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命意识;尊重生命;敬畏;爱护自然
近年来,本地区重点高中发生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跳楼自杀的事,本校的七年级学生也有人因玩“死亡游戏”差点送命。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件都反映了学生对生命冷漠的现实。让人痛心不已。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次,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大气污染到水体富营养化,从疯牛病到艾滋病,从克隆羊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近两年,我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着渗透生命意识的教育。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所
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我在教授《生物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一节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和生命进化的主要历
程,让学生认识生命产生的艰难和漫长;教授《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给学生介绍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动物的语言”等生命现象,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世纪以前人们还沉浸在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和从大自然摄取越来越多财富的激动心情中,但一夜醒来,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它所蕴藏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我在教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学习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绿色植物,没有绿色植物,我们一天也生存不下去。
三、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我教授《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节时,让学生体会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事件,每个生命总会经历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和宝贵的。在教学《生命的起源》一节时,用多媒体展示生命产生的艰难,进化过程中任何一点差错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生命产生后,物种的延续需要个体的繁殖,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物繁殖的知识。如:在教学《植物的开花结果》时,让学生不仅懂得被子植物通常经过开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最后发育成果实、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还让学生认识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种子将不会产生。在教学《人的由来》时让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每次参与受精作用的有一亿左右,最后通常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生命活力的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在母体中发育成熟,通过分娩一个新生命才来到世界。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来到世界上是不容易的,人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都是稀世珍宝,永远不要自轻自贱,也不要轻视他人。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我还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人生短暂,一个人怎样发挥生命潜能,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呢?
四、抓住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播出的“复旦大学学生投毒事件”中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南京大学某学生把狗放在微波炉内观察事件”“活熊取胆”“踩死小猫”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我抓住这类伤害动物的事件,在学习有关动物的内容时恰如其分地加进去,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人的素质的生成机制是“活动”,换言之、人的素质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的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我们真的应该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
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情感和习惯;使学生认识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培养其珍惜时间的意识,从而努力学习生物和其他学科知识,充分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展示其才华,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实行“生命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
责任。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具有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生物现象,也可以让他们对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有清晰的了解,明确生命的内在价值,并通过学习认识自我存在的生命内涵,在初中时期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生命怀有着敬意.
1.生物教材的有效性设计
新课改后的生物教材内容有所变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在设计上遵循了初中学生的心理倾向,易于引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于生命理念的认知.
2.能够使师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大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不断地自我主动中完成知识的丰富和积累,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的教材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体系,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下渗透生命教学,能将遥远的生物现象带到具体的生活中,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教学,并通过对生命特征的认知,更加在生活中关注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大对生物知识的探索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
1.实践方法的探索
(1)通过课堂的情境创设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
生物教学中关于生物进化论的讲解,教师可以从生物的适应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信心,去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作为鸟类却不会飞翔的鸵鸟,但是它能够利用自身快速奔跑的优势在条件艰苦的沙漠中生存,这体现了生物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自身的独特优势.通过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自身进行的思考和衡量,建立自信心,发挥自已的独有优势,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未知.
(2)通过科技化的设备展示生命的神奇
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太过神奇和复杂,并不能从简单的教材知识和教师的讲解中得到充分说明,这就需要借助于新时展中的设备,在教学中进行新媒体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去了解生命现象.比如进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讲解时,可以运用生动的视频资料更加清楚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大脑中对生命的起源有鲜明化的认知.
(3)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对生命理论的认知
生物是源于生活和自然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生物的教学活动,使学习不致局限于课堂.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深他们对生命现象的认知.
2.实践途径的分析
生物是生命的载体,是生命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生物中的生命学科知识,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生命教育思想,并有自己的认知和感悟.
(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课堂永远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渗透生命的情感理论,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去接受生命现象,并自发的去遵循和执行.
(2)通过主题班会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可以通过设立同生命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环境中逐渐的去接受和认同,并且达到对课堂渗透的补充和推进,使学生在进行自我感悟的过程中达到教师期望的效果.
