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卫生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9年7月13日,在卫生部召开的例行新闻会上,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副司长聂春雷,对日前由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解读。
完善“新农合”筹资机制和补偿方案
据聂春雷介绍,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筹资水平要达到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40元的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要不低于40元,农民个人缴费增加到不低于20元。东部地区的人均筹资水平应不低于中西部地区。从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60元的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分两年到位。地方增加的资金,应以省级财政承担为主,尽量减少困难县(市、区)的负担。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困难地区可以分两年到位。
《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全省(区、市)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开展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地区,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补偿比例,门诊补偿比例和封顶线要与住院补偿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有效衔接。开展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要提高家庭账户基金的使用率,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转为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要扩大对慢性病等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医药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进行补偿的病种范围。要结合门诊补偿政策,合理调整住院补偿起付线,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扩大补偿范围。据聂春雷介绍,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可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意见》还提出,年底基金结余较多的地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二次补偿或健康体检工作,使农民充分受益。同时,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下年度统筹补偿方案,但不应将二次补偿作为常规性补偿模式。
加大基金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据聂春雷介绍,“新农合”基金要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经办机构应配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财会人员,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会计和出纳不得由一人兼任。基金的使用和费用的补偿,要坚持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咨询等农民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畅通受理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在补助拨付方式上,从2009年起采取年初预拨、年底结算的方式,加快审核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也要及时足额到位。《意见》指出,各地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杜绝“新农合”基金截留、滞留的现象。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是“新农合”制度健康、长期实施的保障。《意见》要求,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行政监管,将定点医疗机构做好“新农合”工作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对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注重发挥协议管理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协议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支出,可推广单病种定额付费和限额付费制度,合理确定病种收费标准,逐步扩大病种范围,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
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推行医药费用查询制、平均住院费用公示及警示制度,完善补偿公示等多项措施,建立医药费用监测和信息制度。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贫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1-0018-05
一、引言
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一直是困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难题。中国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探索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兴起的合作医疗取得了巨大成功,解决了绝大多数低收入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在国际上一度被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世界银行,1994)。但随着中国农村的推行,合作医疗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广大农村居民不能获得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自费医疗再次成为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医疗制度。与此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在某些年份出现下滑的趋势,而医疗保健的费用却持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疾病支出负担成为农村居民致贫和返贫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对全国118个村的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表明,疾病成为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有效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
