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自然环境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环境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环境分析

第1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1.四面型

中庭部分被建筑物包围着,也可以称为中间的空腔。某种程度上,它的效果和天井有异曲同工之处,多作为综合门诊的休息等候和综合部分。四面型中庭的自然光采光设计上,相对来说,其内部接受阳光直射的部分比较少,大部分为反射和折射光,因此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根据季节和时间设置反射装置和具有扩散性的透光装置,以形成柔和舒适的光环境。例如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采用四面型中庭进行自然采光,利用中庭顶部的结构构件和磨砂玻璃,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创造出宽敞明亮、视线流畅的公共空间,不同的楼层产生不同的空间变化,不但强调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更有助于消除儿童的心理压力,改善心境。

2.线型中庭

它是在建筑物之间进行连接的中庭方式,适用于目前流行的“医院街”形式的医院,这类空间形式是以线型空间为纽带,走廊成为建筑中最主要的交通空间。这类空间组织方式具有较灵活的布置方法,因而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医院,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线型中庭的自然采光相对其它形式而言,直射光量很小,主要是通过光线在侧墙的反射和漫反射对中庭内部实行采光,设计时需要注意侧墙的材质适宜使用较为粗糙的、形成漫反射的材质;在中庭形状比例细长的情况下,底部光线照度较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地面设计一定的辅助人工照明;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辅助装置加大光线的反射和散射。例如番禺中心医院,以街式中庭解决建筑本身大体量的采光问题和医院复杂交通的问题。同时,在门诊部分设置天井以满足采光要求。

3.三面型

是由其形状得来,是建筑物各种采光口形式的加强版,将附加、包围、连接在此基础上加强,就会得到三面型。三面型在医疗建筑中的运用多为门厅和门诊部分,可以得到通高并且空间明亮舒适的门厅空间,同时也为门诊的走廊和诊室提供良好的光线。三面型中庭的开口方向如果非北向,则光线为直射进入室内,易引起光线不均匀,可能有眩光的问题,因此需要运用漫反射材质对光线进行分散,还要注意遮阳。

4.天井与内院

主要运用于高层医院建筑中,天然光在天井中来回反射形成扩散光场,并通过调节天井表面的吸光系数和建筑构造尺寸,控制其采光系数,最终得到满意的采光环境。相对天井而言,内院空间更大,除了解决采光问题,还可以布置景观空间作为等候区的延伸和患者活动的场所。当医院用房紧张时,还可以用来扩建病房。因此,内院在医疗建筑中的使用率相当高。英国剑桥大学马丁研究中心的大量建筑实例研究表明:随着内院高度的增加,到达相邻空间直射光线的进深迅速减少。因此,为保证内院的相邻空间能获得足够的天然采光,内院高宽比例的最大值是3∶1,在这个范围之内,内院的相邻空间就能得到足够的照度。

二、窗的运用

侧窗采光是用建筑物周边的窗户让光线透入的采光方式。侧窗的有效采光范围为窗高的3~5倍。影响房间横向采光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窗间墙。窗间墙越宽,横向均匀性越差。在侧窗采光的方式下,能引入日光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的朝向。将建筑物较长的一面向着南面和北面可加大日光的利用。而减低东朝向和西朝向的窗户面积,可防止大量阳光直接进入建筑物,减少眩光的产生。医疗建筑侧窗的形式通常做成长方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侧窗己经不仅是以往单调的窗扇形式,还包括幕墙、落地窗、转角窗以及高侧窗等等这一系列从建筑周边采光的窗扇形式。侧窗作为建筑的主要自然采光方式,运用于医疗建筑的不同功能部分,强调不同的使用要点。

1.门诊

门诊部分的房间多用于诊疗,因此其侧窗的重点是满足医疗诊室的工作照度,便于医生清晰明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

2.走廊

早期建成的医疗建筑走廊多为内廊式,只有两头开窗,与其说是采光,不如说是满足通风需要。随着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展开,走廊空间和功能的拓宽,走廊的自然采光也逐步开始使用,走廊上的侧窗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兼顾满足采光和观景两重要求。