(3)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渗透
当一名10多岁的孩子喝农药自杀被救活却若无其事说“哭什么,人死了都会复活的,有什么大惊小怪”时;当活泼可爱的小孩残酷地杀害小动物时;我们惊讶于未成年孩子的人性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幼儿生命教育的缺失已不可忽视,正确对待幼儿生命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一、“三不”――幼儿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教育条件不充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现实是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生命教育系统课程,教师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知识。幼儿园不但没有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而且没有进行专题性的生命教育相关的教研活动,这是客观存在的条件缺失。主观上,据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中的调查结果,有63.0%的教师认为“儿童太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53.7%的教师觉得“如果在幼儿园进行生命教育”难以接受,仅有25.9%的教师乐意去实施这一课程,这说明老师对生命教育的忽视。
社会舆论不认可。有关调查数据统计,63.5%的家长难以接受“希望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57.5%的家长表示不希望开展这类的教育。众所周知,这是应试教育的压制造成的。正如王坤庆教授说“现在孩子都在单行道上走,单行道上的路标就10个字:知识、考试、分数、升学、求职”。幼儿兴趣班偏多,但不外是英语、奥数、识字等,还不都是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穿越、打不死砸不烂等主题动画片的消极影响,必然对生命教育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不诚实。每个幼儿几乎都会问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从哪里来?部分幼儿也可能遭遇亲人、伙伴、宠物离世,现代顺畅的信息让幼儿很容易了解到一些天灾人祸,如严重的地震、海啸、泥石流、旱涝、战争伤亡、交通事故、抢劫、自杀等。可是,许多家长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总是随便搪塞过去;认为幼儿长大后就会明白,从而压抑了幼儿探索的冲动。幼儿不是真正忘记了,他们只是被压抑了,直接后果是幼儿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产生疑惑、害怕、恐惧、回避等不良心理。
二、“三我和”――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台湾著名的生命教育家纪洁芳教授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自然”。即生命教育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大自然的认识、接受和关爱,是一个人基本的认识和品质。
(一)“我和我”的健康知识教育
幼儿园应设计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基本结构及功能,能够喜欢体育活动,增强身体体质,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避免疾病。其次是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近年来幼儿被无辜遭到的案例屡见不鲜,幼儿从中班开始,性别意识萌芽,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适时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及身体发育特点,懂得保护自己,避免长大后对性的羞耻和错误的认识,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我和它”的科学知识教育
幼儿生命教育在科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出生和死亡教育、认识动物植物的生命过程、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等内容。幼儿从四、五岁开始对出生和死亡表现出好奇,教师和家长不应压抑幼儿的好奇心,造成幼儿对出生和死亡的迷茫和恐惧。幼儿园要千方百计开发场所和资源,让幼儿在班级、园所、家庭中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命过程,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也认识和接受生命的起源和死亡。
(三)“我和他”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可通过定期组织地震、火灾演习,让幼儿能在紧急情况下学会如何避险。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运动、突发危险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陌生人不跟其走;不小心走丢时要找警察、找服务台寻求帮助或找地方给家人打电话;能记住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电话号码,会根据危险的不同情况拨打110、119、112等急救电话。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能让幼儿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建立自尊自信;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社会大家庭中的生命组成;更能贴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我们生命教育的目标。
三、“三结合”――幼儿生命教育实践途径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要进行幼儿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形成经验,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语言”、“艺术”教学活动推进
“语言”就是通过儿歌、故事、角色扮演、戏剧等多种方式来让幼儿学习生命教育。孩子的世界里,故事、童话最容易通行,我们可以用绘本故事来告诉幼儿生命教育的有关概念。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例如:认识自己:《我不知道我是谁》;认识性别:《人体博物馆》、《男孩子女孩子》;认识生命起源:《小威向前冲》、《我从哪里来?》;认识生命死亡:《汤姆的外公去世了》、《再见,爱玛奶奶》等。我们可用绘本让孩子分角色扮演故事,增强感受,根据幼儿的心理,化繁为简地传递生命教育知识。
“艺术”是人对生命进行感受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活动,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长辈对生命的思考;作为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如可用古典音乐《命运交响曲》,指导幼儿体验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和战胜生命的力量;《二泉映月》表达了对生活美景、宁静生命的描写,蕴含作者生命故事的刚直顽强。当然还有许多儿童歌曲和适合幼儿的流行歌曲,如《最好的未来》、《感恩的心》等都是生命教育可以选择的素材。
(二)结合家园合作活动推进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家园合作对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和家长沟通与指导,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长委员会、半日活动、家园互动网站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生命教育的交流与学习,积极听取家长意见,不断增强家园互动,为幼儿的成长建立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命教育最直接、最有效、最深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态度、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幼儿。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生命教育的素养,平等、尊重地看待幼儿。其次要引导家长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把握好生命教育的契机。如家长的亲友有怀孕、宝宝出生、老人离世时,家长应该带宝宝参与,并给宝宝进行科学的解释。家长可以参考一些绘本故事,用言简意赅、科学有趣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教给幼儿;家长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栽养花草、饲养小动物,体验动植物的生命过程;还可多带幼儿进行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习珍惜生命,关怀他人。
