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商务正随着Internet的延伸而不断向纵深发展。实际运作表明:仅有IT行业策划、运作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空中楼阁”,技术精英对其他行业商务规律缺少基本的认识,严重阻碍电子商务在其他行业进入实用阶段,显然不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而仅有传统流通企业运营的网站,也可能因决策者对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不能与迅速发展的技术同步。因此,IT技术与传统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必经之路。将科学的、理性的,包括运筹学的理念注入现代商贸领域,重组成合理的物流配送平台,使整个配售系统合理化,这是改造传统流通领域,取得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的主攻方向。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及特殊性
据WTO估计,2003年通过Internet 网进行的国际贸易可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18%。另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十年,50%的商务活动将采用电子形式。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然而,考察电子商务企业的整个演进过程,我们发现:至目前为止,世界电子商务公司普遍尚不盈利,能盈利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但却得到社会多种力量的强力支持,特别是得到注册客户的支持。注册客户加入电子商务激增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客户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这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当今“以客户为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时代,客户的充分支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依据与根本源动力;只要有客户支持,所谓亏损也不过是发展中的亏损;对发展中的亏损可以理解为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性这样一种状态。基于此,我们对电子商务的效益问题引入规模经济性理论解释。
经济规模问题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甚至生存的关键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教授的定义,“规模经济性是关于所正确选择的生产投入组合的规模与企业产出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具体地说,规模经济性研究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规模经济性的决定因素,包括技术、专业化生产、大规模和有效的生产组织、经验效果等。这些理论具体到电子商务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对分析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在一定的网络技术支撑和要素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因扩大或缩小商务规模而能带来平均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高,那么,就存在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从发展的观点看,时下世界电子商务公司的亏本经营,可以解释为其正处在接近规模经济性的临界状态。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特殊性
电子商务是通过共用Internet而实现交易的一种全新的商务关系,它既承传传统商务方式中的基础设施,又注入了信息经济的内容与方法,因而影响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因素是综合的,除销售收入、成本、社会消费水平等传统商务形态共有的一般性因素外,还取决于互联信息网络的公众性、电子信息流与资金流、物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程度。
各因素在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信息流是买卖双方进行供需用决策的基本依据;资金流是商品在所有权上的转换过程;物流则是商品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移;三者互相支持,互为依存条件,并以系统整体上的协调与“和合”,共同构成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基础,突现出电子商务用信息流引导物流和资金流以革命流通领域。
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的作用:首先,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信息成本。网上作广告的成本比在其他媒体作广告的成本低得多,而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则丰富得多;电子数据交换大大节省了管理环节的开支。其次,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通信速度。在速度对现代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今天,提高信息流通速度显然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后,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大大加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了客户与供货方的联系和客户对企业的凝聚力,又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使它们相互了解对方的最新情况与数据,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二是基于现代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既要考虑其技术上的因素,更有开放环境条件下的物流(货物配送体系)问题。通过货物配送体系,尽量省略那些缺乏存在价值的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与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进企业效益,给企业带来基于现代互联技术的规模经济性。
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中的物流配送体系问题及对策
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现阶段的关键是要促进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形成,使电子商务的经济性优势,在规模中形成和发展。为此我们要切实把握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的实质。
物流配送体系是影响电子商务规模经济性的重要一员
应该说,影响和制约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的,与之相适应的问题点也是多样的。如消费习惯、货物配送能力、电子支付系统、社会信用状态等。而在我国,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没有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持,商品不能及时送到买者手中,电子商务就要失去买方基础与发展的依据。
国外的经验也反映出,电子商务公司成长中的最大障碍是在保证迅速有效地完成物流配送时存在严重的问题,很多问题实际发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如果消费者需要购买的是普通的小商品,配送成本的问题就更显突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流通模式应是网上渠道与要求进行改造、整合的传统流通渠道的融合,应是传统流通渠道与网上流通渠道的互补,是由改造过的原有流通渠道与新型网上渠道共同发挥作用。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可以有以下二种模式:一是由电子商务企业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二是电子商务企业将所有的物流业务以外包的形式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本文认为,委托连锁超市这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是目前条件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运作最理想的物流模式。其理由如下:IT技术与传统商务活动相结合,是现阶段电子商务进入良性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将科学的、理性的,包括运筹学的理念注入现代商贸领域,重组成合理的物流配送平台,使整个配售系统合理化,这是改造传统流通领域和适合电子商务的主攻方向。
转贴于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零售业经历从百货商店经营向以连锁经营过渡的零售业态结构变革,同时配以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及包括电视购物和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无店铺经营方式,形成完整的零售体系。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确定了连锁经营在商业中的主体地位。电子商务的发展就应与连锁经营这一零售业态主体有机结合,以实现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业的双赢。现代物流业中的终端就是连锁超市,它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界面。因而,本文提出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构想。
提出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依据 物流中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商品分拣中心的作用,商品到各物流中心的输送是以整箱为单位开展的,而具体商品的挑选、分拣在物流中心进行,既实现了商品配送的集约化,又有效防止了交错运输等不合理的运输方式;商品在库管理中心的作用,由于一般情况下,商品再生产、输送时间比用户规定的抵达时间更长,为了消除这种时间上的差异,防止用户出现缺货现象,需要实施商品、原材料的安全在库管理;流通加工中心的作用,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往往要经过很多流通加工作业,在消费地附近需要将大批量从不同生产厂家运抵的商品进行细分、小件包装以及贴标签、条形码等操作,这些都需要在物流中心内进行。
超市具有发达的运输、仓储、商品分拣、条形码技术、跨区域连锁网络能力以及与消费者固有的良好关系等增值优势,是作为物流配送中心的理想选择。
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程序如图所示:
配送流程分析:连锁超市配送实现原理 传统功能的超市一方面继续发挥其销售功能,并与其消费者之间建立“B to C”商务模式。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环节上充当委托人,接受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委托,承担为消费者货物配送的功能,并可发展连锁超市,就近完成配送。供应商与超市之间建立“多对多”的关联,即一个供应商与多家超市的联系和多个供应商与一家超市的联系。该系统的整体模式是:“B to B to C”。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超市应日益强化其物流配送的功能,淡化以往仅仅批发与零售的销售功能,逐步建立其货运网络。据悉,1995年以来,上海超市连锁蓬勃发展,使得现代物流这一理念率先在上海得到广泛认同与传播。而超市连锁的蓬勃发展则为超市配送体系的完善创造了前提条件。
促进电子商务企业与连锁配送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如上所述,我国的物流体系既是流通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也是需要用电子商务改造的传统行业。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网上买卖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在以供给创造需求为特征的网络经济特征下,值得重视的是卖方的供给模式创新。基于供方的角度考虑,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性问题是如何在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这里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连锁业组织制度创新问题
