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应用化学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用化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用化学的特点

第1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proteus仿真;项目化教学;数字电子技术

0 引言

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的迅速发展,数字电路正面临一场新的变革,而数字电子技术仍是高职院校电子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我校的数字电子技术是以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的,其特点就是以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优势是工程实践性强,利于学生加深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难点是将学生快速引入到项目进行自学中比较困难(其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设计和自我验证的平台),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强调完成项目的同时容易造成对基础性、原理性知识的疏忽。

由于proteus软件对数字电路仿真和pcb制版均有良好支持,因而将proteus软件嵌入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取得良好效果。)

1 proteus软件简介

proteus是英国labcenter公司开发的电路分析与实物仿真软件。支持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单片机的仿真。proteus提供了三十多个元器件库、数千种元器件仿真模型,在仿真时能实时显示线路上变化的信号,十分利于电路的分析。

proteus提供的仿真仪表资源有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虚拟终端、spi调试器、i2c调试器、信号发生器、模式发生器、交直流电压表、交直流电流表。理论上同一种仪器可以在一个电路中随意的调用。除了现实存在的仪器外,proteus还提供了一个图形显示功能,可以将线路上变化的信号,以图形的方式实时地显示出来,其作用与示波器相似,但功能更多。这些虚拟仪器仪表具有理想的参数指标,例如极高的输入阻抗、极低的输出阻抗。这些都尽可能减少了仪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proteus如此多的功能和优点,在所有院校的教学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资源。

2 我校开展项目化教学

我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开展,选取了以电子琴电路作为项目载体。电子琴是众所周知的电子产品,其工作原理比较复杂。本项目应用数字式分离集成电路器件(主要是74系列),通过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设计并制作六个分模块来完成一个功能完整的24键输入的数字电子琴。在完成电子琴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在系统集成创新的应用中理解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同时懂得在具体的产品中进行操作与调试,结合实际电子琴产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项目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琴键编码控制电路、琴键译码与显示控制电路、时钟发生器电路、数控分频电路、预置数存储板电路和da转换与音频放大电路。要求学生将每个模块的原理与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但由于电路较复杂,设计到的元器件种类和数量较多,很难做到每个学生都动手焊接调试。虽然也有做好的模块,但是因为数量有限,在教学的有限时间内,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一一进行测试,很多时候都是分组进行。因此另一方面就要求学生利用multisim和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调试,课内完不成的,课外时间接着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仿真更加细致直观地观察每个关键点的电压、波形等现象。在调试过程中也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想办法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能更加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得到有效结合。

3 琴键编码控制电路仿真

琴键编码控制电路需要完成对24个按键的编码控制,分别用于实现高8度音按键控制、中8度音按键控制和低8度音按键控制。模块选用集成3片二进制优先编码器74ls148芯片进行级联,74ls244作为总线缓冲器,扩展实现24线-5线编码功能。其部分仿真电路如图1。

通过仿真,能直观反映出每种按键输出所对应的编码(用发光二极管显示),方便调试,为理论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4 proteus 在验证项目单元电路中的应用

本校数字电子技术之所以以电子琴作为项目载体,是因为它涵盖了数电课程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以电子琴为主线,围绕其讲解每个相关知识点,如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编码器、译码器、移位寄存器等。因此,除了要求

学生将项目模块仿真测试外,还要求把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基本单元电路进行验证,到实验室利用实验台自行搭线的形式进行。但往往存在实验时间不足、线路复杂难检查等情况,不可能将所有的单元电路在实验台上验证完毕。这些存在的问题通过proteus软件仿真就很好地解决了,如今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电脑,可以将没完成的内容随时随地仿真,需要什么就能在软件中找到,不像搭实物那么麻烦,人人都能亲自动手实现电路功能。本课程要求必须验证及仿真的单元电路有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门电路应用实例、按键显示电路、码制转换电路、分时传送电路、集成移位寄存器应用电路、集成计数器应用电路、a/d和d/a转换电路以及eprom存储电路与数控分频电路等。其他电路也可以通过proteus来仿真。此处仿真不再举例。

5 结语

通过实际教学证明,将proteus软件引入到数字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中不仅方便了每个学生自己分析调试电路、见识各种仪器和元件、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教学资源,大大缩短了项目开发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张雪娟,宣乐飞.protues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0,10.

