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质量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 工程项目质量概念及其特点: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征综合。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为项目的用户(顾客、项目的相关者等)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服务。令顾客满意,关键是项目的质量都必须满足项目指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和目标适用于所用工程项目管理职能和过程,包括工程项目立项决策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计划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等。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的质量特征,如性能、寿命、可靠安全性、经济性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如立项决策、设计、施工、机械、环境、工艺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2)质量波动大。工程建设因其复杂性、单件性,不像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环境以及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所以其质量波动大。
(3)质量变异大。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
(4)质量隐蔽性大,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若不及时检查和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事后表面上质量尽管很好,就很可能内部质量就存在质量隐患。
2.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即人、材料、方法、机械、测量和环境。
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质量检验为主的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以严格把关为手段,以被动管理的少数专业人员为主要控制力量,因此,施工单位长期存在着抢进度、抓工作量,忽视质量及其相应的管理,从而导致质量事故多、质量通病多、工期拖延、施工成本高、为用户服务差等许多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事实证明,传统式质量管理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已落后的管理方法,它远不适应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以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取代它。这个新的管理方法即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三全”管理;所谓“三全”管理,主要是指全过程、全员、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即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质量管理,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故称PDCA循环。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科学管理工作方法,在日本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事实上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建筑施工;全面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性能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质量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建筑业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建筑的施工质量。新时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贯穿实践操作的全过程。本文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结合建筑工程领域中的质量管理实践,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效率。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概论
质量管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生产的全过程。
1.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特点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包括:使用性、安全性、经济性、耐久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1)使用性是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包括理化性能、结构性能、使用功能等。
(2)安全性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不受危害。一般包括抗震、防火、防腐、抗爆炸等能力。
(3)经济性是指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使用的费用是符合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工程的价值。
(4)耐久性指工程满足功能要求的使用年限。
(5)可靠性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保证就有的功能正常,保障其使用价值。
(6)建筑工程还应与周围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相适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本文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1.2.1全面质量管理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把有关建筑施工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统计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建立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工程的经济、适用和安全性,充分满足业主的要求。
1.2.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不断循环的阶段,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PDCA循环法。
(1)计划阶段按照业主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技术条件,进行施工计划安排,编制施工设计。
(2)实施阶段按照计划阶段制定的施工计划组织施工生产,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确保质量和安全。
(3)检查阶段是对已施工的工程按照强制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和评定,以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和问题。
(4)最后根据业主的意见和检查中评定的结果进行总结处理,并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及时整改。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1)在施工准备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材料因素及机械设备因素。人员方面主要表现为项目经理学历不高;管理粗放;凭工作经验管理项目;人员分工不明;材料方面主要表现为没有按照要求进货;选用不合格材料;保管不当;机械设备方面表现为选用淘汰落后、生产力低下的机械设备;选用的机械设备不配套;机械设备未进行保养维修。
(2)现场施工项目阶段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方面文化程度不高;工种技术单一;技术等级低等;机械方面存在机械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机群配合度不高等问题。施工方法上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创新度不够,机械化程度不高。
2.2原因分析
(1)人员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面。公司缺少责任制度,员工素质较低,质量管理意识不强;项目部未形成有机整体,缺乏竞争机制和氛围。
(2)材料采购人员技术不高,组织不周密,标准和规格掌握不准确,管理混乱等。
(3)员工凭经验操作,不重视机械的有效配置和维护,未掌握现代施工方法和工艺。
(4)方法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项目部往往强调过去的施工经验,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认识不足,缺乏工序分析,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质量隐患。
(5)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未根据项目特点及工程量,按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确定其使用形式;选用机械设备不配套,造成窝工浪费;未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未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导致使用效率低下。
2.3解决办法
(1)组建素质过硬的项目团队。认真开展项目经理的选任工作,从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促使年富力强、工作经验足的中青年干部成长,进而培养公司骨干,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培养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建筑施工企业应培训一定数量的技术熟练的工人队伍,以保持技术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3)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在材料采购时加强采购员的管理,在材料进场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的监控,同时加强材料的堆放与保管。
(4)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施工,加强机械系统应该与机械配置、施工方法和项目管理相结合,提高机械化施工效率。
(5)形成规范的施工控制方法。通过成熟的施工技术管理和制度,可以有效克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质量管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昆明市广福路片区琥珀俊园A4地块项目,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基坑深9.5米,静压管桩筏型基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由9栋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高度59.8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两层为车库(局部为战时人防,平时车库),地上1~2层为商业,3~18层为高端住宅。
3.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与效果
该工程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坚持创优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并对整个工程施工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使工程质量管理上新台阶。在现场施工阶段加强施工技术指导,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大力应用先进技术,健全各项目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质量检验程序,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争创优质工程。
在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该项目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从项目部到班组逐步分解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奖优罚劣,确保每一个工序达到标准,最终有效确保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4.结论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先进的管理方法亟待被需要引用到工程质量管理中去。本文从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出发,提出质量管理的特点和方法,并就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步骤进行阐述。针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最后工作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建筑施工质量和提高施工效率。 [科]
【参考文献】
[1]赵锐锋,陈少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07,2:232,246.