三、病房

1.侧窗

病房的侧窗起到的作用不仅是采光,同时也是患者了解外界环境的窗口,患者通过窗户感知并且和外界交流。为了达到良好的采光和视觉效果,侧窗采光口的位置、尺寸及材质尤为重要。试验表明,随着窗户设置高度的提高,进入室内进深处的照度也会增加,有利于改善整个房间照度分布的均匀性。但是如果窗户的位置太高,患者则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新的技术下,有一些病房直接采用幕墙、转角窗和落地窗,配合一定的遮阳设计,以获得更好的视野和光环境效果。为了使病房的天然采光达到最大效果,同时又要减少眩光的产生,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将观景部分和采光部分的玻璃分隔开。要达到这个目的,用作采光的玻璃应尽量靠近天花板,使日光能从天花板反射到房间内部。也可以采用轻型折光板,把窗户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同时还能加强室内的光线。

2.天窗和高侧窗

随着窗户设置高度的提高,进入室内进深处的照度也会增加,因此天窗和高侧窗的照度均匀性较好,但是不存在和外界交流的可能性,较少运用于病房,在医院门厅、走廊以及病房区域的活动室等公共空间环境中使用较多,尤其是在中低层医院建筑的顶层空间。天窗采光系统的形式包括:矩形天窗、横向天窗和锯齿型天窗。锯齿形相当于提高位置的高侧窗,光特性与高侧窗相似,采光系数最高值一般在5%~7%以内。天窗和高侧窗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同时,结合光影效果,为使用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环境效果,尤其是天窗,会使人感到与天空、太阳的直接联系,使患者产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四、眩光的处理

在病房和诊疗室中,侧窗因为视线高度与窗一致,在有利于观看景色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阳光直射产生眩光的情况。在病房中,因为病患大部分时间是卧床,所以当出现窗户正对病床时,眼睛直视窗户的上半部也会有眩光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合适的遮光构件或者遮光板来解决这个问题。

1.遮阳装置

医疗建筑光环境中,大量自然光的使用非常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但是过量的太阳光照射也会带来室内温度过高和眩光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可以通过在窗户上安装遮阳装置以便调节进入室内的太阳光数量和质量。

2.翼墙

在窗之间伸出一定深度的翼墙,遮挡低高度的朝阳和西晒。在病房的光环境设计中,可以采用不同高度的翼墙,并对其上部进行遮挡,以满足病患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采光需要。

3.百叶遮檐

将遮檐做成百叶形状,确保视野的同时,减轻了封闭感,适用于医疗建筑的病房遮阳,可以对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阳光进行有选择的遮挡和折射,以得到令患者舒适的光环境。

4.深挖的窗

窗的玻璃面从外墙面凹进内侧,这种形式与翼墙遮阳有相同的效果。

5.阳台

第2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广西上林县巷贤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上林 530502)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自然流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同期正常分娩的3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所选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与早孕期的环境接触状况。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妊娠次数、早孕期被动吸烟、既往自然流产次数、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可知,早孕期被动吸烟、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这三个环境因素均有造成早期自然流产的可能。结论:早孕期被动吸烟、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和早期自然流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为此,在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避免孕妇被动吸烟及接触染发剂等化学物质,同时不可长时间使用手机等辐射大的设备,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率。

关键词 早期自然流产;环境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37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23-02

自然流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理妊娠,在所有妊娠中占有10-15%。根据流产发生时间,可以将自然流产划分成早期流产(<12孕周)、晚期流产(12-28孕周),其中早期流产占有比例较大[1]。导致出现早期自然流产的因素非常多,如胚胎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母体因素、父亲因素、环境因素等,目前国内对环境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解早期自然流产和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同期正常分娩的3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28.1±4.2)岁;初潮年龄:12-16岁为26例,大于16岁为4例;月经情况:规律25例,不规律5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8.4±3.7)岁;初潮年龄:12-16岁为25例,大于16岁为5例;月经情况:规律23例,不规律7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发放到每位研究对象手中,在填写之后收回,共发放607份,收回60份,收回率100%。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等。(2)研究对象的月经史、怀孕次数、流产次数、孕期服药史、遗传病史、慢性病史等。(3)早孕期环境接触,如早孕期被动吸烟、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等。

1.3 统计分析:

将单因素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予以处理,采用卡方检验,从而得出显著性变量,之后予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若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妊娠次数、早孕期被动吸烟、既往自然流产次数、染发剂使用频率、每天手机通话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2.2 多因素分析:

通过多因素分析可知,早孕期被动吸烟、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这三个环境因素均有造成早期自然流产的可能,详见表2所示。

3讨论

3.1妊娠次数和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根据有关研究[2]显示,随着育龄女性孕周次的不断增加,出现自然流产的几率也在不断提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次数差异显著,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随着妊娠次数的不断增加,子宫功能被不断削弱,从而增大了发生自然流产的几率。

