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虚拟性,即以独特的虚拟交互而表现出来的影像肌理为质感,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从而与观众的参与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其技术在实现形式上的幻想、规划性、复合性和虚拟性等使新媒体艺术成为语言的典范性。技术性,即新媒体艺术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创造的革命和媒介转化的瘃,创造了夸张而富有梦幻色彩的艺术效果;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契合了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通过专业领域的拓展向工程领域、资讯领域、信息科技领域等的寻找技术和人才的帮助。
2新媒体艺术的交互形式
2.1新媒体艺术的时空交互
新媒体艺术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使传统的艺术门类融合。通过与音乐、戏剧、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空间状态的感官享受,时间性很强,比如在作品中添加虚拟空间元素,这些虚拟空间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不仅将观众带来空间的体验,而且增添了艺术参与的纷繁多样性,为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做铺垫。通过新媒体艺术的时基特征,不难发现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典型特征就是以时间为基础,通过时间轴线的利用,通过时间轴线,新媒体艺术通过录像镜头、网络互动体验、时基媒体等技术轮回复活。尼克那佛利蒂斯的作品之一《追寻一个地方》,在这部影像装置作品的表演中,演员通过头戴乳气球打扮成玩偶,增强了表演的戏剧化表演体现。非线性的时间窗体通过富有弹性的心理时间,将主观体验有了生动形象的表示。通过重复、强调等打破物理时间顺序的手法,使心理状态的表现有了视觉形式,将联想通过时间轴进行顺次展开,增加了画中画与叠画等特技表演。新媒体艺术的空间体验也有别于的艺术空间体验,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2.2身临其境———虚拟与现实艺术的交互
艺术设计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设计的身临其境性和交互性,实现了所谓的“身临其境的艺术设计”,这种新颖的艺术创作设计方式,目前在影视制作、建筑规划、工业设计、文化传播、网络艺术等领域,并给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变化,实现了传统艺术领域无法实现的特点和功能,使虚拟现实艺术变得更加直观、更加贴现现实并追求协作一致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都是通过“视”和“听”完成的,眼睛和耳朵都是我们对信息最初的感性认识,进而对事物的分析、思维过程、判断推理等获取审美愉悦进而传达所要的艺术信息。
3新媒体艺术对美学的影响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对艺术美学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更为艺术与技术的探索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艺术观念与美学是互动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先天的不解之缘,只有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充分融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美学的创新发展。如欧洲的一个休闲广场,广场的照明强度是由全球上网的人流量来决定光线的暗弱的。这种超越时空的体验就是新新媒体艺术对美学的影响。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催生了美学艺术的发展,美学艺术的发展又加速了新媒体艺术的技术的快速革新。以计算机、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工具的出现又不断对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新媒体艺术是从新的生产要素、文化艺术理念中发展起来的一样,它必定为技术的探索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变化。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美学等艺术学科相互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对于美学等技术是重要的,美学的存在和创新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更为重要,为新媒体艺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素材。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构建了新型的艺术关系和形式,为新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4结束语
新媒体的使用在现今使用的频率大大增加。由新媒体的符号和中英文结合表达出,独有的语言给丰富人们的情感表达。有用纯数字表达文字含义的,如“512”利用谐音表达“我爱你”的意思;有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如“卡拉OK”(唱歌的场所);也有用数字和字母搭配来表达特定含义的,如“3Q”利用声音相似来表达“谢谢”的意思等等。
二、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的视觉传达特点分析
新媒体为当今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它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视觉传达这一领域。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呈现了如下特点:
1.创作虚拟现实化。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将虚拟的创作进行事实化。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视觉传新媒体达艺术上。新媒体技术能够使得视觉表达对象有着直观的感受,通过文字、符号图片等新媒体语言为基础,有力的将所表达的信息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有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先进的技术使得事实的内容被更加真切的立体表现出来,最新的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馈给观众。增加受众的兴趣。因此,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具有了创作虚拟现实化的特点。
2.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新媒体这种新兴的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艺术具有传统的视觉传达艺术所没有的特点。颠覆了以往的观念和思维定式。
3.交互性。更好的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的主旨。新媒体的艺术语言更加倾向于人际的交流与表达。最经些年,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现。例如,在欢乐中国行的节目中,主持人常常在介绍完当地特色食品、风俗或活动后,邀请观众上台体验或比赛,极大地体现了视觉传达的交互性特点。
4.设计多元化、综合化。新媒新媒体艺术在满足年轻人各项需求的同时,更要适应快节奏的现代人们对于不同信息的需求。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应该打破原有的思维固有模式,向着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为适应新媒体,吸引现代人、青年人,只能改变原有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打破原有传统艺术的局限,将多种艺术、技术门类融合,变得愈来愈多元、综合并且自成体系。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趋向多元化、综合化。
三、结语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动画 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
引言
新媒体艺术作为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受到广泛的关注。正如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它一夜之间改变信息的传播途径。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新主流之一,占据各种艺术展览的重要地位,也是目前中外艺术院校研究的新方向。在新媒体艺术探寻技术如何更好的为人服务的时候,它以不同于传统艺术的交互性和游戏性等艺术特征,使艺术走向了新时代。新媒体艺术催生了利用电脑技术、传播、交互等动画创作的可能性和吸引力,使各种形式的动画作品在此环境之下被大量地创作出来,充溢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造就了生机和前途,同时又不乏争议的文化产业现象。与此相应的动画创作理念,艺术内涵,文化属性等随之发生了不可小觑的变化,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新媒体艺术的解读
