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运输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城市物流;运输;绿色化;途径;方法
[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YBB206
[作者简介] 秦文展,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物流教研室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湖南 长沙,410001
[中图分类号] F5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015-0003
一、城市物流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危害
随着交通运输业发展,在它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烦恼,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在我国因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占比列很大,并且危害严重。在工业大城市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在现代化的工业大城市中,尤其是在车流高峰期,一氧化碳含量较高,可达50~100ppm。在交通繁忙的运输枢纽地带,CO水平可达100 ppm,通常高达8~14 ppm,高于允许标准7~13倍。大气中将近80%的CO是由汽车排放的。城市空气中80%~90%的CO、70%~80%的NOx等污染物,均来自汽车尾气。
(一)由汽车本身运行造成的污染
它主要包括汽车尾气污染、固体颗粒物污染。汽车尾气是指内燃机的排气行程中排出的燃烧残余的混合气体,由排气管排到大气中。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CH等有害气体。固体颗粒物污染(TSP)包括飘尘(PM)和降尘。飘尘也叫可吸入尘,指粒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包括煤烟、烟气、雾及二次颗粒物和硫酸盐、硝酸盐颗粒物等,其中大部分比细菌(0.75微米)还小。粒径在0.1~10微米之间的悬浮微粒,一般由运载气体中的稀浓度的燃烧产物和水蒸气结成气很难沉降。扬尘指空气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成分复杂,随来源不同,其性质有很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面扬尘和燃料燃烧产物。汽车造成的固体颗粒物的污染主要是地面扬尘以及尾气中飘尘。地面扬尘与地面情况和汽车行驶速度有关。
(二)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本身造成的污染
有些货物本身就含有有害物质,一旦处理不当或发生交通事故,有害物质的扩散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里对人的健康危害更大。导致有害物质扩散的原因,除了交通意外事故外,管理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遗撒问题。在运输水泥、沙石等粉状、沙状固体时,因振动、狂风、暴雨等因素引起的地面扬尘而造成环境污染。
(三)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社会的危害
1. CO
CO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性较大。人体吸人CO后,进入血液时,它能取代血红蛋白中的氧。它与血红蛋白结合比氧亲和力大200~30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从而导致血液中氧浓度大大下降,血液的输氧功能严重受挫,致使机体出现各种缺氧症状。
2. SO2
SO2为无色带很强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空气中含有0.3~1 ppm的SO2时即可使人感受到。通常认为当空气中SO2水平超过0.5 ppm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连续吸入受SO2污染的空气不仅有刺激作用,而且会增加呼吸道的阻力,严重时甚至造成呼吸困难。当空气中SO2浓度大于500 ppm时有致命的危险性。
3. 光化学烟雾与酸雨
光化学烟雾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污染现象。因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污染物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动植物和材料有害的臭氧、甲醛等二次污染物。它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对人和动物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酸雨是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与空气中的水和颗粒物结合,通过降雨的形式落到地面,有很强的腐蚀性,对动植物和材料都有很大的危害。
4. 噪音
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一般被认为是噪音的卫生标准。在此以上便是有害噪音,它影响睡眠和休息,干扰工作,妨碍谈话,使听力受损。此外,还有NOx、CH、TSP等汽车尾气对人的身体也会构成危害。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物流运输,尤其是不合理的交通运输,给城市带来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这一问题亟须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实现城市物流运输的绿色化、环境友好化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途径之一。
二、提高城市物流运输过程中绿色化的途径
(一)减少车辆对道路的占用
1. 合理分工,提高运输效率
物流运输合理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能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并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提高运输效率,及时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运输需求。通过合理分工,减少车辆出动次数,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可以降低能耗和对道路的占用。
2. 改进包装设计方案,降低包装体积或重量,提高车辆的一次运输量
在环保法规健全的国家,包装物的运输和回收处理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从有利于运输的目标出发重新设计包装方式,实际上对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有多种益处。这种面向运输的设计思想还可进一步扩展到产品的设计,使所设计的产品也便于运输,创新的包装设计方案能有助于降低车辆使用次数。
关键词:GPS技术;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应用
一、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的实践背景GPS技术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陆地、海上以及空中运载工具的定位和导航问题,根据GPS技术不同途径的应用可将其分类为精确型定位服务和标准型定位服务,一般由用户设备、空间的导航卫星以及地面监控站构成。其运用于实践的背景主要是多数物流公司的服务商均分别于全国各大城市,并以线长、点多以及面广的特征存在,同时其稳定性低特征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没有运用GPS技术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容易与物流第一方及第二方产生物件流失以及经济矛盾,从而不利于物流管理企业的发展[1]。因此,GPS技术是在有效维护第一方与第二方物流交易的需要中产生。
二、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实践1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报警设置分析
通常情况下,物流管理企业为了在GPS技术使用基础上确保运输工具的准时,以及对运输货物是否按指定地点到达现状予以自动性判断的效果,物流管理公司开发并启用了GPS技术中的报警功能,且通过预设中的四种文本型报警信息,例如没入网也没数据、已经入网但无数据、未送至指定地点以及已经达到指定送货点来对运输工具承载的货物达到制定“目的地地点”,且所有有关GPS报警的信息内容均在LIS文本中呈现。另外由于GPS技术的操作后台在对承运工具的行驶轨迹予以自动检测时,如果承运的工具保持静止状态大于30min,则GPS的后台则判定该停留点很可能是卸货地点,且该地点须在目的地地点及卸货日期内。如果物流的委托单目的地地点为市、县以及乡镇时,物流的信息系统则自动将目的地地点归结于上级地级市的范围[2]。
2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报警类型分析