3.2早孕期被动吸烟和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烟雾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导致胎盘病变,出现微绒毛变短、绒毛基质胶原增多、胎盘血管减少等现象,造成合体细胞滋养层及基底膜加宽绒毛内毛细血管被压迫,致使胎盘钙化,出现过期产、死胎等围产期并发症。

3.3 既往流产次数和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有关研究[3]表明,有既往人流史的产妇发生自然流产的概率明显高于无既往人流史的产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既往人流次数差异显著,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3.4 染发剂使用和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染发剂中含有铅、苯二胺等化学物质,其中铅是一种无机染发剂,长期接触会危害人体的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妊娠期长期接触铅会出现流产、胎儿畸形、不孕等不良情况;苯二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敏因子,是导致皮炎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市场中存在的染发剂类型非常多,质量参差不齐,经常含有很多不明成分,对消费者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非常容易导致早期孕妇发生流产。

3.5 通话次数和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动物实验研究[4]显示,电磁辐射会明显提高胚胎吸收率与死胎率,并且在妊娠的不同阶段,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有关研究[5]表明,电磁辐射不低于16mG时,孕妇发生流产的几率是电磁辐射低于16mG的1.8倍,对于有既往流产史的孕妇来说,其几率还会增加,可以达到3.1倍。有关研究表明,手机拨号时的电磁辐射非常大,可以显著提高孕妇发生流产的危险性,本文研究结果与之相呼应,再次验证了手机通话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妊娠次数、早孕期被动吸烟、既往自然流产次数、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可知,早孕期被动吸烟、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这三个环境因素均有造成早期自然流产的可能。由此可知,早孕期被动吸烟、染发剂使用、每天手机通话次数和早期自然流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为此,在孕妇怀孕期间,一定要避免孕妇被动吸烟及接触染发剂等化学物质,同时不可长时间使用手机等辐射大的设备,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孕妇早期自然流产率。

参考文献

[1] 易丹妮,陈爱兰,钟子健,等.广州市区早期自然流产孕妇流产影响因素及现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5,(07):1105-1108,1109.

[2] 王巧英,张晓凤.妊娠期妇女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03):407-409.

[3] 高海玲,侯兴华,管英俊,等.育龄妇女早期自然流产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01):107.

第3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SPSS软件;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环境污染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布局不断调整。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发展的需要,从环境获取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排放到环境中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废弃物也迅猛增加,既造成环境污染,又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再生能力的下降;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产生的废弃物也愈来越多,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环境污染。因此,如何解决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冲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环境污染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全国31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八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具体为:x1: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x2:工业废气排放量(亿标立方米)、x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x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吨)、x5:工业烟尘排放量(万吨)、x6: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x7: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x8:生活污水排放量(万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版)。

(二)应用SPSS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对变量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36.341,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OM值为0.780,根据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1

2.提取因子

首先,对原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得到因子分析的初始解,经分析得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大于81%)被因子解释,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但其他变量的信息丢失较为严重(近40%)。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不理想。指定提取2个因子,得到的分析结果不理想。指定提取3个因子,得到的分析结果是: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所以,提取三个因子的总体效果较理想。其次,采用最大方差法,根据其中第三大列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描述了因子解的情况,三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3.535%,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第四大列:描述了最终因子解的情况。因子旋转后,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易于解释。

3.因子命名

根据提取因子,得出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并按第一因子载荷降序的顺序输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从而得出: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可解释为气体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汇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可解释为液体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可解释为固体因子。

4.计算因子得分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可写出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074工业废水+0.364工业废气+0.338工业二氧化硫-0.079工业固体废物+0.450工业烟尘-0.140生活污水需氧量+0.201工业废水-0.265生活污水

F2=0.345工业废水-0.147工业废气-0.084工业二氧化硫+0.154工业固体废物-0.249工业烟尘+0.418生活污水需氧量+0.031工业废水+0.535生活污水

F3=0.004工业废水-0.054工业废气+0.057工业二氧化硫+1.017工业固体废物-0.053工业烟尘+0.081生活污水需氧量-0.125工业废水+0.157生活污水