第2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胶体与界面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属于应用研究型的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化学、化工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理工结合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还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新生.这要求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优良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由此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材施教,培养其创新意识及能力,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急需应用化学专业教师解决的首要问题.胶体与界面化学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胶体与界面化学的课程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1],是学生理解今后生产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并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技能的重任.学生学好该课程对今后生产和科研工作具有极大影响.另一方面,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物理化学的后继课程[2],是在界面现象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杨氏方程、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Langmuir吸附等温式以及BET吸附等温式等内容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已有所介绍,学生往往误以为这就是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已经学过了,无需再学.实际上,这几个公式只涉及部分界面现象,无法与整个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内容相提并论,学生对其他胶体与界面知识及实际应用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利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如何让学生学好胶体与界面化学这门课程是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针对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层次化教学

在当前严峻就业形式下,我们不能够采取以往的一刀切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必须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对本校应用化学专业2010-2012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在大三结束时,约45%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其余学生打算继续读研并着手复习准备,其中有近30%的学生最终会考取化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针对这一情况,将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分为两个教学层次:基础知识与应用提高.基础知识:以课本教材为主,讲授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本概论、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涉及各种界面现象、多种分散体系的形成与性质、表面层结构与性质等知识.这部分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应用化学专业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胶体与界面化学的课程基本内容,满足今后生产和科研工作对胶体与界面化学知识的基本需求.应用提高: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分布在表面热力学、胶体体系及其性质、胶体与界面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膜化学、固体表面性质等章节,在讲授胶体与界面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入实际应用实例,并关注胶体与界面化学理论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运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能力.例如:在讲解胶体粒子的制备和性质时,笔者介绍了各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制备方案,同时还结合胶体的稳定性分析了由黏土形成的泥浆在石油钻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胶体稳定性改善油墨、涂料等精细化学品性能.应用提高层次教学需要针对直接就业和立志考研的同学分别开设,内容既有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最新进展,又有早已普及的工业化生产实例,要做到“雅俗共赏”,充分展示胶体与界面化学的课程魅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留住学生的“心”.

2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1基础理论教学中引进科技前沿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是基础,但是所学教材跟日新月异的科研发展存在脱钩的现象,教师如果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大多站在科研前线,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师要把掌握的科技前沿渗透给学生,让他们紧跟前沿,升华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程院校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被大力提倡的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笔者在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中及时补充了与化学、化工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光催化制氢、锂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药物缓释与运输等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2.2开展专题学术报告

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承担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但所有教师都是“术业有专攻”.由于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涉及基础知识范围广,跨学科的基本原理较多,所以单独一位授课老师无法充分领会该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课程组的集体智慧可以很好地弥补这种不足,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有利于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本人在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中采取邀请物理化学课程组的授课教师开展专题学术报告,介绍胶体化学、膜化学、固体表面性质和新能源材料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动向,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兴趣,并提高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报考率.

2.3引入实践性教学环节

胶体与界面化学是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诸多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3-5],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讲解课本知识,缺乏直观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往往是“假、大、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本人在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选取一些可行的实践办法,如: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带领有兴趣的学生参观学校分析测试中心,让学生认识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提及的现代测试仪器.其次,选取一些易操作的实践性课题,并与前沿科学相结合,再将不同兴趣点的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实践性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性课题相结合,激发学生无限潜能,形成探索式教学模式.再次,将参观企业生产过程设置为认识实习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当今的大学生是95后独生子女,受过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视野开阔,思想独立,加之发达的网络、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已经今非昔比,刻板的说教和毫无感情的语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胶体与界面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强,发展迅速,内容更新频繁的学科,教学过程涉及大量公式推导,相比文科或艺术专业略显枯燥.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其次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沉闷的课堂气氛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可以运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适当的引用流行网络语,让学生乐学.最后构建良师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言”,师生关系不能仅止于课堂之上,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其反馈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后的拓展研究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变化,与其构建良师益友型新型师生关系.