从GPS技术中的报警功能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其报警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没入网也没数据的GPS报警占据40%,且主要是由部分的承运船与车未与公司的GPS运营部签订协议及安装GPS定位仪,而其余的报警则是由承运商所录入的车号的不规则造成。
第二,已经入网却没数据的报警达15%,且该种报警类型的报警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与GPS的自身故障两种。
第三,未能到达指定地点的GPS报警达5%。主要是因承运商所录入的卸货日期与实际日期不符,以及GPS的电子地图因区域边界模糊化而产生的报警信息。
第四,空白或未能连接平台的GPS报警达05%。该类报警因素主要是由于电脑在承担数据的转化工作时发生故障,及网络因素使得GPS数据无法与物流管理系统连接所致,且该类GPS报警可予以手工处理解决[3]。
3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思路深化分析
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予以进一步的深化,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在运用GPS技术对运输轨迹进行确定的前提下,对运输的距离予以回归性分析,从而为运输的定价机制提供良好的数据分析依据。
第二,通过将e平台的信息经借口沿用至客户平台,使客户可按照订单号对自己的物品的配送情况予以实时查看,使得物流管理公司能更好地安排物品派送进度,降低了物件的库存。
第三,利用车辆将装载信息与GPS的数据形成有效集成方案,并建立起统一型的调度呼叫平台,并以此降低车辆空驶率和提高车辆的使用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GPS技术在各行各业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GPS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运用时存在的电子地图的精度问题,使得GPS的报警区域只局限于地级市,因此GPS技术的GPS报警在该方面应予以创新。
参考文献:
刘湘莲.GPS技术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产业经济,2012,4(17):286―287.
关键词:产品包装 物流运输 关联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加经济收益,都在不断对物流系统的良好运作进行探索和试验。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逐步意识到了合理发展物流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而要合理运作物流系统,协调好物流系统中运输和包装两大子功能是企业必须经过的重要途径。
1 物流运输
1.1 运输概述 在物流系统中运输主要是指对货物的运输,它是物流系统中的要素之一,运输在整个物流运作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运输以改变货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可以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国家之间,两座城市之间,两个工厂之间或者是在一个大型的企业中距离相对比较远的两个车间之间),进行货物的空间位移。
1.2 运输的作用
1.2.1 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马克思曾经将运输称作“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 由此可见运输的作用非同一般。运输虽然不会创造新的产品,也不会增加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如果没有运输,生产过程就不能圆满完成,也就不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运输是各个物流环节、消费过程、部门单位及各地理范围之间相互连接的纽带。
1.2.2 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主要环节。物流的主要运作过程,就是对货物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转移,而这种转移过程又主要是靠运输来完成。运输通过与装卸、搬运及包装等功能的协调配合,货物才能在准确的时间运往准确目的地。没有运输,物流运作就无法进行。
1.2.3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具有增值效应的环节之一。运输能够创造“场所效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运输的运作过程中,将货物运送到需求地,从而增加了产品的价值,促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也使得运输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来源,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1.2.4 运输决策影响其他物流要素的构成。在完整的物流运作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会影响着对装卸、搬运方式,装卸、搬运工具以及货物包装方式等的选择。在一定情况下,运输子系统的操作是否合理还会影响仓储活动的安排。
1.2.5 运输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物流系统中,运输费用大都超过物流总费用的三分之一,组织合理运输,以最小的费用,较快的时间,准确、安全地将货物运至目的地,是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运输方式的分类
1.3.1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主要是以汽车运输为主,其中也包括其他车辆的运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运输方式,运输的灵活性比较强,公路建设周期比较短,成本低,对到货设施要求低,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适合于小批量,短距离的货物运输。但其在环境效应和安全性上较差于其他运输方式。
1.3.2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使用船舶来运输货物的一种方式,能够进行大批量,远距离且低成本的运输,但在运输速度上最慢,容易受到自然气候环境和港口实际情况的影响。
1.3.3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使用铁路列车装运货物。和水路一样,也能进行大批量,远距离,低成本的运输,但在运输速度上比水路快的更多。由于要在固定铁路轨道上行进,灵活性差。
1.3.4 航空运输。使用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行运输,航空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是最快的一种,除机场建设外,其运输环节几乎不受地形影响。虽然有速度最快的优点,但装载量却最小且相对费用最高。
1.3.5 管道运输。以管道为运输媒介的运输方式称作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的过程有别于以上几种运输,它把货物装载于管道中来进行全天候的运输。几乎没有太大风险,且成本也低廉。唯一的缺点就是对货种比较挑剔。
1.3.6 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且适宜反复运输的大型货物装载工具。以此为媒介发展起来的集装箱运输以其可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直接换装,较高的安全性,简单方便的操作,较少环节且低成本等诸多优点被大量使用,它的运用将会成为未来物流运输发展的方向。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货物从接收地运至目的地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低运行成本,高运作质量的优点。是现代运输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式联运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两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统一装载工具的多式联运和非统一装载工具的多式联运。
2 产品包装
2.1 包装概述 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包装。包装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物流系统的良好运作有密切联系,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活动良好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产品价值的必要手段。在物流系统中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一系列活动。
2.2 包装的作用
