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安全平台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网权威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辽宁省盘锦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panjin.safetree.com.cn/
《要点》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要点》确定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具体包括:
一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完成8.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全国80%以上中小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形成资源开发应用新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学校、教师的作用,探索建立系统推进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初步形成教育资源云服务框架,国家平台形成为全国3300万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是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一校带多点” “一校带多校”的应用模式,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教学点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
四是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数达到1800万,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
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制定出台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
六是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各地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完成150万名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5万名以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完成2000人左右县级及以上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
赛绩只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剪影,学校并不止步于赛场拿奖,而是借赛绩鼓励教师人人参与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智能手段,打造“智能”育人环境,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内外互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人人参与,打造“智能”育人环境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建设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不仅加大对信息化软硬件的投入力度,还鼓励全校教师都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用信息化智能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目前已建成校园门户系统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教室配有150套多媒体教学系统、122台有线电视,建成录播直播系统,并汇聚了多形态的教学资源,构建了学习自主、协同教研的“智能”育人环境。
学校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办公、生活场所。新增72台触摸一体机、20台近焦投影机和50台教学笔记本,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大的硬件设施支持促成了全新教学模式的诞生,学校鼓励教师上传电子课件、教案、考评试卷等资源,创建学校独有的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库存量已经达到40T,并且形成了“一师优课”的教学模式,即一个老师重点优化一门课程,实现精品教学。学校还利用录播直播系统,要求每系部每周推荐一名专业老师录播专业公开课,在网络上进行直播,从而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观看和评论,提升效率和参与度。
学校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数字智慧校园;以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保障,构建了快速、安全的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安全智能的数据环境、个性化的信息管理服务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另外,学校还建有一卡通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升级了智能办公系统,并通过物联网、电子巡诊对学校整体情况进行把控,让教师在课前课后甚至校园外都能对学生高效管理。
面向企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的本质决定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现在的校企合作需要的是内外互连,即要求学校与企业双方实现深度融通。”校长王广武介绍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信息化建设正是为这种深度合作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打造了“智能”育人环境,同时还把触角伸向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技术的支撑,实现了校企深度融通。
S着信息化技术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携手企业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平台,服务全校师生和企业。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及表现,学校还将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一款“实时反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基本情况和表现的新型软件,以便加强对学生的常规管理。
职业院校除了为企业提供人才,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责任,为企业提供培训员工的服务,以期解决传统的集中培训场地、时间等受限的问题,提高培训效率,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将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理论内容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传授给企业员工,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学习,既提升了员工技能理论水平又提高了培训效率。截至目前,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达8000余人次,效果显著。
一、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有重要意义
网络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存储,信息查询,互动交流等功能,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方面,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既可以对小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对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家长等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学校、班级、课堂对学生行为有效的教育管理。