连锁业如何通过网络组织制度创新,使其与电子商务的环节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作,对加强我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支持,电子商务的成本优势也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实现与发挥。
两者技术上的衔接与相互学习问题
连锁企业开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势:知名的品牌、营销队伍和成熟的供货渠道等,这些因素整合后可以很快变成电子商务零售的优势。但是,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方式、融资方式、网上经营毕竟不同于传统连锁零售业。从表面上看该公司在从事商业零售,其实它是一家软件公司,是在把顾客的要求和网络经营特点通过合适的软件加以表达。支撑电子商务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支撑传统商品交易的物流配送技术存在较大的系统差异与标准差异,为使它们得到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应在它们之间给出技术上足以相互融通的路径,或通过一定的协约中介使不同的系统在技术上衔接起来。
参考资料:
1.宋承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18
1 引言
随着全球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优势已全面扎根于各个区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居住在乡村人口为六亿七千多万,占全部人口的50.32%,由此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正成为各地政府和电商企业谋求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正式达成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的协议。2016年1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京东集团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0月总理再次提出加快构建农村及偏远地区电商,推进快递业发展的观点。在国家政策的全面推动下,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新型产业持续升温,受限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特物流体系的构建也成为推进农村电商急待弥补的一大“短板”。本文就以分析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典例,提出若干存在问题与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起到积极作用。
2 文献综述
业界有关中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研究多注重于农产品的上传探索,对城市商品下达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物流的研究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冯佳(2015)分析到,现阶段出中国邮政外,没有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农村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突出表现。何娟(2016)表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表现为:速度慢,无法送件上门,易丢失。胡包冬(2012)认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实地考察的角度,以展现河南临颍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及展望。
3 河南临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派送现状调研
3.1 问卷设计
在前期资料文献整理及院老师指导下,问卷设计共分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填写;第二版块为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自身网购的经历,本部分由18个简易中性选择题构成,未含有带有导向性题项,主要包含受访者自身网络消费经历和电商认知度相关问题;第三版块为受访者自身对本地网购的满意程度,本部分由7个选择题及两个简答题构成,主要包含受访者对本地网购的便捷性及实用性思考以及对本地物流体构建建议等相关问题构成。
2016年6月底在我院老师指导下正式完成问卷,由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大一至大二金融学等专业9位同学成立中州临颍实践队,针对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课题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实践。2016年7月4日到7月7日期间,实践队对临颍县农户进行口述问答队员填写方式,在当地共计发放11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问卷回收率为95.7%。实践队使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2 问卷数据分析
3.2.1 调研群体样本信息
本次调研发放对象为河南省临颍县三镇五村上农村地区的原驻居民,主要集中在较年轻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相对较强的群体。样本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区间,共57人,占50.9%;其次集中在21-30区间,共37人,占33%。具体村镇问卷分布如表1所示。
3.2.2 问卷统计性描述
在农村受访者中,有网购经历的占主要比例,对电子商务认知度较强。共73人,占调查群体的65.2%。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的仅有23人,占20.5%。由于调研项目本身特点决定的效率较低,调研对象较少,导致某些数据波动性过大,但65%的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群体也直接表明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也将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更高的便捷度与生活质量,对于提升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农民对村镇物流派送分析
在有网购经历的73位受访者中,在问卷中进一步追问临颍的物流派送情况,以及对本地物流构建的满意程度。针对该问题,47位受访者表示持一般态度,占42%,59位受访者对此表示不满意表示还存在很多进步空间,占52.7%。原因中物流下乡对户派送速度过慢占绝大部分,派送点的环境便利度与服务态度较差也是受访者不满意的原因。由此我们推断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地方有待完善。
3.3 调研结论
在临颍县三镇五村为期四天的实地问卷调查,我们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12份。在统计问卷基础数据的同时,进一步经过多层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物流体系建立缺乏经验;(2)临颍县乡镇物流基础设施欠缺;(3)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 河南临颍物流体系初期构建问题及建议
4.1 体系构建缺乏经验,需制定切实方案
目前河南临颍乡镇电商物流体系建立相对较晚,对于乡镇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此前县内仅有邮政一家大型物流中心,此后虽又兴建了“四通一达”的物流中心,向下压力有所缓解,但依旧在物流管理和资源调配上存在问题。实际开展企业“农村淘宝”乡镇快递收发的个体是电商服务点。“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点采取合伙人方式,对农村物流采取站点式方法,以求实现点对点。
目前规划中40个站点中32个已开业(2016年7月),剩下8个未开业有的是出于合伙人自身的规划,还有的则是村庄购买力有限,村民购买习惯不在于线上,直接导致的订单量小,不具备服务点开业条件。目前32个营业点中盈利为21个,剩下11个处于收支相抵或亏损状态。乡村一级的物流站点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收益,依旧是需要经验来解决的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中国邮政与第三方物流对临颍当地的物流状况进行交流,总结邮政此前在临颍下属乡镇运营的方法与经验,第三方物流则结合自身优势,拿出相应的提高资源效率的方案,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经验互通。
4.2 乡镇基础设施欠缺,需改善资源建设
乡镇道路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物流运输的安全成本以及效率。临颍县约50%的主要乡镇为县级道路,具体到电商服务点后,将大量面临三级和四级公路通行的状况,在我们的实际了解中,临颍县的县级及县级以下道路都存在年久失修,地面凹陷等问题。当到达行政村时,道路多为非硬质路面,为砂石土路,路面狭窄且遇到大雨后会出现大面积积水的现象,而这些也是物流运输中最大的问题所在。结合上述的物流体系建立较晚问题,有关道路方面的维护和改造将是电商物流体系的重中之重。
临颍县县内的主要乡镇目前大都已经接通了互联网和移动4G网络,但是因为用户少,资费贵,普及率和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用户的带宽依旧只能在4M-6M范围,资费也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建立物流企业与交通部门的交流互通机制,调配政府有限的资源建设最需要改善的道路,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鼓励电信部门引进新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真正的让利于民。
4.3 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需探索新增长点
电商服务点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有许多非物流体系经验所能解决的困境。盈利问题是一大痛点。32个服务站点日均订单仅为300件,无法维持服务点的基本运营需要。尽管电商服务点主要的职能是代购、代卖、收发快递。物流仅是其运营中的一部分,而在将来会发展信用贷款业务。目前乡镇人口结构注定对电商方面的接受程度会相对有限,也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电商服务点除快递业务外,其他业务的普及也面临较大的问题,电商服务点模式的可持续性,依旧令人担忧。在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代购和代卖是注定萎缩的业务,物流和将来要开展的信贷业务也会是电商服务点转性的根基;对于乡镇物流体系能否持续,还其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建议:在现有体制下逐步放开服务点赋予的职能,使其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点的选择上更加偏向于有具体产业的单位,从而降低整体物流体系的成本。
5 结语
本文以通过对河南临颍县三镇五村居民调查问卷方式实地研究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在当地发展现状加以阐述,整理调查数据并分析初期构建存在问题,合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全球“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看待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道路,在发展道路中逐渐完善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冉卓玉,李广.平凉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6,(03).
[2]卢东,郭进利.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农村物流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6).
[3]史晓原.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5,(05).
[4]李亚杰.“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J].商界论坛・物流交通,2015,(29).