已有的研究表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收入状况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一方面,从外部的制度条件来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特别是能够提高贫困人口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根据尼古拉斯・巴尔的观点,调节收入再分配是医疗保障的重要目标。他认为,因疾病导致的医疗支出和劳动力损失是个人和家庭的一种主要风险。遇到这种风险本身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对穷人而言更会形成长期的影响,使低收入家庭陷入贫困。通过医疗保险,在不同的人群中分散疾病所带来的风险,或者对贫穷者进行医疗补助,让人人享有医疗服务,可以调节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人群之间的收入分配。因此,医疗保障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可以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从农民自身的内部条件来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西奥多・W・舒尔茨(1976)认为,人力资本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和经验等,即人的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获得的,这种投资表现在货币形态上就是为提高人力的各项开支,包括保健支出、教育支出、劳动力迁移的支出等等。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种方式中,通过投资于健康来改善人力资本的质量是提高人口素质、增加穷人福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大量有关健康改善与劳动生产率、健康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验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如拉蒂,拉姆和舒尔茨(1979)在研究印度农业生产增长的原因时发现,由于连续实施了10年(1951~1961年)公共保健计划,印度的国民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此间的农业生产率。Sen(1995)通过对印度克拉拉邦的分析发现,在适当的政府扶持下,贫困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能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对经济的增长具有重大的作用。LireErasado,Gre Gory Amacher和Jeffarey Alwary(2004)通过对埃塞俄比亚农民在采用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保护农业生产资源的农业新技术研究发现,疾病降低了农户的收入并改变了劳动力配置,减低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建议有关方面要推广农业新技术不仅应该考虑到潜在采用者的经济状况,还应考虑他们的身体状况。张车伟(2003)运用来自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的数据资料,估计了不同的营养和健康指标在中国贫困农村的回报和弹性,证实营养和疾病显著地影响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其中家庭劳动力因病无法工作的期限每增加1个月会导致种植业收入损失约为2 300元,这说明加强营养和医疗保健的投资对于农村脱贫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从定量研究的角度证明疾病导致农民致贫和返贫的风险相当大。
当前在中国农村,为了减轻医疗支出给农民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继续发生,中国政府又开始了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新探索。2002年国务院提出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要求在2010年基本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并自2003年始在全国21%的县市进行了试点。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而近几年来,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实际效果如何。是否使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的收入状况真正得到改善,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该项制度在全国的推广。由于推行时间较短以及相关数据的缺乏,学者们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文献不多。宋明山等(2005,2006)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对当地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公平的能力,他们应用GINI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原理,分析了筹资、医疗费用和新型农村合作偿付对农村居民收入公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偿付对发生医疗费用人群收入公平影响显著,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导致的GINI系数变化非常微弱,从而指出,疾病经济负担明显加重了农村居民收入分布的不公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改善上述不公平方面的作用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体现。
由此可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有效改善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而进一步考虑,贫困人口是农村中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卫生服务支付能力弱、卫生服务利用低的人群,是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最需要保护的人群。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否成功,关键应该看是否真正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他们是否真正获益。否则,即使建立了保障体系,如果并不能使最需要的人群最大限度地受益,必将会导致卫生服务领域的不公问题进一步突出。
笔者以广东省为例,从宏观角度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对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影响。不同于宋明山等(2005,2006)的研究方法,笔者采用的是广东省114个县(市、区)从2005年第一季度~2007年第一季度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情况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广东省多年来各地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程度的变化,考察合作医疗对各地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影响。
二、计量模型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状况对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影响。面板数据模型是把时间序列沿空间方向扩展或把截面数据沿时间方向扩展而成的二维结构的数据集合,它既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个体数据的规律,也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具体来说,我们采用的是联合回归模型(Pooled Regression Model),需首先建立基本的计量模型:
Id poorit=α+poor_attentititβ1+lnpopulationitβ2+εit (1)