1.有利于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反馈。在传统的学生行为教育管理中,学生的行为主要依靠值日生记录,放学后再交到值日老师手上进行汇总整理,经过一番折腾后才能将结果发给各班班主任,如需要再由班主任告知家长。信息源与传输终点间经过了多个环节。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登记后,由系统快速地将信息归类、存储,班主任、学校管理者、家长都能在异地即时查询每个行为记录,加强了教育的时效性。
2.有利于学校、班级、课堂管理一体化。在现阶段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都是独立进行,每个人各有一套评分标准,而且有些时候管得严格些,有些则比较宽松,有些甚至放任自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效果不明显。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全校确立统一的评分标准,统一要求,使学校德育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序。
3.有利于对学生行为评价。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往往都会进行评先活动,如“文明班”、“文明生”,等等。评价都应该有一定的评价依据,如果要收集各班、各生平时的表现登记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将是—个不小的工作量。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活动管理者只需点击统计按钮。系统自动根据日常所登记的情况进行评分统计,评出优秀的个人或集体,结果公平公正。学期末,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系统知道学生本学期的表现,写评语也有根有据,更加真实客观。
二、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实施管理
运用网络平台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网络平台的现实作用主要通过校务日志管理、班务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学生行为评价和家校互动等功能来实现。
1.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校务日志管理。校务日志是学校每天的值日老师、值日生对学校情况进行记录,通常包括出勤、两操、早午读、文明礼貌、仪容仪表、纪律安全、班容班貌、规程队、好人好事,等等。值日生在值日过程中发现突出情况立刻用记事本记录。
2.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班务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在班上,乱扔垃圾、欺负同学、辱骂同学等这些不良行为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制止,而热心帮助同学、文明用语等良好的行为则应该受到鼓励。一个成功的班级管理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团队。班干部可以将班里发生的突出事情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登记、加分或扣分。
3.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网络管理平台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积分进行。每学期开始,系统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基本积分。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系统根据登记情况,按照预设分值进行扣分,相反则加分。
三、发挥人的积极性,使网络平台教育管理更有效
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网络平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1.值日生要切实做好登记。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的基础是学生行为基础数据的采集、登记,没有基础数据一切成了空话。学校每天的值日生必须如实登记学生的违纪行为和文明行为,做到不偏私、不包庇,公平公正,让数据源可信度高。
2.值日老师要做好引导。值日生也是学生,经验较浅。值日生如何做好值日登记,既有赖于老师的教导,也有赖于老师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解决。
3.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工作。网络系统在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中始终是管理辅助工具。系统能便利地提供有用的信息,班主任应该根据信息采取及时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云时代” 课堂教学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19-02
近年来,伴随着云服务器的出现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第三次IT产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云时代,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云计算辅助教学(CCAI)业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向,必将深刻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教育上的大变革。当下,网易、爱课程、央视等网络及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建设的视频公开课已向社会公众开放,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程,受到不少国内学子的追捧,还有国际上声名鹊起的可汗学院,都在预示着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何谓云计算辅助教学?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指出:“是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培养小学师资为己任的五年制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要顺应潮流、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云计算辅助教学,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师范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提升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素养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涉及信息知识、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三个方面。只有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具备现代化的信息观念和信息知识,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运用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1)注重信息意识的培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日常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2)增强学习兴趣。积极参加校内外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讲座、教学软件设计大赛、多媒体技术培训与交流等,深刻感受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变化。(3)培养信息收集、处理和课程整合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感氛围或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改革尝试。(4)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构建共享教育资源库、创建网络学习平台以及网络协作办公等,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当然,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经历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和人才培养的现代化。