3改革成绩评价体系,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可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使教师对教学效果有深入的了解.建立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是采取试卷考核和平时成绩叠加组成模式,该考核方式明显存在以下不足:闭卷考试内容陈旧,平时成绩基本以点名来控制学生的出勤率,考核基本以出勤率来体现平时成绩,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被动学习,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势在必行.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单一化,需要将多种形式相互结合,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课程考试方式要结合教师教学过程,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做好各种考核方式分值设计.本人将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考核总分设置为100分,其中课程考试50分,课堂表现及出勤10分,课程作业10分,实践性课题30分.增加了实践性课题份额,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就业及深造夯实基础.此外,期末考试试卷题型采取多样化,涵盖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题型,且主客观试题合理搭配,并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尤其是应充分体现答案的多样性,鼓励不同见解.

4结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前提.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对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并提供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具体的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振国.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张红萍,胡晓岚.关于物理化学课程中胶体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158-159.

[3]陈志明,朱贤东,吴之传.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0):98-99.

[4]张颖,胡道道.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4,29(6):20-24.

第3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应用化学 化学工艺学 理论教学

应用科学是研究和说明特定的设备运用于特定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体方法和具体程序的科学。应用科学是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化和实际应用[1]。

化学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在学习了化学基础理论后所开设的一门应用性课程。该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开设化学工艺学课程时应能充分将化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对应用科学的指导。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有较为系统的认识。能将基础化学所学的知识与化学工艺学较好的衔接和运用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工艺过程、设备、环保要求有全面的了解。

一、根据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与基础化学密切相联系

应用化学专业与化学专业相比,增强了应用背景,是化学与化工的衔接,是化学学科在应用方面的拓展,培养的是理工结合的应用型人才[2]。本专业学生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技能。因此,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满足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时,选择典型工艺进行较详细的介绍。无机化工工艺部分以合成氨为教学重点。合成氨在化学工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几大化学领域都有突出的发展。是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功典范。“正是由于对氮、氢、氨体系化学平衡的研究,把热力学理论推进到了真实气体高压化学平衡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氨合成催化反应速率方面,推动了反应动力学的发展。这些理论的形成直接指导了氨的合成。”[3]同时,合成氨在催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也为现代催化理论奠定了基础,许多重要的催化理论概念如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催化剂表面的非均一性、毒物作用及催化机理等都是在研究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中确立下来的。有机化工工艺部分以烃类裂解为重点。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和“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总量计,约65%来自乙烯装置,因此,常常将乙烯生产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4]烃类裂解工艺在反应设备、分离系统、能量利用等方面都代表着最先进的世界化工发展水平,这对于培养学生工程理念,了解世界化学工业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2.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对学生来讲首先带来的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基础理论是由概念、定律等建立起来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学生更擅长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的思考模式。但实践中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对工艺过程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立、产品的分离等产生影响。在化工生产中对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是决定工艺条件的最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反应的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或其他物料的性质以及反应设备的技术水平等各种因素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5]。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把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知识与实践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例如在合成氨的生产中平衡氨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从平衡常数KP=PNH3/P0.5N2P1.5H2开始分析,到最终确立平衡氨含量XNH3/(1-XNH3-Xi)2=KPpr1.5/(1+r)2,分析此式不难看出总压强P,平衡常数KP氢氮比r以及惰气的含量都对平衡氨X的含量有影响。如不考虑组成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当氢氮比r=3时平衡氨含量具有最大值。考虑到组分对平衡常数KP的影响,具有最大XNH3的氢氮比略小于3,随压力而异,约在2.68~2.90之间[6]。因此惰性气体对平衡氨含量的影响必须考虑进去。这是实施合成氨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理论上的定性讨论与实验上取得的定量数据完全吻合,满足了定性与定量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7]。在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分析中,基础化学理论中对动力学方程式的描述学生很熟悉,但在实践的工业生产中,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与反应控制步骤的研究、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反应所用的催化剂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则动力学方程式也不相同,这使实际的动力学方程式与基础化学中所学习到的相差甚远。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工过程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实现一个化工过程对基础化学理论不是一个简单的应用。这也是工艺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二、以化工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为教学重点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已学习了化工原理,对主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方法等有了系统的掌握。但对实际生产过程相对比较陌生,通过对具体工艺单元的介绍结合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学生能归纳出工艺单元的共性,对工艺过程的结构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能对工艺流程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1.掌握通用反应单元工艺的特点