表2是各地区因子得分情况。按第一因子(包括河北省在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要氧量排放量)降序排列,可发现:河北省得分最高,为2.09,其次为河南1.89,北京得分最低为-1.44。河北省在第一主因子方面污染严重主要是因为河北省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率持续加快,产业结构属偏重型,如今能源消耗已大于能源生产总资源,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天津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按第二因子(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汇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降序排列,可发现:广东省得分最高,为3.38,其次为江苏省为2.03,最低为内蒙古,为-1.48。广东省在第二主因子方面污染严重主要是因为:广东省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入,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加剧。

按第三个因子(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降序排列,可发现:重庆得分最高,为3.05,其次是山西,为2.68,最低的是青海,为-0.75。重庆在第三因子方面污染严重主要是因为: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处理措施,必然会造成过多的固体废物存在。

5.聚类分析

为了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的层次差异,我们利用因子得分,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可将31个地区分五类:

(1)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

(2)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有:山西

(3)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江苏、广东

(4)环境情况好的有:重庆、贵州、云南、新疆

(5)环境情况较好的有: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三.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的审批关。

(二)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对老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项目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技术改造,加快治理力度。

(三)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推广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引起全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版)

[2]卢文岱主编,S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

[3] 胡一鹏,罗辉霞,雍慧. 影响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因子及预测方法初探[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3):16-20.

第4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的作用

1.1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可以提高企业的适应性。外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存。企业只有在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存在环境后,才能变不适应为适应,变被动的适应为主动的适应,积极地利用环境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环境,发挥出自身的能动作用。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它是否能够准确地认识、预测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使自己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

1.2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可以发现经营机会。由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产生和应用,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纪.市场瞬息万变。企业要健康有力地发展,就要对环境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各种信息,把握市场需求新动向,适时采取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求同社会发展和需要协调一致。

1.3通过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精神及内容,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从中发现并利用可能利用的机会,制订出明智的战略。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自然等方面,任何一个企业及其微观环境,都在宏观环境力量的影响和控制之下。所以,企业要实现其目标,就必须分析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2、宏观环境分析的内容

2.1人口环境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口环境应是市场营销人员研究的首要因素。人口的数量、地理分布、密度、流动趋势、年龄、出生率、结婚率、死亡率等都应是企业在做营销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2经济环境

市场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购买力,而总的购买力是与收入水平、价格、储蓄和信贷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1)实际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指数逐年递增,但通货膨胀有时却会带来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从而造成购买力的相对不足给企业的营销带来影响。

(2)储蓄状况。消费者的收入储蓄是一种潜在的购买力。储蓄的形式包括银行存款、购买公债、股票和不动产等,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在正常的情况下.银行储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但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消费者会将储蓄变成现金,争购保值品o

(3)消费者的支出模式。消费者的支出模式取决于收入水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支出模式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一理论对企业研究消费的需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趋势是非常有用的。

2.3自然环境

企业的自然环境,主要是由所在国家的全部自然资源组成的。有些企业或行业还涉及国际资源,包括全部第一产业的资源及空气、水等等。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成本及价格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所需资源的储藏量、开采量和供应量的影响。特别是如果没有这种资源的代用品时,更是如此;只要企业的经营依赖于稀缺的物质资源,它的活动就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会给企业的营销活动带来影响。

2.4技术环境

技术对人类生活是颇具影响力的,既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大技术的发明,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产品、市场和投资机会。对于技术环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变革的速度加快。许多今天司空见惯的产品在30多年前还未存在,如录像机、家用电脑、石英手表等。从未来的发展看,新技术的发明、开发和传播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创新机会无穷无尽。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创新机会。企业营销人员应懂得运用营销技巧,将新技术产品导人市场,诱导顾客消费。

(3)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随着产品的日益复杂,为了保证安全性,政府部门会对新产品的检查和管理日益加强,因此,企业在发展和推出新产品时,必须充分注意各种法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5政治法律环境

(1)政治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的制定与调整.对企业营销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鼓励和促进,在某些方面可能是限制和禁止。它既可为企业的营销活动限定范围,又可为企业的营销创造良好的机会。

(2)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关的法规、条例、标推、惯例和法令。

有的法律、法规会起到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如《商标法》,国家为获得商标专用权的企业提供了法律保护,企业不得随意使用别人的商标或专利技术。有的法律、法规也会给许多企业带来营销机会。如《环境保护法》,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泄、处理作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企业就必须购买防治污染的设备,从而为生产经营这些设备的企业提供了市场营销机会。