二 把握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特征
1.灵活便捷性
无所不在的“云计算”,使得使用者可以从任何位置,利用正在使用的设备,通过互联网即可访问他们所需的信息,获得他们所需的服务。
2.协作共享性
众多用户提供资源、分享资源,避免有限的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无限的资源”“无限的服务”支持开展远程协作学习、校级协作学习,推动“校校通”“班班通”的推广。
3.安全可靠性
数据在云端,不怕丢失,不必备份。云计算系统由大量商用计算机组成机群向使用者提供数据处理服务,中央集权的数据管理,利用多种硬件和软件冗余机制,维护更专业,机制更完善。
4.应用扩展性
大部分的软件和硬件对虚拟化有一定支持,各种资源、软件、硬件虚拟化放在云计算平台中统一管理,在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活动中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软件、获取资源,对软硬件进行动态的扩展升级和维护。
5.经济高效性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通常是第三方所提供的,教育机构不需要为了一次性或非经常性的计算任务购买昂贵的设备。以计算量为计费标准,也减少了使用者对设备知识的要求。由于计算机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是主要的消费能源,供应商出于各方面考虑,都会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更有效的系统,从而降低整体能耗。
6.节能低碳性
利用云计算辅助教学,只需要配置低能耗的上网笔记本,结合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就可以满足信息化教学活动,适应了当今生态社会的构建要求。
三 遵循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原则和要求
1.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核心原则
需要对学习者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任务、资源与协作活动。设计者应站在应用者的角度思考,设计一个更加人性化、适合使用者的教学应用环境。
2.合理设置资源
不管是教学中使用的资源,还是教学后的参考资源,都应呈现在恰当的位置,使整体界面清晰,每一个资源模块结构统一,方便学习者快速查找、浏览,不至于在云计算的学习中迷航。
3.认真筛选、及时更新资源
在云计算辅助教学中,大部分教学资源来源于网络,应对大量形形的网络资源进行认真的筛选。另外,管理者还应注意对资源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学习环境中资源的新颖性,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
4.加强协作共享
这是云计算环境的核心理念,也是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任何一个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中都应该围绕共享与协作进行再设计,充分发挥云计算环境协作和共享的特性。
5.合理使用资源
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保护知识产权已是必须遵循的准则,网络资源也不例外。云计算辅助教学从平台的构建到资源的组织都依托于网络,因此,在应用时应特别注意需要这一准则,并付诸实践。
四 认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影响
1.学习环境的变化
云计算提供了开放式的教与学的环境。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以强大的云计算为平台,在云服务中创建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管理教学进程。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营造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非正式学习将在学习者的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学习范围将大大扩充。可上网,便可展开学习,网上的学习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学习变得自然而随意。
2.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由于云计算提供的云服务,更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就使教学方式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云计算辅助教学得以普及时,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会有所改变。云计算辅助教学将促进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协作平台的支撑下,探究型、协作型教学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明显提升,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学生利用云服务构建的个性化学习管理环境,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有了云计算带来的学习环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界面更简化,只要会使用网页浏览器,就可以进行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能提升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学习的天空越来越开阔。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教育利用云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等功能,从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云计算技术的特点看,云计算辅助教学模式应当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五 构建云计算辅助教学新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的再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开展的,主要有指导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两种。云平台教学软件的应用,完全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云平台教学软件上往往支持各种格式的文件上传,老师可以将自己讲课的视频、课件、教案、作业等教学资料都放到平台上,由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就使老师处于被动的位置上,不知道学生有没有自觉进行学习。
2.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于云平台的教学模式是“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通过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3G随时随地和老师、同学在线交流。在这种前提下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时,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分组探究,因为学生学习往往不是固定的,所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设计好完成的时间,以教师和学生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
3.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云时代”网络平台下是自主学习、弹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各种教学模式往往加大了自学的比重,由单一向多维发展。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并进行及时监控,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创新能力。各种适合在“云时代”开展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主编.云计算辅助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3)
