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文美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英美文学 英文电影 相关性 探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1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之间的积极联系
1.1英美文学对英文电影的影响
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电影逐渐成为了具备一定独立性的艺术形式,在观影的过程中,人们充分放松,艺术审美能力也有所提升,在体验艺术美感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艺术享受,这也是电影的最大优点。
而电影取得的巨大进步,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英文电影中就有大部分作品改编自英美著名文学作品,没有优良的文学剧本基础,电影的艺术性也会大打折扣。改编自著名英美文学的代表性优秀电影作品就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茶花女》等,即便是没有以英美文学作品为改编基础的英文电影,在其创作过程中也依旧会利用英美文学的言语精炼、语义丰富等特点,英文电影的创作不能缺少文学熏陶,具体在任务台词中就有所体现: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obscure,plain,and little,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You think wrong!-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and full as much heart! (《茶花女》中女主角简的经典台词)
此外在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角以及反派角色之间的大量人物对白,生动塑造出了典型文学形象,作为英文电影的创作基础,英美文学为英文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大量帮助,使得电影得到人们的青睐并散发出更加浓厚的艺术美感。
1.2英文电影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1)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能够在文学作品阅读上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大批的文学名著被尘封。而电影因其独到的表现形式,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较短的放映时间,成功的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某种程度上,英文电影的创作延续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各类元素,对英美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展现英美文学作品的主体时,电影发挥了其重要作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经常会利用蒙太奇及镜头的转换调动等独特的创作手法,借此展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内在含义,在文学剧本的部分场景氛围营造时,电影还会用到特写等镜头技巧,电影拍摄的独特形式,有效促进了观众对文学作品的内涵理解。以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其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作品,在拍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镜头的切换及旁白,以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人的不同角度,向观众讲述了这段曲折爱情所遭受的种种磨难,随着人物台词的变化与剧情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两人爱情的深厚和封建文化对其的摧残。电影中的各式桥段都充分体现了小说的主体思想,并在原有基础上促进了人们对原著的深入理解。另外,在电影中,男女主人公漫长的恋爱历程,被浓缩成了多个电影片段,每一段都充分凝结了原有故事情节,且演员们夸张的表演也深入挖掘了原著的主体,对于文学作品的表现具有重大作用。
(2)另外,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有效地推动文学作品的普及。最为常见的就是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教师对英文电影的多次应用。英美传统文学作品虽然经典,但是由于篇幅过长,语言过多常常缺乏趣味性,使得受众尤其是学生常常缺乏阅读积极性,而英文电影以其多样化的形式充分刺激了学生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主动积极性,对英美文学的普及传播有着重要意义。而作为较为简便的传播手段,电影能够有效展示文学作品的内容,在给观众带来观影的同时也推动了英美文学的广泛普及。
(3)此外,英文电影产业的巨大发展,也相应地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巨大进步,最为常见的就是英文电影上映后的巨大票房对其原著作品销量的促进。
2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之间的负面缺陷
由于英文电影在拍摄时需要受到导演、编剧等创作人员的二次创作,容易带有个人情感,若导演及编辑等创作人员的素质不够全面,往往会导致观众观影所获的感受与原有英美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悖的情况,误导观众理解原著内涵。有时一部作品经过多轮翻拍之后,同一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各有差异,最终导致观众或读者误解作品内涵。
另外,由于时代的不同,部分英美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也难免会掺杂一部分负面因素,使人们产生负面情感,而在电影进行拍摄放映时,若没有对负面因素进行处理,大量的观众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的不足之处。
以上对负面因素的概述也充分说明了英美文学在进行电影拍摄时,对原著内容的综合把握,从而在尊重原著的同时,进行生化。
3结束语
凡事均有两面性,本文结合英美文学和英文电影两者之间的互相关联进行了深入分析,不难看出,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将两者融合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参考文献
[1] 夏彩霞.英美文学作品与电影关系探究[J].电影文学,2013(24).
[2] 莫颖.英美文学教学中电影与文学作品互动[J].柳州师专学报,2013(06).
[3] 李清华.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关系探究[J].电影文学,2013(05).