所谓新媒体, 一方面可以看成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即广义的“新媒体”;另一方面是指具体到某些特定的媒体形式, 即狭义的“新媒体”。而新媒体艺术则诞生于20世纪末,它是以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将艺术家个人的艺术灵感和理性思维融合为一体,表达追求在场效应和艺术互动的特点,并以计算机、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而创作完成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新媒体艺术吸纳了此前许多艺术方式之长,它体现了艺术家们在技术和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基础上,试图将顶尖科技与先锋艺术相结合去探索新的艺术空间,用新方式去感知世界的可能。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 但它们的共通点都是大众通过和作品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形式、结果甚至意义, 参与者以不同的方式引发作品的转化。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互动媒体、动画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艺术的设计形式和内容。
二、新媒体对动画产业的推动
在新媒体艺术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如鱼得水,动画产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动画经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多种媒介的兴起和流行,形势和设计方面的创新,给人类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如今,动画作品多样化的体现,除了其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打上现代工业文明,信息网络文化的烙印外,不同地域的丰富性,不同艺术种类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文化的复杂性也融入其中。从满足功能、审美需求,设计法则,到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动画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让动画产业在视觉传达方面突飞猛进。
1.新媒体艺术对动画传播形式的创新
新媒体艺术的传播交流与传统的艺术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它已经开始走向了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在信息技术主导的世界中,各种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都在被新媒体艺术加以应用,从而使新兴的艺术形式有了比以往更丰富的被人感知和接受的途径。
网络动画就是新媒体艺术对动画传播形式创新的代表,它是动画艺术结合网络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网络动画从出生到成长,它所处的环境和先天特点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特质:以高科技作为物质载体—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多样性和活跃性;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也为作品追求互动提供了条件;同时拥有着商业价值。现在很多电视节目、电影、MTV等都被制作成网络动画的形式传播在网络上。曾几何时,雪村的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引发了中国网络动画的风潮,这股风潮迅速成树冠状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从而动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播方式,可以结合传统媒体达到传播的功能。创作者把人物和故事情节用夸张的动画形象制作出来,使其娱乐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表现手法更具有时代性和功能性。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媒艺术形态,动画传播的创新说明了时代的变迁造就了更加流行和易于识别的艺术形式。它利用新媒体艺术带来的契机,更好的发挥其自身优势,这对传统艺术的发展看似是个挑战,同时也就提供了机遇。
2.新媒体艺术对动画艺术内涵的变更
新媒体艺术作为与技术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在审美领域也具有与以往的艺术形式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同时也促使着动画的创作不受限制,自由灵活度大,形式各异,艺术语言和规律很难一概而论。
(1)动画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线性编辑是传统的编辑方式,录像机通过机械运动使用磁头将25帧/秒的视频信号按时间顺序记录在磁带上,在编辑时也必须按顺序寻找所需要的视频画面。因此传统的影像作品往往按着传统叙事方式呈直线进行,偶尔出现的倒叙、插叙,也没有对直线性结构产生较大的改变。自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艺术的创新,非线性编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编辑的存储介质,从磁带转换为计算机硬盘,对数字视频文件的编辑和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其它数据文件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多次反复地编辑。这种叙事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为动画叙事手法的发展带来新的灵感。动画创作者可以通过影像对生活进行思考和宣泄,表达个人感受,对作品进行任意的编辑剪辑而不损害作品的音画质量,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2)交互性为动画产业的发展另辟蹊径。新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对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交互性是新媒体艺术与以往艺术形态最显著的差别。它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科技的发展也相得益彰。现在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就是新媒体艺术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交互性代表。当今娱乐体验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感官刺激为基础的网络游戏能够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肤浅的快乐体验,事实上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人们交流互动,满足特定的体验者的一种情感上享受,并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因此,网络游戏在具备一些传统动画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本身还具备交互性、潜在性、共享性等特征。其传播语言是建立在动态图像和网络传播之上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较易被人所接受,这也就形成了它独自的文化属性。
(3)游戏性和娱乐性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新的艺术追求。在节奏紧张的高压力社会中,大众欣赏的多元化作品更多的是为了追求轻松的娱乐、的体验、愉悦的感受。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与影响,创作者把某种快乐的图文信息传播到尽可能多的人群中去引起共鸣,形成一种互相产生影响的快乐经验。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向标的作用。而动画艺术在此熏陶下逐渐打破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化与儿童文化的界限,艺术追求愈来愈倾向大众。动画产业的商业性特性.也决定了它追求消费受众的扩大化,不再只局限于一定的受众、地域、语言等领域,在选材上更注重热点、时尚焦点和商业产品,在风格上大部分追求幽默剧、情感剧、生活剧,在手法上追求大胆造型.趣味字幕和配音等等。
三、新媒体艺术引发的问题
新媒体艺术仍在蓬勃发展,给艺术的各个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辩证统一的看待新媒体艺术对于当今创意产业的影响。我们往往认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正面功效,有时总是充分甚至过分地强调它的力量和功能,而对不足和缺陷缺少足够的认识。根据《2011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468.5亿。在市场急剧发展的同时是至少500万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无数青少年为此耽误学业已经是报端屡见不鲜的新闻。此外,在商业利益和快餐文化的驱使下,不少网络娱乐文化的传播者和复制者为了迎合受众、提升人气,不惜以各种流行的媒介手段强烈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攫取人们的眼球,最终赚取高额利润。而作为与大众最为贴近的网络动画作品,当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功利色彩,艺术内涵从高雅的精神殿堂步入世俗生活,并在交换关系中失去了它特有的尊严和审美价值,变得更加庸俗,而且体现得尤为彻底。由此,我们只能说新媒体艺术在这个新的时代只是为各种艺术创作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结语