其中,poorit各地区不同时期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模型中我们对poorit取对数值,从而以它的变动作为被解释变量,考察农村合作医疗所带来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变化情况。poor_attentit代表各地区不同时期农村贫困人口中参加合作医疗的比例,它是我们关注的最主要解释变量: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合作医疗是否能带来脱贫的效果,就要看poor_attentit的估计系数,如果系数为负,即较高的参合程度导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说明农村合作医疗能使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如果系数为正或不显著,则说明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并没有带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理想效果。为了避免异方差,我们在模型中加入populationit这个变量,即各地不同时期的农村人口总数,以控制各地农村人口的规模。α为常数项,βi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i代表不同的个体(县、市、区),代表不同时期(季度)。
在建立基本的估计模型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影响农村贫困人口变动的因素。
1.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规模影响贫困人口的变动。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农村参合人口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所以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规模决定了对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能力,影响参合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合作医疗获得经济补偿的多少,从而影响整个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
2.由于采用的面板数据地域跨度较大,所以应该考虑各地环境的特殊性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具体来说,各地的政策制定、行政效率和居民偏好等都不尽相同,而这些因素会通过各地农民的整体参合状况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加入各地农民参合总人数的变动来考察各地不同环境对当地贫困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
3.为了增加模型的解释力度,我们加入其他影响农村贫困人口变动的因素。首先;当地农村的贫困程度影响农村贫困人口的变动情况。一般来讲,当地农村特困人口越多,贫困人口相对越贫困,要想脱贫就越困难。尽管在我们的数据样本即广东全省范围内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划分是统一的,即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但是各地农村贫困人口困人口的多少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以农村特困人口的数量来代表当地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其次,当地农村人口整体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贫困人口的变动。这里我们以农村合作医疗各期的补偿支出作为衡量当地农民健康状况的指标,医疗补偿支出的增多意味着个人不良的健康状况导致患病后医疗支出的相对增多,病痛和医疗支出恶化丫个人的经济状况,使得贫困人口的增多。
由此,我们估计扩展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除了我们最关注的poor_attentit变量所代表的农村贫困人口参合率之外,fundit代表各地区不同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的筹资总额,它包括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对当地合作医疗基金的拨款以及包括集体扶持、民政医疗救助在内的个人缴款,代表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规模和支付能力,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应该有积极的影响。理想的情况是,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越多,可使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多参合农民受益,从而导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payit指各地区不同时期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累计支出总额,包括住院补偿费用、门诊补偿费用及其他支出,对它的估计考察的是医疗补偿支出的变动也即当地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与贫困人口数量变动的关系。extra_poorit表各地区不同时期农村特困人口的数量,取对数值是以它的变动作为解释变量。attend_popit指各地区不同时期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代表了各地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程度所反映出的当地的特殊环境。8为常数项,γii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i代表不同的个体(县、市、区),t代表不同时期(季度)。
三、数据说明
笔者所用的是广东省114个县(市、区)2005年以来有关农村贫困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情况的季度面板数据。由于广东省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推行,所以我们以各个县(市、区)为统计的个体,考察200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初共9个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全省几乎所有辖农村的县(市、区),反映的是广东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的最重要阶段。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尽管广东省是中国沿海第一经济大省,但2005年,在全省农业总人口5048万人中,农村的贫困人口仍有484万人。其困人口高达148万人。2005年广东省各县(市、区)中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是清远市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高达38.9%,而湛江市的雷州市、揭阳市的普宁市也属于农村贫困人口高密度地区,比例都超过了30%。其他县(市、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大都在10%以下。可见,对于广东这个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来说,减少农村贫困依然是一项严峻的任务。
广东省从2002年开始推进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全省辖农村的县(市、区)都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初,一半以上的县(市、区)的参与率都在50%以上,2006年上半年各地参与率有明显增加,超过50%的县(市、区)达2/3以上。与此同时,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投入持续增加,截至2007年初全省农村合作医疗总筹资超过20亿元,全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950万人,占全省农民人数的80%,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96%以上。全省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的村达到99.5%以上。
四、实证检验
