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

第1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创作 数字技术 渗透

作为现代化的新型发展技术,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重要掌控者。然而,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还是艺术创作,都以迅猛之势强烈冲击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创作。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也将持续影响并不断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等相关方式。故此,人们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不断对视传达设计以及相关艺术创作进行探索和研究。

1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创作简述

(1)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从客观方面理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复杂的表达行为。对某种事物、某种理念,或是某种情感进行准确传达,就是该行为的根本目的。然而,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和内涵又所有不同。充分融入数字技术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视觉语言形式有所变革,其视觉传达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既活力无限,又现代感十足。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交互性和可感知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总体而言,数字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将艺术和技术进行了充分融合,不仅激发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新思维,还对其创作方式进行了拓展,对整个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从艺术境界层面理解,艺术创作就是指美术家、音乐家、雕塑家等各种艺术家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讲,在具体的艺术创作细节中,创作者往往会对现实生活进行仔细观察,真实体验并不断深入研究分析。从真实的社会经历和社会活动中选择、提取具有创造性和价值性的创作元素,并对其进行充分加工,或将其进行造型,或将其赋予人文含义。总之,这种运用科学合理的创作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行为就是艺术创作。在数字技术影响下,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方式和素材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广泛。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不仅对作品审美的需求更加严格,还要求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特色和时代气息。

2 数字技术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与艺术创作的相互作用

从艺术层面分析,视觉传达设计其实就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很多,范围也及其广阔,分类也可细分为很多类别。众多艺术创作形式中,视觉传达设计对视觉的依赖度最高。随着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优秀的视觉传达作品被设计创作出来。对比传统的视觉传达作品,这些作品更为优秀。无基于商业角度理解,融合数字技术进行的视觉传达作品创作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推广力度和销售水平,还可以给企业或公司,甚至是整个国家或社会带来丰厚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双重效益。

受数字技术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已有较大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从某种程度上理解,这也是艺术创作思维及其方式的发展和进步。就基本的表现技法方面,数字技术的融入让视觉设计不断趋向多元化。较为经典的是结合了文字、音频、图像等信息多样化的新型图文一体化技法。这些技法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视觉感官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享受,从而能够刺激设计师创作出独特且富有价值的视觉传达作品。从本质上讲,数字化背景下的视觉传达作品设计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在数字技术的不断促进和推动下,无论是视觉传达的设计创意,还是其设计形象,亦或是设计理念以及价值取向,都越来越趋于艺术创作。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也越来越突出视觉享受和视觉延伸。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创作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和相通点。两者在持续向前发展的基础上,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始终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薛曼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251.

第2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视觉传达;新媒体;实践教学;数字化

一、数字化市场催生新媒体技术模式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开始数字化,教学模式从单一的黑板、粉笔教学发展到多媒体电教化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有许多,如PPT教学、投影教学、视频教学、录音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模式的使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分为数字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影视等,包括网络媒体、网络电视、网络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等。“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节省30%的时间和30%的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可以在课堂互动性和学习效率方面建立直接的意义联系。”①新媒体教学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数字化和设计对象的数字化使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影响不亚于印刷的发明,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的数字化带来了设计工具、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设计对象的变化。电脑软件、网络、数字游戏、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宠和前沿,这所有的一切也把视觉传达设计推向了空前繁荣的地步、历史发展的浪尖。”

二、数字化展示平台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冲击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数字化悄无声息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企业需要数字化展示平台,以确保信息快速转化、、接受和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展示平台数字化、扩大化,视觉传达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展示平台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冲击较大,使视觉传达设计跟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数字化展示平台的发展使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拥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1.社会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和艺术相关,是兼具艺术性与专业性,并以视觉为沟通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设计行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商品竞争和推广而存在的。”③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它为流行而设计,用设计引导潮流。商业设计艺术需要简单、明确、直白,要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并接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字化传播媒体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爆炸式地传播,以往单一的设计方式受到了信息多元化的冲击。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大量的商业信息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激发出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现在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不再只是功能属性的简单介绍,而更多地希望获得视觉享受、文化享受等。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更加个性化,更加关注人们心理层面的需求。

2.对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的冲击

(1)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和过程随着数字化展示平台的广泛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展示平台的数字化使以往复杂、烦琐的工作得到了简化,尤其是手工操作部分,设计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想象、思维上面。许多设计的最终成果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和展示,不再需要各类纸张、颜料、画笔等绘图工具。

(2)拓展了设计者的工作手段和领域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迅猛,特别是图形、图像表现日益增强,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数字化展示平台也不断地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和创意更加丰富多彩。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再受纸、笔、颜料等传统工具或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情境化地感受设计成果。

(3)提供创意思路和空间计算机技术使设计者不必受技术和介质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设计。电脑软件可以让设计者进行低成本创作,无须考虑材料纸张、加工制作等费用,还可以给设计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不再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设计者的创作思维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能获得更大的创意空间和更多的设计思路。

3.对视觉传达设计传播方式的冲击

(1)高效的传播方式以往的展示平台主要包括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电视等。这些展示平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达的内容有限,并且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数字化展示平台将广播、印刷、网络、电视、电子出版、通信、计算机等融为一体,使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具备多种媒介形式的优势,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快速、便捷。