[关键词]英美文学;高校英语教学;情感态度;激趣性教学;文化移情
1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学习地道的英文用法和语境文化
通过英语文学学习英语是语言学习有效途径之一。英美文学包含英美当代小说、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很大一部分英文文学能够被作为教学材料使用,其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人文情怀能够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我国,高校英文教学主要采用读和写两种方式,特别是在基础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教学的重点,其重要程度远远超出了口语训练,利用英美文学进行教学是目前高校需要积极采用的教学方式。首先,英文文学中采用的语言比较文学化,和口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比较讲究措辞和语法。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充分表现了英文的多样性,展示了大量英文的书面用法,体现出了英文严谨的句式逻辑。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英文的语音、词汇、俗语的用法,并且在文学语境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英语,英美文学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多语境的选择以及表达模式的范本,使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学习英语。其次,英美文化的学习符合我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并且国际上提倡的“全语言”学习将会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全语言”指的是生成性、创造性的语言,是把语言放置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利用英美文化进行高校英语教学就充分表现了“全语言”的教学要求,能够完整地表现教学的整体性、交往性与创生性特征。利用英美文学进行教学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语言本身,还因为文学教学能够通过鲜活的语境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化。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学比较封闭、死板,但是文学教学则能够活跃教学模式,改变僵化的教学体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西方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使用习惯。
(2)构建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与稳定心理
利用英美文学进行英语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来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稳定心理。情感态度贯穿学生英文学习的始终,决定了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例如在学生朗读英文课文出现怯场情况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去克服这种不良心态。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英美文学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英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认识到英语学习是心理认知的过程,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但要将这份积极性长久地延续下去,就需要学生把学习对象、目的和方式作为心理选择的一部分。采用英美文学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保持这份积极性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有良好的体验才行,而英美文学中的很多情节能够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心情,完全进入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思想当中。英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动态的文化,大学生对外界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对这种好奇心充分加以利用,所以用文学作品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有利于构建学生稳定的心理体验。
(3)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增强西方文化理解
英美文化是英美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英美作品来感受西方的情感、逻辑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学习英语中自觉地形成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近年来,英美文化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主要手段。文化来源于生活,中国学生没法切身实地地深入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习俗,但是可以通过英美文学中各种典故、故事、语言、逻辑等来间接地感受英美国家的文化内涵,并且英美文学中所涵盖的文化内容不是表象的文化,而是具有西方文化特点的文化内容,可以说,英美文学作品是中国学生看西方的眼睛。学生通过英美文学来进一步学习英语,能够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变得感性、活力。而且用于英美教学中的英美文学大多是由文学大家所写,他们具有博大的胸怀以及独特的思想,他们的人文情怀通过文学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不仅可以学习英语知识,还能够建立自己的人文情怀,从而对人类存在、社会公平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用途径
(1)英语教学对英美文学内容的选择
上文所讲,英美文学是学生学习地道英文和培养西方逻辑的最佳对象,为了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在英美文化的选择上不仅要表现教学目的,还需要充分表现英文自身的特点。所以在高校英文教学中,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吴伟仁的《英美文学史选读》、龙文佩的《美国文学选读》来进行教学,这些书专业性较强,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我们可以选用经典英语作家的英文作品来进行教学,例如柯南道尔的FavoriteSherlockHolmesDetectiveStories(福尔摩斯探案集)、怀特的Charlotte’sWeb(夏洛特的网),学生大多都已经阅读过中文版,所以英文版读起来并不算困难。
(2)在英文教学中运用英美文学教学,能够让学生
感受到英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文情怀,其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一定的张力,能够让学生从枯燥的英语学习中脱离出来,产生美学想象,从而获得愉悦的内心体验,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教学中文学导入一般为可理解性导入,一种是知识性的理解,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掌握其词汇、语法的用法;二是情感态度的理解,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感受西方的思想文化,并且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借助英美文学实现文化移情与思维启迪
英语学习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习西方的文化和逻辑思维。西方社会最根本最具有特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包含在英文文学作品当中,所以教师在采用英美文学进行教学时,首先要缩短学生的文化差距,让学生能够进入到西方文化的语境当中;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更好地掌握西方文化的情感,
3结语
随着英语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也是对英语课程教学着重提出的要求。语言和文化二者密不可分,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采用英美文学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文化背景,学习英美人民地道的英语使用方法和西方的逻辑思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季青.解析文学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37-38.
[2]阎耀斌,李昂.基于现状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知识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125-126.
[3]张茹.浅谈英语阅读与英美文学课的一体化教学[J].赤子,2014(11):54-55.