根据以上数据,首先对基本模型(1)进行估计。考虑到本文的时间序列较长,采用普通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很可能存在残差的序列相关问题。对此,笔者采用Prais-Winsteu方法来修正估计参差,从而得出稳健的估计系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显示,poor_attend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即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的增加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具体来说,参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各地农村贫困人口数平均减少约1.49%,这说明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的确存在使当地农民脱贫的效果。另一个解释变量Ln population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 接下来估计扩展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结果显示,解释变量的增加使模型的解释力有所增加,与模型(1)相比,R2由0.73增加到0.77。我们最关心的解释变量poor_attend的估计系数值仅有略微变化,由1.49%变为1.11%,而估计符号不变。Ln population的估计也是类似的情况。这说明我们基本模型(1)估计的系数比较可靠。
模型(2)中其他变量的估计结果同样比较理想。ln fund的估计系数为负显著,说明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规模越大,其保障能力就越强,从而就越有利于减少当地贫困农民的数量。Ln pay代表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支出的变动,它的估计系数为正显著,说明农村人口整体的健康状况影响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较差健康状况增加总医疗支出的同时会使贫困人口的增多。Id extra_poor代表贫困人口中的特困人口,它的估计系数为正显著,说明特困人口越多,贫困人口就越难脱贫。而当地农村的参合规模Lnattend_pop的估计系数为负显著。从另一角度说明各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的推行会减轻当地贫困农民的数量。
五、结论
上文的分析表明,在广东省各地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显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各地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越高,其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越大:贫困人口的合作医疗参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当地农村贫困人口数平均减少约1.11%~1.49%;增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能力将有利于当地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同时,各地农村人口的贫困程度、健康状况等因素也显著影响着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动。
笔者采用的是县级统计数据,由于某些数据如贫困农民平均纯收入、各地扶贫基金数等很难以县(市、区)为单位获得,所以笔者没有考察这些因素对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最终的估计结果表明,贫困人口合作医疗的参与率对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影响比较稳定,系数值较为可靠。
回顾宋明山等(2005,2006)对浙江省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最起码在沿海发达省份,中国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的。
论文摘要: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说明: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在经济分析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很设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因此,家庭的生育行为也是经济人作出的理性选择,通过子女的生育、抚养以实现生育利益的最大化。基于此,面对农村较高的生育率及严重的性别比失调,政府也应从经济人的视角制仃相应的政策,以实现生育行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一、生育行为是一种理性经济人的行为
“经济人”(Home Occonomicus,或Economic Man),简单地说指人是自私自利的,其经济行为的原始驱动力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个人追求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那么就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不一致;因而,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并不能使社会得到最大利益,有时甚至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损失。
家庭的育龄夫妻作为经济生活的理性人,其所进行的生育行为是一种经济人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特别是农村)的多胎生育以及男孩偏好正是经济人假说的表现。在传统社会里,为了实现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家庭希望多生育小孩。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1)在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下,子女.的多少代表劳动力水平的强弱,子女多(特别是男孩多),劳动力足,在平时的生产中,就能担负起更重的体力的投人,因而就能有更多的产出,家庭的经济收人也得到增加;(2)成年子女不但能增加劳动力的投人,同时,也是父母养老的保障。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周期长度要大大长于其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只是其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为了在失去劳动能力后仍然能维持生活需要,人们必须将劳动时期获得的收人的一部分积蓄起来,而适于积蓄的物资财物是土地、房产、贵金属和珠宝等商品,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有能力进行这种物资财物积蓄的人仅仅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而言,消费的剩余可能很少,因此,其终身的资源分配就难以利用财富或货币进行储蓄,而只能用人力储蓄的方式,即生育子女。子女及其劳动能力具有永久积蓄的特点,因而成为重要的养老资源。同时,土地、房产、贵金属和珠宝等商品的价格不稳定,保值增值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而子女却能给家庭带来永久的收益期望。多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在劳动力投入与增殖保值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从非经济利益的角度,也即是效用最大化:(1)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子女多,幸福感强;(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育子女特别是男孩,也满足了孝文化的需要。所以,多育以及男孩偏好,能实现经济人假说的效用最大化的要求。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子女多,老年人从子女处得到的养老保障费用也多。
假设2:子女多,老年人从子女处得到的精神安慰高。
二、数据收集