工作方案
为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作为贯彻落实《佛山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品质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配套方案之一,本方案仅适用于2021年,具体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引导更多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开展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在全市树立一批先进质量管理标杆企业,促进我市制造业质量全面提升,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质量管理成熟度”5A级企业30家以上,4A级企业40家以上,3A级企业200家以上。
二、工作举措
(一)积极营造重视质量管理的社会氛围。
在全社会宣传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将宣传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标准作为“十四五”期间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每年“全国质量月”期间,集中组织宣传、培训等活动,形成学习和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热潮。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尤其是宣传我市企业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成功经验。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标准、纳入考核目标等手段,持之以恒地推动先进质量方法和标准的应用,加大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作出优质服务承诺,推动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引导服务企业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内容。(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商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企业优化运行流程,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对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推广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加大计量投入,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和过程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计量器具,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提高企业计量检测管理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服务认证,引导各类服务企业获得服务认证,帮助更多服务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三)开展质量管理方法推进和应用路径研究。
积极组织行业协会、高校等专业技术机构对适用不同行业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加强对推广工作的专业指导。深入推进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基础领域实验室建设,鼓励引进国内名校名院在佛山设立质量创新发展研究机构。研究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市企业应用的有效路径,总结、提炼我市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探索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客观规律。(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四)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结合我市质量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化与先进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组织企业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标准的研制、宣贯与推广,加快研制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稳步提高服务标准水平,及时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转化为企业标准或联盟(团体)标准,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全面推进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实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
(五)加强质量管理培训和交流力度。
每年举办多期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等培训班,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引导企业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质量人才。大力开展QC小组、六西格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员工发现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服务业各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成立质量讲师团队,发挥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优秀企业人才资源的优势,广泛开展质量培训、质量论坛、研讨交流等活动。鼓励我市优秀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种质量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积极性和实践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相关行业协会)
(六)总结推广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工作成效。
及时总结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工作经验,完善评价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展培育成效。多渠道搭建交流学xxx台,引导我市获得评级企业向国内行业标杆企业学习,组织开展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认真总结成熟优势企业的成长经验,并在我市大力推广,有效带动行业整体升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服务满意度。(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工商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
(一)申报条件。
申报佛山市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企业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在佛山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3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符合国家和省、市的产业、节能、环保、质量等政策,依国家规定取得相关证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3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
3.导入卓越绩效模式1年以上,经济效益好,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申报和初审。
1.市市场监管局通知,布置具体工作安排;各区市场监管局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和指导本区内企业做好申报工作。
2.企业根据通知要求提交申报材料,各区市场监管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把关,初审合格后,报送市市场监管局。
(三)专家评审。
市市场监管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材料评审总分为500分,分为领导、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共五个部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将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分为5A(450分以上)、4A(400分至449分)、3A(350分至399分)三个等级,具体评价项目及分值见《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附件1)。材料评审初步评价为3A级及以上的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具体评价项目及分值见《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附件2),总分70分以上的企业“予以通过”。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情况,确定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的等级。
