通过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可以衡量系部学生工作状况,同时能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为了保证考评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努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的为出发点。

在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过程中,抓住关键、掌握动态,建立起对系部学生工作的监督、制约、保障和奖惩机制。在对系部学生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之后,还应采取有力的奖罚等激励措施,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手段,如设立“优秀工作奖”、“特色工作奖”等若干奖项,对于学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达到鼓励、调动系部学生工作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爱玲.浅谈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