化学反应单元是根据化学反应类型来分类的。反应单元仅是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根据学科需要有选择的介绍一些典型反应单元。由于同一反应单元有不少共性,通过对具体反应单元工艺的学习使学生自觉的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很好的指导今后的科研、生产,做到触类旁通。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制硫酸、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等后学生很快发现氧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生成的副产物较多,对于烃类氧化还要防止造成深度氧化等特性。在找出反应的共同点后,针对反应单元的特点,对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要求、流程的选择就有清晰的认识。如氧化反应器的设计必须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易深度氧化的反应应选择有良好性能的催化剂以防止深度氧化的发生,等等。通过对反应单元的学习比较使学生能更加灵活的运用反应单元工艺。

2.以化学反应为核心,探索工艺流程的内在联系

工艺流程指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对于不同的化工产品其生产工艺流程也各不相同。但各流程都是围绕着化学反应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如烃类裂解流程。根据裂解反应吸热、体积增大、裂解产物组成复杂、二次反应的影响等特点,裂解反应在高温、短停留时间条件下有较高的产品收率。这一反应特点,也决定了在对核心设备管式裂解炉设计时应满足传热面积大、裂解管变径,裂解管程数减少等的要求。从流程上来看,由于裂解产物组成复杂因此后续分离系统非常的庞大。从能量的利益来看,乙烯装置的节能技术关键是使用最少的裂解原料和燃料得到最大收率的目标产品,最大限度地回收裂解余热,并将回收热量合理分配到压缩、深冷、精制各工段。优化装置蒸汽系统,合理利用蒸汽等级,节约能量,并可向界区外输送能量[8]。因此,从化学反应性质入手充分发现流程中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把握好问题的主线,这样才能真正的对工艺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得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一个具体工艺流程安排不仅仅是生产实际对理论的检验,更多的还要从社会的、经济的角度去作全面的考虑。虽然一般工艺过程的组成大致相同,但每种产品的生产还有特殊性。在讲课时,抓住主要矛盾以展开,并着重于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讲解,力求达到清晰、严格和准确。

三、结束语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学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理科专业,其任务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9]。理论课的教学仅仅是学好这门功课的一个环节。要真正的掌握好这门课程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通过采用将多媒体、化工仿真实验、生产实践教学与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化学工程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本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对应用化学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应让学生了解更多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

参考文献

[1]杨玉辉,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57

[2]李水清,梅平.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253-254.

[3]张家治,化学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24.

[4]何细藕,烃类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发展回顾[J].乙烯工业,2008,20(2):59-60

[5]米镇涛,化学工艺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4.

[6]陈五平,无机化工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 207.

[7]石启英,合成氨的热力学浅析[J].商洛师专学报(自然科学),1996年第2期(第7卷,总第9期),37-38.