(三)结合社会体验活动推进
一、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艰辛
生命教育离不开生物学的知识。初中生物第一课“认识生物”,就让学生在开始接触生物学科时了解生命的特征。纵观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很多知识与内容都和生命密切相关,详细地告诉学生生命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如“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八年级下册)等,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知识点,引导学生去体会生命从开始孕育到最终诞生的艰难过程,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
例如,在讲授“人的生殖”这一内容时,笔者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和卵子结合及婴儿出生时的画面,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一个母亲都非常伟大,认识到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所以对每一个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都应该用心呵护。又如,在讲授“人的由来”这一章节时,笔者告诉学生在怀孕期40周的280多天内,胎儿发育需要的一切营养都来自于母体,胎儿的排泄物也要通过母体排出体外,母亲的各种器官由于胎儿的存在加重了生理负担,最后分娩时母亲还要承受剧烈的疼痛。由此教育学生要认识到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父母把孩子养大更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要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师可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抓住时机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这不仅是对自己个人负责,也是对父母养育劳动的负责。
二、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通过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例如,在教学“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每一个鱼鳍的特殊作用,这时也许会有学生说“把不同的鱼鳍剪掉看看鱼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不就行了”,这里笔者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笔者和学生一起探讨剪掉鱼鳍的方法:“把鱼鳍剪掉的确可以完成实验得到结果,但被剪掉鳍的鱼肯定会死亡,这种以伤害动物生命来完成实验的方法是不值得倡导的。我们能否重新设计一种不伤害它们生命的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告诉学生生命的珍贵,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惜其他的生命。又如,在教学“动物行为”这一章节时,学生看到野牛在遭到虎、豹等凶猛动物攻击时,身强力壮的公牛会围成一圈,主动保护老弱病残的野牛。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呢?笔者借此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要呵护生命。此外,在讲授“生命进化”这一章节时,也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明白各类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是要经过激烈的竞争的,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注定会被淘汰。
三、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尊严
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领悟生命的尊严。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达成这个目的。
如笔者在讲授“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以及“遗传变异”等内容时,经常以此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人与地球”等视频资料,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深深触动他们。从原始生命起源那一刻到现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物种,这些生物在地球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是生物世界中平等的一员,它们的生命同样也是值得我们用心尊重的,我们不能随意地去扼杀任何一个生物,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别的生命。
2月5日那一周,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网站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把纪念活动通知散发出去。通知说:
“2009年2月将迎来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以及《物种起源》首次出版150周年。达尔文及其同代人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所宣示的观点不仅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也影响了我们对变化的观察和描述方式……自从《物种起源》发表以来,进化生物学的原理已经融入医学、农学、基因工程、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除了生命科学外,进化概念还给许多领域带来了启示,包括经济学、文化研究、城市规划以至电脑游戏设计。演进变化这一概念已经镌刻在公众脑海中……我们诚邀您一起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不断学习进化生物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广泛的领域的。”
这个通知只有短短二三百字,却将进化论的意义概括得非常清楚:(1)进化论思想是生命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2)进化论思想对很多领域产生了影响;(3)进化论思想影响了公共想像。
2月7日第1场报告会题为“肿瘤:最适细胞的生存”。报告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肿瘤分子遗传学转化研究中心主任Thea Tlsty博士,她研究肿瘤的分子过程已有20年。
2月8日第2场活动是读书俱乐部的活动,拟讨论的书是2001年出版的《达尔文的幽灵:〈物种起源〉再探》,此书作者是Steve Jones,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名杰出的遗传学家。该书是按照《物种起源》原书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这场讨论的主持人Lauren John是一位图书馆员,曾写过一本书叫《如何组织图书讨论小组》。图书讲评人是探索馆的资深科学家Charlie Carlson,他把《物种起源》和《达尔文的幽灵》两本书串起来讲。对这场活动感兴趣者需事先预约。
2月11日第3场活动很有趣,题目是“谁是最适者:捕食者――猎物竞争游戏”,由探索馆的科学家兼教育专家Karen Kalumuck组织。探索馆的来访者志愿组合成4个小组来扮演捕食者,看谁能在捕食游戏中生存下来,谁会灭绝。游戏结束后,Karen Kalumuck会讨论这个游戏的意义何在。这个游戏在白天搞两场。
