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农业、牧业、渔业、医药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许多的科学技术都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将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纳入生物教学的内容中,将生活作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来源,呼吁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因此,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初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启蒙阶段,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充分结合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中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生活当中,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生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促?M中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第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与中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积极从身边的事物中吸收营养,丰富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素质,以及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
(一)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的学习气氛
改变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氛围,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改变课堂学习气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当学习到生物知识之后,可以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问题。教师在为学生构建学习气氛前,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初中生物的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化学习的气氛,将学习与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如花朵、树木等生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对花朵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学习,提高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4]。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抽象性较高,且分类较为复杂,仅仅通过生物教材文字叙述无法真正了解到所学内容。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在教学领域融入现代科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生活化策略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新型教学的趋势。初中生物课程本质上属于实验科学,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当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知识真实的展现出来,利用图片、视频等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观理解的内容。当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观察到所学内容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产生联想,进而更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度。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着引导者的地位。例如,教师在教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准备多种藻类、苔藓以及蕨类植物的图片。在学生能够辨认与认识该类植物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索,让学生回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见过哪类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来对藻类、苔藓与蕨类植物进行区分,更深刻的掌握生物知识。
(三)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关键词:生活实物生物课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明确指出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生物教师的课,为什么同行都爱学、学生都爱听,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艺术.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离不开融入生活味.在生物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可以让生活实物走进来.
一、利用生活实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用生活实物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眼前一亮,迫切地想参与这节课的学习.例如,在讲“饮食与营养”时,教师可以将一锅煮熟的玉米带进课堂,用玉米的香气唤起学生的嗅觉,让学生品尝一小截玉米,吸引学生的味蕾,从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摄入哪些营养物质.这样,师生一起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立疑激趣,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二、利用生活实物,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在探索新知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题材或实物引入课堂,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设计营养合理食谱”时,传统的课堂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如此,学生既无兴趣,也没有直观、深刻的体验.这节内容,笔者有幸听过一堂精彩的课.上课教师将家里和食堂里好多品种的蔬菜、豆制品、鱼、蛋、肉用保鲜膜包装好带进课堂,这些“实物”包装上还有标签,写有名称、重量、价格.学生挑选食材,放入“购物篮”,再以这些“食材”为原材料设计一餐食谱,写在白板上,交流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家不易”,使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知识其实就存在自己的身边.又如,在讲“水中的藻类植物”时,教师可以在菜市场买一些新鲜海带,教室里每排学生从前到后拉一条长长的海带,让学生看、摸、闻海带……学生如此仔细、近距离观察海带,就会对藻类植物的真实存在和外观特征,获得深刻的印象和正确的感性知识.如此“壮观”的生物课堂,学生会终身难忘.再如,在讲“植物体的组成”时,为了直观地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教师去花鸟市场“请”盆水培的番茄植株(结有果实)来课堂.学生也将家里水培的吊兰、绿萝和风信子带来,顿时课堂生机勃勃.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植物的各部分,比较它们的根茎叶,在讨论、交流和争执中理解了“六大器官构成绿色开花植物”.