[5]赵志田,何永达,杨坚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
[6]梁晓音.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4,(17).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产业发展水平限制电子商务发展。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694万人,增幅9.5%。网络购物成为了农村发展速度最快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动着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升级,但是农村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国家加强政策支持力度。2015年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达12个之多,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的发展。2015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在我国范围内培养一批有典型带动效应的农村电商示范县,降低电子商务流通成本、增加农村就业等。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物流相关服务的衔接,从而提高物流配送能力,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
(三)相关企业相继进行农村地区物流布局。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各物流企业相继向农村地区扩展业务范围,自2013年以来,顺丰、中通等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布局他们的物流网络,大型电子商务企业也不甘落后。2015年,京东准备在全国新建立500个县级服务中心、招聘近2000名乡村推广人员,随着农村地区物流架构的铺设,京东全面开展了他电子商务进军农村的工作。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投资100亿元,启动千县万村战略。[2]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范围得以扩展,深入程度不断加强。
三、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用来运送货物的车辆多为农用车,损耗较大,农产品培育周期长,存储保管条件高,而农村地区仓储保管系统不完善,农村地区村落分散,很多企业就算建立物流服务中心,也只是到达乡镇甚至县级,很难达到服务到村的水平。
(二)农村地区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充分。农村地区人员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计算机网络以及互联网认知不清,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不明确,不了解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之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束缚较深,对于这种不谋面通过网络进行产品交流交易的体系不够信任,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三)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低。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低,如今的物流体系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大部分的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获取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他们获取市场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目前农村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很容易导致农民错过农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期。
(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匮乏。目前从事于农村物流的人员,接受教育水平偏低,对于如何建设农村物流理解模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物流专业培训,对于大部分的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来说,从事物流的收入并不是主要经济来源,导致其对物流服务的重视水平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但是针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方面人才的培养机制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生毕业后很难选择进入农村工作,因此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人才。
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
(一)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政府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相关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引导企业开展农村电商物流业务,政府通过减免税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体系是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基础,加快道路建设,使得村与村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实现道路交通的顺畅,保证商品进村、农产品出村的顺畅;引进先进的农产品保鲜技术,改善农村仓储条件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减少农产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对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改进农村物流运输车辆也至关重要,增加农村物流运输车辆,建立车辆管理追踪系统,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可追踪性。
(三)培养农村物流专业化人才。专业化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培养一批擅长相关农村物流管理、熟悉农村电商物流流程的专业人员至关重要。第一,要对目前从事农村物流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向他们传授相关知识、技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农民普及物流信息,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到农村进行演讲普及等;第二,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于农产品运输、存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能力,鼓励高校毕业生毕业进入农村物流相关行业入职,颁布对从事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四)借助邮政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优势,开展业务合作。中国邮政拥有我国最全面的物流投递网络,具有相对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 可以做到送货到村,物流公司借助中国邮政在农村地区的业务优势,将自己的业务触角伸展到村,方便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物流服务的成本。
电子商务从1994年至今已经走过六年的路程,其交易额逐年增长,而中国的电子商务开展了三年之久,其发展过程的制约因素重重,如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因素,技术水平,安全因素,支付手段等,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现阶段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仍是物流和派送体系。本文将从物流与派送体系建设方面阐述传统企业和网站的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的物流与派送
1.电子商务(Eloctronic Commerce),是基于Internet传播商品信息,使其传播超出地域,文化和其它工具传播速度的限制而变得更为迅速,以挖掘更加广泛的客户群体,并通过电子现金(Electroniccash),软件钱包(Electronic wallet),智能卡(Smart card),信用卡(Credit card)等手段实现货款付讫,最后按照客户的要求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数量的正确物品送到正确地点。之所以成其为电子商务,是因为其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联网,而作为电子商务,其成败的关键是物流配送。
2.就交易主体来分,电子商务主要包括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和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C to C(Customer to Customer),B to G(Business to Government),BBC(Business-Business to Customer)。就经营主体来分,主要包括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如海尔集团(haier.com),联想集团(fm365.com)已经开展电子商务;兼营或专营电子商务的网络企业,如首都在线(www263.net)兼营,科利华网上书城(goshoo.con)专营。
3.在本质上,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没有什么区别。首先,传统商务的许多原则仍然适用于电子商务,一方面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为经营者赢利。其次,传统商务的许多经营原则仍然适用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最大区别在于,经营者主要通过Internet整合企业和产品信息,并对企业的三个经营环节进行设计,即CMR(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PLM(Product Lifetime Managema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由此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目前,国内经营电子商务的企业赢利额比较小,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在市场启动阶段很难有较大的赢利额,但是,应该确信,它代表着一种经营方式的发展趣向,并且将会成为经济的主流模式。
4.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指销售物流,即商品从生产者那里经过诸流通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而配送专指电子商务企业或物流企业在确认客户的订购信息之后将商品从各配送中心(或零售点)送到消费者(客户)手中的过程。从概念范畴上讲,物流包含配送。物流业则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行业,从企业销售成本和商品价格组成角度考察,物流业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德鲁克曾说,“物流是一面经济界的黑色大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995年在北京,郑州,石家庄三地对50多种日用品销售的调查显示,在不计算税金的零售价格中,流通费用高达46%,包括运费14%,包装费3%,装卸费4%,保管费3%,销售费12%,商业企业利润10%,这说明商品在流通中其附加值大增,流通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太大,从而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因此整合销售环节,减少销售费用,成为增加企业利润的重要环节,这被经济学术界称为“第三利润源泉”。
5.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用“成也配送,败也配送”来形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是恰当的。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则是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物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1999年9月,海尔集团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着力进行海尔集团的物流重组和物流改革,并把物流能力定位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 二.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作业模式 按照上文所述的二分法,我国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有:传统大型制造企业;兼营或专营电子商务的网站。下文按照这种分法阐述。 1.大型传统制造企业:由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起步较晚,因此其物流体系是一种企业(集团)销售公司(部门)的服务体系,其特点是,其一:一般只有从生产基地到到销售点的物流,而没有从销售地到消费者(客户)手中的配送;其二:以物流和资金流的相向运动为主,而信息流和商流处于次要地位;其三:一般建立了以销售总公司(部)为核心的分公司和商体系;其四:分公司和商负责辖区内销售网点的建设与管理;其五:物流中的仓储,运输,包装均由本公司承担。没有实行第三方物流,所有的物流都由本企业承担,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成本较高。在国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建立了ERP(Electronic Resource Pla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如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初步进行基于原有销售网络的电子商务物流。大多数制造企业,处于信息化的第一阶段,即仅将企业概况,产品信息进行上网宣传。因此这种传统模式相当于被动地等待顾客的需求。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依靠这种较复杂的体系,显然使企业的成本增大,应对市场不够灵活,因此,将物流配送业务交付专业物流公司,不失为一种好的决策。
2.网站物流:2000年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大增,涉及图书,礼品,服饰,日用品等,就其物流来言,分为三种类型:这三家企业分别是由传统邮购公司转向B to C的麦网、经营B to B业务的亚商在线以及纯网络公司“e 国”。(1)亚商模式:亚商在线是国内较早出现的电子商务企业,专注于为其他企业提供日常运营所需产品:包括办公耗材、办公设备、IT产品、商务礼品及商务印刷等。2000年4 月,亚商在线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网上物流系统——在北京建立物流中心,随后,广东、上海地区的物流中心也相继建成。物流中心依靠亚商自行开发的一套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软件进行管理。用户从网上递交订单,经客户服务中心确认、分捡后,传送给物流管理中心。物流中心按照订单,开始备货、调度车辆、送货收款。全部过程与传统企业配送大同小异,但是信息传送和服务效果却截然不同。亚商在线定单完全由网络传递避免了因传真、电话、手工记录等造成的差错,使配送失误率降至1%-2%。亚商在线提供的电子商务服务能够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加强管理的潜力。目前,客户对亚商在线的服务比较满意。客户、供应商和分销商各方面的认可,使亚商形成一个良性的供应链循环:物流中心使客户得到了更准确、便捷的服务,客户增加了订单,订单的增长使亚商在线更加吸引供应商,愿意以更优惠的价格与亚商在线合作。而通过网络商业信息流的传递,资本流、货物流也加快了流转速度,为各方带来了利益。 (2)麦网模式:国内最大的邮购商麦考林公司于2000年4月开通了购物网站麦网(www.m18.com)。这家公司人数最多的部门是客户服务部,占地面积最大的部门是仓库,这正是国内大多数B to C网站无法做到而令他们引以为豪的。然而,有服务、有配送就意味着管理的难度和成本的加大。以客户服务为例,其职能一方面是通过电话、信件及在线等方式回答客户的咨询和投诉,另方面是完成订单输入、跟单及退换货等事宜,其中许多工作是与库存管理部门相联系的,这就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库存、查询、订单、跟单、退换货等物流管理流程。麦考林公司的仓库里存放着10万种近70万件产品,它们被分门别类地放置于一排排高大的货架上,每个货架上详细地列着每种产品的编号。他们的仓库管理都是由电脑系统进行控制,每种货品的架位都储存在电脑里。当客户的一批订单进来,系统会自动判定它是否有效,如果客户的账号上有钱且库存有货,系统会立刻打出预选单和出货单,然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按指令挑选出货品,集中到打包部打包发运。整个流程从订单进来到打好包预备发货只需6小时。无论是邮购还是B to C电子商务,都离不开配送的环节。麦网把配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完成,并且控制在6小时以内,但送的工作是通过第三方来完成。麦网的客户(消费者)有三种收到所订货物的可能:第一,邮局邮寄收受,这种方式较便宜,速度较慢,一般在两周之内可以收到;第二,通过EMS,据称,全国有200多个城市的麦考林客户可以多付10元钱享受到3天内送货上门的服务;第三,在一些大城市,利用当地的第三方物流,客户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送货服务。(3)“e国”模式:该网站定位为“百姓生活网”,宗旨是“实用实利,服务百姓”。其配送流程清晰简单,又高效方便,真正实现了“一小时配送”的目标。其物流作业流程为:(1)客户通过Internet在网上实现EOS,同时将自己的需求信息和个人信息传递到“e国”总部;(2)“e国”总部通过传真机将客户信息发到距离该客户最近的配送中心,(3)中心通过电话,对客户的身份,地址,订购信息进行确认;(4)经确认,配送人员将商品和单据送到客户手中。“e国”的主要服务范围是北京四环以内,配送不超过一小时。“e国”模式可以表达为:自己的商品,自己的配送队伍,狭小的目标市场,但有效的服务。应该说,“e国”模式是一种成功的物流配送的雏形,但是,电子商务网站应实现与传统商务和制造业的结合,并且扩大其市场。基于这一雏形,电子商务物流的目标模式清晰可见。在以快取胜的网络法则下,e 国似乎已抢先制订了一条电子商务B to C的货物配送规则。e国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也将触动传统配送公司业务模式。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性,使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达与满足,产品不断改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资金也在货物加速传递过程中得以加快流转。这一过程带给物流产业的正是无数个生意机会。 三.物流配送体系的目标模式
