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对于直观思维与感性思维发展比较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十分单调枯燥的,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要改变学生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入教学,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分享一下。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简单易学的内容,学生不用费力思考就可以掌握,他们当然就乐于学习;而对于数学这种需要动脑思考的学科,大部分的小学生往往会在受到一两次的挫折之后便失去学习的兴趣,继而导致数学教学的效率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教学,“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三角形)”通过提出这个谜语,学生就会积极地交流讨论着,从而可以使得课堂的氛围活跃而热烈。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入:“这里有三个三角形,但是每个三角形的一部分都被长方形给遮住了,你们知道这都是什么三角形吗?被遮住的两个角会是直角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朝着“三角形的内角和”方向思考,从而使得接下来的教学效率得到保证。再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超市货物及价签的图片,由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对这些数字很熟悉,借助这样的方式引入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与思考,从而可以降低学生内心的抵触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使得课堂的教学可以顺利开展。

二、巧设练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是十分重要的。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进行内化,还有助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练习中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注意题目设计的适度与适量。难度过于简单,则起不到练习的作用,过于复杂,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大量的练习题虽然可以让学生熟能生巧,但是也会让他们感觉枯燥单调,只是在做重复的工作,没有学习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保证课堂上的练习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后,教师就可以设计几道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也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如:(1)8.90+0.1-4.8,9.95-(4.92+3.14);(2)36.8减去19.4的差,再加上23.4,和是多少?(3)一瓶油连瓶重3.5千克,瓶重0.6千克,用去1.48千克油后,还剩多少千克油?这几个题目的难度逐渐提升,学生在做题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发展模式,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与应用题等结合起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思维与解题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小数计算能力,一举两得。

三、及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然后教师再综合学生的评价给出更为客观、全面、中肯的评价,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提供必备的条件。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与鼓励,从而促使学生今后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另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肯定或是鼓励,不论回答的是否正确,学生都会受到鼓舞,从而有助于他们接下来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之一。在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时,教师要经过精心巧妙的设计,采用恰当的手段开展教学,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地促进学生能力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左都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05).

[2]王雪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4).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 钻研;提供;探究;互动

一、深入钻研教材,让数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繁、难、偏、旧”和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用数学的眼光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让数学回归生活。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我了解许多同学早已会读很多万以内的数了,只是个别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在读时有些困难。因此上课前一天,布置调查作业,请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从报纸、杂志、超市广告单等材料中发现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电脑每台5808元,全球原油平均日产量8000吨,全校学生1998人……课堂上,首先让每个学生把他们所找到的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择最喜欢的两个数写在卡片上后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将黑板上的数进行分类并互教互学。学生很快便分出了四类,而且掌握了读数的方法。为了把练习生活化,活学活用,我又设计了一组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长江黄河的长度,人民大会堂的座位数等。这样的设计,将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亲临的、活生生的题目,既使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也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二、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例如“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如木块、乒乓球、圆柱、笔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这样的安排看似小事,其实完全反映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与课堂的实践效果,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学生彼此选择进行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他们将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意识将促使学生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情感参与探究,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在资讯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有限生命与无限知识之间的关系,需要在知识的内容、价值和掌握知识的方法上重新做出选择,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增、删、调、补的深度加工,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才能满足学生需求。

三、精心设计数学化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地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例如,“角的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角和画角的方法后,接着要研究的就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师生比赛画角的活动场景,“比一比谁画的角大”,把学生引入了经验与新问题的矛盾之间,学生在其内在需求的驱使下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活动,在几次延长所画角的边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角的边是可以向一头无限延长的,因而判断角的大小不能看边的长短;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教师又一次策划了探究的空间,学生有的拿出活动角不断放大缩小——用自己各自的方式研究着同一个问题。在这期间,学生自由支配着自己的“空白时间带”,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去感悟、体验。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而非“解题者”,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仿者”,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四、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让师生真情互动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不断产生着交互作用,换句话说,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在课堂上,师生双方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产生积极的互动。这“互动”实际上就是“沟通”和“合作”。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成为数学活动的参与者,当学生将要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导游,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明灯,帮助学生指明研究的方向;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当是学生的贴心人,帮助学生树立起成功的自信;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引发学生的回顾、学会怎么思考自己的学习。第二,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点参与讨论;及时评估学法和学情,以便对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班主任兵法》,作者:万玮,长江文艺出版社