2.2.1 保护产品。保护产品是包装最主要的作用。产品从生产地向需求地的转移过程中,需要经过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的相互衔接过程中,运输条件、运输季节、仓储环境以及装卸搬运手段等都可能会对产品造成一定的损坏,影响产品品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必须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各环节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相应的包装技术来保证产品能够完整无损到达目的地。
2.2.2 方便操作。在运输过程中,包装方式与所装运运输工具的相互协调,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产品完好率;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合理的包装能够方便装卸搬运机械的操作,减轻人工搬运强度,从而缩短时间,提高了效率;在仓储方面,合理的包装也使产品堆码摆放,清点统计变得更加便利。另外,这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2.2.3 促进销售。产品的包装是营销组合中的一种有效的广告营销手段。精巧的包装设计可以无声地勾起购买者的欲望,促使消费行为的实现,从而增加企业销售收益。
2.2.4 便于使用。根据消费者实际用途和产品自身特性设计出来的优良包装,可以给消费者的搬运,使用和储存等带来便利。
2.3 包装技术 包装能成为一个整体,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的组合,而需要一定的包装技术来完成这个整合的过程。包装技术在包装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包装技术分为:①防霉腐包装技术;②防锈包装技术;③防虫害包装技术;④防湿防水包装技术;⑤防震包装技术;⑥集合包装技术;⑦危险品包装技术;⑧特种包装技术。
3 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的关系
3.1 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统一于物流系统中,是保证良好物流运作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是物流各子系统的统一结合体,而在这些子系统中,运输和包装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须融入其中与物流系统的整体运作相互协调。在物流系统操作过程中,如果在运输决策上,对所要运输货物的包装情况了解不周,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效率降低的不良后果。另外,在包装决策过程中,不仔细了解运输方式特点,运输工具装载空间大小,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等因素,盲目包装,也会影响包装费用的增加,包装不到位的严重后果。不重视这些问题,不仅会给各项操作带来影响,重要的是会对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产生阻碍。
3.2 在物流系统中,包装与运输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产品选用不同的包装方式就会需要运用不同的运输决策方法,影响不同运输方式的选用。另外,货物运用不同运输决策,选择不同运输方式,也会对产品在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包装技术的选择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4 利用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联系,合理安排物流运作
4.1 从物流系统整体高度来规划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 物流运作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运作,在设计产品包装的决策过程中,从材料的选用,容器的制作到包装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环节上,应该对产品在运输方式,运载过程可能遇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一系列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在包装设计上避免不当包装导致产品在运输环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整体运作的实施。在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线路决策上,应综合考虑所包装产品合适的堆放车厢的方式。在抗压、抗磨损、防水、防虫害等方面综合考量,最终选定合适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及运输线路,保证产品运抵目的地时损坏最少,甚至是无损坏。这样通过两者综合、有效、双方向的合理规划,将会促进物流系统的协调合理运作。
4.2 合理的运作成本决策管理 在物流系统中,无论何种决策,都是为了产品最终能安全、高效、准确的送达目的地。对产品包装和运输合理运作的决策中,有许多方式可操作。在一次包装与运输的决策中,能够产生多种方案,且多种方案都可能达到最终目的。同样的运输决策,可以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同样的包装决策,也能选用不同的运输方式。物流企业在每一次运作过程中,应该对成本、效率、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估预测,在保证能安全、高效、准确送货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效率比较高的方案。
4.3 综合空间设计与利用 产品包装与运输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就是两者空间上的协调,即合理的包装大小与合理的装载空间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共同尺寸规格的确立和运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依赖于物流系统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的建立。物流系统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也即是物流系统中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首先把基础模数尺寸确定好以后,在建立各个子系统具体标准方面就可以以基础模数标准为基础来设定。这样就只需以倍数为规律进行标准尺寸的选择,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并促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4.4 建立健全有关标准规格 物流不是单一的一项功能,而是由不同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大系统。要保证物流系统高水平运作,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在包装和运输两大子系统中需要进行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这些标准主要包括包装术语、包装材料规格、包装容器尺寸、包装标志、包装技术、包装管理等标准和运输管理、运输工具、运输技术、运输环境一系列标准,以及运输与包装协调运作管理标准等。在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方面,要修订并完善已有的标准,合理填补空缺方面;在范围上,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流标准联盟,在有条件情况下参照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接轨。以此为基础在全国或国际范围内进行统一的标准协调。
4.5 重视高效灵活的包装运输管理方式的应用 当今世界,物流运作系统中,最具活力,也最具有发展趋势的运输就是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可以实现包装和运输相互结合,且可实现多式联运的合理运作。集装箱运输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相关标准及操作上也比较成熟。在包装方面,集装箱作为一种包装容器和包装技术,具有较强的刚度和强度,并拥有较大的空间。可简化产品包装,降低产品包装费用。在运输方面,其本身箱体结构就构成了一个运输装载空间,运输车船就可以方便装运。因此促进产品包装和运输的协调发展,可以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5 结束语
物流作为重要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要素之一,其合理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方面,既包括各个子系统的优化发展,也包括它们之间的协调运作。作为物流系统的两大子功能,在产品的包装与货物的运输协调发展问题上,也必须促进包装、运输以及包装与运输之间的合理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志.发展现代物流推动包装业迈上新台阶[N].现代物流报,2007-03-13(007).