新媒体艺术是人类科技创新实践的产物, 它的传达和创新存在着许多可选择的方法,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多样性、交叉性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技术还将迅猛的发展下去,对动画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也会越来越深入,综合运用新媒体创作已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N].2010
[2]国际新媒体艺术发展概况[EB/OL]http://cL2000.Corn/media/study/wenl.shmal.2006-12-26
[3]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康康.论新媒体艺术[J].艺术展评.2008
作者简介
论文摘要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历史又一次重现当年包豪斯的情形,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又一次紧密合作,他们的研究领域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而新媒体艺术已日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时代特色的新的艺术形态。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从电脑视觉艺术、全息成像、数码音乐、人机界面设计、电子出版、数码娱乐游戏到虚拟设计与制造、网络社区设计,以及未来教育等各个领域。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以创造性的发明与设计满足人类在信息社会的生活与工作需要。艺术及艺术设计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包括虚拟现实艺术、声音环境作品、交互影视媒体、回应式表演、数据可视化和游戏以及其他数字形式的作品均属于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
我们所提及的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是在语言代码作为本源的基础上,以交互为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从技术层面、计算机语言层面、表现形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的形态构成,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工具,与计算机结构化编程思想不谋而合。对于艺术设计师、工程师及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方法和这种工具是必须具备的。
对于新媒体艺术形态构成的研究,我们可以以交互性为核心,从科学实证视角来研究形态构成的技术核心、表现形态、载体、存在方式、艺术语言、构成要素、组合法则等等。它是跨学科、跨领域、文理通融的,需要一大批人来共同研究和推动。
一、技术核心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设计人员与编程人员及自动化设计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它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和团队的合作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的展示与完成最终效果也较为特殊,是通过传感器接收信号,再通过程序处理来完成作品的最终形象的,它与人积极互动才能最后展示作品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它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涉及面较广,技术的掌握与表现整合是其根本。信息时代文化的形成更多取决于技术成分。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更多体现高度复杂技术,观念性、个性化的东西已经退隐其后。技术的因素更加突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工具、传播载体等是数码化设备如电脑和网络,其形态是数码化的信息流,而其本身是没有实体的意识形态。因此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示可以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创造新颖而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二、存在方式
新媒体艺术作为空间中的艺术,它是视、听觉,声、光、电、多方位、多感受的,它运用声、光、电、信息等各种媒介进行艺术造型表现。这种造型不一定是静态的,同时也不一定能触摸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其存在的方式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过程性也可以是其存在的方式。它是以二进制的数码符号存在,我们称为比特,也叫位。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它就好比人体内的DNA一样,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比特一向是数码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但在过去25年中,我们极大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码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O。这种存在方式的特点,更多是交互性。瞬时的,非线性的,因而这些都会促进艺术概念和思维的转变。
三、形态构成载体
计算机包括两大部份,即:软件,硬件。新媒体艺术是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用VB、VC、C++等语言作交互编程来搭建构架和流程,以三维软件来建模、渲染场景和构建角色,以非线形编辑软件制作片头和动画等等。软件是新媒体艺术作品产生、展示和存在的重要载体之一。 转贴于
基于新媒体艺术的形态特征,它的创作工具也主要是各种数码化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绘图板、各种数码化终端、艺术设计创作和编辑软件等等。毫无疑问。这套工具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实现了互动装置艺术最根本的创作过程,即由艺术设计创意和思想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计算和转换过程。
四、表现形态
新媒体艺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之上,表现手段主要为computer graph,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等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已经慢慢深入到了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
新媒体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并不仅仅是指其中某一种艺术形式。并且,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外向的系统,新媒体的定义和其中囊括的艺术形式也将不断地得到开拓。新媒体与传统艺术的差别有很大,例如传播媒介、审美方式、表现空间等方面均不同。传统艺术是静止、单向的表现,而新媒体艺术则是流动、交互的。对受众来说,传统艺术充满了束缚,它要求受众专注地欣赏艺术品,而新媒体艺术则比较开放自由。传统艺术在形式上相对过时,如今已然无法满足观众在审美上的高要求。如今,艺术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有了更为宽泛的视野,并且不仅仅受制于传统的观念和体会。本文拟从舞蹈、音乐与绘画三个方面讨论当今时代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新媒体舞蹈基本有以下四大组成要素:首先,是沉浸式的多媒体表演空间,即新型的表演场所,亦可称为多媒体“洞穴”。其次,是指新型的舞蹈编排者,即具有传统编舞技术、多媒体表演设计和网络编舞软件应用等能力的新艺术设计师。如果可以,这些相关人员还会具有相关软件的开发设计技能。再次,是指新型的舞蹈表演者,在多媒体“洞穴”中沉浸过的“电子人”舞者,“为镜头而舞”和“与鬼影共舞”是它们必须拥有的基本功。最后,新型的观众,是指具备相关的鉴赏能力与经验和参与性意识的交互性受众。此类交互性观众也有可能变为舞蹈作品的演出者。
在2006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制作的新媒体舞蹈作品《北京影像》是中国大陆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互动式多媒体舞蹈作品。它的互动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舞蹈的左右两侧都有不同形状的投影,在舞蹈表演时,在后台控制投影已经拍摄并且剪辑好的影像,这是预知的投影内容之间的交互。其次,是舞台上的演员和上述的舞台屏幕投影之间的交互。最后,也是此新媒体舞蹈作品的段落,由软件操控的舞蹈表演带动了屏幕投影的内容和声音之间的变换。
技术是新媒体舞蹈的根本,不仅是新媒体舞蹈艺术存在的基本媒介,是基本的,物质的,它还是新媒体舞蹈艺术发展的精神来源。舞蹈艺术的改革需求,使得舞蹈这种传统艺术拥有了发展新媒体艺术的先天条件。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音乐得以跳脱现场演奏的局限性,不仅能够记录、还原音乐,还能创作音乐作品。新媒体技术的出现首先对受众的观念形成了侵蚀,它可以任意模仿乐器的声音,如小提琴、钢琴、鼓声等,甚至是模仿一般乐器都无法发出的声音。其次是带给现代受众全新的欣赏模式,特别是给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无比重要的意义。