(2)视觉效果更佳与不断发展的数字化展示平台相比,以往的设计表现手法和思想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市场和人们的需求。数字化展示平台为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其新的内涵,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设计的空间更广阔,使设计者的美学理念和设计才华得到更好的发挥,视觉效果更佳。

三、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调研解析

近年来,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逐渐偏向实践技能的教授,注重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法运用于实践,各美术院校和设计专业院校均在实践教学领域进行探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检验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而是体现实践是理论的实现。”④职业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工厂实践和设计实践两个方面。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与市场接轨;二是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好地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重在实践,教师可以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应与行业的发展需求衔接,并且在教学中进一步突出实践环节,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厂实践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把握工艺、材料、构造、性能、加工方法、制作成本等,这样学生将来就能更好地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知道如何提高效率、了解工艺和材料、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

四、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创新

“数字化信息导致了新媒体大量的涌现,这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许多全新局面,对视觉传达设计课题和对象都有较大的影响。”⑤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工具发生了变革,设计的触角得到了延伸,视觉传达设计变得空前活跃起来,无论是设计作品、设计产业化程度,还是设计的广度与深度,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授基本技法与知识的同时转变师生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表达创意,探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设计者必须具有新颖的设计理念、超前的设计思维和高超的技术,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设计是一种追求个性的工作,如果学生只懂得模仿,就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进行以下两种实践教学创新。

首先,在实践学习后,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往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平等探讨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⑥教师可以引导者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加以肯定。

第3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在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科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到了日常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调查表明,学生在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下,所接受的有效信息中,视觉信息占据了显著的地位,约占总信息量的80%。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教学中视觉传达作用,以便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多媒体教学中视觉传达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视觉传达;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获取到的主要信息便是视觉信息,且无论是视觉信息的大量获取还是对视觉信息的深入理解,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多媒体教学这一特点,采取相应对策,增强其视觉传达有效性,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传达概述

视觉传达是指运用相关载体,使视觉元素在信息主体及客体之间传播的过程[1]。在多媒体教学的视觉传达中,学生作为信息的主要接受者,教师通过对视觉媒介的合理选择和对视觉因素的科学整理,将视觉信息传达给学生。这一方式使教学内容表现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各方面学习需求,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多媒体教学视觉传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遵循“以生为本”设计原则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学生喜好、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需求等选择、编排视觉传达信息,保证视觉传达的舒适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基础知识水平、信息理解能力等,提前对学生认知心理进行分析,选择学生喜爱的视觉信息内容,引导其前往正确的学习路径。例如学生对当前流行的事物十分关注,教师可以在视觉传达设计时,将学生感兴趣的电影、动画等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在多媒体教学视觉传达设计中,教师需要选择具有可视性的视觉信息,保证学生所接收的信息清晰明了、准确无误[2]。学生在刚接触动画、色彩等视觉元素时,会被立即吸引,但若是信息过于模糊,便会影响学生的信息接收效果,错误信息的重新纠正,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阻断视觉思维的正常运行,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排斥感。因而,无论是视觉信息的编排,还是色彩的选择,教师都需要保证视觉传达的美感,加强构图、色彩等方面知识的补充,为学生营造舒适的视觉传达过程。

(二)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当前一些教师为了满足新课标要求,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将过多的内容融入到视觉传导设计中,导致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目标,难以良好接受庞大的信息量,学习效果的提升受到限制。这便要求教师能够将多媒体教学视觉设计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避免对其的过分依赖,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首先,视觉传导设计应始终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3]。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中包含了学生需要了解的重点、难点知识,只有明确教学目标、融入教材内容,学生才能确定自身的学习方向,从而实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视觉传导设计时,应融入自身学科的特点,通过对学生视觉上的刺激,提升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英语学科中,可以添加英语原声电影、动画,在语文学科中,可以添加与课文相符的图片,或是课文所改编的电影等。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视觉传达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播放影片,一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或是为学生设置问题,请学生根据PPT展示内容回答问题,在利用视觉传达刺激学生视觉思维时,运用问题灵活学生逻辑思维,以增强视觉传达有效性。再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制作、讲解PPT的任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在PPT中融入自己喜爱的视觉元素,能够使视觉传达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样化视觉元素

单一的视觉元素会使学生感到视觉疲劳,难以实现视觉传达的长效性。因而,为增强视觉传达有效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运用多样化的视觉元素。第一,鲜艳的色彩和图形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视觉偏好,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形、图片,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展示的教学内容上。第二,文字是视觉设计中必备的元素,教师应根据整个版面结构,对文字的风格、文本格式、文字颜色等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第三,动画和视频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动画和视频都十分感兴趣。因而,在视觉设计中,教师应适当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和视频,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也应避免动画与视频数量过多或是时间过长,以免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分散学生学习重点,只需要保证学生能够从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内容即可,若是发现学生对这一视频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余时间再完整观看。结语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视觉传达是否有效,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视觉传达设计,确保其科学合理,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要求,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其贵,肖鸿雁.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系统评估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陈喆,雷册渊.高校视觉教学法实践之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第4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设计思维;视觉元素;想象力

所谓创造性设计思维,是一种凸现人类新思维和影响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实际体现;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动势,去打破旧的或固有的精神桎梏并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的设计品,为人类的生活和行为所用,这就是思维的创造力,同时,创造性设计思维更是依附于人类的生活、行为、需求、理想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思维体系,它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又以视觉设计的方式传达出新思维的具体内涵,从而,使视觉设计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人们的各种欲望和思想。因此,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才是让视觉设计体现其真正价值的内在力量。