关键词:英美文学 高中英语 文学素养
现阶段国内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的特点。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提高英文交流水平,培养自身文化意识,拓展眼界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时期和良好开端。而现阶段国内高中生对于英美文学的涉足普遍较少,学校通过开设英美名著欣赏课等方式来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英文交流水平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文学素养,十分有必要的。
一、英美文学融入高中教学的重要性
(一)改变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单一化的现状
在目前国内高考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国内绝大部分的高中在教学方式上都是采用的“题海战术”高强度的训练方式,目的在于学生短期内提高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大多都只能够死记硬背的生吞知识点,并不能够真正的理解消化,而且会极其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厌学的情绪。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并不是单纯的背诵记忆,而是需要长久的积累巩固。英美文学本身具有其强大的文学魅力和独具特色的异国风味,能够从内容上对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反复阅读,在这种阅读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文素养。
(二)与现阶段高中教学相适应
现阶段高中教学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之余,开始越来越多的强调素质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道德文明的建设。而英美文学在融入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人格建设和人文素养进行教育和熏陶,在扩充培养学生英文素养和英文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三)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英美文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进行大幅提升。这首先体现在英美文学的阅读中涉及到海量英文词汇,在有情节有感情的英文阅读理解和记忆中,能够快速且深刻的将单词含义记于脑中,这是简单枯燥的死记硬背所无法达到的记忆效果。其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英文语感。由于目前的英文试题除了考察学生的单词掌握度以外,还重在考察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在大部分题型中,完整的领会文章含义和题目意思,题目就充分的做对了一半。而在阅读英美文学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英文语感和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再者就是,英美文学在与高中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良好的提高学生的英文交流与表达能力。由于以往的英文教学大多是采用“题海战术”,很多教师只是单纯重视学生的笔试成绩而忽视了口语教育,导致大部分中国学生一都处在只会写不会说的尴尬境地。但在英美文学的阅读中,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可以诱导学生慢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进行和沟通,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文口语能力。
(四)有利于教育与国际相接轨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重视学生对英文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英文表达的掌握程度,是十分顺应目前全体一体化的国际形势的。伴随着国与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学生们在日后会有着越来越多的与国外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学习机会,在这种学习机会到来之前提前一步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有效的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一)开设英美名著欣赏课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必须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其中任意选修课程包括语言知识技能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和欣赏类课程[3]。开设英美名著欣赏课作为欣赏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响应了这一标准,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度。
首先,教师可选取部分内容较为生动有趣的英文名著,推荐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对所选名著做一定的总结概括,写出一定的读后感。而后再在课堂上,同学生一同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于所选内容的见解和感受。这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并且帮助学生培养敢于开口敢于表达的意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思考、评判、再回味;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练习方能够最终达到自身掌握。
(二)在表演中欣赏
除了对英美文学的欣赏之外,还可通过话剧、小品的等多种形式将脍炙人口的我英文故事或英文剧本演绎出来;亦或是将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传说通过英文表达和演绎出来。相比较阅读英美名著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这一方法则是更多的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当然这一方法首先需要良好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支撑,并且需要良好的翻译能力,才能够很好的理解故事或剧本的精要思想。在剧本的练习和具体的现场表演中,则需要强大而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并且反复的开口练习台词。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丰富课堂,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秀英文电影赏析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同赏析英文影视作品。英文电影大多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且电影等影视作品可全面且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异国风情,可潜移默化的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体力水平并培养其英文语感。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更方便学生的进一步理解记忆。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基本得出结论,通过英美名著赏析、开设名著欣赏课、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舞台剧表演、赏析优秀英文影视作品等形式,进一步地将英美文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改善以往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单一呆板,只注重学生的死板记忆,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解教育。另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同时提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赵霞.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2,(01).
[2]张春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2012,(04).