然而在现实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负担依然沉重,一线教师要求工作量标准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那么,究竟是对相关规定执行不力,还是现实工作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难于计算?作为一位从业十余年的信息技术教师,本人对诸多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自己工作的切身体会,试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困境、此种困境的危害、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标准量化的可行性论证三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给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标准量化提供可行参考。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困境
1.工作过于庞杂
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信息技术学科逐渐沦为义务教育中的边缘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及其教师不受重视的程度与日俱增。一方面,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配给不足,导致很多教师不得不承担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同时,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要承担多项工作,既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又兼管理机房、维修电脑,还要维护校园网络,协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甚至还身兼学校的打字员、电工等多重身份。现实中的庞杂工作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大都忙于应付这些“杂事”,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工作,更谈不上专业技术发展,这成为困扰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问题。
2.工作环境堪忧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多数时间是在机房里,而机房中的电脑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及周围的相关设备都会产生大量辐射。电脑产生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隐性的、积累的,并且房间里电脑数量越多,摆放越密集,空气中的低频电磁辐射量越大,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困境带来的危害
1.专业发展受到限制
庞杂的工作,耗费了信息技术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制约其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于其他的杂务是义务承担,而不是责无旁贷。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信息技术教师的课余时间甚至是教学时间,经常被其他事务所挤占,直接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缺乏有效的时间进行研究,教学成果甚少,在“唯成果论”的教学评价体系面前常常抬不起头。这也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2.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信息技术教师大都每天在机房面对五十甚至上百台电脑的辐射源,且连续上课,大量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和隐性的。除身体受到辐射伤害外,信息技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长期不受重视,加之专业技术方面难以有所突破和建树,都会造成信息技术教师长期背负巨大的心理负担,这些都直接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标准量化的可行性论证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面临重重困境。而要突破现行的困境,推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甚至促进整个学科的整体发展,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标准量化考核是切实可行的方式,而且是极其必要的。那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可以如何具体展开呢?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并结合全国各地学校已经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以下方案并配合如下表供大家商榷。
因为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不是天天坏,所以按学期平均值来调整系数。摄像是费时最多的工作,录一节课,导出也要一节课,这里只取平均值。其他工作都是按全国各地的工作量反馈取的平均值。
事例一:
小张为一个单轨小学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三至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也就是每周任课四节,同时学校有30台教师机,那么他的周工作量为30×0.1=3。打印机、复印机各1台折算工作量为2×0.1=0.2。机房一间因为只有四节课所以工作量为4×0.3=1.2(机房使用年限在三年以下)或4×0.5=2(机房使用时间三年以上)。因为学校小,所以网络交换机管理及校园网页管理取下限3。电教平台10×0.1=1。那么他的周总折算课时为4+3+0.2+1.6+3+3+1=15.8(其中1.6为机房上下限的平均值)。
摄影摄像按每次的实际工作情况来加课时,如本周录像两节课,并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那就增加工作量2×3=6课时,送校外处理及只录不编那就增加工作量2×2=4课时。培训学生及教师,学校可根据人数实际情况以系数2或3来处理。
这种情况,实际是学校越小,教师做的工作越杂。多种角色集一身,辛苦程度相对较高。学校也可增加一名电教员来外包服务,分担摄影摄像,电教平台及维修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师有精力来做教学研究。
事例二:
小李为一个12轨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每周任初一年级12节课。管理自己使用的机房,机房工作量按上表可折算为12×0.3=3.6(机房使用年限在三年以下)或12×0.5=6(机房使用时间三年以上)。校园网页管理3课时。实际总课时12+3.6+3=18.6。属于超课时工作。
这类学校电脑的维护一般外包给了公司,公司人员常驻学校或者定期来校。摄影摄像、电教平台、网络管理及其他功能室的维护由专业电教人员负责。信息技术教师负责上课及相关涉及网络安全的工作。如果这种状态能真正执行,教师的教研时间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组模型;域模型;校园网
校园网在中职学校中的作用与问题
教育信息化正在影响并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乃至师生的生活方式。为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很多学校都投资建设了校园网,校园网正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网在中职学校中的作用
1.校园网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出多媒体的交互平台。
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则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技术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且形式多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率和效果。学生可以以全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手段来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发挥个人的创新意识,进行基于网络的自主式、协作式、研究探索式的学习,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质与能力,提升岗位能力。
