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责任教育是校长管理工作的天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解放思想,改变旧的传统管理观念,转变思维模式,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变集中思维为发散思维,敢于打破旧的管理模式,确定现代教育观念,并把这新的观念变为学校管理的实践。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民主管理是发展学校管理所必须的,将民主管理贯穿学校管理过程中,使教师、学生成为管理过程的主体。这样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人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相互尊重才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它有利于学校管理和团结,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根本,通过加强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教育管理现代化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呢?我认为应该建立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培养、培训的内容基本与中小学开设的课程衔接,注重学校知识的系统性。同时,针对农村教师文化素质较低的状况,继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迅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要提倡教师教育终身化,建立教师自身学习的激励机制,逐渐取消教师资格终身制,把教师证书终身有效变为中期或短期,打破过去教师一旦以师范类院校毕业,便终身任职的一次成型状况,取而代之多次塑造。通过上述途径与做法,使我们的教师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为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要重点抓好村级学校校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校长是办学的关键,也是村级小学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策划者。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因此,在一定外部条件具备之后,责任教育便成为学校管理的决定因素,推进教育管理责任化,就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开发村级小学校长的智力资源,增强管理的科研意识,引导村小学校长重视科学管理,用科研指导管理,由经验管理者转为科学管理者。通过对小学教育管理责任化的思考,我们对教育管理现代化这一内涵丰富的科学概念与特征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一认识是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思想保障,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面对现实,增强信心,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不断根据教育发展规律调整学校管理的策略,促进责任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教学 新观念 有效性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交际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如地去运用它、驾驭它。而我们现阶段各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的状况,每个班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搞得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那么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呢?
一、积极创设富有情趣且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
语言的学习与环境是分不开的,也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语言才会形象生动,才会有意义。而中国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学习英语的环境,在一个全中国汉语式的环境中让学生学地道的英语,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富有情趣的、生动活泼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尝试改变学生的座位模式。
我们的课堂座位大多是传统的“横排竖行”分布,师生面对面,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新课改提出之后,“以学生为主体”的呼声越来越强,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课上,教师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座位模式,将座位布置成圆形或半圆型。这样学生之间能够面对面地交流,一方面开口练习的机会增多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气氛更加融洽。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文具的单词时,我就让学生围成一个圈坐下,玩“拍手传文具的游戏”。一位学生拿一支钢笔听着掌声一个一个传,当掌声停下时,全体学生问:“Where is my pen?”拿着笔的同学说:“It’s here.”这样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问答句可以扩充得更多,如:“What colour is it?”“Is it your pen?”“Is it on the desk?”……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直观有趣,而且孩子们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学习新知、复习旧知,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英语课上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场景,这就需要有充分的英语教学场所和英语教学用具。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Welcome to my school”这一单元时,我带孩子们在不同的教室学习不同的单词和句型。
走到美术室看到美丽的画展,教学生说:“Oh,so many pictures.How beatuful!”“Where are you?”“We are in the art room.”在交流和参观的同时,老师出示生词卡片教会学生单词的发音和书写。之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更多的句型,如要问某一间教室在哪可以说:“Where is the music room?”回答可以说:“It’s on the first floor.”也可以替换单词,做更多的练习。
再次,英语课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根据课堂需要,借助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这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如教学六年级第二单元《Where is the zoo》,这一单元的对话主要是围绕方向展开,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搞清楚方向的东、南、西、北,看着图对话进行得很顺利。
二、英语教学应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1、英语课与语文课相结合