三、利用生活实物,解释应用,复习巩固
摘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的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是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以7、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认知投入三方面进行探究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策略。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形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关键词:参与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度
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是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及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首先查阅学习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寻求研究此课题的理论指导和依据。参与度界定即“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学生参与涉及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方面的活动。我们把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活动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由此,我们把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定义为: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对我所教授8年级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参与度的问卷调查与情况分析发现学生生物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是1)、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在追求中考科目的高分,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使教育改革流于形式,结果是少数学生被动参与,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不参与。2)、即使目前实施课改,在非公开、非示范的日常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表面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没有主动参与。3)、教师的理念陈旧,教法单一,很多课堂上根本没有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具体策略是:
1、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
我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宽松的参与学习的心理环境,时刻给学生和蔼可亲、可近的形象,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敢想、敢问、敢表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自信心。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要让优等生有事做更优秀,让中等生做的满意,让后进生做得开心、得到尊重,建立自信,超越自我。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充满阳光,充满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上尽量做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全员参与,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我们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各种常见绿色植物盆栽种植活动,有分工有合作,使所有学生行动起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符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及认知规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目的。
4、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调控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灵活驾驭教材,精心选择教学材料或课件,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如:课前3分钟演讲、多媒体教学等设计各种活动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调查、实验操作,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有效运用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模式。
5、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节教学时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我设计的讨论题有: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活动?生物科学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什么样的科学活动?你心目中的生物科学家是什么样的?生物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这样设计,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不断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中,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无论是行为、情感还是认知都持续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6、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我采用小组竞赛,小测试、评价量规、评价量表的设计使用等,每堂课保证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及师评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这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又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纠正。
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语言幽默诙谐,肢体语言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的生活实例,日常生活中素材的充分利用,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等等都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本人首次尝试课题研究,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不足。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应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改变教学观念。(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二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2007年第1期
[2]毛新勇、孙长根《建构主义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上海教育》1999年第1期
[3]《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浅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运行机制》深圳市南油小学孙连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李臣之
[5]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6]马永贞《提高学生高中数学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百度文库.教育专区.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设计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异常紧密,很多的生物知识都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生活中的很多常识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题材,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如果将一勺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吃下去,你肯定会选择拒绝,但是如果用这一勺盐烹调出一碗汤,你肯定会美美地喝下去。这个比喻中的盐就相当于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将盐溶解的水就相当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只有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我们的生物教学才能够焕发出无限的精彩,学生对于“盐”的吸收才会更加彻底。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元素不仅能够拉近学生在心理上与生物知识的距离,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会随着兴趣的提高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实力也能够被发掘出来。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寻找实际生活与生物课堂的结合点,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于熟悉事物的另一种认识也会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生物学习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这种不经意间的发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牢牢地抓住这些不经意的瞬间,以此作为我们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将学生带进神奇的生物学世界。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寻找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生物课堂之间的结合点,并对这些结合点加以充分的利用,以陌生的知识唤起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于陌生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以此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让学生由被动的体会到主动的发现,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这个转变也将会对学生的生物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以学生既有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出发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每一个学生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之前并非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较为初级的知识体系,虽然不够完整和严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存在,所以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的既有知识体系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任何知识都不可能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以最适应的方式来将生物知识消化和吸收。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深刻了解学生的既有生活经验,用生物学的知识来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鸣,引发学生思想内在的化学反应,加速学生对于陌生的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初中生物中所讲述的植物和动物,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平常,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着驯养宠物和种养植物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来将学生逐步地引入动物和植物的世界中,用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功效。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以生活的角度感悟生物学
情境教学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对这种教学方法加以充分的利用,为我们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提供一个完美的推动。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组成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水在动植物体内所占的比重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只是从课本上了解到几个百分比的数字,
这种理解和记忆是比较薄弱的,但是如果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在我们炒青菜的时候,在炒锅中即使不加水也会在菜出锅的时候出现很多水,这就是因为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烹饪的过程中溢出的原因。通过这个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会对课本上的精确的含水百分比分数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四、合理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激励,初中阶段接触的生活实验较为简单,但也非常的实用,很多的实验过程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就是我们利用实验教学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良好出发点。例如,在生物试验中有一个章节是验证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就会因失水而萎缩,这个实验的简单过程是取植物的一小部分,放入高浓度的溶液之中,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一段时间之后细胞的状态,这个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菜的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我们的学生感叹这个相似的时候,不禁会发现其实二者运用的是同一个生物学原理。反之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也会指导其进行生物学的课堂实验,两个相反的过程并不冲突,反而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偏重生物学基本知识、原理的传授。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识记、掌握上,没有注意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和生物科学素养。教师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其次,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如今,我省已经把生物学科列入了初中毕业升学水平考试科目,但有的学校还不够重视,关注点仍然放在初三中考科目上。生物教学评价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主要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
二、改善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
2.1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的教育;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
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从这一观点出发,每一节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生物学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注意选择与课本相关的课外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去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
(1)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讲“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时,可给学生补充“达尔文的遗憾”,叙述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
(2)选取能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内容。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提出问题,如:室内的花草是不是越多越好?