本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先在湖南新邵县新田铺镇下辖的29个行政村中抽出5个行政村,然后在被抽取的行政村中普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方面的基本状况。除少数老年人迁居外地或因其他原因未能被调查外,共回收有效资料310份。由于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因而均以问卷访谈的方法来取得资料,即笔者对每一位老年人进行直接入户访问,由笔者亲自填写问卷。问卷内容除了关于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身体状况、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等基本情况外,还包括老年人赡养的各方面状况,包括老年人自我养老状况、子女供养状况及对养老状况的满意度和养老中的主要问题与困难等。
三、子女及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障状况
1.为了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调查数据:(1)生育状况:在样本中,有31位老年人没有子女,其中巧人完全没有子女,而16人通过过继的方式续绝,从而拥有一个儿子。有279人育有子女,占90. 6%,平均生育4.45个子女。从性别来看,平均生育儿子数为2.39个,女儿数为2.05个,其中育有儿子最多为7个,女儿最多为4个。在样本中,有子女老人289人,约占样本总数的93.22% o ( 2)在样本中,286位老年人无固定收人,依靠自己的劳动投人或子女供给获得经济来源,占总人数的68.39%(表1)。
2.老年人的养老状况:(1)老年人自我养老状况: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收人来源,在独居或与配偶共居的310位老人中,有138人自己参加生产劳动获得部分必需的生活资料,在与未婚子女共居的69位老年人中,他们由于还要抚养尚未成年的子女,因而全都参加家庭劳动,甚至外出打工,他们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流动可以概括为抚养型,因而他们在经济上同样是以自我养老为主。在问及是否参加家庭生产劳动时,回答为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和几乎不参加的分别为198人、82人、3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3.87%;26.45%,9.67%;有65% (201人)的老年人或多或少地参加了家庭生产劳动,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家庭生产做出了贡献,因而也可以算作自我养老。(2)老年人子女供养状况: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依赖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和儿女,这在此次调查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一是经济供养在独居、与配偶共居和与未婚子女共居的182位老年人中,有55.6%的老年人的已婚子女经常给分居的老年人提供现金资助,数额从每月平均10元到100元不等,均值为42元。提供方式既有定期提供,也有不定期提供,提供者除了老年人的儿子外,女儿女婿也或多或少会补贴一些。转贴于 二是生活照料:在独居、与配偶共居和与未婚子女共居的182位老年人中,有63位老人的成年已婚子女能够经常给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占33.8% ;“位老人的已婚子女不定期提供一些生活服务,占32,6%;其他的63位老人的子女偶尔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照料,占36.6%。在与一个已婚子女共居的老年人家庭中,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承担了一些家务劳动。(3)老年人对养老状况的感受:老年人对目前自身养老状况的感受,主要涉及老年人对经济供养水平、对生活受照料程度的感受、精神生活上的感受等几个方面以及总体上的幸福感。有49. 5%有子女老年人对目前的物质生活水平感到满意;感到物质生活条件较艰苦的有45人,占16. 6%;其余的86位老年人基本上处于温饱线左右,占34.1%。而对于受照料程度,约1l3强的老年人感到满意,感到不满意的老人有25位,占9.2%,137位老人对于是否受子女照料及子女照料程度感到无所谓,占52.9%(见表2)。老年人对于精神生活的满意度不仅与老年人的精神安慰有关,而且也关系到老年人的日常娱乐及社会参与。相比在家庭中得到的精神安慰,老年人在家庭外的精神生活非常单调乏味。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破解农村农民看病难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民健康问题的关心和重视。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是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卫生工作的难点。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广泛开展万名医师下基层和城乡对口支援活动,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鼓励医学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等措施,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稳定和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使农民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有了很大缓解,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基础薄弱,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服务能力不强,农村工作条件差和收入不高等客观原因,农村医疗机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与大中城市形成了强烈反差。农村卫生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您的提案客观反映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人才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些已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逐步予以解决。目前,我们已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方面:一是继续落实好国家对农村卫生人员有关职称晋升、工资等级等优惠政策,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分配制度,加强医学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稳定现有卫生人员队伍;二是采取保障就业措施。为愿到基层工作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提供学费、生活费补助,落实事业单位编制,财政保障其工资待遇,吸引高学历医学生到农村工作;三是开展医学生招聘和在岗人员培训工作。已为基层招录医学大专院校毕业生310人,签订本科定向委培协议103份,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912人次,培训乡村医生12962人次。
对口支援基层医院方面:在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年选派160余名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帮带工作,已累计开展了5年,共选派医师900余名。