如今很多的新媒体音乐的题材是选自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源于传统的民族乐器,或者是从文化层面切入。例如吴粤北的《长言之,嗟叹之》是采用了双簧管的演奏技法,使之和电子音乐融合,并且形成交互。朱杰的电子音乐《马远水意》,从南宋马远的《十二水图》取材,而采用小号作为声音的来源。杨丽萍的歌舞《云南印象》、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等。诸如此类的新媒体音乐作品均利用新媒体作为语言形式,却又充分彻底地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新媒体时代的气息呈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音乐是音乐发展的基底,对弘扬民族文化有着巨大的意义。新媒体的积极发展对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要将传统音乐艺术继续流传下去,还要不断开拓,将瑰丽的音乐文化迈入世界的舞台。
传统绘画的存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媒介为基础,从竹简到纸张,从胶片到显示器,工具的不同意味着艺术思维和作品表达的差异。传统绘画需要借助笔、墨、纸、砚等工具来传达。数字艺术则是以虚拟的工具,而并非实际存在的画笔来表现,不同的思维所带来的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
我们一般所说的新媒体绘画艺术是指以网络为载体,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合成、制作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的新型的绘画艺术形式。首先包括将传统的绘画艺术作品上传到网上,使得它们在网络上传播。其次,越来越多的绘画展览在网络上举行,区别于以往的传统绘画展览,将观众限制在既定的空间、时间内。再次,表现为网页形式的设计、创意等艺术作品。最后是指电脑绘画,即指使用电脑软件进行的绘画创作。
新媒体形式下的绘画艺术具有组合性、简易性、准确性和可复制性这几大类特征。具体来讲,绘画利用电脑技术,经常使用已有的材料进行各种组合和修改从而得到新的绘画作品。其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的电脑软件给绘画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可以记忆每一步操作步骤,更有复制、撤销等功能。最后,任何信息在电脑中都是以0和1的形式存在的,所以电脑绘画的信息都是可以准确计算的,尤其是色彩的表现。
新媒体作为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拓宽了绘画的表现领域,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创作者的工作效率,给绘画艺术的传播也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新兴的艺术从来到中国到成长,都是离不开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的。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必然是新媒体艺术的基础与根基。经历初期的模仿与探索后,新媒体艺术要开始回归传统文化,并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的全新模式。新媒介和技术不断介入传统艺术,直接催生了新型的艺术思维和审美取向,为传统文化的承载延伸出新的思维模式。(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汪代明.数字媒体与艺术发展[M].四川出版集团
[2] 张朝霞.新媒体舞蹈概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媒体艺术;交互艺术;教学互动;数字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TP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970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管是在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还是在探索自身发展问题上,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作为人类表现意识的工具,具有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有形化方法,如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相对应的数字化内容,是数字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数字化艺术,这是数字技术所能表现的内容,在教育领域有不同的教学数字艺术,包括内容艺术、交互艺术以及结果艺术等,这也是数字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数字化革命。
1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就是把客观事物和想象的事物通过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的艺术将由多媒体数字化的影音视听与网络传输的艺术形式所替代,数字将成为通用的语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从观念上影响人们对现代艺术概念本身的理解,而且将成为人们沟通方式的一种应用工具。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所依赖的物质媒介,因为应用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其期待也在逐渐加强,更多的是通过突破媒介的依赖,打破时空界限,缩小文化差异。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更是令人振奋人心,随着新技术的参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将形成新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更加自由,更加具有积极付出的欲望。
(1)数字化技术的内容。从广义上说,数字化技术所能表示的内容很广泛,如各种技术所蕴含的功能性和工具性,这是技术化内容中最普遍的领域;从狭义上说,数字化技术的内容包括数字技术的工具和技术内容,数字化技术工具最突出的是数字媒体,它包括媒体功能的内容,而技术内容则是关于数字媒体的发展和技术水平。
在教育领域中,不仅仅是技术内容推动教育的变革,更是数字技术的工具内容所引起的。数字媒体功能的内容包括数字媒体的特定技术应用,以及与信息有关的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等。这也是教育变革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部分。数字化技术的内容包含的数字技术的工具和技术内容这两方面也是数字化技术内容的特点所在。
(2)数字化技术的形式。数字化技术的形式是指技术内容所能表现的意义。数字化技术形式一方面利用数字处理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效果,如艺术欣赏、教育目的和社会问题冲突等,另一方面拓宽了人们理解事物的角度以及处理客体的方式和手段,把技术看作是展现方式,因而也参与了现实的构成。数字媒体的内容所带来的形式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不同的数字媒体作品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和价值不仅仅带有主观性,更主要的是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达到的内容表达使得作品更加神奇。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教材中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用技术丰富知识的能力,教育变革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内容的编辑和交流,教师更多的是更好地说明教学目标、学生最终要实现的要求以及怎么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和各种学习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是潜在地传递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自我有了艺术感染,因而能促进自我表达以及和其他人的交流。
2 数字媒体交互艺术
交互是经验,这暗含着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经验累积。它往往和激起、选择性注意、感知等这些词有关,这些词与行为有关,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随着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参与,交互性过程开始从技术交互和交互环境转变为情感交互。数字交互不仅让人体验日常的经验,而且让人能够体验生与死,探索生命的边缘和宇宙的断裂地带。数字交互从行为出发,塑造经验,创造境界,一种以往任何方式所不能给予的境界,因此,数字交互甚至比真实交互走得更远。Ske Dinkla在《交互艺术的界面历史》中认为:游戏赋予玩家个性,并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根本上,技术运用于对话彻底改变了图像的传统。因此,艺术家主要关注彼此的对话和界面的设计,这关系到最终呈现给大众的内容和形式。交互艺术的产生和存在伴随着内容的呈现和结果的展示,因此交互艺术的载体离不开内容和结果。交互、内容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1)数字媒体的内容艺术。教学媒体的内容艺术是指利用数字媒体将教育内容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内容艺术就是体现出内容形式和含义符合教学性以及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性,更多的是能引起学生对内容的思考和反思,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数字媒体艺术拉近了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综合形成了一个很强的载体,使它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当今教育,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至今没有给教育者和学习者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信息的数字化是数字媒体最核心的特征,所以一方面,教学内容上突出的是教育内容的符号化,其次是信息化,然后是内容的艺术性,教育变革不能单单只从内容上来行动,还要从方法上。