这两门课都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紧密相关,英语的表达同样也需要像中文一样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我教的一年级学生初进校门,大字不识几个,但他们会认读拼音,我便把学过的单词、句子用拼音写在黑板上,让他们用英语表达其内容。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学会了英语,同时又巩固复习了语文课的拼音,一举两得。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运用得不到位,那将会事倍功半。
2、英语课与数学课相结合
在教小学生数字的时候,可以完全采用教数学的方法。比如:学会十以内的数字后,教师就可以将得数为十以内的算式写在黑板或纸上,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计算,如“1+3=4”便可以表述为“one and three is four”;还可以组织英语口算竞赛,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学生一听英语课还做数学口算,感到很新鲜,兴趣比较浓厚,为了争得好的成绩,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活动中。这样既有效地创造了学习英语的气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英语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一)我国高校教育观念落后,国家相关政策逐渐变革
我国教育发展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70万余年历史,并且深受小农经济和封建科举的影响,具有中国的独特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并不完全是精华,由于我国过去某些时间段内经济和社会的滞缓发展,导致我国教育观念逐渐与发达国家形成了较大差距,特别体现在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上。早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启动的质量工程就曾经指出,“国内高等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教学管理强度、教学投入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们面临着教育观念无法适合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问题”。十几年过去了,我国高校教育仍未实现真正的转型,但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从未停止,可见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急需进行观念变革和相应的实践创新。
(二)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逐渐走在了世界不同领域的前沿,但是先进的技术必须要有具备足够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人才才能够延续和不断发展下去,这就给我国高校教育培养的新一代年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走向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才能够符合我国文明社会建设的道德品格要求,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同行业和领域提供专业科学技术人才,并最终使高校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三)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难度上升
由于新一代年轻人的数量增加等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使得越来越多具备大学文凭的毕业生步入社会,使得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不断上升。虽然高校教育在质量上参差不齐,不同学校在档次上也有不同的划分,但是整体上各水平线上的毕业生数量都在不断上升,又加上社会上相应水平线上的人才需求增长速度不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杜尔不断哪个档次的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这一难题。在当下这一现实问题下,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严重影响着高校在新一届的招生吸引力和实际招生情况,因此高校必须主动对高校的教学管理观念进行实践创新,探索出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
二、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的意见
(一)结合时代和社会特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高校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人才供给和来源,因此必须从高校教学就跟紧世界和时代的步伐,培养具有时代性的新一代接班人。同时,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面向我国社会发展的,要在他们心中培养起为国为民的情怀,让他们接受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试行政策和措施,高校在落实这些政策后使得高校教育整体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对过去的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
(二)勇于进行教学管理实践,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单位,应该具备完整的独立的一套教学管理体系,将整个高校的教学整合管理,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当然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需要高校管理单位和高校内部高层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和实践,才能寻找到真正适合我国高校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只有把握好了每一个教学管理的小细节,精准地确保教学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才能够将所有细节系统化,并最终整理成一套完成、独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才能发挥出高校教学管理的最大作用。
(三)结合具体高校实际情况,打造高校教学管理特色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关键词 写字教学 低年级 习惯培养
依据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教学的要求,有许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汉字的书写指导与年级目标要求存在一些缺陷,“多识少写”的要求代替了原先以写字为主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写字训练中巩固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写字训练,没有写字作为基础,一些汉字即时在学习后也易被混淆或遗忘。如不通过实际书写练习,单从字面上去区分并记住这些汉字,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分别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1800个,其中会写800个~1000个。”那么对于小学一二年级教学来说,究竟应该以写字为主还是以识字为主呢?