关键词:英语习语;英美文化。
一、引言
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它来自于普通百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历,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缩影;语言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习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语言是为人类各种活动服务的,而习语恰好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广义的习语包含比喻性词组、俚语、格言、俗语、谚语、典故等,是语言发展的结晶。英语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语言增色不少。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习语承载着英语语言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并与它们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英语本族语者的真实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隐藏着的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信息。
二、英语习语中隐含的历史背景
1、罗马人的痕迹
公元前49年,罗马执政庞贝和元老院共谋进攻恺撒。当时恺撒的领地和意大利本部交界处有条小河Rubicon。恺撒不顾一切,悍然率领军队渡过此河与庞贝决战。在渡河时他说"The die is cast."骰子已经掷下, 表明义无反顾。过了河,他还烧毁了渡船,( burn the boats) 逼得士兵毫无退路,只好勇往直前, 打败了敌人。
就是这样一段历史故事, 在英语中留下了几个常见的习语: cross the Rubicon( 渡过鲁比肯河) 喻意决定冒重大危险, 采取断然行动; burn one's boats( 烧掉自己的船) 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 The die is cast. ( 骰子已经掷下) 预示着事情已经决定, 再也不能改变。
2、条顿人的征服
条顿人, 即居住在西北欧的3个日耳曼部落, 他们是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朱特人。约在公元449 年, 他们开始征服不列颠。他们的入侵给英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并最终形成盎格鲁-萨克逊语, 即现代英语的起源。条顿人的征服对英语的影响是全面的, 起决定作用的, 从很多英语习语还可以找到条顿人征服的影子。如cut someone to the quick 意为"大伤某人的感情", quick 这里指"皮肉",这个解释源于古撒克逊语。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是"赴汤蹈火"的意思, 源自盎格鲁- 撒克逊时期的中世纪判罪法。
3、斯堪的纳维亚风暴
公元790年开始,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英国,并在英国大批定居,他们讲的是北日耳曼语, 是现在的瑞典语、芬兰语、挪威语和冰岛语的前身。在此后的二百年中,许多斯堪的纳维亚各族语言(北日耳曼语)的词语渗入英语词汇。据估计,现代英语中约有900个斯堪的纳维亚各族语言的单词或构词成分。斯堪的纳维亚各族语言对英语的渗透特别深入。最常用的习语rain cats and dogs, 来自北欧神化: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该习语喻指"狂风暴雨"。
4、诺曼底登陆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国,并建立了诺曼底王朝。这一事件对英国的影响巨大。它使法语成为现代英语的三大来源之一。同时,法国文化逐渐向英国社会渗透, 影响着英语及其习语。如: return to one's mutton 原是直译自法国田园诗中的一句: 多情的男女牧羊人在牧场上谈情说爱、海阔天空,最终还得回到现实,回到自己的羊群中来。因此,这一习语比喻"回到实际问题,言归正传"。
三、英语习语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 每种文化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习语恰恰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基因。
英国是一个岛国, 为了生存, 人们不得不时常与恶劣的海洋气候相抗争。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 英语中形成了许多与海洋有关的习语。如: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all at sea" 不知所措";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进退两难";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未雨绸缪"。
历史上英国的航海业一度称霸世界, 四面环海的天然优势成就了十分发达的捕鱼业, 因而, 大量与fish 有关的习语相继产生。如: big fish (大亨), dull fish(枯燥无味的人), make fish of one and flesh of another喻"厚此薄彼, 偏爱一方"。
四、打上宗教文化烙记的英语习语
从严格意义上讲,宗教代表的是一种伦理观念,而伦理观念是维系一个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 因而也是特定文化的核心部分。基督教是广泛流传于西方的一种宗教, 英语作为基督教民族的重要语言, 将其基本教义、信仰和伦理观念传播于西方社会每一角落, 囊括社会生活各方面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
现代英语中大量习语, 源于宗教活动、仪式和《圣经》故事。可以说,任何一本英文著述中,如果不包含直接源于《圣经》的词句,几乎不可能。几百年来,《圣经》已然成为英美每一个家庭必备的读物。随着基督教义的传播,《圣经》中的许多句子和短语被人们广为传颂,久而久之就成了习语。如: Drop in the bucket/ocean沧海一粟。语出《圣经·旧约·以赛亚书》第40章第15节:"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如天平上的微尘??"(Even the nations are like a drop from the bucket)其喻义为"沧海一粟"。
五、英语习语折射出丰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经过漫长时间的磨砺, 流传下来的习语不仅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 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习语因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折射出特有的思维定势和语言习惯。
西方文明强调天人对立、侧重向外探寻以及强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 由此形成了英美人重开创、求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大胆冒险的人生观。故英语习语中有"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西方文化精神也推动了英美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外在物质经济的追求, 最常见的词如"Inpidualism"( 个人主义) 、"materialism"( 唯物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以及俗语"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面包为生命支柱。) 等, 形成了英美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主义价值和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生信条, 因此又有"Money talks"、"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等习语。
六、结束语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语音和语法规则, 还应包括对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获取。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 它从各方面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 可以说, 习语的民族色彩最为鲜明。另外, 习语的真实含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组合。因此, 如果不清楚习语的文化背景,或单从字面上进行解释、翻译, 难免误入歧途。我们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 而要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 也只有做到对词汇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2]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溯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胡文仲, 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英美文学 应用
1
前言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美文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主干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由此可见在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相关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提高英语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英美文学课程都是学生在单一的接受教师的说教,最多可以在课堂上接触极其有限的一些英美文学作品。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感到课堂比较单调,对老师讲过的一些内容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以后,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器材,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等方面全面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就目前来看,把多媒体应用于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有其必要性和优势,当然,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2