当天晚上举办第4场活动,这是与Commonwealth俱乐部联合举办的。Commonwealth俱乐部本来每隔一周就搞一场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的辩论。这次辩论的主题是:人类基因组测序应用的伦理学问题。两位指导专家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学中心的副主任Mildred Cho,一位是科普作家Erin Cline Davis。探索馆的会员和Commonwealth俱乐部的会员可免费参加,非会员需购买5美元的入场券。
2月14日举行最后一场活动,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病学教授Thomas Lewis作报告:“情爱之探讨:追溯爱的起源”,探讨进化过程如何影响了人的情爱关系。他著有《爱的一般理论》一书,因此,他经常被邀请到各处作关于情感科学的报告。为什么在这一天安排有关这个主题的报告呢?因为这一天是情人节!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高等教育 和谐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根本性承载。离开了生命这个前提,一切教育将化为虚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突出地强调用知识工具去实现教育对象的应用价值与实践价值,忽视了教育对象最为根本的生命价值,教育与生命逐渐剥离,高校命案屡见不鲜。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存在的根本性依据,离开了生命,再发达、再繁荣、再重要的教育,都因为失去了根本,而丧失了教育的本真。[1]因此,和谐的高等教育首先应该体现于对生命个体的和谐,用高等教育的手段与内容去引导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实现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与内涵
1.生命教育的起源。生命教育的雏形来自于二战以后人们对残酷战争的反思。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威胁到人类生存问题的显现,促使人们对死亡开始有了新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死亡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开始推行并盛行,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及死亡的概念。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自杀、他杀、吸毒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的背景之下,正式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旨在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1966年,台湾许多学校开始陆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2.生命教育的内涵。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说法。生命教育是指“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2]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3]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大业之中;生命教育是一种有关‘人之为人’的意义,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才能肯定自己,承受困难,超越自我,并真正享受生命。[4]
尽管各家表述不一,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即通过生命教育来帮助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笔者以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就是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培养、生存能力训练、生命价值感悟,促进大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生命教育包含了这样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对生命价值的认知。生命作为有价值的意义存在,大学生既需要通过生命教育来体会生命的可贵与不易,从而珍惜与热爱生命,又需要在生命教育活动中感悟生命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人生的真谛。二是对生命责任的承载。生命既是独立的个体,又依附于整个社会。通过生命教育,让大学生理解生命不仅是一种自我权利,更是一种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生命不可以随便消亡,也不可以轻易堕落,拥有生命就必须承载起生命的责任,担负起生命的意义,承载一切厚重的责任。
二、生命教育在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社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生存压力快速膨胀,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大学生群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之后更是被推向了竞争的浪尖,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接踵而来。一起起高校自杀、他杀命案频频发生: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中国人民大学女博士自杀案;清华大学研究生坠楼自杀案。压力过大、情场失意、朋友口角等这些相当普通的事情竟都可以成为大学生们自杀或者他杀的理由,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一条条年轻生命的背后,昭示了对生命教育的急切呼唤,触发了和谐高等教育的盲区。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对象,是高等教育发展壮大的根本元素。大学生自身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直接反映着高等教育内在的和谐程度。顺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高校常常是急于为社会批量生产“知识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沦为高校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运作的“物质性”产品,而他们多元化的思想与情感在单一的知识教育过程中却被掩盖,他们丰富的内心活动得不到很好的抒发。久而久之,一旦压力来袭,那些平时得不到化解的情感被无限放大,怀揣着对生命的无知的大学生个体,往往将结束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这对高等教育的“和谐”构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毋庸置疑,这是高等教育对生命教育漠视的结果。教育不能只是为了塑造人,而是应该回到原始的人的形态“生命”,通过对这种完整的人的理解,真正做到对人的生命的涵养、孕育和提升。[5]因此,和谐的高等教育必须首先关注的是大学生作为一种有生命的个体而存在,呵护、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精神动向,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提升生命活力的生命教育,这是教育的本真体现,也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的真谛。
三、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按照自内而外、循序渐进的思路来进行。
(一)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