一、创造性设计思维与视觉表现的相互关系

设计思维,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同时影射出愈来愈多的文化概念和时代概念。在现代文化和商业的变奏中,视觉设计从形式上的二维转变成理念上的多维,从静态到动态,从动画到游戏,从视频到网络等等的宏观拓展和微观蔓延,已经跨越了它原有的形态,打开了设计从平面到空间,从单一表现到多元整合的新领域,新形态和新观念也随之产生,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创造性设计思维是我们得以在这个领域里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设计思维与视觉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设计思维直接引导着视觉传达的信息含量以及信息传递的视觉形式,视觉的表现则要充分表达出设计思维的内涵和整体构想的可能性。这里就自然涉及到一个新的领域——视觉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新思维被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视觉图像形象地表达出来,进而强化视觉形式的可读性和吸引度,增强视觉表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意识到一种创造性思维诞生的真正价值和实际意义。创造性设计的思维过程就是视觉再现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和挖掘事物间显性或隐性涵义的过程,是将这些内涵进行重组、重构和置换的过程。设计是一种对思维的视觉表达行为,我们对设计的理解就是对视觉图象和视觉语汇的破译,对设计的感受即是对视觉表象的心理反映。

二、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特征及其对视觉的引导作用

第5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互补设计方法;互补思维;视觉传达;应用

1 视觉传达领域中的互补设计方法

1.1 互补设计方法简介

从互补的角度来分析,互相排斥的两个思想之间也可能一定程度地存在互补性,q证思考这两者的关系,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和宽泛地看待问题,“互补设计方法”的思维模式是试着建立一个关系,这种关系互相之间可以互补也可以互相对立。在视觉设计传达领域中运用到互补设计方法,就是利用这种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让相互排斥和对立的设计现象或者概念通过某种特殊的思维方法来使之互相协调、相容,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法最终可以快速达到视觉创造的神奇效果。

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互补方法就是从互补理解的方向出发,让人们认识到运用其他的思维模式和框架无法体验到的视觉效果。老子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说法很好地体现了宇宙中一切生物的哲学形态阳和阴本来是不能共生的但是又是互相一村的,没有阳的存在哪来阴的说法,从辩证关系来看阴阳二中现象正是这里所说的互补方法的直接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这种互补方法也就是互为关系就像刚刚介绍的“阴”和“阳”一样,设计者不能用单一的视角去对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用互补的视角,看到问题的“阴”的一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问题的“阳”的一面。

1.2 互补设计方法结构分析

设计问题是否能够被设计者认识和了解从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设计认知结构,一个合格的设计者,他的工具体系中必然包含创新的设计思维方法,一个别出心裁的创意能否成功地运用于设计者的思维中,最终体现在设计的目的和本质问题上。简而言之,在互补设计方法结构中,设计认知和结构模式互为关系,设计思维和设计的方法模式依托于认知和工具得到补充,最终完成的设计价值和结构模式体现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念。

2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2.1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过程

上面介绍到互补设计方法为建立互为关系的设计思维模式。在视觉传达领域中互补设计方法的应用重点在于怎么设计出创新的问题,问题的认知和形象转译在设计过程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互补方法是这样应用的:首先用互补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设计,互补的视角即为自我和其他、求同和存异、过去和现在、正向和反向、有序和随机等,从这些相互矛盾又相互依托的对立视角来分析和思考,才能宽泛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再使用互补方法实现视觉形象转译和生成模式,也就是说从单向和交互看视觉信息的传达、从具体与虚无分析视觉形象的成立、从简单与复杂分析设计主题的解释、从静止和运动来分析视觉形态的表现、从准确与大概分析视觉形象的表达。视觉传达设计中互补设计方法的应用如下图1所示:

分析图1可知,先提出问题,在思维创意的过程中各个方面去观察,尤其是在互补视角下(即为上图中的正向视角与反向视角、求同视角与求异视角、自我视角与非我视角、有序视角与无序视角、传统视角与未来视角)中全面的观察和理性地分析,下一步进入了互补设计的认知结构,在收集了很多的材料和信息以后根据归纳出问题症结,理性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在直觉归纳部分用简洁的思路提出相应的设计概念;其次是通过对应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来发展成设计概念的转译,从而建立一个视觉形象,在联想和创造的进程中,互不方法能够让视觉信息更加全面、多元、系统和综合,互补中寻找协作和相融。具体的方法正如上段所说的从单向和交互看视觉信息的传达、从具体与虚无分析视觉形象的成立、从简单与复杂分析设计主题的解释、从静止和运动来分析视觉形态的表现、从准确与大概分析视觉形象的表达。综合整个设计思维,一定要明确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设计者与设计对象是什么、设计背景是怎样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最终达到了什么样的设计效果,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最终对整个设计进行系统的评价。