英美文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就目前高校英美文学教育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我们做过一项调查,就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68%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课堂气氛不好,所学到的东西不系统,对英美文学没有兴趣,因此不想参与课堂讨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感觉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其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比较呆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62%的老师还在沿用比较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某一作品而言,先是介绍这个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再介绍作者的生平,最后对整个做平的文学价值、故事梗概进行简要的点拨。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呆板,然学生感觉非常老套,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以后,期待学生课后能够自觉阅读整个做平,但是,学生的兴趣不够,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学生们几乎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一本英美文学作品,即便是阅读,也不是阅读全英文版本,都是阅读翻译成汉语的版本,失去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的意义,不能感受到原创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三是英美文学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是主体,教师一言堂,内容满堂灌,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这样的课堂让人感觉无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如果我们能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或者是通过让学生观看文学作品的相关讲座光盘,然后,教师进行启发式的、探究式的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是课时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部门能够顺利完成。目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但是,课时显得非常欠缺,基本上都是每周两节课,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参与讨论,只是被动学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也是一再地压缩时间,精简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还是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如果引人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现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在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明显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素质教学目标的落实。目前,我们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学生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文学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我们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特别是可以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手段。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英美文学的教育。
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节省课堂时间。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是非常繁杂的,文学史资料比较多,著名的作品和知名的作家也是层出不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经常是老师紧紧张张讲了45分钟,学生睡了整整一堂课
,教师讲了,学生没有掌握,学过了,学生没有印象,课堂效果极差。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将声音、影像、文字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精彩的电影画面,这样,就可以让大量的信息浓缩在这些多媒体课件中,不仅能加快课堂进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进行情景教学,也可以把传统教学模式下苦口婆心讲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遵循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老师不应该把学生片面地看作单纯的教育客体,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也不是标准答案的提供者。对于同样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对文学作品就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我们在英美文学教育的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尊重他们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师生互动性原则。我们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说教师就没有事情可做了,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总策划,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是演员,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巧妙进行课堂设计,通过置疑、合作等方法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的时候,教师应该面向学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并随时修改教学步骤以适应学生,最终达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最大程度互动的目的。
尊重文学性原则。多媒体信息可以包括文本文件、图形图标、静态图像、动态画面、视频影像、声音和音乐等,由于英美文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我们应该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注重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虽然我们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采用各种媒体形式,并不是说多媒体教学就是要插入大量的图片或动画,不管与教学目的是否有关。
参考文献:
[1]洪流,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
关键词:英美文学 促进 英语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79-02
英语语言教育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英语语言的教学水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探究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提升机理,首先分析英美文学的特点。
一、英美文学的特点
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英美文化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特征与辨识度的一种文学风格与形式[1],经过研究分析,英美文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性
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英美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要形成一定的风格流派,首先在数量上就要有一定的规模,英文文学的文学形式的形成,同样是由众多的文学艺术家进行大量创作作为基础的[2],这可以说是英美文学内容丰富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丰富的,当然这也是所有文学所具有的共同的特点,在英美文学中,主要的体裁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还有其他小众化的文学作品体裁,这也反映了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上的丰富性。对于英美文学另一个丰富性的体现方面是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讨论其丰富性的,即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英美文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英美文学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变,与此同时英美文学存在于较大的范围的空间区域,上述两点便体现了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的丰富性。
(二)取材广泛性[3]
英美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取材的广泛性。文学艺术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生产与生活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或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这就体现了英美文学的取材广泛性。对于取材的广泛性,这是和英美文学丰富性的特点有关,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实践与空间层面都具有丰富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在如此丰富的时空跨度与体裁形式上,取材必然是广泛的,取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也增加英美文学的整体魅力以及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三)鲜明的文化属性
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工具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创作的总和。文学发展是基于特定的语言文字环境,深受所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当前我们对文学进行分类辨别时,一般都是根据其文化属性,因为文学就可以充分反映所处的文化。东方文学指在东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西方文学指在西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英美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可见英美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特点。
(四)受其他文化影响较大
由于英美文学所处的地缘因素,使其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与其他文学交流广泛。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要受西方文学的中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例如受德国文学、法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英美文学同样也在影响着其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众多文学影响是较为“平等”的,这是因为西方文学中并没有引导的文学流派。以上便体现;英美文学受其他文化或者说文学的影响较大。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一)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