当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全面推动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改变农村卫生工作落后、被动局面,保护和促进广大农民健康,通过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市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做好农村卫生这篇大文章,应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加强乡村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一)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最大限度地落实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补助政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力争用年时间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使各乡镇卫生院都具备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二)规范乡村卫生机构建设,理顺管理渠道和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对村级卫生机构要通过集中整顿、经常性执法检查、医疗机构年审等监督措施,依法取缔无证、注销不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同时开展达标建设活动,规范村卫生室建设。要巩固和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村卫生室的执业行为,使农民能够得到方便、安全、快捷、优质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增强乡镇卫生院活力。逐步开展公开选聘卫生院院长工作,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和扩大院长的经营自,在卫生院内部积极开展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按岗位、任务、业绩定酬,使工资与贡献挂钩、与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挂钩,调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积极性,建立责权明确、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通过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实施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职前下乡服务、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进修、培训、在职教育等措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强化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通过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村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农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切实落实防保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
二、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速度。
(一)根据机构设置、资源整合原则,核定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同时制定优惠措施,实施柔性人才流动政策,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二)清理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
(三)结合乡村医生资格认定工作,清理整顿乡医队伍。
(四)通过建立在职教育、岗前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制度提高农村卫生机构队伍素质。从××××年起,新上岗的乡村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到××××年全市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技术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1 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保险制度有待完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农村负担仍重。由于医疗费用的上升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尚不完善,农民对防病治病存在后顾之忧,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1.2 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尤其是骨干人才、专科专病人才人才缺乏。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
1.3 医疗人员的待遇低,不能安心工作。随着农村卫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乡镇卫生院在发展中资金不足。许多乡镇卫生院职工工资都无法保证,更没有钱更新设备,市场竞争力不足。
1.4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设备既闲置又短缺。近年来,国家投入不少资金,乡镇、农村医疗机构的房屋得到了维修,配置了B超、X光机、显微镜等设备,但由于懂专业操作技术的人员缺乏,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和器械闲置,而其他一些常用的治疗和检查设备等又很短缺,村卫生室基础检查设备更是少得可怜。
1.5 管理松懈,服务跟不上,一般都是在医院坐等病人,不巡回医疗,不上门服务。一些黑诊所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乡村医疗机构的发展。
2 对策和措施
2.1 通过农村卫生医疗市场化改革和建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途径,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目前合作医疗制度能够承担的医疗费用还比较低,今后将逐渐将商业医疗保险引入农村,充分分散农民的健康风险,同时应大力促进卫生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加强有序竞争,降低医疗价格,争取更加彻底的解决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
2.2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多数医务人员不愿到农村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卫生人员向农村流动。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2.3通过政府和社会两个途径加以解决乡镇卫生院资金缺乏问题政府应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尽量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通过立法等手段将农村卫生经费的投入纳入法制轨道。此外,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乡镇卫生院等公立卫生机构。可以以合资入股方式近行产权制度改革,也可以以设备共投收入分成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这样既解决了公立卫生机构的发展资金问题,又可以解决公立卫生机构人浮于事,成本不合理上升等弊端,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其相对于民办医疗机构在人员素质和医疗水平上的比较优势。还可避免在农村卫生体系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无序竞争,医疗水平下降等现象。但在引入民间资本的过程中,应避免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公共卫生职能的消弱。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以人为本,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把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农村卫生清洁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科学安排,统筹实施,使乡村环境卫生逐步得到明显改善。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就地处理的原则,加快垃圾填埋场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卫生清洁日常管理机制。
(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逐步形成城乡垃圾处理协调推进的事业发展局面。