2.2 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特点

首先,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相反相成的特点,即在相互对立的关系中找到相互依存的共生点。在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中,设计问题不可能一直协调和谐,在遇到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关系时,设计者就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思考对立和矛盾点,在二者中找到平衡;其次,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叩其两端的特点,即为遇到对立关系时以互补视角为指导方针。一种思维模式不能宽泛全面地解决问题,互补的设计方法能够很好地扣其两端,在创新阶段就运用到互补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问题,才不会被单一思想而禁锢;再次,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反经行权的特点,即在思路上着重于从矛盾面突破思想的禁锢,在思路上从矛盾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让大脑从一个没有认知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这样就容易消去创新思维中的顾虑,理清思路;最后,互补设计方法在视觉传达的运用中具有和实生物的特点,即各种思路相结合。在视觉设计传达的设计过程中,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不可能只是依靠一种思想模式做指导而产生的,在整个设计的创新性活动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种设计思想互相融合协作、互相矛盾统一,最终在综合的作用下达到了完美呈现,互补的设计方法主要的思想是在于视角多元相互矛盾统一,在这种互为关系的思想支撑下,通过各种思想、科学技术以及其他领域的思想方法协同合作的条件下,最终呈现出较好的视觉设计作品。

3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的思想也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和感知的表现,很多时候,设计者既可以是大自然的征服者,也可以是大自然的矛盾冲突者,如果设计者以人们为重点,只从人的角度来进行创新设计而忽略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大自然可能也会以它的方式职位自己考虑,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只有在互为关系的设计理念下,用互补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之间互相排斥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在二者的矛盾中找寻到和谐共存的平衡点,从对立面进行分析,把人们和自然联系起来,设计者们需要人工自然、自然自然以及人造物等方面实现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席春滨.返璞归真――视觉传达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第6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图形 意象 视觉语言 物象

一、关于意象图形

1.图形

艺术设计教育家尹定邦曾说,“语言对思维的无能之处,恰是图形的有为之始”……从中不难理解,当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想法时,图形恰好是最佳的“助手”。图形可以把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再生意念的视觉形式表达出来,形态直观,并可以视觉信息化地呈现给世人。人类通过对图形的不断运用和总结,从图形构成元素分析,可分为具象图形、抽象图形和意象图形。其中,意象图形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众多视觉艺术形式中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在传递意境和内心情感方面优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更是设计师一直不断探究的视觉表达形式。

2.意象图形

意象一词最早源于中国,应用于古文作品中,以诗歌应用最为普遍。诗歌意象的追求形意兼修,讲究创造较高的艺术境界,但早期应用也仅限于诗词中,没有应用在视觉传达形式中;直到现代视觉设计造型领域,渐渐有设计者研究将意象造型广泛应用,意象思维、意象造型、意象图形的产生过程与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思维形成过程很相似,所不同的是,文学产生文字作品,而对意象设计则产生的意象图形,在视觉设计领域,意象的表达元素更为丰富传神。

意象,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主观意识的加工、描述及重构。意象没有具体的指向性范围,可以是一类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表象再现,又是主观意识通过加工客观物象后进行的视觉化呈现。意象图形是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象进行的再加工、再创造的视觉图形,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产物,是用来反映主观情感的特殊视觉图形语言。与一般形态样式比较,意象图形在传递信息方面更有独到之处,除了极富视觉美感,运用视觉语言传递图形信息外,更多体现的是创作者的情感内涵。意象图形创作时,在客观存在具象和抽象图形表达的基础上,结合主观情感语言进行再次或数次重新构建,才能呈现出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意象图形。在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式中,意象图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力作用,赋予设计艺术作品灵性,是信息时代传递和表达思想内涵的独特的视觉化语言。

二、意象图形与视觉语言

1.关于视觉语言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并没有自己的语言,但已经有了自我意识,需要用一种通用共识的视觉形式来表达含义。起初人们交流时,只是通过原始的叫声和极为简单的形体动作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声音、形体已不能满足人类进步的要求,于是产生了用记号表达意图,图形和文字的出现,满足了人类的视觉需求,完善至今,形成了视觉语言的整体概貌。

2.视觉语言的元素

视觉语言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社会用来交流、记录信息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形式。情感无以言表时,视觉语言就会准确地传递出信息的内容及含义。视觉语言的组成元素有图形、图像、色彩、文字。表达信息和情感是否完整、准确,有代表性,则要看创作者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熟练表达程度;一幅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在运用视觉语言诠释时有不同的标准。如,一幅插画设计作品,如果只用具象图形对作品主题进行客观的重现,虽然可以做到表达准确,但视觉形式语言和创意内涵就很弱;又如,运用抽象图形去完成插画设计作品,作品的整体设计感与视觉形式表达就会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视觉语言表达出部分设计创意者的主观设计与对主题的理解,但作品本身视觉美感仍略显不足;如果既要使插画作品传递准确信息,又要寓意丰富、视觉美感强烈,那么就应运用意象图形作为视觉语言去诠释作品。

三、意象图形在视觉语言中的解读

1.意象图形语言的分类

意象图形语言是运用信息、美学规律和主观精神三位一体的再创造视觉思维活动。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表象意象和精神意象。

(1)表象意象

表象意象是指由一种或一类客观表象的创造加工出另一表象或概念的直接意象形式,这种视觉语言一般较为直接,没有更多的创作者主观意念的展现,只是为了展示或传递某种信息。如,不同民族根据对动、植物的客观表象特征,再加以主观提炼和创造,设计出具有吉祥含义或美好寓意的图画或纹样,用来表现对美好生活和不同事物的认识及理解。这种意象图形更多的是依附在客观存在的某一表象基础上来完成的。