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偏旁部首和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注意文字的间架结构,能按正确的笔顺用硬笔规范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美。可见,为了使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量,要求该年段的学生识字量多于写字量也是符合情理的。写字量少于识字量并不等于前面所说的“多识少写”就是不重视写字。
事实上,识字与写字二者同等重要。我认为并非是要“少写”而是要“精写”,学会“精写”等于手上握有一把金钥匙。在初学汉字时,唯有精准地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做到书写时按照笔顺写,着眼于结构美,日后在学习更多汉字时只要教师稍加指点就能够做到触类旁通,甚至做到无师自通。对于容易混淆的字,教师只需要加强书写的指导与练习即可。这些若与整个教学计划相比,其实并非重中之重。
教师应该清楚汉字的书写知识、特殊结构,如笔画的长短变化,以及为使文字美观而进行部件之间“揖让”与“避就”处理而出现的笔画变形等情况。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让他们来仔细区别汉字笔画的长短、变化需要反复强调与强化训练。
对于那些因笔画的长短、变形而产生另一个字的汉字,如“已、己、巳”“未、末”“土、士”“市、市”“干、千”等等,在书写时需认真仔细地进行指导与区分,必须严格要求掌握。
有些教师的认为:某些字即使在笔画长短变化或变形后依然能让人正确认识,并不致使产生和另一个字混淆的情况,那么对书写就不必刻意要求。举例说,只要不影响到对这个字的认识,即便将“爱”或“受”等字的首笔“J”写成“一”也无所谓。我认为这是不对的,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两个根本不一样的笔画,怎能用一个替换另一个呢?这些都是属于写字不规范。
值得重视的是,儿童写字与艺术家的书法创作有着天壤之别。书法艺术,特别是行草书法艺术,追求的是随机性和书法个性,其目的在于为人们所欣赏。而低年级儿童是初学写字,所以要持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写字教学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初期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使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懂得规范的书写方式。即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由于写行书或草书使得有些字的笔画发生了些微变化,仍然知道变化前的书写方式。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汉字的结构追本溯源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对于某些非常细微的变化完全不影响汉字的识别与正确性的,是否可以灵活处理呢?
另外,一些观点指出,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正确地写字是至关重要的,文字书写的准确性与字形结构的美观性在汉字书写教学中为第一位,“严”和“松”必须有弛有度,该严格规范要求的必须要严格规范。然而又认为在实际检查和考试中,对某些字的笔画要求可以“模糊”些。这明显自相矛盾了。既然在写字教学中要求精准,为何又要在检查和考试中放宽了要求?
随着电脑书写的普及,手写机会已经越来越少,由此造成的不规范字频频出现。提笔忘字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高考作文批改中,每出现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一分,这难道不足以让小学书写教学警醒和反思吗?写规范字既是提高自身考试成绩的现实需要,也是养成个人良好书写的需要,更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文字的具体表现。关于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严”与“松”曲晗
摘要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原本一二年级学生应以“写字”为主的教学目标却被调整为以识字为主的“多识少写”,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汉字的书写指导与年级目标要求存在着一些疑问。写字训练是巩固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写字作基础,一些汉字易被遗忘或混淆。正确书写既是提高自身成绩的现实需要,也是养成个人良好书写的需要。
关键词 写字教学 低年级 习惯培养
依据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教学的要求,有许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汉字的书写指导与年级目标要求存在一些缺陷,“多识少写”的要求代替了原先以写字为主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写字训练中巩固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写字训练,没有写字作为基础,一些汉字即时在学习后也易被混淆或遗忘。如不通过实际书写练习,单从字面上去区分并记住这些汉字,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分别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1800个,其中会写800个~1000个。”那么对于小学一二年级教学来说,究竟应该以写字为主还是以识字为主呢?