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不难理解,就是指教授内容为英语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应用。根据教育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基础英语语言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和职业英语语言教学。基础英语语言教学是指基础性质地为了学习其他知识做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的英语教学,如初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专业性质的英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大学中的英语教学,如商务英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职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以入职培训以及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
在分析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探究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经过研究分析,英语语言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复杂性
英语语言的教学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复杂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点:首先,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门语言,一门语言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能完成所在环境中的所有交流沟通以及一切社会行为的完成,这就从大的层面决定了学习一门语言是复杂的。另一方面,语言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众多的,英语的单词、语法、阅读、写作都是一些复杂的内容,在学习的层面上而言这是复杂的。除了在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复杂性以外,教学层面的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教与学的限制性大[4]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来分析英语语言教学限制性。主要的限制条件就是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和语言环境上的限制性。所谓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就是指因为对于英语所处的文化不了解或是不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使得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与掌握,大大限制了教与学的质量与提升。对于语言环境的限制主要影响就是学习英语的同时无法进行语言练习或者进行练习的难度很大。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练习,就会影响教与学的有效性。上述便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在教与学层面的限制性。
3.教学过程的长期性
英语语言教学同样也具有教学过程长期性的特点,这是由英语语言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环境文化的限制性所导致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进行应用,要达到这样一个英语水平,就要求英语地学习过程必然是长期的。因为只有进行长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才能全方位宽领域的学习英语知识点,弱化限制性因素,这就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长期性的特点。
三、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在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意识弱化了文化限制
具有英美文学意识是建立在对英美文学大量阅读、大量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英美文学了解的同时就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因为文学反映文化,英美文学反映英美文化,这就大大弱化文化层面的限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深层次的内容更好和更加容易理解,这就大大提升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例如,英语中许多语境的用语极其复杂,如果不能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但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而且还不能灵活地使用。可是如果不理解英美的文化环境,进行理解性的难度是很大的,这就体现提升英美文学意识的重要性。
(二)英美文学意识增强了英语语感[5]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于某种语言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研究表明,语感对于英语学习的益处很大。英美文学意识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的语感,这就因为长期大量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在一种无意识的环境中就对英语产生了感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感。语感的养成可以大大增加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这就不断促使其对英美文学的热爱,热爱英美文学又提升语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反馈的循环机制,有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提升。
(三)英美文学意识增加了英语的实践性应用[6]
英语语言的学习使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大大提升,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加大对英语的实践性练习。而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就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实践性应用。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过程就是对英美文学大量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英语语言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的最好的练习。
四、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探究
经过上文中的分析,可见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为了更加积极地发挥这种作用,就要进行措施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经过探究,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正所谓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大量的阅读会使读者对于英美文学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会增加读者对于英美文学的认知,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认知水平慢慢提升,最后就会使文学意识有较大提升。所以增加阅读面,进行大量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能够有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Z言教学的水平。
(二)反复阅读英文文学作品
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还有进行反复地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对于一个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就会从更深的层面上挖掘文学作中的内涵,体会到作者真正所想表达的思想,进而对文学作品所代表的文化有了本质上的认识。这对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很是关键。
(三)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进行交流
除了大量阅读与反复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还有一个提升英美文学意识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发展自己从未发现的东西,以及向别人请教不懂的地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讨论十分便捷,读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英美文学意识。例如,读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很有感悟,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自己不是很清楚,这时作者就可以进入文学交流的网上论坛、贴吧,可以与其他作者线上交流,也可以通过相互留言发帖的形式进行交流,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与广大的线上读者进行交流。
五、结语
本文探究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对促进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首先探究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具体分析了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最后简单探讨了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总之,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就是充分了解英美文化,进而形成语言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再来促进英语语言教学,这就使得我们应当努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
参考文献:
[1]贾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07,10(s1).
[2]卢华.增强英美文化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考试周刊,2016(26).
[3]林萍.提高文学意识与高中英语教学[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6).