(四)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乡镇主抓、村组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使农村卫生清洁工作落到实处。
三、目标任务
年,全面启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在年底前完成立肇路沿线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在建好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建立好乡村组各级清洁队伍,并健全工作机制。
年,巩固成果,全面跟进,偏远自然村垃圾填埋处理全面完成。
年,完善提高,全乡农村垃圾无害化得理全面高标准到位。
各年度新农村建设点按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率先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作。
四、基本标准
(一)乡镇场集镇应达到“六有四无”。“六有”即:有可供10年以上使用的垃圾填埋场;有专业保洁队伍;有专用垃圾清扫清运工具;有固定的环卫经费;有单位住户“门前三包”制度、市场管理保洁措施及督促检查制度;有领导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四无”即:沿河无乱倒、乱堆垃圾现象;路边无成堆的暴露垃圾;无放养家禽、家畜;路边无乱堆杂物、乱停车辆。
(二)自然村应达到“五有二无”。“五有”即:有不污染水源和群众生活的垃圾池、有机肥窖;有专职清扫员;有明确的保洁职责;有爱国卫生《村规民约》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有相对稳定的保洁经费。“二无”即:无露天乱堆、乱倒垃圾;无随便放养家禽、家畜。
五、组织领导
成立乡农村卫生清洁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张绪圣任组长,艾向荣、邓羽、陶新花任副组长,彭沉香、江家华、朱金火、杨永良、谈思亮、曹海英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陶新花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工作要求
(一)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益化”的原则。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不影响村民生活,离村民点直线卫生距离不少于1000米;渗水系数小,取土方便,便于垃圾覆盖压实;三面环山的山谷(埚)或废矿坑;处在集镇、村(水源)下游和下风向区;确保使用年限10—20年。
(二)组建专职队伍。乡成立环卫所
(三)配备保洁工具。乡政府配备垃圾清运车,各自然村配备扫把、铁铲、板车等必要的清运工具。垃圾运输一星期一次,夏季三天一次。
(四)健全规章制度。各行政村要建立和完善垃圾清扫、清运等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各自然村要制定村规民约,驻乡各单位、企业及门店、住户签订“门前三包”卫生保洁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经常组织指导、督查、评比、考核,使农村卫生保洁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五)经费保障。
七、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乡村卫生清洁工程,实现乡村垃圾集中填埋,抓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变广大农民群众露天堆放垃圾传统陋习的有效措施,是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村容村貌整治的具体要求。各村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发动,要通过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其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全民文明意识。
(二)强化责任分工。将农村垃圾无害化得理工作纳入乡领导包村包点责任内容。
(三)强化督查落实。乡人大负责全乡农村卫生清洁工作总督查,定期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经济性检查督促,协调指导,并具体组织考核评比。检查督促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检查结果进行排位,对好的进行表扬通报,对差的进行曝光。
【关键词】农村人员培训管理
陇西县属国家级扶贫县,医学伦理学论文山大沟深,地域面积广,农村机构有20所乡镇卫生院,230所村卫生室,农村卫生人员538名,占全县卫生人员的21.4%。山区农村医学检验论文卫生人员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知识陈旧、人员缺乏、医疗水平差、设备落后、经济落后、观念落后等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面向山区农村卫生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山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推动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山区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非典”发生以来,国家开展了对农村卫生人员每年一个专题内容培训工作,共举办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培训班14期,其中中长期班3期,其余均为短期班,累积培训2867人次。接受培训人员以山区农村乡村两级基层卫生人员为主。在具体实施培训中我们体会到做好工作,一定要狠抓管理、明确目标、优质培训。
狠抓培训管( )理: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内容技能、培训场所、后勤保障等;二是建立培训管理队伍,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三是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成人教育管理资源的发挥和利用,采用不定时签到、点名考勤制度;四是把培训参与和合格率作为年终卫生院人员考核和村卫生室机构准入换证的重要依据;五是建立培训档案。每个学习培训班都利用学习的间隙,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员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带班人员还把握各个班的动态活动情况,为各个专题项目培训班建立继续教育档案,档案内主要收集图片资料、优秀学员教师名单、学员教师黑名单、结业总结报告等,为下一年工作提供好资源。在项目培训学习班的管理中,带班主任对学员的信任尊重和后勤保障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投入
三、加强管理、突出重点,医院各项业务有了新的发展
四、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The system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制度
全镇大力宣传农村合作医疗(The system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The system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工作的开展,使农民患者切实得到了实惠,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实际问题,为把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镇卫生院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合疗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新合疗用药范围,做到无特殊病情不开合疗以外的药品,病人当天出院当天报销,确保参保农民享受基本的医疗,2009年全镇共参合农民13457人、参保率达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The system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services)住院518人,报销金额1961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