[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者:陈凤伟,辽宁教育杂志社

【作者简介】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操作能力;调动积极性;主动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的课堂上,只有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一人、一黑板、一粉笔”的讲课模式,对于多动的小学生来讲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很困难。而这也正是我想说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原有的、枯燥的数学课堂上加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格子”“折一折”“用三角尺量”的多种方法得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后做出了大胆的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牢牢地记住并很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得以开发更发展了学生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并从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1.所谓的积极性就是让学生对数学有充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要学习好,玩才是最关键的。对学生来说知识固然重要,可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才会把知识变成是他们自己宝贵财富。

2.家长应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并适当地去赞美他们,有一句话是“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作为家长不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的特别重要,不要给学生制造过高的心理压力,带着这种压力去考试怎么会考出好成绩。

3.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过程。这也就是说明应该调动孩子积极性主动去探索和研究问题。

三、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我想说的是给孩子一个学习自。现在很多的家长要求学生必须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再去玩。大家想一想,刚从学校紧张的压迫感里走出来,他(她)们会想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做点他(她)们喜欢的事情。当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家长的心情无疑是本具让他们多学点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长大以后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就会让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还会布置其他的课外作业,让他们去看、去练,以为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结果考试成绩还是不那么理想,家长以为是学生不够用功,但没想到的是真正的原因是出在家长身上,是家长没有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剥夺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家长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把握时间,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指导他们制订时间表,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靠得不仅仅是学生一方面的努力,想要有好的数学成绩更是在于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去学习,将传统教学和新的课堂方法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用新的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永良.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J].青春岁月,2011(16).

[2]张萍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1(15).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整体教学与传统的专题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相比有所不同,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向小学生展现一种全新的数学视野,摆脱小学数学教学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使小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整体教学其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整体性,二是学习的整体性.知识整体性注重将小学教育学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论以及心理学知识做一个整合,将其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数学网络知识结构,将小学数学知识、学生与教学三者视为一个整体,合理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输给小学生,从而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学习整体性,则是在教学中将班级小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而后结合学习材料及小组探讨经验,从而整合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资源,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实现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理论,培养其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的实践

1.选择典型的数学课题

在小学生数学整体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数学课题是尤为重要的,在课题选择上要选择典型的,浅显易懂的题目,且题目要符合老师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要从小学数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多方面出发,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数学题,既要向小学生传达数学概念,又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比如说老师在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题,“假如有两个长方形玩具,其周长相等,将这两个玩具命名为A与B,若A的长宽之比为3∶2,B的长宽之比为5∶3,那么A,B的面积可以为多少(答案不唯一)”,之所以选择这一数学题,是因为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不用过多担心说错答案,其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

2.选择有趣的课程材料

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成绩评定标准、数学学习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数学知识框架及相关资料,对于课程材料的要求以这三方面内容为依据点,从中选择较为有趣的课程材料,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老师在整体教学中要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实现数学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性格特征有效地开展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数学知识导向,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知识点,这样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评定小组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中设立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小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数学知识的整体表现,将其评定总分设置为50分,主要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课程材料的全面理解、与老师的配合表现及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后的回答积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每项评定分都为10分.二是评价老师教学设计的成果,评定分也设置为50分,主要从创意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讲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同上也为10分,对老师及小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了解老师进行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教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整体意识.