2.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实施校园网整体方案,学校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快速的特点,在减轻学校管理者工作量的同时,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其次,因为学校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方面有了合适的管理平台,节约人力、财力、物力,从而使学校逐步跨入电子化、无纸化办公阶段。通过网络使学生管理与评价,教师评优,科室工作评估等学校政务公开透明,提高学校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
3.校园网促进学校的开放程度的提高。
通过在服务器上开发的校园网站,学校可以面向学生家庭开放、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会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从宣传效果而言,通过交互网页的新媒介手段,学校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借助学校教育教学网站,可以扩大学校的宣传,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扩宽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对学生学习、就业跟踪服务。借助网络,家长可以更方便的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通过网络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二、中职校园网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中职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好动活泼、求知欲强、进取好学,但也存在行为自制力差;专业思想不牢,缺乏学习热情,爱玩游戏,迷恋网络等缺点。学生上网经常接触到不健康的信息,网上聊天、游戏、非法下载等无法控制。网络病毒肆虐,计算机虽然有网络还原,冰点还原,硬件还原卡等还原工具但多数是单机管理模式,仍旧经常瘫痪,有时会引起网络的瘫痪,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域与工作组
一、工作组
工作组网络中的各主机都是对等的,地位平等,没有管理和被管理之分。在网络应用中,各主机既可以当作服务器,为其他主机提供访问服务,也可以当作客户机,访问其他主机。在工作组网络中没有集中的账户管理和安全策略管理,网络中的主机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管理和安全边界为各成员计算机,管理是分散的,工作组主机间是平等的。
二、域
域(Domain)是服务器控制网络上的计算机能否加入的计算机组合。域网络可以实现对象和安全策略的集中管理和部署,这是域网络的最显著特点。域网络是C/S管理模式在局域网构建中的应用。在域网络中,有专门用来管理或者提供服务的各种服务器,如用于对象、安全策略管理的各级域控制器(DC)。通过DC中的活动目录(AD)和域组策略就可以对整个网络中的用户账户、计算机账户和安全管理策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部署。这样一来,域网络中各成员计算机的角色并不是平等的,有管理和被管理之分。
域网络可以实现在一台服务器上对用户/计算机账户和安全策略的集中管理,对于管理员来说,就可以更方便地管理整个网络的用户账户和安全策略。而不必分别到各用户计算机上分别配置。这对于规模较大的校园网来说,优势更加明显。因为域网络的全局用户账户和安全策略都是集中在一台或者少数几台DC上进行配置与管理的,所以相对工作组网络来说,这些配置的安全性就更高,更不容易被人攻击和破解。同样,由于域网络中的用户数据可以偏大中存放在一台或者少数几台服务器上,网络数据也就更安全。
三、域模型管理是中职学校最终选择
随着中职学校网络规模扩大后,网络的应用系统访问权限配置越来越大复杂,有基于整个局域网的全局用户账户和安全策略管理需求,有基于多级组织的安全策略配置需求,所以必须选择域管理模式。
中职校园网有许多在Windows平台下的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是必须要依赖Windows服务器系统的活动目录服务的,如DFS、Exchange Server邮件服务器、ISA防火墙、PKI、FTP等。
总之实现域的集中管理与安全性能是中职学校校园网发展中问题的最终解决途径。
我校在域模型下对校园网管理的经验。
一、设置域服务器
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首先我们用VPC虚拟机虚拟windows2003作为域服务器。对学校每个教职员工按岗们划分不同的管理组,管理组以部门为单位,学校领导,财务,教务,后勤等。学生也按班级来分为不同管理组。
成功实现管理后,对组与域用户备份,选择好两台性能较好,配置较高的计算机作为域服务器,一台作为域控制器,另外一台作为额外域控制器,两台平衡工作,实现容错及故障恢复。然后用导入域帐号数据。为了域用户随时能正常登陆,我们两台服务器均使用了硬盘磁盘备份阵列。
二、用组策略对校园网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校园网络及计算机使用与安全。
限制对计算机的操作,我们是通过一个称为“组策略”的模式来实现的,组策略其实就是和计算机注册表相关联的一个操作模块,我们修改注册表可以达到对计算机进行一定的限制,组策略的工作原理也是一样的,不过修改组策略比修改注册表简单且直观。组策略有本地策略和域组策略,登陆到域上面的计算机应用域组策略,而没有登陆域的计算机只能应用本地策略的设置。域上面组策略用“组策略管理”工具来的实现,它可以很好的对组策略进行安排修改,再将组策略进行分发应用,以达到限制域用户某些操作的目的。
利用组策略中的软件策略对每组用户能运行的软件进行严格控制。
我们建立了不同类型师生员工的安全管理模板,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不同班级,不同学期学生能访问的网站不同,能运行的软件不同。软件限制策略中的规则标识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以指定是否允许它们运行。机房学生上机时软件限制策略(软件可以控制游戏,QQ等软件等干扰学生学习的软件的运行。有班级上课急需某个升级软件或某新软件,也可以用软件分发的方法,分发到每台需要的计算机上。
同时利用防火墙技术,对可访问的端口及网站进行筛选,保证计算机及校园网的安全运行。
三、拓展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丰富方便网络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情况,我们师生员工提供基本服务同时还提供了Email服务、FTP服务、网络杀毒服务、软件下载服务、BBS服务、视频点播服务、音乐欣赏服务、博客服务、网址导航服务等。以丰富的活动,方便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关键词 】 资源共享;网络硬件平台;软件资源平台;动态路由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of Resource Platform in University Experiment Course
Zhang Ya-me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HenanXinxiang 453002)
【 Abstract 】 Resource platform includes 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 software resource platform and resource databas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ease of use of the system, the whole model is planned into two subsystems that is the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generation system and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management system platform. The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generation system is the desktop client software used for teachers, and the platform resources web sit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server system with B/S structure. The teacher’s teaching guidance opinion 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re combined among the two systems to form software support system which is not only complementary, but also independent of application.