(2)数字媒体的方法艺术。数字媒体的方法艺术是指怎么样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实现教育手段的变革,更多的是教学观念上的变化,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中的互动性是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和手段,具有不同于传统艺术特色的、集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形态。媒体和艺术之间的差距首先来源于艺术理解的不同,其次是由于技术手段的表达不利于真正的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媒体艺术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本身已经被限定在了手段之中,常常成为一种技术能力的运用和展示,成为人对技术特性的理解的展示,因而弱化了艺术本身的目的性,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使艺术原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然而,从教育理论中得到,反馈是必须的,因此,在形成媒体艺术时,要突出其互动价值。
(3)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数字化艺术在创作与接受之间,作者与观众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角色换位,互动沟通、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艺术模式。例如,互动性的数字创作平台,给予观众对作品享有更大的选择权利与修改权,每一个观众都能以个人的方式,找到有共同点的作品样式。观众阅读他人的故事之后,又以“媒体艺术家”的高度在个人意念的支配下对作品做出回应和新的探索,主动的参与创作,在互动式的沟通中,真正实现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创作与接受的换位思考与真诚的对话。观众在分享作品中,得到切身的精神满足与情感的陶冶。
数字媒体的结果艺术。数字媒体的结果艺术不同于是数字媒体的内容艺术,更多的是数字媒体以及其艺术影响以后带来艺术作品,或者说是通过各种形式包装艺术产品。数字媒体艺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资讯、传播、图像、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艺术创作的形成与过程。包括:①数字图像,包括数字矢量图形艺术作品、数字绘画、数字摄影等;②只读光盘艺术,即基于CD-ROM、DVD-ROM的多媒体艺术作品;③虚拟现实艺术作品,如基于VR技术的电脑游戏、基于VR技术的场景展示等;④网络艺术,即基于Internet或其它信息共享网络的数字艺术作品等。
教学领域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应该更注重学习作品,如作业或者是学生个人思想变化和提高。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为人们创作和发表自己的艺术作品提供了可能,个人表达与个人创意已经由艺术家延伸到了观众,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艺术家的特权而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断地建构起一个图像化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这时,艺术家的任务不再是自我创作,而是设计环境,空间,构造框架,让观众能参与其中,任由观众在其中创造自己的世界。在网络时代,各种理念也相继产生,如凡客体的背后是一种自由表达理念的支撑,这对于教育的变革也是很有价值的,凡客体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
3 数字化教育中的启示
数字时代将人自身数字化,将自我意识数字化,从而形成外在于自我的数字自我,使人的身份和自我认同得到新的实现。麻省理工的马文・明斯基在《心智的社会》中提出,把意识移至到机器内将可能实现。还有人提出,可以存在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的人的“网络智慧”。 “数字化生存”成为数字时代个体和社会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典型概括和表达。
学习者需要学习多媒体信息,同时用多媒体作品来反馈自身的学习效果,使教学结果更有直观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计算机网络媒体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互助学习、个别学习、ELearning和远程学习等。
(1)数字媒体的教育大众化。数字艺术作为最普及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媒体,始终与大众媒体携手共进。从当今“第四媒体”的网络艺术而言,其中的交互性及双向互动传播而论,如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与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换意见和发表评论的场所,使进入网络的人们能够直接参与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媒体原创,还实现了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从而真正使媒体与学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数字媒体成为教学“学生的代言人”。但是,教育功能是否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公共的参与性的水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教育媒体内容和形式如何统一。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活动由一种美的艺术变成了后审美的艺术,前者是指本身具有审美属性和自主性外观的艺术,后者则不具有这种直接的审美属性和自主性外观,它的审美属性是间接而来的,其存在也不再是自主的,而是依附在数字技术的展示价值上;二是人们对艺术品的接受由凝神专注式向消遣式转变,这对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内容艺术、方法艺术(互动等)以及结果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在教育变革中所能体现的三方面,这也是数字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数字化革命。但是在用数字媒体变革教育内容时,若达到内容艺术实现的同时不能达到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那么还有必要为了数字技术的艺术形式舍弃内容吗,还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决定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教育变革中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3)教学互动的意义。交互是人与机器的共同参与,让世界改变。教学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对可视的和可听的实际教育内容进行操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交互是衡量计算机是否更为人性化的一个标尺之一。人性化教育是可以通过艺术互动来说实现的。交互艺术可以认为是一个过程和选择媒体的一种方式,以及使用媒体的一系列准则,通过那种媒体所能够表达的一系列价值,即信仰、观念、感觉或者一种感觉。特里・威诺格拉德把交互设计描述为“是人类和交互空间的设计”。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作品、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它时常强调交流、过程和知觉的建造。
教育领域中,学生与内容交互,与教师交互,与其他学生交互,无时无刻都在交互环境中,因为交互,使得学生不再限制在课桌上,不再限制在安静地放好双手,不再机械地接受着教师的灌输,更不在学校中受到学习的限制。由此,数字媒体为学习开发了具有艺术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这为教育的数字化革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例如,日本京都ICCNTT Inter Communication 博物馆 “生命的空间”的互动场景,用户与网络用户通过Email 传来的文字创造的生命产生互动。
4 结语
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计算机网络媒体发展下具有多样性,而转变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去接触教学媒体,与其发生交互,要发生交互行为,一方面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就必须要了解人类学习的认知过程,依据人来设计教学材料,如视频材料、多媒体课程等等,才能更有效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习者。计算机网络媒体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并能满足学习者进行交互和沟通。