(四)评定和扶持。
2021年9月底前,根据专家组的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意见,确定佛山市企业管理成熟度评价企业名单,颁发牌匾并给予资金扶持。
四、附则
获取扶持资格的相关资质、认证、认定在1年内被取消,或以弄虚作假、不正当手段骗取扶持资金的,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摘牌或收回荣誉证书,追缴扶持资金,并向社会公告。
附件:1.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
2.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
附件1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评分标准
本附件给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材料评价的评分项、分值以及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满分为500分。其中总分350分至399分为3A,400分至449分为4A,450分以上为5A。
序号
评价维度
基本要求
评价要点
证明材料
1
领导
(60分)
领导作用(30分)
1.高层领导应确定组织的管理架构,明确职责权限,确保组织运营合法合规、公开透明,不断提升组织治理能力;
2.高层领导应履行确保组织提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的责任,重视质量教育和质量队伍的建设。
3.高层领导应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的评审,提炼具有组织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图、职责说明书、质量安全责任落实的证据、质量教育及质量队伍建设规划、高层领导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的证实性材料、特色质量管理模式等。
文化建设(15分)
1.组织应形成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为核心的特色质量文化,建立质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机制和渠道。
2.应营造诚信守法,有利于组织快速反应,改进和创新,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
3.应具有质量诚信意识,高层领导率先垂范,在组织中倡导诚信、践行诚信。
企业文化及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质量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机制和渠道、高层领导营造诚信守法的环境的证据、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的证明性材料,如守重证书、质量信用报告、执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等。
战略推动(15分)
1.应设定明确的质量战略目标,包括满足产品(服务)要求所需的内容, 建立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2.高层领导应组织制定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参与重要的质量决策和质量活动,有计划的推动组织的质量提升;
3.高层领导应关注质量战略目标和公司战略方向的相互促进。
企业制定的质量战略目标及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质量发展战略及高层领导参与重要质量决策和活动的证据、高层领导关注质量战略目标和公司战略方向的证实性材料等。
2
质量
(140分)
质量基础
(40分)
1.组织应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充分发挥其在组织运营中的作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或效益;
2.提供满足产能、成本、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立设备预防性和故障性维护保养制度,合理开展更新改造,保证基础设施的各项性能长期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描述企业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水平及成效,如管理体系建设、各类体系认证证书、参与各级标准化工作的成果。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图片、设备先进性的说明、设备管理相关制度、设备管理的绩效指标及达成情况,如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率等。
质量保障
(35分)
1.组织应识别主要产品、服务及经营全过程,根据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识别并确定关键过程,明确各相关方对关键过程的要求,并将其转化成包括质量特性在内的绩效监控指标;
2.组织在关键过程实施中应考虑采用先进质量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确保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可操作性;
3.开展监测与控制、改进和创新,减少过程波动与非增值性活动,运用适宜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如QC小组、精益生产、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等,推动影响质量水平的关键过程的改进和创新,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
4.采取合适的方法了解顾客对产品(服务)质量的关键要求,围绕顾客需求,实现满足需求的质量供给,定期测量顾客满意度并进行改进。
提供企业内部质量保障相关的绩效监控指标及相应的结果,如关键过程的识别与管理模式、关键工序制造能力的设定与实测结果。组织在生产制造、质量保证过程中运用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及水平,与同行业的对比情况说明等。企业开展改进和创新活动的相关机制、开展相关活动的证据及取得的结果、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方法等。
质量安全
(15分)
1.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质量问责制度和机制,围绕产品(服务),向客户提出公开的质量承诺,承诺内容可测量;
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识别、收集、评估潜在的质量、安全、运营等风险,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作好应急准备,以减少危害, 保障运营的连续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质量安全隐患,实现防范风险的目标。
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相关制度、承诺等证实性材料,如:实施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质量安全“一票否决”等相关制度。说明企业在应对质量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层面的建立的方法及相应的监控指标。
质量水平
(50分)
1.应对主导产品(服务)执行标准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明确其关键质量指标当前水平和趋势,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评价;
2.应对主要产品(服务)及其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当前水平,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分析;
3.应建立并实施投诉受理、调查和处理的工作程序,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企业主导产品(服务)执行标准先进性的评价、企业产品质量所处行业地位与竞争对手、国内外产品的分析结果。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等。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及其当前水平,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企业建立投诉处理的方法和相关案例等证实性材料。
3
创新
(130分)
创新机制
(10分)
1.应建立组织的产品、技术、管理进行持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服务)的质量升级;
2.应建立实施、测量、评价创新活动的管理制度,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相关管理制度,如研发实验室建设、研发投入管理、创新成果转化等制度等。
技术创新(50分)
1.应研究、引进、消化、吸收适用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形成组织的技术诀窍或专利;