关键词:渤海湾;水路运输;甩挂物流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35-02
渤海湾是中国大陆沿海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西部,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这一区域的水路运输经济空前繁荣。伴随着渤海湾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港口群的发展非常迅猛,港口物流的规模不断扩大,港口物流通过能力也不断增强。水路运输在给港口、航运企业和物流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对于促进渤海湾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渤海湾甩挂物流运输发展的背景
水上交通安全是政府、企业等物流链条中所有节点共同关注的问题。“11・24”海难事故以后,交通运输部和山东、辽宁省人民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烟台-大连航线的水路运输安全情况大为改观,但客滚船滚装车辆夹带危险品等问题仍然存在,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为了从源头消除这一隐患,交通运输部、省政府提出在渤海湾水路滚装载货汽车采用甩挂物流运输方式的设想和建议,以实现油-货的彻底分离,保障水上运输的安全。2006年3月由水运司、公路司、水运院、公路院、山东省交通厅和辽宁省交通厅、中远物流公司组成联合调研组,赴辽、鲁两地,对渤海湾滚装载货汽车采用甩挂运输方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2006年交通运输部责成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公路科学研究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对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在渤海湾地区逐步推广使用滚装载货汽车甩挂物流运输方式进行专题研究,以此开启了渤海湾甩挂物流运输发展的序幕。
二、甩挂物流运输方式介绍
在渤海湾客滚船上开展甩挂运输的步骤是:把装运整箱货,由牵引车拖带半挂车驶往港口,牵引车将半挂车牵至滚装船的相应车位,牵引车与半挂车分开,牵引车驶离滚装船。客滚船到港后,用牵引车将半挂车牵引出滚装船,主挂结合后从港口出发到目的地。由此实现了牵引车和挂车分离运输,提高了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三、在渤海湾水路运输开展甩挂运输的优势分析
在交通运输部、省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烟台、大连港、航双方及各物流有限公司紧密合作,采用甩挂物流运输方式实现陆海联运,试验表明这种运输方式具有规范、集约、安全的特点。在渤海湾烟大航线开展甩挂运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渤海湾水上运输安全
渤海湾滚装运输距离长、风浪大,海况复杂,船舶的航行安全引发了上级政府的关注,尤其是船舶航行时一旦突遇大风,汽车仓内货车如果绑扎不牢,车上储有大量燃料的油箱俨然是隐形炸弹,在目前的渤海湾滚装物流运输中,车辆仓车载燃料起火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大宗货源实行甩挂物流运输,实现油―货彻底分离,真正排除了目前渤海湾滚装船运输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极大地提高渤海湾水上运输的安全系数,为渤海湾客滚水路运输创造安全环境。
(二)节约能源,减少污物排放,提高环保力度
在烟大航线实行甩挂物流运输,从运输企业角度看,相比于陆上运输,具有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减少道路损坏等优点。节能的同时也意味着减排,船舶单位运量排放的废油、污水、废气等污染物远少于公路和铁路运输,且易于防治。
运输业的节能环保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整治每千吨公里货运量所造成污染所需的费用,水运与铁路、公路之比是1∶3.3∶14.6。通过水路运输运距缩短,节约了运输时间,减少了车辆燃油消耗,节省了驾驶员过海费用,降低了运输成本。在节能方面的效益是显著的,实行甩挂物流运输大幅度提高船舶的舱位利用率,增加了船舶车辆实载率。
(三)有利于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物流业科学发展
通过渤海湾烟大航线甩挂运输的开展和高层次的协调运作,能够为东北和华东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将货源、货运企业等物流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益,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区域物流业共同
发展。
(四)有利于加速区域经济融合
山东和辽宁均为环渤海经济区的发达省份,特别是与渤海湾关系密切的两省半岛地区,制造业发达,外资和合资企业众多,从生产企业发展需求角度看,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甩挂运输的条件。另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华东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通过烟大航线甩挂运输的开展,在加快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同时,能够促进东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对接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共兴,渤海湾甩挂物流运输的推行,鲁辽两地的物流行业也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五)开辟了新的渤海湾新型滚装物流运输方式
目前,渤海湾烟连航线现行滚装运输采用客、货混装的方式,对旅客不能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采用甩挂运输方式并使用箱式运输是现代货物运输的先进方式之一,对运输安全、货物安全、环境保护及规范运输局面至关重要,通过实行甩挂运输实验,对国家总结先进海上滚装运输方式奠定了基础,起到了试验性地统一船型、统一车型、统一规范固定绑扎方式的引领作用。从海上运输来看,它可以改变目前客、货不能分开的被动局面,对海上运输方式、方法是一个探索、实验。
四、渤海湾甩挂物流运输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探索甩挂物流运输方式,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大型物流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甩挂运输,这也是由于在货运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甩挂运输可以显著降低营运成本所致。
在国内,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交通部就开始推广汽车甩挂运输工作,并在山东省内潍坊、济宁等地组织开展过试点。2007 年交通部发提出了“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逐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由此可见,国内已经具备了较成熟的开展汽车甩挂运输的政策条件。
渤海湾地处地理位置特殊,在渤海湾开展甩挂物流运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创新发展的最好试验田。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强力引领下,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是渤海湾开始甩挂物流运输的先驱者,2007年烟台打捞局在渤海湾烟-大航线上率先尝试采用客滚船滚装载货汽车开展甩挂运输,成为渤海湾首个具有初步规模的甩挂物流运输企业,为陆、海联合甩挂运输确立典范。
经过六年的试点运行,渤海湾甩挂物流运输为渤海湾水上运输安全、推动区域物流发展、加速区域经济融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节能减排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符合安全交通的要求,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需要,必将对渤海湾物流业的发展和水上运输方式的创新起到引领作用。
五、结语