4.注重交流与合作

老师在小学数学中要注重与其他老师及小学生的交流.与其他老师交流可以吸取数学教师长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教学技巧,与小学生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以及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整体教学的关键.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与思考 促进教学

我们所说的数学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其自主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来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那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又该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必须要了解这件事的性质以及事情涉及的对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就必须了解小学数学的特点,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够根据这些具体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数学实践教学方案。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为学龄儿童,他们对生动事物的认识比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却会感到很困难,因此决定了小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的活动中必须依赖一定的感性的学习材料。因此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更加直观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具有极强的好奇之心的群体,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很多事情在他们眼中都必须具有逻辑性,想知道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学习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二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也就是说,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会很难,但是特别注重一个打下基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急于求成,要遵循其认识和学习的规律,一步步稳扎稳打地进行。三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比较依赖教材和教师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它是知识的载体。而小学生特有的教师依赖性则更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扮演好引路人和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做好学生家长的角色,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我们弄明白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我们开展更好的数学实践活动。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蕴于生活,最终还将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数学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将数学知识整合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周边事物,联系学科知识的习惯,这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导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周边的生活现象导入数学新知,这样会拉近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他们感到数学并不神秘,仿佛就在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在课程的导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比如,讲故事、做游戏、模仿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切饼的故事开始,把一块饼切成三份,一份就是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分成四份,那么一份就是占总数的四分之一,那么把饼分更多份呢?以此类推,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上,感受数学的有趣。又如,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们就可以拿人体的一些有趣的比例进行课堂导入:身高和双臂平展长度大约是1:1,人体的黄金分割点是肚脐,上下长度的比例大约0.68:0.32,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比例的概念了。到超市买袜子,将袜子绕在拳头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适不适合你穿,警察抓小偷,根据小偷的脚印就可以估计他的身高,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运用到数学课堂上,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思维以形象具体化为主,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精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可以引用公交车上的语言:1路公交车从A地到B地,运营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21点,两地同时对发。学生就会讨论21点到底是几点?从而引入24时计时法。接着展示收集到的银行营业时间、动画片播出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24时计时法。又如,在学习数学两条线交错问题时,可以找几组学生分别模拟平行走、相遇走、背离走,让他们以人代线,切实感受两条线不同的交错关系,然后再用线条具体讲解这些数学知识。对于那些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之外,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去感受。比如,学习小数点,可以带学生去商店了解商品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测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高度、学生的身高等,这样结合实际学习新知,教学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新知

小学生在学完新知后,通常巩固知识的手段是练习习题,往往都是一些数字型的题目,跟现实实际联系不大。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完统计、求平均数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统计近几个月自己家里的电费、水费情况,算算平均每个月的水电费用,这样既能巩固新知识,又能让学生知道家庭开支的一些情况,懂得节约水电。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比如,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交易的游戏,让他们记账,计算当天买卖的收入、盈利情况。在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兑换计算时,也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真实模拟,通过这些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在接触现实生活中,可以意识到某些事物中包含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观点认识事物,逐步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将社会生活中鲜活有趣的素材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生活中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建立.小学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J].新课程:教研,2013(10).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合作学习走过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看到有的教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受到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也能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对此置之不理,有的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教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成员对此无动于衷。有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这可要不得。

二、合作学习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合作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做灵丹妙药,好像能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教师也要搞合作学习;刚一上课问题还未出现,教师就叫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也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不管你厌烦不厌烦教师仍按部就班布置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方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以为学生有了问题可以甩手不管,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也不指导如何解决,结果时间耽误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不合理(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的多少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作为“导”师的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长此以往,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而余者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生活中经常需要独立学习。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1.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需要教师长期培训。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一、学情与材料分析 

1.建立情境,带入课堂 

新版数学教材重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走进生活,把生活情境带入课堂。以案例1为例,以北京8月的天气为统计样本,晴天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建立情境对话,各种不同天气的特点通过道具方式进行情境演示;例如:新版教学案例2中,选材是四(1)班同学对喜欢早餐的选择,喜欢牛奶早餐6人,豆浆12人,粥24人。小学四年级学生已能对每天自己的早餐具有喜爱辨识,这种生活问题带进课堂,走进统计数学教学模式。对于早餐的喜爱与选择方式,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内的早餐喜爱进行讨论,结合统计的结果进行小组条形图表的建立,这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加自身的学习能力。 