[4]沈一然.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博客最初的英文名称为weblog, 由 “web”与 “log”组成;其中 “web”的含义为“网络”,而“log”的含义则为“日志”。因此其字面意思就是“网络日记”。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人们故意把weblog读成“we blog”,所以blog这个词便被创造出来了。“blog”的中文译名“博客”,也有其深层次的涵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关于“博”的解释,“博”既有“丰富”、“广博”之意,也有“博取”、“取得”的涵义。因此“博客”的功能便是:以网络为媒介,博客作者在虚拟空间以文字为主的博客内容,辅以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在传播思想、见解的同时,结交更多的网友;通过与其他网友及博客作者的回帖、解答等方式,深入地探讨、理解和解释某些问题,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
“‘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交际工具,为现代外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的很多特点与现代外语教学的诉求不谋而合,成为现代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陈欣如,2007:41)“博客”这种新型的网络日志,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学习交流情景”(刘涛,2010:115)。因此对于“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蒋樟健,2010:47)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本论文将积极探讨博客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英美文学博客,并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内容及时更新于博客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博客内容,提前进行预习工作,就课堂内容对教师进行提问。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回帖解答。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提问的学生本身可见,其他的学生也都可以进行浏览和进一步提问,这些问题的解答则可以供所有阅读博客的学生共同分享。因此博客的此种交流方式将有别于电子邮箱 – 电子邮箱在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动性有限。而博客这种“开放性”特点,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对其他同学问题的回帖解答来增进学生自身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与提高。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博客在文本与多媒体可交互使用方面的特点,在保证英美文学电子文本材料输入的基础上,结合图片、视频、影视等多媒体辅助手段,一方面可克服纯文本材料枯燥无味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在增强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前提下,极大地增加他们了解相关文学作品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及学生的需要,就某一相关内容,在博客中提供某些链接和网址。学生可以依照博客中提供的链接、网址,浏览、阅读相关的内容,并为教师介绍更多的相关链接与网址。而教师则可以进一步根据博客中学生所反馈的信息,不断更新博客中的链接与网址及相关文本、多媒体资料,从而可大大提升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英美文学博客,把自己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感受、课堂收获和所遇到的问题如实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这些内容,不仅教师可以进行阅读、回帖解答,而且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阅读和解答。因此学生英美文学博客的开通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在解决学生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同样,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在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同时,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
转贴于
也有助于他们克服英美文学繁重阅读量方面的困难。
再次,教师与学生英美文学博客的共同开通,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教师与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阅读与英美文学有关的博客内容,可以为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课前、课后阅读教师的英美文学博客中关于某些作品的选段、作者生平、社会背景知识等信息,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了解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活跃他们的思路并开拓他们自己的视野。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高。而学生通过阅读教师英美文学博客内容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行为,必然会改善过去那种以教师授课为主、沉闷单调的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大幅度地增加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英美文学课程阅读量大、强度高的特点,教师可以阅读学生博客所反馈的意见,就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建议的同时,不断地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通过以上对于博客在英美文学教学应用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教师与学生英美文学博客不能直接应用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中,但是博客在课前和课后的使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觉形成语言输入—输出的过程。”(关长青,2010:155)博客把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作为语言输入过程与博客的写作当成语言输出过程,两者能动地结合起来。同时,学生的英美文学博客要面对教师和其他的同学,这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输出进行监督和完善。”(杨思思,2007:112)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积极性、能动性及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会有大提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尝试博客这种新型的网络日志并将其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和解决博客在英美文学教学应用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
网络信息量大,其真实性未必完全可靠。网络中的信息也不乏许多未经验证、甚至是错误的信息来源。因此,教师在博客中提供相关网址和链接时,不仅要认真校对、验证网站内信息,而且应多采用官方权威性较高的信息来源,以免因为错误的网站信息而误导学生。
笔者于2012年上半年对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考虑到篇幅的限度,在此只论述与本文相关的两项调查:一项是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另一项是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
(一)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本研究所选取的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教材是以下三种:《新视野(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希望英语(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大学英语(第三版)》(上外出版社)。在这三种教材中,《新视野》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希望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32篇,副课文32篇。《大学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为了了解教材中英美文学所占的比重情况,本研究根据课文的内容性质、体裁及来源,大致将其分为三类:科普文、应用文和英美文学。从表格中所显示的数据得知,科普文和应用文在数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这三种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较为重视科普信息的传播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视野》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3.75%;《希望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4.69%;《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7篇,占教材的8.75%。不难看出,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极少,被严重“边缘化”。