1.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学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手段,生命教育作为系统性教育自然离不开课程教育。当前,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真正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高校往往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很小的分支纳入到大学生“两课”的教学内容中,而大学生本来就认为理论性与思辨性极强的“两课”枯燥无味,加上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占据的比例小,认为不重要,也就会失去兴趣。事实上,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高校可以一方面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并设置相应的学分。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够拿到相应的学分。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为生命教育课程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我国尚没有相应的生命教育专业,所以从专业度的角度来考虑,高校对于生命教育课程师资的选拔要慎之又慎。生命教育讲究耐心与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的内心活动相互关联,高校可以选择一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同时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教学积极性与课程的成效性。
2.开展多元化的生命实践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是一种内化式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生命教育的教学需要,通过恰当的“引导”来实现发自内心的“感悟”才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成效。笔者认为可以有这样几种途径:
(1)生命渴望教育。所谓生命渴望教育,即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一些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唯一的,是必须要珍惜的,培养他们渴求生命的态度。比如以在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等频发的自然灾害中涌现出的那些坚强的求生的人们为典型,开展典型性教育,让大学生在了解这些故事后明白生命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一些挑战生存类教育,为大学生设定艰难的极限环境来激发他们求生的欲望与能力。
(2)生命关爱教育。80、90后的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十分宽松,绝大多数大学生又都是独子,养成了备受宠爱的习惯,却没有学会关爱别人。可以通过策划性教育来激发大学生的关爱之心,帮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关爱的,对于别人甚至亲人的付出是需要感恩的,而不是一味地只是享受别人的付出。比如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等有意义的节日为契机,面向大学生开展“一封家书”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天下父母心”的意义;也可以在班级过集体生日,让大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与温暖,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激发他们的关爱之心。
(3)生活环境感化教育。许多案例表明,长期在不良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他们的内心是十分压抑的,这种压抑的情绪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个小的导火索而大爆发。所以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要为他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经常组织一些积极的、意义深远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妙的”,为他们打造出一个轻松健康的环境。
(二)加强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
1.法律教育是开展生命责任教育的重要前提。许多高校案例显示,大学生在冲动地选择自杀未遂或者他杀后常常是后悔不已,等待他们的是因为自身行为而带来的严重的法律后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反证了当代大学生们淡薄的法律意识。大学生的生命责任教育,首先应该是法律的教育。通过法律教育来实现对大学生的预警示作用。这种法律教育不应仅仅囿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主要应该结合贴近大学生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法律责任教育,让他们了解一旦做出了冲动的行为后将受到何种严重的法律制裁。同时也可以学校电视台作为宣传阵地,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组织大学师生进行现场对话和现场讨论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
2.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生命责任教育中。从道德学的意义上来说,道德教育就是通过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多元化手段使大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并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公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础水平之上的大学生个体,才有可能真正承载起自我与社会的生命责任。笔者认为,可以采纳类似于“感动中国”的形式开展感动学校的十佳人物评选等活动,利用身边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从校园责任做起,让大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肩负着对自我以及社会的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张应杭.人生哲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25.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探究实践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物教学不仅能够普及生物知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发展,懂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命存在的价值,而且通过生命教育能够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意义,能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课堂效率
生物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生物生命成长方面的知识。在生命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生物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对生命方面的认知需求,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各种动植物生命特征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另外,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关注生态,不断开展与生命相关的知识性活动,也能够让学生在感受生物魅力的前提下感知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认知生命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课堂效率。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我们常常会在媒体上看到有关青少年自杀以及杀害亲人的相关报道,这些不由得让人心痛。在我国青少年死亡原因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自杀排在第一位,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面对困难和挫折,其实这都是生命教育缺失的表现,学校、家长往往过于在乎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对他们生命方面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而且能够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自身发展以及完善教育体制的迫切需求。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探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渗透生命教学不仅要将生物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在理解生命教育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要通过生命教学懂得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