2.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根本目的在于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法。对于在生活中的问题,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通过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的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案例1中,对于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根据不同天气的表示图标,数出晴天9天、阴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让学生们学习建立纵向统计图,学生通过统计条形图上条形的高低鲜明的对比,清楚了解当月的不同天气的对比状况。而统计表的数字表示,可以让学生们直接读出不同天气的具体数值。 

案例2中,对于四(1)班同学的喜欢早餐进行统计,喜欢牛奶早餐6人,豆浆12人,粥24人。两种不同的纵向统计图,不同处分别在于基数的差异,第一种统计图的每格代表1个人,而第二种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人,最喜欢粥的人多,达到24个人。使用第一种统计图分别需要6格、12格、24格;使用第二种统计图需要3格、6格、12格。如果存在5个人喜欢牛奶,使用第二种统计图,只能画2个满格和1个半格。 

统计的方式差异即分析问题的角度差异,分析角度的差异表示出来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导致最终的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版小学生活式数学教学,目的在于学习数学联系现实生活。 

首先,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让学生认识条形图,依据统计图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简答。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根据案例1、案例2的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的,建立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激发、拓展学生的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验证与应用。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统计》,认识其作用为具体的教学目的,建立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1.明确教学本质,建立教学起点 

新版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还有其过程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充分结合新版教材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将数学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只有以此为本质,才能建立高效率教学。 

新版教学方式的改革,清楚认知学生的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水平、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提前对具体问题的了解,在平时的课堂上,更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为教学更有针对性,免除或减少无效劳动,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 

2.诱导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思维训练 

在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侧重于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体现了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发展,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探求数学学科奥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充分利用一切生成性资源。例如:《统计》案例1、2,两种统计案例,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始过程,让学生回忆最近的天气变化,结合不同天气特征支起遮阳伞还是穿上雨衣;让学生们对所吃早饭进行回忆,通过牛奶、豆浆、粥等食物,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而不仅仅局限于枯燥乏味的书本和板书。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看法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19-01

一、注重教学方法,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工作

老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知识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们解答疑惑和问题,但是老师想扮演好一个成功的教学组织者和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老师们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积极的做好备课工作,将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准备充分,这就需要老师将教材钻研透彻,利用好教材这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将要讲的知识整合成系统的网络,从而准确的讲授给学生,老师还要研究好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主动的与学生们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和每位同学的特点,考虑同学们在学习过成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同学们的学习思路,从而为课上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提供帮助。

2、课堂上全心投入,面向全体同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的引导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老师还要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娱乐课堂气氛和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等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同学们的个性差异,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使他们不被忽视。

3、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耐心辅导前来问问题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课后老师也要关注同学们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学习上落后于他人的学生,老师要帮助他们积极寻找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逐渐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每一位老师都会遇到的,要处理好这一问题,需要老师做出很大的努力,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因为学习落后于他人而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真的成为一名差生,以致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老师应该从他们的心理出发,跟他们谈心,燃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学习上的辅导,老师还可以找学习好的学生来帮助学习困难生,对他们进行辅导,这样不仅帮助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好的同学的能力,使他们得到了锻炼,也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了解的更加的透彻。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步的提高,并且还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不例外,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做到的,通过学习,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老师们才能改变旧的观念,逐步接受新观念新思想,追赶新的时代潮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需要作出很多方面的努力。当然,多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注意积累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教学的方法,并积极的与其他的老师交流,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学生培养师生感情

良好的师生感情更有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特点,也有助于增加学生们对老师的信任,从而使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也更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越,学习氛围浓厚,使得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老师为了培养与学生的感情,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不要经常的批评他们,要多鼓励他们,跟他们谈心,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真心的关爱,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多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和心理,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差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往往已经失去了信心,其实差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他们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唤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老师要理解差生的心理,不能歧视他们,而应是想办法积极的帮助他们,老师应让他们感觉老师是关心他们的,要给他们温暖,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来鼓励他们,使他们找到自信,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然后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对于他们不懂的问题要拿出百分百的耐心来给他们解答,直到他们明白为止。只有这样才会帮助他们摘掉差生的帽子,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老师要积极的做好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相信通过老师们的努力,教学质量一定能有一个快速的提高,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