第4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应用化学;创新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8-03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之间的应用型专业,其目标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应用型”化学人才,主要是利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方法和产品质量等研究。应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十分宽广,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特别是广西北部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湾经济区将在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行业开始建设,紧缺专业人才[1]。因此,为推进广西改革开放、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为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桂林理工大学作为广西的一个地方院校,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培养众多优秀的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笔者对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如下:

一、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

科学定位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力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有创新地构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化学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应是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多项实验技能、具备良好专业素质,能够自主探索和发挥创新思考,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学校作为学生的载体,应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可实现的途径: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关注本专业的前沿发展,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营造开放式教学实践环境,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之经过四年学习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

二、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以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为前提条件,所以创新性培养模式需要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优质师资队伍。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为教学顺利开展铺平道路,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亲和力与专业素质[2]。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教学环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师及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亲和力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可以促进教师的知识传授,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遇到的障碍和困惑,从而为学生创造一种平和、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精湛的专业素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石,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厚积薄发。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起码的社会科学、人文知识、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要有能力轻松娴熟地驾驭每一堂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探索科学。其次,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各项师资培训工作,进行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可通过这些形式实现:每个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到外校做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或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进修回来的教师都要向本教研室汇报在外面获得的新信息,或相关的教学改革建议[3]。我校教师工作上有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在科研中可以学习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教学中将这些前沿的知识及其科研成果引进教学,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会提升学生对该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教师的科研成果不但提升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又有利于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提高在国内院校中相同专业间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的自身修养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端正思想,慎言敏行,爱岗敬业。

第5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区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针对当前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思考,并结合办学特色及地区特色提出改进方案及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并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得到更好的效果。

1 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设计不合理。多数实验的设置都是在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的基础上开设的,内容相对狭窄单一。

(2)验证性实验较多。由于实验教学不受重视,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实验课程的开设受到局限。目前设置的实验课程多属验证型实验,且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相对于课程显得设置重复。

(3)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活动设置,基本上都已设计有完整的操作步骤并且录入实验讲义里。这样,学生在课前先预习实验讲义,课堂上,教师先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并告知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们再根据实验讲义,流水线工人般机械地完成各项实验步骤。在整个实验课程的进程中,留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空间相对较少,学生的独立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与发展,而且学生实验质量的评估标准,通常是只凭实验报告的撰写内容来评判,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进行主动思考的惯性,很容易忽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探究所以然的兴趣及热情。

(4)与实践应用联系较少。实验教学体系较少涉及社会生产实践,导致课堂与实际生产生活应用脱节,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限制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且,这个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毕业生在最后一年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由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在科学思维方式上的缺失,最终给指导老师和学生自己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对于专业综合实验应该满足:综合性强、专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不能只是单一的分析或有机合成实验,更不应该是毫不相关的几个实验步骤的简单拼凑。在实验课程的进程中,所设置的实验步骤不能按传统的“照方抓药”方式完成,而是应该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手段以及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完成,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改革措施及实施

(1)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结束学生“任务式”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于实验前进行讲授,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验。这使得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与讲义的习惯,独立思维能力欠缺,实验课程的效果也不理想。从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我们对教学方法作了相应的调整:实验之前教师的讲解改为“提点”,实验时开设汇报、讨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上,学生自由组合汇报实验进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与发展;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允许学生实验失败,给学生重做实验的机会。这样改革之后,使学生不仅对所做的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并且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还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好奇心,结束了学生以往“任务式”实验的心态,为他们求知欲创造了平台,同时使教学实验更接近科研和生产实践。

(2)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长期以来,实验课被作为理论课的补充部分,仅仅作为附属品而存在,实验课程的内容也仅仅是为验证某些理论知识,学生们的实验能力与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锻炼,更不要谈良好的提升了。

笔者所在的珠海市是一个港口城市,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其中有些产业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如纺织服装、塑料机械、磁性材料、电子产品、石油化工、对外贸易及港口物流等。就化工而言,由于珠海的大发展战略,国际知名石油化工企业落户珠海,如碧辟、中海油等500强企业。