【 Keywords 】 resource sharing;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software resource platform;dynamic router
0 引言
在实验教学中如果将课程相关的实验素材、教学课件、实验要求等都体现在一个系统平台上,教师可以简便放置课程相关资料,所有学生能在实验室这一平台上查看、下载这些资料,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实践。这是本系统实现的目标。
1 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以资源共享的现状,发现在实际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归纳起来集中于下述三个方面。
问题1:实验课程的地点及其时间太分散,导致相关实验素材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给学生,必须在教师到实验室后口头描述或利用计算机自带共享功能来实现;
问题2:经常有一些教师因为实验教学等原因,将以前其他教师设置的相关资源共享给删除掉,造成学生无法访问;
问题3:学生提交课程设计、作业等电子稿时,往往使用优盘来复制到教师电脑上,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病毒入侵教师机,造成危害。
针对以上的问题,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机制进行了改革,研究并实践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为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课程教学上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了实验教学素材,并提供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使教师从繁锁的实验素材共享设置以及手工收取学生设计电子稿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避免实验与实训课程在资源利用上发生冲突。
整个项目分为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软件资源平台的设计以及资源数据库的搜集和组建:
网络硬件平台建设: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连接设备,利用网线将整个计科系实验室之间进行物理连接;重新分配和设置所有实验室相关计算机等设备的网络IP地址;建立多个服务器操作平台来控制整个实验室网络,包括资源文件服务器以及网络控制服务器等。
软件资源平台设计:基于WINDOWS2003 server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SQL server、ServerU和飞鸽传书等软件,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整个实验室范围内的上传、下载以及相关安全验证等功能。
同时利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开发平台,以ASP技术为基础,利用B/S的工作模式,设计了计算机公共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实验素材统一录入、修改、删除、上传以及下载等管理功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验室管理中已经使用。
资源数据库的搜集和组建:由教师在安排实验课的同时,将相关的实验内容、课件等实验素材上传软件资源平台。
2 项目的具体实现内容
本系统包括教学支持系统、互动交流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
系统通过对用户、专题、相关资源及讨论区的管理来完善专题资源平台的功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对某一专题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为:
(1)用户管理
实现用户注册认证,用户资料修改,网管员、教师、学生身份管理和注销功能。
(2)资源管理
实现按专题组织和呈现资源、站内和站外资源检索、资源下载、资源上传以及资源审核录用功能。
(3)教学应用
实现专题学习的组织和管理功能,主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意见实现。
(4)论坛管理
实现按专题发表讨论主题、进行讨论、主题检索和网上留言、在线实时交流的功能。
(5)统计分析
实现用户信息统计、关键词统计分析、资源访问信息统计分析、访问栏目统计分析、学校及教师添加和使用资源的统计分析功能。
本系统给出了一个教学模型,就是通过建立所有学科每一节课的平台资源网站、教师教学指导意见、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意见和备课教学工具的框架体系,来全面解决困扰当前影响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难和效率、效益低的问题。教学模型图示如下:
为保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将整个模型规划成了两个子系统,即平台资源网站生成系统和平台资源网站管理系统,平台资源网站生成系统为教师桌面使用的客户端软件,平台资源网站管理系统为B/S结构的服务器系统,将教师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到两个系统之中,形成既互为补充,又可以独立应用的软件支撑体系。