为适应水路运输和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加速推进渤海湾甩挂物流运输发展,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甩挂运输产生的显著经济效益将吸引华东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货物更多地通过渤海湾运输,其辐射带动的区域将进一步扩大,受益的企业和地区将进一步增加,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南北海上大通道业务,促进了东北和华东地区的物资与信息交流,对加快渤海湾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 物流运输 教学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37-01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物流专业知识体系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该课程的课内实训中,探讨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实践操作技能的方式方法。物流业是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综合服务产业。其中运输服务是物流中的单项服务,从物流行业发展史来看,运输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与管理发展都有成熟的体系,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形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旨在为运输型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业务主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结合该课程内容和性质,摸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课内模拟实训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课程的整体模式,实施项目教学
该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要从横向入手,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把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模块:物流运输管理认知、基本运输方式、运输作业管理。设计十三个项目(即工作过程):1,物流运输管理基础 2,物流运输合理化 3,运输合同 4,公路运输 5,铁路运输 6,水路运输 7,航空运输 8,管道运输 9,整车运输 10,零担运输 11,特种运输 12,集装箱运输 13,联合运输。每个项目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项目设计出若干工作任务,共设计工作任务七十四个。采用项目化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的技能训练融合到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每个项目采用相同的教学思路,分别从各个运输方式的概述部分展开基本理论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快进入角色,掌握规律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基本知识传授牢固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运输方式实务的讲解,采用对比法和启发式讲解模式,使学生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实务操作的异同,对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提供较好平台,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提高学生的初学积极性。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每个项目的引导案例和案例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分项目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结合自身就业条件,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实务,以便有的放矢、明确目标,更好的指导专业实践。
2、按项目设计模拟实训工作任务,进行课内实践教学
根据设计十三个项目(即工作过程),每个项目(即工作过程)设计若干个课内模拟实训工作任务,以教室或实训室为实训场所,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实践教学。以公路和水路运输项目为例:①.公路运输项目实训的重点放在线路优化及运力整合,提前制定运输任务(把不同科目的课本作为不同类型的模拟运输物资,把教室里不同小组的位置作为不同的运输地点),安排班内全体学生进行平均分组作为模拟运输公司,小组长做好组内人员各岗位工作分配。在实训过程中分小组填写公路货运单证、模拟运送物资、完成既定运输任务,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团队协作、逻辑思维,以及人际沟通的能力。②.水路运输项目实训重点应放在填制海运单证上,海运单证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下的单证填写较为复杂,熟悉海运单证是水路运输项目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学会海运单证填制可帮助学生熟悉海运业务流程,识别专业英文名词,明确填制单证要点,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海运实务的能力。通过按项目模拟实训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各运输方式下的组织管理实务,提高了实践技能,增强了专业从业的信心与兴趣,减少从事专业知识过程中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时间,帮助从事运输工作的学生直接顶岗工作。
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教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等进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课程的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考核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
3、实施课内实训实践效果
3.1 扩充专业相关实践知识
每个项目制定的实训工作任务,都会通过特定的考察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公路运输项目实训为例,按各小组填单的准确性以及线路整合的优化程度作为评判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标尺,并分等级评定记入平日成绩。充分搜集各模块教学实训中涉及到的专业资料,已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阅学习。例如,搜集各式各样的交通地图、各式单证样本,方便学生积累业务实践资料。
3.2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课内实训模式是融知识、能力与兴趣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学习气氛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每位学生都想努力表现得最好,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做大量的充分的准备,真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查找资料,因此,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积极。
3.3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内实训,是学生完成每个项目中的实训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多种能力的运用。学生在完成每个实训工作任务中,得到了实践锻炼,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学生对职业素质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种课内实训模式是用实训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在“做中学”,能够实现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提升,使学生不仅会“做事”,更会“做人”,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把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特色.