(3)选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室内装修已是普遍的现象。可是,它在带给人们舒适的同时,对人身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因室内装修造成癌变时有发生。教师可根据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何在?经师生讨论,得知: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使人体中的某些细胞发生癌变。因此,新装修的居室,不宜居住,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通风才行。
教学注意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知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进而轻松的掌握知识、原理。体现了课程走向生活,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基本理念。
2.2熟悉、掌握教材内容。
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要知道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教材的分析,除通览教材全局外;还应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精心安排,重点归纳成一个个学习、复习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复习进度,确保自己的教学有效果。
2.3改进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课堂上,以我校倡导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具体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训练、组内互助――总结反思、内化拓展)为指导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去分析问题,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2)实施探究式教学。
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材料作为课题或提出探究性问题,组织探究教学。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敢于提问,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实验并实施,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能够主动地去研究生物学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开展探究活动,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体会、经历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
(3)学好生物学离不开实验。
通过实验,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在实验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如何改进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也能取到一定的效果。如:角色扮演式,用游戏、活动来代替实验;教师也可以搜集网络资源,用标本、模型、图片、图像代替实验;用课外观察、调查代替实验,如:观察蚂蚁的行为、几种动物的运动等。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刘恩山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版,2007.5.
关键词:五三一;高效课堂;自主
“五三一”的含义是:课堂五个环节、教师三类引导、一个核心价值取向。
课堂五个环节:
1.自习;2.自疑;3.自探;4.自测;5.自结。
教师三类引导:
1.导思维能力;2.导方法技能;3.导情感态度。
一个核心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高效的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进一步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几个要点。
一、课前准备——“五三一”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是老师们的课前准备。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明确每节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习目标,琢磨、筛选好自习题、探究题和自测题,编制好学导文(见后面)。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生物前沿信息、生物现象视频、图片等,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生物知识更直观,与生活更接近。
二、课堂环境──“五三一”高效课堂的基础
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
导入要目标明确,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的注意力。比如《人的性别遗传》这节课,课件出示:1993年在我国上海举行的首届东亚运动会上,组委会采用了只需用一根带毛囊的头发鉴定性别的新技术,准确率达100%,维护了公平竞赛的原则。教师针对这段资料提问:男女性别是由什么物质决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完成自习题。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计,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增长学生的智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五三一”高效课堂的核心
预习教学内容再完成自习题,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基本认识,然后各个学习小组提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接下来的探究环节有的放矢地合作交流。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物、融入生物、感悟生物,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感知、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教师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
四、课堂点拨、答疑解难──“五三一”高效课堂的关键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这需要老师从学生做的自习和自测题目中去发现疑难点,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困惑点,重点讲解。
《人的性别遗传》里要注意提醒:(1)生男生女不是由父亲或母亲决定;(2)双胞胎的性别不一定相同;(3)性染色体上不只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学生有了疑问,给予启发式指导,这样一点,学生就豁然开朗了。合作探究问题后小组选代表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生男生女的图解,并标出男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老师点评时要指明正确答案,不能含糊。更关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五、强化认知,查漏补缺──“五三一”高效课堂的试金石
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自改、互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 医学知识 渗透
生物学这门学科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因为小学阶段没有开课生物学。所以在对初学者讲授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我认为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生所掌握和接触的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比如:初中生都有过感冒的经历,有的患过其他疾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初中阶段生物学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了解关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人体结构及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初中学生对于多种疾病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甚至身边就有亲戚朋友患有某种疾病,而生物学知识在讲解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时对于相关的医学知识的渗透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初中生物课本中能够渗透医学知识的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1],讲述了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生活,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特别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部分讲述时,很自然地就和医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了。七年级下册,整册书讲述了生物圈中的人(第四单元),按照人体的几大系统来编排的[2]。首先是人的由来,接着是人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除、生命活动的调节,最后是人类整体对生物圈的影响。除了最后一章外每一章都有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势联系医学知识讲授[3]。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遗传病方面的医学知识联系自然流畅;第八单元中“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和“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三章内容就是讲述医学常识[4]。