3 网络规划设计
如果是600余台计算机,使用3类IP地址的话,可以分配的客户端IP地址只有254个,这显然不够使用。因此将网络分为了3大区域,硬件网络区、多媒体软件网络区和程序设计软件网络区,分别使用192.168.1.0/24网段地址、192.168.2.0/24网段地址、192.168.3.0/24网段地址,通过3台1721路由器实现网络的连接。其具体模型图如下:
网络采用动态路由协议RIP来实现3个网络区域的连接。其配置信息如下所示。
Router1配置主要内容为: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 version 2;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0;
Router(config)# router rip192.168.10.4。
Router2配置主要内容为: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 version 2;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2.0;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4;
Router(config)# router rip192.168.10.8。
Router2配置主要内容为: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 version 2;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3.0;
Router(config)# network 192.168.10.0;
Router(config)# router rip192.168.10.8。
4 资源平台教学网站系统的实现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允许,系统在首次运行时需要对有关参数进行设置,包括网站的IP地址、联机数据库参数和系统文件大小设置等,系统参数设置界面如下:
(1)用户注册
在区域性资源平台教学网站中,有三类用户: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用户注册只是针对普通用户或学生的,其他类型的用户则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手工分配管理的。
(2)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是进入系统的门户。本系统提供了单次登录功能,即用户只需要在登录时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在得到系统的身份认证后,系统会根据用户身份向其提供被授权的所有资源。
(3)区域性资源平台教学网站制作
建立网站的基本框架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老师、资源分类等。
上传的资源主要是进行专题学习用教案、课件、论文资料等,上传资源必须经过资源管理员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资源才可以被使用。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了解上传资源的情况,系统按个人上传资源、入库资源、未录用资源、审核中资源和录用资源分类给出相应的资源列表。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成果符合实际。本系统既有实验室管理模块的设计,也有实验室查询模块的设计,实现了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双重需求。研究成果能迅速得到实践的检验;
(2) 资源平台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全面、系统、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教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优化使用这些资源进行备课。
参考文献
[1] Jon Edney,Wiliam A,Araugh著,周正等译.无线局域网安全实务一WPA与802.11i[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李勤,张浩军等.无线局域网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实现[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马建峰,朱建明等.无线局域网安全一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钱进,无线局域网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4.
[5] 金纯,陈林星,杨吉云著.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刘乃安,李晓辉著.无线局域网(WLAN):原理技术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7] 吕霞,杨军.WLAN标准GBl5629.1l安全机制——WAPI协议解析[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4.