4.结语
通过《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内模拟实训,探索该课程的改革,形成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但是,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且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它实际上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严格来说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如既往去探索更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淑梅: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大庆职业学院教学用书,2013.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戴士弘 毕蓉: 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芳.刘万韬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改革探讨[J]潍坊教育学报 2010(05).
[5] 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论文关键词:多式联运,分析,物流成本
引言
重庆市直辖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发展,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凸显,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水陆交通主要枢纽,重庆市在物流规划方面也致力于充分利用重庆市的优势,打造长江上游区域物流中心。经济的巨大发展,催生了对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的巨大需求,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运输的成本问题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带来了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基于这样一个背景,重庆市发展多式联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2.多式联运的概况分析
多式联运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新型运输方式。这种方式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传统、单一的各种不同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衔接为一体,以便更好地实行“门到门”运输,为客户提供经济、合理、迅速、安全、便捷的运输服务。正由于此,多式联运成为集装箱和货物运输发展的高级组织形式,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我国多式联运起步较晚,目前发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同世界先进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差距。多式联运的优势是根据具体的运输线路,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根据具体的物流需要,组合起具有成本优势,或者时间优势的运输路线(方式)。
关键词:运输成本、物流成本、物流效率
一、简化运输系统,减少中间环节
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的优化。一般来说,企业不可能改变现有的公路网、铁路网、及海运线等,但可以在现有资源上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优化以降低运输的成本。
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围绕着运输业务活动,还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需要多花很多劳动,浪费许多成本。所以,在调运物资时,对有条件直运的,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使物资不进入中转仓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直达运输,就是在组织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通过减少中转运载环节,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从而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二、选择最佳运输手段
拼装整车运输。拼装整车运输也称“零担拼整车中转分运”。它主要是用于商业、供销等部门的杂货运输。即物流企业在组织铁路货物运输当中,有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物流企业自己装配在一个车皮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站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皮内运到一个适当车站,然后再中转分运。
实施托盘化运输。托盘化运输是指利用托盘作为单元货载运输的一种方法,其关键在于全程托盘化之后,可以把前述各项功能连接起来,托盘可以相互连续使用。由此可见,如果托盘不通用化,就不可能实现一贯托盘化。
实施集装箱运输。安全、快捷、低价本身就是集装箱运输相对于传统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采用集装箱方式运输的每吨货物装卸费的下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集装箱运输市场能得以迅速扩展的根本性理由。集装箱运输也是单元化运输的一种形式,集装箱主要是用于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
三、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在交通运输事业日益发展,各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运输的工具主要是车、船、飞机、管道等,相应的运输的方式也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运输成本的大小,并且还要考虑各种运输条件的优劣,如运输距离、运输速度、运输能力等,因此,企业要根据运输货物的自身特点以及时间安排,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同时,积极改进车辆的装卸技术和装卸方法,提高装卸量,运输更多的货物,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综合一贯制运输。综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充分利用铁路、汽车、船舶和飞机等各自的特点,并组合其中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的运输。
开展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它集中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扬长避短,融会一体,组成连贯运输,达到简化货运环节,加速货运周转,减少货损货差,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合理运输的目的,比传统单一运输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开展配载运输
配载运输充分考虑了重量和容积因素,实现运输工具装载的货物重量最大,空间利用最大,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运输方式。
五、开展集中运输
自发集运,集运最基本的形式是将一个市场区域中到达不同客户的小批量运输结合起来,既自发集运。
共同输送或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
六、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不合理运输如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的存在,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加了不必要的运输成本。而优化运输路线可减少不合理运输,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路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线性规划法;图表分析作业法;表上作业法;节约里程法。
在运输途中,有可能发生货物丢失、货物变质,甚至出现事故,这些都造成了运输成本不必要的增加,因此对运输事故的关注十分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日常防范;购买保险;积极理赔。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经管分院
参考文献:
[1]赵艳玲.我国物流业运输成本偏高问题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85-86.