2.6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社会中每个人的观点、态度、习惯和行为模式组成的。这种环境难以用数字来表示,而且其变化也很难受指令的控制。所以,理解和洞察其内部各因素的变化,是一种不易掌握的技巧,而恰抢是这种技巧,对成功的经营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探讨影响购买行为的社会因素,必须了解文化。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影响着人们当前的行为,而且也影响着整个历史的发展(其中当然包括经济历史的发展)。

某种文化实际上是特定条件下的人口及其政府制度、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反映。

从市场学的角度讲,销售反映了人们的需求,而人们的需求又是社会和文化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社会中展开的,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对经营战略和策略的制订与实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密切关注、分析和把握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差异性、同一社会文化内各因素之向的差异性以及它们的变动趋势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市场营销环境既给企业带来机会,又给企业带来威胁。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并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和营销计划,应在企业中建立环境分析与监测机构,以评价环境机会和威胁作为基本职能,及时并准确地向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关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应付环境的策赂。

参考文献:

第5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关键词】投资环境跨国经营区位选择自然资源

一、投资环境介绍

投资环境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各系统与各子系统彼此之间都是互相关联、互相约制的。对这些综错复杂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联系需求和标准的差异能进行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

(一)硬环境

硬环境就是周围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可以为投资活动提供自然的物质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物流、信息流的载体,以方便生产和生活。

(二)软环境

软环境是能对投资活动产生很大影响的外部条件,如: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等方面。首先,政治条件,政局与社会是否稳定,经济法规是否建立健全,有没有投资保护的相关规定等;其次,经济条件,经济发展速度,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性,市场规模及其是否完善,外汇管制情况,金融服务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等;再次,管理条件,经管水平,政府办事效率等;还有,人口素质,劳动力技术及工资水平;最后,政策优惠条件,投资者是否能获得税收、费用等方面的优惠。

二、投资热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区位与产业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缺一不可。投资的产业选择决定着区位选择,而选择正确合适的区位又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产业比较优势。两者就好比哲学中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不难看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小岛清的产业投资模型,都对产业投向进行了阐释,又对区位选择做出了回答。因此,产业选择是区位选择的基础,在基础上结合区位优势分析和投资国的投资环境评估。

(一)亚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1.中国香港

自然资源环境。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地面积较小,但人口众多,人口密度约为6420人/平方公里。由于自然环境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

经济环境。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很早就发展起来,是亚洲重要的金融和航运中心。2005年,香港的第一产业即农副产品需从内地进口,第二产业即工业生产对GDP的增长产生负拉动,第三产业即旅游、运输和服务业对GDP拉动为7.28%。香港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港口,除烟、烈性酒、汽油和柴油等之外,其他进口物品免征关税,按吞吐量计算的话,香港的港口可以说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按客流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的话,香港国际机场当然也是最繁忙机场之一的。香港还是世界第15大的银行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香港股市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政治法律环境。中国稳定的政治政策,影响着香港政局的稳定。香港法律法规较健全,外资的投资政策法规也相当完善,比较适于投资。

2.新加坡

新加坡传统上以商业为主,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空中心。由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势,新加坡的三大经济支柱就是国际贸易、加工业和旅游业。

新加坡同香港一样,政局稳定,法律健全,政纪严明,社会安定有秩序,适合投资。

(二)美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2014年7月1日,美国人口数量为3.183亿,为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国家。美国人口高度城镇化,2008年时约有82%人口居住在城市及其郊区(同时期世界城镇化率为50.5%),这使得美国有许多广袤土地上无人居住。加利福尼亚州与得克萨斯州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州,纽约市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美国人口多为移民,很多人信奉基督教,大部分人使用英语。美国的自然资源也很丰富,有煤、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矿石、硫磺等矿物储藏量均列世界前茅,但战略矿物主要靠进口。

美国的经济体制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特征。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是企业和私营机构做出的,政府很少干预经济,但是各级政府加起来的总和却占GDP的36%,美国的社会福利相对较少,政府对商业也不会多家管制。美国在全国各地的中心城市不尽一样,比如说: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是纽约;洛杉矶是影视娱乐中心,最出名的就是好莱坞;技术开发中心是西北地区;东南部的旅游业、建材业和医药研究业比较发达。美国第一产业约占GDP的1%,第二产业占20%左右,第三产业约为76%。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糖和烟草,工业生产指数位居世界第一,为134.9,对GDP增长拉动为0.7%,第三产业对GDP增长拉动约为2.08%,美国的服务业比重较大,并且美国的公路总长名列世界第一。