多媒体学习方式是个笼统的概念,具体来说是抛弃学习依赖的想法,自主地寻找学习资源,不要只靠别人提供的资料,而是要在知识世界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形成自己的知识概念和结构,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浅析\[J\].电影评价,2008(4).
\[2\] 杜卫民.浅析数字艺术的产生与发展\[J\].艺术理论,2007(5).
\[3\] 李于昆.从膜拜到展示――对数字艺术中的数字技术之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
\[4\] 曹田泉.数字艺术的交互本质与特征\[J\].艺术与设计,2007(1).
\[5\] 周年国.新媒体新体验新设计――浅谈基于数字媒体的信息设计与传播\[J\].艺术与设计,2007(4).
计算机音乐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数字化在音乐领域的集中体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音乐传入我国,多所音乐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纷纷在教育投入、学科建设、设施配备、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中,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研究与讨论较为多见。当今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即教学以学生的先导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作为切入点而展开。以接受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时,不能只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去传输计算机音乐的知识,而需兼顾学生的艺术特点和计算机的技术特点,以数字化的理念指导教学,以媒体的视角检验教学。本文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底蕴,合理运用计算机的智能化,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操作方法的同时,能遵循艺术规律,灵活创作艺术作品。
一、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音乐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出与普及,软件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计算机音乐亦是如此,合成器、采样器、音源等诸多重要硬件因素的软件化使得计算机音乐逐步走向通用和自由。软件教学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计算机绘谱软件能够将乐谱由纸媒介输入到计算机中,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到磁媒介上,继而可以对乐谱进行编辑修改、MIDI回放、输出打印、联机等处理,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因此,计算机绘谱软件常被作为计算机音乐的入门级软件,以及作曲、配器等课程的先导课程。许多艺术专业教师对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法进行了相应研究,也有许多软件工程师对软件技巧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然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的是音乐织体、曲式特征等专业因素的考量,忽略了软件本身的智能化;而软件工程师则注重软件技巧的运用,忽略了音乐的视听规律。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学生对于软件的学习止步于打谱、改编、输出、回放等与音乐相关的片面功能;二是学生对于软件技巧的关注过度,而不能从音乐的角度激发灵感、创作作品。这些都不是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因为绘谱软件是音乐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结合使用的工具,故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单方面传输知识都是不科学的。如果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做到艺术数字化,便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绘谱软件,并合理利用软件进行艺术创作。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指导理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是以数字科技作为必要的创作手段、以数字媒体作为传播途径、以数字媒体用户作为传播对象的艺术,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艺术性、多样性以及大众化等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核心是艺术创作和设计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交叉,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如数字图形、图像、音频等采样、创作工具和软件等),根据人们的使用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艺术创作和设计规律,来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是在艺术构思与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数字技术的最新成果,其结果是促成了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效应于一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出现,引导了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创新思维模式的改变。李四达先生曾撰文论述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即借助现代逻辑符号学,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定义为由元数据经过模块化、数字化、语法表现到交互艺术的过程,进而阐释了在符号学分解的情况之下对元素经过剪切、拼贴、扭曲、重组、合成而得到新型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的可能性与具体构想,这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计算机音乐是影音艺术与数字化科技相互交叉融合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的全部内涵和外延,因此,将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设计理念应用于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是科学合理的。特别是计算机绘谱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如果其教学理念渗透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思想,便能够将这一理念延续下去,体现于后续其他软件的教学当中,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创作。
三、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法
本文讨论的是音乐院校(或专业)计算机公共课中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作为计算机音乐课的先导课程,计算机基础课担负着多重任务,并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即必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而又不拘泥于软件的操作技巧,其教学重心应定义为在艺术的层面讲授技术层面的内容,这正是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教育理念的宗旨,具体表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1.教学目标的定位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的一种非线性表达,具有即时性、时空性、交互性、多样性、数字化和虚拟化等特点,由此分析,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目标势必要顺应其自身的特点及内涵,第一,使学生在学习软件之初理解软件在处理乐谱中的数字化与非线性表现;第二,使学生在简单使用软件时理解软件在设计编排乐谱中的即时性与多样性表现;第三,使学生在深入掌握软件时理解软件在作曲、配器中的时空性与交互性表现。如此定位教学目标,既可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软件的功能与数字化技术,又抓住了学生对计算机音乐的研究和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内容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技术能力和音乐情感。