(2)精神意象

精神意象是借助色彩、抽象图形和符号把创作者主观精神的想法做视觉化的表现。更多的是表现人们精神的内涵,往往也是抽象的,客观表象不存在意象图形语言。精神意象是某种意境的升华,把无以言表的内容,通过视觉化的图形语言传递给观者,不在乎众人皆懂,更在乎心领神会的表达形式。

2.意象图形语言的特性

(1)联想特性

意象图形的联想性是指意象图形传递的信息与其他物象之间存在某些联系。人们看到意象图形的信息时,可以引发联想。联想可以分为意义的联想和形状的联想。例如,全球华人设计师抗震救灾大型公益海报设计活动中抗震救灾主题的公益招贴,就很好地诠释了意象图形的联想性。作品在视觉表现上运用无数相似形状不同大小的心图形组成,心形相互排列构成的外轮廓,让观者很容易联想起对灾区的关心和牵挂;又如有着中华民族象征意义的华表。从意义的联想上,这幅作品更是十分准确地切入主题,从形状上用无数心形构成华表的表象形态,蕴含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寓意。意象图形的联想特性就是运用意象图形表现出受众所熟知的图形形态,启发观者通过意象图形语言的联想正确判断出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

(2)含蓄性

优秀的意象作品通常都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深刻的主题寓意,丰富的情感视觉化体现,都利于表现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交流。毫无疑问,含蓄的意象力是可以给受众带来震撼和无数惊喜的互动。这种意象的惊艳不光是视觉化呈现在受众眼中,也能直接触动每个受众的心灵,使他们的精神与作品传达的信息引发共鸣。意象图形语言的含蓄性主要体现在模糊感和缺失感两方面。模糊感主要体现了人们头脑中的记忆片段抽象化,主要是指人脑对事物抽象的记忆,对事物典型性特征记忆。不完整性是借助部分图形,利用人的视觉惯性,引发受众的合理意象联想,这种合理的联想也是在切合实际物象中产生的。意象的不完整性和模糊性从受众认知心理的角度分析,通过图形的表现引起受众的好奇,然后去思索设计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3)实感特性

设计艺术的部分图形化表达,是对意象表达的最好诠释。图形的意象应该先掌握受众的审美心理,然后再通过图形与色彩等设计元素突出设计的意象表达。调动受众的认知兴趣,更多地展现出具有实感性的多维的意象。在一些广告招贴中,意象表达的实感性特征尤为明显,例如果汁饮品广告,运用色彩在意象中感知力较强的特点,通过不同色相来区分果汁的不同口味,给受众带来无限的联想空间,以此调动消费者的心灵感应与购买行动。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等的交互作用,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突出意象实感特性的优势。这种将多种知觉复合在同一图形中的复合意象的实感性特征,能更好地发挥和表达设计的互动优势。

3.意象图形语言的优势

意象图形语言对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概括性与良好沟通的作用。意象图形设计是图形、文字和色彩等诸多元素相互融合的再创意过程,图形意象语言既要简练,又要概括,也要符合人类思维意识的形成。意象图形语言是对原始元素的提炼、简化和保留其最本质的特性或符合设计诉求的形式美的构成部分,然后再把设计者的思想意念呈现在设计作品中,并且传达给受众者的意象图形语言。意象图形是对视觉设计的提炼,有利于图形信息的传播。同时,意象图形对视觉传达设计又有着与受众和谐沟通的功能。直白的叙述不如真实可感的视觉图形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体验深刻,因此,意象图形是一个枢纽,它是连接设计者与受众的桥梁。意象图形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被心态所染的感性形态。按意象形象设计出的意象性语言,是经过理性分析后的外在表达,所以,沟通受众者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的展示。日本设计大师福田传雄的招贴设计,多以简洁的意象图形展示表达出来,能很好地与受众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结语

综上所述,意象图形语言的根本,还在于运用视觉元素的表达,如何实现意象图形语言的设计与视觉元素的表达是重点。只有找到与意象图形语言的相关交叉点,就能实现视觉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存在意义。对于图形元素的提取还应该从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的切入点,意象图形创意思维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是图形表现的关键。意象图形是一个解决一系列表现问题的过程,设计师要做好多元学科的准备,解决意象图形与视觉元素的统一。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1年度科研项目,编号:B004)

参考文献:

[1]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

[2]毛德宝.图形创意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黄泽军.图形中的意象[J].太原大学学报,2007(12).

[4]叶经文.从“意”与“象”到“意象”[J].文艺研究,2009(6).

[5]汤义勇.论图形意象世界的创造[J].装饰,2009(3).

第7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本文将就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结合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传达作用中方方面面的体现和表达及其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表现形式

1多媒体艺术的几大特点

1.1表现形式多样化

构成多媒体的视觉艺术的部分多种多样,这些部分可以是图片化的、文字、符号语言[1]。

1.2表现节奏艺术化

多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的一大不同就是表现节奏的艺术化。这种艺术化是指通过对多媒体运动中良好的节奏感和优秀的控制力的表达方式,通过合理的掌握调控运动的节奏和规律,体现出这一艺术表现方式的独特艺术性。

1.3表现界面科学化

多媒体艺术的第三个主要特点就是表现界面的科学化,通过科学的多媒体界面,用户可以更直观的接触到相关艺术作品的各个领域的信息。

2视觉传达的特点在多媒体设计的体现

2.1导向性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视觉流程的发展进行有着共性的特征,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习惯于探寻或者找出一种可以让自己更好的理解所面对的视觉语言的规律或者普遍的认知。比如有人喜欢从左到右的阅读,有人则正好相反。这就说明我们的视觉传达方式其实是具有比较明显的导向性的。