Internet是建立在传统电信设施基础之上的网中之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始终超于物流e国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也触动了传统配送公司业务模式。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性,使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达与满足,产品不断改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资金也在货物加速传递过程中得以加快流转。这一过程带给物流产业的正是无数个生意机会。e国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实际利益,也触动了传统配送公司业务模式。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性,使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得到更快的传达与满足,产品不断改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资金也在货物加速传递过程中得以加快流转。这一过程带给物流产业的正是无数个生意机会。。在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必须实现一体化和制;而电子商务网站必须与传统商务企业和零售业充分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实现高效的物流配送。 (一)传统制造企业:
1.这些企业一般是行业内的高手,而且其销售网络遍布与全国各地,这些公司的电子商务,应该实现建立在“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基础之上的物流配送一体化。在过去许多年里,许多大公司出于控制和管理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的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兴建,投资控股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市场反映迟钝,遭遇大风险时不够灵活,于是,横向一体化应运而生。横向一体化就是核心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过程中,都选择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企业,形成一个企业群体,在运作方式上,这个群体构成一个从供应商,然后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最后到用户的物流和信息网络。
2.物流配送一体化,其实现的基础是传统产业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所谓物流配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第三方物流,也称“物流”(Three Part Logistics),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相关性。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50%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是物流企业。综观国内外物流业现状,物流企业种类繁多。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相信对于认识和指导第三方物流是十分有益的。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叫做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物流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企业(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企业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但是,我们的传统企业在向电子商务的转型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合上述理论,根据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实际,可以认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电子商务的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因此,我们提出,作为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的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这种方式概括为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也就是说,国内物流业在物流一体化和第三方物流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传统制造企业不景气的现状为这种物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高扩张的坚实基础。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运作模式正逢其时。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的主要思路为: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不但要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价格,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品牌经营,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企业的发展和目标与员工、供应商、经营商的目标和发展充分结合;重视员工和外部协作经营商的培训,协助其实现经营目标;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分级管理,操作和行销分开。
5.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 (1)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ECR)、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殖网(Value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3)合同制: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型物流。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 (二)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
目前,国内的网站是依靠国外的风险投资维持生存与发展,其赢利模式包括广告收入和电子商务收入,而电子商务基本不盈利。盈利前景黯淡是NASDAQ股票下跌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并购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另外,对大量“烧钱”而不盈利的网站来说,其风险投资有随时撤出的危险。作为专业电子商务网站,必须与传统零售业及中小企业充分合作,这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策略。
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微薄的产业基础是其大规模运作的瓶颈;而对于生产物质产品的中小企业来说,有限的信息化水平是他起飞的障碍。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软件支持,后者为前者奠定产业基础,这一形式的合作在东部沿海全面展开。如阿里巴巴(2688.net)为企业提供域名注册,主页制作,虚拟主机等服务;上海网晖公司(chinanet sources.com)为企业提供主机托管,整机租用,DDN接入等项服务。
[关键词]电子商务;福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6.6;F724.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近年来,为了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我国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产品交易制度,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此,本文从福建省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的现实问题和制约因素出发,探索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以期能为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电子商务视域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福建省深入推进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将许多“地毯式”农产品交易市场升级为电商运作模式的“农产品网上自选超市”,并在相关区域打造了东南农产品物流中心。从物流配送体系上看,福建省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云配送平台、农产品销售网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基本完善,县区也都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站、农产品物流链条等。从物流配送模式上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仍以自营配送为主要模式,同时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第四方物流等模式也有了长足发展,虽然福建省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已初步完善,但是仍存在物流平台发展滞后、现代物流理念缺失、物流配送标准缺乏等问题。
2.1物流平台发展滞后
近年来,福建省极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努力打造“闽浙赣一日达”的电商物流配送平台,但是在电商物流发展中仍面临着物流中心布局不合理、物流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网点不规范性等实体网络问题;面临着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网络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各个物流环节的有效衔接,导致农产品物流配送周期较长,影响了福建省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2.2现代物流理念缺失
当前福建省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物流业务局限于仓储、运输、装卸等商品运输领域,智能化水平不高,不能开展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冷藏处理等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不能为农产品企业提供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2.3物流配送设施落后
物流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薄弱环节。当前,福建省物流企业的包装标准、运输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等并不规范,各种标准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同时,该省缺乏大型农产品集成仓储基地,不能将分散的农产品进行统一协调和配送,影响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此外,该省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产品加工、包装、仓储、集装箱运输等能力缺乏,物流配送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等程度低。
2.4配送专业化程度低
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比较差,多数企业都缺乏冷链配送能力,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配送要求。以特产茶叶为例,茶叶采摘后要经过烘干、加工、包装等,然后按照配送计划送至客户手中,但是许多物流企业缺乏产品加工技术、产品冷冻处理能力、专业化配送设施等,达不到相关物流配送标准的要求。从物流配送主体看,农业合作社、经销商、种植户、物流企业等都是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主体,这些配送主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产品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
3电子商务视域下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路径
3.1积极整合农产品供给主体
福建省是东南鱼米之乡,2016年全省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再攀新高,这些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福建省农产品生产主体多为小规模种植的农户,这种分散的农户经营增加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为此,福建省政府积极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发展,推进农产品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供给主体。如今,该省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供给主体,极大地提高了该省的农产品生产集中度。此外,福建省对农户的农产品种植、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进行指导,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农业合作社。
3.2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当前,福建省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这些给农产品物流配送带来许多不便。为此,该省根據当地农产品种类、农产品仓储要求、交通条件、商业发展等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与数量;根据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客户需求、产品特性等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根据电商物流配送标准来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比如,大力建设乡镇农产品物流服务中心,将分散的农产品送到农产品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进行分类、质检、加工、包装等物流处理,然后通过物流中心将本地的农产品等销售到全国各地,这样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此外,福建省还投资75亿元打造了东南沿海农产品物流中心,该中心围绕农产品信息、农残检测、冷链包装、电子交易等进行建设,入驻各类项目多达152个,物流配送辐射范围超过了500km,日成交额超过3200万元。
3.3优化物流配送平台资源
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有着生产范围广、产品时效性强、品种差异大等特征。因而,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福建省根据油料、蔬菜、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特点建立云配送平台,通过云配送平台优化各种物流资源,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格局。比如,福建省将农贸市场升级为“农产品网上自选超市”,运用云配送平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提高了农产品配送效率。同时,该省还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展农产品配送枢纽建设,努力将福建省打造成“南菜北运,西果东输”的东南地区中心枢纽。
3.4完善物流配送扶持政策
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为此,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工作意见》,设立了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制定了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总体规划。同时,省政府在用地、信贷、行政审批等方面出台了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省政府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建立了“绿色通行证”制度,为农产品物流配送创造了良好环境,如今福建省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已有几十家,这些企业已拥有了现代化的农产品配送设备。此外,省政府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发展创新,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园区等,以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近年来,福建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了苏宁云商、“闽浙赣一日达”公司等多家电商企业,提高了福建省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
3.5推进物流配送标准化建设
当前,福建省应不断完善物流配送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化建设;要完善农产品电商标准、交易标准、服务标准等,实现供货方、干线物流、配送、收货方等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比如,福建省应组织专家制定茶叶、水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等级标准等,使消费者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有直观清晰的认识,以更好地推进福建农产品电商物流的发展。此外,福建省依托一日达电商物流园,积极推进仓储、分拆、分拣、包装等一站式物流服务,提高了该省的农产品物流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辉,刘瑾.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浙江省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8(1).