2.将组织中的各种知识资源,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为动态的知识体系,推进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说明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管理模式、创新投入及独有的技术诀窍和核心专利技术等。
管理创新(40分)
1.开展一线班组建设,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并取得成效;
2.导入先进管理模式并有效运用,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形成体现行业和组织特点、具有推广意义的质量管理新模式。
开展一线班组建设和质量改进的活动成效及相关证据、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如质量管理体系、QC小组、精益生产等取得的成效、企业在行业内形成的独特的管理模式等。
创新成果(30分)
1.获得各级政府、科技部门、机构认定或科学技术奖励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
2.应有相应数量和水平的技术专利,并与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比对分析评价;
3.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实例、新产品市场销售占比情况。
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的相关证实性材料,如政府质量奖、高新企业、研发机构;现行有效的技术专利清单及对比分析材料、专利获奖证明;专利转化先进标准的证据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市场销售占比的数据等。
4
品牌
(40)分
品牌培育(10分)
1.建立品牌培育体系,创建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品牌文化,以质量为基础,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识别和确定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建立自主品牌;
2.高层领导根据内部及外部的环境,组织制定与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品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说明企业品牌建设的规划和品牌文化的定位、品牌规划及实施的证实性材料等。
品牌管理
(20分)
1.通过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
2.采取注册商标等品牌保护措施,防止并积极应对品牌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及品牌自身利益;
3.采取合适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反映品牌的价值;
4.构建品牌危机处理机制,妥善处置突发品牌危机事件。
说明企业在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评价、危机处理等方面制定的制度及开展相关品牌管理活动的证实性材料。
品牌成效
(10分)
1.组织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方面的相关测评结果,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的品牌进行比对分析评价的结果;
2.品牌对销售提升的影响。
如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品牌溢价、品牌效应、品牌国际化等方面关键绩效指标,曾获得的省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注册商标数量、品牌价值评价结果、第三方出具的品牌排名等证实性材料及与行业内对比分析的结果。品牌对销售的影响等。
5
效益
(130分)
经济效益(90分)
1.财务绩效方面的关键指标当前水平和趋势,如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质量成本比率、利润总额、净利润率、资产贡献率、资产负责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人均产值等;
2.对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比对评价。
提供证明企业经济效益的财务数据及上一年度第三方审计报告、说明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的分析状况。
社会效益(40分)
1.获得国内外各类奖励及表彰情况;
2.依法纳税总额和人均纳税额;
3.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安全环保、行业引领等方面的当前水平及趋势。
提供企业获得的各类社会荣誉、奖励及表彰的证实性材料。企业纳税总额和人均纳税额的数据、企业在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安全环保、行业引领等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附件2
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现场评价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1
领导(20分)
高层领导如何亲自推进卓越绩效模式、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如何将卓越绩效模式在本部门组织实施、组织的文化建设及质量文化在各个层面得到贯彻实施的情况、企业质量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情况等。
2
战略(10分)
组织战略的制定过程、质量战略的制定依据、战略实施计划、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工具应用情况等。
3
顾客与市场(20分)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与市场的需求、如何了解顾客需求和处理顾客投诉、顾客声音的倾听和分析研判机制运行情况、如何定期评价和测量顾客满意度等。
4
资源(20分)
资源配置情况、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财务风险评估、供应链管理、基础设备及信息化程度在行业内的地位等。
5
过程管理(20分)
关键绩效过程的识别和现场控制情况、先进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一线班组建设及过程改进应用的方法、过程管理的结果等。
6
测量分析与改进(10分)
开展测量分析的方法、日常改进活动及成效等。
一、工作目标
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创一流管理,树一流品牌,争取到“十二五”末,在全市树立10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在重点行业培育1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示范企业,培育创建50家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我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引导企业重点围绕技术创新、清洁生产、安全环保、节能降耗、挖潜节流、降低成本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为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创新型课题的攻关,我委拟定于每年上半年召开QC小组现场会,进一步激励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大力组织全员质量培训工作
根据中质协、省经信委和省质协联合下发的有关培训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大中型企业参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统考,坚持三统一(材、统一考试、统一证书)原则,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一轮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活动的参与率。引导企业对员工开展先进质量概念和质量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同时各企业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职能、不同岗位或任务要求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并将方法培训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全面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激励和引导广大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省经信委和省质协部署,围绕“质量管理——企业的生命线”这一主题开展省质量奖申报工作,积极组织车桥、四方磷复肥等一批企业参加年度质量奖复评;遴选一批质量管理基础扎实、通过ISO9001、ISO14001、GB/T28001“三标一体”认证的企业参加年度质量奖新评;指导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
4、积极实施“品牌产品工程”