1.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认知生命价值
在生物教学中,讲解生物的进化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生物自我适应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例如,沙漠中的鸵鸟虽然有翅膀却不会飞,但它的后肢却很健壮善于在沙漠中奔跑,而翅膀可以用来协调平衡性;同样有翅膀的企鹅也不会飞,但它却可以利用翅膀在水中游泳。虽然都属于鸟类,它们却没有飞翔的能力,但它们却能够适应生存环境。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群体的特性,关注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另外,让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然后教导学生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迎接生活。
2.利用多媒体情境法,让学生感知生命的伟大
多媒体能够给现代教学提供鲜活生动的事例,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情景教学,构建创新环境。通过多媒体也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例如:在讲解人的生殖一章中,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母亲怀孕到婴儿出生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每一个婴儿出生都是生命的奇迹,从与卵子的结合,到母亲十月换胎,再到最后的分娩,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视频的播放中,学生会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存在都是经历了激烈的竞争,是精英的代表,我们的存在就证明了我们的伟大。同样要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艰辛,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学会孝顺父母,好好的活着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敬。
3.开展生物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感知生命价值
创新生物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让生物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要将生命教育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知生命,感悟人生。
例如:在植树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植树节的由来以及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开展生物教学活动。可以结合植物的一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闲暇实践种植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如花生、大豆、玉米等植物,也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种子,让学生亲自播种、培育,这样学生就会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而且会每时每刻关注植物的成长,感知生命成长的美好。
三、结束语
生命教育对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学的渗透,是提高学生认知生命、感悟人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生命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生命教学也未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青少年对生命的轻视淡泊以及青少年生命的失去依然是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强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落实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真正的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确保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诠释.[J].教学与管理. 2006.1
[2] 左小文.关于中学实施生命教育的若干问题探究.[J].教育评论.2005.5
一、通过言传身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的生命是有情感的生命,生命教育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用心灵涵养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感激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向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师要言传身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浑身洋溢着乐观地对待生命、热爱生命,对于课文的解读和教学应当融入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传递给学生。
二、在阅读教学中捕捉生命教育契机
语文教材是生命教育的丰富资源库,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介绍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契机渗透生命教育。语文课本中的很多作者或者文中的主人公是经历各种人生磨难,饱受各种挫折打击,但还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在文学或其他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了夺目的光彩。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往往将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作为第一个环节,如能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作详细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产生向这些作者或主人公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强烈情感。
2.抓住挖掘文本中的生命内涵契机,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正确的生命观。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一些诗句,让学生懂得人生短暂,培养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的生命观。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象的文本理解往往是充满零星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到进行生命的契机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从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出发,不追求标准答案,真正进入文章情境,产生属于学生个体生命独特体验的情怀。
3.抓住欣赏生命意象的契机,引领学生欣赏生命、敬畏生命。语文教师可引领学生感受、欣赏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从自然界生物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中认识生命的意义,获取生命的力量,欣赏、敬畏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比如《紫藤萝瀑布》、《囚绿记》、《林中小溪》等都是揭示生命意义的典型例子,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尊重自己、他人以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塑造开放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生命内涵。