[2] 童元保.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发展,2011(7).
[3] 邓敏.完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4).
[4] 凌宁波,朱风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围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硏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1).
[5] 于宏新.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硏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6] 张会臣,李恕梅,张仲新.基于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
[7] 杭俊.电子商务视域下再论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转型期,信用缺失正成为侵蚀社会肌体的毒瘤,缺乏诚信不仅会使社会公德丧失,而且会大大提高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和完善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命题,也是一个经济命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大局。本文提出对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一一三三”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布局与目标,仅供同行参考。
0前言
信用信息采集作为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首要和关键的环节。物流信用信息采集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能否进行合理加工与处理,使之能够更好地体现物流企业的真实信用水平。信息采集、记录和使用的过程能否实现标准化,能否合法保护数据主体的权利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到。本文从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信用现状出发,设计出“一一三三”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布局:即一个方针、一个平台、三个最关键环节(货物标识、智能押运和电子签收),三项任务(信息采集、共享、使用)。从而建立物流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心,对社会化大物流信用数据实时采集、信用数据整合与装载,描述了信用信息从数据采集、建模、校验、比对、容错、整合、入库的策略。
1实行“一一三三”信用体系的框架布局
1.1 一个方针: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
信用缺失同时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从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建立信用制度的实践看,信用行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已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信用消费的客观条件,这就要求信用中介服务行业有较快发展,为社会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报告。从而增强信用市场的信息对称程度,保证物流信用市场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下去。这样,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物流行业必须自己构建第一手的信用信息通道,培养一个通用的物流信用信息平台。
1.2 一个平台:物流信用信息平台
要建设这样一个网络服务开放的物流业信用平台,首要解决平台中的软、硬基础建设问题。物流信用平台的硬基础主要是指智能物流中信息精确采集装置和身份标识装置。在货物标识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统一布置货物身份标识装置;推动电子封、智能锁和周转箱等在物流中的应用;实现运输工具和物流对象货物的身份识别和认证,确保物流信用平台的信息交互与控制识别。物流信用平台的软基础主要是指物流智能软件系统,其充当着物流系统环境的“心脏”和“神经”,是确保物流信用平台多应用领域安全可靠运行的中枢。
1.3 三个最关键环节
现代物流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运输,更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利用先进的物流装备和技术就可实现从物流源头起完成自动采集,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全透明化和可追溯化。物流信用平台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货物标识、智能押运和电子签收三项工作。物流信用信息就贯穿在这三个最关键的环节中。
1.3.1货物标识
货物标识就是对在供应链中运转的物品进行标识。在货物的托运、运输开始,在货物包装层次应当实现自动识别,以支持货物的装车清点、中转分装、发运地自动识别和货物在本次物流全寿命责任管理。在这些环节中,随时随地都要用到货物的标识,其是多种行业共享的通用数据。分拣、配送、签收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电子标签贴在发送的物品上,并在每个货物交接点装一台RFID阅读器。RFID作为自动识别技术,不需人工操作即可完成管理作业,速度上即时反映,可大幅缩短作业时间,应用范围非常广。
1.3.2智能押运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成败,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智能押运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带来了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而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高效配送、适时控制以及过程简化的优势。
1.3.3电子签收
电子签收是物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把一系列物联网技术通过系统一体化的开发集成和应用,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防范业务流动带来的不稳定性,加强企业对业务过程的管控水平的一种体现。传统的纸质交接方式不仅花费了大量纸张、人力,同时也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管理的需要。通过RFID识别收/发货方和运输车辆身份及货物与目的地是否一致,扫描商品车条形码信息确认商品车身份及质损状态等信息,连同每次交接货时都形成一个唯一的数字签名,经过GPRS的通讯网络,传输到物流信用平台,及时更新订单交接的完成状态。同时,平台在第一时间以短信或电话来通知相关利益者。平台将自动进行解析、核查和回复以完成签收信息管理。
1.4 三项任务
电子商务物流的信用体系建设中三项任务,就是加强物流行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记录和使用。行业的信用信息是行业内交易主体日常行为的真实记录,即便物流企业上报的公共信用信息和银行信用信息有虚假成分,通过了解行业信用信息可以显出其原形,因而物流行业的信用信息是所有信用信息中重要的信息。在这里我们主张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开放的取得物流企业信用信息。
1.4.1信用信息的采集
①信用信息采集的内容
物流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信用能力的信息
主要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及扩张的速度、资产负债率和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和盈利产品等。
㈡信用行为的信息
物流企业履行各种合同的情况,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违规违法收到惩处的记录等。
㈢其他公开信息
如物流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公司名称代码、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的信息,企业的投资战略与决策、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企业主要管理者的背景与履历。
②信用信息采集的流程
㈠发运信息采集:发运前,物流商用手持机清点发运货物并将发运货物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物流信用平台;
㈡中转分拨信息采集:中转时,可根据货物标识识别并分类中转,通过手持机采集并上传中转货物信息,可以让平台随时记录货物的运输、中转信息,防止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丢失;
㈢接受信息反馈:货物到达结束地后,签收人通过手持机扫描货物标识,并与平台记录的标识信息比对后,快速确认并上传货物签收的信息;
㈣全寿命跟踪:从货物发运的源头起,利用货物标识的唯一性使货主、物流商、物流中介、物流中心、物流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物流的运输、中转和签收的全寿命管理情况,将大大提高物流全过程的信用信息采集能力。
1.4.2信用信息记录
任务要求涵盖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的受众:即货主、物流商、物流中介、物流中心、信用机构、物流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等。做到信用信息记录的真实、及时、全面,需要百分之百的可靠性,百分之百的互联通性。实时响应,永久、完全存储任何相关的信息等,实现物流主体行为信息比对、抽取、审核处理。分阶段逐步提高应用数量等级,从单个孤立应用逐渐过渡到大规模的海量应用。
1.4.3信用信息使用
有效的使用信用信息可以使所有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能够及时连接并且覆盖全社会,使那些只从事一次性博弈的市场交易主体就不再有生存的空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也将失灵,每一个交易主体都被迫进行重复博弈。而在重复博弈中,诚信显然是最优策略。
对信用信息的使用者而言,即时信息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历史的信息;对于需要即时信用信息的主体而言,过时的信息实际上就是信息垃圾。那么,要如何确保信用信息的客观公证、完整、独完、真实、可靠。这就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原因,要求其对信用信息的传播和报道不受任何外来力量的支配和左右,同时保证其生存和发展与所传播信息的内容无关。
2 电子商务物流的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 1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网络计算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蓬勃成长起来。可以说,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拉动力量。虽然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景气度迅速下降,但作为世界商务领域重要力量的电子商务却一枝独秀,愈加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数据中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商业信息和财务信息,这使它自诞生之初就成了众多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天都要面临众多的电子病毒攻击,并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据赛门铁克公司的《全球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2007年下半年全球平均每天发现有6.19万台计算机受到攻击,比上半年增长17%。在运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已成为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问题,它包括有效保障通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认证性、不可否认性、不可拒绝性和访问控制性等。