2.教学方法的选择李四达先生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他论述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是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精髓式的分析,也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全新解释。计算机绘谱软件作为借助计算机处理乐谱的工具,具有很强的符号学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之初的内容可以类比“语法、表现形式”的认识,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使学生在掌握乐谱导入导出、MIDI回放等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讨论加深对绘谱软件操作手段的认识,同时发现绘谱软件的强大功能,并培养起对计算机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意向。其次,乐谱深度处理的内容可以类比“元数据、模块化”的理解,采用演示法与实验法,使学生在观看演示的同时掌握软件的相关功能和操作方法,随后在主题实验中练习软件的操作,并运用专业知识合理改造编排乐谱,加深学生对计算机音乐及计算机辅助处理功能的理解。最后,乐谱创作及配器作曲的内容可以类比“数字媒体与交互艺术”的定义,采用互动法和开放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激发音乐创作灵感,借助绘谱软件,在设定的主题和曲式范围内进行音乐创作。#p#分页标题#e#
3.教学评估的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相互结合的体现与产物,新技术、新媒体带来新思维,这就意味着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评估不能只从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去片面地进行,而应集中考察教学在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交互层面的效果,因此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在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在教学初期,教学评估应考察学生对绘谱软件功能的熟悉程度和对计算机音乐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期,教学评估应考察学生对绘谱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对乐谱处理的感知水平;在教学末期,教学评估应考察学生对绘谱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作曲配器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水平。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
与传统的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数字平台创作的多种媒体艺术样式,由于创作过程中具有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所以其构成的基本表现元素是相通的。具体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主要有下述几种:
1.数字动感:
数字动感是指数字媒体艺术能够进行画面的调度,能创造出无拘无束的画面主体、天马行空的镜头运动,还能自由展现多种时空等。
2.数字音效:
声音包括说话声,音乐及音响,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声音的制作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不仅能实现声音的有效处理,还能进行主观的声音设计和多种类型的音乐创作。
3.数字特技: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各种相关软件实现对人、动物、场景等方面的一种数字应用技术。通过利用各种类型的数字表现元素,呈现给观众一种精彩的艺术盛宴。
4.数字色彩:
电脑的出现,给人们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历程,通过使用相关软件能够有效的将科学和艺术融合起来,如绚丽多彩的广告、电影表演等,这些都有效融合了色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
与传统的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具体包括下面几种:
1.虚拟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使用相关的软件已经能够有效创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字化生物,担当电影的主角,并且能够有效创造出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特殊拍摄场景,极大的拓宽了艺术形式的表现空间。如目前电视创作中通常将虚拟的空间和节目主持人融合在一起,采取这种方式不仅不占空间,不许专门制作演播室,还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即有效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融合了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等,通过使用相关软件,能够实现对文字、声音、图像等进行处理,使抽象的数字信息变得能够感知、可管理及交互的一种技术。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也能使观众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实现了观众真正的走进艺术,采取这种方式不仅使观众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也允许观众部分程度的改变作品的效果,或者让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如大型网络游戏《传奇》、《征途》等,游戏者可以参与其中扮演任何角色,既可以选择做女人,也可以选择做男人,既可以选择做勇士,也可以选择做坏蛋。同时为了给观众创造更真实的世界,游戏中有白天和晚上,有商品买卖和交易,有货币的赚取等,整个游戏过程极具魔力。
3.奇观性
奇观性是指通过数字艺术媒体能实现现实社会不可能出现的各种奇观景象,带给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感受。如北京奥林匹克开幕式,美国电视台曾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让整个世界都为之停转。张艺谋也曾这样说过:开幕式好坏的评价因人而异,但是作为导演,其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前卫的探索,也是数字媒体时代的开幕式,是首次综合全面使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开幕式。整个开幕式设计的关键是对于多媒体艺术技术的应用,并结合传统的舞台、团体操等,对整个艺术形式进行立体的展示。
4.融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是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各种专业软件进行艺术创作,这种创作模式打破了不同艺术制作之间的潘篱,实现了各种不同艺术创作的有效融合。传统额艺术创作通常采用单一的数字工具、语言等,而数字媒体艺术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数字,实现了无限复制、广泛传播,使艺术表现具有鲜明的融合性。
5.可变性
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灵活的可编辑性。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各类元素,如声音、文字、视频等都被数字化为0和1,通过这种变化能够对其进行各种编辑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创作成本。如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一般不能有大的反复,否则只能从头再来,之前所付出的心血都被浪费;而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随时撤销前面的创作,进行反复尝试,不仅灵活方便,还能有效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三、结语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媒体艺术 展示设计 运用 发展 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传统的展示设计表现手段只是采用静态实物或者图像的手段,已经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要顺应趋势的发展,善于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实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够讲展示设计进行全感传播,增加展示的信息容量和形式,增强了传播效果和潜能,使展示效果得以提升,使展示设计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述