[8] 王能.计算机网络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9] 杨丰瑞,杨丰任.实用教程最新计算机网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10] 徐立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记者: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在此阶段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苏春海: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
目前,全省中小学的生机比超过6: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均计算机拥有量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全省所有高校、98.6%的普通高中、96.9%的初中、90.5%的小学建成了数字校园,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77.1%以上的高校建成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全省所有高校、13个省辖市、102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以上中心校,并和全省所有市、县(市、区)教育城域网实现高速互联。
2.管理平台、资源平台和网络空间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已实现全省所有教育机构、学生和教师数据的全面入库及与教育部相关数据库的有序对接,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学生信息已全部入库,学生资助系统、高考巡考系统运行正常。教育卡项目试点地区不断扩大,将于2015年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中小学生教育卡的注册工作。全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已覆盖所有阶段和全部主干学科, 截至目前,平台教育资源数量380万节课、资源访问量2.2亿人次、下载达4767万次,平台总访问量3.8亿人次。平台的特色应用书香江苏读书网站提供的电子图书达3184多万册,访问人次达1.59亿。网络空间建设有序开展,全省职业学校已依托江苏职教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学校空间147个,领军人才空间139个,教师空间5091个,学生空间17184个。
3.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网络管理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上培训,每年通过网络注册培训教师超过10万人次。网络备课、授课、教研、学生和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常态。我省教师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表现优异,中职组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实现五连冠。2015年5月,我省以“智慧教育 点亮未来”为主题参加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展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成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博科娃的好评,并获得展会四项大奖中的三项,两项排名第一。
4.教育信息化统筹推进力度持续加大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和《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省教育厅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成立江苏教育信息化产教联盟和江苏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财政努力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优质资源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必然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对传统教育的重生而非颠覆。首先需要厘清教育领域哪些工作是互联网的专长,哪些工作是传统教育要承载的,明确工作认知,才能让传统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迎来新的腾飞。其次顶层设计仍需完善,虽然我省已印发了《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但具体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不明朗,省市县三级职责不明晰,工作任务不具体,经费保障、体制机制等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记者:为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江苏省于2015年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颁布《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请您就此解读下智慧教育内涵以及其重点建设内容。
苏春海: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路径。智慧教育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整合优化教育管理应用系统,集成推送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构建社会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城乡社区远程教育,推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我省智慧教育重点任务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建设工程:
1.实施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
(1)建设智慧校园。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的智能化管理。
(2)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服务性能,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实现高速互联。
(3)打造省级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省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省、市、县、校平台分级管理、互联互通,保证运行安全、服务及时、应用有效。
2.实施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
整合推送苏派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建成一批能够体现江苏特色的精品数字化课程资源。制定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办法。
3.实施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
(1)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中小学“e学习”试点基础上建立智慧课堂示范点,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基于教育大数据,积极开展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2)推进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划,鼓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托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挖掘,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加快建设学生管理类信息系统、教师管理类信息系统、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类信息系统及其他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
4.实施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学术交流合作等。
(2)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创建智能化学习生态,使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每一名学习者的学习生活,让每一名学习者都能够便捷获取最适切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努力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为何将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主要功能有哪些?目前取得哪些建设成果?
苏春海: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是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演进、迭代进一步建设的平台,通过中小学教育卡实现用户身份认证统一管理,注重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应用融合及服务推送,打造“统一、开放、高效”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条件网络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管理智能化,能够实施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建设省级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依托,构建全省智慧化高性能高可靠的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二是以“建立省级公共软件统一数据服务平台”为重点,提供智慧化聚合式共享型数据服务;三是以“建成云+端应用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满足用户“随需而变”的各类应用服务,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融合。
其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如下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是量化幼儿园评估与建设规划:通过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全省各地各级别(省优、市优、普通)幼儿园的学生就读、办学力量、师资情况、收费情况,各类统计数据直接作为幼儿园评估的参考。同时根据系统中采集到的幼儿园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地图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幼儿园的分布,为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促进中小学规范办学:通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生“一人一生一号”和省教育厅“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管理要求,从而控制学生的无序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三是规范化中小学招生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学生基本信息导出功能,各市可以导出和本地中招系统结合对中考报名进行有效性验证,高中学籍系统直接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以及高考报名系统进行实时对接,以学籍系统数据作为判断学生是否有学籍的依据,保证了招生考试报名数据的准确性。
四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通过全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各级学校的教师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工资信息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已为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音体美教师配备情况、乡村教师情况等重大师资决策或行动计划提供关键性的数据支撑。
五是精确化事业统计:在每年进行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工作的时候,各业务处室参考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对相关统计报表进行审校,并可通过数据库间联合交叉查询,生成特定需求的数据分析报表。
记者: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国内前沿,您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苏春海: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认为其关键要素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统筹建设教育专网和省级教育网群,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建设智慧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资源省级云平台、大数据中心。三是加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四是加强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创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师生教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此,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是如何进行整体布局的?有哪些重点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