关键词:交通;物流;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now,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initi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perfect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the city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in tod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on the urban industrial system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fluence and importance,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traffic; Logistic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物流的“流”与工业交通运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交通规划仍然是物流整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若要使物流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及地方服务,就必须先行开展物流的交通规划,处理好内部的交通系统与外部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关系,使其与现有的地方交通系统网络融为一体。因此,研究工业交通物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的。
工业交通系统的完善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描述运输的——“用专用的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 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而运输与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经及信息处理共同构成物流系统,可以说,交通运输是物流系统的重要功能要素和子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物流的目的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物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空间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交通是实现物流空间转移目的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扩大物流规模,带动物流产业增长。
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具有一定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通过其辐射和吸引作用,可以形成更具活力的物流产业和更大的配送服务范围,使物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网点配置。
交通系统的完善与整体水平的提高,可加速社会物资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物流网点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物资企业大多需要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使散置在各地的仓库能迅速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会有所扩大,服务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三)促进物流活动合理化,整合物流系统功能。
建立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该区域物流活动的优势。在交通系统建设中,把交通网络规模扩展与提高技术等级、发展快速通道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加快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物流系统功能整合。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工业交通系统的要求
这里的交通系统主要指城市货运交通系统,城市货运交通系统是城市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持,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城市物流按流向分类
基于物流与交通系统关系研究的需要,对城市物流按物流流向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1)过境物流。过境物流与城市所在地域内的位置及城市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一般是城市生产水平越高,则过境物流量越少;城市生产水平越低,则过境物流量越大,中小城市的过境物流量甚至大于市内物流量。为此,服务于过境物流的交通网络应布置在城市,避免对市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出入市物流。出入市物流与城市对外辐射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一是中心城市与市辖范围内各县城之间的联系,二是市际间乃至国际间的联系。各种等级的城市在其经济区域内都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中心城市的职能越强,其出入市场流量就越大,规划建设好区域交通网对发挥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作用十分重要。
(3)市内物流。市内物流是和城市自身生产、生活和基本建设有关的物流。不同性质、规模的城市其上述的数值也不相同。一般中小城市过境物流量大,而大城市是出入市及市内物流量大。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视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
(二)物流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1)物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要求。
城市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物流量的大小,符合节约用地、方便用户、保护环境的要求,并应结合城市自然地理和环境特征,合理选择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在组织货运时,应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经济、便捷、灵活、安全为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选择有效的联合运输方式,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减少因中途多次转运而造成的货损与时滞。
在物流过程中,提高运输的质量与速度,将创造出新的附加产值,产生出新的经济效益。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旨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与效率,利用联合运输,节省物流费用。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及管道运输等方式应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平衡点分析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某种运输方式的固定投资加上其运输费用的总费用加以比较,选取最有效、经济的运输方式。
物流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具体要求有:
(1)企业运量大于5万吨每年的大宗散装货物运输,宜采用铁路或水运方式。
(2)运输线路固定的气体、液化燃料和液化化工制品,运量大于50万吨每年时,宜采用管道运输方式。
(3)当城市对外货物运输距离小于 200公里时,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4)大、中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型比例应结合货物特征,经过比较选择确定。大、中、小车型的比例,大城市可采用1:2:2~1:5: 6;中、小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能满足城市物流的要求,以及特殊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与物流流向流量相结合。城市货运道路是城市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应满足城市自身的大型设备、产品以及抗灾物资的运输要求。其道路标准、桥梁荷载等级、净空界限等均应予以特殊考虑。城市对外货运交通的出人口数,应根据城市土地使用、出入市物流流向和流量而定,一般不少于3个,并与对外公路网联系起来。若出人口数量太小,会使流量过分集中,使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不堪负担。
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具体要求包括:
(1)城市道路上高峰小时物流量大于600辆标准货车,或每天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设置货运专用车道。
(2)货运专用车道,应满足特大货物运输的要求。
(3)城市的重要货源点与集散点之间应有便捷的货运道路。
(4)大型工业区的货运道路,不宜少于两条。
(5)当昼夜过境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在市区边缘设置过境货运专用车道。
(6)城市道路与港口、铁路、空港等统一规划,要充分考虑交通枢纽地带的物流集散对城市主干路交通的影响。
(3)物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具体实践总结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提供公共功能为主兼具个的综合设施,如运输枢纽、各类场站等;二是主要为适应特定区域领域的现代物流集中管理和组织需要建设的专向服务设施,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从现代物流服务组织的基础需要考虑,物流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共生一体的。
物流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两者都是建立在满足需要、提升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之上的,因此两者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规划、全局考虑,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在规划建设专项服务设施的同时,应从物流运作的核心环节——运输、仓储角度,综合考虑利用国家运输网络系统中规划与建设的各种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等,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使相关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符合物流发展的需求。
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
现代化交通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可靠技术保障。通常,交通枢纽是物流网点的布局可选地,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对交通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可将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总结如下: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交通系统的改进提出了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物流系统的建设,区域物流量与城市物流量均会不断增大,区域货物运输量与城市货物运输量也会相应增大,因而要求改善或重新进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现代物流系统的建立要以现代化交通系统为依托。只有区域与城市的交通系统实现现代化,区域与城市的物流系统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
(3)交通系统的完善要有利于促进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的需要,有利于发展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从而促进现代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毫无疑问,现代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的有效融合是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对于物流系统来说,集疏运能力是实现其货物快速集散功能的重要保证,而作为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便成为物流系统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其作为物流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物流本身的集疏运能力,还将对地区的航空货运及周边现有路网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必定会影响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从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2]陈立军.关于准东地区交通物流规划初探[J].科技向导,2010(7).