鼓励企业要以做响产品、做大产业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人员负责品牌的规划、维护、开发等工作,切实把品牌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开发和使用自主商标并及时注册,增加注册类别,适时进行商标与品牌跨国注册。鼓励企业申报省及以上名牌和著(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积极开展品牌示范企业活动。
5、鼓励支持提高产品质量项目
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中,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的项目支持力度。重点安排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和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相关的项目;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实现产品质量硬件手段的系统改造升级,增强企业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同时,支持和引导有关产业领域优化技术攻关组织形式和合作方式,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工作安排
1、5月底召开全市QC小组现场会;
2、6月6日和11月7日组织企业参加全国质量管理知识统考;
3、7月中下旬开展省质量奖现场评审工作;
4、11月中旬开展品牌示范企业评选活动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指导。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业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把广泛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创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将质量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关键词] 操作风险 6σ 质量管理
随着金融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产品创新不断,业务流程进一步复杂化,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模型日趋复杂,在这些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银行失败案件,这些案件大都可以归结为操作风险问题。这引起了人们对操作风险问题的广泛关注。2004年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正式纳入资本监管范围,将其列为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并列的三大风险,并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资本要求。
至今,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以及管理、计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操作风险可以理解为同银行内部运营相关的风险;除信用、市场风险以外的其他风险;难于量化的风险等等。这些理解侧重于定性界定,较为粗放,主要用于理论探讨。一些金融组织着眼于管理实践给出了一些比较细致的定义,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采用的英国银行家协会的操作风险定义影响最为广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情况复杂、同银行业务活动密切相关、具有人因性和动态变化等特点,因而要求有不同于市场、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巴塞尔薪资本协议给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一些原则和几种推荐使用的监管资本计量方法,但适合操作风险特点的管理与计量方法还在探讨之中。
尽管操作风险作为单独的一个风险范畴得到广泛关注是近些年的事,但操作风险并不是一种新的风险,它同银行产生的历史一样悠久,伴随着银行经营活动的始终。它也并非银行独有,任何企业只要有经营活动就会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工作(管理)质量的问题。工作(管理)质量好和意味着操作风险低,反之亦然。近些年来,制造业质量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6σ管理法代表了当今质量管理的最高成就。用6σ方法管理操作风险可以克服现有管理方法的不足,灵活地适应银行具体经营特点,能够与银行业务整合及流程再造有机结合,是管理操作风险的有效方法。
二、6σ管理法简介
6σ的发源地是摩托罗拉公司。1987年,为应对日本公司的竞争,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即6σ方法。实施6σ方法仅两年,摩托罗拉公司销售额增长了5倍,利润每年增加20%,带来的节约额累计达140亿美元,股票价格每年上涨21.3%。公司也因此获得了马可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摩托罗拉公司的管理实践的成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通用电气公司(GE)的6σ管理实践,在CEO杰克・韦尔奇的领导下,GE把6σ这一高度有效的质量管理战略变成管理哲学和实践,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GE实施6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81年到2000年,GE的股票市值达到了45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公司排名从世界第十位上升到了第二位。目前,几乎所有的财富500强的制造企业都实施了6σ管理战略。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也开始实施6σ管理,如花旗银行、JP摩根、美国运通、英特尔、微软等。6σ已逐渐从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演变为追求管理卓越性的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希腊字母σ在统计中表示标准差,在质量管理中用来评估产品或生产过程特性波动性的大小。6σ质量水平表示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百万次中出现缺陷的机会仅不到3.4个缺陷,即达到99.9997%的合格率。
可见,6σ质量水平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它代表着对质量精益求精的思想理念。现代6σ管理方法已不再是统计学上的概念,而是一种由沟通、培训、领导艺术、团队合作、度量和以客户为中心等价值观驱动的变革方法,旨在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变革企业文化。
6σ管理的含义包括:
以顾客为关注中心;
基于数据和事实驱动的管理方法;
聚焦于流程改进;
有预见的积极管理;
无边界合作;
追求完美,容忍失误。
三、操作风险6σ管理建议
6σ管理法起源于制造业质量控制,在制造业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应用于金融服务企业的时间还不长。国外一些大型金融企业也着手开展6σ管理。在我国,6σ管理在金融企业中尚未获得推广,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6σ管理更是空白领域。要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必须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特点,开展全面的6σ管理。
1.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操作风险涉及到银行业务运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要有效管理操作风险,首先必须营造一种贯彻全行的风险文化。6σ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它要求适应需要,不断转变工作方式;要求高级管理层对6σ管理的实施高度负责,并将这种精神渗透到整个企业之中;要求高级管理人员挑战对旧的传统行为持容忍态度;要求高级管理人员与关键人员一起参与到执行6σ管理的活动中来。
2.积极推动ISO9000质量认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要通过提升工作质量,来降低操作风险。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RAROC)为标准,创新产品,整合再造业务操作流程,实现操作风险的过程控制。
4.确立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培育操作风险6σ管理专业人员。要建立起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业务线全面参与的全员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5.根据银行实际,界定本行操作风险含义与范围、操作风险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6σ管理是基于事实的管理方法,必须根据本行实际情况,细分操作风险种类,积累各种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如流程图、控制图、平衡记分卡、内部控制评价、贝叶斯网络等,逐步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质量;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质量,作为现代化企业的生命,被无数生产企业视为了生存基础。它的含义也随着质量专业的发展和成熟而不断的演变。在一项研究要求美国东部的86个公司经理进行质量定义后,得出了数十种不同的答案,这其中包括:
1.完美;
2.一致性;
3.消除浪费;
4.交货速度;
5.服从方针和程序;
6.提供良好的、可用的产品;
7.头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8.让顾客惊喜或愉悦;
9.全面的顾客服务和满意。
因此,要想全面理解质量在一个企业组织的不同部分所起的作业,就必须认真理解关于质量的各种观点。1931年,沃尔特首次将质量定义为产品好的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质量是“绝对的和普遍认可的,标志着一个不可妥协的标准和高的成就。”它常常和产品的特征、特征的比较有着某种关联。在市场营销中,通过宣传质量以形成消费者心目中的一个印象因素。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进入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构建“三集五大”体系,深入推进管理变革的新阶段,作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大局的重要基础,必须从入网设备质量为抓手,不断提高电网发展质量,从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从而打造国家电网公司这一“百年老店”。
在质量管理方面,日本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在20世纪50年代前,“日本制造”并不知名,之后,美国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传入日本兵迅速发展和创新,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以其高质量产品受到全世界的赞誉。日本大量出口产品,迅速成为经济强国。其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而中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30年来,中国产品的质量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质量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作为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其中,许多百年老字号无不奉行“人无信不立”的诚信原则,质量原则,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也推崇“中庸”之道。许多人把它理解为了“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却忘了中庸之道的精髓——不偏不倚。还有部分企业盲目追赶潮流,抱着寻求质量的“灵丹妙药”的心态被动地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方法、工具、手段、不注重、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生搬硬套,结果造成了质量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生产实际和质量管理方法脱节,现象多,解决问题少。而不结合实际生硬的套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强硬的推行手段,也容易造成员工对质量管理的抵触情绪,甚至造成为了质量管理而管理现象的发生。
中国企业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工作体系,更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文化,两者同步进行。
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行业,其安全生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大停电事故、2008年冰雪灾害给电力行业带来的震撼和冲击也给我们国网人敲响了警钟,也使“质量安全文化”进入了我们的关注范围。
“安全文化”一次,最早是由负责调查切尔诺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的。尽管此后,对于其相关含义和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国际上派生处理许多解释,但其核心概念却一直未曾受到任何怀疑。即:安全文化是企业及所有组织防范和规避质量事故和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要做到质量第一。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大家思考和构建个人与组织整体,监理工作现场与社会生活的安全屏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全文化也可以被称为“质量安全文化”。质量安全文化反映了管理状态的水准,可是一谈到管理似乎概念又显得过于庞大。例如就技术层面而言,可以分为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序管理、信息管理等等,安全既是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管理的全部,因此不能笼统、片面的划等号。
【关键词】风险管理;目标导向;缓冲导向
前言:为了实现企业采购低风险或零风险,企业必然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本文就从采购风险的不同关注对象入手,深入分析了不同的风险关注对象应采用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下面我们就进行具体描述。
1、企业的采购管理方法――目标导向法
目标导向的管理方法的重点关注对象是供应商结果及表现,该方法采用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第一,制定应急计划。应急计划一般应包括进行关键的生产原材料供应商的资格认证、要为委托我们的供应商认证其自身关键的供应商的资格、进行供应商设备改进借此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第二,建立并维持企业共同平台,为了缩小产成品所需的原材料的品种范围并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可以建立共同的企业平台并加以维持,该平台的建立可降低缺货存在的可能性;
第三,评估供应商绩效,要进行供应商的绩效评估就应对供应商的财务稳定性、竞争力、一致性、顾客承诺、产能、总成本和控制系统进行考察;
第四,选择多个产品供应源,不可将命脉放在一根线上,使企业稳扎稳打,寻找多个强有力的供应商与其合作,减少风险,企业承受、健康的发展与多家供应商稳定合作关系是分不开的;
第五,对供应商承诺保持生意上的往来,一般企业在采购时仅关心自身从供应商那里能取得怎样的产品,而忽略了供应商为最终结果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在供应商积极表现且不考虑自身取得的结果时,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和准确及时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样供应商才会保持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这也是激励肯定供应商的重要表现。
2、企业的采购管理方法――行为导向法
为了降低采购企业的不利选择与道德风险,因此,采购企业采用了行为导向法对企业的采购环节进行管理,并利用该方法加强信息的共享、对供应商的发展和行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和供应商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的行为导向的管理方法为:
对供应商进行资格认证。进行供应商的资格认证有利于采购企业了解供应商的是否具有保证成本、配送、数额目标、产品质量和财务的能力。经常性的对其进行资格认证可以刻降低检查其产品或服务时消耗的巨额耗费。同时,通过资格认证的过程我们也可加大对供应商的了解,确定供应商是否有能力供应产品和服务、保障产品及服务质量。建立企业联盟改善供应商的供应过程,提高其能力水平、质量,降低成本。
实行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为了满足采购企业对采购产品质量的要求而采取的各种管理活动,就是实行供应商质量管理。该项管理活动不仅能提高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也能满足采购企业所期望的活力与能力。经验证,过程导向的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要高于目标导向的质量管理。增加对企业内部运营的关注时,质量管理活动的实行也可增进采购与供应之间的融洽关系。
共同制定企业目标成本。企业的管理者销售新产品时,先为新产品制定的理想价格,并以此为依据实行产品成本控制,以实现产品理想的售价,这就是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制定方法首先要在市场中找到最具吸引力的目标价格和目标客户,之后确定产品质量及功能,并制定恰当的产品价格,通过产品的设计来实现预期利润。共同制定企业的目标成本应有供需双方共同进行有益谈判和讨论。加强采供双方的友好沟通,增加采购企业对供应商成本结构与驱动因素的了解。共同制定企业的目标成本可使双方的目标逐接近、统一。
供应商的发展。采购企业为提高供应商能力或绩效所作出的努力以满足企业自身对供应的长或短期的需要。供应商的发展活动有:
必要的供应商考核与评价;从数量有限的供应商处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估及反馈;供应商应当实行标准化零部件生产;恰当的时机对供应商进行奖励;如条件允许,要定期派遣人员到供应商的工厂拜访;时刻保持与供应商紧密的信息交流;在开发或改进材料方面要增强与供应商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新品的研发过程;对供应商业务及人员进行必要培训。