2.2互动性

媒体与视觉传达的关系,既不是包含与被包含,又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的发展[2]。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多媒体设计的互动性特征,在视觉互动的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

2.3以人为本

一切的设计和一切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立足于人的需要从而服务育人的。多媒体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一样。

3多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3.1积极的方面

(1)增强了视觉的导向作用。多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布局时,可以比较迅速的把相关的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充分调动起来。因为信息的更加合理化的规范性布局与组合,我们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国的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动态轮播等。

(2)增强了记忆和感知能力。通常来说,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和普遍认知规律的作用,如果一个设计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结构和设计元素,会很大程度上增强人的记忆和感知能力。

(3)加强了了视觉冲击效果当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良好的适用性使得它可以根据信息在不同领域不同条件下的传播需求做出十分灵活的处理。

3.2有局限的方面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传达中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一是被动的点选方式的局限,与传统的媒体信息具有比较明显的强迫性特征不同,多媒体信息的浏览的过程中,用户做出的选择是自由自主的。其次,多媒体的设计版面往往不如传统的选择那样自由,从而影响了设计的整体格局,不利于发挥其本身的视觉冲击效果,降低了信息的影响力。

4视觉传达艺术美感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多媒体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视觉元素的组成和结构布局,突出表现自身特点而更好地进行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承载内容的有力表达,多媒体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能够让信息的传递、传播、表达获得最广泛的视觉传达,这样的信息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具备了很强的可读性而且拥有了更加新颖的形式特色。进行多媒体设计的过程中,只有认真遵循人们普遍的视觉流向规律和心理生理多个层次的特点和需求,使得各种不同的视觉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共同服务于信息的传播和视觉传达的需要。不论任何一种多媒体的设计,都必须重视各个部分之间辨证的协调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破能立,同时敢于求新求变。我们只有勇于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的局限性,学习通过视觉的变化来对各种信息的传递加以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客观的社会发展的事实,注重不断满足人们对于视觉审美的各种需要和追求,使得各种类型的设计元素在视觉上达到相对平稳和均衡,力求体现多媒体设计中的艺术美感。

5如何发挥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优势

5.1创新互动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要创新互动性的艺术表现方式,我们就必须把握新技术下互动性设计的发展方向,不断简化优化用户获取和使用信息进行互动的方式和途径、增强用户在信息的交流使用过程中的认识和理解、重视用户意见的反馈与传达解决。综合的运用各种设计元素,例如图片、文字、音乐等,增强用户的知识含量和认知水平,做到充分的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多媒体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5.2优化有序性的信息组织结构

信息设计主要就是为了把将相关的原始资料转化为信息,这一过程中的良好的信息转换渠道和能力,是能否发挥信息和视觉传达设计作用最大化的关键。原始的相关数据首先会转化成信息的形式存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频繁有效的交流转化成知识,知识进化的终极形态就是智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视觉传达能否顺利流畅的进行,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信息的组织结构是不是合理且有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信息时代更加重视优化有序性的信息组织结构,加快合理布局的信息化结构建设,更好地发挥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

5.3协调多元性的信息传达工具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是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一大不同就是表达形式的多元性。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相关方面的组合因子相互作用,使得艺术逐渐成为了相关的技能、知识、经验的综合性多元性整体。在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在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社会节奏日趋加速的今天,我们无疑要更加重视多元性的特征,努力协调好发展好传统与当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设计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在把握多元性的信息传达方式共同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的进步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让视觉传达也更加多元。

6结束语

多媒体设计和多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时代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我国群众对于信息的获取与传播的需求的必然。在关注这一新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时,我们不仅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努力发挥它的独特优势,也要注意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张锐锋.视觉传达设计中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0(6),

第8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中国当下的“现代文化”其实是受西方影响较深的,所以大多数的产品在设计与营销上都采用了比较西式的方法来运作,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想要走出自己的风格,还是要从民族文化中来汲取经验,从本土资源的魅力中深入学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民族文化符号,能极大的激发本族人民的民族情绪,产生对商品的认同感,使其以一种熟悉又具有亲和力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从而在市场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对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也应该克制、理性一些,要选择与之内涵相近的商品进行匹配,不要让“民族文化”成为一种廉价、低质的表现,对国民的信心及民族整体的映象大打折扣。

二、民族文化对视觉传达发展趋势的影响

(一)公众力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包括图片、电影、电视、建筑造型、各类设计产品等多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而视觉传达设计也因其广泛性的传播功能而对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有着一定的向导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不再只是生产一种可以销售的产品或精美平面艺术造型那么简单,它与公众的大范围接触使其必然会成为引导正确思潮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民族文化要对视觉传达设计精神方面的增进。如同我们以前练字要用到田字格,而当我们形成习惯以后,即使在白纸中我们也能不自觉的按照之前的框架来写字,这就是一种内在的改变。而民族文化正是赋予视觉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视觉符号”传递给公众,成为公众教育的一部分。而好的设计师不是将一个作品完全的解剖给大众看,而是以特别的形式带领其目光来观察,以无形的方式感染给对方。如台南捷运车站用几米的插画来做装饰墙,将几米漫画里的人生哲理与精美细腻的画风通过图形、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迎合了台湾浪漫的“紫色文化”氛围,也让居住于此的人得到了视觉的享受,丰富了公众文化。