4.抓住阅读教学中的情感领悟契机,引领学生重视生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任性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爱情、亲情、友情的伟大和可贵,认识到自己在亲人、朋友、班级中的重要性,从而重视生命。比如《藤野先生》、《与妻书》、《背影》、《羚羊木雕》等作品,都是反应师生情、爱情、父子情、友情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他们关心家庭、关心亲人、关心他人的爱心和责任,懂得自己在家庭和亲人朋友中的位置,明白自己如何对家庭、亲人、他人负责,从而对生命有意识地约束和自爱,重视生命,珍惜生命,乐观地对待生命。
三、在作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做有生命意识的有心人,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引入生命话题,让学生思考有关生命的问题,可以是对自己的生命状态的追问,可以是对周围的生存环境的理解,也可以是自然界小生命的生长过程的探寻等,从而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生命的内容,生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延伸。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紧贴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将生活中对动植物的观察感受,对生活的感悟诉诸文字,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把写作当作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减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人类生命的意义。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字里行间发现种种细微心理,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对生命理解不正确的思想、看法,及时正确引导,对学生对生命问题困惑的心结及时化解。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初中生物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副科,并不重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很淡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认为可以从以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从学生对生物的认识方面进行培养
1、让学生认识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堂教学生活化已摆在每一位生物教师面前。陶行知说:“教育只能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标明确要求:让学生感受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是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生物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来设计和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生物,实现教学生活化。
2、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学家及其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达尔文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写出了《生命起源论》等著作。介绍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说法:有神论: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才形成人类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补天时用泥巴造人;有更为离谱的自然发生论:把一些垃圾放入一个瓶子里,再把瓶子放到黑暗处一段时间,瓶子里面会跑出老鼠。有化学起源说:生物学家米勒一提出这个学说就遭到了质颖,但他并不放弃,他做了一个模拟原始地球的实验,用有利的证据证明了他的说法。
生物学家们是孩子学习生物的最好榜样,生物学家们的故事充满传奇,孩子们在无限神往之中感受到了生物学家们的刻苦钻研,探索攀登生物高峰的精神,感染之余,坚定了学好生物的信念。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是促使学生对生物保持兴趣的一剂良药。
任何问题,如果太过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失去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熟悉大纲、教材,更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切实把握好难度。
例如: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一步三探”,步步为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控制好难度,做到创设问题三“度”;难易有度,范围大小有度,提问对象点面有度。另外,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内容时,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量使学生紧张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内容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找原因,从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其乐融融。总之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关键在体验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把握好了,学生就会对学习生物产生强烈的成功感成就感,并保持高度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点燃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激情,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设置问题,应力求先声夺人,抓住学生。一个好的开头可为整堂课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讲血型的鉴定时,不妨这样引入假如就发生一场惨烈的战争后,大部分伤员急需输血,有些伤员输血后被救活了,有些伤员输完血后反而死了,为什么呢?学生将会有一场激烈的发言。此时,教学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知道输血前应鉴别血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本节的兴趣。
2、从实际生活中设置问题
例如:讲发酵技术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喜欢吃馒头,当你们吃的时候,是否发现馒头里面松软的孔,为什么呢?在这样的问题心理驱使下,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四、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可利用它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下载、安装编写判断等生物工具软件、程序,随机出示练习题,学生按鼠标或键盘进行答案输入,当学生答案正确的时候,电脑会发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语,学生做起练习来思维更快、积极性更高。此外,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生动的声、色、电、光效果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兴趣更浓。
五、通过变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