3、企业的采购管理方法――缓冲导线法
缓冲是一种目标导向的风险处理方法。企业可通过缓冲法降低不良的供应风险的影响,它并不能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缓冲导向法包括以下措施:
存货管理就是企业自身存货进行的必要且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保证企业存货的适当安全水平。受存货特征影响,因此安全库存会因占用库存空间而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成本,产品潜在的过时可能与存货资本投入也将增加。但大多学者认为,实行存货管理可缓解供应风险,内部安全库存的使用可减少企业的供应风险。尤其是生产地或近生产地安全库存的有效性将会更高。
供应商代管存货。要求供应商为企业提供代管存货可降低企业的采购管理风险。由供应商代为管理存货,供应商就要撑到存货的保管责任。在企业仓库空间不足或无仓库时,可选择由供应商代管,也可能是供应商的货物管理成本较低。而供应商会将代管成本以高价形式转嫁给采购企业。
选择多重供应商。进行供应商的多重选择也似减少供应风险的一个方法。多重供应商的选择就是为防范企业出现过度控制和缺乏技术革新及潜在投机主义的存在。反之,选择多重的供应商会增加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环境,可以有效的减少单方面供应中断或材料价格上涨为企业带来风险。通常,各种类型的企业均适用于结果导向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刚起步,对供应商的了解不足,尚未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行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是针对那些已经发展成熟、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特别是那些采用了JIT和大规模的生产定制,单位的产品产值较高的采购企业;对于以上情况而言,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企业自有仓库并与供应商维持良好关系的企业,企业可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采购管理方法,当然,也可以同时运用三种相结合管理的方法。企业只有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采购管理方法,才可以有效减缓、避免采购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关键词]服装企业 质量管理 建议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博士曾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管理己经成为全世界企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实施质量管理来提高其竞争力。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服装外销市场萎缩,内销市场逐步打开并扩大;与此同时,受国内资源、环境与能源的制约,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使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日趋缩小。专家呼吁服装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成本控制模式,在保持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下,实现由原来的粗放型、低质量、低效益的增长方式逐步向高质量、高效益、品牌化战略迈进。
一、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ISO9000标准将质量管理的定义为:“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自从20世纪20年代提出质量管理的概念以来,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和ISO9000质量标准化阶段,主要特征如表所示:
与四个发展阶段并存且影响巨大的质量管理理论还有克劳斯比提出的“零缺点质量管理”,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六西格码质量管理”,日本提出的“质量经营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等。
自1987年以来,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的确立,我国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许多大中型企业得到迅速推广。1998年,上海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集质量理论研究、培训咨询、审核评价为一体的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开始跟踪、学习、研究六西格玛理论,积极探索、实践应用。中国质量协会也在2002年9月16日成立了中国质量协会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委员会,并在成立之初召开了首届六西格玛管理国际论坛。2002年,国内最具权威性的质量管理专业杂志《中国质量》专门开设“六西格玛管理”专栏,组织全国六西格玛研究者进行探讨、研究和交流。国内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者和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
具体到服装企业,质量管理的研究文献及其有限,崔志英、杨以雄(2004)使用六西格玛方法对服装专卖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做了一定探讨;李颖慧、王渊(2004)使用管理学的方法针对“服装的质量”问题做了初步解析等。
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美国Feigonbaum于1961年首先提出,它是质量管理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全体成员参与,对全过程管理,全组织参与改进和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和“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零缺陷质量管理,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大师Philip Crosby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理论,它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零缺陷质量管理理论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强调“第一次把事情做好”。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吸收了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管理、统计过程控制和系统工程等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追求近乎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是通过一套以统计科学为依据的数据分析、测量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优化和控制效果,使企业在运作能力方面达到最佳境界。六西格玛通常包括六西格玛流程改进方法(即:对现有流程改进,包括制造过程、服务过程以及工作过程)和六西格玛设计方法(指对新流程、新产品的设计方法)等等。
服装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将贯穿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动态性、广泛性的管理活动,因为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实施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获得收益。
三、服装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建议
实施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为: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根据以上基本原则与服装企业的特性,笔者对服装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提出以下建议,供企业参考:
1.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最高管理者的参与,借助领导的力量大力推动和积极引导,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在管理、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及时的培训,对潜在问题有效预防,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3.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企业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全过程,提高各环节员工的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以及部门的配合,对促进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4. 以顾客为中心。市场竞争可以说是争夺顾客的竞争,拥有顾客就是占领市场。服装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出能够真正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标准。