(二)时代性设计的人性化是现代设计师一直强调的重点,作为一种致力于给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设计艺术来说,利用科技的进步力量,合理改良使用工具及途径来完成艺术表达,是现代艺术设计应该具备的与时俱进的觉悟。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媒介是一直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在更替的,从教学与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不仅需要掌握对图形与文字在平面中的构图的搭配,也让学会利用摄像、多媒体等新科技技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从图片发展成糅杂了戏剧、舞蹈、电影等艺术为一体的多途径。这无疑促使了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将作品的内涵与功能全方位的表现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符号就是支撑物质形态的精神内涵,在世界文化集合、碰撞的现代艺术中,专注于本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极具吸引力。如农夫山泉在推出其茶类新饮品时,一改之前同类商品外包装的现代化,只是以简单的“东方树叶”作为推广创意,吸塑包装让瓶身显得十分透明,彰显其品质的健康,与其打造的0卡路里的健康茶交相呼应。而这一种包装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抓住了国人的视线。“东方”二字呼唤起国人对民族茶文化的认同感,“树叶”又表现其纯正质朴的口感。中国是饮茶大国,有浓厚的饮茶文化,但市面上所推广的茶饮品因其添加剂的多样一直得不到广泛的认同,而这样一种朴素简单的包装带来茶叶的原汁原味。

三、视觉传达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

(一)传统色彩的使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是视觉信息传达的首要步骤。人们在对周遭事物认知的长久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色彩的惯性记忆,并不由自主的对不同颜色及相互搭配产生出独特的联想和心理反应,如看到蓝色会想到大海和蓝天,看到绿色会想到植物,看到白色竖条纹与黑色竖条纹并列会想到斑马,看到黄色条纹与黑色条纹相交的图案则会想到蜜蜂,就是说的这一种色彩印象。正如抽象主义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说的:“色彩宛如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犹如绷着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只要接触一个个琴键,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而将民族文化独特的色彩符号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来,则可以使其作品在展现其自身魅力的同时也向大众输出了一定的文化符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德”色彩选择方案的应用特别带有中国古代德行的象征意义。它就是将人的德行比作不同颜色,如红色象征着忠诚、朝气、勇敢,所以在各类中式的产品设计中都有红色的参与,国际上更是赋予“中国红”的含义。据《论语》一书中记载:“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夫子将其观点与爱憎情感注入了色彩之中。从红墙到朱门,从红木到红烛,中国人对红色的应用是情有独钟的,甚至把繁华、热闹的地方都称作“红尘”。人的视觉在投向某样商品时有一个7秒钟考虑时间是否会购买此物,而这短短的时间里,就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几率是由颜色来决定的,所以一个醒目的主色是抓住眼球的关键。除了红色以外,使用青花蓝、水墨黑、贵族黄等等色彩都带有浓重的中国韵味,让人一眼便识。

(二)传统寓意民族文化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有美的规律运行其中。在远古时候,人们将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当做神明的指示,并将其以各种可视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成为代表某种神秘力量的图腾,以此将信息传达给同类知晓。而相较于文字而言,图形更具有说明性,有直观、易区分、表现丰富、感染力强、易读、易记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地区对于文字和语言的理解阻碍,在另一方面,图形的色彩、线条、造型的搭配也代表了某种审美理念,在视觉传达方式中更加利于信息的交流传递。视觉传达设计中民族图形符号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我们新年时所贴的“福”字,且不说其极具中国风味的造型,就单是将其倒起来贴以求客人一句“福到了”的吉祥话,就是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春节。而如果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考虑其寓意,则会造成很大误会,就像立邦漆涂料的广告创意中使用“龙”的形象,以“龙”滑到不能爬上柱子作为创意,来体现其产品的质量,却没有考虑到国内大众对“龙”文化的崇尚,部分网友纷纷表示龙是中国的象征,不能如此戏弄,不认同这个造型。这就是没有沟通好创意与民族文化符号寓意的不良后果。

四、结语

第9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文学;艺术;审美;视觉传达设计;表现

一、文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人们在建构文学理论体系和艺术学学科体系时都无法避开的理论课题,也是比较艺术学、艺术类型学等艺术学科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在文学理论中还是在一般艺术理论中,都十分重要。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特殊的门类。几乎所有的辞典和美学、艺术概论、文学概论一类的教科书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按照这样的规定,文学就是隶属于艺术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艺术则是文学的上位概论。就是说,文学与艺术有一种从属与包含的关系:文学从属于艺术,而艺术包含文学于自身系统之内。

我们之所以主张将古代的文学理论与音乐、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理论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古人原本就是这么做的。他们从来就没有将这些文学、艺术形式真正地分开过,而自始至终将文学、艺术看做一个整体。只要翻开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典籍,随处都能够发现文学、艺术同根同源的证据。

二、文学审美观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

著名的美学理论家宗白华先生指出:“文学是民族的表征,是一种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他认为艺术的价值表现为:1,形式的价值,即“美的价值”;2,描写的价值,即“真的价值”;3启示的价值。这个观点表述了对艺术内容、形式两方面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文学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生存、劳动、爱情、斗争以及民情、风俗、礼仪的方方面面,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做中华民族发展的缩影。这是它的“真”的价值。