为使学生步入社会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并服务企业,同时为给社会、企业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应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思路,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及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并多和当地的相关企业多交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素质需求,并学习企业在本专业中先进的做法,丰富自己,积累经验。同时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学,直接告诉企业最需要的技术。

(3)根据地方产业优势,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综合化学实验。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及优良素质的有力手段。目前,有些文献已经报道了很多自主设计的专业综合化学实验,如: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王九思等人设计的,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通过预聚、灌模、聚合、脱模一系列过程进行铸板聚合为主要内容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铸板聚合即有机玻璃的制备;以氯代正丁烷为原料制备正丁基锂,并使其引发苯乙烯进行阴离子聚合为主要实验内容的正丁基锂的制备和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实验等等。

根据珠三角工业发展趋势,拟定应用化学的特色专业方向:精细化学品、应用电化学和工业分析。根据专业方向,实施综合实验的设计,实验经费由特色专业建设给予支持,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依据珠三角化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不同研究题目,具体题目如下:

(1)印刷电路板的制备工艺;(2)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3)环保型涂料和环保型粘结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4)工业废水的分析与处理方法的研究。

第6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61-02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理科专业,目标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应用化学人才。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树立学生工程实践观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普通高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石油类院校目前的实验教学现状,结合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科研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实验教学所处的地位、教学体系及教学的安排都与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实验教学体系不合理,如基础化学实验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单一、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缺点;专业实验课程实验学时偏少,内容分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②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滞后,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多,实验内容单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应用性及综合性实验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③实验教学的设备落后,这已是许多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非常突出的问题。再加上学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实验教学投入经费不足,仪器设备更新缓慢,实验教师积极性不高,实验人数多,需分组教学,学生学与用脱节等问题。

二、构建面向创新教育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突破传统理科化学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更新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

1.重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强调整体规划与系统建设,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理工结合的学科特点、创新培养目标及实验教学自身的规律,重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为三个层次,基础化学实验(第一层次)、专业实验(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第三层次)。在课程建设中尽可能让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如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钩单独设课,增加了实验学时,明确了其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实验独立设课后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改变了过去侧重于验证性实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实验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单门实验课程的改革上,而是要根据系统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按照循序渐近、突出技能训练、创新培养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好与理论教学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

2.整合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应在继承传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改革的思路是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应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尽可能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成就。需要学生运用若干门课程的综合知识,以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具体实验的设置上,既要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要考虑有适当的难度,突出实验的综合性和创新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虚拟实验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还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专业特色实验中涉及到反应原料的选择、合成路线的确定及优化、合成产物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化学化工学院微观分析中心开放实验室则具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设备,可表征合成产物的特征官能团、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特征、分子中元素含量等信息以确定产物的结构,环境工程开放实验室具备细菌培养及杀菌性能评价等仪器设备。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实验教学考核目的是通过考核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根据以人为本、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等为原则,建立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学科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决定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具有创新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不仅应正确把握创新型实验的内涵及原则,而且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上创新,在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俊,李翠勤,李杰,等.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12,(3):21-25.

[2]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12,24(1):4-6.

[3]郭永霞.试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08(4):118-120.

第7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大学化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X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面对资源的不断消耗,人均资源占有量日益减少,此外,人类生活中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染物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工业污染物使人类生存环境迅速恶化。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严峻的资源匮乏及环境污染为化学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化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今国际化学科学争相将绿色化学视为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绿色化学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急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普及绿色化学知识,灌输绿色化学思想,最有效的方式是将绿色化学引入大学化学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已将绿色化学教育作为大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入大学化学课程中。

1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品时,实现原料的充分有效利用,消除或避免废物的产生,避免使用有毒、危险的试剂,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使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是原子经济性,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100%)转变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废物或副产物。绿色化学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从经济观点看,绿色化学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从环境观点看,绿色化学以废物零排放为目标,力争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3)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传统化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2绿色化学在大学化学教育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带进高校化学教育的课堂,引入的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不只是一种先进的概念,而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通过将绿色化学作为一门普及的课程,培养学生自主的绿色化学意识。绿色化学教育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而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均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化学教育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原理的同时,能够主动运用绿色化学的思维去处理问题,成为更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绿色人才。