【关键词】施工项目;动态管理;内容;方法
有建设就有项目,有项目就会有项目管理,随着管理科学体系的完善,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组织论、行为科学、价值工程、预测技术、决策技术、网络技术、数理统计等,已广泛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以项目经理部为主体的施工项目全方位动态管理模式。
1 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业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全面的、全方位的动态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分支,其管理对象是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企业。它具有单件性或一次性,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包括投标承包、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等,具有按阶段动态变化,流水作业、不可失败的特点。施工项目全方位动态管理模式,要求把握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项目目标、责任制管理,以便项目实现最终目标。
2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在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为了实现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在进行各项活动中,必须加强动态管理工作;必须强调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以施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管理的客体是具体的施工过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解析如下:
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
由企业采用适当的方式选聘称职施工项目经理;根据施工项目组织原则,选用适当的组织形式,组建施工项目管理机构,明确责任、权限和义务;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制订施工项目管理制度。
2)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是对施工项目管理目标、组织、内容、方法、步骤、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做出具体安排的文件。
3)进行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
施工项目的目标有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
4)对施工项目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是施工项目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即5M。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包括:分析各项生产要素的特点;按照一定原则、方法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配置状况进行评价;对施工项目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5)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
由于施工项目管理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特殊交易活动的管理,这种交易活动从招投标开始,并持续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依法签订合同,进行履约经营。施工项目的信息管理
6)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对项目管理中产生的关系不畅进行疏通,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的活动。在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形成不同程度的干扰,使原计划的实施产生困难,这就必须协调。
3 施工项目管理方法分类
施工项目管理方法按管理目标划分,有进度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成本管理方法、安全管理方法:按管理方法的量性分,有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综合管理方法;按管理方法的专业性质分,有行政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方法和法律管理方法等。
1)目标管理方法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控制。它们共同的基本方法就是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等,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
2)网络计划方法
网络计划方法因控制项目的进度而诞生,业主方的项目招标、监理方的进度控制,承包方的投标及进度控制,都离不开网络计划。网络计划已被公认为进度控制的最有效方法,应用全过程网络计划规范化(计算机化),形成了确定网络计划目标调查研究编制施工方案分解施工项目的施工任务进行逻辑关系分析绘制网络图计算工作持续时间计算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确定关键线路检查与调整编制可行网络计划优化编制正式网络计划贯彻检查和数据采集调整与控制总结与分析的严格步骤。
3)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C)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归结为“三全一多样”,“三全”指参加管理者包括全企业的全体人员和全部机构,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全部要素;“一多样”是指该方法中所含的具体方法是个大体系,多种多样。“全企业参与质量管理”主要是全企业要形成一个质量体系,在统一的质量方针指引下,为实现各项目标开展各种层面的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而每一循环均使质量水平提高一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全员范围内的“TQC小组”活动,开展质量攻关和质量服务等群众性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建设项目等形成的全过程和所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管理。
4)可控责任成本方法
成本是施工项目各种消耗的综合价值体现,是消耗指标的全面代表。成本的控制与各种消耗有关,把住消耗关才能控制成本。
如何把住消耗关要从每个环节做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供应、使用与管理都是消耗的环节,都要把关。消耗有量的问题,也有价的问题,两者都要控制。操作者是控制的主体,管理者也是控制的主体。因此每一个职工都有控制成本的责任。一种资源在某一环节的节约,可能与多个责任者相关,要分清各相关责任者各自的责任。各自负责自己可以控制的那一部分的责任。
5)安全责任制
安全责任制是用制度规定每个施工项目管理成员的安全责任,项目经理,管理部门的成员,作业人员都要承担责任,不留死角。
4 结语
振兴建筑业,要依靠“质量兴业”,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关键是靠加强管理,提好项目管理技术。施工工程项目管理要以目标经营决策为中心,以计算机应用为手段,运用统筹学和系统论,动态地实施施工项目目标控制(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和安全目标等);同时,建立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充分发挥施工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明确施工项目经理的责、权、利,搭接好组织协调、风险管理、现场人流、物流、财流的科学和技术管理;处理好与施工监理的关系,直至竣工验收及回访与保修的后期管理工作,从而科学系统地实施施工项目全方位动态管理模式,强而有效地规划和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获得盈利。并且,施工项目完工后,应进行必要的全面、系统的技术和经济分析,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完善施工项目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模式,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2](美)约翰E.肖费勒伯格(美)莱恩霍尔姆编著,周爱军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现代项目管理,白思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