(三)欧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俄罗斯联邦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还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多万条,总长度900多万公里。气候也是很复杂的,处于多种气候带。主要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俄罗斯农牧业并重,第一产业占GDP5.6%,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第二产业占38%,近年来俄罗斯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军事力量增强,第三产业占56.4%,旅游业虽发展较快,但仍未居主要地位。

(四)非洲重点区位产业环境分析

阿尔及利亚人口不多,油质较高:天然气储量4.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七。其他矿藏还有铁、铅锌、铜等。

阿而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仅次于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现在有农业从业人员大约1800万,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2004农业产值占GNP的9.2%,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水果和蔬菜等。第二产品占GDP30%以上,主要部门有钢铁、冶金、机械、电力等。第三产业主要为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共有7处自然、文化景点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著名遗产。

阿尔及利亚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国教是伊斯兰教。

参考文献:

[1]赵晓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区位选择及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第6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引言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需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出来有效、合理的 国贸1102班陈威勋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自然环境

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是中国消费品中的发展热点和新增长点。30年来,饮料行业不断地发展和成熟,逐渐改变了以往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无序的局面,饮料企业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中国饮料在品牌方面的发展成果显著,全国性品牌已有十几家,五类产品中22个品牌被评为中国名牌。

近五年来,中国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饮料每年以16%的增幅快速发展。

2007年1-11月,中国饮料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55,426,20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67%;2008年1-11月,中国饮料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69,689,61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35%。2009年1-11月,中国饮料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累计企业单位数为5,618个,累计利润总额为61,029,265.0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8%。

“十一五”期间,中国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饮料行业生产总量继续提高,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逐步降低可乐等碳酸类饮料的发展。因此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将是软饮料行业框架结构重构时期,功能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将组成框架结构的主体。追求健康价值,是未来中国饮料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饮料企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7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Abstract: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a vital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at strategic management.

关键词: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构造SWOT矩阵

Key words: macro environment; field environment; building of SWOT matrix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014-01

0引言

在战略管理中,我们通常采用swot分析法。也就是审视组织的外部环境,寻找和总结重大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因素;然后审视组织的内部,寻找和总结重大的弱点(weakness)和长处(strength),根据四项因素的状况,决定下一步战略的制定。

1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在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中,所谓机会是指那些有潜力帮助组织实现或超越其战略目标的外部环境特征因素;威胁则是那些可能阻碍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特征因素。具体的分析思路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

1.1 宏观环境因素 ①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②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等要素。③科技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④社会文化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习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⑤自然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相关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河流、生物、矿产、能源、水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1.2 行业环境分析①行业定位:各个行业的社会使命、产品和生产过程以及发展条件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每个行业都具有不同的性质。企业定位所在行业或所要进入的行业,是为了把握企业的行业环境,更好地进行企业战略管理。②行业演变:行业演变,是指行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行业的最初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业内的竞争者、购买者和供应者采取运行方式决定的;产品的规模经济,也是制约早期结构的重要因素。不过,这种结构极不稳定,常常随着早期经营的决策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经济变革、技术变革和竞争的变化,行业中的各个方面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并为实施这些战略而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③行业的长期动态:包括分析行业的寿命周期阶段,行业中的集中程度,企业的竞争状况。行业的寿命周期、企业的竞争状况是随着行业寿命阶段的变化而变化。④行业中竞争状况:企业还需要学会分析自己内部的优劣势。优势是指组织可以借以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内部有利特征因素,劣势是指那些阻碍或限制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外部特征因素。

2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的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考察企业所具备的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状况是否能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相符合。

2.1 资源通常认为资源是指那些能够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投入品。企业资源由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构成,内部资源是由企业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形成的,具有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外部资源则是指不为企业所有,但对企业有现实或潜在使用价值的一切要素。如社会范围的技术革新,低成本的劳动力,高质量的原材料,其他企业完善高效的营销网络,自己所不具备的其他竞争优势等。外部资源可以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任何领域。

2.2 能力单一的资源无法产生竞争优势的,而如果与其他合适的资源组合在一起,则可能发挥巨大的力量。例如,一项好的技术必须有配套的资金、设备和人员才能得以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可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拥有资源以后,还要培养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协调和组合,以发挥其最大潜在的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长期运用会通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能力。企业能力可以表现为生产、研究开发、营销等多个领域的能力,也可以表现为一种综合的能力。企业应该在审视自身内部条件时,应当在认识自身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和评估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能力,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精心培育,长期以后就可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