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熟悉常用的偏旁部首和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注意文字的间架结构,能按正确的笔顺用硬笔规范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美。可见,为了使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量,要求该年段的学生识字量多于写字量也是符合情理的。写字量少于识字量并不等于前面所说的“多识少写”就是不重视写字。
事实上,识字与写字二者同等重要。我认为并非是要“少写”而是要“精写”,学会“精写”等于手上握有一把金钥匙。在初学汉字时,唯有精准地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做到书写时按照笔顺写,着眼于结构美,日后在学习更多汉字时只要教师稍加指点就能够做到触类旁通,甚至做到无师自通。对于容易混淆的字,教师只需要加强书写的指导与练习即可。这些若与整个教学计划相比,其实并非重中之重。
教师应该清楚汉字的书写知识、特殊结构,如笔画的长短变化,以及为使文字美观而进行部件之间“揖让”与“避就”处理而出现的笔画变形等情况。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让他们来仔细区别汉字笔画的长短、变化需要反复强调与强化训练。
对于那些因笔画的长短、变形而产生另一个字的汉字,如“已、己、巳”“未、末”“土、士”“市、市”“干、千”等等,在书写时需认真仔细地进行指导与区分,必须严格要求掌握。
有些教师的认为:某些字即使在笔画长短变化或变形后依然能让人正确认识,并不致使产生和另一个字混淆的情况,那么对书写就不必刻意要求。举例说,只要不影响到对这个字的认识,即便将“爱”或“受”等字的首笔“J”写成“一”也无所谓。我认为这是不对的,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两个根本不一样的笔画,怎能用一个替换另一个呢?这些都是属于写字不规范。
值得重视的是,儿童写字与艺术家的书法创作有着天壤之别。书法艺术,特别是行草书法艺术,追求的是随机性和书法个性,其目的在于为人们所欣赏。而低年级儿童是初学写字,所以要持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写字教学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初期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使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懂得规范的书写方式。即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由于写行书或草书使得有些字的笔画发生了些微变化,仍然知道变化前的书写方式。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汉字的结构追本溯源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对于某些非常细微的变化完全不影响汉字的识别与正确性的,是否可以灵活处理呢?
作文教学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公认的一个重点内容和难点关卡,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实践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就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了如下的反思: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生活积累比较少,平时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再加上现在社会上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刻。但是作文是一门生活的艺术,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发现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是真实的、心灵的写照。但即便是有些学生,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也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的原因,会接触较多的外界事物,但是,如果学生对于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依旧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无法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写出来的文章,依旧是缺乏真情实感、违背生活现实、缺乏生活智慧的。
再加上当前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家家都有电脑。有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缺乏阅读,生活圈子狭隘,眼界狭小,即便是对生活有所感悟,也苦于不知如何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即便是在读书,也是阅读一些武侠小说,于作文写作没有太大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冰心说要读书,要多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了。
2.教学方面的因素
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这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就是要实事求是,但是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却将其功利化。作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生活的引导。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的做法,都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一些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一些固定的模板,只追求考试的高分,却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写作而写作,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死记硬背作文公式,套用作文格式。要么就是作文呈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要么就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使书写和表达的都是虚情假意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还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并不高,自己也不能坚持写作文,研读和积累写作的理论。只是有时候迫于职称的压力,偶尔写写论文,或者应学校的要求,写一些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等,为的也只是应付差事,完成任务罢了。没有时常的写作、练习和积累,自然写作的素养也没有增进。
3.教学手段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行业也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教学媒介的出现,也带给学生缤纷多彩的感官体验和冲击。很多学生选择在QQ空间等地方,进行简短、明了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深受影响,写作在学生的心中变得越发的不重要,而被逐渐地淡忘。
二、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要树立大作文的教育观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兵器教育的功利性色彩,认识到学生学习作文,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为写作而写作,更多的是为学生增加文化底蕴,打下精神底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多积累,积淀语言基础,最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2.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写作素养
“学高为师”,教师学生的典范,要做好带头的作用。教师要在平日的闲暇中,多读书,多写作,并且将一些自认为比较好的,适合学生的书籍,文章推荐给他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只有正视作文的,才能让学生重视作文。
关键字: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兴趣;课外阅读;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只有具备了识字能力,掌握了语文学习中的汉字,学生才能进一步地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进行深入地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识字,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传统识字教学存在问题
1.1机械化的识字教学,学生识字兴趣较低
传统的识字教学一味地注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步骤教学生怎么认字,从拼音到笔画,重在强调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学习,通过重复朗读和练习加深印象,以达到完全记住汉字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也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汉字,但是过于机械化和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机械地重复会丧失学习的热情,长期下去甚至会使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厌倦感。所以,现阶段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潜能。