二、生物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的结合
整个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能够与医学知识联系的知识点有很多。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的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此节内容若能够很好地结合医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首先从导入环节来看,课本的开始部分以医学方面的知识为问题,作为本节的导入部分,也可以这样引入:“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一时失血过多离开了人世。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恢复健康。可见,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一针见血又切合实际,同时涉及医学知识“输血”。正文讲解过程中,课本的“资料分析”部分也是以医学方面的知识展示,以“医学检验科报告单”分析入手讲解血液的成分、功能。三种血细胞的讲授更能涉及较多的医学知识。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吞噬病菌的功能,它的数量多了可能就有炎症;红细胞具有运输O2和部分CO2的功能,少了就会患贫血;血小板能够止血和加速凝血,少了会出现异常出血,多了则会出现血栓。所以医学上通过检验三种血细胞的多少为参考依据来诊断某些疾病。讲解的过程可以提问同学们自己或身边的亲朋好友是否患过这些疾病,让同学自己找出这些病的成因,从而加深印象。最后复习的时候也是以提问医学知识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知识。
从本节课的内容来看,从头到尾都渗透着医学知识。而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患过这样那样的病,在课堂上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可以渗透一些医学常识,从而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才生动、贴近生活。
三、生物课堂上渗透医学知识的益处
首先,每个人都有关注自己健康,了解自身的愿望,尤其是患过疾病,感受过病痛折磨的人更想了解自身,更关注自己的健康。从这个角度来讲,生物课堂上医学知识的渗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需要老师强迫学生去学,而是学生自己想知道,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贴近学生了,学生自己关心了,也就有了积极性。初中学生成长到十几岁,最普通的感冒都亲身经历过,知道被病痛折磨的痛苦。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就要了解医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将生物课堂变成学生渴望知道的有关保障自身健康的知识的一个渠道,从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医学知识就像一座桥梁,将课本上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凡在课堂上提到关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同学就非常有兴趣,很注意地听老师的讲解,因为他们想知道其中的缘由。有的同学下课后还追问老师,他家的某某得了什么病是咋回事,该注意些什么,等等。可见学生对医学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渴望知道的。那么我们为何不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乐意、自愿地去接受课堂上的知识呢?
最后,可以增加学生在医学方面的常识,对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课本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专门讲述一些医学常识,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等内容。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若能将学生在生活中涉及的医学知识进行渗透,就能有效达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人教版,P72-75.
[2]生物学(七年级下册)[M].人教版,P59-64.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性;观察能力;求知;兴趣;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91-01
生物学科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帮助。要建立以调动积极性为主的课堂,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创新育人的观念,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成为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优秀人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从课堂设计入手
课堂节奏虽然要有张有弛,但整体上要紧凑。所以要吃透教学目标的每一个环节,该整合的整合,可以删除或略讲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使整堂课的知识点前后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使整节课成为一个有主题的完整的整体。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病毒》一节中病毒的发现一段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可提出一两个问题加以检验和引申。
2.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
效率不是越快越好,所以对重、难点知识一定要放慢节奏,要有预设,有情境设置,并可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上进行理解,使师生有欣赏的心境和感受的情怀。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中,对于"生态平衡"的概念难掌握,我就分了几个层次讲,一先讲清"相对稳定",通过分析食物链,草兔狼,并画坐标图明白稳定不是不变,但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再通过分析一资料:"科学家研究过,要使狼长1kg肉,需吃10kg兔肉,要让兔长10kg肉,就得至少吃100kg的草。"可见他们在数量上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后让学生观察课本45页图2"图中的天平并没有平衡,但为什么图下却注释'平衡'呢?"在学生内心激疑后及时总结,可见物理上的平衡和生物学上的平衡不是一回事。但是初中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回答为什么?这个时候可以教学生反向思维,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至此生态平衡的概念他们才有所掌握。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善于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景物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生物的种种乐趣,从而爱上生物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用诗词创设情境,如讲"两栖动物(青蛙)的生长和发育"时引用辛弃疾的诗《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时学生会倍感亲切,脑海中浮现出诗情画意的情境,又能达到点出青蛙生活季节、生活环境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用谚语、成语创设情境,如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入生物界的种间竞争,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除此之外,故事、公益广告、漫画、口诀、游戏、竞赛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有滋有味,极富诗情画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演绎的现象。要尽可能缩短课堂讲授时间,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初二上册有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这节内容,课本设计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两个,这两个探究材料准备时都很不容易,也不易观察,这时我们可给予学生引导与启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找容易观察的实验对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用"狗(猫)、小鸭、小鸡等的游泳是先天还是学习行为"来替代上面的实验对象。 笔者听后很高兴,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了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根据这一提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假设:"狗(猫)的游泳是先天"。这样一来就容易观察了,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启发。任何探究都可以加以创造、更新,要求教师多给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5.强化生物课堂教学延伸,提高巩固效果