2.3 核心能力指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它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持久性、延展性等特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基础和源泉,核心能力也往往表现为几种能力的集合。企业在进行内部条件评估时,需要识别出哪些资源和能力在开发核心能力中处于优势,哪些处于劣势,应当竭力寻求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避免在自己处于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另外核心能力虽然具有持久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当企业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开拓机会时,才是真正的核心能力。外部环境的变动的频繁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长期开发一种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注意表现有能力的完善和加强,更要注意新能力的开发。

3构造SWOT矩阵

第8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一、推进小说场景更好的衬托出来

小说中人物的详细行动一定要有特别的场景。有一些情况下要想凸显人物,或是把主题表达出来,就需要将场面中的自然景观实施恰当的描写,这样会达到烘托场面气氛的效果。比方说叶圣陶的《夜》这篇小说之中,有如下一段描写:“远方的树木与建筑物的黑影一动不动,仿佛怪物一样排列着阵势。偶尔会出现两三点萤火虫飞起来又落下,这不是鬼在跳舞”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详细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刑场阴沉可怕的环境烘托出来,使人不寒而栗,心生恐惧。

二、推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好的衬托出来

在一个好的小说当中,情节的连续与环境情况描述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情况描述离不开情节,情节的向前发展又必不可少环境情况的描述。小说《边城》中有这样的句子:“天慢慢的黑了,其他的雀子几乎都休息了,唯独杜鹃叫个不停。石头泥土被白天的日头晒了一整天,草木也被白天的日头晒了一整天,此时都散发着一种热气。空气中混杂着泥土气味,有草木的气味,还混有多种甲虫类的气味。翠翠望着天上的红云,耳边响起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燃起薄薄的凄凉。”小说中的翠翠正处于对情感很朦胧的年纪,她对爱情既有渴望又有担心,不乏忧伤之感。这个时辰在渡船上忙个不竭的爷爷,也轻忽了她,杜鹃在旁边没完没了的叫,土壤、草树的气息与甲虫类的气息夹杂在一起,经商的人叫卖声不竭,如许的环境情况加倍地烘托了翠翠焦躁的心理,在此篇小说当中环境情况描很好的烘托了人物心里转变,同时也把人物的表情凸显出来。

三、推动小说主题的深化

对小说的主题实施剖析,主要就是围绕人物和情节的描述进行的,但是对环境分析也是凸显主题的一个主要的途径。比方说老舍所写的《骆驼祥子》,为达到凸显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劳作的目的,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凄凉处境表达出来,老舍将酷日和暴雨之下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烈日当头的马路上人们都感觉到要喘不上气的情况下,祥子却在路上为了多挣点钱拉着车飞奔;在暴雨之中,路上的人都四处寻找暴雨的地方,祥子依旧在路上拉车挣钱,这一系列的环境情况描述,将祥子辛劳劳动的景象与勤奋的性情凸显出来,进而将旧社会劳动人民凄惨的生活情况的主题凸显出来。

四、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延续

情节的向前发展和连续和环境情况描述之间存在必然的干系:环境情况描写主要是为情节的延续服务的,情节的向前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况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境情况描述可增进故事情节的连续。比方说鲁迅先生所写的小说《药》中有这样的句子:“秋天的后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露脸,只留下一片乌蓝的天;什么都睡着了,除了夜游的事物。”这是文章的首句,将天亮之前最黑暗时刻的特点描绘出来: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仅是短短的几个字,却表了然全部文章的豪情基调,经由过程描述四周事物一副死寂的模样,将华老拴繁重的表情凸显出来。此后文中还利用“黑沉沉”“灰白”等词语描写了路,更是强调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我们也不难感觉出来这个人出来的目的,所要做的事情比较恐怖,这样为以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对于接下来的买人血馒头的事件心理上有所准备。

第9篇:自然环境分析范文

【摘要】贸易环境是整个贸易过程中除去与贸易产品直接相关的内容之外的其他因素的总和。良好的贸易环境对提升地区贸易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用因子分析和PES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的外贸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在经济环境方面与中部其他省份之间有很大差距,但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河南省;贸易环境;分析与评价;因子分析;PEST分析法