二、电子商务面临的威胁
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是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由于计算机具有脆弱性,Internet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不可控制性,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对象、交易凭证、交易结算方式均与传统的商务模式具有根本性的差别,这就使得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开展网络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电子商务面临的威胁可以概括为三类:
1内部的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的泄密以及蓄意破坏和更改信息系统、内部非授权人员窃密和更改信息。
2外部网络连接者的威胁。包括截获机密信息、通过电信号推出有用信息、外部网络连接者的非法攻击、合法用户的非授权操作、合法用户的抵赖行为和合法用户的无意泄密。
3其他威胁。包括各种灾害、网络故障、操作失误和计算机病毒等。
三、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架构
电子商务的安全不仅是技术性问题,而且它具有社会的复杂性。因此,要系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构架其安全体系。
(一)技术方面。技术方面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方面,因为它能够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来达到令人满意的安全保障效果。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研究比较多,有基于层次的体系,也有基于对象的体系,还有基于风险管理的体系,等等。在我国,虽然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快,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实际的开展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多数的企业网站仅有主页和E—mail地址,这其中安全是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敏感数据流的安全体系,通过跟踪敏感数据流来构建安全体系,既可以从全程保证所有敏感数据的安全,又可以减掉各种不必要的安全投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1客户机的数据安全。从第一个电子商务的客户通过电子网络向企业的电子设备发送信息的那一刻起,敏感数据便产生了。客户机的安全不仅是电子商务安全的第一步,而且是电子商务安全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客户机的安全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Cookies。Cookies能够存储客户机信息、客户的登录信息和一些历史商务信息,以方便客户再次登录时提交给电子商务服务器。避免这些敏感信息泄露的最彻底力、法就是关闭cookie功能。但这有时会使打开一些网页受到影响。大部分浏览器既可以提供cookie的管理功能,也可以利用第三方软件来管理cookie。
(2)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是嵌入网页可以自动或激发执行的代码,包括Cookies、Java小程序、Java脚本、VB脚本和ActiveX控件。他们是植入木马病毒的重要途径。
(3)插件。它多半是与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程序,但它会导致一些嵌入影音文件的恶意代码被执行。
(4)病毒。它的危害程序很大,常通过E-mail、office文档和各种程序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5)物理安全。利用数字证书技术、加密技术可以有效保障敏感数据的安全。还应该通过防火墙、杀毒软件、下载补丁和对各种软件的正确设置和使用等技术手段来最大程度减少其中的威胁。对于物理安全,除了使用传统技术,还可以使用一些识别设备,如指纹设备可以通过较小的代价提供比传统密码登录强大得多的保护。此类设备还有签名识别器、虹膜扫描器、掌纹扫描器等。
2信息传送安全。传送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敏感信息,另一类是敏感信息。非敏感信息包括客户的点击信息、查询和咨询信息以及一些操作信息。敏感信息则包括客户的银行账号、账户密码、重要的电子邮件和其他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为了降低成本,只对敏感信息的传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这是企业必须做好的。
对于重要的电子邮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端到端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端到端的安全电子邮件标准是PGP和S/MIME,他们都采用了公开的RSA公钥体制加密算法,基于以上标准的邮件系统大都采用了公钥基础设施PKI模式,遵循了X.509证书标准。目前,已开发出基于ECC加密算法的安全邮件加密系统,它有很好的前景。端到端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是对邮件内容进行加密和签名,从而保证了电子邮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传输层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它不仅能对邮件内容进行保密,也能对信头进行保密。但是,这在某些应用环境下是有要求的,这种方案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SSLSMTP和SSLPOP,另一种是利用VPN或者其他的IP通道技术。
对于其他通过万维网传送的敏感信息,大体可以分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存储加密技术,即依据机密信息的秘密等级设定文件的加密级别,然后,将机密信息用对称加密算法如DES、IDEA、RC4等算法加密后存储,加密密钥用Web服务器的公钥,采用RSA算法加密并附加在文件中。访问者只有在通过身份认证后,并且具有同等访问权限,系统才能用Web服务器的私钥解密加密文件后传送给访问者。这一技术使用比较普遍,它可在不对网络环境做特殊要求的前提下根本解决网络安全的两大要求(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另一种常用的方案是SSL技术,它采用公开密钥和私人密钥两种加密体制,可以保证两个应用间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及其认证。现行Web浏览器普遍将HTYP和SSL相结合来实现安全通信。
3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当敏感数据进入企业服务器中,他们将被解密,然后再经过多次存储、再传送、分析等操作过程。这些处理将在企业内部进行,这就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此时,这些信息受到的攻击最多,所以,这里是信息安全最重要的环节和最主要的战场。敏感信息将分置于多个服务器和工作站中,它将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威胁,这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基础性工作
①针对安全漏洞,必须至少在这些计算机上及时安装各种软件的补丁程序,这不仅包括操作系统,也包括其他可能有漏洞的软件。可能的话,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软硬件。
②针对各种病毒感染,必须至少在这些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及时升级病毒库,并定期查杀病毒。由于计算机病毒对电子商务所信赖的网络环境有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对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电子商务安全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③针对木马病毒和非法扫描等黑客攻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火墙软硬件的安装和部署,并进行尽可能严格的防火墙设置和防火墙的及时升级。
④对重要的数据、软件和计算机有备份措施。针对自然灾害、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等要有容灾技术措施和快速恢复方案,如使用RAID技术、远程磁盘镜像技术或数据库复制技术等。
⑤环境、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
(2)加强性工作
①对敏感数据要进行加密存储和传送,以确保其安全。
②加强重要计算机用户权限和数据存取权限及方式的管理,如采用分级访问控制技术,即通过PKI的认证安全服务,对客户端用户提供的X.509证书进行合法性、有效期的验证,再根据用户证书中的信息得到该用户的访问权限,从而决定是否允许该用户对某目录或文件的访问。通过它可以有效地维护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还应使用安全性高的文件系统,设置高强度的口令,并加强口令管理。
③加强日志管理,防止日志被非法修改或清除,加强安全审计和安全跟踪措施。
④加强网络监控,对网络异常流量变化也要加以监控和分析。
⑤配备相应的入侵检测系统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基于规则的参考引擎,因此,需要在第一时间更新模式数据库。
(3)可选工作
①采用web页面原始性鉴别技术。即对原始页面文件通过Hash算法生成数据摘要,再对数据摘要用私钥进行加密。当Internet用户每次访问页面时,对页面再生成数据摘要,与解密的原数据摘要进行比对,从而避免被入侵黑客修改的页面传给Internet用户的可能。
②加强共享的管理,以避免SMB攻击。
③加强各类程序运行的管理,以避免缓冲区溢出等攻击。
④加强环境干扰的技术防范措施,如对电磁辐射的防护等。
⑤加强重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设置,如采取屏保、痕迹销毁和操作失误检测及报警等技术。
以上这些技术方面的措施应该尽量实施,但实施的程度要视自身情况区别对待。我们知道,这些电子商务的安全措施是有成本的。安全度越高,相应的投入和效率等方面的代价就越大。因此,必须在可接受的安全和成本之间寻求相对平衡。从管理方面来讲,也是如此。
(二)管理方面。管理在电子商务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次于技术方面,甚至因为较容易出问题而显得更为重要。管理可以分为对企业的管理和对社会的管理。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必须就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制定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这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就此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1企业方面