5.1发挥兴趣小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针对生物教学中讲解的知识点开展课外研究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将其作为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讨,增强对这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成效。
5.2发挥专题活动作用。每年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科研部门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如自然科学小论文竞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巩固和深化对生物学习内容的理解效果,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综合素质。
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育实践改革地不断深入,现在的传统教学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还桎梏了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有效性教学不断被探索,师生互动形式的教学就是一种正在被实践的较好的方式方法。在教育的改革中要不断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其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能够从自身出发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生物学其实更侧重其内在的实验性和实践性。实验性则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动手实验,真正的掌握教科书中的理论性知识;而实践性则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强烈的兴趣,然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知识的内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地进行课堂有效策略的教学目标的深入和实践,才能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的改进,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深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下列的改革。
二、有效初中生物课堂建立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
新的教学目标深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要求能够其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堂学习和实验,才能进一步完成探索性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深入探索,完成扩展性学习。这些要求使得教师能够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进行更好的融合,尤其是对教学内容、方式、过程和各种综合的熟悉及掌握,教师的引导也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学生的内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深化心理,提升学生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感悟和体会。为了提升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改变现在教师的角色,为自身设立新的形象,谨记自己是学生的指导老师,又是他们最可以依赖的朋友,在实验中要谨慎科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不断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改进。首先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在文字之外让学生明白蕴含的真理,并在实验课中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这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深入理解,让每位学生亲身实践,逐渐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自信心,进而增强其创造力。还有一方面就是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无论何种类型的课堂,教师都必须认真准备,亲身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整堂课程的筹备;课堂举例或者实验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好示范;领导学生实验中,要不断进行实验中的规范、细节和安全等的教育和指导,培养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力和教师能力都会获得有效的提升。
2.拓展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传统生物实验的教学中,都是教师进行实验,是一种说教性的实验,也就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照猫画虎,最后学生进行实验总结。这种教学,刻板、不自由,学生知识进行简易的模仿,被动地接受,而不是真正地领会实验中的趣味。实验中学生只是旁观者和验证者,并不是发现者和探究者,也就是其无法主动发现问题,也就不会去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日积月累中扼杀了学生探求欲,阻碍了学生的探究及创新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在实验教学中贯彻课改中提倡的探究性观念,应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不断尝试并改进“合作——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必须深刻掌握和进行科学性调控和实验探究,成为其严格的指导者,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独立设计和分组探讨,并动手实践完成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进行互动体验,实现学生间的协同发展。
3.融合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有效性
信息化不断发展和增强,使得其在教育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使得交互式电子技术成为新的一项现代教学教具走进了生物课堂。教学层次的多样化,可以对学生实现多感官的刺激,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课堂实验也是一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好方法,多样化实验丰富了课堂教学,提升了其有效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幻灯片投影实物,提高了实验现象的客观性,综合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将部分不能亲身实践的实验制做成教学软件,形成立体型课堂映像,也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能够通过展示功能进行实验视频和动画影像的播放,最终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探索欲;这种白板还可以使得学生进行图板操作,进行仪器设备组装,演示实验过程,熟记实验步骤;其中的存储记忆功能还能完成实验数据的收集及处理。这些辅助教学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应用现代化交互性技术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教学,课堂延展性增强,互动性也增强,课堂教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提升了课堂效率。
4.采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现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评价主要是卷面考试及实验操作考核,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刻板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需要进行提升,进行多元化评价。改变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态度,提升情感和态度的转变及兴趣的培养,改变学生投机取巧的思想,提高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多元评价方法的引进和提升,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意义。传统课堂上教学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其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和停滞倒退,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为了改善这种状态,课堂的开放性尤为必要。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小组教学,学生教学,或者学生讲授,使得其他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不断地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问题思考分析能力。课堂教学还可以和课余设计联系在一起,将课程知识融入到设计中,既增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其知识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开放性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投入很多精力,努力克服其中的阻碍和影响因素,并在不断的教学中提高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提高教学和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