一、贸易环境的概述

贸易环境通常包括: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人文状况、自然环境状况、交通状况、产业与商业状况、经济与贸易政策状况、相关法律状况等,贸易环境与贸易活动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有关贸易环境的研究是在社会生产力普遍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投资和生产日趋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在贸易环境的评价与分析方面,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有过研究,如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提出投资环境的多因素与关键因素评估法;石忆邵、洪琳等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对中国投资环境方法论进行了探讨,随着定量分析的发展和深入,统计分析已经逐渐应用到对贸易环境的分析中。

大多有关贸易环境的文献,都是从宏观方面来分析国家或行业的贸易环境,较少涉及到省区的贸易环境分析,因此,本文从贸易环境分析出发,运用多变量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和PEST分析法,对河南省的贸易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对其贸易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于河南省了解自己的贸易环境,发展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意义。

二、河南省贸易环境的实证分析

2015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73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出口430.6亿美元,增长9.3%;进口307.2亿美元,增长20%。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外贸经济对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也将有所改变。在这种趋势下,我们通过实证分析,对河南省的外贸情况有一个客观的把握,分析其优劣势,为制定河南省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的贸易环境进行评价。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使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变的更加容易。

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为:

Xp=ap1F1+ap2F2+…+apnFn+εp

其中,n为样本数,p为变量数,Fi代表出现各变量中的公共因子,εp为特殊因子,表示实测变量与估计值之间的误差。

(二)指标选取和分析

1.指标选取

在借鉴现有外贸环境评价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外贸外贸环境的现实情况,并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从人均耕地面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商品总额、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产品开发数、普通高校数、GDP、财政收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十一个方面,共选取11个指标,构建外贸环境评价体系。如表1。

2.计量分析

将中东部16个省的数据综合起来,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通过权重系数的比较,确定哪些公共因子对一省的贸易环境业的影响更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对中东部16省进行评价。

通过因子分析,得出:

第一公共因子F1在V5(外商直接投资总额)、V4(进出口商品总额)、V10(财政收入)、V7(新产品开发数量)、V9(GDP)、V1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V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它主要解释了这7个指标,可以命名为“经济环境因子”。这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约71.987%,对各省贸易环境的综合评估起主要作用。

第二公共因子F2在V8(普通高校数量)、V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V2(货运量)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它主要解释了这3个指标,可以命名为“社会环境”;这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约10.154%,对各省贸易环境综合评估起次要作用。

第三公共因子F3在V1(人均耕地面积)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它主要解释了这个指标,可以命名为“自然环境因子”。这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约8.376%。可见,旋转后的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比^清晰。

以提取的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结合各因子得分,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W=0.71987FAC1_1+0.10154FAC2_1+0.08376FAC3_1

根据模型,对16个省的贸易环境进行了排序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按综合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省在人均耕地面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商品总额、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产品开发数、普通高校数、GDP、财政收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个方面的综合水平;按第一公共因子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省经济环境方面的发展水平;按第二公共因子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省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水平;按第三公共因子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省在自然环境方面的水平。

三、结论和建议

由以上实证结果可知,一省的外贸环境是由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共同决定的。就具体的因子来看,第一个因子是经济状况,它对一省贸易环境得分贡献率达到71.987%,并且其得分趋势与贸易环境综合得分趋势相似,可是说它是影响一省贸易环境最主要的因素,一省贸易环境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与一省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第二个因子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发展,它对一省贸易环境得分贡献率为10.154%。社会环境的改善有益于一省贸易环境综合评价的提高,而一省贸易的发展也会有利于提高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三个因子是自然环境,相对于前两个因子来说它对贸易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一)河南省应突出自己的区位优势。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在社会环境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河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周边毗邻我国的三大经济圈。更是我国交通的枢纽中心地,它也是连接亚欧大陆和西北六省的门户。截止到2015年底,河南省的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296.2公里,公路营运里程达到250584公里。同时,河南建设的保税物流中心和航空港的建成,都为河南的贸易环境增加优势。复杂的交通枢纽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优势。

(二)河南省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在对贸易环境评价起重要作用的经济环境因子方面与其它中东部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河南省应抓住机会,调整经济增长结构、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平衡、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之路,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河南省需要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的同时,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知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河南省外贸出口企业互联网+策略的思考[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

[2]蔡文浩,王思文,赵霞.甘肃贸易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和DEA模型[J].开发研究,2007(8)

[3]马小利.河南省外贸竞争力及跨越式发展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2)

[4]吴阳阳,宋洪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安徽省外贸企业生态环境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5]赵秀丽.河南省外贸出口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