(1)总体上必须参照相关国际安全管理标准来建立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即明确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的任务、目标、对象、原则、程序和方法在内的管理策略,然后可以遵循管理的一般循环模式,即PDCA模式开展管理活动。
(2)在物理安全方面,应通过安装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通信线路等关键设备及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
(3)在人员安全方面,应通过人员审查、培训和权限管理,加强业务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并明确安全责任。建立有领导层参加的安全管理论坛,建立提出信息安全建议的渠道,保持与业界的紧密联系。
(4)电子商务的安全既是相对的,也是发展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要有电子商务的风险意识。为此,必须进行电子商务安全评估。可以参照国际上常用的安全成熟度模型,对计划、布局和配置、运行过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不仅可以了解本企业电子商务的安全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一些隐含的安全问题,通过改进来提高安全程度。
2社会方面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第四方物流
企业注重自己的核心业务,可以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其他企业完成,最大限度地获得竞争优势,会促进物流外包的发展。
物流外包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从传统的物流外包,到第三方物流,再到最新概念的第四方物流。传统的物流外包指企业与一家物流服务提供商签订合同,由其提供单一的、明确界定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指企业与一家物流提供商签订合同,由其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包括两种或更多的物流服务,并且给予其一定的决策权,但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结果不一定能高效率,甚至是低效率的,当前第三方物流向专业化发展均势明显,其力量显然不足以整合社会所有的资源,解决当今物流瓶颈;第四方物流是在利用所有的第二层次服务的基础上,获得增值的创新服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全球物流带来产生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所具备的新的特点的影响下,具备条件的企业,正逐步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并向第四方物流主体进行着转换。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概念是安德森咨询公司提出并注册的,许多服务商都对第四方物流心驰神往。第四方物流是指集成商们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运作,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4PL整合模型见图1。
可见,要成为第四方物流主体,必须要具备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对整个物流过程提供策划方案,对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集成的能力。所以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作为第四方物流的主体,而必须满足以下一些条件:(1)本身不是生产方和购货方;(2)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物流参与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3)有足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4)有区域化、甚至全球化的地域覆盖能力和支持能力。物流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覆盖的网点及其支持力度上,所以区域覆盖和支持能力体现了第四方物流的主体核心竞争力。按照这四个条件分析,当前具备足够条件发展为第四方物流主体的,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IT服务提供商、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三种组织。
(一)第三方物流
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3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这与上面所提到的第一种条件相符合,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由于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
3PL的优势在于物流实际运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多客户管理能力。这是发展为4PL的基本能力之一方面。但3PL缺乏供应链规划设计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组织变革能力。3PL在物流专业化操作方面是物流具体实现的现实基础,但缺乏为客户进行职能优化、资源优化、流程再造、企业信息化平台搭建的能力。所以当3PL扩大其物流领域的业务范围,并同时发展为客户进行物流总体规划的能力,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以及在物流规划方面的积累,最终发展为4PL也是可能的。
(二)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
主要是指由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咨询公司应物流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诊断,或提供物流系统优化和设计方案等。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业中发展最快的环节,据估计每年市场总额达到二百三十五亿美元,并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随著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过程已变得愈来愈复杂,一般的企业要自行处理得好是十分困难的事。这时4PL以其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为资本,为物流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物流系统咨询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咨询公司的优势主要在于管理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物流管理、控制协调能力以及有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缺乏实际物流运作经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三)IT服务提供商
建立和应用“B2B”物流交易平台、提供及实施物流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方面,IT服务提供商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除此以外,他们还可以向企业提供专业的企业IT 咨询服务。IT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业务流程咨询服务;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咨询服务;物资编码管理咨询服务;对供应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的协同,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
可帮助现代企业管理实现以下四种转变: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产品管理向客户管理转变、从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从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但他们较前两种的差距是缺乏物流运作实战经验、物流管理和变革管理能力。
以上三种可以进一步发展4PL的主体,并不一定只是独立地在发展,如IT服务提供商IBM,它既是IT服务提供商,又瞄准了供应链管理咨询。负责领导IBM最新成立的“供应链管理咨询”部门,是该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莫法特。他表示,全球每年生产的货品总值约30000亿美元,当中有7500亿美元并不涉及制造过程产生的开支,是企业内部后勤的物流工序,企业要尽量降低这方面成本,就要有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方案。
二、三类主体基础上的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
第四方物流的优势来自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管理咨询服务商等各方能力的整合。管理咨询服务集中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战略目标――再造与变革,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则着重于运作问题――实施与执行,IT服务提供商则从信息交换实现方面提供4PL的基础服务。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的方案需要对三类主体的能力进行有效结合。在这三类主体发展基础上的第四方物流运作模式有以下几类:
1、协同运作型4PL。这种类型的4PL为实力雄厚的3PL服务商提供供应链战略方案、技术、专门项目管理等补充功能,并主要通过3PL为多个客户提供全面物流服务,4PL与3PL方共同开发市场,而具体的物流业务实施则由3PL在4PL的指导下来完成。这种运作方式依赖于第四方物流组织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工作联系。当前很多的第三方物流中已经发展产生了很多类似的工作小组或项目小组,尽管他们不是以独立的第四方物流的形式出现。
2、方案集成型4PL。这种方式下,由管理咨询公司发展起来的4PL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成员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3、行业创新型4PL。4PL通过与各种资源、技术和能力的服务商进行协作,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它以整合供应链的职能为重点,以各个行业的特殊性为依据,领导整个行业供应链实现创新。这种类型的实现依赖于IT服务提供商在行业这个层面上所提供的行业标准信息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我国目前推进信息化进程,要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研究适合于发展4PL的各主体的特点,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结合基础上发展的第四方物流,正是在物流业推进信息化的一个实质的发展策略。这样,发展第四方物流以解决整个社会物流资源配置问题,从容应对国际性的物流业竞争。
参考文献:
1、刘奕.第四方物流――供应链“外包”的发展[J].物流技术,2001(2).
2、梅绍祖,李伊松.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8).