1.2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轻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这也是传统识字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都认为学生年龄小,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手把手教到位。因此,整个课堂识字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教”,学生被动地学,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怠于思考,养成消极的学习习惯,而且也容易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被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轻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
1.3过于重视课堂识字学习,忽视了课外阅读拓展
课堂是小学生识字学习最主要的途径,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有助于学生有效率地学习。而传统的识字教学过于重视课堂识字学习,忽视了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增加识字量。课堂虽然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渠道,但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识字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课堂时间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任务多,不能将整个课堂教学停留在识字上,所以,试图完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识字量是不可取的。因此,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识字量是教师应该重视的。
2.优化创新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2.1借助字源字形,引导学生灵活识字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原古时代至今,人类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越来越深入。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就纯粹利用图形做文字使用,我国的汉字就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充分抓住汉字的特点,通过字源字形引导学生灵活识字。比如在教学生认识“春”字时,让学生先看春字下半部分的“日”字,表示太阳的意思,可以给学生说“春天太阳就出来了,万物复苏”,而春字的上面是三横加一个人,教师可以给学生说“表示三个人一起沐浴着阳光去赏花”,学生通过认识字形,同时加以联想,可以比较深刻地记住汉字。另外,除了根据字形,还可以借助字源引导学生识字,比如“门”字,让学生想象自己家里的门是什么样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门”字结构是否很像生活中的门,再告知学生这个字就来源于生活情景。通过形象地借助字源字形,可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掌握灵活地识字方法。
2.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精神不集中,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引入一些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运用直观生动的手段,引导学生识字。比如,认识“口、手、足、耳”这些字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应着自己身体的部位来加以认识,又比如再认识“鸡、鸭、兔”等动物时,可以给予图画展示,同时让学生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些动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非常直观的将汉字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而且,实际联系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每一个汉字。所以,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汉字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3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仅仅通过课堂识字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认识汉字,还要用很多时间指导学生练习,所以单靠课堂学习会导致学生识字量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根据我们观察,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故事,阅读兴趣较之课堂学习更高,但是,很多小学生正处于识字阶段,不能独立完成课外阅读,需要家长或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所以,教师可以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让家长辅助学生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增加识字量。
2.4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识字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识字必须和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所学的汉字,才能提高其学习和运用汉字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认识彼此的名字,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里的资源,类似校风、班风、走廊里的名言,校园贴的小告示等等。除此之外,教室可告知家长在生活中积极引导学生识字,每天坐车的车站牌,大街上的广告牌、小吃包装袋上的汉字等等,利用大千世界的资源让学生增加识字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识字量,教室在课堂上再次教学时,学生能够马上回忆起见到过的汉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增加其心理的愉悦和惊喜感。所以,教室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3.总结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总的来说,识字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为核心,增加学生识字量和灵活的识字方法为目的,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达到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06
[2]谢玉芬.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3]李红霞.识字教学三步曲―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J].学周刊.2011,06
关键词:科学概念;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完整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再让学生应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深化科学概念。让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真正构建科学概念,从而落实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科学概念的含义
科学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知识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科学知识的推衍、规则的建立都离不开科学概念。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概念是科学家的主要工作成果,也是人们思考科学问题的“细胞”。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近几十年来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问题: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把活动提到了教学中十分崇高的地位,但在大量的课堂之上,轻视甚至排斥科学概念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首先,教师往往把学生看做被动学习的对象,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把概念生硬地呈现给学生,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而且往往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另外,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很多是封闭式的学习,不愿意和同伴共同克服学习困难,分享学习成功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解决策略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应该采用强化感知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对于一些核心概念,我们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概念。