首先,绿色化学由于具有成本低、转化率高、环保等特点,已在无机合成化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通过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备氢气,利用核能或太阳能进行大规模、无污染制备氢气;水热/溶剂热合成是无机合成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密封,原料不泄露,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低碳等优点,如利用水热/溶剂热合成微孔材料及功能粉料等。

其次,有机化学教学应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1)目标产物绿色化;(2)反应条件绿色化;(3)单一反应的原子利用率;(4)反应试剂绿色化。如烯烃和溴的加成反应可在阳光的引发下完成,太阳辐射能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能源,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是绿色化学家们所追求的,也是解决目前资源有限、环境污染及全球变暖等问题的根本出路。

3绿色化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绿色化是21世纪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针对我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开展以绿色化学为理念的实验体制,体现了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要求。

(1)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新理念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借助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在潜意识中为学生注入绿色化学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了解绿色化学,意识到绿色化学对于保护人类、资源及生存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牢固地树立绿色意识,在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养成环保习惯。

(2)改进常规实验方法

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将常规实验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既减少了试剂的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又可以减少“三废”物质的排放量,另外还节省了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设计综合性实验。将多个实验按照实验的内在联系有机地串联起来,将上一个实验的产物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合理利用实验产物,减少产物的处理工作,既可以减少重复性实验操作,缩短实验时间,也可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数量。通过以上两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另外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积极处理“三废”

针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每间无机实验室均需安置一个专门的废液收集桶或废渣收集处,在实验过程中统一收集,实验结束后统一处理;针对废气可以通过安装正压送风系统,有效地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4绿色化学课程的设置

化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还应当时刻注意收集国内外最新的绿色化学信息和成果,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做到与时俱进,使课程内容新颖,将绿色化学融入理论教学中,时时刻刻以的思想指导教学。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对其进行教育。

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化学基础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开设绿色化学必修课,不仅仅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对于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应开设绿色化学公共选修课,主要学习绿色化学的科学思想、灌输绿色化学理念,让其养成绿色化学意识。

结语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从防止污染和节约资源的观点对传统化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在传统化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单纯的环境保护不同,绿色化学是对人类与环境友好的化学。高等学校的化学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化学高层次的人才,面对化学由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迈进的新变革,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在大学化学教育中时刻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化学人才。

第8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1.上好绪言课,打好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新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的绪言课是学生系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往往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打开学生的眼界,把他们引进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诱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使他们对化学的第一堂课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简单新奇易行的精彩实验。例如“烧不破的手帕”,“水变牛奶”,“玻璃棒点灯”,“红色的水怎么褪色了?”等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化学新世界,再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人们衣食住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等。例如:铁是什么物质?为什么铁会生锈?木柴为什么会燃烧?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等等。在学生面前我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我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化学实验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所必须,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手段。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要多组织学生实验,发展和保持学习兴趣。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先做好示范和讲解。怎样操作,怎样观察、记录,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如何完成实验报告,教师都要一一指导。同时,要增做一些实验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分子”一节时,为充分说明分子的特性,我增做了“水与酒精混和时体积减少”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化学变化奥妙无穷,化学世界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很多明珠都等待着他们去摘取,立志从现在开始学好化学。

3.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培养兴趣。

学生初上化学课,学习积极性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下降了,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有关化学用语等教学内容安排较集中,记忆和巩固成了部分学生很大的“包袱”,抑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如果分散学,从绪言课开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我们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3.1从“绪言”到第三单元课题4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2~3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2从第四单元课题2到第五单元课题3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3从第六单元课题1到第十二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这样对化学用语的教学难点进行了很好的分散,学生学得轻松,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4.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第9篇:应用化学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