针对多式联运运输路径上运输方式选择问题,考虑运输网络中多个节点存在服务时间窗的限制,建立了多个中间节点带软时间窗的多式联运运输方案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字符编码方式的和声搜索算法,该算法采用新的和声生成方式及微调方式。仿真实例表明,所提算法与贪婪算法相比能获得具有更优运输总成本及不准点时间的运输方案。
关键词:多式联运;运输方案;时间窗;和声搜索算法;贪婪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01.6;U116.2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在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中针对多种运输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可实现运输系统的高效利用,能大幅提高运输效率及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目前的研究多从运输成本最小、运输时间最少或总服务水平最高等方面进行建模分析。有学者针对多式联运网络进行特殊设计并利用最短路算法等进行评价[1-4],当运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该类方法效率极低,未必实用。井祥鹤等[5-6]将多属性决策方法(或区间数)结合遗传算法来求解运输方式选择问题,伍转青[7]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法研究了多式联运运输线路选择问题,李愈等[8]基于整数编码遗传算法研究了带固定费用的多式联运运输方式选择问题,盛景军等[9]提出了一种基于Pareto适应度的混合遗传算法求解多式联运运输方式选择问题,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都没有将实际作业的各种时间约束纳入考察范围。杨文东等[10]研究了基于硬时间窗的多式联运问题并用蚁群算法求解,但仅将时间窗视为硬约束必须满足,而实际作业更常见的是软时间窗约束;曾永长等[11]基于软时间窗研究多式联运问题并利用k最短路算法结合遗传算法求解,但仅考虑运输作业终点的软时间窗,没有考虑运输作业中途的延迟或中间节点的服务时间;刘舰等[12]指出多式联运不但要进行路径优化选择,还要选择各区间段的分运人,建立了基于运输成本最小、风险最小和合作强度最大的多目标优化选择模型,但对于风险因子的确定方式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范志强等[13]研究了面向随机环境的带软时间窗的多式联运问题并设计了优化多式联运路径的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的部分匹配方式容易破坏最优模式的遗传。实际中,每次多式联运作业开始前,各区间段的分运人都已预先选择好,并有相应的作业安排计划,作业的提前到达或延迟到达都会造成一定损失或不便,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或补偿。另一方面,除了公路运输的服务时间比较自由外,其他运输方式(如水路、飞机或铁路运输)通常具有较强的服务时间段,过度提前或延迟到达都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建立了多个中间节点带软时间窗的多式联运运输方式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和声搜索算法,最后通过实例对其进行验证与分析。
1问题描述及模型
假设有一个多式联运运输方式优化问题:某次物流作业需将一批货物从起始点运到目的地,顺序经过若干节点城市组成的运输网络,任意相邻城市间有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相邻城市间的运输时间和成本不尽相同,当从一种运输方式转换到另一种运输方式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且若干节点城市处(中途及目的地)存在服务时间限制,问如何选择运输方式,使得运输总成本最低。
4结语
考察了中间节点带软时间窗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上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建立了基于字符编码的和声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可知本文算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如果多式联运运输方式优化问题包含运输方式的运量限制,可以先将作业量与运输方式运量作比较,无法作业的运输方式所在路径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可应用本文算法进行求解。如果中间节点城市或终点城市不存在严格的服务时间窗限制,只需将本文模型中对应节点城市处的服务时间窗修改为[0,+∞),再应用本文和声搜索算法求解即可。
参考文献:
[1]YAMADA T, RUSS B F, CASTRO J. et al. Designing multimodal freight transport networks: a heuristic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J]. Transportation Science, 2009,43(2):129-143.
[2]张建勇, 郭耀煌. 一种多式联运网络的最优分配模式研究[J]. 铁道学报, 2002, 24(4):114-116.
[3]王涛, 王刚. 一种多式联运网络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化模式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7(10):46-50.
[4]张运河,林柏梁,梁栋, 等. 优化多式联运问题的一种广义最短路方法研究[J]. 铁道学报,2006,28(4):22-26.
[5]井祥鹤,魏冬峰, 周献中. 运输方式选择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6): 210-212,224.
[6]井祥鹤,商文忠,贺菁,等. 区间数型多式联运路线优化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26(6):2062-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