一、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优势
1、学科知识构建。充分利用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上级的学科培训、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科知识建构活动。增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建构的能力,增强学生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2、青年教师培养。深化我区“青年教师青蓝工程”,让学校的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一名年轻教师,学期初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实施专项评价,定期开展活动,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促进年轻教师成长,让他们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3、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建设。各个老师要在前期教学业务档案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业务档案内容,促进自我完善、不断提高。
4、基本功训练。本学期学校在开展常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用活动来促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开展以“教案、课件和说课”为内容的“新三项”基本功训练;34名立标教师理想课堂“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年轻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系列活动;开展“说课比赛”掀起解读教材和打磨精品课堂;用“三字一话一制作”(“三字”指钢笔字、粉笔字和打字,“一话”指普通话,“一制作”指课件制)来夯实教师基本功。
二、理想课堂建深入推进
1、大力开展理想课堂“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立标、学标、达标验收等工作,按照3:5:2的比例,分三年完成“三课型”达标活动。为10月份全区“三课型”练课达标验收活动打下了基础。先后组织理想课堂“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的研讨会、观摩会、座谈会;及时发现、培植“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的典型教师,并充分发挥 “三课型”练课达标活动典型教师的带动作用,以点代面,促进全校课堂改革的均衡开展。
2、理想课堂建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列入评课指标,规范引导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部分教师参加了在金茵小学举的全区理想课堂建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研讨会。
3、组织教师围绕理想课堂建设将开展 “好课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采取“听优质录象课”、“组织青年教师上观摩课”、“集体备课”、“请有经验的教师评课”等不同方式,帮助教师感受好课内涵,形成好课标准,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各种活动的学习,让教师在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好课标准。
三、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认真抓好书香校园建设。实施百种报刊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做好“五个一工程”,即每班一个图书角、每个学校至少一个师生阅览室、每周坚持上好大阅读课、扎实落实一个计划———“周月季读书计划”,搞好阅读学分制星级评价、持续举办好一个节——读书节。认真完成《诗书撷英》档案本。
2、继续抓好好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利用学校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大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四个结合”:即抓好大阅读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抓好大阅读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抓好大阅读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抓好大阅读与齐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
3、以学校文学社为活动主阵地,让学生多读、多写。并积极对各种报刊投稿。
四、教学常规管理上新台阶
1、加强集体备课,注重实效。集体备课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提倡先周备课和先周检查验收制度,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或课后补教案的现象。继续落实近五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使用纸质手写详案备课的规定。组织了的优秀备课评选评活动,25名教师获得优秀备课。
2、加强学生作业管理,规范学生作业的布置,作业设置要科学、适度。作业本批阅实行统一的格式。课堂作业要尽量当堂完成,课外家庭作业继续实行总量控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明白纸”,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
3、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的过程性监控与评价,重点做好单元过关检测。要按照教学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好各单元的过关检测。学生成绩评价继续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
4、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控与终结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做好对学生进行学科技能测试工作。
5、提高教学常规工作的标准,完善教学常规工作周月查制度。周查以学校领导和级部主任检查,月查以教务处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领导小组检查,及时掌握年级备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单元检测、诗书撷英等常规,发现不足,及时纠正。每次检查,要按要求严格把关,如实填写检查登记表、认真写好检查小结并交到教务处。
四、教育科研出新成果
1、搞好教研组建设。抓好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水平。教研组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还应成为团结协作的团队。各教研组长要当好领头羊,定好计划,记好手册,开展以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为主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活动质量,要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组内教师,力争在每个学科都推出一批名教师。
2、改革教研活动。把全体教师一起参加的教研活动改为学科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研究各学科教学规律,形成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良好氛围,争做研究型教师。各学科组每两周必须有一次研究活动。学科组活动要以“集、解、选、编、练、考、改、评”八字为方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集”,搜集资料;“解”,解题,对所拥有的资料进行分析;“选”,将资料进行筛选;“编”,编好教案、个人的习题集、学生的练习和试题;“练”,让学生练习好;“考”,对学生进行检测;“改”,批改练习和试题;“评”,讲评知识和习题。
3、教育科研不但要出成果,更要注重应用。把教育科研和学校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要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把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结合起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其他工作
1、认真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及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推动学校课程建设,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健全与所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为每个学生建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档案。
2、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加强对教师上课出勤的考核,杜绝无故迟到缺课现象。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处批准,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停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代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一般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