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表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风貌。如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大禹,他们的形象以及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不朽的魅力,至今在各种艺术设计中仍在表现。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显著的“文以载道”的特点,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学功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观念,它的启示价值也体现在多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还崇尚“自然”之美为理想之美。老子《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地、天中的一切都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则进一步把它普遍化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一“大美”的具体体现。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正是通过“自然”这一终极价值,把审美对象的领域无限地扩展到存在的一切,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无限的表现对象和超出日常审美的超越标准。比如有些表现仁人志士内容的封面设计作品,多用名山大川、青松波涛作为设计背景,来表现其英雄气概;有些书籍封面设计则多用名人山水画作为设计背景,以此表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文学的另一种审美观是“空白”。唐代司空图于《二十四诗品》中提倡诗歌创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固然是不可能的,但以极少的字,留下大量的“空白”为读者开拓广阔的联想天地,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审美方法。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五月――麦浪/八月――海浪/桃花――南方/雪花――北方。全诗仅16个字,却表现了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从南到北,从大海到高山,春光烂漫,雪花飞舞,麦浪翻滚,钢花四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古典诗词的跳跃、联想,留下的空间,正似画中的空白,不是有待填充的背景,而是有意义的空间组织,这种审美观也被广泛应用到艺术设计之中。如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中,“京”字占3/5留下了2/5的空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的空间,整体设计似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画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又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文化精髓。

三、文学的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文学一直被人们尊为生活的教科书,文学作品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自由审美天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高度融合了艺术家对人类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奥底蕴的观照和领悟,记下了人生的欢乐和痛苦,显出了生命追求的坎坷、多难。鉴赏者在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能够显示出生命与情感的流动与起伏,自觉地观照人自身的生命活动。”。

文学创作中,“想象”是创造的枢纽,因为“想象”是一种超前反映,它能在知识不完备、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跳过”某些一时难以越过的思维阶段,设想出某种符合主体愿望的从未有过的结果。

“意象”是一种境界,“意”就是心,“象”则为心中之想象;“意象”是一种审美,需要长期修养才能得到。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意象”主要源于我国传统绘画。“意”在先,“象”在后。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人们心灵感悟产生的心灵形象,称之为胸中之意象。鉴赏文学作品不仅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而且培养了再造想象的能力,对培养艺术设计创造能力是有直接作用的。中国的设汁与西方的设计有明显的不同,是因为中国人的审美趣味与西方人有一定的反差。造成这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文学的影响是显著的。文学艺术各门类都追求“味”,要求有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要求有意境。

那么“意境”是什么呢?宗白华先生从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角度告诉我们:以宇宙人生的具体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比如,中国绘画之所以能够获得令人回味的意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诗意。我们评价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多言“画中有诗”,而好的诗作又是“诗中有画”,可见诗画是不可分离的。不错,只有当艺术的创作者内心有了诗境的时候(当然未必一定要会做诗)他的画作(或其他艺术作品)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意境。其实,我们所讨论的视觉传达设计也复如此,假如设计者心中毫无诗意可言,设计出来的作品徒有一身炫人的外衣,那么又怎么可能在观者心中产生意境的效果呢?所以,设计师平素多注意培养自己的诗情,多读中国传统的诗、词和曲等优秀作品,在内心真切地体验到意境的魅力,中国的民族特质也就自然蕴含其中了,民族化问题的讨论也将不会仅停留在是否运用那些古代的视觉元素或是仅仅在具体的形式上面纠缠不清了。

又如,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独树一帜,闻名于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体现着对意境的追求。“意境”就是处理“情”与“景”的关系。“情”是指作者的思想情感、欲望追求。“景”是指作者之外的 自然的社会事物、事件、思潮、活动等。“情”与“景”是创作中人化或物化的对立统一。中国的园林设计主要是借鉴文学中的“移情入景”营造意境的方法。在具体空间组织和环境布置上,采纳了文学创作中的分景、隔景、借景等丰富多样的手法,辅之以走廊、曲径、小桥,组成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曲折幽深的景观序列,步移景异,含蓄而韵味无穷。

四、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

随着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日益拓展,文学中的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元素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如汉字就是视觉传达没计中一个重要元素。

汉字是我国的语言记录工具,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母体,其发展经历了象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是蕴涵着深厚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卓尔不群,博大精深。接近完美的体系结构使它不仅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褪色,反而愈加洋溢着充沛的生命力,备经万劫却历久弥新,拥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民族文化底蕴,具备无与伦比的自我更新的潜力。

汉字源于图画,这已经为世人所公认。所以,汉字也是中国民族元素中最富想象力,最具概括性的抽象图形。它采取提示性的简略图形来唤起人们的联想和记忆,部分汉字以形表意的性质,造就了汉字特有的形体美,从而产生了表现汉字形体美的书法艺术。在中国的视觉表达中,汉字的作用甚至比图形更为真实,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线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汉字表象性的特征,将“形”和“意”的力量巧妙地释放在生活中,在各种造物活动中发挥着其他物象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切都倾向于视觉化的今天,人们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设计时,似乎总是偏爱图案而冷落文字。其实,图案和文字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对视觉作品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者所形成的信息传播的整体效果。。汉字承载着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过程的产物、一种特别的图形。所以,以汉字为创作元素做出的设计作品,是视觉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