人类在告别工业时代后,数字技术不断走入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中,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信息表达的传统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学科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种学科,涉及艺术设计,造型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数字是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是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明确其对象是针对的是艺术产品数字产品和艺术设计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是⒁帐醯母行运嘉与具有逻辑性的理性思维结合起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广播等也向着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视频的方向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从静止到运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场景真实到虚拟,从单向到多向,从视觉到听觉等等,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纪之交时期进入深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末的展会人们就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向人们展示艺术作品更多的信息。近年来,从国际国内上的通讯艺术,遥感艺术,交互影院等以及其他技术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中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其自身的独特形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的表达,已经实现了深入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运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有些艺术家在由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就开始使用,出现了一些技术使用消化不良的现象,虽然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赢得暂时的成果,但是有些艺术家就会沉迷于这种技术手段带来的成就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创新设计,使技术变得热门,使艺术变得冷门。2、许多艺术家在使用新技能的时候逐渐迷失方向,虽然掌握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和思维,但是数字技术也成为艺术家在创新设计作品中的瓶颈和障碍,甚至一些艺术家将使用这种经验当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或是全部,抛弃了艺术创作的精髓。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强大背景下,一些艺术家过度沉迷技术,使艺术创新和创作身心体验的方式和感知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使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太过浮躁甚至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躯壳,艺术美感所剩无几,观看者一般也只能看到作品的喧闹和嘈杂,人文精神普遍匮乏,导致使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产生粗制滥造的趋势。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调动人们的审美而产生,审美是指人在实践中感受到客观事物或者自然现象的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需要用一种没有功利,没有情感地状态去面对,才能达到一种理性的认知,使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意在让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的艺术美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艺术家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实现。传统的静态实物的展示方法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淘汰,由于空间,时间,原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展示方法的单调乏味已经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动的表达手段。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呈现出图像,非物质,文字以及三围环境相互结合的展示方式,来满足文字和单纯的图形无法满足的人们对信息表达的新需求。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展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重塑了传统的空间展示,并且能够实现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真实环境到虚拟环境,从单向到双向交互,从视觉到听觉等展示方式的转换,使展示效果加强,增强展示设计的整体性,比如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三百六十度地展示一辆轿车的形态,还可以展现整辆轿车的拆卸和拼装过程,让观看的人们更加直接地了解设计创意和具体思路,将娱乐,信息,教育,知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展示变得生动有趣。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中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技术手段中,都是根据实物将空间进行创设,切割,压缩等设计,但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可以将4D设计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进而表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通过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音响,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呈现出空间的不同氛围,使观看的人们感受到实际的展示设计的意义。经过多次的创新应用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空间展示,数字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思想和形式,改变了展示设计的空间面貌,扩展了空间艺术;二维展示,使静态形式多样化,是展示设计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发展变化;交互式展示,将观众的参展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网络展示,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展示艺术的方式。数字媒体的介入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互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等艺术特征为展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维和艺术形式。用心地去设计每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展项,将展示的主题和整体的氛围相协调,再加上人性化的互动意识才能是展示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注意事项
1、图像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图像的制作要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如绘画,摄影录像,动画等来完成图像艺术。2、要将展项内容与装置艺术完美地融合,装置艺术是展项的外型,外型与内容要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使展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3、为了达到更好地展示效果,要恰当合理地使用虚拟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实现图像的立体效果,再结合投影技术使图像,呈现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4、协调好影像,视频以及互动设计方面,影像和视频是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两个重要是元素,不仅包含图像的内容,还要包括环境,程序,音响,布景等其他因素。5、塑造好良好的空间氛围,尤其对于大型的展示项目,空间的设计要包括展项安置和展项的体现,可以结合多种科学艺术手段将有限的空间合理布置,打造出一个既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效果。6、一个优秀的艺术创意顺利实现,不仅要有基本合理的技术手段支撑,还要有其他技术环节的运用,协调,将这些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展示设计的主题,确保展示的完成。
五、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后的各类展示中都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效果,它使展示设计从空间展示,二维影像等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尤其是虚拟现实艺术的应用,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常林梅. 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J]. 才智. 2013(07)
[2] 周华设. 基于符号学的数字媒体艺术解读分析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3(09)
[3] 李岱楠. 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 艺海.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