3、吕玉明,夏安邦.浅沦我国第四方物流的产生和发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9).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转型期,信用缺失正成为侵蚀社会肌体的毒瘤,缺乏诚信不仅会使社会公德丧失,而且会大大提高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和完善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命题,也是一个经济命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大局。本文提出对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一一三三”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布局与目标,仅供同行参考。
0前言
信用信息采集作为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首要和关键的环节。物流信用信息采集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能否进行合理加工与处理,使之能够更好地体现物流企业的真实信用水平。信息采集、记录和使用的过程能否实现标准化,能否合法保护数据主体的权利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到。本文从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信用现状出发,设计出“一一三三”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布局:即一个方针、一个平台、三个最关键环节(货物标识、智能押运和电子签收),三项任务(信息采集、共享、使用)。从而建立物流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心,对社会化大物流信用数据实时采集、信用数据整合与装载,描述了信用信息从数据采集、建模、校验、比对、容错、整合、入库的策略。
1实行“一一三三”信用体系的框架布局
1.1 一个方针: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
信用缺失同时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从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建立信用制度的实践看,信用行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已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信用消费的客观条件,这就要求信用中介服务行业有较快发展,为社会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报告。从而增强信用市场的信息对称程度,保证物流信用市场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下去。这样,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物流行业必须自己构建第一手的信用信息通道,培养一个通用的物流信用信息平台。
1.2 一个平台:物流信用信息平台
要建设这样一个网络服务开放的物流业信用平台,首要解决平台中的软、硬基础建设问题。物流信用平台的硬基础主要是指智能物流中信息精确采集装置和身份标识装置。在货物标识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统一布置货物身份标识装置;推动电子封、智能锁和周转箱等在物流中的应用;实现运输工具和物流对象货物的身份识别和认证,确保物流信用平台的信息交互与控制识别。物流信用平台的软基础主要是指物流智能软件系统,其充当着物流系统环境的“心脏”和“神经”,是确保物流信用平台多应用领域安全可靠运行的中枢。
1.3 三个最关键环节
现代物流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运输,更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利用先进的物流装备和技术就可实现从物流源头起完成自动采集,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全透明化和可追溯化。物流信用平台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货物标识、智能押运和电子签收三项工作。物流信用信息就贯穿在这三个最关键的环节中。
1.3.1货物标识
货物标识就是对在供应链中运转的物品进行标识。在货物的托运、运输开始,在货物包装层次应当实现自动识别,以支持货物的装车清点、中转分装、发运地自动识别和货物在本次物流全寿命责任管理。在这些环节中,随时随地都要用到货物的标识,其是多种行业共享的通用数据。分拣、配送、签收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电子标签贴在发送的物品上,并在每个货物交接点装一台RFID阅读器。RFID作为自动识别技术,不需人工操作即可完成管理作业,速度上即时反映,可大幅缩短作业时间,应用范围非常广。
1.3.2智能押运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成败,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智能押运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带来了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而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高效配送、适时控制以及过程简化的优势。
1.3.3电子签收
电子签收是物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把一系列物联网技术通过系统一体化的开发集成和应用,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防范业务流动带来的不稳定性,加强企业对业务过程的管控水平的一种体现。传统的纸质交接方式不仅花费了大量纸张、人力,同时也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管理的需要。通过RFID识别收/发货方和运输车辆身份及货物与目的地是否一致,扫描商品车条形码信息确认商品车身份及质损状态等信息,连同每次交接货时都形成一个唯一的数字签名,经过GPRS的通讯网络,传输到物流信用平台,及时更新订单交接的完成状态。同时,平台在第一时间以短信或电话来通知相关利益者。平台将自动进行解析、核查和回复以完成签收信息管理。
1.4 三项任务
电子商务物流的信用体系建设中三项任务,就是加强物流行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记录和使用。行业的信用信息是行业内交易主体日常行为的真实记录,即便物流企业上报的公共信用信息和银行信用信息有虚假成分,通过了解行业信用信息可以显出其原形,因而物流行业的信用信息是所有信用信息中重要的信息。在这里我们主张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开放的取得物流企业信用信息。
1.4.1信用信息的采集
①信用信息采集的内容
物流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信用能力的信息
主要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及扩张的速度、资产负债率和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和盈利产品等。
㈡信用行为的信息
物流企业履行各种合同的情况,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违规违法收到惩处的记录等。
㈢其他公开信息
如物流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公司名称代码、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的信息,企业的投资战略与决策、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管理、企业主要管理者的背景与履历。
②信用信息采集的流程
㈠发运信息采集:发运前,物流商用手持机清点发运货物并将发运货物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物流信用平台;
㈡中转分拨信息采集:中转时,可根据货物标识识别并分类中转,通过手持机采集并上传中转货物信息,可以让平台随时记录货物的运输、中转信息,防止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丢失;
㈢接受信息反馈:货物到达结束地后,签收人通过手持机扫描货物标识,并与平台记录的标识信息比对后,快速确认并上传货物签收的信息;
㈣全寿命跟踪:从货物发运的源头起,利用货物标识的唯一性使货主、物流商、物流中介、物流中心、物流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物流的运输、中转和签收的全寿命管理情况,将大大提高物流全过程的信用信息采集能力。 转贴于
1.4.2信用信息记录
任务要求涵盖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的受众:即货主、物流商、物流中介、物流中心、信用机构、物流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等。做到信用信息记录的真实、及时、全面,需要百分之百的可靠性,百分之百的互联通性。实时响应,永久、完全存储任何相关的信息等,实现物流主体行为信息比对、抽取、审核处理。分阶段逐步提高应用数量等级,从单个孤立应用逐渐过渡到大规模的海量应用。
1.4.3信用信息使用
有效的使用信用信息可以使所有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能够及时连接并且覆盖全社会,使那些只从事一次性博弈的市场交易主体就不再有生存的空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也将失灵,每一个交易主体都被迫进行重复博弈。而在重复博弈中,诚信显然是最优策略。
对信用信息的使用者而言,即时信息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历史的信息;对于需要即时信用信息的主体而言,过时的信息实际上就是信息垃圾。那么,要如何确保信用信息的客观公证、完整、独完、真实、可靠。这就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原因,要求其对信用信息的传播和报道不受任何外来力量的支配和左右,同时保证其生存和发展与所传播信息的内容无关。
2 电子商务物流的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
2.1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从对原始信用信息的收集,到进行筛选、甄别、匹配、核验、加工整理、保存形成“信用数据”,再到后续对数据的不断更新和维护,这一过程是一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只研究“原始数据”的收集,不仅会使研究思路缺乏连贯性,也会限制整个研究的实际意义。体系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设计出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使信用评估机构、企业、政府以某种准入方式快速进入,使其方便获取并完成信用信息自定义查询、统计分析、管理决策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的功能。
2.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交易者根据自身需要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成本较高,效率却比较低。于是在社会分工的进程中逐步出现了专门从事信用信息征集和处理的第三方征信。第三方征信更加专业、更加具有规模效应,为从事信用交易的各方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也对信用行为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3形成交易反馈机制
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往往需要先了解对方的信用能力和以往交易中的信用记录。因此,使用者所得到的关于双方的信用信息则决定是否与对方进行交易。如果交易得以实现,那么本次交易中双方守信或失信的记录就成为新的信息汇入信用信息源中。如果不进行交易,那么它对于对方信用信息的请求将有可能成为对方信用信息集合中的一部分内容而保存在有关的数据库中。信息使用者这种对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反馈是信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交易主体对未来的预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反馈机制,才使得交易者收到足够的警戒,同时一旦失信,就会被记录,并影响到下次交易机会。由此我们看到,信用信息使用者在作为信宿的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者甚至是产生者。
2.4展开数据挖掘
开展信用信息的数据挖掘工作,就是力图找到有效方法自动地分析信用信息数据、自动地对数据分类、自动地对数据汇总、自动地发现和描述数据中的趋势、自动地标记异常。
数据挖掘是对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的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决策的关键性数据的分析方法。数据挖掘的目标是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出事情间的内部规律和关系,以指导对事物的认知和管理。
3 结束语
完善的物流信用体系为物流行业高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是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建立在电子封、智能锁和周转箱等物流装备基础上,具有与具体设备无关的公共标准的,能支持异构数据源,跨地理区域,网络化的自动数据收集,汇总处理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低端”和“高端”的连接,全程监测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的交易和交接细节,为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信用信息采集、传递和共享创造条件。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储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