(二)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为了解师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整体评价(包括教材难易度、趣味性、信息量及实效性等方面),本研究对来自这湖南三所高校的45名大学英语教师和310名非英语专业在校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访谈。调查中,教师问卷共收回4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学生问卷共收回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7.4%。问卷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满意度最高,依次递减;分数越多,表示满意度越高。以下是师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上述表格显示42名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13;42名教师当中,有10名教师(23.8%)对教材给了2分,20名教师(47.61%)给了3分,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对教材是不满意或是感觉一般。除此之外,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价也不乐观,上述数据表明学生对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01;302名学生当中,有11名(3.64%)学生给了1分,85名学生(28.14%)学生给了2分,116名(38.41%)的学生给了3分。由此可见,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与师生对教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为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笔者与参加问卷调查的4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访谈中得知,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范式,但在本质上都彰显出某种一致性。首先,42名教师当中,有13名教师明确表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较为注重信息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以及相关的英文术语,使他们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无形中让课堂教学产生“重信息而轻文学”的偏向5。另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都是围绕英语等级考试设置的。比如词汇量后面会通过标注四级词汇或六级词汇来体现其难度系数,除此之外还有每单元的课后练习,在题型设计和难易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英语等级考试所占居的重要性。其次,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使用的教材。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三所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大都围绕词汇、语法知识和四级考试等方面设计,对篇章的学习和理解大都停留在“语意”或“语义”这一层面,而对文章中所蕴含的“寓意”和“鉴赏性”却不被重视甚至被完全忽略。最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他们大都表示“成本太大”,“耗不起”。有29名教师或多或少透露出所在学校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评和奖励,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该教师任教班级的英语等级通过率。说压力也好,诱惑也罢,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想方设法提高任教班级的通过率。这种大环境下,英美文学自然而然就被“边缘化”了。
(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本研究所制定的问卷调查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自评情况包括学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成绩、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方面。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依然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自评得分最高,1表示得分最低。上述数据显示,302名学生当中有93名(30.79%)学生在自评时给了1分或2分,说明他们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是不满意的;有129名(42.72%)的学生给了3分,说明他们感觉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一般。总体来看,302名学生自评的平均分为2.92,还没达到及格线。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是不理想的。除问卷调查外,笔者还对4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在这42名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身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如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
三、结语
关键词:英美文学;高校英语;教学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阅读的意义
大学英语中融入英美文学阅读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英文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英文运用能力,英美文化作品不仅对于学生提高单词量有着帮助,往往还反映着作家的深刻情感,许多句子体现着英文的魅力所在,以JackLondon的作品中TheCalloftheWild为例,作者用“drinkingupthesunshine”这样的语句表达了对于阳光的渴望,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自身过往的无奈与辛酸。而高校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的英美文学作品后,将会形成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成为日后出国乃至学习交流的主要能力。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开展英美文学阅读作品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英文运用能力,语言学指出,模仿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英语学习也是如此,高校学生可以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当情感发生共鸣时就会使读者不由自主的进行背诵和记忆,如莎士比亚作品中,“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对于一些在生活中饱经磨难的人来讲,会一直流传在他们心间,作为人生格言,无意间的背诵[1]。当高校学生计划使用或偶发使用存于记忆中的经典文学时,要比他们仅仅是机械的在纯粹英文中反复,效果要好得多。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整体上还是以教育部所规定的教育目标为前提,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关的教学方法,归纳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培养打造英美文学特色教学背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打造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科就变得尤为重要。基于英美文学的大学英语课无疑是一个好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在课程中喜欢的英美文学作品,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完成课堂上的英美文学阅读,而且在日后的工作中还能够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英美文学作品丰富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来进一步优化教学素材,并采用经典文学电影或者作家自传等方式来实时更新课堂内容,不只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也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在课程中可以与学生交流,采用学生进行课下阅读,课上讲解的方式来进一步将传播更多的英美文学作品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同学利用网络来进行自学的能力,采用排练英美文学话剧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获得用人企业的认可与信赖。
(二)重视专业教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课的教学改革尚不完善,许多英语课堂仍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英美阅读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相关教学方法不健全。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我国高校英语课上推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时要注意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这里专业人才并不是传统的教学名师,而是对于英美文学有着较深研究的老师,发挥他们的特长。在人才的招聘上要注意多层次、有侧重的选拔。为适应高校英语课上英美文学课程改革工作,学校管理层应该与相关重点大学英美文学的相关专业签订协议,从源头做起,重点招收当年的优秀毕业生,并签订培训合同。此外,从现有英语教师队伍中选拔出高素质人才,鼓励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改进课件,开设英美文学专业课程,学校也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工作,这可以帮助教师接触到英语专业改革的最新进展和成功经验,了解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2]。最后学校要提高绩效待遇,鼓励老师积极投身于自身的教学中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与学生实践能力。